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9

南 开语言学刊 2 02 1 年第 2 期 总第 ( 3 8 期 


) 语音 与 音 韵



马 来 西 亚汉语学 习 者 的 声调 感知研究

易 

提 要 对母语无声调 的 马来西 亚初 级汉语水平学 习 者进行 汉语单双音 节 词 声调 感 知 实 验 以 获



 ,

得其汉语声调感知 状态 习 得规 律 与 特点 、 。 结果表 明 初 级汉语水平 马来 西亚学 习 者能正确 感知



 ,

汉 语单音 节词 声 调 不能 正确 感 知 汉语双音 节 词 声调 , 。 阳 上 相混是其较为 明显 的感知规律 。 迁移



母语学 习 经验 通 过记忆汉语拼音学 习 汉 语 声 调 是 初 级 水平 马 来 西 亚 学 习 者 习 得 汉 语 声 调 的 特
, 
 ,

点之

。 基 于 实 验结果 提 出 了 相 应 的 教学建议 

关键词 马来西亚学 习 者 汉语声调 感知 加工



引 言

在第 二语言 习 得研究领域 以 ,
F l edge 为代表 的研究者认为 学 习 者 的 第二语言语音感 知

 ,

与发音 有 密切关系 ( F l edge ,


1 9 9 9 ) 。 第 二语 言声 调 习 得 的 感 知 实 验研究 成 果 国 外 已 有 一

些报


道 其研 究 主 要 涉及 以 下

些问题 :

、 母语有 无 声 调 是 否 影 响 学 习 者 对 另 一

种 语言声调 的 感


知加工 ( C o nn i e K . So 、 Ca t h e r i n eT .
Be s t ,
2 0 1 0 ) 。 二 、 母语有 无声 调对感 知 另 一

种语言声调是

否起作 用 母语有声 调 者是 否 比母语无声 调 者更具有 优势


, ( R a t r e eP W a y

l a n cU B i nL n i ,
200 8 ) 

三 训 练对母语无声调 者 感 知 另

种语言的声调有无影 响 ( Y u eWa ng 、
M i c hd l e M . S p e n c e 

1 9 9 9 ) 等 。 目 前 , 国 内 从感知 角 度 对汉语学 习 者进行 汉 语声 调 习 得 研究 的 成 果 较 少 王 韫佳 等



 ,

( 20 1 1 ) 、 易斌 ( 2 0 1 1 、 20 1 2 ) 、 张林军 ( 20 1 1 ) 等对韩 国 泰 国 美 国 等 学 习 者 习 得 汉 语声 调 的 有 关


、 、

问 题进行 了 感 知 实 验 研 究 。 由 于学习 者 的第二语言语音感知 与 发音有密切关系 ( F l edge 



1 9 9 9 ) ,
学习 者的 目 标语语音 习 得也就包括 了 感 知 和 发 音 两 个 方 面 。 中 介 语理论认 为 中 介 语

 ,

是学 习 者创 造 的 既不 同 于母语又 不 同 于 目 标语的 逐 渐 向 、 目 标语接 近 的 动 态 系 统 。 学习者的



中 介 语 语音 发音 与 其对 目 标 语语音 的 感 知 紧 密相 关 。 初 级水平 阶 段是学 习 者汉语 中 介语系 统




形成 的 起始 阶段 对初 级水平 阶段学 习 者汉语声调 的感 知 情 况进行考察 对于进 , ,

步研究 学 习

者汉 语 中 介 语语音 系 统 的 形 成很 有 意 义 了 解 学 习 者 的 声 调 感 知 状 态 也 能 为 汉 语 声 调 教 学 确

 ,

“ ”

