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第一章 进入20世纪的世界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2

第一章 进入 20 世纪的世界

第一节 20 世纪初的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

20 世纪初,物理学革命取得的辉煌成就,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

识达到了新高度,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

展的能力。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意识

形态都在发生激烈而深刻的变革,追求人类进步和自身解放的力量

在斗争中茁壮成长。

一、 世纪之交的科学革命

(1)背景: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以牛顿力学、热力学和麦克斯

韦电磁理论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对

工业革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人类社会从 蒸汽时代迈向电气
时代。

经典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是绝对和机械的,随着物理学研究从宏观

走向微观,从低速走向高速,一些物理学实验取得了用经典物理学

理论无法解释的新发现,新的物理学革命呼之欲出。

(2)代表:普朗克解释黑体辐射中的“紫外灾难”等问题提出了

与经典热辐射理论中的能量均分原理完全不同的 能量子假说,宣布

了量子物理学的诞生。

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而且他也支持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并利用能量子假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1916 年,爱因斯坦又提

出了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的

时间与空间彼此独立、没有联系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间、空间 、

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性以及时空的相对性,从根本上突破了经典
物理学,宣告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

(3)作用:1、现代科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粒子物理学、量子

化学、现代宇宙学等都发展出全新的理论。物理学还进入相邻学科,

形成了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天体物理等新兴的交叉学科。

2、20 世纪物理学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大幅提高了人类社会

生产力。

3、是一场思想革命,大大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空间、时间、

因果性等的基本认知,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带动

了 20 世纪整个自然科学和技术革命的发展。

4、现代物理学的成果证明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时间、空间和

物质运动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的思想,为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在 20

世纪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时间:1915 年左右,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人类生产力水平

达到新的发展高度

代表:1、突出成就是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

(人类实现了机械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 ,

逐渐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能源。各种电气产品引起了人

类生产和生活的革命性变化,开启了电气时代的大门。)

2、内燃机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的一项重要发明,推动了石油

开采,加速了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

(卡尔•本茨,第一辆汽车;福特汽车公司,泰勒制;福特汽车公

司生产 T 型小轿车引发了大众交通运输方式的新革命)

3、1903 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1910 年旅

美华人冯如也制造了一架飞机。飞机的发明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
梦想,成为 20 世纪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20 世纪初,电报电话技术实现了突破性发展,为快速传递信

息提供了技术条件。

(1901 年,发报机;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机相继问世。)

作用:1、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带动了一个由电力、电器、化学、

石油、汽车工业所组成的新工业群的出现,也使经过新技术改造的

钢铁、造船、采矿等旧工业部门焕发出新的活力,并得到快速发展。

重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的主导。

2、在工业化时代,工业革命为农业变革提供了技术保证,资本主

义各国的传统农业发生了巨大变革。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化肥和

农业机械的使用、新品种的推广等,使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提高,

农业生产力获得大发展。农业的发展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自
由劳动力、粮食、原料和广阔的市场。

3、20 世纪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

变化。以工厂为中心形成的大批城市逐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发生改变,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随着大生产的展开,企业管理模式也发生了

重大变革,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

阶段。

三、 社会进步的步伐不断加快

1、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

富,为新生产关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1)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工人阶级人数逐渐增加,力量不断

发展壮大,反对资本主义的意识也不断增强,工人阶级革命运动蓬
勃开展。

(2)20 世纪初,科学社会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不仅对世界无产阶

级和劳动人民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而且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

腐朽和黑暗,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中的一部分有识之士也希望向社

会主义寻求良方。欧美各国无产阶级先后组成了政党组织,工人阶

级斗争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2、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逐渐发展壮

大。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提高了殖民

地、半殖民地国家开展民族解放斗争的水平,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

在 20 世纪追求民族解放的重要力量。

(1)。在中国,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中国工人阶级的

人数不断增长,到 1919 年已超过 200 万,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一支


强大力量。

(2)在印度,1900 年已有 193 家纺织厂,雇用工人 16.1 万。另外,

在波斯(即今伊朗)、越南、朝鲜、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

缅甸等亚洲国家以及拉丁美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都已产生,并有

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3、受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欧的社会面貌迅速发生变化。

(1)人口死亡率下降;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大大减少了饥荒,加上医

疗保健体系(包括接种疫苗、隔离传染病人、改善给排水系统和垃

圾处理系统)的建立,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到 1914 年西

方国家城市人口便占了总人口的绝对多数。

(3)由于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掠夺,这个时期物质生活水平的
大幅度提高主要还局限于欧美国家的统治阶级,东方国家的广大劳

