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6

硕士学位论文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
考察

学 科 专 业 汉语国际教育

学 位 类 型 □科学学位 专业学位

研 究 生 姓 名 白雪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彭晓辉 教授

论 文 编 号 S2021-061797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二零二一年六月
分 类 号 密级

学校代码 10542 学号 201970040632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
考察
A survey of the use of the structural
auxiliary "de" by Indonesian Chinese
Learners

研 究 生 姓 名 白雪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彭晓辉 教授

学 科 专 业 汉语国际教育

研 究 方 向 汉语国际教育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二零二一年六月
摘 要

结构助词“的”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之一。现代汉语和

印尼语在定中短语语序方面差异较大:汉语中定语一般前置,形成“定

语+中心语”结构,而印尼语中的定语一般后置,形成“中心语+定语”

结构;汉语结构助词“的”是汉语定语的标志词,而印尼语中则没有

与之完全相对应的标志词,但有连接词“yang”
“-nya”
。汉语结构助

词“的”和印尼语连词“yang”“-nya”在定中结构中的语法功能方

面有相似之处,但没有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在翻译时不能直接相互

转换。结构助词“的”与印尼语连词“yang”“-nya”的功能具有相

同的一面,即“的”具有连接功能。印尼汉语学习者在习得结构助词

“的”时一般会出现一些偏误。本文以问卷调查以及 HSK 动态作文语

料库中的偏误例句为分析语料,探究印尼汉语学习者在习得“的”时

的偏误类型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教学对策。

本文从以下五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研究

现状包括结构助词“的”的本体研究以及与本文相关的偏误研究、研

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

第二部分首先介绍结构助词“的”的本体研究,其次对印尼语中

连词“yang”、
“-nya”的用法进行简要说明,最后是对汉语结构助词

“的”与印尼语相应连词“yang”“-nya”的对比分析。
I
第三部分是偏误分析,从调查问卷和语料库两方面入手,对印尼

汉语学习者习得“的”偏误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偏误类型为

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类。发现初级汉语水平的印尼学生出现偏

误类型最多的是错序,中高级汉语水平的印尼学生出现偏误类型最多

的是误代。偏误产生原因主要有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目的语知识的过

度泛化、缺乏相应的语言练习等。

第四部分是在对偏误成因进行分析阐述的基础上提出教学建议,

如要重视语言间的对比研究、优化教学方法等,并给出结构助词“的”

的具体教学设计。

第五部分是结语,就本文的主要观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做简要说明。

关键词:结构助词“的”
;对比研究;偏误分析;教学对策

II
ABSTRACT
The structural auxiliary "d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words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modern Chinese and

Indonesian in the word order of definite Chinese phrases. In

Chinese, the attributive is usually prepositioned, forming the

structure of "attributive + central language", while in

Indonesian, the attributive is usually post positioned,

forming the structure of "central language + attributive". The

Chinese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de" is the sign word of

Chinese attributive, while in Indonesian, there is no

completely corresponding sign word, but there are connectives

"Yang" and "-nya". The Chinese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de"

and the Indonesian conjunctions "Yang" and "-nya" have some

similarities in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s of the definite

structure, but they do not form a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relationship, so they cannot be directly converted to each

other in translation. Therefore, Indonesian students often

make some errors when they acquire the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de".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rror examples

in HSK dynamic composition corpu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II
types and causes of errors of Indonesian overseas students in

their acquisition of "de", and gives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elaborates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the research

status, including the ontological research of the structural

auxiliary "de", the related error research, research content

and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source of corpus.

The second part firstly introduces the ontological

research of the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de"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en briefly explains the usage of

the conjunctions "Yang" and "-nya" in Indonesian, and finally

compares the Chinese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de" with the

corresponding conjunctions "Yang" and "-nya" in Indonesian.

The third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errors,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he questionnaire and the corpus, the Indonesian

students acquisition data statistical analysis "de" errors,

summarizes types of errors of omission, false, false generation,

wrong order four categories, and found that errors of

elementary Chinese level of students in Indonesia in the type


IV
of the most wrong sequence, and the level of senior Chinese

Indonesian students appear errors type is the most error

generation; The causes of the error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negative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 over generalization of

target language knowledge, lack of corresponding language

practice, etc.

The fourth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elaboration of the causes of the

errors, teach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languages,

optimizing teaching methods, etc., and the specific teaching

design of the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de" is given.

The fifth part is the conclusion, the main points of this

paper and the existing shortcomings to do a simple explanation.

Key words: structural auxiliaries “ de ” ,comparative

study,error analysis,teaching strategies

V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 III

1 绪论...................................................................................................1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选题意义.................................................................... 2

1.2 研究现状............................................................................... 2

1.2.1 结构助词“的”的本体研究.................................... 2

1.2.2 结构助词“的”的偏误研究.................................... 4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6

1.3.1 研究内容.................................................................... 6

1.3.2 研究方法.................................................................... 6

2 汉语与印尼语言中定语标记的差异.............................................. 8

2.1 汉语定语标记词“的”的用法........................................... 8

2.2 印尼语中连词 yang、-nya 的用法................................... 11

2.2.1 连词“yang”的基本用法...................................... 11

2.2.2 连词“-nya”的基本用法...................................... 12

2.3 汉语与印尼语定语标记词的对比..................................... 12

2.4 小结......................................................................................17

3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习得偏误分析........................19
3.1 初级阶段印尼汉语学习者偏误分析................................. 19

3.1.1 问卷调查.................................................................. 19

3.1.2“的”的遗漏........................................................... 21

3.1.3“的”的误加........................................................... 23

3.1.4“的”的误代........................................................... 25

3.1.5“的”的错序........................................................... 25

3.2 中、高级阶段印尼汉语学习者偏误分析......................... 26

3.2.1“的”的遗漏........................................................... 27

3.2.2“的”的误加........................................................... 30

3.2.3“的”的误代........................................................... 33

3.2.4“的”的错序........................................................... 35

3.3 印尼汉语学习者“的”的偏误原因分析......................... 36

3.3.1 母语背景知识的影响.............................................. 36

3.3.2 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 37

3.3.3 缺乏相应的语言练习.............................................. 37

3.3.4 学习策略与交际策略的影响.................................. 38

3.3.5 汉语结构助词“的”使用的复杂性...................... 39

3.4 小结...............................................................................40

4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教学建议及对策................... 41

4.1 重视语言间的对比教学..................................................... 41

4.1.1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41
4.1.2 增加知识点的复现率.............................................. 42

4.1.3 加强“的、地、得”的对比与区分...................... 42

4.2 优化当前的教学方式方法................................................. 43

4.2.1 对比法教学.............................................................. 43

4.2.2 替换法教学.............................................................. 43

4.2.3 直观教学法.............................................................. 44

4.2.4 情境导入法.............................................................. 44

4.3 针对结构助词“的”的教学设计..................................... 45

4.3.1 教学理论.................................................................. 45

4.3.2 教案设计.................................................................. 47

4.4 小结......................................................................................54

结语....................................................................................................55

参考文献........................................................................................... 56

附录: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问卷调查...................... 60

致谢....................................................................................................65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66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广和全球“汉语热”的兴起,全国各大高校的汉语学

习者和交换生的数量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印尼汉语学习者选择来中国学习汉语,

这对于我国大力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汉语与印尼语言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语系,两种语言在语序方面差异较大。

我们以定语的位置为例来说明。汉语中定语一般前置,形成“定语+中心语”结

构,而印尼语中的定语一般后置,形成“中心语+定语”结构。汉语表达语法的

手段以语序和虚词为主,形态变化居于次要地位。汉语虚词可以帮助构建特定的

语法关系,如“美丽的校园”,通过“的”来标记定中语法关系,但有时也可以

不用,如在“木头房子”中,就不需要用“的”来标记。印尼语的定中语法关系

没有特定的标记符号,主要借助有关连接词以及句子的语序来表达,因此,对于

印尼汉语学习者来说,汉语结构助词的用法和规律比较复杂,学习难度较大,而

“的”作为一种集句法、语用和节奏等强大功能为一体的定语标记,更是汉语学

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大难点,其难点主要表现在:一,定中短语一般在什么情

况下可以省略“的”,什么情况下不能省略?二,特殊定中短语,如“经济的发

展”中“的”,在语法上起什么作用?特殊动宾短语,如“进行认真的调查”中

“的”,与“地”的区别有哪些?对于印尼汉语学习者来说,尽管初期已经学习

过有关结构助词的用法,但在具体运用的时候中还是会出现很多偏误,比如有的

学生将“的”误用成“地”、“得”等。

汉语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印尼汉语学习者对结构助词“的”的学习?在教学

中教师应该怎样实施教学才能让印尼汉语学习者更好地习得结构助词“的”?本

研究着眼于不同词性的词充当定语时两种语言在具体使用上的差异,深入了解母

语(印尼语)对印尼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结构助词“的”的负面影响。具体来说,
1
硕士学位论文

从母语为印尼语的汉语学习者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

并且结合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有关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的”的偏误语料,运

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多角度分析了印尼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结构助词“的”时的偏

误情况,探讨印尼汉语学习者在学习结构助词“的”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试图找到有效的教学对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为对外汉语的第二语言教学提供

可借鉴之处。

1.1.2 选题意义

本研究有目的性地对印尼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结构助词“的”时的偏误情况

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系统获得第一手资料,为深入研究“的”的偏误情况奠

定基础。同时,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深入分析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

使用时现的偏误,查找偏误原因,提出教学建议,以期为学习汉语的印尼汉语学

习者提供帮助,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有着较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着眼于汉语和印尼语在结构助词使用上的差异,系统总结两种语言在

定中结构和定语标志上的差异,深入了解母语(印尼语)对印尼汉语学习者学习

汉语结构助词“的”的负面影响,进而可以有效地帮助对外汉语教师更加深入地

了解印尼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这对于重新认识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的语

法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汉语本体研究。

1.2 研究现状

1.2.1 结构助词“的”的本体研究

1.2.1.1 结构助词的“合分”

汉语研究者们就结构助词的“合分”问题了深入的研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

成果。

所谓“合”,是指将结构助词合为一个“的”字来使用,主要理由是汉语结

2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构助词读音相同,词性相同,不会影响对文字的理解,也不会影响阅读速度。如

黎锦熙(1954)《新著国语文法》
、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中学教学语法

系统提要(试用)》、黄成稳(1984)《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吴宗渊

(1984)、刘效云(2003)、徐阳春(2004)等主张将三者合起来使用。

所谓“分”,是指将结构助词按照汉语习惯和特点分开使用,主要理由是从

结构意义来讲,三者分写可以展现汉语中的语法关系,汉语语法学规定:“的”

是定语的标记、“地”是状语的标记、“得”是补语的标记。如 1956 年《暂拟汉

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在系统总结汉语发展规律和使用习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

出了关于结构助词的分用标准。吕叔湘(1951)、丁声树(1961)
《现代汉语语法

讲话》、王力(1986)《中国现代语法》、邢福义(1996)等均提倡分用。大多数

现代汉语教材也主张结构助词分用,更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和特点,如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2007)等。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结构助词的“合分”理由均很充分,对母语为汉语

的学习者在使用上不会造成太大的困惑。但从推广汉语角度来说,特别是对汉语

学习者来说,三个结构助词“合”用,难以正确区分它们的用法,对汉语短语结

构关系更加难以深入理解,学习起来就会更费力。

1.2.1.2 结构助词“的”的隐现研究

什么时候可以用“的”,什么时候不能用“的”?结构助词“的”的隐现问

题引起了汉语学界的关注,学者们运用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语言理论和方

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结构助词“的”的隐现问题展开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朱德熙(1961)根据“的”所处的位置将“的”字分为三种。当定中结构中

的“的”隐含时,且为形容词性定语时,这个结构是一种偏正关系;而当“的”

字显现时,定语是体词性时,这个结构就是一种同位关系。 朱先生深刻阐述了

“的”字隐现的条件以及“的”的隐现对定中短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石毓智

(2000)、王远杰(2008)等运用前沿语言学理论对“的”的隐现问题开展了深


,《中国语文》1961 年第 12 期,第 37-46 页.
朱德熙《说“的”》
3
硕士学位论文

入的研究,深化了人们对“的”的认识。

汉语中,定中标记词“的”的隐现关系与汉语句子的发音及句子节奏都有关

系,吕叔湘(1999)从“语义层次”和“语音节律”两方面对汉语句子中是否用

“的”的情况进行概述,张蕾(2007)、刘丹青(2008)等学者也分别开展了相

关研究。

还有学者引入板块概念来探讨“的”的隐现问题,例如:“苏州园林——苏

州的园林”,当把偏正结构看成一个板块时,就需要省略“的”,就是我们一般说

的“苏州园林”,但是如果当把偏正结构看作是一个分板块时,在具体陈述的时

候不能省略“的”,所以此时一般说“苏州的园林”,徐阳春(2003)、李天广(2012)、

程书秋(2014)等运用板块概念深入研究了“的”隐现问题。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汉语学界有关结构助词“的”的隐现问题研究已

