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6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图形的运动(一)》为例

硕士研究生:杨 涓
指导教师:黄翔 教 授
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所在学院:数学与科学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

2017 年 03 月

万方数据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The Research of Instruction Design on


methematical acitivity experience
---an example of the movement of the figure

Candidate:yang juan
Supervisor:huang xiang Professor
Major: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llege:College of Mathematics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March,2017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图形的运动(一)》为例

摘 要

数学作为人类对直观实物的量化产物,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信息高速运转的今天,数学其他科学发展息息相关;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仅有基础知识
与基本技能,也应当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足够活动经验并形成基本思想以应对多学科协同
应用与发展的新问题。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新课标补充双基教学理念的教学目标之一,是
数学学习者在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所累积的个体化的知识。对
教学活动而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教学活动作为传播知识的行
为载体,具有实效性。图形的运动,作为直观感受的内涵和空间感受的外延,在数学实
践活动过程中,极具代表性。学生能通过动手实践得到相关直观感受并通过教学引导与
数学思考得到启示并升华为数学活动价经验。
笔者注意到对于数学学习者而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极具指导
性和参考性。数学活动经验,作为学习数学过程中个体化的认识与认知,能为数学学习
者更高效地学习数学提供相应的学习参考与指导。文章以小学第一阶段学生为目标人
群,通过文献参考和文本分析,介绍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在对数学基本活
动经验及相关概念的分析的基础上,说明了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课程目标的
关系,并以相关学生为目标人群进行教学设计。
文章分析了在《图形的运动(一)》这一单元中,小学生所积累的数学基本活动经
验以及该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和路径。文章以相关数学概念为基础,进行了小学第一阶
段为目标人群的学情分析,解释了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特征,并进一步说
明小学生课程教学目标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知识技能、数学基本思想之间的关
系。对《图形的运动(一)》为中心的教材分析后,文章初步探析在此单元中以积累哪
些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和在课堂教学中使小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所需要教学原则以及
教学路径等问题。

关键词: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图形的运动,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The Research of Instruction Design on


methematical acitivity experience
---an example of the movement of the figure

ABSTRACT

Mathematics, as a quantitative product of human being,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human development. Nowadays, the math learners are not only required to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basic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 and certain basic skills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they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enough basic mathematical experience
accumulated in the process of solving mathematical problem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basic
mathematical ideas to deal with the actual problems.As one of the objective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he activity experience of mathematics is a kind of individual knowledge
accumulated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knowledge and using mathematic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activity experience of mathemat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Students' activity experience, as the carrier of knowledge, are effective. The movement of the
figure,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intuitive feeling and the extension of the
spatial feeling, is very representative in the course of the mathematical practice. Students can
get the relevant intuitive experience through hands-on practice and get inspiration from
teaching guidance and mathematical thinking and sublimate to the experience of mathematics
activity.
It is thought that the students' activity experience is of great guidance and reference in
the process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Mathematics activity experience, as the individual
cognition and cognition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can provide the reference and
instruction for the mathematics learners to study mathematics in a more efficient way. In this
paper, th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ers are considered as the target population.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ference and text analysis of scientific methods, the students' activity
experience is focused and explore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activity experience and
related concepts of mathematic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sic
mathematics activity experience and the mathematics curriculum goal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nd carries out the teaching design with the students as the target group.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mathematics activity experience and the principles and
ways of the teaching design. On this basis, as well as the reasonable teaching design and the
teaching design of research, reflection and outlook are focused. On the basis of relevant

II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mathematical concepts, this paper analyzes of the first stage of primary school for the target
population study,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basic
mathematical activity experience. In the mean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cific
interpret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athematics curriculum teaching goal in basic
activity experience and the basic mathematical ideas between mathematics knowledge are
analyz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mathematics activity experience from the unit of the
movement of the figure. By analysis of the first stage of primary school for the target of study,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basic mathematical activity experience are
introduced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cific interpret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for mathematics curriculum teaching goal in basic activity experience and
skills as well as the basic mathematical ideas between mathematics knowledge. Related
principles and teaching method are used to approach students' basic mathematical activity
experience, and teaching plan is designed to provide some advice for others.

Keywords : mathematical activity experience , the movement of the figure , mathematics


activity,instructional design

III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目 录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1
1.1.1《课程标准》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出了要求................................................................. 1
1.1.2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未得到充分体现............................................................ 1
1.1.3“图形的运动”有助于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1
1.2 研究意义............................................................................................................................................1
1.2.1 理论意义.................................................................................................................................1
1.2.2 实践意义.................................................................................................................................2
1.3 研究问题............................................................................................................................................2
1.4 研究方法............................................................................................................................................2
1.5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2
1.5.1 研究思路.................................................................................................................................2
1.5.2 论文结构.................................................................................................................................3
2 文献综述................................................................................................................................................. 5
2.1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内涵的相关研究............................................................................................... 5
2.1.1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 5
2.1.2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分类.................................................................................................... 5
2.1.3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特征.................................................................................................... 6
2.2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教学的相关研究............................................................................................... 6
2.3 “图形的运动”的相关教学研究................................................................................................... 7
3 概念的界定............................................................................................................................................8
3.1 图形的运动....................................................................................................................................... 8
3.2 经验.................................................................................................................................................... 8
3.3 数学活动............................................................................................................................................8
3.4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9
4 关于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分析.............................................................................. 10
4.1 小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 10
4.2 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特征................................................................................................. 10
4.2.1 主体性...................................................................................................................................10
4.2.2 内隐性...................................................................................................................................10

IV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4.2.3 情景性...................................................................................................................................11
4.2.4 过程性...................................................................................................................................11
4.2.5 实践性...................................................................................................................................11
4.3 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课程目标的关系.....................................................................11
4.3.1 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知识技能的关系.......................................................... 11
4.3.2 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基本思想...................................................................... 12
4.3.3 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情感态度的关系.......................................................... 12
4.4 影响小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因素......................................................................................... 12
4.4.1 课堂活动对小学生获取间接经验的影响.......................................................................... 12
4.4.2 课堂活动对小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影响.......................................................................... 13
4.4.3 教学环境对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影响.......................................................... 13
4.4.4 课堂内容对小学生获取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影响.......................................................... 13
5《图形的运动(一)》蕴含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分析........................................... 15
5.1 《图形的运动(一)》课标要求................................................................................................. 15
5.2 《图形的运动(一)》教科书中定位......................................................................................... 15
5.3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内容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16
5.4 《图形的运动(一)》教科书中数学活动的分类.....................................................................20
5.5 小学生在《图形的运动(一)》中积累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22
5.5.1 直观经验...............................................................................................................................23
5.5.2 半直观经验.......................................................................................................................... 23
5.5.3 思维经验...............................................................................................................................24
6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原则和路径.. 25
6.1 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教学设计原则..................................................................................... 25
6.1.1 直观性原则——直观认识生活中“图形的运动”.......................................................... 25
6.1.2 探究性原则——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获得活动经验...................................................... 25
6.1.3 实践性原则——动手实践操作积累活动经验.................................................................. 26
6.1.4 反思性原则——交流反思和独自思考升华活动经验...................................................... 26
6.2 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教学设计的路径................................................................................. 27
6.2.1 观察生活与数学的关系...................................................................................................... 27
6.2.2 积极进行实践操作活动...................................................................................................... 27
6.2.3 观察多媒体、实物等直观展示.......................................................................................... 27
6.2.4 及时反思,升华活动经验.................................................................................................. 28
7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29
7.1 《轴对称图形》案例设计............................................................................................................. 29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7.2 《轴对称图形》教学实录............................................................................................................. 36
7.3 《轴对称图形》案例改进............................................................................................................. 40
7.3.1 存在不足...............................................................................................................................40
7.3.2 改进方法...............................................................................................................................41
7.3.3 改进效果...............................................................................................................................41
8 研究总结、反思以及展望......................................................................................................... 43
8.1 研究总结..........................................................................................................................................43
8.2 研究反思..........................................................................................................................................43
8.3 研究展望..........................................................................................................................................43
参考文献.................................................................................................................................................... 44
附录 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46
致 谢.................................................................................................................................................... 46

VI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课程标准》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出了要求
2011 年颁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
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应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
[1]
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总目标中双基变四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另外三
基并列,进一步强调其在总目标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结果性
知识的同时,更要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数学思考累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并对经验进行总
结升华,最终形成个体认知。

1.1.2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未得到充分体现
课堂教学由课堂引导者、学习者和教学环境等构成。对于课堂引导者而言,传统意
义上的教学目的是掌握课堂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教育具有时代发展性,传统的
数学教学观念跟不上社会日益发展的对人才的培养,传统的课堂引导者受传统的教学观
念影响极大程度上忽略了经验教学设计和课堂体现。数学学习者在数学课堂中处于被动
地位,学习教师传授的间接知识,缺少对数学知识直观认识的体验。部分地区具有教学
环境的局限性阻碍了学习者在数学学习中积累相关经验。因此,基本活动经验没有得到
相关体现。

1.1.3“图形的运动”有助于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就认知发展理论而言,二年级学生直观思维为主,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并逐渐向抽象
思维过渡。而关于“图形的运动”教学内容中大多以实物运动或数学活动经验等形式呈
现。因此,选择“图形的运动”有助于学生积累相关经验。并且,数学学习者在二年级
初次接触有关“图形与几何”章节,在此过程中积累直观的、感性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有助于学习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熟练数学基本技能以及形成数学基本思想以提高学习
者的综合素质发展。同时为后续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做铺垫。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为了更好地教学实践,落实教学目标。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整理,
在前人基础上借鉴相关学者的定义,研究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这一教学内容中,学习者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经历数学活动,感受从生活中的直观到平面的图形的过程,进而积淀从直观到抽象的经
验。

1.2.2 实践意义
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始终以学习者为核心,旨在通过课堂活动实施教学计划以达到
育人的目的。实施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为参考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习者更直观的学习双
基,从而提升基本经验。与此同时,数学学习者在此过程中会出现习得的心理现象,可
能会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产生新的认识,从而更高层次的产生数学基
本活动经验。
对课堂引导者而言,实施基于经验积累为参考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对学科教学经验
的累积,也是对自身活动经验的累积。一方面,增加并丰富了教学历练;另一方面,更
新了对数学学科教学活动、数学学科教学论和对自身教学能力及教学风格的认识。
同时,整个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不但检验以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为参考的教学设计
是否对数学学习者具有促进作用的可操作性,还为同行提供参考。

1.3 研究问题
本文主要试图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在《图形的运动(一)》章节中,小学生可积累怎样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2、应遵循教学原则以及实施怎样的教学途径?
3、怎样进行基于经验教学的教学设计?

