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 Not The Regret of A "Perfectionist" - Li Jianming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13·

1585—1775》的出版的确实现了一个“ 长远目标”‚这就是 发‚毫不气馁‚重新物色了有关人选‚另起炉灶‚在第三个


延续了 四 分 之 一 个 世 纪 的 《美 国 通 史》研 究 项 目。1979 千年开始的时候‚完成了全书的编撰和出版‚为他们敬业
年‚
中美关系刚刚正常化。中国老一辈美国史学者敏锐 的、
平凡的学术生涯画上了一个辉煌灿烂的圆满句
地意识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必然激发学界乃至全社会对 号。
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兴趣‚向广大读者提供准确的而不是 现在‚以李剑鸣教授大著的出版为标志‚这部六卷本
夸大的、鲜活的而不是教条的有关美国的知识‚是学者义 《
美国通史》经三代历史学家的共同努力‚历经四分之一
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他们决心整合全国的研究力量‚撰 个世纪的撰写和编辑之后‚终于成为一块完璧‚实在是件
美国通 史》。为 此‚由 南 开 大 学 杨 生 茂 教 授 和
写多卷本《 令人欣慰和值得庆贺的事情。另一件需要提及的事是‚
武汉大学 刘 绪 贻 教 授 担 纲 主 编 的 《美 国 通 史》项 目 上 马 这部通史 虽 然 列 入 了 1981—1985 年 国 家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战后美国史》和《富兰克林·D.
了。刘教授还亲自主撰了《 重点研究项目‚但是‚当年其资助的额度比起今天的少则
罗斯福时代》两卷。他们两位教授和 《美国内战与“ 镀金 数万、多则数十万的项目来‚可谓杯水车 薪。它 的 成 功‚
时代”》主编、已故的丁则民教授‚是中国第一代美国史研 可能是社科项目资助中少有的几个“ 低投入高产出” 的典
究者‚而且都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或50年代初从美国 范‚而且也证明了已经被人淡忘了的一个常识:在以文献

著名研究院拿到硕士学位后回国的。《美国的独立和初 研究为基础的人文学科中‚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资助‚而

步繁荣》的主编张友伦教授和 《崛起和扩张的年代》主编 是由谁来主持和从事研究。

余志森教授则是第二代美国史研究者‚分别属于新中国 六卷本《
美国通史》也是一部按严格学术规范编就的

留苏学者和自己培养的世界史学者。李剑鸣教授则是改 书。且不谈六本著作中规范的注释和参考书目‚仅就每
卷必备的附有英文对照的中文主题和术语索引‚就使其
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可谓第三代美国史研究
在众多的历史著述中鹤立鸡群。严格的规范加上丰富的
者。所以‚把这一项目称为“ 一部书‚四分之一个世纪‚三
内容和出色的作者队伍‚将使六卷本 《美国通史》成为中
代人”是一点都不为过的。这一项目的成功‚不仅仅表现
国外国史研究和写作中的范本‚成为中国历史学家笔下
为六本高质量著作的出版‚更重要的是‚在编写这部书的
的最具权威性的美国历史读本。
过程中‚新一代的美国研究者迅速成长起来了‚同时不同
三代人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共同努力‚体现的 是 学 术
学校各自的研究重点和特点也形成了。由此形成国内美
积累与承传的重要性。当然‚这一出色的成果不会是中
国史研究各个基地各有其特点的均衡局面。
国美国史学发展历程的终点‚但却是它一个重要的里程
在这项历时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学术事 业 中‚通
碑‚必成为新一代学者研究美国历史的起点。毫无疑问‚
史的责任编辑邓蜀生先生是位不能不提及的重要人物。
这部通史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待各领域专家的
长期以来‚他对这部著作的关心、督促和认真的编辑‚保
具体和细致的批评;而且‚未来的学术发展以及相关的成
证了书的学术质量和以目前这种完璧的形式出版。他和
果最终也会超过它‚但是‚它所体现的学术研究中的严谨
作者们的交流、切磋和合作‚树立了新时期中国出版界编
态度、规范做法、坚忍不拔和合作精神‚却是永远不会过
辑和作者完美合作的典范。这位40年代中期就以报 道
时的。
抗战中缅北大捷而成名的年轻记者‚后来却因政治原因
被迫离开了新闻界。这是新闻界的不幸‚因为它失去了

