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4

S3 下學期 中國語文 計分統測

魯迅 <長明燈>
1. 該小説講述了瘋子想要吹熄廟裏的長明燈,引起了吉光屯人的恐慌,最後他被關押的故事。這
篇小説期待着長明燈的熄滅,並塑造了一個“瘋子”的藝術形象,以此再次向封建統治宣戰。
2. 魯迅以“瘋子熄燈”諷刺改革者形式主義之膚淺,又以“瘋子放火”諷刺改革者激進主義之魯
莽,其實都深刻反映出魯迅本人對於文化變革與社會改造的強烈憂患意識。
3. 起初茶館中的四個青年,無非是精力充沛的閑漢,或者說屯上蟄居人意中的敗家子,是喝茶都
要賒帳的。如果是免費的,則一定要喝上第二杯。而屯上的蟄居人,則是出門需看黃曆,對世
事漠不關心的群眾,道行深的即使聽到有人放火,仍然是不為所動。說話自帶逗號的郭老娃一
出口就陳述事實,儼然一副為他人著想的年高德劭的樣子。而四爺則把一切看的通透,人可以
拖走,屋子得留下,並循循善誘得把立場嫁接到兒媳婦身上,然後沉默,繼之再以慈祥的長輩
出場,整個過程節奏把握的非常好。最後是瘋子,為達目的,一開始溫和勸說,無果,然後一
意孤行,無用,最後竟想到放火,終於被關了起來。
4. 《長明燈》的長明燈,象徵了人們迷信的心理,故事裡的瘋子多次執意要吹熄長明燈,村民只
好把他關押/囚禁。吉光屯只有一個瘋子幾度試圖吹熄燈火,在文章起了諷刺的作用。
5. 根據〈長明燈〉吉光屯廟裏的正殿點着一盞長明燈,一千多年了都不曾滅過。在村人們看來這
是傳統幸福的象徵。倘若燈滅了,便會招來災難,人人都變作泥鰍。村中有個瘋子想吹滅這長
明燈,村中有個瘋子想吹滅這長明燈,然而瘋子手法激進,最终招致失敗。瘋子揚言要以放火
的方法令長明燈熄滅,引起了吉光屯村民的恐慌和阻撓。後來長明燈不僅沒有被熄滅,反而越
來越亮了。瘋子想吹滅這長明燈的原意是想摒除舊有制度,然而欠缺周詳的計劃。瘋子曾經提
到「我知道的,熄了也還在。」,可見由於瘋子明白即使把長明燈吹滅亦無法改變民衆根深蒂固
的想法,令滅燈計劃失去意義。因此,我建議瘋子想吹滅這長明燈,可以:先取得民衆的支持/
要令革命思想得以普及/推動革命進程要循序漸進。
6. 魯迅的長明燈創作於 1925 年 2 月 28 日,最初連載於 3 月 5 日至 8 日的北京〈民國日報副刊〉
中,後收錄於小說集彷徨中。長明燈通過像瘋子、傻子、狂人這樣有違既定的行爲法則與社會
制度舉止無法得到大部分人的理解,甚至會遭到反對的人。故事的主角是一個被衆人指稱爲瘋
子的人,他想要熄滅吉光屯社廟中的長明燈,但此舉遭到所有人的反對,因爲此燈是梁武帝點
起的,村民們認爲燈一旦熄滅,吉光屯就會變海,屯明就會變泥鰍。這盞燈維系着整個吉光屯
的生死存亡,而吉光屯似乎就是天下,所以當他突發奇想要熄滅這盞長明燈後,自然遭到衆人
的反對。而執意要弄熄長明燈的他,自然也就是全屯人的敵人,且是違背常理的瘋癲敵人。當
然在得知他有這樣的瘋癲行爲後,民衆最開始的建議是送他到縣官處企圖訴諸官權,懲處這個
違反禮法的不孝子孫,結果行不通。隨後有人提出用老法子哄騙他,甚至說你的伯伯會打斷你
的骨頭燈,我替你吹,但以上方案對於他來說都不管用,在衆人數次阻撓後他改變主意,決定
火燒掉整個社廟。於是,根據吉光屯長、老師、人物四爺和郭老娃的定義,他被關押進了社廟
西廂房。他要熄燈放火的呼號最終變成了孩童口中戲謔的歌謠。在長明燈中,這個被稱爲瘋子
的他,在專制權力的壓制下,不但沒能完成熄燈或放火的宏願,就連基本的行動自由都被剝
奪,成爲一個人人喊打的異端。更可悲之處在於,他被鎮壓之日,即是他被遺忘之時,而即便
如此,他仍然在禁錮中喊着我放火。那麼,瘋子是瘋子嗎?一盞燈爲什麼這麼難吹滅?因爲燈
背後的象徵意義,統治的根基,象徵着專制權力。長明燈是長明的,它有着祖輩相傳的歷史,
有着庇佑一方的神祕色彩。
7. 起因是吉光屯一個男子之前曾兩次發瘋,一次是年輕時進入社廟後受驚嚇,一次想吹滅長明燈
以消除蝗蟲和瘟疫。這次,他再次進入社廟想吹滅長明燈,遭到幾個屯民阻攔,但他堅持要自
己吹滅。屯民們聚集在茶館討論此事。三角臉、闊亭、方頭、莊七光等人關心如果他真放火會
引發災難。闊亭提出可以送他忤逆,但方頭指出他只有一個伯伯,無法送忤逆。店主灰五嬸提
議可以用騙他的方法解決,與當年他父親騙他時一樣。他們去詢問四爺的意見。四爺和他的客
人郭老娃都認為應先處理這當下的緊急情況,避免更大的禍端。老娃提議第二天把人押到城隍
廟過夜以驅邪。闊亭認為太慢,主張要快速行動。方頭提議將他先關起來。四爺表示原本打算
把房子給六順的侄子,但怕別人不肯白送兒子,隨後闊亭提出社廟裡有間空房可以用來關他。
大家都認同這是妥當的解決辦法。於是屯民們就決定抓住那人關進社廟空房,以免他真放火。
等到晚上一切已平靜,只有他還在房裡折騰,嚇唬著在外玩的小孩。小孩們開心離開,但他的
下落不明,暫且擱置在這裡。

