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01

離岸風電之風險排除(一)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
林伯峯
中華民國111年11月11日
內 容
1. 前言
2. 離岸風電組構要件
3. 離岸風電發展狀況
4. 離岸風電搭配製氫
5.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6. 離岸風電風險盤點
7. 離岸風險解決對策
8. 離岸風電運作管理
9. 離岸風電合約制定
10. 離岸風電風險管理
11. 離岸風電風險評估
12. 離岸風電安全法規
13. 離岸風電法規執行
14. 離岸風電海事操作
15. 離岸風電之供應鏈
16. 離岸風電設計依據
17. 離岸風電工程設計
18. 離岸風電審查監造
19. 離岸風電運維討論
20. 離岸風電除役討論
21. 離岸風電作業安全
22. 歐洲離岸風電教訓
23. 國內外之運作比較
24. 建議與結論
內 容

1. 前言
2. 離岸風電組構要件
3. 離岸風電發展狀況
4. 離岸風電搭配製氫
5.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6. 離岸風電風險盤點
前 言
離岸風電風險來自如政治、法律、財務、匯率、通貨膨
脹、合約、管理、自然環境、海事操作、併網、設計壽
命、生態、環保、抗爭等,皆存在著不容輕忽之風險。
歐洲離岸風電經歷三十多年實務運作,風險歸納有四:
• 自然環境 (如海氣象逐年變遷,設計、運作日趨嚴重)
• 財務能力 (如股東、投資者、銀行等之支持)
• 供應鏈 (如保險、金融、風機、鋼構、防蝕、電網、海
事操作、配合物料、船機、運維、港口碼頭、人才等)
• 合約與工程介面 (如賣電、併網、採購、發包、關係者
協商、能源轉換、監視、控制、維護、維修、保固等)
若僅靠技術,連自然環境風險都難以排除,須藉廣泛勘
查、歷史教訓、風險評估、國際作法與創意等整合解決。
風險即成本,高風險、高成本、高技術之離岸風電需排
除風險方足與傳統能源作價格競爭,才會被消費者支持。
前 言
所有建設都必須建立在安全之上,安全有三大目標:
• 財產安全
• 人命安全
• 環境安全
其中
財務能力是開發商首要解決的項目,有兩份任務:
• 須先證明財產安全。
• 確保可達設計壽命。
人命安全:以眾知之「安全第一」為首要目標,倡行CDM理念是設計者與開發商執行案件之職責。
環境安全:環保用料、廢棄回收、節能減碳之外,設計者與開發商應避免危害環境、生態且加關注。
安全反義字就是風險(Risk)。風險會影響投資、成本與名譽,設計者與開發商有責任降低、避免風險。
備註:CDM :Construction Design Management
前 言
IEC 61400-22 要求離岸風電設計壽命 20年並作專案認證,目的是為降低風險,已國際共識。
由具國際公信力之第三方認證公司出面引導、審查、監督、發證,證明財產安全、設計壽命。
透過異類合作、跨界協調並平衡整合,得到有效對策供設計規劃依循,進而實現預定之專案。
至於人命安全、環境安全,ISO 有基本規定,仍應遵守當地政府規定並搭配業主之企業文化。
離岸風電引用海事界認證制度避險,歐美、中國、日韓等皆不可免,國際孤兒台灣無法例外。
安全措施之認證 母法來源 執行法 對象 實施目的 國際作法
為參與特定系統或 配合對象要求,
元件認證(Component Certification) IEC 第三方認證技術法規等 元件硬體功能
獨立項目認證 製造商遵循

系統硬體功能 配合指定要求,
型式認證(Type Certification) IEC 第三方認證技術法規等 為介入特定專案
如風力機 系統商遵循
由業者指定,
為申請專案之風場
專案整體財產 業者、顧問與
專案認證(Project Certification, PC) IEC 61400-22 第三方認證技術法規等 財產保險與/或貸
之安全 承攬商共同遵


專案海事操作
海事保證鑑定(Marine Warranty Survey, 為申請專案之海事 由業者指定,
- 第三方認證技術性選擇 有關工件運輸
MWS),專案認證之運輸安裝(T&I)安全 操作保險 承攬商遵循
安裝之安全
前 言
• 財務多數靠銀行貸款,銀行須確認開發案投資獲利、法律、技術等皆安全,並具投保資格,銀行才會放款。
• 投保資格取決於是否滿足適用法規,並經具公信力之第三方認證公司認可發證,皆過關後,方得財務支援。
• 正確判斷係建立在詳盡調查、風險鑑別、風險分析、合宜解讀與對策取得,進而才能設計規劃與實務執行。
• 有效對策設計,才能確保合法、合理、合情之財產、人命、環境的安全,計算分析供檢查財產安全紅線用。
• 工程若出錯,多因依循失據、準備不足、規劃失當、設計失誤、作業不力、督導不週、欠缺供應鏈等所致。
• 溫室效應導致氣象變遷而極端化,面對無情環境,無人定勝天之論,現況場址所調查逐年偏離,遂成風險。
• 未知、不明者皆屬於風險,來自於古今中外,尤其是未來,若只顧及目前所知曉條件,會形成大風險。
• 離岸風力機日益大型化,雖可帶來更高效益,但設計、工法搭配將更加困難,帶來未知的新風險。
• 若設計脫離國際共識之認證作法,萬一出事時,可能求助無門,將形成難以承擔之大風險。
• IEC要求設計壽命20年,或更高,如此需求將面臨長期挑戰,已成無法逃避之大風險。
• 天候不穩定,致風力發電產能不足或過剩,就此現況併網作業,會造成大風險。
• 離岸風電價格快速下降,已經直逼傳統能源,係因降低同為成本之風險。
• 為求有效對策,離岸風電之規劃設計應進行風險評估、風險管理。
前 言
處理風險的四大對策4T:
• 接受風險Take,在本身實力所能及,自我涵蓋接受。Accept
• 應付風險Treat,經加學習與努力,仍可承擔或降風險低。Reduce
• 轉移風險Transfer,自我能力不逮,另找專業協助,或洽保險公司投保以得轉移。Transfer
• 結束活動Terminate,無法排除有害風險且全數相關能力皆做不到,則只好放棄之。Avoid
前 言
常見對應風險之作法

風險鑑別

風險評估

風險控管

風險監測與檢討

原則上依循 ISO 31000 Risk Management


離岸風電組構要件
離岸風電場組構要件
離岸風電組構要件
離岸風電之風力機
離岸風電組構要件
離岸風電之風力機
每台風力機採三支葉片(動力與視覺皆平衡):

1. Cp (風能吸收係數)最大理論值為0.593 {Betz limit} ,選葉片旋翼之理由,係僅用5%掃面積材料就


可得近50%風能,是目前吸收風能最高效率之利器。上左二圖為旋翼剖面外形之CFD壓力分佈圖。
2. 可變螺距是目前葉片之主流,翼內結構須抵抗頻繁轉動的扭力。
3. 葉尖造型適當處理與速度限制(80m/s以下)、葉尾厚薄可以有效控制噪音的產生。
4. Vortex Generator對厚葉根部有抑制氣流提早剝離且提高升力之作用。
5. 巨型化的葉片為減重,環氧樹脂成為主流,縱樑採碳纖維補強。
6. 目前三明治構造以夾Balsa木為多,PVC塑膠泡棉有崛起之勢。
7. 翼形表面採耐髒性之奈米塗料,目前葉前緣都採耐暴雨撞擊之保護設計以延壽。
8. 根部五金螺栓構件採T型生根件 (如IKEA傢俱T型鎖固件)。
離岸風電組構要件
離岸風電之風力機
以齒輪箱與轉速作機艙分類:
離岸風電組構要件
離岸風電之風力機
目前離岸風力機之著名廠牌

GE 6MW

MHI-Vestas 8MW Siemens 7MW


離岸風電組構要件
離岸風電之風力機
風力機
以定速、可變轉速作分類:

定速或雙速 可變速 趨勢主流

Passive Active 非同步 同步


stall stall

鼠籠式 滑環,齒輪箱驅動 發電機小 低風啟動


發電機 維護簡易 直接驅動
齒輪箱驅動 維護較繁
雙饋式
扭矩轉換器
感應式發電機

• 雙饋式可變速是GE之美國專利,採電力
局部轉換,該專利已過期。
• 直接驅動、可變速、同步發電機、電力 永磁式 繞線式 繞線式 永磁式 繞線式
全額轉換是目前趨勢。 發電機 發電機 發電機 發電機 發電機
離岸風電組構要件
離岸風電之風力機
以定速、可變速作分類:

可變速風力機:在額定風速以下,以變速追能而得利,在額定風速以上,以旋角抑能而有利。各葉片獨立螺距控制及
可變速可增約30%效率。另利用邏輯控制及彈性力學調出最佳旋角與阻尼,使結構負荷更平穩而安全,降低震動。
離岸風電組構要件
離岸風電之風力機
以非同步、同步作分類:
非同步 同步
項目 備註
雙饋式(DFIG) 繞線式 (SM) 永磁式 (PM)
SM : 內含激磁機最重
重量 中 高 低
PM : 磁鐵(鈮鐵硼NdFeB)Power density高
材料 貴 最貴 便宜 PM : 目前NdFeB技術成熟,整體成本可降低
成本
人工 生產較易 生產不易 生產較易 PM : 組裝後再充磁,生產容易
效率 低 中 高 PM 效率>96.5%
中 大
尺寸 小
(圓極式) (凸極式)
DFIG : rotor採skew設計,cogging很小
顫動 小 中 大 SM : 凸極式,顫動比DFIG稍大
PM : 採正弦或交叉式磁鐵設計亦可降低顫動
極數 中 中 多
要 要
齒輪箱要求 要
免(直驅式) 免(直驅式)
低速轉矩 小 中 大
免(內含激磁機)
滑環需求 要 免
要(激磁外拉)
可靠度 中 高 中 PM:去磁問題,短路時電流大之問題
電力轉換器 部分轉換 全額轉換 全額轉換
離岸風電組構要件
離岸風電之風力機
以電力轉換技術作分類:

雙饋式 扭矩轉換器配同步發電機 全額轉換

短路電流 1×全負載 3×全負載 2×全負載

反應電力供應 0.97 到 0.97 0.9 提前到0.9遲滯 0.97 到0.97

電力電子 局部轉換 免 全額轉換

效率不符要求 花費較昂貴
電網失敗時之行為 低電壓穿越能力有限
可符合併網法規 可符合併網法規
離岸風電組構要件
離岸風電之風力機
以抗風等級作分類:

1. I級
2. II級
3. III級

離岸大颱風地區的風力機,可不在Class I、II、III規範內,而是自訂的Class S。
其中氣動影響最大者是首當其衝的葉片,其次為軸承、塔架、齒輪箱、底座等。
離岸風電組構要件
離岸風電之風力機支撐結構(Support Structure)
以部位作分類:

RNA:Rotor Nacelle Assembly 葉片旋翼+機艙

Tower,塔架

Transition Platform,轉換平台
Transition Piece,轉換件
Support Structure,
支撐結構
Substructure,下部結構

Foundation,基礎
離岸風電組構要件
風力機之下部基礎(Substructure,以淺海用為主)

各式水下基礎
離岸風電組構要件
風力機之下部基礎(Substructure,以深淺海皆含)

Twisted Jacket

來源: MDPI
離岸風電組構要件
離岸風電之變電站
以電力技術作分類:

陸上高壓交流變電站

離岸高壓直流(HVDC)變電站
• 無高電容效應、虛功損失。降低供電損失。
• 線路損失低,適用於大功率、長距離輸電。
• 僅兩條導體,每導體可送更大電力。
• 可連接非同步電網,快速功率流量控制。
• 電源穩定,有助於整合大量之變量。
• 適用於較弱的電網。
• 可多變電站操作,支援更多陸上電網。
離岸高壓交流(HVAC)變電站 • 較窄之電纜走廊。
• 電能可被儲存。
但高投資成本、高維護成本,引進時間較長。
陸上高壓直流變電站
離岸風電組構要件
離岸風電之海纜
以電力技術作分類:

陣列與輸出

交流與直流

離岸變電站建置條件依據電纜導體大小、傳輸電壓、電能損耗、到岸邊之距離及成本等。
離岸風電發展狀況
離岸風電之佈置趨勢
以線排列,採大容量單機之優勢:

側距4直徑、前後距7直徑

風力機直徑、塔高、機數與總發電量作比較,單機大容量越有利,但需吊得動、裝得高、吹得動才行。
離岸風電發展狀況
離岸風電之佈置趨勢
以面排列,採大容量單機所需之離岸風場佔地與機數皆較少,可因應遠距建置需求:

Same 250 MW WPP, distance between individual turbines is kept at 8x rotor diameter

3.6 MW WTGs 5 MW WTGs 10 MW WTGs


Area = 40 km2 Area = 36 km2 Area = 33 km2
離岸風電發展狀況
離岸風電之佈置趨勢
離岸風力機相互總價之比較

來源: EWEA; EER; manufacturers; press; Roland Berger


離岸風電發展狀況
離岸風電之佈置趨勢
離岸風力機大型化之趨勢

1 操作費用低 4 每度投資分攤費用低
較佳之氣動效率

費用/kWhr
較高之高度可取較高風能

機組少,維護費用較低

2 每單位能量生產所需地坪面積低 葉輪直徑

在5-20m水深條件下,離岸風
3 景觀較不惹人厭
力機之裝置費用約陸域的1.5倍,
轉速可較慢 選用大型機者較易回收成本。

大而少比小而多簡淨
離岸風電發展狀況
支撐基礎之型式評估與設計考量
不同風力機基礎之價格趨勢

來源: GL
離岸風電發展狀況
支撐基礎之型式評估與設計考量
不同風力機基礎之佔有率趨勢

適合淺水,貴,可取浮式。

數量最多,不適用大MW機組。

構造重而很貴,難再發展。

構造輕,彈性、有支撐備份。

適合深水,2020年後才有機會。

來源: EWEA; 4coffshore; Ramboll; Roland Berger


離岸風電發展狀況
離岸風電之成本趨勢
丹麥DONG Energy之降價,建立在實現風險之降低

2016年,丹麥電力公司Dong Energy,以每度電 0.0727 歐元的價格標下荷蘭兩座約 350 百萬瓦


(megawatt)規模的離岸風電場,為Borssele I與II 號離岸風電場,該等場址裝置容量共 752 百萬瓦,
水深 14~38 公尺,平均風速為每秒 9.5 公尺。
Dong Energy得標價不含輸電成本,購電合約價為 €124/MWh,當時輸電成本估計約每度電 0.014
歐元,相加後,合計為每度電 0.0867 歐元,折新台幣約 3 元。2020年11月完工正式服役,採用
Siemens Gamesa 8MW風力機 。 Dong Energy就是Ørsted的前身公司,台灣稱Ørsted為沃旭能源。
離岸風電產業界原本預期 2020 年離岸風力發電成本降至每度電 0.1 歐元的目標,2015 年,瑞典國營
電力公司Vattenfall在丹麥的離岸發電計畫創下每度電 0.103 歐元,已逼近原本2020 年計畫才要達成
的降價目標, 2016年Dong Energy一舉直接打破 0.1 歐元的目標。誠如上述,實際發展比預期更快。
能夠如此突破降價,據知係拜當時的鋼價、油價雙降,且比過去更容易租到作業船,另拜自身管理改
善之賜,自 2012 年以來,從供應鏈管理、改善規劃設計與施工流程,已經節省 40% 成本,如此關鍵
省錢,才真正降低如此可觀成本,因已大量降低風險。
後續Borssele III 與 IV離岸風電場,採MHI Vestas V164 9.5MW風力機,購電合約價為 €54.49/MWh
($63.27/MWh),2021年2月完工,正式服役。證實離岸風電已經足以與傳統能源作價格之競爭。
離岸風電發展狀況
離岸風電之成本趨勢
離岸風電降價,相較傳統能源頗具競爭力
離岸風電發展狀況
台灣再生能源之開發計畫
政府之設定目標

來源: 台電公司
離岸風電發展狀況
台灣再生能源之開發計畫
政府對離岸風電之三階段計畫

建議中部遠距之離岸風場可以採高壓直流輸送至台灣
北部,以支援廢核後所欠缺之電力需求,而不必在陸
上另闢新的輸電路線以致徒增路徑上之各種抗爭。

來源: 能源局
離岸風電發展狀況
台灣再生能源之開發計畫
離岸風電示範獎勵之測風塔

台電發包中鋼,洽宏華合力建置台灣第三座離岸測風塔,
採用國內自製之自升船與國內人才,完全自行刻力完成。

永傳建置台灣第一座離岸測風塔, 上緯建置台灣第二座離岸測風塔,
發包台船採中國自升船協助完成。 完全由國人自行刻力完成。
離岸風電發展狀況
台灣再生能源之開發計畫
離岸風電示範風場之海洋風場兩支風機
離岸風電發展狀況
台灣再生能源之開發計畫
離岸風電示範風場之海洋風場

海洋風場總裝置容量128 MW,2019年底建置完成、2020年1月正式商轉,成為台灣第一座具商業規模的離岸風場。
離岸風電發展狀況
台灣再生能源之開發計畫
政府搭配離岸風電之電網規畫

2021~2024年 2025年4GW規劃目標
• 完成彰濱E/S擴建2台ATR、彰一開閉所及161kV光電站~彰
濱2回線,提供彰工端1GW初期併網
2025年
• 完成彰工升壓站相關工程,提供彰工端1GW併網
• 完成新街及二林相關工程,提供新街端2GW併網
• 彰工及新街各提供2GW併網,滿足2025年4GW規劃目標
中長期
• 滿足彰化離岸10GW併網需求
• 規劃引接至台中、雲林及中部以北之負載中心

來源: 台灣大電力
離岸風電發展狀況
台灣離岸風電之執行現況
第二階段遴選與競標之開發商
遴選核配容量
區塊 開發商 專案名稱 申請容量 競標核配容量
(5.8元/度20年)
2 達德能源WPD 麗威 363MW 350MW
5+6 上緯新能源 海能 378MW 378MW
582.9MW
12 沃旭能源Ø rsted 大彰化西北 560.7MW 0MW
(2.5481元/度)
337.1MW
14 沃旭能源Ø rsted 大彰化西南 631.9MW 294.8MW
(2.548元/度)
15 沃旭能源Ø rsted 大彰化東南 605.2MW 605.2MW
232MW
18 北陸電力/玉山能源NPI 海龍三號
(2.2245元/度)
512MW
19 北陸電力/玉山能源NPI 海龍二號 530MW 300MW
(2.5025元/度)
26 台灣電力公司 台電 720MW 300MW
27 哥本哈根建設基金CIP 彰芳 552MW 222MW
29 中國鋼鐵 中能 480MW 300MW
- 達德能源WPD 允能 708MW 360MW
- 哥本哈根建設基金CIP 西島 400MW 48MW 來源: 能源局
總裝置容量(2020-2025) 3,836 MW 1,664MW

• 2018年4月30日公布遴選結果,該容量達3,836MW。
• 2018年6月22日公布競價結果,該容量達1,664MW ,總計容量達5,500MW。
離岸風電發展狀況
台灣離岸風電之執行現況
開發現階段進行之風場
離岸風電發展狀況
台灣離岸風電之未來開發
第三階段之風場角逐
離岸風電搭配製氫
整體產能搭配設施
Power-to-X
如Power-to-gas、 Power-to-heat、Power-to-Electricity 、Power-to- Chemicals、 Power-to- mobility等

風能與太陽能發電隨著天候變化而
有所波動,總發電量會發生過剩或
不足現象,以致可能導致電網擁塞
或對供電系統安全造成負面影響。
當再生能源供應不足時,必須倚賴
可靠的發電廠作彈性的調度,若生
產過剩,在經濟上,臨時輸賣此等
多餘能源之可行性並不高,儲能方
式遂成解決不足或過剩之對策,因
而產生Power-to-X之多元能源轉
換構想,讓未來風能與太陽能發電
的出路可以得到全面性解決對策。
來源:© WZB