本 文 为 天 津 市哲 学 社 会科学 研究 规 划 项 目 ( TJ Z W 1 7

0 05 ) 的 阶段性成果 。 本 文 的数据采 集工 作 由 天 津师范 大 学 国



际教 育交 流学 院实 验语音学方 向 研究 生周 天 龙 协助完 成 特此致谢 , 




5 2 


南 开语 言学 刊


定针对性教 学 目 标提供准确 的教 学依 据 而 , 目 前 的相关研究较少 。 本文从感 知 角 度 考察初 级


汉 语水 平 学 习 (

年 左 右 母语无 声 调 的 马 来 西 亚 学 习 者 汉 语 声 调 感 知 状 态 探 讨 其 声 调 感 知
) 
 ,


规律及 习 得特点 , 提 出 针对性声 调教学 建议 

二 实验

本文包括汉语单音 节词和 双音节 词声调 感 知 实 验 。 被试为 1 5


位来 中 国 学 习 汉 语 的 马 来


西亚 留 学生 所 有 被 试母 语 为 标 准 马 来 语 家 中 均 无 华 裔 年 龄 为 岁 无 听力 障碍 在


。 , , 1 8 2 0 , ,

中 国学习 汉语 年左右 来 中 国前没有学 习 过汉语 实验所用 语音材 料 由 位 中 国 女性发音




一 一

, 。 ,

人读 出 其普通话水平 为 ,

级 甲 等 

2 . 1 单音节词 声调感知 实验


2 . 1 . 1 辨认实验


实 验材 料与 实验过程 实验材 料 为 :
48 个 汉 语单 音 节 词 每 调 ( 1 2 个词 共 ,
4 X 1 2
个词 ) 。 


量选 择 辅 音 和 元音 与 马 来 语 中 的 辅音 和 元音 较 接 近 或 相 同 的 词 以 尽 量 减 少 元 辅 音 感 知 困 难

 ,

对 被试感 知 声 调 带来 的 影 响 , 由 发音人按 随机顺 序 读 出 主 试用 , c o o le d i t 软件录音 此为辨认



 ,

实验的 48 个刺 激项 刺 激项 之 间 间 隔 ,
4 秒 。 被 试进 行双耳 听辨测 试 每次 听 到 ,

个 刺 激项 然

 ,

后对答卷纸相应刺激项 目 的 声 调 备选 项 进行选 择 

实 验结果 以 被试 的 感知 率 和 错误 类 型 的 错误率作 为 实 验 结 果
: 。 感 知 率计算 方法 某声 调

 :

的 感知率 =
正 确 感 知 该调 人数/被试人 数 。 其 中 确 定某被试正确 感知 某个声调 的 标准采 用前
, 

人 标 准 若 被 试正 确 感 知 某个 调 的 正 确 率达 到

2 / 3 ( 6 6 . 7 % ) , 则认为该被试习 得 了 该调 石锋 ( 

20 0 7 ) 。 某错误类 型 的错误率 =
所有 被 试某 错误类 型 出 现 次 数 之 和 该调 在 测 试 中 的 出 现次

 /

“ ” “ ”
数 X 被 试人 数 。 实验结果见表 1
与表 2 (

表示 感知 为 , 下同 ) 

表 1 汉语单音节词 声调 感 知 率

声调

 正确 感知人数

 感知率 % ( 

阴平

 1 5

 1 00

阳平

 1 5

 1 00

上声

 1 5

 1 00

去声

 1 5

 1 00

① 本文 中 的 马 来 西亚 学 习 者 的母 语为 马 来 语 。 马 来语是无声 调 语 言 其文 字 是 ,

种用 字母符 号 表示 语音 的 拼音 文字


( 于维雅 , 200 2 : 3 0 0 ) 

202 1 年第 2 期 ?
5 3  


表 2 汉语单 音节词 声调 逋 知 错误 类 型及错误 幸

阴平

 阳平

 上声

 去声



错 

错 

错 

错 

错 

错 

错 

错 

错 

错 

错 




误 

误 

误 

误 

误 

误 

误 

误 

误 

误 

误 




类 

次 

率 

类 

次 

率 

类 

次 

率 

类 

次 




型 

数 ( % 

> 

型 

数 ( % 

> 

型 

数 ( % 

) 

型 

数 ( % 

— — — ^
1 

2 

4 

4 2 

1 

3 

3 3 

2 

9 

9 4 

1 

1 


2 

3 1 

7 1 7

2 . 1 . 2 区 分 实 验


实 验材 料 与 实 验过程 共 :
8 0 个刺 激项 。 每个刺 激项为两个在意义上 没 有 联 系 的 单音节


词 。 其中 , 由 声调不 同 的 两个单音 节 词构成 刺 激项 7 2 个 ( 1 2 种组配形式 共 ,
1 2 X 6 个刺激


项 ) 。 声调 相 同 的 单音节 词 构 成 刺 激 项 8 个 ( 4 种组配形式 共 ,
4 X 2 个刺 激项 ) , 此为 干扰项 

其测 试结果 不算 在实 验结果 中 。 刺 激项卡 片 随机排列 , 由 发 音 人读 出 主 试用 , c oo l e dit 录音 



刺 激项 内 的 两个词 间 隔 2 秒 刺 激项之 间 间 隔

4 秒 此 为 区 分实验 的 测 试材料 , 。 被试戴 耳机进


“ ” “
行双耳 听辨测试 每 听到 ,

个刺 激项后 要求被试在答卷纸备选项 , ( A 声调相 同 B 声调不





同 ) 上进行选择 

实 验结 果 以 被试 的 感知 错误率作 为 实 验结果 : 。 计算 方法 某 刺 激项 的 感 知 错误率 :



