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06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詳細評估

林敏郎 欒大誠 王勇智 鍾立來

報告編號:NCREE-18-012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8 月
NCREE-18-012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詳細評估
Seismic Evaluation Method for Steel Structure Buildings

*林敏郎 **欒大誠 ***王勇智 ****鍾立來


Min-Lang Lin Da-Cheng Luan Yong-Chih Wang Lap-Loi Chung

*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 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研究生
*** 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員兼副主任

中華民國ㄧ百零七年八月
August 2018
摘要
完整的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包括初評與詳評,本研究提出鋼構造建築
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與詳細評估辦法。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法
適用於低矮型的鋼結構建築物,以檢核柱、斜撐等抗側向力構件是否能滿足
耐震需求判斷建築物的耐震性能。鋼構造詳細評估法為延續鋼筋混凝土建
築物耐震能力詳細評估方法之原理以容量震譜法與非線性靜力側推分析為
基礎,並使用國內工程師普遍使用之 ETABS 程式進行非線性靜力側推分析。
本研究整理與統計國內已完成的 118 筆鋼結構構件試驗資料,提出構件受
力與變形之建議塑鉸曲線,且與 ETABS 程式內建值、FEMA 273 及 ASCE
41-13 等建議塑鉸曲線比較,顯示本研究所提出的受力與變形曲線較為接近
試驗結果且偏保守。其次,經由分析兩座門形鋼構架與一座同心斜撐鋼構架
試驗結果,使用本研究提出的構件受力與變形曲線所得之構架側推曲線仍
較 ETABS 程式及 FEMA273 及 ASCE41-13 接近試驗反應,顯示本研究所提
出之構件受力與變形曲線確實較為合理。最後,本研究選取兩棟鋼構造建築
物進行耐震初步評估及詳細評估,以完整說明鋼構造耐震評估流程並對評
估結果進行討論。

關鍵字 (Keywords):鋼構造、初步評估、詳細評估、側推分析

i
ABSTRACT
A complete seismic evaluation method for buildings include preliminary
evaluation and detailed evaluation, the study propose preliminary and detailed
seismic evaluation method for steel structure buildings. Preliminary seismic
evaluation method for steel structures apply to low steel structure buildings, and
check whether the anti-lateral force components can satisfy the seismic demand
to determin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Seismic evaluation method for
steel structures based on the same theory as seismic evaluation method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which include capacticy spectrum method and
nonlinear static analysis, and we use ETABS to run nonlinear static pushover
analysis. The study collated and recorded 118 steel structure experimental data
and proposed the force and deformation plastic hinge curves. Compare the force
and deformation curves to ETABS default, FEMA 273, and ASCE 41-13, showing
that the force and deformation curve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are closer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are conservative. Secondly, through analyzed two gated
steel frames and a concentrically braced steel frame, we found that analyzing with
force and deformation curve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can get results whtch are
closer to the experimental reaction than analyzing with ETABS default, FEMA
273, and ASCE 41-13. It shows the force and deformation curve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are more reasonable. Last, there are seismic evaluations and explanations
for two steel structure buildings.

Keywords: steel structure, seismic evaluation, pushover analysis

ii
目錄
摘要........................................................................................................................i
Abstract................................................................................................................ii
目錄......................................................................................................................iii
第一章 緒論.........................................................................................................1
1-1 鋼構造耐建築物震能力詳細評估法研擬.............................................1
1-2 文獻回顧.................................................................................................1
1-3 現存既有之評估法.................................................................................1
1-4 研究內容.................................................................................................2
1-5 耐震評估流程.........................................................................................3
第二章 耐震初步評估.........................................................................................5
2-1 基本參數設定.........................................................................................5
2-1-1 破壞模式......................................................................................5
2-1-2 單位面積載重..............................................................................5
2-1-3 材料強度......................................................................................6
2-1-4 螺栓強度......................................................................................6
2-1-5 接頭強度計算..............................................................................6
2-2 側向力強度.............................................................................................8
2-3 基本耐震性能.........................................................................................9
2-3-1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9
2-3-2 結構系統地震力折減系數........................................................10
2-3-3 基本耐震性能............................................................................12
2-4 耐震指標...............................................................................................12
2-5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初步評估使用範圍...............................................14
2-6 鋼構造建築物案例分析與初步評估表...............................................15
2-7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總結...............................................15
第三章 非線性靜力分析...................................................................................17
3-1 容量震譜法...........................................................................................17
iii
3-2 構件行為說明及模擬...........................................................................20
3-2-1 全束制構架................................................................................21
3-2-2 局部束制構架............................................................................22
3-2-3 鋼斜撐構架................................................................................25
3-3 其他文獻中的構件行為說明及模擬...................................................27
3-3-1 FEMA 356 的構件行為說明及模擬..........................................27
3-3-2 ASCE 41-13 的構件行為說明及模擬.......................................27
第四章 耐震詳細評估分析...............................................................................29
4-1 ETABS 簡介..........................................................................................29
4-1-1 SAP 2000 與 ETABS 的異同......................................................29
4-2 分析流程...............................................................................................30
4-3 剛域.......................................................................................................32
4-4 ETABS 的內建塑鉸曲線......................................................................33
4-5 簡單側推結果驗證...............................................................................35
4-6 ETABS 各版本塑鉸設定差異..............................................................35
4-6-1 ETABS 9.....................................................................................35
4-6-2 ETABS 13...................................................................................36
4-6-3 ETABS 16...................................................................................36
第五章 耐震詳細評估結果檢核.......................................................................37
5-1 容量曲線與容量震譜...........................................................................37
5-2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與屋頂位移曲線...............................................37
5-3 耐震詳細評估結果判讀.......................................................................37
第六章 塑鉸建議...............................................................................................39
6-1 資料蒐集與統計...................................................................................39
6-1-1 彎矩塑鉸....................................................................................39
6-1-2 剪力塑鉸....................................................................................44
6-1-3 軸力塑鉸....................................................................................44
第七章 構架試驗比較.......................................................................................53
7-1 構架試驗比較.......................................................................................53
iv
7-1-1 構架試驗 1.................................................................................53
7-1-2 構架試驗 2.................................................................................54
7-1-3 構架試驗 3.................................................................................56
第八章 實際案例分析.......................................................................................59
8-1 桃園八德廠房.......................................................................................59
8-1-1 桃園八德廠房耐震初評............................................................59
8-1-2 桃園八德廠房耐震初評:弱層檢核...........................................59
8-1-3 桃園八德廠房耐震詳細評估....................................................73
8-1-4 桃園八德廠房側推結果探討....................................................75
8-2 緬甸大樓...............................................................................................76
8-2-1 緬甸大樓耐震初評....................................................................77
8-2-2 緬甸大樓耐震初評:弱層檢核...................................................81
8-2-3 緬甸大樓耐震詳細評估............................................................88
8-2-4 緬甸大樓側推結果探討............................................................91
8-2-5 緬甸大樓 X 方向側推曲線探討................................................92
第九章 結論與建議...........................................................................................95
9-1 結論……………………………...........................................................95
9-1 建議……………………………...........................................................97
參考文獻.............................................................................................................99
附錄...................................................................................................................290

v
第一章 緒論
本章節將說明鋼構造耐震能力詳細評估法之由來與研究進行的方法,
並說明各章節內容架構與章節大鋼。

1-1 鋼構造耐建築物震能力詳細評估法研擬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於民國一百零三年,完成鋼構造校舍耐震能力
初步評估[1]
,下一個目標便是研擬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詳細評估法。鋼
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詳細評估法延續鋼構造校舍耐震能力初步評估[1]之
內容,為耐震能力初步評估結果為”確有疑慮”者提供一套後續評估耐震能力
的準則。鋼構造耐震能力詳細評估法與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能力詳細評
估方法[2]的評估概念相近,但因材料不同而導致力學行為有所不同。而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詳細評估法的完成歸功於國家地震中心多年來對於
理論分析、數值模擬、試驗驗證等研究,此外加入國內鋼構造相關試驗之內
容使研究資料更為齊全、完備。

1-2 文獻回顧

過去國內外許多學者提出建築物耐震評估的概念與相關研究。1996 年,
美國 ATC-40[3]以容量震譜法進行建築物耐震評估,依性能目標評估結構
物的耐震能力。1997 年,美國 FEMA 273[4]定義鋼結構容量曲線模型,
對不同的構件(梁、柱、斜撐)依斷面性質、接頭形式等條件給予表達塑鉸性
質參數的建議值。1999 年,CSI[5]使用 ATC-40 的容量震譜法作為結構分
析程式 ETABS 中非彈性分析的理論來源。2007 年,蕭輔沛、葉勇凱、曾至
堅等[6]將 ATC-40 的容量震譜法加以修正,加上自民國 94 年起,國家地
震中心進行一系列的校舍推垮試驗成果,提出建築物耐震詳細評估方法[6]

現今照國家地震中心建議的耐震評估法能表現合理的建築物非線性行為且
得同時考慮強度與韌性。

1-3 現存既有之評估法

耐震評估法分為初步評估與詳細評估。初步評估之特色為快速且保守,
目的是為了將許多建築物做快速的篩選,找出耐震能力可能有疑慮的建築
1
物進行詳細評估或補強。而詳細評估法則注重細節與嚴謹的分析,詳細評估
法能求出建築物更準確之耐震性能,但較初步評估法費時。詳細評估法有非
線性靜力分析與非線性動力分析等方法,非線性靜力分析為非線性動力分
析的近似解,非線性靜力分析可參考 ATC-40[3]之非線性靜力分析理論及
步驟。ATC-40 非線性靜力分析使用的方法為容量震譜法,而 ETABS 的非
線性靜力分析也是由容量震譜法衍生出來的。相較於耗時的非線性動力分
析,非線性靜力分析的好處是能求出一個尚為準確的解並節省許多時間。國
內早期之耐震能力評估法為民國 88 年台大蔡益超教授提出之耐震能力靜力
法[7]
,或稱強度韌性法,依照結構元件的性質計算強度、韌性與破壞模式,
並配合結構分析軟體 ETABS 之彈性地震力分析,計算建築物各樓層的耐震
能力(建築物破壞時對應的加速度),取最小值為崩塌地表加速度。但早期的
評估法未考慮建築物的變形,即未考慮決構元件的非線性行為,因此使分析
結果與實際情況有差異。國內現有知名的分析方法有 TEASPA 與 SERCB,
TEASPA 為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研究開發,SERCB 為蔡益超教授與其團
隊研究開發,TEASPA 與 SERCB 中非線性靜力分析的理論基礎皆源自於容
量震譜法,並同時考慮強度與韌性所貢獻之耐震能力。非線性動力分析為最
精確但最費時的分析法,非線性動力分析牽涉到模擬地震力的輸入需特別
注意。本文中的詳細評估法採用非線性靜力分析,參考 ATC-40 之容量震譜
法,雖然 ATC-40 是針對混凝土建築提出耐震評估辦法,但它提出的容量震
譜法的精神可以沿用於鋼構造建築物,使用時需特別注意混凝土建築物和
鋼構造建築物的特性差異。本研究運用 ETABS 作為分析工具,提出鋼結構
耐震評估建議。

1-4 研究內容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評理論源自同為本文作者所撰之鋼構造校舍
耐震能力初步評估[1]其中第二章鋼構造校舍結構耐震初步評估理論,其
理論引用內政部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11]計算建築物之耐震容量與
需求。於本論文中將鋼構造校舍耐震能力初步評估的評估理論再次提出並
延伸範圍至一般型鋼構造建築,以便讀者能較詳細了解耐震評估之來龍去
脈。
2
鋼結構詳細評估參照建築物耐震詳細評估方法之研究(一)[6]以現行
耐震規範修正 ATC-40[3]建議之容量震譜法,而容量震譜法所需之容量曲
線可由對建築物進行非線性靜力推垮分析(側推分析)獲得。需特別注意的是
進行側推分析時建築物的非線性行為完全由結構元件上的設定的塑鉸掌控,
因此塑鉸的設定是否合理會影響到分析的結果。塑鉸的設定可參考 FEMA
273[4]的塑鉸曲線定義,然而 FEMA 273 的塑鉸曲線與 ETABS 內建塑鉸
與國內多筆試驗資料有所差異。FEMA 273 的塑鉸曲線與 ETABS 內建塑鉸
於強度是保守的,但韌性(位移)可能不保守,所以本文依照前人理論自行定
義出一套合理的塑鉸設定建議,以供工程師參考與使用。

1-5 建築物之評估流程

為了使鋼結構評估有效率地進行,建議按照建築物評估流程執行評估
作業,如圖 1.1 耐震評估流程圖所示,將待評估的建築物以層層篩選的方式
逐步完成。訂定建築物評估流程的目的是為了能節省時間與經費,若評估時
就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經費恐怕會影響到後續推行補強作業。初步評估主
要是以現地量測資料或建築物詳細圖說填寫初步評估表。經由初步評估能
篩選結果將建築物分為暫無耐震疑慮與確有耐震疑慮,而確有耐震疑慮之
建築物則需要進行耐震能力詳細評估與補強。詳細評估與後續之補強設計
須由具土木結構專業背景之人員執行。首先由專業人員對耐震能力有疑慮
之建築物執行詳細評估,依照評估結果,若建築物耐震能力暫無疑慮,則可
逕行結案,若建築物耐震能力確有疑慮,則需進行耐震補強。若建築物耐震
補強不合經濟效益,則可建議重建。若建築物耐震補強尚屬可行,則可進行
耐震補強預審,以決定補強標準和補強方向。預審通過後,則進行補強設計、
編列補強方案與預算,再作補強審查。此外詳細評估法除了可供耐震能力評
估之用,亦可供補強有效性之評估用。

3
4
第二章 耐震初步評估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延自於鋼構造校舍耐震能力初步評
估[1]
,加入推行校舍耐震能力初步評估時技師反饋的建議,且將內容調整
為適合評估一般鋼構造建築物。本章節列出鋼構造建築物耐震初步評估之
理論。

2-1 基本參數設定

2-1-1 破壞模式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法係假設破壞皆發生於評估層的底層
柱,其主要受側向力構件為評估層的底層柱或斜撐,因此檢核建築物底層柱
是否能承受地震力即是評估重點。

2-1-2 單位面積載重

沿用鋼構造校舍結構耐震初步評估[1]
,由教育部列管鋼構造校舍名單
中選擇有詳細圖說之三棟校舍(吉貝耍國小、大甲高中、鹿場國小)進行單位
面積載重調查。根據吉貝耍國小、大甲高中、鹿場國小的鋼構造校舍每平方
公尺載重調查結果(表 2.1)計算之加權平均單位面積載重為 72.7kg/m2,標準
差為 8.2kg/m2。平均單位面積載重加上一倍標準差且以保守起見,本評估方
法對於桁架鋼浪板屋頂之靜載重以 100kgf/m2 計算。若為混凝土鋼浪層板,
則依照「學校建築常見之結構損害現象歸類及補強計畫」
[8]之建議,本評
估方法對於混凝土鋼浪層板之靜載重以 750kgf/m2 計算。於施行校舍初步評
估時技師反應實際情況之桁架鋼浪板屋頂之靜載重可能略大於 100kgf/m2
而實際情況之混凝土鋼浪層板之靜載重可能略小於 750kgf/m2,但這些統計
資料是以校舍統計求得,鋼構造建築物的單位面積載重有可能大於校舍的
單位面積載重建議取保守值避免重量低估,所以執行評估鋼構造建築物耐
震初步評使用的單位面積載重可依照本文中建議或依照研究文獻或技師依
照現場狀況的判斷選取適當、合理的值。
將每層樓地板面積乘以每平方公尺載重後加總得建築物總重 W:

W=750× ∑n-1
f=2 Af +100×Aroof (2.1.1)
5
2-1-3 材料強度

評估時若能得知材料的型號,便能依照標稱強度計算,通常現況梁、柱
等鋼結構元件無法採取破壞性方式取得試體進行拉力試驗,但若能取樣也
可依照材料的實際強度計算。本初步評估法假設所有的鋼構材(樑、柱、斜
撐)皆為 ASTM A36。ASTM A36 之降伏強度為 36Ksi,換算成公制等於
2520kgf/cm2,實務上常用 2500kgf/cm2。而本初步評估法的計算是採用 ASTM
A36 之降伏強度等於 2500kgf/cm2。

2-1-4 螺栓強度

螺栓於鋼結構中扮演著接續桿件、傳遞應力、固定、提供反力等功能。
螺栓的強度是鋼構造建築結構耐震初步評估中重要的參數之一。
台灣鋼構造建築常見使用螺栓強度為以下幾類[9]

(1)一般螺栓:
ASTM A307:抗拉強度 40kgf/mm2 以上
(2)高強度螺栓:
ASTM A325:抗拉強度 84.4kgf/mm2 以上
ASTM A490:抗拉強度 105kgf/mm2~119kgf/mm2
JIS F10T(日本規格):抗拉強度 100kgf/mm2~120kgf/mm2
若現場勘查可辨認螺栓型號則依該型號標稱面積與抗拉強度計算,或可由
建築物圖說得知螺栓型號,若無法辨認則假設為一般螺栓 ASTM A307 之材
質做為評估強度。

2-1-5 接頭強度計算

接頭強度為影響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之重要因素。評估接頭強度時
以接頭彎矩修正係數為判斷彎矩在柱該方向傳遞彎矩的能力優劣,由接頭
形式與接頭螺栓強度定義。另外,接頭螺栓強度與接頭彎矩調整係數請參考
以下計算法。
柱底接頭螺栓強度計算與柱底彎矩調整係數
柱底彎矩修正係數由彎矩作用於柱底之行為決定,首先需計算柱底接
頭之螺栓強度。當一彎矩作用時柱底之反力如圖 2.1[1]與圖 2.2[1]所
6
示。

螺栓抵抗作用彎矩Mbolt =抗拉強度×螺栓面積×Xi (2.1.2)

X1:螺栓孔至另一端之翼板下方距離
X2:螺栓孔至翼板邊緣距離減翼板寬 1/4 (bf /4)
T:螺栓提供之拉力
R:螺栓提供之反力
分別計算構件之強軸與弱軸,並將螺栓抵抗作用彎矩Mbolt 除以全斷面
降伏彎矩Mpi,獲得之值若大於 1,則取柱底彎矩修正係數 =1,若小於 1,
則柱底彎矩修正係數αb 為該值。

Mpi =Zi ×Fy (2.1.3)

Mpi :全斷面降伏彎矩
Zi :塑性模數
Fy :標稱降伏強度
以下以如圖 2.3[1]所示構件做為實際算例進行說明:
使用螺栓: A307-GRADE C (4.1 tf/cm2)
螺栓標稱直徑:M24(面積 4.52cm2)
螺栓抗拉強度:4.1×4.52=18.5(tf)
強軸方向計算:
Mbolt :2×(18.5× +18.5× +18.5× ) ×40=2220tf-cm2
Mp1 :3275tf-cm2
Mbolt /Mp1 =0.68
則αb 取 0.68
弱軸方向計算:
Mbolt :3×18.5×10=555tf-cm2
Mp2 :667.5tf-cm2
Mbolt /Mp1 =0.83
則αb 取 0.83

7
接頭彎矩調整係數
接頭處若可辨認螺栓型號可依 2-1-5 節所述柱底螺栓強度計算接頭強
度,若無法辨認得則可以接頭形式依照表 2.2 選取適當的值。表中固接的意
思等同於可以完整傳遞彎矩,而鉸接的意思等同於完全無法傳遞彎矩,半剛
接則介於兩者之間,且生鏽的接頭傳遞彎矩的能力估計會較差,因此表中亦
有鏽蝕接頭對應的彎矩修正係數可以參考。另外,因柱頂不容易觀測螺栓型
號所以可直接依照表 2.2 選取適當的值。
αt :柱頂彎矩修正係數
αb :柱底彎矩修正係數

2-2 側向力強度

鋼構造建築物的抗橫向力除了由柱提供之外,斜撐所提供之抗側向力
強度亦不容忽視,因此兩者提供的抗側向力都必須考慮。
單根鋼柱可提供之抗側向力強度計算:
單根鋼柱受灣矩之行為如圖 2.6[1]所示。

Mpi =Zi ×Fy (2.2.1)

Mpi :全斷面降伏彎矩
Zi : 塑性模數
Fy : 標稱降伏強度
其抗側向力強度為:

Vpi =(αt Mpi +αb Mpi )/H (2.2.2)

H:柱高
αb :柱底彎矩修正係數
αt :柱頂彎矩修正係數
彎矩修正係數依照 2-1-5 節之規定計算。
單根斜撐抗側向力強度計算:
計算單根斜撐抗側向力時需先假設該根斜撐桿件是受拉桿件或受壓桿
件,再依照下式計算,其中計算受壓桿件提供的抗側向力時採用的是較快速
的概算法,取受拉桿件側向強度的 30%,而不以挫屈強度計算。
8
受拉桿件:

Vpi=Fy×A×cosθ (2.2.3)

抗側向力強度=斜撐桿件之抗拉強度×斜撐桿件斷面面積×cos θ
其中,θ為斜撐桿件與水平之夾角。
受壓桿件:

Vpi=0.3×Fy×A×cosθ (2.2.4)

抗側向力強度=0.3×斜撐桿件之抗拉強度×斜撐桿件斷面面積×cos θ[10]
計算出每根柱與每根斜撐的抗側向力強度後將其全部加總,即是此鋼構造
物之抗側向力強度 Vbs。

Vbs = ∑i Vpi (2.2.5)

2-3 基本耐震性能

2-3-1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

參照內政部「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
[11]部分規定,構造物各
主軸方向分別所受地震之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 V 依下式計算:
SaD I
V= W(耐震規範) (2.3.1)
1.4αy Fu

SaD :工址設計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I :用途係數
W :建築物全部靜載重
αy :起始降伏地震力放大倍數
Fu :結構系統地震力折減係數
(2.3.1)式經移項並經重新整理後,可推導得結構耐震容量及需求之比值 RCD
為:

CS 1.4αy VFu
RCD = = ≥1 (2.3.2)
DS SaD IW

其中 CS 及 DS 為建築物之耐震容量及需求。

9
S S
此外(2.3.1)式中, aD 得依(2.3.3)式修正,修正後命為( aD )m
Fu Fu
如下:
SaD SaD
; ≤0.3
Fu Fu
SaD SaD SaD
( ) = 0.52 +0.144 ; 0.3< <0.8 (2.3.3)
Fu Fu Fu
m
SaD SaD
0.7 ; ≥0.8
Fu Fu

2-3-2 結構系統地震力折減系數

結構系統地震力折減係數 Fu 與結構系統韌性容量 R 以及結構基本振動


週期 T 有關。R 值與抵抗地震力之各種結構系統有關。結構系統容許韌性
容量Ra 與韌性容量 R 間之關係如下:
(R-1)
一般工址與近斷層區域:Ra =1+
1.5
(R-1)
臺北盆地:Ra = 1+ 2.0 (2.3.4)

計算起始降伏地震力放大倍數與結構系統地震力折減係數 Fu,韌性容
量 R 值依照建築物的結構性質選擇。
結構系統地震力折減係數 Fu 與容許韌性容量 Ra 及基本振動週期 T 的關係
式如下:

Ra ;T≥TD
0
T-0.6TD
0
2Ra -1+ Ra - 2Ra -1 × ;0.6TD D
0 ≤T≤T0
0.4TD
0
Fu = 2.3.5
2Ra -1 ;0.2TD D
0 ≤T≤0.6T0
T-0.2TD
0
2Ra -1+ 2Ra -1-1 × ;T≤0.2TD
0
0.2TD
0

依「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
[11]
,震區短週期及一秒週期之設計
水平譜加速度係數SD D
S 與S1 分別代表工址所 屬震區在堅實地盤下,設計地震

作用時之短週期結構與一秒週期結構之 5%阻尼譜加速度與重力加速度 g 之
比值。震區短週期及一秒週期之最大考量水平譜加速度係數SM M
S 與S1 分別代

表工址所屬震區在堅實地盤下,最大考量地震作用時之短週期結構與一秒
週期結構之 5%阻尼譜加速度與重力加速度 g 之比值。
10
我國之震區係以鄉、鎮、市等行政區為單位劃分,各微分區內之震區設
計水平譜加速度係數SD D
S 與S1 乃根據 50 年 10%超越機率之均布危害度分析

訂定,地震回歸期為 475 年;震區最大考量水平譜加速度係數SM M


S 與S1 則根

據 50 年 2%超越機率之均布危害度分析訂定,地震回歸期為 2500 年。除臺


北市及新北市另於「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
[11]2.7 節規定外,震區
設計水平譜加速度係數SD D M
S 與S1 ,以及震區最大考量水平譜加速度係數SS 與

SM
1 如「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11]中表 2-1 所示。
除臺北盆地外,一般工址區域之工址短週期與一秒週期設計水平譜加
速度係數SD D
S 與S1 ,以及工址短週期與一秒週期最大考量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SM M
S 與S1 依下式計算:

; (2.3.6)

其中,Fa 為反應譜等加速度段之工址放大係數,隨地盤種類與震區短週
期水平譜加速度係數SS (SD M
S 或SS )而改變;而 Fv 為反應譜等速度段之工址放

大係數,隨地盤種類與震區一秒週期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S1(SD 或SM )而改變,


可分別由表 2.3(a) [11]與表 2.3(b) [11]求得工址放大係數 Fa 與 Fv。
一般工址或近斷層區域之工址設計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SaD,隨建築物基
本振動週期 T 與工址短週期與一秒週期之設計水平譜加速度係數SD D
S 與S1 而

改變;工址最大考量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SaM,隨建築物基本振動週期 T 與工
址短週期與一秒週期之最大考量水平譜加速度係數SD 或SM 而改變。工址設
計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SaD 與最大考量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SaM 分別如「建築物
[11]中表 2-5(a)與表 2-5(b)所示。其中,
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 「建築物耐
[11]中表 2-5(a)與表 2-5(b)中之短週期與中、長週期的
震設計規範及解說」
分界 T0D 與 T0M 分別滿足:
SD1 S
TD
0= ; T0 = M1 (2.3.7)
SDS SMS

建築物之基本振動週期 T,單位為秒,可依下列經驗公式計算之:
鋼構架構造物,無非結構剛性牆、剪力牆或加勁構材者:

11
T=0.085hn4/3 (2.3.8)

鋼構造建築初評之用途係數皆採用 I=1,與鋼構造校舍初評採用的 1.25


不同。

2-3-3 基本耐震性能

結構之設計水平地震力 V 為彈性地震力,若放大 αy 倍後,則 αyV 成為


降伏地震力;若再放大 1.4 倍後,則 1.4αyV 成為極限地震力。因此,極限
基底剪力強度與設計水平地震力之關係為:

Vbs=1.4αyV (2.3.9)

由 2.2.1 式得
SaD IW
1.4αy V≥ (2.3.10)
Fu

為便於表示,將耐震容量與需求放大 100 倍,成為耐震性能 E 作為判斷耐


震性能是否有疑慮之數值。

1.4αy V
E= ×100 (2.3.11)
SaD IW/Fu

2-4 耐震指標

將耐震性能 E 乘以調整因子 Q,最終可得耐震指標 IS。

IS =Q×E (2.4.1)

Q:調整因子
E:耐震性能
將耐震指標 IS 依以下標準判定:
(1) IS <100:確有疑慮。
(2) IS ≥100:暫無疑慮。
若建築物調查所得之耐震指標IS 值低於 100 分者,表示其耐震能力頗為
,若有相當於 475 年回歸週
不足,得知此建築物之耐震能力為「確有疑慮」
期之地震發生時,將有嚴重損壞或倒塌之疑慮,應進行耐震能力之補強設計
12
與施工,以避免地震發生時造成嚴重傷亡;耐震指標IS 值高於 100 分者,表
,若有相當於 475 年回歸週期之地震
示此建築物之耐震能力為「暫無疑慮」
發生時,應不至於發生嚴重結構上之破壞,於地震發生後僅需進行簡單之修
復即可繼續使用。
調整因子 Q 為影響鋼構造物耐震能力之參數,由現地調查取得,藉調
整因子 Q 的選擇,反映準確之耐震指標IS。而調整因子 Q 為三個係數 q1, q2,
q3,相乘之值。調整因子的定義說明如下:

Q=q1×q2×q3 (2.4.2)

