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构建与实例分析 郭春梅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Green Design 绿 色 设 计

基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核算模型构建与实例分析
Green Building Life Cycle Carbon Emission Accounting
Modelling and Case Analysis Based on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郭春梅 1,刘清华 1,李胜英 2(1. 天津城建大学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天津 300384 ;2. 天津建科建筑节能环境检测
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 :基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运用生命周期碳排放系数法构建了基于实测数据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选取天津某运营三星级
绿色办公建筑为案例,研究其生命周期及各阶段碳排放的测算和特征分析,提出了全生命周期减排的重点。研究结果可为后期设有分项计量
的单体建筑碳排放核算以及低碳建筑的设计和评定提供案例参考。
关键词 :绿色建筑 ;全生命周期法 ;实测数据 ;碳排放核算模型 ;碳排放量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14X(2019)05-013-06

降低 CO 2 排放已成为整个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议 设有分项计量的单体建筑碳排放核算以及低碳建筑的设计和
题。根据国际能源署一份关于不同经济部门 CO 2 排放的统 评定提供案例参考。
计数据显示,建筑业碳排放量排名第二,约占人类温室气体
排放总量的 30%~50%,是低碳节能的关键领域之一。据统 1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构建
计,我国建筑建设所使用的资源和材料约占全国资源利用量
的 40% ~50%[1],所消耗的能源约占全社会各项活动总能耗 1.1 建筑全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和功能单位
的 33% ,伴随建设活动所排出的废弃物约占城市废弃物的
[2]
建筑生命周期是建筑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
40%[3]。建筑在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对能源和资源的消 过程。本文采用 LCA 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欧盟 BSEN
耗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都将带来巨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预 15804[13] 的相关规定,将建筑生命周期划分为物化阶段(包
计在 2030 年建筑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将占全社会总排放量的 括建材生产、建材运输、施工活动)、使用阶段,废弃阶段
25% 左右 。因此,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量的定量
[3]
(包括拆除活动、废弃物处置)。建筑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
核算是有效减少建筑物碳排、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是指建筑产品由于能源、资源的消耗向环境排放的温室气体
要求。 量,用折算的 CO2 排放当量来衡量。
目前,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 不同规模与体量的建筑碳排放总量存在很大的差距,其
LCA)方法对建筑碳排放和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很多。不 建筑寿命长短也对核算结果有影响[10]。为在不同案例间建立
同学者对核算边界划分不太一致,以划分为物化阶段、运 横向比较,使结果具有可比性,本文选取德国可持续建筑协
营阶段、拆除阶段较为普遍 [4-6]
,同时也存在其他的划分 会(DGNB)提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年碳排放量为功能单位。
方法 [7-9]
。除此之外,针对运营阶段的碳排放计算多是基于
DeST、eQUEST 等软件模拟或根据设计指标、建筑平均水 1.2 碳排放核算方法
平进行估算得到相关能源消耗数据 [10-12]
。但模拟和实际存在 本文基于实际监测数据,结合数据库进行碳排放核算。
差异,基于实际运营数据的碳排放计算更能准确反映建筑对 其本质上也是基于碳排放系数方法的应用。
环境的影响,然而关于这部分的研究较少。
本文基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根据全生命周期理论,在 1.3 核算模型
已有研究成果上构建了基于实测数据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 本研究是以实测数据为出发点,建立包含物化阶段、使
放核算模型。对天津某绿色办公建筑进行实证核算,为后期 用阶段以及废弃阶段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其中使用阶段碳排