1.4 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有:
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了解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动态并为本文提供理论支撑。
文本分析法: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文拟定的研究问题界定数学基本活动经
验的相关概念,以文本分析来支撑“图形的运动(一)”为例的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教学设计研究内容。
案例分析法:把关于《图形的运动(一)》中《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深入学校
进行教学实践,根据实践结果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改进。

1.5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1.5.1 研究思路
首先,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的双基变四基中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目标的新提法,比较新颖。初步将方向锁定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方面。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大多以数学活动为载体,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确定为教
学活动较多的《图形的运动》。
第二,文献分析。在 CNKI、维普、万方、硕博论文、报刊和图书管等收集相关数据
资源,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归类整理,寻找有关自己研究方向的切入点,发现文献大都
在探讨相关概念。少有人去探究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设计研究,并且还没有研究者
把研究观点具体落实在义务教育第一阶段《图形的运动》中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
设计研究。因此,在和老师的沟通下具体确定了该题目。
第三,理论基础。将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多次交流,同时经常请教其同专业的同学。
在导师和老师们的指导下,归纳其意见建议,经过不断思考、修改和提炼,进一步论述
相关概念并论述了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四,总结分析得出的结论,阐述小学生在《图形的运动(一)》中积累的数学基
本活动经验以及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实施途径。
第五,根据得出的研究结论,进行教学设计并通过课堂实施进行改进。

1.5.2 论文结构
本研究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绪论。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
第二章:文献综述。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相关研究、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教学的相
关研究以及“图形的运动”的相关教学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并分析。
第三章:概念的界定。根据本文研究的问题做相关概念界定。
第四章:关于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分析。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相
关概念及概念间关系。
第五章:“图形的运动”蕴含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分析。对照教科书中教材内容安
排和《课标(2011 年版)》中教学目标,采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在《图形的运动
(一)》中蕴含着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第六章:在《图形的运动(一)》说明教学设计原则和路径,根据前文的文献铺垫
以及教科书中蕴含着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得出在《图形的运动(一)》中小学生获得
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设计原则和路径。
第七章:进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以《图形的运动(一)》中蕴含着
的活动经验以及针对此单元小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教学设计的原则与路径,对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并课堂实施,加以改正。
第八章:研究总结、反思和展望。结构如图: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绪论

文献综述

概念界定、小学生数学基
本活动经验的分析

在《图形的运动(一)》中小学
生积累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在《图形的运动(一)》中小学生获得数
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设计原则和路径

案例设计、案例实施、案例改进

研究总结、反思和展望
图 1.1 论文结构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文献综述

2 文献综述

2.1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内涵的相关研究

2.1.1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
对于这个问题,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有很多不一样的理解。很多文献都有讨论但没
有统一的标准。
[2]
顾继玲老师 在《聚焦“基本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中提出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是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积淀下来的,因此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从数学活动过程的角度进行
梳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主要是:在数学化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和反思的过程。
[3]
史宁中教授与郭玉峰老师 在共同研究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出、理解与实践》
中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看成是在自己的经验和直观基础上,经历、感悟归纳推理和演绎
推理后建立的新经验和更高层次的直观,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是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的核心。
仲秀英教授[4]在《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探究》中指出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
验可以理解为学生从经历的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的感受、体验、领悟以及由此获得的数
学知识、技能、情感与感念等内容组成的有机组合性经验。
黄翔教授[5]认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属于学生的主观性数学知识的范畴,它形成于学
生的自我数学活动过程之中,伴随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而发展,反映了学生对数学的真实
理解。
王新民等人[6]认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建立在人们的感觉基础之上,在活动过程
中具体体现,没有明确的逻辑起点,也没有明确的逻辑结构,是动态的、隐性的和个人
化的。包括演绎活动经验与归纳活动经验。
罗朝阳和张宏斌[7]认为:基本活动经验应是学生在特定的数学教学目标的指引下,
在进行数学探究和发现活动整个过程中形成的,并经学生自我反思对多数学生均能起到
知道其思维和操作进程的最为核心的知识经验、操作经验和应用意识等。
阅读上面的文献可以发现,数学教育研究者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都有不一样的理解,
各有各的见解,但都认同的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一种学生主体的感受和体验,不像数
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易测量和表现,它是内在的、不稳定的,既包括在经历数学活动
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直接积淀下来的那些实践经验,也包含每个学生在此过程中思想的
变化以及不断自我反思而形成的思维经验。

2.1.2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分类
张奠宙教授[8]在《“基本活动经验”的界定与分类》中指出:“数学经验,依赖所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文献综述

从事的数学活动有不同的形式。大体上可以有以下不同的类型:直接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直接联系日常生活经验的数学活动所获得的经验)、间接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创设实
际情景构建数学模型所获得的数学经验)、专门设计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由纯粹的数
学活动所获得的经验)、意境联结性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通过实际情景意境的沟通,借
助想象,体验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的本质)”。
张奠宙教授等[9]在《需要研究什么是“基本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一文中划分数学
经验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经验,社会科学文化情景中的数学经验,以及从事纯粹数
学活动积累的数学经验。并提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因人而异,涉及到个人的感受、感
悟数学的水平。
徐斌艳教授[10]在《面向基本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设计》中指出:“我们还可以
将基本活动经验进一步细化,它包括基本的数学操作经验;基本的数学思维活动经验(归
纳的经验,数据分析、统计推断的经验,几何推理的经验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
[11]
罗朝阳和张宏斌 在《基本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研究述评》中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数
学基本活动可概括为:基本数学情感体验、由生活情境生成的数学经验、基本数学操作
经验、基本数学思维活动发现、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经验等五个方面。
[12]
仲秀英教授 在《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探究》中认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分
为:过程性经验、果性经验或分为认知性经验、情感性经验、动作技能性经验。

2.1.3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特征
黄翔教授[13]在《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应成为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的目标》文中, 提
出数学活动分经验应具有主体性、实践性、发展性和多样性等特征。
[14]
李长会等 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特征分析》中认为数学基本互动经验具有主体
性、实践性、内隐性、多样性、指挥性、过程性等特征。
武江红[15]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及特征探析》中认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具有
个体性、实践性、社会性、迁移性四个特征。

2.2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教学的相关研究
一般来说,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而四基中的数学基本活动经
验,因其特征在一定程度中体现于其它三基,那么在它究竟有哪些教学价值?
早在课程改革前,马复教授[16]提出基本教育应转向素质教育,并素质教育的培养目
标、学生心理活动水平以及知识形成等三个方面论述过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育功能主
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展动机,促进学习;加深理解,提高能力;优化认知结构。
孔凡哲老师[17]在《基本活动经验的含义、成分与课程教学价值》中论述过基本活动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文献综述

经验是获得必要的学科活动经验和与学科学习有关的生活经验,是进行科学建构、实现
学生在学科上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并且一定数量的基本活动经验是实现过程与方法目
标的基本载体;获得基本活动及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必要前提,以及积累学生
全面的学科活动经验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18]
单肖天和景敏 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及其对教学的影响》中提到在教学中重视数
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意义在于:拓展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彰显个性
化的学习,生成课程资源。

2.3 “图形的运动”的相关教学研究
徐友新[19]在《图形运动的数学内涵及其教学价值》中提出小学教科书中“图形的运
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杨审视
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张奠宙教授[20]在《小学数学如何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飞跃——谈教科书里关于“图
形的运动”的处理》中提到将平面图形的运动列入课标中应是为了达到四个目的:第一,
观察和认识现实世界里物体的平移、旋转、翻折的运动现象;第二,建立平面图形运动
的几何框架;第三,了解图形在刚体运动的作用下大小、形状不变的性质;第四,会用
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作简单的应用。
徐友新[21]在《图形运动的数学内涵及其教学价值》中通过“‘摩天轮的运动’一定
是旋转吗”和“‘平行四边形不是对称图形’这样的口误要不得”两个教学实例诠释何
为平移、旋转、轴对称,并总结出图形运动的四个教学价值:(1)有利于发展学生的
空间观念;(2)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周围事物
的习惯;(4)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和创新意识。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概念的界定

3 概念的界定

3.1 图形的运动
图形的运动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三维世界的图形大多是立体图形,在本文研
究中“图形的运动”只是指二维的平面图形。并且,图形的运动虽然是个动态的过程,
但运动的结果只改变位置,不改变形状和大小,所以在这里图形的运动一般指的是刚体
运动。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义务教育第一学段中“图形的运动”,涉及的内容是“平移、旋
转和轴对称”,两种基本的运动形式:运动过程中大小、形状不发生变化的合同运动;
形状不发生变化而大小有变化的相似运动,这里主要研究的是合同运动。图形的运动分
布在三个年级段,层层递进根据学生不同年级段的发展心理一层一层设定教学目标积累
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以及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图形的运动(一)》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站在数学的角度观察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运
动现象,感受数学中平面图形与生活中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几何直觉和想象力,
激发学习兴趣,积累从直观到抽象经验。

3.2 经验
经验能被定义为主动因素和被动因素的有机结合体[22]。在学习过程中,经验作为过
程性知识能够良好的指导学习者下一阶段的学习,并为学习回顾和反思提供良好的潜在
动力。学习者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精神层面的共鸣并带动情绪产生新经验
并形成新思维新认识。经验在学习过程中有着良好的指导意义。
本文中经验特指小学生在课堂中积累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而可细分为两类,一类
是活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性经验和可操作性经验;另一类是在活动中的精神体验,比
如放弃或坚持的想法、完成活动中独立思考时的决心等意志过程和成功完成时的高兴、
自豪等情绪体验。

3.3 数学活动
数最初起源于结绳计数等简单的社会集体活动,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的发展也促进
了数学这门学科的形成。包括两大派:一是以古希腊数学为代表的演绎体系;二是以古
代中国为代表的归纳体系。古希腊数学以论证为主,主张演绎;我国数学以经验为主,
主张归纳。数学作为人类对直观实物的量化产物,作用于数学活动的实施。活动形式与
[23]
活动经验的累积二者尤为重要 。
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育引导者精心准备下既体现某些数学知识,也符
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等多种实际情况下设计的数学活动。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习者主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概念的界定