結構系統完整性 q1:
結構系統是否完整、是否對稱、有無缺角會影響其耐震能力。則耐震能
力折減為 0.95 倍(q1=0.95)。若無缺角且無其他平面立面不規則,則耐震能
力不予折減(q1=1)。
q1=1 為結構性統完整性尚可,結構系統對稱、四方無缺角、不會造成額外
彎矩。
q1=0.95 為結構系統完整性差,結構系統極不對稱,構造有會產生額外彎矩
之疑慮。如圖 2.7[1]所示。
鏽蝕程度 q2:
對鋼構造結構而言,生鏽會嚴重影響構件之強度。構件強度喪失則會影
響整體之耐震能力。勘查時依目測法觀察構件生鏽情形,特別注意梁柱接合
處及柱底。
鏽蝕程度參數 q2 分成三個等級:無生鏽(q2=1)構件保存狀況良好,皆無
生鏽,如圖 2.8[1]所示;少許生鏽(q2=0.85)構件表面局部生鏽但不至於影
響整體強度,如圖 2.9[1]所示;嚴重生鏽(q2=0.7)構件或接頭處發生大量
鏽蝕,構件可能喪失應有之強度,且有影響整體強度之疑慮,如圖 2.10[1]
所示。
q2=1 無生鏽。
q2=0.85 少許生鏽。
q2=0.7 嚴重生鏽。

13
變形程度 q3:
觀察構件有無明顯之彎曲及變形,以及結構體基礎有無明顯差異沉陷。
結構體基礎若有明顯的差異沉陷,將會造成部分構材承受額外的載重,甚至
造成嚴重變形,使其耐震能力降低。
將變形程度參數 q3 分為兩種情況:無明顯變形與嚴重變形。經勘查後
若構件與結構體皆無明顯變形則耐震能力不予折減(q3=1) ,如圖 2.11[1]
所示;若以目測法發現構件彎曲或變形或結構物基礎有明顯差異沉陷者,耐
震能力折減為 0.9 倍(q3=0.9) ,如圖 2.12[1]所示。
q3=1 無明顯變形。
q3=0.9 嚴重變形。用目測就能看出構件之彎曲或變形或結構物基礎明顯差
異沉陷。

2-5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初步評估使用範圍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理論來源是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
說[11]第二章靜力分析法,其第二章說明適用範圍為「形狀規則之建築物,
不需進行動力分析者,可依本章規定計算地震力,並以靜力法進行結構分析。
地震力可假設單獨作用在建築物兩主軸方向上。」且「建築物之抵抗側力系
統為表 1-3(此處指的是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11]的表 1-3 結構系統韌
性容量 R)所列舉者,其高度小於 50 公尺且未達 15 層。」因此初步評估亦
沿用此適用範圍。所以當建築物高度大於 50 公尺或超過 15 層,則應直接
以詳細評估處理。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初步評估必須額外注意以下三個情況。其一,低矮型
鋼構造建築物有可能破壞是由風力主控而不是地震力主控,因此評估可能
為風力主控的鋼構造建築物時要考慮風力對建築物造成的影響。其二,評估
的建築物若有明顯之弱層或可能發生破壞之弱層,必須以弱層為基準再次
重新進行耐震能力初步評估,並比較耐震指標。更嚴謹的步驟是將每層樓分
別當作評估層,以每層評估層進行耐震能力初步評估,並比較耐震指標。其
三,建築物若有斜撐不對稱,建議正向與負向各進行一次耐震能力初步評估,
因為考慮到斜撐受拉與受壓時提供的側向力強度是不同的,這會對耐震指
標造成影響。
14
本研究提出的耐震能力初步評估是以建築物的結構元件強度為觀點出
發,因此並未考慮建築物的韌性能力,然而鋼結構建築物確實有可能是韌性
能力控制建築物的耐震能力,而非強度控制,這有可能造成初步評估結果與
詳細評估結果不一致或是初步評估結果高估耐震能力。

2-6 鋼構造建築物案例分析與初步評估表

為使執行初步評估時更加便利,本研究提出「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
步評估表」,如表 2.4 所示,使用者由初步評估表可以明確地知道評估時需
要填入那些參數,且藉由表格可以快速計算出耐震指標。將初步評估表用於
實際建築物耐震評估案例請參見第八章「實際案例分析」
,文中有兩棟鋼構
造建築物耐震評估實際案例供工程師參考。

2-7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總結

建立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內容參考內政部「建築物耐震設
計規範及解說」
,建築物各方向所受地震力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計算式,推
導得出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方法,經多次內部討論會議及既有
建物技術手冊工作平台會議討論內容建立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
期能供工程師進行此類型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檢核之使用。

15
16
第三章 非線性靜力分析
本章節敘述非線性靜力分析的概念,包含 ATC-40[3]的容量震譜法與
FEMA 273[4]對構件的非線性行為的模擬。非線性靜力分析(側推分析),
是結合 ATC-40 與 FEMA 273 的建議,在分析時同時考量建築物的受側向力
能力與非線性位移能力,如圖 3.1 所示。側推分析的概念是以特定的豎向比
例於每一樓層施以側力,以控制位移逐步增加,直到結構物破壞,並於側推
過程中記錄樓層的側力總和,得上部結構之基底剪力 V 及屋頂側向位移 Δroof
的關係曲線,或稱容量曲線,容量曲線是分析建築物的耐震能力的重要數據。

3-1 容量震譜法

容量震譜法出自美國 ATC-40,其以位移控制並反應結構物從彈性階段
到非彈性階段最終至破壞階段的耐震能力。另外 ETABS 採用的非線性靜力
分析即源於 ATC-40 的容量震譜法。將容量震譜法運用於耐震評估的概念是
將安全度要求不同之各類建築物設定不同之性能目標,並針對各種地震力
設計標準下結構物之表現進行評估,以檢核是否達到結構物預期之性能水
準。容量震譜法耐震評估為利用結構物之容量震譜與折減後之需求震譜的
交點(性能點)來求得結構物之需求位移或韌性。而需求震譜之折減,在 ATC-
40 的耐震評估法中是以等值阻尼的概念折減,將建築物的遲滯能以等值阻
尼消散能取代。故以下列出為引進 ATC-40 容量震譜法,並結合國內規範的
阻尼比修正係數的分析步驟。
耐震性能曲線建立:
(1)容量曲線轉換為容量震譜
容量曲線是建築物基底剪力 V 與屋頂側向位移 Δroof 的關係曲線,表示
結構系統受側向力與位移的關係。在側推分析時會首先得到建築物的容量
曲線,容量曲線是多自由度系統的行為表現,需依以下公式將其轉換成等效
單自由度系統的容量震譜,如圖 3.2 所示,即譜加速度係數 Sa(譜加速度/g)
與譜位移 Sd 的關係曲線,此種格式的反應譜稱之為 ADRS(Acceleration-
Displacement Response Sepectrum)。

PF1=∑ (3.1)

17

α1=[ ]PF1 (3.2)

Sa= (3.3)

Sd= (3.4)

為多自由度系統至單自由度系統的力量轉換參數,於平面構架建物即為
主控模態在側推方向的模態質量係數(Modal Mass Coefficient)。 為建築
物的屋頂質心位移。 為位移向量之分佈形狀,可設定為建物側推方向之主
控模態於樓層 i 在側推方向的振幅分量,並設定屋頂振幅為 1。PF1 為多自
由度系統至單自由度系統的位移轉換參數,於平面構架建物即為主控模態
在側推方向的模態參與因數(Modal Participation Factor)。 為建築物第 i 層
的樓層重,也就是靜載重。W=∑ 為建築物的總重量。
(2)以二線段模擬容量震譜
ATC-40 提出,建立建築物的容量震譜後要於容量震譜上指定一性能點
(Performance Point) ( , , , ),如圖 3.3 所示,此點即代表建築物所能承
受的的震強度與允許的最大位移植。先按照容量震譜與其上指定的性能點
再計算等效阻尼比,等效阻尼的功用為消散地震能量,且等效阻尼有如折減
彈性反應譜至非彈性反應譜,若此非彈性反應譜在指定的性能點與容量震
譜相交,此時此非彈性反應譜相對的地表加速度 Ac 就是此建築物的破壞地
表加速度。
如圖 3.4 所示,為推導分析所需之等效阻尼比,需先以二線段表示容量
震譜,第一線段由原點以建物之初始彈性勁度 Kinitial 出發,第二線段由性能
點( , , , )往回畫,使得二線段之下圍成的面積與原先容量震譜的面積相
等,由此可決定第二線段的勁度 Kinitial 及相交的等效降伏點( , , , )。
(3)計算等效阻尼比與基本震動週期
等效阻尼比與基本震動週期為建物等效單自由度系統的動力參數。依
據二線段容量震譜與性能點( , , , ),其等效基本震動週期為:

,
2 3.5
,

而等效阻尼 :
18
0.02 (3.6)

其中 為動力行為造成的遲滯阻尼,0.02 是代表鋼結構建築的阻尼比,若是
鋼筋混凝土建築則常用 0.05 表示。

= (3.7)

其中 ED 為結構於單一遲滯迴圈消散的能量,如圖 3.5、圖 3.6 所示,可視為


單一遲滯迴圈圍成的面積,經幾何計算,如圖 3.7 所示,可得以下式子

8 4 , , (3.8)

其中 Ae 為容量震譜之下所圍成的面積,不需經由二線段來表示容量震譜,
但需注意的是,此式係依據第二線段為正勁度之條件下所求得,對於第二線
段為負勁度之情形,此式為一近似解; 為最大應變能,可視為以( , ,
, )為頂點之直角三角形面積,
, ,
= (3.9)

由 3.8 式與 3.9 式推得等效阻尼比


4 2 , ,
0.02 3.11
, ,

由於以 3.10 得出的等效阻尼比只適用於理想的彈塑性材料結構,真實結構


的遲滯圈不一定會很飽滿,而且也有可能產生束縮現象,因此添加阻尼修正
因子 κ,將 3.10 式須修正為
4 2 , ,
0.02 3.11
, ,

建築物的 κ 值依照表 3.1[3]和表 3.2[3]選取適當的值。


(4)計算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本研究並非採用 ATC-40 以加速度因子 SRA、SRV 折減彈性需求震譜
至非彈性需求震譜。而是根據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11]所設定的阻尼比修
正後之設計反應譜,由性能點( , , , )、等效基本震動週期 及等效阻
尼比 ,配合正規化加速度震譜係數 C 及阻尼比修正係數 B,以下列公式

19
可計算得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

3.12

2 3.13

1 2.5 3.15
0.4

其中 T0 為短週期與中週期之分界;SDS 為工址短週期設計水平譜加速度係
數;SD1 為工址一秒週期設計水平譜加速度係數;SaD 為工址設計水平譜加速
度係數;而 BS 及 B1 為阻尼比修正係數,為等效阻尼比 的函數,其值如
表 3.3[3]所示。正規化加速度震譜係數 C 在短週期區為 2.5,長週期區為
1。
阻尼比修正係數 B,參考以下建議:
1.極短週期( 0): B=1
2.較短週期(0 0.2 ): B 為 1 與 BS 兩者線性內插
3.短週期(0.2 ): B=BS
4.中長短週期( ): B=B1
每個震譜加速度 Sa 所對應之地表加速度依 3.12 式計算:

3.16

在判讀目標地表加速度時,習慣將屋頂位移 Δroof 為橫軸,Ap 為縱軸,此


表示方式較方便選擇目標地表加速度。

3-2 構件行為說明及模擬

FEMA 273[4]分別對於線性分析、非線性靜力分析、非線性動力分析
定義如何模擬構件的力學行為。而側推分析屬於非線性靜力分析,故以下解
說 FEMA 273 如何定義非線性靜力分析的構件行為分析。在進行耐震評估
前,需先取得構件的材料性質和其他多項重要的參數。以材料性質來說重要
的參數包括降伏強度、抗拉強度、楊氏模數,而構件的重要參數有斷面面積、

20
寬厚比、細長比、接頭細節。由這些參數給予構件適當的非線性鉸,再利用
非線性鉸模擬構件的非線性行為。
鋼的材料性質性質的變異程度相較於其他建築材料小,但實際的降伏
強度與抗拉強度通常會大於標稱的降伏強度與標稱的抗拉強度。因既有鋼
構造建築物的結構元件採樣不易,因此評估時不一定需要做鋼的材料性質
試驗,可依照 FEMA 273 的建議使用其下限值也就是標稱強度當作它的降
伏強度與抗拉強度。
鋼結構建築常見的構件種類不外乎梁、柱、斜撐、接頭。其他的構件種
類還有鋼板牆、填充磚牆或 RC 牆、隔膜、鋼樁基礎,而 FEMA 273 將構件
依不同構架分類,包含抗彎構架、斜撐構架、鋼板牆、有填充的鋼構架、隔
膜、鋼樁基礎。為了求得這些構件的非線性力學行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由
試驗或模擬分析取得其力與位移曲線。以下將介紹 FEMA 273 如何模擬各
種結構元件的力與位移曲線,內容摘自 FEMA 273 章節 5 鋼與鑄鐵,供讀
者了解如何模擬構件的行為。

3-2-1 全束制構架

首先,抗彎構架分為全束制抗彎構架與局部束制抗彎構架。全束制抗彎
構架的定義是接合處皆視為剛性接合,需滿足接頭強度需大於等於所連接
的桿件,且未包括 panel zone 之變形層間位移轉角小於 5%。
依照圖 3.8,並由表 3.4 定義 a、b、c、d、e 五個參數,並求出 QCE 與
θy(或 Δy)。由此可定義出一個近似的力與位移曲線套用在桿件上。若為了
表現應變硬化所產生的效應,可將圖 3.4 中 BC 線段的斜率修正為彈性段斜
率的 3%。
全束制抗彎構架在計算降伏時的轉角 θy 依照梁、柱區分,如圖 3.9 所示。

梁:θy= (3.17)

柱: θy= (1- ) (3.18)

3.17 與 3.18 式為基於反曲點於梁長的正中間求得的近似解,其中,


E=楊氏模數
=降伏強度
21
I=慣性矩
=梁長
=柱長
MCE=期望彎矩強度
P=構件所承受的軸力
=構件的期望降伏軸力=AgFye
Q=剪力或彎矩
QCE=降伏時的剪力或彎矩
tp=梁柱交會區總厚度
θ=弦轉角
θy=降伏轉角
VCE=期望剪力強渡
Z=斷面塑性模數

梁: QCE=MCE=Z (3.19)

柱: QCE= MCE=1.18Z (1- ) Z (3.20)

梁柱交會區: QCE= VCE=0.55Fyedctp (3.21)

而性能點參數代表的意義如下:
IO Immediate Occupancy,可立即修復
LS Life Safety,人命安全
CP Collapse Prevention,預防倒塌

3-2-2 局部束制構架

局部束制構架是指樑柱接頭轉角大於 5%層間變位者,且接頭強度小於
所連接的桿件。而局部束制構架應注意的特點是由於樑柱接頭不再假設為
剛接,所以得依照不同的梁柱接頭種類預估構件的非線性力學行為。
局部束制構架的構件行為模擬概念與原則和全束制構架相同,非線性
力學行為同樣以圖 3.8 為基準,再由表 3.5 定義 a、b、c 三個參數,並求出
QCE 與 θy(或 Δy)。

22
FEMA 273 將局部束制構架的樑柱接頭種類區分為 5 類:
1. 鉚接或栓接之角鋼接頭
2. 鉚接或栓接之 T 型接頭
3. 翼板接頭
4. 端板接頭
5. 綜合局部束制接頭
鉚接或栓接之角鋼接頭:
此種樑柱接頭的定義請參見圖 3.10。而此種類接頭的預期彎矩強度 MCE
建議保守計算其最小值,依照以下算式計算。
若接續梁翼板與翼板角鋼的剪力連接器為接頭的強度主控:

QCE=MCE=db(FveAbNb) (3.22)

其中,
Ab=鉚釘或螺栓的總面積
db=梁深
Fve=鉚釘和螺栓剪力強度
Nb=連接上部或下部翼板與角鋼的鉚釘或螺栓數量
若接頭的容量由水平肢 outstanding leg(OLS)的抗拉容量控制,則 PCE 取 3.23
式與 3.24 式之小值:

PCE FyeAg (3.23)

PCE FteAe (3.24)

QCE=MCE PCE(db+ta) (3.25)

其中
Ae=角鋼水平肢 outstanding leg(OLS)的有效斷面
Ag=角鋼水平肢 outstanding leg(OLS)的總斷面
P=角鋼水平肢 outstanding leg(OLS)承受的力
ta=角鋼的厚度

23
若接頭的容量由連接 OSL 與梁的鉚釘或螺栓的抗拉容量控制:

QCE=MCE=(db+ba)(FteAcNb) (3.26)

其中,
Ac=鉚釘或螺栓面積
ba=圖 3.10 中標示的尺寸
Fte=期望鉚釘或螺栓抗拉強度
Nb=連接上部或下部角鋼與柱翼板的鉚釘或螺栓數量
鉚接或栓接之 T 型接頭(T-stub Connection):
此種樑柱接頭的定義請參見圖 3.11。而此種類接頭的預期彎矩強度 MCE
建議保守計算其最小值,依照以下算式計算。
若介於梁翼板與 T 型連接腹板的剪力接續器控制接頭的強度,依照 3.27 式
計算。
若接頭強度由連接 T 形連接翼板與柱翼板的鉚釘或螺栓的抗拉容量控制:

QCE=MCE=(db+2bt+ts)(FteAbNb) (3.27)

其中,
Nb=連接一 T 型連接(T-stub)與柱翼板的受拉緊固件數量
ts=T 形連接(T-stub stem)的厚度
若 T 形連接(T-stub stem)的抗拉強度控制強度,依 5-18 式與 5-19 式計算,
式中 Ag 和 Ae 為 T 形連接的總斷面與淨斷面。
若 T 形連接的翼板的撓曲降伏強度控制接頭的強度。

QCE=MCE= (3.28)

其中,
k1=自 T 形連接(T-stub stem)至 T 型連接翼板(T-stub flange fillet)邊緣的距離。
bt=T 型連接翼板(T-stub flange)上固緊件的軸心與 T 形連接(T-stub stem)中心
線之距離。可參見圖 3.11,其與圖 3.10 中的 ba 不同。
w=T 形連接的長度
tf=T 形連接的翼板厚度

24
翼板接頭:
翼板接頭可參照圖 3.12。若梁強度能足夠發揮此類接頭可被歸類為全
束制接頭。
接頭的期望強度可由下式計算:

QCE=MCE=PCE(db+tp) (3.29)

其中,
PCE=接頭翼板的期望強度,由翼板淨斷面積或螺栓或焊接剪力容量主控
tp=翼板厚度
必須檢查焊道的強度。翼板有可能栓接於梁,若符合此種狀況,也必須檢查
螺栓的強度與翼板總面積。
端板接頭:
如圖 3.13 所示,此類接頭若強度夠大能使柱發展至期望強度則可被歸
類為全束制接頭。它的強度可能由連接端板傳遞剪力與拉力或彎曲的螺栓
控制。它的設計強度 QCE=MCE 應參照 AISC(1994b)或其他依照實驗結果的
合理步驟。
綜合局部束制接頭:
此類接頭可參照圖 3.14。這些接頭的行為行為複雜,有可能有數種的破
壞力學模式。
局部束制構架對於這些非剛接的接頭所提出的行為模擬的概念類似於鋼構
造校舍初步耐震評估[1]所提到的半剛接類型的接頭。在耐震初評中是以
彎矩修正係數修正接頭能承受彎矩的能力。而計算彎矩修正係數得計算這
些半剛接接頭所能提供的彎矩強度,這和 FEMA 273 分類 5 種接頭並且每
一種都有特定的方式計算其 QCE 有異曲同工之妙。

3-2-3 鋼斜撐構架

鋼斜撐構架的耐震能力主要由斜撐構件的軸力容量提供。鋼斜撐構架
又可大致分為兩類:同心斜撐構架與偏心斜撐構架。梁、柱、斜撐、接頭為
同心斜撐構架與偏心斜撐構架的主要結構元件,而偏心斜撐構架還包含連
桿梁。

25
同心斜撐構架:
同心斜撐構架是指鋼構架中斜撐對準梁柱接頭者。斜撐桿件的力學行
為模擬的最大特色是軸力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非線性力學行為同樣以圖
3.8 為基準,再由表 3.6 定義 c、d、e 三個參數,並求出 QCE 與 Δy。需特別
注意的是斜撐元件受拉與受壓時的力學行為不同,必須依照表 3.6 分別預估
受拉與受壓的力學行為。此外斜撐受壓時表 3.6 的參數 Δ 與 Δy 分別是軸向
變形與斜撐挫屈時的軸向變形。
偏心斜撐構架:
偏心斜撐構架是指鋼構架中斜撐不對準梁柱接頭者。而偏心斜撐構架
的特色是構架的強度由連桿梁的強度控制。連桿梁的彈性勁度 依下式計
算:

Ke= (3.30)

其中

Ke= (3.31)

Ke= (3.32)

其中,

= 2 (3.33)

e=連桿梁長度
G=剪力模數
Ke=連桿梁勁度
Kb=撓曲勁度
Ks=剪力勁度
連桿梁的強度可能由剪力、撓曲、或兩者組合主控。
.
若e

0.6 (3.34)
.
若e

26
2 (3.35)
. .
若 ,則依照 3.34 式與 3.35 以線性內插法求解。

降伏位移是連桿梁的轉角依照以下式子計算:

(3.36)

3-3 其他文獻中的構件行為說明及模擬

除了 FEMA 273 以外,在其他文獻如:FEMA 356[14]與 ASCE 41-13


[10]中也有對於構件行為的說明及模擬。這些文獻中定義構件的力與位移
曲線的邏輯與 3-2 節中提到的 FEMA 273 相同,以計算的降伏強度與降伏位
移搭配表格中依構件分類有不同的建議參數,再由這些建議參數求得構件
的力與位移曲線。而此小節將列出 FEMA 273 與 ASCE 41-13 的非線性的模
擬參數表,以便於本研究第六章與第七章提及相關內容時能相互對照。

3-3-1 FEMA 356 的構件行為說明及模擬

在 FEMA 356[14]中構件所對應的力與位移曲線如圖 3.15 所示。與 3-


2 節中提到的圖 3.8 不同,兩者的差異在於 FEMA 356 將應變硬化的效應加
入圖 3.15 中,應變硬化段的斜率取法跟 FEMA 273 相同,是取彈性段的 3%
做為應變硬化段的斜率。而 FEMA 273 僅於文字中敘述應變硬化段可依循
這樣的做法修正。而定義力與位移曲線的方式與 FEMA 273 相同,參照表
3.7 與 3.8 定義 a、b、c、d、e 五個參數,並求出 QCE 與 θy(或 Δy),QCE 與
θy(或 Δy)的計算可以參考 3-2 節中的敘述。由此可定義出一個近似的力與
位移曲線套用在桿件上。僅需注意表 3.7 與表 3.8 中給予的參數是 a、b,與
表 3.4 中表示的 d、e 不同,對應到力與位移曲線圖上,如圖 3.8 與圖 3.15,
即可互相比較。

3-3-2 ASCE 41-13 的構件行為說明及模擬

在 ASCE 41-13[10]中構件所對應的力與位移曲線如圖 3.15 所示。與


3-2 節中提到的圖 3.8 不同,兩者的差異在於 FEMA 356 將應變硬化的效應
加入圖 3.15 中,應變硬化段的斜率取法跟 FEMA 273 相同,是取彈性段的
3%做為應變硬化段的斜率。而 FEMA 273 僅於文字中敘述應變硬化段可依
27
循這樣的做法修正。而定義力與位移曲線的方式與 FEMA 273 相同,參照
表 3.9 與 3.10 定義 a、b、c、d、e 五個參數,並求出 QCE 與 θy(或 Δy),QCE
與 θy(或 Δy)的計算可以參考 3-2 節中的敘述。由此可定義出一個近似的力
與位移曲線套用在桿件上。僅需注意表 3.9 與表 3.10 中給予的參數是 a、b,
與表 3.4 中表示的 d、e 不同,對應到力與位移曲線圖上,如圖 3.8 與 3.15,
即可互相比較。

28
第四章 耐震詳細評估分析
耐震詳細評估的理論如第三章之敘述,主要為 ATC-40 的容量震譜法和
FEMA 273 的構件非線性行為模擬。目前常見的結構分析軟體有 SAP 2000,
ETABS、MIDAS、ABAQUS 等等。而耐震詳細評估需以結構分析軟體為工
具進行側推分析。本文章所使用的側推分析軟體是 ETABS,版本是 9.7.4。

4-1 ETABS 簡介

ETABS 的 名 稱 源 於 ”Extented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of Building


System”,是由美國 Computer and Structures Inc.(CSI)公司研發的房屋建築結
構分析與設計軟體。ETABS 可利用圖形化的用戶介面來建立一個建築結構
的模型,以有限元素法為計算的依據,進行結構分析與設計。ETABS 為目
前國內許多工程師使用之結構分析軟體,本文亦採用 ETABS 進行鋼結構建
築之詳細評估與驗證。
在 ETABS 中非線性靜力側推分析(Pushover analysis)是其一大特色,可
以用來分析結構物所承受的地震力,用於評估其結構的耐震能力是否良好。
在非線性靜力分析中,利用設定桿件的塑性鉸,表現結構元件受到軸力、剪
力、彎矩時的非線性力學行為。

4-1-1 SAP 2000 與 ETABS 的異同

國內工程師常用的另一個分析軟體為 SAP 2000。SAP 2000 適用範圍廣,


故 SAP 2000 是較通用的結構分析軟體,適用於各類模型複雜的結構,例如:
橋樑,體育場,大壩,海洋平臺,工業建築,發電站,輸電塔,網架等結構
形式,當然民用建築也能很方便的使用 SAP 2000 建模、分析和設計。ETABS
主要適用於各類建築結構,例如: 一般民用建築、高層建築。其特色為若遇
到平面形狀不規則的建築結構亦可以方便的建模。可理解為 ETABS 是建築
專用的結構分析軟體。SAP 2000 與 ETABS 皆出自 Computer and Structures
Inc.(CSI)公司,另外還有分析軟體 SAFE 也同樣出自於 CSI。
CSI 分析引擎提供了以下多種的功能與特點:靜力和動力分析、線性和
非線性分析、動力地震分析和靜力 pushover 分析、橋樑車輛活荷載分析、
幾何非線性(包括 P-Δ 和大變形效應)、階段(增量)施工、潛變、收縮和
29
老化效應、屈曲分析、穩態和功能譜密度分析、框架和殼單元(包括梁-柱、
桁架、膜、板)、三維實體單元、非線性連接和支座單元、頻率相關的連接
和支座單元、多個坐標系、多種類型的約束、多種載入選項、字母-數位標
籤、高效穩定的求解演算法。但使用者須注意不是所有這些特性在 SAP 2000、
ETABS 和 SAFE 的每個版本中都可以使用。
用 SAP 2000、ETABS 和 SAFE 進行結構分析和設計所需要的一般步驟為:
1.創建或修改模型,定義結構的幾何、屬性、荷載和分析參數。
2.進行模型分析
3.查看分析結果
4.檢查和優化結構設計
所以比較 SAP 2000 與 ETABS 的差異,SAP 2000 重點在可以自由建模,
能建立各種分析模型。而 ETABS 則已經有很多建築的元件(樑、柱、樓地
板)提供給使用者建立模型,重點是要利用既有元件去組成建築結構然後分
析力學行為。

4-2 分析流程

詳細評估之分析流程需使用 ETABS。首先於 ETABS 中建立結構模型,


需注意結構物尺寸、材料性質、斷面尺寸、桿件邊界條件、支承性質與載重
形式等等。或匯入已建立的結構物模型。可於 ETABS 中執行彈性分析,查
看主控的震態為第幾震態,再查看其質量參與係數,質量參與係數必須大於
75%,否則建議使用非線性動力分析作為評估的辦法。第二步驟為設定塑鉸,
ETABS 提供兩種塑鉸設定方式,分別為預設塑鉸(default hinge)與使用者定
義塑鉸(user-define hinge)。程式內建塑鉸有四種:
(1) 軸力塑鉸(Axial hinge):P
(2) 與軸力互制之彎矩塑鉸(P-M-M hinge):PMM
(3) 彎矩塑鉸(Moment hinge):M3
(4) 剪力塑鉸(Shear hinge):V2
使用者可依照桿件的受力行為,套用適當的塑鉸性質。使用者定義塑鉸
則可依內建的塑鉸性質加以修改或自訂一個新的塑鉸性質。以彎矩塑鉸 M3
為例展示 ETABS 的塑鉸設定,如圖 4.1 所示,圖上之塑鉸曲線縱軸代表彎
30
矩,橫軸代表轉角,且縱軸與橫軸皆已正規化。塑鉸曲線由表格內 A~E 點
的值控制,A~E 點的位置如圖 3.8 所示,但因塑鉸表示的是結構元件非彈性
段的反應,也就是塑性轉角,因此在圖 4.1 中未繪出彈性段(AB 段)而是從
B 點開始繪製塑鉸曲線。將塑鉸曲線乘上圖 4.1 下方對應的 SF(Scale Factor)
即為實際彎矩與塑性轉角,SF 可由使用者自行定義或由 ETABS 自動以降
伏彎矩定義。另外須注意塑鉸作用位置,分別在每根桿件上設定對應的塑鉸,
在梁、柱兩端設定彎矩塑鉸(M 塑鉸)以反映構件的撓曲行為,在梁、柱中央
設定剪力塑鉸(V 塑鉸),雖然剪力塑鉸的位置不影響分析結果但習慣上會將
其設置於梁、柱的正中間,有助於評估者更易觀察非線性鉸的變化情形,在
斜撐設定壓力塑鉸(P 塑鉸)反映斜撐受拉與受壓的行為。因為塑鉸會依斷面
等構件性質變化所以 ETABS 中的內建預設塑鉸無法查看亦無法修改,但將
塑 鉸 加 於 構 件 上 便 可 由 (DefineDefine Frame Hinge PropertiesShow
Generated Props選取塑鉸編號Modify/Show for Property Data)查看。此外
也可自行建立自訂之塑鉸。非線性鉸的設定影響分析結果甚鉅,應確實檢視
非線性鉸設定是否正確無誤。第三步驟為設定載重與側推力,於 ETABS 由
功能 Define 中的 Static Load Cases 設置靜力載重形式類型,新增一項名為
PUSH 的載重,如圖 4.2 所示,接著點選 Modify Lateral Load 可改變 PUSH
的方向。側推分析為固定豎向分配,各樓層(假設為剛性樓板)側力之合力需
施載於樓層質量中心,其側力分配是基於結構的等效模態。
4.1

