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8

中图分类号:H195 单位代码:10231

学 号:2019742017

印尼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偏误研究

学科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
研究方向: 汉语国际教育
作者姓名: 吴运
指导教师: 刘辰洁 副教授

哈尔滨师范大学
二〇二一年六月
中图分类号:H195 单位代码:10231
学 号:2019742017

硕士学位论文

印尼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偏误研究

硕 士 研 究 生:吴运
导 师:刘辰洁 副教授
学 科 专 业:汉语国际教育
答 辩 日 期:2021 年 5 月
授 予 学 位 单 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A Thesis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A STUDY ON THE ACQUISITION


OF DIRECTIONAL COMPLEMENT
BY INDONESIAN CHINESE LEARNERS

Candidate :Nur Uyun Maratus Sholihah


Supervisor :Liu Chenjie Associate Professor
Speciality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Date of Defence :May, 2021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目 录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 绪 论............................................................................................................... 1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
(一)研究目的................................................................................................. 1
(二)研究意义................................................................................................. 1
二、研究现状............................................................................................................ 2
(一)趋向补语的本体研究............................................................................. 2
(二)对外汉语领域的趋向补语研究............................................................. 4
三、研究方法............................................................................................................ 6
(一)对比分析法............................................................................................. 6
(二)偏误分析法............................................................................................. 6
(三)问卷调查法............................................................................................. 6
四、研究范围说明.................................................................................................... 6
第二章 汉语趋向补语与印尼语对应形式概述及对比............................................... 7
一、趋向补语概述.................................................................................................... 7
(一)汉语趋向补语概述................................................................................. 7
(二)印尼语对应形式概述........................................................................... 11
二、汉语趋向补语与印尼语对应形式的对比...................................................... 11
(一)简单趋向补语与印尼语对应形式的对比........................................... 11
(二)复合趋向补语与印尼语对应形式的对比........................................... 12
第三章 印尼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情况调查与分析......................................... 15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15
(一)调查目的............................................................................................... 15
(二)调查对象............................................................................................... 15
(三)调查内容............................................................................................... 15
(四)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15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16
(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的统计与分析....................................................... 16

-I-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印尼汉语学习者简单趋向补语习得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18
(三)印尼汉语学习者复合趋向补语习得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22
(四)印尼汉语学习者情感因素和学习策略的统计与分析....................... 26
第四章 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的偏误类型与成因分析............................. 28
一、偏误类型.......................................................................................................... 28
(一)形近、义近趋向补语用混的误代偏误............................................... 28
(二)动词、趋向补语与宾语的错序偏误................................................... 29
(三)动词或趋向补语残缺的遗漏偏误....................................................... 30
二、偏误成因分析.................................................................................................. 31
(一)母语知识的负迁移............................................................................... 31
(二)目的语规则泛化................................................................................... 31
(三)教材趋向补语编排的影响................................................................... 32
(四)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影响....................................................................... 33
第五章 改善印尼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效果的建议......................................... 34
一、汉语教师方面.................................................................................................. 34
(一)深入讲解趋向补语,加大语义的教学比重....................................... 34
(二)及时总结偏误类型,强化偏误的预判能力....................................... 35
(三)有效利用教学策略,重视教学规则和顺序....................................... 35
二、教材编写方面.................................................................................................. 36
(一)完善教材编写内容,重视国别化教材研发....................................... 36
(二)加大练习题的题量,确保题型丰富且全面....................................... 36
三、汉语学习者方面.............................................................................................. 37
(一)重视与汉语的对比,减少语际知识负迁移....................................... 37
(二)结合自身学习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 37
(三)注重词语细微差别,牢记易混淆趋向动词....................................... 38
结 语............................................................................................................................. 39
参考文献......................................................................................................................... 40
附录 印尼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情况调查问卷................................................... 44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49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49
致 谢............................................................................................................................. 50

- II -
摘 要

摘 要

本人是来自印尼的一名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和研究汉语的过程中发现,因印
尼语中没有趋向补语,所以趋向补语习得一直是印尼学生汉语学习中的难点。鉴
于此,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偏误分析法对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的
情况进行考察。
本文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
和方法,同时,梳理前人关于趋向补语的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研究的成果;然后
从趋向补语的基本义特征及其与宾语的位置关系入手,对趋向补语进行概述,并
与印尼语的对应形式进行对比。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设置的填空题、排序题和翻译
题三种题型,分别考察印尼汉语学习者对趋向补语意义的理解、对句法结构的掌
握以及对趋向补语的综合应用能力,进一步概括出常见的偏误类型及偏误成因。
第三部分针对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呈现出来的偏误成因,分别提出教师、教
材及学习者层面的解决建议,以帮助印尼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和应用趋向补语。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时常出现趋向补语误
代偏误、与宾语的错序偏误、动词或趋向补语的遗漏偏误。究其原因主要有其母
语知识的负迁移影响、对汉语语法规则的过度泛化使用、所用教材的语法知识编
排不够全面、自身情感因素和学习策略的影响。因此,建议教师遵循教学规则,
深化趋向补语的语义教学,组织学生针对预判的偏误类型进行练习;加强国别化
教材的研发,完善练习题题型;学习者明晰母语与汉语的不同,养成良好的学习
策略,牢记易混淆的趋向动词。

关键词 印尼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偏误;建议

-I-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I am a Chinese learner from Indonesia,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nd researching


Chinese, I find that because there is no directional complement in Indonesian, the
acquisition of directional complement has always been a difficult point in Indonesian
students' learning.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mainly use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rror
analysis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Indonesian Chinese learners' acquisition
of directional complement.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es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purpose,significance,method and source of corpus of this paper;at the same tim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ontological study of directional
complement and the study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his paper classifies the
directional complement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c meaning of the directional
complement and its position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object ,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form of Indonesian.The second part investigates Indonesian Chinese
learners' mastery of the understanding meaning of the directional complement,their
meaning of the syntactic structure and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use the directional
complement through three types of questions of filling in the blank, sorting and
translation;further generalize the common types of errors and their causes.The third part,
aiming at the causes of errors presented by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teaching materials and
learners' level to help Indonesian students more accurately grasp and apply the trend
complement.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we find that Indonesian Chinese learners often
have the error of directional complement substitution, the error of wrong order with
object,and the error of omission of verb or directional complement. The main reasons
are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knowledge in mother tongue, the excessive use of Chinese
grammar rules, the incomprehensive arrangement of grammar knowledge in textbooks,
the influence of their own emotional factor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Therefore,it is
suggested that teachers should follow the teaching rules, deepen the semantic teaching
of directional complement,and organize students to practice against the types of

- II -
摘 要

prejudged errors;Strengthe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extbooks and


improve the types of exercise questions; Learners should be clear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mother tongue and Chinese, develop good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keep in
mind the directional verbs which are easily confused.

Key words Indonesian Chinese learners;directional complement;biased error;sugges


tions

- III -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 论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中国、印度尼西亚两国由于地缘因素和经贸上的互通,印度尼西亚对掌握汉
语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因此,印尼汉语学习者逐年增多,本人也成为
其中的一员,于 2019 年 9 月来到中国求学。
趋向补语这一教学难点早已引起对外汉语教学界的重视,但是早期研究往往
是模糊国别而把汉语学习者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然而,不同母语的学生在习得趋
向补语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类型以及偏误的成因是不同的,这种研究显然针对性不
足。后来逐渐出现针对不同母语背景的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研究,但是整体来看,
有关印尼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偏误研究还不充足。
本文在跨文化背景下,以印尼语中没有对应形式的汉语趋向补语作为研究对
象,在对比分析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比较全面、细致地概括出印尼学生在习得
趋向补语过程中常出现的偏误类型,并结合印尼学生个体因素的差异,进一步分
析产生偏误的深层次原因,进而针对实际教学需求提出可操作性强的改进策略,
以期有益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帮助印尼学生提高学习汉语趋向补语的效率。
(二)研究意义
印尼语中缺少与汉语趋向补语一一对应的形式,这导致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
和运用趋向补语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针对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的常见
偏误类型,从教师教学、学习者学习及教材编写方面提出建议,具有理论和实践
层面的双重意义:
在理论层面上,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印尼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鲜活语
料,并据此分析出印尼学生的学习诉求和特点,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可进一
步拓展印尼学生汉语习得研究,丰富趋向补语的国别化研究成果。
在实践层面上,本文提出的改进建议可供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参考,以便更有
针对性地选编教材,采用更适合于印尼学生的方法开展教学。同时,本文的研究
也可帮助印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有助于印尼学生更准确地习得趋向
补语,提高汉语表达和运用的精准性。

-1-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研究现状

(一)趋向补语的本体研究
趋向补语即趋向动词充任的补语,虽然 1924 年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
[1]

中早就给出了汉语趋向补语的定义,但是接下来的 60 多年里,除了吕叔湘、丁声
树等学者对趋向补语进行过零星的阐述之外,关于趋向补语,特别是对趋向补语
偏误的研究却比较少,缺乏系统性。20 世纪 90 年代,趋向补语重新进入语言学家
的视野,关于趋向补语的专著和论文开始涌现。对动趋式结构、动趋式的句式类
型及“了”的位置都有论著进行过详尽的研究,但关于趋向补语的本体研究更主
要的是集中在趋向补语基本意义与引申义的研究、趋向补语和宾语位置的研究几
个方面。
1.趋向补语基本义和引申义的研究
趋向词在动词后充当补语时表示的是趋向意义,对于这一观点,多数学者达
成了共识,但是对趋向补语表达的引申意义学界却是见仁见智,这种意见分歧也
给趋向补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汉语学界在认同趋向动词所充当的句法成分为补语后,学者便陆续开始了关
于趋向补语语义的研究。丁声树(1979)指出汉语趋向补语位于动词和形容词后,
包括“起、进、出、上、下、回、过”加“来、去”,本身就是动补结构,可以单
用,也可以做补语使用。杉村博文(1983)比较细致地对“下”“下来”和“下去”
的复杂引申义进行了分类和描写,并根据“下”与“上”和“起”都为反义词,
而把“下”分成“下 1”和“下 2”。陈昌来(1994)认为从意义上说动趋式中的“趋”
具有多重性,起码表达趋向意义、结果意义及动态意义这三种意义。马庆株(1997)
从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感知出发,重新审视了趋向补语,说明了“来”和“去”
的使用情况:
(1)凡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造成了可见结果,后面就用“来”或“X
来”;相反,后面就用“去”或者“X 去”;(2)如果见不见得到结果都有可能,
那么在可能见到结果的情况下,动词后面用“来”或“X 来”;在可能见不到结果
的情况下,动词后面用“去”或者“X 去”。刘月华(1998)将趋向补语的语法意
义分为趋向意义、状态意义和结果意义三种。其中趋向意义是基本义,结果意义
和状态意义是在趋向意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引申义。高顺全(2005)从语
义层面对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做了系统的对比,认为“X+来/去”的 X 本来
都是空间移动词,因此“X+来/去”的引申意义和空间意义有关;同时,空间到时
间是人类认知中最常见的一种隐喻方式,因此复合趋向补语有隐喻的意义,除此
[1]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98.

