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歷屆試題精選(燭之武退秦師)

1.(B)(C)下列文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唐、宋八大家中,唐僅二人,宋則多達六人,據此足證:
唐代古文成就遠不如宋代 (B)韓愈、柳宗元、白居易、歐陽脩、蘇軾、徐志摩、余光中、楊牧等
,都是兼擅詩、文的作者 (C)《左傳》、《公羊傳》、《穀梁傳》,稱「《春秋》三傳」;其中
以《左傳》的文學價值最高 (D)《史記》一書開紀傳體之先例,《漢書》承之。二書雖為史書,
都被後世文章家奉為學習的典範 (E)清代是小說發皇的時代,名作蠭出,《金瓶梅》、《紅樓
夢》、《聊齋志異》、《老殘遊記》等,為其中佼佼者。 〔93學測〕

2.(B)如果我們把古代五經博士或經學專家請到現代社會,以其專業知識提供協助,就經書內容與職
務作最適切組合的考量,下列安排適合的選項是 (A)請「《尚書》」博士擔任駐外大使 (B)請
「《春秋》」博士擔任國史館館長 (C)請「《易經》」博士擔任法務部部長 (D)請「《儀禮》」
專家擔任警政署署長 (E)請「《爾雅》」專家擔任《國語辭典》編纂顧問。〔93學測〕

3.(B)閱讀下列文字後作答:孔子明王道,干七十餘君,莫能用,故西觀周室,論史記舊聞,興於魯
而次《春秋》。上記隱(公),下至哀(公)之獲麟。……七十子之徒,口受其傳指,為有所刺譏
褒諱挹損之文辭,不可以書見也。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
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根據上述《史記》文字,下
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據上下文意,司馬遷認為《左氏春秋》無法闡釋《春秋經》的旨意
(B)文中「論史記舊聞」的「史記」,泛指古代史書;「孔子史記」則指《春秋》 (C)「人人異
端」的「異端」,意同《論語》中孔子所說「攻乎異端,斯害也已」的「異端」 (D)文中「為有
所刺譏褒諱挹損之文辭,不可以書見也」,可用以說明孔子「述而不作」的觀念。 〔94指
考〕

+5.(B)斟酌下引文字,□中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六經者非也,吾心之常道也。是故,□也者,志
吾心之陰陽消息者也;《書》也者,志吾心之紀綱政事者也;□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
也者,志吾心之條理節文者也;□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誠偽邪
正者也。」(王陽明〈尊經閣記〉) (A)《易》/《詩》/《禮》/《樂》 (B)《易》/《樂》
/《禮》/《詩》 (C)《詩》/《禮》/《易》/《樂》 (D)《詩》/《樂》/《易》/
《禮》。
+6.(D)下列文句中的「以」字,意義與其他選項不同的是 (A)《左傳‧燭之武退秦師》:晉侯、秦
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B)范仲淹〈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C)曹丕《典論‧論文》:西伯幽而演《易》,
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 (D)曾鞏〈墨池記〉:推王君之心,
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學者邪。

+7.(BD)下列文句中的「行」字,有「實施」之意的選項是 (A)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陶
淵明〈責子〉) (B)「行」仁政而王,莫之能禦也(《孟子‧公孫丑》) (C)說秦王書十上,而
說不「行」(《戰國策‧秦策》) (D)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E)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論語‧述而》)。

+8.(AC)目前習用的敬稱對方之詞「閣下」,來自古代「因卑達尊」的思維,亦即言談中基於禮貌,
提到對方時,刻意稱呼其近侍隨從,以表示「不敢當面進言,謹向位階較低的侍從報告」之意。下
列文句「 」內的詞,屬於此一用法的選項是 (A)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B)蓋追
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C)孟子去齊,充虞路問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D)中軍
臨川「殿下」,明德茂親,總茲戎重 (E)宋牼將之楚,孟子遇於石丘,曰:「先生」將何之。
+9.(ADE)下列有關經典或文學常識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詩經》從性質上分,有風、雅、
頌三類;從作法上分,有賦、比、興三種;合稱「六義」 (B)漢代的詩有樂府和古詩,二者原本
都配樂可歌,後來與音樂的關係疏離,變成單純創作、閱讀的作品 (C)《春秋》編年紀事,《左
傳》亦編年紀事,《史記》為紀傳體,《漢書》亦紀傳體,後代正史都用紀傳體 (D)「志怪」為
魏晉六朝小說的重要特徵,至後代猶有繼承者,如《聊齋志異》即其中非常著名的代表作 (E)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談舉止的重要著作,展現孔子的思想、情懷、人生態度及其與學生的互動情
形。漢代獨尊儒術,《論語》被尊為經典,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

