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3

二千零八年六月二十日

國際安全管理章程解說

一、前言
船舶營運是既專門又複雜的事業。營運時受到船旗國政府及國際機關所制定之範圍廣泛的法規及公約所約束
雖船長對船舶本身及其船員之安全負明顯的責任,唯每艘船舶之經營管理及安全營運之責任則全繫於船東、
或其他經船東委託負起營運船舶責任之機構/人員。
根據統計約 80%之船舶意外事故均肇因於人員失誤(Human Error)。其隱藏的事實就是人員之“行爲
(Act)"或“疏忽(Omission)"幾乎在每一意外事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當然亦包含結構或設備之
缺陷故障所引起者。
所有船公司所面臨之問題就是要將直接或間接造成海難或污染事故之“不當的人爲決定(Poor Human
Decisions)"之機會竭力減至最低,主要目標就是確保所有人員均被適切的告知及配置,以安全地達成其
營運之責任,因而公司中任何一個階層均需有非常重大的認知,就是凡影響安全及防止污染的任何決定,
不論出自岸上或船上都是一樣重要,而且受到重視。
IMO 爲反映以上管理之目的制定了“船舶安全營運與防止污染國際管理章程(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Code for Safe Operation of Ships and Pollution Prevention),簡稱國際安全管理章程【International Safety
Management (ISM) Code】"。ISM 章程建立了船舶安全管理及營運之國際標準,該標準爲有關安全及防止污
染之公司經營組織及執行安全管理制度(SMS)之規範。
安全管理制度(SMS)之引用要求公司將管理程序予以文件化,以確保不論岸上或船上凡是影響安全及環
境保護之狀況、活動及運作,全部都應按法規及公司規定有計劃(Planned)、有組織(Organized)地確實
執行(Executed)及查核(Checked)。
安全管理制度係由公司人員所制定並維持之。與制度有關之每位人員之責任及職權,以及受制度影響人員
間之連繫管道爲形成該制度之基石,此觀念的認知是相當重要。一經界定和文件化後,岸上及船上之有關
安全與環境保護工作和活動將是安全管理制度之骨幹。
安全管理制度在容許改進範圍內得以鑑別及執行之情況下,可藉由文件化制度衡量其成效。
一良好架構之安全管理制度將促使船公司加強其船舶營運及應急備便之安全措施。凡船公司能成功地制定
及執行適當的安全管理制度,應可藉此減少導致人員傷亡、環境受損或財産損失(諸如船舶及其設備和貨物)
等之意外事故。
2
經由航運界及其它工業界之經驗得知,船公司將獲得可預見的利益如次:
1. 人員之安全意識及安全營運技能將提升
2. 安全文化之建立,以促進安全及環境保護之持續改進
3. 獲得客戶更大的信任
4. 提升公司士氣
並經證據顯示經一段時日,“經濟利益"將跟隨上述之“一般利益"接踵而至。諸如下列經濟利益:
1. 藉效率及生産力(如影響船舶延誤之營運中斷的減少)之提升,而降低成本
2. 市場上獲得較優惠之保險費率
3. 減少重大海難事故之賠償
二、ISM 章程逐條解釋
1. 通則
1. GENERAL
1.1 定義
1.1 Definitions
1.1.1「國際安全管理章程【ISM Code】」指經大會採納並可由本組織予以修正之船舶安全營運與污染防止國
際管理章程。
1.1.1 "International Safety Management (ISM) Code" means th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Code for the Safe
Operation of Ships and for Pollution Prevention as adopted by the Assembly, as may be amended by the
Organization.
1.1.2「公司」指船舶所有人或其他任何機構或人員,諸如經理人或光船租賃人業己承擔船舶所有人營運船舶
的責任,且在承擔此責任時業已同意承擔本章程所賦予之所有義務與責任。
1.1.2 "Company" means the Owner of the ship or any other organization or person such as the Manager, or the
Bareboat Charterer, who has assumed the responsibility for operation of the ship from the Shipowner and who, on
assuming such responsibility, has agreed to take over all the duties and responsibility imposed by the Code.
1.1.3 「主管官署」指船舶有權懸掛其國旗之國家政府。
3
1.1.3 "Administration" means the Government of the State whose flag the ship is entitled to fly.
【解釋】:
本章程所稱之“本組織"指 IMO(國際海事組織),而 ISM 章程係指對船舶營運、維修保養及海員之要求
事項予以規定之法規。ISM 章程所稱之“公司"爲符合該等要求事項之組織,凡對船舶營運、維修保養及海
員之業務僅部份符合規定者,不得稱爲“公司";也就是說,公司將一部份業務委由其他公司負責時,該
委託業務之責任與許可權,應由委託之“公司"擔負之。
持 DOC(詳第 13 條)公司爲承擔船舶營運責任之公司。船公司得將與船舶營運有關之特定業務以契約方式
交由第三者經營(如船員管理、技術指導、船舶維修保養等)。持有 DOC 公司應確認其分包商符合 ISM 章程
所扮演之角色,在此種有分包商合約之情況下,僅能簽發一張 DOC 給公司,雖分包商負責 ISM Code 所規
定之責任,惟持 DOC 公司則應負起全責。
持 DOC 公司掌控所有業已分包與船舶安全管理制度(SMS)有關之業務,該公司應負責且持有客觀性證
據以證明其分包商與 SMS 有關之業務符合公司之政策及程序。
1.2 目的
1.2 Objectives
1.2.1 本章程之目的爲確保海上之安全、防止人員傷害或生命喪失及避免環境之受損,尤其是海洋環境與財
産方面爲然。
1.2.1 The objectives of the Code are to ensure safety at sea, prevention of human injury or loss of life, and
avoidance of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in particular, to the marine environment, and to property.
1.2.2 公司安全管理之目的應特別留意下列事項:
1.2.2 Safety management objectives of the Company should, inter alia:
1.2.2.2 針對所有可預見之危險,建立其預防措施;及
1.2.2.2 establish safeguards against all identified risks; and
1.2.2.3 繼續不斷改善岸上及船上人員之安全管理技能,包括有關於安全及環境保護之應急事件的準備。
4
1.2.2.3 continuously improve safety management skills of personnel ashore and aboard ships, including preparing
for emergencies related both to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2.3 安全管理制度應確保下列事項:
1.2.3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should ensure:
1.2.3.1 符合於強制性的規則及規範;及
1.2.3.1 compliance with mandatory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1.2.3.2 由本組織、主管官署、船級協會及海運業機構所建議可適用之章程、準則及標準均列入考慮。
1.2.3.2 that applicable codes, guidelines and standards recommended by the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ons,
classification societies and maritime industry organization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1.3 適用
1.3 Application
本章程之要求得適用於所有船舶。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Code may be applied to all ships.