魯迅 <示眾>
1. 《示眾》講述了大街上一個犯人被示眾的場景,期間出現了各色人圍觀。該小說採取現代小說
的空間形式敘事,最大限度地淡化了傳統小說中用時間流程和因果邏輯所編制的情節,整篇小
說基本上是不同人物的行為片段在空間關係上的連綴和並置。
2. “首善之區”的馬路上除了兩個銅盞相擊的單調聲和胖孩子的叫賣聲外,什麼擾攘也沒有。當
巡警和穿白背心的男人出現時,街上的人們表現出了不同的形態。胖孩子“像用力擲在牆上而
反撥過來的皮球一般”,“忽然飛在馬路的那邊了”;禿頭一邊念著白背心上的文字,一邊提
防著別人占了他的好位置;小學生“向人叢中直鑽進去”;長子“從垂下的草帽檐下去賞識白
背心的臉”;有一個瘦子甚至把嘴張得像一條死鱸魚般;彌勒佛似的胖臉說道:“好快活!你
媽的……”;戴硬草帽的學生離開後,緊接著就補上了一個“滿頭油汗而粘著灰土的橢圓臉”
了;老媽子指點地說道:“阿,阿,看呀!多么好看哪!……”。當禿頭研究白背心上的文字
時,胖孩子卻像白背心一樣在研究禿頭,看到禿頭“滿頭光油油的”,“耳朵左邊還有一片灰
白色的頭髮”;小學生從巡警的刀旁邊鑽出來後,他環顧四周發現了白背心、胖小孩和紅鼻子
胖大漢;胖孩子從胖大漢身旁鑽出去時,奔向了小學生,把他推開衝出去了;巡警提起他的腳
時,大家趕緊都看他的腳,而他放穩後,大家又接著去看白背心;抱著小孩的老媽子碰到了旁
邊車夫的鼻樑,而車夫一推卻推到了孩子身上;當一個車夫跌倒後,看客們又發現了新的熱
鬧,立即將興趣從白背心轉向車夫,向新的刺激轉移。
3. 場景描述了一個炎熱的盛夏白天,一條處在首善之區西城的馬路上。馬路兩旁很熱,狗都伸出舌
頭喘氣。在馬路對面,一個 10-12 歲的胖孩子歪著頭在旅店門前趴著睡覺,不停地叫賣“熱饅
頭”。此時,馬路中央聚集了一群觀眾,他們圍著兩個人——一個穿制服的巡警用繩子拴著另一
個穿藍衫白背心的男子。人群中有禿頭老頭、長子、胖大漢等,他們紛紛上前觀察白背心上的
字,試圖弄清情況。又有小孩和粗人試圖插進人群,但都被推擠回來。其間發生一些小騷動,胖孩
子被胖大漢打臉,試圖逃跑但被攔住。人群還在分析白背心字跡,猜測事件原委,情節一再變化但
無以得知結論。隨後人群注意到對面的洋車出了點問題,於是全數移向車邊。車修好後就散去,
只剩下熱死的狗和睡著的胖孩子叫賣。
4. 魯迅藉〈示眾〉一篇希望控訴社會上普遍存在「看客心態」,將與自己無關的事冷漠看待,即使
面對同胞的存亡問題也不會多加關心,從而揭露民族的劣根性。作品中人們以看犯人遊街示眾
為樂,反映人們冷漠麻木的病態心理。
5. 作者運用行動描寫刻畫囚徒犯錯後不知悔改。 (*)
6. 圍觀的民衆普遍缺乏同情心。
7. 文章採用了第三人稱,寫了 18 個人物,沒有姓名、身份、情感,篇中看的施動者同時也是被看
的受動者。
8. 那小說起於 1925 年 3 月 18 日,發表於 1925 年 4 月 13 日北京語絲週刊,後收錄在魯迅小說集
彷徨中示衆。其實沒什麼情節,也更沒有主角,主要是集中展示了看客的因蒙昧導致的空虛、
無聊、麻木的精神世界,人與人之間看與被看的關系,互相之間的擠壓傾軋,宏觀的渲染和反
映了當時的大衆生存狀態及社會氣氛。小說首先寫了環境,首善之區的西城的一條馬路上,這
時候什麼擾攘也沒有,火豔豔的太陽雖然還未直照,但路上的沙土仿佛已是閃爍的生光,酷熱
滿和在空氣裏面到處發揮著剩下的威力。接著被看的對象出現馬路對面電杆旁,巡警用繩索所
牽制的一個犯人,然後各色看客登場,有賣包子的胖孩子,有禿頭的老頭子,有抱著孩子的老
媽子,還有赤膊的紅鼻子胖大漢,飛奔而來的小學生,以及類似工人的粗人。大家都圍攏到了
