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02卷(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02(宁波专用)(全解全析)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2

2022-2023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

科学·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1-10 每小题 4 分,11-15 每小题 3 分,共 55 分。)

1 2 3 4 5 6 7 8

D C A A C B A D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C D B C B

1.D

【解析】ABC.乐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给人以享受。从产生角度,乐器发出的声音是乐音。

从环保角度出发,即使是乐器发出非常悦耳的声音,但时间和地点不对,也会成为噪声。噪声影响

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故 A 错误,符合题意,BC 正确,

不符合题意;

D.实际上,音乐声在 50 分贝左右时会使人身心放松,给人以美感。而声音一旦高于 85 分贝,就

会造成听力损伤。一般情况下,当人耳较长时间地听到音量达 100 分贝的声音时,无论多么美妙

的音乐都可造成不可恢复性听力损伤,严重者还会造成听力丧失,故 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2.C

【解析】A.小孔成像是实际光线通过小孔时沿直线传播会聚成的实像,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体反射射向空气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偏离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

到的是变高了的物体的虚像,因此看到的物体升高,“物体”变浅。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物体“发出”的光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

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为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让光线发散一些,所以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故 C 错误,符合题意;

D.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因此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

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3.A
【解析】当电动自行车上的信号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 S1 闭合,再转动电动自行车把手,S2 闭合,

这样电动自行车才能正常行驶,这说明两个开关相互影响,是串联在一起的,一起控制电动机,故

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4.A

【解析】A.额温枪能快速测量人的体温并记录,额温枪是通过传感器接收身体发出的红外线得出

感应体温数据的,故 A 符合题意;

B.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学生不在校期间可用紫外线对教室进行定杀菌消毒,故 B 不符合题意;

C.白光经过三棱镜发生色散后,呈现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故 C 不符

合题意;

D.紫外线较多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5.C

【解析】A.小狗抓鱼,属于先天性行为,故 A 错误;

B.小狗若用嘴巴去咬鱼,为了咬到鱼,应朝着看到鱼的位置下方快速咬去,故 B 错误;

C.水中有小狗头部的像,是因为光线从空气射向水面时发生反射,故 C 正确;

D.摄影师拍摄该照片时,胶片相当于光屏,则在胶片上所成的像肯定是实像,故 D 错误。

故选 C。

6.B

【解析】A.用手摸镜片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也就是老花镜,故 A 错误;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凸透镜,即老花镜,故 B 正确;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且周围一圈非常明亮,这个就是凹

透镜,也就是近视镜,故 C 错误;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凸透镜,也就是老花镜,故 D 错误。

故选 B。

7.A

【解析】由图可知从 4-16 时,使叶片张开的物质增加,使叶片闭合的物质减少,因此白天叶片张

开,从 16 时开始,使叶片张开的物质减少,使叶片闭合的物质增加,因此到了夜晚叶片闭合。
感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植物的“生物钟”属

于感性运动。故 A 符合题意。

故选 A。

8.D

【解析】AB.有红外线照射 RT 时,其阻值会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知,RT 分得电压减小,

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 R0 两端的电压变大,由图乙可知,信号记录仪记录的电压是 8V,由串

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 RT 两端的电压 U1=U-U0=12V-8V=4V

U1 RT 4V R
  T
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有 U 0 R0 8V 20 RT=10Ω

故 AB 不符合题意;

CD.当绳子挡住射向 RT 的红外线时(即无红外线照射 RT),RT 的阻值会变大,自动计数器会计数

一次,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知,RT 分得电压增大,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 R0 两端的电压

减小,由图乙知,信号记录仪记录的电压是 2V,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 RT 两端的电压

U'1=U-U'0=12V-2V=10V

U1 RT 10V R


  T
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有 U 0 R0 2V 20 R'T=100Ω

故 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选 D。

9.B

【解析】图①中小磁针与钢棒相互吸引可以使小磁针偏转,排斥也可以使小磁针偏转,吸引不能

说明有磁性,排斥能说明有磁性,题中没有说明是吸引还是排斥,所以不能说明钢棒是否具有磁性;

图②中钢棒始终指南北,这是磁体的基本性质,说明钢棒具有磁性;

图③说明铁芯能使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不能说明钢棒具有磁性;

图④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可以从电

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来体现,这是电磁感应现象,说明钢棒具有磁性。

综上所述,能确定钢棒具有磁性的是②④,故 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0.D
【解析】A.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A 错误。