【解釋】:
下列名詞在本章程中經常被引用,加以解釋如次:
不符合(Nonconformity):指偏離安全管理制度所要求之事項,或産生錯誤足以危害或業已危害人員、環
境、船舶或船貨之安全。
危害事件(Hazardous Occurrences):指狀況進一步發展將導致意外之發生。
意外事故(Accidents):指生命、環境、船舶或船貨受到損傷之意外事故。
查證(Verify):指調查並確認活動或營運符合所規定之要求。查證活動之例:包括船舶及其設備在離開港
口前、在航行中或進港前或接近陸地之檢查、測試及操作上之檢查(Operational Checks),制度稽核亦是查
證活動之一種。
指派人員(Designated Person(s)),譯爲管理責任者更符實際情況。指派之岸上
5
人員可直接向最高管理階層陳報,有責任及權責對每艘船之安全及防止污染予以監管,並確保所需之適當
資源和岸上支援得以獲得。
【法規】:
所適用之主要公約、建議案及章程計有
Ÿ 一九七四年海上人命安全國際公約及其業已生效之修正案與議定書(SOLAS)
Ÿ 一九七三/一九七八/一九九七年防止船舶污染國際公約(MARPOL)及其業已生效之修正案
Ÿ 一九七二年國際海上避碰規則(COLREG)及其業已生效之修正案
Ÿ 一九六六年國際載重線規則(LOAD LINE)及一九八八年議定書
Ÿ 一九九五年航海人員訓練、發證及當值標準國際公約及其業已生效之修正案(STCW)
Ÿ 化學船章程(IBC/BCH)及氣體船章程(GC/IGC)及其業已生效之修正案
Ÿ ILO147 號公約(1976)之有關商船所需船員人數、工作時間、資格、社會保障等規定
Ÿ IMO 決議案 A .441(XI)之有關船舶所有人對海上安全及保護海洋環境之必要處置
Ÿ IMO 決議案 A. 481(XII)之有關最少安全配額原則
Ÿ IMO 決議案 A. 443(XI)之有關海上安全及保護海洋環境船長必要之處置
Ÿ ITU 之國際電信規則
至於所應遵守之國家航政法規,在航運先進國規定得相當詳細,某些規定甚至較國際法規嚴格,此等規定
中亦有適用於外國籍船者,需個案特別留意。
船級協會之規範應予以遵守,此外國際船級協會聯合會(IACS)之下列建議案,
6
可供參據。
Ÿ Care and Survey of Hatch Covers
Ÿ Fire Protection in Machinery Space in Ship in Service
Ÿ Hull Surveys of Oil Tankers
Ÿ Hull Surveys of Bulk Carriers
國際海事組織(IMO)以及 ICS(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Shipping,國際航運組織)、ISF(International
Shipping Federation,國際航運聯盟)、OCIMF(Oil Companies International Marine Forum,石油公司國際海
事協定會)、INTERTANKO(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Tanker Owners,國際獨立油輪船東協
會)所出版之下列圖書,亦可作爲製作管理文件之參考。
Ÿ Code of Safe Practice for Cargo Stowage and Securing
Ÿ Code of Safe Practice for Ships Carrying Timber Deck Cargoes
Ÿ Code of Safe Practice for Solid Bulk Cargoes (BC Code)
Ÿ Emergency Procedures for Ships Carrying Dangerous Goods (EmS)
Ÿ International Maritime Dangerous Goods Code (IMDG Code) and Supplement
Ÿ Medical First Aid Guide for Use in Accidents Involving Dangerous Goods (MFAG)
Ÿ Manual on Chemical Pollution
Section I
Problem Assessment and Response Arrangements
Section II
Search and Recovery of Packaged Goods Lost at Sea
Ÿ Manual on Oil Pollution
Section I
Prevention
7
Section II
Contingency Planning
Section III
Salvage
Section IV
Combating Oil Spills
Ÿ Provisions Concerning the Reporting of Incidents Involving Harmful Substances under MARPOL 73/78
Ÿ Merchant Ship Search and Rescue Manual (MERSAR Manual)
Ÿ Ship‘s Routing
Ÿ Standard Marine Communication Phrases
(以上圖書可從 IMO Publication 購得)
Ÿ Anchoring Systems and Procedures for Large Tankers (OCIMF)
Ÿ Bridge Procedures Guide, 3rd Edition (ICS)
Ÿ Clean Seas Guide for Oil Tankers (ICS/OCIMF)
Ÿ Effective Mooring (OCIMF)
Ÿ Effect on Operation of Tanker Terminals Following International Tanker Safety and Pollution Standards
(OCIMF)
Ÿ Guide on Marine Terminal Fire Protection and Emergency Evacuation (OCIMF)
Ÿ Guide to Purchasing Hawsers - Volume I (OCIMF)
Ÿ Inspection Guidelines for Bulk Oil Carriers (OCIMF)
Ÿ International Safety Guide for Oil Tankers and Terminals (OCIMF)
8
o Peril at Sea and Salvage-A Guide for Masters (ICS/OCIMF)
o Prevention of Oil Spillages Through Cargo Pumproom Sea Valves (ICS/OCIMF)
o Recommendations on Equipment for the Towing of Disabled Tankers (OCIMF)
o Response to Marine Oil Spill (ITOPF)
o Safety in Chemical Tankers (ICS)
o Safety in Oil Tankers (ICS)
Ship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for Bulk Oil Carriers (OCIMF)
(以上圖書大部分可從 Witherby & Co., Ltd 購得)
1.4 安全管理制度之功能要求
1.4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a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SMS)
各公司均應制訂、執行、並維持包括下列功能要求之安全管理制度:
Every Company should develop, implement and maintain a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SMS)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1.4.1 安全與環境保護政策;
1.4.1 a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
1.4.2 符合有關國際與船旗國法規之指示及程序,以確保船舶安全營運與環境保護;
1.4.2 instructions and procedures to ensure safe operation of ships and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n compliance
with relevant international and flag State legislation;
1.4.3 明定岸上與船上人員許可權標準及其相互聯絡之管道;
1.4.3 defined levels of authority and line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and amongst, shore and shipboard personnel;
9
1.4.4 報告意外事件及不符合本章程規定之程序;
1.4.4 procedures for reporting accidents and nonconformities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is Code;
1.4.5 應急狀況之準備及回應程序;及
1.4.5 procedures to prepare for and respond to emergency situations; and
1.4.6 內部稽核及管理審查之程序
1.4.6 procedures for internal audits and management reviews.
【解釋】:
有關船舶安全營運及環境保護之安全管理予以文件化稱之安全管理制度。根據本章程,圖一所示之安全及
環境保護政策(Code 2.1)、安全管理手冊(Code11.3)、程序書、指導書(Code 10.4)及管理紀錄等文書稱
爲廣義之安全管理手冊;一般安全管理手冊指制度全體及其體系之所有文件。在某些情況,指圖一之狹義
安全管理手冊之情況亦不少。
安全管理手冊(狹義),係將全部安全管理活動有制度地說明其整體架構。有關安全管理業務之組織及其
業務內容應明確化,亦即將整個 SMS 之概要予以文件化。 SMS 所使用之各種程序書及工作指導書,則須另
外再繕寫制定之。惟各程序書及工作指導書之名稱在管理手冊之各規定中,分別將其相關者記入之;或者
亦可利用 總覽表在管理手冊之文書管理中予以述明清楚亦可。
管理手冊、程序書及工作指導書係由下列事項所構成:
Ÿ 業務範圍、負責人員、執行者及驗證者應予以明記
Ÿ 訂定業務實施之程序,並依此程序執行
Ÿ 記錄結果
Ÿ 所訂定之文件應予以修訂
爲便於管理,構成 SMS 之所有文件,應在其表面註記“管制文件(Control Document)"或其他記號/符
號,以與其他一般文件區別之,便於管理。
爲便於查證管理制度實際執行情況,各品質紀錄應予以妥善保管,並訂定保存年限,該等文件與管理文件
不同。
10
(Code 11.1)
(Code 11.3)
安全及環境保護政策
(Code 2.1)
安全管理手冊(狹義)
(Code 11.3)
程序書
工作指導書
(Code 1.4)
管理紀錄
(表單)
圖一:安全管理制度之文件體系
2. 安全與環境保護政策
2.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
2.1 公司應建立達成第 1.2 款所述目的之安全與環保政策
2.1 The Company should establish a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 which describes how the
objectives, given in paragraph 1.2, will be achieved.
2.2 公司應確保船與岸兩方面組織之各階層均能實施與維持該政策
11
2.2 The Company should ensure that the policy is implemented and maintained at all levels of the organization both
ship based as well as shore based.
【解釋】:
安全管理政策爲一簡單明確的宣示文字;另外,該政策亦說明 SMS 之目的,爲達成並維持此目的,概略之
方案及計畫亦應記述之。
另外,本政策絕對不能與公司之其他政策相抵觸,對安全意識及安全管理技術,應不斷地力求改善。
安全管理政策,爲公司重要經營政策之一,公司之最高經營者(總經理或持有經營決定權之人員)應予以
簽認之,另外爲使制度適當地且有效果地予以運作維持,制度應定期予以審查(IACS 統一解釋爲一年至少
一次)。
全體從業人員(含船員)一定應遵守該政策。另外經營者爲使本政策之目的順利遂行,在策劃及決定政策
時,應檢討履行政策之方法。
3. 公司之責任與職權
3. COMPANY RESPONSIBILITIES AND AUTHORITY
3.1 如負責船舶營運之實體並非船舶所有人,則船舶所有人必須將該實體的全名及其詳細資料向主管官署報
備。
3.1 If the entity who is responsible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ship is other than the owner, the owner must report the
full name and details of such entity to the Administration.