為建築物樓層 i 的樓層重
為建物側推方向之主控模態於樓層 i 振幅在側推方向的分量
另外,隔間牆與磚牆在模型內通常只以等值斜撐的形式表示甚至未繪
製於模型內,使 ETABS 並無計算其自重,因此工程師應另行計算其重量並
加載在梁或樓板上,若有其他的額外載重,也必須自行加入,以提高分析解
果的準確度。
第四步驟為輸入非線性側推分析設定(Static Nonlinear Pushover Case)。
從 Define 中的 Static Nonlear/Pushover Cases 新增兩個側推例,名字可以自
由 定 義 , 本 文 定 義 第 一 個 側 推 例 為 PUSH1( 力 控 制 ) 第 二 個 側 推 例 為

31
PUSHX(位移控制),PUSH1 的載重形式要為 DEAD load,如圖 4.3 所示。
PUSHX 則接續 PUSH1,載重形式設定為 PUSH load,如圖 4.4 所示,分析
時會依照側力分配側推,直到位移量到達目標或是程式發散為止。設定完成
之後先執行彈性分析再執行側推分析。第五步驟為檢視側推分析結果,側推
分析結果即是容量曲線。第六步驟為將容量曲線轉換為容量震譜(同 5-1 節)。
第六步驟為選取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同 5-2 節)。最後一步驟為檢核耐震性
能,依照各地區的設計地表加速度判定耐震能力是否足夠(詳細請見 5-3 節)。
若耐震性能目標滿足表示耐震暫無疑慮,若不滿足則代表耐震確有疑慮。而
從圖 4.5 可以整理出側推分析的流程,且每個分析步驟下方對應的是分析所
使用的工具與每個步驟對應的理論來源。

4-3 剛域

於進行分析流程的第一個步驟:建立模型時,於 ETABS 的構架模型中,


可運用剛域的設定處理節點區的重疊問題,特別是當線形結構元件(梁、柱)
斷面尺寸較大時,重疊區造成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在 ETABS 中剛域可運
用線形結構元件端部長度的偏移來定義。在不指定剛域的情形下,線形結構
元件的長度是取到連接它的構件的中線位置。要設定線形結構元件端部長
度 的 偏 移 , 首 先 要 先 點 選 要 修 改 的 元 件 , 由 AssignFrame/LineEnd
(Length) Offsets 的對話框進行設定,如圖 4.6 所示。可將對話框中的設定選
項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設定端部偏移長度,第二部分是剛性區域的剛
域係數設定。在設定端部偏移長度時,若選取根據連續性自動,ETABS 將
自動計算偏移長度。需注意的是 ETABS 自動計算梁的端部偏移會根據連接
到梁端部所有柱的最大斷面尺寸為準;而自動計算柱的端部偏移會根據連
接到柱端部所有梁的最大斷面尺寸為準。另外,ETABS 只會自動計算梁、
柱的端部偏移長度,並不會自動計算斜撐的端部偏移長度,因為在 ETABS
中預設斜撐的端部偏移長度值為 0,當然工程師在使用時可依照需求自行設
定斜撐的端部偏移長度。此外,在自動計算梁、柱的端部偏移長度時不會將
相連的斜撐斷面尺寸列入考慮。若選擇自定義長度,便可自行設定線形構件
開始端(I 端)與結束端(J 端)的偏移長度。例如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中對
於剛域有明確的要求,使用此法可以模擬規範要求的節點剛域。而另一部分
32
的剛性區域係數設定需在對話框中輸入 0~1 之間的值,代表端部的偏移部
分在撓曲和剪力變形時假定的剛性程度。輸入 0 表示其為完全柔性,輸入 1
表示其為完全剛性,而根據使用需求可以輸入介於 0 到 1 之間的值來模擬
半剛性的特性。

4-4 ETABS 的內建塑鉸曲線

軸力塑鉸:
ETABS 的軸力塑鉸 P,如圖 4.7 所示,圖上之塑鉸曲線縱軸代表力(軸
力),橫軸代表位移(軸向變形),且縱軸與橫軸皆已正規化。塑鉸曲線由表格
內 A~E 點的值控制,A~E 點的位置如圖 3.8 所示,但因塑鉸表示的是桿件
非彈性段的反應,也就是塑性變形,因此在 ETABS 介面中,未繪出彈性段
(AB 段)而是從 B 點開始繪製塑鉸曲線,其對應的數據可參見表 4.1。
斜撐受力行為分為受拉與受壓,受拉由降伏強度控制,受壓由挫屈強度
控制。於 ETABS 的 P 塑鉸中正值代表受拉,負值代表受壓,因此受拉所對
應之軸力與軸向變形 SF(scale factor)為 Py 與 Δy,受壓所對應之軸力與軸向
變形 SF(scale factor)為 Pcr 與 Δcr。
觀察 ETABS 的內建 P 塑鉸與 FEMA 273 的差異,首先是表現應變硬化
的效應,FEMA 273 的建議曲線未表現應變硬化但 FEMA 273 也在文章中註
明應變硬化段可依彈性段的 3%斜率修正,ETABS 的 P 塑鉸曲線受拉時應
變硬化段的斜率就是取彈性段的 3%。再來是韌性(位移),FEMA 273 依斷
面之形狀比給予不同的建議曲線,以斜撐受壓且段面形狀分類為 W or I
shape 為例,其 d=1,e=9,而斜撐受拉其 d=12,e=15。ETABS 的塑鉸曲線
與 FEMA 273 不同處在 ETABS 受壓時 C、D 點韌性(位移)多出 0.01,研判
是因為 ETABS 為避免側推分析時造成程式誤判而添加,其值甚小,故以韌
性(位移)的觀點來看 FEMA 273 與 ETABS 相同。最後是殘餘強度,FEMA
273 依斷面之形狀比給予不同的建議曲線,以斜撐受壓且段面形狀分類為 W
or I shape 為例,其 c=0.2,而斜撐受拉其 c=0.8,得知就殘餘強度而言,FEMA
273 與 ETABS 相同。FEMA 273 與 ETABS P 塑鉸的曲線比較可參考圖 4.8。
彎矩塑鉸:
ETABS 的 M3 塑鉸設定,如圖 4.9 所示,圖上之塑鉸曲線縱軸代表力
33
(彎矩),橫軸代表位移(轉角),且縱軸與橫軸皆已正規化。塑鉸曲線由表格
內 A~E 點的值控制,A~E 點的位置如圖 3.8 所示,但因塑鉸表示的是桿件
非彈性段的反應,也就是塑性轉角,因此在 ETABS 介面中未繪出彈性段(AB
段)而是從 B 點開始繪製塑鉸曲線。將塑鉸曲線乘上下方對應的 SF(Scale
Factor)即為實際彎矩與塑性轉角,SF 可由使用者自行定義或由 ETABS 自
動以降伏彎矩定義。ETABS 中的內建 M3 塑鉸數值如表 4.2 所示。
觀察 ETABS 的 M3 塑鉸與 FEMA 273 的差異,首先是表現應變硬化的
效應,FEMA 273 的建議曲線未表現應變硬化但 FEMA 273 有在文章中註明
應變硬化段可依彈性段的 3%斜率修正,ETABS 的 M3 塑鉸曲線應變硬化段
的斜率就是取彈性段的 3%。再來是韌性(位移),FEMA 273 依斷面之寬厚
比給予不同的建議曲線,以構件為梁而斷面之寬厚比 為例,其 d=10,

e=12,而查看 ETABS 的 M3 塑鉸發現不論使用何種寬厚比的構件其固定


d=7.5,e=9.5。最後是殘餘強度滿 FEMA 273 依斷面之寬厚比給予不同的建
議曲線,同樣以構件為梁而斷面之寬厚比 為例其 c=0.6 而查看

ETABS 的 M3 塑鉸發現不論使用何種寬厚比的構件其固定 c=0.4。FEMA


273 與 ETABS M3 塑鉸的曲線比較可參考圖 4.10 與 4.11。
剪力塑鉸:
ETABS 的剪力塑鉸 V2,如圖 4.12 所示,圖上之塑鉸曲線縱軸代表力
(剪力),橫軸代表位移(剪力變形),且縱軸與橫軸皆已正規化。塑鉸曲線由
表格內 A~E 點的值控制,A~E 點的位置如圖 3.8 所示,但因塑鉸表示的是
桿件非彈性段的反應,也就是塑性變形,因此在 ETABS 介面中未繪出彈性
段(AB 段)而是從 B 點開始繪製塑鉸曲線。ETABS 中的內建 V2 塑鉸數值如
表 4.3 所示。
然而於 FEMA 273 章節五中並未提及鋼結構元件的剪力塑鉸的建議值。
由於常見的鋼結構元件,例如:梁、柱、斜撐等,破壞模式鮮少由剪力破壞
主控,大多為降伏、挫屈、焊道撕裂等因素主控。於執行實際鋼構造建築物
側推分析時,可運用 ETABS 內建的剪力塑鉸,但建議完成分析後仍須逐一
檢查模型中每根構件承受的剪力值是否大於該構件的剪力容量。

34
4-5 簡單側推結果驗證

為了能夠檢核側推分析的輸入資料與分析步驟是否有誤與側推分析結
果是否可信,故使用一簡單構架模型做側推分析並與手算結果比較。因此作
者在 ETABS 中建立一個單層單跨的簡單門形構架,示意圖如圖 4.13,柱高
300cm、梁長(跨距)300cm。梁,柱的斷面皆選用 400×200×8×13。柱的材料
選用 ASTM A36 鋼。為了能夠與手算結果比較,梁的材料性質依照 ASTM
A36 鋼但特別將 E 彈性模數乘以 100 倍,目的為將梁模擬為剛性梁,就可
依照簡單的計算公式計算彈性勁度與側向力。經由將梁模擬為剛性梁,構架
的彈性勁度與側向力強度可以依照下列式子計算:

V= 2 (4.2)

k= 2 (4.3)

V=構架彈性段的側向力強度
=Z× =全斷面降伏彎矩
Z=塑性模數
=降伏強度
H=柱高
E=彈性模數
I=慣性矩
注意,式中乘以 2 倍代表的意義為構架中有 2 根柱。
分析結果如圖 4.14 所示,以簡單側推結果與手算結果相互驗證,檢核彈性
勁度與側向力,得知輸入資料的方式與分析步驟應無錯誤。經過驗證後,未
來執行其他複雜模型側推分析的結果便較具信心與說服力。

4-6 ETABS 各版本塑鉸設定差異

4-6-1 ETABS 9

ETABS 自版本 8 起將 FEMA 273[4]納入其中。本研究使用的 ETABS


版本是 ETABS 9.7.4。ETABS 9 中內建塑鉸的性質可參見本研究 4-4 節。值
得注意的是 ETABS 的 M3 塑鉸,FEMA 273 有針對斷面是否為結實斷面給

35
予塑鉸相對應的 d、e、c 值,包括線性內插的範圍,而 ETABS 9 的內建 M3
塑鉸的 d、e、c 值卻為固定值,d=7.5,e=9.5,c=0.4,其中緣由不得而知,
猜測可能的原因是取線性內插上限與下限所對應數值的平均值。

4-6-2 ETABS 13

ETABS 13 的塑鉸設定源自於 FEMA 356[14]


。此小節以 ETABS 13.1.4
版本舉例。於指定塑鉸時,在(選取線形構件AssignFrameHinges)對話
框中塑鉸性質選擇 Auto 便是 ETABS 內建塑鉸,且由對話框中可見塑鉸性
質源自於 FEMA 356 中的表格,詳見圖 4.15。接下來便可再依照欲添加的
塑鉸種類選擇參照 FEMA 356 中不同的表格,詳見圖 4.16,選項有鋼梁、鋼
柱、鋼斜撐。FEMA 356 中敘述鋼的章節內容可參見本研究 3-3-1 節或參見
FEMA 356[14]章節 5 之原文。值得注意的是 ETABS 13 的內建 M3 塑鉸
確實有依照表 3.7( FEMA 356 原文中表格 5-6)判斷斷面是否為結實斷面並
給予塑鉸相對應的 a、b、c 值,且 ETABS 13 亦能正確計算以線性內插求得
a、b、c 值。且注意 FEMA 356 對於斜撐受壓時的建議曲線數值與 FEMA 273
略有不同。

4-6-3 ETABS 16

ETABS 16 的塑鉸設定源自於 ASCE 41-13[10]


。此小節以 ETABS 16.0.3
版本舉例。於指定塑鉸時,在(選取線形構件AssignFrameHinges)對話
框中塑鉸性質選擇 Auto 便是 ETABS 內建塑鉸,且由對話框中可見塑鉸性
質源自於 ASCE 41-13 中的表格,詳見圖 4.17。接下來便可再依照欲添加的
塑鉸種類選擇參照 ASCE 41-13 中不同的表格,詳見圖 4.18,選項有鋼梁、
鋼柱、鋼斜撐。ASCE 41-13 中敘述鋼的章節內容可參見本研究 3-3-2 節或
參見 ASCE 41-13[10]章節 9 之原文。值得注意的是 ETABS 16 的內建 M3
塑鉸確實有依照表 3.9(ASCE 41-13 原文中表格 9-6)判斷斷面是否為結實斷
面並給予塑鉸相對應的 a、b、c 值,且 ETABS 16 亦能正確計算以線性內插
求得 a、b、c 值。

36
第五章 耐震詳細評估結果檢核

5-1 容量曲線與容量震譜

容量曲線由 ETABS 側推分析獲得,容量曲線是建築物基底剪力 V 與屋


頂側向位移(Δroof) 的關係曲線。容量曲線是多自由度系統的行為表現,需將
其轉換成等效單自由度系統的容量震譜,即譜加速度係數 Sa(譜加速度/g)與
譜位移 Sd 的關係曲線。而容量曲線得依照 ATC-40 轉換為容量震譜,亦可
參考 3-1 節。再依照 3-1 節將容量曲線轉換為容量震譜,計算性能目標地表
加速度並且能轉換為性能曲線(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 與屋頂側向位移
Δroof 的關係曲線)。

5-2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與屋頂位移曲線

3-1 節建立性能曲線(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 與屋頂側向位移 Δroof 的關


係曲線)是沿用國家地震中心開發的分析輔助程式 TEASPA 自動計算性能目
標地表加速度程式 (PGA.exe)的理論,並將混凝土構造的阻尼比 0.05 改用
鋼構造的阻尼比 0.02,其餘計算方式不變。TEASPA 的做法是將容量曲線上
的每一點皆視為耐震性能點,與 ATC-40 的迭代方式不同。為了選取適當的
性能點,需同時考慮力控制條件與位移條件。(詳細步驟請參考 5-3 節)

5-3 耐震詳細評估結果判讀

依照 ETABS 的分析結果,ETABS 會將側推時每個步驟的塑鉸狀態用


不同的顏色標示於塑鉸上,若有任一桿件的塑鉸呈現紅色,意味著該塑鉸已
韌性用盡(塑鉸達到 collapse point),在分析中表示該桿件為破壞。ETABS 側
推分析有 3 個停止分析的條件,其一是任一桿件的塑鉸韌性用盡時,其二
是側推時的屋頂位移量達到指定的位移量,其三是程式發散。側推分析完成
後工程師便能查看產生破壞的位置及原因,判斷其是否合理。
由於是將容量曲線上的每一點皆視為耐震性能點,不同性能點對應不同地
表加速度,工程師能依使用需求(一般用途或緊急避難用途)決定性能點。而
決定性能點的概念是考慮結構物受震時各構件的強度(力控制條件)與產生
的層間變位(位移條件),所衍生出的準則有以下 3 條:
37
1. 強度準則
強度準則就是檢核發生最大基底剪力時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依
照 ETABS 的分析結果,可檢視在側推過程中每一側推步驟的屋頂側向位移
Δroof 與基底剪力 V,並檢查最大基底剪力發生於側推的第幾步驟,可對應出
容量曲線上的點作為性能點,對應出性能點後即可依 Δroof 在性能曲線對應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
2. 位移準則
除了檢核基底剪力強度外,結構物的韌性行為亦是耐震評估中重要的
一環。位移準則得依不同使用需求限制層間位移角(1%或 2%或其他數值)。
由 ETABS 側推分析結果,找出在哪一步驟產生最大層間變位角。首先選取
屋頂層並輸出屋頂層各點的位移量,找出最大屋頂位移點。找出最大屋頂位
移點後,選取該點對應的每層樓的點,輸出這些點在側推分析中每一側推步
驟的側向位移,由每層上下兩點的側向位移差除以樓層高可得層間變位角,
並檢視每一側推步驟的層間變位角。判定建築物的層間變位角限制,找出不
超過層間變位角限制的側推步驟,依照該側推步驟對應容量曲線上的點作
為性能點,對應出性能點後即可找出 Δroof 在性能曲線對應的性能目標地表
加速度 Ap。本論文採用適合鋼構造建築物之位移準則 475 年回歸期設計地
震作用下之容許層間相對側向位移角建議[11],如表 5.1 所示。
3. 軸力破壞準則
依照耐震設計的概念,不希望柱先發生破壞,故在側推分析時柱先發生
破壞,取該步驟對應的點為性能點。
由以上準則判定出建築物的目標性能地表加速度 。
而如何判斷建築物耐震性能是否足夠?本研究之依據為按照內政部公
布之耐震規範[11]計算該建築物所在地區的設計地表加速度,若目標性能
地表加速度大於設計地表加速度,表示耐震暫無疑慮。若目標性能地表加速
度小於設計地表加速度,表示耐震確有疑慮,應依照如圖 1.1 之耐震評估流
程(1-5 節),規劃耐震補強或拆除建築物。

38
第六章 塑鉸建議
本章節提供詳細評估執行側推分析時,彎矩與軸力塑鉸的設定建議。當
然工程師亦可依照其他文獻或實際試驗結果或自身經驗設定合理的塑鉸參
數。使用本章節建議塑鉸需注意這些塑鉸表示的行為不包括且不考慮焊道
破壞、栓接破壞、鏽蝕造成的效應等。

6-1 資料蒐集與統計

本研究中重要的一環為蒐集國內鋼構造試驗,藉由擷取這些試驗中結
構元件的力學行為與 FEMA 273[4]建議的力與位移曲線相互比較,依統
計結果提出建議值。
作者蒐集從民國 79 年迄今公開的鋼構造試驗資料,選擇文獻中試驗內
容符合蒐集目標者當作數據基礎,其中包括彎矩的力學行為(詳見 6-1-1 節)
與軸力的力學行為(詳見 6-1-2 節)。但並不是這些文獻中所有試驗數據皆能
列入統計,剔除如構件還未產生完整塑性行為就發生焊道破壞等諸如此類
的試驗資料,此類試驗資料會使統計結果產生偏差,故需篩選出適合的試體
試驗資料。從反覆載重試驗得到的遲滯迴圈圖繪出試驗的包絡曲線,並將試
驗資料依照 FEMA 273 可計算出一條建議的力與位移關係曲線(3-2 節),為
了能探討 FEMA 273 建議值與實際試驗值的差異,這些試體試驗資料最終
統計結果包含材料強度、試體最大強度、勁度、韌性(位移)、殘餘強度等五
項,分別探討並給予建議。
第六章蒐集的文獻共 28 篇,詳見參考文獻[15]至[42]
,其中列入統
計的試體數量總共為 118 組。

6-1-1 彎矩塑鉸

目標是能表現出彎矩作用在梁或柱產生的效應,故作者蒐集梁柱接頭
的試驗資料用於此小節的統計分析。因單純將一根未經任何加工的鋼梁施
加外力後觀測其行為的試驗數量十分稀少,且不具研究意義,並浪費經費。
與此相反,梁柱接頭的試驗數量眾多,將這些資料依試體的特性做分類便能
探討結果。梁柱接頭試驗配置大多為試驗柱上下兩端為鉸接,於梁端配置油
壓千斤頂,由油壓千斤頂施力並紀錄試體的行為。由此可表現構架受到側向
39
力時產生的變形,如圖 6.1 所示,模擬構架的反曲點至梁柱接頭的受力情形。
由於此種試驗配置的模式,我們可以將試驗中梁的行為視為懸臂梁,如此一
來便能進行實驗值與理論計算值的比較。為了保證每一筆試驗的遲滯迴圈
圖僅代表梁的力與位移行為,需蒐集梁的遲滯迴圈,有時需扣除柱與梁柱交
會區所提供的強度與轉角,需特別注意文獻中試驗資料的來源,才能得出具
說服力的結果。
這些梁柱接頭試驗皆有其研究之目的,自美國北嶺地震(1996)與日本阪
神大地震(1995)後,許多傳統的鋼結構梁柱接頭產生非預期的脆性破壞,例
如梁翼板與柱板焊道接合處破裂、柱板撕裂破壞等。因此國內外學者提出許
多改良式的梁柱接頭,這些梁柱接頭試驗會依照不同的目的於梁上加工,不
同的加工會導致梁的行為差異,所以暫先將試體資料分為三大類,分別是一
般型、增強型、減弱型。一般型係指梁無任何加工,一般型的試驗資料較為
稀少,有些試驗會準備一組一般型作為對照組。增強型係指於梁增加蓋板、
托板、擴翼、或加勁者。減弱型係指於梁做削切、開孔或減少其彎矩容量者。
於本章節的表格與圖片中以表 6.1 所示之圖例表示一般型、增強型、減弱型
的梁柱接頭。
下列觀察項目的梁柱接頭試驗資料,皆視為全束制構架。
本小節的試驗資料共 18 篇,詳見參考文獻[15]至[32]
,其中列入統
計的試體一般型 9 組,增強型 47 組,減弱型 24 組,總計 80 組。根據統計
結果,建議塑鉸如表 6.2 所示。表 6.2 沿用 FEMA 273 的表示形式,將梁依
照斷面的寬厚比給予對應的塑鉸建議曲線的參數, :建議 d=5.5,

e=7,c=0, :建議 d=5.5,e=7,c=0, 則以線性內

插選取 d 值與 e 值。表 6.3 與 6.4 中表示的數值與 4-3 節 ETABS 中塑鉸的


表示方式相同,因塑鉸表示的是桿件非彈性段的反應,也就是塑性轉角,因
此在 ETABS 介面中未繪出彈性段(AB 段)而是從 B 點開始繪製塑鉸曲線。
而這些塑鉸建議曲線參數的由來將於材料強度、試體最大強度、勁度、韌性
(位移)、殘餘強度等五個項目中詳細說明。
其對應的 SF(Scale Factor)是依照下列算式計算所求得:
同此小節開頭所提及,由於梁柱接頭試驗配置的緣故,將梁柱接頭試驗

40
視為懸臂梁,一集中力施加於懸臂梁端,以懸臂梁端位移除以梁全長,計算
等效轉角。

懸臂梁:θy= (6.1)

而梁之預期彎矩強度為:

梁:QCE=MCE=Z (6.2)

材料強度:
影響構件行為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材料強度。引用 FEMA 273 對於鋼結
構材料的敘述「結構用鋼的材料性質的變異程度相較於其他建築材料小」,
FEMA 273 的敘述的確符合我們對於鋼結構材料的認知,但結構用鋼的真實
材料強度普遍高於標稱強度,到底實際強度約高出標稱強度多少是值得探
討的。
以下依照不同的結構用鋼種類分類,在蒐集的試驗資料中常見有
ASTM A36、SN490B 與 A572 Gr.50。依照每一份文獻中所做的拉伸試驗紀
錄計算平均值與標準差,表 6.5 為統計結果,其中包含真實材料強度的平均
值、標準差、與真實材料強度與標稱強度相差多少百分比的平均值。
材料強度的探討為何如此重要?因為材料強度直接影響 FEMA 273 的強
度計算與韌性(轉角),特別是韌性,因為 FEMA 273 是以降伏位移(轉角)依
照建議的倍數去推算全部的韌性,故真實材料強度與標稱強度之間的差異
會造成巨大影響,必須特別小心謹慎。由表 6.5 中統計結果可見鋼的實際強
度通常大於標稱強度許多:ASTM A36 實際強度高出標稱強度 13.54%;
SN490B 實際強度高出標稱強度 8.27%;A572 Gr.50 實際強度高出標稱強度
11.03%,且即使將平均實際強度扣除 1 倍標準差仍大於標稱強度,可得知
材料強度使用標稱強度是偏保守的。
試體最大強度:
試體最大強度的判定是取遲滯迴圈圖中強度最大值(最大彎矩),並與全
斷面降伏彎矩 Mp 比較,請參照 3.19 式與圖 3.8。其中求取 FEMA 273 建議
曲線時,計算 Mp 是採用鋼材的標稱強度,表 6.6 為統計結果,其中包含一
般型、增強型、減弱型的試驗最大強度與 Mp 相差百分比的平均值與標準差:

41
一般型相差 49%,增強型相差 56%,減弱型相差 43%。觀察統計所得到的
數據,因最大強度是與單看梁斷面所計算出的 Mp 相比,增強型的倍率最高,
一般型次之,減弱型最低,符合梁柱接頭的認知。且由統計資料可得知,即
使模擬應變硬化效應算取之最大強度仍為保守,因此建議可模擬應變硬化
效應。
勁度:
可配合圖 6.7 至圖 6.85 以便觀察試驗包絡曲線與 FEMA 273 彈性段的
勁度差異,圖 6.7 至圖 6.85 將 FEMA 273 建議之力與位移關係圖與試驗遲
滯迴圈的包絡曲線重疊比較,而 ETABS 中塑鉸的設定於介面中未繪出彈性
段(AB 段)而是從 B 點開始繪製塑鉸曲線,因此將彈性段之行為(降伏彎矩與
降伏轉角)加入曲線之中還原 ETABS 塑鉸的彎矩與轉角關係曲線。由觀察
可得知 FEMA 273 建議曲線之彈性段勁度略大於試驗勁度,依經驗法則試
驗得到的勁度確實會較理論計算勁度小一些,因此勁度的估算尚為準確。
韌性(轉角):
以 FEMA 273 的表示方法,θy 是訂定韌性行為的重要參數。因為是將試
驗中的梁視為懸臂梁,因此降伏轉角 θy 依以下算式計算:

θy= (6.3)

由試驗資料觀察發現許多試體在達到最大強度後就發生破壞停止試驗,
而有些試體在達到最大強度後仍會繼續發展韌性但強度會向下降,兩者皆
使用 FEMA 273 所建議的彎矩與轉角關係圖,依照圖 3.8 所示,前者構件行
為從 A 點經 B 點然後至 C 點就停止了,並無點 C 至點 E 的行為,因此將強
度最大點(亦是最大位移點)的位移角除以降伏轉角 θy 可得圖 3.8 所標示的 d
值。後者一樣依照圖 3.8,先將強度最大點的位移角除以降伏轉角 θy 可得圖
3.8 所標示的 d 值,再將最大位移點的位移角除以降伏轉角 θy 可得圖 3.8 所
標示的 e 值。前者因為沒有強度下降的區段,因此令其 e 值等於 d 值。
表 6.7 為統計結果,其中包含一般型、增強型、減弱型的 d 值與 e 值的
平均值與標準差。根據各項數據推得之合理的韌性(位移)建議值,d 的建議
值由 d 的平均值扣除 1 倍標準差以確保其值為合理且保守,所以其結果為:
一般型 d=5.5,增強型 d=5.5,減弱型 d=5.5;e 的建議值因殘餘強度的設定
42
c=0,詳見下一小節殘餘強度,已算保守,故 e 值選取略小於 e 平均值且便
於輸入的值,所以其結果為:一般型 e=7,增強型 e=7,減弱型 e=7。由此
可見雖然三種類型的梁柱接頭行為略有差異,以統計結果來看減弱型最優,
增強型次之,最後是一般型,但最終決定選取的 d 值與 e 值相同,因此於表
6.2 建議塑鉸對照表就不區分梁柱接頭的形式。而表 6.2 建議塑鉸對照表沿
用 FEMA 273 的表示形式,將梁依照斷面的寬厚比給予對應的塑鉸建議曲
線的參數,且由於蒐集的試驗的斷面寬厚比幾乎為 此分類,因此