Power-to-X之多元轉換程序、產出、使用示意圖
離岸風電搭配製氫
整體產能搭配設施
Power-to-gas

來源:© MethQuest

再生能源製氫、製甲烷(CH4)、運輸與使用之流程示意圖
離岸風電搭配製氫
儲能設施
離岸氫能基本構想

離岸風電製氫流程示意圖
離岸風電搭配製氫
儲能設施
離岸氫能實作

荷蘭海王星能源公司( Neptune Energy)第一個完全電氣化平台Q13a-A,位設在荷


蘭北海,距離Scheveningen海岸約1公里處。
2019年7月初,Q13a-A海上平台被選為全球首座離岸風電製氫試驗點,專案名稱為
PosHYdon,把北海海域三種能源形式:海上風能、海上天然氣與氫能作有機統一。
該試驗由Nexstep、荷蘭退役和再利用協會(DADR)以及TNO三家機構,並聯合荷蘭
能源行業共同發起的。此案件於2021年底前正式生產。
離岸風電搭配製氫
儲能設施
離岸氫能實作

2019 年9 月, 由ITMPower 牽頭,Ørsted 與Element Energy參與,三家企業組成聯


合體,致力於水電解製氫之大規模化應用,降低成本,從而提高該技術商業化之應用。
離岸風電搭配製氫
儲能設施
離岸氫能推廣

2020年7月8日,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成立了歐洲清潔氫能聯盟(ECH2A,European
Clean Hydrogen Alliance),正式公開氫能戰略計畫,指出:“重點開發與利用風能與太陽能生產再生氫”。
預計2020年到2024年,將支援歐盟安裝至少6GW再生氫電解槽,生產100萬噸再生氫。
預計2025年到2030年,氫能必須成為綜合能源系統之內在組成部分,在歐盟至少要有40GW的再生氫電解槽
與1000萬噸再生氫產能。
預計2030年到2050年,再生氫將大規模部署在所有難以脫碳的領域(如航空、海運、貨運等)。
離岸風電搭配製氫
產能、儲能、運輸之搭配
未來離岸氫能之產出、運輸與利用

• 氫氣的液化溫度是攝氏零下239.7度。
• 氧氣的液化溫度是攝氏零下183度。
• 天然氣的液化溫度是攝氏零下162度。

離岸風電製氫、運輸與使用之流程示意圖
離岸風電搭配製氫
集中產能搭配設施
未來能源島之產出、儲存與運輸

丹麥規劃「能源島」,依靠多餘的離岸風電電力電解海水生產氫氣與氧氣並儲存之,其中一部分氫氣
可利用燃料電池技術產生電力平衡電網以滿足外部與內部之需求。也可以利用海水溫差、太陽輻射熱
去進行熱能收集,某些情況下,可以轉換成氣體或液體燃料,再利用管道或船舶輸送到其他目的地。
離岸風電搭配製氫
併入台灣電網
解決本土再生能源併網不穩定之風險
穩定各式再生能源併網之因應對策:
• 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採風光互補
• 將多餘發電量抽蓄水力發電儲能
• 將多餘發電量電解水製氫氣或製氨儲能
• 火力發電廠配合改燃燒氫或氨
• 部分動力轉換燃料電池供電
• 智慧電網
• 其他儲能方式
690v/66kV

690v/66kV

來源: 台電公司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政治環境之風險
政治影響

• 能源政策
• 獎勵措施
• 立法支援與否
• 落實執行與否
• 百姓或消費者之支持度
• 公權力介入與否
• 發生國際糾紛
• 發生戰爭影響
• 其他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財務運作之風險
財務項目

• 專案財務 (Project Financing)


• 保險(Insurances)
• 可貸款(Bankability)
• 收入(Revenues)
• 支出(Expenses)
• 匯率變動(Exchange rate)
• 通貨膨脹(Inflation)
• 法務與會計(Legal & Accounting)
• 其他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法律作業之風險
法律相關

• 環境影響評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通過


• 籌設許可、獎勵獲准(Permit Application – Consenting & Approval)
• 售電合約(Power Purchase Agreement)
• 建置風場之供應鏈協商、各式發包及簽約(Contracting),包含維運合約
• 港口租賃合約(Port Leasing Agreement)
• 其他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共同外力及其影響

Heavy Rain
Hail

Corrosion

pH

Liquefactions

每台風力機之風況條件雖近似,但位處於不同水深及海床地質,其個別基礎設計應考量承載力與反傾覆力。台灣以
颱風、地震、海床支撐、海生物、腐蝕、掏沙及航道容易撞船為重大危害,設計考慮須提對策並作全面性平衡求解。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在設計階段,解決環境天災的技術風險
國際預期潛在風險 引致之案內風險
• 暴風或強風 (Storms)
• 巨浪 (Big Waves) 設計風險 (Design Risk)
• 雷擊 (Lightning) 效率風險 (Efficiency Risk)
• 地震 (Earthquake)
• 土壤液化 (Soil liquefaction) 商業風險 (Commercial Risk)
• 海嘯 (Tsunami) 解讀風險 (Interpretation Risk)
• 海床移位 (Seabed Mobility)如沙浪、掏沙
• 腐蝕 (Corrosion)
資料管理風險(Data Management Risk)
• 海生物 (Marine Growth) 理解溝通風險(Understanding and
• 海底不明物 (UXO) Communication Risk)
• 軟泥區(支撐力) (Area of soft soils)
• 自升船支撐不穩 (Jack up instability) 需要歷練豐富的領導人才,會溝通、懂管理、判讀求正
• 安裝有環境障礙 (Obstruction during installation) 解、重功能、講效率、避風險、有成本觀念。
• 意外撞擊 (Accidents)
• 其他等等
就昂貴之離岸風電案件而言,投資在正確的調查、得當的判讀都是值得的。環境風險對設計、現場操作、安裝、維護及
職安影響深遠,若採用之量測方法不準確或判讀過於保守,恐將導致後續作業成本增加,更而失去競爭力,將不樂見。
若能透過風險分析、技術分析、解讀、選用經濟有效對策、設計、計算、整合等措施,來降低風險,會是較理想作法。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台灣海峽環境 (風能分佈)

來源:工研院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台灣海峽環境 (颱風路徑占比)

來源:中央氣象局

Statistic Routes of Typhoon Intrusion to Taiwan


來源:中央氣象局,1897~2011年侵台颱風綱要表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台灣海峽環境 (眾多護國神山)

從中部剖面之台灣圖。中央山脈連續高起,阻擋來
自東岸來襲之颱風,保護西邊台灣海峽離岸風場。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台灣海峽環境 (海床地形、水深分佈)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台灣海峽環境 (海床地質)

來源: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有關地震,台灣海峽遠離板塊交會處,發生機率與規模較小

台灣附近板塊(Tectonic Plates)擠壓圖 台灣地震(Earthquake)及活斷層(Fault line)分布圖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有關土壤液化

目前所論述之土壤液化現象都以陸域為主,對壓著數十m水深的海床,
所敘述之土壤液化行為是否與陸域發生的一致,需再作探討以得真相。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台灣之海流(Current)

台灣海域夏天、冬天海流( Current)分佈圖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台灣之潮汐(Tide)

台灣 基隆、新竹、彰化、高雄之潮汐分佈概況圖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台灣海峽環境 (海床移動、沙浪)

水下基礎與海纜會隨著沙浪波動而外露。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台灣海峽環境 (掏沙)

單樁海床掏沙狀 Jacket支腳海床掏沙狀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英國經驗:淺灘海流強勁,單樁基礎致海床嚴重掏沙

來源: offshore-power 來源: Vestas


英國Round 1 第一個專案因為某些區塊水深過淺,造成施工船隻無法前往施工,因而風力機之設計
採不平均分佈,如圖示。另外一個現像是淺水致強烈的海流造成海床掏沙嚴重,下陷有深達9m。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SEASON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ALL YEAR
SIGHT 1.97 1.92 2.45 2.57 2.28
台灣海峽環境 (四季風浪) PEROD 6.39 6.12 6.12 7.05 6.61
P(HT>1m) 82.8% 76.1% 85.9% 91.0% 84.3%

P(HT>1.5m) 62.2% 57.2% 70.4% 75.6% 67.1%

P(HT>2m) 41.7% 38.3% 54.8% 60.3% 50.0%


P(HT>3m) 15.4% 16.5% 29.1% 31.5% 24.6%
P(HT>4m) 4.9% 6.8% 14.1% 14.2% 11.1%
P(HT>5m) 1.5% 2.7% 6.4% 6.0% 4.7%
P(HT>6m) 0.4% 1.1% 2.8% 2.4% 2.0%
P(HT>7m) 0.0% 0.4% 1.2% 1.0% 0.7%

台灣海峽風浪特性,波高Wht:1~1.5m 分佈為多,利用浮標波浪週期時序列所分析之波浪週期機率分
佈,大多數的波浪週期T = 4~6sec區間分佈。
台灣海峽冬夏風向屬於穩定,冬季海浪狀況起伏較大,海事可能要歇業停工,曾有美國籍自升鑽油平台
翻覆之事故。
目前工作船的技術定位於1.5m工作浪高及允航天數每年200天左右,為提高可運作率,未來目標將訂在
3m工作浪高並期望每年工作天提高至310天。以台灣海峽而言,相關船隻性能須再加強,以便提供人員
舒適安全航行以穩定電場發電。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台灣海峽環境 (臺中港2005~2011逐月有義波高百分比分布(含颱風資料) ):
100
< 3.50 m
90 < 3.25 m
< 3.00 m
80
< 2.75 m
70 < 2.50 m
百分率(%)

60 < 2.25 m
< 2.00 m
50
< 1.75 m
40 < 1.50 m
< 1.25 m
30
< 1.00 m
20 < 0.75 m
< 0.50 m
10
7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來源: SOIC
1. 有義波高若為1.5m:4月底至8月底Weather Window將達75%可操作百分比。
2. 有義波高若為2.0 m:4月至9月初Weather Window將達75%可操作百分比。
3. 有義波高若為2.5m:3月至9月中 Weather Window將達75%可操作百分比。
4. 有義波高若為3.0 m:全年Weather Window將達到75%可操作百分比。 (較北歐嚴點)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人員運輸船與作業船之安全與舒適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海事運輸船與作業船之適浪性

工作船的寬/深比大,乾舷不
高,橫搖易觸水,尤須注意
船體運動的影響,及航行或
升降時的上浪狀況(Green
water effect) ,作業前,應
確認船型、艙間及穩度,選
擇出海時機及條件,以維作
業人員安全並保護載貨,避
免受損。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台灣離岸經驗:工作船遭逢之海洋險象

