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码转换"另类"功能探究 - 陈磊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2017 年 3 月

第 14 卷第 1 期 学术版

语码转换“另类 ”功能探究

陈 磊
(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摘 要: 语码转换( code-switching) 是语言接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受到国内外


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的视角也多维化。本文在 Bullock 和 Toribio 提出的语码转换的五种功能的基础上,
结合日常生活、文学作品、影剧中的诸多实例,探究语码转换可能存在的其他“另类”功能,旨在展现语码转换
的多样化,丰富其功用。
关键词: 语码转换; 多功能; 多维视角

1. 引言
语码转换( code-switching) 是语言接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它是指在双语或者多语的交际环境中,在不同场
合或在一次交谈中,操双语者轮换使用两种或者多种不同的语言、方言或语体( 祝畹瑾 2013) 。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语码转换在西方语言学界受到了广泛关注,研
究者们从句法学、会话分析、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等角度,探讨双语社会语言交际中第一语言和第
二语言之间、或标准语与方言之间语码转换的句法结构、语篇模式、语用模式、社会动机、心理过程等( 李经纬、
陈立平 2004: 337 - 344) 。国内也有不少学者从多角度对语码转换进行研究。吕黛蓉等( 2003: 6 - 10) 以系统
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选取广州中文报纸中的书面语码转换语料为研究对象,探讨书面语码转换与语篇体
裁的关系及隐藏在语码转换现象之后的制约规律。王瑾等( 2004: 1 - 6) 从会话分析角度研究语码转换问题,
讨论了语码转换会话分析路向在理论上面临的困境和语码转换研究的理论建设。高军、戴炜华( 2007: 51 -
55) 对 5 位语言教师在一学期内的课堂话语行为作个案研究和动态分析,关注语言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交际
互动中的语码转换模式,从而进一步论证语言教学中如何最大程度发挥课堂语码转换的作用。郭林花( 2008:
164 - 167) 运用社会语言学方法收集语料,对我国大学校园英汉语码转换的会话功能进行探讨。刘承宇、吴玲
丽( 2011: 101 - 105) 从社会心理语言学角度探讨语码转换与民族身份建构的复杂关系,阐释促使人们在交际
过程中选择特定语码或转换语码时的社会心理原因及其在民族身份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生活、文学作品、影剧中的诸多实例,试图挖掘语码转换可能存在的其
他“另类”功能,以展现语码转换的多样化,丰富其功用。

2. 语码转换的五大功能
语言学家 Bullock 和 Toribio( 2009) 综合 Gumperz( 1976: 1 - 46,
1982) 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出语码
转换的五种功能: 引用( quotations) 、强调( emphasis) 、会话角色重置( realignment of speech roles) 、重述( reitera-
tion) 、解释( elaboration) 。这为探究语码转换的动机与功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收稿日期: 2017 - 03 - 20
103
Mar. 2017 Academic
Vol. 14 No. 1 College English Edition
( 1) 引用
语码转换的功能之一,就是直接引用他人以另一种语码呈现的话语。如:
他走上前瞧了瞧,撇下一句“poor kid”,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 2) 强调
借用语码转换,吸引注意,突出重点。如:
今天我们的教学重点是 prosodic features。
( 3) 会话角色重置
语码转换可以改变说话人在某一对话中所扮演的角色,亦可表示其在不同对话中的身份变化,还可标识
其他说话人的加入和参与。如下文中某位中国人向国外友人介绍自己的家人:
This is my brother Tim. He’s a great pianist. 哥,你也用英语跟他聊几句吧。
( 4) 重述
利用语码转换对先前话题进行重述,主要起加强语气的作用,以抒发强烈情感。如:
You idiot! 蠢货!
( 5) 解释
采用语码转换对先前命题进行解释,这是双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手段,亦适用于针对交流中出现的疑问
向对方进行澄清或诠释。如:
‘Il pleut beaucoup’means‘it rains a lot’.

