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0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第二版)

單元十一 明察秋毫——游說與駁論

《六國論》 蘇洵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2014

• 關心國事,喜歡談兵
• 所作多史論和政論
• 散文明暢雄健,善於
論辯
• 與其子蘇軾、蘇轍,合
稱「三蘇」,並列唐宋
■蘇洵 八大家
• 著有《嘉祐集》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篇章提要 2014
© 牛津大學出版社

• 原題為「六國」,「論」字為後人所加

■秦 ■秦
■韓 ■秦
■趙 ■秦
■魏 ■秦
■楚 ■秦
■燕 ■秦
■齊

■六國陸續被秦所滅
■六國
• 針砭時弊的史論文章,體現論辯體的風格
• 立論鮮明,論點明確,論據充分
• 運用不同的議論方法,論證有力,說服力強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背景資料 2014

■宋仁宗與西夏議和 ■遼國要脅宋
■宋太宗征遼, ,每年給西夏輸送 朝增加賂遼
連吃敗仗 銀、絹、茶葉 銀、絹
■1004年
■979年 ■1044年
■宋真宗時,遼兵大 ■宋、遼簽訂《澶淵
舉南下,宰相寇準 之盟》,宋朝每年
迫使真宗「御駕親 給遼國輸送銀、
征」,戰勝遼軍 絹

• 蘇洵深憂朝廷屈辱退讓的政策會導致國家衰
亡 寫作本文 警誡執政者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技巧分析 2014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語譯 2014

■1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
力虧,破滅之道也。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語譯 2014

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
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有人問:「六國相繼滅亡,全都是因為賄賂秦國
嗎?」
回答說:「不賄賂秦的國家因為賄賂秦的國家而亡,
因失去了強大的援助,自然不能獨個兒保全。所以說
弊病就在賄賂秦國。」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堂問答 2014

■1. 作者認為六國為甚麼會滅亡? ■燕
■魏
■趙 ■魏
■魏 ■趙
■割地賂秦

■齊
■魏
■秦 ■秦 ■秦 ■秦 ■秦 ■秦 ■魏 ■魏

■韓 ■韓

■楚 ■楚 ■楚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堂問答 2014

六國並非「兵不利,戰不善」,為甚麼還要賂
秦?

■貪圖安逸 ■以為賂秦便
可換來太平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段落層次 2014

■第一層:(第 1 段)

■提出六國破滅,弊在賂秦的論點。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語譯 2014

2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
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
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
不在戰矣。

秦國用武力奪取土地之外,小則得到城邑,大
則得到城池。秦國受賄賂得到的土地,跟戰勝而
得到的土地相比,實際要多百倍;六國賄賂秦國
所喪失的土地,跟戰敗而喪失的土地相比,實際
也多百倍;那麼秦國最大的欲望,六國最大的禍患
,根本就不在於戰爭了。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語譯 2014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
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
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

他們的祖輩,冒着風霜雨露,披荊斬棘,才佔有
很少的一點土地。子孫卻不怎麼愛惜這些土地,
拿著來送給別人,好像拋棄小草一樣。今天割讓
五座城池,明天割讓十座城池,然後才換得一夜的
安睡。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語譯 2014

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
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
勝負已判矣。

可是起來看看四周邊境,秦國的軍隊又到了。但是
六國的土地有限,強暴的秦國的欲望永不滿足,你
送給他愈多,他侵略你就愈厲害,所以不用戰爭,
誰強誰弱,誰勝誰負已經清楚分辨了。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語譯 2014

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
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這些國家最終滅亡,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拿
土地侍奉秦國,就好比抱着木柴去救火,柴沒燒
完,火不熄滅。」 這話就是上述的道理。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問答 2014

秦的土地多是怎樣得來的?

戰勝掠奪 其他國家割地賂秦

■秦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問答 2014

3. 為甚麼割地賂秦的國家不能得到長治久
安?

只換得一夕安寢

引誘貪得無厭的秦國加速侵略

招致覆亡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問答 2014

為甚麼作者提及六國的祖輩得到尺寸之地的
艱難?