B.感染新冠后人持续高烧时已经超过了正常体温,可导致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此时机体产热量

等于散热量,B 错误。

C.同学们听到预备铃声后走进教室准备上课,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高级神经活动,属于

条件反射,C 错误。

D.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酒后出现“走路不稳”现象,说明酒精使小脑麻痹,D 正确。

故选 D。

11.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周日的最高气温为 25℃,而一天中气温最高的为午后 2 点左右,故选 A;

冷锋过后一般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的天气,而图中温度先下降后升温,故 B 错;图中显示的为

11 月份,气温为 20℃以上,此时是受到了冬季风的影响;故 C 对;周六气温差为 9℃,周日气温

差为 10℃,周一气温差为 10℃,周二气温差为 9℃,周三气温差值为 8℃,周四气温差值为 10 摄

氏度,周五的气温差值为 12℃,故气温最差的为周五,故 D 错;故选 C。

12.D

【解析】AD.当硬币都放在磁体的 N 极上时,会被磁体磁化,硬币也具有 N 极和 S 极,由于异名

磁极相互吸引,因此硬币的 S 极会吸引在磁体的 N 极上,最外侧的硬币也有磁性;同理,当硬币

都放在磁体的 S 极上时,会被磁体磁化,硬币也具有 N 极和 S 极,故 D 正确,A 错误;

BC.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两枚硬币的相邻部分是异名磁极,相当于条形磁铁,并且中间磁性

最弱,因此硬币的 N 极会吸引在磁体的 S 极上,故 BC 错误。

故选 D。

13.B

【解析】A.由电路图可知,R0、R1、R2 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 V1 测量 R1、R2 两端的电压,电压表

V2 量 R2 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两端电压等干各部分电压规律之和

可知,电压表 V1 的示数始终大于等于 V2 的示数,结合图乙可知,V1 示数变化图线为 a,V2 示数变

化图线为 b,故 A 错误;

BCD.当滑片 P 移至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的阻值为 0,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电路中的电流

最大,根据图乙可知,电路电流 I 大=4A,电压 V1 和电压表 V2 都测 R2 的电压,的示数均为 4V,则


U 2 4V
R2    1Ω
R2 的电阻是 I 4A
根据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以电源电压 U=4V+4A×R0------①
当滑片 P 移至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的阻值最大,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电路中电流最小,

根据图乙可知,电路最小电流 I 小: min=1A,电压表 V1 的示数为 10V,电压表 V2 的示数为 1V,根

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U 滑=10V-1V=9V
U 滑 10V  1V
R滑大    9Ω
,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 I 1A
此时电源电压 U=10V+1A×R0-----②

联立①②可得 U=12V R0=2 

故 B 正确, C 错误。

故选 B。

14.C

【解析】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所示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到 55cm 刻度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物

距 u=30cm>2f,像距 v=15cm,f<15cm<2f,解得 7.5cm<f<15cm,故①错误;

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 25cm 刻度处,u′=15cm,根据光的可逆性,移动光屏,再次成像的像

距为 30cm,且物距处于 f 和 2f 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②③正确。

故选 C。

15.B

【解析】A.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先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然后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蓄电池

中;风力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流是相同的,线圈的匝数不同,磁性不同,吸引的大头针的

个数不同,说明电磁铁磁性与线圈匝数有关,故 B 错误,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该电路为串联电路,油量表并联在了滑动变阻器的两端,故油量表为电压表;油量

减少时,浮标向下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其两端

的电压会减小,即电压表示数减小,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电流表是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工作的,电流越大,线圈受到的力越大,其

转动的幅度越大,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本题共 7 小题,每空 2 分,共 36 分)
16. 放电 (或填“电中和”) 从云端到大地 电磁波

【解析】(1)[1]闪电是自然界发生的剧烈的放电 (或填“电中和”)现象。

(2)[2]避雷针放电时,电子从大地向云端移动,则瞬时电流的方向是从云端到大地。

(3)[3]预报雷电天气,气象卫星需要将收集的云层信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气象预报中心传输。

17. 变大 反射弧 神经和激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解析】[1] 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

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

[2]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这个过程称为反射,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3]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18. 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 D A

【解析】[1] 小孔成像是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在小孔后面的屏上形

成的。所以,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

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故 D 符合题意,ABC 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3]在小孔成像现象中,物体经小孔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孔

