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2

韓非子選

( )中國古籍分類,依清「四庫全書」有經、史、子、集四部,下列何組篇章出自「子部」 (A)〈出師表〉/《典論.論文》 (B)〈燭之武退秦師〉/《禮記.成子


高寢疾》 (C)〈虬髯客傳〉/〈猛狗社鼠〉 (D)〈陳情表〉/〈馮諼客孟嘗君〉。
答案:(C)
解析:(A)集部。(B)經部。(C)子部。(D)集部/史部。
( )有關「子學」的敘述,下列選項何者有誤 (A)《荀子.非十二子》、《莊子.天下》、司馬談〈論六家要旨〉都是評論先秦諸子的名作 (B)老子、莊子並為
道家代表人物,莊子思想本於老子,而皆以自然為宗 (C)李斯、韓非並出荀卿門下,為法家代表人物 (D)主張「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
之別」的是法家。
答案:(D)
解析:(D)儒家。
( )下列成語,何者完全正確無誤 (A)走頭無路/恭逢其盛/騷首弄姿 (B)克紹萁裘/改弦易徹/無所是從 (C)岌岌可危/濫竽充數/唾手可得
(D)自立更生/聲敗名裂/一昧堅持。
答案:(C)
解析:(A)頭🡪投/恭🡪躬/騷🡪搔。(B)萁🡪箕/徹🡪轍/是🡪適。(D)立🡪力/聲🡪身/昧🡪味。
( ) (甲)「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相野戰。」(乙)「嚴家無悍虜,而慈母有敗子,吾以此知威勢之
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亂也。」請問上文(甲)(乙)宜填入何種思想派別 (A)儒家/法家 (B)道家/墨家 (C)墨家/法家 (D)法家/儒家。
答案:(C)
解析:(甲)《墨子.兼愛》篇。語譯:把他人的國家看做自己的國家,把他人的家庭看做自己的家庭,把他人看做自身。如果真能做到這樣,那麼各諸侯就
可以相愛而不會在原野上打仗了。(乙)《韓非子.顯學》篇。語譯:嚴厲的大夫之家沒有凶悍的僕人,而仁慈的母親卻會教養出敗家的小孩。我從
這裡便可得知威權強勢可以禁止暴亂,而恩德深厚卻不足以停止動亂。

( )有關下列成語運用,何者正確 (A)七年智班參加學校舉辦的音樂比賽未得名後,全班「沆瀣一氣」,沮喪無比 (B)禿頭是張先生的家族遺傳,他頂


上現已是「懸然如磬」,光可鑑人 (C)小女孩將麵包屑灑向草地,一群麻雀爭相搶食,簡直「不容置喙」 (D)所謂日知其所無,月無忘其所能,「日
就月將」,成績自然會有起色。
答案:(D)
解析:(A)氣味相投,後多用以貶義。(B)家中貧困。此處宜用「童山濯濯」。(C)不許別人有說話的機會。(D)每日每月都有進步。
二、多重選擇題
( )下列哪些是《韓非子》一書中的篇章 (A)〈說難〉 (B)〈五蠹〉 (C)〈秋水〉 (D)〈逍遙遊〉 (E)〈孤憤〉。
答案:(A)(B)(E)
解析:(C)(D)皆《莊子》篇名。
( )〈棘刺刻猴〉一文,可印證什麼道理 (A)上有好焉,下必趨焉 (B)上梁不正下梁歪 (C)楚王好細腰,宮女多餓死 (D)多行不義必自斃 (E)城中好
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
答案:(A)(B)(C)(E)
解析:(C)楚王好細腰之女子,宮女為使腰細,多有餓死。《後漢書.馬援列傳》。(E)城中人好梳高髻,影響所及,四方之人,髻竟高達一尺;城中人好將
眉毛畫濃,四方之人,竟將眉毛畫到占滿額頭之半。《後漢書.馬援列傳》。

( )〈棘刺刻猴〉文中,衛人為燕王設了哪些條件,以阻止他觀看棘刺的刻猴 (A)半年不近女色 (B)須齋食,不吃酒肉 (C)設壇祭天三個月 (D)周濟


國內貧困百姓 (E)觀看時間短暫,刻猴只出現在陰陽交錯之際。
答案:(A)(B)(E)
( )下列各選項通同字配對,何者正確 (A)燕王「說」之—通「悅」 (B)養之以五乘之「奉」—通「俸」 (C)視之「晏」陰之間—通「宴」 (D)「縣」幟—通
「懸」 (E)雨「霽」日出—通「齊」。
答案:(A)(B)(D)

