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5

現代初中中國歷史(第二版)題目庫 3

填充題【教師版】

單元 2 中華人民共和國
第1章 建國至 1978 年的內政與外交
1. 1949 年 9 月,中國共產黨於北平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毛澤東
被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 1949 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確
定國名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 ,定都 北平 ,改名北京。

3.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定以 五星紅旗 為國旗,以〈 義勇軍進


行曲 〉為代國歌。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 1949 年 10 月 1 日成立。

5.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央人民政府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國家領導人宣布就職,
周恩來出任政務院總理兼 外交部長 。

6.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央人民政府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選出 朱德 為
解放軍總司令,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兼任 軍事委員會 主席,周
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

7. 1950 年 6 月,中央政府頒布《 土地改革法 》


,在全國展開土改運動。

8.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 1950 年公布《土地改革法》


,沒收 地主 的
土地,然後重新分配。

9. 土改運動令全國三億多 農民 無償分得七億畝土地,令他們的生活得
以改善, 農業 總產值也有所提升。

10. 土改運動雖然令農民的生活得以改善,但民眾批判 地主 的情況越演


越烈,不少原本不受打擊之列的中農和 富農 也無法倖免,導致人心
不安。

11. 1950 年 12 月,中央政府進行 鎮壓反革命運動 ,清除「反革命」分子。

12. 1953 年, 鎮壓反革命 運動結束時,共有七十多萬人被處決,二百多


萬人被關押和監管。

Ó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 2
現代初中中國歷史(第二版)題目庫 3
填充題【教師版】

13. 鎮壓反革命運動有助鞏固新政權的統治,但在運動中 冤枉錯判 甚至


濫殺的案件頻生,令人心不安。

14. 1951 年底,中央政府針對貪污腐化的黨政幹部,展開以「反 貪污 、


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為目標的「 三反 」運動。

15. 1952 年初,中央政府針對違法的民營商業者,展開以「反 行賄 、反


偷税漏税、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 情報 」
為目標的「五反」運動。

16. 三反、五反運動在 1952 年 10 月結束,成功檢舉和處罰了大批不法幹


部和 資本家 。

17. 三反、五反運動過程中,不少幹部、 工商業者 受到批判、打擊,甚


至被迫得自殺;運動中後期,漸有工廠商店歇業停工,生產停頓,導致工人
失業 問題日漸嚴重。

18. 1953 年初,中央政府開始仿效蘇聯的 計劃 經濟模式,推行「第一個


五年計劃」,計劃重點發展 重工業 。

19. 1953 年,中央政府開始對農業、手工業和私人工商業進行 社會主義 改


造,即把各種產業轉歸集體所有,或逐步收歸 國有 。

20. 「一五計劃」以發展 重工業 為主,以 蘇聯 援助的 156 個重


點工程為中心。

21. 「一五計劃」期間, 鞍山 鋼鐵公司、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等企業建成


投產,武漢 長江 大橋、寶成鐵路等基建項目也落成啟用。

22. 「一五計劃」的「三大改造」中,中央政府推行農業 集體化 ,組織個


體農户,先建立 互助組 ,再逐步發展成高級合作社,將土地和生產
資源由私人擁有收歸國有。

23. 「一五計劃」的「三大改造」中,中央政府把手工業者組織起來,成立手工業
生產小組,再逐步發展成手工業生產 合作社 ,最終使所有手工業由
個體 生產改為集體生產。

Ó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 3
現代初中中國歷史(第二版)題目庫 3
填充題【教師版】
24. 「一五計劃」的「三大改造」中,中央政府透過 統購包銷 ,使私營企
業受政府管制,再透過國家注資,逐步贖買各類企業的股份,使各類企業變
成公私合營,最後轉變為 國營 企業。