绿色建筑 013
2019年 第5期
绿 色 设 计 Green Design

放核算模型如图 1 所示。核算的目的在于基于详细的分项计 用能指标制定提供参考。


量,直观地反映出专业性质的能耗差异,为在专业层面上的

图 1 基于实测数据的使用阶段碳排放核算模型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核算公式见式(1): A ——建筑面积,m2;
C =(C whjd +C shjd +C fqjd )/(A ×T ) (1) T ——建筑使用寿命,取 50 a。
式中:C whjd ——物化阶段的 CO2 碳排放量,kg; 各阶段碳排放量为各分项碳排放累计,各阶段分项碳排
C shjd ——使用阶段的 CO2 碳排放量,kg; 放的核算模型如表 1 所示。
C fqjd ——废弃阶段的 CO2 碳排放量,kg;
表 1 建筑生命周期各阶段分项的碳排放核算模型
各阶段分项 计算公式/ CO2 排放量,kg 公式含义

n
C kc =∑q i ×e i /A q i ——各类建材实际使用量;
生产阶段
i =1 e i ——各类原材料生产加工的碳排放系数;

n M i ——第 i 种主要建材的消耗量,t;
运输阶段 C ys =(∑M i ×D i ×F i )/A D i ——第 i 种建材的平均运输距离,km;
i =1
F i ——第 i 种建材的运输方式下,单位重量运输距离的 CO2 排放系数,kg/(t·km)

m
C jz =(∑L i )/A L i ——施工阶段的第 i 个清单(i =1,2,…,m );
i C ij ——建筑施工阶段第 i 个清单内第 j 个定额(j =1,2,...,n )计算得到的工程量;
Q ij ——第 i 清单第 j 个定额的每单位产生碳排放量 M jx :j 定额中第 y 种机械使用消耗的台
n
L i =∑C ij ×Q ij 班量(y =1,2,...,q );
施工阶段
i =1 E jy ——j 定额中第 x 类建材消耗的质量(x =1,2,…,p );
p q S ——第 x 类建材的回收系数(列举集中主要材料的回收系数);
Q ij =∑[M jx ×(1-s )×GWP x ]+∑(E iy ×GWP y ) GWP x ——第 x 种材料碳排放系数;
x =1 y =1
GWP y ——第 y 种机械设备台班的碳排放系数

C eC hC g ——建筑物一年内电气专业系统、暖通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碳排放量产生的碳
使用阶段
C z =[(C e +C h +C g )×T ]/A 排放量;
各专业系统
T ——建筑使用时间,50 a
C c ——单位绿地面积的不同物种搭配方式绿化系统 40 a 的 CO2 固碳量;
使用阶段 A c ——建筑总用地面积;
C l =[(∑C c -600×R g ·A c )×T ]/A ×40
绿化系统 A ——项目总建筑面积;
R g ——项目绿地率,%
使用阶段
L ——人均年生活垃圾排放数值;
固体废弃物 C f =L ×R ×T
R ——建筑使用人数
排放
n C i ——需要更新维护的建材碳排放量;
使用阶段 C w =(∑C i ×K i )/A K i ——维护系数,取整数;
i =1
维修维护 y b ——建筑的使用寿命;
K i =y b /y c -1
y c ——需维护更新的建材使用寿命

x ——建筑层数;
拆除阶段 C cc =[(0.06x +2.01)×k ]/A
k ——考虑到大陆单位用电的碳排放系数与台湾地区差异的修正系数,为 1.36

α i ——第 i 种建筑垃圾产率系数;
废弃物处置 β i ——第 i 种建筑材料的回收系数;
C fqcz =α i ×(1-β i )×L ×T c
阶段 L ——运输距离,km;
T c ——运输工具的 CO2 排放系数,柴油车 CO2 排放量取 0.675 kg/(t·km)

014 绿色建筑
2019年 第5期
Green Design 绿 色 设 计

2 案例分析 (2)采用高效率的机械暖通系统设计等的主动式节能
技术。
2.1 工程概况 (3)考虑太阳能利用的热水系统、光伏系统等的可再
本文选取的案例为天津某绿色办公类建筑,已获得国家 生能源利用技术。
绿色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该建筑占地面积 4 679.0 m ,总 2
(4)建筑水资源、材料资源的节约技术。
建筑面积 12 878.5 m 。绿地率为 30.85%,地下 1 层,地上
2
(5)绿化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
5 层。建筑结构类型为钢结构。其采用的主要绿色建筑技术
措施如下。 2.2 主要数据来源及处理
(1)采用双层外表皮设计,提倡自然通风等的被动式 研究中案例建筑生命周期各阶段资源、能源等数据来源
节能技术。 如表 2 所示。