-2-
第一章 绪 论

之外,它还可以表示动作的完成以及随之产生的结果。齐沪扬,曾传禄(2009)
研究了“V+起来”的语义分化现象,认为“V+起来”表达结果义、时体义和路
径隐喻相关,而表示情态义和起始时态的将来特征则和“以身喻心”的隐喻有关。
2.趋向补语和宾语位置的研究
伴随着趋向动词语义研究的深入,关于动词、趋向补语和宾语三者位置关系
的研究也在进行着。
朱德熙(1982)较早地对汉语趋向补语的结构及其与宾语的关系做了阐述,
认为趋向补语是由动词“来、去、进、出、上、下、回、过、起、开”等充任的
补语,并指出宾语的位置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制约:(1)宾语是一般宾语还是处
所宾语;
(2)宾语的性质是有定还是无定;(3)充任谓语的动词性质是及物的还
是不及物的。张伯江(1991)认为在趋向补语和宾语形成的句法结构中,前宾式
结构排斥趋向补语的结果意义和状态意义,一般用来表示祈使语气,而后宾式结
构多用来引入新信息,把宾式则多用来传达旧信息,中宾式介于二者之间。后又
从语用、语义和语气三个层面分析了动趋式带宾语的四种语序。贾钰(1998)首
先分析了“来/去”做简单趋向补语时宾语的位置:
(1)
“来/去”之后;
(2)
“来/
去”之前;
(3)动词前“把”之后。其次分析了“来/去”与趋向动词组成复合趋
向补语时宾语的位置:(1)复合趋向补语之后;(2)复合趋向补语之中;(3)动
词与复合趋向补语之间;(4)动词前“把”之后。最后探讨了影响宾语位置的各
种因素。陆俭明(2002)认为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受到动词及其所带的趋向补
语、宾语的性质,以及动词带不带“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有时也与语境有关。
郭春贵(2003)从分析学生的病句出发,认为复合趋向补语与非处所宾语的位置
关系取决于宾语是有定宾语还是无定宾语,是施事宾语还是受事宾语,动作是已
然动作还是未然动作。杨凯荣(2006)以说话人的视点方向为路标,举例分析了
趋向补语的处所宾语必须放在“来/去”之前的原因。同时,考察了趋向补语与事
物宾语的三种句法位置,解释了其造成语义差异的主要原因。另外,金立鑫(2001)、
叶南(2005)、陈海芳(2010)等也考察了汉语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和影响
的因素,进一步丰富了趋向补语与宾语位置的研究。
3.动趋式结构和句式研究
还有一些学者从共时角度针对个别动趋式结构和动趋式句式,从语法、语义
及语用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考察了趋向补语与动词、宾语等的语义关系和位
置关系。
张慧娜(2008)分析了“复合动趋式+宾语”句式的句式特点和句法功能,以

-3-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及句式中动词、复合趋向动词、宾语的语义特点,并对该句式从语用层面进行了
分析,最后针对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王沛纯(2012)以“口”
部进食类的动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V+趋”结构中趋向补语的语义特征,并对
“‘口’部动词+趋向补语”结构提出了教学建议。常娜(2018)从认知语言学角
度考察了动趋式结构“V+上”的句法语义特征,认为其所表达的趋向义是一个由
垂直到水平方向的连续统,进入该结构的动词大多为位移动词,既可表达物理空
间位移,也可表达虚拟空间位移。
综观以上汉语学界对趋向补语的本体研究,可归纳为趋向补语的句法、语义
及认知研究这三个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提
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对外汉语领域的趋向补语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关于趋向补语的研究以汉语学习者的习得研究为主,从研
究视角上看,有以整个留学生群体或不同国别留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有以汉语趋
向补语整体或者其中的一小类,抑或特定的一个趋向补语为研究对象的,主要涉
及偏误类型归纳、偏误成因分析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的探究等内容。
1.以留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趋向补语习得研究
汤玲(2011)刊文专门对留学生习得复合趋向补语“过来”的引申义时的偏
误进行了分析,从认知角度探究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应力争
从认知的系统与特征角度对“过来”加以解释。康晓芳(2012)分析了趋向补语
的语法语义,概括了留学生运用趋向补语时的三种错误类型:动词错误、趋向补
语错误及趋向补语与宾语位置关系错误,并分析了偏误的原因,提出了教学方面
的策略:加强语义和语用教学;以常用趋向补语作为教学重点;避免母语干扰;
加强语感教学。李恒敏,谭慧(2013)考察了汉语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的教学次
序,提出教师在教授复合趋向补语的过程中可运用隐喻理论启发学生建立认知试
图,并基于此安排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的教学次序。孙瑜晨(2019)另辟蹊径,
运用中介语、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等理论,分析了高级阶段留学生运用复合趋向
补语“下来”和“下去”的不同引申义时的偏误,并探讨了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
中加入细化的本体研究成果,然后在分类概括引申义的基础上对趋向补语的对外
汉语教学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以整个留学生群体为研究范围的趋向补语习得研究,为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
供了通用性的理论指导,然而对于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其针对性还
需细化和加强。

-4-
第一章 绪 论

2.趋向补语习得的国别化研究
还有一些研究者从具体国别出发,详细考察了不同国别的汉语学习者习得趋
向补语的情况,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
首先是以韩语、朝鲜语、英语及日语等为母语的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的情况。
黄玉花(2007)针对中高级汉语水平的韩国留学生,收集了留学生作文中与趋向
补语相关的偏误,将趋向补语的语法意义分为 22 个小类,并提出了提高趋向补语
习得效果的建议。李建成(2007)在多元化发展模式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
水平的韩国留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语言加工策略,认为韩国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
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合到分、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在有宾语的趋向补语的
习得上,受到了母语和目的语典型顺序策略的制约,其结论颇具科学性和信服力。
李春享(2009)考察了韩国留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过程,涵盖趋向补语的意义分
类和其带宾语时的语法位置的研究。同时,对各组趋向补语与韩语进行了对比研
究,然后详细梳理出了宾语位置的各种制约因素。杨德峰(2017)深入而系统地
研究了汉语趋向补语的认知和习得,分析了简单与复合趋向补语的对称与不对称,
并分别对英语、朝鲜及日语母语者的趋向补语习得情况进行了考察,认为大多数
趋向补语在语义和语法分布上既存在对称,也存在不对称现象。
在印尼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的研究方面,我们在中国知网上仅检索到了四篇
文献。傅子轩(2007)运用中介语理论与偏误分析理论,考察了印尼学生汉语趋
向补语习得情况,将偏误类型划分为搭配有误、遗漏动词、宾语错位、误加趋向
补语,以及混用、漏用趋向补语五类,并对教师提出了教学建议。戴丽芳(2011)
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印尼留学生使用汉语复合趋向补语时的偏误类型,并据此
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不足之处是教学建议没有深入展开。康慧贤(2012)首先对
比了汉语、印尼语中趋向补语的不同形式,然后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印尼
学生使用趋向补语时的偏误,并针对宾语错位、动词缺失及补语错误等偏误类型,
提出了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的教学建议,颇具实效性。遗憾的是没有提到学生和
学校该如何做,从而齐心协力改善教学效果。黄佳玲(2017)首先将汉语“上”
“下”
组 8 个趋向补语与印尼语比较,发现汉语趋向补语的语法功能能通过印尼语的某
些介词,如“ke-”,或由动词“mulai”、副词“terus”来表达,并提出教师可从重
视语法规则、利用对比法、培养学生语感几个方面改进教学对策。遗憾之处是没
有从学生角度提出相应的学习策略。
综观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印尼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的相关文献,尽管有
些文章提到了印尼语缺少和汉语趋向补语相对应的结构,但是并没有具体阐述汉

-5-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语趋向补语在印尼语中哪些有对应的形式、哪些缺少对应的形式;分析偏误成因
时,也并没有系统地概括出印尼语里的哪些语法形式可以造成趋向补语习得的有
规律的偏误,导致研究成果的应用缺乏实效性。这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本
文指明了研究方向。

三、研究方法

(一)对比分析法
印尼语中没有与趋向补语完全对应的语法概念,但其某些语法成分,如“介
词+方位词”等在语法功能上与趋向补语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本文重点将汉语
趋向补语与印尼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进行比较,突出二者的异同。
(二)偏误分析法
本文运用偏误分析法,对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的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
语的偏误语料进行统计分析,探究趋向补语的习得机制,并总结出偏误类型,多
角度挖掘产生偏误的原因。
(三)问卷调查法
针对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的有效调查
问卷的统计结果利用图表进行呈现,为进一步的偏误类型划分、偏误成因分析和
提出教学建议做准备。

四、研究范围说明

刘月华在《趋向补语通释》
(1998)中将汉语趋向补语分为简单趋向补语和复
合趋向补语[1],对于这一观点,汉语学界基本已经达成共识。本文参照此分类,将
考察的研究对象确定为汉语中常用的 9 个简单趋向补语(
“上”
“下”
“来”
“去”
“出”
“进”“回”“过”“起”)和 13 个复合趋向补语(“上来”“上去”“下来”“下去”
“出来”
“出去”
“进来”“进去”
“回来”
“回去”“过来”
“过去”“起来”)。同时,
鉴于印尼语中没有趋向补语,对于印尼汉语学习者来说,习得趋向补语本就存在
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文将研究范围限定在印尼汉语学习者对趋向补语基本意义
的习得上。

[1]
刘月华.趋向补语通释[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8:1.

-6-
第二章 汉语趋向补语与印尼语对应形式概述及对比

第二章 汉语趋向补语与印尼语对应形式概述及对比

一、趋向补语概述

(一)汉语趋向补语概述
齐沪扬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2005)中提出,补语为述语后面起补充说明
作用的一种句法成分,可由谓词性词语、介词短语、数量短语充当[1]。趋向补语作
为现代汉语补语中的一类,即指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充当补语的趋向动词。下面,
本文基于齐沪扬对趋向补语及其语法意义的界定,对趋向补语的分类、基本义及
句法位置进行阐述。
1.汉语趋向补语的分类
(1)简单趋向补语
汉语简单趋向补语即位于动词后,表达趋向意义的一类补语。以单字为主,
包括“上”
“下”“来”
“去”“出”“进”“回”“过”及“起”,其基本句法结构为:
动词+简单趋向补语。例如:
1.他从箱子里取出礼物。
2.护士及时送来了药物。
3.他郑重地放下给孩子们的书包。
(2)复合趋向补语
汉语复合趋向补语即位于动词后,表达趋向意义的另一类补语。以两字组为
主,包括“上来”“上去”
“下来”
“下去”“出来”
“出去”
“进来”“进去”“回来”
“回去”
“过来”“过去”及“起来”,其基本句法结构为:动词+复合趋向补语。
例如:
4.工作人员抬了一台钢琴上来。
5.小狗从笼子里跑出去了。
6.朋友一看见我,马上向我走过来。
2.汉语趋向补语的基本义
汉语趋向补语的基本义即趋向补语表达人或者物体借助动作在空间中的运动
方向的趋向意义。
(1)9 个简单趋向补语的基本义

[1]
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04.

