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

“战争与翻译工作坊:援越抗美京族翻译人员

解密”综述

黄丽敏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 530006 )

摘 要:2023 年 3 月 11 日,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广
西翻译协会、防城港市纪实摄影协会、防城港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广西民

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翻译文献整理研究中心和《翻译史论丛》编辑部

联合举办的“战争与翻译工作坊:援越抗美京族翻译人员解密”在广西南

宁召开。与会嘉宾包括《援越抗美京族翻译纪事》纪录片作者、摄影师、

制片人、援越抗美京族翻译人员代表,以及各大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本

次工作坊议程分为五个部分:纪录片首映、纪录片作者主旨演讲、嘉宾发

言、现场互动和学术研讨。通过本次工作坊,与会者深刻地认识到翻译在

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军事翻译史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战争与翻译;援越抗美;京族翻译人员;军事翻译史

0 引言
人类历史的发展伴随着战争与冲突。战争无处不在,成为人类历史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国际战争和冲突中,翻译都扮演了复杂的关键角色。然而,“由于军事

翻译通常有涉密的性质”(王祥兵、穆雷 2013:86),战争中的翻译活动常隐于主

流历史叙事背后;此外,军事译者虽是战争的亲历者和参与者,但他们“经常以集

体面目出现”,其“主体性通常由于强大的国家政治和军事目的而被掩盖了”(同上

2013:87),因而战时译者长期处于隐身状态(张旭 2020:57)。然而,随着军事译

者逐渐老去,对相关史料的抢救刻不容缓。援越抗美战争中就有这样一批隐身的译

者:京族翻译人员。为了解密这段历史,让这个特殊译者群体从隐身走向显身,由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翻译协会、防城港市纪实摄影

163
翻译史论丛 第7辑

协会、防城港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翻译文献整理研

究中心和《翻译史论丛》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战争与翻译工作坊:援越抗美京族翻

译人员解密”于 2023 年 3 月 11 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与会嘉宾包括援越抗美京族翻

译人员代表刘扬强、阮瑞彬、苏维芬和苏权生,
《援越抗美京族翻译纪事》纪录片作

者、东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刘小明,纪录片《援越抗美京族翻译纪事》副导

演兼制片冯逗权、资深摄影家钟波,以及来自各大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包括广东

外语外贸大学穆雷教授、广西大学邓联健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夏登山教授、国防

科技大学王祥兵教授、西南大学罗天教授、国防科技大学王一多副教授、信息工程
大学洛阳校区陈昕副教授、广西民族大学覃修桂教授、张旭教授、张跃军教授、刘

雪芹教授等。

本次工作坊历时一天,议程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援越抗美京族翻译纪事》

纪录片首映。纪录片镜头聚焦尚在世的京族翻译人员,通过他们口述真实经历和切

身感受,重现援越抗美的战争历史,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随后,刘小明先生作

主旨报告,讲述了纪录片拍摄的心路历程,并重申了选题的动机和意义。接着是嘉

宾发言,刘扬强、阮瑞彬、苏维芬和苏权生分别分享了自己在援越抗美战争中担任

随军翻译的经历,听众得以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以及战时译员在战争中的角

色和使命。然后是现场互动环节,听众就报告内容向嘉宾提问,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是围绕战争与翻译的学术研讨,邓联健、王祥兵、陈昕、罗天、张旭相继作了

主旨发言,深入探讨了军事翻译史的研究方法和途径。本次工作坊选题鲜明、独具

特色,参会嘉宾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观点,为军事翻译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

启示。现就工作坊的内容和特色综述如下。

1 翻译史研究口述史进路:
《援越抗美京族翻译纪事》
翻译史是“翻译学和历史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张汨 2022:119)。这就意

味着,翻译史研究者也应当熟悉历史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口述史是一种史学

研究方法,随着“新史学”的兴起,研究焦点转移至平民,关注“沉默的声音”(同

上 2022:120)。而随着翻译研究越来越关注译者研究,将口述史应用于翻译史研究,

有助于深化翻译史的跨学科内涵、拓展翻译史的研究路径。

刘小明先生发起拍摄的《援越抗美京族翻译纪事》纪录片,以口述历史档案

的形式构筑援越抗美京族翻译人员的战争记忆,是翻译史跨学科研究的典范之作。

164
“战争与翻译工作坊:援越抗美京族翻译人员解密”综述

中国京族群体是中越跨境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广西东兴一带。1964 年“北部湾