巡警和犯人的周圍密密的圍成一個奇怪的劇場式的圓圈,看什麼呢?只有一個類似工人的粗
人,傻乎乎的詢問了旁邊的老頭他犯了什麼事了,可得到的回應卻是很奇怪的變成了被看的對
象。這些人心裏想有熱鬧你看著就是了。他犯什麼事,與你何幹?又不是你家親戚,這麼愛管
閒事,結果被看得很不自在起來。所以犯人究竟犯了什麼事,誰也不知道。故事的最後在車夫
跌倒叫好的喝彩聲中散開了。這些看客本想再去圍另一個圓陣,可惜沒有找到目標,因爲那跌
倒的車夫站起來了,於是大家都是失望了,只好往惘然目送他。民衆的精神空虛、無聊、冷漠
躍然紙上。問題是爲何要做旁觀者,充當看客對他人困苦、生命價值的漠視和不關心,這其實
是民衆的一種主動性選擇,一種防禦性的選擇。
魯迅 <高老夫子>
1. 熱衷於打牌、看戲、喝酒、跟女人,不學無術而又善於鑽營的高老夫子,竟然靠了拼湊一兩篇
衞道的文字,被賢良女校敦請為歷史教員。這天下午,他就要到學校上課了,因此上午便不得
稍稍準備一下,然而,心存邪念,從早到午“工夫全費在照鏡”上了,力想掩蓋上疤痕,以引
來女學生的青睞。下午他到得女校,距離上課還有一段時光,本想講詞,但接待他的教務長萬
屬國也是一個和他一樣的色鬼,同他大談謫降紅生的花神(蕊珠仙子),説是他最愛和名人唱
和,定會對高老夫子大加青眼。高老夫子上台之後,由於形象醜陋,語無倫次,女學生們便不
免“嘻!”地笑將起來。高老夫子大出其醜,很快便逃出講堂,並由先前的贊成興女學、辦女
校,改為反對的態度。他標自己是正經人,決定辭職。晚上,他趕到黃三家裏打牌,手氣不
壞,覺得“時移俗易,世風也終究覺得好了起來”。看來,他的辭職之意也並不堅決,他仍將
會繼續到女校混事。
2. 高老師在家準備第一堂課時,正在研讀歷史教科書和參考書,但是老友黃三前來拜訪,關於他
新的教師身份感到懷疑,並且勸說他去打麻將。高老師雖拒絕,但準備工作被打斷,對課程內
容的掌握不夠充分。上任賢良女校後,高老師先會見教務長萬瑤圃。萬老師說起神仙通話等話
題,分散了高老師的注意力,他很難進入工作狀態。上課時,學生之間傳出私語笑聲,但高老
師未能及時制止,導致課堂失控。他對歷史內容的說明也越來越混亂,從三國演講到唐朝再到
東晉,內容混雜不清。下課後,高老師在校園走動時受樹枝撞傷,這也增加了他的挫折感。回
到教職待房等待,但見不到領導,他感到孤單無助。回家後,高老師決定辭職吹響,認為女校
的教學環境不適合自己。但在打麻將時,他的負面情緒暫時得到紓解。通過此次教學經歷,高
老師認為自己缺乏充分準備,與學生和領導溝通不良,也無法適應女校的校園文化。這導致他
對女校教師工作無法適應且缺乏信心,決定離職離開。儘管打麻將時情緒得以紓解,但他對這
項工作整體上都產生負面看法。
3. 小說通過高幹亭應邀到賢良女學校授課的經過,以居室備課、課堂授課、準備辭職三個層次,
刻畫了這個表面上留心新學問、新藝術的高幹亭,在宣導國粹中卻不學無術,主張復古。
4. 高老夫子,原名高幹亭,被牌友們戲稱「老杆」,因為抄襲了一篇有關於新國學的文章,發表了
出來,就被一所女高校賞識,因為仰慕俄國文豪高爾基,便自以為貫通中西,還給自己改了一
個名字叫高爾礎,實際上高老夫子只是一個熱衷於打牌,看戲,喝酒,看女人的無賴。就好像
文章中的高老夫子一樣,本身就是一個刁鑽的小老頭,竟然靠拼湊了一篇的文字,被賢良女校
聘請為歷史教員。突如其來的消息並沒有讓他感覺受寵若驚,反而多了一層優越感,竟然覺得
之前和自己一起打牌、看戲、看女人的牌友「有一些下等」。不僅如此,高老夫子為了自己的新
事業,專門買了新皮包,戴上了新帽子,還印上了新名片。下午就要去上課,高老夫子上午並
