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0

第1章 绪 论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 受虐妇女杀夫案件的量刑规范化研究

作者姓名 赵艺佳
专 业 法学
指导教师 陈胜教授

2024 年 6 月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受虐妇女杀夫案件的量刑规范化研究

学 院: 文法学院
专 业: 法学
姓 名: 赵艺佳
学 号: 202011090048
指 导 教 师: 陈胜
答 辩 日 期: 2024 年 4 月 26 日

2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摘 要

家庭暴力现象在我国十分普遍,为此我国出台《反家庭暴力法》,力图缓解家
庭暴力问题,维护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但受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多数
家庭暴力仍未能得到高度重视和有效解决。在长期的肢体暴力和精神侮辱之下,许
多遭受虐妇女走投无路,最终选择杀害丈夫。但是在家庭暴力下受虐妇女杀夫案件
中,存在缺乏相对统一的量刑标准,受法官裁量权过大和不同法官之间价值理念的
不同,案件性质相似的个案之间量刑差异大等问题。这将损害司法的公信力,不利
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基于此问题,本文针对家庭暴力下受虐妇女杀夫案件的量刑
规范化问题予以研究,分析与受虐妇女杀夫案件量刑的相关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
为解决家庭暴力下受虐妇女杀夫案件的量刑规范化提供可行路径,维护受虐妇女的
合法权益,弘扬社会公平正义。

关键词:家庭暴力;受虐妇女杀夫;量刑;量刑规范化;被害人过错;

3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Domestic violence is a widespread phenomenon in China, and for this reason China
has introduced the Law against Domestic Violence in an attempt to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domestic violence and maintain family harmony and social stability. However, due to
traditional attitudes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most domestic violence has not yet been
given high priority and effectively addressed. Under prolonged physical violence and
mental humiliation, many battered women have no choice but to kill their husbands.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relatively uniform sentencing standards in cases of domestic
violence in which abused women kill their husbands, and there are large differences in
sentencing between cases with similar circumstances. Based on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standardisation of sentencing in cases of domestic violence, analysing
the legal theory and judicial practice related to sentencing in cases of battered women's
homicide, providing a feasible path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tandardisation of sentencing
in cases of domestic violence, safeguarding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battered
women and promoting social justice.

Keywords: Domestic Violence; Husband-killing by Battered Women; Sentencing;


Normalisation of Sentencing; Victim's Fault

4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家庭暴力是在人类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波及人数最广,发生场所最隐蔽的暴
力形式之一,而女性是家庭暴力最主要的受害者和牺牲者。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联合国人口基金等组织联合的研究统计,全世界范围内 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女性曾遭
受过家庭暴力。根据中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统计,在中国境内,大约每 5 人
中就有一人曾遭受过家庭暴力。由于家庭暴力发生场所隐蔽,遭受家暴的妇女缺乏
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司法工作人员对家庭暴力重视程度偏低等原因,很多长期遭
受家庭暴力虐待的妇女最终走上杀夫的道路。然而,由于缺乏相对统一的量刑标
准,以及司法实践中通常不予考虑受虐妇女杀夫案件相较其他杀人案件的特殊性,
在有关判决中针对家庭暴力中受虐妇女杀夫案件存在情况相似的案子判决结果却迥
异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类似的被家暴背景,类似的暴力情节,相同的杀夫
行为,在统一适用同一的法律的情况下, 不同的法院给出的判决却大相径庭,有
的法院可以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有法院却能作出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判
决。此种现象引发社会公众与法学学者的广泛关注。若这种现象不能得到妥善合理
的解决,不仅难以有效维护家暴案件中受虐妇女的合法权益,也无法回应社会各界
对于家暴受虐妇女杀夫的关注,不利于维护司法的公信力,彰显法律维护社会公平
正义的功能。

1.3.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5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在受虐妇女杀夫案件中,针对施暴妇女如何定罪和量刑,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
一个问题,在理论上也有很大的争论。此类案件中的女性既是残酷的杀人犯,又是
可悲的受害者,这一点应该与一般的案件不同。在此类案件的法学理论上,普通法
系国家通常采取“受虐妇女综合症”,而该理论虽然在我国曾作为量刑考量的依
据,但并未得过广泛的接受,学术界也未能达成共识。我国的法学学者们的目光更
多转向被害人过错。虽然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针对被害人过错的明确规
定, 因此被害人过错在刑罚上属于酌定量刑情节,这使得这一学说在
对女性施暴者的量刑中所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若能重新思考被害人过错在受虐妇
女杀夫案件中所发挥的作用,将有利于重新思考被害人行为对于最终的残酷结果将
负的责任,审视如何给此类案件量刑,将有利于解决受虐妇女在量刑中的差距,推
进此类案件量刑的规范化。
(2)实践意义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一个个细胞,一个个小家庭的和睦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
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近年来媒体上报道了几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杀
夫案件,在这些案件中,被告人均遭受了长期严重的精神侮辱和肢体暴力,被告人
实施此种行为与被害人的行为有直接关联,应当引起在司法实务处理中的更加多的
关注。本文拟通过分析过去几年引发媒体与社会各界广泛的“铁锤杀夫案”,辅之
与之犯罪动机、作案手法、行为人的情况都十分类似但是判决结果截然不同的三个
案例,分析目前我国在受虐妇女杀夫案件中量刑中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反家庭暴力法》和《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
的出台以及随着女性主义知识的传播加上社会各界对于此类案件的关注,在针对这
类案件的量刑上出现轻缓化的趋势,但是缺乏相对统一明确的量刑标准,导致在作
案动机、犯罪手段和自首情况等十分类似的案件却得到截然不同的判决结果。本文
拟通过分析具备典型性的案例,分析我国目前针对受虐妇女杀夫案件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有关的法学理论,以期推动此类案件量刑的规范化,捍卫该类案件中妇女的
权益,弘扬司法维持社会治安、弘扬公平正义的功能。