的形状无关,所以,发生了日偏食时,由于月球的遮挡,看到的太阳有缺口,所以小孔成的像不在

是圆形,故 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9. 晶状体 视网膜 耳蜗 听觉

【解析】(1)[1][2]我们能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眼球内的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

(2)[3][4]歌声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

的听觉中枢,形成了听觉。

20. 2∶5 R1 短路或 R2 断路

【解析】(1)[1]当开关 S 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个电阻并联,电流表甲测通过 R2 的电

流,乙测干路电流。在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通过 R1 和 R2 的电流之比为
I1 R2 30Ω 3
  
I 2 R1 20Ω 2

I甲 I2 I2 2
  
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则 I乙 I 2  I1 I 2  1.5 I 2 5

(2)[2]开关 S 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个电阻串联,电压表甲测总电压,乙测 R2 的电压

(小于电源电压)。甲的示数接近电源电压是正常的,而乙的示数接近电源电压时,说明电压表乙

也测量电源电压,故可能是 R1 发生短路,导致电压表并联在电源两端;也有可能是 R2 发生断路,

导致电压表乙通过 R1 与电源两极连通(电压表乙测电源电压),电压表乙示数也接近电源电压。
21. 736000 短路或过载 铜

【解析】[1]该电阻两端的电压 U=U 总-U 人=220V-36V=184V


U 184V
R   7.36  105 Ω
该电阻的阻值 I 0.25  103 A 。
[2]当家庭电路发生短路或过载时,电流过大,双层金属片发热过多,双层金属片弯曲,触动簧锁

装置,触电断开。

[3]根据图片可知,当电流过大温度升高时,双金属片向右弯曲,则左侧的金属片膨胀更明显,则

左侧应该为铜片。

22. 增大 0 4.5

【解析】(1)[1]由 U=IR 可知,随着电路中电流的增大,R0 两端的电压增大,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

即电压表 V2 的示数 U2 增大。

(2)[2]由图像知,Q 点处说明 U1 和 U2 相等,则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零,即变阻器接入

的电阻为 0。

(3)[3]由图甲可知,当电路中的电流为零时,说明电路发生了断路,此时电压表 V1 测电源电压。

由 U 图像乙可知,此时电压表 V1 的示数为 4.5V, 所以电源电压 U=4.5V。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空 3 分,共 39 分)
23. 大小 像的位置 差一些 不能 虚 垂直 对应的两点到镜面

【解析】(1)[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 A 和 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玻璃板是透明的,观察到 A 蜡烛像的同

时,也能观察到蜡烛 B。当蜡烛 B 和蜡烛 A 的像重合时,蜡烛 B 的位置便是蜡烛 A 的像的位置。

[3]透明的玻璃板只能反射蜡烛 A 的一部分光线,另一部分透过玻璃板,所以玻璃板成的像比平面

镜成的像清晰度差一些。

(3)[4][5]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虚像。

(4)[6][7]连接物体和物体的像点,可以判断物像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再分别测量距离,判断物

像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24. 嫁接 摘除顶芽,保留侧芽 茶花花朵艳丽,有芳香气味和甜美花蜜,为虫媒花。

由图可知,2022 年 1 月至 3 月,和历史同期比,阴雨低温天数更多,晴朗温暖天数更少,蜜蜂蝴

蝶等昆虫在阴雨天时较少,影响了传粉过程。 枝条长度相同,直径(粗细)大致相同,带有

相同数目的芽,带有等量的叶片,生长均健康粗壮,茶树品种相同 蒸馏水或清水 随着吲

哚乙酸浸泡液浓度的增加,茶树扦插的存活率先增后减,浓度为 0.05mg/L 左右时,茶树扦插存活


率最高

【解析】(1)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

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

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

响.因此花农为了能使一株茶树上开出多个花色,可以采用将这几种不同花色品种的茶花的枝或芽

做接穗,嫁接到一棵茶花树上即可。

(2)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优先生长,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生长素浓

度过高,生长受到抑制。剪去顶芽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减小,抑制作用被解除,侧芽很快发育成