-7-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①“上”的基本义
趋向补语“上”置于动词后,表示人或者事物从低处往高处移动。如“爬上
山”“骑上马”等。
②“下”的基本义
趋向补语“下”置于动词后,表示人或者事物从高处往低处移动,立足点在
高处或者低处都可以。如“跳下”
“坐下”等。
③“来”的基本义
趋向补语“来”置于动词后,表示人或者事物通过某一动作向某个立足点移
动。如“跑来”“送来”等。
④“去”的基本义
趋向补语“去”置于动词后,表示人或者事物通过某一动作离开立足点向另
一处移动。如“走去”“奔去”等。
⑤“出”的基本义
趋向补语“出”置于动词后,表示人或者事物从里往外移动。如“走出”
“拿
出”等。
⑥“进”的基本义
趋向补语“进”置于动词后,表示人或者事物从某一界限外部往内部移动,
立足点位于内部。如“买进”“装进”等。
⑦“回”的基本义
趋向补语“回”置于动词后,表示人或者事物往原所在地移动。如“跑回家”
“取回书”等。
⑧“过”的基本义
趋向补语“过”置于动词后,表示人或者事物从某一地点到另一地点,或者
经过某一地点。如“穿过山洞”“从她的房间走过”等。
⑨“起”的基本义
趋向补语“起”置于动词后,说明从低处往高处趋近,并且立足点位于低处。
如“抬起”“拿起”等。
(2)13 个复合趋向补语的基本义
①“上来”的基本义
趋向补语“上来”置于动词后,说明人或者事物从低处往高处运动,与趋向
补语“上”的不同之处是,动作是朝着目标或位于高处的说话人进行的。如“追
上来”“爬上来”等。

-8-
第二章 汉语趋向补语与印尼语对应形式概述及对比

②“上去”的基本义
趋向补语“上去”置于动词后,说明人或者事物从立足点低处往高处移动或
者朝着前面的目标趋近。如“蹦上去”“走上前去”等。
③“下来”的基本义
趋向补语“下来”置于动词后,说明人或者事物从高的地方往低的地方移动,
并且立足点位于低处。如“跑下来”“坐下来”等。
④“下去”的基本义
趋向补语“下去”置于动词后,说明人或者事物从高的地方往低的地方移动,
与“下来”不同的是,立足点位于高处。如“退下去”“走下去”等。
⑤“出来”的基本义
趋向补语“出来”置于动词后,表示人或者事物从内部往外部移动,并且立
足点位于内部。如“闯出来”“走出来”。
⑥“出去”的基本义
趋向补语“出去”置于动词后,表示人或者事物从内部往外部移动,并且立
足点在内部。如“拿出去”“走出去”等。
⑦“进来”的基本义
趋向补语“进来”置于动词后,表示人或者事物从界限外部往内部移动,并
且立足点位于内部。如“飞进来”
“走进来”等。
⑧“进去”的基本义
趋向补语“进去”置于动词后,表示人或者事物从界限外部往内部移动,并
且立足点位于外部。如“跑进去”
“冲进去”等。
⑨“回来”的基本义
趋向补语“回来”置于动词后,表示人或者事物往原所在地移动,并且立足
点位于原所在地。如“走回来”“买回来”等。
⑩“回去”的基本义
趋向补语“回去”置于动词后,表示人或者事物往原所在地移动,与“回来”
不同的是,立足点不是位于原所在地。如“走回去”“拿回去”等。
⑪“过来”的基本义
趋向补语“过来”置于动词后,表示人或者事物从某一处所向另一处所移动,
立足点位于位移的终点。如“走过来”“接过来”等。在某些情况下,“过来”和
“来”可以互换。如可以说“从那边跑来一条小狗”,也可以说“从那边跑过来一
条小狗”
,但是在某些强调位移过程的情况下,用“过来”更恰当。如可以说“他

-9-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而“他是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的”这种说法则显得不太
自然。
⑫“过去”的基本义
趋向补语“过去”置于动词后,表示人或者事物从某一处所向另一处所移动,
与“过来”正相反,立足点位于位移的起点。如“嫁过去”“走过去”等。
⑬“起来”的基本义
趋向补语“起来”置于动词后,说明从低的地方往高的地方趋近,并且立足
点位于高的地方。如“站起来”“跳起来”等。
3.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
(1)简单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
① 简单趋向补语和一般宾语的位置
句法结构为:动词+简单趋向补语+一般宾语。例如:
7.她拿来一本书。
8.他小心地接过信。
9.她从袋子里掏出手机。
② 简单趋向补语和处所宾语的位置
句法结构为: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处所宾语。例如:
10.学生们排队走进教室。
11.十一点,她们准时爬上山顶。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无论宾语是一般宾语还是处所宾语。当简单趋向补语与
宾语同现时,句法结构都为: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宾语。
(2)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
① 复合趋向补语和一般宾语的位置
句法结构有三种情况:
a.动词+复合趋向补语+一般宾语。例如:
12.妈妈买回来一台冰箱。
13.警察掏出来一把手枪。
b.动词+趋 1+一般宾语+趋 2。例如:
14.小女孩儿害羞地抬起头来。
15.她慢慢地拿出笔来。
c.动词+一般宾语+复合趋向补语。例如:
16.请帮我搬一只箱子上来。

- 10 -
第二章 汉语趋向补语与印尼语对应形式概述及对比

17.妈妈让他拿一杯水进来。
② 复合趋向补语和处所宾语的位置
句法结构为:动词+趋 1+处所宾语+趋 2 ,处所宾语位于趋向补语两个趋向动
词之间。例如:
18.他慌张地跑下楼去。
19.她很快地爬上山去。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当宾语为一般宾语时,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灵活,
而当宾语是处所宾语时,处所宾语只可介于复合趋向补语之间。
(二)印尼语对应形式概述
因为印尼语中动词隐含趋向的含义,所以不存在专门的趋向补语。印尼语中
的多数动词可以由动词本身或者以加前缀、后加成分的方式表示趋向意义。如“跑
来”,印尼语为“berlari ke sini”,即基本动词“lari(跑)”+ke+方位词“sini”。 再
如动补短语“进来”,印尼语为“masuk ke dalam”,即基本动词“masuk(进)”+ke+
方位词“dalam”。
其中,汉语趋向补语所表达的趋向意义,在印尼语中通常可由“介词 ke+方位
词”表示,
“ke-”表示谓语动词的方向和目标,在这里方位词就不再仅仅表达“方
位”这一简单的含义,而是含有“往……来”或“朝……去”的含义。大部分印
尼语动词在表示趋向时,需要跟它搭配才能成立。与汉语不同的是,汉语趋向补
语可以呈现出立足点,而印尼语需要通过语境来判断立足点。

二、汉语趋向补语与印尼语对应形式的对比

(一)简单趋向补语与印尼语对应形式的对比
汉语 9 个简单趋向补语与印尼语的对应形式如表 2-1 所示:
表 2-1 简单趋向补语与印尼语的对应形式
简单趋向补语 印尼语对应形式 例句
小鸟飞上天空了。
上 介词 ke+ 方位词 atas Burung kecil telah terbang ke
atas langit.

我很快地走下楼。
下 介词 ke+ 方位词 bawah Saya berjalan turun ke bawah
gedung dengan cepat.

- 11 -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条狗向我跑来。
来 介词 ke+代词 sini
Anjing berlari ke sini.
他向超市跑去。
去 介词 ke-+ 代词 sana Dia berlari kearah super-
market.
他快速走出学校。
出 介词 ke +代词 luar Dia dengan cepat keluar dari
sekolah.
把书放进箱子里。
进 Masuk Masukkan buku ke dalam
kotak.
她们送她走回教室。
回 Kembali Mereka mengantarnya kembali
ke kelas.
火车穿过山洞。
过 melewati
Kereta melewati goa.
他拿起衣服就走了。
起 Mengangkat Dia mengambil pakaiannya
lalu pergi.
(二)复合趋向补语与印尼语对应形式的对比
汉语 13 个复合趋向补语与印尼语的对应形式如表 2-2 所示:
表 2-2 复合趋向补语与印尼语的对应形式
复合趋向补语 印尼语对应形式 例句
表示从低处往高 妈妈急忙跑上楼来。
处移动,且立足 介词 ke+ 方位词 atas Ibu dengan tergesa-gesa berlari
上来 点位于高处 ke atas gedung.
表示向立足点, 他走上前来。
介词 ke+ 代词 sini
即说话人移动时 Dia berjalan ke sini。
他很快爬上树去。
表示从低处往高
Dia dengan sangat cepat
上去 处移动,且立足 介词 ke+ 方位词 atas
memanjat ke atas pohon.
点位于低处

- 12 -
第二章 汉语趋向补语与印尼语对应形式概述及对比

我很快地走上前去。
表示向立足点,
介词 ke+ 代词 sana Dia dengan sangat cepat
即说话人移动时
berjalan ke sana.

你能帮我搬下来吗?
下来 介词 ke+ 代词 bawah Apakah kamu bisa memi-
ndahkannya ke bawah?

哥哥跑下楼去了。
下去 介词 ke+ 代词 bawah Kakak laki-laki berlari turun ke
lantai bawah.
他从车站里走出来。
出来 介词 ke +代词 luar Dia berjalan ke luar dari
stasiun sendirian.
学生们跑出教室去。
出去 介词 ke +代词 luar Para siswa berlari ke luar
kelas.
老师走进教室来。
进来 介词 ke +代词 dalam Guru berjalan masuk ke dalam
kelas.
把书放进书包去。
进去 介词 ke +代词 dalam Masukkan bukunya ke dalam
tas.
他一个人走回来
回来 kembali Dia berjalan kembali sen-
dirian.
请把礼物拿回去。
回去 kembali Tolong ambil kembali ha-
diahnya.
一辆汽车从远处开过来。
过来 kemari Sebuah mobil dari kejauhan
datang kemari.
一只鸟飞过去了。
过去 介词 ke+代词 sana
Seekor burung telah terbang

- 13 -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ke sana.
他从椅子上站起来。
起来 bangkit
Dia bangkit dari kursi.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汉语中表示从低处往高处移动的趋向补语“上、上
来、上去”,在印尼语中的对应形式为“ke(介词)+atas(方位词)”;而汉语中说
明从高的地方往低的地方移动的趋向补语“下、下来、下去”,在印尼语中的对应
形式为“介词 ke+方位词 bawah”

通过表 2-2 复合趋向补语与印尼语的对应形式的比照,我们可以看出,印尼语
中表达趋向意义的成分往往能与其前面或者后面的述语结合为一体,所以,印尼
语中一个词语常常包含着汉语几个词的意思。例如:
20.我真想爬上去。
Aku benar-benar ingin memanjatnya.
我 真 想 爬上它的去
其中“memanjat”就是述语“爬”和补语“上去”的融合,-nya 就代表想要
爬上去的那个物体,比如“房顶”等。所以,印尼语用“-nya”表示“想爬,然后
爬上去”
,而不只是“想爬”这个动作。
这一章我们先是分别概述了汉语趋向补语和印尼语表示趋向意义的形式,然
后对二者进行了对比,以此突出汉语和印尼语趋向补语的句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
异同,为后文设置趋向补语调查问卷以及分析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的偏
误类型和成因提供理论基础。

- 14 -
第三章 印尼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情况调查与分析

第三章 印尼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
针对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容易出现偏误的现状,特进行本次问卷调
查。通过问卷获得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的常见偏误类型,并了解印尼汉
语学习者的个体学习策略等,从而为后文揭示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的偏
误成因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提供语料基础。
(二)调查对象
调查以印尼汉语学习者为对象,主要包括两类群体:一是在中国高校学习汉
语的印尼留学生,包括东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师
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及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留学生;二是在印尼的汉语学习者,
包括普拉维贾亚大学、玛琅国立大学和三宝垄国立大学的学生。覆盖了不同性别、
不同学习程度的年龄相仿的印尼汉语学习者。
(三)调查内容
为了解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的真实情况,我们针对语言交际中使用
频率较高的 22 个趋向补语设计了此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旨在获得调查对
象的学校、学历、专业以及学习汉语的时长方面的信息。第二部分为趋向补语习
得情况调查,共包括填空题、排序题和翻译题,每道题均设置了 22 道小题,对 9
个简单趋向补语和 13 个复合趋向补语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其中填空题(请用趋
向动词填空)主要考察调查对象对具体趋向动词的语义的精确掌握,排序题(将
横线上的词语进行排列)主要考察调查对象对动词、趋向补语、宾语的句法位置
的掌握情况。翻译题(把下列印尼语句子翻译成汉语)主要考察调查对象对汉语
趋向补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第三部分为印尼汉语学习者情感因素和学习策略的调
查,主要考察调查对象个体因素对趋向补语习得情况的影响。
(四)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此次调查问卷主要采用电子问卷的形式,在互联网
上发放。共回收问卷 87 份,其中有效问卷 80 份。本文基于此次调查问卷获得的
这 80 份有效问卷,统计分析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的情况。

