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屈原:国亡身陨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人间

屈原典故
(一)屈原发米
诗人屈原在幼年时期就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当时正逢连年饥荒,屈原家乡的百姓们吃不
饱、穿不暖,时有沿街乞讨、啃树皮、食埃土者,幼小的屈原见之不禁伤心落泪。一天,屈
原家门前的大石头缝里突然流出了雪白的大米,百姓们见状,纷纷拿来碗瓢、布袋接米,将
米背回了家。不久,屈原的父亲便发现家中粮仓中的大米越来越少,他很是奇怪。有一天夜
里,他发现屈原正从粮仓里往外背米,便将屈原叫住,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屈原把家里的米灌
进了石缝里。父亲没有责备屈原,只是对他说:“咱家的米救不了多少穷人,如果你长大后
做官,把楚国管理好,天下的穷人不就有饭吃了吗?”自此屈原勤奋治学,成人后楚王得知
他很有才能,便召他为官,管理国家大事。他为国、为民尽心尽力,被后世之人称颂,真正
做到了由小善转为大善。
(二)屈原沉江
春秋时期开始,楚国就是强大的诸侯国。战国时期,楚国大将昭阳大败魏国后,楚国就逐渐
成为当时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楚国当时的社会制度存在严重的问题,若不进行改革,
很难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于是,屈原受楚怀王的任命,重视对贤臣才士的任用,坚定实施
依法治国。屈原的这次变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许多旧贵族因为此次变法利益受到损害,
大家都对屈原心怀仇恨,都等待着时机破害他。后来挑拨的人多了,楚怀王便对屈原渐渐疏
远,最后在奸臣的谗言下,楚王撤掉屈原官职,先后流放到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 278
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楚怀王客死他乡,悲愤交加的屈原怀抱大石投汩罗江
自杀身亡。
屈原轶事
(一)新鞋带
屈原回家路上,看到一位老婆婆的米袋漏了,急忙跑上前用自己崭新的白鞋带把米袋扎
紧。老婆婆连声道谢,小屈原得知原来她是一位边疆的战士母亲。小屈原就说:“你的儿子
为国效力,我帮你是应当的,你就当我是干儿子吧。”
(二)山洞读书
屈原虽然出身楚国没落贵族家庭,但也衣食无忧,家中长辈对屈原的家庭教育很是重视,
屈原从小对自己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屈原家不远有座山,鲜有人知。屈原在家读书时,屋里
十分暖和,令人昏昏欲睡。他便记起以前读书人吃苦学习的故事。想着要去山里读书,锻炼
自己的心智。他把想法告诉家人后却遭到反对。但屈原不顾家人阻拦,只身带着书本到山洞
里读书。山洞里寒冷潮湿,没多久,屈原的手脚便冻僵了,但他坚持坐在地上读书。家人看
到屈原年纪轻轻就能吃苦,便不再阻拦。屈原在山洞里坚持三年,终于把《诗经》读懂读透
了。这也为后来他开创楚辞奠定了基础。
文学创作
一、 《离骚》
1.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a. 注释: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
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努力寻找心中的太阳。
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
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b. 表达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
现在一般引申为:不失时机地去寻求正确方法以解决面临的问题。
2.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a. 注释:喜欢申椒、菌桂的人,哪里(赶得上)像佩带蕙茞的人?
杂聚申椒菌桂似的人物,岂止联系优秀的茝和蕙。
*“申椒、菌桂”是比喻小人坏人,“蕙茞”比喻君子贤人。
3. 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
a. 注释: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汩人令我心慌。
4.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a. 宁愿立即死去或者流放他乡,我不能容忍这种苟合之态。
二、 《渔父》
1.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a. 注释:
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
此被放逐。
b. 比喻说在乱世中,大家都沉沦里面不明是非,只有我一个人看的清现在的局势。
三、《哀郢》
1.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注释:心绪缠绵牵挂不舍而又无限忧伤啊,渺渺茫茫不知落脚在何方。
2.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注释:悲惨忧郁心情不得舒畅啊,怅然失意满怀悲伤。
3.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注释:鸟儿高飞终要返回旧巢啊,狐狸死时头一定向着狐穴所在的方向。
(狐死首丘:比喻不忘本或怀念故乡,也比喻对故国、故乡的思念。)
(连禽兽都知道热爱自己的乡土,更何况是一个堂堂正正的楚国的儿子呢?)
四、《卜居》
1. 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注释:谗佞小人嚣张跋扈,贤明之士则默默无闻。
2. 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注释:唉,沉默吧,谁人能知我廉洁忠贞的心哪!