6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与海外该类案件相关的研究相比,中国的法学学者们针对此类问题,大部分探
讨关于被害人过错的认定。相当一部分的法学学者认为在对受虐妇女杀夫案件的量
刑问题中要深入考虑被害人过错,在此基础上对受虐妇女从轻处罚。比如学者付胥
宇提出,被害人过错将对犯罪构成要素造成全方位的影响,被害人的行为性质将被
被害人的重大过错行为改变。在此类案件中,最终的残酷结果与被害人的丈夫有着
决定性的关系,施暴者的违法性质与可追责性将被显著降低,这有可能导致刑事责
任的减轻。

被害人过错在我国法律法规中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在诸多司法规范性文件
中均有涉及,此类规定可以构成为受虐妇女杀夫案件中的妇女轻刑化的法律依据。
如学者李洁晖提出,由于被害人过错不属于我国的法定量刑情节,在具体的实践中
存在具体适用模棱两可和法官自由裁量较为随意的问题,不具备明确性和规范性。
若将其上升为法定量刑情节,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现行立法以及为司法工作人员处理
此类案件提供便利。

被害人过错理论在我国法学界学者们所持的观点较为统一,针对期待可能性理
论在司法实践中应当发挥的作用,学界的观点各有千秋。部分学者赞成中国刑法学
界以对期待可能性理论蕴含的法理形成共识,该理论也已经在国内的司法操作中得
到一定程度的认可。如张亚军、胡利敏认为,在长期忍受肢体暴力和精神侮辱的情
况下,受虐妇女自身及其他人都现在随时可能遭受攻击的可能性之中,对其选择以
暴制暴,进行反击的行为不具备期待可能性,据此受虐妇女应负的刑事责任可以免
除。也有一部分学者不认同此理论,如学者杨兴培提出,期待可能性理论岁具备积
极意义,但是我国司法实务中没有相关的技术支持,将其上升为司法规范内容难度
较大,刑事立法方面也未曾考虑此理论,因此该理论可以在价值理念方面发挥作
用。

7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2.2 国外研究现状

与我国相比,国外对家暴中的杀夫案的定罪研究要早得多。美国临床法庭心理
学家沃尔克在其著作《The Battered Woman》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受虐妇女综合
症”的概念。在“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中,其最基础的观点是“暴力循环”和
“习得性无助”,美国的法学界在此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将此理论与正当防卫联系
起来,认同该理论在正当防卫中所构成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受虐妇女综合
症”理论成为美国在构成正当防卫的条件下寻求轻刑化路径。
该理论在北美地区得到广泛承认。在加拿大莱维莉的家庭暴力杀害丈夫一案
中,最高法院对正当防卫进行了诠释,其中还涉及到了“受虐妇女综合症”。这项
规定是加拿大第一个承认被殴打的女性可以“正当防卫”杀害自己的丈夫的情况。
从澳大利亚司法实践来看,"被虐待女性症候群"不但可以在辩护、上诉、裁决等理
由中出现,而且还可以作为不起诉这一类型案件的依据。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文借助学校图书馆里面的相关资料和校内途径可以获取的网络资源,以及
不同网站上提供的与此类案件相关的媒体报道和有关文件。并且收集因家庭暴力
而杀害丈夫的妇女的相关量刑信息,途径包括但不限于期刊、书籍、论文和新闻
报道。同时,借助相关文献,可以更清楚的意识到目前我国在受虐妇女杀夫案件
量刑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认知的基础之上,结合相关的法学理论,寻找推进受
虐妇女杀夫案件量刑规范化的路径。

(2)案例分析法

8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北京大学法学院网上的案件检索平台,在中国
裁判文书网上进行检索。在对“家暴”、“离婚”、“受虐妇女”、“故意杀人”
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时,根据最后的判决结果和量刑考虑因素,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通过对近几年社会关注较多的典型案件进行比较、
集成,对它们的共性与特点、判决结果的差异性进行剖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
析,进而探讨推动量刑合理化的可行途径。

第 2 章 受虐妇女杀夫案件界定及发生原因

2.1 受虐妇女杀夫案件界定

受虐妇女杀夫案中的受虐妇女是指长期遭受丈夫家庭暴力的妇女,如殴打、束
缚、身体伤害、胁迫和威胁、限制人身自由、经济控制、经常侮辱和谩骂,并因为
种种原因难以有效摆脱家庭暴力这种不幸处境的妇女。如因经济状况依附其伴侣无
力离开或者因为体力差距不敢自卫的妇女)。
由于经济和身体上的弱势,妇女在遭受家庭暴力时不能或不敢保护自己。家庭
暴力与普通暴力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象的特殊性。家庭暴力
主要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尤其集中发生在家庭中夫妻之间,丈夫对妻子所施加的
暴力,受害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二是家庭暴力的隐蔽性。由于这种暴力行径通常
发生在家庭内部,家庭暴力往往发生在没有目击者的情况下,受害者忍气吞声而不
报案,很难被迅速发现。第三,家庭暴力的反复性:家庭暴力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执行阶段和缓和阶段。如果施暴者在实施家庭暴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惩罚
和劝诫,这三个阶段就会接踵而至,反反复复,受害者则会陷入这种循环中,束手
无策。

9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通常无法通过各种手段摆脱家庭暴力,比如多次向社会组
织求助,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但却完全无法威慑到施暴者,甚至其变本加厉等。
就会失去生活的希望,最终犯下杀害配偶的罪行。仅仅因为家庭矛盾或争吵而杀害
丈夫的行为不属于这一罪行的范畴。杀害丈夫的受虐妇女有一个共同点:丈夫长期
实施家庭暴力,并在长期施暴过程中对受虐妇女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因此,受虐
待妇女几乎失去理智,杀死施虐者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与施暴者相比,受虐妇女处于弱势地位,她们大多利用丈夫的弱点将其杀害,
或趁丈夫熟睡时将其杀害,也有一些受虐妇女在反抗时将丈夫误杀,这就是所谓的
受虐妇女杀夫案。在这些案件中,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受虐
妇女无法忍受最近的家庭暴力行为,趁丈夫熟睡或不知情时将其杀死;二是家庭暴
力仍在继续,受虐妇女在反击时将其杀死。

