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社会科学家 1998 年第 5 期(总第 73 期)

思想学术演进与文化哲学兴起

刘进田

文化哲学的兴起有其深刻的客观历史文化根源 , 同时又有其思想学术前提 。 因为只


有当文化实际发展暴露出的矛盾和解决的需要自然地反映在社会普遍的思想学术意识
中 , 并转化为思想学术和哲学研究的任务时 , 作为一种新理论思潮的文化哲学的产生才有
可能 。从思想学术自身运动言 , 惟有当文化现象从以往占主导地位的学术思想势力 、习
惯 、定势的遮蔽下剥离 、显露出来 , 成为思想学术意识和哲学意识的观照客体 、研究对象
时 , 文化哲学才有可能成立 。具体说 , 惟有人类学术思想发展完成如下三大转进和嬗变
时 , 文化哲学方有条件建立 :
一是从“超人文”到人文 ;二是从“非人文”到人文 ;
三是从理性
批判到文化批判 。

一 、从“超人文”到人文

人是文化的主体 。文化由人创造 , 文化的特征由人规定 , 文化的意义和价值由人来赋


予和认取 。“文”和“人”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在人之外或在人之前不可能有文
化 , 同样 , 在文化之外或在文化之前也不可能有人 。
”(斯比尔金)文化哲学这一基本观念的
深刻意蕴是 , 否定 、离开了人 、主体 , 就谈不上文化 。
因此 , 当神灵 、上帝笼罩整个人类生活 、君临一切时 , 只能存在“超人文”而不会存在人
文 。 也就是说只能有离开人的非本真的所谓“人文” , 即“超人文” 。此种情况从欧洲看是
宗教位居至高地位的中世纪 , 从中国看是造神运动极盛的“文革” 。因为上帝首先把作为
文化主体和灵根的人消融否定掉了 。人将自己本有的规定和特征 , 将自我都交由上帝掌
握了 , 自己变得一无所有了 。 正像马克思所说 :
“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 , 他自己留给自己的
就越少 。”在人被上帝消融掉 , 或变得形销骨立时 , 以人为主体的本真的文化 、人文便难以
存在 , 真正具有人文精神和价值的学术研究便无从谈起 。诚然 , 中世纪也有所谓“自由七
艺” , 即文法 、修辞 、辩证法 、算术 、几何 、天文学和音乐 , 但这不能被视为人文和人文学 。因
为它虽研究这些“人文现象” , 但其研究的出发点和统摄原则是神而非人 , 它是以神学观念
和宗教教条为原则和标准来解释这些现象的 , 是围绕着神这个中心 , 论证神而非人的伟大
的 。 在此思想学术氛围中所能肯定的仅仅是人的丰富规定中的一个维度 , 即信仰维度 , 人
的精神被弄成单向度的了 。如此 , 文化及其主体性 、整体性 、全观性 、生命性等基本特征便
失去了固有的人类学本体论基础 , 变成异化了的他物 。 因而这里只能存在脱离人的 、超越
人的 、非本真的“超人文” 。中国“文革”与此颇相似 。它将科学变成信仰 , 学术成为论证几
31
个僵化教条和“最高指示”的工具 , 成为“超人文”的东西 。
从“超人文”向人文的思想学术转进始于文艺复兴 。以人文主义世界观为思想主题的
文艺复兴确立了人的统治代替神的统治 , 将文化从宗教及其象征体系的遮蔽下剥离出来 ,
使学术思想从超人文转进于人文 。 因为从此开始 , 1 .学术思想转向从人自己出发研究人
文现象 , 并将这种研究视为是对人性的观照和挖掘 , 是对人性的表现和伸张 , 其功能是对
人性的培养 、教育和提升 。这种性质的学术研究蕴含着人文主义者对文化和人的内在统
一性的理解 , 反映着他们对人文学 、文化学所应有的人学精神的了解 。这正是人文 、文化
以及人文学和文化学的根本精神所在 。 2 .学术思想转向从整体视角全观地研究人及其
创造物 。他们不仅研究传统“七艺” , 而且研究表现人性不同维度的文学 、艺术 、宗教 、神
学 、历史 、政治以及自然等知识 , 努力完整地了解人 、占有人 。因此人文主义者布鲁尼将人
文主义者提倡的人文学定义为 , 使人成为完整的人的手段 。 这种学术活动表现着人文主
义者对文化整体性特征的看重和理解 , 以及对文化哲学所追求和强调的“整体人”观念的
掌握 。3 .学术思想转向以现实的世俗的方法研究人及其创造物 , 体现出人文主义者对人
及其文化的感性现实性维度的体认 。文化哲学视界中的文化虽是一般性的存在 , 但其形
成 、存在和作用发挥都同感性具体的文化具象和具体的人密切相关 , 从而是有感性现实性
的 , 而非永恒不变的绝对 。4 .思想学术研究促发了诸如人类学 、习俗学 、语言学 、神话学
等具体人文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 为文化哲学的嗣后产生准备了具体科学基础 。 西方文艺
复兴研究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并不重视自然科学的断说虽然偏颇 , 但也反衬
出人文主义者所倚重的是人文现象 、人文科学 , 即其旨趣是使学术思想从“超人文”向人文
的革命性转换 。 与此相类似的学术思想嬗变过程在中国是颇晚近的事 。它浓缩为一个很
短的过程 , 即从“文革”的造神运动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学术领域广泛持久的对人 、人
性 、人的本质 、人道主义 、人的价值以及人的主体性问题的大讨论 。这种学术研究对象 、主
题和范围的人文化取向的转进 , 为文化哲学在中国的产生准备了思想学术前提 。 因为通
过讨论把人自己从只能忠于 、信仰绝对精神权威中解放了出来 , 把人的思想 、生活归落于
人自身 , 使文化获得了作为其生命和价值之活水源头的主体 、人 。同时对这些人文问题的
深入讨论和根本解决 , 最后势必依赖于对文化及文化观问题的真正掌握 。 质言之 , 人文性
课题的真正掌握及其要求必然呼唤和期待文化哲学的产生 。