所有


被试感 知 该刺 激项 的 错误次数之和 /该 刺 激项在测 试 中 出 现次数 X 被试人数 。 结果见表 3 

表 3 单音节词 声调 区分实 验结果



测 试项 

目 错误次数

 错误率 % ( 

阴 阳 + 阳 

阴 +
一 一

1 1 ( 4 7 

) 


上 + 上 一



阴 3 ( 3 + 0 

) 


去 + 去 一



阴 3 ( 1  +  2 

) 


上 + 上 一



阳 3 3 ( 1 3  + 
2 0 

) 1 


去 + 去 

阳 4 ( 3  +  1 )

 

上 一

去 + 去 一



上 1 ( 0 + 1 )

 

总 错误次数

 5 5

错误率

 

语言 习 得领域通 常采用 的 标 准 李嵬等 ( ,


2000 ; 王 韫佳 ,
2 00 1 ) 为 当 :

组 被试 对某 一

语音 的

感知 率达到 80 % 时 就 可认为该组 被试 已 经在 知 觉 中 建立 了 这 个音 的 语 音 范 畴
, 。 表 1 显示 

被试对单音 节词 四 个声调 的感 知 结 果 均 已 达 到 范 畴 建立 标 准 但 , 尚 有 较少 错误 。 表 2 与表 

的 结 果 显 示 在 少 量 的 感 知 错 误 中 无论是 单项 刺 激 还 是 双 项 刺 激 上 声 与 阳 平 相 混 是 所 有 错


 , ,

误类 型 中 错 误率 最 高 的 感 知 错 误类 型 


5 4 


南开语言学 刊


2 2 .
双音节词 声调 感 知 实验


汉语 声 调 是 具有 区 别 意 义 作 用 的 音 位 。 双音节 词 前 后 音节 声 调 发音有 相 互影 响 其实 际

 ,

发 音会与 单音节孤立词 的 声 调 发音不 完 全相 同 但这 种 变化是音 位 范 畴 内 部 的 变 化 汉语母语



 , ,

者能将这些 与 单音节 孤立词 声调 发音有 所不 同 的 双音 节词 声调 发音 正确 归 并 到 其对应 的 声 调




音位中 。 被试在 对单音节 词 声 调 感 知 达 到 语音范 畴 建 立 标 准 的 同 时 是 否 也 能 够 将 双 音 节 词

 ,

中 的 声 调 归 并 到 相 应 的 音 位 而 正 确 辨认 ? 我 们 分别 设计 了 双音节 真词 已 学过 的 词 和假词 声

 ( )