经相当深入,相关理论研究也探讨了“的”隐现的规律性问题。汉语学习者学习

汉语“的”的一个重难点是名词作定语时“的”的隐现问题。“的”隐现问题的

研究成果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基础。

1.2.2 结构助词“的”的偏误研究

学者们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来阐述结构助词“的”的偏误研究。

一是从结构助词“的”的隐现方面的偏误入手,对于什么时候用“的”、什

么时候不用“的”,很多学者就此开展了深入研究。如康春华、朱元福(2003)、

高霞(2016)等从有时可以加“的”,也可以不加“的”,有时候必须加“的”,

有时候不需要加“的”,有时候加“的”与不加“的”意义相同等方面系统完整

的讨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的”字结构。

二是从所归纳出的偏误类型看,大致可以将偏误分为遗漏、误加、误代以及

错序四大类,并从二语习得方向着手论述了此类偏误形成的原因,大致有母语背

景知识的影响、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学习环境的影响等几方面。鲁健骥(1994)、

李雨馨(2015)、庄海莉(2018)等学者系统总结了偏误类型,分析了原因,为

结构助词“的”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借鉴之处。

4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三是从国别化角度着手,对不同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习得“的”时的偏误情

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来华求学的汉语学习者逐年增加,针对

汉语学习者习得偏误方面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而针对某一国别汉语学习者

学习结构助词“的”的研究也随之兴起。肖慧(2015)、李燕香(2016)、高霞(2016)、

张慧慧(2018)等分别对吉尔吉斯坦汉语学习者、泰国汉语学习者、英国汉语学

习者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汉语学习者习得结构助词的偏误,并提出了解决问题

的教学策略。

另外,与本文相关的有关印尼汉语学习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序的对比研究

方面:陈延河(2002)在比较印尼语与汉语的语序时着重分析了汉语与印尼语语

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徐富平,黄兆龙(2007)则从限制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两

方面对比分析了汉语、印尼语定语语序问题;林优娜(2011)在此基础上分析了

印尼语、汉语后置性定语与前置性定语的异同,印尼语、汉语定语的结构关系以

及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等问题。而 YAYU INDRIYATI BASIKON(迎悦)


(2018)

考察了“的”与相关虚词的异同,并运用对比分析方法从书写角度对运用“的”

的不同点进行分析说明。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汉语结构助词“的”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之一,上述研究成果为“的”的汉语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本文研究

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关于结构助词“的”的研究,无论是关于汉语本体方面,还是对

外汉语教学领域,都是相当深入的,为本论文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但毋庸置疑,仍然还存在一些不足:
(1)国别化研究不足。印尼汉语学习者作为

一个较大的汉语学习群体,但目前针对印尼汉语学习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两种

语言语序方面的对比分析,而专门针对结构助词“的”的研究成果有限,有待于

进一步推动该项研究。
(2)调查研究存在不足。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印尼汉语学习

者对结构助词“的”的学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使印尼汉语学习者更好

地学习结构助词“的”?从目前看,有针对性地开展此类调查的研究很少,第一

手资料较为缺乏,需要进一步强化此类调查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有针对性地对

印尼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结构助词“的”时的偏误情况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
5
硕士学位论文

并着眼于汉语和印尼语在结构助词使用上的差异,系统总结两种语言在定中结构

和定语标志上的差异,深入了解母语(印尼语)对印尼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结构

助词“的”的负面影响。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印尼汉语学习者作为一个较大的留学群体,但目前针对印尼汉语学习者学习

结构助词“的”的研究成果有限,本研究能弥补国别化研究的不足。本文着眼于

汉语和印尼语结构助词“的”使用上的差异,深入了解母语(印尼语)对印尼汉

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结构助词“的”的负面影响。具体而言,从印尼汉语学习者出

发,进行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并且借助北京语言大学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分析印尼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偏误情况,并

对其习得效果进行分析,试图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为对外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提供参考。

本文研究内容所涉及到的语料主要包括两部分:问卷调查及中介语语料。问

卷调查对象主要是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初级汉语水平的印尼汉语学习者,问

卷调查结果为本文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中介语语料来源于 HSK 动态作文语料

库中有关印尼汉语学习者“的”的偏误语料。

1.3.2 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

本文主要运用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学术网站搜集结构

助词“的”的相关研究,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为本文的研究打好理论基础。

(2)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汉语与印尼语言在定中结构方面的异同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印尼汉语

学习者在习得汉语结构助词时的偏误情况,从而为进一步分析汉语学习者习得

6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的”的偏误原因提出理论依据。

(3)归纳总结法

本文通过对搜集到的偏误语料进行归纳分析,进一步总结偏误产生的原因。

7
硕士学位论文

2 汉语与印尼语言中定语标记的差异

2.1 汉语定语标记词“的”的用法

黄伯荣、廖序东(1991)认为,汉语缺少形态变化,语法意义的表达手段主

要依靠语序和虚词①。结构助词作为汉语中相对来说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语法点之

一,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的”作为定语的标记,常常用来

连接定语和中心语,构成“定语+的+中心语”的结构。根据充当定语的词性不同,

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第一,名词充当定语

汉语中,名词充当定语时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出现“的”和不出现“的”。

当名词形式是单音节的时候,此时定语后面一般需要加“的”,例如:

菜的颜色/人的脾气/门的高低

当名词形式是双音节的时候,此时定语后面一般需要加“的”,例如:

朋友的衣服/海边的沙滩/河里的小鱼

有的名词直接作定语修饰中心语表示一种名称,此时不需要加“的”,例如:

水晶杯/塑料袋/河南鹤壁/数学书
除上述论述外,名词充当定语可以表示领属关联,此时需要加“的”,但与
之相反的是,如果名词充当定语成分用来表示质料、属性的时候,则不需要加“的”。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名词修饰中心语作定语的时候,“的”的呈现和省略会引起
语义上的差别,例如:
中国(的)朋友 /狐狸(的)尾巴
从语义上讲,“中国朋友”指的是哪个国家的朋友,而“中国的朋友”表示
在那个国家的朋友,前者表示属性关系,后者则表示一种领属关系。与此类似的
还有“青岛(的)啤酒/北京(的)烤鸭”。“狐狸的尾巴”表示一种领属关系,
指出是“狐狸”的“尾巴”,而“狐狸尾巴”在汉语中属于惯用语,含贬义,比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如我们经常说“他露出了狐狸尾巴。”
表处所、方位、时间的名词作定语,“的”可隐可现,例如:
图书馆(的)后面/星期天(的)早上/我(的)学校
第二,形容词充当定语
从音节数来看,形容词一般可以分成单音节形容词、双音节形容词以及重叠
性形容词,在充当定语成分时的情况各不相同。
单音节形容词充当定语时,“的”需要省略,例如:
红花/绿叶/新衣服/旧衣服
但是如果单音节形容词充当定语成分表示强调描写的作用或者是含有比较
的意思,此时结构助词“的”不可以省略,例如:
好的苹果/新的衣服/大的衣服是你的,小的衣服是我的
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时,常常需要加“的”,尤其是表示描写状态的词,例
如:
蔚蓝的天空/美丽的姑娘/鲜艳的花朵
另外,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修饰时,必须加“的”,例如:
尽我们最大的努力/非常好的态度
第三,动词或动词短语充当定语
汉语学习中,单独一个动词作定语的情况比较少见,但是也会有例外。当动
词在前,置于定语的位置的时候,此时往往需要加“的”,这里有一种表示强调
的作用。例如:
他求学的希望破灭了。

小明唱的歌曲很好听。

你做的饭很好吃。
但是也有一些动词常常可以直接接名词组成一种食物名称,此时是不需要加
“的”的,例如:
烤肉/炒鸡蛋/压缩饼干
第四,代词充当定语
在汉语语法学界,代词可以分成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等,其作定
语时情况各有不同。
人称代词“我”、
“我们”等充当定语成分修饰中心语时需要加“的”,此时,

9
硕士学位论文

人称代词与名词之间具有可以改变的领属关联,比如:“这是我们的房子”、“我
的书”等。但是也有例外,当人称代词与名词之间具有不可改变的领属关联时,
“的”可加可不加,比如“这是我爸爸”与“这是我的爸爸”。
疑问代词在句子中起名词词组的作用,主要有“谁”、
“什么”、
“哪”等,当
这些词在句子中充当定语成分时,定语后面需用“的”。比如:
“谁的书?”、
“哪
的人?”、“这样的话”。
指示代词,类似于“这个”
、“那个”等,在句子中一般可以用来起指示或者
是标识作用,比如用来指示先前已提到过的名词。表处所、时间的指示代词作定
语时必须加“的”,比如“那里的餐厅”、“明天的太阳”等。但是,如果指示代
词作定语时没有出现“的”,则可能就是出现了可以代替“的”的其他成分,比
如“那位女士”。这是因为量词附加到指示代词的后面,类似的还有“每个学生”、
“那条小河”。
第五,数量词充当定语
数量词作定语修饰中心语时,不加“的”,比如:“一个女孩”。但是这种情
况仅限于单项数量词作定语,如果出现其他词和数量词一起修饰中心语时,
“的”
就要出现,即只有单项数量词作定语才可以省略“的”。例如:
一个女孩

*一个好玩女孩
另外,如果数量词作定语表示描述性,此时需要加“的”,例如:
他买了一条五公斤的鱼。

他买了五公斤苹果。
前者是对买的这条鱼的大小的描述,后者是对买了多少苹果的叙述。
第六,短语充当定语
常见的短语有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介词性短语、主谓短语等,短语充
当定语成分修饰中心语表示偏正关系时需要加“的”。比如:
这是新出版的课本。

紫禁城是帝王居住的地方。

我和冰冰的书。

10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2.2 印尼语中连词 yang、-nya 的用法

印尼语中的一些连词 yang、-nya 等翻译成汉语时相当于汉语“的”,比如,


在具体运用时都不能单独使用,而必须借助于其他形容词、名词等一同出现,但
是在具体运用的时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关连词的用法大致有如下几种情
况:

2.2.1 连词“yang”的基本用法

印尼语中,yang 的主要语法作用是表示强调或特指:
第一,“yang+形容词”作定语。如:
(1)mereka sudah menjadi teman yang baik.

他们成了好朋友。
此时“yang”与后面的形容词“baik”构成定语标记,在整个句子中作定语。
第二,“yang+名词或代词”作定语。如:
(2)Sepeda yang itu yang harga berapa?

那辆自行车多少钱?
第三,“yang+介词词组”作定语。如:
(3)Buku yang di atas meja itu kepunyaan siapa?

桌上的书是谁的?
第四,“yang+动词(或动词词组)”作定语。如:
(4)Li Lilah yang tidak setuju.

是李丽不同意。
第五,“yang+数词”作定语。如:
(5)Yang ketiga tidak saya ketahui.

第三个我不知道。

第六,“yang+从句”做定语时,yang 起着把前面的名词(或动词)和后面

的从句连接起来的作用。如:

(6)Mobil yang warna merah itubaru didatangkan dari luar negeri.

那红色的车子刚从国外运来。
11
硕士学位论文

2.2.2 连词“-nya”的基本用法

印尼语中,“-nya”用来指代第三人称单数或者是多数,可以指人,也可以
指物。如:
(7)Pria itu sangat mencintai anaknya.
那个人非常爱他的儿子。
“-nya”做后缀还可以表示名词化,如:
(8)Adanya perbedaan pendapat di antara mereka sudah diketahui umum.

他们之间的意见分歧是众所周知的。
这个句子中是“动词+nya”构成名词化的情况,除此之外,还有“形容词+nya”、
“数词+nya”的情况等。

2.3 汉语与印尼语定语标记词的对比

汉语中,结构助词“的”被看成是定语的标志,构成“定语+的+中心语”的
形式,其汉语被翻译成印尼语言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需要用连接词“yang”、
“-nya”等,一种是不需要。而徐富平、黄兆龙(2004)认为定语加“的”就可
以等同于印尼语中“yang”。
“的”什么时候可以用“yang”或用其他连词代替?
什么时候不可以?各自出现的语境又是什么呢?接下来本文将对两种语言的一
般用法进行对比分析。
第一,名词充当定语
常见的名词有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普通名词等。名词作定语时
需要加“的”,而对应印尼语中只有当表示所属关系的时候才需要加“-nya”,其
他情况则不需要加连接词。例如:
(9)印尼语:Ayah Zhang San

(爸爸) (张三)

汉语:张三的爸爸

(10)印尼语:matahari pagi

(太阳) (早晨)

汉语:早晨的太阳

12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11)印尼语:Musim hujan di Indonesia

(雨季) (在) (印尼)

汉语:印尼的雨季

(12)印尼语:Muridnya teman

(学生) (朋友)

汉语:朋友的学生
第二,形容词充当定语
汉语形容词从音节数划分的话,可以分为双音节形容词、单音节形容词以及
重叠性形容词等,形容词作定语时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双音节形容词,一般需要加“的”标志定中关系,对应的印尼语需要用“yang”
连接起来。例如:
(13)印尼语:kakek yang bijaksana

(爷爷) (机智)

汉语:机智的爷爷

(14)印尼语:kelinci yang Indah.