枝条,实现茶树的枝繁叶茂,这就是解除顶端优势原理的应用。

(3)根据题干信息“茶花一般在 1—3 月开花,花朵艳丽缤纷,有芳香气味和甜美的花蜜”,可判断

茶花为虫媒花。要结出茶果,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根据主要天气情况对比图

可发现,2022 年 1 月到 3 月相比历史同时期阴雨天的天数明显增多,影响了昆虫的外出活动,进

而使茶花的传粉受到影响,最终造成茶果数量较历史同期明显减少。

(4)①扦插是剪取一段带有芽的枝条,将其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一段时间

后,枝条下部长出不定根,上部发芽,从而发育成新个体。根据题干表格信息,该探究实验的变量

是吲哚乙酸浸泡液的浓度,结合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除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故对

茶树枝条的要求是:茶树品种相同、生长均健康粗壮、枝条长度相同、直径(粗细)大致相同、带

有相同数目的芽、带有等量的叶片等。

②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

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因此作为对照组的第 1 组应该不使用含吲哚乙酸浸泡液进行处理。所以,表

格中第 1 组为对照组,其用来浸泡插条下端的浸泡液应为等量的清水。

③分析表格数据,随着浸泡液浓度的增加,成活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在浓度为 0.05 毫

克/升时,达到最大值 45%。由此得出结论:随着吲哚乙酸浸泡液浓度的增加,茶树扦插的存活率

先增后减,浓度为 0.05mg/L 左右时,茶树扦插存活率最高。

25. ABD 放大实验现象 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解析】(1)[1]声音能够引起乒乓球的振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两个筒没有接触,中间只有空

气,因此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由振动产生,故选 ABD。

(2)[2]实验 1 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了橡皮膜的振动。

(3)[3]为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 s 分别调节到

10cm、15cm、20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说明了声音的响度与
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26. 5 为了减小误差 温度

【解析】(1)[1]两节干电池 3V,所以电压表选择 0~3V 量程,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时它的电

阻增大,所以滑动变阻器左下接线柱接入电路,电路连接如下图

(2)[2]电流表量程为 0~0.6A,分度值为 0.02A,所以读数为 0.3A;电阻 R 的阻值为


U 1.5V
R  =5Ω
I 0.3A
(3)[3]为了实验数据的精确度可以多测几组数据求平均值,从而减小误差。

(4)[4]分析数据知道,小灯泡的阻值和温度有关,灯泡亮,温度高,阻值大,灯泡暗,温度低,

阻值小。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50 分)。
27.(1)1.8V;(2)1.25A;0V

【解析】解:(1)当 S1 和 S2 都断开时,R2 和 R3 串联,电压表测量 R3 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

的电阻特点可知,电路的总电阻 R=R2+R3=4Ω+6Ω=10Ω
U 3V
I  =0.3A
通过电路的电流 R 10Ω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通过 R3 的电流 I3=I=0.3A

R3 两端的电压,即电压表的示数 U3=I3R3=0.3A×6Ω=1.8V

(2)当 S1,S2 都闭合时,R1、R2 并联,电压表被短路,所以此时电压表示数为零;根据并联电路

的电压特点可知,R1、R3 两端的电压均等于电源电压 3V,电流表测量干路中的电流,电流表的示


U U 3V 3V
I ´总  I1  I 2    +  1.25A
R1 R2 6Ω 4Ω
答:(1)当 S1,S2 都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1.8V;

(2)当 S1,S2 都闭合时,电流表为 1.25A;电压表的示数为 0。

28. L2 30Ω 见解析

【解析】(1)[1]根据甲图可知,车辆不超载时,衔铁接上端,L1 亮,绿灯亮;根据乙图可知,当

压力增大时,传感器输出电压增大,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增大,磁场变强,衔铁被吸

合,衔铁接下端,L2 亮,红灯亮,所以 L1 是绿灯,L2 是红灯。

(2)[2]当某水平公路桥禁止质量大于或等于 20t 的车辆通行时,车对水平地面的最小压力

F 最小=G 最小=m 最小 g=20×103kg×10N/kg=2×105N

U 1V
R总   =50Ω
I 最小 0.02A
由图象可知,此时的输出电压 U=1V,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总电阻

那么电阻 R 的阻值 R=R 总-R 线圈=50Ω-20Ω=30Ω

(3)[3]要求禁止质量更小的车辆通行,此时车辆对传感器的压力变小,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电压 U
U
I
就越小,根据 R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由于吸合的电流不变,则需要增大电路中的电流,
故可减小 R 接入电路的电阻。