调 感 知 实 验 进 行 测 试 与 分析 

2 . 2 . 1 实验说 明

实验意义与 目 的 在感 知 层 面 建立 起 汉语声 调 的 心 理 音 系 模 式 是 汉 语 声 调 习 得 的 最 终
: ,

 ,

目 标 。

旦学 习 者建立 了 汉语声调 的 心 理音 系 模式 那 么 无论 听 到 熟 悉 的 词 还 是从 未 接 触 过

 ,

的 词 也 无论该词 有 无 意义 都 能 较好 地识 别 出 其 声 调
, , 。 反 之则 不 能 。 双音 节 真词 实 验所用 实


验词均 为 已 学过 的词 目 的是获得学 习 者在通过 段 时 间 的 汉语学 习 之后 的 声 调 感 知 结果

, 

双音节假词声调感知 实验 目 的 是考察学 习 者是否 已 经 建立 了 汉 语 声 调 的 心 理 音 系 模 式 。 通过




两个实验结果 的 对 比 可 以 获得学 习 者双音节词 声调 的 真实感知 状态 检测 出 被试对于 已 经学

 , ,

过 的 真词 声 调 的 判 断是 否 通 过 心 理 音 系 模 式 的 途径 而 为 

实 验 材 料 将 辨认 实验 的 实 验词 或 与 这 些 实 验词 元 辅 音 相 近 的 单 音 节 词
: ( ) , 随机组合成双

音 节 假 词 每 种 组 合 形 式选择 , 3 个词 共 ,
48 ( 1 6 X 3 ) 个词? 。 从被试 已 经学 过 的 汉语教材 中 选


取汉语双音节词 作 为真词 实 验 材 料 。 每种组配形式选择 3 个词 共 ,
48 ( 1 6 X 3 ) 个词 。 为避免


由 于元辅音感知 困 难而影 响声调感知 尽量选取元音 和 辅音 与 马 来 语 的 元辅音 相 同 或相 近 的

 ,

词 并尽量选取教材 中 出 现频率较 髙 的 词
, 

实 验 过 程 假词 和 真词 实 验 分别 进 行 : 。 主试将汉 字 形 式 书 写制 作 的 卡 片 随机排列 后 , 由 


音人读 出 主试用 , c o o le d i t 录音 。 每个刺 激项 (

个实 验词 之间 间 隔 ) 4 秒 。 假词 声调 实 验前


提示被试 所 听 到 的词 中 不存在前字上声变 阳 平 的 情 况 : 。 被试戴 耳 机 进行 双耳 感知 测 试 。 


听完 一

个 剌 激项后 对答卷纸上相 应 的 声 调 备选项 进行选择 , 



2 . 2 2 .
实验结果


分别 以 前 字 和 后 字 的 感 知 率 为 实 验结 果 。 前后 字 感 知 率计算 方 法 分别 同 单音 节 词 感 知 率


“ ”
( 2 . 1 . 1 ) 。 计算实验结 果 时 假词 实 际发音 中 上 声不存 在 上 声 十 上 声 组合 只 有
, , , 3 种组合形


“ ”

式的 9 ( 3 X 3 ) 个词 而 阳 平组合 中 的 阳 平 + 上 声 比 其他组合 形 式 多

3 个词 共有 四 种 组合 的

,

1 5 ( 3 X 4  + 3 个词  ) 。 本 文 以 此 来计算 假词 中 上 声 和 阳 平 的 实 验结 果 。 在 计算 真 词 实 验结 果 时 

“ ”
为 了 与假词保持

致 , 上 声 + 上 声 式 的 测 试结 果 不 记 在 实 验结 果 内 加 以 考察 。 这样 本文 的

 ,

假 词 实 际上 不存 在 上 + 上 的 组 合 但 为 了 方便 发音 人

① , 自 然读 出 假词 假词 的实 验词 是 以汉 字 的形式 呈 现 给 发音



“ ”
人 的 有上声字后 排列 另 ,

个上声字 的情 况 如 点 打 ( : ) , 发音人 的实 际发音为 阳平 +上声 ,


被试 听 到 的是其实 际 的 发音形


“ ”
式 阳平 +上声 

2 0 2 1 年第 2 

期 ?
5 5 





分析 中 真 假 词 上 声 均 仅有 半 上 和 全 上 两 种 形 式
, 。 实验结果见表 4 与表 5 。

表 4 汉语双音节假词 声调 感知 率

前字

 后字

调类

 正确感知

 感知率 % ( 

) 调类

 正确 感知

 感知率 % ( 

人数

 人数

阴平

 1 3

 8 7

 阴平

 1 5

 1 00

阳平

 

6 40

 阳平

 

9 60

上声 半上 ( 

) 1 0

 6 7

 上声 全上 ( 

) 80

 80

去声

 1 4

 9 3

 去声

 1 5

 1 00

表 S 汉语双音节真词 声调 感知 率

前宇

 后字

调类

 正确感知

 感知率 % ( 

) 调类

 正确 感知

 感知率 % ( 

人数

 人数

阴平

 1 4

 9 3

 阴平

 1 5

 1 00

阳平

 1 3

 87

 阳平

 1 2

 80

上声 半上 ( 

) 1 4

 9 3

 上声 全上 ( 

) 1 3

 8 7

去声

 1 3

 87

 去声

 1 5

 1 0 

同样按照 2 . 1 . 2 中 感知率 8 0 % 作 为 语音 范 畴 建 立 标 准 ,
表 4 与表 5 显示 学 习 者真词 四 个

 ,

声调 已 经达到 习 得标准 但假词 阳平 与 上声均 未 达 到 标 准 , 。 我们 对假词 的 感知 结果做进 一




考察 以 找 出 影 响 学 习 者声 调感 知 的 主要 问 题
, 。 按照 2 . 1 . 1 中 错误类 型 的 计算 方 法 得 到 假 词

 ,

前 字 和 后 字 错误类 型 及 错误 率数据 。 结果 见 表 6 与表 7 

表 6 双音 节假词 前字声 调 感知 错误类型及错误率



阴平

 阳 

平 上声 半上 ( 

) 去声



错 

错 

错 

错 

错 

错 

错 

错 

错 

错 

错 




误 

误 

误 

误 

误 

误 

误 

误 

误 

误 

误 



类 

次 

率 

类 

次 

率 

类 

次 

率 

类 

次 




型 

数 ( % 

) 

型 

数 ( % 

) 

型 

数 ( % 

) 