二 、从“非人文”到人文

人从超人文的樊笼中解脱出来不久旋即又落入自然和自然理性的手掌 。 表现在 17
世纪后二百余年思想学术研究基本上抹煞了人和自然 , 人和物 、科学和价值 、自然因果和
人生意义之间的性质区别 , 无视人自身的特殊性 , 把人等同于自然现象 , 并完全用自然科
学方法 、逻辑方法观察和研究人 。 在自然科学及其方法论独居主导地位的学术势力重压
下 , 人文 、人文学只能如微弱的思想小溪艰难地寻求生存和前行 。
以自然事物结构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在近世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 使人对它
及其所使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备加赞美 。 科学家 、思想家都满怀自信地将其运用到对人和
人文现象的认识之中 。斯宾诺莎声称 :
“我将要考察人类行为和欲望 , 如同我考察点 、线 、
面和体积一样 。”伏尔泰说 :
“如果全部自然界 , 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 , 而有一个小
32
动物 , 五尺来高 , 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里 , 完全任性的为所欲为 , 那就太奇怪了 。
”拉
美特利宣称 :
“人是机器 。”如此等等 。这样整个思想学术中的人文精神 、价值因素 、生命追
求和非理性冲动遂在自然理性和逻辑方法的强大势力冲击下被忽略 、被轻觑 , 结果是自然
压倒文化 、科学压倒价值 , 非人文压倒人文 。 达朗贝尔其时已自觉地认识到自然科学知识
和方法的无限推广给人类生活和思想领域“投下了新的阴影” 。
这里的根本问题是对人和自然 、科学和价值原则界限的抹煞 。因而从非人文向人文
过渡的关键环节是将此二种各有自性的存在区别开来 , 正视和发现人不同于自然事物的
特殊性价值和意义 。 这项伟大工作最初是由被誉为“新的更广阔的哲学思维的奠基人”维
柯进行的 。 维柯提出了二个“不亚于哥白尼式革命”的基础性命题 。一是“人类历史是人
类自己创造的” , 二是“真理就是创造 。”第一个命题从哲学本体论高度把文化和自然区别
了开来 。 因为文化是人创造的 , 自然是神创造的 , 从而二者在本体和基础上是根本不同
的 。 文化既是人创造的 , 那么人的创造活动实际上就成为文化的本体和基础 , 而自然的本
体和基础则是有别于人的活动的某种绝对性实体 。这是维柯一个极具深意的基石性文化
哲学思想 。维柯说 , 文化既是人创造的 , 便是可以被人认识和理解的 。因为在他看来 , 人
通过“创造活动”这一中介和桥梁把文化认识主体和文化客体 , 即文化沟通 、统一起来了 ,
使文化和认识者人发生内在联系 , 从而文化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 。维柯说 , “创造”和“知
道”是统一的 , “真理就是创造 。
”文化即是人创造的 , 因而必须按照人自身的本性 、特点和
方式来认识和理解文化 , 而不能以自然科学方法来解释文化 。 他说 :
“这个民族世界的确
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 , 所以它的面貌必须在人类心智本身的变化中找出 。 ”维柯以他放射
着真理光芒的思想照亮了被非人文的科学之云遮蔽的人文领域 , 为整个人文学科 、文化哲
学作了令人赞叹的思想学术奠基 。 沿着维柯开辟的思想学术进路继续为人文及人文学开
拓领地的思想家有赫尔德 、狄尔泰 、洪堡 、文德尔班以及李凯尔特等人 。 赫尔德把批判的
矛头指向整个启蒙运动及其所倡导的理性主义 。 针对“人是理性的动物”命题 , 提出“人是
历史动物”命题 , 反对用抽象的一般的绝对不变的概念 、原则来认识和理解人及其文化 。
以精神科学的独立性辩护为终生学术职志的狄尔泰 , 把精神科学(文化科学)同自然科学
的“划界问题”推至哲学思想前台 , 并将其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核心 。 他强调 :
“我们不能
只是靠着把自然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直接移植到我们人文科学的领域中来 , 这丝毫也不
表明我们就成为大科学家的真正门人 。 我们必须使自己的知识适应于我们研究对象的本
性 , 只有以此为基点 , 才是科学家们对待他们的研究对象的方式 。
”因而他积极为精神科学
探求哲学本体论和方法论基础 。文德尔班及他的学生李恺尔特继续扩大成果 , 建立起与
非人文的自然科学相对立的价值哲学 、文化哲学体系 。他们的不懈努力使人文科学日益
从非人文自然科学中独立出来 , 使维柯所开出的文化科学细流变成汹涌的浪潮 , 并促使各
具体人文科学在 19 世纪中叶后广泛兴起和取得长足进展 。
思想学术从非人文向人文的转变过程在我国目前还不很自觉和明朗 。 我国长期以来
的哲学思维模式和理论内容基本上是科学化的 、非人文的 。 在哲学本体论中坚执“自然哲
学” 、唯客体主义 , 用宇宙论代替哲学本体论 , 抽象地肯定和强调自然对人的优先性 , 忽略
马克思“人化自然”思想的价值 。在认识论中将具体科学中的 , 如现代心理学中的研究成
果用哲学语言加以表述 。 在辩证法中照搬移植自然科学概念范畴 。 在历史观中只看到历
33
史运动的客体结构 、逻辑结构 , 而无视作为其运思神经的主体系统和价值系统 。 80 年代
中期以来虽开展了关于人的本质 、价值问题等人文问题的讨论 , 但其所使用的方法以及哲
学背景仍是唯客体主义 、知识型的哲学 , 所以尚未真正脱出非人文的学术研究樊篱 。