二、多重選擇題(計二十題):
+2. (ACE)下列成語運用,何者正確 (A)燭之武騁其辭辯,使秦退兵,「折衝樽俎」之功,令人佩服 (B)
他的個性爽直,一有事情,必定「諱莫如深」,暢其所言 (C)他們倆是「總角之交」,患難與共,三十年來
不曾改變 (D)年輕人做事要有堅持到底、「膠柱鼓瑟」的精神及態度 (E)海棠颱風肆虐過的東臺灣,滿
目瘡痍,到處是「風樹興悲」的景象,令人不忍卒睹。

3. (ACD)下列「 」中的詞語,何者為對人之敬稱 (E)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4. (AC)下列文句,何者不但運用婉曲修辭,本意說明亦正確 (A)「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欲黜


退孟嘗君 (B)「舅奪母志」—避母親改嫁之諱 (C)「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自謙
技不如人 (D)「如至乎大病,則如之何」—諱言死亡,以「大病」稱之 (E)「若舍鄭以為東道主」—願臣服
於秦國。

+6. (CD)下列哪個「從」字是屬於使動用法 (A)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 (B)一日,風雪嚴寒,「從」


數騎出 (C)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 (D)已而,夕陽在
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E)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
+7. (A)下列文句,述及事件因果關係,且為先果後因的選項是 (A)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
且貳於楚也 (B)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
之過也 (D)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E)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8. (ADE)關於《左傳》與《戰國策》的比較,正確的選項是 (A)《左傳》採編年紀事,《戰國策》為國別史
(B)《左傳》與《戰國策》在「四庫全書」中皆列為「史部」 (C)《左傳》記載春秋史事,《戰國策》記錄戰國史
事 (D)〈燭之武退秦師〉之事出自於《左傳》;〈觸龍說趙太后〉一事見於《戰國策》 (E)《左傳》之敘事有
助於後人了解《春秋經》褒貶人物之寓意;《戰國策》多記錄戰國策士遊說論辯之技巧,與各國之間的利
害折衝、機巧權變。〔中山高中〕

+10. (ABD)《左傳》 (A)又稱《左氏春秋》 (B)為魯國左丘明所作 (C)起自魯隱公元年,迄於魯哀公十


四年 (D)記史事多,講義例少 (E)其書為紀傳體。〔竹南高中〕

+11. (BE)〈燭之武退秦師〉:「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怡君在看到這一段記載時
,想了解「鄭國無禮於晉」整個事件的始末,請問她應該查閱下列哪些典籍 (A)《尚書》 (B)《左傳》 (C)
《國語》 (D)《國策》 (E)《史記》。〔中山高中〕

12. (ABE)關於〈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燭之武起初推辭鄭伯的請求以示謙讓


(B)「以其無禮於晉」、「貳於楚」皆屬於晉、鄭間的宿怨,與秦無關,也為燭之武成功遊說秦穆公私與鄭
盟,獨自班師回國,埋下了伏筆 (C)由本文可看出佚之狐善於識人、鄭文公禮賢下士、晉文公顧全大
局 (D)燭之武遊說之語,句句聳動,切中要害,驗證「弱國無外交」的歷史定論 (E)通篇說服之關鍵在
「利害」二字。〔成功高中〕

13. (ABC)〈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寫燭之武說服秦伯的說辭,是最精采的部分,關於本段敘述,下列
何者正確 (A)從地理位置來說明亡鄭無益於秦,而有利於晉。蓋「鄰之厚,君之薄也」 (B)由歷史經驗
提出「晉背秦德」之事,來離間秦、晉感情 (C)若不亡鄭,則有利於秦,如:行李之往來,鄭可共其乏困
(D)全段八次提到「君」,可知燭之武對鄭文公的卑膝奴顏,曲意迎合 (E)全段重點在分析利害,婉言相
勸,使秦、晉同時知難而退。〔師大附中〕

