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DOI:10.19321/j.cnki.gzxk.2015.01.

010

管子学刊 2015年第1期

古今论坛

再论如何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王世巍
(武汉大学 哲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学者一般都认为,基于管仲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历史功绩,孔子 对 管 仲 的 最 终 评 价 是 肯 定 性 的 。 然 而,这 却 直 接
与孔子所言之,“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相冲突。实际上孔子并没有直接否定子路、子贡对 管 仲 的 看 法。 结 合 孔 子 的 施 教 目 标 和《论 语》
中孔子回答弟子提问的基本方式,可以推断出孔子并没有肯定管仲为“仁”。“如其仁”一 语,与 管 仲 并 无 直 接 关 联。 究 其 本 质 而 言,孔 子
的回答旨在教化、激励弟子;而从孔子对礼制的一贯立场来看,违礼之管仲不能为仁者。
关键词:管仲;评价;教化;礼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3828(
2015)
01-0045-05

孔子肯定了管仲。还有研究者认为,“其实,孔子
一、孔子评价管仲的语境前提
对管仲的评价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得出的。一是
对于孔子究竟 如 何 评 价 管 仲,其 问 题 根 源 于 依据价值判断,二 是 用 事 实 说 话”[4]25 。 管 仲 在 道
《论语》中 两 处 看 似 矛 盾 的 评 论。 其 中 《八 佾 》篇 义价值上有丰功 伟 绩,而 在 事 实 上 却 又 破 坏 了 礼
记载: 制,这种解释 本 身 就 是 自 相 矛 盾 的。 孔 子 难 道 会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把一个破坏了先王礼制的人,称为“大丈夫伟业奇
或曰:“管仲 俭 乎?”曰:“管 氏 有 三 归,管 勋”[4]26 ?
事不摄,焉得俭?” 也有人认为孔子评价管仲为仁人,是以“仁学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 的实践标 准 ”[5]49 来 判 定 的,因 此 “有 理 论 上 的 根
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 据,符合 历 史 事 实 ”[5]49 。 然 而,这 实 质 却 是 一 个
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缺乏论 证 的 随 意 性 说 法。 众 所 周 知,仁 字 在 《论
另一处评价出自《宪问》篇: 语》中反复出现,但 是 学 者 们 都 公 认,它 其 实 并 没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 有一个确定的含义。那么仁学又指代何物?仁学
不死。”曰:“未 仁 乎?”子 曰:“桓 公 九 合 诸 侯, 的实践标准又应当是一种怎样的标准?更有研究
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者把孔子之所以 能 够 全 面 地 评 价 管 仲,归 功 于 其
子贡 曰:“管 仲 非 仁 者 与? 桓 公 杀 公 子 “宽猛相济的 政 治 眼 光”[6]12 。 或 者 甚 至 是 把 管 仲
纠,不能死,又 相 之。”子 曰:“管 仲 相 桓 公,霸 不死、相桓公理解 为 “管 子 之 仁 的 过 人 之 处”[7]40 ,
诸侯,一匡天 下,民 到 于 今 受 其 赐。 微 管 仲, 并进一步认为“管 仲 之 仁 还 表 现 为 对 朋 友 的 真 诚
吾其被发左 衽 矣。 岂 若 匹 夫 匹 妇 之 为 谅 也, 爱护,对 齐 国 的 深 沉 热 爱”[7]41 。 如 此 天 马 行 空,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想象太甚,思考太少,缺乏治学之严谨。
针对这两处前 后 看 似 不 一 致 的 评 价,研 究 者 以上的研究在论证的过程中,虽然查找、运用
们却几乎不约而 同 地 认 为,孔 子 是 基 本 上 肯 定 管 了诸多的相关历 史 文 献 加 以 考 证,然 而 却 在 一 开
仲为仁者的。近代学者顾颉刚试图从《论语》古今 始就抛弃了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文献,即《论语》文
版本的角度,解 释 孔 子 对 管 仲 的 矛 盾 性 评 价。 周 本本身。并且诸位研究者在解读孔子评论管仲的
予同 [
1]231
、杨 向 奎 [2]400 、李 泽 厚 [3]50 等 学 者 也 认 为 过程中,也严 重 脱 离 了 孔 子 此 论 的 具 体 语 境。 笔