沒有專心研究學問,而是在家精心打扮,把心思放在了照鏡子上面。高老夫子對著鏡子還遺
憾,小時候因為偷桑葚,不小心從樹上摔下來,留在眼角的一個疤痕,總覺得這個疤痕在面對
女學生的時候會被看不起。他到了女校之後,本來以為從屌絲逆襲,走到了一個高大上的學
校,沒想到剛到學校就發現一個和自己一樣好色的教務長萬瑤圃。不僅如此,這一個教務長還
和高老夫子大談「蕊珠仙子」這樣的紅塵瑣事。一個有名的賢良女校的教務長,卻在一個靠抄
寫的文章就應聘為老師的下流老師面前低三下四,並且大談庸俗之事,這樣的形象和純潔的高
校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也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5. 高爾礎的人物特點:
特點一:不學無術,例子包括:「他不知道有一個俄國大文豪高爾基」、他備課艱難、上課時非常狼
狽不知所云而被學生取笑。
特點二:道貌岸然,例子包括:他爲了想看女人,應徵賢良女學校的教席;他重視作爲老師的形象
——上班時頭戴新帽子、手提新皮包,經常留心新學問、新藝術,但喜歡「打牌,看戲,喝酒,跟
女人」。
6. 高老夫子因為在報上發表了一篇關於號召國民都有整理國史這一義務的文章,而一舉成名,收
到了女校的聘書,請他去講歷史。
7. 為了符合自己高貴的老夫子身份,他還給自己改名叫高爾礎,仿佛沾點俄國大作家高爾基的
光,胸無點墨的他也能夠學富五車了一樣。等到他真的去女校講課之時,照本宣科的他,站在
講台上的他,面對台下一眾女學生,卻心虛了起來。最後下課時間還沒到,便在學生吃吃的嘲
笑聲里落荒而逃,並表示女學堂風氣太壞,再也不去了。心情糟糕透頂的高老夫子,當天晚上
便應牌友黃三之邀約,設局打麻將,贏了錢的他此時才覺得心情舒暢,覺得世風也變得好了起
來。
8. 高老夫子雖然發表一篇名文,義正辭嚴地去號召大家學習國史,但他自己是對歷史一竅不通
的。沿著上一任歷史老師的教學軌跡,他不得不講東晉的歷史,他是很煩悶的。因為他自覺對
東晉歷史生疏,但若是講三國,那他是很熟悉的,講一個學期都講不完。什麼桃園三結義啊,
什麼孔明借箭啊,什麼三氣周瑜啊,滿肚子都是的。但實際上,正兒八經的三國歷史跟這些三
國演義故事是不一樣的。如果他真的有研究過歷史,他一定會知道。
9. 自詡滿肚子墨水的高老夫子,其實不過一副空皮囊罷了,稱不上學者,更沒有資格去教歷史。
課前與教導主任寒暄之時,他顯得漫不經心,總害怕自己把備的課程內容忘記了。課堂上該拿
出真才實學的時候,他就翻車了。他對著教材念,聽到笑聲,還疑心自己念錯了。下課鈴聲沒
有響起來,但他備的課已經講完了,只得匆匆離去,心虛的他還撞在了桑樹上。
10. 高老夫子在文中,跟桑樹發生了兩次不愉快。一次是他落荒而逃時,自己不小心撞上去的。惱
怒的他沒有從自身找原因,反而怪罪女學堂風氣太壞。另外一次便是在他小時候,調皮的他爬
上桑樹摔了下來,額頭留了個疤。他覺得難看,把錯怪罪在父母頭上,怪他們沒有好好照看自
己,也不好好醫治自己。高老夫子可以說是個高級甩鍋大師了,錯誤都是別人犯的,我永遠都
是正確的。
11. 再看看高老夫子結交的好朋友黃三,他在聘任為歷史老師的時候是很瞧不上這個朋友的。他們
一同打牌,看戲,喝酒,跟女人,做的全是些消遣娛樂的事情。黃三還夥同他跟另外一個朋友
老缽,三個人一起做局,在牌桌上想掃光別人本來用來看墳地風水的錢。可見,這樣的事經常
發生,頗有點市井無賴的小人風範。雖為人師表,卻無半點老師正義之氣。在他聘任為老師的
時候,洋洋自得的他還跟朋友炫耀,說自己要謀一個教員的職位,去看看女學生。