借六國祖輩得到
尺寸之地的艱難

■對比

他們的子孫不愛惜土地,
輕易將之拱手相讓予秦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問答 2014

這段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分別論證了甚
麼?
對比論證
證明六國諸侯的大患
並不在於戰爭

比喻論證 引用論證
證明賄賂秦國才是六國
破滅的主要原因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篇章探究
在《六國論》第 2 段中,作者如何通過對比論證證明「賂
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這個論點?這在論證上可收到
甚麼效果?
秦國 諸侯
受賄所得土地 賂秦所失土地
比戰勝所得 比戰敗所失
多「百倍」 多「百倍」

■鮮明而深刻地證明「賂秦而力虧,
破滅之道也」,說服力強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技巧分析 2014

比喻論證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
薪不盡火不滅。」
薪 比
諸侯的土地

火 比
秦國侵略的野心

用柴薪救火→火勢愈燒愈旺:
用土地討好秦國無補於事,反而助長秦國侵略的野心
柴薪燒盡→火勢才會熄滅:
諸侯土地耗盡,國家滅亡→秦國才會罷休

具體形象地指出割地只會助長秦國野心,不能
解決問題(長久和平)。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語譯 2014

3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
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
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
斯用兵之效也。

齊國從來不曾賄賂秦國,最後也隨着五國滅亡,為
甚麼呢?這是親附秦國而不幫助五國的緣故。五
國已經滅亡,齊國也就不能倖免 了。燕國、趙國
的國君,起初還有遠大的謀略,能守住自己的國
土,按著原則(堅持正義)不賄賂秦國。所以燕國
雖然是小國而能較後才滅亡,這就是用兵的效果。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語譯 2014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於秦,二敗
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
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到了太子丹以荊軻刺秦王作為對付秦的策略,才
招致滅亡的禍患。趙國曾五次跟秦國作戰,兩次
失敗而三次勝利。後來秦國兩次攻打趙國,李牧
接連擊退了秦軍。及至李牧因遭受讒言誣陷而被
殺,邯鄲就變成秦國的一個郡了,真可惜趙國用
武力抗秦卻不能堅持到底。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語譯 2014

4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
而亡,誠不得已。

況且燕、趙兩國處於秦國把其他國家差不多消滅
淨盡的時候,可說智謀和軍力單薄,被打敗而亡
國,確實/實在是不得已的事。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語譯 2014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
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
易量。

假使三國都愛惜自己的國土,齊國人不要去親附
秦國,荊軻不去刺秦王,李牧這樣的良將還在,
那麼勝敗的運數,存亡的因素,假使/倘若跟秦
國相比,或許還不輕易估量。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問答 2014

六國中,有哪幾個國家向秦割地求和?

■秦 ■秦 ■秦

■楚 ■韓 ■魏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問答 2014

作者認為齊、燕、趙三國的滅亡,有哪些個別因素和共
同因素?

個別因素 共同因素

與秦交好而不助五國 賂秦國家相繼破滅

派刺客行刺秦王失敗 失去鄰國的支援

勢寡力弱
趙王聽信讒言,殺了
趙 抗秦的良將李牧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問答 2014

這裡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論證了甚麼?
舉例論證

舉出齊、燕。趙三國雖不賂秦,卻因
賄秦的國家而亡的歷史事件,論證不
賂秦國家因失去鄰國的支援,勢寡力
弱,最後滅亡,故六國破滅終歸賂
秦。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問答 2014

作者認為在甚麼情況下,六國才有實力跟秦比
拼?
珍惜自己的土地,
不以地賂秦

韓 楚

不依附秦國

珍惜良將
不派荊軻 李牧
行刺秦王
■燕 趙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段落層次

第二層:(第 2~ 4 段)

以「割地」的史實論證「弊在賂秦」之理。
以齊、燕、趙三國為例,論證「不賂者以賂者
喪」的道理,進一步證明「弊在賂秦」。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語譯 2014

5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
天下之奇才;並力西嚮,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
也。

唉!如果用賄賂秦國的土地,封賞給天下有謀略
的大臣; 用侍奉秦國的心意,禮遇天下才智出
眾的人才;合力向西抵禦秦國,那麼我恐怕秦國
的人連飯也吃不下去了。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語譯 2014

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
割,以趨於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這多麼可悲啊!六國有這樣的形勢,卻被秦國久
積的威勢所脅迫,土地一天天、一月月地割削,
以致走向滅亡。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別人積累的
威勢所脅迫啊!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問答 2014

作者認為六國應用甚麼方法對付秦國?從六國賂秦
而亡的歷史,可以得到甚麼教訓?