( )下列選項中,哪個「之」字代指「棘刺刻猴」 (A)養「之」以五乘之奉 (B)人主欲觀「之」 (C)視「之」晏陰之間 (D)諸微物必以削削「之」 (E)臣請之舍


取「之」。
答案:(B)(C)
解析:(A)衛人。(B)(C)棘刺刻猴。(D)微物。(E)削,指刻刀。
( )下列哪些文句屬於倒裝句法 (A)甚矣哉,為欺也 (B)吾子未之思也 (C)臣請之舍取之 (D)名之者誰 (E)養之以五乘之奉。
答案:(A)(B)(D)(E)
解析:(A)為欺也,甚矣哉。劉基〈賣柑者言〉。(B)吾子未思之也。劉基〈賣柑者言〉。(D)誰名之。歐陽脩〈醉翁亭記〉。(E)以五乘之奉養之。

( )下列何句為被動句法 (A)不拘於時,請學於余 (B)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C)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D)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E)


久之,聞左公「被」炮烙。
答案:(A)(B)(D)(E)
解析:(A)拘於:受到拘束。韓愈〈師說〉。(B)見放:被放逐。《楚辭.漁父》。(D)困於:受困於。蘇轍〈黃州快哉亭記〉。(E)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 )下列「舍」字,何者為「房舍、屋舍」之意 (A)南北百里,東西一「舍」 (B)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C)屋「舍」儼然 (D)行次靈石旅「舍」 (E)臣請之


「舍」取之。
答案:(C)(D)(E)
解析:(A)一舍為三十里。(B)通「捨」,捨棄。(C)(D)(E)房舍、屋舍。
( )下列「之」字,何者為動詞「前往、到」之意 (A)臣請「之」舍取之 (B)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 (C)吾試觀客為棘刺「之」母猴 (D)黃綺「之」商山,伊
人亦云逝 (E)施從良人之所「之」。
答案:(A)(B)(D)(E)
解析:(A)(B)(D)(E)前往。(C)介詞。(B)《論語‧陽貨》。(D)陶淵明〈桃花源記〉。(E)《孟子.離婁》下。
( )下列選項中的「於」字,何者有比較之意 (A)師不必賢「於」弟子 (B)而所削必大「於」削 (C)出則為勢重而收利「於」民 (D)羅紈之盛,多「於」隄畔
之草 (E)霜葉紅「於」二月花。
答案:(A)(B)(D)(E)
解析:「於」字前接形容詞,多有比較之意。(A)(B)(D)(E)比。(C)向。(A)韓愈〈師說〉。(D)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E)杜牧〈山行〉。
( )下列「 」內字詞,何者為動詞 (A)臣請「之」舍取之 (B)雨「霽」日出 (C)難以「治」棘刺之端 (D)「為」酒甚美 (E)臣為「削」者也。
答案:(A)(B)(C)(D)
解析:(A)動詞,前往。(B)動詞,雨停。(C)動詞,刻。(D)動詞,釀。(E)名詞,刻刀。
來源:翰林試題

( )〈棘刺刻猴〉文中所使用的「削」字,何者為動詞 (A)臣為「削」者也 (B)諸微物必以「削」削之 (C)諸微物必以削「削」之 (D)客為棘,「削」之 (E)今


棘刺之端不容「削」鋒。
答案:(C)(D)
解析:(A)(B)名詞,刻刀。(C)動詞,雕刻。(D)動詞,用刻刀雕刻。(E)形容詞,刻刀的。

( )〈棘刺刻猴〉文中所使用的「削」字,何者為名詞 (A)臣為「削」者也 (B)諸微物必以「削」削之 (C)客為棘,「削」之 (D)以「削」 (E)王試觀客之


「削」。
答案:(A)(B)(D)(E)
解析:(A)(B)(D)(E)名詞,刻刀。(C)動詞,用刻刀雕刻。

( )關於〈猛狗社鼠〉一文,下列「 」內的字,何者為動詞 (A)「明」萬乘之主 (B)升「概」甚平 (C)「樹」木而塗之 (D)灌之則恐「塗」阤 (E)「迓」而齕之。