2.2 受虐妇女杀夫案件的发生原因

一、难以有效脱离受虐环境

(1) 中国传统观念的制约及束缚

人是文化的细胞,个体的思想和行动无法完全脱离所处的社会传统文化观念的
影响。中国的封建落后文化观念对于不幸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处于“夫权”和“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加上女性本身在经济和体力上
和男性相比的劣势,使得相当一部分女性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往往采取退让和忍受的
态度,希望借此来让其伴侣改变恶劣品行,维系家庭的正常运转。但是这种忍让不
让不能够感化施暴者还会让施暴者更让更加放纵,对受虐妇女更为残暴和无情,而
受虐妇女又会在此过程中精神和身体遭受更恶劣的摧残,变得更加难以脱离施暴者。
另一方面,受所谓“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影响,很多受虐妇女在遭受 肢
体暴力之后,会下意识地认为这种私域内,家庭内部两性相处之间的隐私事件不应

10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该置于公域去评价和讨论。很多不幸的受虐妇女甚至会遮掩遭受家暴的痕迹,羞耻
于向其他人谈及自己所经历的残酷待遇。这无疑会使得家庭暴力问题更加严重且更
难得到有效解决。

(2) 周围社会关系的默许和忽视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名女性遭受其伴侣持续时间长、身心损害严重的家庭暴
力,在选择诉诸法律渠道前,通常会向身边亲近依赖的人谋求庇护和关注,比如说
家里人、街坊邻居、好朋友、社区组织等。如被前夫杀害的藏族网红拉姆,在其母
亲离世前一直受到强势的母亲的保护。
但是在受虐妇女想起周围的社群关系寻求帮助时,很多人都不能对受虐妇女的
切实处境和身心状况予以足够的重视,他们只会将其当成一件及其普通的家事来处
理,不会对受害者进行及时的干涉和帮助,也不会去维护自己的权利,甚至会劝说
受害者选择宽容和宽恕,这让受害者感到非常的无助陆隐无语。另外,作为公民或
团体的非社会体系,其介入的能力也很有限,一般只会起到暂时的阻止和调节的效
果,无法对施暴者进行警告,也无法真正地解决家庭暴力。

二、公力救济手段的不足

(1)非司法手段救济的困境

在受虐女性在遭受到家庭暴力之后,相较于使用司法手段,即进行报警,更倾
向于先向身边的社会组织,比如村委会、居委会、所在地区的妇联等。但是这些社
会组织也存在两个问题。首先,这些组织并非权力机关,并不能对施暴者采取一些
强制措施或者手段,最多是对施暴者进行警告和劝诫,如让其手写保证书,向其伴
侣进行道歉等。
这类组织多数是对受虐妇女自身进行心理支持和精神上的抚慰,而并没有办法
去改变施暴者的行为模式和精神认知。往往是在一两次较为严重的家庭暴力之后这
类组织对家庭暴力问题进行协调,并没有办法从源头上解决家庭暴力问题。

11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司法救济手段的困境

在中国境内,如果一名妇女遭受来自其伴侣的肢体暴力和言语威胁,试图通过
司法手段摆脱其悲惨处境,主要有两种方式,申请人身保护令或者诉讼。而在目前
的司法实践中,这两种手段均存在困境。
针对第一种手段,2016 年 3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
行,其中第二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
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自此,人身安全保
护令制度得以建立。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在目前司法实务中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
方面。第一,被申请人蔑视、抵抗人身安全保护令,并继续对申请人进行家庭暴
力。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可以相当程度上震慑到施暴者,但是在仍有一部分施暴者
蔑视甚至抵抗人身保护令,甚至实施更残酷的家庭暴力。第二,对违反人身安全保
护令的行为的惩戒力度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规定“被申请人违
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
应当给予训诫,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在司
法实践中,相当一部分的施暴者对此颇不以为然。
第三,执行监督机制缺失,协助执行难以发挥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
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后,应当送达申请人、被申
请人、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组织。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
法院执行,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应当协助执行。”但在具体的
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法律及司法性文件并未明确规定具体怎么样协助执行、操作
流程、未协助执行如何处理,该制度难以充分实现其立法目的和司法效果,简洁高
效的人身安全保护令执行监督机制未能成形,阻碍案件的顺利执行。
针对第二点,如若遭受家庭暴力的受虐妇女想要通过诉讼途径来维护人身安全和自
身权益,在中国境内,主要是以故意伤害、虐待罪来处理。
对于虐待罪,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虐待罪属于自诉案件,这就意味着
需要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承担举证责任,自行进行证据收集,但是,由于发生在家
庭内部的暴力行为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无规律性的特点,使得证据的保存和收集
或者让其他人担任证人都非常困难。对于故意伤害罪,同样由于家庭暴力的私密和

12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隐蔽性,使得司法机关难以第一时间有效介入。加之家庭暴力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
度略有区别,某些司法工作人员在受虐妇女前几次报案时,往往认为其未能达到立
案标准,这无疑将助长施暴者的嚣张气焰。

第 3 章 受虐妇女杀夫案件量刑考量因素的相关理论

3.1“被害人过错”理论
3.2.1“被害人过错”概述

被害人过错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明文规定,因此无法从法律层面对被害人过

错给出清晰明确的定义。从学理角度看,犯罪学和刑事法学对于被害人过错理论的

侧重点不尽相同。犯罪学从因果关系角度看待被害人过错,侧重点在于被害人的行

为是否是犯罪行为的实施和犯罪结果的出现的原因,不予考虑被害人的心理因素。

而在刑法学上,其侧重点在于的确对犯罪的性质和犯罪行为人的人身危害性产生影

像的被害人行为。

结合学理上的相关讨论,本文将被害人定义为:

由被害人所实施的,对于犯罪行为的实施和犯罪结果的发生有因果关系,并且对行

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和主观心理状态上的恶性有直接影响的,将对行为人刑事责任的