(兔子) (漂亮)

汉语:漂亮的兔子
汉语重叠形容词按音节分的话,一方面可以分成单音节重叠式,如长长、亮
晶晶等;另一方面分为双音节重叠式,如明明白白、漂漂亮亮、整整齐齐、大大
小小等,它们做定语时,一般要用“的”。而在印尼语中,当中心语为表示特定
的、不随外部因素改变的事物,例如眼睛、嘴巴等时,“yang”可加可不加,除
此之外,重叠式形容词修饰名词作定语时需要用“yang”。例如:
(15)印尼语:mata (yang) besar

(眼睛) (大大)

汉语:大大的眼睛

(16)印尼语:mulut (yang) besar

(嘴巴) (大大)

汉语:大大的嘴巴

(17)印尼语:sungai yang berkelok

13
硕士学位论文

(河) (弯弯)

汉语:弯弯的河

(18)印尼语:Kesulitan yang besar maupun kecil

(困难) (大大小小)

汉语:大大小小的困难

在汉语中,充当定语的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修饰时,此时必须加“的”,构

成“副词+形容词+的+中心语”结构。印尼语中此时需要用连接词“yang”来连

接定中结构。试比较如下两个句子:

(19)印尼语:Dia anak baik.

(孩子) (好)

汉语:他是一个好孩子。

(20)印尼语:Dia anak yang sangat baik.

(孩子) (非常) (好)

汉语:他是一个非常好(的)孩子。

例(19)中形容词前面没有副词的修饰,所以汉语不需要加“的”,而印尼

语也不需要加“yang”,例(20)中单音节形容词“好”前面有副词“非常”的

修饰,所以汉语需要加“的”,印尼语需要加“yang”。

第三,动词或动词短语充当定语

在汉语中,当动词充当定语成分表示一种行为,而此时后面的中心语恰恰是

动作行为的施事的时候,此时定语和中心语之间需要加“的”,而对应印尼语中

也必须用相应的连接词加“yang”。例如:

(21)印尼语:gadis yang membaca novel

(姑娘) (看) (小说)

汉语:看小说的姑娘

如果这个时候不加“yang”,那么整个句子的结构就会产生歧义,例如:

(22)印尼语:gadis membaca novel

(姑娘) (看) (小说)

汉语:姑娘看小说
14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例(22)中动词短语“看小说”作定语时,修饰动作施事者“姑娘”,按照

前面的分析,此时表示动作的定语与中心语“姑娘”之间必须加“的”,相应的

印尼语要加“yang”。

第四,代词充当定语

按汉语语法学界对代词的划分,一般认为可以分成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

问代词,当这些词作定语修饰中心语时一般都需要加“的”,与汉语语法点不同

的是,在印尼语中,只有当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表示所属关系的时候才需要加

“-nya”
。例如:

(23)印尼语:Ini Rumah Kami

(房子) (我们)

汉语:这是我们的房子。

(24)印尼语:tasnya ibu

(包) (妈妈)

汉语:妈妈的包

(25)印尼语:Ini tas siapa ?

(书包) (谁)

汉语:这是谁的书包?

(26)印尼语:Apakah es krim disana lezat ?

(吗) (冰淇淋) (在那里) (好吃)

汉语:那的冰淇淋好吃吗?

例(23)属于人称代词“我们”作定语的情况。汉语中,当人称代词与名词

之间具有可变的领属关联时,二者之间一定要加“的”,比如“这是我们的房子”,

这里面,我们认为“房子”可以是“我们”的,当然是也可以不是,所以“我们”

与“房子”之间在句法上就存在一种可变的领属关系,那么此时“的”不能省略,

即不能写成“这是我们房子”。而印尼语在这种情况不用标志词。当人称代词与

名词具有不可变的领属关系时,人称代词与名词之间的结构助词“的”可加可不

加。比如“这是我爸爸”与“这是我的爸爸”。例(24)是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

表示所属关系的情况,此时汉语需要加“的”,印尼语需要加“-nya”.
15
硕士学位论文

例(25)属于疑问代词“谁”作定语的情况,我们知道疑问代词在句子中可

以充当名词词组,主要有“谁”、
“什么”、“哪”。“谁”可以表示领属关系,“怎

么样”“这样”等表示描写性关系,作定语时,其后需要用结构助词“的”而印

尼语中不需要用相应的连词。

例(26)属于指示代词“那”充当定语成分的情况,在汉语中,指示代词作

定语时必须加“的”。印尼语中指示代词作定语只需要加表示处所、地点的“di-”

即可。

第五,数量词充当定语

数量词作定语修饰中心语时,汉语不需要加“的”,印尼语也不需要相应的连

接词,且此时汉语与印尼语语序相同。比如:

(27)印尼语:sehelai rambut

(一根) (头发)

汉语:一根头发

(28)印尼语:tiga ekor ikan

(三) (条) (鱼)

汉语:三条鱼

(29)印尼语:dua ekor anjing

(两) (只) (狗)

汉语:两只狗

(30)印尼语:tiga orang pekerja

(三) (个) (员工)

汉语:三个员工

但是,序数词作定语与数量词作定语时二者情况则不同。比如:在汉语中序

数词充当定语成分时,序数词要放在中心语的前面,且此时不需要加“的”。而

在印尼语中,如果序数词带有中心语的话,则中心语放在序数词的前面,且用

“yang”相连,例如:

(31)印尼语:minggu yang ketiga

(星期) (第三)
16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汉语:第三个星期

(32)印尼语:Baris yang kedua

(排) (第二)

汉语:第二排

2.4 小结

本节依据前文研究分析,将两种语言是否使用结构助词“的”的情况进行了

简要整理。整理如表 2-1 所示:

表 2-1 汉语与印尼语两种语言对比

(注:“√”表示需要加,“×”表示不需要加,“(√)”表示可加可不加)

通过对汉语和印尼语两种语言在常见定中结构中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

第一,“的”除了具有结构助词的功能,还具有连接功能。定中短语“木头

房子”,
“木头”是双音节名词,不需要用结构助词“的”,但双音节形容词作定

语时,汉语需要加“的”,印尼语需要加“yang”,“的”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印尼

语中连接词“yang”“-nya”的作用,这时两种语言定中短语的标志词存在对应

的关系,如:

印尼语:kelinci yang Indah.

汉语:(兔子) (漂亮)

(漂亮的兔子)

17
硕士学位论文

上例中,汉语“的”、印尼语“yang”均不能省略,表明两者功能具有相同

的一面。

第二,汉语与印尼语言在定中结构表达中语序不一样:汉语中定语与中心语

的位置是“定语+中心语”,而印尼语中则是“中心语+定语”。但是也有例外,比

如数量词充当定语时,两种语言在语序上面相同。如:

印尼语:dua buah kursi

汉语:(两) (把) (椅子)

(两把椅子)

上例表明,汉语与印尼语言的定中结构语序有特殊的一面,即在“数词+量

词+名词”结构中,两者的语序相同。

18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3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习得偏误分析

周小兵(2009)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或者是经常会看到

汉语学习者输出“错误”的句子,我们要知道的是这种“错误”并不是偶然性的,

随机发生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性,对外汉语教学中称之为“偏误”。 偏误指的

是中介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偏差,为准确了解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的”的情况,

我们一方面设计问卷调查,探究初级汉语水平印尼汉语学习者“的”的偏误情况,

另一方面,借助于语料库搜集印尼汉语学习者有关“的”的偏误语料,为分析中、

高级汉语水平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的”方面的偏误提供依据。

3.1 初级阶段印尼汉语学习者偏误分析

由于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所收录的作文都是面向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

所以在此次研究中缺少关于初级阶段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的偏误语料,

为弥补这一不足,本文将设计问卷,向初级汉语水平的印尼汉语学习者发放问卷,

收集初级阶段印尼汉语学习者在习得“的”的偏误语料,通过对语料的整理分析,

进而统计偏误类型,归纳偏误原因。

3.1.1 问卷调查

3.1.1.1 问卷调查的设计

本文设计调查问卷的目的是想通过问卷上的相关题目来了解被调查对象,以

期获得第一手资料,为了解印尼汉语学习者在习得汉语结构助词“的”定中语序

及定中特性上面的偏误提供充足的语料。

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的印尼汉语学习者,其中包括有些已经学成回国的学生;另一部分是暨南大学国

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19
硕士学位论文

际文化交流学院的印尼汉语学习者,问卷的发放主要是采用电子版形式发送给印

尼汉语学习者。

3.1.1.2 问卷调查的内容与统计

为了确保问卷调查的可信度,避免问卷调查项目过难、过于复杂,问卷中的

题目全部采用选择题的方式,至于较难的排序题部分,依旧以选择题的形式展现。

另外,将所有题目以乱序的形式排列,避免考察题目内容相近,产生混淆。

为了确保问卷调查的有效性,我们规定在调查过程中被调查人不允许查阅资

料,不允许随意交换题目内容,不可以查看其他人的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在设计之初主要参考了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汉语病句辨析九



百例》 中的偏误集中点,并且进一步结合了印尼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对

其进行针对性的问卷设计。问卷大致由三部分构成,首先第一部分是统计调查者

的汉语水平等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选择题(包含 26 道题目),主要考察不同词

“的”的使用情况;第三部分为排序题(包含 4 道题目),主要考
性充当定语时,

察印尼汉语学习者对汉语语序的掌握情况。在此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 64 份,通

过剔除个别与此研究无关的问卷,整理出与本文研究相关的有效问卷 50 份。本

文对调查问卷的具体情况进行整体统计,统计结果如表 3-1 所示:

表 3-1 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试题数量:问卷中题目数量;总出现数:偏误的总个数;偏误率为总偏误

个数占试题总出现数的百分比,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通过对表 3-1 的统计发现:初级阶段的印尼汉语学习者偏误率最高的是排序

程美珍.汉语病句辨析九百例[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7.

20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题,其次是“的”与“地”“得”的误代,之后依次是形容词、代词、名词、短

语、动词以及数量词作定语的情况。

按照鲁健骥(1994)的分类方法,我们将偏误按性质分为遗漏、误加、误代、

错序四类。依据这种分类原则,以问卷调查搜集到的偏误语料为依据,我们对初

级阶段的印尼汉语学习者出现“的”的偏误统计如表 3-2:

表 3-2 初级阶段印尼汉语学习者“的”偏误统计

(偏误数量为单项偏误出现的次数;比例为单项偏误占总偏误数量的比例,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1.2“的”的遗漏

第一,名词作定语时“的”的遗漏

(33)*她是哥哥姐姐。

她是哥哥的姐姐。

(34)*中国古董字画很漂亮。

中国的古董字画很漂亮。

名词直接作定语修饰中心语表示一种名称不需要加“的”,如“英文书”、

“故事书”等,但有的名词作定语修饰名词时必须加“的”,否则会改变其语法

结构关系,也会改变语意。例(33)中“哥哥姐姐”是联合短语,表示哥哥和姐

姐,不止一个人,而“哥哥的姐姐”是定中短语,表示“哥哥的姐姐”这个人。

例(34)是双音节名词修饰中心语构成偏正结构表示领属关系的情况,此时需要

加“的”。

第二,形容词作定语时“的”的遗漏

(35)*你是一个非常好孩子。

你是一个非常好的孩子。

(36)*这里有一只漂亮兔子。

21
硕士学位论文

这里有一只漂亮的兔子。

(37)*她穿着干干净净衣服。

她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

按音节多少进行划分,我们将形容词分为单音节形容词、重叠性形容词和双

音节形容词。具体运用过程中,当单音节形容词充当定语成分修饰中心语时,此

时定语后面不需要加“的”,如“红花”等,但是,如果单音节形容词前面有副词修

饰的时候,“的”不可以省略。如例(35)中“非常”是一个副词,修饰单音节形容

词“好”,此时后面必须要加“的”,所以,这个句子正确的说法是“你是一个非常好

的孩子”。与此类情况相同,汉语中,当双音节和重叠性形容词充当定语成分修

饰中心语时,“的”不可以省略。

第三,代词作定语时“的”的遗漏

(38)*这是我们房子。

这是我们的房子。

(39)*希望通过这样方法会保持市容整洁。

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会保持市容整洁。

(40)*桌子上是谁钢笔?

桌子上是谁的钢笔?