3.2 公司對管理、執行及查證與安全及防止污染工作有關及有影響之所有人員之責任與職權及其相互關係應
予明定,並文件化。
3.2 The Company should define and document the responsibility, authority and interrelation of all personnel who
manage, perform and verify work relating to and affecting safety and pollution prevention.
3.3 公司有責任確實提供適當之策略及岸上之支援,以使其指派人員,能遂行其職務。
12
3.3 The Company is responsible for ensuring that adequate resources and shore based support are provided to
enable the designated person or persons to carry out their functions.
【解釋】:
重要人員之責任及許可權予以文件化在確保與安全及環境保護有關人員爲使制度有效地産生作用,以達到
公司所期盼之目標。
與 SMS 有關之海上及陸上人員,爲使 SMS 順利遂行,並讓各從業人員瞭解其業務推動如何重要,應將其責
任及許可權以明文規定之。
經營者對執行 SMS 有關業務人員之能力標準應明定之,並確保陸上及岸上人員均有適當資格及良好經驗以
承擔其責任。
達成管理制度之目的,所界定之岸上及船上人員責任,爲顯示其間之責任關係,應善用組織圖。
4. 指派人員
4. DESIGNATED PERSON(S)
爲確保每艘船舶之安全營運及提供公司與船上兩者之間的連繫,每一公司於適當之時,應指派一位或數位
在岸人員,能與最高管理階層直接聯繫;該(等)指派人員之責任與職權應包括對每艘船舶營運安全與防
止污染方面予以監控,並確保依需要提供適當的策略及岸上支援。
To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each ship and to provide a link between the company and those on board, every
company, as appropriate, should designate a person or persons ashore having direct access to the highest level of
management. The responsibility and authority of the designated person or persons should include monitoring the
safety and pollution prevention aspects of the operation of each ship and to ensure that adequate resources and
shore based support are applied, as required.
【解釋】:
爲使管理制度能適當地維持,應注意下列事項:
13
Ÿ 其有效性及執行程度應予以查證
Ÿ 應向經營責任者(一般爲總經理)報告不符合事項
Ÿ 應指派人員矯正不符合事項
執行並維持 SMS 之工作爲管理船舶組織上之直線責任,查證(Verification)及監管(Monitoring)應由與
工作執行責任無關之人員擔任之。
指派之管理責任者應爲適格人員,對船舶營運之安全及污染管制方面頗具經驗,且熟諳公司之安全及環境
保護政策。另外,管理責任者應具有獨立性及權威性,能將其所見之不符合事項向經營責任者報告;再者,
管理責任者具有組織安全稽核之責任,且應查驗矯正行動業已確實執行。
管理責任者爲使制度之順利遂行,不論何種理由管理責任者不在時,應有程序書可供依循,以使制度之執
行不至中斷。
5. 船長之責任與職權
5. MASTER'S RESPONSIBILITY AND AUTHORITY
5.1 公司應將下列有關船長責任予以明定,並文件化:
5.1 The Company should clearly define and document the master's responsibility with regard to:
5.1.1 執行公司之安全及環境保護政策;
5.1.1 implementing the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 of the Company;
5.1.2 策動船員遵守該政策;
5.1.2 motivating the crew in the observation of that policy;
5.1.3 以簡潔的方式,發佈適當之命令與指示;
5.1.3 issuing appropriate orders and instructions in a clear and simple manner;
5.1.4 查證規定之要求業已遵守;及
5.1.4 verifying tha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re observed; and
14
5.1.5 審查安全管理制度,並將其缺點向岸上管理部門報告。
5.1.5 reviewing the SMS and reporting its deficiencies to the shore based management.
5.2 公司應確保船上所執行之安全管理制度,包含強調船長職權之明確聲明。公司應在安全管理制度中建立
船長緊急處分權限與責任,以對有關安全及防止污染作出決定,且在必要時請求公司之支援。
5.2 The Company should ensure that the SMS operating on board the ship contains a clear statement emphasizing
the Master's authority. The Company should establish in the SMS that the master has the overriding authority and
the responsibility to make decisions with respect to safety and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to request the Company's
assistance as may be necessary.
【解釋】:
影響船員、環境、船舶及其船貨安全之船長責任及職責之明定是爲了謀求船岸間連繫之重要一環,如高階經
營者允諾執行本制度及公司致力於促進安全及環境保護,則應轉變成船上之有效行動。所以船長應獲得公
司鼓勵及支援,以利達成本制度。
公司對經營者所實施之本制度不論如何抑制,且如何協調。但船長在考量以最佳措施使旅客、船員、船舶及
海洋環境得到最佳利益時,對船長而言,此種暫不顧本制度之緊急處分權限及決定係被允准,且進一步能
得到公司之支援。
船長爲促使船員遵守安全管理政策,應利用各種與船員接觸的機會(如各種應急訓練實施前後之會議或船
員交接時之自我介紹機會)加以宣導,以使全體船員徹底暸解,當然亦可將安全管理政策張貼於船上適當
場所。
6. 資源與人員
6. RESOURCES AND PERSONNEL
6.1 公司應確保船長滿足下列條件:
6.1 The Company should ensure that the master is:
6.1.1 指揮船舶之適格人員;
6.1.1 properly qualified for command;
15
6.1.2 熟諳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及
6.1.2 fully conversant with the Company's SMS; and
6.1.3 給予必要的支援,以使船長之職責能安全地達成。
6.1.3 given the necessary support so that the Master's duties can be safely performed.
6.2 公司應確保所屬之每艘船舶均依國家及國際規定配置適格、持有證照、且身體健康之海員。
6.2 The Company should ensure that each ship is manned with qualified, certificated and medically fit seafarers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quirements.
6.3 公司應建立程序以確保從事安全與環境保護之新進或調至該新崗位之人員,均已適當熟悉其職責。開航
前應提供之重要指示,該指示應予鑑別、文件化及交付。
6.3 The Company should establish procedures to ensure that new personnel and personnel transferred to new
assignments related to safety and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re given proper familiarization with their duties.
Instructions which are essential to be provided prior to sailing should be identified, documented and given.
6.4 公司應確保所有與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有關的人員均已適當地瞭解有關的規則、規範、章程與準則。
6.4 The Company should ensure that all personnel involved in the Company's SMS have an adequate understanding
of relevant rules, regulations, codes and guidelines.
6.5 公司應建立並維持程序,以闡明支援安全管理制度可能需要的任何訓練,並確保全體有關人員已施行該
訓練。
6.5 The Company should establish and maintain procedures for identifying any training which may be required in
support of the SMS and ensure that such training is
16
provided for all personnel concerned.
6.6 公司應建立程序,以使船上人員接收到以其工作語文或其所能瞭解語文所訂定與安全管理制度有關之資
料。
6.6 The Company should establish procedures by which the ship's personnel receive relevant information on the
SMS in a working language or languages understood by them.
6.7 公司應確保船上人員在執行有關安全管理制度之職責時,能有效地溝通。
6.7 The Company should ensure that the ship's personnel are able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 the execution of
their duties related to the SMS.