承担的程度产生影响的行为。

简言之,被害人过错是指被害人的所作所为和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之间有联系,其行
为刺激了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在我国,量刑情节包括酌定量刑情节和法定量刑情
节两种。

13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常见的酌定量刑情节有犯罪对象、作案时间、作案手段、实施犯罪后对认罪悔
罪的态度、对于受害人的赔偿等。被害人过错是在刑事审判中非常普遍又极其重要
的酌定量刑情节,此情节在刑事案件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对量刑的影响也较大。

学术界目前有两种针对被害人过错的观点。

第一个为责任分担说,此学说认为,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是受到了被害人行为的

鼓励或者刺激。而刑事法律肩负衡平行为人与被害人法律利益的责任,意指应当承

担刑事责任的行为人须对自己的过错行为负责。

如果被害人的行为的确刺激甚至鼓励了犯罪行为的最终实施,或者与犯罪的最

终结果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那么被害人就应当据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与之

相对应的是,行为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随之减轻甚至减免。如若被害人的过错行

为对犯罪结果的产生和犯罪行为的实施有着压倒性的作用,而仅仅因为其为被害者

就完全不追究其法律责任,那无疑有失刑法的公平和公正。

第二种为应受谴责性降低说。刑法的灵魂和核心是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该理论认
为,行为人在主观方面应当承担的责任将减低,在被害人的引诱或者挑衅行为导致
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增加的情况下。此理论的侧重点在于犯罪人行为人主
观方面的社会危害性。被害人所采取的过错行为使行为人主观方面的社会危害性得
以减轻,行为人主观方面的应受谴责性则降低。
责任分担说的侧重点在于行为人的客观方面,即被害人的过错行为对于犯罪行为的
实施或者犯罪结果的产生的外在因素。应受谴责降低说的侧重点则在于行为人实施
犯罪行为,造成犯罪结果的主观方面的因素,如犯罪的动机等

3.2.2“被害人过错”在我国法律中的体现

14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虽然中国的刑事相关法律并未将被害人过错规定为法定量刑情节,但在许多法
律文件中体现了被害人过错作为酌定量刑情节对于行为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和最
终的刑罚结果所发挥的作用。
1.刑法相关规定
《刑法》总则第五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
刑事责任相适应。”,《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
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
规定判处。”。这两条体现了我国刑法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而被害人过错无疑
将会影响犯罪行为人刑事责任承担的程度,甚至承担与否。

(2)(二)分则及司法解释中的规定
刑法分则及司法解释中关于刑事被害人过错的规定,包括非法拘禁罪、交通肇
事罪,这种情况下的刑事被害人过错是个罪的犯罪构成要件要素,能够对定罪产生影
响《刑法》第 238 条第 3 款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以非法拘禁
罪论处。2000 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
干问题的解释》第 2 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一)死亡 1 人或者重伤 3 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
亡 3 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其他法律文件
(三) 其他法律文件的规定

1999 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
简称《纪要》)中规定:“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
人犯罪,适用死刑一定要一分慎重,应当与发生在社会上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其
他故意杀人犯罪案件有所区别。对于被害人一方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
责任,或者被告人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该纪要是“被害人过错”这一理论首次出现在我国司法系统的官方文件中。这体现
了被害人过错作为酌定量刑情节,在准确认定和适用的基础上,可以使犯罪者得到
从轻处罚。

15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007 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
见》第 18 条中再次强调:“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案
件,因被害方的过错行为引发的案件,案发后真诚悔罪并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的案
件,应慎用死刑立即执行。”最
高人民法院
2010 年 10 月 1 日施行的《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第 26 条规定:“被
害人有重大过错的,对被告人轻处 30%;有一般过错的,轻处 10%。”该条不仅对
刑事被害人过错作出了分类,而且根据过错程度确定了从轻的幅度,旨在增强司法
实践中的可操作性。2010 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
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第 22 条规定:“对于因恋爱、婚姻、家庭、邻里纠
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犯罪,因劳动纠纷、管理失当等原因引发、犯罪动机不属
恶劣的犯罪,因被害方过错或者基于义愤引发的或者具有防卫因素的突发性犯罪,
应酌情从宽处罚。”
2017 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庭 调
查规程(试行)》第四十三条规定,将被害人过错情节适用于刑事案件第一审普通程
序,这意味着被害人过错情节的案件范围已经完全放开,法庭除了要审查被告人是
否具有法定量刑情节外,还应当审查各酌定量刑情节,如案件起因、被害人有无过
错及过错程度、是否对矛盾激化负有责任及责任大小等。

3.3“被害人过错”受虐妇女杀夫案件量刑的关联
被害人过错与受虐妇女案件量刑之间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被害人过错为致使受虐妇女采取极端的杀人行为最重要的诱因。在本文
所界定的受虐妇女杀夫案件中,案件的行为人均长期遭受来自被害人长期的肢体暴
力和语言羞辱,并且如前文所述,由于行为人难以有效摆脱受虐环境以及公力救济
存在的弊端,行为人在遭受暴力的循环中逐渐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和未来的希望,因
此采取最极端的解决手段。被害人过错与犯罪行为的实施和犯罪结果的出现有着直
接并且强烈的因果关系。
其次,被害人过错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与此类案件量刑的从轻处罚有直接关联。

16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015 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发的《关于
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二十条规定:“充分
考虑案件中的防卫因素和过错责任。对于长期遭受家庭暴力后,在激愤、恐惧状态
下为了防止再次遭受家庭暴力,或者为了摆脱家庭暴力而故意杀害、伤害施暴人,被
告人的行为具有防卫因素,施暴人在案件起因上具有明显过错或者直接责任的,可
以酌情从宽处罚。”换言之,在司法实务中,法官在量刑时,被害人在犯罪过程中
发挥的作用理应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法官不应带仅仅将行为人一方面和主观恶性
和客观后果纳入考量范围,而是要兼考虑行为人和被害人两方面。在被害人的过错
行为性质极其恶劣,并且对于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或者针对犯罪结果的产生有决定
性的作用时,应当判决行为人较轻的刑罚。在受虐妇女杀夫案件中,绝大多数受虐
妇女长时间忍受残酷的肢体暴力和精神侮辱,施暴人的过错行为对于受虐妇女采取
极端的杀人行为有着压倒性的影响,因此针对被害人过错在我国具有法律效力的文
件中的体现可以构成推进受虐妇女杀夫类案件量刑轻缓化、规范化的依据。