收稿日期:2014-10-15
作者简介:王世巍(
1983—),男,江西九江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美学研究。

45
者以为,要解释《论 语》前 后 这 两 处 看 似 矛 盾 性 的 自身 的 特 点,因 势 利 导,并 以 此 给 出 相 应 的 答 复。
评价,正确地把握孔子究竟如何评价管仲,必须从 然而,这正是以往 的 研 究 者 们 在 争 议 孔 子 如 何 评
《论语》文本的特点和孔子所作评论的具体语境出 价管仲时,完全忽略了的一个重要前提。
发,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根据。 其次,既有的 研 究 也 未 能 对 孔 子 的 回 答 本 身
《论语》一书记录的是孔子与其门人弟子的言 给予全面的思考。仅仅从文本上看,子路、子贡的
行、事件。其中,对话式的问答体是该书最主要的 提问 方 式、内 容,甚 至 所 用 的 字 数 都 相 差 无 几,重
记录方式之一。既然是对话,那么就有说者,有听 点也都落在管仲 是 否 “未 仁”“非 仁”之 上。 然 而,
者。聆听孔子言谈、教诲的主要人群,自然是孔子 孔子回答他们的 方 式 和 用 词、内 容 却 有 很 大 的 区
的学生。孔门弟子 众 多,《史 记 · 仲 尼 弟 子 列 传》 别。这是研究者没有注意到的第二个重要前提。
记载 说:“受 业 身 通 七 十 有 七 人,皆 异 能 之 士 也。” 具体地讲:一,孔 子 在 回 答 子 路 时,直 接 用 到
面对如此之多的 弟 子,孔 子 却 并 没 有 用 千 篇 一 律 了“仁”字,但 是 在 对 子 贡 的 回 答 中 却 没 有 用 到。
的方法教育他 们。 因 为 “孔 子 对 每 个 学 生 都 非 常 所以,这是在暗示 我 们,孔 子 在 这 里 所 说 的 “仁”,
了解” [
8]23
,所以即使 是 面 对 弟 子 们 同 样 或 者 近 似 可能具有特定的含义、或是有着特别的前提条件。
的问题,孔子的 回 答 也 不 尽 相 同。《论 语》文 本 中 二,对子路的回答,孔子总计只用了 15 个字,其中
对孝、仁、君 子 等 有 着 诸 多 不 同 的 解 释,这 正 是 孔 还包括了一个三字叠语。他把“如其仁”三个字重
子因材施教然后直接体现。 复说 出,感 情 色 彩 明 显,态 度 显 得 十 分 强 烈,而 如
最显著的 一 个 例 子 是 在 《先 进》篇 中。“子 路 此的口气在《论语》中并不多见。这样的情况只在
问:‘闻 斯 行 诸?’子 曰:‘有 父 兄 在,如 之 何 其 闻 斯 《雍也》与 《先 进 》篇 中 出 现 过。 当 德 行 至 上 的 颜
行之?’冉有问:‘闻 斯 行 诸?’子 曰:‘闻 斯 行 之’”。 渊、伯 牛 死 亡、患 病 时,孔 子 曾 经 发 出 过 “天 丧 予!
面对两个弟 子 的 同 一 个 问 题———学 有 所 闻,是 否 天丧予”,以及 “斯 人 也 而 有 斯 疾 也! 斯 人 也 而 有
当立即付诸行动,孔子却给出了完全不同的回答。 斯疾也”这种 类 似 的 重 复 性 感 叹 语。 这 些 叠 语 的
孔子随后解释说,这是因为“求也退,故进之;由也 目的无疑是要表达孔子的惋惜、痛苦之情。那么,
兼人,故退之”。 孔 子 认 为 冉 求 胆 小,做 事 容 易 退 孔子对子路使用叠词,是不是也带有某种情感,这
缩,而“仲由的胆量却有两个人的大” [
8]116
,故而孔 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因此,“如其仁!如其仁!”
子分别作答。 这 就 直 接 证 明 孔 子 是 时 时 刻 刻 地、 之中所包含的态 度 和 感 情,就 是 一 个 十 分 值 得 注
有针对性地教化不同性格的门徒。纵观《论语》全 意的细节问题,也 与 正 确 理 解 孔 子 对 子 路 所 说 的
书,孔子对弟子任何问题的回答,从来都不是随意 “仁”字的具体 含 义 有 直 接 关 系。 也 就 是 说,对 于
的。由此可见,孔子对弟子的教育过程,其实就蕴 在子路面前如何评价管仲、如何论“仁”,孔子是经
藏在与弟子的日常对话中。“至圣先师”的因材施 过思考和充 满 用 意 的。 换 言 之,要 理 解 孔 子 对 子
教,也是被研究者所公认的。 路的回答,必须首先了解门人子路的性格特点,这