【船長之資格與能力】:
船長之任用公司僅能任用已接受必要訓練、持有國際認可證書、以及有能力指揮所欲登輪之船種者。因此,
公司對船長任用之程序,船長訓練內容及方法均有必要訂定之。
【船員人事】:
SMS 之有效性有賴於船上人員對該制度當作一回事,船上人員應正確認識該制度所給予之責任及應遵守之
政策,並以適當措施使船上人員慢慢地適應該制度。
公司在 SMS 中對船員人事(雇用及調配管理)訂定程序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Ÿ 船舶航線及船員的工作負荷
Ÿ 在正常營運及應急情況下船員應具有能安全處理該任務之能力
Ÿ 各船員對 SMS 之責任應知悉
Ÿ 有關資格及身體狀況之適當紀錄的採用
【熟悉】:
各船員對 SMS 有關責任之熟悉,以能否使 SMS 繼續有效地實施之觀點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在 SMS 之下
對正常營運及應急情況下之責任,有必要讓新進人員或調動職務人員暸解,關於訂定此程序,應注意下列
事項:
17
Ÿ 在未上船前,將公司之 SMS 及船舶明細送達欲上船之船員,船員一接到該資料,應填妥回條,並記錄暸
解其內容後寄回公司。
Ÿ 上船後,在甲級船員之指導下,對船舶及其機器設備、以及 SMS 予以見習,並熟悉之(見習後應以口試
或筆試測驗船員熟悉程度)。
Ÿ 要求海員以完成問卷表方式或有指引程序(Guided programme)方式自行暸解船舶及其機器設備以及
SMS。在一定期間應將完成程序交付船長或適當之甲級船員。
Ÿ 上船和下船之船員留有足夠之時間交代任務,且利用已建立之核對表。
Ÿ 製作船用及岸上用錄影帶以傳遞 SMS 觀念及其特別要求。使用錄影帶很自然地可熟悉船上特別程序或其
他要求。
公司將根據其現行之訓練,熟悉之計畫以及公司營運程序決定最適當方法。
【相關法規】:
主要之國際公約及建議案前第 1.2 款之解釋業已提及,公司應確保有關人員亦應熟悉與船舶營運安全及防
止污染有關之旗國及國際法規,並且亦熟悉船級協會之規範。
船級協會所出版之其他有關資料及準則,以及各海運機構如 ICS、ISF、OCIMF 及 INTERTANKO 等所發行
有關船舶營運安全工作慣例亦應包含在內。
因此公司,對安全及環境保護有關資料,爲確保能有效地活用,在岸上及船上應建立圖書室,備有最新之
刊物,予以管理並維持之。
【訓練】:
安全訓練之演習應依 SMS 之程序及要求執行之,演習應涵蓋應急狀況所有可能發生者,演習著重於確保船
員符合公司之 SMS 要求,並使船員在發生應急狀況時建立控制場面的信心。
公司對安全稽核的結果、演習及事故、危險發生與不符合事項之分析,將有助於判斷是否追加公司之訓練要
求,或必要時改變 SMS 之管理手冊、程序書或工作指導書。
公司對個人訓練必要性之審核程序,以及個人所持資格是否符合旗國和公司所定要求之核對程序應予建立。
18
公司對從事緊急業務且伴有危險之人員應考慮建立進修訓練程序。另外有關 SMS 亦應建立程序,不論岸上
或海上人員應予以在職訓練,使其熟悉其業務。
【SMS 有關資料】:
SMS 之所有程序(書)及指導書之建立應簡單明暸,如果公司利用船員代理公司,公司在未選定船員前,
應將 SMS 有關之規定送交船員代理公司。
【通信】:
應急狀況發生時及形成應急事態之過程,船員間以及負有特殊責任旅客間之通信,從甚多海難事故中得知,
極爲重要。有效的通信將確保安全及防止污染。
船員與其他船員之溝通能力在新人進用及船員評鑑時應加以審查。如果公司利用船員代理公司,在採用新
人時,應讓代理公司知悉公司之要求,代理公司是否有能力供應符合要求之船員,應予以監督且適當記錄
之。
7. 船舶操作計畫之制定
7. DEVELOPMENT OF PLANS FOR SHIPBOARD OPERATIONS
公司應建立程序以制訂與船舶安全與防止污染有關之船上主要操作計畫及指示(包含查核表)。相關之各
種業務應予以明定,並指派適格之人員。
The Company should establish procedur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lans and instructions including checklists for key
shipboard operations concerning the safety of the ship and the prevention of pollution. The various tasks involved
should be defined and assigned to qualified personnel.
【解釋】:
針對不符合(Non-Conformities)或危險狀況(Hazardous Situation)之發生,爲維持其回應及矯正能力,應
特別注意預防措施(Preventive Actions)。
公司對船上重要操作(Key Shipboard Operation)應予以鑑別,且應制定爲使該等操作順利遂行之程序書/
工作指導書(Instructions)。經常監督(Supervision)及查證(Verification)是否符合程序書/工作指導書
是相當重要。
船上操作予以文件化時,其所包含之操作如次:
19
Ÿ 與航行安全有關之操作
Ÿ 與環境保護有關之操作
Ÿ 與船貨有關之操作
此等操作,依操作時間之不同,將可整理成如次之情況:
Ÿ 港內之操作(裝卸貨、機器之維修保養....等)
Ÿ 準備航行之操作(吃水及穩度之確認、天候之評估、貨物繫固、閉鎖裝置之確認、機器設備之測試、海圖及
圖書之確認....等)
Ÿ 航行中之操作(W/H 及 E/R 之當值配置、特殊航行、無線電通信、船上艙底水之處理....等)
Ÿ 到港之準備(機器設備之測試、岸台連絡、引水人員、壓艙水....等)
其詳細可參考 ICS/ISF 所列之表 1 船舶操作文件。各種操作可作成 SMS 之程序書、計畫書及/或工作指導書。
表 1. 船舶操作文件
1. 總則 (General)
1.1 船上組織 (Shipboard Organization)
1.2 職責 (Functional Responsibilities)
1.3 報告程序 (Reporting Procedures)
1.4 旅客管理 (Passenger Control)--必要時
1.5 公司與船間之通信 (Communication between Ship and Company)
1.6 船長及甲級船員之檢查 (Inspections by Master and Senior Officers)
1.7 文件及紀錄之供應及維持 (Provision and Maintenance of Documents and Records)
20
1.8 醫療佈置 (Medical Arrangements)
1.9 職務之合適及避免過分疲勞 (Fitness for Duty and Avoidance of Excessive Fatigue)
1.10 酒精及其它藥物政策及程序 (Alcohol and Other Drug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1.11 設備操作保養指導書 (Operational and Maintenance Instructions for Equipment)
1.12 適航性及適當貨載之檢查表 (Checklists for Sea Worthiness and Cargo Worthiness)
1.13 垃圾管理(Garbage Management)
2. 船舶在港 (The Ship in Port)
2.1 接受船貨及旅客 (Accepting Cargo and Passengers)
2.2 裝卸程序(包含危險貨品之裝卸) (Loading and Discharging Procedures,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Dangerous Goods)
2.3 港口之當值及警戒 (Harbor Watches and Patrols)
2.4 與岸上當局連繫 (Liaison with Shore Authorities)
2.5 監管俯仰及穩度 (Monitoring Trim and Stability)
2.6 船舶暫時無法移動之程序 (Procedures when the Ship is Temporarily Immobilized)
2.7 液貨及燃油意外洩出 (Accidental Spillage of Liquid Cargoes and Ship’s Bunker)
2.8 油類、有毒液體及垃圾利用岸上收受設備 (Use of Reception Facilities for Oil, Noxious Liquids and Garbage)
2.9 污染事故之應變 (Response to Pollution Accidents)
3. 準備航行 (Preparing for Sea)
21
3.1 查對旅客人數 (Verification of Passenger Numbers)--適用時
3.2 查核及記錄吃水 (Checking and Recording Draughts)
3.3 查核穩度 (Checking Stability Condition)
3.4 天候之評估 (Assessment of Weather Conditions)
3.5 穩固貨物、艙口及其它船體開口 (Securing Cargoes, Hatches and All Opening in the Hull)
3.6 主機、舵機、航行及通信設備、發電機、應急照明及錨泊設備測試 (Tests of Engines, Steering Gear,
Navig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3.7 出港佈署 (Harbor Stations)
3.8 航行文件 (Documentation of Sailing Condition)
3.9 查證防汙設備及佈置 (Verification of Pollution Prevention Equipment and Arrangements)
3.10 查證應備有之最新版海圖及圖書 (Verifying that Up-to-date Nautical Charts and Publication are Carried)
4. 航行中 (The Ship at Sea)