人称代词作定语表领属关联时,定语与中心语之间要用结构助词“的”。如

例(38)中的“我们的房子”,但是如果定语与中心语关系密切时“的”可有可

无,如“我爸爸”和“我的爸爸”都可以成立。例(39)是指示代词作定语的情

况,此时必须加“的”,如果有量词跟在指示代词的后面则不需要加“的”,比如

“这样的方法”还可以说成“这种方法”。例(40)是疑问代词作定语的情况,

疑问代词作定语,如果此时表示领属关系的时候,则代词后面需要加“的”。

第四,动词作定语时“的”的遗漏

(41)*他喝咖啡是速溶咖啡。

他喝的咖啡是速溶咖啡。

动词作定语时一般不需要加“的”如“煮饭”、
“做游戏”等,但是如果动词

作定语表示强调时“的”不可以省略。例(41)主要强调的是什么咖啡,所以必
22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须加“的”。

第五,数量词作定语时“的”的省略

(42)*他买了一条五公斤鱼。

他买了一条五公斤的鱼。

汉语中数量词作定语修饰中心语时不需要加“的”,如“两架飞机”、“三辆

马车”等,但是,如果数量词作定语表示描述性的时候,必须加“的”,例如:

“连五十多岁的老刘都来参加比赛。”例(42)中是对买的鱼进行的描写,而不

是限制“鱼”,所以正确的句子应该是“他买了一条五公斤的鱼。”印尼汉语学习

者由于还未掌握什么是限制性数量词,什么是描写性数量词,对这一类概念比较

模糊,所以容易产生偏误。

第六,短语作定语时“的”的遗漏

(43)*这是我和老师书。

这是我和老师的书。

(44)*这里没有我们想喝饮料。

这里没有我们想喝的饮料。

常见的短语有主谓短语、联合短语、动宾短语等,一般情况下,短语作定语

表示偏正关系时需要加“的”。例(43)中是联合短语“我和老师”作定语,修

饰中心语“书”,此时需要加“的”,例(44)中“想喝”是一个动词性短语,修

饰中心语“饮料”,此时必须加“的”,否则偏正短语就会变成动宾短语,改变原

义了。

3.1.3“的”的误加

第一,名词作定语时“的”的误加

(45)*我很害怕,因为大卫给我讲了一个鬼的故事。

我很害怕,因为大卫给我讲了一个鬼故事。

(46)*这是一本数学的书。

这是一本数学书。

23
硕士学位论文

名词作定语修饰中心语时一般需要加“的”,但是有的名词直接作定语修饰

中心语表示一种名称,此时不需要加“的”,例(45)中的“鬼故事”,例(46)

中的“数学书”都不需要加“的”。

第二,形容词作定语时“的”的误加

(47)*这有一只小的兔子。

这有一只小兔子。

汉语中,形容词是单音节的时候,充当定语成分时,其后不需加“的”。例

(47)中是单音节形容词“小”修饰名词“兔子”的情况,此时不需要加“的”。

第三,代词作定语时“的”的误加

(48)*我的姐很漂亮。

我姐很漂亮。

(49)*那张的桌子好看吗?

那张桌子好看吗?

人称代词作定语表领属关系时,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般要用结构助词“的”。

如“我们的房子”,但是如果中心语是单音节名词,且定语与中心语关系密切时

“的”不必出现,如例(48)中“我”和“姐”可以直接说“我姐很漂亮”,此

时不需要加“的”。指示代词作定语修饰中心语时中间需要加“的”,但是如果指

示代词后面接量词作定语修饰中心语时,则不需要加“的”,譬如:“那本书”、

“每位同学”等。

第四,动词作定语时“的”的误加

(50)*这是一盘炒的菜。

这是一盘炒菜。

动词作定语表示强调的作用的时候往往需要加“的”,如“他求学的希望破

灭了。”但是,动词直接修饰名词组成一种名称时,不需要加“的”,如例(50)

中的“炒菜”、“煎蛋”等。

第五,数量词作定语时“的”的误加

(51)*这里有两把的椅子。

这里有两把椅子。
24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数量词作定语时不需要加“的”,如“三支铅笔”等。

3.1.4“的”的误代

“的”的误代指的是“的”与“得”或“地”之间混用的情况,即该用“的”

时误用成“地”、“得”或该用“得”或“地”时误代成“的”。调查显示,印尼

汉语学习者对于结构助词“误代”方面的偏误率最高,高达 49.5%。

(52)*你走的太快了,我怕跟不上你。

你走得太快了,我怕跟不上你。

(53)*大卫的成绩很好,他的父母特别的开心。

大卫的成绩很好,他的父母特别地开心。

(54)*我们应该设身处地的为父母着想。

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为父母着想。

(55)*这里地生活很舒服。

这里的生活很舒服。

结构助词“的”是定语的标志,构成定中结构,结构助词“地”是状语的标

志,构成状中结构,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会出现

将三者混淆的情况。例(52)中是对“走”这一动作的补充,意为“走的怎么样?”

所以应该用“得”;例(53)中应该为“特别地开心”;例(54)“设身处地”在

这里作状语,所以应该用“地”;例(55)为指示代词作定语的情况,此时应该

用“的”。

3.1.5“的”的错序

错序主要指的是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知道“的”应该放在哪里,从而

产生偏误。

(56)*这里没有我们的想喝饮料。

这里没有我们想喝的饮料。

(57)*这是一个美丽校园的。

25
硕士学位论文

这是一个美丽的校园。

(58)*我的姐姐是民生的药房医生。

我的姐姐是民生药房的医生。

(59)*请帮我点一杯中国的热茶。

请帮我点一杯热的中国茶。

错序主要指的是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知道“的”应该放在哪里,从而

产生偏误。例(56)中属于“动词+的+名词”的结构,所以“的”应该放在动词

“喝”的后面。例(57)属于“定语+的+中心语”的结构,其中定语成分是形容

词,因此,结构助词应该放在中心语“校园”的前面。例(58)多重定语的情况,

其中“的”应该放在“药房”的后面,名词作定语表示所属关系。例(59)中“中

国茶”是一种名称,所以中间不需要加其他成分,而单音节形容词“热”用在这

里是对中国茶的修饰,构成“定语+的+中心语”的结构。

3.2 中、高级阶段印尼汉语学习者偏误分析

本文有关中、高级阶段印尼汉语学习者的偏误语料主要选自 HSK 动态作文

语料库中有关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偏误的部分。通过对偏误例句的统计分析,按

照鲁健骥(1994)将偏误按性质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类的分类方式,

将语料库中的偏误类型统计如表 3-3 所示:

表 3-3 中、高级阶汉语学习者“的”偏误类型统计表

(比例指的是各个偏误类型的偏误个数占偏误总个数的比例,结果保留一位

小数。)

通过对表 3-3 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中高级阶段的印尼汉语学习者发生在


“误

代”方面的偏误率较高,其次是误加和遗漏,而发生错序的偏误率最低,初步说

明对于中高级的印尼汉语学习者来说,结构助词“的”与“地”、
“得”三者之间

的差异掌握得还不好,而对于两种语言的语序问题已基本掌握。

26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3.2.1“的”的遗漏

“的”的遗漏就是该加“的”但由于其他种种原因而没有加的情况,通过对

语料库的检索,发现出现遗漏的偏误例句有 84 句,但由于一个句子可能含有多

个错误,所以总的偏误个数为 104 个,对这些偏误例句进行分析,统计“的”的

遗漏情况如表 3-4 所示:

表 3-4 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的遗漏

(比例指的是各个词性出现的偏误数占偏误总个数的比例,结果保留一位小

数。)

从表 3-4 明显可以看出,有关“的”的遗漏方面的偏误主要集中在名词、形

容词、代词、动词、数量词和短语作定语时的几种情况,且出现在双音节名词、

双音节代词、人称代词上面的偏误较多。

第一,名词作定语时的遗漏

名词充当定语成分修饰中心语表示领属关系时,一般要加“的”,但是也有

例外,个别名词之间构成定中结构时不需要加“的”也可以表达意思,例如“人

民教师”,由于汉语学习者对何时用“的”,何时不用“的”两种情况没有做出正

确的认识,往往就会出错。具体如下:

(60)人{CQ 的}一生中,有无数次的失败与教训,坚持下去就会成功。

(61)读了这篇短文,又让我回忆起了以前那次工作{CQ 的}教训。

(62)在银座高厦林立的商业区,到处是人头涌动的商业区,让人感到中国

首都{CQ 的}繁华和富强。
27
硕士学位论文

例(60)中的“人”属于单音节名词做领属性定语修饰后面的“生活”,此

时不可以省略“的”。例(61)中属于双音节名词作定语加“的”构成偏正结构。

例(62)中名词“首都”充当定语成分,用于修饰其后的形容词“繁华”、“富

强”,从整个句子结构看,这里属于“名词+的+联合短语”的结构,此时在句子

中充当偏正短语,此时如果省略“的”就改变了本来需要的偏正结构,变成了主

谓结构,与原意不符,因此这里不能省略“的”。

第二,形容词作定语时的遗漏

从搜集到的偏误语料看,形容词作定语修饰中心语的偏误较多,初步认为,

大多数印尼汉语学习者对单音节形容词、双音节形容词、重叠性形容词等几种情

况的基本用法掌握不充足。

(63)他的伟大{CQ 的}爱留在我心里。

(64)这种人是天生{CQ 的}骗子。

(65)每个人在人生当中都会遇到大大小小{CQ 的}磨难。

(66)当然,我所讲的是孩子往好{CQ 的}方面发展的。

(67)飞机是非常快{CQ 的}交通工具。

汉语中,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需要加“的”,通过对偏误的统计发现,印尼

汉语学习者在这块的偏误率还是比较高的,高达 15.4%,所以有关这部分的内容

学习还是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例(63)中是双音节形容词“伟大”作定语修饰

单音节形容词“爱”,遗漏“的”之后并不成立。例(64)属于双音节形容词修

饰双音节名词的结构,所以必须加“的”。例(65)形容词重叠式作定语修饰双

音节名词,如果遗漏“的”,整个句子结构就会发生错误,所以必须加“的”。例

(66)是单音节形容词“好”作定语修饰中心语,表示强调,此时需要加“的”,

例(67)是副词“非常”修饰单音节形容词“快”,现代汉语中,单音节形容词

前有副词修饰时,作定语的时候需要加“的”,即“飞机是非常快的交通工具”。

第三,代词作定语时“的”遗漏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经过对语料库的检索,发现印尼

汉语学习者在这方面的偏误主要集中在人称代词作定语。

(68)专家指出吸烟不仅损害人们{CQ 的}健康,而且也会给我们{CQ 的}环


28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境带来不良后果。

(69)我不但不能败给他们,我也必须把中国的文化传给我{CQ 的}子孙,

使他们也能成为真正的中国人。

(70)希望通过这样{CQ 的}方法会帮助我们建立好两国之间的友谊。

例(68)、例(69)中的“我们”、“人们”、“我”都属于人称代词,人称代

词作定语时表领属关系时,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般要用结构助词“的”。例(70)

是指示代词作定语的情况,此时必须加“的”,如果有量词跟在指示代词的后面

则不需要加“的”,比如“这样的方法”还可以说成“这种方法”。

第四,动词作定语“的”遗漏

总的来说,动词作定语时的偏误相对较少,仅有 3.9%,这方面的偏误主要

集中在加“的”与不加“的”句子结构的改变上和单音节动词作定语表示强调两

种情况下。

(71)随后,我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CQ 的}奖学金。

(72)这篇文章有很多词语没有学,所以读{CQ 的}时候很困难。

例(71)中的“颁发奖学金”作为动宾结构讲时,是完全成立的,而句子成

分所缺少的是偏正结构,所以这个时候动词 “颁发”的后面应该加定语标志词

“的”构成偏正结构,所以应该是 “颁发的奖学金”。例(72)属于动词+的+

中心语表示强调的意思,所以单音节动词“读”作定语修饰后面的中心语表示强

调,此时要加“的”。

第五,数量词作定语“的”遗漏

(73)从我自身来说,我自己上有父母,下有儿女,这就有二种不同的,涉

及三代{CQ 的}代沟问题了。

如果让单独的数量词作定语修饰中心语,此时是不需要加“的”的,例如“三

辆马车”、“两瓶可乐”,但是如果数量词与其他定类性作定语一起出现时,此时

就不可以省略“的”。例(73)中的“涉及三代的”是与前面的“两种不同的”

相对应,此时不可以省略“的”。

第六,短语作定语“的”遗漏

一般情况下,短语作定语修饰中心语时构成偏正结构,这个时候需要加“的”,
29
硕士学位论文

否则会改变原意。

(74)如果我失去了和某一个人{CQ 的}联系,一会儿就能找到另外一个人

吧。

(75)这是我和老师{CQ 的}钢笔,它很漂亮也很便宜。

例(74)“和某一个人”是介词短语,介词短语作定语修饰中心语“联系”

构成偏正短语,此时结构助词“的”不可省去。例(75)中“我和老师”是一个

联合短语,修饰中心语时要加“的”。

3.2.2“的”的误加

简单来说,“的”的误加就是不该用“的”而用“的”的情况。通过对语料

库中相关偏误语料的检索,发现偏误例句 82 处,偏误个数 98 个,结构助词“的”

的误加主要发生在名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动词以及句子的结尾处等方面,

具体情况如表 3-5 所示:

表 3-5 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的误加

(比例指的是各个词性出现的偏误个数占偏误总个数的比例,结果保留一位

小数。)

第一,名词作定语时“的”的误加

名词作定语修饰中心语表示领属关联的时候,需要加“的”,整个句子表示

一种偏正关系,除此之外的情况不需要加“的”。

(76)我想所谓的代沟{CD 的}问题,对每一位年轻人来说都不容易。

(77)在印尼,特别是雅加达,交通{CD 的}阻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30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一般认为,名词作定语可以带“的”,也可以不带“的”,带“的”的形式