29. 效应器 = D 激素/体液

【解析】(1)图中 T-E-N-F-A 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说明该过程是神经调节。体温调节的中枢位

于下丘脑。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

器,图中的反射弧为:皮肤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内脏和骨骼肌,因

此图中内脏和骨骼肌属于效应器。

(2)某人体温在 24h 内都处于 39.5℃,此时机体的产热与散热达到动态平衡,即 A=C。

(3)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血管舒张,增大散热量,

从而保持体温恒定。人体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上图丙中的 D。

(4)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体温主要是由上述神经调节方式进行的,

但也离不开激素调节。例如人体寒冷时,人体分泌的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增加,从而促进细胞代

谢,增加机体产热。

30. 凸透 感受器 小 甲、丙 瞳孔

【解析】(1)[1]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经眼球折射在视网膜成倒立缩小的像,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

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2)[2]反射弧中的感受器能够接收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网膜能接收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

“人工视网膜”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3)[3]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人向远处眺望相当于物距变大了,所以像距应该

变小,则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 CCD 之间的距离变小。

(4)[4]图甲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甲表示的是近视眼;图乙光

线在视网膜后方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因此乙表示的是远视眼;图丙佩戴凹透镜表示近

视眼的矫正;图丁佩戴凸透镜表示远视眼的矫正。因此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分别是图是

甲、丙。

(5)[5]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这时人体的瞳孔会慢慢放大,

使更多的光线进入眼内,然后才能看清物体。

31. a 130℃ 调大

【解析】(1)[1]电磁继电器衔铁的触点相当于工作电路的开关,从电路安全来看,触点应接火线,

即火线接 a 端。

(2)[2]由图象知,当恒温箱温度升高到 50℃时, R1=90Ω

由串联电路特点知此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 R 总=R1+R2=90Ω+110Ω=200Ω

因为控制电路中电磁铁吸合电流是相同的,即电路的总电阻不变,当

R2′=170Ω R1′=R 总-R2′=200Ω-170Ω=30Ω

图象知,此时恒温箱内的温度为 130℃,即恒温箱内温度升高到 130℃时,加热电路被断开。

(3)[3]由图象知,R1 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由于由吸合时电路的总电阻不变,要调低恒温箱

的设定温度,即在温度低于 50℃时工作电路被断开,应将可变电阻器 R2 的阻值适当调大。

32. 生长状况相同 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光照 向 b 侧弯曲生长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紫外光抑制植物生长,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是否用一定量的紫外

光照射,因变量是生长素的产生量,选用的植物材料的生长状况、和数量培养的条件和时间等属于

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步骤如下:

①准备 2 个配有培养支架的烧杯,分别标记为 A、B,向 A、B 两烧杯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完全培

养液。

②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燕麦幼苗若干株,平均分成 2 组,分别放在 A、B 两烧杯中培养一段时间。

③给予 A 组适宜的可见光光照,给予 B 组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光照,继续培养

一段时间。
④切下幼苗的胚芽鞘尖端,分别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并对应标记为 a、b.将 a、b 含生长素的琼

脂块置于去尖端的胚芽鞘两侧(如图 2),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弯曲情况。

实验结果分析:由于 B 组给以一定的紫外光,生长素的产生量少,因此 b 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少,

去尖端的胚芽鞘 b 侧长得慢,a 侧生长快,因此向 b 弯曲生长。

33.(1)0.5V;(2)5Ω ;400N

【解析】解:(1)当不拉拉环时,金属滑片 P 刚好处于 b 端,电阻线全部连入电路,电路中的电

U 3V
I 
R0  R 5+25 =0.1A

电压表的示数 U0=IR0=0.1A×5Ω=0.5V

U 0 1.5V

(2)当电压表的示数 U0′=1.5V 时,电路中的电流 I′= R 0 5 =0.3A

U  U 0 3V-1.5V
R  
电阻线连入电路的电阻值 I 0.3A =5Ω

因 R 是一根长为 5cm 的均匀电阻线(阻值跟长度成正比),其最大阻值为 25Ω,

5
 5cm
所以弹簧的伸长量 ΔL=5cm− 25 =4cm

由弹簧伸长的长度 ΔL 与所受拉力 F 间的关系图可知 F=400N。

答:(1)当不拉拉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0.5V;

(2)闭合开关,当电压表的示数 1.5V 时,电阻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为 5Ω,此时,作用在拉环上

竖直向上的拉力为 400N。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