第4章 受虐妇女杀夫案件量刑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些年来,随着女性主义知识的传播和社会对于两性不平等关注的增加,受虐

妇女杀夫案件激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 2020 年得到媒体和社会广泛关注

的“铁锤杀夫案”,结合以“家庭暴力”、“故意杀人”等关键词检索近五年来与

该案在犯罪动机、作案手法、行为人态度等案件基本情况都十分接近但却判决结果

截然不同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其基本案情和判决结果,在此基础上,分

析我国在受虐妇女杀夫案件量刑中存在的问题。

4.1 典型案例

17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4.1.“铁锤杀夫案”——刘永会杀夫案

(1)基本案情

行为人刘永会与被害人蒋某银自结婚之后,便长期遭受蒋某银的肢体虐待和侮
辱。在本案案发的前一晚,蒋某银在外面进行赌博回家后,先是残暴地殴打刘永
会,之后又性骚扰行为人的女儿。更甚的是,蒋某银的言行举止显现出要对行为人
刘永会的女儿实施不发行为。在临睡之前,将某更是口放厥词,第二天一大早就要
奸污行为人女儿。在蒋某银睡后,行为人刘永会使用铁锤将蒋某银杀害。本案符合
在本文第二章范畴内的受虐妇女杀夫案件,受虐妇女刘永会长期遭受家庭暴力并难
以摆脱,在施暴者熟睡的情况下将其杀害。
(2)裁判结果

法院认为,刘某会出于剥夺蒋某银银生命的故意,持铁锤击打蒋头部、胸部等
致命部位致其当场死亡,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鉴于被害人对案件的引发有重大过错刘某会犯罪情节较轻,依法应当在三年以
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对其裁量刑罚。刘有自首情节,综合考虑其犯罪性质、
情节、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和悔罪表现,决定对其从轻处罚并适用缓刑。遂判决刘某
会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4.2 其他代表性案例
为保证选取样本代表性,本文选取的其他代表性案例与“铁锤杀夫案”的时间
间隔均不超过三年。对照刘永会杀夫案的具体情节,以“家庭暴力”、“杀夫”为
关键词检索出王蕾故意杀人案、王玉芬故意杀人案、李春平故意杀人案三件案子。
在上述三个案子中,王蕾、王玉芬、李春平均长期遭受来自伴侣的肢体暴力和精神
侮辱,三人也都选择在其丈夫熟睡时,用斧头击打被害人的头部,致其死亡。可以
说在基本案情上十分类似,但是在裁判结果上却迥然不同。
在上述案件的三个判决中,法院在量刑中均将施暴者长期的暴力行为视为被害
人过错,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三个案件的中的行为人也均自首,并且认罪
态度良好。也都取得了被害者家属的谅解。但是以上三个案子却取得了截然不同的

18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结果。王蕾被法院判决无期徒刑,王玉芬被法院判决四年有期徒刑,李春平被法院
判决十五年的有期徒刑。

4.2 典型案例所反映的量刑差异问题

由上述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可以看出,在受虐妇女杀夫案件当

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量刑差异问题,即在作案手法、案件性质、

社会危害性等基本案件情况均为太大差异的状态下,这些案件中的

行为人却得到截然不同的判决结果。如在上述案例中,案件总体情

况并无显著差异,在判决年份上时间间隔也较短,但是刘永会、王

玉芬两人却得到较轻的判决,王蕾和李春平却得到很重的判决,李

春平甚至被判决无期徒刑。

此类案件的量刑差异问题,不利于维护司法在人民群众心中的
公信力,动摇人民群众对于我国司法判决公正的信心。

4.2.2 导致量刑差异问题的原因

1. 缺乏明确的量刑标准,量刑情节的认定、适用不统一

在上文中已经提到我国法律以及司法性文件中有关被害人过错的规

定,在此仅讨论与此类案件关联最直接的《意见》,《意见》第二十条

规定:“充分考虑案件中的防卫因素和过错责任。对于长期遭受家庭暴

力后,在激愤、恐惧状态下为了防止再次遭受家庭暴力,或者为了摆脱

家庭暴力而故意杀害、伤害施暴人,被告人的行为具有防卫因素,施暴

19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人在案件起因上具有明显过错或者直接责任的,可以酌情从宽处罚。对

于因遭受严重家庭暴力,身体、精神受到重大损害而故意杀害施暴人;

或者因不堪忍受长期家庭暴力而故意杀害施暴人,犯罪情节不是特别恶

劣,手段不是特别残忍的,可以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的故意

杀人“情节较轻”。 由此可以得出,《意见》第 20 条规定的有关规定比较笼

统,没有具体的适用标准,实践上的可操作性不强,例如“长期遭受家庭暴力”、

“具有明显过错”、“犯罪情节不是特别严重,犯罪手段不是特别残忍”等量刑情

节,都没有给出具体的判定标准。

在此类案件的量刑中,犯罪情节和作案手段、被害人过错是影响最终刑

法的重要量刑情节。但是在此类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关于犯罪情节恶劣

程度、手段残忍程度以及被害人过错程度的认定都没有明确的标准。据

前文第二章所述,受虐妇女杀夫案件大致分为两种模式,在我国的司法

实务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为趁施暴者伴侣熟睡用凶器将其杀害。而在此类

案件的量刑中,如若受虐妇女导致受害人死亡的手段,被审判员认为是

犯罪情节恶劣并且手段残忍,那么通常的刑罚都将很重。

而在被害人过错的认定方面,在此类案件中,被害人故意对行为人
施加长期、反复的家庭暴力,其过错行为对于行为人犯罪行为的实施和
犯罪结果的产生有着不容争议的关联。据前文所述,根据被害人行为的
严重程度将影响行为人犯罪责任的承担,和最终量刑。但是在具体的案
件中,如何认定被害人过错,即案件起因上具有明显过错或者直接责任
的,被害人过错行为的严重程度如何评判等,都没有明确且统一的标准。