表 2 建筑全生命周期各分项数据及来源
阶段 所收集的数据 数据来源

建筑材料使用量 案例建筑的《工程决算材料清单》
生产阶段
陶瓷、防锈漆、腻子粉、胶粘剂、界面剂的碳排放强度(t/t) 分别为 1.38、3.6、0.44、4.12、1.67[13-15]

机械台班量、能源消耗 实际清单数据
施工阶段
主要建材回收系数 型钢 0.90、钢筋 0.40、铝 0.95、铜 0.90

实际记录数据,部分采用平均运输距离 50 m 材料的运输假设所有运
运输阶段 运输距离
输货车为柴油车

电气系统能源消耗、 实际计量数据

给排水能源消耗 实际计量数据
各专业系统
冷热源一次侧能源站的能耗数据,太阳能热水系统电辅助加热耗电
暖通系统能源消耗 量,采用公式推导暖通空调系统末端耗电量按设备参数能耗拆分获
得,其余来源实际计量数据

绿化系统 单位绿地面积的不同物种搭配方式绿化系统 40 a 的 CO2 固定量 《中国绿色低碳住区技术评估手册》[16]

固体废弃物 人均年生活垃圾排放数值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生活源》,取 0.8 kg/(人·d)

维修维护阶段 主要材料的使用年限 陶瓷、涂料、防锈漆、界面剂分别为 30 a、10 a、15 a、20 a

拆除阶段 建筑层数 建筑基本信息

废弃物距处置厂运输距离及运输类型 假设为 30 km,运输类型为柴油车


废弃物处置阶段
建筑垃圾产生率系数 文献[17]

各项活动水平数据相应的碳排放系数除表 2 中列出的选 的碳排放量。


自文献,其余均选自 eFootprint 工具中的数据库。案例主 (3)由于废弃阶段是一个并未发生的过程,其数据不
要数据处理方式如下所示。 易获得,采用文献中的计算方法进行估算。
(1)因建材种类繁多,其取舍原则如下。① 普通物料
重量 < 1% 产品重量时,以及含稀贵或高纯成分的物料重量 2.3 碳排放核算结果
< 0.1% 产品重量时,忽略该物料的上游生产数据。② 总共 根据上述各分项碳排放计算模型及表 2 数据来源,结合
忽略的物料重量不超过 5%。③ 建筑废弃物中可回收材料的 eFootprint 工具对案例建筑全生命周期及各阶段碳排放量进
利用减少了原材料的生产带来的碳排放量,在原始建材清单 行计算,结果如表 3 所示。物化阶段各建筑材料的单位建筑
中扣除。 面积碳排放量占比如图 2 所示。暖通空调系统各分项单位面
(2)使用阶段在能耗的分项计量中,有部分并未确切 积年碳排放量及占比如图 3 所示。电气专业系统各分项碳排
的进行计量,而是统计在其他分项当中,本文利用运行时间 放量及占比如图 4 所示。给排水专业系统各分项碳排放量及
以及额定功率等参数估算需要拆分的能耗。对于部分监测缺 占比如图 5 所示。建筑各项水资源消耗年碳排放量及占比如
失的数据,采用公式推导的方法获得数据。使用阶段绿化系 图 6 所示。
统对 CO2 的吸收作用,是对环境有益的,应该折减相应数量