4.1 駕駛台及機艙當值 (Bridge and Engine Room Watch Keeping Arrangements)
4.2 惡劣天候及濃霧下之特別要求 (Special Requirements in Bad Weather and Fog)
4.3 無線電通信 (含 VHF) (Radiocommunications)
4.4 操船資料 (Maneuvering Data)
4.5 應急程序 (另有單獨者除外) (Emergency Procedure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separately)
4.6 安全警戒、火災警戒及其它監視之安排 (Security Patrols, Fire Patrols and Other Arrangement for
Surveillance)
22
4.7 機艙 油水、油輪貨油殘油、有毒液體物質及垃圾排泄至大海 (Discharge into the Sea of Oily Water from
Machinery Space Bilge, Cargo Residues from Oil Tankers, Noxious Liquid Substances and Garbage)
5. 到港準備 (Preparing for Arrival in Port)
5.1 主副機、舵機、航行及通信設備、發電機及錨泊設備之測試 (Tests of Engines, Steering Gear, Navig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Generators and Anchoring Equipment)
5.2 到港佈署 (Harbor Stations)
5.3 領港人員 (Pilotage)
5.4 港埠資料及通信 (Por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5.5 天候評估 (Assessment of Weather Condition)
5.6 航行指示、潮汐表及海圖 (Sailing Directions, Tide Tables and Charts)
5.7 壓艙水 (Ballast)
5.8 直升機操作 (Helicopter Operations)
5.9 穩度以及水密完整性 (Stability and Watertight Integrity)
註:*1. 以上所列者並非全部,將依船舶規格或其操作方式之不同,予以增減。
*2. 操作文件應包括船長職權之考慮及生命之保護,船舶安全及防止污染所採取之步驟及所發佈之命令。
公司做成前述之程序書、計畫書及/或工作指導書時,須將該等操作有關之國際公約及國內法規予以納入,
並且參考有關海運業機構所出版之有助益的技術指導,另該等文件應力求簡潔明暸。而且得藉查核表
(Check List)之助確保特殊操作狀態(Particular Operational Phase)之例行工作均已列入,避免遺漏。
23
公司對所有船上操作應體認將影響安全及防止污染。公司對與安全有關之操作得考慮分爲兩大類,即:
Ÿ 特別操作(Special Operations)
Ÿ 危急操作(Critical Operations)
該操作得優先於原操作計畫執行之,且准允特別注意將引起嚴重安全及環境保護之船上操作。
所謂特別操作係指僅在船員業已形成危害狀況後、或事故業已發生時,方知道該錯誤之操作。
特別操作之程序書及指導書,應包含防止事故再發生、矯正不安全操作習慣之注意事項(Precautions)及查
核表(Checks),其項目列舉如次,但非只侷限於此等項目。
Ÿ 確保水密完整性
Ÿ 航行安全、包含海圖及出版物之更正
Ÿ 影響設備(如舵機)及相關備便設備可靠性之操作
Ÿ 維護保養(指船上重要機器)
Ÿ 港內駁油(燃油及潤滑油)
Ÿ 維持穩度及防止過負荷與應力過大
Ÿ 貨櫃、船貨及其它項目之繫固(貨物繫固手冊)
Ÿ 船上保全(海盜及恐怖份子)
所謂危急操作係指該錯誤操作可遭致立即事故或狀況,該事故或狀況將使人員、環境或船舶受到威脅。
在執行危急操作時,應嚴加遵守程序書/工作指導書,並且應特別監管令人滿意之性能,其項目列舉如次,
但非侷限於此等項目:
Ÿ 限制水域或船舶幅輳水域之航行
24
Ÿ 於接近或在輻輳水域造成突然無法操縱之操作
Ÿ 能見度不良之航行
Ÿ 危險貨品及有毒物質之處理
Ÿ 海上加油及貨油轉駁
Ÿ 氣體船、化學船及油輪之船貨裝卸
Ÿ 極重要機器操作(Critical Machinery Operations)
危急操作任務分配應恰當,俾使危急操作船員之操作能力得以監視。
8. 應急準備
8. EMERGENCY PREPAREDNESS
8.1 公司應建立程序以鑑別、規定、並回應潛在的船上應急狀況。
8.1 The Company should establish procedures to identify describe and respond to potential emergency shipboard
situations.
8.2 公司應建立應付危急行動之操練計劃。
8.2 The Company should establish programmes for drills and exercises to prepare for emergency actions.
8.3 安全管理制度應提供措施,以確保公司之組織能在任何時間對涉及其船舶之危害事件、意外事件及應急
狀況予以回應。
8.3 The SMS should provide for measures ensuring that the Company's organization can respond at any time to
hazards, accidents and emergency situations involving its ships.
【解釋】:
岸上與船上之應變計畫是一致的,且幾乎成爲一體。
岸上之應變計畫得包含下列各項:
25
Ÿ 應變成員之組織及職責
Ÿ 危急應變小組之設置及其成員召集之程序
Ÿ 因應各種不同事故或災害之程序
Ÿ 危急應變小組與船舶連繫之建立與維持之程序書(參考 IMO 之決議案 A648(16))
Ÿ 船上備有之船舶規格、圖說、穩度資料以及安全與環境保護設備維持可用性
Ÿ 適於各種應急狀況之查對表(Checklists),俾有助於應變(Response)時能有制度地慮及所遭受的問題
Ÿ 所有須連絡及諮詢之相關單位名稱及其連絡管道(TEL、FAX 等)
Ÿ 岸上及船上管理之報告方法(進一步之指引參考 IMO 大會決議案 A.648(16))
Ÿ 連絡船員親屬之程序
Ÿ 對公衆媒體發佈消息及回答其詢問之程序(記者會)
Ÿ 緊急事故拖延長時間之公司支援體制
Ÿ 指派支援應變之公司人員及專業人員名冊及其換班表以維持其例行工作
船上應變計畫應多方考慮船上可能發生之各種應急情況,且將包含下列各項:
Ÿ 職務之分擔及責任
Ÿ 掌握狀況所採取之措施
Ÿ 船上通信方法,包括全天 24 小時之緊急連絡
Ÿ 請求第三者協助之程序
Ÿ 通知公司及報告有關機關之程序
Ÿ 維持船岸間之通信
26
Ÿ 與媒體處理之程序
應變計畫應予以建立以敍述如何處理與損害、火災、污染、個人、保全及船貨有關之應急狀況。應急狀況如次:
Ÿ 結構發生損害 (Structural Failure)
Ÿ 主機發生故障 (Main Engine Failure)
Ÿ 舵機發生故障 (Steering Gear Failure)
Ÿ 電力系統發生故障 (Electrical Power Failure)
Ÿ 碰撞 (Collision)
Ÿ 擱淺/坐礁 (Grounding/Stranding)
Ÿ 船貨移動 (Shifting of Cargo)
Ÿ 液貨洩漏或汙損 (Cargo Spillages or Contamination)
Ÿ 火災 (Fire)
Ÿ 投棄船貨 (Cargo Jettisoning)
Ÿ 機艙發生事故 (Machinery Room Casualty)
Ÿ 棄船 (Abandoning Ship)
Ÿ 人員落海/搜救 (Man Overboard/Search and Rescue)
Ÿ 進入封閉區域 (Entry into Enclosed Spaces)
Ÿ 嚴重受傷 (Serious Injury)
Ÿ 恐怖威脅或海上搶劫 (Terrorism or Piracy)
Ÿ 直升機操作 (Helicopter Operations) 及
Ÿ 惡劣天候海損 (Heavy Weather Damage)
27
以上所列者並非全部,公司應依船舶規格、構造、設備及航線之不同,予以增減以涵蓋所有可能之船上應急
應變計畫。
依據 MARPOL 73/78 附錄 I 規則 26 之要求,凡總噸位 150 以上之油輪及總噸位 400 以上之非油輪應備有船
上油污染應急計畫,目前船上業已備有該應急計畫,爲配合 ISM 章程之生效實施,該應急計畫應略加修改
即可符合規定。
【應急訓練】:
公司對船舶可能遭遇到之各種應急狀況應予以假定,並對各種應急狀況應實施各種演習及訓練。在船上除
SOLAS 公約所規定之操練外,並應對各種應急狀況實施演習及訓練,以提高自信及熟練程度,並維持之。
該等訓練應以仿真情況執行之,俾能演練爲應急情況所建立之應急計畫,且適當時應動員岸上所管理之應
急計畫。
應急演習及訓練應定期實施以測試應急計畫之有效性並且明暸該計畫,另外亦對可能參與實際緊急行動人
員,提高其自信及能力。
所有應急演習及訓練紀錄應予以保管以作爲驗證之證據,適格之人員應評估該等演習及訓練之結果,作爲
決定書面程序是否有效。
9. 發生不符合、意外事故及危害事件之報告及分析
9. REPORTS AND ANALYSIS OF NON-CONFORMITIES, ACCIDENTS AND HAZARDOUS
OCCURRENCES
9.1 安全管理制度應包括用以確保向公司報告不符合、意外事故及危害狀況,並對其作出調查及分析之程序,
以改進安全和防止污染爲目的。
9.1 The SMS should include procedures ensuring that non-conformities, accidents and hazardous situations are
reported to the Company,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with the objective of improving safety and pollution
prevention.