型 

数 ( % 

— — — —
1 

2 1 2

 1 2

 2 

1 1 

4 1 4

 3 

1 1 

4 1 

4 4 

1 

3 

^ ^ — ^
1 

3 

6 

6 2 

3 43

 43

 3 

2 2 1

 2 1

 4 

2 

3 



2—4 

7 3— 4

 1 5

 4

1 

4 

9 

9 
 

7 1 5

 

3 

5 

① 石锋 冉启 斌
、 ( 2 0 1 1 ) 认 为 普通话上声 的本质是低平调
, 。 半上和全上是平 等 的 变体 。 朱 晓农 ( 2 0 1 2 ) 也认为 : [ 2 1 4 

“ ”
2 1 , 1 1 ] 等记音都是在 纯低调 这个概念下互为 变体 。 只有低才是上声 的语言学 目 标 。 据此 我们 认为 实 验 中 的 双音节前


 ,

宇 半上 和后字 的上声 全上
( ) ( ) ,
以 及 单音节 的 上 声 ( 全上 实 际上是 )

个音位 的不 同 变体 。 可以作为 一

个音位进行 比较分


析 


5 6 

南 开语 言 学 刊


表 7 双 音 节假 词 后 字声调 感 知错误 类型 及错误率

表 6 与表 7 显 示 无论 是 前 字 还 是 后字 所 有 错误类 型 中
, , ,
2 — 3 错误率最高 , 3 —
2 次之 

表明 学习 者听感 中 容易 将 阳平与上声相混 

三 对 实 验结果 的 分析与 讨论

实 验结果 显示 学 习 者 在初 级水平 阶段对汉语单音节词声调 的 感知 已 经达 到 习 得标 准 对


,
 ,

已 经学过 的 汉语双音节真词声 调感 知 已 经达到 习 得 标 准 而 对 双 音 节 假 词 声 调 的 感 知 没 有 达



 ,

到 习 得标准 。 那 么 就双音节词 声调 而 言 学 习 者 究 竟 习 得 声 调 与 否 , ? 如何判定 ? 我们对实 验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并将心 理语言学 语言学 分析结 合 起 来 综 合 分 析判 断学 习 者 的 汉 语 双 音

 , 、 ,

节词 声调感知 状态 。 对实 验数据 表 ( 4 、 表 5 ) 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显示 双音节假词 四 个声调 在



 , :

前字 和 后 字 位 置感 知 率 没 有 显 著性 差 异 真词 四 个声 调 在前字 和



= = =
1 8 40 〇1 { 3 0 6 0 6

>?
( . , ,


. ) ,

后字 位置感知 率没 有 显著 性差 异 假词 和真词前字 四 个声调 的





《  =
 1 . 5 8 4 , £ ? =
3 ,
? 

 0 . 6 6 3 ) 。

感知 率在 水平上有显著差异 〇 真 词前字 四 个声 调 的 感 知 率



0 . 0 1
 =
 1 3 . 9 6 0 , ( 《 ==
3
4 

 0 . 003 ) ,

显著 高 于假词 前字 四 个声 调 的 感 知 率 。 真词 和假词后字 四个声调 的感知率没有 显著性差 异





y =
2 . 1 2 3 , df =
3 ,


0 . 5 40 ) 。 统 计分 析 结 果 表 明 无 论 假 词 还 是 真 词 其 前后 位 置 的 不 同 对

 , ,

马来西 亚学 习 者双音节词 声调 感知 结果 均无显 著 影 响 而 假词 与 真词 的 不 同 会 显 著 影 响 到 双



 ,

音节 词 前字 声 调 的 感知 结果 对 真词 的 感 知 结果 显 著好 于 假词 , 。 而上文采用 语言 习 得标准 ( 2 

1 .
2 ) 的 分析结果 显 示 被试对假 词 声 调 的 感 知 没有 达 到 语 言 习 得 标 准 而 对 真 词 的 感 知 已 经 达
, 
 ,

到 了 语言 习 得标准 。 对此 我们 认为 尽 管实 验结果 显示 学 习 者对汉语双音 节真词 声调感知 已


, 
 ,

经达 到 习 得标 准 但学 习 者 在感 知 方面并没有 真正 习 得 汉 语 双 音 节 词 声 调 , 。 我 们 进行 如 下 分


析与解释 

心 理语 言 学 和 神 经认 知 语 言 学认 为 词 汇加 工 可 以 由 两 种 方 式 实 现 由 语音 到 语义 的 , :
自 

而上 的 加 工 从语 义 语境 句 法 等 到 语音 的 ; 、 、 自 上而下 的 加 工(D W . .
卡罗尔 ,
2 007 :
1 1 9 ; 程琪龙 