20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及个体价值理念差异

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或审判组织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基于自身的认识、经验、
态度、价值观以及对法律规范的理解,对案件作出裁判的权力。这种权力在法律允
许的范围内,允许法官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在法律的框架内作出合理的判断和裁
决。当法律规定存在模糊性或不确定性时,法官需要运用自由裁量权,根据案件的
具体情况和法律原则进行解释和适用。在复杂的案件中,法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
素,如犯罪动机、手段、后果等,运用自由裁量权对案件进行裁决。
据前文所述,目前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缺乏针对受虐妇女杀夫案件统一指导性
的法律文件,在受虐妇女杀夫案件中缺乏明确统一的量刑标准,这使得法官拥有极
大的自由裁量权,面对众多的酌定量刑情节 ,需要法官运用自己的价值理念
和主观状态来决定。
酌定量刑情节的确认与应用需要法官借由自身的自由裁量权来权衡
认定,但是司法实践中不同的法官难免怀有不同的价值理念,这体现在
对于受虐妇女遭受的肢体暴力和语言侮辱,有着不同的解读和认知,而
在体现在最终的判罚结果上,就是不同的量刑结果。 而涉及“被害人过
错”,由于行为人犯罪行为的实施与被害人上一次严重的肢体暴力行为存在时间间
隔,因此在司法实务中,甚至有法官因此不认可被害人过错与行为人实施杀人行为
之间的关联。
在司法实践中,针对受虐妇女杀夫案件,可以观察到她们在身体素质和体力上

普遍处于弱势,因此她们往往避免直接冲突,而选择在施暴者失去防御能力,如醉

酒或深夜熟睡时,使用凶器杀害施暴者。这种情境下,受虐妇女在作出杀害决定

后,会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犯罪预备阶段,包括准备作案工具、寻找合适的机会。

21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预备阶段与被害人先前的不当行为之间可能存在较长的时间间

隔,有时可达数十天甚至一个月。

在这种情况下,简单以时间间隔过长为由,排除被害人过错作为量刑考量因

素,显然是不合理的。应该更加细致地分析案件的具体情境,包括受虐妇女在遭受

长期家庭暴力后的心理状态、恐惧情绪以及她们在作出反抗决定时所处的困境。这

些因素对于理解她们的犯罪动机和行为模式至关重要,也应当在量刑时得到充分考

虑。

第 5 章 家暴受虐妇女杀夫案件量刑规范化的可行性建

5.2.1 完善相关司法解释

为了更精准地指导司法实践,我国亟待深化对家庭暴力下受虐妇女杀夫案件相
关司法解释的完善。对此应明确界定这类案件的量刑标准和酌定量刑情节的认定及
适用,以确保量刑的规范统一。在酌定量刑情节的细化上,需要对常见且影响量刑
的情节进行明确阐释。首先,受害人的过错程度是一个关键考量因素。可以通过分
类的方式,将家庭暴力中的受害人过错细分为“轻微”、“一般”和“严重”等不
同程度,并辅以具体的行为描述和发生频率的界定。
此外,在解释“情节较轻”时,应结合概括性和列举性的方法。概括性描述可
以涵盖“并不特别残酷”的总体特征,而列举性方法则能通过具体案例或行为模
式,为法官提供更直观的判断依据。通过这样的细化和明确,能够为司法实践提供
更加精准的指导,确保家庭暴力下受虐妇女杀夫案件的量刑更加规范、统一和公

22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正。
特别地,需要重点关注“被害人过错”这一核心酌定量刑情节。它不仅关乎案
件本身的性质,更直接影响量刑的公正性。因此,应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界定,
确保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准确、公正的认定和适用。 针对“被害人过错”的司法
解释补充和解释,我们可以从两个核心维度出发:首先是“被害人过
错”的认定标准,其次是其过错程度的细致划分。

(1)被害人过错的认定标准和考虑因素

在“被害人过错”的认定和适用上,现有的刑法典规定确实为我们
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但为了确保司法实践的精准性和公正性,我们
需要出台更为专门的司法解释。这一解释应详尽阐述“被害人过错”的
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被害人过错的内涵:明确界定何为“被害人过错”,阐述其在法律
上的定义和构成要件,确保司法实践中的一致理解和应用。
被害人过错的成立条件:列出具体且明确的条件,当这些条件同时
满足时,才能认定被害人存在过错。这有助于减少司法实践中的主观性
和随意性。
被害人过错的分类:根据过错的性质、程度和影响等因素,对被害
人过错进行合理的分类。这有助于法官在量刑时更加精准地考虑被害人
的过错程度,确保量刑的公正性。
通过这样的司法解释补充和解释,我们可以为司法实践提供更加明
确、具体和可操作的指导,确保在“被害人过错”的认定和适用上达到
更高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在尚未有立法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司法实践对对被害人过错的“认
定标准”主要包括:
主观可谴责性:被害人在主观层面上应当存在可归责的心理状态,

23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这种心理状态不应仅仅是无意的或出于疏忽,而应具备一定的道德或法
律上的可谴责性。违反规范与损害法益:被害人的行为必须违反了法律
法规、道德规范或公序良俗,并且这种行为损害了被告人的正当法益。
这种损害应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才能构成被害人过错的一部分。严重
后果:被害人的不当行为必须已经对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较为严重
的后果。这种后果的严重性应足以影响对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评估。
直接或间接关系:被害人的行为应当与被告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具
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性。换句话说,被害人的行为应是导致被告人犯罪
的一个因素或促成了犯罪行为的发生。同时,这种行为应当受到追责,
即在社会道德或法律层面上被认为是不当或错误的。
在认定被害人(即施暴者,特指在此情境中的施暴丈夫)的过错时,
我们必须细致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受虐妇女杀害丈夫的犯罪行为是否源于长
期且持续的家庭暴力和虐待。这种暴力和虐待的持续时间、频率以及强
度,都是判断受虐妇女行为动机和心理状态的重要依据。