答案:(A)(B)(C)(E)
解析:(A)動詞,曉喻。(B)動詞,量酒。(C)動詞,種植。(D)名詞,所塗上的顏色。(E)動詞,迎面而來。
( )關於〈猛狗社鼠〉一文,下列各組「 」中的詞語,詞義何者兩兩相異 (A)宋人有「酤」酒者/或令孺子懷錢挈壺罋而往「酤」 (B)「為」酒甚美/大臣
「為」猛狗 (C)狗迓而「齕」之/大臣為猛狗,迎而「齕」之 (D)養之「以」五乘之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E)此人主之「所以」蔽脅/有道之士「所以」
不用也。
答案:(A)(B)(D)
解析:(A)賣/買。(B)釀/如。(C)咬。(D)用/因。(E)因此、為何。
( )下列各選項通同字的說明,正確的是 (A)「酤」酒:通「沽」 (B)挈壺「罋」:通「甕」 (C)「縣」幟:通「懸」 (D)「塗」阤:通「途」 (E)「燻」之則死焚木:通
「薰」。
答案:(A)(B)(C)
( )下列「 」內詞語,何者為動詞 (A)「升概」甚平 (B)吾試觀客為「棘刺」之母猴 (C)燕王好「微巧」 (D)「外內」為重 (E)出則為「勢重」而收利於民。
答案:(A)(D)
解析:(A)動詞,量酒。(B)名詞,荊棘芒刺。(C)名詞,微細小巧之物。(D)動詞,勾結內外。(E)名詞,位高權重。
( )下列各組成語,意義相近者為 (A)猛狗社鼠/羊皮虎質 (B)買櫝還珠/買履信度 (C)危如累卵/畏首畏尾 (D)目不見睫/目光如豆 (E)刻舟求
劍/膠柱鼓瑟。
答案:(B)(E)
解析:(A)當道奸臣/比喻外表溫馴,內在凶殘。(B)捨本逐末。(C)危險/顧前顧後,十分戒慎恐懼的樣子。(D)見遠不見近/目光短淺。(E)拘泥不通。
( )下列哪一組「 」中的字,詞性相同 (A)從「衣」文之媵七十人/「衣」冠而見之 (B)「縣」幟甚高/「懸」心於貴勢 (C)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後人「尚」
之如此/「尚」友古人 (D)餘肉亂切送驢前「食」之/治於人者「食」人 (E)「袖」金以私之/弼造書數千言「袖」謁之。
答案:(A)(B)(D)(E)
解析:(A)動詞,穿衣。(B)動詞,懸掛/動詞,牽掛。(C)動詞,推崇。曾鞏〈墨池記〉/副詞,與「上」通。(D)動詞,餵養。杜光庭〈虬髯客傳〉/動詞,供養。
《孟子.滕文公》上。(E)動詞,藏物於袖。前句出自宗臣〈報劉一丈書〉。後句出自宋濂〈秦士錄〉。

( )有關〈猛狗社鼠〉一文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以「社鼠」譬喻國君左右親信 (B)說明奸臣妒賢的危害 (C)說明酒酸之因,乃因社鼠為患 (D)說


明除去奸臣的艱難 (E)夾敘夾議,相得益彰。
答案:(A)(B)(D)(E)
解析:(C)因猛狗。

( )下列字詞的解釋,何者正確 (A)「社」鼠:土神 (B)「閭」長:城門 (C)「挈」壺罋:提 (D)塗「阤」:泥土 (E)「間」主之情:間隙,空隙。


答案:(A)(C)
解析:(B):鄉里。(D)毀壞。(E)窺測、刺探。

( )下列各句並有「間」字,請選出字義不同的選項 (A)內「間」主之情以告外,外內為重,諸臣百吏以為富 (B)子房之不死,其「間」不能容髮 (C)人不


「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D)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E)東海島夷,尚未臣順,「間」者駕海艦互市於鄞。
答案:全
解析:(A)窺測、刺探。(B)空隙。蘇軾〈留侯論〉。(C)非議。《論語.先進》。(D)隔斷。陶淵明〈桃花源記〉。(E)近日。宋濂〈秦士錄〉。
( )古文常有同為一字而詞性不同的現象,其中又以先動詞而後名詞的用法較常見,選出下列文句中屬於此種用法的選項 (A)樹木而「塗」之,鼠穿其
間,灌之則恐「塗」阤 (B)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 (C)史遷之善「傳」游俠,亦不能為五百人立「傳」 (D)於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桓
子 (E)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答案:(A)(B)(C)(E)
解析:(A)塗上,動詞/所塗上的顏色,名詞。(B)派遣,動詞/使者,名詞。《史記.老子韓非列傳》。(C)為人立傳,動詞/傳記,名詞。孫文〈黃花岡烈士
事略序〉。(D)酒杯,名詞/罰人喝酒,動詞。錢公輔〈義田記〉。(E)親近,動詞/賢德之人,名詞。《論語.學而》。