以試驗的統計資料將此類的 d 值由 FEMA 273 原本建議之 10 改為 5.5;e 值


由 FEMA 273 原本建議之 12 改為 7。但蒐集的資料中並無斷面符合
的試驗,因此無試驗數據支持所建議的值,只能參考 FEMA 273 的建議

值再以等比例推算的方式解決,建議之 d 值為 4.125,e 值為 5.25。斷面寬


厚比落於 此區間者則依照線性內插選取 d 值與 e 值。

殘餘強度:
殘餘強度在 FEMA 273 建議的彎矩與轉角關係圖中代表構件過了最大
強度點之後的強度變化,如圖 3.8 中點 C 至點 D 至點 E 的行為。於韌性的
觀察項目中發現許多試體在達到最大強度後就發生破壞停止試驗,而有些
試體在達到最大強度後仍會繼續發展韌性但強度會向下降。前者無殘餘強
度的行為故忽略不計;後者依照圖 3.8,選取最大位移點的強度以 Mp 打折
當作殘餘強度的概念,經計算得到 c 值。但參考耐震評估會議之委員建議,
依照 RC 建築執行側推分析之經驗,殘餘強度以負勁度表示優於以垂直線直
接減少強度,因此採計 c 值皆等於 0。
以上便是彎矩塑鉸建議的全部內容,圖 6.2 與圖 6.3 展示各種塑鉸建議
曲線。而圖 6.7 至圖 6.85 為這些試驗數據(試驗包絡曲線)和 FEMA 273 與本
研究建議的彎矩塑鉸建議曲線之差別比較。若想知曉試驗數據(試驗包絡曲
線)與彎矩塑鉸建議曲線的差異為多少且是否保守?或者是否過於保守?因此
將這些試驗數據(試驗包絡曲線)下所圍出的面積與彎矩塑鉸建議曲線下所
圍出的面積做比較,其意義為能量,可得出彎矩塑鉸建議曲線下所圍出的面
積約為試驗數據(試驗包絡曲線)下所圍出的面積之 80%,符合保守的原則且
不過於保守。
43
雖然蒐集的文獻中並沒有鋼結構柱的試驗資料,但梁與柱皆是主要傳
遞彎矩的結構元件,兩者的差異在於柱必須額外考慮軸力與二次彎矩帶來
的效應,所以建議柱的彎矩塑鉸依照與梁相同的塑鉸曲線輸入,而對應的
SF(scale factor)則以本文的 3.20 式計算之。

6-1-2 剪力塑鉸

常見的鋼結構元件,例如:梁、柱、斜撐等,破壞模式較少由剪力破壞
主控,大多為降伏、挫屈、焊道撕裂等因素主控,加上目前沒有蒐集到適用
的鋼結構剪力行為試驗資料,因此於執行實際鋼構造建築物側推分析時,設
定剪力塑鉸可使用 ETABS 內建的 V2 塑鉸,塑鉸的內容可參見 4-3 節的 V2
塑鉸,塑鉸參數如表 4.3 所示,而對應的 SF(Scale Factor)由 6.4 式計算而來,
但建議完成分析後仍須逐一檢查模型中每根構件承受的剪力值是否大於該
構件的剪力容量,工程師亦可以其他文獻或實際試驗結果或自身經驗設定
合理的剪力塑鉸。

VCE=0.55Fydtw (6.4)

VCE:預期剪力強度
d:構材總深度
tw:腹板厚度

6-1-3 軸力塑鉸

斜撐為鋼結構中的重要受力元件,本章節探討的是斜撐的軸力塑鉸。鋼
構中的斜撐有一般型的鋼斜撐,與近年許多學者研發的各式挫屈束制斜撐
(又稱 BRB)。一般型的鋼斜撐承受拉力與壓力的力學行為不同,受壓時受挫
屈控制,而挫屈束制斜撐改善了一般型斜撐的受壓行為,使受拉與受壓的強
度接近。
作者將蒐集的資料(包括一般型斜撐與 BRB),依照 FEMA 273 計算出
一條建議的力與位移關係曲線(3-2 節),並如 6-1-1 節探討建議值與實際試
驗值的差異,這些試體試驗資料最終統計結果包含材料強度、試體最大強度、
勁度、韌性(位移)、殘餘強度等五項,分別探討並與給予建議。
一般型斜撐共 4 篇,詳見參考文獻[33]至[36]
,其中列入統計的試體數
44
量為 18 組;挫屈束制斜撐共 6 篇,詳見參考文獻[37]至[42]
,其中列入
統計的試體數量為 20 組。
一般型斜撐:
一般型斜撐軸力塑鉸的正值代表受拉,負值代表受壓。受拉所對應之軸
力與軸向變形 SF(scale factor)為 Py 與 Δy,受壓所對應之軸力與軸向變形
SF(scale factor)為 Pcr 與 Δcr。根據統計結果,建議軸力塑鉸如表 6.8 所示,受
拉 d=6,e=10,c=0;受壓 d=1,e=6,c=0。表 6.8 中表示的數值與 4-3 節
ETABS 中塑鉸的表示方式相同,因塑鉸表示的是桿件非彈性段的反應,也
就是塑性變形,因此在 ETABS 介面中未繪出彈性段(AB 段)而是從 B 點開
始繪製塑鉸曲線。
其對應的 SF(Scale Factor)是依照下列算式計算所求得:

=A (6.5)

其中,A 為斜撐斷面; 為標稱降伏強度。


一般型斜撐降伏時的位移 計算如下:

(6.6)

其中 為降伏時的軸力,E 為彈性模數,A 為斜撐斷面積,L 為斜撐全長(依


FEMA 273 的說明斜撐全長包含兩端的斜撐接合板長度)
一般型斜撐受壓時受挫屈控制,最大強度是以挫屈強度表示:

=A (6.7)

其中,A 為斜撐斷面; 為挫屈強度。


的計算依規範(鋼構造建築物鋼結構設計技術規範 2007 及 AISC2005)
當 4.71 (或 0.44 ),則 0.685

當 4.71 (或 0.44 ),則 0.877

其中 為尤拉挫屈應力:

6.8

45
一般型斜撐挫屈時的位移 計算如下:

6.9

材料強度:
與 6-1-1 彎矩塑鉸探討材料強度的做法相同,同樣依照不同的結構用鋼
種類分類,在蒐集的試驗資料中常見有 ASTM A36 與 A572 Gr.50。依照每
一份文獻中所做的拉伸試驗紀錄計算平均值與標準差,表 6.10 為統計結果,
其中包含真實材料強度的平均值、標準差、與真實材料強度與標稱強度相差
多少百分比的平均值。
由 6-1-1 敘述中可得知材料強度的重要性:材料強度直接影響 FEMA
273 的強度計算與韌性(位移),特別是韌性,因為 FEMA 273 是以降伏位移
依照建議的倍數去推算全部的韌性,故真實材料強度與標稱強度之間的差
異會造成巨大影響,必須特別小心謹慎。由表 6.10 之統計結果中可見鋼的
實際強度通常大於標稱強度許多:ASTM A36 實際強度高出標稱強度
15.47%;A572 Gr.50 實際強度高出標稱強度 14.28%,且即使將平均實際強
度扣除 1 倍標準差仍大於標稱強度,可得知材料強度使用標稱強度是偏保
守的。
試體最大強度:
試體最大強度的判定需分別看受拉行為或受壓行為。受拉行為是取遲
滯迴圈圖中受拉段(正值)的強度最大值(最大軸拉力),並與降伏軸力 Py 比較,
請參照 6.5 式與圖 3.8,其中求取 FEMA 273 建議曲線時,計算 Py 是採用鋼
材的標稱強度。受壓行為雖然應該取遲滯迴圈圖中受壓段(負值)的強度最大
值(最大軸拉力),並與挫屈軸力 Pcr 比較,但斜撐受壓時軸力最大點就是斜
撐發生挫屈的點,因此計算斜撐的挫屈強度即可,其中求取 FEMA 273 建
議曲線時,計算 Pcr 是採用鋼材的標稱強度,表 6.11 為統計結果,一般型斜
撐受拉段(正值)的試驗最大強度與 Py 相差百分比的平均值與標準差,相差
26%。而受壓行為既然是由挫屈軸力 Pcr 控制,由試驗資料可得知,斜撐依
理論計算的挫屈強度是十分保守的,可參考圖 6.104 至圖 6.121 並觀察座標
為負的區域(受壓)。
勁度:
46
可配合圖 6.86 至圖 6.121 以便觀察試驗包絡曲線與 FEMA 273 彈性段
的勁度差異(包括受拉降伏與受壓挫屈),圖 6.86 至圖 6.121 將 FEMA 273 建
議之力與位移關係圖與試驗遲滯迴圈的包絡曲線重疊比較,而 ETABS 中塑
鉸的設定於介面中未繪出彈性段(AB 段)而是從 B 點開始繪製塑鉸曲線,因
此將彈性段之行為(降伏軸力與降伏位移)加入曲線之中還原 ETABS 塑鉸的
力與位移關係曲線。由觀察可得知 FEMA 273 建議曲線之彈性段勁度與試
驗勁度十分接近。
韌性(位移):
需特別注意不論 FEMA 273、ETABS 抑或本論文中軸力塑鉸的受拉行
為與受壓行為所對應的 SF(Scale Factor)是不同的。
一般型斜撐的降伏位移 計算式如下:

6.10

其中, 為降伏時的軸力,E 為彈性模數,A 為斜撐斷面積,L 為斜撐全長


(依 FEMA 273 的說明斜撐全長包含兩端的斜撐接合板長度)
同理,一般型斜撐挫屈時的位移 計算如下:

6.11

由試驗資料觀察發現:許多試體在達到最大強度後就發生破壞停止試
驗,而有些試體在達到最大強度後仍會繼續發展韌性但強度會向下降,兩者
雖有差異,仍皆使用 FEMA273 所建議的力與位移關係圖,但稍有不同,依
照圖 3.8 所示,前者構件行為從 A 點經 B 點然後至 C 點就停止了,並無點
C 至點 E 的行為,因此將強度最大點(亦是最大位移點)的位移除以降伏位移
Δy 可得圖 3.4 所標示的 d 值。後者一樣依照圖 3.8,先將強度最大點的位移
除以降伏位移 Δy 可得圖 3.8 所標示的 d 值,再將最大位移點的位移除以降
伏位移 Δy 可得圖 3.8 所標示的 e 值。前者因為沒有強度下降的區段,因此
令其 e 值等於 d 值,表 6.12 為統計結果,此表包含一般型斜撐的 d 值與 e
值的平均值與標準差,建議之 d=6,e=10。
而受壓的韌性(位移)行為,與試體最大強度小節中所述相同,斜撐依理
論計算的挫屈強度是十分保守的,因此由保守的挫屈強度計算出的挫屈變
47
形也十分保守,所以 FEMA 273 的建議值對於斜撐受壓時是保守的,可以
考慮不修改直接沿用。但為了維持過了最大強度點後的韌性行為由負勁度
表示的一致性與邏輯連貫(彎矩塑鉸與斜撐受拉皆如此表示),因此修改了斜
撐受壓所對應的 e 值。由於數值點的取得方式與 FEMA 273 建議曲線上表
示的點不同,同時考慮挫屈後的負勁度與殘餘強度十分麻煩,因此採用的做
法為配合蒐集的試驗包絡曲線嘗試給予不同的 e 值,再尋找適當的 e 值。所
得出的 e 值由 FEMA 273 建議的 9 修改為 6,但要強調不同的點在於此處是
用負勁度表示而非圖 3.8 所示的垂直線。受壓段 e=6 與 FEMA 273 建議值
(e=9)所縮減的比例也剛好與受拉段 e=10(FEMA 273 受拉 e=15)不謀而合。
受壓的建議曲線可參考圖 6.104 至圖 6.121 並觀察座標為負的區域(受壓),
觀察建議曲線與試驗包絡曲線的貼合。
殘餘強度:
殘餘強度一樣分受拉行為與受壓行為探討。斜撐受拉段的殘餘強度在
FEMA 273 建議的力與位移關係圖中代表構件過了最大強度點之後的強度
變化,如圖 3.8 中點 C 至點 D 至點 E 的行為。於韌性(位移)的觀察項目中
發現許多試體在達到最大強度後就發生破壞停止試驗,而有些試體在達到
最大強度後仍會繼續發展韌性但強度會向下降。前者無殘餘強度的行為故
忽略不計。後者依照圖 3.8 所示,選取最大位移點的強度以 Py 打折當作殘
餘強度的概念,經計算得到 c 值。但參考耐震評估會議之委員建議,依照
RC 建築執行側推分析之經驗,殘餘強度以負勁度表示優於以垂直線直接減
少強度,因此一般型斜撐受拉段的 c 值等於 0(c=0)。斜撐受壓段在過挫屈點
之後強度便直接向下掉,剩下微小的殘餘強度,於試驗包絡曲線中亦可觀察
到相同的現象,甚至試驗結束前受壓段只剩一點點強度,同前一小節韌性
(位移)中所述,受壓段 c 的建議值亦是採用,且以負勁度表示。
以上便是軸力塑鉸建議的全部內容,圖 6.4 展示各種塑鉸建議曲線。而
圖 6.86 至圖 6.103(受拉)與圖 6.104 至圖 6.121(受壓)為這些試驗數據(試驗包
絡曲線)和 FEMA 273 與本研究建議的軸力塑鉸建議曲線之差別比較。由於
斜撐塑鉸受拉與受壓對應的 SF(scale factor)不同,受拉所對應之軸力與軸向
變形 SF(scale factor)為 Py 與 Δy,受壓所對應之軸力與軸向變形 SF(scale
factor)為 Pcr 與 Δcr,所以將受拉與受壓的情況分開交代,方便讀者觀察圖
48
中斜撐受拉與受壓的區段。
軸力塑鉸建議曲線的殘餘強度段是由負勁度表示,所以會造成將軸力
塑鉸建議值輸入 ETABS 時,D 點與 E 點重合且強度為 0,工程師可一樣依
照建議值輸入,亦可將結構中特定幾根斜撐的 E 點位移延長。這麼做的目
的是斜撐構架系統通常斜撐會先破壞,ETABS 執行側推分析時若有任何一
根桿件的塑鉸韌性用盡(轉變為紅色表示),則側推分析將會終止,為了瞭解
某幾根斜撐破壞後整體建築物又是如何反應的,可由工程師自行判斷將 E
點之韌性(位移)延長。
挫屈束制斜撐 BRB:
挫屈束制斜撐添加了側向支撐構材,改善了斜撐的挫屈問題。在 FEMA
273 中並無對於挫屈束制斜撐的建議力與位移曲線,僅 ASCE 41-13 有列出
挫屈束制斜撐的建議力與位移曲線。但基於以下 3 項理由,將 FEMA 273 斜
撐之受拉建議曲線對 x 軸與 y 軸各鏡射一次後做為挫屈束制斜撐 BRB 的受
壓建議曲線。
1. 側向支撐構材不影響 BRB 受拉力時的行為。側向支撐構材有各式各樣的
設計,不同的材料與形狀難以分門別類,但幸好側向支撐構材不影響
BRB 受拉力時的行為,BRB 的拉力強度由核心元件判定即可。
2. BRB 因為脫層不完全的效應影響,因此抗壓力會略大於抗拉力,所以由
此方式模擬的壓力曲線較為保守。
3. BRB 在設計時通常會控制設計的拉力強度與壓力強度的差異不超過 10%,
所以由此方式模擬的壓力曲線誤差也不至於過大。
挫屈束制斜撐軸力塑鉸的正值代表受拉,負值代表受壓,且因受壓曲線是受
拉曲線之鏡射,所以受拉與受壓對應之軸力與軸向變形 SF(scale factor)同為
Py 與 Δy。根據統計結果,本研究建議 BRB 的軸力塑鉸如表 6.13 所示,d=8,
e=10,c=0。
其對應的 SF(Scale Factor)是依照下列算式計算所求得:

= (6.12)

其中, 為核心段之斷面積; 為標稱降伏強度。

49
P
Δ L 6.13
QEA

其中 為降伏時的軸力,,Q 為等效勁度因子(詳細請參見下方勁度之計算
法),E 為彈性模數, 為核心段之斷面積, 為 BRB 之全長。
材料強度:
與 6-1-1 彎矩塑鉸探討材料強度的做法相同,同樣依照不同的結構用鋼
種類分類,在蒐集的試驗資料中 BRB 核心元件常使用的材料有 SN490B 與
A572 Gr.50。依照每一份文獻中所做的拉伸試驗紀錄計算平均值與標準差,
表 6.15 為統計結果,其中包含真實材料強度的平均值、標準差、與真實材
料強度與標稱強度相差多少百分比的平均值。
由 6-1-1 敘述中可得知材料強度的重要性。材料強度直接影響 FEMA
273 的強度計算與韌性(位移),特別是韌性,因為 FEMA 273 是以降伏位移
依照建議的倍數去推算全部的韌性,故真實材料強度與標稱強度之間的差
異會造成巨大影響,必須特別小心謹慎。
由 表 6.15 中 統 計 結 果 可 見 鋼 的 實 際 強 度 通 常 大 於 標 稱 強 度 許 多
SN490B 實際強度高出標稱強度 15.02%;A572 Gr.50 實際強度高出標稱強
度 13.97%,且即使將平均實際強度扣除 1 倍標準差仍大於標稱強度,可得
知材料強度使用標稱強度是偏保守的。
試體最大強度:
由於 BRB 的建議曲線受壓段是由受拉段鏡射而成,因此試體最大強度
的判定單看受拉行為。受拉行為是取遲滯迴圈圖中受拉段(正值)的強度最大
值(最大軸拉力),並與降伏軸力 Py 比較,請參照 6.12 式與圖 3.8。其中求取
FEMA 273 建議曲線時,計算 Py 是採用鋼材的標稱強度,表 6.16 為統計結
果,此表包含一般型斜撐受拉段(正值)的試驗最大強度與 Py 相差百分比的
平均值與標準差。
勁度:
挫屈束制斜撐的核心元件由核心段、轉換段、連接段共三段組成,如圖
6.5 所示。為了表示其勁度,採用彈簧串聯之概念計算挫屈束制斜撐的等效
勁度 ,且另由等效勁度因子 Q 表示。

50
1
K 6.14
1 1 1
K K K
EA A A EA
K Q 6.15
L AA 2L A A 2L A A L

其中,K 為 BRB 之等效勁度,K 為核心段之勁度,K 為轉換段之勁度,


K 為連接段之勁度;A 為核心段之斷面積,A 為轉換段之斷面積(可由
概算), 為連接段之斷面積; 為核心段之長度, 為轉換段之長度, 為
連接段之長度, 為 BRB 之全長;Q 為等效勁度因子(通常等效勁度因子
Q 值介於 1.2 到 1.5 之間)。本文章中所提之 BRB 試驗在計算理論降伏位移
時所運用的楊氏模數 E 皆由等效勁度因子 Q 修正後再進行計算。
韌性(位移):
由於 BRB 的建議曲線受壓段是由受拉段鏡射而成,因此挫屈束制型斜
撐的韌性行為也是單看降伏位移 。
BRB 的降伏位移 計算式如下:

6.16

其中, 為降伏時的軸力,Q 為等效勁度因子(詳細請參見上方勁度之計算


法),E 為彈性模數, 為核心段之斷面積, 為 BRB 之全長。
由試驗資料觀察發現,許多試體在達到最大強度後就發生破壞停止試
驗,而有些試體在達到最大強度後仍會繼續發展韌性但強度會向下降,兩者
皆使用 FEMA 273 所建議的力與位移關係圖,依照圖 3.8 所示,前者構件行
為從 A 點經 B 點然後至 C 點就停止了,並無點 C 至點 E 的行為,因此將強
度最大點(亦是最大位移點)的位移除以降伏位移 Δy 可得圖 3.8 所標示的 d
值。後者一樣依照圖 3.8,先將強度最大點的位移除以降伏位移 Δy 可得圖
3.8 所標示的 d 值,再將最大位移點的位移除以降伏位移 Δy 可得圖 3.8 所標
示的 e 值。前者因為沒有強度下降的區段,因此令其 e 值等於 d 值,表 6.17
為統計結果,此表包含 BRB 的 d 值與 e 值的平均值與標準差,d=8,e=10。
殘餘強度:
BRB 的殘餘強度一樣由受拉行為基準。斜撐受拉段的殘餘強度在
51
FEMA 273 建議的力與位移關係圖中代表構件過了最大強度點之後的強度
變化,如圖 3.8 中點 C 至點 D 至點 E 的行為。於韌性(位移)的觀察發現,
許多試體在達到最大強度後就發生破壞停止試驗,而有些試體在達到最大
強度後仍會繼續發展韌性但強度會向下降。前者無殘餘強度的行為故忽略
不計。後者依照圖 3.8,選取最大位移點的強度以 Py 打折當作殘餘強度的概
念,經計算得到 c 值。但參考耐震評估會議之委員建議,依照 RC 建築執行
側推分析之經驗,殘餘強度以負勁度表示優於以垂直線直接減少強度,因此
挫屈束制斜撐受拉段的 c 值等於 0。
以上便是挫屈束制斜撐軸力塑鉸建議的全部內容,圖 6.6 展示各種塑鉸
建議曲線。而圖 6.122 至圖 6.141 為這些試驗數據(試驗包絡曲線)和 FEMA
273 與本研究建議軸力塑鉸建議曲線之差別比較。

52
第七章 構架試驗比較
上一章節提供了塑鉸的建議值,而本章節的內容為這些塑鉸的應用,將
建議的塑鉸加於構架試驗的模型中,再由 ETABS 執行側推分析,將 ETABS
側推分析得到之容量曲線與構架試驗的實際反應相互比較。本研究以 3 組
構架試驗的資料為例,分別為單層單跨之抗彎構架、雙層單跨之抗彎構架、
同心斜撐構架,由簡入繁,驗證本研究提出的塑鉸建議值,並希望這些塑鉸
用於實際的建築物時能更具說服力。

7-1 構架試驗比較

7-1-1 構架試驗 1

選 取 的 構 架 試 驗 來 源 為 「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eel frames with


controlled buckling mechanisms in knee braces」
[43]
,其中一組空構架試體,
試體編號為 SMRF。
試體概述:
SMRF 為 單 層 單 跨 之 空 構 架 , 梁 為 H175×175×7.5×11 , 柱 為
250×250×9×14,梁、柱材料皆使用 ASTM A36。材料的實際強度參考原文
獻[43]中試片拉伸試驗結果,梁的實際材料強度為 310Mpa,柱的實際材
料強度為 324.6Mpa。梁跨距為 4744mm,柱高為 2520mm,支承形式為鉸
接。試驗配置如圖 7.1 所示。於構架頂層梁端一側以油壓動力機加載側向載
重,採用位移控制,記錄試驗結果。
SMRF 試體實驗與分析比較結果:
在 ETABS 中建立模型,圖 7.2 便是表示結構模型與塑鉸設定位置,分
別給予四種不同的塑鉸設定,其一是以 ETABS 的內建塑鉸設定,使用的
ETABS 版本為 9.7.4(ETABS 各版本塑鉸設定的差異可參見本研究 4-6 節);
其二是以本研究第六章的塑鉸建議值設定塑鉸;其三是以 FEMA 273 的塑
鉸建議值設定塑鉸;其四是以 ASCE 41-13 的塑鉸建議值設定塑鉸。分別進
行側推分析,並觀察四者的破壞模式皆是梁兩端塑鉸韌性用盡,如圖 7.3 所
示。將四者由側推分析得到的容量曲線與試驗的遲滯迴圈包絡曲線皆繪於
圖 7.4,以實線代表模型使用標稱材料強度而點狀虛線代表模型使用原文獻

53
中拉伸試驗所得之實際強度,且為了便於觀察將模型使用標稱強度與實際
強度者分別繪於圖 7.5 與 7.6。
觀察圖 7.4、圖 7.5、圖 7.6 可列出以下幾項比較分析結果的重要項目。
試驗的彈性勁度與側推分析得到的彈性勁度相當接近。再比較分析得到的
最大強度和最大位移量,以試驗的最大強度和最大位移量為基準將各個不
同塑鉸設定模型側推分析得到的最大強度和最大位移量以百分比表示,若
數值大於 100%則表示有不保守的疑慮。首先,以試驗的最大位移 254mm 為
基準列出各個不同塑鉸設定模型側推分析得到的最大位移量計算值,標稱
強度 ETABS 內建塑鉸 102%,實際強度 ETABS 內建塑鉸 126%;標稱強度
本研究建議塑鉸 69%,實際強度本研究建議塑鉸 85%;標稱強度本 FEMA
273 建議塑鉸 134%,實際強度 FEMA 273 建議塑鉸 164%;標稱強度本 ASCE
41-13 建議塑鉸 134%,實際強度 ASCE 41-13 建議塑鉸 164%。接著以試驗
的最大強度 121KN 為基準列出各個不同塑鉸設定模型側推分析得到的最大
強度計算值,標稱強度 ETABS 內建塑鉸 74%,實際強度 ETABS 內建塑鉸
91%;標稱強度本研究建議塑鉸 70%,實際強度本研究建議塑鉸 87%;標稱
強度本 FEMA 273 建議塑鉸 62%,實際強度 FEMA 273 建議塑鉸 76%;標
稱強度本 ASCE 41-13 建議塑鉸 79%,實際強度 ASCE 41-13 建議塑鉸 97%。
根據以上觀察結果,除了以本研究建議塑鉸設定的模型分析結果韌性是保
守的之外,其他塑鉸設定的模型分析結果有韌性不保守的情況,而所有的塑
鉸設定的模型分析結果強度皆是保守的。

7-1-2 構架試驗 2

選取的構架試驗來源為「多層多跨隅撐鋼結構之耐震性能研究」
[44]

其中一組空構架試體,試體編號為 MRF。
試體概述:
MRF 為雙層單跨之空構架,梁為 H175×175×7.5×11,柱為 250×250×9×14,
梁、柱材料皆使用 ASTM A36。材料的實際強度列於表 7.1,來源是原文獻
[44]中試片拉伸試驗結果。梁跨距為 4744mm,樓層高度皆為 2280mm,
支承形式為鉸接。試驗配置如圖 7.7 所示。於構架頂層梁端一側以油壓動力
機加載側向載重,採用位移控制,記錄試驗結果。
54
MRF 試體實驗與分析比較結果:
在 ETABS 中建立模型,圖 7.8 便是表示結構模型與塑鉸設定位置,分
別給予四種不同的塑鉸設定,其一是以 ETABS 的內建塑鉸設定,使用的
ETABS 版本為 9.7.4;其二是以本研究第六章的塑鉸建議值設定塑鉸;其三
是以 FEMA 273 的塑鉸建議值設定塑鉸;其四是以 ASCE 41-13 的塑鉸建議
值設定塑鉸。分別進行側推分析,並觀察四者的破壞模式皆是一樓梁兩端塑
鉸韌性用盡,如圖 7.9 所示。將四者由側推分析得到的容量曲線與試驗的遲
滯迴圈包絡曲線皆繪於圖 7.10,以實線代表模型使用標稱材料強度而點狀
虛線代表模型使用原文獻中拉伸試驗所得之實際強度,且為了便於觀察將
模型使用標稱強度與實際強度者分別繪於圖 7.11 與 7.12。
觀察圖 7.10、圖 7.11、圖 7.12 可列出以下幾項比較分析結果的重要項
目。試驗的彈性勁度與側推分析得到的彈性勁度相當接近。再比較分析得到
的最大強度和最大位移量,以試驗的最大強度和最大位移量為基準將各個
不同塑鉸設定模型側推分析得到的最大強度和最大位移量以百分比表示,
若數值大於 100%則表示有不保守的疑慮。首先,以試驗的最大位移 400mm
為基準列出各個不同塑鉸設定模型側推分析得到的最大位移量計算值,標
稱強度 ETABS 內建塑鉸 117%,實際強度 ETABS 內建塑鉸 149%;標稱強
度本研究建議塑鉸 92%,實際強度本研究建議塑鉸 106%;標稱強度本 FEMA
273 建議塑鉸 152%,實際強度 FEMA 273 建議塑鉸 195%;標稱強度本 ASCE
41-13 建議塑鉸 152%,實際強度 ASCE 41-13 建議塑鉸 195%。接著以試驗
的最大強度 150KN 為基準列出各個不同塑鉸設定模型側推分析得到的最大
強度計算值,標稱強度 ETABS 內建塑鉸 65%,實際強度 ETABS 內建塑鉸
84%;標稱強度本研究建議塑鉸 62%,實際強度本研究建議塑鉸 79%;標稱
強度本 FEMA 273 建議塑鉸 55%,實際強度 FEMA 273 建議塑鉸 70%;標
稱強度本 ASCE 41-13 建議塑鉸 69%,實際強度 ASCE 41-13 建議塑鉸 90%。
根據以上觀察結果,除了以本研究建議塑鉸設定的模型分析結果韌性是保
守的之外,其他塑鉸設定的模型分析結果有韌性不保守的情況,而所有的塑
鉸設定的模型分析結果強度皆是保守的。