- 15 -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的统计与分析
调查问卷的第一部分“基本信息”主要是想了解调查对象的学校、学历、专
业及学习汉语时长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下面是对各项信息反馈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1.调查对象就读学校的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既有中国境内高校的印尼留学生,例如哈尔滨师范
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留学生,也有印尼本土的学生,例如三宝垄国立大
学、玛琅国立大学的学习者。调查对象的具体分布情况如表 3-1 所示。
表 3-1 调查对象就读学校统计表
就读学校 人数 比例
广西师范大学 26 32.5%
三宝垄国立大学 20 25%
玛琅国立大学 12 15%
哈尔滨师范大学 8 10%
普拉维贾亚大学 6 7.5%
东北师范大学 2 2.5%
山东师范大学 2 2.5%
北京语言大学 2 2.5%
北京外国语大学 2 2.5%
调查对象就读于中国境内高校和印尼高校所占比例如图 3-1 所示。

图 3-1 调查对象就读于中国境内高校和印尼高校所占比例
表 3-1 与图 3-1 显示,80 名调查对象中,在中国高校学习的共 42 人,占 52.5%;
在印尼高校学习的共 38 人,占 47.5%。可见,在此次对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

- 16 -
第三章 印尼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情况调查与分析

补语情况的调查中,在目的语汉语环境下学习的留学生与印尼本土汉语学习者占
比相差较小。
2.调查对象学历的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既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还有少量的博士生,它
们所占的人数和比例如图 3-2 所示。

图 3-2 不同学历的调查对象所占比例
由以上图表可知,在 80 名调查对象中,本科生占比为 82.5%,占据绝对优势;
而研究生和博士共占 17.5%,本次调查问卷的对象以本科生为主。
3.调查对象就读专业的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既有汉语专业的学生,也有以汉语课程作为公共课
的其他专业的汉语学习者。调查对象就读专业的具体情况如图 3-3 所示。

图 3-3 不同专业的调查对象所占比例

- 17 -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3-3 显示,在 80 名调查对象中,专门学习汉语的汉语专业的学生占全部调


查对象的 80%,占据了绝大多数;其次是旅游管理、教育学和文学专业的学生,
各占 5%;然后是商业管理和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各占 2.5%。可见,此次调查对
象以专门学习汉语的学生为主,已经接受过关于趋向补语的系统知识学习。
4.调查对象学习汉语时长的统计与分析
此次调查问卷,关于调查对象学习汉语时长,我们设置了“2 年以下”“2~3
年”和“3 年以上”三个选项。统计结果如图 3-4 所示。

图 3-4 调查对象不同学习汉语时长所占比例
图 3-4 显示,已经学习 3 年以上汉语的调查对象有 64 人,占 80%,多于一半;
学习汉语 2~3 年的居中,占 17.5%,学习汉语 2 年以下的仅有 2 人,只占 2.5%。
可见,绝大多数调查对象是学习汉语 3 年以上及在 2~3 年之间的汉语学习者,他
们已经学习过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并对趋向补语的意义和用法有了一
定程度的了解,因此,他们对趋向补语的理解程度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真实地呈现
出来,这也保障了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有效性。
(二)印尼汉语学习者简单趋向补语习得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调查问卷第二部分填空题的第 1~9 题和排序题的第 7、8、10、12、14、15、
16、17、18 题,以及翻译题的第 1、4、6、9、13、17、20、21、22 题是从不同层
面对印尼汉语学习者关于 9 个简单趋向补语习得情况的调查。
1.简单趋向补语基本义习得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调查问卷第二部分填空题的第 1~9 题,需要调查对象将所学过的简单趋向动
词根据语境分别填到括号中充当补语,主要是考察印尼汉语学习者对简单趋向补
语基本义的掌握情况,问卷答题结果如表 3-2 所示。

- 18 -
第三章 印尼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情况调查与分析

表 3-2 填空题中各简单趋向补语的答题情况
简单趋向补语 题号 答错人数 答错率
上 1 12 15%
下 2 40 50%
来 3 32 40%
去 4 10 12.5%
出 5 24 30%
进 6 30 37.5%
回 7 48 60%
过 8 56 70%
起 9 38 47.5%
填空题中不同简单趋向补语的答错率高低如图 3-5 所示。

图 3-5 填空题中各简单趋向补语的答错率
表 3-2 和图 3-5 显示:在 9 个简单趋向补语的填空题中,
“过”的答错率最高,
达到了 70%,
“回”的答错率达到了 60%,都超过了被调查者总人数的一半,可见,
印尼汉语学习者对“表示人或者事物从某一地点到另一地点,或者经过某一地点”
的趋向补语“过”以及“表示人或者事物往原所在地移动”的趋向补语“回”的
语义掌握得不好,导致准确率很低。“去”的答错率为 12.5%,“上”的答错率为
15%,都低于 20%,可见,印尼汉语学习者对说明人或者事物通过某一动作离开立
足点向另一处移动的趋向补语“去”以及说明人或者事物从低的地方往高的地方

- 19 -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移动”的趋向补语“上”的语义掌握得比较好,准确率很高。
“下”
“来”
“出”
“进”
及“起”的答错率居中,在 37.5%~50%之间。综上所述,填空题中 9 个简单趋向
补语的答错率由低到高依次为“去”<“上”<“出”<进”<“来”<“起”<“下”
<“回”<“过”。
2.简单趋向补语句法位置习得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调查问卷第二部分排序题的第 7、8、10、12、14、15、16、17 及 18 题,需
要调查对象根据句子的语义对画线的几个词语进行排序,主要是考察印尼汉语学
习者对趋向补语与动词、事物宾语及处所宾语等句法位置的掌握情况。问卷的答
题结果如表 3-3 所示。
表 3-3 排序题中各简单趋向补语的答题情况
简单趋向补语 题号 答错人数 答错率
上 14 36 45%
下 18 22 27.5%
来 7 12 15%
去 16 12 15%
出 10 10 12.5%
进 15 24 30%
回 17 16 20%
过 8 18 22.5%
起 12 22 27.5%
排序题中 9 个简单趋向补语的答错率高低如图 3-6 所示。

图 3-6 排序题中各简单趋向补语的答错率

- 20 -
第三章 印尼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情况调查与分析

表 3-3 和图 3-6 显示,在 9 个简单趋向补语的排序题中,印尼汉语学习者的答


错率都低于 50%,其中“上”的答错率偏高,为 45%,其他趋向补语的排序答错
率均低于或等于 30%。可见印尼汉语学习者对简单趋向补语与一般宾语、处所宾
语、动词的句法位置掌握得都较好,特别是“出”掌握得最好,答错率仅为 12.5%。
综上所述,排序题中 9 个简单趋向补语的答错率由低到高依次为“出”<“来”
/“去”<“回”<“过”<“下”/“起”<“进”<“上”。
3.简单趋向补语综合运用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调查问卷第二部分翻译题的第 1、4、6、9、13、17、20、21、22 题需要调查
对象把给出的印尼语句子翻译成带有趋向补语的汉语句子,主要是考察印尼汉语
习者对 9 个简单趋向补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具体结果如表 3-4 所示。
表 3-4 翻译题中各简单趋向补语的答题情况
简单趋向补语 题号 答错人数 答错率
上 1 48 60%
下 17 62 77.5%
来 6 48 60%
去 13 36 45%
出 4 64 80%
进 21 60 75%
回 9 66 82.5%
过 20 62 77.5%
起 22 42 52.5%
翻译题中 9 个简单趋向补语的答错率高低如图 3-7 所示。

图 3-7 翻译题中各简单趋向补语的答错率

- 21 -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 3-4 和图 3-7 显示,在 9 个简单趋向补语的翻译题中,由于考察的能力比较


全面,要求被调查对象既要掌握每个趋向补语的确切含义,能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不同的趋向补语,还要掌握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问题,所以在该项考察中,答
错率大多比较高。9 个简单趋向补语中有 7 个的答错率超过或者等于 60%,其中“回”
的答错率最高,达 82.5%。只有“去”运用得较准确,答错率较低,为 45%。
(三)印尼汉语学习者复合趋向补语习得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调查问卷第二部分填空题的第 10~22 题和排序题的第 1、2、3、4、5、6、9、
11、13、19、20、21、22 题,以及翻译题的第 2、3、5、7、8、10、11、12、14、
15、16、18、19 题是从不同层面对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 13 个复合趋向补语情况的
调查。
1.复合趋向补语基本义习得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调查问卷第二部分填空题的第 10~22 题,要求调查对象将已知复合趋向动词
根据语境需要填到括号中充当补语,主要是考察印尼汉语学习者对复合趋向补语
基本义的掌握情况。问卷答题结果如表 3-5 所示。
表 3-5 填空题中各复合趋向补语的答题情况
复合趋向补语 题号 答错人数 答错率
上来 10 70 87.5%
上去 11 28 35%
下来 12 14 17.5%
下去 13 44 55%
出来 14 54 67.5%
出去 15 46 57.5%
进来 16 44 55%
进去 17 62 77.5%
回来 18 60 75%
回去 19 46 57.5%
过来 20 58 72.5%
过去 21 46 57.5%
起来 22 16 20%
填空题中 13 个复合趋向补语的答错率高低如图 3-8 所示。

- 22 -
第三章 印尼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情况调查与分析

图 3-8 填空题中各复合趋向补语的答错率
表 3-5 和图 3-8 显示,在 13 个复合趋向补语的填空题中,有 10 个复合趋向补
语的答错率在 55%及以上,其中“上来”的答错率最高,达 87.5%,可见印尼汉语
学习者对“表示人或者事物从低处往高处移动”的趋向补语“上来”的语义掌握
的准确率不高;而对“下来”“起来”和“上去”的语义掌握和运用得较好,特别
是对“表示人或者事物从高处往低处移动,并且立足点位于低处”的“下来”掌
握得最好,答错率仅有 17.5%。
2.复合趋向补语句法位置习得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调查问卷排序题的第 1、2、3、4、5、6、9、11、13、19、20、21、22 题,
需要调查对象在把握整个句子的语义内容的基础上对画线的几个词语进行排序,
主要是考察印尼汉语学习者对复合趋向补语与动词、事物宾语及处所宾语的句法
位置的掌握情况。问卷的答题结果如表 3-6 所示。
表 3-6 复合趋向补语排序题错误人数和答错率
复合趋向补语 题号 答错人数 答错率
上来 22 46 57.5%
上去 3 36 45%
下来 21 14 17.5%
下去 6 42 52.5%
出来 2 12 15%

- 23 -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出去 11 48 60%
进来 5 44 55%
进去 9 54 67.5%
回来 1 30 37.5%
回去 4 40 50%
过来 19 28 35%
过去 20 34 42.5%
起来 13 48 60%
排序题中 13 个复合趋向补语的答错率高低如图 3-9 所示。

图 3-9 排序题中各复合趋向补语的答错率
表 3-6 和图 3-9 显示,在 13 个复合趋向补语的排序题中,有 7 个趋向补语的
答错率超过或等于 50%;有 6 个趋向补语的答错率低于 50%,其中“下来”和“出
来”的答错率低于 20%,分别为 17.5%和 15%。但整体来说,调查对象对复合趋
向补语与宾语的句法位置掌握得并不是很好。
3.印尼汉语学习者复合趋向补语综合运用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调查问卷第二部分翻译题的第 2、3、5、7、8、10、11、12、14、15、16、18、
19 题,需要调查对象把所列出的印尼语句子翻译成带有趋向补语的汉语句子,此
题主要是考察印尼汉语学习者对 13 个复合趋向补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答题情况如
表 3-7 所示。