作者简介】 任东来(1961— )‚男‚江苏宜兴人‚南京
一位出色的国际问题评论家;但却是出版界的收获:它多
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法学博士‚
了一位才识兼备的学者型编辑。
从事中美关系史、美国法律史研究。
在这部通史的撰著过程中‚除了资金短缺、资料不足
和人员有限等学术研究中通常都会遇到的难题外‚还有
一些特殊的困难。因为‚比起其他外国史研究来‚美国史 并非“完美主义者”的遗憾
的译著较多‚有相当多的、质量不错的苏联学者和美国学
者的美国史论著中译本出版。如何写出自己的特色‚是 李 剑 鸣
一个很大的挑战。此外‚也有海外华人学者对总主编泼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071)
冷水说‚找几本美国人写得比较好的著作‚翻译出来就行
了。言下之意‚中国学者根本没有必要(或许还暗含着没 大致在1995年 年 初‚经 业 师 张 友 伦 教 授 推 荐‚杨 生
美国通史》。
有能力)自己去费力编写多卷本《 茂教授、刘绪贻教授和邓蜀生编审三位前辈学者同意由
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是‚由于编撰人员 的 变 动 我接手六卷本《
美国通史》第一卷的写作。当时这套丛书
和兴趣的转移‚其中两卷的主编中途换人‚影响了出版进 的编纂已经进行了15年‚其中4卷业已面世‚余下的2卷
度。这时‚这部著作的两位总主编和责任编辑都已是七 亟待完稿成书。丛书可以说是中国美国史研究中最大的
八十岁的高龄‚开始了他们的退休生活‚因此许多人认为 协作工程‚总主编和策划人均已年届耄耋‚当然盼望早日
这部著作将不会以完整的面貌问世。但是‚出乎人们的 看到圆满的结果。我感到任务艰巨和责任重大‚因为既
意料‚这三 位 可 敬 的 老 人‚从 历 史 学 家 高 尚 的 责 任 感 出 不能辜负前辈师长的期望‚又不能草草了事而有负学术。
·14·

这一双重压力始终伴随我的研究和写作‚以至我曾懊悔 偏概全或以点代面‚而且使叙述显得支离破碎‚缺乏整体
自己不该少年气盛‚莽撞地接下了这样一副重担。现在 感。现在回过头来读自己的书‚感到这类问题在书中确
书出版已近两年‚可是‚我并没有多少轻松快慰之感。当 实是存在的。
初的压力固然不复存在‚但取而代之的却是遗憾。 另一个问题与研究的视野有关。近年来‚美国史学中
我最初打算按照一般通史的写法‚概略交待美国殖民 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向‚反映在早期史领域‚就是要用更广
地时代历史的脉络‚因此不假思索地将书名定为“ 美国的 阔的视野来看问题。有些学者倡导从印第安人的视野、美
殖民地时代”。在收集、阅读资料和论著的同时‚我不断思 洲的视野、
跨大西洋的视野乃至全球的视野来看待北美早
考写作方案和主题思想‚感到原来的设想过于平淡和俗 期历史。至少‚ 3个殖民地是绝对不够
将研究范围局限于1
套‚
既不能反映美国史学界的前沿进展‚也难以满足学术 的‚
而必须将英属美洲作为一个整体考察‚甚至还要顾及
创新的基本要求。随着读书的深入‚
我的想法逐渐明朗:
要 英国、
非洲和西属美洲。这种研究牵涉的外围知识很多‚