三 、从理性批判到文化批判

从非人文到人文的思想学术进境在西方主要是在诸如历史学 、民族学 、人类学 、神话


学以及心理学等具体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中进行的 。 这些具体人文学知识的增长要求适
合于自身特点的哲学本体论和方法论基础 , 要求从形而上层面对其进行综合和总结 。而
这种综合和总结过程势必把哲学从理性批判推至文化批判 , 成为促使传统哲学向文化哲
学转变的动因和契机 。
近代哲学发展中的所谓“认识论转向”其实质是将哲学引向“知识的批判” 或“理性的
批判” 。理性批判形态哲学的中心任务是思考自然科学知识的性质 、成立的可能性和条件
性 。 如康德哲学即是对数学和物理学知识的批判 。理性批判的基本方法是逻辑思维 。因
而理性批判哲学始终将理性的 、逻辑的思维方式作为人类最原始 、最基本的思想方式以至
生存方式 。 理性 、逻辑思想方式是这种哲学的根本特征 。 既然传统哲学是通过对自然科
学知识的批判而形成其概念和理论的 , 因而它难以解释和指导人文科学 、文化及其发展 。
因为人文科学所关心的诸如人生意义 、价值观念 、终极关怀以及文化心理结构等人文精神
问题基本上是难以用逻辑的 、科学的方法来解释的 。譬如 , 神话就有其不同于科学和逻辑
的“神话思维”方式 , 即卡西尔所说的“隐喻思想” 。 这种思维不是以逻辑的抽象思维方式
形成“抽象概念” , 而是以部分代替全体的方式形成“具体概念 。”显然 , 理性批判哲学是不
适应人文科学特征的 , 它无法给人文精神及其发展提供哲学本体论和方法论基础 。 正像
卡西尔所说 :
“我 1910 年的著作《实体概念和功能概念》基本上是研究数学思想和科学思
想的结构的 。当我试图把我的研究结果应用到精神科学的问题上时 , 我越来越清楚地看
到 , 一般认识论 , 以其传统的形成和局限 , 并没有为这种文化科学提供一个充分的方法论
基础 。 在我看来 , 要使认识的这种不充分性能够得到改善 , 认识论的全部计划就必须扩
大 。”因此哲学对人类知识的批判范围必须从只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批判扩展到对人文科学
知识的批判 , 即把“理性批判变成文化批判” , 建立“扩大的认识论” 。
文化批判是要哲学在保持对自然科学知识批判的同时 , 把非自然科学的广大人文领
域如艺术 、宗教 、神话 、语言 、道德等作为哲学批判的对象 , 思考探索它们存在发展的人学
本体论基础 、它们的性质 , 它们的统一性原理 。 因为自然科学并非人类精神生活的全部 ,
哲学要成为真正普遍统一的最高原理 , 就理应批判反思包括人文现象在内的全部人的精
神生活 。 科学之外的人文精神领域也并非不重要 , 它们同科学具有相互作用 、相互补充的
关系 。卡西尔指出 :
“科学只不过是心智得以把握存在和解释存在的诸多形式之一 。”“作
为一个整体的人类精神生活 , 除了在一个科学概念系统内起着作用并表述自身这种理智
综合形式外 , 还存在于其他一些形式中 。”“其他一些形式”即指艺术 、宗教 、道德等人文学
科 。 现代人文科学发展成果表明 , 非科学的人文精神是比科学更深刻更根本的精神领域 ,
是全部科学知识和文化的最深层基础 。 哲学既是对世界和人类生活最根本的看法 , 那就