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知识的积累需要教育引导者
在数学课堂中创设适合的数学活动,通过引导和帮助在数学课堂中主动探索并积累具有
个体化特征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促进对数学的理解,提高学习者的数学素养。
小学二年级学生处于理性认识的探索前,有较为基础的感性认识。在课堂中通过教
学活动有助于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比如,小学生在学习认识图形时,通过探索活动、
思考活动以及应用活动等,看一看、摸一摸学具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等立
体图形,然后再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中找到其特征,分辨图形。

3.4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习者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获得个体性的基础知识、掌握
的基本技能以及产生新的数学思想等内容。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小学生所处阶段思维特
征以及经历等外界因素有重要影响。而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习者数学基本活动
经验的一部分,指的是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后积累的直观性经验、所获得抽象性经验
[24]
以及具有个体性的半直观经验 。
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通过观察、游戏以及活动等多种形式,
积累直观性经验和抽象性经验。其中,直观性经验指小学生积累的知识与技能;抽象性
经验指的是获得的感性认识、情绪体验和思考过程。并且,小学生积累的直观性经验与
获得的抽象性经验两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无联系,两者不同类型的活动经验相辅相
成,直观性经验的积累促进抽象性经验的获得,抽象性经验的获得有助于直观性经验的
积累。
本文基于《图形的运动(一)》的教学内容小学生可能会积累以直观性经验为主的
知识经验、操作经验以及以抽象经验为主的感性经验、情绪经验和思考过程。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关于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分析

4 关于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分析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习者在课堂教学中所获得个体化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
以及产生新数学思维等内容。本文中出现的小学生指义务教育过程中的二年级。参照前
文对学习者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等多方面因素,
对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特征、与数学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小学生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原因进一步论述。

4.1 小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
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指的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后积累直观性经验、从活动过程
所积累抽象性经验以及具有个体性的半直观经验。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在数学课堂
活动中通过观察、游戏以及活动等多种形式,积累以直观性经验为主的知识经验、操作
经验以及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以抽象性经验为主的感性经验、情绪体验和思维过程。其中,
直观性经验指小学生积累的知识与技能;抽象性经验指获得的感性认识、情绪体验以及
思考过程。并且,小学生积累的直观性经验与获得的抽象性经验两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对
立、无联系,两者不同类型的活动经验相辅相成,直观性经验的积累促进抽象性经验的
获得,抽象性经验的获得有助于直观性经验的积累。
同时,直观性经验与抽象性经验此消彼长,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积累的知识、技能
等直观性经验在小学生反思回顾、交流合作或者独立思考活动中,知识编码的重组与构
造可能内化直接经验为思维性的半直接经验,以此不断与积累的新直观经验打乱编码升
华为抽象经验。例如:“求长方形的面积”一课中,通过画长方形、量长度以及算面积
等操作活动,小学生积累求平面图形面积的直观性经验,在此数学活动过程中小学生获
得长方形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量一量成功或失败的情绪体验以及总结长方形面积公式
的思考过程为一体的抽象经验。当然,在交流合作、巩固练习等活动中,量一量、算一
算等直观性经验会根据小学生个体性差异逐渐转化为半直观经验,直至升华为抽象经
验。

4.2 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特征

4.2.1 主体性
在同一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经验背景选择性的接纳知识,依据个
体习惯的方式进行编码排列组合构建新知识,当然所获得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也不尽相
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带有学习者个体以及个性化的学习经验和习得经验。

4.2.2 内隐性

10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关于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分析

学生获得的活动经验不是显性的数学知识,不能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简单的
用测试卷测试出结果,它更多的是指受个体差异影响的差异化认知。如我们经历了一件
事,在头脑中留下印象,但不是单纯的知道这件事,更重要是在此经历的过程中,能用
言语表达的和某些不能用言语表达都留下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今后的活动。

4.2.3 情景性
情景性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育引导者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的生动
具体的情景,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比如认识图形时,教师就准备了生活中的牙膏
盒、茶叶筒以及粉笔盒等实物,帮助小学生直观感受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降低学习的
抽象性;还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生活情景,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比如在
学习图形的运动时,教科书中创设了游乐园的生活情景,通过观察游乐园中的活动项目,
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图形的变化。此情景设置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并阻碍分散集中力。

4.2.4 过程性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不是主观顿悟,也不会刺激回应,而是学生受学习影响反作用产
物。这就意味着,经验的累积也是活动的累积。随着学习者经历数学活动数量的增加,
学习者活动经验也逐步累积。在此过程学习者获得的活动经验与认识被不断提取、运用、
打乱、重组以及改造。这也是一个获得活动经验、完善活动经验、反思活动经验的过程。

4.2.5 实践性
学习者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不是直接由书本获取或教师传授得到,是在学习中认识
到的不可直接说的知识或感悟,它与数学实践性学习密切相关。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有助
于经验累积并产生新认识、新想法。

4.3 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课程目标的关系
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指的是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积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等直观性经验,还包含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情绪经验和思考过程的
抽象经验,带有学习者个体特征的知识技能、形成的数学思想以及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
[25]
度等可能并不为广大数学学习者所认可 。

4.3.1 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知识技能的关系
知识技能作为人类对世界的客观认识,能在数学活动中直接作用于经验累积。而经
验累积的过程也反作用于知识技能的实践活动。在义务教学的教学内容中,数学知识大
多是数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由此,基础知识与技能是经验累积的重要载体;经验

11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关于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分析

积累促进掌握知识与技能。

4.3.2 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基本思想
数学基本思想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数学产生和数学发展过程中所必须依赖的那
[26]
些思想,二是学习过数学的人所具有的思维特征 。归纳为:抽象、推理和模型。小学
生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直观经验的积累和抽象经验的获得促进数学思想的感
悟。在数学活动中形成的数学思想有助于数学经验的累积。
所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堂教学活
动中重要目标和主要体现。小学生通过数学活动的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同时培养学习激
情,在独立探索、交流合作、反思质疑等活动中感受并产生数学思想。整个学习过程中
积累具有个体化特征的经验,最后反作用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不断良性
循环过程有助于学科素养的形成。

4.3.3 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情感态度的关系
情感态度指的是学习者在数学活动学习中学习兴趣、目的、意志以及团体合作等影
响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结果的有关原因。小学生经历不同的数学活动有不同的情感体验,
根据数学活动的不同可能感兴趣或无兴趣,在数学活动中成功有成功的体验、失败有失
败的感受,甚至在与其他小学生合作交流中也有不同的感受。在数学活动中端正的数学
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正确的合作精神等有助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掌握的数
学技能、产生数学思想从而获得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4.4 影响小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因素
数学学习者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积累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来源于教学引导者在
教学过程中传授的间接经验。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在具体运算阶段的小学生思维特征以
直观、实物为主[27]。小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累的经验以直接经验为主,教学引导者
传授的间接经验为辅。例如:异分母加减法的计算、循环小数的书写、测量单位的选择
与换算等都属于教学引导者传授的间接经验。学习者经验的获得还包括参与数学实践活
动等积累直接经验。又如:摆小棒的过程理解加减法的计算、观看实物的运动感受平面
图形的运动、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

4.4.1 课堂活动对小学生获取间接经验的影响
虽然小学生以积累直接经验为主,但某些数学教学内容的再现能间接形成相关认识
或者相关经验。生不易于教学引导者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也不易于小学生操作、理解。
因此,部分数学知识经验积累也要靠教学实施者直接传授经验。

12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关于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分析

教育实施者在教学设计中,因文化背景、教育经历等不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各有侧
重点,以至于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内容在教室中呈现也各有特点,因此在不同教学
引导者的直接传授中小学生获得的间接经验也各有不用。并且,小学生在被动接受教学
内容时,由于自身知识基础、性格差异、思维特点等多因素影响,吸收同一教育实施者
传授的间接经验也不相同。鉴于此,小学生积累的间接经验各有差异。

4.4.2 课堂活动对小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影响
小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获得了一部分经验,所以进教室前每位小
学生都不是空白的一张纸,就像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平时
生活实践积累已有经验,通过一系列动手、动眼、动脑数学活动,使得原有的杂碎的经
验与新积累的活动经验产生联系,重新编码构建为新的经验。而新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的内化有助于小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数学思想的产生,进而帮助小学生提
高综合素质。
小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获得的直接经验具有个体化特征,而每位小学生都是独一
无二的学习者,以至于在相同的教学情境中获得的直接经验也各有不同。因此,个体差
异决定了经验累积的互异性。

4.4.3 教学环境对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影响
在本文研究中教学环境不仅仅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环境,还包含教学实施上
的困难、教学实施时的局限以及教学用具的缺乏等多方面。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提出并得以重视,相当于是《标
准》(修订稿)中增加的内容,大多一线教师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规划,对
于经验累积教学有所保留;年轻教师虽然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有一定了解,但教学经验
的缺乏使其在与其它三基的整合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把经验教学贯通于课堂教学还需不
断实践。
小学生参与活动获得更多直接经验,并通过一系列学习行为,积累相关经验。但实
际情况并不允许亲历每个教学内容的产生过程,时间、空间上局限性从客观上阻碍累积
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是小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主要载体,传统教学环境(例如:班级
人数、课桌摆放等)并不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数学活动开展必要教具的短缺也限制
了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28]。

4.4.4 课堂内容对小学生获取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影响
数学活动是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课堂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助于

13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关于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分析

学习者在课堂教学中积累更多的活动经验。“图形与几何”这一板块的教学内容承载着
大量数学活动,利于学习者积累活动经验。
图形因运动而精彩,《图形的运动(一)》是小学生第一次在数学课堂中学习有关
“图形与几何”版块的教学内容,积累有关“图形的运动”的活动经验,为接下来学习
三角形面积、平面图形的设计等数学知识做铺垫。《图形的运动(一)》中包含丰富的
数学活动,如:实物观察中的观察活动,“剪一剪”等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活动,解决问
题中的应用活动等。

14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图形的运动(一)》蕴含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分析

5 《图形的运动(一)》蕴含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分析
本章先以《课标》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为参考,分别对教学章节《图形的运动(一)》
中教学内容说明,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分析《图形的
运动(一)》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然后通过文本分析对《图形的运动(一)》教科书中编排的内容在《课标》的教学
目标中蕴含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分析在本单元积累经验的可能性。并以《图形的运动
(一)》为蓝本,并从所蕴含经验的角度佐证相关经验。