55
7-1-3 構架試驗 3

選取的構架試驗來源為「斜撐面內挫屈之特殊同心斜撐構架耐震行為
研究」[45],其中一組同心斜撐試體,試體編號為 SCBF。
試體概述:
SCBF 為 雙 層 單 跨 之 同 心 斜 撐 構 架 , 具 有 4 根 斜 撐 , 梁 為
H506×201×11×19,柱為 318×307×17×24,斜撐 H175×175×7.5×11,為梁、
柱材料皆使用 A572 Gr.50,斜撐材料為 ASTM A36。材料的實際強度列於表
7.2,來源是原文獻[45]中試片拉伸試驗結果。梁跨距為 6700mm,樓層高
度皆為 3330mm,支承形式為固接。試驗配置如圖 7.13 所示。於構架頂層
梁端一側以油壓動力機加載側向載重,採用位移控制,記錄試驗結果。
SCBF 試體實驗與分析比較結果:
在 ETABS 中建立模型,圖 7.14 便是表示結構模型與塑鉸設定位置,分
別給予四種不同的塑鉸設定,其一是以 ETABS 的內建塑鉸設定,使用的
ETABS 版本為 9.7.4;其二是以本研究第六章的塑鉸建議值設定塑鉸;其三
是以 FEMA 273 的塑鉸建議值設定塑鉸;其四是以 ASCE 41-13 的塑鉸建議
值設定塑鉸。分別進行側推分析,並觀察四者的破壞模式皆是斜撐發生軸力
破壞,如圖 7.15 所示。將四者由側推分析得到的容量曲線與試驗的遲滯迴
圈包絡曲線皆繪於圖 7.16,以實線代表模型使用標稱材料強度而點狀虛線
代表模型使用原論文中拉伸試驗所得之實際強度,且為了便於觀察將模型
使用標稱強度與實際強度者分別繪於圖 7.17 與 7.18。
觀察圖 7.16、圖 7.17、圖 7.18 可列出以下幾項比較分析結果的重要項
目。試驗的彈性勁度與側推分析得到的彈性勁度相當接近。於「斜撐面內挫
屈之特殊同心斜撐構架耐震行為研究」
[45]試驗結果之敘述中提到:「試驗
結束後,觀察試體狀態,斜撐如預期發揮受拉降伏與受壓挫屈的抗側向力行
為,並沒有觀察到梁柱構架破壞的現象,整體構架兩支斜撐斷裂以及接合板
與連接板處發生降伏,其破壞模式為斜撐中間受壓挫屈後產生局部挫屈,而
在受拉時從局部挫屈處的裂縫開始破裂,最後破裂傳遞至整個斜撐斷面,斜
撐整支破壞失去功能。」由此敘述可得知試驗進行至斜撐發生破壞後便不再
進行,未將梁或柱推至破壞。而圖 7.16、圖 7.17、圖 7.18 中所示的側推分

56
析是側推至梁柱也產生塑鉸,因此無法比較最大位移量,僅比較分析得到的
最大強度,以試驗的最大強度為基準將各個不同塑鉸設定模型側推分析得
到的最大強度以百分比表示,若數值大於 100%則表示有不保守的疑慮。以
試驗的最大強度 2200KN 為基準列出各個不同塑鉸設定模型側推分析得到
的最大強度計算值,標稱強度 ETABS 內建塑鉸 102%,實際強度 ETABS 內
建塑鉸 109%;標稱強度本研究建議塑鉸 95%,實際強度本研究建議塑鉸
99%;標稱強度本 FEMA 273 建議塑鉸 83%,實際強度 FEMA 273 建議塑鉸
90%;標稱強度本 ASCE 41-13 建議塑鉸 100%,實際強度 ASCE 41-13 建議
塑鉸 107%。根據以上觀察結果,本研究建議塑鉸與 FEMA 273 建議塑鉸設
定的模型分析結果強度是保守的,ETABS 內建塑鉸與 ASCE 41-13 建議塑
鉸設定的模型分析結果有強度不保守的情況。雖然未能比較其韌性能力但
觀察各個不同的塑鉸設定方式的側推曲線中本研究建議塑鉸的側推曲線與
試驗包絡曲線最為接近。

57
58
第八章 實際案例分析
本章節是真實鋼結構建築的案例分析,本研究取得一棟位於桃園的鋼
構造廠房與一棟緬甸的鋼結構建築的 ETABS 模型,便以這兩棟鋼構造建築
物為例,依照耐震評估流程,先進行耐震初步評估,再進行耐震詳細評估。
本章節以實際案例分析的目的有二,其一是探討本研究提出的塑鉸的建議
值的可行性,雖無試驗值可以比對結果,但從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可得到一
些線索;其二是以這兩棟鋼構造建築物為示範例展示完整的鋼結構耐震能
力評估。
注意在評估結構物的耐震能力時,構件的塑鉸表示的行為不包括且不
考慮焊道破壞、栓接破壞、鏽蝕造成的效應等。因此在執行耐震能力評估前
工程師必須先排除焊道破壞、栓接破壞、鏽蝕造成的影響,以確保每根構件
依塑鉸設定運作,避免發生非預期的破壞,而高估其耐震能力。若鋼梁有加
蓋板(增強型)或削切(減弱型),則須檢查其是否設計適當,建議增強和減弱
的彎矩容量範圍是 35%,避免不當的加工造成建築物實際受震行為和分析
結果差距甚遠。經過以上步驟,排除焊道破壞、栓接破壞、鏽蝕造成的效應,
加上檢查構件加工後才可開始執行以下耐震評估。

8-1 桃園八德廠房

建築概要:本工程為桃園市八德區廣興段廠房新建工程,建築規劃為地上四
層結構物,結構物樓高 1F=10m(內含 1MF 位在 6m 高),2F~4F=4m,屋突
層=4.7m~5.15m。建築物如圖 8.1、圖 8.2、圖 8.3 所示。
結構系統:本結構物採鋼造特殊抗彎構架系統抵抗垂直荷重及水平地震力,
且有配置斜撐,基礎為獨立基腳。

8-1-1 桃園八德廠房耐震初評

建築物基本資料
一、地址:-(桃園市八德區廣興段廠房)
二、建築物高度:28.1 公尺
三、興建年代:-
四、樓層數:地上四層結構物,結構物樓高 1F=10m(內含 1MF 位在 6m 高),
59
2F~4F=4m,屋突層=4.7m~5.15m。
五、用途係數 I=1
六、475 設計地震力係數:
(1) SDS=0.6
(2) SD1=0.3
(3) SaD=0.29
七、結構系統地震力折減係數 Fu:
(1)是否位於臺北盆地:否
(2) R=3
(3) Ra=2.33
(4) Fu=2.33
結構重量計算
一、屋頂類型:桁架鋼浪板,靜載重 100 kgf/m2
混凝土鋼浪層板,靜載重 750 kgf/m2
二、面積:PHF:939 平分公尺(長度 37 公尺、寬度 35 公尺)
RF:1295 平分公尺(長度 37 公尺、寬度 35 公尺)
4F:1295 平分公尺(長度 37 公尺、寬度 35 公尺)
3F:1295 平分公尺(長度 37 公尺、寬度 35 公尺)
2F:1295 平分公尺(長度 37 公尺、寬度 35 公尺)
1MF:1295 平分公尺(長度 37 公尺、寬度 35 公尺)
三、重量:5828tf
耐震能力評估
此標的物採用三種型鋼,依佇立位置不同柱高亦不同,評估資料如下說
明:
一、柱構件之尺寸及根數
(1) B400x400x21,柱高 600 公分,共 9 根。
(2) B414x405x28,柱高 600 公分,共 35 根。
(3) H300x300x10x15,柱高 600 公分,共 1 根。
二、柱構件之塑性彎矩
X 向:
60
(1) B400x400x21: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414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10350 tf-cm
(2) B414x405x28: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6172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15429 tf-cm
(3) H300x300x10x15: 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683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1708 tf-cm
Y 向:
(1) B400x400x21: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414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10350 tf-cm
(2) B414x405x28: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6075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15188 tf-cm
(3) H300x300x10x15: 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148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3700 tf-cm
三、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
依 2-1-5 節說明,各類型柱構件上、下端束制 αt、αb 如表 8.1 所示:
由於一樓柱底端皆假設為鉸接,因此柱構件下端束制的彎矩修正係數 αb=0
四、鋼柱之抗側向力強度
依 2-2 節說明 Vp=N(αt Mp+αb Mp)/H,分別計算不同類型及柱高所能提供之
抗側向力強度。
(1) X 向:
B400x400x21,Vp=N(αt Mp+αb Mp)/H
=9(1 10350+0 10350) 600=155.25 tf
B414x405x28,Vp=N(αt Mp+αb Mp)/H
=35(1 15429+0 15429) 600=900.01 tf
H300x300x10x15,Vp=N(αt Mp+αb Mp)/H
=1(1 1708+0 1708) 600=2.85 tf
(2) Y 向:
B400x400x21,Vp=N(αt Mp+αb Mp)/H
=9(1 10350+0 10350) 600=155.25 tf
B414x405x28,Vp=N(αt Mp+αb Mp)/H
61
=35(1 15188+0 15188) 600=885.94 tf
H300x300x10x15,Vp=N(αt Mp+αb Mp)/H
=1(1 3700+0 3700) 600=6.17 tf
五、鋼斜撐之抗側向力強度
(1) X 向:
2-B300x90x8x15,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97.2 0.71)=343.6 tf
2-B300x90x8x15,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97.2 0.71)=103.08 tf
2-B300x90x8x15,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97.2 0.78)=379.08 tf
2-B300x90x8x15,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97.2 0.78)=113.72 tf
(2) Y 向:
2-B300x90x8x15,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97.2 0.64)=311.04 tf
2-B300x90x8x15,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97.2 0.64)=93.31 tf
2-B300x90x8x15,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97.2 0.71)=345.06 tf
2-B300x90x8x15,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97.2 0.71)=103.52 tf
將各構件可提供之抗側向力強度加總後,即可算得 X 向、Y 向合計剪力:
X 向 1058.11+939.49=1997.6 tf,Y 向 1047.35+852.93=1900.28 tf。
基本耐震性能
耐震容量
基本耐震性能
耐震需求
(1) X 向:
耐震容量=合計剪力∑Vpx(tf)= 1.4αyVx= 1997.6 tf
耐震需求= SaD×I×W/Fu= 725.31 tf

62
.
基本耐震性能 Ey= 100 275.41
.
(2) Y 向:
耐震容量=合計剪力∑Vpx(tf)= 1.4αyVx= 1900.28 tf
耐震需求= SaD×I×W/Fu= 725.31 tf
.
基本耐震性能 Ey= 100 262
.
現況調整因子調查
依據標的物之現況可調整下列現況因子
一、結構系統完整性
此標的物為規則平面且內部構件尚為對稱,如圖 8.1、圖 8.2、圖 8.3 所示,
故其結構系統完整性為「可」,q1=1.0。
二、鏽蝕程度
因桃園八德廠房為新建建築,因此判定構件無明顯鏽蝕,故鏽蝕程度為「無」

q2=1.0。
三、變形程度
因桃園八德廠房為新建建築,因此判定建築物外觀及內部均無明顯變形,故
,q3=1.0。
變形程度為「無」
綜合以上內容,調整因子 Q=q1×q2×q3=1.0 1.0 1.0=1.0。
耐震指標
耐震指標 Is=基本耐震性能 現況調整因子調查
X 向:Isx=Ex×Q =275.41 1.0=275.41
Y 向:Isy=Ey×Q =262 1.0=262
Is=Min(Isx,Isy)=262 100
是否有疑慮:暫無疑慮
(初步評估表內容可見表 8.2)
8-1-2 桃園八德廠房耐震初評:弱層檢核
為了考慮建築物有可能有弱層,作為示範例,因此將每層樓皆執行初評,並
比較耐震指標。
桃園八德廠房(1MF):
結構重量計算
一、屋頂類型:桁架鋼浪板,靜載重 100 kgf/m2
63
混凝土鋼浪層板,靜載重 750 kgf/m2
二、面積:PHF:939 平分公尺(長度 37 公尺、寬度 35 公尺)
RF:1295 平分公尺(長度 37 公尺、寬度 35 公尺)
4F:1295 平分公尺(長度 37 公尺、寬度 35 公尺)
3F:1295 平分公尺(長度 37 公尺、寬度 35 公尺)
2F:1295 平分公尺(長度 37 公尺、寬度 35 公尺)
三、重量:4856tf
耐震能力評估
一、柱構件之尺寸及根數
(1)B400x400x21,柱高 400 公分,共 9 根。
(2)B414x405x28,柱高 400 公分,共 35 根。
二、柱構件之塑性彎矩
X 向:
(1) B400x400x21: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414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10350 tf-cm
(2) B414x405x28: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6172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15429 tf-cm
Y 向:
(1) B400x400x21: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414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10350 tf-cm
(2) B414x405x28: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6075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15188 tf-cm
三、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
依 2-1-5 節說明,各類型柱構件上、下端束制 αt、αb 如表 8.3 所示:
四、鋼柱之抗側向力強度
依 2-2 節說明 Vp=N(αt Mp+αb Mp)/H,分別計算不同類型及柱高所能提供之
抗側向力強度。
(1) X 向:
B400x400x21,Vp=N(αt Mp+αb Mp)/H
=9(1 10350+1 10350) 400=465.75 tf
64
B414x405x28,Vp=N(αt Mp+αb Mp)/H
=35(1 15429+1 15429) 400=2700.03 tf
(2) Y 向:
B400x400x21,Vp=N(αt Mp+αb Mp)/H
=9(1 10350+0 10350) 400=465.75 tf
B414x405x28,Vp=N(αt Mp+αb Mp)/H
=35(1 15188+0 15188) 400=2657.81 tf
五、鋼斜撐之抗側向力強度
(1) X 向:
2-B300x90x8x15,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97.2 0.88)=403.38 tf
2-B300x90x8x15,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97.2 0.88)=121.01 tf
2-B300x90x8x15,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97.2 0.83)=427.68 tf
2-B300x90x8x15,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97.2 0.83)=128.3 tf
(2) Y 向:
2-B300x90x8x15,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97.2 0.83)=403.38 tf
2-B300x90x8x15,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97.2 0.83)=121.01 tf
2-B300x90x8x15,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97.2 0.78)=379.08 tf
2-B300x90x8x15,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97.2 0.78)=113.72 tf
將各構件可提供之抗側向力強度加總後,即可算得 X 向、Y 向合計剪力:
X 向 3165.78+1080.38=4246.16 tf,Y 向 3123.56+1017.2=4140.76 tf。

65
基本耐震性能
耐震容量
基本耐震性能
耐震需求
(1) X 向:
耐震容量=合計剪力∑Vpx(tf)= 1.4αyVx= 4246.16 tf
耐震需求= SaD×I×W/Fu= 604.43 tf
.
基本耐震性能 Ey= 100 702.51
.
(2) Y 向:
耐震容量=合計剪力∑Vpx(tf)= 1.4αyVx= 4140.76 tf
耐震需求= SaD×I×W/Fu= 604.43 tf
.
基本耐震性能 Ey= 100 685.07
.
耐震指標
耐震指標 Is=基本耐震性能 現況調整因子調查
X 向:Isx=Ex×Q =702.51 1.0=702.51
Y 向:Isy=Ey×Q =685.07 1.0=685.07
Is=Min(Isx,Isy)=685.07 100
是否有疑慮:暫無疑慮(1MF 檢核)
(初步評估表內容可見表 8.4)
桃園八德廠房(2F):
結構重量計算
一、屋頂類型:桁架鋼浪板,靜載重 100 kgf/m2
混凝土鋼浪層板,靜載重 750 kgf/m2
二、面積:PHF:939 平分公尺(長度 37 公尺、寬度 35 公尺)
RF:1295 平分公尺(長度 37 公尺、寬度 35 公尺)
4F:1295 平分公尺(長度 37 公尺、寬度 35 公尺)
3F:1295 平分公尺(長度 37 公尺、寬度 35 公尺)
三、重量:3885tf
耐震能力評估
一、柱構件之尺寸及根數
(1) B400x400x21,柱高 400 公分,共 44 根。

66
二、柱構件之塑性彎矩
X 向:
(1) B400x400x21: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414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10350 tf-cm
Y 向:
(1) B400x400x21: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414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10350 tf-cm
三、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
依 2-1-5 節說明,各類型柱構件上、下端束制 αt、αb 如表 8.5 所示:
四、鋼柱之抗側向力強度
依 2-2 節說明 Vp=N(αt Mp+αb Mp)/H,分別計算不同類型及柱高所能提供之
抗側向力強度。
(1) X 向:
B400x400x21,Vp=N(αt Mp+αb Mp)/H
=44(1 10350+1 10350) 400=2277 tf
(2) Y 向:
B400x400x21,Vp=N(αt Mp+αb Mp)/H
=44(1 10350+1 10350) 400=2277 tf
五、鋼斜撐之抗側向力強度
(1) X 向:
2-B300x90x8x15,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97.2 0.88)=403.38 tf
2-B300x90x8x15,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97.2 0.88)=121.01 tf
2-B300x90x8x15,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97.2 0.83)=427.68 tf
2-B300x90x8x15,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97.2 0.83)=128.3 tf
(2) Y 向:
2-B300x90x8x15,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67
=2(2.5 97.2 0.83)=403.38 tf
2-B300x90x8x15,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97.2 0.83)=121.01 tf
2-B300x90x8x15,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97.2 0.78)=379.08 tf
2-B300x90x8x15,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97.2 0.78)=113.72 tf
將各構件可提供之抗側向力強度加總後,即可算得 X 向、Y 向合計剪力:
X 向 2277+1080.38=3357.38 tf,Y 向 2277+1017.2=3294.2 tf。
基本耐震性能
耐震容量
基本耐震性能
耐震需求
(1) X 向:
耐震容量=合計剪力∑Vpx(tf)= 1.4αyVx= 3357.38 tf
耐震需求= SaD×I×W/Fu= 483.54 tf
.
基本耐震性能 Ey= 100 694.33
.
(2) Y 向:
耐震容量=合計剪力∑Vpx(tf)= 1.4αyVx= 3294.2 tf
耐震需求= SaD×I×W/Fu= 483.54 tf
.
基本耐震性能 Ey= 100 681.27
.
耐震指標
耐震指標 Is=基本耐震性能 現況調整因子調查
X 向:Isx=Ex×Q =694.33 1.0=694.33
Y 向:Isy=Ey×Q =681.27 1.0=681.27
Is=Min(Isx,Isy)=681.27 100
是否有疑慮:暫無疑慮(2F 檢核)
(初步評估表內容可見表 8.6)
桃園八德廠房(3F):
結構重量計算
一、屋頂類型:桁架鋼浪板,靜載重 100 kgf/m2

68
混凝土鋼浪層板,靜載重 750 kgf/m2
二、面積:PHF:939 平分公尺(長度 37 公尺、寬度 35 公尺)
RF:1295 平分公尺(長度 37 公尺、寬度 35 公尺)
4F:1295 平分公尺(長度 37 公尺、寬度 35 公尺)
三、重量:2914tf
耐震能力評估
一、柱構件之尺寸及根數
(1) B400x400x21,柱高 400 公分,共 44 根。
二、柱構件之塑性彎矩
X 向:
(1) B400x400x21: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414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10350 tf-cm
Y 向:
(1) B400x400x21: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414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10350 tf-cm
三、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
依 2-1-5 節說明,各類型柱構件上、下端束制 αt、αb 如表 8.7 所示:
四、鋼柱之抗側向力強度
依 2-2 節說明 Vp=N(αt Mp+αb Mp)/H,分別計算不同類型及柱高所能提供之
抗側向力強度。
(1) X 向:
B400x400x21,Vp=N(αt Mp+αb Mp)/H
=44(1 10350+1 10350) 400=2277 tf
(2) Y 向:
B400x400x21,Vp=N(αt Mp+αb Mp)/H
=44(1 10350+1 10350) 400=2277 tf
五、鋼斜撐之抗側向力強度
(1) X 向:
2-B300x90x8x15,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97.2 0.88)=403.38 tf
69
2-B300x90x8x15,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97.2 0.88)=121.01 tf
2-B300x90x8x15,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97.2 0.83)=427.68 tf
2-B300x90x8x15,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97.2 0.83)=128.3 tf
(2) Y 向:
2-B300x90x8x15,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97.2 0.83)=403.38 tf
2-B300x90x8x15,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97.2 0.83)=121.01 tf
2-B300x90x8x15,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97.2 0.78)=379.08 tf
2-B300x90x8x15,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97.2 0.78)=113.72 tf
將各構件可提供之抗側向力強度加總後,即可算得 X 向、Y 向合計剪力:
X 向 2277+1080.38=3357.38 tf,Y 向 2277+1017.2=3294.2 tf。
基本耐震性能
耐震容量
基本耐震性能
耐震需求
(1) X 向:
耐震容量=合計剪力∑Vpx(tf)= 1.4αyVx= 3357.38 tf
耐震需求= SaD×I×W/Fu= 362.66 tf
.
基本耐震性能 Ey= 100 925.78
.
(2) Y 向:
耐震容量=合計剪力∑Vpx(tf)= 1.4αyVx= 3294.2 tf
耐震需求= SaD×I×W/Fu= 483.54 tf
.
基本耐震性能 Ey= 100 908.35
.
耐震指標
耐震指標 Is=基本耐震性能 現況調整因子調查

70
X 向:Isx=Ex×Q =694.33 1.0=925.78
Y 向:Isy=Ey×Q =681.27 1.0=908.35
Is=Min(Isx,Isy)=908.35 100
是否有疑慮:暫無疑慮(3F 檢核)
(初步評估表內容可見表 8.8)
桃園八德廠房(4F):
結構重量計算
一、屋頂類型:桁架鋼浪板,靜載重 100 kgf/m2
混凝土鋼浪層板,靜載重 750 kgf/m2
二、面積:PHF:939 平分公尺(長度 37 公尺、寬度 35 公尺)
RF:1295 平分公尺(長度 37 公尺、寬度 35 公尺)
三、重量:1940tf
耐震能力評估
一、柱構件之尺寸及根數
(1)H400x400x13x21,柱高 400 公分,共 44 根。
二、柱構件之塑性彎矩
X 向:
(1) H400x400x13x21: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367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9175 tf-cm
Y 向:
(1) H400x400x13x21: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170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4250 tf-cm
三、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
依 2-1-5 節說明,各類型柱構件上、下端束制 αt、αb 如表 8.9 所示:
四、鋼柱之抗側向力強度
依 2-2 節說明 Vp=N(αt Mp+αb Mp)/H,分別計算不同類型及柱高所能提供之
抗側向力強度。
(1) X 向:
B400x400x21,Vp=N(αt Mp+αb Mp)/H
=44(1 9175+1 9175) 400=2018.5 tf
71
(2) Y 向:
B400x400x21,Vp=N(αt Mp+αb Mp)/H
=44(1 4250+1 4250) 400=935 tf
五、鋼斜撐之抗側向力強度
(1) X 向:
C300x90x8x15,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49.4 0.88)=205.01 tf
C300x90x8x15,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49.4 0.88)=61.5 tf
C300x90x8x15,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49.4 0.83)=271.36 tf
C300x90x8x15,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49.4 0.83)=65.21 tf
(2) Y 向:
C300x90x8x15,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49.4 0.83)=205.01 tf
C300x90x8x15,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49.4 0.83)=61.5 tf
C300x90x8x15,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49.4 0.78)=192.66 tf
C300x90x8x15,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49.4 0.78)=57.8 tf
將各構件可提供之抗側向力強度加總後,即可算得 X 向、Y 向合計剪力:
X 向 2018.5+549.08=2567.58 tf,Y 向 935+516.97=1451.97 tf。
基本耐震性能
耐震容量
基本耐震性能
耐震需求
(1) X 向:
耐震容量=合計剪力∑Vpx(tf)= 1.4αyVx= 2567.58 tf
耐震需求= SaD×I×W/Fu= 241.77 tf

72
.
基本耐震性能 Ey= 100 1061.99
.
(2) Y 向:
耐震容量=合計剪力∑Vpx(tf)= 1.4αyVx= 1451.97 tf
耐震需求= SaD×I×W/Fu= 241.77 tf
.
基本耐震性能 Ey= 100 600.56
.
耐震指標
耐震指標 Is=基本耐震性能 現況調整因子調查
X 向:Isx=Ex×Q =1061.99 1.0=1061.99
Y 向:Isy=Ey×Q =600.56 1.0=600.56
Is=Min(Isx,Isy)=600.56 100
是否有疑慮:暫無疑慮(4F 檢核)
(初步評估表內容可見表 8.10)
各樓層檢核之耐震指標評估結果如表 8.11 所示,由弱層檢核可得知耐震能
力依然是由底層的 Y 向的耐震指標 Isy 控制,Isy=262。總結桃園八德廠房耐
震初步評估結果:暫無疑慮。

8-1-3 桃園八德廠房耐震詳細評估

桃園八德廠房的 ETABS 模型如圖 8.4、圖 8.5 與圖 8.6 所示。欲將 ETABS


建築模型執行側推分析,得先依照本論文第六章設定各結構元件的塑鉸,再
依照本論文第四章所述之 ETABS 側推分析步驟依序完成設定,執行側推分
析後便得建築物的容量曲線。桃園八德廠房側推分析所得之容量曲線如圖
8.7、圖 8.23 所示。再經由本論文第三章將各容量曲線換算為性能目標地表
加速度-屋頂位移之關係曲線如圖 8.8、圖 8.24 所示,其中阻尼修正因子 κ
參考表 3.1 依緬甸大樓的狀況選用 κ=0.67。依照本論文第五章之檢核標準檢
核建築物之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屋頂位移關係曲線,分別是最大側力準則、
位移準則、軸力破壞準則。而位移條件需參照既有建物評估與補強 475 年
回歸期設計地震作用下之容許層間相對側向位移角建議,參見本論文表 5.1。
取其分類為鋼造同心斜撐配置鋼造邊界構材,第四類建築的容許層間相對
側向位移角為 0.01。