此外,孔子在对弟子的教化中,还特别强调了 正是被研究者忽略掉的重要因素。
语言的问题。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 最后,相比之下,孔 子 对 子 贡 的 回 答,却 没 有
语·尧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 表现出强烈的感 情,而 是 带 有 一 种 语 重 心 长 的 意
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 味。从字数 上 看,他 用 了 共 计 49 个 字 来 回 答 子
卫灵公》)并且孔 子 还 多 次 告 诫 弟 子 们 要 慎 言,君 贡,这显然是要长得多的篇幅。此外,孔子在回答
子对于自己所说的 话,要 “无 所 苟 而 已”(《论 语 · 中并未使用到“仁”这 个 字 眼。 这 也 就 是 说,其 实
子路》)。可见,孔子不仅对自己的言辞十分谨慎, 孔子并没有直接回 答,子 贡 的 “管 仲 非 仁 与”的 问
而且也必然对弟子的提问之言,有着深刻的理解。 题。因此,孔子也 就 没 有 直 接 论 断 管 仲 为 仁 或 者
因此,对于 子 路、子 贡 所 提 出 的,管 仲 “未 仁 非仁,而只是在反复强调管仲的功绩。本文以为,
乎”“非仁者与”的 近 似 疑 问,孔 子 所 面 对 的,首 先 这其实也是孔子 针 对 子 贡 的 性 格 特 点 和 身 份,而
也是眼 前 这 两 个 不 同 性 格 特 征 的 弟 子。 本 文 认 刻意表达的。因此,子路、子贡的不同性格特点以
为,要正确理解孔子在此处的回答,仍然必须在把 及孔子对子路、子贡的不同答复方式,是把握孔子
握因材 施 教 的 基 本 原 则 的 前 提 下 进 行。 也 就 是 究竟是否直接评价 了 管 仲,“如 其 仁”之 仁 是 否 与
说,在回答他们之前,孔子必然会考虑这两个弟子 管仲直接相关的重要语境前提。
46
胆大、粗朴,而且好勇、鲁莽。
二、孔子答子路的实质
因此,孔子在教化子路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引
《史 记 · 仲 尼 弟 子 列 传》曰:“仲 由 字 子 路,卞 导子 路 克 制 鲁 莽 冲 动,教 育 他 好 勇 更 要 尚 谋、尚
人也,少 孔 子 九 岁。”这 个 与 孔 子 年 纪 相 差 不 大 的 义。有一 次 孔 子 感 叹 说:“道 不 行,乘 桴 浮 于 海。
弟子,史料中有诸 多 记 载。《礼 记 · 檀 弓》云:“鲁 从我者,其由与”(同 上),这 从 侧 面 说 明 孔 子 深 信
人有朝详而莫歌者,子路笑之。夫子曰:‘由,尔责 于子路的勇敢。子路听说后,很高兴,但是孔子又
于人,终无已 夫。’”祥 指 除 丧 之 祭 礼,“三 年 之 丧, 对他说,你好 勇 太 甚,这 不 可 取。 孔 子 就 是 这 样,
一 周 年 祭 为 小 祥,二 周 年 祭 为 大 祥 ” [
9]77
,朝 祥 即 一面在其他弟子 面 前 夸 赞 子 路,一 面 又 当 其 面 教
大祥。莫歌,即傍晚唱歌,而按礼祭、歌不能同日, 育他。可见,孔子 对 子 路 的 教 诲 的 确 是 时 时 刻 刻
《论语》也说孔子日哭则不歌。鲁人歌,有违祭礼, 的。子路请教孔子如何成为君子,孔子的回答是,
故而 子 路 嘲 笑 他,孔 子 于 是 训 斥 子 路,不 可 嘲 笑、 “修己以敬”(《论 语· 宪 问》)。 显 然,“修 己”自 然
苛求他人。郑 玄 注 曰:“为 时 如 此,人 行 三 年 丧 者 也是特别针对子路的性格特征而言。
希。抑子路以 善 待。” [
10]
83
由 此 可 推 断,子 路 生 性 因此,在讨论孔子如何评价管仲时,必须首先
比较直率、粗朴。《论语·先进》篇说“由也喭”,以 考虑到孔子的说话对象———子路。面对子路的管
及在《子路》篇中,孔 子 询 问 弟 子 之 志,子 路 “率 尔 仲“未仁乎”的疑问,孔子在给他的回答中,特别指
而对”,这些都说明了子路的质朴、冲动。 出齐桓公多次联 盟 诸 侯,“不 以 兵 车”,功 在 管 仲。
不仅如此,从《论语》的记载来看,子路还是孔 为什么要使用“不 以 兵 车”四 字,而 且 语 句 的 顺 序
子诸多门人中,敢于在孔子面前表露不悦,甚至直 是“不以兵车”在前,“管仲之力”在后。笔者以为,