名句 出處 字詞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積」:匯聚
「流」:支流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
「既來之,則安之」

《長明燈》出色地勾劃出了一個反封建戰士的生動形象。那盞據說從梁武帝起便點著的長明燈,在
這裡可以說是衰老僵化的封建傳統的一種象徵,而一心要想撲滅它的那個瘋子,卻正體現著反抗者
鍥而不捨的韌性戰鬥精神。他不再像狂人那樣規勸食人者:“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
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他以高昂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向舊世界宣戰。他要親自吹熄這
盞長明燈。不管族長們如何用種種方法制服他,用布把長明燈包起來欺騙他,瘋子還是要吹熄它,
而且高聲喊叫 “我放火”。他“閃爍著狂熱的眼光,在地上,在空中,在人身上,迅速地搜查,仿
佛想要尋找火種”。從規勸到熄燈直至放火。無疑是一個躍進。瘋子要燒毀的乃是包括長明燈、社
老爺、王靈官,瘟將軍在內的整個社廟,這是對封建社會黑暗統治的最強烈的挑戰。瘋子縱然明知
凜秋嚴霜、黑暗如磐,卻偏要向這些作絕望的抗戰。瘋子兀傲倔強的性格和義無反顧的反抗精神,
則是當時作者理想的一種寄寓。