5.1 《图形的运动(一)》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图形与几何”关于“图形的运动”教学内容分为三
个方面,第一联系实际,感受运动现象;第二能理解并辨别平移概念;第三通过学习活
动认识并掌握轴对称概念。关于教科书的编排第一学段中“图形的运动”仅《图形的运
动(一)》。所以,在此单元教学引导者关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包括以上三个方面。
教学内容《图形的运动(一)》学生知识技能方面需要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
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以及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在数学思考层面能从物
体中的抽象出平面几何图形、知道图形的运动的知识关键点,培养空间观念;在观察活
动、操作活动中,得到属于自己并不完全正确的猜想;学会独立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包括四点:能在教育引导者指导下,观察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中的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29];体
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角度需要保持
日常生活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认真探索;在其他人的引导下,感受参与数学活动
中的情感。

5.2 《图形的运动(一)》教科书中定位
《图形的运动(一)》选自 2013 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 3 单元。小学阶段,图形
的运动有两种基本的形式:合同运动和相似运动,合同运动是在变化中形状与大小不变,
位置发生变化[30],比如教科书中电梯的上下、汽车的移动;相似运动是位置变化同时大
小发生改变,形状不变。本文研究《图形的运动(一)》只是合同变化[31]。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有关“图形的运动”,包括四方面:认识轴对称
图形、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解决问题。根据《课程标准(2011 年版)》进行分析:
本单元大多定位于直观认识,感官认识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看一
看、做一做等活动中,直观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经历
“剪一剪、折一折、辨一辨”等过程,培养小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了解日常生
活有的对称现象。认识数学的对称美,激励学生学习的正面情感,发展其应用意识。

15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图形的运动(一)》蕴含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分析

通过对《图形的运动(一)》教学内容的学习,积累辨别轴对称图形、知道对称轴
等直观经验以及建立空间想象力、发现数学与生活之间联系等抽象经验,为后续学习有
关“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降低后续学习难度。

5.3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内容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在第四章时已经论述有关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包括以知识经验、操作经验为主
的直观性经验、以感性经验、情绪经验、思维过程为主的抽象性经验以及在此之间内化
过程中的半直观经验。
根据本单元教科书编排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分为单元引入、第一部分例题 1“轴对
称图形”,第二部分例题 2“认识平移”,第三部分例题 3“认识旋转”,第四部分例
题 4“问题解决”以及数学课外阅读、练习 7、单元总结共 8 个方面,接下来根据《课
标》总目标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具体分析小学生在《图
形的运动(一)》中蕴含怎样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表 5.1 单元引入

教科书内容编排 《课标》的教学目标 蕴含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蕴含生活中各种运动现象观经
观察生活中的各
观察游乐场 验;立体图形向平面图形转化
种运动现象
的抽象经验

表 5.1 是教科书中本单元的单元引入,由于小学生是初次接触“图形的运动”,第
一次在课堂上接触平面图形的运动,因此在开篇引入时,教科书使用学生都熟悉、喜欢
的游乐场情景作为单元引入。呈现了生活中各种动态现象,比如游乐场吸引同学们的兔
儿钟表、蜻蜓风筝是轴对称图形;又比如观光电梯、滑滑梯等是平移的现象;还比如风
车和钟表是旋转现象。多样游乐园情景吸引小学生兴趣,感受生活中立体图形与数学课
本上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所以,单元引入中蕴含着生活中各种运动现象的直观经验以
及立体图形向平面图形转化的抽象经验。
表 5.2 轴对称图形

教科书内容编排 《课标》的教学目标 蕴含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观察树叶、蝴蝶、 观察生 活中图形的 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用数学
天安门 两边是 一样的现象 的眼光观察世界的感性知识;在
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活动中提出问题猜想的抽
象经验;

16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图形的运动(一)》蕴含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分析

操作活 动中培养学 辨别轴对称图形知识经验;会剪


例 1:剪一剪
生动手 操作能力独 轴对称图形操作经验;活动过程
立思考和操作能力 中经历的感性经验、情绪经验;

会判断 对称轴图形 内化直观经验和抽象经验,形成


做一做
以及知道对称轴 半直观经验,初步建立空间想象
能力;

表 5.2 是《图形的运动(一)》第一课时学习“轴对称图形”,教科书呈现了植物、
动物、建筑物等生活图片,实物的选择具有代表性,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发现这些物
体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形状和大小都完全相同,从而在观察的活动中提出简单的猜想——
两边对称,蕴含着图形成轴对称知识经验,升华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的抽象经验,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由于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头脑中保存着生活活动中积累的关于图
形运动的经验,但已经存在的的经验有好有坏,比如学习《角的大小》,学生如果保留
着生活中角的两边有长度就不是好的经验。
例 1 中剪一剪,以动态操作方式直观感受对称图形中折痕是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
前一观察活动后积累直观经验的基础上,动态操作可升华学生的直观经验达到半直观经
验的水平,且积累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直观经验。新课后做一做以及练习题,小学
生脱离实物或动态 PPT 展示,判断轴对称图形以及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因此总结
反思,合作交流,巩固操作性经验的同时获得直观经验内化为半直观经验,初步建立空
间想象能力和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关系的抽象经验。
表 5.3 认识图形的平移

教科书内容编排 《课标》的教学目标 蕴含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观察生 活中移动现 图形移动的直观现象;在观察活


观察电梯、吊篮、
象,培养学生的观察 动中提出简单猜想、用数学的眼
滑动门
能力; 光观察世界的抽象经验;

操作活 动总结出平 掌握操作方法的操作经验;移一


例 2:移一移
移过程中大小、方向 移活动中感悟经验;初步建立空
不变,位置发生变化 间想象的思维过程;

掌握平 移的基础知 巩固平移操作经验,形成半直观


做一做
识以及 画汽车的基 经验;提高空间想象经验;
本技能;

表 5.3 是关于“认识图形的平移”的学习,首先呈现的依然是实物图形,观光电梯、

17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图形的运动(一)》蕴含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分析

观览车和推拉窗,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发现这些物体运动的共同特点:都是沿着直的路
线运动,物体移动时只改变了位置,没有改变大小和形状,在观察活动和移一移活动中
蕴含着操作性经验的同时,也蕴含着学生发现移动特征过程所经历的独立思考、成功发
现的抽象经验。
例 2 是静态房子运动后所形成的画面,找出哪些房子可以通过平移得到,在此观察
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头脑模拟房子运动的路径(沿直线平移);若头脑模拟有困难的同
学,还可以通过移一移帮助自己想象房子运动的过程。小学生在此观察活动、思维活动
过程中,既巩固了图形平移的操作性知识:平移的特点,蕴含着操作性经验的积累,更
蕴含了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的抽象经验,因为在教科书中只能呈现图形平移前和平移后的
位置,而中间的移动过程已经脱离实物,需要学生想象。
做一做需要学生在直线上画出汽车平移后的图形,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蕴含着升华
平移操作性经验为半直观经验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抽象经验。
表 5.4 认识图形的旋转

教科书内容编排 《课标》的教学目标 蕴含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观察生 活中旋转现 初步建立生活中旋转的直观经
象,培养学生的观察 验;在观察活动中提出简单猜想
观察游乐园项目
能力,观察生活中旋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的思维
转的现象并举例; 过程;

了解旋转的特征,培 平面图形中旋转半直观经验,
做一做
养观察 能力以及空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抽象经验;
间想象能力;

表 5.4 是关于“认识图形旋转的学习”,教科书中呈现风车、旋转小飞机和直升飞
机螺旋桨的运动,小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它们运动的共同点:物体的每一部分都绕同一点
(或同一条直线)转动,从而认识旋转现象,蕴含着生活中旋转的直观性经验,还蕴含
着在观察活动中提出简单猜想、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的抽象经验;小精灵提问使小学
生首次经历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的活动,初步感受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的抽象
经验。通过做一做游戏,蕴含平面图形中旋转的半直观经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抽象
经验。
表 5.5 解决问题

教科书内容编排 《课标》的教学目标 蕴含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剪出“4 个小人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 蕴含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和操


手拉手”的图形 能力,反思自我调节 作经验;活动过程中经历的感

18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图形的运动(一)》蕴含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分析

以及感受操作过程 性经验、情绪经验和思维过程;
经历的情感体验;

表 5.5 是“解决问题”部分,教科书使小学生剪出指定图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蕴含解决问题过程中用到的如何剪轴对称图形的操作性经
验;在操作活动过程中,蕴含着小学生对剪出图形直观理解的感性经验,经历过失败、
成功等情绪经验,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中找到新解决方法思维过程。
表 5.6 解决问题

教科书内容编排 《课标》的教学目标 蕴含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感受数学与生活之 蕴含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经验;感
剪纸艺术 间的关系,体会和谐 受数学美的感性经验和情绪经
美、艺术美; 验;

表 5.6 是生活中的数学属于课外阅读,介绍了剪纸艺术,通过观察活动判断是否是
轴对称图形,其目的是让小学生在欣赏剪纸的过程中,蕴含着升华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半
直观性经验,蕴含着数学与生活之间联系的抽象经验以及感悟轴对称图形的艺术美、和
谐美。碰撞在一起的数学美抽象经验。
表 5.7 练习 7

教科书内容编排 《课标》的教学目标 蕴含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巩固轴 对称图形的 升华轴对称图形的半直观经验,


1,2,3,10,12,13
基础知识,感受数学 感受生活与数学关系的感性经

与生活的联系; 验;

巩固平移基础知识,
升华平移操作经验;学生空间想
4,5,6,10,14 题 培养学 生的空间想
象能力培养的思维过程;
象力;

掌握并区分平移、旋 平移和旋转的知识经验和操作
7,8,9,10 题 转以及 用数学的眼 经验;感受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
光观察世界,解决数 界、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感
学问题; 性经验和思维经验;

表 5.7 是练习 7 中的练习题,设计生活中的实际情景,让学生在情景性的问题中解


答,蕴含着轴对称、平移、旋转图形的知识经验、操作性经验,蕴含着提高空间想象能
力的抽象经验,感受图形的运动现象与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关系,发现生活与数学联系紧
密的抽象经验。
练习题的巩固,要求学生对生活中典型的轴对称现象、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进行判

19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图形的运动(一)》蕴含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分析

断,既加深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又加强小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解读、描述生活
中常见现象的习惯和能力。
表 5.8 单元小结