接反驳 老 师 的 一 个 特 别 弟 子。 公 山 弗 扰 图 谋 造 “不以兵车”其实 正 是 特 别 针 对 鲁 莽、好 勇 之 子 路
反,叫孔子去,孔子准备前往,子路不悦。同样的, 的劝诫和教育。
孔子去面见卫灵公夫人南子时,子路再次不高兴。 孔子在短短 15 字的答复中,特别强调管仲辅
不仅如此,子路还曾当面指正孔子。 佐桓公之功,在于主张以非武力的方式会盟诸侯,
子路曰:“卫 君 待 子 而 为 政,子 将 奚 先?” 然后语重心长地说,这就是仁啊,这就是仁啊。不
子曰:“必也 正 名 乎!”子 路 曰:“有 是 哉,子 之 可否认,孔子回答子路的方式正是从训诫子路“好
迂也!奚其正?”子 曰:“野 哉,由 也! 君 子 于 勇过我”(《论语 · 公 冶 长》)的 角 度 出 发 的。 孔 子
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 毕生努力以君子 之 道 教 化,包 括 子 路 在 内 的 每 一
子路认为老师孔子正名分的想法迂腐(“子之 个弟子。他特别鲜明 地 肯 定 “管 仲 之 仁”在 于 “不
迂也”),并且直言道出。这样的口气同老师说话, 以兵车”,其根本 目 的 就 在 于 引 导、教 化 有 勇 之 子
在孔门众多弟子中可算是十分罕见。于是孔子批 路,不可以以 勇 乱 义,不 可 以 有 勇 无 仁。 换 言 之,
评子路“野哉”、鲁 莽,责 怪 他 胡 言 乱 语,不 是 君 子 孔子的回答主旨 在 于 教 育 子 路 克 服 自 身 不 足,做
所为。另一次质疑老师的事情发生在子路让子羔 一个有勇有仁的 君 子,而 并 不 在 于 否 定 子 路 的 看
去做费县的长官之际。孔子不满意,说那是“贼夫 法,为管仲辩护,论证管仲如何为仁。对子路的这
人之子”,子路则认为:“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 种教育,在《论语》文本中尚有多处,如:
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孔子很不高兴, 子路曰:“子 行 三 军,则 谁 与?”子 曰:“暴
他一贯认为巧言乱德,因此他随即说,所以自己厌 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
恶(像子路这样的)强辞利口之人。 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雍也》)
据《史 记 · 仲 尼 弟 子 列 传》记 载:“子 路 性 鄙,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
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 为上。君子有 勇 而 无 义 为 乱;小 人 有 勇 而 无
设礼 稍 诱 子 路,子 路 后 儒 服 委 质,因 门 人 请 为 弟 义为盗。”(《论语·阳货》)
子。”鄙,表 示 鲁 莽 之 意。 雄 鸡、豭 豚 都 是 勇 猛 之 显然,孔子对子路的每一次回答,都是特别针
物,子路佩戴 这 些 饰 物,以 示 自 己 有 勇、好 勇。 陵 对子路好勇 的 性 格 特 征 而 言。 由 此 可 知,武 断 地
暴孔子,即欺辱孔子,前文所举证的子路对孔子的 认为孔子所说的“如其仁!如其仁!”,就是对管仲
质疑和批评正是其体现。此外,孔子评价子路“由 自身的直接 描 述 和 称 道,其 实 是 错 误 的。 前 文 已
也兼人”(《论语·先进》),这些也都说明子路不仅 证实,它实质是孔子以仁义、君子之道为目标的因
47
材施教,其根本目的在于教育子路克服自身不足, 尊 重,自 然 也 会 促 使 他 对 孔 子 的 教 诲 努 力 遵 从。
努力成为孔子理想中的君子儒。 孔子在回答他的 疑 问 时,强 调 不 可 为 小 节 小 信 而
放弃仁义大业,正 是 以 君 子 弘 道 之 重 任 来 鼓 励 谦
三、孔子答子贡的实质
逊的子贡。
再看孔子对子贡的回答。孔子除了同样强调 具体来看,孔 子 对 子 贡 的 回 答,以 “管 仲 ”开
管仲的功绩之外,还特别告诉子贡,如果只是为了 始,进而强调“微 管 仲,吾 其 被 发 左 衽 矣”,这 些 无
求得“匹夫匹妇之谅”,而选择在山沟之中自杀,最 不是以管仲为榜 样,激 励 有 达 政 之 才 的 子 贡 建 功