以北美社会在殖民运动开始后所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 度于是倍增。我也试图将北美历史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中
化为主题‚
着力探讨殖民地居民谋求生存、发展乃至最终 考察‚
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比较来透视北美某些历史现象的
寻求独立建国的经历以及各种相关因素。在写作方式上‚ 意义。不过‚
知识的局限和眼界的制约‚
不是凭主观愿望就
我打算借鉴传统史学写作的长处‚将美国早期史领域的最 3个大陆殖民地‚
可以突破的。书中叙述的内容仍限于1 虽
新研究成果整合在一个条理清晰、生动可读的叙事框架之 然想要拓宽视野‚
但处处显得捉襟见肘。
中。但我在动笔以后就发现‚这些想法近乎一种不自量力 历史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也是一个令我深感困惑
的“野心”‚
因为我对自己的学术能力期许过高‚
而对美国早 的问题。1
3个殖民地有如1
3个分开的“国家”‚某一殖民
期史的复杂性和研究难度则估计得太低。 地发生的事情‚可能和另一个殖民地没有多少关联;但在
要研究早期史上的某个具体问题‚也许会受 到 资 料 3个殖民地分别叙述‚而必须借助于
写作中‚又不可能将1
不足的困扰;但要写一本综合性的早期史著作‚又不免为 概括。实际上‚
针对某一殖民地的论述相对容易‚
而涉及较
书籍文 献 太 多 所 苦。要 粗 略 浏 览 那 些 浩 如 烟 海 的 出 版 多殖民地的问题则不易把握。此外‚我还想在吸收美国史
物‚恐怕穷 一 生 心 力 都 难 以 做 到‚更 何 况 仔 细 深 入 地 研 学界的多元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现北美早期社会的
读。20世纪中期以前的早期史著作以宏观选题居多‚这 多样性‚
同时又紧扣北美社会的基本特征‚突出“英格兰特
类作品线索分明‚条理清晰‚易于把握;但其中关于许多 性”在北美社会文化变迁中的主导作用。但是‚北美在地
具体问题的观点‚早已为后来的研究所“ 解构”。而且‚这 域、
人口、
经济、
宗教、
风俗等许多方面存在着纷繁复杂的差
类著作在内容上选择性很强‚包含的信息实际上相当有 别‚
要充分展示多样性已属不易‚何况还要清晰而恰当地
限。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地方史、社会史和多元文化研究 从中梳理出主线。结果‚
书中交待了许多个别的事实‚
但很
成为早期史领域的主流‚选题众多‚看法纷纭‚资料来源 难说形成了一个清晰有力的思想框架。
也极为 多 样 和 分 散。每 年 这 类 书 籍 的 出 版 数 量 实 在 惊 至于写作的效果‚当然也未能达到当初设想的目标。
人‚
要“一 网 打 尽” 地 掌 握 这 些 研 究 成 果‚只 能 是 另 一 种 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在动笔之前和写作过程中‚
“高贵的梦想”。1997年3月‚我曾到哈佛大学访问美国 曾反复诵读古今中外若干史学杰作‚揣摩其写作风格‚学
史学名家伯 纳 德·贝 林 教 授‚向 他 请 教 早 期 史 的 研 究 问 习其叙事技巧‚有时甚至不惜刻意模仿。但这种“ 临阵磨
题。他用很夸张的口气说‚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出版物 枪”的办法‚也没有收到“ 立竿见影” 之效。读者可能会发
太多‚他除了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以外‚根本不了解别人的 现‚全书的叙事并不连贯协调‚文气也不是十分酣畅‚尤
研究情况。的确‚面对图书馆书架上密集排列的早期史 其是在连词的运用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就个人感觉而
图书‚真让人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越到后来‚我发现 言‚第七章在写作上略有可取之处。这大概是由于“ 独立
要看的书和文章越多。读书须博览约取‚如果不能做到 运动的兴起”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与传统的历史叙
博览‚所取必定难以得当。由于取材的局限‚研究的眼界 事方式更加吻合。
和论说的力度都大打折扣‚以致书中多有偏颇不周之处。 现在来检讨书中的种种缺失和疏漏‚总有一 种 为 时
在档案资料的运用方面‚我想下一点功夫‚但效果并 已晚的感觉。如果指望将来对这本书进行修订或改写‚
不理想。各殖民地的官方档案多已整理出版‚曾为历代 可能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自慰‚因为我知道‚改写旧作的
史家所反复检点征引‚想要利用这类材料写出富有新意 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的。在这本书即将交稿之际‚我
的文章‚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地方史和社会史的 曾不断和身边的人谈到‚至少还要2—3年的时间才能写
研究中‚地方档案、财产清单、教会记录和私人日记之类 得略好一些;他们总是劝我‚世间没有完美的东西‚留有
的资料得到日益广泛的利用‚但涉及的问题大多具体而 一点遗憾是完全正常的。我当然不是自诩为“ 完美主义
细微;如果要用这些分散零碎的材料来对整个北美历史 者”‚但我的确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限度内把事情做得
做一个宏观考察‚以一人之力乃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只 好一点。尽善尽美诚为天方夜谭‚但一个学者对待学问
能从一些有代表性的地方史和社会史论著中选取材料‚ 应当努力 追 求 较 高 的 境 界‚应 当 有 “ 固 不 能 至 而 心 向 往
希望收到管中窥豹之效。可是‚这样做的代价可能是以 之”的襟抱。可是‚人 总 会 遇 到 许 多 的“ 不 得 已”‚有 时 难
·15·

免将不够完善的文稿匆匆交出;而一旦发表‚就留下了难 拥有优势‚不仅篇幅大‚而且又是集体项目‚可以群策群
以弥补的遗憾。我现在面对自己的这本 《美国的奠基时 力‚互通信息‚充分利用可以得到的中外文材料‚因而可
代》‚正 处 在 这 样 一 种 心 绪 当 中。但 愿 下 一 本 书 出 版 以 以为一些被割舍和被忽略但又比较重要的问题设置专门
后‚遗憾之感不会如此强烈。 的章节‚起到填补空白和充实内容的作用。
偏重政治史‚以政治史代替通史的倾向虽然 已 经 得

作者简介】 李剑鸣(1960— )‚男‚湖南常德人‚南开 到纠正‚但多少还有影响。有鉴于此‚第二卷在加强和充
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暨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从事美国 实有关政治史各章的同时‚着重补充了经济、文化、民族
史研究。 和对外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设置了“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
“美国农业革命的开端和特点”、“ 移民和第一次
的开始”、
“大陆扩张和西进运动” 等重点章节。另外还
移民高潮”、