教科书内容编排 《课标》的教学目标 蕴含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提高双基的同时培 内化为直观经验;直接经验
第三单元所学
养学生的总结、交流 与抽象经验之间的良性循环;
内容
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单元总结或者是能力较强学生自主完成单元总结,帮助小学生
回忆在本单元的的学习中,经历了哪些数学活动,这些活动都让你学习到了什么,还有
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以及你还对什么问题很感兴趣希望继续了解。在此,可提示小学生多
方面考虑,不仅包含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会判断平面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知道什
么是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也要情感上体验、感悟,如操作数学活动过程中,积累图形成
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直观经验,积累生活中立体图形转化为数学中平面图形的抽象经
验,初步积累空间想象力的抽象经验以及活动过程中情感上的抽象经验。
从以上关于内容的分析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过程中,通过对实物进行观察,蕴
含着直观生活中物体轴对称、平行和旋转的知识经验,积累现实世界立体图形转化为平
面图形的抽象经验、操作过程中蕴含着的操作经验以及数学与生活想联系、欣赏数学美
等的情绪经验。

5.4 《图形的运动(一)》教科书中数学活动的分类
从学生数学活动的内涵以及外延相结合的角度理解数学活动主要是在课堂情景中,
教学引导者指导下有条件、有限制进行的数学活动,是学习者经历探索数学、操作数学、
[32]
思考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知识等数学活动的集合体。 借鉴此集合分类,从数学
活动类型的 5 个维度出发分析在数学活动中蕴含着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小学生的探究活动主要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对直观事物、实物等的初步观察,是
一切数学活动有序进行的先行活动,也可以称为观察活动。
小学生的操作活动主要以学习教学知识为活动目的,主要形式有:剪一剪、移一移、
做一做等操作性动作。“实践出真知”也正是说明操作活动的重要性。
思考活动是学生在以往知识基础上,结合观察活动和操作活动积累的的直观认识,
进行内化的思维活动。任何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活动都伴随着一定思维过程。因此,
思考活动并不是单独、独自存在,伴随着具体活动逐步获得。
掌握活动相比操作活动增加了学习者的思考,在探究活动和操作活动中获得一定直
观、感性经验之后进行的与思考活动并存的掌握活动。
应用活动是最高活动的体现,结合学习者在探究活动和操作活动中获得的直观经

20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图形的运动(一)》蕴含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分析

验、感性经验和操作活动、思维活动中独立思考内化的抽象经验,最后形成具有个体化
特征的稳定的数学理解,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接下来用表格的表现方法分别就教科书中数学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蕴含了何种数
学基本数学活动经验进行说明。
表 5.9 数学活动分类

教科书中具体
教科书内容编排 蕴含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表现形式
生活中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
探索活动 看一看 转的知识经验、操作经验;感受数学
(观察活动) 找一找 与生活之间联系、生活中立体图形与
平面图形互换的抽象经验;
剪一剪
知识经验和操作经验;解决数学活动
操作活动 移一移
过程中的感受经验以及情绪经验;
做一做
观察、操作、 促进直观经验与抽象经验相互转化;
思考活动
应用思考 提高空间想象能力的思维过程;
做一做 升华知识经验与操作经验;促进直观
掌握活动
练习 经验与抽象经验相互转化;
练习 直观经验与抽象经验升华为具有个
应用活动
说一说 体性特征的数学理解

《图形的运动(一)》中具体表现了在观察活动包括看一看、找一找等用眼过程,
蕴含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以直观性经验为主。操作活动具体体现在剪一剪、移一移以及
做一做,在动手、动脑和动眼的过程中蕴含着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伴随着发生的情感体验。
掌握活动具体形式是做一做和练习,蕴含直观经验、操作性经验的同时提高空间想象能
力。应用活动是通过练习和说一说等形式,旨在升华小学生积累的图形直观经验、操作
经验和情感经验。
接下来,探讨各个具体的数学活动在《图形的运动(一)》教科书中出现的频率,
并结合前文分析得出数学活动过程中蕴含着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对以下表格特别说
明,由于单元总结包括本单元的所有内容,为防止重复计算就不包含在数学活动出现的
频次中。并且,练习题每做一题,学生都要重复经历一次数学活动,因此练习题中分开
计算每个题中出现的数学活动的频次。
表 5.10 数学活动频次

教科书内容编排 教科书中频次 蕴含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探索活动 25 生活中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

21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图形的运动(一)》蕴含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分析

(观察活动) 转的知识经验、操作经验;感受数学
与生活之间联系、生活中立体图形与
平面图形互换的抽象经验;
知识经验和操作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操作活动 21
过程中的感受经验和情绪经验;
促进直观经验与抽象经验相互转化;
思考活动 25
提高空间想象能力的思维过程;
升华知识经验与操作经验;促进直观
掌握活动 21
经验与抽象经验相互转化;
直观经验与抽象经验升华为具有个
应用活动 18
体性特征的数学理解

若把小学生数学活动按观察、操作、思考、掌握和应用活动 5 个维度进行分类,观
察可得每个教科书内容可能包含多种数学活动,比如例 1 中的剪一剪,观察纸片时包含
观察活动,用剪刀剪一剪时又多个操作活动,而在观察和剪一剪的过程中,头脑同样进
行着思考的活动,之后得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的结论即掌握的活动。由此得出例 1 一共
包含四个数学活动。
在每个教学内容中都包含有观察活动和思考活动,在剪一剪或移一移等要求动手
中,还包括操作活动和掌握活动;在做一做或练习题中,还包括操作活动、掌握活动和
应用活动。因此,这五个维度的活动相互包含,互相作用于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
积累。
分析得出在观察活动中,小学生能获得多种经验,但这些经验只能是初步的直观经
验和抽象经验;在一直存在的思考活动中,已有的经验不断的内化;紧接着在操作活动
和掌握活动中,小学生能提高操作性经验和提高抽象经验;最后,在应用活动中,升华
已有的直观经验和抽象经验。

5.5 小学生在《图形的运动(一)》中积累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图形的运动”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中最为生动的内容,《图形的运动(一)》
是人教版 2013 年版中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包含: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图形。根据前文分析结果得出:二年级下册的小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积累的数学基本
活动经验主要包括:数学活动后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操作经验;数学活动过程中的获得的
感性经验、情绪经验和思维经验。
在此根据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能否直接表达,划分为三个方面:直观经验、半直
观经验和思维经验,在本文中直观经验特指能用纸笔测试出或能用眼睛观察到的操作类
经验;思维性经验指不能直接用言语、肢体等表达,类似于缄默知识的抽象经验。而直

22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图形的运动(一)》蕴含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分析

观经验与抽象经验更不是两种毫无联系的经验,只要达到一定的条件,直观经验可能内
化为抽象经验,抽象经验可作用于直观经验。鉴于此,直观经验与抽象经验之间此消彼
长是动态过程,所以,在此定义处于直观经验和抽象经验之间的统称为半直观经验。
接下来就分别对这三种情况展开讨论。

5.5.1 直观经验
小学生数学活动直观经验是学习者在数学活动过程之中所获得的个体知识,这些个
[33]
体知识包含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技能等数学事实的个人理解 。在这里主要包括从活
动过程中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做法,通过对所经历的数学活动及对所用的数学方法、
总结并抽象而积累。其中,数学知识、解题步骤、解决方法是指小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过
程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收获,既包括静态数学对象陈述性知识,也包括表明“如何做”
产生式程序性知识和技能。例题中的剪一剪、移一移、做一做、练习题以及课后家庭作
业等都属于小学生积累的数学基本直观性活动经验。
表 5.10 直观经验

直观经验分类 主要特征 教科书中主要表现方式


可测试或可表达的 判断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
知识经验
数学知识 和旋转等练习题;知道对称轴;
操作经验 可观察的操作过程 剪一剪、移一移等活动;

5.5.2 半直观经验
简单的说,本文中半直观经验是直观经验向思维经验转变过程中的过渡性经验,介
于直观经验与抽象经验之间,既有直观经验的可观察性又有抽象经验的思维性特征。小
学生在观察活动和操作活动等数学活动中积累一定量的知识经验、操作经验等直观性经
验,在思维活动、掌握活动以及应用活动中获得一定感性经验、情绪经验和思维过程等
抽象性经验。而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动态的过程,直观经验与抽象经验在小学生的思维
活动等数学活动中此消彼长,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图形的
运动(一)》中“轴对称图形”小学生脱离实物指出图形对称轴的过程相当于小学生直
观经验向抽象经验转变的过程,但大多数小学生指出的对称轴都是不完整的,由此得出
直观经验向抽象经验转化的过程不够彻底只能称为小学生此时获得了半直观经验。如
图:
表 5.11 半直观经验

半直观经验分类 主要特征 教科书中主要表现方式


过渡性经验 会做,说不出理由 做一做中能做但不完全正确;

23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图形的运动(一)》蕴含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分析

5.5.3 思维经验
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还包括学生对活动中感官感知、情绪体验等。小学生的思
维经验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官感知、情绪体验、头脑思考等隐性活动。在数
学教学活动过程中调动个体感官感知学习任务的产生,以及数学知识产生过程中数学化
过程,从而积累初步感知体验。
教科书中《图形的运动(一)》,教科书中游乐园等情景图,蕴含平面图形运动的
直观经验、日常生活与数学之间关系的感性经验;丰富的情景活动帮助小学生积累从生
活中立体图形转化为书本上平面图形的思维经验;在例题的操作活动中经历的探索、思
考、困惑与成功的感受中获得情感上初步的感官经验,也是思维经验的一种。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二年级的小学生以直观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发展,通
过前文对小学生在教科书《图形的运动(一)》中的文本分析得出小学生在此单元可能
积累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包含直观性经验、半直观性经验以及思维性经验,逐一分析发
现大多数情景活动都符合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在数学课堂活动中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
维。
表 5.12 思维经验

思维经验分类 主要特征 教科书中主要表现方式


用眼睛看,用手摸等 观察教科书中的情景图;操作过
感性经验
感官判断; 程中观察手中的操作;
操作过程中经历的 操作活动中学生持续完成的决
情绪经验 失败、成功、意志等 心;遇到困难不放弃的意志;个
情绪体验; 人思考后创新等个人体验;
完成操作活动、应用活动等数学
独立思考、交流合作
抽象经验 活动中都经历的动脑等思维活
等动脑过程;
动的过程;