2 00 1 :
52
_

5 3 ,
1 2 7 ) 。 目 前 心 理语言学关于上述两 种 加 工 方 式 在 词 汇 加 工 中 的 作 用 有 不 同 观
, 

点 。

种 观点认为 上 述两 种 加 工 方式 在词 汇加 工 中 是交互作 用 的 , 。 另

种 观点认为 两种 方

 ,

式 的 词 汇加 工有相对独 立性 张 清芳 杨玉芳 ( 、 , 2 006 ) 。 按照后 一

种 观点 我们认 为 由 语音 到 语

 , ,

义 的 词 汇加 工过程 中 词 汇 加 工 者 需 能 辨 认 出 组成 词 的 音 位 然 后 由 词 的 语音 形 式 联结 到 词

 , ,

20 2 1 年第 2 

期 ?
5 7 


义 。 这 要 求词 汇加 工者 大脑 长 时记忆 中 已 经 具 备 该 语 言 音 位 的 音 系 特 征 。 而从语义等到


语音 的 加 工则 是 由 语义 激 活 语 音 的 过 程 。 语 义 最终激 活 的 是 组 成 词 的 各 个音 的 具体语 音


形式还是音位 ? 显然 是组成词 的音位 , 。 因 为语言 中 音位与意义相联 系 。 要实现这 一




程 ,
同 样 要 求 词 汇 加 工 者 长 时 记忆 中 具备 该语 言 音 位 的 音 系 特 征 否 则 , , 由 语义激活语音 的

过程也是不能实 现 的 。 对 于 汉语声 调来说 , 由 语义激活声调语音 的过程 中 最终激活 的是声




调音位 。 在本次实验 中 假词只 能 采 取 , 自 下而上 的 方式加工 从组成词 的 每个音位 到 整个

 (

词 的语音形式 ) 。 实验结 果 显 示 被 试不 能 较好 地 听 辨 出 双 音 节 假 词 的 声 调 , 。 这表明学习



者无法将双音 节 词 中 有 一

定变化 的声调语音形式归并到相应的声调音位 。 这与 张林军




( 2 0 1 1 ) 报 告 的美 国 学 习 者感知 汉语声调 的研究 结果 接 近 。 此结果提示 学 习 者大脑 中 尚 缺

 ,

乏 汉语声调 的 音 系 特征 

真词 的加 工可 以 是 自 下 而上 的 也可 以是 , 自 上 而下 的 。 根 据 上 文 的 分析 如 果 词 汇 加 工 者

 ,

记忆 中 缺 乏 汉 语 声 调 音 位 的 音 系 特 征 则 学 习 者 既 不 能从词 的 语 音 激 活 词 义 也 不 能 从词 义 激

 , ,

活语音 。 但在本次实 验 中 学 习 者对 已 学过 的 真词 声调 的 感 知 率显 著高 于假词 声 调 达 到 , , 了 



音 范 畴 的 建立标准 。 这应如 何解释 



我们认为 被试可 能 通 过 听觉加 工 以 外 的其 他途径 对实 验 中 的 真词 声 调 做 出 了 判 断


, 。 

理 语 言 学 研究 结 果 显 示 母语 文 字 为 表 音 文 字 的 母语者 以 音 素 为 单 位 进 行 母 语 语 音 编 码 , ( Ba r 

t elS〇 n ,
1 9 9 7 ,
转引 自 张 清芳 等 ,
200 5 ) 。 而汉 语母语 者是 以 声 母 + 韵 母 + 声 调 为 单 元 进 行 编

 ( )

码 声调不能作 为,

个独 立 的 单元进行 编 码 张 清 芳 等 ( ,
200 5 ) 。 初 级 阶段 对外 汉语教学 往往

 ,

先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后 引 入汉字 , 。 学 习 者 可 能 将 汉语 拼音 作 为 汉 语 的 表音文 字 像学 习 母语



 ,

“ ”
那 样 借 助 这 种 表 音 文 字 来 学 习 汉 语语 音 迁 移 母语 语 音 习 得 经 验 将 汉 语 词 的 声 调 作 为 组
, 
 , ,

词的 一

个 音 素 进行 编 码 来 记忆 汉语词 的 拼音 拼 写 是记 住 了 词 的 拼 音 拼 写 包 括 声 调 符号 而
, 
 , ( )

“ ”
不是 听对 了 声 调 对所学 过 的 真词声调 的 正 确 判 断 , ,
其实 只是 一

种表面现象 。 据 此 初 级水

 ,

平 阶段 母语 无 声 调 的 马 来 西 亚 学 习 者 对汉 语 声 调 的 实 际 感 知 状 态 为 能 够 正 确 感 知 汉 语 单 音

 :