9.2 公司應建立程序以施行矯正行動。
9.2 The company should establish procedur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rrective
28
action.
【解釋】:
本制度之所謂「不符合」係指所適用之規則及標準或公司對 SMS 所要求事項不符合其所規定之情況,另外
有關對船舶安全營運及對確保環境保護産生某種障礙之情況均稱之,也就是說對 SMS 制度産生缺陷,不論
人爲所産生者,抑是機器故障所産生者均包括在內。
【報告】:
本制度應要求船長將下列之情況報告至管理責任者:
Ÿ 意外事故 (Accidents)
Ÿ 危害事件 (Hazardous Occurrences)
Ÿ SMS 之不符合狀況 (Non-conformities within the SMS)
Ÿ SMS 之修正及改進意見 (Suggested Modifications and Improvements to the SMS)
當岸上管理責任者一接收該等報告,應由適合階層之管理人員予以審查並評估之,以訂定長期及短期之校
正措施,避免再發生。
意外事件及危害事件應報告之,該報告應包含可能發生之原因,傷及人員所造成之影響,對環境及財産所
造成之損害或航行安全之危害,並且包含改進意見。
SMS 程序書或工作指導書如有任何異動(不符合情況發生)應書之以文,並且依據 SMS 所建立之程序書,
報告至岸上管理階層。
SMS 之設計應准允經由意外事故分析、危害事件及不符合、以及公司情況之改變予以經常更新、修訂及改進。
【分析】:
公司應備有一制度用以記錄、調查、評估、審查及分析報告,並且必要時採取行動。
對提供報告人員應遵循適當之程序經由船長予以回報。回報是一相當重要的誘因,且可鼓勵進一步取得更
佳的回報,回報應包含收到報告之確認,其情況及最後所作之決定。
29
報告之評估將導致:
Ÿ 採取矯正措施
Ÿ 經驗分享整個公司
Ÿ 修正目前之 SMS 程序書及工作指導書,或
Ÿ 訂定新的 SMS 程序書
10. 船舶及設備之維修保養
10. MAINTENANCE OF THE SHIP AND EQUIPMENT
10.1 公司應建立程序,以確保其船舶係經維修保養、符合各種有關的規則與規範、及公司可能制定之任何額
外規定。
10.1 The Company should establish procedures to ensure that the ship is maintained in conformity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releva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with any additional requirements which may be established by
the Company.
10.2 爲符合此等規定,公司應確保下列事項:
10.2 In meeting these requirements the Company should ensure that:
10.2.1 在適當期間施行檢驗;
10.2.1 inspections are held at appropriate intervals;
10.2.2 報告任何不符合連同其已知之可能原因;
10.2.2 any non-conformity is reported with its possible cause, if known;
10.2.3 採取適當之矯正行動;及
10.2.3 appropriate corrective action is taken; and
10.2.4 保存該等實施紀錄。
10.2.4 records of these activities are maintained.
10.3 公司在安全管理制度中,應建立程序,以識別突發操作的故障而可能造成危害狀況之設備與技術制度,
該安全管理制度應針對增進該等設備或制度之可
30
靠度提供特別措施。這些措施應包括對非持續使用之備用裝置及設備或技術制度的定期測試。
10.3 The Company should establish procedures in SMS to identify equipment and technical systems the sudden
operational failure of which may result in hazardous situations. The SMS should provide for specific measures
aimed at promoting the reliability of such equipment or systems. These measures should include the regular testing
of stand-by arrangements and equipment or technical systems that are not in continuous use.
10.4 第 10.2 款所述之檢查及第 10.3 款所述之措施應與船舶營運之日常維修保養形成一整體。
10.4 The inspections mentioned in 10.2 as well as the measures referred to 10.3 should be integrated in the ship's
operational maintenance routine.
【解釋】:
公司應依據政府(旗國)法規、國際公約、船級規範、所欲前往港口之法規以及 ISM 章程所規定者,訂定公
司船舶及其設備之維修保養程序書/工作指導書,以進 行船舶維修保養管理。另外,維修保養業務係依據
擬定之計畫實施之,且應明定執行之負責人員,並將有關之業務執行結果稟報且記錄之,公司應建立及經
營該等業 務,以利有效執行。
檢查時,發現有事故或發現不符合現象,應予以調查、分析,且應有校正措施,同時亦應有防止再度發生
之對策。
【維修】:
應訂定程序書以確保維修保養、修理及有關之檢驗係在有計畫、安全及合乎時宜方式確實實施之,公司應選
派維修保養責任者,該員暸解向旗國政府及船級協會所應報告事項及驗船師登輪檢查之要求事項,以利維
修保養業務之進行。
維修保養責任者對船舶是否給與適當的技術援助應予以監管,必要時,應提供援助,另外應於適當時應提
供技術回報 (Feedback)。
維修保養程序書應能經常確保船舶之適航性,另外有關船舶維修保養用工具、技術通報、備品及物料之供給
及適當量亦應包括在內。
預防維修保養程序書應建立之,至少包含下列各項:
Ÿ 船體及上部構造(結構完整性)
31
Ÿ 救生、滅火及防汙設備
Ÿ 航海儀器
Ÿ 操舵裝置(含自動操舵裝置及舵機等)
Ÿ 甲板機械(錨機、絞纜機)
Ÿ 主機及副機(發電機、鍋爐等)
Ÿ 重要用途之管路及閥
Ÿ 吊貨裝置
Ÿ 惰性氣體系統
Ÿ 火災、氣體及熱感探測系統
Ÿ 水及壓艙水管路,以及油水分離器系統
Ÿ 垃圾及汙水處理系統
Ÿ 無線電通信
所有負責承修之廠家,在船上作業時,應暸解 SMS 所要求之遵守事項。
【檢查】:
公司執行自行檢查應有適當的計畫,且應由有能力、有資格及有經驗之人員擔任之。
SMS 應簡略解釋公司如何進行檢查,SMS 應包含船舶安全檢查指導書,該指導書包含有關船舶狀況之檢查、
評估及文件化之廣泛的資料。
在此所稱之“不符合"係指船舶及設備發生損害(Damage)、故障(Defects)、操作不當
(Malfunctioning)及瑕疵 (Deficiencies)、或有發生之虞者。維修保養程序書應確保在維修保養管理上,
一旦發現有不符合情況發生,立即予以報告,並且對不符合之校正應 限期改善,另外,船長應有責任向公
司報告有關對維修保養及修理之要求事項。
【校正措施】:
維修保養程序書應確保對報告事項有所調查,且必要時執行校正措施。對處理
32
該等報告人員之責任與許可權應明定之。另外公司對船長所要求之岸上支援應全力配合之。
【維修保養及檢查紀錄】:
雖船籍國政府或船級協會要求業經簽署報告及證書之正本(或經認證之副本)應置於船上,但是岸上維修
保養責任者應持有該等文件影本、檢驗報告及維修保養紀錄。
日常檢查報告應經責任者簽署且保管之,且得包括維修保養報告之影本,業經簽署之檢查報告,應將所發
現之缺陷及所採取之校正措施明記之。
紀錄應保存於船上及岸上,保存期限應明訂之。