( )若要閱讀寓言作品,下列哪些書籍可找到 (A)《老子》 (B)《莊子》 (C)《韓非子》 (D)《郁離子》 (E)《柳河東集》。


答案:(B)(C)(D)(E)
解析:(D)劉基的寓言散文。(E)柳宗元有寓言作品,如〈三戒〉。
( )有關荀子與韓非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荀子之學出於孔子,其師未詳;韓非師事荀子 (B)荀子主張以法治人;韓非主張用法而斥仁義 (C)荀
子於蘭陵令被廢後,設教著書 (D)韓非未見用於秦,乃作〈孤憤〉、〈五蠹〉 (E)荀子生年略晚於孟子;韓非子生於慎到、申不害、商鞅之後。
答案:(A)(E)
解析:(B)荀子以禮治人。(D)韓非未見用於韓,乃作〈孤憤〉、〈五蠹〉。
來源:翰林試題
難易度:中
出處:試題集錦
編號:251534

( )下列文句內的詞語,使用恰切的選項是 (A)神學士迄今仍不肯交出奧薩瑪.賓拉登,美國與阿富汗的戰爭,已經毫無轉圜的餘地,「箭在弦上」,一
觸即發 (B)在伊斯蘭世界甚具影響力的沙烏地阿拉伯與神學士斷交,對努力想孤絕神學士政權的美國,「不啻」是重大的勝利 (C)據匿名消息來源指
出,奧薩瑪.賓拉登藏身在群山中,有如「狡兔三窟」,很難捕獲 (D)獵殺奧薩瑪.賓拉登,美國已祕密奮鬥逾三年,柯林頓總統任內,早就想把他「置之
度外」了 (E)美國這次所採取的軍事報復行動,皆由布希總統「運籌帷幄」。
答案:(A)(B)(C)(E)
解析:(D)應用「置之死地」。
來源:翰林試題
難易度:中
出處:試題集錦
編號:251535

( )下列成語,來自先秦歷史典故的是 (A)臥薪嚐膽 (B)完璧歸趙 (C)初出茅廬 (D)圖窮匕見 (E)黔驢技窮。


答案:(A)(B)(D)
解析:(C)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指諸葛亮出任軍師。(E)柳宗元〈黔之驢〉寓言。
來源:翰林試題
難易度:難
出處:試題集錦
編號:251536

( )寓言有故事情節、具諷喻勸導之效,許多寓言形成後來常用之成語,如「買櫝還珠」、「井底之蛙」,下列成語何者即是寓言 (A)鼓盆而歌 (B)邯鄲


學步 (C)前倨後恭 (D)郢書燕說 (E)雞鳴狗盜。
答案:(A)(B)(D)
解析:(A)《莊子.至樂》。指妻死。(B)《莊子.秋水》。言摹仿別人不到家,反而連自己的本領也丟失。(C)《戰國策.秦策》。史實,形容勢利眼,前後截然
不同的態度。(D)《韓非子.外儲說》。穿鑿附會之說。(E)《史記.孟嘗君列傳》。史實,形容行為卑劣者。
來源:翰林試題
難易度:中
出處:試題集錦
編號:251537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句中第一個「君」是名詞,當「國君」解。第二個「君」是動詞,當「盡國君之責」解。下列句子何者是「前名詞,後動詞」的用
法 (A)諸微物必以「削」「削」之 (B)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 (C)願陛下託臣以討賊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D)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E)親卿愛卿,是以「卿」「卿」。
答案:(A)(B)(C)
解析:(A)刻刀/雕刻。(B)酒杯/敬酒。錢公輔〈義田記〉。(C)任務/成功。諸葛亮〈出師表〉。(D)開拓疆域,動詞/疆域,名詞。左丘明〈燭之武退秦
師〉。(E)愛,動詞/你,名詞。
來源:翰林試題
難易度:中
出處:試題集錦
編號:251538

( )下列有關寓言的敘述,何者正確 (A)先秦哲理寓言是中國寓言的第一個高峰期,以《莊子》、《韓非子》為代表 (B)唐宋諷刺寓言是中國寓言的第


二個高峰期,以柳宗元為代表 (C)明清詼諧寓言是中國寓言的第三個高峰期,以劉基為代表 (D)寓言是眾多成語的源頭,如運籌帷幄、一飯千金 (E)
寓言豐富了通俗文學,是戲曲、小說的題材,如〈倩女離魂〉源自〈離魂記〉。
答案:(A)(B)(C)
解析:(D)史實非寓言,前指張良,後指韓信。(E)〈倩女離魂〉是雜劇,〈離魂記〉是唐傳奇,皆非寓言。
來源:翰林試題
難易度:中
出處:試題集錦
編號:251539