事件”爆发之后,中国为了支援越南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于 1965 年派出第

一批援越部队。后来,中国军队意识到翻译人员的重要性,决定临时招募一批随军

翻译人员。鉴于京族的日常口语与越南语相近,他们成了首要招募对象。为了响应

国家号召,一个人口为 7 800 人的京族,就有 138 名京族翻译义无反顾走上战场,

占当年随军翻译人员的三分之一。刘小明先生介绍说,这些京族翻译人员成分复杂,

并非正规军,然而到越南后,他们逐渐得到重视。结束援越任务后,京族翻译老兵

们获得不少战功和嘉奖,但战后他们大部分人选择归隐故乡、打渔务农,当年立下

保密誓言,多年来他们用忠诚书写军人的铮铮誓言,严守着这“军事秘密”。如今,

战争档案解密多年,这段战争记忆却未被记录在册。刘小明先生了解到,138 位京

族翻译现仍健在的不足 90 人,随着老兵们逐一离世,相关档案的缺失可能会导致

历史叙事的空白和断层,对这段历史的抢救已迫在眉睫。鉴于此,刘小明先生从

2015 年开始,以抢救的速度,通过口述访谈形式收集口述材料,最终将相关口述

影像剪辑成《援越抗美京族翻译纪事》纪录片,同时将口述材料转写成文稿,编辑

成同名书籍。

抗战老兵口述史是近年来的关注热点,然而抗战翻译老兵却没有受到足够的

重视。这是因为军事译员极少被当作战争主体来对待,因此在战争历史叙事中常常

被边缘化,甚至被隐匿。而刘小明先生的研究逸出宏大历史叙事轨迹,赋予京族翻

译人员主体地位,转变了历史研究焦点,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史学价值和现实意

义。首先,该研究拓宽了京族研究领域,推动了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其次,该

研究发掘、构建了红色档案,重筑了民族记忆、集体记忆,是对援越抗美历史的有

力补充;最后,该研究是中越友谊的历史证据,是中越民间外交的延续,可为“一

带一路”背景下的民间外交提供思考和启示。

值得一提的是,刘小明先生并非翻译史研究者,因此他的目光并没有集中于

翻译现象本身,而是更加注重史实的整理和记录。该研究采用口述史学方法,挖掘

援越抗美战争翻译史,为军事翻译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和研究路径。基于此,军

事翻译史研究学者可在史学理论的关照下,开启跨学科研究的新维度。

2 军事翻译史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探析
在国际冲突中,翻译作为谈判、宣传甚至权力操纵的媒介,发挥着至关重要

165
翻译史论丛 第7辑

的作用(Wolf 2007:109)。然而,翻译往往被视为技术性的工作,而不是具有战

略意义的行为,因此在战争中的重要性经常被低估或忽视。军事翻译史研究有助于

从历史角度理解翻译在战争和冲突中的角色,揭示翻译如何影响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在本次工作坊中,众多军事翻译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翻译在战争中的

作用和意义。

邓联健以近代西人对《邸报》军事信息的翻译利用为案例,探讨了翻译在情

报收集、传递和分析方面的重要价值。
《邸报》是清朝时期的政府公报,是清朝政

府用来发布重要信息的官方文件,对《邸报》的翻译被近代西人视作学习中国知
识、借鉴中国之道的重要路径。邓联健从《邸报》的综合情报价值、军事情报价值、

直接军事信息和间接军事信息四个方面介绍了近代西人对《邸报》军事信息的翻译

利用,并概述了这种翻译行为带来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王祥兵从“国家翻译实践”的视角出发,对抗战时期延安翻译活动进行再考