海研一號在台中外海作業時遭遇大浪的情景 來源:台大海研一號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台灣離岸經驗:在建置階段,突來暴風雨導致停工

夏季台灣海峽突來之西南氣流或颱風,都會引發暴風雨,影響吊裝作業,通常直接停工。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丹麥離岸經驗:建置階段海氣象導致等待因素

歐洲統計Weather
Downtime為25%
來源: DANISH SHIPOWNERS’ ASSOCIATION

海事作業費時統計,淨取等候就佔53%,港內外升降所需時幾乎同於風力機之安裝,再則裝載與航行。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台灣離岸經驗:暴雨

暴雨,將造成相關作業「低能見度危害」的妨礙風險而停工外,對於運轉之葉片Leading Edge會造成直接傷害。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在建置階段,突起大霧導致停工

雨、薄霧與濃霧,將造成相關作業「低能見度危害」的妨礙風險而停工。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冰雹

冰雹,將造成停工避難, 也會對於運轉之葉片Leading Edge造成直接傷害。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暴風雨或冰雹導致葉片損壞

有關歐洲離岸風場之多篇報
導宣稱葉片損壞災情慘重,
必須大量更換,而台灣每年
四季更有暴風雨與冰雹之出
現,也無法避免如此更換。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水龍捲

水龍捲,將造成相關作業的妨礙風險而停工,風力機之機艙設施、葉片等要有承受來襲的強度。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在建置階段,雷擊導致停工

設計上,施工前與完工後都要有避雷設施。若作業期間看到閃雷,但沒聽到雷聲,所有作業人員需離開風力機並登上
有屋頂的船上。看到閃雷並聽到雷聲,所有作業人員撤退到風力機指定的安全區之一,留在平臺中心並不可碰觸塔架。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在營運階段,雷擊導致葉片損壞

Horns Rev II 從2009.8.2


到2011.8.8 之雷擊記錄 來源: Siemens

離岸風場內之最高建物就是風力機,無法避免遭受雷擊,避雷、接地、突波保護等之配合設計與措施要特加嚴謹。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海嘯

海嘯,將造成相關作業妨礙風險而停工,風力機之機艙設施、葉片、下部基礎等要具備承受來襲淹沒與強度。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在預組階段,碼頭上遇到上地震或颱風

塔架於預組作業,若遇到地震、颱風,可能會因而傾倒或不利吊裝,預組地基、吊車及擾流措施都需加強。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台灣環境 (積水腐蝕、滲水腐蝕)
間隙腐蝕,因缺氧的濃度差所致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台灣臨海經驗:腐蝕災難如蘇澳跨海鋼橋腐蝕(物理受力與電化學)導致崩垮

2019年10月1日,中颱「米塔」颱風遠離台灣,各地風雨趨緩,上午9時30分,宜蘭縣江夏
路的21年橋齡「南方澳跨港大橋」,一輛中油油罐車駛經,懸吊橋面之諸多鋼纜突然一一斷
裂,導致整座橋樑嚴重坍塌而陷入海中,油罐車隨之掉落而失火,橋體壓在停放港口岸邊的3
艘船隻,造成20傷、6死。肇事原因是橋體年久銹蝕、失檢又失修,油罐車是最後一根稻草。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台灣臨海經驗:高美濕地風力機塔架於970928及1040808之斷倒事故

1040808蘇迪勒颱風
計1、4、6、11、14、
18號機等6台塔架斷倒

970928薔蜜颱風有2號機斷倒
發生塔架斷倒事故原因很多,其中,大自然腐蝕的貢獻會隨著歲月日增,不容忽視。除周知螺栓之材
質及拉力強度外,其製作細節與施工品質係屬另類關鍵,如酸洗後除氫、控制螺栓扭力等,應多注意。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螺栓之孔蝕(氯離子攻擊)或間隙腐蝕(進水缺氧)或氫脆化(餘酸)

受氯離子攻擊得孔蝕。 含水螺栓因間隙腐蝕缺氧而致螺牙銹失。

臨海螺栓,內外皆會腐蝕而致鬆動不穩,建議避免使用,除非外加特別保護。 87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封閉空間之結露積水導致Hollow Section Corrosion

現有陸上變電站之空心柱結構者,潮溼的空氣封閉在空間內日久結露積水,致鋼構由內生銹,最後爛透出
來。從外部鑽孔或燒孔洩出凝結水。因季節影響會產生某範圍的水位變化,而形成腐蝕高低段差的範圍。 88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內部結露浸水、少量積水之電銲道腐蝕

封閉空間溫度下降達露點,內部濕氣碰觸板面會出現凝結水,一路垂流讓充滿微隙的電銲道沾水或浸水,裸露的電銲
道先受到缺氧的間隙腐蝕攻擊,產生 H+後再繼續侵入攻擊,使內結構更增裂解,若結構持續受力有SCC,加速崩解。

89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大氣區 (Atmospheric Zone)
海洋環境裸露碳鋼之腐蝕趨勢 大氣區 (Atmospheric Zone)
飛濺區 (Slash Zone)
不泡水,濺水附著,致使水滴攻擊,最嚴重。

潮間區 (Tidal Zone)


浪擊、海流沖刷、乾溼變化,有時變成飛濺區。

浸沒區 (Merged Zone)


海水浸泡,濃度差、溫度差等之交替介面攻擊。

海泥區 (Mud Zone)


厭氧硫酸菌、間隙腐蝕等之攻擊。

介面處因濃度差、溫度差而易生腐蝕攻擊。
水滴攻擊
90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封閉空間之結露積水導致Hollow Section Corrosion

離岸空心柱結構從內銹蝕,發生在水面上之斜撐底部為多,內部累積濕度而成凝結水是內構腐蝕之肇因。
離岸空心柱結構之斜撐封閉空間結露積水致內部腐蝕而出,內外交加下,發生在水面上之交叉結構崩解。
DNVGL-RP-416建議製造封閉空間時要控制濕度或去氧,歐美某些離岸鋼構廠採用室內空調者製造鋼構
就可克服,其實能施塗油漆最佳,若不油漆者,封閉空間內鋼材設置Corrosion Margin或吊掛VCI以應對,
潮濕之台灣若採開放廠房製造應小心,若真的發生由內構發展出來的腐蝕,幾乎無法補救,故應避免之。

91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台灣海峽海生物生長茂盛 多毛類
根據相關報告指出,台灣沿海主要附著海生物有︰
1. 多毛類(Polychaeta)
2. 藤壺(Barnacles) 藤壺
3. 管蟲(Tube worm )
4. 牡蠣(Oyster)
5. 苔蘚蟲(Bryozoa=Polyzoa)
且著苗季節並非一致。 管蟲

牡蠣

油氣生產結構及Anodes被 苔蘚蟲
Marine Growth全面覆蓋。 Walney風場之Anodes 貨船底被Marine Growth全面覆蓋。
被Marine Growth覆蓋。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自然環境之風險
台灣離岸經驗:海生物生長(Marine Growth)基礎荷重逐日增加

來源: 漁技社

由上緯測風塔臨時台架經歷兩個多月的狀況可見海生物確實茂盛。台灣西岸風速強勁,先天強風即存在著物
理沖蝕現象,然該處海水鹽度約為33~34psu,碳鋼之質量損失率約介於650-1500 g/m2/year,終年海水溫
度保持在 20 ~ 30 °C之間,較歐洲海域溫度高2 ~ 3倍!所以曾在歐洲出問題的防蝕設計將不太適用於台灣。
海生物覆著除會增重外,也會增加海流阻力、鋼構間隙腐蝕、鋼材被海生物吃蝕等,雖利魚礁,但弊大於利。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生態災害之風險
台灣海洋生態 (白海豚分佈)

中華白海豚(Chinese White Dolphin)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生態災害之風險
作業噪音對生態環境之影響

中華白海豚

對於海洋哺乳類最大的問題是施工期間的
噪音,其中以打樁所產生之噪音對海洋哺
乳動物最明顯危害。
若海洋哺乳類動物位於打樁區域附近,巨
大的噪音量可能造成其失聰、受傷或死亡。
噪音240 dB將致命,220 dB造成傷害,
190 dB物種會立即離開(包括魚),
175dB會影響其行為,但175dB會與岸邊
的保護區重疊。通常160dB時,必須停工。
打樁產生噪音,影響魚類生態,如鯨豚類會耳傷、迷失方位或擱淺致死。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生態災害之風險
香港臨海經驗:施工噪音防制不足,除危害鄰近居民生活起居,中華白海豚數量可能銳減

舉例:港珠澳大橋工程影響,中華白海豚一年大減三分一。
中華白海豚回歸中國後,數目不斷下降,2015/2016年度的數目更創新低,一年之間大減1/3,主要
生境地僅餘10條,其中港珠澳大橋正在緊急施工的大嶼山東北水域,更一條不剩,首次絕跡。
有環保團體警告,數字已達「嚴重警戒」,由於海豚數目銳減,有海豚「被迫」近親繁殖,致頻夭折。
香港漁護署「海洋哺乳類動物存護工作小組」開會,成員之一的環保團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透露,漁護署在會上公布,香港中華白海豚數目下跌至2015/2016年度的65條,是在大嶼山的西北、
東北、西及西南面水域所錄得的總和,跌幅達25%,數字是5年來最低。
台灣應引以為戒,何況在Formosa I 打樁施工階段,已讓附近苗栗居民不勝其擾,嚴重影響生活起居。
白海豚也許跟著遭逢不幸,目前暫時不得而知,一切才開始,但要準備、監督甚至於因況告誡停工。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生態災害之風險
台灣臨海經驗:候鳥遷移生態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人為災害之風險
台灣離岸將遭逢爭議之一:犧牲陽極與ICCP對環保議題之爭
• 犧牲陽極產生1安培的保護電流需要分解3.34
公斤金屬。防蝕有效免維護,有數百年歷史。
• ICCP陽極每年產生同樣的保護電流,利用電源
放電,幾乎不耗材。需控制維護,效果也不錯。
• 25年的防腐功能,犧牲陽極比ICCP貴約40%
至120%不等。為達到同樣保護效果,犧牲陽
極須分解並釋放大量之金屬離子至海水中,另
還包括特有成份銦,據稱可能會致癌,全都滯
留原來海域而可能影響食物鏈,猶待研究。
• 上述疑慮曾經起自於國外研究單位,而本土漁
民與學術界,也曾重視關心過。設計者應有所
犧牲陽極 判斷,犧牲陽極仍有其優勢,可少量使用之。 ICCP陽極
• 站在防蝕雙重保護立場,犧牲陽極或ICCP都屬
於單一保護,不符合海事工程之要求,也不適
合離岸風電,建議採用造船之設計邏輯,外殼
還全面施塗高級油漆塗料,事先堵塞SCC以得
雙重保護,可減少釋放金屬離子的犧牲陽極。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人為災害之風險
台灣沿岸發達之養殖業與漁業