+14. (ABCDE)詞語因時代的改變,其用法與文意亦會因之而改變。下列「 」中詞語,何者古今意義改


變 (A)「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我雖老了,年輕時也「風流」 (B)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他
不學無術,又喜耍「無賴」,令人厭惡 (C)「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九一一事件後,到美國旅行,「行
李」檢查非常嚴格 (D)墨子,顯學也,其「身體」則可,其言多而不辯/讀書不能只讀而不行,「身體」力
行最是重要 (E)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成功高中〕

15. (ACDE)有關《左傳》、《國語》、《戰國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左傳》又稱《左氏春秋》,為注解


《春秋經》之書,屬編年體 (B)《國語》又稱《春秋內傳》,記春秋時代八國之事,為國別史之祖 (C)《戰
國策》名稱紛歧,至西漢劉向始為之定名,亦屬國別史 (D)《左傳》紀事以魯史為中心,內容兼具經學與
史學之價值 +(E)《戰國策》內容多當時謀臣策士遊說各國之事,影響司馬遷《史記》、蘇洵之文至深。
〔松山高中〕

+16. (ABD)「語云:□□□□,□□□□,是以燭之武以垂暮之年猶臨危受命,騁其辭辯,以救鄭國之危亡。」
缺空的成語可以是 (A)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B)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D)皮
之不存,毛將焉附 (E)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18. (ABCDE)春夏秋冬本為一年之四季,以下各句中皆有含春、夏、秋、冬之詞,其中不表示季節的
選項是 (A)「今高后崩,皇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史記》 (B)「兩面秋波隨彩筆」—朱德潤詩 (C)
「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標作魯公。」—〈唐摭言〉 (D)「憶昔嬌小時,春心亦自持。」—李白詩 (E)「夏
楚二物,收其威也。」—《禮記.學記》。〔成功高中〕

19. (ABDE)〈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下列何者涉及秦、晉兩國之間的利害關係 (A)秦、晉圍鄭,鄭既知


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B)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C)若舍鄭以為東道
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D)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 (E)夫
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松山高中〕

+20. (CDE)下列「以」字,何者與「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的「以」字義相同 (A)生,事之「以」