然而,瘋子畢竟是失敗了的英雄。在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幾乎是完全孤立的。雖叫喊于生人中
而人們並無反應,甚至採取極端仇視的態度,這是十分可悲的。特別是無憂無慮、天真純潔的孩子
也對他投以無情的嘲弄和蔑視,這難免使瘋子感到分外的孤單和寂寞。小說對瘋子形象的刻劃,既
反映了時代先驅者極度的悲哀,也透露了魯迅思想轉變的資訊:對於社會進化論的疑惑和揚棄。

瘋子是《長明燈》的主要人物,但小說卻以社會群體為中心,展現了吉光屯中富有個性特徵的各色
人物的群像,並著力揭示村人們對祖宗老例的崇拜和對先覺者的本能的仇恨這種共同的心態。《長明
燈》中的三角臉、方頭、闊亭、莊七光、灰五嬸等等這些人物構成舊中國令人窒息的環境,不自覺
地成為扼殺先覺者的幫兇。魯迅對這樣的群眾構成的沉滯、落後的社會環境的描寫,主要體現出冷
峻的批判,對他們投以輕蔑、憎惡、復仇的火焰。小說把覺醒者戰鬥的失敗和悲劇的命運同冷漠、
愚昧的群眾聯結起來,從而揭示出落後群眾的精神狀態乃是中國社會革命的巨大障礙,非“改造國
民性” 不可。

小說在結構上也很有特色。作品採用了雙線結構,以瘋子要熄滅長明燈為線索來展開故事,又讓瘋
子及其故事在場景與場景接續和眾多的眼光與話語中隱而不露地呈現。《長明燈》包含了茶館議論、
社廟辯論、客廳籌畫和社廟尾聲四個場景。這四個場景都緊緊圍繞“滅燈”問題展開。除第二個場
景出現瘋子與村人正面爭執外,小說實際上並未表現雙方衝突的具體過程。而是著力展現村人們的
心態。小說將廣闊而複雜的現實生活凝聚在幾個概括性極強的對話場面中,顯得格外乾淨俐落,含
蓄凝重。
韓非子 <五蠹>
1. 原文背誦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為改, 鄉人譙之弗為動,師長教之弗為變。
夫以父母之愛,鄉人之行,師長之智,三美加焉,而終不動其脛毛。
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後恐懼,變其節,易其行矣。
故父母之愛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嚴刑者,民固驕於愛、聽於威矣。