73
X 方向耐震評估:
桃園八德廠房 ETABS 模型塑鉸設定其一採用 ETABS 內建塑鉸,使用
的版本是 9.7.4;其二模型塑鉸設定採用本研究提出的塑鉸建議曲線,如本
論文第六章所述;其三模型塑鉸設定採用 FEMA 273 建議;其四模型塑鉸
設定採用 ASCE 41-13 建議。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側推分析所得之容量曲
線如圖 8.7 所示,其對應之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屋頂位移之關係曲線如圖
8.8 所示。再依照強度準則、位移準則與軸力破壞準則選取是當的性能目標
地表加速度。
觀察側推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依序為屋突斜
撐挫屈(圖 8.9),四樓斜撐挫屈(圖 8.10),一樓斜撐挫屈(圖 8.11),1MF 斜撐
挫屈(圖 8.12),二樓斜撐挫屈(圖 8.13),三樓撐挫屈(圖 8.14),一樓梁破壞
(圖 8.15),一樓柱破壞(圖 8.16)。
觀察側推 X 方向 Proposed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依序為屋突斜撐挫屈
(圖 8.17),四樓斜撐挫屈(圖 8.18),一樓斜撐挫屈(圖 8.19),1MF 斜撐挫屈
(圖 8.20),一樓梁破壞(圖 8.21),一樓柱破壞(圖 8.22)。塑鉸產生位置與順序
和 ETABS 9 default 相同。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 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是由位
移準則控制,即相對層間變位角 1%,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0.308g,可
參考表 8.12,此時屋頂位移為 13.152cm。藉由該地區的設計水平加速度
(0.24g)檢核之,耐震詳細評估之結果為:無耐震疑慮。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 Proposed 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是由位移準則
控制,即相對層間變位角 1%,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0.338g,可參考表
8.13,此時屋頂位移為 14.735cm。藉由該地區的設計水平加速度(0.24g)檢核
之,耐震詳細評估之結果為:無耐震疑慮。
Y 方向耐震評估:
桃園八德廠房 ETABS 模型塑鉸設定其一採用 ETABS 內建塑鉸,使用
的版本是 9.7.4;其二模型塑鉸設定採用本研究提出的塑鉸建議曲線,如本
論文第六章所述;其三模型塑鉸設定採用 FEMA 273 建議;其四模型塑鉸
設定採用 ASCE 41-13 建議。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側推分析所得之容量曲
線如圖 8.23 所示,其對應之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屋頂位移之關係曲線如圖
74
8.24 所示。再依照強度準則、位移準則與軸力破壞準則選取是當的性能目標
地表加速度。
觀察側推 Y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依序為四樓斜
撐挫屈(圖 8.25),屋頂斜撐挫屈(圖 8.26),一樓斜撐挫屈(圖 8.27),1MF 斜
撐挫屈(圖 8.28),二樓斜撐挫屈(圖 8.29),三樓撐挫屈(圖 8.30) ,一樓斜撐
拉壞、程式發散(圖 8.31)。
觀察側推 Y 方向 Proposed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依序為四樓斜撐挫屈
(圖 8.32),屋頂斜撐挫屈(圖 8.33),一樓斜撐挫屈(圖 8.34),一樓斜撐拉壞
(圖 8.35),1MF 斜撐挫屈(圖 8.36),一樓梁破壞(圖 8.37)。
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 ETABS 9 default 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是由位
移準則控制,即相對層間變位角 1%,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0.315g,可
參考表 8.14,此時屋頂位移為 14.387cm。藉由該地區的設計水平加速度
(0.24g)檢核之,耐震詳細評估之結果為:無耐震疑慮。
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 Proposed 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是由位移準則
控制,即相對層間變位角 1%,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0.253g,可參考表
8.15,此時屋頂位移為 10.94cm。藉由該地區的設計水平加速度(0.24g)檢核
之,耐震詳細評估之結果為:無耐震疑慮。

8-1-4 桃園八德廠房側推結果探討

桃園八德廠房屬於特殊同心斜撐二元系統,係指特殊同心斜撐與抗彎
構架共同作用,結構物受震的反應先受斜撐的耐震行為影響,之後才受抗彎
構架的耐震行為影響。觀察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與 Y 方向的側推結果,如
圖 8.7、圖 8.8、圖 8.23 與圖 8.24,其中 ETABS 9 default 的側推反應最遠,
ASCE 41-13 次之,FEMA 273 第三,Proposed 最保守。以圖 6.4 軸力塑鉸的
曲線解釋,此結構物受震反應先受斜撐影響,ETABS 9 default 軸力塑鉸受
拉 d=12,e=15,c=0.8,且有表現應變硬化段的效應,其受壓 d=1,e=9,
c=0.2;ASCE 41-13 軸力塑鉸受拉 d=11,e=14,c=0.6,有表現應變硬化段
的效應,其受壓 d=1.5,e=11,c=0.3;FEMA 273 軸力塑鉸受拉 d=12,e=15,
c=0.8,沒有表現應變硬化段的效應,其受壓 d=1,e=9,c=0.2。Proposed 軸
力塑鉸受拉 d=6,e=10,c=0,有表現應變硬化段的效應,其受壓 d=1,e=6,
75
c=0。另外 ASCE 41-13 與 FEMA 273 的模型中,為了觀察斜撐破壞後其他
桿件的耐震行為,因此有將殘餘強度修改為 0 才能延長塑鉸的韌性。綜合
以上因素應能解釋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與 Y 方向的側推結果。
若將桃園八德廠房的 ETABS 模型中的斜撐全部刪除,結構性質從斜撐
構架變為抗彎構架,側推其 X 方向與 Y 方向的容量曲線分別如圖 8.38 與
8.40 所示。其對應之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屋頂位移之關係曲線如圖 8.39 與
圖 8.41 所示。由容量曲線可得知斜撐構架側向強度較強,可見斜撐提供大
量的側向力,而抗彎構架結構韌性雖然極佳,但側向強度卻低落,這項分析
結果十分符合常理。但考慮抗彎構架雖然側向強度低但韌性能力良好,所以
依照位移準則檢核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時,抗彎構架採用的標準依照表 5.1
選取 2.5%,是否會產生抗彎構架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反而大於斜撐構架
的謬誤?因此側推刪除斜撐後的 ETABS 模型(Delete Brace),梁與柱的塑鉸
仍與 ETABS 9 default 相同,其分析結果如下: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 Delete Brace 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是由位移準
則控制,即相對層間變位角 2.5%,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0.23g,可參考
表 8.16,此時屋頂位移為 20.654cm。Delete Brace 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0.23g 小於 ETABS 9 default 的 0.308g 且小於 Proposed 的 0.338g。
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 Delete Brace 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是由位移準
則控制,即相對層間變位角 2.5%,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0.222g,可參
考表 8.17,此時屋頂位移為 19.457cm。Delete Brace 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0.222g 小於 ETABS 9 default 的 0.315g 且小於 Proposed 的 0.253g。
由 X 方向與 Y 方向側推 Delete Brace 的分析結果得知,在這項示範例
中,斜撐構架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皆大於抗彎構架,並未出現謬誤。

8-2 緬甸大樓

建築概要:緬甸大樓位於緬甸,假設建築工址位於中央大學,亦可嘗試套用
國內各震區資料。建築規劃為地上三層結構物,結構物樓高 1F=3.8m,
2F=3.5m,3F=3.3m。建築如圖 8.42、圖 8.43、圖 8.44 所示。

76
8-2-1 緬甸大樓耐震初評

建築物基本資料
一、地址:-
二、建築物高度:10.6 公尺
三、興建年代:-
四、樓層數:地上三層結構物,結構物樓高 1F=3.8m,2F=3.5m,3F=3.3m。
五、用途係數 I=1
六、475 設計地震力係數:
(1) SDS=0.6
(2) SD1=0.3
(3) SaD=0.6
七、結構系統地震力折減係數 Fu:
(1)是否位於臺北盆地:否
(2) R=3
(3) Ra=2.33
(4) Fu=1.91
結構重量計算
一、屋頂類型:桁架鋼浪板,靜載重 100 kgf/m2
混凝土鋼浪層板,靜載重 750 kgf/m2
二、面積:ROOF:480 平分公尺(長度 32 公尺、寬度 15 公尺)
3FL: 480 平分公尺(長度 32 公尺、寬度 15 公尺)
2FL: 480 平分公尺(長度 32 公尺、寬度 15 公尺)
三、重量:1080tf
耐震能力評估
此標的物採用三種型鋼,依佇立位置不同柱高亦不同,評估資料如下說
明:
一、柱構件之尺寸及根數
(1) H390x300x10x16,柱高 380 公分,共 6 根。
(2) H488x300x11x18,柱高 380 公分,共 4 根。

77
(3) H440x300x11x18,柱高 380 公分,共 3 根。
(4) H582x300x12x17,柱高 380 公分,共 3 根。
(5) H588x300x12x20,柱高 380 公分,共 2 根。
二、柱構件之塑性彎矩
X 向:
(1) H390x300x10x16: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214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5350 tf-cm
(2) H488x300x11x18: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313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7825 tf-cm
(3) H440x300x11x18: 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276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6900 tf-cm
(4) H582x300x12x17: 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382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9550 tf-cm
(5) H588x300x12x20: 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435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10875 tf-cm
Y 向:
(1) H390x300x10x16: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73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1825 tf-cm
(2) H488x300x11x18: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825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2063 tf-cm
(3) H440x300x11x18: 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823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2058 tf-cm
(4) H582x300x12x17: 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786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1965 tf-cm
(5) H588x300x12x20: 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921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2303 tf-cm
三、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
依 2-1-5 節說明,各類型柱構件上、下端束制 αt、αb 如表 8.18 所示:
由於一樓柱底端皆假設為鉸接,因此柱構件下端束制的彎矩修正係數 αb=0
四、鋼柱之抗側向力強度
78
依 2-2 節說明 Vp=N(αt Mp+αb Mp)/H,分別計算不同類型及柱高所能提供之
抗側向力強度。
(1) X 向:
H390x300x10x16,Vp=N(αt Mp+αb Mp)/H
=6(1 5350+0 5350) 380=84.47 tf
H488x300x11x18,Vp=N(αt Mp+αb Mp)/H
=4(1 7825+0 7825) 380=82.37 tf
H440x300x11x18,Vp=N(αt Mp+αb Mp)/H
=3(1 6900+0 6900) 380=54.47 tf
H582x300x12x17,Vp=N(αt Mp+αb Mp)/H
=3(1 9550+0 9550) 380=75.39 tf
H588x300x12x20,Vp=N(αt Mp+αb Mp)/H
=2(1 10875+0 10875) 380=57.24 tf
(2) Y 向:
H390x300x10x16,Vp=N(αt Mp+αb Mp)/H
=6(1 1825+0 1825) 380=28.82 tf
H488x300x11x18,Vp=N(αt Mp+αb Mp)/H
=4(1 2063+0 2063) 380=21.71 tf
H440x300x11x18,Vp=N(αt Mp+αb Mp)/H
=3(1 6900+0 6900) 380=16.24 tf
H582x300x12x17,Vp=N(αt Mp+αb Mp)/H
=3(1 1965+0 1965) 380=15.51 tf
H588x300x12x20,Vp=N(αt Mp+αb Mp)/H
=2(1 2303+0 2303) 380=12.12 tf
五、鋼斜撐之抗側向力強度
(1) X 向:
T200x200x8x12,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39.04 0.65)=126.87 tf
T200x200x8x12,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39.04 0.65)=38.06 tf
79
H250x250x9x13,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91.4 0.75)=340.68 tf
H250x250x9x13,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91.4 0.75)=102.2 tf
(2) Y 向:
T250x200x10x16,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4(2.5 58.4 0.65)=379.58 tf
T250x200x10x16,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4(0.3 2.5 58.4 0.65)=113.88 tf
將各構件可提供之抗側向力強度加總後,即可算得 X 向、Y 向合計剪力:
X 向 353.95+607.82=961.77 tf,Y 向 94.4+493.46=587.86 tf。
基本耐震性能
耐震容量
基本耐震性能
耐震需求
(1) X 向:
耐震容量=合計剪力∑Vpx(tf)= 1.4αyVx= 961.77 tf
耐震需求= SaD×I×W/Fu= 339.27 tf
.
基本耐震性能 Ey= 100 283.48
.
(2) Y 向:
耐震容量=合計剪力∑Vpx(tf)= 1.4αyVx= 587.86 tf
耐震需求= SaD×I×W/Fu= 339.27 tf
.
基本耐震性能 Ey= 100 173.27
.
現況調整因子調查
依據標的物之現況可調整下列現況因子
一、結構系統完整性
此標的物為規則平面且內部構件均為對稱,如圖 8.42、圖 8.43、圖 8.44 所
示,故其結構系統完整性為「可」,q1=1.0。
二、鏽蝕程度
因緬甸大樓為新建建築,因此判定構件無明顯鏽蝕,故鏽蝕程度為「無」,
q2=1.0。

80
三、變形程度
因緬甸大樓為新建建築,因此判定建築物外觀及內部均無明顯變形,故變形
,q3=1.0。
程度為「無」
綜合以上內容,調整因子 Q=q1×q2×q3=1.0 1.0 1.0=1.0。
耐震指標
耐震指標 Is=基本耐震性能 現況調整因子調查
X 向:Isx=Ex×Q =283.48 1.0=283.48
Y 向:Isy=Ey×Q =173.27 1.0=173.27
Is=Min(Isx,Isy) =173.27 100
是否有疑慮:暫無疑慮
(初步評估表內容可見表 8.19)

8-2-2 緬甸大樓耐震初評:弱層檢核

為了考慮建築物有可能有弱層,作為示範例,因此將每層樓皆執行初評,並
比較耐震指標。
緬甸大樓(2FL):
結構重量計算
一、屋頂類型:桁架鋼浪板,靜載重 100 kgf/m2
混凝土鋼浪層板,靜載重 750 kgf/m2
二、面積:ROOF:480 平分公尺(長度 32 公尺、寬度 15 公尺)
3FL: 480 平分公尺(長度 32 公尺、寬度 15 公尺)
三、重量:720tf
耐震能力評估
此標的物採用三種型鋼,依佇立位置不同柱高亦不同,評估資料如下說
明:
一、柱構件之尺寸及根數
(1)H390x300x10x16,柱高 380 公分,共 6 根。
(2) H488x300x11x18,柱高 380 公分,共 4 根。
(3) H440x300x11x18,柱高 380 公分,共 3 根。
(4) H582x300x12x17,柱高 380 公分,共 3 根。
81
(5) H588x300x12x20,柱高 380 公分,共 2 根。
二、柱構件之塑性彎矩
X 向:
(1) H390x300x10x16: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214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5350 tf-cm
(2) H488x300x11x18: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313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7825 tf-cm
(3) H440x300x11x18: 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276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6900 tf-cm
(4) H582x300x12x17: 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382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9550 tf-cm
(5) H588x300x12x20: 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435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10875 tf-cm
Y 向:
(1) H390x300x10x16: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73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1825 tf-cm
(2) H488x300x11x18: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825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2063 tf-cm
(3) H440x300x11x18: 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823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2058 tf-cm
(4) H582x300x12x17: 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786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1965 tf-cm
(5) H588x300x12x20: 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921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2303 tf-cm
三、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
依 2-1-5 節說明,各類型柱構件上、下端束制 αt、αb 如表 8.20 所示:
四、鋼柱之抗側向力強度
依 2-2 節說明 Vp=N(αt Mp+αb Mp)/H,分別計算不同類型及柱高所能提供之
抗側向力強度。
(1) X 向:
82
H390x300x10x16,Vp=N(αt Mp+αb Mp)/H
=6(1 5350+1 5350) 350=183.43 tf
H488x300x11x18,Vp=N(αt Mp+αb Mp)/H
=4(1 7825+1 7825) 350=178.86 tf
H440x300x11x18,Vp=N(αt Mp+αb Mp)/H
=3(1 6900+1 6900) 350=118.29 tf
H582x300x12x17,Vp=N(αt Mp+αb Mp)/H
=3(1 9550+1 9550) 350=163.71 tf
H588x300x12x20,Vp=N(αt Mp+αb Mp)/H
=2(1 10875+1 10875) 350=124.29 tf
(2) Y 向:
H390x300x10x16,Vp=N(αt Mp+αb Mp)/H
=6(1 1825+1 1825) 350=62.57 tf
H488x300x11x18,Vp=N(αt Mp+αb Mp)/H
=4(1 2063+1 2063) 350=47.14tf
H440x300x11x18,Vp=N(αt Mp+αb Mp)/H
=3(1 6900+1 6900) 350=35.27 tf
H582x300x12x17,Vp=N(αt Mp+αb Mp)/H
=3(1 1965+1 1965) 350=33.69 tf
H588x300x12x20,Vp=N(αt Mp+αb Mp)/H
=2(1 2303+1 2303) 350=26.31 tf
五、鋼斜撐之抗側向力強度
(1) X 向:
T200x200x8x12,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39.04 0.68)=132.74 tf
T200x200x8x12,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39.04 0.68)=39.82 tf
H250x250x9x13,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91.4 0.77)=351.89 tf
H250x250x9x13,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83
=2(0.3 2.5 91.4 0.77)=105.57 tf
(2) Y 向:
T250x200x10x16,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4(2.5 58.4 0.75)=438 tf
T250x200x10x16,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4(0.3 2.5 58.4 0.75)=131.4 tf
將各構件可提供之抗側向力強度加總後,即可算得 X 向、Y 向合計剪力:
X 向 768.57+630.01=1398.59 tf,Y 向 204.99+569.4=774.39 tf。
基本耐震性能
耐震容量
基本耐震性能
耐震需求
(1) X 向:
耐震容量=合計剪力∑Vpx(tf)= 1.4αyVx= 1398.59 tf
耐震需求= SaD×I×W/Fu= 226.18 tf
.
基本耐震性能 Ey= 100 618.36
.
(2) Y 向:
耐震容量=合計剪力∑Vpx(tf)= 1.4αyVx= 774.39 tf
耐震需求= SaD×I×W/Fu= 226.18 tf
.
基本耐震性能 Ey= 100 342.38
.
耐震指標
耐震指標 Is=基本耐震性能 現況調整因子調查
X 向:Isx=Ex×Q =618.36 1.0=618.36
Y 向:Isy=Ey×Q =342.38 1.0=342.38
Is=Min(Isx,Isy) =342.38 100
是否有疑慮:暫無疑慮(2FL 檢核)
(初步評估表內容可見表 8.21)
緬甸大樓(3FL):
結構重量計算
一、屋頂類型:桁架鋼浪板,靜載重 100 kgf/m2
混凝土鋼浪層板,靜載重 750 kgf/m2

84
二、面積:ROOF:480 平分公尺(長度 32 公尺、寬度 15 公尺)
三、重量:360tf
耐震能力評估
此標的物採用三種型鋼,依佇立位置不同柱高亦不同,評估資料如下說
明:
一、柱構件之尺寸及根數
(1)H390x300x10x16,柱高 330 公分,共 2 根。
(2) H488x300x11x18,柱高 330 公分,共 4 根。
(3) H440x300x11x18,柱高 330 公分,共 2 根。
(4) H350x175x7x11,柱高 330 公分,共 8 根。
(5) H400x200x8x13,柱高 330 公分,共 2 根。
二、柱構件之塑性彎矩
X 向:
(1) H390x300x10x16: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214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5350 tf-cm
(2) H488x300x11x18: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313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7825 tf-cm
(3) H440x300x11x18: 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276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6900 tf-cm
(4) H350x175x7x11: 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864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2160 tf-cm
(5) H400x200x8x13: 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131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3275 tf-cm
Y 向:
(1) H390x300x10x16: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730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1825 tf-cm
(2) H488x300x11x18: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825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2063 tf-cm
(3) H440x300x11x18: 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823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2058 tf-cm
85
(4) H350x175x7x11: 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173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433 tf-cm
(5) H400x200x8x13: 降伏強度 2.5 tf/cm2,受彎塑性模數 267 cm3
塑性彎矩=(降伏強度) (受彎塑性模數)= 668 tf-cm
三、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
依 2-1-5 節說明,各類型柱構件上、下端束制 αt、αb 如表 8.22 所示:
四、鋼柱之抗側向力強度
依 2-2 節說明 Vp=N(αt Mp+αb Mp)/H,分別計算不同類型及柱高所能提供之
抗側向力強度。
(1) X 向:
H390x300x10x16,Vp=N(αt Mp+αb Mp)/H
=2(1 5350+1 5350) 330=64.85 tf
H488x300x11x18,Vp=N(αt Mp+αb Mp)/H
=4(1 7825+1 7825) 330=189.7 tf
H440x300x11x18,Vp=N(αt Mp+αb Mp)/H
=2(1 6900+1 6900) 330=83.64 tf
H350x175x7x11,Vp=N(αt Mp+αb Mp)/H
=8(1 2160+1 2160) 330=104.73 tf
H400x200x8x13,Vp=N(αt Mp+αb Mp)/H
=2(1 3275+1 3275) 330=39.7 tf
(2) Y 向:
H390x300x10x16,Vp=N(αt Mp+αb Mp)/H
=2(1 1825+1 1825) 330=22.12 tf
H488x300x11x18,Vp=N(αt Mp+αb Mp)/H
=4(1 2063+1 2063) 330=50tf
H440x300x11x18,Vp=N(αt Mp+αb Mp)/H
=2(1 2058+1 2058) 330=24.94 tf
H350x175x7x11,Vp=N(αt Mp+αb Mp)/H
=8(1 433+1 433) 330=20.97 tf
H400x200x8x13,Vp=N(αt Mp+αb Mp)/H
86
=2(1 668+1 668) 330=8.09 tf
五、鋼斜撐之抗側向力強度
(1) X 向:
T200x200x8x12,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39.04 0.68)=132.74 tf
T200x200x8x12,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39.04 0.68)=39.82 tf
H250x250x9x13,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2(2.5 91.4 0.77)=351.89 tf
H250x250x9x13,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2(0.3 2.5 91.4 0.77)=105.57 tf
(2) Y 向:
T250x200x10x16,斜撐受拉,Vp=N(Fy A cosθ)
=4(2.5 58.4 0.75)=438 tf
T250x200x10x16,斜撐受壓,Vp=N(0.3 Fy A cosθ)
=4(0.3 2.5 58.4 0.75)=131.4 tf
將各構件可提供之抗側向力強度加總後,即可算得 X 向、Y 向合計剪力:
X 向 768.57+630.01=1398.59 tf,Y 向 204.99+569.4=774.39 tf。
基本耐震性能
耐震容量
基本耐震性能
耐震需求
(1) X 向:
耐震容量=合計剪力∑Vpx(tf)= 1.4αyVx= 1112.62 tf
耐震需求= SaD×I×W/Fu= 113.09 tf
.
基本耐震性能 Ey= 100 983.84
.
(2) Y 向:
耐震容量=合計剪力∑Vpx(tf)= 1.4αyVx= 506.76 tf
耐震需求= SaD×I×W/Fu= 113.09 tf
.
基本耐震性能 Ey= 100 448.11
.

87
耐震指標
耐震指標 Is=基本耐震性能 現況調整因子調查
X 向:Isx=Ex×Q =983.84 1.0=983.84
Y 向:Isy=Ey×Q =448.11 1.0=448.11
Is=Min(Isx,Isy) =448.11 100
是否有疑慮:暫無疑慮(3FL 檢核)
(初步評估表內容可見表 8.23)
各樓層檢核之耐震指標評估結果如表 8.24 所示,由弱層檢核可得知耐震能
力依然是由底層的 Y 向的耐震指標 Isy 控制,Isy=173.27,總結緬甸大樓耐
震初步評估結果:暫無疑慮。

8-2-3 緬甸大樓耐震詳細評估

緬甸大樓的 ETABS 模型如圖 8.45、圖 8.46、圖 8.47 與圖 8.48 所示。


欲將 ETABS 建築模型執行側推分析,得先依照本論文第六章設定各結構元
件的塑鉸,再依照本論文第四章所述之 ETABS 側推分析步驟依序完成設定,
執行側推分析後便得建築物的容量曲線。緬甸大樓側推分析所得之容量曲
線如圖 8.49、圖 8.63 所示。再經由本論文第三章將各容量曲線換算為性能
目標地表加速度-屋頂位移之關係曲線如圖 8.51、圖 8.64 所示,其中阻尼修
正因子 κ 參考表 3.1 依緬甸大樓的狀況選用 κ=0.67。以本論文第五章之檢
核標準檢核建築物之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屋頂位移關係曲線,分別是最大
側力準則、位移準則、軸力破壞準則。而位移條件需參照既有建物評估與補
強 475 年回歸期設計地震作用下之容許層間相對側向位移角建議,參見本
論文表 5.1。取其分類為鋼造同心斜撐配置鋼造邊界構材,第四類建築的容
許層間相對側向位移角為 0.01。
X 方向耐震評估:
緬甸大樓 ETABS 模型塑鉸設定,其一採用 ETABS 內建塑鉸,使用的
版本是 9.7.4;其二模型塑鉸設定採用本研究提出的塑鉸建議曲線,如本論
文第六章所述;其三模型塑鉸設定採用 FEMA 273 建議;其四模型塑鉸設
定採用 ASCE 41-13 建議。緬甸大樓 X 方向側推分析所得之容量曲線如圖
8.49 所示,其對應之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屋頂位移之關係曲線如圖 8.50 所
88
示。再依照強度準則、位移準則與軸力破壞準則選取適當的性能目標地表加
速度。以下挑出工程師常使用的 ETABS 內建塑鉸與本研究提出的塑鉸建議
曲線探討。
觀察側推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依序為一樓
AB 跨斜撐挫屈(圖 8.51),一樓 BC 跨斜撐挫屈(圖 8.52),二樓斜撐挫屈(圖
8.53),一樓 AB 跨梁端破壞(圖 8.54)。另外因為緬甸大樓 X 方向跨度的配置
並未對稱,因此以負 X 方向再執行側推分析,容量曲線如圖 8.55 所示,表
示為 ETABS 9 default(negative)。觀察側推負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negative)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依序為一樓 AB 跨斜撐挫屈(圖 8.56),一樓 BC 跨斜
撐挫屈(圖 8.57),二樓斜撐挫屈(圖 8.58),一樓 AB 跨梁端破壞(圖 8.59)。因
為緬甸大樓 X 方向的斜撐配置受拉斜撐與受壓斜撐有對稱,所以正 X 方向
和負 X 方向側推得到的容量曲線幾乎相同,且觀察塑鉸產生的順序和位置,
可以發現負 X 方向側推時之受拉斜撐與受壓斜撐對調、梁端對調,與正 X
方向側推分析塑鉸產生的方式相同。雖然以此案例緬甸大樓負 X 方向側推
分析的結果最終不影響耐震評估的結果,但建議工程師在評估不對稱的建
築物時應考慮正方向和負方向的耐震能力才能得到可靠的評估結果。
觀察側推 X 方向 Proposed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依序為一樓斜撐挫屈
(圖 8.60),二樓斜撐挫屈(圖 8.61),一樓 AB 跨梁端破壞(圖 8.62)。塑鉸產生
位置與順序和 ETABS 9 default 相同。
緬甸大樓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 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以強度準則
檢核,雖然最大強度點為(1.2648cm,521705kgf),但因為該點是由於斜撐配
置方式不良產生,可參見 8-2-5 小節的探討,此時結構物的耐震能力並沒有
忠實的表現出來,因此強度最大點應選擇 462943kgf,此時屋頂位移為
28.7081cm,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0.964g,但這棟建築物的耐震能力並
不是由強度準則控制。緬甸大樓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 的性能目標地表
加速度是由位移準則控制,即相對層間變位角 1%,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0.338g,可參考表 8.25,此時屋頂位移為 4.929cm。藉由該地區的設計
水平加速度(0.24g)檢核之,耐震詳細評估之結果為:無耐震疑慮。
緬甸大樓 X 方向 Proposed 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以強度準則檢核,與
前段敘述相同,雖然最大強度點為(1.2966cm,84741kgf),但因為該點是由
89
於斜撐配置方式不良產生,可參見 8-2-5 小節的探討,此時結構物的耐震能
力並沒有忠實的表現出來,因此強度最大點應選擇 463311kgf,此時屋頂位
移為 25.6447cm,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0.885g,但這棟建築物的耐震能
力並不是由強度準則控制。緬甸大樓 X 方向 Proposed 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
度是由位移準則控制,即相對層間變位角 1%,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0.332g,可參考表 8.26,此時屋頂位移為 4.914cm。藉由該地區的設計
水平加速度(0.24g)檢核之,耐震詳細評估之結果為:無耐震疑慮。
Y 方向耐震評估:
緬甸大樓 ETABS 模型塑鉸設定其一採用 ETABS 內建塑鉸,使用的版
本是 9.7.4;其二模型塑鉸設定採用本研究提出的塑鉸建議曲線,如本論文
第六章所述;其三模型塑鉸設定採用 FEMA 273 建議;其四模型塑鉸設定
採用 ASCE 41-13 建議。緬甸大樓 Y 方向側推分析所得之容量曲線如圖 8.66
所示,其對應之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屋頂位移之關係曲線如圖 8.64 所示。
再依照強度準則、位移準則與軸力破壞準則選取適當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
度。以下挑出工程師常使用的 ETABS 內建塑鉸與本研究提出的塑鉸建議曲
線探討。
觀察側推 Y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依序為一樓斜
撐挫屈(圖 8.65),二樓斜撐挫屈(圖 8.66),三樓斜撐挫屈、一樓斜撐拉壞(圖
8.67),一樓梁端破壞(圖 8.68),一樓梁端破壞(圖 8.69)。
觀察側推 Y 方向 Proposed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依序為一樓斜撐挫屈
(圖 8.70),一樓斜撐拉壞(圖 8.71),之後程式發散(圖 8.72)。
緬甸大樓 Y 方向 ETABS 9 default 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是由位移準
則控制,即相對層間變位角 1%,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0.858g,可參考
表 8.27,此時屋頂位移為 16.274cm。藉由該地區的設計水平加速度(0.24g)
檢核之,耐震詳細評估之結果為:無耐震疑慮。
緬甸大樓 Y 方向 Proposed 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是由位移準則控制,
即相對層間變位角 1%,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0.552g,可參考表 8.28,
此時屋頂位移為 8.06cm。藉由該地區的設計水平加速度(0.24g)檢核之,耐
震詳細評估之結果為:無耐震疑慮。