- 24 -
第三章 印尼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情况调查与分析

表 3-7 翻译题中各复合趋向补语的答题情况
复合趋向补语 题号 答错人数 答错率
上来 10 58 72.5%
上去 8 52 65%
下来 12 40 50%
下去 5 38 47.5%
出来 19 60 75%
出去 18 64 80%
进来 2 72 90%
进去 3 44 55%
回来 7 62 77.5%
回去 14 44 55%
过来 11 54 67.5%
过去 15 72 90%
起来 16 32 40%
翻译题中 13 个复合趋向补语的答错率高低如图 3-10 所示。

图 3-10 翻译题中各复合趋向补语的答错率
表 3-7 和图 3-10 显示,在 13 个复合趋向补语的翻译题中,有 11 个趋向补语
的答错率超过或等于 50%;仅有“下去”和“起来”的答错率低于 50%,且大于

- 25 -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0%。可见,印尼汉语学习者对复合趋向补语的语义、语用及语法等的综合运用情
况普遍不是很好,这说明趋向补语对于印尼汉语学习者来说,是比较难的知识点。
综观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同一个趋向补语在不同题型中的答错率
高低是不同的,并不具有一致性。例如,简单趋向补语“出”在填空题和排序题
中的答错率很低,但是在翻译题中的答错率却很高。这说明印尼汉语学习者对趋
向补语的掌握并不是很扎实,总体整体情况还是不太好。
(四)印尼汉语学习者情感因素和学习策略的统计与分析
除了教学环境等客观因素之外,学习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如学习趋向补语的
动机、对待趋向补语的态度、性格等情感因素以及所选择的学习策略,也会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汉语趋向补语,因此,我们在调查问卷第三部
分设计了 8 道题对此进行调查。情感因素和学习策略调查各选项的人数和所占比
例见表 3-8。
表 3-8 情感因素和学习策略各选项人数和比例
题号 选项 人数 比例
A 62 77.5%
1 B 16 20%
C 2 2.5%
A 30 37.5%
2 B 46 57.5%
C 4 5%
A 32 40%
3 B 40 50%
C 8 10%
A 24 30%
4 B 48 60%
C 8 10%
A 54 67.5%
5
B 26 32.5%
A 44 55%
6 B 32 40%
C 4 5%
7 A 42 52.5%

- 26 -
第三章 印尼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情况调查与分析

B 28 35%
C 10 12.5%
A 42 52.5%
8 B 30 37.5%
C 8 10%
第 1~3 题分别考察被调查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情感因素。
表 3-8 显示,对于第 1 题“我很想准确掌握趋向补语的用法,因为这样有助于学好
汉语。”有 77.5%的被调查者同意这一看法,可见大部分印尼汉语学习者学习趋向
补语的动机都是为了更好地习得汉语。第 2 题“我对学习汉语趋向补语有浓厚的
兴趣。”有 37.5%的被调查者同意这一看法,其他的 62.5%被调查者认为“一般”
或者“不同意”,可见,对印尼汉语学习者来说,习得趋向补语有一定的困难,这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学习趋向补语的兴趣。第 3 题“我喜欢固定的教学方
法和学习方法。”只有 10%选择“不同意”,可见对于印尼汉语学习者来说,因民
族性格比较稳重,更倾向于模式比较固定的方法。
第 4~8 题分别考察被调查者习得趋向补语所采取的认知策略、回避策略、社
交策略、情感策略及元认知策略等学习策略。第 4 题“我用新学的趋向补语造句,
并定期复习学过的内容。”共有 90%的被调查者倾向于选择这种认知策略。第 5 题
“当我不能确定用哪个趋向补语时,我会选择不用。”有 67.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
。第 6 题“学习趋向补语遇到困难时,我会询问同学、老师或者中国人。”
“同意”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5%的被调查者在习得趋向补语遇到学习难题时,会选择不使
用这种社交策略来帮助自己提高。第 7 题“当我学习趋向补语遇到困难时,我会
鼓励自己多使用趋向补语。”有 52.5%的被调查者会经常采用这种积极暗示自己的
情感策略,鼓励自己。第 8 题“上课的前一天,我会提前复习要学习的内容。”有
52.5%的被调查者会经常采用这种元认知策略,提前复习,积极地为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调查问卷第三部分“印尼汉语学习者情感因素和学习策略调查”的统计
结果可知,整体上,印尼汉语学习者会主动地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辅助自己更
好地习得趋向补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学习者会在无法准确地辨别使
用哪个趋向补语时,选择回避策略,放弃使用趋向补语。

- 27 -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 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的偏误类型与成
因分析

一、偏误类型

(一)形近、义近趋向补语用混的误代偏误
趋向补语的误代偏误是指在两个或几个相近的趋向补语中选择了不符合该具
体语言环境的趋向补语从而导致的偏误。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有些
趋向补语在形式上,或者语义上很相近,某种情况下甚至可以替换使用,但是又
各自有自己的特殊用法和语用环境。印尼汉语学习者如果未精准掌握这种异同,
就容易出现误代偏误。
1.简单趋向补语之间的误代
1.*他跳下游泳池里。
2.*他慢慢地举上手。
例 1 为调查问卷填空题第 6 题“他跳()游泳池里”调查对象所给出的错误
答案。正确答案应为趋向补语“进”,但是有 25%的调查对象错写为趋向补语“下”。
我们知道,趋向补语“进”表示人或者事物从某一界限外部往内部移动,立足点
位于内部,而趋向补语“下”则表示人或者事物从高处往低处移动,立足点在高
处或者低处都可以。有些调查对象站在“游泳池的位置低于地面”的角度,使用
趋向补语“下”,但是本题中“跳”这一动作不仅可以表示由高处向低处运动,也
可以表示由低处向高处或者在同一水平线上运动,而且“游泳池”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视为一个容器,从容器外面进入容器里面,应使用趋向补语“进”,所以例 1
应表述为“他跳进游泳池里”。
例 2 是调查问卷填空题第 9 题“他慢慢地举()手”调查对象所给出的错误
答案,正确答案为“起”,有 37.5%的调查对象给出了“上”这一错误答案。趋向
补语“上”和“起”都表示从低的地方向高的地方移动,不同的是“上”的立足
“起”的立足点在低的地方,所以例 2 的正确表述为“他慢慢地举
点在高的地方,
起手”。
2.复合趋向补语之间的误代
3.*别让手机从桌子上掉下来。
4.*我们看见他走进来了。

- 28 -
第四章 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的偏误类型与成因分析

例 3 为调查问卷填空题第 13 题“别让手机从桌子上掉()”25%的调查对象所
给出的错误答案,正确答案应为趋向补语“下去”。趋向补语“下来”和“下去”
都表示从高的地方往低的地方移动,区别在于前者立足于低处,后者立足点则位
于高处。例 3 中“手机”位于桌子上,立足点相对于地面在高处,所以该句的正
确表述应为“别让手机从桌子上掉下去”。
例 4 为调查问卷翻译题第 3 题“Kami melihat dia berjalan masuk.”高达 42.5%
的调查对象给出的错误答案,这句话应译为:“我们看见他走进去了”。趋向补语
“进来”和“进去”都表示人或者事物从界限外部往内部移动,相区别的是,
“进
“进去”的立足点在外部。例 4 中“我们”位于外部,所以
来”的立足点在内部,
应译为“进去”,表示移动的趋向。
3.简单趋向补语与复合趋向补语的误代
5.*他很快爬上去了树。
6.*妈妈想把房子租出。
例 5 是调查问卷填空题第 1 题“他很快爬()了树”10%的调查对象所给出的
错误答案,正确答案为趋向补语“上”。趋向补语“上”和“上去”都表示从低的
地方向高的地方运动,但是“上”的立足点在高的地方,
“上去”的立足点在低的
地方。例 5 中主语“他”位于低处,终点在高处“树”,所以例 5 的正确表述为“他
很快爬上了树”。
例 6 选自调查问卷翻译题第 18 题“Mama ingin menyewakan rumah.”这句话
应用的趋向补语为“出去”,而不是“出”。
“出”和“出去”不仅形式相似,含有
同一个语素“出”,且都表示人或者事物从里往外移动,都对应于印尼语的“keluar”,
如果对复合趋向补语“出去”和简单趋向补语“去”的语义掌握得不够准确,就
会造成“出去”和“去”混淆使用的误代情况。
(二)动词、趋向补语与宾语的错序偏误
错序偏误是指由于句子中某个或者某几个词语或者成分的位置、顺序有误而
产生的偏误。趋向补语错序偏误主要是指动词、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不符合正
确的语法规则。例如:
7.*打完篮球他才跑回去教室。
8.*妈妈拿手机起就出门了。
例 7 为调查问卷排序题的第 4 题“打完篮球他才跑 教室 回 去”调查对
象所给出的答案。前文我们已经分析过,当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同现时,如果宾
语为处所宾语,那么句法格式只有一种,为“动词+趋 1+处所宾语+趋 2 ”。有 37.5%

- 29 -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被调查者忽略了宾语的特殊性,而将趋向补语“回去”整体放到了宾语的前面,
把这句话错排成了“打完篮球他才跑回去教室”,正确答案应为“打完篮球他才跑
回教室去。”
例 8 为调查问卷排序题第 12 题“妈妈拿手机 起 就出门了”调查对象所给
出的答案。在此次问卷调查中,这道题有 20%的被调查者把趋向补语错放在了一
般宾语“手机”的后面。我们知道,当简单趋向补语和一般宾语共现时,句法结
构只有一种,应为“动词+简单趋向补语+一般宾语”,所以这句话的正确顺序应为
“妈妈拿起手机就出门了。”如果学习者没有准确掌握目的语这一语法规则,就容
易导致偏误。
(三)动词或趋向补语残缺的遗漏偏误
与印尼语动词隐含趋向义不同,汉语动词大多不表示方向义,只表示动作本
身,所以要借助趋向补语来表示趋向的含义。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涉及
的遗漏偏误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应该使用趋向补语的时候却只用了谓语,
缺少了趋向补语;另一种是让趋向补语来承载动趋短语的语义,遗漏了谓语动词。
1.趋向补语残缺
9.*她骑自行车。
10.*他从三楼扔一把钥匙。
例 9 和例 10 分别选自调查问卷翻译题第 1 题和第 17 题调查对象所给出的答
案。例 9 应该翻译为“她骑上自行车”,但由于印尼语中没有趋向补语,同时受“骑”
本身具有移动的隐含意义的影响,有 32.5%的被调查者将这句话翻译成了“她骑自
行车”,忽略了该句对“人从车下跨到自行车上”语义的表达,而没有在“骑”的
后面使用趋向补语“上”。例 10 应该翻译为“他从三楼扔下一把钥匙”,动词后使
用趋向补语,突出钥匙从三楼高处到低处的下落趋势。通过例 9 和例 10 可以看出,
造成这种偏误的原因是,在没有准确掌握汉语趋向补语用法时,被调查者采用了
回避策略,选择不使用趋向补语。
2.动词遗漏
11.*火车过一个山洞。
12.*一个小孩儿向我过来。
例 11 和例 12 是翻译题第 20 题和第 11 题调查对象所给出的答案。例 11 的准
确翻译为“火车穿过一个山洞”,例 12 的正确表述为“一个小孩儿向我跑过来”。
因为趋向补语“过”与“过来”本身的词性也是动词,也可以充当谓语,所以有
些印尼汉语学习者在习得趋向补语“过”和“过来”后,就容易把关注的焦点放
在趋向意义的表达上,而忽略了引起趋向行为的动词“穿”和“跑”在句子中的