25. 第一個五年計劃 超額 完成,農業、 工業 的增長均超過預期。

26. 1957 年,毛澤東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鼓勵黨外人士批評共產


黨,稱為「 鳴放 運動」。

27. 在「 鳴放運動 」期間,不少知識分子響應政府「 言者無罪 ,


聞者足戒」的號召,對共產黨提出不少尖鋭的批評。

28. 1957 年 6 月,中央政府改變「鳴放運動」時期的態度,指批評共產黨者為右


派,並進行「 反右運動 」。

29. 1958 年,
「 反右運動 」結束時,全國約有五十五萬人被劃為「右派分
子」。

30. 1958 年,中共提出「 三面紅旗 」,即 總路線 、「大躍進」和


人民公社,希望藉此加快國家的經濟建設及發展步伐。

31. 毛澤東提出「鼓足幹勁,力爭上游, 多快好省 地建設社會主義」的


總路線 ,號召人民加快建設,以改善中國工業落後的狀況。

32. 毛澤東提出總路線,希望改善中國工業落後的狀況,並在十五年內「 超
英趕美 」。

33. 毛澤東主張工業和 農業 生產必須同時發展,並為各項生產制定高指


標,實行「 大躍進 」。

34. 在「大躍進」中,毛澤東提出工業發展要「 以鋼為綱 」,號召「全民


大煉鋼」;農業要「以糧為綱」,在各地推廣「 衞星田 」。

35. 在「大躍進」中,民眾用 土法 煉鋼,但鋼材的質量太差,造成大量


浪費;農民過分採用 深耕密植 的耕作方法,亦令生產衰退。

36. 為達到中央政府在「大躍進」中訂下的高指標,民眾被迫虛報產量,造成 浮
誇 風氣。

Ó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 4
現代初中中國歷史(第二版)題目庫 3
填充題【教師版】

37. 「大躍進」期間,毛澤東鼓勵各地把原有的農業合作社合併,組成「 人
民公社 」。

38. 在人民公社, 土地 及生產資源都收歸公社,生活所需全由公社供給,


包括免費三餐、託兒和護老服務等,社員實行集體生產、 集體生活 。

39. 人民公社的特點是「 一大二公 」,即規模大和公有化程度高。

40. 「三面紅旗」的失敗,令中國自 1959 年起出現「 三年困難 時期」,


全國因饑荒而死亡的人數多達數千萬。

41. 「三面紅旗」失敗後, 毛澤東 退居二線,由新任國家主席 劉少


奇 主持中央工作。

42. 「三面紅旗」失敗後,劉少奇推行的 經濟調整 政策使國家經濟漸見


復蘇,令他在中共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

43. 毛澤東認為劉少奇推行的經濟措施走「 資本主義路線 」,並視劉少


奇、鄧小平等人為「 走資派 」。

44. 毛澤東認為以劉少奇為首的黨內「 走資派 」,在中央形成了一個「資


產階級司令部」
,只有發動羣眾,才能清除他們,恢復 社會主義 路線。

45. 毛澤東授意作家 姚文元 發表〈評新編歷史劇《 海瑞罷官 》〉


一文,把矛頭指向北京市的領導層和劉少奇等人,揭開了「文革」的序幕。

46. 1966 年 5 月 16 日,中共中央通過了〈 中共中央委員會通知 〉,又稱


為〈五一六通知〉,呼籲羣眾開展「 文化大革命 」。

47. 1966 年 5 月 16 日,以陳伯達、江青為首的「 中央文革小組 」正式成


立。

48. 1966 年 8 月,毛澤東發表「 炮打司令部 」大字報,不點名指責劉少


奇等人阻撓「文革」的進行。

Ó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 5
現代初中中國歷史(第二版)題目庫 3
填充題【教師版】
49. 「文革」期間, 紅衞兵 在毛澤東的支持下,以「 破四舊 、
立四新」為名,在全國到處破壞古跡文物,自行抓人批鬥抄家,衝擊各級黨
政機關,令全國陷入無政府狀態。