表示领属,而不带“的”的形式则表示属性。当名词作定语表示属性关系时,此

时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不需要带“的”,例(76)属于普通名词作定语表示属性关

系所以不能加“的”。

例(77)中属于“名词+动词”的结构,句子中的“交通堵塞”如果之间加

“的”就表示一种偏正关系,但是如果之间不加“的”的话,表示的就是一种主

谓关系,而在这个句子中,我们需要的是主谓短语作主语,所以不需要加“的”。

第二,形容词作定语时“的”的误加

(78)我很开心我可以养一只可爱的小{CD 的}猫。

(79)如果我做好{CD 的}事,我的父母会夸赞我。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时,通常不加“的”,除非表示强调的时候,

但是如果加上也不会影响人们的理解,只是会显得有些赘述,例(78)单音节形

容词“小”用来修饰后面的中心语是“猫”,不需要加“的”。例(79)
“好的事”

并没有刻意要凸显出什么,只是“单音节形容词+名词”的一般形式,所以这里

不必加“的”。

第三,代词作定语时“的”的误加

(80)我{CD 的}妹很漂亮,并且她性格很好。

(81)但当社会的脚步一直向前、生活环境走向更富裕时又受到西方民主主

义的影响,现在的小孩子就不像我们那时{CD 的}乖了。

(82)我们面对困难时,如果可以有这种{CD 的}积极态度,就一定可以克

服困难。

例(80)是人称代词“我”充当定语成分修饰中心语“妹”因为“妹”属于

单音节名词,所以此时不可以加“的”,但是,如果中心语是双音节形容词,加

不加“的”都可以,例如“我的妹妹”、
“我妹妹”两种表达都是可行的;例(81)

是指示代词作定语的情况,表示时间的“现在”与“我们那时”对应,此时不需

要加“的”,这个句子中的“我们那时”后面省略了“的小孩子”。例(82)“这

种的积极态度”是“代词+量词”作定语。汉语中,当表示领属关联的“谁”和

描写性的“怎么样”等代词作定语时后面一般要用“的”,但是与之相反的是,
31
硕士学位论文

其他指示代词、疑问代词表示限制关联的时候,后面则不用‘的’”。这里的指示

代词“这种”在句子中表示一种限制关系,所以后面的“的”应该省略,改为“这

种积极态度”。

第四,数量词作定语时的误加

(83)当前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上一辈和孩子们要形成一种{CD 的}

了解意识。

(84)我很骄傲可以有这样一位{CD 的}朋友。

汉语中,数量词作定语表示限定关系的时候,一般不需要加“的”,比如“一

件外套”、“一袋零食”等。上述例子中的“一种”、“一位”都是数量词作定语,

限定后面的“意识”、“朋友”,此时不需要加“的”。

第五,动词做定语时“的”的误加

(85)由于我还小不懂事,所以时常做错事,她就教训我并告诉我应该怎么

做{CD 的}事。

(86)他的勤奋使我现在在学习上有{CD 的}很好的基础。

单音节动词作定语表示强调的时候动词后面必须加“的”,而例(85)和例

(86)中都只是在叙述“应该怎么做事”、
“有很好的基础”,并没有要强调什么,

所以这里不需要加“的”。

第六,结尾处“的”的误加

(87)但是很多时候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们学的知识不仅从上课的时候得

到而且也会从父母身上学到{CD 的}。

(88)作为母亲,都是会爱自己的两个孩子的,两个孩子都应该去关怀、爱

护{CD 的}。

(89)当父母的应该明白这一点,从孩子一出生就应该注重孩子的教育了,

并不能认为孩子只有在学校才能受到教育{CD 的}。

(90)其实在我的观念里,长辈与晚辈的代沟问题会永远存在{CD 的}。

32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3.2.3“的”的误代

“的”的误用指的是“的”与“得”或“地”之间混用的情况,即该用“的”

的时误代成“地”、“得”或该用“得”、“地”时误代成“的”。通过对语料库的

检索统计得出有关结构助词三者之间的误用情况具体分类如表 3-6:

表 3-6 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的误代

(比例指的是单个偏误情况的偏误个数占偏误总个数的比例,结果保留一位

小数。)

第一,该用“的”却误用成“地”

(91)做长辈的也该多理解孩子的需求,不能单凭严厉的{CC 地}管教而忽

视对孩子的关心。

(92)这一惊天动地的{CC 地}壮举让所有人感到震惊。

(93)他们教了我很多东西,让我有很好的{CC 地}思想与观念。

(94)这里的{CC 地}生活环境我都已经适应了,请你们放心。

例(91)是双音节形容词“严厉”作定语的情况,与后面的“管教”构成定

中结构,此时需要用“的”;例(92)属于四字成语充当定语成分修饰后面中心

语“壮举”,此时需要用“的”;例(93)属于“副词+单音节形容词+的+中心语”

的情况;例(94)是指示代词作定语的情况,需要加定语标志词“的”。

第二,该用“的”却误用成“得”

(95)老板看到他没有完成任务,当场火冒三丈,大骂一顿:“你怎么搞的

{CC 得},这么点小事都完成不了。

(96)总的{CC 得}来说,我们应该学习好汉语知识,把更多的文化知识带

到我们的国家。

(97)不像古典歌曲或民族歌曲,歌手的声音要选一流的{CC 得}才可以唱。
33
硕士学位论文

例(95)是“的”位于结尾处,起加强语气的作用;例(96)中的“总的来

说”是固定说法,不能换成“得”;例(97)中双音节形容词“一流”作定语,

构成定中结构,但这里省略了后面的中心词“声音”,完整的说法应该是“一流

的声音”。

第三,该用“地”却误用成“的”

(98)在这样充满爱意、充满喜意的家庭长大的我,遍尝人间的欢乐之余,

真希望童年不要过去,让他在那里停住;好使我无尽地{CC 的}享受它带来的欢

乐。

(99)幼时因跟随父母离乡谋生,在第二个弟弟未出世前,我们等于是半流

浪式地{CC 的}四处为家。

(100)奶奶亲手把自己做的食物一口一口地{CC 的}喂李老太吃。

例(98)中“无尽”做副词讲,后面的“享受”做动词,在这个句子中,属

于副词修饰动词作状语的情况,所以后面要用“地”;例(99)中“半流浪式”

是形容词,后面的“四处为家”是动词,作谓语成分,所以二者之间需要作状语

成分的“地”;例(100)
“一口一口”属于重叠性形容词,后面的“喂”是动词,

在这里形容词“一口一口”修饰动词“喂”作状语,所以应用“地”。与“的”

不同的是,结构助词“地”的基本用法是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但是在学习过程中

由于汉语学习者没有掌握好定语标记“的”和状语标记“地”之间的区别,进而

导致偏误。

第四,该用“得”却误用成“的”

(101)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学教师,生活得{CC 的}非常简单朴实

(102)本人在大学里面上班,与同事的关系都保持得{CC 的}很好。

(103)还有老一辈的人还要不断地学习,让自己能够跟得[CC 的]上时代。

例(101)“生活”既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名词,在这个句子里,“生活”做

动词讲,而“简单朴实”做“生活”的状态补语,表示“生活的怎么样”,所以

这里不用定语标志词“的”,而是用补语标志词“得”;例(102)中“保持”是

动词,后面的“很好”用来表示保持得怎么样,作补语成分,所以应该用“得”;

例(103)中“跟得上”表示一种程度,应该用“得”。
34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第五,“的”的其他误用

通过对语料库的检索与分析,我们发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汉语学习者在

使用结构助词“的”时会出现除了“地”和“得”的误用,如“的”与动态助词

“着”、“了”等的误用。

(104)我们一起走了很久,终于真正到达了目的地{CC 的}。

(105)在中国,很多公共场所不能吸烟,甚至在墙上写着{CC 的}禁止吸烟。

(106)这时,偏偏母亲认为玩具是被偷了{CC 的}。

例(104)是对固定表达“目的地”的误用;
“着”在汉语中表示一个动作或

一种现象现象正在进行,如:
“走着”、
“吃着”例(105)表示对这一现象的描述。

所以应该用“着”。例(106)是“的”与“了”的误用。“的”用在陈述句的末

尾,表示肯定的语气,例如:“知道的”是对我知道的肯定。而“了”表示动作

的完成,“知道了”表示我已经知道了,而例(106)中表示的是母亲对“偷”

这个动作的完成。

3.2.4“的”的错序

错序,指的是句子中出现的某个句子成分放在了不该出现的位置从而产生的

偏误。有关结构助词“的”的错序可能会发生在“定语+的+中心语”中,也有可

能是固定结构的掌握不好,例如“是……的”中,又或者是由于句子中定语项目

过多等。对于中高级阶段的印尼汉语学习者来说,这方面的偏误相对较少。

(107)但是老师{CJX}的讲课我一点也听不懂。

(108)我{CJX}的度过假期方式是很轻松的。

例(107)中,根据句意可知动词“讲”作定语修饰中心语“课”,所以此时

必须加“的”,动词作定语时,
“的”字一般位于动词之后,所以应改为“讲的课”;

例(108)中,根据句意可知“我度过假期”是主谓短语修饰“方式”,所以“的”

应该位于“我度过假期”之后。

35
硕士学位论文

3.3 印尼汉语学习者“的”的偏误原因分析

通过对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的”的偏误语料的搜集与整理,归纳出印尼汉

语学习者产生偏误的类型及偏误率,我们的目的是对偏误进行解释,找出偏误的

原因,进而给出相关的教学对策。因此,基于当前对外汉语学界对“的”的偏误

研究,结合搜集到的偏误语料,大致总结出印尼汉语学习者产生偏误的原因:母

语背景知识的影响、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学习策略与交际策略的影响、缺乏

相应的语境练习,汉语结构助词“的”使用的复杂性、对外汉语教学方式方法的

影响等。

3.3.1 母语背景知识的影响

对于汉语初学者来说,由于对目的语知识掌握不足,在具体运用时会不自觉

地使用本国语言,因此我们认为母语背景知识一样的外国学习者往往会产生同样

的偏误。本文通过对印尼汉语学习者“的”的偏误分析,发现在具体运用某一个

自己不熟悉的语法点的时候汉语学习者会过度的依赖母语的语法规则,进而导致

偏误。

在前文的论述中,我们得知,在印尼语语法中,并没有与汉语中结构助词“的”、

“地”、
“得”相对应的语法点,部分表达会借助于相应的连词,部分表达则没有

相应的标志词,以至于很多印尼学生习得汉语结构助词时不清楚什么时候用“的”,

什么时候不用“的”,什么时候汉语中的“的”可以对应印尼语中的“yang”,

什么时候汉语中的“的”不可以与“yang”对应,从而造成偏误。

除此之外,汉语与印尼语两种语言在定中语序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汉语

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如“我的书”;而印尼语中定语在后,中心语在前,

例如:
“这是一个美丽的校园”,由于母语背景知识的影响,使得不少同学会按照

本国的语言习惯表达成:
“这是一个校园的美丽”,以上形成的偏误都是由于母语

背景知识负迁移而导致的。

36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3.3.2 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

这部分偏误主要发生在中高级印尼汉语学习者身上,尽管在初期他们已经接

触到了或者说已经学习过了结构助词“的”与“地”,但由于对目的语的语法知

识认识不够到位等原因,在具体运用时经常会结合已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类推,由

此造成偏误。结构助词“的”是定语的标记,位于中心语之前,形成“定语+中

心语”的形式,如“我的镜子”
、“漂亮的贝壳”等,中心语一般由名词充当。而

结构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用于“状语+中心语”结构中,此时的“状语”

起修饰、描写、限制、强调“中心语”的作用,如“滔滔不绝地说着”“仔细地

审读”等。随着汉语学习者所学习的知识点不断增加,学生的汉语知识水平逐渐

提高,当涉及到新的知识点时,学生会不自觉地把前面学习过的语法规则错误的

套用在新的知识点上,受过度泛化的影响导致更大的错误。所以,在日常学习中,

由于前期已经学习过了结构助词“的”,对“的”的认识逐渐加深,所以,在学

习结构助词“地”的时候,学习者会以类推的形式来把相应的知识点套用到结构

助词“地”上面,造成“的”与“地”之间的偏误,通过对 HSK 动态作文语料

库中语料的分析也可以看出来,“地”误代成“的”的偏误率相对最高。

3.3.3 缺乏相应的语言练习

语言学习重在日常练习,并且这种练习需要建立在语法知识正确的基础上,

在与印尼汉语学习者日常交流及本文的问卷调查发现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印尼学生日常学习交流中很少用目的语(汉语),而是依旧用自己本

国的语言,印尼汉语学习者与其他国家的汉语学习者交流的时候也是会忽视到目

的语的存在,更多的是用中介语(英语)。

其次,由于在日常的交流过程中对语法的要求不高,只是机械的想要表达出

自己的看法,语言表达缺少严谨性,所以就会不自觉地出现类似于这样的错误:

“你是一个好的女孩”、“我认为是女孩的漂亮这个。”

最后,由于问卷主要来自于印尼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通过对问卷的统计,

结合被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发现不管是初级汉语水平的印尼学生还是中高级汉
37
硕士学位论文

语水平的印尼学生,在习得“的”的时候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误,很大部分原

因是由于学生课上语言练习的时间偏少所致。

以上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学生对目的语的掌握。学习是一个不断练习,不断巩

固的过程,语言学习更是如此,鉴于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应给汉语学习

者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充分练习,达到掌握语言点的目的。

3.3.4 学习策略与交际策略的影响

在对外汉语学习中,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是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

过程中为了顺利完成语言交际活动而采取的一种方法技巧。学习者一方面是语言

学习的主体,另一方面也是语言运用的主体。语言学习是一个一方面不断输入而

另一方面不断输出的过程,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们不能保证语言输出的正确性或者

完全性,从而就会造成偏误。

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在身边老师、朋友的帮助下,会有一个理解与吸收的过

程,然而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输出的时候,为了能让交际顺利完成,学生往往会采

用各种交际策略,例如:简化、省略、回避等。为了完成交际,并且在一定程度

上避免语言表达上的不连贯,从而有目的、有策略的省略了功能词,或者临时采

用一个其他与此有些许联系的功能词。这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普遍会

采取的一种学习策略,在与印尼汉语学习者的日常生活交流中经常会出现这些对

话:

汉语学习者 A:“这是谁的书?”