對付秦國
教訓
封賞謀臣
■治國的人
禮遇奇才 ■不要被積威所脅迫

合力對秦用兵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段落層次 2014

第三層:(第 5 段)

以六國賂秦而亡的歷史教訓作結論,呼籲
「為國者」不要被積威所脅迫。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語譯 2014

6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
而勝之之勢。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國下矣。

六國跟秦國都是諸侯國,他們的勢力比秦國弱,
尚且還有可以不用賄賂而戰勝秦國的形勢,如果
以一統天下的大國,卻追隨六國滅亡的舊事,這
就連六國也不如了。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問答 2014

■8. 文中「天下之大」所指的是甚麼國家?

■遼
■西

■北

■大理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問答 2014

■ 9. 為甚麼作者會有「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
六國下矣」這個結論?
只要六國聯合起
分析六國形勢 來
就足以抗秦
「天下之大」的
一統皇朝

若採取賂敵之策 重蹈六國覆轍
連六國也不如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課文問答 2014

作者在第 4 及 5 段分別表達了甚麼不同的感受?

第4段
對賂秦之國
表達惋惜和遺憾之情

第5段
以借古諷今的方法
表達對北宋會
重蹈六國覆轍的擔憂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段落層次 2014

第四層:(第 6 段)

揭示主旨,借古諷今,勸請北宋
統治者不要重蹈六國覆轍。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篇章主旨 2014

作者借戰國時六國賂秦而亡的舊事,痛切論
述屈辱求和必定自取滅亡的道理,委婉地諷
諫當政者應汲取歷史教訓,改變對外妥協的
政策,積極禦侮,以確保國家長治久安。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治國者應以史為
結論


技巧分析
提出六國求存的
正確策略
《六國論》
內容分析

詳細分析不賂秦
本論


國家滅亡的原因
論證賂秦的壞處

內容分析
內容分析 2014

提出中心論點,
© 牛津大學出版社

強調賂秦之弊

引論
否定六國因兵不利
戰不善而滅亡的觀

© 牛津大學出版社
內容分析 2014

引論 -- 立場
否定六國因兵不利戰不善而滅亡的觀點: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
提出中心論點: 弊在賂秦
下筆立論,先破後立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內容分析 2014

引論 -- 立場
指出不賂秦者亡國之主因:
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強調中心論點: 弊在賂秦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內容分析 2014

本論 – 論證
論證賂秦的壞處
• 諸侯割讓的土地比秦國藉戰
爭略奪的土地多百倍
列國最大的禍害並不在戰爭
• 即使大量割地,也只
能得一夕安寢,很快
秦國又再派兵入侵
割地求和只能
換得短暫和平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內容分析 2014

本論 – 論證
論證賂秦的壞處
• 諸侯的土地有限,秦國的欲望
卻永不滿足,割地愈多,秦侵
略愈急
• 「以地事秦,猶抱薪
救火,薪不盡火不
滅。」
割地只會助長
秦國野心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內容分析 2014

本論 – 論證
論證賂秦的壞處

基於這些原因(賂秦之弊),即
使不開戰已分出強弱勝負。六
國被滅,是理所當然的事。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內容分析 2014

本論 – 論證
不賂秦的國家滅亡的原因
齊國:
• 親附秦國,不助五國
抗秦,待秦滅掉五國
後,齊亦不能倖免
燕國:
• 雖為小國,但較其他
五國遲滅亡
跟秦國作戰的成效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內容分析 2014

本論 – 論證
不賂秦的國家滅亡的原因
趙國:
• 與秦國五次交戰,二
敗三勝。
• 秦國一再進攻,都被
將軍李牧擊退。
• 李牧因讒被誅殺,才
致趙國被秦滅。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內容分析 2014