台灣中部西海岸養殖發達,漁港進出航道水深甚淺,落潮慣常見底,另不利海纜上岸,離岸施工會影響漁民生計。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人為災害之風險
台灣海峽環境 (潮濕、強風外,有空污、腐蝕)
硫害是侵蝕金屬與老化油漆塗料的大殺手。

雲林麥寮台塑六輕的硫害空污,夏天往北吹,冬天往南吹

台灣西岸中部臨海區屬於高鹽著量區域
台灣西岸臨海的大林、興達、台中、通宵等燃煤發電廠皆有硫害產出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人為災害之風險
台灣海峽環境 (空污腐蝕)

置放臺西的熱浸鍍鋅測試架一星期,已遭受硫害直接侵蝕。 同時置放台中電廠
的熱浸鍍鋅測試架。
受上游台塑六輕影響,三年後海上測風塔的航空障
礙鋁合金燈座嚴重腐蝕,不銹鋼螺栓也孔蝕斷裂。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漂流物之風險
漂流物撞擊風力機下部構體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動力作業船之風險
惡劣海況下,船舶頂靠供人員上下或失控撞擊之可能威脅

作業船體須承受一般漂流物的撞擊,艏部須足以承受頂緊風力機登機交通設施,讓人員登機。而風力機下部
基礎除會被漂流物撞擊之危機外,作業船不見得撞擊登機交通設施,可能對不準致直接撞擊主構體而受傷害。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漂流船之風險
台灣經驗:惡劣海況下各型失去動力而漂流、或失控船舶之威脅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意外船撞之風險
結構意外(Accidental Impacts or Collisions)之預測
除颱風、風浪、洋流、潮汐、地震、掏沙等自然環境外力之外,人為或類似狀況也會有不意的外來
衝擊力,如:飛鳥、直升機、交通船、漁船、遊艇、渡輪、郵輪、貨船、油輪、潛艇等,來自空中、
海上與海裡皆有可能,在結構設計上只能作輕重取捨的準備,如大船破洞漏油會造成嚴重之生態環
境浩劫,可能選擇風力機先吸收能量而倒榻,災害取其輕,這是航道旁可預期的風險。然不太可能
全面性考慮,應記住那些項目是該區域必然會碰到的,就以其調查統計數目作為列入考慮之基準。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設計依據之風險
有關腐蝕,設計公司只會依照法規設計,若不顧當地實務,20年設計壽命堪憂
被國際公開點名抨擊之著名法規標準 來源:Offshore wind foundations Long term corrosion protection,…
fiction? By Jo van Montfort, 2015

DNVGL老實稱請參考NORSOK、ISO等,但NORSOK被點名採用在離岸風電是危險的,ISO被打大叉叉,請不要用。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設計依據之風險
DNVGL在其建議規定的封面內頁註明
DNVGL在離岸風電所頒布的Standard、Recommended Practice、Service Specification等封面內頁
都以非常小的字體註明如下:
This service document has been prepared based on available knowledge, technology and/or
information at the time of issuance of this document. The use of this document by others
than DNV GL is at the user’s sole risk. DNV GL does not accept any liability or responsibility
for loss or damages resulting from any use of this document.
簡言表示,外部使用者若採用DNVGL之標準、建議實務、服務說明,那是使用者的風險,DNVGL概
不負責採用該等文件所造成之損失或危害。所以DNVGL所頒布的文件對使用者是沒有保證或保障的,
甚至於認可滿足其規定之圖文,也沒有實質保障,只供申請有限之保險用。

其實,DNVGL自知本身不可能掌控各行專業,所以正如
其坦然說出實情,確實可佩,請大家參考但不要寄望太
多,最後還是要自求多福,至於過度解讀DNVGL成至高
無上的訛言,可能過於疏失,建請勿盲從之或照本宣科,
否則是自己倒大楣、若惹大禍求訴無門。設計係靠調查、
實務、作法、創意、整合等,法規標準是供檢查用的。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設計依據之風險
• 時間:2009年
單樁基礎漿固材料因疲勞而鬆垮之事件
• 地點:丹麥 Denmark
• 風場:Horns Rev 1
Offshore Wind Farm
• 事件:單樁接頭混凝土
灌注處損壞滑動
• 發展:2010年IHS
Emerging Energy
Research警告歐洲建
置948處風機中可能有
700座有問題,需要檢
查處理。
• 原因:設計問題、風力
及海洋力週期作用
來源: DNV

歐洲700座單樁依DNV設計發生灌漿疲勞致轉換件下滑移位,呈縫隙,DNV提出兩套補救措施,其總經理下臺換人。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設計依據之風險
單樁內部不塗漆或僅塗電銲道

DNVGL允許單樁內不油漆,但要求設置吊式犧牲陽極再加Corrosion Margin,結果….

109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設計依據之風險
單樁基礎單樁內部嚴重銹蝕之事件

單樁內不油漆,水區設犧牲陽極,結果封水變酸,其內結構及艤品腐蝕嚴重,危害上構設備,足見封閉酸氣的厲害。
對策上,有設置氣密平臺、加強通風、內外水交換、監控酸鹼值等,但仍大量消耗犧牲陽極,更酸,未解決問題。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設計依據之風險
二十年來歐洲案件體驗,除大量單樁事後滑樁事件外,歐洲離岸風電界發覺若依循ISO、NORSOK、
DNV、GL等所訂有關防蝕之標準或建議設計,曾出現大問題,且災情慘重,略述如下:
• 愛爾蘭 Arklow Bank案、丹麥Horns Rev Bank案、英國 Scroby Sands案等內外構依循法
規而致兩年後漆膜出現嚴重腐蝕,可能原設計漆膜之性能、厚度、強度皆不足,選項有誤。
• 千座單樁內部不塗漆僅設置犧牲陽極導致嚴重腐蝕、產生酸氣致轉動軸機械斷軸、電子設備
損害等災難,當時認為塔筒內充滿氧是腐蝕肇因,提出三個阻氧與排酸之方案,封蓋、抽風
與排水,逐年仍投入大量犧牲陽極,結果內水還是產生酸,阻氧之設施沒效,沒捉到重點。
• 油漆防蝕設計沒有考慮離岸風電結構的巨額動態,而延續離岸油氣業作法,漏掉嚴重之SCC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造成的影響。
• 仿自離岸油氣業,所有水下支撐結構如單樁、套管式外部僅設置犧牲陽極而不塗漆,與前項
泡水區一樣採單一保護,雖海水帶走酸,但焊道仍不安妥,因沒有排除SCC之直接危機。
• 設計採用Corrosion Margin當作均一預餘量,其實腐蝕大都局部深蝕,該值沒有實質作用。
• …….等等
這些是眼睛看得到的缺失,至於看不到的仍不少,還有沒想到、沒看過的,台灣應自我警惕。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設計依據之風險
愛爾蘭 Arklow Bank 案新建二年後TP滿佈蝕點

TP之高效型油漆厚度似乎足夠,但蝕點照樣穿孔而出,應是SCC所致。
來源: Safinah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設計依據之風險
離岸風電之環境誘導破裂

fore‐aft mode (X‐mode) side‐side mode (Y‐mode)


離岸風電之環境誘導破裂會以
風力機本身X、Y軸搖晃之作用應力 SCC及Corrosion-Fatigue呈現。
每分每秒都在大幅動態搖晃,像地震般。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SCC)之必要成因,即腐蝕環境、作用或殘餘應力、敏感材料。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設計依據之風險
離岸風電之綜合誘導破裂,最後致氫害

在動態應力下,光靠油漆保護的防蝕設計,將存在崩解風險,先要解決的是應力集中與殘留應力,再加雙重保護。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設計依據之風險
各式金屬腐蝕深度

腐蝕很少以單種形式呈現,大都是同時出現多種不同形式併陳,實際上是複雜之混
合型態,並不單純。若在結構設計,採用所謂之Corrosion Margin,其僅對均勻腐
蝕才有意義,至於多數腐蝕現象係以局部往內深入破壞居多,根本無法預測實際之
蝕耗深度,若採用均一值的Corrosion Margin當設計計算基準,將毫無保障的意義。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設計不良之風險
鋼構腐蝕修護費用

Arklow案20m長的轉換件,直徑約5m,修護費用一支索價一百萬美金,是陸域施工約30倍,品質又差,犯不得。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設計不良之風險
離岸風場故障率

來源:IT Power UK 來源: McMillan & Ault


機電與控制之故障佔風力機元件故障率最高,而電子零件在海洋環境顯得脆弱。從右圖知,
Electrical control, gearbox, yaw system, generator, hydraulic, grid 及blades 佔總故障
達之60% ,其中電氣品之故障多與環境腐蝕有關,若在台灣可能更加嚴重,應特加小心。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設計不良之風險
腐蝕致品質缺失而停機

來源: Elsam

來源: Elsam 來源: Siemens

丹麥Horns Rev離岸風場,採用Vestas 2MW風力機,機艙內之變壓器雖為知名廠牌Siemens,


但因腐蝕而陸續故障,問題越發嚴重,迫於合約,只好用直昇機將80台機艙全部吊下更新。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設計不良之風險 • 地點:丹麥 Denmark
內外部機能設計未符合離岸環境
• 風場:Horns Rev 1 Offshore Wind Farm
• 事件:(1.5年執行時間內)
• 全部80座風機同時運轉時間:1.5小時
• 維修次數:75000次,平均每部風機每天2次。
• 結構銹蝕
• 20%~30%變壓器故障
 製造缺陷,陸域儲存時間過長
 空氣中鹽分腐蝕,絕緣不良導致短路
• 發電機故障,不良機型
 發電線圈卷纏缺陷,製造參數設定錯誤
 空氣中鹽分腐蝕
 事故處置
• 更換所有的變壓器及部分發電機,在陸域重組機艙
後再運至現場安裝(未能取得工作船使用時間)
• Elsam, Vestas, and ABB對品質保證的堅定支持
 The turbine was a scale-up from proven model.
119
119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設計不良之風險
平臺吊車之品質缺失