24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原则和路径

6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原则
和路径

6.1 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教学设计原则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一堂课顺利实施保障,而教学设计原则是一节课生动有效灵
魂。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原则有抽象与实际相结合原则、严谨与量力相结合原则、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教学设计原则[34]。
二年级的学生以直观性思维为主的同时,向抽象性思维过渡。因此,结合数学教学
设计的大原则、小学生思维特点以及根据前文《图形的运动(一)》中小学生应积累具
体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本文采用直观性原则、具体与抽象相结合
的原则,通过情景再现和启发式教学让小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对于《图形的运动
(一)》有了更客观地、数学形式的认识。

6.1.1 直观性原则——直观认识生活中“图形的运动”
直观性原则由来已久,教育家夸美纽斯率先提出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35],后来由俄
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对这个原则做了进一步验证,并由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作为首要的教育
原则写入著作《教育学》,随着课程改革,我国引入直观性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
的清晰表象,加深学习者的直观知识,使其能理解书本知识和培养认识能力。
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小学生主要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图像、色彩、声音等看到、听到、
摸到来进行学习、发展思维[36]。所以,小学阶段的直观性是指:根据教学活动需要,让
小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主要作用在于通过给小学生提供直接或间接的经验使其与书
本知识相联系。
在《图形的运动(一)》中,从单元引入开始穿插大量生活情境图,旨在帮助小学
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的运动现象,通过大量感性经验的累积使小学生在教学内容《轴对称
图形》中认识“轴对称图形”、辨别“对称轴”以及掌握“剪轴对称图形”。包括本单
元后面的学习,小学生通过眼睛观察“图形的平移、旋转”;在操作活动中动手、动眼
以及动脑完成目的;在交流活动中动口、动眼以及动脑内化获得的活动经验。
直观性教学原则不仅仅是通过学习者直观认识获取相关目标知识,更是在教学活动
过程中培养学习者的理智直观思维并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数与形的空间能力。一方面小学
生能从教学活动中获取数学习得机会;另一方面,小学生在对图形运动的辨识和认知中
更新自身对图形和运动的理解,从而间接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6.1.2 探究性原则——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获得活动经验

25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原则和路径

探究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学引导者以学习者为学习的主体,让学习者成
为活动的主人,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创设问题情境中引导小学生独立思考,认真探索,
积极掌握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7]。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原则首先要求教学引导者充分尊重小学生是学习
主体。在创设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小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到活动中,设立有效问题引导
小学生,帮助其找到学习的知识点、突破重难点。在此过程中,提高小学生问题观察能
力和独立思考好习惯。在《图形的运动(一)》教学中,教学引导者引导小学生积极主
动观察,以提问的方法帮助小学生积极观察情景图并发现数学知识(平面图形的轴对称、
平移和旋转)与生活中立体图形的运动有一定关系,并在独立思考中理解并抽象出轴对
称图形的对称轴,图形平移、旋转的特征。因此此单元数学活动过程中教学引导者启发
式的教学提问促进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探索发现数学课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及
独立思考理解非直观数学知识,有助于小学生在此课堂活动过程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
验。

6.1.3 实践性原则——动手实践操作积累活动经验
实践性原则关键是处理好书本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应用于各
种实际活动。要在理论的指导下把教学和生活、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观点和材料结合
起来,使学习者感受到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并反作用以致更好的掌握
理论知识。比如说学会了九九乘法表可以应用于生活中各个关于计算的场景,又比如说:
学习并掌握了求长方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小学生就可以自己求出教室黑板的
面积,书桌的面积等平面图形的面积。
小学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相当于为小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使小学
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在《图形的运动(一)》中,
学习者在观察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并在“移一移”操作活动
中了解数学知识——图形移动的特征,小学生通过动手和动脑的操作活动达到迁移,能
把数学知识中“图形的平移”的特征与生活中电梯移动等生活现象结合在一起,感受数
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并积累抽象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6.1.4 反思性原则——交流反思和独自思考升华活动经验
反思性原则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和数学课堂活动后进行的合作交流反思以
及独立反思[38],活动经验的获得到个人反思再到活动经验的升华是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
活动经验的一个不断循环过程。在《图形的运动(一)》中,通过观察活动和操作活动
小学生获得的直观性经验和抽象性经验在合作交流中升华为更具体、更稳定的数学基本
活动经验,并在思考活动、应用活动以及掌握活动中独立思考内化为具有个人特征的数

26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原则和路径

学基本活动经验。

6.2 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教学设计的路径
由于“图形的运动”有较强的抽象性,小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因此在数学课堂活
动过程中引导小学生观察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兴趣,自觉
加入教学活动中;重视在活动过程中的实践操作,帮助小学生获得直观体验,积累感性
知识;并借助适当工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尽量转变为更生动具体的直观的数学知识,利
于小学生操作思考后掌握课堂内容;关注数学活动经验获得的独立反思,促进小学生课
后独立思考、加深学习内容的习得过程,从而促进小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6.2.1 观察生活与数学的关系
教学引导者带领小学生观察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增加小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
与度,有助于活动经验的获得,为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在《图形的运动(一)》数学活动中,教学引导者引导小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存在
着的轴对称、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生活现象,与此同时引导小学生观察教科
书中轴对称图形、认识平移和旋转等数学知识,然后有意识引导小学生思考生活与数学
之间的关系,进而有效的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认真思考、积极动手以及及时反思,有
利于小学生在此活动过程中通过感性观察、理性动脑动手,获得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
验。

6.2.2 积极进行实践操作活动
关注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的实践操作,有利于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认知到
的“数学知识”和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小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和观察认识过
程里不断积累活动经验。
小学生在操作活动过程中结合动眼、动手、动脑以及动口等多方面感官直接感知,
[39]
直观感受进一步理解并认识所学的图形与运动的知识,不断内化课堂理论知识 。该过
程为小学生提供有效的思考素材并使之产生相应的数学认识,间接地为自身提供相应的
生活经验与实践经验,从而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萌芽和发展提供可能性。
在《图形的运动(一)》中通过剪一剪、做一做以及移一移等实践操作活动,小学
生在动眼、动手以及动脑过程中,感受观察到的直观现象并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
内化过程转化为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数学知识理解,积累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6.2.3 观察多媒体、实物等直观展示
借助多媒体教育技术和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有助于小学生直观认识数学活动中不

27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原则和路径

易理解的数学知识,降低学习内容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经验和
[40]
间接经验的积累 。在数学课堂活动中多媒体技术一般包含:PPT、几何画板以及电子
计算器等。而实物展示在本文中特指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引导者提前准备好的卡纸等学
具。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结合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和课堂实物展示,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
兴趣,并带动小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减低教学难点,利于小学生更好学习。在《图形的运
动(一)》中,小学生观察衣服、灯笼等实物展示的过程,利于小学生观察图形的折叠
从而理解对称图形;多媒体 PPT 呈现蝴蝶、蜻蜓等翻折的动态过程以及逐一呈现正方形
的多条对称轴,帮助小学生脱离课堂实物展示,有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

6.2.4 及时反思,升华活动经验
小学生的课后及时反思帮助其对课堂内容的有效回顾,在课堂学习中由于本身的局
限性没有足够的空间和物质条件掌握的数学知识以及获得的数学理解创造相应的条件,
为获得更多活动经验创造机会。
经验的积累是阶段化的学习,关注小学生反思过程,为小学生提供再现课堂内容活
动过程的条件,促进小学生再次探索数学知识,并为独立思考、内化所学知识达到数学
理解创造条件。在《图形的运动(一)》中,布置剪一剪的家庭作业帮助小学生独立操
作、内化反思所学知识,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获得相应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28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7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按照第四章《图形的运动(一)》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第五章小学生基本活动
经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第六章在《图形的运动(一)》中小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活
动经验的四个途径,尝试着以《图形的运动(一)》中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为例进
行教学案例设计。

7.1 《轴对称图形》案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轴对称现象;知道平面图形的对称轴,且
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经历“剪一剪、折一折、辨一辨”等活动过程,掌握剪出轴对称图形的步骤;
2、数学思考:
通过观察活动以及操作活动等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初
步发展空间想象力。
3、问题解决: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方法去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情感态度:
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感知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对称现象,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直观认识生活中轴对称现象和掌握平面轴对称图形。
2、教学难点:区分两边一样和两边完全重合。
三、教具准备
直尺、剪刀、卡纸、卡纸剪好的若干平面图形
四、学具准备
小剪刀、卡纸 2 张、铅笔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幸福拍手》活动
带领学生完成游戏活动《幸福拍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完成《幸福拍手》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拉近和小学
生的距离,便于接下来数学活动的开展。】

29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2)观察图片,联系生活
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刚刚做游戏拍拍手,发现两只手是一样的,那么我们身上
还有其它地方也是一样的吗?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在生活中也有一样的吗?
【PPT 呈现 1】

图 7.1 ppt 展示

【设计意图:从游戏引导到生活中的图片,绚丽的颜色继续吸引学生的眼球,防止
学生还回味着“拍手游戏”。在观察活动过程中,使小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
图形”,没有选择采用教科书素材中的天安门,是因为脸谱图片更易于观察,学生易发
现特征】
(3)实物观察,发现特征
教师提问:观察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猜一猜展开后是什么图形?谈一谈展开后的
图形有什么发现吗?
【实物展示 1】

图 7.2 实物展示“衣服”

【设计意图:操作活动的设计,通过前面的铺垫,学生已经能够独立观察得出图形
左边和右边一样,积累知识经验;那么现在反过来,展示卡纸剪出的衣服的一半,学生
能想象出展开后的图形吗?并且,在这个观察活动中需引帮助小学生发现展开图的特
征:对折后图形的两边刚好重合。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积累感性经验、情绪经
验、思维过程和空间想象力等抽象性经验。】

30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说一说,剪一剪
教师布置任务:能用剪刀剪出对称的图形吗?如果想剪出两边一样的图形,该怎么
剪?
活动说明:强调小学生课堂用剪刀的安全注意事项;
强调“剪一剪”有时间限制,注意时间安排;
【PPT 呈现 2】如何剪出对折后两边重合的图形的提示:先…,再…,最后…。
【设计意图:“说一说”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单独说剪一剪过程,在一
起说剪一剪的过程。同时,PPT 呈现关键字,降低学生操作难度,帮助更多学生完成剪
一剪任务。进而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观察剪出图片的特征中。并且,剪一剪活动成功
完成有助于学生建立更多数学信心。“剪一剪”教学活动的设计,有助于小学生积累操
作经验、思维经验等活动经验】
(2)比一比,说一说
教师布置任务:把剪刀房子桌子右上角,哪些小朋友愿意展示剪好的的图形?并说
一说对折后图形两边的特征吗?
【设计意图:“比一比”的设计主要是调动学生活动的热情。“说一说”指教师请
学生到讲台上说剪一剪的活动过程,分享数学“剪一剪”活动的成功感,同时培养学生
语言表达能力,积累学生操作经验的同时积累分享成功的情绪经验。】
(3)教师小结:轴对称图形是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较欠缺归纳总结能力,教师课堂上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
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积累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经验。】
(4)巩固新知。
【PPT 呈现 3】蝴蝶、蜻蜓的动态展开图。

图 7.3 轴对称图形“蝴蝶”

【设计意图:小学生观察静态平面图到动态图的展示,降低小学生抽象想象的难度,
提高空间想象力。引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使学生知道折痕就是对称轴,进而积累知
识经验和操作经验的直观性经验以及思维过程的抽象性经验】

31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3、强化新知,深化理解
【PPT 呈现 4】
(1)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用手比划出对称轴,怎么判断?