终无人知晓,才是真的不可取。本文以为,这其实 立业。再看另 一 处 对 话,子 贡 曰:“如 有 博 施 于 民
正是孔子“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 而能济众,何 如?可 谓 仁 乎?”(《论 语 · 雍 也》)孔
公》)思想的直接体现。孔子也说过,“君子不可小 子不 无 鼓 舞 地 说,哪 里 只 是 仁 道,一 定 是 圣 德 了,
知而可大受也”(同上)。在孔子看来,君子就应该 尧舜都不一定能做到呢!孔子察觉到了子贡的理
志向远大、扬善弘道,不可困于小节小信。孔子如 想抱负,故而甚至不吝以尧舜为例,激励子贡。这
此回答子贡,似乎也是别有用意。 种对弟子的教育 与 期 望 之 心 可 见 一 斑,孔 子 不 愧
子贡复姓端 木,名 赐,小 孔 子 31 岁。《史 记》 为至圣先师!因 此,笔 者 认 为 对 子 路、子 贡 之 问,
记载 说 子 贡 “利 口 巧 辞 ”(《史 记 · 仲 尼 弟 子 列 孔子的回答均旨在教育、引导弟子,这才是其基本
传》),《论语·先 进》篇 也 说 子 贡 善 于 “言 语”。 然 目的和核心意义。
而就政事而言,孔 子 给 予 了 子 贡 “达”的 评 价。 何 应该说,孔子 对 子 路、子 贡 的 教 育 是 成 功 的。
谓达?孔子 说 “质 直 而 好 义 ”(《论 语 · 颜 渊 》)为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卫国内乱之时,子
达。孔子也曾说“下学而上达”(《论语·宪问》), 路以“食其食者,不 避 其 难”为 由,冒 险 前 往,其 临
并且孔子以达或不达,作为衡量学《诗》、从政成功 死前仍然坚持“君子死而冠不免”,并最终“结缨而
与否的判断标准。可见,比之于子路之“果”、冉求 死”。
之“艺”,子贡之“达”是 对 一 种 更 完 满 的 从 政 素 养 在齐国田常作乱、准备攻打鲁国之时,孔子要
的概括,这就充分 证 明 了 孔 子 对 子 贡 主 政 能 力 的 求弟子们挺身而出。然而,“子路请出,孔子止之。
欣赏。 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说到:“七十子之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果然不负孔子之
徒,赐(子贡)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 许,出使、斡旋于各国之间,并最终“存鲁,乱齐,破
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诸侯,所至,国君无不 吴,强晋而霸越”(同上)。
分庭与之抗 礼。 夫 使 孔 子 名 布 于 天 下 者,子 贡 先 综上所述,孔 子 对 子 路、子 贡 的 回 答 的 本 质
后之也。此所谓 得 执 而 益 彰 乎?”在 司 马 迁 看 来, 是,目的决定 内 容,教 化 重 于 判 断。 也 就 是 说,孔
子贡也确为孔子 众 多 门 徒 中 最 为 杰 出 的 一 个,他 子其实并没有直接回答弟子们的疑问。在面对子
凭借其才能使尊师孔子之名传于天下。 路、子贡提出的相同问题时,孔子巧妙地用自己的
然而,《论语》中 的 子 贡 也 是 一 个 十 分 谦 逊 的 君子 理 想,结 合 弟 子 们 的 性 格 特 征,引 导、教 育 他
弟子。孔子 问 子 贡,和 颜 回 相 比,你 们 谁 更 强 一 们,而对于管 仲 是 否 为 仁,孔 子 并 无 深 究。 可 见,
些。子贡回答说:“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 孔子并没有直接论 证 管 仲 为 仁 与 否,《论 语》文 本
十,赐也闻一以知 二”(《论 语 · 公 冶 长》),子 贡 自 中两处看似相互矛盾的评价,实质并不直接关联,
觉远不如颜 回。 同 时,子 贡 的 谦 虚 还 表 现 在 对 孔 因此彼此其实并不构成矛盾。
子的崇拜和卫护上。
四、管仲不能为仁者
孔子说自 己 不 能 像 君 子 一 样,做 到 不 忧、不
惑、不惧,子贡说:“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 从另一方面看,孔子在《论语·八佾》篇中,开