【極重要機器及功能】:
凡機器或(及)設備之維修保養有所疏失無法維持其性能,或突然功能喪失將遭致危險狀態者(應包括其
備便機器),在維修保養時應特別注意,並應建立特別之維修保養程序書俾便定期維修保養,該程序書應
包含下列各項:
Ÿ 包含整備、檢查、檢查的時期、評定標準以及執行責任者之維修保養計畫之策定
Ÿ 檢查及試 之簡單說明
Ÿ 維修保養業務之驗證及紀錄應向維修保養管理者報告
Ÿ 維修保養及整備之方法與時期之說明
Ÿ 備用機器及備便功能之維修保養及定期檢查
該等設備及系統所涵蓋之項目將依船型及其營運性質而定,一旦被認定,適當的測試及其它程序應予建立
以確保其功能可靠、或當其失效時有可用之替代裝置。備用設備及裝置之測試有助於確保萬一有所缺失而不
致於引起船舶功能之失效,産生意外。
對於非連續使用之設備或需停用一段時間之設備應在停用期間內定期或在其使用前,應予以測試運轉並檢
視其功能。另其重要功能之確認運轉,應週期性或在航行當值時實施之。下列爲檢查及測試之例:
Ÿ 警報及緊急切斷
Ÿ 燃油系統完整性
33
Ÿ 貨油系統完整性
Ÿ 應急設備(EPIRB、可攜式 VHF 對講機、雷達詢答機...等)
Ÿ 安全設備(可攜式量測氧氣、瓦斯及二氧化碳...等)
Ÿ 到港前及離港前之測試(緊急舵機、發電機、緊急救火泵、 鐘...等)
11. 文件
11. DOCUMENTATION
11.1 公司應建立並維持程序以管制所有有關安全管理制度之文件及資料。
11.1 The Company should establish and maintain procedures to control all documents and data which are relevant
to the SMS.
11.2 公司應確保下列事項:
11.2 The company should ensure that:
11.2.1 所有相關部門均備有有效文件;
11.2.1 valid documents are available at all relevant locations;
11.2.2 文件之修訂需經權責人員審查及核定;及
11.2.2 changes to documents are reviewed and approved by authorized personnel; and
11.2.3 過時的文件及時撤換
11.2.3 obsolete documents are promptly removed.
11.3 用以敍述及實施安全管理制度之文件得稱爲「安全管理手冊」。文件應依公司認爲最有效的方式予以保
存。每艘船舶應在船上置備有關該船的所有文件。
11.3 The documents used to describe and implement the SMS may be referred to as the "Safety Management
Manual". Documentation should be kept in a form that the
34
Company considers most effective. Each ship should carry on board all documentation relevant to that ship.
【解釋】:
SMS 之文件管理係指與制度有關之文件及資料應依所制定之程序書予以制訂、審查、認可、發行、分發及修
訂之管理。該等文件稱之爲管理文件,應與其他文件區別之,爲便於識別或整理應予以編碼俾便管制。
管制 SMS 所有的文件及資料是顯示制度有效之重要因素。特別要注意的是 SMS 文件僅限於適當涵蓋安全及
環境保護制度之適用、另外公司應以最有效之方法構築文件。也應牢記發行之文件份數太多,將妨害 SMS
之有效性。
文件在發佈前應經審核,且其適切性及對使用者是否有用應定期審查之。
應建立文件管制程序書俾使有關人員易鑑別文件之修訂狀況,並可防止廢棄及過時文件再度被使用。例如:
各文件註記、修訂頁碼、加註文件編碼或僅發行有限之份數等均可達到此效果。
【文件之有效性】:
文件分發辦法及其分發單位或保管者應明定之。置於船上之 SMS 文件一定是與該船有關之文件。
公司應指派岸上編制中之專人,負責 SMS 文件之管制、修訂、審核及分發等事宜,船上之文件管理則由船
長負全責,SMS 之稽核係查證船上文件管制情形。
【改訂及修訂】:
准許依管制辦法予以改訂及修訂之文件應予以規劃,且其程序書應予以建立。改訂及修訂對岸上及船上有
關人員應易於鑑別,且應被告知。與改訂有影響人員,對改訂之決定及改訂作業應經常參與之。
【過時文件】:
程序書須記載必要的報告事項,藉該報告事項確認過時文件業已移去及銷毀,只有文件管理責任者方可保
管過時文件,如船舶已脫離公司船隊,船上所有 SMS 文件應送還岸上文件管理責任者,另外公司,亦應將
此情況通知旗國政府級船級協會,並繳回有關之證書。
【安全管理手冊】:
公司之安全管理手冊(SMS)應包含 ISM Code 之所有要求事項。公司 SMS 文件之構成應採用適合公司文化
規模及船舶營運形態之方式。另外 SMS 應包含公司及船舶之各種手冊。而且爲便與制度有關之全體從業人
員之業務能順利進
35
行,安全管理手冊之構成應使每位人員暸解其所負之職責。
公司應確保其安全管理制度能被其他岸上及船上人員之間適當地暸解,而且有關之參考資料及相互連絡事
項應建立之。表 2 爲一安全管理手冊之參考例。
表 2: 安全管理手冊之構成(參考例)

手冊之項目
規定內容
章程之條款
1.
安全管理政策
目標、實施手段、許可權付與
2.1, 2.2, 3.3
2.
安全管理手冊之管理
經營者之審查、手冊之修訂、手冊之制定
12.2, 6.6, 9.1, 9.2
3.
安全管理制度之組織
業務之責任許可權、管理責任者
3.2, 5.1, 5.2, 4
4.
文件管理
文件之製作、修訂、記錄、分發等
11.1, 11.2, 11.3
5.
船員雇用、派船管理
人事管理
6.1, 6.2, 6.7
6.
船舶安全航行管理
正常航行、特殊航行、貨物管理
7
36
7.
環境保護管理
防止海洋污染
7
8.
船舶及機器設備
維修保養管理
維修保養、檢查計畫等
10.1, 10.2, 10.3, 10.4
9.
應急事故之準備
公司之應變組織
船上之應變組織
8.1, 8.2, 8.3
10.
不符合事項之管理
報告、調查、矯正措施
9.1, 9.2
11.
內部稽核
內部稽核程序
12.1, 12.3, 12.4, 12.5
12.6
12.
教育訓練
新進人員教育訓練、上船前提供資料、在職訓練、瞭解法規
6.3, 6.4, 6.5
12. 公司之查證、審查與評估
37
12. COMPANY VERIFICATION, REVIEW AND EVALUATION
12.1 公司應實施內部安全稽查,以查證其安全與防止污染之行動是否符合安全管理制度。
12.1 The Company should carry out internal safety audits to verify whether safety and pollution prevention
activities comply with the SMS.
12.2 公司應依公司業已建立之程序,定期評估安全管理制度之有效性,必要時予以審查該制度。
12.2 The Company should periodically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and when needed review the SMS in accordance
with procedures established by the Company.
12.3 依據文件化程序,應實施稽查及可能的矯正措施。
12.3 The audits and possible corrective actions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documented procedures.
12.4 除因公司之規模及性質爲不切實際者外,實施稽查人員應獨立於被稽查部門。
12.4 Personnel carrying out audits should be independent of the areas being audited unless this is impracticable due
to the size and the nature of the Company.