苦大众仍然贫穷落后,遭受本国封建制度甚至农奴制、奴隶制和西

方殖民统治的重重压迫和盘剥。即使在西方国家,真正受益的也只

是少数富人,贫富分化严重,穷人仍然为解决温饱问题而挣扎;中

产阶级生活相对丰裕,但生活压力大;少数富人却过着纸醉金迷的

生活。

4、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由于社会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工

人阶级的积极斗争,经历了 200 多年缓慢发展的资本主义民主取得

了一些明显进步。

(1)法国、德国、瑞士和丹麦建立了有大众选民的选举制度。英国

经过 1883 年的议会改革,选民人数增加了 4 倍。比利时的 1894 年


改革。中欧、南欧 20 世纪初开始推行普选,欧洲之外的美国、澳大

利亚、新西兰、阿根廷等也相继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2)当时的资本主义民主水平仍然很低,真正有选举权的公民仅占

成年公民人口的 1/30。预示着进入 20 世纪以后,广大中下层民众追

求权利平等将是一个不可遏制的趋势。

5、20 世纪初,由于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

度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1)19 世纪 80 年代,俾斯麦在德国推行社会保险方案。1906—

1914 年,奥地利和英国自由党政府开始实施老人养老年薪、官办职

业介绍所、健康和失业保险等福利措施。法国在 1911 年实行了养老

年金制度。意大利、希腊、保加利亚等国都出台了禁止使用童工的

法律。北欧在这方面虽起步较晚,但后来居上,成为欧洲福利水平
最高的国家。

(2)较早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国家,恰恰是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和工

人运动历史最久的国家。

6、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欧美各国还开始发展庞大的现代公

用事业。

(1)到 1914 年,各大现代化城市都建立了新型的公用事业网络,

包括公共卫生设施、自来水、煤气、电力供应、公交运输、医院、

商场、博物馆、图书馆、公园、体育场馆等。

(2)不少国家还规定了免费义务教育的原则,政府对各级学校提供

财政支持,从而为普通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到 20 世纪初,

西北欧国家的识字率,已接近 100%。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

会。1878 年,伦敦大学准许妇女获得学位,1890—1910 年,美国大


学中已有很多女生。大学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了大量各种专业人才,

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
7、女权运动是 20 世纪初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1)19 世纪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工业国家的女性开始走出家庭,

进入工厂车间,成为雇佣劳动力,这些妇女有了一定的经济权利,

但仍然没有政治权利。

(2)19 世纪后半期,女权运动在美国、新西兰和英国等国家开展,

并且同当时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工人运动密切联系在一起。各国

工人阶级政党始终高度重视妇女解放运动,第二国际多次讨论妇女

解放问题,并把妇女运动作为整个工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见书世界现代史“P16”)

(3)妇女解放是人类自身解放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女权运动的

开展,使更多的妇女离开家庭走向社会,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当然,20 世纪初的妇女解放运动只是一个开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
解放的道路还很漫长,而且这一过程也有反复和挫折,妇女的权利

与保障还需要一步步地去争取。

8、20 世纪初,以国际红十字会为代表的红十字运动也得到了较快

发展。

(1)国际红十字会由瑞士人亨利•杜南于 1863 年创立,是一个民间、

中立的伤兵救援组织,后来在战争、流行疾病救援,特别是在第一

次世界大战期间救助伤员的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渐发展成

为国际红十字运动。

(2)红十字运动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世界人道主义发展的一

个代表。到 20 世纪初,红十字运动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肯定。

第二节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

一、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开始于 19 世纪 70 年代。

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就是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2、原因:

(1)政治上: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民族民

主运动,如 1861—1865 年的美国南北战争、始于 1868 年的日本明

治维新、1860—1871 年的德意志统一运动等,进一步扫清了这些国

家在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不同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

展。

(2)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自由竞争达到顶点。在自由资本主

义阶段,少数资本雄厚的大企业竞争力较强,因此,自由竞争的结

果就使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企业手中。
另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尖锐,

并导致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1857 年、1866 年、1873 年、1882

年、1890 年和 1900 年,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发生了六次世界性

经济危机。为了渡过危机,少数大企业不断扩大企业规模,进一步

促进了生产的集中和垄断。

列宁:“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因为几十个大

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达成协议;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

困难,产生了垄断的趋势。这种从竞争到垄断的转变,不说是最新资本主义经

济中最重要的现象,也是最重要的现象之一。”