鲁国大夫叔孙武 叔 认 为 子 贡 胜 过 孔 子,甚 至 诋 毁 篇直言管仲 器 量 小。 从 句 子 形 式 上,它 是 孔 子 独
孔子。子贡义正言辞地说,君子说话不可不谨慎。 立的陈述,因此可 将 其 视 为 孔 子 思 想 观 点 的 直 接
子贡认为孔子是不能被诋毁的,他犹如数仞高墙, 表达。在其后的 问 答 式 的 对 话 体 中,孔 子 批 评 管
犹如日月,犹如天一样不可及,不是一般人比得上 仲不知俭、不知礼,而提问的人也只是以一个“或”
的。子贡把孔子 比 之 为 美 玉,这 种 对 老 师 的 极 度 字代替。因而,可以认定该段文字的重点在于,陈
48
述孔子对管仲的 批 评,是 考 察 孔 子 评 价 管 仲 的 直 语 · 宪 问》),可 谓 人 才。 然 而 也 仅 仅 只 是 在 这 件
接材料。 事 上,管 仲 的 做 法 符 合 其 作 为 一 个 人 才 的 标 准。
何谓 “三 归”,杨 伯 峻 考 证 了 郭 嵩 焘、《汉 书 · 依据孔子对先王 礼 制 的 严 格 立 场,管 仲 不 可 能 被
地理志》《汉书· 食 货 志》以 及 《韩 非 子》《战 国 策》 孔子称为仁者。
等诸多史料,认为 “所 谓 三 归 者,市 租 之 常 例 之 归 孔子认为,礼与 其 奢 侈,不 如 朴 素,这 是 以 仁
之公 者 也。 桓 公 既 霸,遂 以 赏 管 仲 ” [
8]31
,可 信。 说礼。然而在礼 崩 乐 坏 的 时 代 背 景 下,孔 子 又 强
“塞门”本是只有 国 君 宫 殿 门 前 才 可 以 立,而 管 仲 调要 克 己 复 礼。 要“立 于 礼”,不 知 礼、无 以 行,这
却也立了塞门,因此孔子斥责管仲不知清廉、破坏 则是以礼 说 仁。 学 界 多 以 “仁 ”为 孔 子 思 想 的 根
礼制。管仲如此 破 坏 先 王 礼 制,他 能 称 得 上 仁 人 本、核心,但是 礼 也 十 分 重 要。 综 合 来 看,这 是 因
吗?笔者以为,孔 子 救 世 理 想 的 着 眼 点 和 基 本 方 为“仁”是理念性的,属于元伦理范畴;而礼是实践
式就是要恢复、修缮先王礼制。“孔子讲仁是为了 性的,属于规 范 性 范 畴。 问 题 在 于:一,既 然 是 实
释礼,与维护 礼 直 接 相 关” [
3]11
。孔子回答颜回如 践性的操作规范,那么礼制必然要与社会历史、时
何为 邦 治 国,也 说 “行 夏 之 时,乘 殷 之 辂,服 周 之 代背景相关。“没 有 周 公 就 不 会 有 传 世 的 礼 乐 文
冕”(《论语 · 卫 灵 公》)。 因 此,对 于 僭 礼 之 管 仲, 化”[2]136 ,陈来也认为孔子的思想与文化气质,“与
孔子不可能称许其为仁人。孔子复兴先王礼制的 西周 文 化 及 其 走 向 有 着 一 脉 相 承 的 联 结 关
想法,在《论语》中 表 现 的 十 分 明 显。 他 一 方 面 斥 系”[11]18 。也就是说,具体的礼制规范不能脱离 相
责破坏礼制的行为,另一方面则严格要求自己,恪 应的社会经济、文化基础;二,社会生活变化万千,
守礼制。关于前者的例证,研究者十分熟悉,不再 规范性的礼制不可能面面俱到。孔子不知该于何
赘述。 处哭丧,其弟子不知该如何为其治丧,这就说明礼
《先进》篇记载被孔子极为称道的弟子颜回去 制自身如何适应 复 杂 多 变 的 具 体 情 形,也 是 一 个
世时,其父颜路请求孔子卖掉大夫之车,以替颜回 棘手 的 问 题;三,孔 子 试 图 以 仁,赋 予 礼 制 以 超 越
置办外椁。孔 子 说:“才 不 才,亦 各 言 其 子 也。 鲤 性,但是礼制 的 本 质 却 又 要 求 实 践。 如 何 解 决 礼
也死,有棺 而 无 椁。 吾 不 徒 行 以 为 之 椁。 以 吾 从 与仁之间的这个 矛 盾,应 当 是 学 者 立 足 于 孔 子 的
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孔子曾为鲁国司寇,虽尚 管仲之论,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在大夫之列,但 距 此 时 已 多 年。 然 而 尽 管 是 孔 鲤
与“贤哉”之颜回 的 离 世,孔 子 仍 然 坚 持 以 大 夫 不 参考文献:
步行之礼,拒绝卖车以为他们置办外椁。 1]周予同 .周予同 经 学 史 论 著 选 集 (增 订 本)[M].上 海:上 海 人