节 词 声调 不 能 正 确 感知 汉语双音节词 声调 , 

已 有 研究 显 示 初 级 汉 语 水平 学 习 汉 语 , (

年左右 男 女各 ,
1 5 人 的 泰 国 学 习 者汉语声调
) 

感 知 实 验结果 不 同 于 马 来西 亚学 习 者 的 汉语声调感 知 实 验结果 泰 国 学 习 者实 验结果 为 被试



 , :

对汉语单音节词 声调 的感知 已 达 到 语音 范 畴建 立 标 准 对 汉 语 双 音 节 假 词 和 真 词 声 调 的 感 知

 ,

均 未 达 到语音 范 畴建立标 准 易 斌 ( ,
20 1 4 :
1 0 9 、 1 1 1 、
1 1 2 ) 。 对其 实 验 数据 的 统计 分 析 结 果 显 示 

泰 国 学 习 者假词 和 真 词 前 字 四 个 声 调 的 感 知 结 果 没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 =
〇 .
436 ,  d f

3 ,
 p 


假词 和 真词 后 字 四 个声调 的 感 知 结果 没有 显著性差 异

= =
0 9 3 3 K =
0 079 df 3 0 9 9 4
. ) 。 ( . , ,
p 
 .
) 

泰 国 学 习 者假 词 和 真词 声调 的 感 知 结 果 均 未 达 到 范 畴 建立 标 准 且 无 统计学 差 异 这 与 心 理语

 , ,

言 学 理 论 分析 ( 3 . 1 )
吻合 。 我 们 认 为 泰 国 学 习 者 的 母语 有 声 调 其母 语 编 码 方 式 可 能 与 汉 语母

 ,

语者相 同 或相 近 在 学 习 汉语 时可能 没 有借助 词 汇 听 觉 加 工 以 外 的 途 径 来 记 忆 声 调


, 。 上述对


比 分析表 明 初 级水平 阶段 母语无声调 的 马 来西 亚学 习 者有 着 不 同 于母语有声调 的 泰 国 学 习
, 
 ,

者 的 汉语声 调 习 得 特点 受母语无声调 这 :

因 素 的 影 响 初 级水平 的 马 来 西 亚学 习 者将记忆 汉

 ,

语拼音作 为途径来 习 得汉语声 调 




5 8 


南 开语言学 刊


四 对声 调教学对策的 思考

实 验结果显示 对 于母语无声调 初 级汉语水平 的 学 习 者来说 学 习 者 能够较好地 听 辨学 过


, 
 ,

词 的声调 可 能 只是 ,

种 表面假象而并未 真正 听 对 声 调 。 学 习 者借助 记忆汉语拼音 的 拼写来




学 习 汉语声调 的 学 习 途径 很难使其获得真正 的 声调 听觉感知 能 力 。 教师应善 于 透过表 面看 到

实 质 重视学 习 者汉语声调 听 觉感 知 能力 的训 练
, 。 尤其是 阳 平 与 上 声 的 听感训 练应 作 为 声 调


听感训 练 的 重 点 。 对于初 级 汉语水平 阶段 的 对外 汉 语 教学 来 说 借 助 汉 语 拼音 进 行 汉 语语 音

 ,

教学对学 习 者有 一

定 的 积极作用 但教师还应认识 到 由 于 汉 语 拼 音 的 表 音 特 点 初 学 者很 容


 , ,

易 将其 与 母语 的 表 音 文 字 对 等 起 来 将母语 的 学 习 经 验迁 移 到 汉 语语 音 学 习 中 使 其 对 于 声 调

 , ,

学 习 产生 一

定负 面作用 。 对外 汉语 声 调 教学 应该在 如 何避免或减 小 这 些负 面作 用 上 多 想 办




法 。 二语 习 得是 一

个复 杂 的 习 得过程 学 习 者可 能采 用 多种途径 习 得汉语声调 这 有待 于我 们



 , ,

做更进 一

步 的 相 关 研究 。 此 外 在 中 高 级 阶 段 学 习 者 是 否 会 逐 渐 放 弃 母 语语 音 学 习 经 验 而 逐
, 
 ,

渐接近 中 国母语者 的 声调 加 工方式 这也有待 于我 们 作进 ,


步 的 实 验 研究 

五 结论

通 过对初 级汉 语水平 的 马来西 亚学 习 者汉语 单 双 音 节 词 声 调 感 知 实 验研究 我 们 得 到 基



 ,

本 分析结论 初 级汉语水平 马 来西 亚学 习 者能 正确 感 知 汉语单音节词 声调 不 能 正 确 感 知 汉语


: 
 ,

双音 节词 声调 。 阳 上相 混是 其较为 明 显 的 感 知 错误规 律 。 迁移母语学 习 经 验 通 过 记 忆 汉 语



 ,

拼 音 学 习 汉 语 声 调 是 初 级水 平 马 来 西 亚 学 习 者 习 得 汉语 声调 的 特 点 之



参考文献

程琪龙 2 00 1 《 认知 语言学概论 》 , 北京 外 语 教学与 研究 出 版社


: 