绿色建筑 015
2019年 第5期
绿 色 设 计 Green Design

表 3 建筑生命周期核算结果
各分项 CO2 碳排放量/ 各分项碳排放量占相应阶段碳排放量 各分项碳排放量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阶段 各分项
(kg·m-1) 的比例/% 量的比例/%
建筑材料生产 316.50 96.70 9.75
施工阶段 5.21 1.59 0.16
物化阶段
运输阶段 5.58 1.71 0.17
合计 327.29 100 10.08
电气专业系统 648.45 21.74 19.98
暖通空调系统 1 415.23 47.45 43.61
给排水专业系统 495.91 16.63 15.28
绿化系统 -70.82 -2.37 -2.18
使用阶段(50 a) 使用阶段固体废弃物 412.32 13.82 12.71
维修维护阶段 10.79 0.36 0.34
总计(未折减绿化系统带来的
2 982.68 100
减碳量)
总计(实际碳排放量) 2 911.88 89.73
拆除活动 4.14 72 0.13
废弃阶段 废弃物处置运输 1.61 28 0.05
合计 5.75 100 0.18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 3 244.92 100

注:绿化系统数据前的负号代表对 CO2 的吸收作用,是对环境有益的。即绿化系统的 CO2 排放量为 70.82 kg/m ,占比 2.37%,是指其相当 2

于减少了总碳排放量的 2.37%。

212.7
64.22% 72.9
23.06%

15.6 4.93 %
图 5 给排水专业系统各分项 CO2 排放量(kg/m2·a)及占比
20
15.1 4.79 %
图 2 物化阶段各建筑材料的单位建筑面积 CO2 排放量及占比

图 6 建筑各项水资源消耗年 CO2 排放量(kg/m2·a)及占比


图 3 暖通空调系统各分项单位面积 CO2 排放量
(kg/m2·a)及占比
2.4 结果分析
2.4.1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
项目按照 50 a 使用寿命计算,全生命周期 CO 2 排放
量为 3 244.91 kg/m 2,单位面积 CO 2 排放量为 64.9 kg/
(m 2 ·a)。从表 3 可以看出,对该项目而言,使用阶段
CO 2 排放量为 2 911.88 kg/m 2,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
图 4 电气专业系统各分项 CO2 排放量(kg/m2·a)及占比 的 89.74%,物化阶段 CO2 排放量为 327.29 kg/m2,占比