來源: PALFINGER 來源: NIRAS

平臺吊車davit crane之載重與幾何佈置須因應不同使用需求而設計,宜提早下單,通常在岸上安裝避免海上
安裝。因用料及塗裝不當,曾致腐蝕嚴重, 影響運作。原用鍍鋅鋼纜因具彈性比較好用,取當絞線,但鍍鋅
鋼纜裸露受潮會銹蝕,保養期間換成不銹鋼,不銹鋼相較對應鋼鐵會有電位差之顧慮,仍需作適當隔離。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設計不良之風險
次結構設計未符合腐蝕環境

歐洲離岸風電平台遭遇大浪侵襲,平台連接件腐蝕,導致鬆脫,平台格架大批被掃走,會發生職安事故。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設計不良之風險
歐洲經驗:間隙腐蝕與迦凡尼腐蝕 -飛濺區採用螺栓之風險

Boat Landing梯構採用固定螺栓,發生間隙腐蝕與嚴重脫離,不銹鋼螺栓有電位差危害,屆時都須全部切除重作。122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設計不良之風險
風力機尾流干擾,不利產電

• 地點:丹麥 Denmark
• 風場:Horns Rev 1 Offshore Wind Farm
• 事件:(1.5年執行時間內) 123
123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設計不良之風險
風場佈設不當風險

深矩陣佈設,多少會受到風向改變造成跡流損失之現象,宜避免干擾。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設計不良之風險
強風下,測風塔蹋垮

來源: Ned-Minns_ITP-UK

低估風災嚴重程度,離岸測風塔發生被吹垮事件,顯示當時對環境之調查及瞭解不足。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設計不良之風險
浪擊損壞事件

來源:FINO 1

來源:FINO 1 來源:FINO 1
FINOI海上結構承受浪擊,損壞狀況嚴重,出乎一般想像,一樣對環境之調查及瞭解不足。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設計不良之風險
Boat Landing未能承受船舶頂力致變形受損

丹麥離岸風場Horns Rev I案,低估交通船頂住Boat Landing之受力致變形,事前之設計及計算有誤,或屬意外。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設計不逮之風險
強風下吊裝作業所需

離岸風電,風力機之重量、尺寸及高度是決定採
用安裝法及吊車容量之判斷因素,當地當季的海
氣象也是重要關鍵,國際一般之風速限制如下:
•Blade: 8m/s以內。
•Tower: 10m/s以內。
•Nacelle : 12m/s以內。
但離岸風場的風速一向高過於以上,相關業者必
須設法突破如此約束,如創意性輔助機具,讓吊
裝可行。立面穩定機構 –下擺吊索設置牽索
(Tagline)

下擺吊索設置雙條配合上下之牽索,提供穩定立面,可在強風下進行各式吊裝。
128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之採購發包實務
國際趨勢,機艙大型化、直驅式化,致使供應鏈之設計與製造大幅且快速變化,採購對象也困難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之採購發包實務
供應鏈-合約前後之搭配

不論保固期內或期外的故障,基本上都需原廠商出面解決,若業主的採購合約(Turbine supply
Agreement, TSA) 未搭配足夠年限約期的維修保證合約 (Service & availability agreement SSA),
致使日後發生維修不利的情況,可能造成嚴重損失,建議兩合約宜共同搭配簽訂,使有連貫性。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之採購發包實務
供應鏈–欠缺就近之適當港口或碼頭

水下基礎重件專用碼頭 風力機組件專用碼頭
重件專用碼頭不足,可用者少、地理位置不理想或租金很昂貴,另外應注意自升船之靠船方位,其吊車有左右
區分,若為半島式碼頭如上兩碼頭,則對自升船之選擇性比較沒有太多限制,站立吊裝都須遠離碼頭10公尺。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之採購發包實務
供應鏈 - 離岸風電之建置船隊與人才
船種特殊,欠缺專業海員,經營不易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之採購發包實務
供應鏈-外包構件之品質缺失

英國Greater Gabbard案由美國Flour公司EPC統包,有140套
Siemens 3.6MW風力機,在追求降低成本下, Flour委託中國上海
振華製造水下基礎之單樁及轉接件,鋼結構總重達11.75萬噸左右,
因製作品質及精度出了大問題,造成嚴重延誤,振華被迫賠款,每
天要花費600萬返工總費用,估計要損失上億,振華總經理因而下臺。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之採購發包實務
供應鏈–自升式安裝船之不適用

E.ON 的Robin Rigg案,MTHojgaard 被認為採不適用之自升船LISA號。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之採購發包實務
供應鏈–半升式安裝船之不適用
機組超過3MW較不適用,改任穿梭運輸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之採購發包實務
供應鏈–自升式安裝船之品質缺失

來源: RWE 來源: RWE


RWE’s SEABREEZE Class係由Wartsila 設計團隊所精心設計,經挑選後,交給韓國
大宇造船廠建造,計有Friedrich Ernestine號及Victoria Mathias號兩艘,但因油壓升
降系統出現品質問題,該等船延遲6個月交船,當派往Gwynt y Môr 離岸風場實務操
作時,竟然不順, RWE毅然決定在2013年底前將此兩艘船賣掉。該船更名為Torben
號,轉租中國振華,在苗栗為上緯安裝兩座示範風力機,發生翻轉器故障而舉吊不順。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之採購發包實務
供應鏈 - 離岸風電之運維船隊
海氣象變化致作業期受限,經營不易

陸海維運之人與物來往宜就近港口配合規劃,隨時有本土船隊支援待命,緊急或海況不佳時可搭配直昇機。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實務之風險
海床調查 - 海底古蹟殘骸

來源:BP UK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實務之風險
海床調查 - 未明障礙( 如UXO, Unexploded ordnance)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海底所留下來之未爆投彈、炮彈、魚
雷、水雷等未必全部清除乾淨,離Harwich 處,屬於SSE 及
RWE之 504MW “Greater Gabbard” 風場,在35m水深
發現一個680kg 德國艦艇佈雷,引爆後炸出一個20m寬4m
深的坑洞。戰爭或演習殘留的未爆彈,必要事前調查及清理。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實務之風險
海床調查 - 輸出鋪纜之地形路徑判斷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實務之風險
沒調查海床地質 - 打樁遇阻事件

來源: MTHojgaard
Gunfleet Sands統包案,為節省成本,調查不足,打樁遇阻,往上切除7m,海床架高7m再裝轉接件,廠商後來倒閉。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實務之風險
陸上運輸撞擊、翻覆、傾倒、掉件等事故(大型部件應避免道路運輸,宜就近港口設廠)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實務之風險
陸上吊車之穩度事故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實務之風險
安裝船吊車強度與穩度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實務之風險
離岸吊車之失誤操作

吊臂支撐能力不足,吊裝機艙到塔架上端,超出受力範圍,發生下砸落海及自我損毀之事件。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實務之風險
岸邊吊車之失誤操作

2012年2月8日星期三下午,位在挪威Verdal的Kvaerner鋼構工廠之起重作業發生
嚴重事故,三位人員在活動式起重機的吊籃裡作業,該起重機操作不當,撞擊到裝
載在駁船之水下基礎,致使吊籃脫離,此三個人因而從高處跌落,皆造成受傷。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實務之風險
離岸吊車之失誤操作

上端夾具鬆脫工件,發生下砸損毀之事件。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實務之風險
安裝船吊車之失誤操作

SEAJACK因人員操作錯誤造成船上的主起重機之吊桿撞損,連帶起重機修
護取得認證總共延誤長達8個月!意外風險災難大都是人為因素致然。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實務之風險
安裝船吊車之失誤操作

2018年8月23日大約17:25(歐洲中部時間),Swire Blue Ocean (SBO)之Pacific Osprey號停泊在荷蘭


的Eemshaven港,該船起重機之箱形吊桿坍塌到靠近艦橋甲板上,造成四名船員在起重相關作業中受傷。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實務之風險
安裝船吊車之測試失誤操作致崩塌

未發生災難前

2020 年 5 月 2 日星期六,Orion風力機安裝船的新型 5,000 噸Liebherr吊車在負載測試期間發生崩


塌。 事件發生在德國波羅地海沿岸的Rostock港,致使兩人住院,10人輕傷,僅在現場接受治療。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實務之風險
港內裝載穩度操作失誤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實務之風險
日本離岸風電之變電站穩度操作失誤致傾倒災難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實務之風險
外海自升船之翻覆災難

於2016年2月,A2SEA自升船Sea Worker(原JB-109) 惡浪中脫離拖船後發生翻覆事故。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實務之風險
自升船之穿傾風險:地質鑽探用平台

由於地質不明,打前鋒前往現址勘測的小型自升平台發生Punch Through的機率最高。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實務之風險
自升船樁腿穿傾 (Punch Through)事件

因地質不明,發生多起自升平台穿傾事件,導致船機損壞、人員傷亡、時程延宕。自升船穿傾事故,不僅財產
損失,還會造成人命傷亡、工程嚴重延誤,可能還需負擔鉅額賠償。事先請專業人士做好現址海床地質調查,
如地質有異或遇地震而土壤液化等,事前研判規劃以防制穿傾,才前往現場作業,研判實況以避免不意災難。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實務之風險
自升平台/船樁腿過近而破壞防掏砂保護層或踏壞海纜

來源: MPI 來源: Fugro

來源: A2SEA
風力機之打樁、安裝需自升平台/船靠近作業,其落腳可能損塌防掏砂保護層或海纜。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實務之風險
維修階段,踏損單樁海纜事件

不容易踏損海纜之排法。

容易踏損海
纜之排法。

德國Alpha Ventus離岸風場,六台AREVA 5MW風力機因齒輪箱出問題也全部吊下更新,另外又發生風電安裝船


落腳踏損了海底電纜之事件,佈纜設計應騰出自升船運作之自由空間,單樁宜採夾角開孔以騰空間,而非對角。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工程實務之風險
維修階段,更換葉片轉輪落海事件