3、垄断资本主义主要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 19 世纪 60 年代末到 70 年代初。这一时期出

现了垄断组织卡特尔,但还处于萌芽状态。

(2)第二阶段是在 1873 年经济危机后,卡特尔有了广泛发展,但

还不稳定,在各国经济中也不占统治地位。
(3)第三阶段是 19 世纪末的经济增长至 1900 年的经济危机。

在此期间,垄断组织很快发展,不但卡特尔纷纷出现,而且还出现

了辛迪加和托拉斯这些庞然大物。在这些危机中,垄断组织成为资

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4、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

最高阶段》)

(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

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

(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

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

(3)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
这五个方面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其中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基

础,金融资本的统治地位是帝国主义的突出特点,资本的输出、国

际垄断同盟的形成和列强分割世界是垄断资本扩张的必然结果。

4、垄断资本的影响

(1)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停滞和腐朽的趋势。垄

断组织操纵市场,规定垄断价格,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

还会阻碍技术进步;

(2)大量资本输出造成了食利阶层甚至少量食利国、高利贷国的出

现,给资本主义打上了寄生性和腐朽性的烙印。

(3)并不排除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垄断并不能完全消灭竞争,反

而使竞争具有更大规模,垄断组织为了获得更大的竞争力和更高的
垄断利润,谋求降低成本和采用最新技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4)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空前激化。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经济危机频发使失业人数增加,工人运动

高涨,无产阶级革命蓄势待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孕育着质的飞跃。

B、宗主国与殖民地:帝国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世界出现了

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控制和奴役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最不合理的状

态,帝国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矛盾空前激化,殖民地

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不断高涨。

C、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美国和德国的实力迅速赶超英国、法国两

个老牌殖民帝国后,强烈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帝

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二、 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

1、“托拉斯帝国主义”(代表:美国)

(1)原因:

A、美善于利用英、法等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过剩资

本”,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时把科学研究最新成果转化为生产

力。

B、众多移民的涌入,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C、美国联邦政府赢得南北战争的胜利,不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

且也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扫清障碍。

D、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很快,出于生产的需要,大规模的垄断组织应

运而生。这些组织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因此,美国帝国主义是

典型的“托拉斯帝国主义”。

由约翰•洛克菲勒于 1882 年创建,总部设在得克萨斯州爱文市的埃克森美孚


公司,是美国第一个托拉斯垄断组织,到 1904 年时已控制了美国国内石油交易

的 85%、出口石油交易的 90%。

20 世纪初,美国共有 318 个工业托拉斯,吞并了 5300 个工业企业。美国各

重要工业部门,一般都被一两个或几个大托拉斯所垄断,形成了各部门的“大

王”,如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摩根等。举世闻名的美

国钢铁公司、杜邦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美国烟草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以及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等大托拉斯,都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

纪初形成的。当时,各大托拉斯控制了美国 95%的石油、66%的钢铁、81%的化

工、77%的金属工业、80%的制糖业和烟草业,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2、“殖民帝国主义”(英国)

(1)原因:

A、英国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占有广大的殖民地。英国帝国主义的

形成,与残酷掠夺殖民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B、英国由于向殖民地的资本输出数额庞大,促进了银行业的迅速发

展,并急剧发展为垄断。英国银行不仅控制着本国和殖民地的金融,

而且还影响着世界金融市场,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C、由于拥有广大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垄断资本主义的

发展与殖民主义息息相关,英帝国主义被称为“殖民帝国主义”。

(2)现象:

1914 年,英国占有的殖民地面积为 930 万平方公里,人口达

3.09 亿之多。19 世纪末,以罗德斯为首的垄断组织比德•埃尔公司,


就是靠掠夺南非的金刚石和黄金起家的;英国最大的纺织业巨头印

花布托拉斯,也是靠掠夺印度的原料起家的;1875 年,英国有 120

家银行,1900 年已减至 98 家。

3、“高利贷帝国主义”(法国)

(1)原因:

A、法国的垄断组织出现在 19 世纪 70 年代,但法国工业发展相对缓

慢,生产集中的程度远不如美国和德国。

B、法国通过占有大量殖民地,获得了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和市场,积

累了规模巨大的资本。

C、法国垄断资产阶级大部分资本投向借贷领域,资本输出逐年增加。

4、“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德国)

(1)原因:

A、19 世纪末,德国的科学技术很快被转化为生产力,并在化学工
业和光学工业上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德国垄断企业的发展。

