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

中四小測二

測驗範圍:
〈師說〉、文言基礎 3-4 頁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10分)
原文 解說
(1) 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豈/難道/何必

(2) 其下聖人也亦遠矣
低於/不如

(3) 官盛則近諛
諂媚/奉承

(4)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
大概
愚,其皆出於此乎
(5)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講授學業

(6)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全/都

(7) 雷鼓大震,北軍大壞
敲擊

(8)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背叛/離開

(9) 大軍卻,離城三里止營
退

(10) 將軍禽操,宜在今日
捕捉

2. 根據本文所述,為甚麼人需要從師?(2 分)
因為人不是一出生就有知識/懂得道理(1 分),如果有疑惑卻不從師,那麼就得
不到解答。(1 分)

3. 試摘錄文中適當的句子,填在以下橫線上。(4 分)
本文作者認為我們應該抱着「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2 分)的態度從師。他舉孔子的例子論證老師及學生的區別只在於「聞道有先
後,術業有專攻」(2 分)而已。

4. 士大夫及巫師、醫生、樂師、百工之人從師的態度有何不同?(4 分)這裡運
用了甚麼手法?(1 分)此手法有何作用?(2 分)

巫師、醫生、樂師、百工之人的從師態度:
巫師、醫生、樂師、百工之人都不認為向老師學習是可恥的事情(1 分)
士大夫的從師態度:
士大夫不願向老師學習/以向他人請教為恥(1 分),還譏笑巫師、醫生、樂師、
百工之人,認為他們年紀差不多,學問很接近,沒有互相學習的必要。(1 分)而
且如果拜地位低的人為師很羞恥,若拜地位高的人為師則近於諂媚(1 分),因此
不該從師。

手法:對比論證/對比。(1 分)

作用:通過對比,批判了當時從師問道不盛的現象(1 分),突出師道的必要。(1
分)

5. 根據文中所述完成以下表格。(2分)

摘錄文中句子 論證方法

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 舉例論證

子。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引用論證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