没有理由对非科学的人文精神现象置之不理 , 而应将其作为批判思考的对象 。
34
当哲学在对文化 、人文现象进行批判思考时 , 哲学自身的性质和形态不会不发生变
化 。 哲学的性质总是同它所思考内容的性质相互规定 、相互统一的 。 因此正如论者所说 :
“把哲学的视野伸张到人文研究领域 , 事实上并不仅仅是一个量上的扩大哲学范围的问
题 , 而是首先就意味着哲学本身的性质将受到全盘的重新审视 。
”因为这时哲学所批判和
面对的对象已完全不同于科学知识 , 而是作为科学前提的那种“先于逻辑的东西” , 如隐喻
的 、意义的 、生命的 、价值的 、直觉的 、情感的等内在的人文精神世界 。 批判对象的性质和
要求迫使哲学思考必须荡开传统哲学的理论规范 , 建构新的哲学形态 。不难发现 , 这个思
想方向正是 20 世纪哲学所努力趋赴的目标 。 存在主义 、现象学 、解释学 、后期分析哲学 、
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等均不约而同地将其旨趣归落于“先于逻辑的东西” , 即人的内在人
文精神世界 、文化世界 。 胡塞尔认为 , 欧洲人的危机实质是科学危机 , 要拯救危机就要发
现比科学世界更根本更重要的“生活世界” , 因为只有“生活世界”才是“科学世界”的根基 。
现象学讲的“加括号” 、“悬搁” 、“还原” , 就是要把逻辑思想“悬搁”起来 , 括起来 , 暂时终止
逻辑判断 。 海德格尔提出所谓“先行结构” 概念 , 认为解释都有一种先行给定 , 有不言自
明 、无可争议的先入之见 。萨特强调“先于我思的反思” 。 伽达默尔认为“先入之见” 是全
部认识的基础 。 维特根期坦后期提出“不要想 , 而要看”的观点 。 历史主义代表库恩认为 ,
范式不是反映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 , 而是社会集团的共同信念 , 范式的本质和变化 , 它不
是认识问题 , 而是社会心理学问题 。这里诸流派所显示的思想倾向是十分明显的 , 即都试
图超越知识 、科学 、理性 , 探索肯定那“先于逻辑的”更本真的生命世界 、生活世界 、精神世
界 、意义世界 、价值世界 、文化心理 。 当然 , 在我们看来 , 这种批判不应是抛弃知识 、理性 、
科学 , 而应将科学和价值 、知识与意义 、真与善统一起来 。正像卡西尔认为的那样 , 艺术 、
神话 、语言 、宗教 、道德“这些符合形式尽管与理智符合不相类似 , 但却同样作为人类精神
的产物而与理智符合平起平坐 。 ……每一种形式都 ……是人类精神迈向其对象化的道
路 , 亦即人类精神自我展示的道路” 。科学与价值 、知识与意义 、自然与人文 、真与善的协
调统一 , 是文化哲学的根本理趣和基本精神 。
可见 , 当哲学批判转向文化对象时 , 其自身亦发生质的变化 。哲学对文化的批判变成
哲学对自身的批判 。 哲学在这种深刻批判中 , 将使自己得到革命性改造和更新 , 产生出迥
异于传统哲学的新的哲学形态 ———文化哲学 。

(作者刘进田 西北政法学院哲学教研室教师 ;
西安市 710063)
责任编校 方正 特约编校 卞谦

3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