人物品质
“长太息以掩涕,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国忧民;“举世皆浊我
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吏官,信念坚强;“青云衣分白霓裳,举长矢
射天狼。”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亦心之所善,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就
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
一、忧国忧民,忠贞不渝(适用主题:爱国 )
屈原这一生,在世俗意义上是彻底失败的:少年得志,却因耿言直谏被流放;中年谋国,
却因楚王昏庸而志不得伸;晚年落魄,却因热爱母国而不愿逃离。
1、“身既死神以灵,魂魄毅为鬼雄。”屈原一跳,身死魂不灭;屈原一跳,奏响爱国
音章;屈原一跳,成一千古绝唱。家是什么,国又是什么?于屈原而言,国是爱,国是忠,
国是永恒的坚守。
2、大江东去,碧水涟涟,国殇无望,猿泣无泪。汨罗江上,一位老人负石在绝望中投
江以身殉国。周边百姓闻之无不投粽于江中,以求江中鱼儿莫负了这一生为国为民的伟人。
二、不屈不挠(适用主题:坚守初心,坚定信念)
1、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有过贬谪他乡、怀才不遇之时,屈原问:“何昔日之
芳草分,今直为此萧艾也?”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们愤怒过、
无奈过,最终也重拾信心、重新出发,那么,面对生命中那些小小的阴影,我们又有什么理
由自暴自弃、踌躇不前呢?
2、魏剑美曾写道:“真正的思想从来不诞生于掌声之中,而残喘于呵斥之下。”在过
去,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
有《国语》;
3、功名富贵如过眼云烟,唯有坚毅的灵魂才能撑起空虚的皮囊。屈原以自己的信仰,
撑起了楚国的半边天空。
三、志行高洁(适用主题:高尚)
屈原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他虽然被排挤,被流放,但是他
始终都有着高尚的品质,不愿与楚国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独善其身,受到排挤也不以为
然。
1、大江畔沚,疾风撩丝;泛泛河水,漾漾碧波。这是何处?疑虑间,一位颜色枯槁却
又形销骨立的白衫男子徐徐走来。他的脚下,是扬起的尘土;他的袍袖,是造世的篇幅;他
的衣襟,是化神的玉梯。他一言不发地踽踽独行于江畔,眸间,是止不住的惘然与落寞。
2、“沧浪之水清,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可以濯吾足。”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
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
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
四、探索精神(适用主题:创新)
屈原的探索精神直接体现在《天问》这篇文章中,他在其中提出了从天文到地理到社会
的诸多问题,凡是他感觉到不明白的,或者感觉到不合以往理论都要提出问题,其中有些问
题到今天还不能解决,这就是探索精神。

后世评价
有关屈原诗词
1、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唐 陆龟蒙 《离骚》
2、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宋 张耒《和
端午》
3、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宋 苏轼《六
幺令·天中节》
4、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元 舒頔《小重山·端
午》
5、国既无人不知我,秋风泽畔一湘累。君臣大义明如镜,抵用渔翁辩歠醨。——元 王珲《屈
原对渔父》
6、诗到东周雅颂亡,词兴南国自流芳。天门日暮灵修远,瑶草春深佩服香。奸骨百年尘共
朽,忠名千古日月光。——元 王旭《读《离骚》》
7、伤哉九畹兰,下与群草伍。临风自芳媚,又被薰莸妒。——清 秋瑾《吊屈原》
8、九畹荒芜楚客悲,况教萧艾满当时。屈原已往罗含去,怀抱芳馨欲与谁。——康有为
9、异朝余涕泪,同姓托危忧。败壁难为古,寒花易感秋。征途循枉渚,浩荡驾螭虬。——
清 姚椿《屈子祠》
10、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宋 文天祥
11、三闾何在,把离骚细读,几番击节。蓠蕙椒兰纷江渚,较以艾萧终别。清浊同流,醉醒
一梦,此恨谁能说。忠魂耿耿,只凭天辨优劣。——宋 张矩《念奴娇》
12、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
有关屈原评价
1、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
明星”。 ——郭沫若
2、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闻一多
3、屈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文学史》
4、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
之行,俊彦之英也。——王逸
5、在我国古代哲人中,屈原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巨大影响,恐怕只有孔子这样的百代“素
王”可与之相比。——潘啸龙
6、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其文约,其辞微。
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列传》
7、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苏轼

我评屈原
被官场放逐,被文学请回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他挥一挥衣袖,留下后人千年的品咂。一篇《橘颂》,唱出勃郁的才情与浪漫,唱出葱
茏青春的赤子之心。
“帝子降兮北渚,洞庭波兮木叶下。”
升腾的烟气中,流淌醉人的传说,留下“与日月兮齐光”的英姿与美好。
若此般于山水草泽间歌舞,足以让他留名青史,然而命运却注定磨练这一位一帆风顺的
年轻人。浇灭幸福、快乐和思无邪,点燃愤怒、痛苦和求不得。千锤万凿,将这金相玉质的
璞石,打造成百世无匹的美瑜。
余秋雨先生称屈原为“第一诗人”,或许也是因为他开启了中国古代文人绵亘千年的文
路与政路的纠缠交织。
在偏远的江湖之外,他的悲愤之情皆化为笔墨的淋漓。一首《离骚》横空出世,镌刻山
河,雕镂人心,吐纳百代。二千余言,空前绝后,却道不尽那辛劳酸楚。
他“重之以修能”,却被“谣诼谓余以善淫”,他愿“乘骐骥以驰骋”却只能“恐美人
之迟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他洞悉尘世,胸有大志,却只能在笔墨中无声表白——向楚怀王,向“众女”,向自己。
又历经几番波折,直到战神白起一举攻下郢都的噩耗传来,他对楚国,对人生最后的牵
念,都随着巍巍都城的陷落而炬灭烟消。他也最终走向了人生的尾声。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哀郢》,是郢都是悲歌,亦是他为自己奏响的哀乐。
孤傲而天真,凄楚而高贵,离群而悯人,这是屈子。他被官场放逐,却被文学请回。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