其次,被害人(施暴丈夫)的过错是否显著,是另一个需要仔细评
估的因素。这包括他对家庭暴力的认知和态度,以及是否采取了合理的
措施来防止或减轻这种暴力。
再次,我们必须考察受虐妇女在人身危险性方面的表现。如果她的
人身危险性相对较低,且她的犯罪行为主要是出于自卫或反击施暴者,
那么这在量刑时应给予适当的考虑。
通过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公正地评估受虐妇女
在案件中的责任和过错,从而改变当前司法实践中过于注重被害人(受
虐妇女)死亡结果,而忽视被害人(施暴丈夫)过错的倾向。这样的评
估方法将使案件的量刑更具统一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更加符合司法公
正和人道主义精神。

(3)被害人过错的程度划分

24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被害人过错情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容忽视,每个案件中的过错程
度及其对犯罪人的影响都是独特的。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必须准
确、客观地评估被害人过错的前提、环境以及双方的个人条件,以确保
对犯罪人作出合理且公正的处罚。

在处理被害人过错的案件时,应当根据过错的具体程度和其对犯罪
行为的实际影响,灵活决定对犯罪人的处罚力度。这可能包括从轻处
罚、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具体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
为了确保司法实践的统一性和公正性,本文建议通过司法解释来明
确被害人过错程度的划分标准。这些标准可以为法官提供明确的指导,
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评估被害人过错的程度,并据此作出合理的判决。同
时,这也有助于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防止权力滥用。

在细化关于被害人过错程度的司法解释时,应当采取一种综合的方
法,结合一般归纳与具体列举,以确保对“一般过错”与“重大过错”
的划分既具有法律上的严谨性,又能适应司法实践中的多样性。

对于“重大过错”,其定义应侧重于被害人行为对犯罪发生的引发、激
化作用或对犯罪结果扩大的推动作用。具体列举以下情形作为“重大过
错”的示例:
一、被害人在犯罪行为发生前,已经实施了严重的违法行为,严重
侵害了行为人的合法权益,从而直接引发了行为人的犯罪反应。
二、被害人长期对行为人实施暴力、威胁或侮辱,导致行为人身心
遭受重大折磨,进而引发犯罪行为。这种长期的心理压迫和身体伤害,
是行为人犯罪动机的重要来源。
三、被害人实施了严重违反道德、伦理或社会一般价值观的行为,
其行为超出了社会一般理性人所能忍受的范围。这种行为的严重性,足
以引发行为人的激烈反应,进而导致犯罪的发生。

25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通过这种一般归纳与具体列举相结合的方式,我们不仅能够为司法
工作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避免对被害人过错程度的理解出现偏差,还
能确保相关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有效执行,而非流于形式。

(二) 细化量刑指导意见

为了更全面和精准地指导量刑实践,特别是针对家暴受虐妇女杀夫案件
中的故意杀人罪,应当对现有的《量刑指导意见》进行完善。
首先,虽然《量刑指导意见》并非司法解释,但作为司法指导文件,它
对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量刑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引作用。因此,针对
目前文件中对故意杀人罪刑罚裁量规定不足的情况,本文建议进一步细
化并明确故意杀人罪的量刑指导。
其次,针对故意杀人“情节较轻”的认定,本文建议采用列举和概括相
结合的方式,以更加明确和具体地指导司法实践。在列举方面,可以将
常见的家暴受虐妇女杀夫案件中被害人的过错情形明确列出,如长期遭
受家庭暴力、被害人对犯罪的引发或激化等。这些具体情形有助于法官
在判决时更准确地评估被害人过错的程度。

同时,还应强调,在判断故意杀人“情节较轻”时,不仅要考虑被害人
的过错,还应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犯罪人的自首、悔罪表现等。特别
是针对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其心理状态和犯罪动机与普通故意杀
人案件存在显著区别。因此,在量刑时,应充分考虑这些特殊因素,对
犯罪人给予更加公正和合理的判决。

此外,还应认识到,量刑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案件
的各种因素。因此,在完善《量刑指导意见》时,我们应注重指导的灵
活性和适应性,以便法官在具体案件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准确判
断。

26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完善《量刑指导意见》对于确保司法公正、保护权益具有重要意义。通
过明确故意杀人“情节较轻”的判断依据、列举常见情形并综合考虑案
件背景等因素,可以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确保对受虐妇女杀夫案件的
公正审理和量刑规范。

5.2.2 颁布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性案例

在推进司法公正和减少量刑差异的过程中,除了细化司法解释以
提高其可操作性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发布指导性案例的方式来进一步确
立和统一类案的量刑标准。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设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初衷,正是为了构建一个
清晰、明确的法律框架,通过典型案例的颁布,为各级法院在审理类似
案件时提供参考,以此减少司法审判中长期存在的量刑差异问题。同
时,这些案例也为法官在面临疑难问题时提供了解决路径,提高了司法
效率。
然而,在已经颁布的家庭暴力相关典型案例中,本文认为部分案
例在案情说明和裁判部分的说理相对简单,难以为各级法院在审理具体
案件时提供明确的量刑标准。这些案例往往只能作为一个简单的参考,
无法充分发挥案例指导制度的应有作用。

因此,针对受虐妇女杀夫案件这类特殊而敏感的案件类型,有必
要补充和完善相关的指导性案例。这些案例应该详尽地描述案情,深入
分析犯罪动机、犯罪手段以及犯罪后果等关键要素,同时明确阐述判决
理由和量刑依据。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为各级法院在审理类似案件时
提供更加明确、具体的指导,确保量刑的公正性和一致性。在判决书的
说理部分,应当详尽地阐述相关法律制度和量刑情节的适用。这既是对
正当防卫等法律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具体运用的示范,也是对家庭暴力案
件认定、量刑情节把握以及相关法律法规适用等问题的深入解释。解释
内容应清晰、详尽,确保能够为地方各级法院在审理类似案件时提供有