本論 – 論證
不賂秦的國家滅亡的原因
• 秦國把敵國差不多全
部消滅,燕國和趙國
孤立危殆,終於戰敗
滅亡,實在無可避免。
呼應
論點
不賂者以賂者喪,蓋
失強援,不能獨完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內容分析 2014 內容分析

本論 – 論證
提出六國求存的策略
1. 韓、魏、楚三國珍惜土地
2. 齊國不親附秦國
3. 燕國不派遣刺客行刺秦王
4. 趙國不殺良將李牧
5. 重用人才
6. 六國團結抗秦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內容分析 2014

結論
治國者應以史為鑒

■ 六國跟秦國一樣是諸侯國,而且
力量比秦國弱,但是仍有不割地 北宋
而戰勝秦國的機會。 以史
■ 假如一統天下的大國卻重蹈覆轍 為鑒
而滅亡,那就連六國都不如了。

告誡北宋執政不可繼續向遼
和西夏輸幣求和的政策

六國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技巧分析 2014

《六國論》

技巧分析

下 論 比 引 舉 比 緣
筆 證 喻 用 例 喻 事
立 嚴 論 論 論 論 而
論 謹 證 證 證 證 發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技巧分析 2014

下筆立論
■ 文章開頭即寫出中心論點: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
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
,破滅之道也」
開門見山,能突出主
題,加深讀者印象
文章圍繞此總綱反覆
論證,層層深入。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技巧分析 2014

論證嚴謹
中心論點 六國破滅,弊在賂秦
分論點①「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論據: ❶ 各諸侯國為討好秦而割讓的土地, 遠
遠多於因戰敗而要割讓予秦的土地
❷ 諸侯的土地有限,強秦的欲望無窮。六
國割地愈多,秦國侵略便愈急迫,所以
用不着戰爭,強弱勝負早已分明
❸ 古人說,割地賂秦,猶如「抱薪救火」,
只會令火愈燒愈旺,直至柴燒盡,火才
會熄滅。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技巧分析 2014

論證嚴謹
中心論點 六國破滅,弊在賂秦
分論點②「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論據: ❶ 齊:親附秦國,不助五國抗秦,待秦滅
掉五國後,亦不能倖免

❷ 燕、趙:處於秦國把敵國差不多消滅淨
盡的時候,兩國可說是計窮力弱,孤立
危殆,最終戰敗滅亡。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技巧分析 2014

比喻論證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
薪不盡火不滅。」
薪 比
諸侯的土地

火 比
秦國侵略的野心

具體形象地指出割地只會助長秦國野
心,不能解決問題(長久和平)。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技巧分析 2014

引用論證
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
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引用古人說話論證賂秦無濟於事
反令秦肆意侵略。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技巧分析 2014

舉例論證
■ 舉例論證「不賂者以賂者喪」
■ 不賂秦的國家:齊、燕、趙
齊國:親附秦國,不助五國
抗秦,待秦滅掉五國後,齊
亦不能倖免
燕國:雖為小國,但較其
他五國遲滅亡。
趙國:與秦國五次交戰,
二敗三勝。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技巧分析 2014

舉例論證
■ 舉例論證「不賂者以賂者喪」
■ 不賂秦的國家:齊、燕、趙
然而秦國把敵國差不多
全部消滅,燕、趙孤立
危殆,最終戰敗滅亡,
實在無可避免。
以例子證明「不賂者以
賂者喪」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篇章探究
在《六國論》第 2 段中,作者如何通過對比論證證明「賂
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這個論點?這在論證上可收到
甚麼效果?
秦國 諸侯
受賄所得土地 賂秦所失土地
比戰勝所得 比戰敗所失
多「百倍」 多「百倍」

■鮮明而深刻地證明「賂秦而力虧,
破滅之道也」,說服力強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技巧分析 2014

緣事而發
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
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 文章結尾把歷史與現實聯 北宋
繫在一起 以史
勸戒北宋執政者應以六國 為鑒
滅亡的史事為鑒,改變向
遼、西夏納貢求和的政策
借古諷今,批評國政
六國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