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B)不學《詩》,無「以」言 (C)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
(D)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E)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功高中〕
二、單一選擇題(計五十題):
23. (A)「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是指何事 (A)秦穆公曾對晉文公施與恩惠 (B)秦穆公曾賜土地給晉惠公
(C)秦穆公曾施恩惠給晉惠公 (D)晉惠公曾答應割地給秦穆公。
25. (B)「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此段文字在說明 (A)
晉、秦友好,不可缺彼此 (B)晉欲併天下之野心,天下皆惡之 (C)晉貪得無厭,包藏禍心 (D)晉將天
下分封群臣,以竭力抗秦。
26. (D)「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燭之武此言目的在於
(A)誣陷晉君 (B)表態輸誠 (C)提醒秦君 (D)分析大局。
+27. (D)下列「 」中的詞語皆為第二人稱,何者的口吻最乏敬意 (A)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B)我
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C)「若」不知關中有鄧伯翊耶 (D)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30.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微」字義同下列何者 (A)「微」行,入古寺(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B)「微」斯人,吾誰與歸(范仲淹〈岳陽樓記〉) (C)其文約,其辭「微」(《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D)動刀
甚「微」(《莊子.養生主》)。
31.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意謂 (A)靠著秦國兵力滅亡鄭國,非仁君也 (B)秦軍助晉軍攻鄭國
,如中途倒戈,非行仁之道 (C)秦、晉之好,如彼此攻伐,為世人所不齒 (D)晉文公因秦國之力才返國
即位,如敗秦,是忘恩負義的行為。
+32. (C)(甲)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乙)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丙)不敢「封」植此樹(丁)
「封」館時間(戊)「封」禪大典。上列各文句中皆有「封」字,其字義共有幾種 (A)二種 (B)三種 (C)四種
(D)五種。
36. (C)(甲)「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貳於楚」意指鄭對楚有二心(乙)「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
老矣!無能為也已。」此番話表面甚為謙遜,其實深懷怨懟(丙)因「晉軍函陵,秦軍氾南」,所以獨之武
才有機會離間兩國(丁)燭之武說秦君,不空言道義,全出之一「利」字(戊)「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是說我
軍力量微弱,不適合攻打秦師。上列對〈燭之武退秦師〉一文的敘述,何者正確 (A)(甲)(戊) (B)(乙)
(丁)(戊) (C)(甲)(丙)(戊) (D)(乙)(丙)(丁)。
38. (A)有關〈燭之武退秦師〉,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二「軍」字其修辭格均為
「轉化」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指左公處」二「微」字意義相同 (C)「因」人之力而敝之:因為 (D)
「以亂易整」猶云以分裂代替團結。
39. (D)(甲)公從之(乙)許之(丙)惟君圖之(丁)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戊)亦去之。上述五個「之」字,代
指人物的有幾個 (A)一個 (B)二個 (C)三個 (D)四個。
40. (C)「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意謂 (A)所有秦國行李來往託運之時,都能獲得保障 (B)來往的秦
國使者都獲得飲食住宿,使不虞缺乏 (C)來往之鄭國民眾,都可以獲得供應,不虞匱乏 (D)來往之晉
國使者都獲得休息,消除旅遊勞頓。
41. (D)詞語之詞義,會因時間而產生變化,下列「 」內的詞語,與今義相同的是 (A)「行李」之往來,
共其乏困 (B)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C)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D)古之「學者」
必有師。
+43. (A)「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其意與下列何者相近 (A)人飢己飢,人溺己溺 (B)國家興亡,匹
夫有責 (C)覆巢之下無完卵 (D)舍生而取義。
+44. (B)下列各組「 」中的字形相同者為 (A)夜「」而出/恆「」慄 (B)「」諱貶損/明令「」揚 (C)許君
焦「」/名聞「」邇 (D)「」其西封/「」機而動。。
+47. (B)下列哪個「也」字屬於句中停頓語氣的助詞用法 (A)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B)鄰之厚,君之
薄「也」 (C)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D)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
+49.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意同於下列哪一個選項 (A)不可忘恩負義 (B)不可出爾反爾 (C)
不可利令智昏 (D)不可助紂為虐。〔成淵高中〕
52. (C)「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
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燭之武言中隱喻何義 (A)自責 (B)謙詞 (C)諉過 (D)牢騷。〔成功高
中〕
+55. (B)下列「 」內的字義,何者兩兩相同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引入,「微」指左公處 (B)以亂
「易」整,不武/喪,與其「易」也,寧戚 (C)「因」人之力而敝之/未若柳絮「因」風起 (D)若不「闕」秦/
付之「闕」如。〔鼓山中學〕
62. (C)有關《左傳》,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又名《春秋外傳》、《左氏春秋》,「四庫全書」以之為編年
史之祖 (B)以記事為主,不同於《公羊》、《穀梁》之以釋義例為主 (C)與《春秋》同為古文經,和《公
羊》、《穀梁》為今文經不同 (D)編年紀事以魯史為中心,旁及各國史事。
+64. (C)下列各組「舍」字,哪一組意義相同 (A)退避三「舍」/南北百里,東西一「舍」 (B)唐浮圖慧褒
始「舍」於其址/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C)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漁夫樵父之「舍」 (D)當今之世
,「舍」我其誰也/屋「舍」儼然。
+65. (B)下列題辭,敘述正確的是 (A)「天喪斯文」—輓學者 (B)「高山仰止」—賀女壽 (C)「齒德俱
尊」—賀升官 (D)「貨殖流芳」—輓政界。
68. (C)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其是之謂乎」是倒裝句,「其」同「豈」 (B)「焉用亡鄭以陪鄰」是提問,
「陪」為「匹配」二字之合音 (C)「夫晉,何厭之有?」是激問,「厭」同「饜」 (D)「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
封。」為推測語氣,目的在說明秦、晉之間的矛盾關係。
69. (B)下列有關《左傳》、《戰國策》、《國語》三書的敘述,何者正確 (A)《左傳》、《國語》並為《春秋》三
傳之一 (B)《戰國策》、《國語》皆是記載戰國史事,皆為國別史 (C)三書作者皆不詳,皆非一人一時一
地的作品 (D)《左傳》又稱「《春秋內傳》」,《國語》又稱「《春秋外傳》」,《戰國策》又稱「《短長》」。〔再興中
學〕
+70. (A)有關十三經的敘述,下列何者有誤 (A)十三經中關於《春秋》的有三本書,是《公羊傳》、《穀梁
傳》、《左傳》 (B)四書中有三本在內,是《論語》、《中庸》、《孟子》 (C)有關「禮」的有《周禮》、《儀禮》、
《禮記》 (D)六經當中唯一與十三經無關的是《樂經》。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