汉语学习者 B:“这是我书。”

很显然,汉语学习者 A 与汉语学习者 B 都只是在针对“书”的所有者是谁的

问题上展开交际,回答者为了能让交际顺利完成,尽快让发问者了解自己的答案,

往往会采用回避“的”的做法,尽管从两者的交流中这样的答案也可以完成交际,

但是,对于熟悉汉语语法的同学来说,这样的说法很显然就是错误的,并不符合

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在本次测试中,学习者由于对结构助词“的”与“地”之间存在的语法差异

38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不是很清楚,所以,在做选择的时候就会想当然的认为二者都可以,譬如出现大

量的“的”与“地”误用的情况。第二语言学习者由于对结构助词“的”、“地”

二者之间的了解不够深入,在遇到需要区分二者的时候就会采用回避的交际策略,

避开二者之间的差异,想当然的认为两者都可以,由此造成偏误。

3.3.5 汉语结构助词“的”使用的复杂性

汉语结构助词“的、地、得”三者读音完全相同,单从读音上讲没有什么差

异,但是,在书面语言上,三个读音相同的词却具有完全不同的语法意义。此外,

在汉语语言使用方面,三者的使用频率差别较大,对于初学者来说极难辨认,对

于中高级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尽管采取了不同的交际策略,但仍会出现不同程度

上的错误。再者,汉语结构助词从汉语语法方面来讲存在隐现现象,大致分为什

么时候必须用,什么时候不可以用,什么时候可用可不用等问题,这些情况较为

复杂,对学习汉语的汉语学习者来说比较繁琐。

汉语结构助词作为汉语中重要的语法点之一,其自身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特殊

性和复杂性,尽管我们知道汉语结构助词“的”基本的语法含义是定语的标记,

用于“定语+中心语”的结构中,如“我的书”
“美丽的姑娘”等。但是同样是定

中结构,所做定语成分的词性的不同是否会产生不同的意义,比如“单音节形容

词和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时对结构助词“的”的选择是否有影响?名词作定语与

动词或者是形容词作定语有什么不同?”,诸如此类问题都是困扰第二语言学习

者的因素所在。除此之外,结构助词“的”的一些其他用法也会给汉语学习者造

成障碍:第一,“的”字短语,即附着在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主谓短语

等后面组成的短语。从语法方面来讲,
“的”字短语也可以说是名词性的。如“昨

天的”、
“他们的”、
“红的”、
“坐着的”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可以看成是我

们通常讲的“定语+中心语”结构的省略式。第二,语气词“的”,汉语中结构助

词“的”位于一个句子的结尾处时,通常可以表示肯定、疑问、否定的语气,比

如“这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你确定这是你的?”第三,“的”字还有一些固定

搭配,如“……似的”、“……的话”、“总的来说”等等。

39
硕士学位论文

3.4 小结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收录的都是参加高等汉语水平考试的作文,这些学

生的汉语水平相对较高,而本文所设计的问卷主要是面向初级汉语水平的汉语学

习者发放,因此,这样做的目的有助于全面了解印尼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情况。

通过对问卷调查和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对比分析发现,不同级别汉语水平的

汉语学习者出现的偏误类型与偏误率不尽相同:

其一,初级阶段的印尼学生出现偏误最多的是错序,约占总偏误的 1/3,这

也从一方面说明大部分初级阶段的学生对于“的”所处位置的认识不够,导致不

能准确把握“的”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其次是误代偏误,主要是“的”与“地”

之间的误代,由于初级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练习量不够等因素,很多学生

不能准确地将两者区分开来,从而造成误代。遗漏和误加的偏误相对较少些,由

于语感的作用,大部分初级阶段的印尼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是否需要

用“的”。

其二,中高级阶段的印尼学生产生的偏误率与初级阶段的印尼学生不尽相同,

通过对语料库的研究发现,中高级印尼学生发生在误代方面的偏误最多。对于中

高级阶段的印尼学生来说,已学习过结构助词“的”、“地”、“得”,但很多

中高级阶段的学生并不能正确区分三者,从而造成误代。其次是遗漏和误加的偏

误,中高级学生已学习了汉语的基本语法,但碍于语感的作用,还是会或多或少

的产生各种各样的偏误,比如:“的”的遗漏、误加等,但是,这部分学生发生

在错序方面的偏误相对较少。

在对印尼汉语学习者的偏误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母语背景知识是导致初

级汉语水平的印尼学生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而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则是中级

汉语水平印尼学生产生偏误的最重要的原因。除此之外,日常教学中缺乏相应的

语言练习、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与交际策略、“的”自身的复杂性等原因都会在一

定程度上导致汉语学习者习得“的”的偏误。

综上,我们可以认为中高级阶段的印尼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偏

误还是要远远小于初级阶段的印尼汉语学习者产生的偏误。
40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4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教学建议及对策
结构助词“的”本身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且较为复杂的语法点,对印尼汉

语学习者“的”的偏误分析,有助于开展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通过前文对印尼

汉语学习者习得“的”偏误原因分析,从重视汉语与印尼语的对比教学、优化当

前的教学方式方法两方面提出教学建议,并给出针对结构助词“的”的教学设计。

4.1 重视语言间的对比教学

通过前文对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发现,有关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的”

的偏误主要是由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对两种语言中的某些语法点的理论及运用情

况不清楚造成的。比如,词语对应方面,印尼语中没有与汉语一一对应的结构助

词,而是依靠相应的连词连接一个句子,以此发挥结构助词的作用。

另外,二者在语序方面的差异较大,汉语中遵循“定语+中心语”的结构,

而印尼语遵循“中心语+定语”的结构。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际的教

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多做一些有关于汉语与印尼语语法知识方面的对比性教学,

借以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加清楚地认识两种语言在具体运用时的差异,从而更

好的帮助对外汉语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

4.1.1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当前,教学慢慢地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变成教会学生学习,而如何开展教学

活动是对外汉语学界一直讨论的问题。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教学原则,

比如: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等。循序渐进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要有侧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适当安排课程。譬如,汉语结构助

词“的”字的用法比较繁杂,汉语教师在讲解结构助词“的”的时候,不能把有

关于“的”的所有语法点集中起来全部讲解,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知识

点的堆积,不利于学习者很好的接受知识。鉴于此,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可

以先将“的”字的复杂用法进行分类,按照教学的需要、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

41
硕士学位论文

知识的快慢以及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等,分阶段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按照循序渐进

的原则适当的提高教学任务,这样学生掌握起来就会比较容易。

4.1.2 增加知识点的复现率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知识点的复现率,将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熟悉度,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中国有句话叫做:
“温故而知新”,从这一方

面也告诉我们对于学习过的知识点要及时复习,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

印象,还可以由此产生不同的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对外汉语教

学中,汉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地提高“的”字的复现率,简单说来就是将同

一个知识点反复提及。在我们汲取知识的过程中,反复讲解、反复学习、反复练

习都是掌握一个知识点最快、也是最有效的一个方法。一方面让学习者循序渐进

地接触“的”较复杂和较特殊的用法,另一方面给学生安排一些与教学内容配套

的课后练习,这样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有效运用。

4.1.3 加强“的、地、得”的对比与区分

从上文的偏误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初级和中高级汉语水平的印尼学生对

三个结构助词“的”、
“地”、
“得”之间产生了不少的误代,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

者误代偏误占初级总偏误的 29.6%,中高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误代偏误占中高级

总偏误的 38.4%,这就说明印尼汉语学习者对三个结构助词的认识还是不够深入,

对三者之间的用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如果编者可以将三者的用法写的更

加详细、教师讲解的更加通透,在中级阶段能有一定的篇幅专门对结构助词进行

一定的对比与总结,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设计,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印尼汉

语学习者关于结构助词“的”与“地”、
“得”的误代偏误,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和

规范性。

42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4.2 优化当前的教学方式方法

4.2.1 对比法教学

汉语与印尼语不仅在语序方面,而且在语音、语调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分歧,

正是这种分歧造成学生学习语言时的偏误。鉴于此,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时候

要注意两种语言的对比教学,这里以定中结构在汉语印尼语中的语序差异为例进

行对比分析。

如:印尼语:kakek (yang)bijaksana

汉语:(爷爷) (机智)

(机智的爷爷)

印尼语:Orang jujur

汉语:(人) (老实)

(老实人)

很显然,印尼语中,形容词充当定语时,不管中心语是单音节形容词还是双

音节形容词,形容词都需要置于中心语后面,并且此时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连接词

可以省略,但是汉语中当形容词作定语时,首先我们需要考虑形容词是单音节形

容词还是双音节形容词,之后再决定要不要加结构助词“的”。双音节形容词一

般情况下需要加 “的”,但是,如果名词是人/事/话时可以不加;单音节形容词

作定语修饰名词时,通常不加“的”。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老师可以针对同

一个知识点进行对比教学,注意两种语言的不同表达形式。

4.2.2 替换法教学

一般来说,替换法是通过相同词性的词之间的互相替换,从而达到灵活、顺

畅的运用知识点的能力。针对汉语结构助词自身复杂性这一特点,对外汉语教师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用替换法进行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里我们以“人

称代词+的+名词”为例进行说明,教师在讲解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首先抛砖

引玉以自己为例进行展示,例如“我的水杯”,之后老师针对人称代词和名词两

43
硕士学位论文

个知识点进行一个说明,然后由每位同学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造句练习。

例如:我 的 书包

我 课本

我们 家园

她 手机

他们 钢笔

…………

这样做的话学生不仅分清了词性,而且还学会运用了结构助词“的”,达到

教学目标。

4.2.3 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用法较为频繁的一种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在

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片、幻灯片等实物作为传递物,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展示给学

生,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直观、清晰、明了地发现语法点规律,从而更好地

掌握知识点,提高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汉语中定中语序的结构是:“定语+

的+中心语”。

例如:我想要一些好玩的。

我想要一些好玩的玩具。

这些鲜艳的好看。

这些鲜艳的衣服好看。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他们就会发现这些句子间的差异所在,从而可以更加认

识到如何正确的理解、认识这些知识点,在此之后,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所学

语法点进行总结归纳,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4.2.4 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是指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或演示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从而诱发学生

的探究心理,引起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兴趣,促使学习者思维的积极活动,或

44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借此陶冶学生的性情。对外汉语教学中,一堂完整的对外汉语教学课应该如何导

入,其实并没有固定的公式,此时对外汉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选择

不同的课堂导入,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

性,让课堂在情境中扩大化,进而幻化成课堂中的各种意境。这种导入方法是根

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很快投入到课堂中去。例如:在教

授《我的家》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全家福的形式展示每个家庭,

让学生依次介绍各自家庭,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输出所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

目的。

上述简单的总结了几种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讲解结构助词“的”时可以用到

的几种有效方法,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提示法、公

式法等等。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注重国别化教

学,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不同语言之间差异性,所以要针对不同国别的学生采取不

同的教学模式;其二,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即根据教师当时授课的实际情况,

结合所教学生自身接受知识的难易程度,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其三,

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例如可以适当添加一些与所学知识点相关的小游戏等方

法,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及时巩固。这样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的方法就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避免课堂教学过于沉闷、枯燥。

4.3 针对结构助词“的”的教学设计

4.3.1 教学理论

由于汉语学习者的汉语知识水平有限,加上汉语结构助词自身的复杂性等因

素,在具体运用结构助词的时候难免会出错。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

都会从结构助词的基本用法着手进行讲解,但是对结构助词“的”定中语序的几

种不同用法,结构助词各自的语法意义及彼此间的具体区别等复杂的知识点,讲

解的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对较难知识点的回避,会加深学生学习

的困难度,从而导致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误。鉴于此,在对外

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从学生们自身的具体情况出发,结合各种有效

45
硕士学位论文

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灵活有效地安排课堂教学,尽可能让学生达到熟悉掌握

相应的语法知识的能力,从而减少偏误。

通过对《博雅汉语》、
《成功之路》等汉语教材里的相关知识点的分析,就《博

雅汉语》而言,有关结构助词“的”的讲解并没有集中到一起进行讲解,而是分

散开来的,比如:在第一册的第三课中出现了表领属关系的结构助词“的”,尽

管有语法点的讲解,但是课后并没有设置相关的练习题进行练习,这个时候就要

求老师根据当时的课堂教学需要设计与结构助词“的”有关的习题供学生们练习,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灵活掌握的目的;之后在第四课中出现了表示限制关系的结构

助词“的”,比如“图书馆在调研室的南边”等。在这个句子中,结构助词“的”

可以省略,但是书中并没有对此进行说明,所以这也是导致学生出问题的原因之

一。在后面的第十一课中出现了表示修饰关系的结构助词“的”,但是值得注意

的是,这里并没有相应的语言点及练习题进行巩固。鉴于此,我们认为在出现类

似的这种现象的时候,老师可以依据情景法,从身边同学入手,比如老师可以说

“漂亮的裙子”、“帅气的男孩”等等,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博雅汉语中级加速篇 1》中,出现了对结构助词“的、地、得”三者的

区分,但是这部分篇幅较少,且并未作为一个语法点进行讲解,只是穿插在课文

中。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将三者进行对比讲解,加大练习,丰富练习方式,让学

生们对三者的认识更加明晰。同样,我们发现在《发展汉语中级综合 1》这本教

材中,并未出现具体有关于结构助词的相关语法点的解释,或者是相应的课文进

行补充,只是在第五课后面出现了对结构助词的语言点的总结,大致如下:

结构助词“的”“地”“得”

结构助词“的(de)”

下午的会议几点开始?