( )有關「子」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老子主守柔無為,莊子主安時處順 (B)楊朱主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C)墨翟主兼愛,摩頂放踵,


以利天下 (D)荀子論性,主性有善有不善 (E)慎到論法,主重術,為法家之重術派。
答案:(A)(B)(C)
解析:(D)荀子主「性惡」。(E)主重勢,為重勢派。
來源:翰林試題
難易度:中
出處:試題集錦
編號:251540

( )有關先秦諸子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荀子屬儒家,為韓非之師 (B)孟子與荀子並稱孟、荀,其著作同列為十三經之一 (C)老子主自然無為,


為道家之祖 (D)墨子主兼愛、非攻、節葬、節用,戰國時與儒家並稱顯學 (E)商鞅、公孫龍、呂不韋,辯析名理,是為名家。
答案:(A)(C)(D)
解析:(B)僅《孟子》列入。(E)商鞅為法家;呂不韋為雜家。
來源:翰林試題
難易度:中
出處:試題集錦
編號:251541

( )關於先秦九流十家之說,何者正確 (A)主張君民並耕—農家 (B)主忠恕,行仁政,正名分,講道德—儒家 (C)任法絕情,刻薄寡恩,嚴賞罰,貴法


治—法家 (D)主張五德終始,順時敬天,教授民時—道家 (E)多出於街談巷議,道聽塗說—雜家。
答案:(A)(B)(C)
解析:(D)陰陽家。(E)小說家。
來源:翰林試題
難易度:中
出處:試題集錦
編號:251542

( )有關學派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儒家上承三代遺教,下開萬世太平,為中國學術思想之主流 (B)道家的始祖是老子,先秦並稱老、莊,主張


清靜無為 (C)墨家主張愛有等差,與儒家並稱顯學 (D)名家殆近於現代理則學,重名輕利,以惠施、公孫龍為代表 (E)韓非為法家之集大成者。
答案:(A)(B)(E)
解析:(C)主「兼愛」。(D)名家「辨別名實」,非主張「重名輕利」。
來源:翰林試題
難易度:難
出處:試題集錦
編號:251543

( )關於戰國諸子之思想,何者敘述正確 (A)韓非之學出於荀子,源本於儒家,成為法家,又歸本於道家,集法家之大成 (B)老子強調清靜無為,主


張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的理想社會 (C)墨子倡兼愛,主非攻,反對宗教迷信,重邏輯、科學 (D)荀子主性惡、隆禮,強調使用刑法,以為禮治的補
充 (E)莊子著書凡十餘萬言,大抵寓言汪洋宏肆,主張達觀養生,任我隨物而化,歸真返璞。
答案:(A)(B)(D)(E)
解析:(C)重視宗教精神,主「天志」、「明鬼」。
來源:翰林試題
難易度:難
出處:試題集錦
編號:251544

( )下列關於法家之說,何者正確 (A)其學重干涉,嚴賞罰,貴法治 (B)戰國時,儒、法二家並稱顯學 (C)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慎到重勢 (D)韓


非、李斯為法家集大成者 (E)過於尊君為法家之大病。
答案:(A)(C)(E)
解析:(B)儒、墨為顯學。(D)無李斯。
來源:翰林試題
難易度:中
出處:試題集錦
編號:251545

( )有關法家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慎到主張重勢 (B)申不害主張重術 (C)商鞅主張重法 (D)韓非認為勢、術、法三者必須相輔為用,於是加以


補充而結成一嚴密的思想體系 (E)韓非為法家的集大成人物。
答案:全
來源:翰林試題
難易度:中
出處:試題集錦
編號:251546

( )選出使用正確的成語 (A)勤儉持家的家庭主婦往往「錙銖必較」,和商人討價還價 (B)波斯灣戰雲密布,唯美國未獲盟國全力支持,「禍起蕭牆」,


不敢輕舉妄動 (C)我的處境如「過江之鯽」,別找我幫忙 (D)凡事要小心,不可「履險如夷」,以免造成惡果 (E)經濟不景氣,很多窮苦家庭幾至斷炊,
「無下箸處」。
答案:(A)
解析:(B)禍起蕭牆:災禍起自於內部。(C)過江之鯽:比喻來往的人眾多,或追求時髦的人很多。(D)履險如夷:形容本領大,能化險為夷。比喻在困難的
處境中毫不懼怕。(E)無下箸處:形容飲食奢華浪費。《晉書.何曾傳》:「(何曾)食日萬錢,猶曰無下箸處。」
來源:翰林試題
難易度:中
出處:試題集錦
編號:251547