2. 詞解
句子 字詞 詞解
今有不才之子 不才 不成材
父母怒之弗為改 弗 不
父母怒之弗為改 改 改正
鄉人譙之弗為動 譙 責備
鄉人譙之弗為動 動 改動
而終不動其脛毛 脛 小腿
操官兵 操 拿著
操官兵 兵 武器
而求索奸人 索 搜尋
變其節 節 節操
易其行矣 易 改變
必待州部之嚴刑者 待 等到
民固驕於愛 固 本來
聽於威矣 聽 聽從
3. 用四個字概括不才之子的特點。欺善怕惡

4. 文中提及了什麼人去關顧不成才的兒子?兒子對他們有什麼反應?試用四個字概括。
父母對他發怒,他並不悔改(慈愛);鄉鄰們加以責備,他無動於衷(幫助);師長教訓他,他也不改
變(智慧)。
無動於衷 / 不為所動

5. 韓非借以上例子(Q4)說明什麼觀點?
對行惡的人關懷、規勸、教導沒有成效

6. 不成才的兒子最終如何改變?
到地方上的官吏拿著武器,依法執行公務,而搜捕壞人的時候,他這才害怕起來,改掉舊習,變易
惡行。

7. 韓非借以上例子(Q6)說明什麼觀點?
對行惡的人必須依法治威嚇製裁

8. 為何韓非認為法治比教化有效?
因為人性本惡,收到關愛只會變得驕縱,只有威勢才能使人屈服。
韓非子 <說難>
1. 原文背誦
昔者彌子瑕有寵於衛君。衛國之法,竊駕君車者罪刖。瑕母病,人間有夜告彌子,彌子矯駕君車以
出。君聞而賢之曰:「孝哉!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異日與君游於果園,食桃而甘,不盡,以其
半啖君。君曰:「愛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彌子色衰愛弛,得罪於君,君曰:「是固嘗駕
吾車,又嘗啖我以餘桃。」故彌子之行,未變於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後獲罪者,愛憎之變
也。

2. 詞解
句子 字詞 詞解
有寵於衛君 有寵 得到寵愛
竊駕君車者罪刖 竊 私下
竊駕君車者罪刖 刖 肉刑,指砍去腳掌或
砍去膝蓋。
人間有夜告彌子 間 抄小路
彌子矯駕君車以出 矯 假託(君命)
君聞而賢之曰 賢 稱道(、讚賞)其賢德
不盡 盡 吃完
以其半啖君 啖 給人吃
是固嘗駕吾車 固 通「故」,以往

3. 彌子瑕為何要私自駕駛君車?
因為母親生病了,要趕往探望她。

4. 衛國法令規定私駕君車有什麼懲罰?
遭受刖刑(肉刑,指砍去腳掌或砍去膝蓋)

5. 為什麼衛君沒有降罪於彌子瑕身上?
因為衛君寵愛、偏袒他。

6. 彌子瑕吃桃時如何對待衛君?衛君有什麼反應
他將吃剩一半的桃給衛君吃,衛軍甘之如飴,因為彌子瑕愛他。

7. 彌子瑕和衛君的感情有什麼變化?當中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彌子瑕最終會獲罪?
彌子瑕年老後不再俊美,得罪了衛君,所以衛君對他的愛減退。
彌子瑕最終會獲罪是因為衛君不再愛他。

8. 韓非借彌子瑕和衛君的感情變化說明什麼觀點?
君主的愛憎隨時會有變化,很難掌握和捉摸。

9. 什麼是色衰愛弛?
君主對愛妃的愛隨著她的年老而減退。(容顏比以前差了,(衛王)對他的愛也消減了。)
Past Papers
<五蠹>
1. 《韓非子.五蠹》爲何認爲父母的慈愛不足以教育好子女?
韓非子認爲父母的慈愛不足以教育好子女,必須依靠官府執行嚴厲的刑法,是因爲人們總是受到慈
愛就嬌縱,見到威勢就屈服的緣故。

孔子認為:
<說難>
1. 根據《韓非子.説難》,彌子瑕將桃子分與衛君吃,當時衛君的想法是什麼? A
A 桃子很甜,彌子瑕捨不得個人獨享。
B 彌子瑕故意示好,考驗衛君是否寵愛自己。
C 彌子瑕平日就驕縱,不顧君臣之禮。
D 桃子是衛君的最愛,不容他人分享。