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很不一样。

结构助词“地(de)”

春天来了,天渐渐地暖和了。

每个人都要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

结构助词“得(de)”
46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他话说得很快,我一点儿都没听懂。

大家累得坐在地上不想起来。

在对已有的对外汉语教材中有关结构助词“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的基础

上,接下来,我们以《发展汉语》初级综合 1 中“的”的讲解为例进行教案设计。

4.3.2 教案设计

一、课程:初级汉语水平综合课

二、教学对象:初级汉语水平的印尼汉语学习者

三、教材:《发展汉语》初级综合 1

四、课时:2 课时

五、教学内容:汉语结构助词“的”

六、教学方法:对比法、情景法、替换法、提问法

七、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结构助词“的”的基本用法,并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进行熟练运用;

2.可以正确区分结构助词“的”与“地”二者的区别;

八、教学重难点:1.结构助词“的”的相关用法;

2.结构助词“的”与“地”之间的差异。

九、教具:PPT、粉笔、生词卡、黑板

4.3.2.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对比法、情景法、替换法、提

问法等,让学习者进一步掌握结构助词“的”的定中结构语法知识,即:
“定语+

的+中心语”,进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定中语序的具体内容知识。

(一)语法导入

教师:拿起手里的书包。

教师引导语:这个书包是什么颜色的?(粉色)对,这是粉色的书包。

教师:拿起手里的钢笔。

47
硕士学位论文

教师引导语:这是谁的钢笔?(美芳的钢笔)对,这是美芳的钢笔。那么接

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结构助词“的”。

(二)语法讲解

教师:提醒学生打开课本,翻到今天学习的地方,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节奏

朗读课文。

教师引导语: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课文,我们一起来朗读这篇课文。

教师:打出课件,PPT 上展示相关例句:

定语 的 名词

这是 我们 的 车子

今天是 大卫 的 生日

教师引导语: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两个句子,“我们”是什么

词性呀?(人称代词)“车子”是什么词性呀?(名词)很好,那接下来我们再

接着分析,人称代词“我们”在整个句子中做什么成分呀?(定语),是的,这

里面“我们”作定语,修饰后面的名词中心语“车子”,而这里面的定中结构表

领属关系。同样的方法,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句子,很显然,在这个句子中,“大

卫”名词作定语,修饰后面的名词“生日”。

教师动作:教师板书,结构助词“的”定中结构的基本句型为:“定语+的+

中心语”。

教师引导语:同学们,通过学习,你们可以举出更多这样的例子吗?

(这里面,老师要趁热打铁,把主动权交到学生自己手里,鼓励学生大胆开

口,回想自己身边的有关词汇,合理运用定中结构的句型进行造句,之后,老师

要对学生的造句进行分析与说明。)

(三)语法操练

(1)将班里同学平均分成若干组,让学生充分寻找教室里的物品进行替换

性问答练习。(这里面老师可以借助所分的小组进行一个比拼,比如:在规定时

间里用所学知识点造的句子多少等,这样一来呢,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另一方面还可以达到充分练习,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课本、钢笔、水杯、书包、雨伞……
48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例如:A:这是谁的钢笔?

B:这是大卫的钢笔。

A:这是谁的书包?

B:这是美芳的书包。

(很显然,给出学生一个公式,给出公式中需要用到的词语,然后让词语串

联成一个个句子,通俗的说,这只是一种机械套公式的题目,但是,通过这种小

组活动可以促进学习者进行有意义的协商与交流。学生自由充分练习后,老师要

记得进行总结,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记住一点就是表所属关系的定中结构中常常

需要用“的”,提问的的时候常常需要用疑问词“谁”来提问。)

(2)“找伙伴”,把结构助词“的”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1.昨天 A 作业 B 你 C 完成了吗?

2.美芳 A 男 B 朋友 C 是谁?

3.冰冰 A 是 B 我 C 妹妹。

4.大卫 A 穿着 B 漂亮 C 校服去上课。

(通过上面几个例句可以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结构助词“的”的含义,在这

四道题目中,除了对结构助词定中语序的练习,还存在考察结构助词“的”隐现

规律的题目,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定中语序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结构助

词隐现规律的认识。)

题目分析:

第 1 题中“的”应该填在 A 处,这道题目考察时间名词“昨天”作定语修饰

名词“作业”,此时需要加“的”。

第 2 题中“的”应该填在 A 处,“美芳”是一个人名,主要考察专有名词作

定语表领属性的问题。同时,“男朋友”属于固定搭配,此时不需要加“的”。

第 3 题中“的”应该填在 C 处,人称代词作定语表领属关系。

第 4 题中“的”应该放在 C 处,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校服”,此

时的“的”一般不可以省略。

(3)排序题。将下面的词语排成一个正确的句子。

1.这是 一个 校园 的 美丽。

49
硕士学位论文

2.这是 我 房间 的 朋友。

3.今天 晴朗 的 很 天气。

4.我 朋友 是 的 中国 人。

(语序方面,两种语言存在较大差异,汉语中遵循“定语+中心语”的原则,

而印尼语中则是“中心语+定语”的结构,设计本道题目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练习,

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对两种语言语序上的差异进行了解与练习,并且在前面题目

的练习的基础上,更好的巩固汉语结构助词“的”的用法。)

题目分析:

例 1 中正确的语序应该是“这是一个美丽的校园。”双音节形容词“美丽”

修饰名词“校园”,这里面可能出现的错误是“这是一个校园的美丽。”出现这种

错误的原因就在于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将中心语放在定语的前面。

例 2 中正确的语序应该是“这是我朋友的房间。”专有名词“朋友”作定语,

修饰名词“房间”,此时需要结构助词“的”,除此之外隐含了结构助词“的”的

隐现用法,一般情况下,人称代词作定语需要用“的”,比如:
“我的书”、
“我的

朋友”。但是,在这个句子中“的”可以省略。

例 3 中正确的语序应该是“今天的天气很晴朗”,
“今天”是个时间名词,在

这里作定语,限定中心语“天气”。

例 4 中正确的语序是“我的朋友是中国人”,人称代词“我”作定语表领属

关系修饰名词“朋友”,此时需要加“的”。有的时候,名词作定语修饰名词,表

示中心语本身的属性、性质时,不需要结构助词“的”,例如:
“中国人”、
“汉语

词典”等。对于这个句子容易写错的地方是:“我朋友是中国的人”。

(四)归纳总结

老师根据学生们的练习情况对本节课进行归纳概括,首先复习一下结构助词

“的”的性质及一般用法,即“定语+的+中心语”,
“的”字前面一般是表示修饰

限定的词语,“的”字后面则是中心语。其次就是归纳“的”的一般用法规律,

即:1.人称代词作定语表示领属关系时,一般需要用结构助词“的”,例如:
“我

的帽子”、“我的笔”等;2.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修饰中心语时,结构助词“的”

一般要省略,例如:“小兔子”、“女朋友”等;3.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修饰中心
50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语时,结构助词“的”一般不可以省略,例如:“美丽的校园”、“漂亮的裙子”

等。

(五)布置作业

根据当天所学的知识点来布置作业,比如:

1.根据所学的结构助词“的”的基本用法:
“定语+的+中心语”,依据身边现

有的物品来进行造句,5 个句子。

2.写一篇小短文,用上结构助词“的”。

4.3.2.2 第二课时

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比法、情景法、举例法、演绎与归纳法等对结构助

词“的”与“地”的区别进行讲解,达到正确区别二者并可以准确适用的目的。

(一)导入部分

教师动作:PPT 上展示一幅学生们在教室里认真读书的图片。

教师引导语:这幅图片上有什么?(学生)他们在干什么?(读书)他们在

哪里?(教室里)他们是不是很认真?(是)好,那我们可以根据这幅图片说一

个句子吗?(可以)那我们可以说:

教师动作:PPT 上展示句子:“教室里的同学在认真地读书。”

教师引导语:好,根据这个句子,我们今天来学习结构助词“的”和“地”。

(二)语法讲解

教师动作:PPT 上展示出两个短语,让学生用结构助词“的 ”或“地”填

空。

美丽( )姑娘 仔细( )阅读

教师引导语:同学们,现在大家一起思考一下,“的”和“地”分别应该填

在哪里?

(美丽的姑娘,仔细地阅读)

教师动作:标明短语里词语的词性,然后带着同学们将句子读两遍。

教师引导语:
“的”字前面的词语一般表示修饰,限制“的”字后面的事物,

作定语,用来说明“的”字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的”字用法的结构形式一般为:
51
硕士学位论文

定语+的+名词。“地”字前面一般是用来表示修饰、限制或形容后面的动作,说

明“地”字后面的动作怎么样。所以“地”字用法的结构方式一般为:状语 + 地

+ 动词。

教师动作:PPT 上展示:

结构助词 常见结构

的 定语+的+名词

地 状语+地+动词

教师动作:在黑板上写出例句:

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孩。

他开心地接受了这件礼物。

教师引导语: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两个句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例(1)中的两个句子中的词语词性都是一样的吗?(不一样)是的,是不一样

的,
“美丽”是个形容词,修饰后面的名词“女孩”,具体描述是个什么样的女孩。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为:“形容词+的+名词”。“开心”是什么词性?(形容词)

那“接受”呢?(动词)很好,
“开心”是形容词,用来修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为:“形容词+地+动词”。

教师动作:在黑板上写出另外一组例句:

橘子洲的风景很美。

天渐渐地冷起来了。

教师引导语:我们再来看这两个句子,同样的,先来分析一下句子中词语的

词性。例(2)中的“橘子洲”是什么词性?(名词)“风景”呢?(名词)对,

两个词都是名词,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为:
“名词+的+名词”。接下来,我们再来

看“渐渐”是什么词性?(副词)很好,那“冷”是什么词性呢?(形容词),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为:
“副词+地+形容词”。通过这几个句子,我们来简单地总

结一下:

教师动作:展示 PPT

52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结构助词 结构形式

的 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地 形容词/副词+地+动词

(三)语法操练

用“的”和“地”填空

尊敬(的)老师 勇敢(的)哥哥

仔细(地)阅读 愉快(地)玩耍

美丽(的)姑娘 大声(地)朗读

(通过简单的短语可以让同学们马上巩固结构助词的用法,起到事半功倍的

作用。)

判断对错

这是大卫地课本。(× 应改为:大卫的课本)

我有一个漂亮地妹妹。(× 应改为:漂亮的妹妹)

在他地帮助下,我的汉语进步很快。(× 应改为:在他的帮助下)

大卫愉快的接受了我的礼物。(× 应改为:愉快地接受)

天渐渐的冷起来了。(× 应改为:天渐渐地冷起来了。)

这是一个非常好机会。(× 应改为:好的机会)

这里有一只漂亮兔子。(× 应改为:漂亮的兔子)

这有一只小的白兔。(× 应改为:小白兔)

这是一个木头的房子。(× 应改为:木头房子)

他是我的永远朋友。(× 应改为:我永远的朋友)

(通过这道题目的操练,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与“地”的用法,同时,

加深对结构助词“的”的遗漏、误加、错序等偏误,教师应该分析每道题目,帮

助学生进一步学习“的”。)

例句分析:

例 1 中“大卫的课本”属于“人称代词+名词”的结构,这个时候应该用结

构助词“的”;例 2 中“漂亮”是形容词,
“妹妹”是名词,属于形容词修饰名词

的形式,应该用“的”;例 3 中,“在他的帮助下”是介词短语作状语,“他的帮

53
硕士学位论文

助”是偏正短语,人称代词做定语,要改用结构助词“的”,这里面要注意“帮

助”是动词,学生可能会因为词性错用“地”;例 4 中“愉快”是形容词,
“接受”

是动词,要用“地”;例 5 中“渐渐”是时间副词,
“冷”是形容词,做谓语,所

以要用“地”;例 6 中形容词前面有副词修饰时,结构助词“的”不可以省略,

所以应该改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例 7 中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结构助

词“的”不可以省略,所以是“漂亮的兔子”;例 6 和例 7 都属于结构助词“的”

的遗漏;例 8 中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不可以用“的”,所以应该是“这有一只

小白兔”;例 9 中表性质的定中短语中,不需要用“的”,应该是“木头房子”,

例 8 和例 9 都属于结构助词“的”的误加;例 10 是语序问题,中心语是“朋友”,

而“我”和“永远”都属于修饰语,结构助词“的”应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所以应该是“他是我永远的朋友”。

(四)归纳总结

结构助词“的”的结构形式一般为:定语+的+名词,定语一般由名词、形

容词充当。
“地”字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形容其后面的动作如何、怎么样。

所以“地”字用法的结构方式一般为:状语+地+动词,状语一般可由形容词、副

词名词充当。

(五)作业布置

运用所学习的结构助词“的”和“地”,同学之间两两一组进行造句,下次

上课前进行小组展示。

4.4 小结

重视两种语言的对比教学方面主要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增加知识点的重

复率以及加强“的、地、得”的对比与区分;优化当前的教学方法可以从对比法、

替换法、直观教学法、情境导入法等方面给出教学对策,同时,有针对性的给出

教学设计。

54
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考察

结语

近年来,有关结构助词“的”的研究较多,但专门针对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

“的”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对两种语言在定语标记词上的差异进行对比

分析,归纳两种语言的差异所在,统计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结构助词“的”偏误

类型,探究偏误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策略。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

论:

第一,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发现汉语与印尼语言定中结构语序不同,

汉语中遵循“定语+中心语”的结构,而印尼语则是“中心语+定语”。汉语中,

结构助词“的”是定语的标记;而印尼语中“yang”“-nya”等不是助词,只起

连接作用,且需与其他名词、代词、形容词等同时出现。

第二,通过对汉语学习者习得“的”的偏误进行统计,发现不同级别汉语学

习者出现偏误频率不尽相同,具体是:初级阶段的印尼汉语学习者出现偏误类型

最多的是错序,其次是“的”与“地”之间的误代,而中高级印尼汉语学习者发

生在误代方面的偏误最多,错序偏误最少。

第三,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出现偏误的原因大多是受母语背景知识的影响,

而中高级印尼汉语学习者出现偏误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对目的语规则的过度类推,

另外,缺乏语境练习、学习策略与交际策略的影响、汉语结构助词本身的复杂性、

对外汉语教学方式方法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汉语学习者产生偏误。

第四,针对前文对印尼汉语学习者习得“的”的偏误原因分析,从重视两种

语言的对比教学、优化当前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给出教学对策,同时,有针对性的

给出教学设计。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方面问卷以线上的形式发放,缺乏实时监督;另一

方面,由于笔者自身的印尼语语法知识有限、教学经验不足,在两种语言的对比

分析以及教学对策方面存在不完善之处。

55
参考文献

[1]YAYU INDRIYATI BASIKON(迎悦).汉语结构助词“的”与印尼语相关虚


词的对应关系考察[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2]车淑娅,张在用.泰国中小学生汉语结构助词偏误分析及教学研究[J].对外汉
语教学与研究,2013,5(00):57-62.
[3]陈福生.越南学生汉语结构助词“的”字使用偏误考察[D].北京:北京语言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陈延河.印尼语、汉语语序对比及印尼学生汉语学习中常见语序偏误分析[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01):9-18.
[5] 崔 希 亮 . 人 称 代 词 修 饰 名 词 时 “ 的 ” 字 隐 现 问 题 [J]. 世 界 汉 语 教
学,1992(03):179-184.
[6]程美珍.汉语病句辨析九百例[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7.
[7]丁雪丽.云南大学孟加拉初中级汉语学习者助词偏误分析研究[D].昆明:云
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8]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9]盖拉.母语为西班牙语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
“地”
“得”的偏误分析及教
学对策[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10]胡玲芳.偏正短语中的“的”和“地”的区分和隐现问题考察[D].陕西师范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78-95.
[12]雷娟.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结构助词“的、地、得”偏误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3]黎锦熙.新著国文语法[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5-18.
[14]李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J].世界汉语教学,2006(02):110-118+4.
[15]李燕香.泰国学生学习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分析[D].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16.
[16]林优娜(Jona Widhagdo Putri).印尼语、汉语定语语序之对比研究[D].北京
56
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7] 刘 效 云 . 结 构 助 词 “ 的 ” 和 “ 地 ” 通 用 论 [J]. 山 西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2003(02):87-88.
[18]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189-251.
[19]刘缘园.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偏误与教学对策[D].南昌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20]刘丹青.汉语名词性短语的句法类型特征[J].中国语文,2008(01):3-20+95.
[21]芦悦.浅谈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J].才智,2017(16):166.
[22] 鲁 健 骥 . 外 国 人 学 汉 语 的 语 法 偏 误 分 析 [J]. 语 言 教 学 与 研
究,1994(01):49-64.
[2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78-87.
[24]齐春红,陈海燕.老挝汉语学习者汉语结构助词“的”习得考察[J].云南师范
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9(02):70-77.
[25] 曲 凤 荣 . 汉 语 结 构 助 词 “ 的 ” 书 写 形 式 之 演 变 与 分 合 [J]. 北 方 论
丛,2002(05):67-70.
[26] 苏 叶 . 定 中 结 构 的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研 究 [D].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2013.
[27]石毓智.论“的”的语法功能的同一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0(01):16-27.
[28]田野.“的”
“地”
“得”的合用与分用[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4(03):76-78.
[29]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55-78.
[30]王远杰. 定语标记“的”的隐现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31]吴宗渊.结构助词“的、地、得”以合并为宜——兼与牛春生同志商榷[J].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03):72-75.
[32] 武 氏 河 . 越 南 语 与 汉 语 的 句 法 语 序 比 较 [J]. 云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2005(06):71-74.
[33]肖慧.泰国学生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安阳:安阳师范学
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
[34]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88-104.
57
[35]徐富平,黄兆龙.汉语递加式多项定语与印尼语相关表述的比较[J].暨南大
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04):68-73.
[36]徐富平,黄兆龙.汉语印尼语复杂定语的对比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
报,2004(03):72-79.
[37]徐阳春.结构助词“的”与“地”的分合问题[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
学版),2004(06):151-155+186.
[38]徐阳春.关于虚词“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3.
[39]肖慧.泰国学生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安阳:安阳师范学
院,2015.
[40]阳小莲.结构助词“的、地、得”在《博雅汉语起步篇》中的编排及教学研
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41]杨骐冰,齐春红.泰国汉语学习者习得汉语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J].西南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6):88-93+135.
[42]杨薇.对外汉语中结构助词“的、地、得”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D].苏州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3]叶明.韩国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4] 张 慧 慧 . 泰 国 学 生 结 构 助 词 “ 的 ” 的 偏 误 分 析 [J]. 现 代 交
际,2018(13):202+201.
[45]张靖浛.斯里兰卡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结构助词“的” “地”“得”的偏误
分析及教学策略[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46]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18-136.
[47]张培培.结构助词“的、地、得”在汉语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48]周美英.关于汉语学习者汉语结构助词“的”和“地”的习得考察[D].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9]朱德熙.朱德熙文集[M].商务印书馆, 1999:21-43.

58
[50]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78-95.
[51]朱德熙.说“的”[J].中国语文,1961(12).
[52]庄海莉.马来西亚汉语初级水平学习者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分析[D].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53]左蕾.云南大学汉语学习者习得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分析[D].昆明:
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59
附录:印尼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

您好!

我是湖南师范大学 19 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为了了解印尼汉语学

习者习得结构助词“的”的情况,拟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获取第一手资料。本问

卷仅用于本次论文写作,希望您认真填写!

姓名: 年龄:

HSK 等级:

一、选择题(每道题目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她是哥哥姐姐。

B.她是哥哥的姐姐。

C.以上 A、B 都对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我很害怕,因为大卫给我讲了一个鬼的故事。

B、我很害怕,因为大卫给我讲了一个鬼故事。

C、以上 A、B 都对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一本数学的书。

B.这是一本数学书。

C.以上 A、B 都对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海边的风特别大。

B.海边风特别大。

C.以上 A、B 都对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有一只小的兔子。

60
B.这有一只小兔子。

C.以上 A、B 都对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你是一个非常好孩子。

B.你是一个非常好的孩子。

C.以上 A、B 都对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里有一只漂亮的兔子。

B.这里有一只漂亮兔子。

C.以上 A、B 都对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花园里开着鲜艳的花儿。

B.花园里开着鲜艳花儿。

C.以上 A、B 都对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她穿着干干净净衣服。

B.她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

C.以上 A、B 都对

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会面临大大小小的问题。

B.我们会面临大大小小问题。

C.以上 A、B 都对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我们的房子。

B.这是我们房子。

C.以上 A、B 都对

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我的姐很漂亮。

61
B.我姐很漂亮。

C.以上 A、B 都对

1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那张的桌子好看吗?

B.那张桌子好看吗?

C.以上 A、B 都对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会保持市容整洁。

B.希望通过这样方法会保持市容整洁。

C.以上 A、B 都对

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桌子上是谁的钢笔?

B.桌子上是谁钢笔?

C.以上 A、B 都对

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我朋友的这间房子。

B.这间我朋友的房子。

C.以上 A、B 都对

1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他喝的咖啡是速溶咖啡。

B.他喝咖啡是速溶咖啡。

C.以上 A、B 都对

1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一盘炒菜。

B.这是一盘炒的菜。

C.以上 A、B 都对

1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里有两把椅子。
62
B.这里有两把的椅子。

C.以上 A、B 都对

2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他买了一条五公斤的鱼。

B.他买了一条五公斤鱼。

C.以上 A、B 都对

2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我和老师的书。

B.这是我和老师书。

C.以上 A、B 都对

2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里没有我们想喝的饮料。

B.这里没有我们想喝饮料。

C.以上 A、B 都对

2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你走的太快了,我怕跟不上你。

B.你走得太快了,我怕跟不上你。

C.以上 A、B 都对

2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大卫的成绩很好,他的父母特别的开心。

B.大卫的成绩很好,他的父母特别地开心。

C.以上 A、B 都对

2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做事情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B.做事情应该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C.以上 A、B 都对

2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里的生活很舒服。

63
B.这里地生活很舒服。

C.以上 A、B 都对

二、排序题

27.以下语序正确的是()

A.这里没有我们的想喝饮料。

B.这里没有我们想喝的饮料。

C.以上 A、B 都对

28.以下语序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校园的美丽。

B.这是一个美丽的校园。

C.以上 A、B 都对

29.以下语序正确的是()

A.我的姐姐是百姓药房的医生。

B.我的姐姐是百姓的药房医生。

C.以上 A、B 都对

30.以下语序正确的是()

A.请帮我点一杯中国的热茶。

B.请帮我点一杯热的中国茶。

C.以上 A、B 都对

再次感谢您的配合!祝愿您生活愉快,学业有成,天天开心!

64
致谢
岁月如歌,光阴似箭,两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桃子湖的倒柳,木兰路

的花香,终究会成为心底最美好的回忆。回首过去的两年,对那些在生活中帮助

我、学习中引导我的人,心中充满了感激。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彭晓辉教授,从论文开题到中间的写作、修改,再到最

后的论文定稿,期间倾注了彭老师大量的心血,每次彭老师都会不厌其烦地为我

梳理论文结构,小到一句话,甚至于一个标点符号。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我深

深受益于彭老师的谆谆教导以及对我生活、学习上的关怀。作为老师,他会教导

我如何让学会学习,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作为长辈,对我十分关心,

让我感念之深。漫漫求学路,能有幸成为彭老师的学生,是我一生的骄傲。临近

毕业,谨向彭老师致以我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同时,感谢我的母校湖南师范大学,感谢文学院,感谢文学院的各位优秀的

老师们,他们的孜孜不倦、爱岗敬业,给我树立了榜样,为我今后的工作学习指

明了方向!感谢所有积极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印尼汉语学习者们,他们的参与为

我的论文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感谢陪在我身边一路走过来的朋友们,求学数十载,回想在一起的日

子都会成为彼此一生的回忆,三生有幸可以遇到一群如此可爱、优秀的你们!

最后,特别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十几年的求学之路离不开父母对我的支持与

引导,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就是我最大的精神支柱,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他们

都将是我最坚实的后盾!

唯愿不改初志,不惧嘲弄;乘风破浪,再启征帆。

6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