- 30 -
第四章 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的偏误类型与成因分析

重要作用,导致造出表义不清楚的错误句子。

二、偏误成因分析

趋向补语是汉语语法成分中比较特别的一类,对于不同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来
说都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习得和运用的过程中出现偏误的概率较高。通过调
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我们发现造成印尼汉语学习者出现习得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以
下几点。
(一)母语知识的负迁移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经常依赖其母语习得第二语言,因此学习者的母
语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并将其影响称为语言迁移。同时,说到迁移,就意味着已
有的知识、技能等会有两个潜在的不同方向的迁移,即正迁移和负迁移。学习者
自身已有的关于母语的语言知识,如果对学习目的语有正面的影响就是正迁移;
如果对学习目的语有负面的影响就是负迁移。在对目的语规则掌握不够精准的情
况下,印尼汉语学习者将其熟悉的母语,即印尼语的语法规则运用到汉语中,就
会对习得汉语产生正迁移影响,或者负迁移影响。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来
看,很多偏误就是由印尼语的负迁移影响导致的。
印尼语中没有趋向补语这一语法成分,
“趋向”的含义通常由动词本身或者加
前、后缀的方式等表达出来,而且某些结构格式对应汉语的多个趋向补语。比如,
印尼语“介词 ke+方位词 atas”,既可以对应汉语的趋向补语“上来”,也可以对应
趋向补语“上去”,立足点需要根据语境确定,因此,在运用汉语趋向补语表达时,
就容易忽略“上来”和“上去”在表达“从低处往高处移动”时,在语义上的立
足点不同的细微差别。例如:调查问卷第二部分填空题第 10 题“她从台下跳(上
来)跳舞”,有不少调查对象在空白处错填了“上去”。
同时,汉语的某些趋向补语在印尼语中可直接由动词来表达,其动词本身可
表示动作方向,因此,印尼汉语学习者在造句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其母语的干扰,
认为趋向补语本身已经是动词,导致在运用趋向补语的过程中漏用了主要动词,
从而造成遗漏偏误。可见,母语知识的干扰是造成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
时产生偏误的原因之一。
(二)目的语规则泛化
上面我们说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时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其实,
在学习过程中,也会由于将目的语的规则过度泛化使用,从而受到目的语知识的
负迁移影响。如果学习者将所掌握的不全面的目的语知识扩大使用范围,类推用

- 31 -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新学习的语法点上,忽略了具体语境的细微差别,就会产生偏误,这种偏误是
在学习者内化目的语语言规则的过程中发生的。
印尼汉语学习者在学习了一些趋向补语后,在没有完全掌握趋向补语使用规
则的情况下,将已有的趋向补语语法规则用到了新学的句子上,导致出现这样的
偏误。当宾语为一般事物时,宾语可以位于趋向补语的前面,也可以位于后面,
如“拿过来一本书”“拿一本书过来”。印尼汉语学习者在了解了此句法规则后,
就可能类推到新的语言事实上。例如,调查问卷第二部分排序题的第 1 题,有 27.5%
的调查对象做出这样的答案:“快放学了,妈妈要去接回来妹妹”;再如,排序题
第 15 题,有 15%的调查对象给出这样的答案:
“上课铃响了,她才走教室进”。宾
语与趋向补语的位置会受到宾语性质的影响,如果忽略了事物宾语、人称宾语、
处所宾语各自的特殊性,就会导致偏误。
(三)教材趋向补语编排的影响
在此次问卷调查的 80 名对象中,在中国留学的印尼汉语学习者占 52.5%,相
对于在印尼本土学习汉语的调查对象,他们具有汉语学习语境和交际优势,但是
其学习汉语的主要媒介还是教材。因此,对外汉语教材中对趋向补语相关语法项
目的编排对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也有重要影响。
本文考察了在国内外使用范围都很广泛的教材《发展汉语》,该套教材由初级
综合(Ⅰ、Ⅱ)、中级综合(Ⅰ、Ⅱ)和高级综合(Ⅰ、Ⅱ)构成。通过对三个层
级共 6 本教材中对简单趋向补语语法项目编排的查阅,发现该套教材对简单趋向
补语的讲解稍显简单,且列举不全面。
以《初级综合Ⅰ》 第 24 课《我妈妈给我寄来了感恩节礼物》为例,该课是
[1]

全套教材第一次引出简单趋向补语这一语法点。教材的释义为:
“‘V+来/去’表示
动作的方向。
‘来’表示动作朝说话人的方向进行。
‘去’表示相反的意思。”在给
出注释后,列举了 3 个简单的例句,便再无其他详细解释。可见,教材对趋向动
词“来”和“去”的解释不够全面和透彻,语义不够清晰,这种注释很容易使学
生形成模糊的概念。对简单趋向补语和宾语的句法位置关系这一重要语法点,教
材分为“处所宾语”和“一般名词宾语”两种情况给出释义:宾语是处所宾语,
则“来/去”多置于动词与处所宾语的后边。宾语是一般名词宾语,“来/去”多置
于一般宾语的前边。列举的相关例句为两个。在练习的编排上,
“课堂活动”和“综
合练习”中设置了与趋向补语“来”和“去”有关的练习题,但是题量很少,且
只有排序和填空两种题型,不利于学习者及时巩固趋向补语的学习。其他 7 本教

[1]
荣继华.发展汉语·初级综合Ⅰ[M].2 版.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262-272.

- 32 -
第四章 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的偏误类型与成因分析

材中虽散见关于复合趋向补语的讲解和练习,却再没有针对“过”
“进”
“出”
“起”
等简单趋向补语设置语法点和练习。比如,在《中级综合(Ⅱ)》[1]关于“补语”
的“语言点小结(一)”之“趋向补语”中,也只是列举了“过来”
“下来”和“回
去”三个复合趋向补语的三个例句,却未再次提及简单趋向补语。
如果趋向补语知识点的安排不够全面和集中,很容易导致学习者不能准确掌
握相关语法规则,甚至是遗忘。特别是对于母语中没有趋向补语的印尼汉语学习
者来说,既降低了学习效率,也容易产生偏误。
(四)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影响
印尼汉语学习者学习趋向补语的动机、对待趋向补语的态度等情感因素以及
所选择的策略各不相同,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趋向补语的习得情况。通过对
调查问卷第三部分“印尼汉语学习者情感因素和学习策略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
析可知,印尼汉语学习者学习趋向补语的主观态度整体还是很积极的,也愿意变
通地采取提前预习下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元认知策略、询问他人的社交策略、自我
鼓励的情感策略、定期复习学习过的语法点的认知策略,但是鉴于趋向补语本身
的复杂性,也有很大部分的学习者对趋向补语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学习的原动力
略显不足,且在一定情况下倾向于选择回避策略。
如果目的语语法规则复杂,有些学习者就会选择回避策略,消极地避开某个
语法点。学习者在未完全掌握某一语法点的时候,再加上如果性格倾向于内敛,
就容易选用回避策略,形成少用少错的心理,而不去使用某一语法点。例如,问
卷第三部分的第 2 题,
“我对学习汉语趋向补语有浓厚的兴趣”,有 62.5%的被调查
者认为“一般”或者“不同意”。趋向补语这一汉语语法点对于印尼学习者来说确
实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习得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不高,这些个体的主观态度也
是造成偏误的因素之一。再如问卷第三部分的第 5 题,
“当我不能确定用哪个趋向
补语时,我会选择不用”,有 67.5%的印尼汉语学习者会选择不用。可见,印尼汉
语学习者在运用趋向补语表达遇到障碍时,经常会采取回避策略,即选择不使用
趋向补语或者用语义近似的其他词组来代替趋向补语这一语法成分。
综上所述,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产生偏误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但它们并不是截然独立的,有些偏误语句可能同时由两种甚至更多的原因导致。
如调查问卷第二部分翻译题的第 20 题,有些调查对象将其错译为“火车过一个山
洞”,就兼有母语知识的负迁移影响和学习者个体采用回避的学习策略的原因。

[1]
武惠华.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Ⅱ[M].2 版.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74.

- 33 -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 改善印尼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效果的建议

一、汉语教师方面

(一)深入讲解趋向补语,加大语义的教学比重
因为印尼语中没有与汉语趋向补语完全对应的语法成分,所以教师在备课时,
可以参考印尼语和汉语教材对趋向补语的讲解,同时深入比较两种语言关于趋向
含义表达的不同特点,最好不要单纯地只讲授汉语趋向补语的用法,而是在对比
中引导学习者认识到汉语趋向补语的语义和语用条件。鉴于每一个语法点的准确
运用都是由句法形式、句法功能和意义有机形成,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
既要突出结构形式的重要性,更应将三者融合进行教学,尤其是要加强对语义的
讲解,特别是学习者容易出错的趋向补语,教师更要对它的语义进行详细的介绍,
帮助学习者了解趋向补语运用的具体语境,避免学习者只了解句法形式,却忽视
了意义,从而创造出生硬的、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语句。
对于趋向补语语义层面的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取典型的例句引导学生
理解比较抽象和特殊的语义。如调查问卷填空题的第 9 题,
“他慢慢地举()手”。
正确答案应为“起”,但是由于趋向补语“上”和“起”都表示人或者事物从低的
地方向高的地方移动,有 37.5%的被调查者错填了“上”。教师可说明“上”的语
义重点在于动作指向的终点,如“爬上山”,立足点是“爬”这一动作的目的地“山”;
而“起”的语义重点落在动作的起点,如“拿起书”,强调的立足点是“书”的起
点。此外,通过观察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印尼学习者常常用简单趋向
补语误代相近的复合趋向补语。例如翻译题的第 5 题正确译文为“我不敢跳下去”,
有许多被调查者没有准确区分趋向补语“下”和“下去”,而将此句翻译为“我不
敢跳下”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意识地重点讲解形近或义近的趋向补语,并
通过具体语境中的对比让学习者清楚辨别趋向补语的语义,就可以帮助学习者有
效地规避一些偏误。
此外,印尼本土汉语教师还可以通过翻译的方式进行操练。在将印尼语翻译
成汉语和将汉语翻译成印尼语的过程中,学习者渐渐自己领会到汉语、印尼语的
趋向补语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在不断练习和积累中,在直译的基础上,学会灵活
地使用趋向补语来表达地道的汉语。

- 34 -
第五章 改善印尼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效果的建议

(二)及时总结偏误类型,强化偏误的预判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汉语和印尼语在语法结构、语义、语用方面的异同,结合两种
语言表达趋向意义的语法形式的不同,提前预测学习者可能产生的偏误,从而准
确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并在实操过程中加强学习者对这些重难点的练习,有意识
地帮助学生避免此类偏误。特别是可以参考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的偏误
分析的现有文献的成果,针对常见的偏误,合理安排趋向补语学习的重难点。例
如,印尼学习者容易弄混一些形近义近的趋向补语,这时教师可以成对讲解易混
趋向补语的句法搭配、语义、语用的异同点,提前帮助学习者形成准确的知识系
统。再如,由于印尼语中表达趋向含义的词语,其位置比较灵活,所以当印尼汉
语学习者运用趋向补语带宾语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很容易弄混二者的位置,特
别是处所宾语的位置。预见到学习者常出现此类偏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
加强对此类句型的练习,设置不同的题型,加深印象。
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将印尼汉语学习者常出现的偏误类型进
行整理汇总,并设计具体的偏误例句在课上一一展示给学生,先引导学生独立或
者和同学探讨进行改错,然后教师再指出错误的地方并解释出错的原因,以此加
深学生对趋向补语的印象,并积累语用经验,帮助学习者避免出现此类偏误。
(三)有效利用教学策略,重视教学规则和顺序
趋向补语对于印尼汉语学习者来说,一直是掌握的难点。因此汉语教师要整
合教材和练习的内容,运用恰当而适宜的教学策略,采取符合学习者学习规律的
教学规则和教学顺序,按照学界对趋向补语习得的不同阶段划分以及印尼学习者
的言语加工策略进行实际教学。因为学习者只有在上一阶段知识点的基础上才能
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所以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布置讲课内容,不能超越学习者现
有的语言发展阶段。通过互动的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便是教学规则之一,
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动作演示法向学习者
透彻地展示语法点,然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留给学习者充分的思考时间,从而
提高学习者的参与热情和提升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
教学模式。
知识点的复现也是教学规则之一,它能引导学生及时复习。随着学习的不断
深入,学习者学习和可运用的趋向补语越来越多,应用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这
时教师要及时组织复习,针对每个趋向补语,特别是形近、义近的趋向补语设置
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帮助学习者巩固已习得的语法点。