Offshore Wind Vessel Drops 126-Tonne Rotor Over the Side. a 126-tonne wind turbine rotor assembly and three blades
fell into the sea during maintenance at Vattenfall's Ormonde wind farm, an offshore installation in the Irish Sea.
PUBLISHED OCT 26, 2021 3:29 PM BY THE MARITIME EXECUTIVE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人員進出之風險
建置、運維階段之交通船登機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人員進出之風險
建置、運維階段之交通船登機時海浪環境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意外災難之風險
作業船失火而沉沒

Langeland外海,Umoe Ventus 號失火沉沒

Lowestoft外海, 15 m長人員運輸船 ECC Topaz號失火沉沒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意外災難之風險
風場內小船行駛撞機之事件
• 時間:2012年11月21日
• 地點:英國Norfolk外海
Sheringham Shoal Offshore Wind Farm
• 事故:交通船(工作人員撤離)撞擊1-6風機
• 原因:
• 天色昏暗,氣象突變,海象不佳(強風大浪)
• 風機塔座警示燈故障
• 船長未盡瞭望(Look Out)的責任
 延伸經驗
• 使用當地船隻做交通船,船長缺乏在風場狹小空
間內於強風大浪中的行駛經驗。
• 施工期間大量船隻於風場內工作。
162
162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意外災難之風險
作業船撞擊單樁TP事件
• 時間:2018年4月10日
• 地點:波羅地海
• 風場:Arkona Becken Südost Offshore Wind Farm

• 機型: Siemens SWT-6.0-154 direct drive wind


turbines rated at 6MW

• 業主: E.ON in partnership with Norwegian


energy company Equinor (formerly Statoil)
• 事故:補給船VOS STONE撞擊單樁之TP
• 原因:測試緊急控制系統時,船隻失控,風、浪推該
船去撞TP而出事,兩位人員入院,三人輕傷,船舶重
創而入塢整修。

163
163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離岸風電之施工品質
焊道缺失致葉輪落海之事件
• 時間:2015年11月28日
• 地點:丹麥 Denmark
• 風場:Paludans Flak Offshore Wind Farm
• 風機:Siemens SWT-2.3-82 turbine
• 原因:
連接機艙及塔筒的法蘭焊道裂縫瑕疵及未預期
的外力與振動,導致機艙及葉片掉落海中。(a
fracture in the welding connecting the
tower top flange with the tower)
• 之後Siemens啟動檢查另外750個風機的工作。

164
164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離岸風電之施工品質
鑽頭遺留致發電機損壞之事件
• 時間:2016年8月18日
• 地點:美國羅德島(Rhode Island)大西洋外海
• 風場:Block Island Offshore Wind Farm
• 風機:Alstom Haliade 150-6-MW
• 原因:
施工組裝時將15cm的金屬鑽頭(drill bit)留在發電
機及傳動系統間,導致發電機的磁鐵部件受損。
• 本專案之後還發生海纜連接的問題及工作浮台撞
擊事件。

165
165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離岸風電之施工品質
機艙殼體鬆脫致落海之事件
• 時間:2018年4月6日
• 地點:德國北海
• 風場:Alpha Ventus Offshore Wind Farm
• 機型:Adwen M5000 (AD 5-116)
• 業主:Deutsche Offshore-Testfeld und
Infrastructur GmbH & Co. KG (DOTI)
• 事故:機艙後部殼體(Nacelle)斷裂並掉入海中
• 原因:調查中

166
166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離岸風電之施工品質
機艙連帶葉片鬆脫致落海之事件
• 時間:2022年6月4日
• 地點:波羅地海
• 風場: Anholt Offshore Wind Farm
• 機型:SGRE 3.6MW and 4.0MW turbines
• 業主:DONG
• 事故:一台風力機之機艙連帶葉片鬆脫,並掉入海中,Three blades has separated from the
nacelle of one of the offshore wind turbines and fallen into the sea. No one has been
injured.
• 原因:調查中,但未公布。

167
167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海纜毀損之風險
海底電纜事故之外力

Fishing Anchoring

Dropped objects Shark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海纜毀損之風險
離岸風電之鋪纜發生事故時間表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海纜毀損之風險
離岸風電海底電纜損壞之理賠統計

來源:Effective Project Planning, Budgeting, and Risk Assessment for Offshore Wind Farm Installation and
Marine Operations , By Don Welch (3U Technologies, LLC) and Tim Axelsson (3U Technologies, LLC)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海纜毀損之風險
海底電纜設計之缺失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海纜毀損之風險
海底電纜施工之缺失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海纜毀損之風險
海底電纜施工之缺失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海纜毀損之風險
海底電纜施工之缺失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海纜毀損之風險
海底電纜事故之外力

Fishing Anchoring

Dropped objects Shark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海纜毀損之風險
海底電纜之事故現象

海底電纜有設計、施工、錨傷、被咬、跨纜、外露及沖刷的問題,或日久防掏砂保護層流失,
因而產生空隙致使電纜懸空,該處電纜持續擺動,發生共振以致疲勞斷裂,此狀況頻率甚高。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海纜毀損之風險
海底電纜之事故現象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海纜毀損之風險
各國設離岸風電禁區之不同作法
目前歐洲開發離岸風力發電的國家,對於離岸風力發電場是否禁航有不同規定。
以英國為例,離岸風力發電廠允許船隻進入。德國亦同,劃定部分可通航區域,且提出漁業合作的概念,
與漁業形成雙贏的局面。反觀丹麥與荷蘭等國,則禁止船隻進入離岸風電場區域內,以確保航行安全,
防止海纜被錨錠拖拉而受損。
台灣剛起步,離岸風電場未來與漁民衝突勢必難免,如何達成多贏確是重要關鍵,若開放漁民進場,則
要有防護海纜之對策。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海纜橫跨之風險
設離岸風電海纜與現況管線之交疊

來源: Siemens

各區塊之海上AC變電站分散建置,各自設置海纜找就近陸上變電站輸出,交疊干擾。
台灣海峽還有與海底通訊電纜、天然氣管線交疊之情況,建置前必須進行多方協商。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意外災難之風險
髒電(Dirty electricity)致德國變電站火災事故

來源: installation of the platform in the German North Sea (ABB)

ABB在德國北海建造的BorWin1高壓直流輸電平臺出現“髒電”(dirty electricity)問題,
阻止重新啟動,致德國的第一個商業海上專案400MW BARD離岸風電場之電力輸出關
閉,腐蝕與髒電有某程度的關聯。 2014年3月,隨著變電站發生火災造成最近一次停
電,嚴重限制德國離岸風電之生產經歷八個月之久,打壞了該國此一初生行業的聲譽。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意外災難之風險
中國離岸變電站火災事故

• 時間:2017年7月14日
• 地點:江蘇省濱海縣濱海北區
• 風場:H2#400MW海上風電場
• 施工方:華電重工
• 事故原因:35KV電纜爆燃,導致220KV海上
變電站起火燒毀。
• 19人跳海,18人生還,1人死亡。 181
181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意外災難之風險
電力操作致電感事件

Arcing by 10 kA for 200 ms


182
182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意外災難之風險
潛水作業:專業且昂貴,常發生事故,配合免維護要求,建議設計少失誤、少用或不用潛水人員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環保人士、鄰近漁民與當地民意
外國抗爭糾紛

184
184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台灣、中國之事故
國內漁民、居民、環保等抗爭

抗爭測風塔建置

抗爭海纜上岸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台灣、中國之事故
在建置運維階段,地質資料不正確,自升船事故

來源:中國潤邦海洋
東海大橋案換機時樁腳陷泥,船未離海面,貫穿:22.5m。 永傳福海測風塔建置。

• 中國華電1001號自升船在東海大橋進行換機作業,樁腳入泥深度為22.5m,致站不起來,當欲拔腳離去,耗時甚久。
• 永傳福海測風塔場址,Siemens取鑽探資料先作核算,得知其判斷自升船的入泥深度將達15m,台船重新核算得知
不超過4m,結果實際操作僅得1.2~1.8m,入泥不足3m,反怕受風浪而側滑,另下八顆錨以固定。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台灣、中國之事故
灌漿作業:附體管道採直線直角交接,灌漿發生堵塞

管較粗,斜向交接,不堵塞

永傳測風塔管線太細,直線直角交接,不好的設計,造成現場堵塞。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台灣、中國之事故
宏禹一號抱樁機下樁時被強勁海流沖歪約5度

2015年中鋼承包台電測風塔案,由宏華營造執行,採用IHC翻轉式抱樁機,下樁時被強勁海流沖歪約5度,而樁柱已
入泥約3m,校正非常不易。在台灣海峽打樁施工時,若採用單面抱樁機,建議特加注意海流與操作以免發生失誤。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台灣、中國之事故
2016年Torben號翻轉抱樁機故障致吊車失能
Torben號狀況推估
1000t (100%) capacity @ 25m**
644 t(64%) capacity @ 38m**
300t (30%) capacity @ 55m
Description
600 tonnes
40 tonnes
1.1

DAF 1.1
Dynamic Hook Load 770 tonnes
*estimate

雖然該單樁已有兩點支撐,若吊重已達770t,將之除以2,單邊也有385t的負擔,若此,55m的吊距之吊種能力
僅剩約300t,相較下,太遠而單機拉不起來,翻轉抱樁機故障,無法正常工作幫忙分攤荷重,出航前應事先測試。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台灣、中國之事故
Torben號被颱風追著跑
2016年6月底, Torben號因翻樁器失敗,回基隆港檢修。
7/4日尼伯特颱風發佈海上警報,預定路線往北台灣,基隆港務公司依據港口避颱SOP要求所有大船
必須及時駛離港區,並建議:往南走;
7/5日颱風往南修正, Torben號以3-5節速度開到台北港外,因施工船設計無法在3米以上浪高安全
行駛,故要求台北港允許進入避颱,幾經交涉,台北港仍依據避颱SOP不讓進港,並建議:趕快往
南走....
7/6日颱風路徑繼續往南修正, Torben號接近台中港,向台中港申請避颱,但得到的建議是:趕快
往南跑....
7/8日預報尼伯特可能發展成超級強颱, Torben號頂著逆海流平均以不到6公里的龜速抵達高雄港
外海,船東下最後通牒,要求立即進港避颱,否則價值上億美元的Torben號將會翻覆......
跟高雄港交涉,初步回覆:趕快跑..... 船長稱即便要跑也要有油啊, Torben號沒油了..... 要求高雄港
加油....終於被允許入港加油了....
在此關鍵時刻,高雄港網開一面,破例讓Torben號進港避颱.....,結果尼伯特颱風從南部高雄上岸。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台灣、中國之事故
進電纜之單樁開孔形狀錯誤