27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力的指导和依据。
具体的建议如下:
首先,对于典型的受虐女弑夫案件,若适用缓刑的判决具有合理性和指导意义 ,
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将其公布为指导性案例。在判决书的说理部分,应详细解释和说
明为何该案件适用缓刑,从而明确区分这种特殊犯罪与普通故意杀人罪的不同。这
不仅能够为各级法院在审理类似案件时提供明确的指导,还能帮助法官在量刑时更
加敢于宣告缓刑。
其次,为了确保所选案例的判决合理性,我们应进行充分的集体讨论和研究。
在选择指导性案例时,不仅要考虑案件的代表性,还要确保其判决的公正性和合理
性。同时,我们还应扩大案例的选取范围,比如在裁判文书网的海量文书中挑选更
多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家庭暴力犯罪虽然情节相似,但犯罪手段和情节往往存在
细微差异,因此多颁布不同种类的案例将有助于统一此类案件的判决标准。
最后,提高指导案例的内容质量至关重要。在公布案例时,我们应详细描述与
定罪量刑相关的基本情节,使各级法院能够清晰了解案件的背景和事实。同时,对
于其他无关情节,我们应精炼简明,避免冗长和繁琐。在裁判要点和裁判理由方面,
我们要进行详细的阐述,对关键内容进行补充和细化,确保各级法院都能理解并参
考这些案例。这样,指导性案例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司法实践提供有力
的指导。通过发布具有指导性、详细且全面的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推
动司法公正,减少量刑差异,确保法律的公平适用。

结 论

家庭是构成社会最基础的细胞,家庭暴力是任何文明社会严厉打击和杜绝的行为。
本文针对家庭暴力下受虐妇女杀夫案件的量刑差异问题进行研究,介绍了受虐妇女
杀夫案件的界定、受虐妇女杀夫案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与受虐妇
女杀夫案件相关的“被害人过错”理论。之后本文通过分析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具有
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此类案件中存在的量刑差异问题,和导致这种问题存在的原因,
最后本文针对此类案件中的问题,结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被害人过错”理论,
为推进受虐妇女杀夫案件的量刑规范化提出可行性建议。

28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付胥宇:《"受虐妇女综合症”的刑事责任减免意义-美国经验及启示》,载《北
方法学》2018 年第 6 期.
[2]李洁晖:《被害人过错对定罪量刑的影响》,载《法律适用》2016 年第 5 期.
杨兴培:《期待可能性的刑法实践批评》,载《东方法学》2008 年第 4 期.
[3]杨兴培:《期待可能性的刑法实践批评》,载《东方法学》2008 年第 4 期.
[4]张亚军、胡利敏:《家庭暴力下受暴女性犯罪的量刑与执行途径》,载《河北学
刊》2010 年 3 月第 30 卷第 2 期.
[5]李波阳,贾敏.对家暴受虐妇女杀夫案件量刑的实证分析——以某省女子监狱 24
起案例为样本[J].犯罪研 究,2019(5):16.
[6]贠丹:《对受虐妇女综合症专家证据的理论反思与证据构建》,载《妇女研究论
从》2019 年第 6 期.
[7]汪霞:《受虐妇女杀夫行为的轻刑化研究》,浙江工商大学 2022 年硕士论文.
[8] 陈 敏 . 受 虐 妇 女 综 合 症 专 家 证 据 在 司 法 实 践 中 的 运 用 [1. 诉 讼 法 论
丛,2004(00):134-172.
[9]梁枫.被害人过错对定罪量刑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8.
[10]赵秉志、原佳丽:《对女性“以暴制暴”行为的刑法学思考--基于家庭暴力视
野下的思考》,《人民检察》,2015 年第 13 期。
[11]张明楷.受虐妇女反杀案的出罪事由[].法学评论.2022(02):13-27.
[12]郭凌琳:《论酌定量刑情节在司法实践中的完善》,复旦大学 2013 年硕士学位
论文.
[13]杜唯,被害人过错对量刑的影响一以家暴受虐妇女杀夫案件为视角[D].安徽财
经大学,2016.
[14]陈琪.受虐妇女杀夫行为的罪刑考量[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
[15]王淑颖.“以暴制暴杀夫案”量刑轻缓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D].云南大
学,2017.
[16]杨晓宇,受虐妇女反杀案量刑问题研究[D].兰州:甘肃政法学院,2019.
[17]程朝阳,高鑫.对“受虐妇女杀夫”类案件的法理分析--以 2014--2018 年典
型案例为样本[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9,31(5).
[18]陈琪:“受虐妇女杀夫行为的罪刑考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论文, 2019
年 6 月。
[19]邢红枚:“家庭暴力受虐妇女杀夫犯罪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论
文,2009 年 6 月。
[20]刘思琪:“家暴视角下防卫限度判断”,华东政法大学硕士论文, 2020 年 6
月。

29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1]See Walker,The Battered Woman Syndrome, New York: Springer,2009,p.95


[22] Julie Stubbs & Julia Tomlie,"Falling Short of the Challenge? 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the Australian Use of Expert Evidence on the
Battered Woman Sydrome" in Melbourne University Law Review,Vol.23, No.3,
1999, p.719.
[23] Lauren Danice shuman, Pulling the Tigger: Shooting down Mandatory
Minimum Sentencing of Victims Who Kill Their Abuser, Howard Law Journal
2013.
[24]Kit Kinports,The Myth of the battered Woman Syndrome,
TemplePolitical and Civil Rights Law Review, 2015.
[25]Sally F Goldforb. Reconceiving Civil Protection 0r-ders ForDomestic
Violence:Can Law Help End the Abusewithout Ending theRelationship ,2002.

3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