- 35 -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同时,教师要整合教材和练习的内容,遵循学习者相应的习得顺序,合理安
排知识点的教学顺序,并采用适宜的、具有代表性的例句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并
逐步提高习题的难度。比如,练习题的顺序要与教材中安排的趋向补语的教学顺
序相一致,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避免学生一开始就做较难的题目,产生畏难情
绪,影响到后续的学习。

二、教材编写方面

(一)完善教材编写内容,重视国别化教材研发
针对教材中简单趋向补语语法点设置不够全面的问题,除了常用的两个简单
趋向补语“来”和“去”,应该尽量穷尽式列举汉语常用的其他简单趋向补语,如
“上”“下”“出”“进”“回”“过”等,丰富教材关于趋向补语编写的语法项目。
除了介绍每一个简单趋向补语的准确语义内涵、用法和搭配的例句之外,可以增
加对形近、义近趋向动词的辨析,并结合共现动词、与宾语的位置进行多语境的
造句练习,从区别出发阐释每一个趋向补语的独特性,确保诠释准确,从源头上
帮助学习者降低偏误产生的概率。对于印尼汉语学习者常用混的趋向补语,多设
练习题,通过不同题型多角度练习,学用结合,以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
力。
同时,在充实教材中关于趋向补语的语义说明、注释、练习的基础上,还应
该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分国别编写对外汉语教材。仍以本文考察的《发展汉语》
为例,教材中对生词、栏目标题和术语概念等关键知识点用英语在下面做了相应
翻译,这虽然有助于降低学习者理解的困难,但是对于印尼汉语学习者来说,并
未能从教材中直接吸收到印尼语与汉语的语法规则异同的相关知识。因此,有必
要针对印尼汉语学习者的母语语法系统的特点和历史背景,编写针对印尼教学对
象的汉语教材。
(二)加大练习题的题量,确保题型丰富且全面
通过对汉语学习者正在使用的教材考察发现,教材中针对趋向补语设置的练
习题不仅题量比较少,未能全面覆盖语法点中所涉及的全部趋向动词,而且题型
也比较单一,常见的有填空题、排序题和单选题。
《初级综合(Ⅱ)》[1]第三课“综合注释”中引出
以语法点复合趋向补语为例,
“复合趋向补语”这一概念,针对简单趋向补语“来”“去”与“上”“下”“进”
“出” “起”等组合成的 13 个复合趋向补语,列举了四个例句。
“回”“过” “课堂

[1]
徐桂梅.发展汉语·初级综合Ⅱ[M].2 版.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21-32.

- 36 -
第五章 改善印尼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效果的建议

活动”中未设置相关练习题,在“综合练习”的第四题“根据提示完成句子”中
设置了 1 道小题、第五题“按说话人的位置,写出‘来/去’”中设置了 6 道小题、
第六题“根据提示,用复合趋向补语完成对话”设置了 4 道小题。11 道练习题,
不仅未全面考察到 13 个复合趋向补语,且都是填空题形式,缺少多选题、同义趋
向补语辨析等题型。
众所周知,通过练习,学习者可以及时检测自己对语法点的掌握程度,并拓
宽和加深理解。因此,对外汉语教材有必要增加题量,对每一个趋向补语都设置
配套的练习题。对于容易混淆的相近的趋向补语,更要多设置练习,增强对不同
趋向补语的语义、常用动词搭配、语境的全面了解,从而做到举一反三。在题型
上,还可以增加多选题和主观题,鼓励学生在交际中体会趋向补语间的细微语义、
语用差别,提高习得的准确性。

三、汉语学习者方面

(一)重视与汉语的对比,减少语际知识负迁移
减少语际负迁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就是印尼汉语学习者在习得趋向补语
的过程中,一方面减少已有母语知识对趋向补语运用的干扰,另一方面避免将目
的语汉语的相关规则的适用范围扩大化。对于前者,如果学习者按照母语规则继
续学习第二语言,形成根深蒂固的印象,就会对接下来的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
且难以纠正。所以,学习者随着学习时长的增加,以及对趋向补语所用语境的熟
悉,就要努力克服对母语的依赖,形成对印尼语和汉语区别的清晰认识,发现母
语的语法规则在汉语里的多种对应关系,并逐渐了解具体的对应条件是什么,把
语法知识学扎实。对于后者,学习者在发现自己掌握的前后知识有所混淆时,应
及时对知识进行相应的梳理,在对比中复习和巩固,扎实地记住每一个趋向补语
的特殊运用语境,切实地了解其中的差异,防止将已掌握的有关趋向补语的有限
语法知识过度使用。
(二)结合自身学习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
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得知,印尼汉语学习者会积极采取一些有效的学习
策略,比如认知策略、社交策略、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来辅助自己更好地习得
趋向补语,但也有很大一部分被调查者在无法确定选择哪一个趋向补语的时候,
倾向于采用回避的学习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趋向补语的习得产生负面影响。
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接收了大量的目的语知识输入后,如果
一时未能彻底吸收,担心表达错误,常常会省去暂时不影响语义表达的功能词,

- 37 -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回避使用没有掌握的知识点,造成遗漏等偏误。因此,学习者要努力克服这种畏
难情绪。良好的学习策略有助于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提升,并提高学习积极性与自
主性。因此,学习者可以在趋向补语的习得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学习策
略的使用。例如,利用认知策略,对自己经常用混的趋向补语做好笔记,并定期
加以复习和练习,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减少偏误的出现。
(三)注重词语细微差别,牢记易混淆趋向动词
对于易混的趋向动词,学习者可以通过大量的实际练习,自己总结出相近趋
向补语的异同,牢记每一个趋向补语的语义,并在日常交际中归纳出动词和趋向
补语搭配的一些规律,掌握该类动词具备的特征,防止趋向补语泛化使用,培养
能根据语境判断是否需要使用趋向补语并选择恰当趋向补语的能力。
为了有效避免记混、用混趋向动词,学习者在学习完每一个知识点后,要积
极通过练习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可以选取大量有代表性的错句,做改错训练,
这样就不会再犯类似的偏误,从而潜移默化形成准确使用趋向补语的习惯。也可
以有意识地使用趋向补语进行造句练习,然后和同学们探讨,并请老师帮忙修改。
作为汉语学习者,既要扎实掌握汉语教材中关于趋向补语的语法点,同时,也要
积极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体验汉语,加强语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训练,
在交流中区分趋向动词的语法、语用等不同层面的异同。

- 38 -
结 语

结 语

不同国别的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产生的偏误有明显的国别化差异,对于
印尼学习者来说,由于母语中缺少趋向补语这一语法成分,习得趋向补语需要从
运用印尼语思考转换为运用汉语进行思考。然而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成功转换
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过程中就容易产生各种偏误。
本文对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产生偏误的具体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采取对比分析法、偏误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对获得的偏误语句进行了研究与分类,
发现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常见的偏误类型可以归纳为三大类:近义趋向
补语用混的误代偏误、趋向补语和宾语位置的错序偏误、动词或趋向补语缺失的
遗漏偏误。
通过对语料的统计分析发现,上述偏误的成因主要有:母语知识的负迁移、
目的语规则泛化、教材编排的不尽完善以及学习者自身的个体情况。据此,本文
从影响趋向补语习得成效的教师、学习者和教材三个层面提出建议。教师在充分
利用教材这一基本工具的基础上,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实趋向补语深
层语义的教学和不同趋向补语间的横向对比教学,并结合语用环境,预判到学习
者常见的偏误类型,增加练习,及时纠偏。对外汉语教材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者的
主要工具,应重视国别化,增强满足不同国别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的针对性;同时,
编写的语法项目应尽量全面,涵盖常见的趋向补语。印尼汉语学习者应主动培养
社交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等良好的学习策略,及时预习和复习,克服母语
知识的负迁移影响,从趋向补语的语义、语用出发,全面、扎实地牢记容易混淆
的趋向补语,从而提高习得效率。
限于本人的汉语表达能力和论文撰写的时间要求,本研究还存在如下不足,
有待改进:1.本文分别对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简单趋向补语之间和复合趋向补语之
间的情况做了分析,却未对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整体的偏误率进行横向
对比研究。2.语言习得的过程是复杂的,由于考察范围和对象的有限性,对偏误成
因的描写和解释还不够全面,未能将所有相关因素剖析出来。
将研究的理论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是第二语言习得语法偏误研究的意义
所在。本文为趋向补语研究提供了基础性数据,也为中国和印尼的汉语教师及汉
语学习者提供了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建议,希望对于趋向补语教学有所助益。

- 39 -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 岑玉珍.发展汉语·高级综合Ⅰ(第 2 版)[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2] 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 高增霞,游舒.发展汉语·高级综合Ⅱ(第 2 版)[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2.
[4] 贾钰.“来/去”作趋向补语时动词宾语的位置[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8.
[5]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6] 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7] 刘月华.趋向补语通释[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8.
[8] 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9]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0] 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1] 荣继华.发展汉语·初级综合Ⅰ[M].2 版.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12] 武惠华.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Ⅱ[M].2 版.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
[13] 徐桂梅.发展汉语·初级综合Ⅱ[M].2 版.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
[14] 徐桂梅,崔娜,牟云峰.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Ⅰ[M].2 版.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
社,2011.
[15] 杨德峰.趋向补语的认知和习得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16] 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学位论文类
[1] 陈海顺.汉语复合趋向补语“起来”引申义与印尼语相应形式的对比分析及其偏
误研究[D].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2] 陈微微.缅甸学生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偏误与习得情况考察[D].上海师范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3] 杜芳芳.外国留学生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习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10.
[4] 傅子轩.印尼留学生趋向补语的习得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 黄佳玲.印尼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偏误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学位

- 40 -
参考文献

论文,2017.
[6] 金立鑫.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7] 金善熙.韩国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
[8] 康慧贤.印尼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偏误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 康晓芳.对外汉语中的趋向补语教学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0] 邝嬿娜.印尼学习者“(动词)+趋向动词+宾语”结构偏误分析[D].中山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15.
[11] 李春享.韩国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
[12] 李建成.韩国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过程中的言语加工策略研究[D].北京语
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3] 廖诗琴.印尼汉语学习者常见语法偏误分析与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16.
[14] 刘书书.留学生汉语复合趋向补语“下来”“下去”“起来”表状态引申义习得
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5] 罗花乐.在汉语教学中中国印尼文化冲突克服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11.
[16] 朴子姬.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复合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12.
[17] 宋海涛.复合趋向补语“起来”的习得与偏误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20.
[18] 孙雷.来华印尼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9] 孙瑜晨.汉语趋向补语“下来”“下去”的空间、时间、状态义及其对外汉语
教学[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20] 夏梦悠.印尼留学生习得动词趋向补语“来/去”偏误分析[D].南昌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17.
[21] 张慧娜.“复合动趋式+宾语”句式的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8.
期刊论文类
[1] 常娜.动趋式“V 上”的语义与位移事件表达[J].汉语学习,2018(05).
[2] 陈昌来.动后趋向动词性质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1994(02).
[3] 陈海芳.对趋向补语后宾语位置的探讨[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04).