上緯示範風場案,單樁應設計開橢圓斜孔供電纜引入,結果開成正圓直孔,出廠沒檢驗出來,導致電纜無法穿入
引上,現場派遣潛水人員下海進行手工補開,海中手工的成品無法像陸上機具挖孔的平順精準,可能遺留禍害。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台灣、中國之事故
地質調查發生船難

2019年8月23日,印尼籍派翠地質探勘船在彰化芳苑外海作業,
因探勘管伸入海底卡住,設備故障導致無法回收,致使船體傾斜
達近20度,整艘船卡在大海無法動彈。海巡署艦艇趕抵,將船上
40名船員接駁上艦艇,平安帶回台中港安置於旅客服務中心。船
東安排拖船前往現場切除水下*探勘管後,把該船拖回台中港。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台灣、中國之事故
地質調查與設計或操作誤判
台電一期的滑樁

2020年6月15日,台灣電力公司一期21組四足Jacket 基礎工程,進行其中一組預打樁工作過
程中,套架中的一根樁柱(Pin Pile)經捶打後突然快速掉入海床,從起重機索具之油壓錘具脫
離。該打樁作業由承攬商JDN的下包商Heerema Marine Contractors所承辦, Heerema
Marine Contractors為此暫停台灣附近的109MW彰化示範案的工作,供調查基樁安裝過程所
發生的“滑樁事件”(dropfall incident) ,必然有後續的檢討。
達德雲林允能案的滑樁
2021年3月底,開發商wpd的基礎承攬商Sapura Energy承辦雲
林允能案離岸風場之單樁(Monopile)打樁基礎工程,打第一錘後
單樁即快速掉入海床,目前突出海床僅數公尺,開始調查此單樁
安裝過程發生的“滑樁事件”原因, Sapura Energy發出聲明與
允能風場終止合約,工程界頗感興趣台灣海床支撐力問題。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台灣、中國之事故
作業船進水沉沒事件
• 時間:2020年7月4日
• 地點:江蘇外海
• 風場:Offshore Wind Farm

• 船舶: 1200t自升船,作業水深50m。

• 業主: 鎮江股份尚和海工裝備公司
• 事故:樁腿拔樁失敗,船體無法抬升,未關水密門導
致機艙進水,而整體浸水。
• 原因:樁腿拔樁失靈且未關水密門,導致整體進水。

194
194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台灣、中國之事故
作業船穿傾沉沒事件
• 時間:2021年7月26日
• 地點:廣東外海
• 風場:Offshore Wind Farm

• 船舶: 自升船,作業水深50m。
• 業主公司:中廣核新能源
• 事故:穿傾沉沒。
• 原因:樁腿穿傾。
當天週日上午,一艘風力機安裝船在華南廣東沿海傾覆,造成近70
人墜海。事故發生在當地時間11時左右,地點在惠州紅灣區紅海灣
測風塔附近。這艘船編號為昇平 001,以前稱為 Teras Fortress 2,
部分沉沒在風力機TP旁邊。船上共有67人,已安全轉移63人,仍
有4人下落不明。 2015年建造的船舶在中廣核新能源海上風電建設
專案發生傾斜並開始進水。 195
195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台灣、中國之事故
吊車事件
• 時間:2021年10月19日
• 地點:江蘇CMHI船廠內

• 船舶: OHT Seaway 7


• 事故:撞擊
• 原因: folding A-frame
Photo: CMHI

Crane accident at Chinese yard may hit delivery of offshore wind installation vessel to Seaway 7
Accident involves folding A-frame on main crane of Alfa Lift, currently under construction at
CMHI’s facility in Jiangsu province.

196
196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台灣、中國之事故
海氣象惡劣、船機不佳、操作誤判
中國案場遭逢颱風,斷練走錨船沉

2022年7月2日淩晨3時50分,在廣東陽江附近海域,離岸風電場施工浮吊船“福景001”號為在防颱錨地,躲避3號颱
風“暹芭”,結果錨鏈斷裂、走錨船沉。30名船員,4人獲救,26人失聯,7月4日15時30分陸續撈起12具落水遺體。
離岸關聯風險探討
台灣、中國之事故
操作誤判
達德雲林允能案的第二次滑樁
2022年7月8日,由阿布達比NPCC 起重施工船DLS-4200施作,尚未進行打樁,僅將基樁「由水
平拉到垂直」,就發生滑樁,可能是抱樁機操作有誤或抱樁機握裹力不足所致。
2021年首次發生滑樁,有土壤數據疑慮,這次滑樁比較像技術介面的問題,也許施工團隊對台
灣海域不熟悉。兩次滑樁的海事工程團隊不同、狀況也不同,可能拖延到工程時間。允能一、二
期目前都處於「申請延期未獲核准」狀況,未來恐挨罰,也將拖累台灣離岸風電目標進度。
Sapura Energy發出聲明與允能風場終止合約,終約理由中指允能公司提供不精準、具誤導性的
土壤數據,嚴重影響到合約履行、工程進度,造成工安疑慮及額外成本。尚在告訴當中。
wpd在4月就找到NPCC取代原Sapura Energy;5月德國wpd母公司又將旗下離岸風電事業出售
給美國全球基礎建設夥伴(GIP),增添更多開發團隊磨合之變數。
wpd回應,的確有發生滑樁的狀況,但事情發生的原因及經過,現在還在調查當中,還需要一段
時間來釐清問題。不過所幸事件發生時沒有對周遭海洋環境及船員、機具造成影響,是不幸中的
大幸。選定的場址適不適合施工,跟適不適合設置離岸風場是兩回事,建議分開作風險評估!
離岸風電風險盤點
排除風險之對象 (一)
• 設計壽命:
從環境災難如暴風、地震、土壤液化、腐蝕、風浪、海流、潮汐、沙浪、大中小船撞擊、
漂流物撞擊、海生物、雷擊、雨滴、冰雹、空污等對基礎結構、風力機、變電站、海纜、
葉片等作風險評估,其中還應有機械耗損與溫度或其他相關的危害,如風力機與海陸變電
站之火災,曾在歐洲與中國離岸風電發生過,災難須進行個別評估與預防。IEC要求風場
「設計壽命」20年,應確認「設計內容」是否滿足,建議事先提出各式壽命風險評估並獲
經濟有效對策,供業主檢驗與確認,並供執行者依循,這些作為跟財務運作需求有關係。
• 建置工法(含設計、規劃):
建議透過設計、管理的手段解決建造的風險,這是勞動部要求的CDM(Construction
Design Management)精神,工法的風險評估就是MWS所述的Risk Assessment Method
Statement (RAMS)。進行初步設計時,先行原則性施作,係先做為未來各項設計與工程
發包的依據。發包後,由各負責運輸安裝廠商針對個別工項之MWS所需,依據實況與船
隊組織做得更加深入的RAMS,勞動部要求將送審MWS核可的RAMS再送勞動部備查。
離岸風電風險盤點
排除風險之對象 (二)
• 運維:
針對基礎結構、風力機、變電站、海纜等之個別運維,相關廠商本來就有義務提出。風力機
部分,建議風力機採購合約(TSA, Turbine Supply Agreement)與維修保證合約(Service &
availability agreement SSA)合併簽訂,註明缺陷保固(Defect Warranty)、功率曲線保證
(Power Curve Warranty)、可用率(Availability)等。至於其他運維專項,則另需洽專業之承
包商或相關處理,並確認各專項合約能夠達標,一樣需提供業主檢驗與確認,此外則自理。
• 職安:
職安可分建置期(夏季)與運維期(四季)兩大類,兩者出海的環境條件差異很大,必須分開處理
風險評估,才合理。職安依據以符合國際離岸界與勞動部的指引為主,其中,G+ Offshore
Wind Health & Safety Association (原G9)之職安指引如後表所述,是獲得共識並已國際通
行,其中多項跟設計有關,勞動部有自己的指引,也同意追隨G+執行,建議將之列入對應的
分包合約要求,請進行針對性風險評估供各方所需審查、檢驗或備查等。其中,勞動部對海
事部分安全基礎需提供送審MWS核可的RAMS送勞動部備查,作為職安的基礎。
• 環境保護:
用料、水下文資、噪音、廢棄物或氣體排放等,都屬於保護環境的立場去進行管轄的範圍。
離岸風電風險盤點
各風險之相互關係
• IEC要求之設計壽命20年係靠設計達成,至於使用(或服務)壽命,則須靠運維與維修才能
達壽命要求,如動態構件,需作定期觀測、檢查、加潤滑劑或更換消耗性零件等,如需維
修者多屬意外事故所致然,靜態構件則以「免維護」為設計目標。設計壽命與服務壽命是
兩回事,兩者不宜混為一談,動態構件、靜態構件應該分開處理,各自進行專業之支援。
• 運維作業前,需先了解建置的工法,才能進行拆解維修,反過來,工法需「可維護」 、
「可維修」之考慮,才能滿足延續使用壽命,此外,工法與運維也需獲得職安確認,才允
許執行,運維需靠設計協助免除、簡化、減重、快捷、省工等,才能建立安全作業環境。
• 工法(含設計、規劃)、運維、職安、壽命的關係,係相互影響,且作業互依,並不是單一
事件,每項各有自己風險,建議提前自我評估並將本身的風險排除之後,合併前四大項再
加環保風險,作全面性調整,當各方都達可接受的平衡,才算整合成功,絕非各搞各的。
• 唯設計規劃才有機會將上述之風險作最有效排除,而不是將工法、運維、職安、環保全推
給現場去作單向之治標處理,畢竟現場資源有限,且缺乏相互支援與介面整合,反而容易
提高本身風險或新增不明風險,無法獲得真正的解套,設計者不應迴避作業安全之責任。
• 提前佈署相關運維之設計與規劃,以確保「設計壽命」在期限內達成成本、功能、風險的
三大平衡,至為重要。設計階段,建請專心處理「設計壽命」之達成,並減少意外災難。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