图 7.4 做一做

【设计意图:内容选自教科书上做一做,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基础知识的理解,
如何判断轴对称图形和想象对称轴的位置,积累学生的知识经验、情绪经验以及思维经
验】
【PPT 呈现 5】
(2)数字图案 0-9,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用手比划对称轴?

图 7.5 轴对称数字

说明:虽然打印体中“1”和“3”上下一样大是轴对称图形,但现实打印的“1”
左上方多了个帽子,书写“3”时上小下大,所以在此认为“1”和“3”都不是轴对称
图形。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处处都有,小朋友们最熟悉的数字中也含有轴对称
图形,遵循探索性、情景性教学原则,观察数字中的轴对称图形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留意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用手比划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如何找对称轴,从刚开
始的直观看折痕到现在的空间想象对称轴是个很大的进步。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同一对称
图形可能有多条对称轴的思想,学生积累的直观性经验升华为半直观经验】
(1)想一想这三个图形是否只有一条对称轴?用手比划比划?

32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图 7.6 多条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同一轴对称图形可能有几条对称轴,训练小学生空间想象力。此例题
的成功解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积累的半直观经验升华为抽象经验】
(4)判断“音符”和“99”是轴对称图形吗?
【实物展示 2】

图 7.7 易错的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知道“音符”和“99”不是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的难点:两边一样是
不是一定是轴对称图形,要让学生准确判断和理解,遵循直观性原则以及符合“借助实
物展示教学手段”,教师折一折,学生观看对折过程和结果,头脑中留下对折过程,培
养空间想象力能力,积累知识经验以及抽象经验,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等打下
坚实的基础】

33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拓展练习:判断下面三幅图的展开图是一样的吗?
【实物展示 3】

图 7.8 不一样的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教学设计扩宽学生思维的宽度,遵循直观性、探索性教学原则,符合
“实物展示教学手段”,对折后一样的图形展开后不一定是同一图形,实物图直观形象
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升华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转变为半直观经验】

4、总结
(1)学生总结: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说一说。
(2)教师总结:认知观察,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设计意图:轴对称图形的学习除了会判断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还包括通过观察大量直观平面图、实物展示图,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为图形的
运动积累感性经验,学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
法解决问题】
5、布置作业
动一动:设计你喜欢的轴对称图形;
看一看: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说一说:把剪出的轴对称图形送给爸爸妈妈,并且与父母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生活中

34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轴对称现象。
【设计意图:“动一动”帮助学生巩固轴对称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剪出轴对称图形的
基本技能;“看一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数学的存在价值,升华数学与生活之
间的联系;“说一说”在交流活动中既巩固基础知识,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积
累知识经验、操作经验等直观性经验以及获得感性经验、情绪经验和思维经验等抽象经
验】
6、板书设计

不一定是 是
轴对称图形
投 轴对称图形

对折——两边能
影 两边一样 完全重合
仪 实物展 实物展 实物展
示图 1 示图 2 示图 3

图 7.9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的设计直观、清晰,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呈现本节课重难知识
点:区分“两边一样”与“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实物展开图,帮
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积累知识经验和思维经验】
为使读者能直观了解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教学环节采用的教学设计原则以及路径将
采用表格呈现,如下:
表 7.1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原则 教学路径

直观性教学原则 观察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
情景导入
探究性教学原则 观察多媒体、实物等直观展示;

直观性教学原则 积极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
探索新知
探究性教学原则 观察多媒体、实物等直观展示;
实践性教学原则

观察生活与数学的关系;
探究性教学原则
强化新知 观察多媒体、实物等直观展示
反思性教学原则

课堂小结 反思性教学原则 及时反思,升华活动经验;

35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直观性教学原则
布置作业 及时反思,升华活动经验;
反思性教学原则

7.2 《轴对称图形》教学实录
为检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笔者联系实习学校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
学,以下是教学实录。
活动 1:参与活动《幸福拍手》。
教师问 1:观察双手,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回答 1(一起):都是一样的。
教师问 2:身上还有其他地方也是一样的吗?
学生回答 2:眼睛。
学生回答 3:两只脚。
学生回答 4:两个肩膀。
教师问 3:在生活中也有一样的吗?
(打开 PPT,观看静止图片树叶、脸谱和蝴蝶)
学生回答 5(一起):有树叶,脸谱,蝴蝶。
教师问 4:看一看,比一比,左边和右边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 6(一起):都一样。
教师问 5:对,两边都是对称的。
学生问 1:(马上)什么是对称?
教师回答 1:什么是对称,等会再解答。
教师问 6(活动 2):现在老师手里面有图形,猜一猜是什么?
(实物图的一半)
学生回答 7:(学生都在思考)
教师问 7:这是什么图形(衣服),对折后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8:图形能完全重合。
教师板书 1: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教师问 8:你们能剪出一个两边完全重合的平面图形吗?
(提示:先……,再……最后……)
学生回答 9:先对折卡纸,用铅笔画下相剪的图形,最后剪出图形。
教师问 9:想剪什么图形就画出什么图形码?再请一位同学说一说?
学生回答 10:先对折卡纸。画出想剪图形的一半,最后沿着画的痕迹剪下来。
(回答问题时手上拿着卡纸做出折一折的动作)
教师总结 1:非常好,我们一起说:先对折卡纸,在卡纸上画出想剪图形的一半,

36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最后剪下画的图形。
教师安排任务 1:每位同学用剪刀、卡纸和铅笔,剪一个你喜欢的图形?
(教师不断巡视,观察学生的情况)
活动 3:现场观察,学生积极性都很高,都在按着老师说的步骤完成操作活动。
教师问 10:你能告诉大家你剪的是什么图形码?两边是完全重合的吗?
学生回答 11:我剪的是爱心,两边是完全重合的。
教师追问 11:你怎么知道两边是完全重合的?
学生回答 12:两边对折后,看着刚好重合在一起。
教师问 12:还有哪位同学也想说一说?
学生回答 13:我剪的是房子,两边是完全重合的,因为把他们对折在一起,不多也
不少。(部分学生作品)

图 7.10 学生作品

教师总结 2:通过刚刚的观察和剪一剪,看到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
称图形。
教师板书 2:轴对称图形。
教师总结 3:我们可以看到中间的这个折痕,知道沿着这条折痕折叠,两边刚好重
合,不多也不少,我们就说这条折痕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活动 4:观看 PPT 上的动态展示图,并且手拿着剪纸——衣服图。
教师总结 4:观察 PPT 中出现的树叶等,引导学生找到它们的对称轴。并总结出这
些对称轴都是竖着的。
教师问 13:如果把这片树叶左边斜着放,那么对称轴又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 14:(一起)斜着。
(在老师的提示下,用手比划向左斜着的直线)
教师追问 14:那把这片树叶右边斜着放呢?
学生回答 15:斜着。
(比划向右边斜着的直线)

37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教师总结 4:通过刚刚的观察,我们知道对称轴可以是竖着的直线、还可以是斜着
的直线。
活动 5:PPT 呈现“做一做”,观察图形,那些是轴对称图形?

图 7.11 做一做

学生回答 16:(一起)蜻蜓,卡车。
教师追问 15:他们的对称轴是怎么的?
学生回答 17:(一起说,一起比)竖着,竖着。
教师问 16:数字图片,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回答 18:0,1,3,8。
教师纠错 1:一般情况下,书写“1”时左上方多了个帽子,对折后不能重合;书写
“3”的时候上小下大对折后不能重合。所以“1”和“3”都不是轴对称数字。
活动 6:PPT 动态演示,0 和 8 的动态演示图。
活动 7:PPT 呈现和实物展示,观察这三幅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有几条?

图 7.12 多条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回答:答案不统一,大多数学生只能发现一条。正方形对角线的两条不容易发
现,圆有很多条也是在教师引导下发现。
教师问 17(活动 8):观察这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图 7.13 易错轴对称图形展开图

38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学生回答 19:是(不是)
(学生意见不统一)
教师演示:

图 7.14 易错轴对称图形折叠图

教师总结 5:两边一样的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同时板书)
教师提问 18(活动 9):观察这是 3 张一样的对折图形,那么它们的展开图是什么?