( )下列成語,何者出自《韓非子》一書 (A)買櫝還珠 (B)守株待兔 (C)自相矛盾 (D)涸轍之鮒 (E)濫竽充數。


答案:(A)(B)(C)(E)
解析:(A)〈外儲說.左上〉。(B)〈五蠹〉。(C)〈難勢〉。(D)《莊子.外物》。(E)〈內儲說.上〉。
來源:翰林試題
難易度:中
出處:試題集錦
編號:251548

( )下列「 」內的字音,何者兩兩相同 (A)「迓」/「岈」然 (B)「齕」之/叔梁「紇」 (C)提「挈」/「鍥」而不舍 (D)五「乘」之奉/晉「乘」楚杌 (E)「嬪」妃


/「臏」腳。
答案:(B)(C)(D)
解析:(A)/。(B)。(C)。(D)。(E)/。49

三、題組

昔者鄭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娛其意。因問於群臣:「吾欲用兵,誰可伐者?」大夫關其思對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
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遂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
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此二人說者皆當矣,厚者為戮,薄者見疑,則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也。(《韓非子.說
難》)
( )(1)本文的主旨為 (A)有智慧者,善於選擇適當的表達時機 (B)口蜜腹劍,人心難測 (C)忤逆君王,則召來殺身之禍 (D)巧言令色,鮮矣仁。
( )(2)武公何以怒殺關其思 (A)關其思破壞武公的和親政策 (B)關其思公然給武公難堪 (C)武公佯怒以取信於胡 (D)武公懷疑關其思通敵。
( )(3)文中「此二人說者皆當矣」,所謂「二人」是指 (A)鄭武公與富人之子 (B)關其思與富人之子 (C)關其思與鄰人之父 (D)富人之子與鄰人之
父。
答案:(1)(A);(2)(C);(3)(C)
解析:語譯: 從前鄭武公想要攻打胡國,故意先把女兒嫁給胡君,使他心裡高興。接著又問大臣們說:「我想用兵,哪個國家可以攻打?」大夫關其思
回答說:「胡國可以攻打。」鄭武公憤怒地把他殺了,說:「胡國,是聯姻之邦的國家,你說可以攻打,是什麼意思?」胡國的君主聽到了這件事,認
為鄭國是和自己友好的,於是就不再防備鄭國了。結果鄭國偷襲了胡國,奪取了它的土地。宋國有個富人,有一次,下大雨,他家的牆壁倒坍
了。他的兒子說:「如果不趕快修好這堵牆,必定會有盜賊來。」他鄰家的老頭子也這麼說。到了晚上,他家果然遭小偷,損失了很多錢財。他家
的人都誇讚兒子非常聰明,卻懷疑鄰家的老頭子來偷竊。關其思和鄰家老頭子的話都說對了,但受害重的遭到殺戮,輕的就被懷疑,可見並不
是知道事理困難,知道事理之後如何應用知識,才是真正的困難。
來源:翰林試題
難易度:中
出處:試題集錦
編號:251505