90
8-2-4 緬甸大樓側推結果探討

緬甸大樓屬於特殊同心斜撐二元系統,係指特殊同心斜撐與抗彎構架
共同作用,結構物受震的反應先受斜撐的耐震行為影響,之後才受抗彎構架
的耐震行為影響。觀察緬甸大樓 Y 方向的側推結果,如圖 8.63 與圖 8.64,
其中 ETABS 9 default 的側推反應最遠,ASCE 41-13 次之,FEMA 273 第三,
Proposed 最保守。以圖 6.4 軸力塑鉸的曲線解釋,此結構物受震反應先受斜
撐影響,ETABS 9 default 軸力塑鉸受拉 d=12,e=15,c=0.8,且有表現應變
硬化段的效應,其受壓 d=1,e=9,c=0.2;ASCE 41-13 軸力塑鉸受拉 d=11,
e=14,c=0.6,有表現應變硬化段的效應,其受壓 d=1.5,e=11,c=0.3;FEMA
273 軸力塑鉸受拉 d=12,e=15,c=0.8,沒有表現應變硬化段的效應,其受
壓 d=1,e=9,c=0.2。Proposed 軸力塑鉸受拉 d=6,e=10,c=0,有表現應變
硬化段的效應,其受壓 d=1,e=6,c=0。另外 ASCE 41-13 與 FEMA 273 的
模型中,為了觀察斜撐破壞後其他桿件的耐震行為,因此有將殘餘強度修改
為 0 才能延長塑鉸的韌性。綜合以上因素應能解釋緬甸大樓 Y 方向的側推
結果。再觀察緬甸大樓 X 方向的側推結果,如圖 8.49 與圖 8.50,其中 ASCE
41-13 的側推反應最遠,FEMA 273 次之,ETABS 9 default 第三,Proposed
最保守。雖然此結構物受震反應應先受斜撐影響,但因為斜撐配置的方式不
良,導致斜撐耐震能力無法完全發揮(可參考本研究 8-2-5 節),整體結構的
行為在斜撐挫屈後,受梁彎矩塑鉸影響。以圖 6.2 彎矩塑鉸的曲線解釋,
ASCE 41-13 彎矩塑鉸 d=10,e=12,c=0.6,有表現應變硬化段的效應;FEMA
273 彎矩塑鉸 d=10,e=12,c=0.6,沒有表現應變硬化段的效應;ETABS 9
default 彎矩塑鉸 d=7.5,e=9.5,c=0.4,有表現應變硬化段的效應;Proposed
彎矩塑鉸 d=5.5,e=7,c=0,有表現應變硬化段的效應。對照緬甸大樓 X 方
向採用不同塑鉸的模形的各個側推結果,與本研究第七章構架試驗比較中
的門形構架試驗 SMRF 與 MRF 的側推結果相近。綜合以上因素應能解釋緬
甸大樓 X 方向的側推結果。
若將緬甸大樓的 ETABS 模型中的斜撐全部刪除,結構性質從斜撐構架
變為抗彎構架,側推其 X 方向與 Y 方向的容量曲線分別如圖 8.73 與 8.70
所示。其對應之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屋頂位移之關係曲線如圖 8.74 與圖

91
8.76 所示。由容量曲線可得知斜撐構架側向強度較強,可見斜撐提供大量的
側向力,而抗彎構架結構韌性雖然極佳,但側向強度卻低落,這項分析結果
十分符合常理。欲探討的項目和 8-1-4 節相同,抗彎構架雖然側向強度低但
韌性能力良好,所以依照位移準則檢核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時,抗彎構架採
用的標準依照表 5.1 選取 2.5%,是否會產生抗彎構架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
度反而大於斜撐構架的謬誤?因此側推刪除斜撐後的 ETABS 模型(Delete
Brace),梁與柱的塑鉸仍與 ETABS 9 default 相同,其分析結果如下:
緬甸大樓 X 方向 Delete Brace 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是由位移準則控
制,即相對層間變位角 2.5%,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0.315g,可參考表
8.29,此時屋頂位移為 11.867cm。Delete Brace 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0.315g 小於 ETABS 9 default 的 0.338g 且小於 Proposed 的 0.332g。
緬甸大樓 Y 方向 Delete Brace 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是由位移準則控
制,即相對層間變位角 2.5%,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0.341g,可參考表
8.30,此時屋頂位移為 22.564cm。Delete Brace 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0.341g 小於 ETABS 9 default 的 0.858g 且小於 Proposed 的 0.552g。
由 X 方向與 Y 方向側推 Delete Brace 的分析結果得知,在這項示範例
中,斜撐構架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皆大於抗彎構架,並未出現謬誤。

8-2-5 緬甸大樓 X 方向側推曲線探討

此小節將探討緬甸大樓 X 方向的側推曲線與典型的建築物側推曲線不
同的原因。典型的側推曲線先有彈性段之後進入塑性段之斜率漸減,基底剪
力逐漸上升達強度最大點,過強度最大點後基底剪力快速下降,最後結構破
壞,如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的側推曲線便是常見的側推曲線結果,如圖 8.9。
而緬甸大樓 X 方向的側推曲線經彈性段後突然基底剪力突然大量下降,而
此時的屋頂位移量卻甚小,如圖 8.49。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因為斜撐配置的
方式不良導致。結合鋼結構容許應力設計法規範及解說[11]第十三章耐震
設計 13.8 節特殊同心斜撐構架中所述對於此類結構的特性與受震時的反應,
再觀察 8-2-3 節分析緬甸大樓得到的側推曲線與塑鉸發展順序,甚至 8-1-3
桃園八德廠房的分析結果也可一起提出探討。鋼結構設計規範中指出「特殊
同心斜撐二元系統(特殊同心斜撐與抗彎構架共同作用),二元系統特殊同心
92
斜撐達極限強度時,抗彎構架基本上還在彈性範圍,當受壓斜撐構才失去勁
度時,拉力斜撐與抗彎構架還可提供相當程度的勁度。」
,不論是緬甸大樓
或桃園八德廠房皆可從塑鉸發展的順序觀察到符合以上敘述的行為。但並
非所有型式之同心斜撐均可符合耐震韌性之要求,如圖 8.77 之每一種斜撐
構架型式各具不同之耐震特性。在 2 支斜撐和一直通桿件相交之情況如圖
8.77 中圓圈所標示者,
「當其中一支斜撐受壓挫屈後,另一支斜撐之拉力必
需大部分由直通桿件(梁或柱)之剪力來平衡,如此不但使直通桿件嚴重受損,
且斜撐構材亦無法有效發揮其抗拉能力,此類斜撐構材之耗能容量較小。」

而緬甸大樓 X 方向的斜撐配置便是如圖 8.77 中所繪之倒 V 構架。緬甸大樓
X 方向側推分析塑鉸發展順序充分表現出倒 V 形斜撐配置產生的行為。緬
甸大樓 X 方向的側推曲線中屋頂位移 Δ=1.337cm 時產生基底剪力大幅下降,
下降幅度為 304578kgf,原因是 BC 跨的受壓斜撐挫屈後強度下降,強度僅
剩挫屈強度的 0.2 倍,AB 跨斜撐的拉力以梁剪力平衡,由梁剪力造成的彎
矩與撓曲變形,梁與斜撐的交點(梁中點)產生 Z 方向較大的變形,經由
ETABS 中輸出該點的變位發現受拉斜撐的伸長量有降低,又受拉斜撐始終
保持在彈性範圍,可算得基底剪力的下降量便等於受壓斜撐挫屈與受拉斜
撐伸長量減少所造成的影響。將緬甸大樓 X 方向與緬甸大樓 Y 方向和桃園
八德廠房 X、Y 方向的結構耐震行為相比,此一示範例也驗證了倒 V 形的
斜撐配置並不是良好的斜撐配置方式。本研究假設若將緬甸大樓模型中 2FL
的斜撐改變配置方式,使斜撐呈 X 形配置,如圖 8.78 所示,側推模型 ETABS
9 default(2FL modify),並觀察側推分析結果。分析結果容量曲線如圖 8.79
所示,觀察塑鉸產生順序為三樓 BC 跨斜撐挫屈(圖 8.80),三樓 AB 跨斜撐
挫屈(圖 8.81),二樓 BC 跨斜撐挫屈(圖 8.82),二樓 AB 跨斜撐挫屈(圖 8.83),
一樓斜撐挫屈(圖 8.84)。雖然 3FL 的斜撐仍是不良的倒 V 形斜撐配置,也
可從塑鉸產生順序中發現 3FL 的斜撐先發生破壞,但結構物整體的行為因
2FL 斜撐配置改變而改善不少,建築物側推的最大基底剪力從 521705kgf 上
升為 805266kgf。斜撐是控制建築物耐震能力的重要構件,斜撐對建築物的
容量曲線影響甚鉅,特別是容量曲線前段,此分析案例展示了除了斜撐本身
的性質外,斜撐的配置方式也是影響耐震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93
94
第九章 結論與建議

9-1 結論

1.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適用於高度小於 50 公尺且未達 15 層樓
(含)以下之平面規則建築物。初評檢核抗側向力構件(柱、斜撐)提供的抗
側向力強度,並搭配參考內政部「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計算建
築物各方向所受地震力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判斷建築物耐震容量是否
能滿足耐震需求,以耐震指標表示評估結果為「暫無疑慮」或「確有疑
慮」

2. 進行初步評估的建築物若有明顯之弱層或可能發生破壞之弱層,必須以
弱層以上再次重新填寫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並比較耐震
指標。但建議更嚴謹的作法為以每層樓為準都執行一次初步評估,再比
較耐震指標。
3. 以許多國內鋼結構試驗資料修統計提出建議的塑鉸曲線,重點如以下所
列:
彎矩塑鉸: FEMA 273 建議的梁彎矩塑鉸( )的 d 值為 10,e 值 12,

本研究將一般型、增強型或減弱型的接頭,彎矩塑鉸( )的 d 值

皆建議為 5.5,e 值皆建議為 7,同時也觀察到 FEMA 273 的建議塑鉸曲


線和試驗資料相比可能有韌性不保守的情況。此外,本研究提出的彎矩
塑鉸曲線殘餘強度改用負勁度的方式表示,c=0。
剪力塑鉸: 剪力塑鉸建議使用 ETABS 的內建塑鉸,ETABS 內建剪力塑
鉸係取 0.55 倍的腹板剪力強度為構件的剪力強度,且建議工程師完成分
析後仍須逐一檢查模型中每根構件承受的剪力值是否大於該構件的剪力
容量。
軸力塑鉸: FEMA 273 建議的軸力塑鉸受拉段的 d 值為 12,e 值 15,受
壓段的 d 值為 1,e 值 9。本研究除了一般斜撐外也蒐集了挫屈束制斜撐
的試驗資料,一般斜撐的軸力塑鉸受拉段的 d 值建議為 6,e 值建議為
10,受壓段的 e 值建議為 6;挫屈束制斜撐的軸力塑鉸的 d 值建議為 8,
e 值建議為 10。同時也觀察到 FEMA 273 的建議塑鉸曲線和試驗資料相

95
比可能有韌性不保守的情況。此外,本研究提出的彎矩塑鉸曲線殘餘強
度改用負勁度的方式表示,c=0。
4. 經由分析一座單跨單層門形鋼構架與一座單跨雙層門形鋼構架側推試驗
顯示,使用本研究建議塑鉸性質之側推曲線,其最大位移最為接近試驗
結果且偏保守,採用 ETABS 內建塑鉸、FEMA273、ASCE41-13 塑鉸性
質之側推曲線與試驗結果相比則有高估最大位移之現象,且 ASCE41-13
高估最多,其次為 FEMA 273 及 ETABS 內建塑鉸。比較最大強度反應,
最大強度排序與最大位移相同,不論模型使用標稱強度或實際強度,本
研究建議塑鉸與各文獻提出的塑鉸建議曲線分析結果的最大強度皆接近、
但低於試驗反應,屬偏保守側。分析一座單跨雙層同心斜撐構架側推試
驗顯示,比較最大強度反應,使用 FEMA 273 與本研究建議塑鉸性質之
側推曲線,最大強度接近試驗結果且偏保守,採用 ETABS 內建塑鉸與
ASCE41-13 塑鉸性質之側推曲線與試驗結果相比則有高估最大強度之現
象, ETABS 內建塑鉸高估些許,其次為 ASCE41-13。綜合三座實際鋼
構架測試結果比較顯示,本研究所建議塑鉸性質分析結果,在以保守為
前提下,最大位移與最大強度皆最接近試驗反應,可推論本研究所建議
塑鉸性質具合理的保守,且分析結果具參考價值。
5. 實際分析案例的耐震評估包括初步評估與詳細評估。依本研究提出的耐
震初評與詳評辦法,桃園八德廠房初評耐震指標 262 大於 100,耐震暫
無疑慮;緬甸大樓初評耐震指標 173 大於 100,耐震暫無疑慮。桃園八
德廠房詳評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0.315g,該地區設計水平加速度為
0.24g,無耐震疑慮;緬甸大樓詳評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0.332g,以
假設工址位於中央大學該地區,其設計水平加速度為 0.24g,無耐震疑慮。
6. 從實際案例分析的緬甸大樓 X 方向側推結果發現,倒 V 形的斜撐配置是
不良的斜撐配置方式。受壓斜撐挫屈後,導致梁先受損產生塑鉸,承受
拉力的斜撐亦無法有效發揮其抗拉能力。若修改模型 2 樓的斜撐配置方
式,使斜撐呈 X 形配置,雖然 3 樓仍是不良的倒 V 形斜撐配置,但 1 樓
與 2 樓的斜撐便能發揮它們的耐震能力,建築物側推的最大基底剪力從
521705kgf 上升為 805266kgf,差異十分顯著。

96
9-2 建議

1. 由於鋼結構建築物耐震初步評估中單位面積重量的計算是沿用自鋼構造
校舍耐震能力初步評估之故,單位面積重量的估算因為缺少校舍以外的
建築物統計資料支持,計算方式各有說法,建議選取保守的數值。
2. 初步評估是以建築物的結構元件強度為觀點出發,因此並未考慮建築物
的韌性能力,然而鋼結構建築物確實有可能是韌性能力控制建築物的耐
震能力,而非強度控制,這有可能造成初步評估結果與詳細評估結果不
一致或是初步評估結果高估耐震能力。因為在初步評估中考慮韌性行為
不易,這個問題目前沒有一個好的解決辦法,只能列入未來研究的建議。
3. 以鋼結構試驗比對 FEMA 273 等文獻的塑鉸建議曲線發現這些塑鉸曲線
可能有韌性不保守的情況。雖然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 FEMA 273
建議的塑鉸曲線是針對雙曲率柱與雙曲率梁,而本研究是將參考的梁柱
接頭試驗視為懸臂梁的行為,試驗的一端並未給予良好的束制,便不能
視為雙曲率梁,因此將試驗包絡曲線與 FEMA 273 互相比較便有差異。
但根據蒐集的試驗資料統計得到的結果,這些塑鉸曲線確實有修正的空
間,參照本研究第七章的內容,將構架試驗資料與側推分析結果比較得
知,以本研究建議的塑鉸分析得到的結果較為保守且合理。當然日後也
可以將這些塑鉸運用於分析更多的試驗,將試驗資料與分析結果比對,
有更大量的試驗資料互相驗證便能更了解本研究提出的建議塑鉸曲線是
否有不足之處。
4. 本研究提出的實際案例的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詳細評估,未有實際建
築物的推垮試驗做為驗證,因此僅能以示範例的方式呈現。也待後續的
研究中若有鋼構造建築物的推垮試驗或是振動台結合鋼結構建築耐震能
力評估的試驗,便能驗證本研究提出的建議塑鉸曲線是否合適抑或尚需
修正。
5. 執行詳細評估的步驟仍有改善空間,目前鋼結構建築物耐震詳細評估還
沒有跟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詳細評估 TEASPA 一樣的輔助分析程式與
專屬的建立塑鉸的輔助程式,期望之後能建立。而 TEASPA 這些輔助分
析程式的終極目標是如 ETABS 中的彈性分析,按一鍵即可自行完成所

97
有參數設定,並呼叫 ETABS 進行非線性推垮分析。

98
參考文獻
[1] 林敏郎、游雅喬、欒大誠、邱聰智、蕭輔沛、鍾立來、王勇智,
「鋼構
造 校 舍 結 構 耐 震 初 步 評 估 」, 國 家 地 震 工 程 研 究 中 心 , 報 告 編
號:NCREE-15-012,中華民國ㄧ百零四年十一月。
[2] 葉勇凱、蕭輔沛、沈文成、楊耀昇、黃世建,
「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
能力詳細評估方法」,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報告編號:NCREE-09-
015,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六月。
[3] ATC-40,Seismic evaluation and retrofit of concrete buildings. Report No.
SSC 96-01, Applied Technology Council, 1996.
[4] FEMA 273, NEHRP Guidelines for the Seismic Rehabilitation of Buildings,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Washington, D.C., 1997.
[5] CSI,“ETABS: Extended 3D analysis of building systems, Nonlinear
Version 8.5.4,”User’s Manual, Computer and Structures, Inc., Berkeley,
California, 1999.
[6] 蕭輔沛、葉勇凱、曾至堅,
「建築物耐震詳細評估方法之研究(一) 」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報告編號:NCREE-07-049,中華民國九十六
年十二月。
[7] 李威震,
「建築物之強度韌性耐震能力評估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
研究所碩士論文,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8] 黃世建、陳正平、王森源、陳正誠、蕭興台,
「學校建築常見之結構損
害現象歸類及補強計畫建議」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中華民國八十五年
六月。
[9] 陳正平技師,
「高強度螺栓鎖固之原理及應用介紹」
,中華民國鋼結構
協會,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九月。
[10] [ SCE standard ASCE/SEI 41-13,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Seismic Evaluation and Retrofit of Existing Buildings”, 2014.
[11] 中華民國內政部,
「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
,民國一百年一月。
[12]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安全耐震的家。
[13] 中華民鋼結構工程學會,「鋼結構設計手冊(極限設計法)」,中華民

99
國九十二年。
[14] FEMA 356, NEHRP Guidelines for the Seismic Rehabilitation of
Buildings,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Washington, D.C.,
2000.
[15] 劉明錡,
「鋼骨梁柱接頭之韌性行為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
所碩士論文,蔡克銓教授指導,中華民國八十一年。
[16] 饒智凱,
「鋼骨梁柱梁翼內側加勁板補強接頭耐震行為」
,國立交通
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周中哲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九十六年。
[17] 林克強、莊勝智、林志翰,
「拱頭式抗灣鋼骨梁柱接合耐震性能研究」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報告編號:NCREE-13-018,中華民國一百零
二年十二月。
[18] 李智明,
「H 型鋼柱接擴翼鋼梁抗彎接頭之耐震行為與設計」
,國立
交通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誠直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九十五年。
[19] 林群洲,
「鋼骨托梁抗彎接頭含梯度漸擴式梁翼板之耐震行為」
,國
立交通大學土木研究所博士論文,陳誠直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九十五
年。
[20] 鐘立來、吳賴雲、黃大華、黃國倫、陳家乾,
「圓形鋼管混凝土結構
螺栓式梁柱接頭之試驗與研究」,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報告編
號:NCREE-05-013,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七月。
[21] 陳誠直,
「鋼與混凝土複合構造之行為研究---子計畫:矩形鋼管混凝
土柱與 H 型鋼梁抗彎接頭行為之研究(II)」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
系,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十月三十日。
[22] 陳紀勛,「鋼柱與鋼梁腹板開孔位處塑性區梁柱接頭之耐震行為」,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誠直教授、林克強博士指導,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五月。
[23] 林昆德,
「抗彎鋼骨樑柱之行為」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
文,蔡克銓教授指導,中華民國八十五年。
[24] 鄭元良、蔡克銓、李台光、汪家銘、林克強、莊勝智,
「鋼骨梁柱接
頭橫隔板耐震性能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中華民國一百年。
[25] 蔡承昀,
「梁柱交接處連接版對鋼結構梁柱接頭行為之影響」
,台灣
100
國立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陳正誠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九十
四年七月。
[26] 林克強、莊勝智,
「箱型柱與梁翼加蓋板補強抗彎接頭之韌性行為與
設計方法」,結構工程,第二十五卷第二期第 75~92 頁,中華民國九
十九年六月。
[27] 周中哲、吳家慶、周志雄,
「削切蓋板鋼骨梁柱接頭之耐震行為研究」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報告編號:NCREE-05-017,中華民國九十四
年九月。
[28] 羅盛威,
「翼型鋼柱與鋼梁加勁式接頭耐震行為」
,國立交通大學土
木研究所碩士論文,劉俊秀教授、周中哲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一百零
一年。
[29] 陳誠直、林交南、鄭錦桐、蔡克銓,
「鋼筋混凝土柱與鋼梁接頭行為」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報告編號:NCREE-02-018,中華民國九十一
年十月。
[30] 王宜仁,
「消能板應用於梁柱接頭耐震行為之研究」
,台灣國立科技
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陳生金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
[31] 魏振軒,
「扇形孔與銲接細部對梁柱接頭耐震行為之影響」
,台灣國
立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陳正誠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一百年
七月。
[32] 蔡岳勳,
「實尺寸鋼結構梁柱彎矩接頭試驗與分析」
,國立交通大學
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誠直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七月。
[33] Wai-Hang Ao1, Ching-Yi Tsai1, Jia-Chian Chen, Te-Hung Lin and Keh-
Chyuan Tsai, 「Cyclic Responses of In-Plane Buckling Braces and Its
End Connections 」 , The Twenty-Third KKCNN Symposium on Civil
Engineering, November 13–15, 2010.
[34] 湯偉乾,
「面內挫屈斜撐之耐震行為」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研究所碩
士論文,陳誠直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三月。
[35] 林南交,
「特殊同心斜撐構架之斜撐構材耐震性能」
,國立交通大學
土木研究所博士論文,陳誠直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七月。
[36] 胡懷國,「鋼結構同心斜撐構架系統之靜態往覆載重實驗加載歷時
101
評估」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垂星教授指導,中華民
國一百零一年。
[37] 劉家源,
「全鋼型挫屈束制支撐局部挫屈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
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克銓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六月。
[38] 林保均,
「含薄型挫屈束制支撐構架耐震行為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
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克銓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六月。
[39] 魏志毓,
「挫屈束制支撐局部挫屈與構架耐震效益分析研究」
,國立
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克銓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九十五年
六月。
[40] 楊巽閎,「新建含挫屈束制支撐之實尺寸兩層樓鋼筋混凝土構架耐
震設計與實驗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克銓教授
指導,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七月。
「鋼側撐 BRB 之設計與測試」
[41] 陳正誠, ,中華民國鋼結構協會第三十
三期鋼結構會刊,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
[42] 蔡克銓、吳安傑、林保均、魏志毓、莊明介,
「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撐
,結構工程,第二十七卷第三期第 29~59 頁,
研發與耐震性能表現」
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九月。
[43] H.-L. Hsu, Z.-C. Li, 「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eel frames with
controlled buckling mechanisms in knee brace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107, page50-60, 2015.
[44] 陳鈺霖,
「多層多跨隅撐鋼結構之耐震性能研究」
,許協隆教授指導,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報告編號:NCREE-12-024,中華民國一百零
一年十二月。
[45] 蔡克銓、連育群、魏志毓、吳安傑、蔡青宜、陳家乾、林克強,
「斜
撐面內挫屈之特殊同心斜撐構架耐震行為研究」,國家地震工程研究
中心,報告編號:NCREE-10-003,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四月。

102
表 2.1 鋼構造校舍載重調查結果[1]

吉貝耍國小 大甲高中 鹿場國小


學校及校舍名稱
風雨球場 手球館 風雨球場
每平方公尺載重
88.8 80.5 46.8
(kgf/m2)

表 2.2 接頭彎矩調整係數[1]

鉸接 鏽蝕半剛接 半剛接 鏽蝕剛接 剛接


αt 、αb 0 0.25 0.5 0.75 1

表 2.3(a) 短週期結構之放大係數 Fa(線性內插求值) [11]

震區短週期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SS (SD M
S 或SS )
地盤分類
SS ≤0.5 SS=0.6 SS=0.7 SS=0.8 SS ≥0.9
第一類地盤 1.0 1.0 1.0 1.0 1.0
第二類地盤 1.1 1.1 1.0 1.0 1.0
第三類地盤 1.2 1.2 1.1 1.0 1.0

表 2.3(b)長週期結構之放大係數 Fv(線性內插求值) [11]

震區一秒週期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S1 (SD 或SM )


地盤分類
SS ≤0.30 SS=0.35 SS=0.40 SS=0.45 SS ≥0.50
第一類地盤 1.0 1.0 1.0 1.0 1.0
第二類地盤 1.5 1.4 1.3 1.2 1.1
第三類地盤 1.8 1.7 1.6 1.5 1.4

103
表 2.4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本「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設定其適用對象為低矮型鋼構造建築物,
惟當建築物高度超過50公尺或15層樓,則直接執行詳細評估以判斷其結構耐震能力
(一)建築物基本資料
建築物名稱 評估日期 結構物基本振動週期 (T)
建築物地址 - 建築物高度 H(m)
用途係數I T = 0.085*H^0.75 (鋼構造)
興建年代 樓層數 結構系統地震力折減係數 Fu
是否位於台北盆地
評估者 475年設計地震力係數
(輸入"是"或"否")
證號 SDS = R=
緯度 SD1 = Ra =
經緯度座標
經度 SaD = Fu =

上傳平面配置圖 請上傳建築物平面圖及相關圖說

(二)結構重量計算
2 2
屋頂層 長度(m) 寬度(m) 面積(m ) 單位重(kgf/m ) 計算式 重量(kgf)
100 (面積)*(單位重)
2 2
一般層 長度(m) 寬度(m) 面積(m ) 單位重(kgf/m ) 計算式 重量(kgf)
(面積)*(單位重)
總重量 (tf)

(三)耐震能力評估
(a) X向一樓柱構件
受彎塑性模
柱淨高 支數 鋼柱降伏強度 塑性彎矩 上端束制 下端束制 Vpx(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數
H(cm) (N) Fy(tf/cm ) 3 Mp =Fy *Z(tf-cm) αt αb N(αt Mp+αb Mp )/H
Z(cm )

合計剪力∑Vpx(tf)
註: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αt、 αb 由評估者依建築物現況判斷計算之
(b) X向一樓斜撐構件
斜撐受拉或
斜撐長度 支數 鋼斜撐伏強度 斜撐斷面積 抗拉強度 與水平夾角 受壓 Vpx(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2
L(cm) (N) Fy(tf/cm ) A(cm ) F=Fy*A(tf) θ(degree) (填"拉"或" N*FyA*Lcosθ
壓")

合計剪力∑Vpx(tf)
註:其他抗側力構件如:磚牆、RC牆 請依照RC建築物耐震初步評估計算

(c) Y向一樓柱構件
受彎塑性模
柱淨高 支數 鋼柱降伏強度 塑性彎矩 上端束制 下端束制 Vpy (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數
H(cm) (N) Fy(tf/cm ) 3 Mp =Fy *Z(tf-cm) αt αb N(αt Mp+αb Mp )/H
Z(cm )

合計剪力∑Vpy (tf)
註: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αt、 αb 由評估者依建築物現況判斷計算之
(d) Y向一樓斜撐構件
斜撐受拉或
斜撐長度 支數 鋼斜撐伏強度 斜撐斷面積 抗拉強度 與水平夾角 受壓 Vpy (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2
L(cm) (N) Fy(tf/cm ) A(cm ) F=Fy*A(tf) θ(degree) (填"拉"或" N*FyA*Lcosθ
壓")

合計剪力∑Vpy (tf)
註:其他抗側力構件如:磚牆、RC牆 請依照RC建築物耐震初步評估計算

(四)基本耐震性能
(a)Ex:耐震容量(tf)=∑Vpx=1.4αy Vx = 耐震需求(tf)=SaD*I*W/Fu = Ex=(1.4αy Vx)/(SaD*I*W/Fu )*100 =
(b)Ey :耐震容量(tf)=∑Vpy =1.4αyVy = 耐震需求(tf)=SaD*I*W/Fu = Ey =(1.4αy Vy )/(SaD*I*W/Fu)*100 =

(五)現況調整因子調查
項目 說明 因子
結構系統完整性(q1) □不佳(0.9) □可(1.0) q1 =
銹蝕程度(q2) □嚴重(0.8) □少許 (0.9) □無(1.0) q2 =
變形程度(q3) □嚴重(0.9) □無(1.0) q3 =
調整因子 Q : Q = q1 *q2*q3 =