B、德国俾斯麦政府最先开始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等有利于经济发展的

社会政策,有效地缓和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德国资本主

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

C、由于德国的统一是在普鲁士容克贵族地主领导下实现的,因此贵

族地主在普鲁士仍然占有统治地位,包揽了德意志帝国的一切军政

要职。垄断资产阶级虽然经济上占有优势,但政治上无权,不得不

拜倒在容克贵族地主脚下。他们依靠德意志封建专政制度,镇压日

益高涨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垄断资产阶级与

容克贵族地主阶级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德国式的“容克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

5、伴随侵略(日本和德国)
1、日本原因:

A、日本资产阶级为了迅速发展,开始寻求政府的帮助。而政府为了

增强国力,向外扩张,用武力克服其资本和技术的不足,也积极扶

持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力建设国防军工产业。

B、日本最初的一批近代工业主要由政府经营,集中在军事部门为了

扶持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1880 年后,日本政府颁布法令,把许多

国营企业以折价、分期付款,甚至分文不取的方式,出让给资本家,

使私人垄断企业得到迅速发展。由于得到国家资本的大力扶植,日

本几乎没有经过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就很快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

段。

C、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使日本的封建残余得到清除,资产阶级同

封建势力反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政府实行保护地主的土地政
策。地主一方面征收高额地租,一方面经营资本主义农场,迫使负

债的小农把儿女送去当纺织工人,却只给他们极低的工资。因此,

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封建主义剥削和影响始终存在。

D、日本的资本主义是伴随着对中国和朝鲜等亚洲国家的侵略而发展

起来的。(详细见 P35)

2、俄国原因:

A、俄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在保留大量农奴制残余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农奴制残余在经济上最明显的表现是贵族地主的大土地

所有制。

B、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由于缺乏资金,大力向国外借贷。沙皇政府在

财政上也越来越依赖外国资本。由于外债主要来自法国、英国和美

国,沙皇俄国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同英、法等国联系在一起,这也是
俄国与英、法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签订军事同盟条约的原因之一。

C、沙皇政府具有强烈的对外扩张倾向。在 19 世纪,沙皇政府进行

了多次对外战争,向东欧和巴尔干地区扩张。同时,沙皇政府还对

中国进行侵略,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土地。通过对外扩张,俄国垄断

资本主义得到了所需要的资金、原料和劳动力。为了满足对外侵略

扩张的需要,也为了镇压国内的革命运动,沙皇政府不断扩大军队,

使俄国帝国主义带有强烈的军事扩张性质。

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加剧

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上,美国、日本呈急速上升趋势。

英国虽还保持着世界工厂的地位,但已经开始衰落。1870 年,英国

在世界工业产量中居世界第一,但到 19 世纪 80 年代,美国超过英

国居世界第一,其工业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 30%以上。1900—1903
年,德国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二位。法国则降至世界第四。日本进

入帝国主义阶段后,为了侵略中国,称霸远东,与英、俄、美在远

东进行了激烈争夺,恶化了远东地区的局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力

量对比的变化,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20 世纪初,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为了争夺殖民地,抢夺市场,攫取高额利润,掀起了重

新瓜分世界的浪潮,加快了组织军事集团的活动。

在欧洲,德国的快速发展与崛起对英国经济和海上霸权构成巨大

威胁,于是,英国企图通过与德国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来改善与德国

的关系,以确保英国的世界利益。因此,英国先后于 1898 年、1899

年和 1901 年同德国进行了三次谈判,但由于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

谈判均以失败而告终。此后,英德矛盾上升为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
盾。面对德、意、奥形成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英国分别于 1904 年

和 1907 年与法国、俄国签订《英法协定》和《英俄协定》。这两个

协定的签订,标志着欧洲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形成。
第三节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与列宁主义的诞生

一、20 世纪初的国际工人运动

(1)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

第一国际

1、背景:19 世纪 60 年代,随着无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工人运

动重新走向高涨

2、时间:1864 年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

3、作用:第一国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与国际工人运动的结

合,工人阶级的觉悟和斗争水平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

动中的指导地位初步确立。

4、解散:巴黎公社失败后,国际工人运动一度低落,第一国际进人

处境艰难的时期,并于 1876 年主动宣布解散。

第二国际
1、背景:

A、19 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垄断趋势显著增强,劳资矛盾日

益加剧,无产阶级为捍卫自身利益开展了广泛斗争。

B、为推动工人运动健康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

与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潮进行了坚决斗争,进一步扩大了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B、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哥达纲领”的批判,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