3. 语码转换“另类”功能探究
Bullock 和 Toribio 对于语码转换功能的分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并不能完全涵盖所
有语码转换的类型和功用。因此,本文结合日常生活、文学作品和影剧中的诸多实例,试图挖掘语码转换的其
他“另类”功能。
3. 1 幽默
例 1: ( 赵本山、高秀敏、范伟: 2002 年小品《卖车》)
大忽悠: 做准备,请听第一题。Number one: 说,
1 + 1 在什么情况下等于 3?
范厨师: 1 + 1 在什么情况下都不等于 3!
语码转换出现在相声、小品、情景喜剧、脱口秀等节目中,更多的是烘托氛围的需要,以起到幽默的效果。
例 1 中的大忽悠出乎意料地嵌入一句英语,受话者有两个: 一是被忽悠的对象范厨师,二是春晚观众。一句英
文,既可以彰显大忽悠的博学多才,令范厨师打消疑虑; 其突然的出现以及搞怪的发音又可以调动现场气氛,令
观众捧腹大笑。
3. 2 拉近情感距离
例 2: ( 赵本山、范伟、张彤: 1999 年小品《同学会》)
吴总: 你让港方经理给我接电话。( 粤语) 你好,你在哪里啊……哎呀,不知道……我跟你讲,你的电话打
不通……好,没问题,小意思……好! OK,byebye!
吴总与港方经理通话,自然而然地将语码转换为粤语和英语,嘘寒问暖,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例 3: ( Friends: Season 3,Episode 15)
Monica: Okay,I can also speak a little French. Voulez-vous coucher avec moi ce soir? ( Mischa laughs) Why? What
did I say?
Mischa: Well,you just asked if I wanted to go to bed with you tonight.
104
2017 年 3 月
第 14 卷第 1 期 学术版
此语码转换出现在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的对白中。Monica 初识懂法语的 Mischa,对其颇有好感,试图
拉近双方的情感距离,于是讨好地说了一句她自己都不明白意思的法语( 你今晚想和我睡吗?) ,稀里糊涂向对
方发出了求爱信号,结果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Giles 等人( Giles & Coupland 1991; Giles & Powesland 1997) 提出了“言语顺应论”( 后发展为“交际顺应
论”) ,它的两个核心概念是趋同( convergence) 和求异( divergence) 。前者指说话人调节自己的言语特征( 包括
语言类型、发音、语速、语调等) 来适应对方的风格,表示与对方团结一致、和谐相处的关系,以期获得对方的认
同或赞许、增进彼此间的理解与友谊; 后者指说话人故意偏离对方的言语风格,以表示疏远对方、增大同对方的
社会距离。例 2 和例 3 中交际者选择顺应对方交际行为的语言,反映了说话人对社会融合或被他人认可的需
求,笔者将语码转换的这一功能总结为“拉近情感距离”。
3. 3 炫耀
例 4: ( The Big Bang Theory: Season 1,Episode 7)
Howard: Bonjour,Mademoiselle. I understand you’re new in town.
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 Howard 追求刚搬进来的女邻居,用法语打招呼来彰显自己的才华横溢,以求博得
对方的好感。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很多学习者选择在特定的场合( 如同学聚会、朋友圈动态等) 有
意无意地炫耀几句外语,显摆自己的语言水平,以期获得受话人的赞许。
3. 4 习惯表达
例 5: ( 外语系同学之间对话)
哎呀,我感觉我的 presentation 整不出来了! 老师说的 deadline 是什么时候啊?
例 6: ( 钱钟书 2012)
张先生热闹地欢迎道: “Hello! Doctor 方,好久不见! ”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
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
例 5 和例 6 中的语码转换存在共性,即都是习以为常的表达方式。Bullock 和 Toribio( 2009) 指出,并不是
所有的语码转换都标识着某种交际意图或目的; 对于很多双语者来说,语码转换只是表达的另一种方式,有时
候甚至自己都没意识到。正如钱钟书在《围城》里对张先生的描述: 跟外国人来往“惯”了,喜欢中国话里夹“无
谓”的英文字。外语系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受英文教材和英文课堂的影响,很自然地在口语中嵌入一些英文表
达。频繁使用这些英文表达,或者是因为汉语中没有完全对等的翻译,或者是比汉语表达更便利、更精炼、更切
合主题。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因此,笔者总结语码转换的另一功能,即“习惯表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社交已进入每个人的生活,QQ、E-MAIL、Skype 等约定俗成的表达层出不穷。大
家在互留网址、E-MAIL 地址时,一定会采取语码转换。提起一些著名的公司或品牌时,也常常用英文来指代,
如 IBM、CNN、Facebook 等。这样的语码转换已成一种习惯,为我们的交流带来便利。
3. 5 委婉表达
例 7: ( Friends: Season 4,Episode 8)
Joey: ( entering) Hey Gunter,have you uh,have you seen Chandler?
Gunter: I thought you were Chandler. But umm,one of who is over there. ( Joey turns around and sees them
kissing. )
Kathy: Oh.
Chandler: Hey Joe.
Joey: Va fa Napoli! ( Storms out. )
105
Mar. 2017 Academic
Vol. 14 No. 1 College English Edition
Joey 进入咖啡馆后,先用英文和服务员交流。但当他一扭头看到 Chandler 正在和自己的前女友 Kathy 热
吻时,怒火中烧,咬牙切齿地用意大利语骂了一句后,夺门而出。
例 8: ( 钱钟书 2012)
苏小姐胜利地微笑,低声说: “Embrass-moi! ”说着一壁害羞,奇怪自己有做傻子的勇气,可是她只敢躲在外
国话里命令鸿渐吻自己。
苏小姐想博得方鸿渐一吻,但她清楚地明白“吻我”这个要求太唐突,违背含蓄内敛的社会传统。一旦贸
然提出,不仅自己丢面子,而且还可能使方鸿渐对她的操守持怀疑态度。为了在顺应社会规约和表达自己想法
之间达成妥协,苏小姐巧妙地转向了法语,用“Embrass-moi”代替了“吻我”,委婉地表达出了自己的请求,避免
了直说可能带来的尴尬。钱钟书在《围城》里对苏小姐的评价“她只敢躲在外国话里命令鸿渐吻自己”可谓十
分恰当。
现实生活中,利用语码转换来委婉表达强烈情感的例子不在少数。由于要表达的内容露骨、肉麻、或犯禁
忌,容易造成尴尬局面或招致不快,所以借用语码转换婉抒胸臆。因此,笔者总结语码转换的另一功能,即“委
婉表达”。
3. 6 筛选受众
例 9: ( 钱钟书 2012)
“不,苏小姐,不,我不敢见你———”不能再遮饰了,低声道: “我另有———”怎么说呢? 糟透了! 也许同事们
全在偷听———“我另外有———有个人。”说完了如释重负。
“什么? 我没听清楚。”
鸿渐摇头叹气,急得说抽去了脊骨的法文道: “苏小姐,咱们讲法文。( 法语) 我———我爱一个人,———爱一
个女人另外,懂? 原谅,我求你一千个原谅。”
为了避免周围的同事旁听他和苏小姐之间的私事,方鸿渐主动采取语码转换,以法语向苏小姐表达自己
意图。此例的语码转换,过滤掉了与此主题不相关的潜在受话人,使双方的对话在毫无干扰的情况下进行。
例 10: 华为官网发布的招聘启事( http: / / career. huawei. com / socRecruitment / joinUs. html)