(甲)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獻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請曰:「此野人之寶也,願相國為之賜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為寶,我以不受為寶。」
故宋國之長者曰:「子罕非無寶也,所寶者異也。」(《呂氏春秋.紀部.異寶》)
(乙) 解扁為東封,上計而入三倍,有司請賞之。文侯曰:「吾土地非益廣也,人民非益眾也,入何以三倍?」對曰:「以冬伐木而積之,於春浮之河而
鬻之。」文侯曰:「民春以力耕,夏以強耘,秋以收斂;冬間無事,又伐林而積之,負軛而浮之河,是用民不得休息也。民以敝矣,雖有三倍之入,將焉
用之?」(《淮南子.人間訓》)
( )(1)下列敘述,符合上述故事中人物形象的選項是 (A)子罕:清廉高潔/文侯:愛惜民力 (B)子罕:口是心非/文侯:信口開河 (C)野人:野人獻
曝/解扁:開源節流 (D)野人:營蠅狗苟/解扁:虛己受人。
( )(2)上引文章「夏以強耘」中「強」的字義,與下列相同的選項是 (A)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B)精兵八百,「強」弩千張 (C)如今上面添了一夥
「強」人,紮下箇山寨 (D)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學以待問,懷忠信以待舉,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答案:(1)(A);(2)(D)
解析:(1)(B)信口開河:說話不加思索,胡亂出言。(C)野人獻曝:自謙貢獻微不足道。(D)營蠅狗苟:如蠅、狗貪婪不知恥。
(2)題幹與(D)努力。(A)堅強。(B)優越的。(C)橫暴。
語譯:(甲) 宋國農民在耕田時挖到了玉,於是將之獻給司空子罕,子罕卻不接受。有位農夫見子罕說:「這是農夫心目中的寶物,希望相國賞光收下
它。」子罕說:「你以玉為珍寶,我以不接受饋贈為珍寶。」因此,宋國的耆老說:「子罕並非沒有珍寶,而是他所認為的珍寶,與眾不同。」
(乙) 解扁在東邊的疆域當官,上呈計簿,計簿裡的收入增加了三倍。官員們請文侯賞賜他。文侯說:「我的土地並未增加,百姓也沒有增加,收
入怎麼會加了三倍呢?」官員回答說:「因為他在冬天的時候要求百姓伐木,並積存起來,到春天時,再將這些木材漂浮河上,將之賣出。」文侯
說:「百姓春天努力耕田,夏天努力用鋤頭除草,秋天貯藏農作物,冬天不用忙於農事,卻叫他們去砍伐林木,屯積木材,背著軛將木材運到河上
,這是讓人民無法休息啊。人民因此凋敝,就算我有三倍的收入,怎能役使人民呢?」
來源:翰林試題
難易度:中
出處:試題集錦
編號:251506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
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鯀、禹決瀆。近古之世,
桀、紂暴亂,而湯、武征伐。今有構木鑽燧於夏后氏之世者,必為鯀、禹笑矣;有決瀆於殷、周世者,必為湯、武笑矣。然則今有美堯、舜、鯀、禹、
湯、武之道於當今之世者,必為新聖笑矣。是以聖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韓非子.五蠹》)
( )(1)本文大意為 (A)治理天下應依歷史的演變,遵循一定的法則 (B)唯有復古,方能移風易俗 (C)聖人相輕,自古皆然 (D)治理天下不可拘泥
慣例,應隨世事的變化而改變。
( )(2)「而民悅之,使王天下。」意謂 (A)人民效法他,喜歡他,追隨他 (B)人民安居樂業,君王一統天下 (C)人民愛戴他,擁護他為王 (D)君王與
人民同樂。
( )(3)「鯀、禹決瀆」意謂鯀、禹二人 (A)築堤防洪 (B)疏濬水流 (C)圍堵洪流 (D)決定疏散百姓。
( )(4)「聖人不期脩古」意謂聖人 (A)不期望研習古人的修養道德 (B)不期望學習古代的治世方法 (C)不期求與古人同樣不朽 (D)不鑽研古人的
讀書精神。
( )(5)「聖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的原因為 (A)欲法先王之法 (B)時移勢變,法亦隨之 (C)堅守常法,不宜毀之 (D)擔憂為「新聖笑矣」。
( )(6)「論世之事,因為之備。」意謂 (A)評論社會之事,未雨綢繆 (B)討論世局,為未來作準備 (C)研判社會大事,掌先機 (D)研究世間的事實,
做適當的處理。
答案:(1)(D);(2)(C);(3)(B);(4)(B);(5)(B);(6)(D)
解析:語譯: 上古的時候,人類稀少而禽獸眾多,人類不能戰勝禽獸蟲蛇,等到才智出眾的聖人出現了,在樹木上構築居室,以躲避禽獸蟲蛇的侵害
,人們非常愛戴他,就使他成為天下的君王,稱呼他為「有巢氏」。人們吃草木果實和水產動物,腥臊的惡臭傷害了腸胃,發生了很多疾病。有才
智出眾的聖人出現了,教導人們鑽木取火來烤熟食物,以消除腥臊的臭味,人們非常愛戴他,推他為天下的君主,稱呼他為「燧人氏」。中古的時
候,天下大水氾濫,於是鯀和禹疏導河川。近古的時候,夏桀和商紂殘暴不仁,於是有商湯和周武王的征討。現在看來,如果有人在夏禹時代造
屋於樹上或鑽木取火,一定會被鯀和禹所取笑;如果有人在商、周的時候疏導河川,也一定會被商湯、周武王所取笑。那麼現在如果有人稱讚
堯、舜、鯀、禹、商湯、周武王等從前的聖人,也一定會被現在的聖人所取笑。所以聖人不一定要學習古代的方法治世,也不必遵循過去的慣例
故事,應該研究當時的時事,準備適當的辦法來處理。
來源:翰林試題
難易度:中
出處:試題集錦
編號:251507