50. 1968 年,鑑於各地衝突情況嚴重,毛澤東派出 軍宣隊 和工宣隊進駐


學校,並解散 紅衞兵 。

51. 1968 年 12 月,毛澤東號召城市知識青年「 上山下鄉 」,送他們到農


村、邊疆工作,紅衞兵運動告一段落。

52. 國防部長 林彪 在「文革」期間大力推動毛澤東的個人崇拜,權勢日


大,後來更被確定為毛澤東的接班人。

53. 1971 年, 林彪 策動武裝政變奪權,但因事泄失敗,外逃時在蒙古墜


機身亡。

54. 林彪死後,江青、王洪文等不斷攻擊周恩來和 鄧小平 等黨內老幹部。

55. 1974 年,江青等人藉口批判林彪,發動「 批林批孔 」運動,繼而加


上「批周公」,把矛頭直指當時的國務院總理 周恩來 。

56. 「四人幫」指責鄧小平是「 四五天安門 事件」的幕後策劃人,毛澤


東撤銷鄧小平一切職務,任命 華國鋒 為中共第一副主席及國務院總
理。

57. 1976 年 9 月,毛澤東逝世,「 四人幫 」企圖奪取國家最高權力,但


華國鋒 聯合中共元老,在 10 月逮捕「四人幫」及其黨羽。

58. 「文革」期間, 紅衞兵 衝擊各級黨政機關,批鬥黨政 幹部 ,


導致國家組織陷於癱瘓,嚴重影響國家運作和發展。

59. 由於全國上下都捲入「文革」的動亂中,工廠經常停工, 農民 也往
往放下生產工作,令 物資 出現短缺,國民生活水平下降。

60. 紅衞兵在「文革」期間到處抓人 批鬥 、進行破壞,令社會動盪不安。

61. 「文革」標榜階級鬥爭和「破舊立新」
,破壞了傳統 倫理 秩序和價值
觀。

Ó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 6
現代初中中國歷史(第二版)題目庫 3
填充題【教師版】

62. 紅衞兵在「文革」期間到處破壞 文物 和古跡,影響中國文化傳承。

63. 「文革」期間,大批專家學者受到迫害,文藝及 科研 工作基本停頓,


加上學校長期 停課 ,影響中國人才的培育。

64. 1950 年代初,中國採取「 一邊倒 」的親蘇外交政策,在政治、經濟、


教育等方面向蘇聯學習。

65. 1950 年,中蘇兩國簽訂《中蘇 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


,結成友好同盟。

66.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蘇聯 在國防和工業建設等方面給予中國援


助,並派出大批 專家 來華擔任顧問。

67. 1950 年韓戰爆發,中國展開「 抗美援朝 」運動,美國於是對中國實


施 經濟封鎖 和禁運措施,又與中國周邊國家簽訂軍事條約,形成對
中國的軍事包圍網,令兩國關係更惡劣。

68. 1955 年,總理周恩來在 萬隆會議 上提出「 求同存異 」方針,


倡導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處理國際關係的基本原則。

69. 1953 年,蘇聯領導人史太林逝世, 赫魯曉夫 當政,中蘇一度加強合


作。

70. 1960 年代,中蘇在邊界一再發生衝突,更釀成 珍寶島 事件,令兩國


關係破裂。

71. 1961 年,越南發生內戰,中國支援屬於社會主義陣營的 北越 ,美國


派兵支持 南越 ,令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

72. 1960 年代初,中國同時與蘇聯和 美國 交惡,陷入外交孤立,於是轉


而加強發展與「 兩個中間地帶 」國家的關係。

73. 1966 年,中國爆發「 文化大革命 」


,紅衞兵鼓吹對外進行全面鬥爭,
外交工作因此受阻。

74. 1971 年,美國乒乓球代表團應邀到北京交流,史稱「 乒乓外交 」


,中
美關係解凍。

Ó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 7
現代初中中國歷史(第二版)題目庫 3
填充題【教師版】