016 绿色建筑
2019年 第5期
Green Design 绿 色 设 计

为 10.08%,废弃阶段 CO2 排放量为 5.75 kg/m2,占比仅为 kg/(m2·a),占比 16.15%。这表明对于使用阶段暖通空调


0.18%。 系统而言,运行冷热源控制策略的优化是节能减排的重点。
各阶段碳排放量占比从大到小为:建筑使用阶段>建 (3)电气专业系统。图 4 为电气专业系统总的单位面
筑物化阶段>建筑废弃阶段。这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保持 积 CO2 排放为 12.97 kg/(m2·a),各分项碳排放量及占比
一致,验证了案例碳排放核算模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不 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气专业系统的各分项单位面积 CO2
同的案例单位面积年碳排放量存在差异,与本文类似的研究 碳排放水平在 0.46~4.57 kg/(m2·a)之间。其中照明系统
中,郑立红等[18]采用 eQuest 软件,对天津某绿色办公建筑全 的 CO2 排放量比例高达 61.25%,为 7.95 kg/m2·a,动力系
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了核算。核算结果显示:该建筑每年单 统占比 35.21%,为 4.57 kg/(m2·a),而弱电系统的单位
位面积 CO2 排放指标为 83.80 kg/(m2·a)。两办公建筑 面积 CO2 碳排放仅占 3.54%,为 0.46 kg/(m2·a)。故应
都位于天津,分析其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案例建筑为 注重整个照明系统的控制措施。同时从图 4 可以看出,室内
钢结构,而文献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过程所使用建 租户照明碳排放反而小于动力电梯设备或公共区域(物业管
筑材料种类不同;另一方面是由于案例建筑应用了可再生能 理、机房、地下车库等),分析原因主要是运营期间租赁办
源技术,而文献建筑模拟运行能耗时未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应 公场所的利用率仅为 48%,未达到 100%。亦表明案例建筑
用。 电气专业节能减排的重点应加强改善公共区域照明调控,电
2.4.2 物化阶段碳排放分析 梯等动力设备的节能优化等。
物化阶段中影响最大的是建筑材料生产造成的碳排放, (4)给排水专业系统。由图 5 可知,案例建筑给排水
其单位建筑面积 CO2 碳排放为 316.50 kg/m2,约占物化阶 专业系统中由太阳能热水系统(包括电辅助加热与热水循
段 96.70%;而施工阶段以及运输阶段碳排放则较少,仅占 环)带来的 CO2 排放量较大,为 8.57 kg /(m2·a),其次
整个物化阶段碳排放比例的 1.59%、1.70%。从图 2 建材碳 为水泵输送系统,为 1.11 kg/(m2·a),,各类水泵的碳
排放组成比例上看,主体结构钢、混凝土、水泥是最主要 排放基本在 0.20~1.09 kg/(m2·a),其中中水泵的碳排放
的建材碳排放来源。其中钢材占比达 67.22% ,在建材碳排 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建筑运营阶段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
放中占比最高。这主要是因为案例建筑结构类型为钢结构, 57.13%,其中水利用量较大造成。图 6 中,进一步对水资
其主体结构钢的使用量较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来说较大。其 源分析可知,其中由于绿化造成的碳排放达到了水资源碳排
次,主体结构钢的碳排放系数高于混凝土的碳排放系数 [19]
。 放的 50.98%。相比其他办公建筑中办公用水较大的特点,
因此,在建材使用中应提高钢材等回收率较高的回收材料用 该案例建筑更应该注重绿化用水的碳排放降低。水资源中再
量,采用新型工艺,从源头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生水的碳排放为自来水系统碳排放的 3.8 倍,也进一步说明
2.4.3 使用阶段碳排放分析 对于绿色建筑节约水资源的节能措施并不一定能降低碳排
(1)使用阶段整体分析。从表 3 中可以看出,使用阶 放,应综合考虑节约水资源与减少碳排放的协同效应,制定
段由暖通空调系统造成的碳排放为电气专业系统或给排水专 低碳运行方案。
业系统的 2~3 倍,占比 47.45%。电气专业和给排水专业系 2.4.4 废弃阶段碳排放分析
统碳排放差别不大,分别占比 21.74%、16.63%。同时,由 废弃阶段的碳排放主要包括建筑拆除活动碳排放量和废
固体废弃物排放导致的环境影响不容忽略,其碳排放比例 弃物运输产生的碳排放量,其中拆除活动其单位面积 CO2 排
高达 13.82%。维修维护阶段由于仅对建筑主体部分装饰装 放量为 4.14 kg/m2,占废弃阶段碳排放总量的 72%,是整
修建材考虑其更新替换,其更新替换量较少,仅占使用阶段 个废弃阶段进行减排的重点。因此,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拆
0.36% 的碳排放量。可见电气专业、暖通空调专业、给排水 除方案、合理安排施工现场作业及减少夜间照明以减少拆除
专业系统是使用阶段减排的三大重要方向。 活动的碳排放。
(2)暖通空调系统。暖通空调系统总的单位面积 CO2
排放为 28.30 kg/(m 2·a),其中中央空调系统单位面积 3 结 语
CO2 碳排放约为多联机的 3 倍,分别为 21.18 kg/m ·a,
2

7.12 kg/(m2·a)。由图 3 可以看出中央空调系统 CO2 排 (1)建立了基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绿色建筑全生命


放中近一半是由冷热源造成,占比 47.26%,为 10.01 kg/ 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对某绿色公共三星建筑全生命周期碳
(m2·a),末端单位面积 CO2 排放为 7.75 kg/(m2·a), 排放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该建筑单位面积 CO 2 排放量为
占比 36.59%,由水泵输配造成的 CO2 排放较少,为 3.42 64.9 kg/(m2·a),物化阶段、使用阶段和废弃阶段碳排放

绿色建筑 017
2019年 第5期
绿 色 设 计 Green Design

量占比分别为 10.08%、89.74% 和 0.18%。使用阶段和物 apartment building [J]. Energy and Buildings, 2010(42): 230-242.