例 10 是华为公司在其中文网站发布的招聘职位,职位类别名称、网上操作选择等以中文方式呈现; 同时由
于该工作岗位在英国,要求申请者必须具备很高的英语水平,因此职责的描述和岗位的要求都以英文展现,不
懂英文的求职者就只能知难而退了。这里使用语码转换是为了筛选人才,实现的是辨别功能。

106
2017 年 3 月
第 14 卷第 1 期 学术版
综合例 9 和例 10,笔者总结语码转换的另一功能,即“筛选受众”。
3. 7 艺术美
例 11: ( 男生写给女生的求爱信)
“你说,你不爱种花,因为害怕看见花,一片片地凋落。所以,为了避免一切结束,你拒绝了所有的开始。
可是我想说: It’s far better to have loved and lost than never to have loved at all. Life passes quickly and should be lived
to the fullest. ”
例 12: ( 女生给男生的答复)
“The thing is,life just sometimes doesn’t work out the way that you want it to. C’est la vie. ”
此两例的语码转换不同于例 4,不以炫耀为目的。例 11 中,恰当、应景的英文表达,与主体语言形成了鲜
明的对照,可谓相得益彰; 例 12 中,一句法语 C’est la vie( 这就是生活) ,将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不可预测道尽,照
应了前文,紧扣主题。可以说,这两例语码转换,呈现了一种与主体语言不同的“异域风采”,增强了表达的艺
术气息,升华了主题。因此,笔者总结语码转换的另一功能,即“艺术美”。
3. 8 学习手段
例 13: ( Friends: Season 10,Episode 17)
Rachel: Alright,now I really have to go. Okay. Au revoir! Oh,they’re gonna really hate me over there.
Rachel 即将乘机前往法国工作,她选择用法语“Au revoir”( 再见) 和大家告别,是对之前学习成果的一种巩
固,也算是为接下来的法国之行提前热身。
例 14: ( Friends: Season 8,Episode 7)
Ross: Thanks for the coffee,or bedankt voor de koffie,Gunter. ( He translates that phrase into Dutch. )
Ross 看中了一处公寓,想转租过来。为博得荷兰女主人的好感,他平时积极学习荷兰语,并主动将所学知
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例 14 中 Ross 以荷兰语感谢咖啡馆的服务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有机会接触和使用多种语言,各行各业对不同语种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语言
学习的重要手段和目的之一就是学以致用。只有将书本上的知识( input) 转化为自己的输出( output) ,才有助
于语言的成功习得。
3. 9 嘲讽
例 15: ( Friends: Season 10,Episode 3)
Monica: She’s this girl who used to live in the building before you did. Then she moved to England and she picked
up this fake British accent. On the machine this is her message. ( She apes Amanda using an awful British accent) “Mon-
ica,darling! It’s Amanda calling! ”
Monica 说起前室友 Amanda,各种厌恶,并模仿 Amanda 的英国口音以表达鄙夷之情。
在一个多民族、多元化的社会体系中,不同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的人们聚在一起,难免产生冲突,这种现象
在美剧中很常见,如《老友记》( Friends) 中的美国人嘲笑英国人的发音,《生活大爆炸》( The Big Bang Theory) 中
Howard 时不时模仿 Raj 的印度口音来贬低他,《硅谷黑历史》( Silicon Valley) 中大家常以巴基斯坦人 Dinesh 的
发音为乐。在我们国家,也存在诸多的地域和语言歧视,经常会有人嘲讽个别语种的“土气”、“不入流”等。笔
者想要表达的是,语言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们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种语言。同时,
要注意语码转换的使用场合,避免因不恰当的语码转换而造成误解或不快。