重要原理;对杜林主义的批判,进一步阐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

体系;对“苏黎世三人团”的批判,阐明了革命斗争的战略策略。

C、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培养下,一大批工人领袖和马克思主义宣传

家、理论家在工人运动中成长起来。欧美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普遍建

立和发展。第二国际应运而生。
2、时间:1889 年 7 月 14 日,在举行的巴黎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

会,是第一国际解散后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团体召开的第一次大规

模的国际会议,标志着第二国际的诞生。

3、作用:

A、20 世纪初,第二国际在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反对资本主义和军

国主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B、为了争取和捍卫自身利益,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在第二国际的指导

下,不断掀起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工人阶级组织性进一步加强。

进一步加强了各国工会组织的团结与交流,使工会组织在反对资产

阶级压迫、争取工人权利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子:1900 年,英国南威尔士铁路工人举行了长达数月的大罢工。在美国,
1900 年工会会员达 80 万。在各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基础上,1901 年在哥本
哈根召开了国际工会代表会议。

C、20 世纪初,第二国际在领导和开展妇女解放运动方面也发挥了
积极作用。第二国际曾多次讨论妇女解放问题,认为妇女解放的实

质是阶级斗争,妇女运动是整个工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危险日益临近。

因此,反对军国主义也成为第二国际讨论的中心问题。1900 年,第

二国际巴黎代表大会谴责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政策和殖民政策,

号召工人阶级在国际范围内开展群众性的抗议运动。

1907 年,同盟国、协约国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彼此对立,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第二国际连续召开三次代表大会,讨论反对军国主义和战争问题。1907 年的斯
图加特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参与修改定案的《关于军国主义和国际冲突的决
议》;1910 年,哥本哈根代表大会再次讨论了反对军国主义的问题;1912 年 11
月,第二国际召开巴塞尔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国际局势和反对战争的统一
行动宣言》(即《巴塞尔宣言》),重申反对军国主义的原则,指明帝国主义
战争的根源和性质,发出用一切手段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号召。

4、失败原因:在第二国际后期,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逐渐取得主导

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的大多数党为了保住合法地

位,采取与资产阶级政府相一致的举动,支持帝国主义战争,第二
国际瓦解。

二、列宁主义诞生和俄国 1905 年革命

(1)列宁主义诞生

1、背景:在欧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19 世纪 80 年代,马

克思主义开始在俄国传播;1883 年,格•瓦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建

立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在劳动解放社的影

响下,俄国成立了一些社会主义团体和马克思主义小组。

2、过程(详细见《世界现代史》上 P27-P29)

A、1893 年,列宁来到俄国工人运动的中心彼得堡,参加马克思主

义小组的秘密活动。在此期间,列宁一边认真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

的著作,一边积极从事翻译和摘录工作,把德文版《共产党宣言》

翻译成俄文。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列宁对民粹主义展开了

更有力、更彻底的批判。

B、1895 年秋,列宁将彼得堡 20 多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合并为统一的

“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并通过该组织领导首都工人进行罢工
斗争。“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开始

与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同年 12 月,列宁再次被捕,被流放到西伯

利亚。

C、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俄国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只有革命的理

论,而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俄国工人阶级不可能取得无产阶

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这种情况下,列宁明确提出了“要把散

布在俄国各个地方的工人小组与社会民主主义团体统一成为一个社

会民主工党”的建议,并且发出了必须立即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

的号召。同时,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提出

了无产阶级的建党学说。

列宁的无产阶级建党学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无产

阶级政党的思想,适应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要求,

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建党学说的产生,

是列宁主义形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

D、1903 年 7 月 13 日至 8 月 23 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
会先在布鲁塞尔,后移到伦敦秘密举行。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在俄国

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大会通过了党纲,在国际共运史上第一

次把争取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党的基本任务。在讨论党章时出现

了尖锐分歧。列宁主张建立一个组织严密、集中统一的党,要求每

个党员必须承认党纲、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物质上帮助党,而马

尔托夫(1873—1923)等人则反对把参加党的组织作为党员的条件。

大会通过了马尔托夫的主张,但是在选举中央机构时,拥护列宁的

人占了多数,称“布尔什维克"(“多数派”的俄文译音),而反对

列宁的一派成为少数,称“孟什维克”(“少数派”的俄文译音),

布尔什维克掌握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的领导权。

(2)1905 年革命

1、背景:1904 年日俄战争中沙皇军队接连失败,加深俄国人民苦

难,激化了社会矛盾。

2、“流血星期日”:1905 年 1 月初,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厂的工人举

行罢工,抗议厂方无故解雇工人。斗争很快发展为全城总罢工。1
月 22 日,工人们手举圣幡、圣像和沙皇的肖像,前往冬宫向沙皇递

交请愿书,陈述人民的疾苦,要求言论、出版、结社自由,提出召

集立宪会议,停止战争,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土地归农民所有等要

求。但是和平请愿队伍遭到军警的野蛮枪杀,近百人被打死,三百

多人受伤,这一天被称为“流血的星期日”。

3、过程:

A、5 月 1 日,俄国 200 多个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游行。整个 5 月,

罢工人数超过 20 万人。伊万诺沃一沃兹涅先斯克的工人建立了俄国

最早的工人代表苏维埃。农民开展了捣毁地主庄园、夺取地主土地

的斗争。6 月,俄国黑海舰队的装甲舰“波将金”号爆发起义。到

了 10 月,革命形势进一步发展,全国铁路工人的总罢工扩展到各大

城市,形成了 10 多万人参加的全俄政治总罢工。在此过程中,各地

纷纷建立苏维埃,领导革命斗争。

B、十月总罢工终于迫使沙皇做出重大让步。10 月 30 日,尼古拉二

世签署宣言,同意召集国家立宪杜马,给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等
自由。对此,俄国社会各阶层反应不一。资产阶级接受这个宣言,

认为它“开始了民主宪制”,并组建了立宪民主党。经常使用暗杀

手段的激进的社会革命党则继续进行反对专制制度的斗争,并提出

废除土地私有,将其交予农村公社管理的要求。社会民主工党的孟

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都主张大力开展工农斗争,但前者强调资产阶

级的领导作用,后者则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作用,并积极在工人和

士兵中开展工作,争取通过武装起义建立工农革命民主专政。

C、1905 年 11 月,列宁从瑞士回国,领导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12

月 20 日,莫斯科 15 万工人举行总罢工,23 日发展为武装起义,政

府立即调来炮队进行镇压。由于起义者力量薄弱,莫斯科苏维埃被

迫决定从 1906 年 1 月 1 日起停止战斗。12 月的武装起义是 1905 年

革命的顶点,此后,革命转入退却时期。

(3)评价:1905 年俄国革命是一次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沙皇统

治的革命。这次革命教育并锻炼了布尔什维克党和工农大众,创立

了工人代表苏维埃,为十月革命的成功做了准备。
第四节亚洲的觉醒和拉丁美洲的社会变革

一、伊朗 1905 年革命

(1)背景:伊朗原名波斯,历史悠久,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

1、卡扎尔王朝统治的伊朗已经沦为英、俄、法、比等国的半殖民地。

在外国人控制伊朗经济命脉的情况下,伊朗民族工商业发展缓慢,

人民处境更为艰难。

2、国王穆扎法尔丁却多次以出卖国家权益为代价向外国借款供自己

挥霍。伊朗几乎年年都有暴动发生。

3、有为数众多的伊朗学生和工人在俄国求学、做工,1905 年的俄

国革命对伊朗也产生了直接影响。

(2)过程:

1、立宪革命

A 导火索:1905 年 12 月,德黑兰掀起了抗议糖价高涨和反对不得人

心的首相的总罢工。大批民众采取到清真寺避难的方式进行抗议。

一些城市则发生了民众游行示威。
B、要求:罢免首相,实行立宪改革。为了维持统治,国王被迫同意

召开立宪会议。

C、结果:1906 年 10 月,第一次立宪会议召开,12 月颁布了宪法,

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议会为最高权力机关,国王有权指定 30

名参议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宣布伊斯兰教(什叶派)为国教,

内阁大臣必须由穆斯林担任等。

D、评价:这是伊朗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是给了阿旬很多

特权。立宪革命进一步鼓舞了伊朗民众,出现了空前活跃的民主政

治气氛。他们学习俄国革命中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做法,在各地建立

了自治委员会(恩楚明)和革命武装(费达伊),发行了 100 多种

具有自由思想的刊物。

2、革命失败:

A、主因:英国、俄国等列强和封建势力的阻挠

立宪革命震惊了英国和俄国。为了保护自己在伊朗的既得利益,

1907 年 8 月,英俄两国签署协定,划分了各自在伊朗的势力范围:
北部归俄国,东南部归英国,中部作为两国的缓冲区。英俄协定鼓

舞了反革命势力,国王发动政变,大批革命者被镇压。但拥护革命

的立宪部队继续战斗,1909 年 7 月解放了德黑兰,国王逃入俄国使

馆。7 月 16 日,革命势力另立新国王,并组成新内阁。

1909 年 11 月,第二届国会召开。1911 年 5 月,国会决定请求美

国人来帮助整理财政,遭到封建势力和英俄等国的反对。在英、俄

的公开干涉下,国会被迫关闭,卡扎尔王朝继续统治伊朗。

3、评价:

1905—1911 年的伊朗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是 1905 年俄国革命后席卷东方的革命浪潮的一部分,是亚洲被压迫

民族觉醒的先声。
二、印度的民族主义运动

(1)背景与导火索:英国在 20 世纪初加紧了对印度的掠夺。时任

英印总督的寇松是个狂热的殖民主义者,采取各种措施抑制刚刚发

展起来的印度民族工业,对印度实行严厉的高压统治,严格管制民

族报刊,强化对学校的控制。寇松还采取分而治之的殖民统治策略。

1905 年 10 月 16 日,他颁布了把孟加拉省划分为东西两个行政管理

区的法令(导火索)。

(2)自主自产运动与印度国大党(分为激进派和温和派)

1、主张:激进派领袖提拉克在 1906 年国大党年会上提出自主、自

产、抵制英货和民族教育等四大纲领,目的是使印度获得经济独立

并建立民主共和国。

2、行动:激进派成为自主自产运动的主要领导力量,国内各地建立

国货协会,开设国货商店,抵制英货,掀起了自主自产运动的高潮。

并组织青年学生示威、罢课,抗议寇松分裂孟加拉省等活动。

3、温和派的反对与自主自产运动破产:
印度国大党内部激进派与温和派在斗争的方式和目标上存在分歧。

尽管该纲领获得了大会通过,但温和派却把自主仅仅理解为在英国

统治下的有限自治,并反对抵制英货。

温和派策划在下一届国大党年会上通过停止这项运动的决议。

1907 年 12 月国大党年会召开,温和派和激进派几乎在所有问题上都

发生了争论,发展到双方代表斗殴的地步。温和派利用警察将激进

派逐出会场。国大党公开分裂,自主自产运动也被停止。

(3)孟买大罢工:

1、背景:1908 年 6 月,英国殖民当局以“阴谋推翻英国政权”的罪

名逮捕了提拉克。为抗议对提拉克的政治迫害,孟买十万工人于 7

月 23—29 日举行了政治总罢工,要求释放提拉克。

2、结果:其他城市也发生了抗议示威行动。参加孟买罢工的有纺织

工人、铁路工人和码头工人等工人。他们组织示威游行,与警察发

生了流血冲突。7 月 27 日,殖民当局调来大批正规军镇压工人。

2、评价:
孟买工人大罢工是 1905—1908 年印度人民反帝斗争的顶点。在

印度人民斗争的压力下,英国于 1911 年取消了分裂孟加拉省的法令。

这说明英国殖民当局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统治下去了。

三、青年土耳其革命

(1)背景:

1、19 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虽几经改革,还是逐渐陷入分崩离

析的境地。帝国的大片土地或脱离帝国,或实际落入英、法、俄等

列强手中。奥斯曼帝国名义上保持着对那些领地的控制。

2、素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统治年代被称为暴政时期。他采取

高压统治,反对自由和宪政,强化政教合一的极权专制,同时也进

行了一些改革,进一步密切了帝国与西方的交往。1879 年,由于国

家债台高筑,帝国政府不得不宣布财政破产,并成立由英、法、德、

奥匈、意等债权国代表组成的“奥斯曼国债管理局”,该机构控制

了帝国的经济命脉,帝国的半殖民地化愈加严重。

3、面对日益深重的危机,各地民众纷纷举起抗争的旗帜,其中以青
年土耳其党的革命行动最为引人注目。

(2)主张:

1889 年,伊斯坦布尔军医学校的学生秘密结社,成立了“统一与进

步委员会”(欧洲人称其为“青年土耳其党”),其纲领是反对素

丹专制制度,恢复 1876 年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要求普选权,宗

教自由,公共教育自由,解放妇女;维护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完整等。

(3)过程:

1906 年后,青年土耳其党主要在军队中发展。1908 年 7 月,青

年土耳其党领导武装起义并占领萨洛尼卡。青年土耳其党人向素丹

递交最后通牒,坚决要求恢复宪政。在起义军向首都进军的压力下,

哈米德二世被迫于 7 月 23 日发布诏书,宣布恢复 1876 年宪法,举

行全国大选,青年土耳其党人以绝对优势掌握了议会的权力。但

1909 年 4 月,素丹哈米德二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政变,解散议

会,企图复辟。青年土耳其党人平息了这次叛乱,废黜了哈米德二

世,另立其弟穆罕默德五世拉什德为傀儡素丹。
(4)结果和影响:

土耳其青年党人取得革命胜利后,推行泛突厥主义,即大土耳其

主义,激起了帝国境内阿拉伯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反抗。同时,青

年土耳其人奉行亲德国的政策,使土耳其成为德国帝国主义的附庸。

这些问题是土耳其青年党人革命中存在的错误,给后来土耳其的发

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四、中国义和团运动及辛亥革命(略)

五、拉丁美洲的改革与革命

(1)背景:

1、大多拉丁美洲国家虽取得独立,但并未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方

面的结构性变化,仍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原料生产地和工业

品市场,处在寡头独裁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剥削下。

2、在经济上采取以初级产品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资本主义得到

一定发展。在政治上,传统的土地寡头和工商业寡头结成联盟,寡

头威权主义统治取代了考迪罗主义统治,但其专制主义本质没有改
变。同时,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拉美最大的依附对象国。另一方

面,拉美通过出口初级产品带动了早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形

成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中产阶级力量也有所增长。

这一时期拉美历史的主要特征,就是一些拉美国家进行了早期民

众主义改革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寡头独裁统治,反对美国对

拉美国家的干预和控制。

(2)民众主义改革

1、范围和领导:民众主义改革主要发生在南美国家,是在 20 世纪

早期的民众主义政权领导下进行的。

2、主张和措施:这些政权大多代表新兴中产阶级利益,试图与民众

联合起来反对寡头体制,主张扩大国家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扩大选举权、建设公共工程、提高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普及

教育等渐进的变革来缓解社会矛盾。

3、“模范国家”:如乌拉圭的奥多涅斯在 1911 年 6 月颁布立法,规定所有行


业的工人实行每周六天、每天八小时工作制,禁止雇用 13 岁以下的童工,妇女
怀孕分娩期有 40 天的休息时间。奥多涅斯还大力发展民族经济,限制外国资本,
实行政教分离。奥多涅斯的改革有助于缓和阶级矛盾,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
位,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使乌拉圭成为当时拉美的“模范国家”。
(3)民主革命(墨西哥)

1、起因:

A、波菲利奥•迪亚斯 30 多年的独裁统治所造成的社会矛盾的尖锐化。

在迪亚斯统治期间,墨西哥启动了现代化进程。

B、外国资本纷纷投向墨西哥,刺激了经济增长,特别是矿业、基础

设施和相关工业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大地产也极度膨胀。

C、迪亚斯利用“面包加大棒”政策来维持社会政治稳定,但整个国

家为这种“秩序和进步”付出了巨大代价:外国资本控制了墨西哥

经济的重要部门,损害了国家主权,大量印第安村社土地被剥夺,

民众的民主自由权利被践踏。

2、过程:

A、1910 年以弗兰西斯科•马德罗为首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反对迪亚斯

第六次连任墨西哥总统,提出“要真正的选举,不得连选连任”的

口号,并与农民起义军联合进行武装斗争。1911 年,马德罗推翻了

迪亚斯的亲美独裁统治,当选为总统。随后革命阵营内部冲突不断,
政治动荡。

B、1917 年资产阶级立宪派卡兰萨掌握了政权,颁布了新宪法。该

宪法规定:总统由直接民选产生;禁止教会干涉世俗事务并占有产

业;国家是土地、河流、矿藏的所有者,有权限制外国人利用;国

家采取适当方式分配大地产给中小农户经营;保障劳工权利等。

C、1917 年的墨西哥宪法反映了民众反帝反封建的要求,以本地经

验为基础创建了新的民族国家,是当时拉美最进步的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宪法。

3、评价:1910—1917 年的墨西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直接针对迪亚斯独裁政权,农民游击队

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出了“自由和土地”的口号,冲击了

国内封建势力,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4)拉丁美洲革命评价:拉丁美洲人民的革命,汇入了反对殖民主

义和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革命洪流,猛烈冲击着资本主义的

世界体系,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成为 20 世纪历史发
展的伟大动力之一。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