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

【4】磯永吉:臺灣「蓬萊米之父」 肆、臺北帝國大學

一、作物學教室
壹、前言
1928 年,磯永吉轉任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教授,擔任農學、熱帶農學第 3
日本領臺後,為開發臺灣經濟利源,曾導入不少新作物品種。其中,以水稻
講座教授,在其領導下,以稻米為中心進行研究,成果十分豐碩。不過,二次大
日本品種的導入最為重要,成就也最高。其領導人物為「蓬萊米之父」磯永吉。
戰末期,農學部的學生大多被徵召服役,作物學教室的機能無形停止。

貳、家世與求學 二、戰爭下的學術動員
磯永吉(1886-1972),日本廣島人。就讀東北帝國大學農科大學,師事日 1937 年初磯永吉應當時福建省主席陳儀之邀,組農業指導團到福建進行技
本育種學研究先驅明峰正夫教授,專攻稻的育種學研究。1912 年來臺,擔任臺 術指導與考察。1941、1942 年,磯先生先後奉派至海南島、菲律賓從事農業調查,
灣總督府農事試驗所技手,從事稻的品種改良工作。 並指導當地的農民栽種稻米。此外,磯永吉亦擔任南方知識叢書的編輯工作,包
括 1943 年總督府所決議刊行的「南方大系」叢書,以及財團法人國際日本協會計

參、蓬萊米的誕生 畫之「熱帶科學研究叢書」等。然而,上述計畫均止於計畫階段,未見成果。

一、在來米與日本種米 伍、戰後留臺
在來米品質粗惡、品種雜亂,於是由磯永吉領導,於臺中廳農事試驗場進行 戰後,磯永吉獲改制後的臺灣大學留用為農藝系教授,並兼任臺灣省政府
在來米馴種。經多年努力,在大屯山的高臺地試種後,才漸有成績。1926 年伊澤 農林廳技術顧問,專事稻種改良工作,對戰後臺灣農業復興貢獻良多。在臺期間,
多喜男總督由磯永吉所建議的「蓬萊米」、「新高米」及「新臺米」中選擇了「蓬萊 磯永吉計發表 73 篇研究著作,以《Rice and crops in its rotation in subtropical
米」作為新種名稱,成為臺灣新種水稻的通稱。 zones》一書為其代表作,也是作物育種學研究上重要的參考資料。

二、推廣與栽培
除了總督府的推廣、獎勵之外,米商為勸誘農民改種蓬萊米,亦經常到各農 陸、返回日本
1957 年 8 月底,磯永吉以 71 歲高齡退休返日。中華民國政府為酬謝他對臺
村活動。而地主除指導栽培方法、補助肥料、種子外,甚至降低租額,以求以蓬
灣農業的貢獻,決議至其辭世為止,每年贈與 1,200 公斤的蓬萊米。返日後,磯
萊米繳納佃租。1935,蓬萊稻作面積栽培面積開始超越在來稻。
永吉仍致力農業工作。1967 年 5 月,磯先生正準備前往臺灣訪問時突然病倒,

三、臺米輸日 1972 年 1 月 21 日過世,享年 85 歲。

1902、1905 年日本關東地區荒欠,以及 1912 年米價昂貴,日本政府於是同


意臺灣米輸往日本。1904 年 8 月頒布「內地移出米檢查規則」,在基隆、大稻埕等 柒、人物評價
地設立檢查所檢查米質。蓬萊米成為輸往日本的新經濟作物,甚受日本人歡迎。 磯永吉以「改良稻米品種,開啟臺灣農民生存之道」為矢志 ,一生致力於蓬
萊米的育種、改良,以及增產等,為臺灣近代稻作農業奠定重要基礎,稱其為
四、蓬萊米的頓挫 「蓬萊米之父」,可謂實至名歸。
1932、1933 年間日本國內稻米過剩,磯永吉站在殖民母國的立場,認為「臺
灣不論種什麼,都不能與日本國內的利益相衝突。」而總督府為保護日本農民,
對於米穀改良事業以外的獎勵措施轉趨消極,轉而獎勵轉作各種替代作物。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