75. 1972 年,美國總統 尼克遜 訪華,為中美恢復邦交鋪平了道路。

76. 1978 年 12 月,中美發表《 聯合公報 ,宣布兩國於 1979 年元旦正式



建交。

77. 1979 年,中國決定不再延續《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 條約》


,中蘇同盟於
次年正式結束。

78. 1971 年, 聯合國 大會表決通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

79. 1972 年 9 月,日本首相 田中角榮 到中國訪問,兩國發表《 聯合


聲明 》,正式建交。

80. 1978 年,中日簽訂《 和平友好條約 》,重申和平共處等原則。

81. 根據毛澤東的「 三 個世界」觀點,第三世界應該團結一致,並爭取


聯合第二世界,共同對抗 霸權主義 。

8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政府對香港制定了「 長期打算 ,充分


利用」的方針,以香港作為中國吸取外資、賺取 外匯 和對外聯繫的
基地。

83. 1949 年,香港政府開始限制內地人士 入境 ,並在邊境地帶設立 禁


區 。

84. 1951 年,內地政府實行邊境管理,把 沙頭角 部分地區列為邊防禁區,


並限制人民出境。

85. 1956 年 10 月 10 日,一些親 國民黨 人士與香港政府發生衝突,旋即


演變為羣眾暴亂,史稱「 雙十暴動 」。

86. 1967 年,香港物價飛漲、社會矛盾加劇,加上受內地「 文革 」風潮


影響,引發「 六七暴動 」。

87. 「六七暴動」後,香港 大專生 出於對香港社會問題的不滿和對理想


中國的追求,投入了一場 反殖民地 和關懷中國發展的社會運動。

Ó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 8
現代初中中國歷史(第二版)題目庫 3
填充題【教師版】
88. 1970 年代,香港的學生運動十分蓬勃,所以被稱為「 火紅年代 」

89. 1971 年,美國將屬於中國領土的 釣魚台 羣島「還交」日本,香港學


生因此成立「香港保衞釣魚台行動委員會」,並舉行多次抗議行動。

90. 1970 年代初,香港民眾對 香港政府 信任度低。另一方面,中國的國


際地位上升,驅使當時的專上學生開展「 認識中國 」的活動。

91. 香港經濟原本以轉口貿易為主,但在 1950 年, 韓戰 爆發,聯合國決


議對中國實施 禁運 ,令香港轉口貿易大受打擊。

92. 香港的轉口貿易受 禁運 打擊,但移居香港的內地民眾帶來了資金、


勞動力和技術,令香港在 1950 年後得以轉型發展 輕工業 。

93. 1950 年代末,香港已經由 轉口港 轉型為工業城市。

94. 1960 年代, 廣東省 政府與港府簽訂協議,開始向香港供應來自深圳


水庫及 東江 的淡水。

95. 1962 年起,中央政府規定內地每日以專列火車,向香港運送新鮮的副食品,


這項措施被稱爲「 三趟快車 」。

96. 1970 年代,受全球石油危機影響,香港發生 石油荒 和糧荒,內地隨


即將國產石油和 大米 運到香港。

97. 在 1950 至 70 年代,不少香港市民向內地親友 匯款 和郵寄物資,對


改善內地人民生活有一定幫助。

Ó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 9
現代初中中國歷史(第二版)題目庫 3
填充題【教師版】

第2章 改革開放政策
1. 「文革」結束後, 鄧小平 復出,並逐步成為國家最高領導人。

2. 1978 年 12 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共宣布放棄以「 階級鬥爭為


綱 」的方針,確立「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改革開放政策。

3. 「文革」令民眾對中共統治失去 信心 ,因此中共需要推動改革,振
興經濟,以挽回民心。

4. 中共建國後,實行「 計劃 經濟」和集體所有制,農民和工人生產的
積極性低,使中國發展緩慢。

5. 鄧小平提出中國發展社會主義時,應「走自己的道路」,建設「 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

6. 鄧小平提出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由這些人帶動全國發展經濟,最終達
到全國人民 共同富裕 的目標。