- 41 -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戴丽芳.印尼留学生复合趋向补语偏误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S1).
[5] 高顺全.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语义解释[J].汉语学习,2005(01).
[6] 郭春贵.复合趋向补语与非处所宾语的位置问题补议[J].世界汉语教学,2003
(03).
[7] 黄玉花.韩国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特点及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7(04).
[8] 李恒敏,谭慧.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教学顺序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2013
(02).
[9] 陆俭明.动词后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2(01).
[10] 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语研究,1994(01).
[11] 马庆株.“V 来/去”与现代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J].语文研究,1997(03).
[12] 齐沪扬,曾传禄.“V 起来”的语义分化及相关问题[J].汉语学习,2009(02).
[13] 杉村博文.试论趋向补语“下”
“下来”
“下去”的引申用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3(04).
[14] 汤玲.复合趋向补语“过来”引申义的认知与习得[J].海外华文教育,2011(02).
[15] 王沛纯.进食类“口”部动词动趋结构的语义考察[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
报,2012(04).
[16] 杨凯荣.论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J].汉语学报,2006(02).
[17] 叶南.趋向补语方向的多维性与宾语位置的关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
社科版),2005(06).
[18] 张伯江.关于动趋式带宾语的几种语序[J].中国语文,1991(03).
[19] 张伯江.动趋式里宾语位置的制约因素[J].汉语学习,1991(06).
印尼语文献
[1] Ainun Faqih.Kesalahan Penggunaan Kata Pelengkap Arah 来 Dan 去 Pada
Mahasiswa Angkatan 2016 Prodi Pendidikan Bahasa Mandarin Universitas
Negeri Surabaya[D].Universitas Negeri Surabaya,2019.
[2] Arianti Widarsih.Analisis Kesalahan Penggunaan Kata Kerja Penunjuk Arah Pada
Mahasiswa Semester V [D].Universitas Brawijaya,2015.
[3] Dewi Sulistyowati.Penerapan Contextual Teaching And Learning(Ctl) Untuk
Mengajarkan Struktur Pelengkap Arah (趋向补语 qūxiàng Bǔyǔ) Bahasa Mandarin
Di Universitas Kristen Indonesia[D].Universitas Kristen Indonesia,2017.
[4] Hilaria Dayana.Analisis Kesalahan Kata Keterangan Arah “Lai” Dan “Qu” Pada

- 42 -
参考文献

Mahasiswa Prodi Pendidikan Bahasa Mandarin[D].Universitas Tanjungpura,2017.


[5] Nelli Juwita Sijabat.Analisis Kesalahan Penggunaan Pelengkap Arah Lai Dan Qu
Dalam Kalimat Bahasa Mandarin[D].Universitas Sumatera Utara,2012.
[6] Viky Nur Fauziah.Analisis Kesalahan Penggunaan Kata Pelengkap Arah(趋向补语)
来 Dan 去 Pada Mahasiswa Semester Iv Dan Vi Pendidikan Bahasa Mandarin
Universitas Negeri Semarang [D].Universitas Negeri Semarang,2015.

- 43 -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 印尼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情况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名研究生,
正在做一个关于印尼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情况的调查。本问卷采取匿名的形
式,调查结果仅用于本人的学习研究,感谢您协助完成此次调查。
Kuisioner mengenai Akuisisi Pelengkap Arah Bahasa Mandarin Untuk Pelajar
bahasa Mandarin dari Indonesia
Halo! Saya adalah seorang mahasiswi pascasarjana jurusan Pendidikan Bahasa
Mandarin di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Saya saat ini sedang melakukan survei
mengenai kondisi pemahaman pelengkap arah bahasa mandarin pembelajar bahasa
Mandarin dari Indonesia.Kuesioner ini dalam bentuk anonim, dan hasil survei hanya
digunakan untuk studi dan penelitian saya sendiri. Terima kasih atas bantuan Anda
dalam menyelesaikan survei ini.

一、基本信息

学校:
学历:
专业:
您学习了多长时间的汉语?
□2 年以下 □2~3 年 □3 年以上

二、趋向补语习得情况调查

(一)填空题(请用趋向动词填空)
1.他很快爬( )了树。
2.他一着急竟然跳( )自行车。
3.老师说:“你把桌子搬到这边( )。”
4.电影要开始了,我们进( )吧。
5.警察从包里掏( )枪指着歹徒。
6.他跳( )游泳池里。
7.妈妈去市场买( )了做饭用的蔬菜。
8.我从他房间走( )的时候,发现他正在看电视。

- 44 -
附录 印尼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情况调查问卷

9.他慢慢地举( )手。
10.她从台下跳( )跳舞。
11.山不高,她决定坚持爬( )。
12.她还没有回来,你坐( )等她吧。
13.别让手机从桌子上掉( )。
14.我们看见他一个人从车站里走( )。
15.下课铃声一响,她马上跑( )了。
16.外面下雨了,快把衣服收( )吧。
17.我们还需要把红色颜料加( )。
18.她迫不及待地把喜欢的手机买( )。
19.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请把这本书送( )。
20.远处开( )一辆地铁。
21.电影院离这里很近,我们可以走( )。
22.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站( )。
(二)排序题(将横线上的词语进行排列)
1.快放学了,妈妈要接 回来 妹妹 去。
2.她 拿 出 来 手机 打电话。
3.她 走 上 去 楼顶 了。
4.打完篮球他 才 教室 回 去。
5.不能让蚊子 飞 进 来 屋里。
6.她默默 低 头 下 去。
7.他 送 一箱苹果 来。
8.天上 飞 一只 小鸟 过。
9.他 跑 进 房间 一看 去,大家都不在。
10.她从书包里取 一本书 出。
11.他急忙走 楼 出 去。
12.妈妈拿 手机 起 就出门了。
13.警察让他抬 起 头 来。
14.风筝很快飞 天 上 了。
15.上课铃响了,他才 教室 走 进。
16.她昨天给朋友送 礼物 去 了。
17.同学们一起把他 送 家 回 了。

- 45 -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小狗跳 汽车 下 跑了。
19.医生拿 一瓶药 过来。
20.飞机飞 山 过 去。
21.他从楼上搬 一张桌子 下来。
22.她们一起上 台 走 来。
(三)翻译题(把下列印尼语句子翻译成汉语)
1.Dia naik sepeda.
答案:她骑上了自行车。
2.Dia memindahkan kotak sendiri.
答案:她自己把箱子搬了进来。
3.Kami melihat dia berjalan masuk.
答案:我们看见他走进去了。
4.Dia keluar dari sekolah dengan sangat cepat.
答案:他很快走出了学校。
5.Saya tidak berani melompat.
答案:我不敢跳下去。
6.Tiba-tiba seekor anak anjing berlari kearah saya.
答案:突然一条小狗向我跑来。
7.Guru menyuruhnya membeli mesin pencetak.
答案:老师让他买一台打印机回来。
8.Dia bertanggungjawab mengantarkan kantong ke lantai atas.
答案:他负责把袋子送上楼去。
9.Mereka membawanya berjalan kembali ke kelas.
答案:他们带她走回教室。
10.Teman-teman langsung mengejarnya dengan cepat.
答案:同学们很快就追上来了。
11.Seorang anak kecil berlari kearah saya.
答案:一个小孩儿向我跑过来。
12.Dia dari atas berlari turun.
答案:他从楼上跑下来。
13.Dia berlari kearah supermarket.
答案:她向超市跑去。

- 46 -
附录 印尼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情况调查问卷

14.Sudah sangat malam, saya ingin pulang kerumah.


答案:太晚了,我要回家去。
15.Dia melempar buku dengan marah.
答案:她生气地把书扔过去。
16.Dia bangkit dari kursi.
答案:她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17.Dia melempar kunci dari lantai tiga.
答案:他从三楼扔下一把钥匙。
18.Mama ingin menyewakan rumah.
答案:妈妈想把房子租出去。
19.Seseorang berjalan keluar dari rumah sakit.
答案:医院走出来一个人。
20.Kereta api melewati sebuah goa.
答案:火车穿过一个山洞。
21.Anak-anak memasukkan buku kedalam tas sekolah.
答案:小朋友把书装进书包里。
22.Atlet telah mengangkat batu besar.
答案:运动员举起了大石头。

三、印尼汉语学习者情感因素和学习策略调查

本部分内容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为了掌握您习得趋向补语时的学习策略,请
您按照实际情况做出回答,谢谢合作!
1.我很想准确掌握趋向补语的用法,因为这样有助于学好汉语。
A. 同意 B.一般 C.不同意
2.我对学习汉语趋向补语有浓厚的兴趣。
A. 同意 B.一般 C.不同意
3.我喜欢固定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A. 同意 B.一般 C.不同意
4.我用新学的趋向补语造句,并定期复习学过的内容。
A. 同意 B.一般 C.不同意
5.当我不能确定用哪个趋向补语时,我会选择不用。
A.会 B.不会

- 47 -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学习趋向补语遇到困难时,我会询问同学、老师或者中国人。
A. 经常 B.很少 C.不会
7.当我学习趋向补语遇到困难时,我会鼓励自己多使用趋向补语。
A. 经常 B.很少 C.不会
8.上课的前一天,我会提前复习要学习的内容。
A. 经常 B.很少 C.不会

- 48 -
致 谢

致 谢

到中国留学是我读本科时期就怀有的梦想。2019 年,如我所愿,我被哈尔滨
师范大学录取,有机会在中国攻读硕士学位。刚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我很高兴,
但是也有点儿担心。我担心父母会难过,因为我还从没离开过家这么远、这么长
时间,而且,我也有点担心不能适应哈尔滨的生活、饮食文化,特别是天气,我
了解到哈尔滨是很冷的城市。然而,到哈尔滨师范大学报到后,我的所有疑虑都
消失了,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很快就适应了哈尔滨的留学生生活。
在哈尔滨读书期间,我收获很多。了解了中国文化,而且可以用汉语和中国
人正常交流和沟通。我所在的汉语国家教育专业有不同国别的留学生,在相处过
程中,我们学会了彼此包容,站在对方文化的角度理解和解决问题。很可惜,2020
年 1 月回国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然席卷全球,新的学期未能如期开学。虽然
我在哈尔滨度过的时间还不到一年,但是这却成为我生命中最美、最难忘的一段
时光。
感谢我的导师刘辰洁老师,她非常热情地鼓励我,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
上,都给予了我很多帮助。从确定论文题目、填写开题报告,到整个论文的撰写
过程,老师都很耐心地指导我,我才能顺利地完成我的论文。敬爱的刘辰洁老师,
希望不久的将来能有机会跟您再见面。同时,也很感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其他
老师,谢谢你们传授给我专业方面的很多知识,还有许多生活的道理。
感谢帮助我完成调查问卷的同学和朋友,有你们的支持,我才能顺利完成我
的硕士毕业论文。
感谢我的父亲和母亲对我的支持,同意我出国留学,可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也感谢我的姐姐和弟弟,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一直鼓励我,相信我会做得更好。
谢谢你们的爱使我变得更加坚强,从而迅速而充实地成长。我非常爱你们,我最
爱的家人。
感谢同学们,谢谢你们愿意跟我成为好朋友,在我有困难的时候热情地帮助
我。同学们,谢谢你们教会我很多事情,尤其是让我明白了友谊的意义。我很想
念跟你们一起学习、开玩笑、堆雪人、吃饭和看电影的美好时光。虽然我们在一
起共同生活的时间并不久,但是你们是我关于哈尔滨的最宝贵回忆,这段记忆我
会永存心中。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优秀的好人,希望我们能再见面,我爱你们。

- 50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