主编《
美国通史》第二卷的回溯 设置了两章专门论述文学艺术、学术、教育。
工业革命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它
实现了从手工劳动向大机器生产的转变‚使美国的资本
张 友 伦 主义制度获得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得到了巩固;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071)
同时它也使美国社会划分为两大对立的阶级。两大阶级
的矛盾和斗争从此构成美国社会历史运动的重要内容。
美国通史》‚是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新近出版的六卷本《
第二卷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工业革命的
上个世纪最重大的集体科研成果‚也是国家社科基金的重
全过程和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以期能够为读者提供足
点项目‚
在学术水平和写作质量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我
够的资料和信息。
作为第二卷的主编所承受的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19世纪初期美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家。由于当时美国
分卷主编的主要工作不外乎章节的设置、撰 稿 人 的
拥有广阔的西部公共土地‚美国农业才可能在大规模拓
选定和全部书稿的审阅‚其中最难的、最关键的是章节的
殖西部土地的基础上迅速地发展起来‚并逐步实现现代
设置。现 仅 就 此 谈 一 点 当 时 的 想 法。事 情 已 过 去 十 几
化。美国农业还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典型的、革命的美
年‚回忆不免有误差和遗漏‚也只好姑妄言之了。
国式道路‚为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资金和迫切需
第二卷涵盖了1775—1860年时间段的历史‚从独立
要的农副产品。这中间有许多东西值得研究和借鉴。专
战争开 始 到 内 战 前 夕 结 束。内 容 十 分 丰 富 而 且 十 分 重
门设置一章很有必要。
要‚其中不少重大事件都可以写成专书。但对通史来说‚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除去印第安人以外都 是 来 自
首先要通‚不能有明显的遗漏‚所以不能偏废‚只写重大
世界各地的移民。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 文 化、传 统、习
事件而忽略了次要的但不可缺少的东西。当时在布局的
俗对美国的民族性格、社会风尚、行为模式、价值观念都
时候觉得各方面都照顾到了‚但这次再版修订时又发现
会有所影响。他们的努力和贡献决定了美国社会发展的
宗教和土地这样比较重要的问题没有集中论述‚分量也
速度和规模。不了解移民就不可能读懂美国社会。在第
不够‚乃于第十二章和第八章中分别设立专节加以弥补。
二卷涵盖的时间段内出现了美国的第一次移民高潮。因
历史本身不会变化‚但人的认识却在不断更新‚侧重点自
此设置了一章‚对影响移民大批涌入美国的原因、移民的
然也会有所不同。今后还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而应当有
所增删。 分布和就业以及美国政府的移民政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

美国在开国阶段问题成堆‚困难重重。国体、政体有 论述。或许这对于读者了解美国社会会有所帮助。

待定型‚许多必要的规章制度尚未制定‚恢复和发展经济 对西进运动的评价曾经有过争议。过去主要揭露它

刻不容缓‚局势十分复杂而又艰险。幸亏美国的国父们 的阴暗面而对其所起的重要作用却一笔带过。近年来‚
和他们的继承者具有卓识远见和非凡的毅力才克服了诸 虽然有不少文章和著作注意到这个问题‚但要把这个问
多的困难‚化险为夷‚终于把年轻的共和国引上了正确的 题讲透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更为重要的是‚西进运动
轨道‚并迎来了初步的繁荣。其间所经历的事件千头万 对美国历史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决定了此
绪‚究竟是哪些事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是读者最想知 后美国的命运。所谓的西进运动就是阿巴拉契亚山以西
道、也是这卷书应当交代清楚的问题‚无论是在章节安排 广大土地的开发过程‚包括西部疆域的扩张‚群众性的土
上、
分量上和分析程度上都需要凸显出来。属于这类问 地开发‚对印第安人的掠夺、屠杀。如果没 有 西 进 运 动‚
题的有独立战争、联邦制的确立、两党政治的形成、工业 美国就不可能成为横跨美洲大陆的泱泱大国‚不可能在
革命、农业发展、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以及南北两种社会 19世纪末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另外‚美国人在西进中所
的矛盾和冲突等。上述问题在国内出版的著作中差不多 遇到的种种困难和危险‚以及所采取的方法和克服过程‚
都已提到‚并且不乏精辟的论述和卓越的见解。不过‚其 甚至他们的失误和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都给国际社会留
中有些问题可能是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得不割爱‚或者语 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第二卷设置这一章的目就是为
焉不详‚使读者难以满足。六卷本 《美国通史》在这方面 读者提供一个比较详细的全面论述。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