7. 鄧小平提出要力求在 20 世紀末實現農業、工業、國防、科技的「 四個現


代化 」。

8. 中央政府在農村推行「家庭 聯產承包 責任制」


,同時逐步廢除 人
民公社 ,以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9. 政府讓國營企業自行作經營決定,並可保留部分利潤,實行「 政企分
離 」。

10. 中央政府於 1980 年代開始陸續設立「 經濟特區 」,又規劃多個經濟


開放區,以引入外國資金、先進技術和 企業管理 經驗。

11. 2013 年,中央政府為吸引更多外資及推進改革,於上海設立多個「 自由


貿易試驗區 」,其後多地亦隨之設立。

12. 改革開放下,部分幹部以權謀私,造成嚴重的貪污腐化和「 官倒 」
現象,引起民眾強烈不滿。

Ó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 10
現代初中中國歷史(第二版)題目庫 3
填充題【教師版】
13. 1989 年 4 月,北京多間大學的學生藉悼念 發起遊行,反對貪
胡耀邦
污腐敗。5 月,學生開始在天安門靜坐,甚至絕食,要求 民主改革 。

14. 1989 年 6 月 4 日凌晨,戒嚴部隊進入天安門廣場,武力驅散學生和民眾,釀


成傷亡,是為「 六四事件 」。

15. 「六四事件」後,中國受到部分西方國家 經濟制裁 ,加上國內對改


革路向出現分歧,影響了改革開放的步伐。

16. 1992 年初, 鄧小平 南巡,肯定改革開放的成就。其後,政府進行 深


化改革 ,推出更多改革措施,藉以推動中國經濟持續發展。

17.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於 2010 年成為僅次於 美國 的世


界第二大經濟體。

18.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帶動人民收入持續增加,人民的「温飽」問題
基本解決,中國漸漸進入「 小康 」社會。

19. 改革開放既吸引外資企業到中國投資,也推動了不少 中國企業 到海


外發展業務。

20. 2001 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與國際市場的關係日益密切。

21. 中央政府實行「讓一部分人 先富起來 」的政策,令一部分人的收入


大幅提升,但一般工人、農民的收入卻偏低,造成 貧富懸殊 的問題。

22. 改革開放初期,政府採取先發展沿海、 沿江 ,後發展內陸的政策,


導致內地和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

23. 改革開放後,不少國營企業重組或倒閉,導致大量工人 下崗 、失業。

24. 改革開放後,農村和農業的發展不及沿海地區城市和工商業發展,造成農業
落後、農村貧窮、農民生活困苦等「 三農問題 」。

25. 1980 年代,中國對外注重發展 獨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強調不結盟、


不稱霸 ,以和平、合作、協商的態度,致力維持世界和平。

Ó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 11
現代初中中國歷史(第二版)題目庫 3
填充題【教師版】
26. 「六四事件」後,美國等西方國家一度制裁中國。面對國際形勢變化,鄧小
平提出「 韜光養晦 、有所作為」的主張。

27. 進入 21 世紀後,中國政府提出「 和平崛起 」的對外政策,強調中國


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願意為世界和平作出應有貢獻。

28. 自 1971 年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以來,中國在國際和平事務上


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29. 中國一貫主張透過 和平談判 方式解決國際紛爭,反對戰爭、霸權主


義和 恐怖主義 。

30. 1985 年,中國加入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2004 年更加入《保


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際公約》,致力保護文化遺產。

31. 聯合國在 1997 年制定《 京都議定書 》


,以約束各國温室氣體的排放,
中國亦是簽署國之一,為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

32. 中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五個 常任理事國 之一,反映其國際政治


地位重要。

33. 隨着國力提升,中國更積極維護國際和平,如創建「 上海合作組織 」


等組織,推動反恐等方面的國際合作。

34. 中國在推動世界經濟發展、應對國際經濟問題的重要性越來越高,在世界銀
行等 國際金融 機構的影響力亦因而大增。

35. 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 世界銀行 的投票率提高,在全球經濟有


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36. 中國舉辦了 2008 年 奧運會 及 2010 年世界博覽會,標誌着中國在文