察。抗战时期延安的翻译活动,是战争环境下特殊的翻译活动。以往学界从多个角

度对抗战时期延安翻译活动作了众多考察,然而,这些研究大多从现象外揭示现

象。而“国家翻译实践”理论的研究视角转移至在翻译实践中起到主体作用的国家,

在翻译的“国家性”上深入阐释,是为了解释与指导国家介入翻译而开辟的新的学

术空间。研究发现,在抗战时期延安翻译活动中,国家这个行为主体通过权力和意

识形态影响翻译活动,把翻译为战争服务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为国家战略和国家

政权建设做了必要准备。

陈昕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位特殊译者张泽石为例,对战争中的个体译者进

行研究。鉴于国内对抗美援朝译员的研究极少,陈昕从 2015 年开始关注抗美援朝

译员群体,在此期间了解到张泽石的特殊经历,从而着手对其进行采访和研究。该

研究围绕张泽石“战俘—共产党员—译员”的多重身份,运用翻译口述史研究方法,

考察张泽石的翻译动机、翻译行为及其翻译效果。该研究,通过战争译员的个体回

忆还原战争历史细节,为翻译史中的个体译者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该研究有

着独特视角,聚焦战时译者的复杂身份,引发我们对战时译者面临的道德和伦理挑

战的思考。

罗天针对战争译员研究的主题与途径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首先简要回顾军

事翻译的定义和核心研究领域。基于此,他认为战争译员是军事译员的一种,涉及

166
“战争与翻译工作坊:援越抗美京族翻译人员解密”综述

军队译员、平民译员、机构译员、外包译员、本土译员和志愿译员等。接着,他强

调了战争译员研究的重要性,认为战争译员研究有助于加强翻译主体研究、提高军

队的语言翻译能力、保留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等。随后,他梳理了战争译员研究的

主题,根据文化、认知和社会层面涵盖了军事翻译家、译者群体、译员思想、译员

规范与伦理、译员培训教育以及译者认知等范围。最后,他建议,战争译员的主要

研究路径可从语言学、历史学(口述史、断代史、影像史等)、军事学、社会学和

叙事学等进行跨学科探索。

张旭关注战争译员群体研究。他简要介绍了撰写一部《援越抗美中国翻译人

员考》的设想。战争中的翻译不仅与冲突相关,还能促进交流、增进理解。为了更

好地挖掘战争中语言资源的利用,他聚焦援越抗美中的京族翻译人员,采取田野调

查方法,围绕中国援越与招募翻译人员详情、翻译人员出国前培训情况、翻译人员

入越服役情形等方面进行考察。他认为,军事翻译史除了强调翻译在战争中的作用,

还应让读者能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该研究对军事翻译人才培养和加大翻译为军

事服务的广度和力度提供了借鉴。他总结道,翻译是打造中国军事软实力的重要支

撑,新的时代发展已对军事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事翻译史研究应上升到服务

国家战略的高度。

以上研究都共同指向翻译服务于国家战略的主题,突显了军事翻译史的重大

现实意义。夏登山在总结时肯定了本次工作坊的意义。他表示,历史不断重蹈覆辙,

说明人和民族没有从历史中得到教训,翻译史研究的意义不仅是史料汇编,而是通

过对过去翻译事实的认识、叙述和解释来回应现实问题,本次工作坊很好地阐释了

这点,充分发挥了翻译与语言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功能。穆雷在闭幕致辞中也肯定了

军事翻译研究的价值,并特别强调了军队外语能力建设与军事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她表示,当前中国军事翻译教育研究匮乏,我们应加大军事翻译人才

培养的研究和探索,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经验。

3 总结
本次工作坊突出了京族翻译人员在援越抗美战争中的重大作用和贡献,也为

军事翻译史研究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与会学者的发言既有微观的

个案分析,也有宏观的理论观照和群体研究,呈现了军事翻译史研究的多维探索,

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相信本次工作坊的成功举办不仅可以引发对战争译员的

167
翻译史论丛 第7辑

更多关注,还将启发相关领域学者进一步探索世界一流军队语言文化能力建设的机

制和路径,从而推动军事翻译史研究领域的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

王祥兵,穆雷.2013. 中国军事翻译史论纲 [J]. 外语研究(1):84-90.

张汨.2022. 翻译口述史研究:内涵与路径 [J]. 外国语,45(1): 119-126.

张旭.2020. 从隐形走向显形:援越抗美中国翻译人员考(上)[J]. 翻译史论丛(2):

57-93.

WOLF M. 2007. The loc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field”: Negotiating borderlines between

Pierre Bourdieu and Homi Bhabha[A]// WOLF M&FUKARI A. Constructing a sociology

of translation[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09–119.

作者简介:

黄丽敏,女,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史。

168
翻译史论丛 第7辑

Summary of the “Workshop on War and Translation: Deciphering the Trans-


lators of the Jing Ethnic Group in the War Assisting Vietnam in Its Resistance
Against US Aggression”

HUANG Limin
Abstract: On March 11, 2023, the “Workshop on War and Translation: Deciphering
the Translators of the Jing Ethnic Group in the War Assisting Vietnam in its Resistance
against US Aggression” 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tudies of
Translation History of CACSEC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Comparative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ors Association of Guangxi, Fangchenggang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Association, Fangchenggang Folk Artists Associatio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of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 Chinese Translation Literature Compilation
Research Center, and the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Translation History was held
in Nanning, Guangxi. Invited guests included the originator, the producer and the
photographer of the documentary “Chronicles of the Translators of the Jing Ethnic Group
in the War Assisting Vietnam in its Resistance against US Aggression”, representatives of
the Jing Translators in the War Assisting Vietnam in Its Resistance against US Aggression,
and renowned scholars from various well-known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 workshop
agenda wa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premiere of the documentary, keynote speech
of the doucumentary originator, speeches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Jing Translators
and other guests, on-site interaction, and academic discussions. Through this workshop,
participants gained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t role of translation in wartime,
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studies on military translation history.
Key words: War and Translation; the War Assisting Vietnam in Its Resistance against US
Aggression; translators of the Jing Ethnic Group; military translation history

17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