D W
. .
卡罗尔 2007 《 语言 心 理学 》 , 上 海 华 东 师范大学 出 版社: 

胡艳梅 徐 、 展 20 1 1 《 汉语声调加工过程 的 脑神经 机制 》 , 《 心 理科 学 》第 1 期 



李 嵬 祝 、 华等 2 000 《 说普 通 话 儿 童 的 语 音 习 得 》 , 《 心 理学 报 》第 2 期 

石 锋 2 00 7 《 普 通 话 儿 童 的 元音 发 展 》 , 《 中 国 语 文 》第 5 期 

石 锋 冉启 斌 、 20 1 1 《 普通话上 声 的本 质 是低平调 》 , 《 中 国 语文 》 第 6 期 

王韫佳 200 1 《 韩国 、 日 本学生感知 汉语普通话髙元音 的 初 步考察 》 , 《 语言 教学与 研究 第 》 6 期 



王韫佳 、 李美京 20 1 1 《 韩语母语者对普通 话 阳 平与 上声 的 知 觉 《 语言 教 学 与 研究 第 》 1 期 



易 斌 20 1 1 《 维 吾尔 族学 习 者 习 得 汉 语单字 调 的 感知 实 验研 究 》 , 《 语言教学与 研究 第 》 1 期 

易 斌 20 1 2 《 泰 国 留 学 生 汉 语单字 调 习 得过程 及特 点 的 实 验 研究 》 , 《 语言教学 与 研究 第 》 6 期 



易 斌 2 0 1 4 《 第 二语 言 声 调 习 得实 验研究

个案对 比分析 》 , 北京 中 国 社会科学 出 版社 : 



于维雅 2 0 02 《 东方语言文字 与 文化 》 , 北京 北京大学 出 版社 : 



张林军 20 1 1 《 美 国 留 学生 汉 语声调 的 音 位 和 声学信息 加 工 》 , 《 世界汉语教学 第 》 2 期 



张清芳 杨玉芳 、 200 5 《 汉语单音 节词 汇产 生 中 音 韵 编码 的 单元 》 , 《 心 理科学 》第 2 期 



2 02 1 年第 2 

期 ?
5 9 


张 清芳 杨玉芳 、 2 00 6 《 汉语词 汇产 生 中 词 汇选择 和音 韵 编码 之 间 的 交互作 用 》 , 《 心 理学 报 》第 4 期 

朱 晓农 凹调 的种类 兼论北京话上声 的 音节学 性质 中 国 语 文 》第 期


20 1 2

《 》 , 《 5 

Co nn i e  K So Ca h e r i ne  T Be s t  2 0 1 0  C ro s s a ng u ag ep er c epti o no no n n v e  t o n a l  c o nt r a s t s  E f f e c t s  o f





, 
t .
 l f ati :

n a t i v e  p o n o l o g i c a l  a n d  p h o n e t i c  i n f l u e n c e s  L a n g ua g e  a n d  S p e e c h  .
^ ( 2 )


F l ege , J .
E 1 .
9 9 9 T heR e l a t o n  b e t we e n
i L2 P r o d u c t i o na ndP er c e p t io n .
I n  P ro c e d i n g s  o f  I C P h S  9 9  (S a n

F ra n c is co ) 

R a t r e e P W a y .
 l a ng , B nL i i 2 0 0 8E f fe c tso ft wotra n ngp ro c e d u re s nc
i i i ro s s

l a ng uagepe rc e p t o no fto ne s


i 

J o u rna l  o f  P h o n e t i c s ,  ( 3 6 ) 

Y u e  W a ng M M Sp en c e1 T r a ni ng  A m p erc e v eM a nd a


c h el e ri c a n  l i s t e ne r s  t o r n  t o n e s  J o u r na l  o

i l e .
 9 9 9 i

i i


f .

t he Aco us t i ca l  Soc i e tyo f A m eri ca (


 ,
6 ) 

( 易 斌 天 津 师范 大学 国 际 教育交 流 学 院 3 000 7 4 


6 0

 南开语言学刊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