民出版社,
1996.
《礼记· 檀 弓》:“伯 鱼 之 母 死,期 而 犹 哭。 夫
2]杨向奎 .宗周文明与礼乐社会[M].北京:人民出版社,
[ 1997.
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
3]李泽厚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 1986.
‘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4]闫春新 .从《论 语 》看 孔 子 对 管 仲 的 评 价 再 探 [
[ J],管 子 学 刊,
孔鲤悲伤于母亲的去世,逾期仍然哭泣,这不 2003,(
1).
合礼的行为也 不 被 孔 子 接 受。 按 《礼 记》的 记 载, 5]冯浩菲 .关于孔子论管仲的争议[
[ J],文史哲,
2006,(
2).

孔子对丧葬祭祀之礼的严密遵从,到了几乎刻板、 6]沈素珍 .孔子评管仲新解[


[ J],管子学刊,
2010,(
3).
7]尹清忠 .论管仲之“仁”[
[ J],齐鲁学刊,
2009,(
1).
僵化的地步。 经 由 子 贡 介 绍 而 认 识 的 伯 高 死 时,
8]杨伯峻 . 论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
[ 2009.
孔子对于该在何处哭丧才合礼,而反复思量、不知 9]丁鼎 .礼记解读[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0.
所措。上古中国 的 礼 制 极 其 发 达,然 而 如 此 繁 杂 10]朱彬 .礼记训纂[M].沈 文 卓,水 渭 松 校 . 杭 州:浙 江 大 学 出

的礼制规 定,甚 至 使 得 “孔 子 之 丧,门 人 疑 所 服 ” 版社,


2010.

(《礼记·礼运》)。孔子的确如同他对颜回的教诲 11]陈来 .古代宗教与伦理[M].北京:三联书店,


[ 2009.

一样,竭力做到克己复礼。因此,尽管孔子也称赞 (责任编辑:谷玉梅)

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论

4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