12.5 稽核及審查之結果,應告知有關部門之所有負責人員注意之。
12.5 The results of the audits and reviews should be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all personnel having responsibility
in the Area involved.
12.6 有關部門負責管理人員應在發現缺點時,及時採取矯正措施。
12.6 The management personnel responsible for the area involved should take timely corrective action on
deficiencies found.
【解釋】:
內部稽核計畫應包含與安全管理制度有關之岸上所有部門及每一個別船舶而予以制訂之。依據 IACS 之統一
解釋每年至少應執行一次內部稽核。
稽核計畫應包括下列事項:
Ÿ 組織管理架構
38
Ÿ 行政管理程序(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Ÿ 人員及其責任與許可權
Ÿ 對安全管理制度之政策、程序書及工作指導書之熟悉及遵守
Ÿ 額外應熟悉事項或在職訓練
Ÿ 文件、報告及紀錄之保管
校正措施在執行後,應由稽核人員查證。至於管理審查,前第 2 條業已說明每年至少舉行一次,審查重點應
包含下列事項:
Ÿ 意外事故、危害事件以及不符合之分析
Ÿ 內部稽核報告
Ÿ 船級及公約檢驗所留之未完了事項
Ÿ SMS 施行成效
Ÿ 由於船隊之變動/變更、商場之戰略、新規定或社會及環境變遷等,應考慮使管理制隨時更新,以符合實
際作業
管理審查會議應有議事錄,並妥爲保存,審查報告、結論及建議事項應以書面記載。針對審查報告之後續追
查計畫應予以文件化,並保存其紀錄。
13. 發證、查證及管制
13. CERTIFICATION, VERIFICATION AND CONTROL
13.1 船舶應由領有有關該船舶符合文件之公司營運。
13.1 The ship should be operated by a Company which is issued a document of compliance relevant to that ship.
13.2 符合文件應由主管官署或主管官署認可之機構或該公司選擇經主管官署要
39
求管理其業務之國家政府,簽發予符合國際安全管理章程之每一公司。該文件應視爲該公司能符合本章程
規定之證據。
13.2 A document of compliance should be issued for every Company complying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SM
Code by the Administration, by an organization recognized by the Administration or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country, at the request of the Administration in which the Company has chosen to conduct its business. This
document should be accepted as evidence that the Company is capable of complying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de.
13.3 該文件之副本應備置於船上,俾便船長於主管官署或主管官署認可之機構要求查證時出示之。
13.3 A copy of such a document should be placed on board in order that the Master, if so asked, may produce it for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on or organizations recognized by it.
13.4 一稱爲安全管理證書之證書應由主管官署或主管官署認可之機構簽發予船舶。當簽發該證書時,主管
官署應查明該公司及其船上之管理係按核定的安全管理制度運作。
13.4 A Certificate, called a Safety Management Certificate, should be issued to a ship by the Administration or
organization recognized by the Administration. The Administration should, when issuing the certificate, verify that
the Company and its shipboard management operat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pproved SMS.
13.5 主管官署或經主管官署認可之機構應定期查證經核定之船舶安全管理制度係在正常運作。
13.5 The Administration or an organization recognized by the Administration should periodically verify the proper
functioning of the ship's SMS as approved.
【解釋】:
船舶安全營運管理章程(ISM Code)業經一九七四年海上人命安全國際公約(1974 SOLAS)締約國會議
於一九九四年五月予以採納,正式成爲 1974 SOLAS 之新增第九章,該修正案之生效方式係採默認方式,
自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起視爲已被接受,但顧及該制度之建立並非在短暫之時間可達成,實際適用於 船公
司及船舶將依船舶型式之不同分成二個階段;對客船、總噸位五百以上之油輪、散裝船、化學船及氣體船,
自一九九八年七月一日起實施,而總噸位五百
40
以上之其他船舶及海上鑽油平臺則自二○○二年七月一日起實施。
凡船公司及其所經營之船舶符合本大會決議案 A. 741(18)之安全管理要求者,對公司簽發“符合文件"
(Documents of Compliance,簡稱 DOC),並對船舶簽發“安全管理證書"(Safety Management
Certificates,簡稱 SMC),有關證書之有效期限及格式、稽核之方法及文件稽核時間之間隔、船舶買賣及新
造船時之證書有效性及發行方法等,在 IMO 所召開之第十九次大會以決議案 A.788(91)採納之“主管機關
執行 ISM 章程指引"有詳細規定,其重點如次:
Ÿ DOC 及 SMC 證書之有效期限均爲五年
Ÿ 持 DOC 之公司,每年均需接受外部稽核(Annual Verifications)一次
Ÿ 持 SMC 之船舶,五年內至少接受一次外部稽核(Intermediate Verification)
Ÿ 公司及船舶每五年實施換證稽核
Ÿ 未實施外部稽核或發現有重大不符合事項(Major Non-conformity)者,則撤消 DOC 及 SMC
Ÿ 公司新成立或新船型加入現有 DOC,在所有 SMS 文件均已建立之情況下,簽發一年之 DOC 短證,俟管
理紀錄建立後,才能簽發長證。
Ÿ 新船或現成船買賣剛入公司之管理制度,在備有執行 SMS 計畫情況下,得簽發半年 SMC 之短證,惟主
管官署在特殊情況下,准予再延半年,俟管理紀錄建立後,才能簽發長證。
由上述內容,吾人可知證書之期限及外部稽核間隔與 ISO 9000 所規定者並不相同。
(註:ISO 證書有效期限爲 3 年,每半年外部稽核一次)
三、結論
吾人可知本管理制度所涵蓋之層面及範圍相當廣泛,是以船公司如果想要建立、執行並維持該制度則須增
加相當多的人手方可應付,且欲建立該制度之人員必需先熟諳目前業已施行之國際、旗國、船級協會及海運
業機構之各種法令規章、準則及標準方可使其管理文件符合 ISM 章程規定。依據締約國會議案二得知:船舶
所有人或營運管理者建立船舶安全管理制度從文件繕寫開始直至取得 DOC/SMC 爲止,將費時約 2 年,時
間之長短將與公司目前之管理制度有關。當然如果船公司之規 模不是很大,則有必要將此制度之管理委由
專業管理顧問
41
公司負責。
相信經由本文之介紹,各航運公司爲維持永續經營,亦應盡速決定是否自行執行及維持該制度,否則一旦
無法取得 DOC/SMC,則船舶將無法繼續營運/遭停航 命運。或者公司雖已建立了管理制度,但囿於人力及
能力無法執行並繼續維持該制度,則由於將再受主管機關所授權之單位(一般爲船級協會)定期予以稽核,
且各 港口國管制(Port State Control)也會插手查核;在這些監管過程中,一旦被發現有嚴重缺失,
DOC/SMC 亦有被撤消之可能,而影響船舶營運。
總之,ISM 章程之導入,對東方航運界可以說是一次大革命。目前之管理經營應積極地予以突破,改變體
質,方能繼續經營。如果還是墨守成規,不隨潮流趨勢,將有可能被淘汰。(1995.10 發表,1997.7 第一次
修訂)
參考資料:
1)
Guidelin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MO International Safety Management Code-Published by the ICS & ISF,
1993
2)
國際安全管理(ISM Code)之解說-日本舶用機關學會志(1995-5)
3)
Draft Guideline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SM Code by Administrations, FSI 3/17 Annex 4, 1995
4)
ISMA Code of Ship Management Standards, 1991-9
5)
Guidance for Safety Management Manual, 日本海事協會
6)
Marine Management and Ship Operation Guideline, ISO 9002/ISM Code, ABS, 1994-11
7)
IACS Unified Interpretations of the ISM Code, 1995
42
附記(條文中劃有底線之說明):
1) 條文第 7 條
including checklists:IMO 即將予以增訂該內容
2) 條文 13.2 項
at the request of:在 IMO 第十八屆大會所採納者爲...acting on behalf of ..., IMO 即將予以修正如底線文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