化方面的國際地位提升。

37. 1980 年代初,不少香港工業家把生產業務北移,利用內地工資較低等優勢以


降低 生產成本 。

38. 1980 年代初,不少香港工業家把生產業務北移,但開發設計、接受訂單、推


廣產品等業務仍在香港進行,形成了「 前店後廠 」的經濟模式。

Ó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 12
現代初中中國歷史(第二版)題目庫 3
填充題【教師版】

39. 1980 年代以來,隨着內地經濟發展,中外貿易日趨頻繁,香港的 轉口


貿易再次蓬勃發展,更成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40. 改革開放初期,外國企業普遍不敢貿然投資內地,香港工商界成為最先在內
地投資、設廠、建立 中外合資 企業的「外商」。

41. 香港工商界為內地改革開放提供早期主要的 外來資金 ,更對外國企


業起了 示範 作用,提升外商投資內地的信心。

42. 改革開放以來,香港持續協助內地引進海外投資,並成為內地最重要的 外
資來源地 。

43. 在改革開放政策下,內地逐漸由計劃經濟轉變為實行社會主義 市場經


濟 。

44. 香港實行 市場經濟 模式與制度,可作為內地由計劃經濟轉型成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的借鏡。

45. 香港是 國際金融 中心,有健全的法制和成熟的市場經濟系統,是國


家經濟與全球市場接軌的橋樑。

46.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後,不少外國企業先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在香港的專業
服務配合下,進入內地市場發展。這體現了香港「 引進來 」的角色。

47.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後,許多內地企業積極開拓海外業務,它們會利用與環球
市場聯繫緊密的香港,作為「 走出去 」的主要平台。

48. 兩次鴉片戰爭後,清廷被迫割讓 香港島 及九龍半島南部予英國。1898


年,英國又向清廷強租 新界 99 年。

49.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政府重申香港為中國領土,不承認有關割讓香
港的 不平等條約 ,並主張通過 談判 和平解決香港問題。

50. 1979 年,港督 麥理浩 訪問北京, 鄧小平 向他申明中國對香


港的主權及收回香港的態度。

Ó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 13
現代初中中國歷史(第二版)題目庫 3
填充題【教師版】
51. 1982 年,英國首相 戴卓爾夫人 訪華,與中方就 香港 前途問
題進行會談。

52. 1984 年 12 月,中國和英國在北京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簡稱


《 中英聯合聲明 》,確定英國將於 1997 年將香港交還中國。

53. 根據《中英聯合聲明》
,中國於 1997 年 7月1日 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並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54. 根據《中英聯合聲明》
,除國防、外交事務外,香港特區享有高度自治權,並
按「 一國兩制 」的原則,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 五十
年 不變。

55. 1985 年,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
(簡稱「 草委會 」)和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簡稱「 諮委會 」)成立。

56. 1990 年,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正式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


政區基本法》,並宣布於 1997 年 7 月 1 日起實施。

57. 《基本法》訂明「 一國兩制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等基本方針,


以及港人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

58. 1997 年 7 月 1 日,中國正式對香港恢復行使 主權 ,同日首任行政長


官 董建華 和首屆特區政府主要官員先後宣誓就職。

59. 香港實行「一國兩制」,保持原有的 資本主義 制度。

60. 香港特區實行「 港人治港 」


,行政機關及立法機關由香港永久性居民
組成。

61. 香港特區享有 高度自治 權,包括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


權和終審權。香港特區居民享有言論、示威集會等方面的 自由 。

62.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和 立法會議員 均由香港居民擔任,而港人則有選


舉和被選舉權。

63. 2003 年,內地與香港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


安排》,更推出「 個人遊 」,有助香港擺脱「沙士」疫情的影響。

Ó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 14
現代初中中國歷史(第二版)題目庫 3
填充題【教師版】

64. 香港政府制定了法定侍產假、法定最低工資、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等,以改
善市民的 工作待遇 和生活保障。

Ó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 1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