化阶段是减排的重点。 [8] 朱嬿,陈莹.住宅建筑生命周期能耗及环境排放案例[J].清华大

(2)物化阶段中 96.7% 的碳排放来自建材生产。案例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0(3):330-334.

建筑为钢结构,建材生产中 67.22% 的碳排放量是由钢材产 [9] 王幼松,杨馨,闫辉,等.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碳排放测算——以

生的,因此提高钢材的回收用量,能有效减少建材生产阶段 广州某校园办公楼改扩建项目为例[J].工程管理学报, 2017, 31

的碳排放量。 (3):19-24.

(3)暖通空调专业、电气专业、给排水专业系统 [10] 尚春静,储成龙,张智慧.不同结构建筑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比较[J].

占使用阶段碳排放量的比例分别为 21.74%、16.63% 和 建筑科学,2011,27(12):66-70.

15.28%。其中,电气专业的公共区域照明和电梯系统、暖 [11] 张春晖,林波荣,彭渤.我国寒冷地区住宅生命周期能耗和 CO2 排

通空调专业的中央空调系统冷热源、给排水专业的太阳能热 放影响因素研究[J].建筑科学,2014, 30(10):76-83.

水系统中的电加热部分是各专业减排的重点。 [12] 翟翅飞,刘艳慧,王勇胜, 等.基于 BIM 的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量

(4)建筑废弃阶段中 72% 的碳排放来自拆除活动,因 研究[J].建筑节能, 2018,46(5):64-67,83.

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拆除方案、合理安排施工现场作业、 [13] 张孝存.建筑碳排放量化分析计算与低碳建筑结构评价方法研究

减少夜间作业,以减少拆除活动的碳排放。 [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


[14] 吴水根,谢银.浅析装配式建筑结构物化阶段的碳排放计算[J].建
参考文献: 筑施工, 2013, 35(1):85-88.
[1] 吴星.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和应用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 [15] 欧晓星.低碳建筑设计评估与优化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 2016.
2005. [16] 聂梅生,秦佑国,江亿.中国绿色低碳住区技术评估手册[M].北京:
[2] 吴玉富.中国建筑节能现状与趋势调研分析[J].低碳世界, 2017(17):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151-152. [17] 陈军,何品晶,邵立明,等.拆毁建筑垃圾产生量的估算方法探讨[J].
[3] 周笑绿.循环经济与中国建筑垃圾管理[J].建筑经济, 2005(6):14- 环境卫生工程, 2007(6):1-4.
16. [18] 郑立红,冯春善.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及节能减排效
[4] RAMESH T, PRAKASH R, SHUKLA K K. Life cycle energy 益分析——以天津某办公建筑为例[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
analysis of buildings: An overview[J].Energy and Buildings, 筑), 2014(3):60-62.
2010,42(10):1592-1600. [19]杜书廷,张献梅.不同结构住宅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对比分析[J].
[5] MONAHAN J, POWELL J C. An embodied carbon and energy 建筑经济, 2013(8):105-108.
analysis of modern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in housing: A case
study using a lifecycle assessment framework[J].Energy and
Buildings, 2011,43(1):179-188. 收稿日期:2019-05-09
[6] 杨远程,路宾,何涛,等.北京农村地区冬季供暖系统碳排放研究[J]. 作者简介:郭春梅,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建筑与绿色节能、
建筑科学, 2018, 34(12):87-91. 建筑环境与室内污染物控制,现供职于天津城建大学能源与安全工
[7] GUSTAVSSON L, JOELSSON A, SATHRE R. Life cycle primary 程学院。作者通信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津静公路 26 号天津城建大
energy use and carbon emission of an eight-storey wood framed 学,邮编:300384。

018 绿色建筑
2019年 第5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