图 7.15 同一对折图形

学生回答 20:灯笼
活动 10:

图 7.15 同一对折图形的展开图

39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教师提问 20:这节课我们都干了什么,你有收获吗?说一说。
学生回答 21:知道怎么用剪刀剪轴对称图形;
学生回答 22:知道对称轴;一部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多于 1 条;
学生回答 23:我还知道对称轴可能是横着的还可能是斜着的。
教师追问 21:除了这些,同学们还发现了什么?可以想想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没有什么
联系呢?
学生回答 24:我还知道了生活中很多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回答 25:我知道了数学知识与我们平时生活有关系。
教师总结 4: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大家上课都非常认真。的确,我们学习的数学与生
活有很多联系,不妨把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欣赏生活中的美。
教师布置作业:
(1)动一动:设计你喜欢的轴对称图形;
(2)看一看: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3)说一说:把剪出的轴对称图形送给爸爸妈妈,并且与父母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生活
中的轴对称现象。

7.3 《轴对称图形》案例改进

7.3.1 存在不足
课后通过与一线教师的交流、班上学生的交谈以及在学生作业的反馈中,进行教学
反思,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下对《轴对称图形》进行教学设计,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也有不足之处。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遵循直观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实践性
原则和反思性原则等教学原则,利用动态 PPT 的同时结合实物展示图的使用,设计学生
观察的过程中也有实践操作,课堂巩固练习的同时也适当扩展数学知识,符合学生基本
学情及思维发展特点。整课堂学生都能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判断、
知道对称轴,也会剪轴对称图形。基本上达到课前定位的教学目标,但仍有一些不足。
在“剪一剪”操作活动中,没有同学提出剪另一边,也就未能出现“剪出两个图形”
的情况,因此也就没法帮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从而不能为
第二课时做铺垫。反思中意识到:在探索新知环节中,对遵循“探究性教学原则——积
极探究和独立思考获得活动经验”不到位,未能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操作环
节中直接给定严格的操作步骤,学生虽有操作的环节但并未有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过
程。因此,在此环节学生未得到相应的思维性活动经验的积累。
纵观整节课时间安排不够优化,对反思性教学原则把握不足,学生缺少与同学之间

40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的交流反思,未能从同伴处得到一定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因此学生获得具有个人化特
征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没有在与其他小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升华或者纠正。

7.3.2 改进方法
在“剪一剪”操作活动中,既要遵循探究性教学原则也要注意时间合理的安排以及
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可增加课后思考环节:孩子们,在“剪一剪”剪出轴对称图形的过
程中,我们是在什么地方动剪刀的呢?还有另一种剪一剪的方法吗?试一试,明天和老
师、同学分享“不一样的剪一剪”。可适当增加学生的课堂留白——布置课堂思考题,
有助于引导学生对较高难度问题的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操作难点的过程中获得不同层
次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挖掘深层次的数学课堂,积累数学
基本活动经验。
课堂教学中为加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遵循反思性教学设计原则,一节课时间分
配中能否在下节课学习《认识图形的平移》时,同桌之间合作完成,而小学生的独立操
作、思考体验则留在课后作业。或者是充分利用家庭作业的布置,要求小学生在家和父
母一起完成“喜欢的图对称图形的设计”,既升华课堂中积累的直观性经验又培养学生
的思维性经验。

7.3.3 改进效果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适当留白,保证其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数学学习过程。
虽然在讲解思考题答案时,大部分学生未能通过独立思考的过程得到答案,但正确答案
并不是目的,教师提前准备好了实物,带领学生再次探索如何剪出轴对称图形,并和学
生一起剪出两个一模一样的图形。由此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图形对称性的意义,帮助学
生区分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而不是两个图形。
而学生在课后思考的过程中再次经历了数学课堂中的观察活动、操作活动、思考活
动等数学活动,并在此活动过程中积累了感知、情绪性的经验,促进了直观性经验、半
直观性经验向思维性经验的升华,构建了属于学生个体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因此,在
《图形的运动(一)》的教学中教师有必要遵循“探究性教学原则——积极探究和独立
思考获得活动经验”。
对于第二个教学不足改进方法,通过《轴对称图形》中“剪一剪”操作过程的铺垫,
大部分学生在掌握了剪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下一课时《认识图形的平移》中的实践操
作环节相对较简单,教师适当放手交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小组间进行合作交流,增加学生
独立思考的时间和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认识图形的平移》操作过程中,学生能
根据教师的要求很好的完成图形的平移,与小伙伴的交流过程中也能简单表达出图形平
移过程中的特征。在《图形的运动(一)》中,遵循直观性原则、探究性原则等教学原

41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则有助于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42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研究总结、反思以及展望

8 研究总结、反思以及展望

8.1 研究总结
本研究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经验、数学活动以及图形的运动几个名词进
行概念的界定,介绍笔者对这个名词的理解以及在本文中所特指的含义。第二部分首先
界定研究对象小学生指义务教育阶段第一学段的学生,然后在文献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
分析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特征,并且具体阐述小学生课程教学目标中数学
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是采用文本
分析方法阐述小学生在《图形的运动(一)》中积累哪些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以及在数
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小学生积累这些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设计的原则以及途径。第
四部分是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容、原则以及途径
进行教学设计。

8.2 研究反思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有助于学习者提高数学素养,而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
载体主要是通过数学活动,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图形的运动”包含大量数学活动,《图
形的运动(一)》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图形的运动,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促进小学生更
好的学习后续关于“图形运动”的教学内容。因此,研究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研究
并以《图形的运动(一)》为例。
笔者在参考前人关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文本分析、案例研究等
教学方法,论述小学生在《图形的运动(一)》中积累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教学设计
所遵循的原则以及实施途径等研究问题。但个人研究能力有限,并没有更多的机会让一
线教师和数学教学专家对得出的结论:小学生在《图形的运动(一)》中积累的数学基
本活动经验、教学设计原则以及实施途径做批评指正,也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把教学设
计研究所得出的结果实施在更多的教学班级以检验关于《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的合理
性。

8.3 研究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深刻感受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小学教学阶段的重要性,积
累具有个体化特征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有助于学习者数学素养的培养及提高。但本文只
对《图形的运动(一)》做了具体的研究,不知道本文的研究结果是否也适合《图形的
运动(二)》以及其他关于“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研究。

43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8.
[2]顾继玲. 聚焦“基本数学基本活动经验”[J] . 数学教育学报,2016,25(1):34.
[3]郭玉峰,史宁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出、理解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2,8(5).
[4]仲秀英.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0,30(10).
[5]张奠宙,竺仕芬,林永伟.“基本活动经验”的界定与分类[J].数学通报,2008,(5).
[6]黄翔、童莉.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应成为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的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
2008,(1).
[7]罗朝阳,张宏斌.基本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研究述评[J].昌吉学院学报,2011(6).
[8]张奠宙,竺仕芬.“基本活动经验”的界定与分类[J].数学通报,2008,47(5).
[9]王新民,王富英,王亚雄.数学“四基”中“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与思考[J].数学教育
学报,2008,3(17).
[10]罗朝阳,张宏斌.基本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研究述评[J].昌吉学院学报,2011(6)
[11]张奠宙,竺仕芬.“基本活动经验”的界定与分类[J].数学通报,2008,47(5).
[12]张奠宙,赵小平.需要研究什么是“基本数学基本活动经验”[J].数学教学,2007(5)
[13]徐斌艳.面向基本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研究述评[J].数学通报,2008,(5).
[14]罗朝阳,张宏斌.基本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研究述评[J].昌吉学院学报,2011(6).
[15]仲秀英.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0,30(10).
[16]黄翔、童莉.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应成为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的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
2008,(1).
[17]周莉.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容构成研究——以初中生归纳推理活动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
大学,2008,4.
[18]武江红.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及特征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
11(2).
[19]孔凡哲.基本活动经验的含义、成分与课程教学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09,29(3).
[20]马复.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J].数学教育学报,1996,5(4).
[21]孔凡哲.基本活动经验的含义、成分与课程教学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09,29(3).
[22]单肖天,景敏.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08,28(5).
[23]徐友新.图形运动的数学内涵及其教学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11.
[24] 张奠宙.小学数学如何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飞跃——谈教科书里关于“图形的运动的处理”[J].
小学数学(数学版),2015,5.
[25]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若干思考[J].数学通报,2007,46(5).

44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26]史宁中.数学的基本思想[J].数学通报,2011.50(1):1.
[27]龙毅.试论数学认知结构[J].吉首大学学报,1996,(4):22-25.
[28]李震琴.小学生生活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探究[J].理念研究,2012(28).
[29]张志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及其对教学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0]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2.
[3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2]张奠宙.小学数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8.
[33]鄢秋喜.小学数学直观性教学原则简述[C].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三),2005.
[34]张红.论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原则[J].课程﹒教材﹒教法,2010,7.
[35]张英彦.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与直观性教学原则[J].教育探索,2005,2.
[36]胥艳芬.如何处理好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直观性与抽象性的关系[J].西部素质教育,
2016,9.
[37]王宇.浅议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38]范文贵.小学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4.
[39]袁樱.小学几何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0]王海峰.论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5,2.

45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 A

附录 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1]杨涓.基于数学元认知视角下解题活动探究——以中学阶段“二次函数”典型例题为例[J].学生
导报·教学研究.2015,(16).

46

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致 谢

时光冉冉,岁月匆匆,不知不觉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画上句号。回首这三年,在
这美丽的重庆师范大学校园里,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中,使我这样一个专业基础不扎实
的学生也收获满满。回想这一步一步走来,充满艰辛却又无比怀念,都说进步的过程是
痛苦的,但我却觉得这过程好比那一杯苦丁茶,苦中有甜。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黄翔教授,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都给我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从导师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上的知识,还有一种教育精神和育人理念,
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虽然因为你的忙碌没有让我更多地了解你,
但在论文的撰写中你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的不足点,对我的论文形成提出了建设性的
意见和建议。还要感谢学院的仲秀英老师、童莉老师、李明振老师和沈林老师,读研期
间真心实意地帮助我们,无论是专业理论的知识还是关于教学设计的问题,都耐心、仔
细地给与我们指导。特别是仲秀英老师,在我完成论文期间给与我数不清的帮助,从选
题的确定再到论文框架的搭建以及文字语言的表达,都给我莫大的帮助。真心感谢在求
学路上一路陪伴、帮助我的老师们。
其次要感谢实习学校的谭敏老师和陈红英老师。谭老师站在一线教师角度帮我分析
论文中的教学案例,从学生的视角帮助我分析论文的研究问题;陈老师热心帮忙寻找论
文需要的“一线”资料。
还要感谢我的室友赵廷廷同学,在我写作困难时不断鼓励我,也向我推荐方便、实
用的教学网站,丰富内容的同时也提高我的写作效率。同时也要谢谢谭鑫师妹和王欢师
妹,在我不在校期间,帮我下载文章,提交资料、表格等,免除完成论文的后顾之忧。
然后,要感谢我的家人,正是你们的支持才能那么顺利地完成学业。在我学生生涯
即将结束的时刻,发自内心地感谢父母对我 25 年的养育之恩,谢谢你们这么多年没有
回报地为我付出,今后的日子里希望你们幸福快乐,健康长寿。
最后,向百忙中来评审我论文的各位专家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杨 涓
2017 年 3 月

47

万方数据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重庆师范大学 或其他
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
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重庆师范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
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重庆师范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