2. 承上題,爲何後來衛君改變了對彌子瑕的態度? C
A 彌子瑕仗勢欺人,衛君已經忍無可忍。
B 彌子瑕目中無人,衛君自覺受到冒犯。
C 彌子瑕年老色衰,衛君已經感到厭倦。
D 彌子瑕得罪他人,衛君難以再袒護他。

3. 〈說難〉文題「說難」是什麼意思?
說服人主的種種困難

4. 彌子瑕在得到衛君的寵愛時,他的行為得到衛君怎樣的評價?(6 分)
行為 評價
矯駕君車 衛王稱讚彌子瑕賢德,並讚賞他是個孝子。
餘桃啗君 衛王覺得彌子真愛自己,吃到如此美味的東西也不自私,讓給自己吃。

5. 從本文內容,可見衛王根據甚麼原則來評價彌子瑕的行為呢?
衛王是根據自己對彌子瑕的好惡來評價彌子瑕的行為。

6. 本篇名為《說難》,從彌子瑕的故事可見游說君主時會有甚麼困難呢?
國君的心意難捉摸,游說前必須注意君主對自己的愛憎。有憎於主,則智不當,見罪而加疏。

7. 彌子瑕私下開走國君的車子,把自己吃過的桃子給國君吃,試指出國君有哪兩種不同的感受,
並請說明彌子瑕「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後獲罪」的原因。
國君起先認為彌子瑕的踰矩行為是孝順、愛君的表現,然而等到彌子瑕年歲漸長容貌衰退後,國君
便認為這些踰矩的行為是枉顧王法、對國君不恭的行為。彌子瑕踰越禮法,濫用特權,是客觀的事
實,但是國君心有所偏,愛之則解釋成善意的表現,惡之則入之於罪。

8. 彌子瑕竊駕君車的原因何在?C
(A)知法犯法,故意挑戰法令 (B)衛國之法,不處罰竊車賊
(C)母親患急病,無暇顧及法律 (D)與國君同遊,當然不算竊車
10. 閱讀有關「龍陽之癖」的故事,進行比較閱讀。
魏王與龍陽君為同性戀者,同牀共枕,甚為寵愛。一日,魏王與龍陽君同船釣魚,竟龍陽君釣得
十幾條魚,然涕下,魏王驚問其故,龍陽君謂初釣得一魚甚喜,後釣得益大,便將小魚丟棄。由
此思己,四海之內,美人頗多,恐魏王愛其他美人,必將棄己,所以涕下。魏王為絕其憂,下令
舉國禁論美人,違禁者滿門抄斬,以表其愛龍陽君,亦作”龍陽之興“。
(a) <說難>
斷袖分桃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魏王與龍陽君,一同乘船釣魚,龍陽君滿載釣了十幾條魚,卻在哭泣。魏王
説:“有什麼不安的事嗎?如果有,為什麼不告訴寡人呢?”龍陽君回答説:“臣沒有什麼不安的
事。”魏王説:“那你為何要哭泣呢?”龍陽君回答説:“臣為大王釣到的魚而流淚。”魏王説:
“什麼意思?”龍陽君回答説:“臣一開始釣到魚很高興;後來釣到更大的魚,就想要把以前釣到
的小魚扔掉。如今臣只有醜陋的面孔,卻能有機會擔任大王的侍寢。還被封爵為龍陽君,在朝廷
上,官員們都為臣奔走;在路上,平民都不敢不讓路。而今,天下的美人也是非常多啊,知道臣能
得到大王的寵信,美貌的她們也一定會拎起衣裙,跑到大王這裏來。到那時,臣比不上那些美人,
就成了最初釣的小魚,也會被扔掉。臣怎能不哭泣呢?”魏王説:“不會的!有這樣的想法,為何
不願意跟寡人説呢?”於是下令全國,説:“敢向我提進納‘美人’於宮的,誅殺九族!”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