人不食十日,則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謂之衣食孰急於人?則是不可一無也,皆養生之具也。今申不害言術,而公孫鞅為法。術者,因任而授
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法者,憲令著於官府,賞罰必於民心,賞存乎慎法,而罰加乎姦令者也;此人臣
之所師也。君無術則蔽於上,臣無法則亂於下;此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也。(《韓非子.定法》)
( )(1)本文的主旨在說明 (A)人主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 (B)衣、食皆養生之具,不可一無 (C)法、術二者皆帝王之具,不可一無 (D)申不害言
術之得失。
( )(2)「因任而授官」意謂 (A)依其能力,授與相當之官祿 (B)依其官階,分層負責 (C)依其人品,授與不同的官位 (D)依其任期,授與不同的功
勳。
( )(3)「循名而責實」意謂 (A)遵循名位,依法授權 (B)依照官階,授與俸給 (C)依據法令,落實職司 (D)依其官位,考求其應盡的職守。
( )(4)本文以什麼來比喻「法術」 (A)君臣 (B)衣食 (C)名實 (D)賞罰。
答案:(1)(C);(2)(A);(3)(D);(4)(B)
解析:語譯: 人如果十天不吃飯就會餓死;極冷的時候,不穿衣服也會凍死。要問穿衣吃飯哪一項對於人更切要?實在是每樣都不能缺,因為都是養
生的東西啊!現在申不害講治術,公孫鞅定法制。治術,就是按照能力任命官職,照官位督責職守,掌握著生殺的大權,考核臣子們的才能,這
是人主應該要執掌的。法制,是要將法令明定於官府,賞罰要合乎人心,賞的是謹慎守法的,罰的是違背命令的,這是人臣要遵守的。君主沒有
治術,就會受人蒙蔽;群臣沒有法令,就會混亂不安。這兩樣不可缺一,因為都是帝王治國的工具啊。
來源:翰林試題
難易度:中
出處:試題集錦
編號:251508

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謂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貴甚,一國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
曰:「君欲止之,何不試勿衣紫也。謂左右曰:『吾甚惡紫之臭。』」公曰:「諾。」於是左右適有衣紫而進者,公必曰:「少卻,吾惡紫臭!」於是日,郎中
莫衣紫;其明日,國中莫衣紫;三日,境內莫衣紫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 )(1)本文的主旨為 (A)上下交相惡,則國危也 (B)在位者的一言一行,對屬下的影響有限 (C)在位者須時時刻刻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 (D)
領導者應講求服裝潮流的變化。
( )(2)紫帛的價格高昂,追根究柢,是因為 (A)紫色染料較貴 (B)紫色布帛產量較少 (C)紫色是全民喜歡的顏色 (D)國君尚紫的緣故。
( )(3)「吾甚惡紫之臭」,其中「臭」字之義是 (A)有惡臭氣味的 (B)氣味 (C)以鼻辨味 (D)發出臭味。
( )(4)本文所闡述的道理,可與哪一句話相闡發 (A)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B)德不孤,必有鄰 (C)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D)見賢思
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答案:(1)(C);(2)(D);(3)(B);(4)(C)
解析:(4)(A)只有仁者能愛好所應愛好的人,惡所應厭惡的人。(B)有德的人不會孤立,必有人來親近他。(C)強調以身作則。語譯:「政」的意思是「正」,
您以正道來領導臣民,誰敢不正。(D)見到賢能的就向他們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內心自我省察。
語譯: 齊桓公喜歡紫色的衣服,全國上下盡是穿紫色衣服的人。在此時,五匹素帛換不到一匹紫帛。桓公為這件事發起愁來,對管仲說:「我喜歡紫
色的衣服,紫色衣服就貴得很,舉國上下喜好紫衣的風氣有增無減,我該怎麼辦才好?」管仲說:「您想制止它,何不試試不穿紫衣呢?您對左
右說:『我很討厭紫衣的氣味。』」齊桓公說:「好。」在這時候,有人穿紫衣進來,桓公就說:「請稍退後一些,我討厭紫衣的氣味。」當天,侍衛近臣
沒有人再穿紫衣了;第二天,整座京城沒有人再穿紫了;第三天,全國境內沒有人再穿紫衣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