4. 结语
本文在 Bullock 和 Toribio 提出的语码转换的五种功能( 引用、强调、会话角色重置、重述、解释) 的基础上,
107
Mar. 2017 Academic
Vol. 14 No. 1 College English Edition
探究并总结了语码转换的其他功能,如幽默、拉近情感距离、炫耀、习惯表达、委婉表达、筛选受众、艺术美、学习
手段、嘲讽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语言是动态的,语码转换也是千变万化的; 它基于语境,可以呈现多种多样的功能。我
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词典、教材或文献对它的定义和分类,而要尽可能多地接触和留意身边的语料,探
究其定义之外的“另类”特性。同时,语码转换的功能也并非单一片面,而往往是一例语码转换承载多种功能,
如本文例 7 中 Monica 英法语码转换具有拉近情感距离、炫耀、幽默等功能,而外语学习者朋友圈动态中的语码
转换兼具炫耀、引用、强调、习惯表达等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分析语码转换的功用时,要摒弃单一思维,而从多
维度( 语篇、社会、心理等方面) 来考察。
本文只是结合诸多实例,初步探讨了语码转换的多样化,并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 同时,对于语
码转换的其他功能,囿于语料的匮乏,本文也无法一一列举。对于以上局限和问题的解决,还有待学者们的共
同努力。

参考文献:
Bullock,B. E. & A. J. Toribio. 2009.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Linguistic Code-switching [M]. Cambridge: 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iles,H. & N. Coupland. 1991. Language: Contexts and Consequences [M]. Keyness: Open University Press.
Giles,H. & P. F. Powesland. 1997. Accommodation theory [A]. In N. Coupland & A. Jaworsky ( eds. ) . A Reader and
Coursebook [C]. London: Macmillan Press.
Gumperz,J. J. 1976. The sociolinguistic significance of conversational code-switching [A]. In J. Cook-Gumperz & J. J.
Gumperz ( eds. ) . Papers on Language and Context: Working Papers ( No. 46) [C]. Berkeley,CA: University of Cal-
ifornia Language Behavior Research Laboratory.
Gumperz,J. J. 1982. Discourse Strategies [M]. Cambridge,UK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高军、戴炜华. 2007. 语言教学中的语码转换研究和实验分析[J]. 外语教学( 1) .
郭林花. 2008. EFL 环境下校园英汉语码转换的会话功能[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5) .
李经纬、陈立平. 2004. 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5) .
刘承宇、吴玲丽. 2011. 语码转换与民族身份的建构—社会心理语言学的视角[J]. 外语学刊( 3) .
吕黛蓉、黄国文、王瑾. 2003. 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语码转换[J]. 外语与外语教学( 12) .
钱钟书. 2012. 围城[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王瑾、黄国文、吕黛蓉. 2004. 从会话分析的角度研究语码转换[J]. 外语教学( 4) .
祝畹瑾. 2013. 新编社会语言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0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