Isx=Ex*Q = Isy=Ey*Q =
(六)耐震指標
Is =Min(Isx,Isy) = 是否有疑慮 :

備註1:請併同考量建築物之耐風性能,注意懸吊物之安全性。 負責評估者簽章
備註2:若建築物具有可能發生破壞的弱層,需以弱層以上重新填寫初步評估表
,並比較耐震指標

104
表 3.1 ATC-40 遲滯阻尼折減係數 κ[3]

結構行為類型

16.25 1.0
類型 A .
16.25 1.13

0.67
25 0.845
類型 B
25 0.446

類型 C 任意值 0.33

表 3.2 ATC-40 建築物型態分類[3]

震動歷時 新建建築 一般建築 老舊建築


短 類型 A 類型 B 類型 C
長 類型 B 類型 C 類型 C

表 3.3 阻尼比修正係數[3]

0.02 0.80 0.80


0.05 1.00 1.00
0.10 1.33 1.25
0.20 1.60 1.50
0.30 1.79 1.63
0.40 1.87 1.70
0.50 1.93 1.75

105
表 3.4 非線性的模擬參數與檢核標準-全束制彎矩構架

資料來源:FEMA 273[4]章節 5:鋼與鑄鐵 表 5-4

106
續表 3.4 非線性的模擬參數與檢核標準-全束制彎矩構架

資料來源:FEMA 273[4]章節 5:鋼與鑄鐵 表 5-4

107
表 3.5 非線性的模擬參數與檢核標準-局部束制彎矩構架

資料來源:FEMA 273[4]表 5-6

108
表 3.6 非線性的模擬參數與檢核標準-斜撐構架與剪力牆

資料來源:FEMA 273[4]章節 5:鋼與鑄鐵 表 5-8

109
續表 3.6 非線性的模擬參數與檢核標準-斜撐構架與剪力牆

資料來源:FEMA 273[4]章節 5:鋼與鑄鐵 表 5-8

110
表 3.7 非線性的模擬參數與檢核標準-鋼結構元件

資料來源:FEMA 356[14]章節 5:鋼 表 5-6

111
續表 3.7 非線性的模擬參數與檢核標準-鋼結構元件

資料來源:FEMA 356[14]章節 5:鋼 表 5-6

112
續表 3.7 非線性的模擬參數與檢核標準-鋼結構元件

資料來源:FEMA 356[14]章節 5:鋼 表 5-6

113
續表 3.7 非線性的模擬參數與檢核標準-鋼結構元件

資料來源:FEMA 356[14]章節 5:鋼 表 5-6

114
表 3.8 非線性的模擬參數與檢核標準-鋼結構元件

資料來源:FEMA 356[14]章節 5:鋼 表 5-7

115
表 3.9 非線性的模擬參數與檢核標準-鋼結構元件

資料來源:ASCE 41-13[10]章節 9:鋼 表 9-6

116
續表 3.9 非線性的模擬參數與檢核標準-鋼結構元件

資料來源:ASCE 41-13[10]章節 9:鋼 表 9-6

117
表 3.10 非線性的模擬參數與檢核標準-鋼結構元件

資料來源:ASCE 41-13[10]章節 9:鋼 表 9-7

118
表 4.1ETABS 中 P 塑鉸數據(ETABS 表示形式)

Point Force/SF Disp/SF


E- -0.2 -8
D- -0.2 -0.01
C- -1 -0.01
B- -1 0
A 0 0
B 1 0
C 1.33 11
D 0.8 11
E 0.8 14

表 4.2 ETABS 中 M3 塑鉸數據(ETABS 表示形式)

Point Moment/SF Rotation/SF


E- -0.4 -8.5
D- -0.4 -6.5
C- -1.195 -6.5
B- -1 0
A 0 0
B 1 0
C 1.195 6.5
D 0.4 6.5
E 0.4 8.5

119
表 4.3 ETABS 中 V2 塑鉸數據(ETABS 表示形式)

Point Force/SF Disp/SF


E- -0.8 -17
D- -0.8 -15
C- -1.45 -15
B- -1 0
A 0 0
B 1 0
C 1.45 15
D 0.8 15
E 0.8 17

表 5.1 475 年回歸期設計地震作用下之容許層間相對側向位移角

475 年回歸期設計地震作
用下之容許層間相對側向
基本結 位移角
抵抗地震力結構系統敘述
構系統 第一、
第三類 第四類
二類建
建築物 建築物
築物
一、承 1.輕構架牆
重牆系 (1)具剪力嵌版 0.012 0.016 0.020
統 (2)具對角斜撐 0.012 0.016 0.020
2.鋼筋混凝土牆配置鋼筋混凝土邊 0.009 0.011 0.014
界構材

120
二、構 1.輕構架牆
架系統 (1)具剪力嵌版 0.012 0.016 0.020
(2)具對角斜撐 0.012 0.016 0.020
2.剪力牆
(1)鋼筋混凝土牆配置鋼筋混凝土邊 0.009 0.011 0.014
界構材 0.009 0.011 0.014
(2)鋼筋混凝土牆配置鋼骨鋼筋混凝 0.011 0.013 0.016
土邊界構材 0.011 0.013 0.016
(3)鋼板牆配置鋼造或鋼骨鋼筋混凝
土邊界構材
(4)鋼板鋼筋混凝土牆配置鋼骨鋼筋 0.009 0.012 0.015
混凝土邊界 0.006 0.008 0.010
構材 0.009 0.012 0.015
3.斜撐
(1)鋼造偏心斜撐配置鋼造邊界構材 0.009 0.012 0.015
(2)鋼造同心斜撐配置鋼造邊界構材
(3)鋼造或鋼骨鋼筋混凝土造偏心斜 0.011 0.013 0.016
撐及鋼梁配 0.011 0.013 0.016
置鋼骨鋼筋混凝土邊界構材
(4)鋼造特殊同心斜撐配置鋼骨鋼筋
混凝土邊界
構材
(5)鋼造特殊同心斜撐配置鋼造邊界
構材
(6)挫屈束制支撐配置鋼造邊界構材

121
三、抗 1.特殊抗彎矩構架
彎矩構 (1)鋼造 0.015 0.020 0.025
架系統 (2)鋼筋混凝土造 0.015 0.020 0.025
(3)鋼骨鋼筋混凝土造 0.015 0.020 0.025
2.部分韌性抗彎矩構架
(1)鋼造 0.011 0.013 0.016
(2)鋼筋混凝土造 0.011 0.013 0.016
3.特殊鋼桁抗彎矩構架 0.011 0.013 0.016

四、具 1.剪力牆
特殊抗 (1)鋼筋混凝土牆配置鋼筋混凝土邊 0.011 0.013 0.016
彎矩構 界構材 0.011 0.013 0.016
架之二 (2)鋼筋混凝土牆配置鋼骨鋼筋混凝 0.011 0.013 0.016
元系統 土邊界構材 0.011 0.013 0.016
* (3)鋼板牆配置鋼造或鋼骨鋼筋混凝
土邊界構材
(4)鋼板鋼筋混凝土牆配置鋼骨鋼筋 0.013 0.017 0.022
混凝土邊界構材 0.009 0.012 0.015
2.斜撐 0.013 0.017 0.022
(1)鋼造偏心斜撐配置鋼造邊界構材
(2)鋼造特殊同心斜撐配置鋼造邊界 0.009 0.012 0.015
構材
(3)鋼造或鋼骨鋼筋混凝土造偏心斜 0.013 0.017 0.022
撐及鋼梁配
置鋼骨鋼筋混凝土邊界構材
(4)鋼造特殊同心斜撐配置鋼骨鋼筋
混凝土邊界
構材
(5)挫屈束制支撐配置鋼造邊界構材

122
說明:*若為具非結構牆之二元系統,其全運轉水準所對應之層間相對側
向位移角均為 0.004 弧度,而其 475 年回歸期地震力作用下之容許層間相
對側向位移角一律為不具非結構牆二元系統之容許層間相對側向位移角的
5/6 倍。

123
表 6.1 梁柱接頭類型分類圖例

一般型 增強型 減弱型

表 6.2 建議塑鉸對照表:一般型、增強型、減弱型
Δ
Δ 殘餘強度比

構件/行為 d e c
梁:
a: 5.5 7 0

b: 4.125 5.25 0
c:

使用線性內插

表 6.3 彎矩塑鉸建議:一般型、增強型、減弱型( )(ETABS 表示形

式)

Point Moment/SF Rotation/SF


E- 0 -6
D- 0 -6
C- -1.135 -4.5
B- -1 0
A 0 0
B 1 0
C 1.135 4.5
D 0 6
E 0 6

124
表 6.4 彎矩塑鉸建議:一般型、增強型、減弱型( )(ETABS 表示形

式)

Point Moment/SF Rotation/SF


E- 0 -4.25
D- 0 -4.25
C- -1.094 -3.125
B- -1 0
A 0 0
B 1 0
C 1.094 3.125
D 0 4.25
E 0 4.25

表 6.5 彎矩塑鉸-試驗資料統計:材料強度

材料名稱 ASTM A36 SN490B A572 Gr.50


標稱強度(MPa) 252 324 350
平均真實強度(MPa) 286.11 350.75 388.62
標準差 21.62 20.93 26.8
真實強度與標稱強度
13.54% 8.27% 11.03%
相差百分比
真實強度 標準差
1.05 1.02 1.03
標稱強度

125
表 6.6 彎矩塑鉸-試驗資料統計:試體最大強度

一般型 增強型 減弱型


全部

平均
試驗最大強度

152 149 156 143


100%
(%)
試驗最大強度與
Mp 相差百分比 22 21 23 18
標準差

表 6.7 彎矩塑鉸-試驗資料統計:韌性(位移)

一般型 增強型 減弱型

d 平均值 7.02 6.77 7.06


d 值標準差 1.44 1.18 1.32
d 建議值 5.5 5.5 5.5
e 平均值 7.02 7.41 8.2
e 值標準差 1.44 1.05 1.58
e 建議值 7 7 7

126
表 6.8 建議塑鉸對照表:一般型斜撐
Δ
Δ 殘餘強度比

構件/行為 d e c
斜撐受壓
W or I shape 1 6 0
斜撐受拉
6 10 0

表 6.9 軸力塑鉸建議:一般型斜撐(ETABS 表示形式)

Point Force/SF Disp/SF


E- 0 -8
D- 0 -5
C- 0 -5
B- -1 0
A 0 0
B 1 0
C 1.15 5
D 0 9
E 0 9

表 6.10 軸力塑鉸-試驗資料統計:材料強度

材料名稱 ASTM A36 A572 Gr.50


標稱強度(MPa) 252 350
平均真實強度(MPa) 291 400
標準差 24.9 9.39
真實強度與標稱強度
15.47% 14.28%
相差百分比
真實強度 標準差
1.06 1.11
標稱強度
127
表 6.11 軸力塑鉸-試驗資料統計:試體最大強度
試驗最大強度
平均 100% 126
試驗最大強度與 相差百分比標準
12

表 6.12 軸力塑鉸-試驗資料統計:韌性(位移)

d 平均值 10.16
d 值標準差 4
d 建議值 6
e 平均值 11.76
e 值標準差 4.89
e 建議值 10

表 6.13 建議塑鉸對照表:挫屈束制斜撐
Δ
Δ 殘餘強度比

構件/行為 d e c
斜撐受拉
8 10 0

128
表 6.14 軸力塑鉸建議:挫屈束制斜撐(ETABS 表示形式)

Point Force/SF Disp/SF


E- 0 -9
D- 0 -9
C- -1.21 -7
B- -1 0
A 0 0
B 1 0
C 1.21 7
D 0 9
E 0 9

表 6.15 軸力塑鉸(BRB)-試驗資料統計:材料強度

材料名稱 SN490B A572 Gr.50


標稱強度(MPa) 324 350
平均真實強度(MPa) 372.67 398.91
標準差 28.11 27.99
真實強度與標稱強度
15.02% 13.97%
相差百分比
真實強度 標準差
1.06 1.06
標稱強度

表 6.16 軸力塑鉸(BRB)-試驗資料統計:試體最大強度
試驗最大強度
平均 100% 147
試驗最大強度與 Mp 相差百分比標
15
準差

129
表 6.17 軸力塑鉸(BRB)-試驗資料統計:韌性(位移)

d 平均值 10.85
d 值標準差 2.38
d 建議值 8
e 平均值 10.93
e 值標準差 2.4
e 建議值 10

表 7.1 構件拉力試片強度[44]

拉力試片
試體斷面 降伏強度(Mpa) 極限強度(Mpa)
梁 flange(11mm) 294.2 415.13
H175×175×7.5×11 web(7.5mm) 349.83 447.88
柱 flange(14mm) 269.7 413.45
H250×250×9×14 web(9mm) 292.9 425.11

表 7.2 構件拉力試片強度[45]

拉力試片
試體斷面 降伏強度(Mpa) 極限強度(Mpa)
flange(11mm) 296 458
斜撐
web(7.5mm) 332 477
flange(24mm) 398 511

web(17mm) 420 522
flange(11mm) 342 457

web(7.5mm) 416 501

130
表 8.1 桃園八德廠房柱構件上、下端束制

上端束制 αt 下端束制 αb
編號 斷面型號
X向 Y向 X向 Y向
H1 B400x400x21 1.0 1.0 0 0
H2 B414x405x28 1.0 1.0 0 0
H3 H300x300x10x15 1.0 1.0 0 0

表 8.2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桃園八德廠房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本「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設定其適用對象為低矮型鋼構造建築物,
惟當建築物高度超過50公尺或15層樓,則直接執行詳細評估以判斷其結構耐震能力
(一)建築物基本資料
建築物名稱 桃園市八德區廣興段廠房 評估日期 2017/3/22 結構物基本振動週期 (T)
建築物地址 - 建築物高度 H(m) 28.1
用途係數I 1 T = 0.085*H^0.75 (鋼構造) 1.036
興建年代 - 樓層數 4 結構系統地震力折減係數 Fu
是否位於台北盆地
評估者 欒大誠 475年設計地震力係數 否
(輸入"是"或"否")
證號 - SDS = 0.6 R= 3
緯度 SD1 = 0.3 Ra = 2.33
經緯度座標
經度 SaD = 0.29 Fu = 2.33

上傳平面配置圖 請上傳建築物平面圖及相關圖說

(二)結構重量計算
2 2
屋頂層 長度(m) 寬度(m) 面積(m ) 單位重(kgf/m ) 計算式 重量(kgf)
PHF 100 (面積)*(單位重) 0
2 2
一般層 長度(m) 寬度(m) 面積(m ) 單位重(kgf/m ) 計算式 重量(kgf)
PHF 37 35 1295 750 (面積)*(單位重) 971,250
RF 37 35 1295 750 971,250
4F 37 35 1295 750 971,250
3F 37 35 1295 750 971,250
2F 37 35 1295 750 971,250
1MF 37 35 1295 750 971,250
總重量 (tf) 5,828

(三)耐震能力評估
(a) X向一樓柱構件
受彎塑性模
柱淨高 支數 鋼柱降伏強度 塑性彎矩 上端束制 下端束制 Vpx(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數
H(cm) (N) Fy(tf/cm ) 3 Mp=Fy*Z(tf-cm) αt αb N(αt Mp+αb Mp)/H
Z(cm )
H1 B400x400x21 600 9 2.50 4,140 10,350 1.00 0.00 155.25
H2 B414x405x28 600 35 2.50 6,172 15,429 1.00 0.00 900.01
H3 H300x300x10x15 600 1 2.50 683 1,708 1.00 0.00 2.85
合計剪力∑Vpx(tf) 1058.11
註: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αt、 αb由評估者依建築物現況判斷計算之
(b) X向一樓斜撐構件
斜撐受拉或
斜撐長度 支數 鋼斜撐伏強度 斜撐斷面積 抗拉強度 與水平夾角 受壓 Vpx(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2
L(cm) (N) Fy(tf/cm ) A(cm ) F=Fy*A(tf) θ(degree) (填"拉"或" N*FyA*Lcosθ
壓")
2-B300x90x8x15 - 2 2.50 97.20 243 0.71 拉 343.60
2-B300x90x8x15 - 2 2.50 97.20 243 0.71 壓 103.08
2-B300x90x8x15 - 2 2.50 97.20 243 0.78 拉 379.08
2-B300x90x8x15 - 2 2.50 97.20 243 0.78 壓 113.72
合計剪力∑Vpx(tf) 939.49
註:其他抗側力構件如:磚牆、RC牆 請依照RC建築物耐震初步評估計算

131
續表 8.2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桃園八德廠房
(c) Y向一樓柱構件
受彎塑性模
柱淨高 支數 鋼柱降伏強度 塑性彎矩 上端束制 下端束制 Vpy(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數
H(cm) (N) Fy(tf/cm ) 3 Mp=Fy*Z(tf-cm) αt αb N(αt Mp+αb Mp)/H
Z(cm )
H1 B400x400x21 600 9 2.50 4,140 10,350 1.00 0.00 155.25
H2 B414x405x28 600 35 2.50 6,075 15,188 1.00 0.00 885.94
H3 H300x300x10x15 600 1 2.50 1,480 3,700 1.00 0.00 6.17
合計剪力∑Vpy(tf) 1,047.35
註: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αt、 αb由評估者依建築物現況判斷計算之
(d) Y向一樓斜撐構件
斜撐受拉或
斜撐長度 支數 鋼斜撐伏強度 斜撐斷面積 抗拉強度 與水平夾角 受壓 Vpy(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2
L(cm) (N) Fy(tf/cm ) A(cm ) F=Fy*A(tf) θ(degree) (填"拉"或" N*FyA*Lcosθ
壓")
2-B300x90x8x15 - 2 2.50 97.20 243 0.64 拉 311.04
2-B300x90x8x15 - 2 2.50 97.20 243 0.64 壓 93.31
2-B300x90x8x15 - 2 2.50 97.20 243 0.71 拉 345.06
2-B300x90x8x15 - 2 2.50 97.20 243 0.71 壓 103.52
合計剪力∑Vpy(tf) 852.93
註:其他抗側力構件如:磚牆、RC牆 請依照RC建築物耐震初步評估計算

(四)基本耐震性能
(a)Ex:耐震容量(tf)=∑Vpx=1.4αyVx = 1997.59 耐震需求(tf)=SaD*I*W/Fu = 725.31 Ex=(1.4αyVx)/(SaD*I*W/Fu)*100 = 275.41
(b)Ey:耐震容量(tf)=∑Vpy=1.4αyVy = 1900.28 耐震需求(tf)=SaD*I*W/Fu = 725.31 Ey=(1.4αyVy)/(SaD*I*W/Fu)*100 = 262.00

(五)現況調整因子調查
項目 說明 因子
結構系統完整性(q1) □不佳(0.9) ■可(1.0) q1 = 1.0
銹蝕程度(q2) □嚴重(0.8) □少許 (0.9) ■無(1.0) q2 = 1.0
變形程度(q3) □嚴重(0.9) ■無(1.0) q3 = 1.0
調整因子 Q : Q = q1*q2*q3 = 1.0

Isx=Ex*Q = 275.41 Isy=Ey*Q = 262.00


(六)耐震指標
Is =Min(Isx,Isy) = 262.00 是否有疑慮 : 暫無疑慮

備註1:請併同考量建築物之耐風性能,注意懸吊物之安全性。 負責評估者簽章
備註2:若建築物具有可能發生破壞的弱層,需以弱層以上重新填寫初步評估表
,並比較耐震指標

132
表 8.3 桃園八德廠房柱構件上、下端束制(1MF)

上端束制 αt 下端束制 αb
編號 斷面型號
X向 Y向 X向 Y向
H1 B400x400x21 1 1 1 1
H2 B414x405x28 1 1 1 1

表 8.4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桃園八德廠房弱層檢核-1MF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本「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設定其適用對象為低矮型鋼構造建築物,
惟當建築物高度超過50公尺或15層樓,則直接執行詳細評估以判斷其結構耐震能力
(一)建築物基本資料
建築物名稱 桃園市八德區廣興段廠房1MF 評估日期 2017/3/22 結構物基本振動週期 (T)
建築物地址 - 建築物高度 H(m) 28.1
用途係數I 1 T = 0.085*H^0.75 (鋼構造) 1.036
興建年代 - 樓層數 4 結構系統地震力折減係數 Fu
是否位於台北盆地
評估者 欒大誠 475年設計地震力係數 否
(輸入"是"或"否")
證號 - SDS = 0.6 R= 3
緯度 SD1 = 0.3 Ra = 2.33
經緯度座標
經度 SaD = 0.29 Fu = 2.33

上傳平面配置圖 請上傳建築物平面圖及相關圖說

(二)結構重量計算
2 2
屋頂層 長度(m) 寬度(m) 面積(m ) 單位重(kgf/m ) 計算式 重量(kgf)
PHF 100 (面積)*(單位重) 0
2 2
一般層 長度(m) 寬度(m) 面積(m ) 單位重(kgf/m ) 計算式 重量(kgf)
PHF 37 35 1295 750 (面積)*(單位重) 971,250
RF 37 35 1295 750 971,250
4F 37 35 1295 750 971,250
3F 37 35 1295 750 971,250
2F 37 35 1295 750 971,250
總重量 (tf) 4,856

(三)耐震能力評估
(a) X向一樓柱構件
受彎塑性模
柱淨高 支數 鋼柱降伏強度 塑性彎矩 上端束制 下端束制 Vpx(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數
H(cm) (N) Fy(tf/cm ) 3 Mp=Fy*Z(tf-cm) αt αb N(αt Mp+αb Mp)/H
Z(cm )
H1 B400x400x21 400 9 2.50 4,140 10,350 1.00 1.00 465.75
H2 B414x405x28 400 35 2.50 6,172 15,429 1.00 1.00 2700.03
合計剪力∑Vpx(tf) 3165.78
註: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αt、 αb由評估者依校舍現況判斷計算之
(b) X向一樓斜撐構件
斜撐受拉或
斜撐長度 支數 鋼斜撐伏強度 斜撐斷面積 抗拉強度 與水平夾角 受壓 Vpx(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2
L(cm) (N) Fy(tf/cm ) A(cm ) F=Fy*A(tf) θ(degree) (填"拉"或" N*FyA*Lcosθ
壓")
2-B300x90x8x15 - 2 2.50 97.20 243 0.83 拉 403.38
2-B300x90x8x15 - 2 2.50 97.20 243 0.83 壓 121.01
2-B300x90x8x15 - 2 2.50 97.20 243 0.88 拉 427.68
2-B300x90x8x15 - 2 2.50 97.20 243 0.88 壓 128.30
合計剪力∑Vpx(tf) 1080.38
註:其他抗側力構件如:磚牆、RC牆 請依照RC建築物耐震初步評估計算

133
續表 8.4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桃園八德廠房 弱層檢核-
1MF
(c) Y向一樓柱構件
受彎塑性模
柱淨高 支數 鋼柱降伏強度 塑性彎矩 上端束制 下端束制 Vpy(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數
H(cm) (N) Fy(tf/cm ) 3 Mp=Fy*Z(tf-cm) αt αb N(αt Mp+αb Mp)/H
Z(cm )
H1 B400x400x21 400 9 2.50 4,140 10,350 1.00 1.00 465.75
H2 B414x405x28 400 35 2.50 6,075 15,188 1.00 1.00 2657.81
合計剪力∑Vpy(tf) 3,123.56
註: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αt、 αb由評估者依建築物現況判斷計算之
(d) Y向一樓斜撐構件
斜撐受拉或
斜撐長度 支數 鋼斜撐伏強度 斜撐斷面積 抗拉強度 與水平夾角 受壓 Vpy(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2
L(cm) (N) Fy(tf/cm ) A(cm ) F=Fy*A(tf) θ(degree) (填"拉"或" N*FyA*Lcosθ
壓")
2-B300x90x8x15 - 2 2.50 97.20 243 0.83 拉 403.38
2-B300x90x8x15 - 2 2.50 97.20 243 0.83 壓 121.01
2-B300x90x8x15 - 2 2.50 97.20 243 0.78 拉 379.08
2-B300x90x8x15 - 2 2.50 97.20 243 0.78 壓 113.72
合計剪力∑Vpy(tf) 1017.20
註:其他抗側力構件如:磚牆、RC牆 請依照RC建築物耐震初步評估計算

(四)基本耐震性能
(a)Ex:耐震容量(tf)=∑Vpx=1.4αyVx = 4246.16 耐震需求(tf)=SaD*I*W/Fu = 604.43 Ex=(1.4αyVx)/(SaD*I*W/Fu)*100 = 702.51
(b)Ey:耐震容量(tf)=∑Vpy=1.4αyVy = 4140.76 耐震需求(tf)=SaD*I*W/Fu = 604.43 Ey=(1.4αyVy)/(SaD*I*W/Fu)*100 = 685.07

(五)現況調整因子調查
項目 說明 因子
結構系統完整性(q1) □不佳(0.9) ■可(1.0) q1 = 1.0
銹蝕程度(q2) □嚴重(0.8) □少許 (0.9) ■無(1.0) q2 = 1.0
變形程度(q3) □嚴重(0.9) ■無(1.0) q3 = 1.0
調整因子 Q : Q = q1*q2*q3 = 1.0

Isx=Ex*Q = 702.51 Isy=Ey*Q = 685.07


(六)耐震指標
Is =Min(Isx,Isy) = 685.07 是否有疑慮 : 暫無疑慮

備註1:請併同考量建築物之耐風性能,注意懸吊物之安全性。 負責評估者簽章
備註2:若建築物具有可能發生破壞的弱層,需以弱層以上重新填寫初步評估表
,並比較耐震指標

134
表 8.5 桃園八德廠房柱構件上、下端束制(2F)

上端束制 αt 下端束制 αb
編號 斷面型號
X向 Y向 X向 Y向
H1 B400x400x21 1 1 1 1

表 8.6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桃園八德廠房弱層檢核-2F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本「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設定其適用對象為低矮型鋼構造建築物,
惟當建築物高度超過50公尺或15層樓,則直接執行詳細評估以判斷其結構耐震能力
(一)建築物基本資料
建築物名稱 桃園市八德區廣興段廠房2F 評估日期 2017/4/27 結構物基本振動週期 (T)
建築物地址 - 建築物高度 H(m) 28.1
用途係數I 1 T = 0.085*H^0.75 (鋼構造) 1.036
興建年代 - 樓層數 4 結構系統地震力折減係數 Fu
是否位於台北盆地
評估者 欒大誠 475年設計地震力係數 否
(輸入"是"或"否")
證號 - SDS = 0.6 R= 3
緯度 SD1 = 0.3 Ra = 2.33
經緯度座標
經度 SaD = 0.29 Fu = 2.33

上傳平面配置圖 請上傳建築物平面圖及相關圖說

(二)結構重量計算
2 2
屋頂層 長度(m) 寬度(m) 面積(m ) 單位重(kgf/m ) 計算式 重量(kgf)
PHF 100 (面積)*(單位重) 0
2 2
一般層 長度(m) 寬度(m) 面積(m ) 單位重(kgf/m ) 計算式 重量(kgf)
PHF 37 35 1295 750 (面積)*(單位重) 971,250
RF 37 35 1295 750 971,250
4F 37 35 1295 750 971,250
3F 37 35 1295 750 971,250
總重量 (tf) 3,885

(三)耐震能力評估
(a) X向一樓柱構件
受彎塑性模
柱淨高 支數 鋼柱降伏強度 塑性彎矩 上端束制 下端束制 Vpx(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數
H(cm) (N) Fy(tf/cm ) 3 Mp=Fy*Z(tf-cm) αt αb N(αt Mp+αb Mp)/H
Z(cm )
H1 B400x400x21 400 44 2.50 4,140 10,350 1.00 1.00 2277.00
合計剪力∑Vpx(tf) 2277.00
註: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αt、 αb由評估者依建築物現況判斷計算之
(b) X向一樓斜撐構件
斜撐受拉或
斜撐長度 支數 鋼斜撐伏強度 斜撐斷面積 抗拉強度 與水平夾角 受壓 Vpx(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2
L(cm) (N) Fy(tf/cm ) A(cm ) F=Fy*A(tf) θ(degree) (填"拉"或" N*FyA*Lcosθ
壓")
2-B300x90x8x15 - 2 2.50 97.20 243 0.83 拉 403.38
2-B300x90x8x15 - 2 2.50 97.20 243 0.83 壓 121.01
2-B300x90x8x15 - 2 2.50 97.20 243 0.88 拉 427.68
2-B300x90x8x15 - 2 2.50 97.20 243 0.88 壓 128.30
合計剪力∑Vpx(tf) 1080.38
註:其他抗側力構件如:磚牆、RC牆 請依照RC建築物耐震初步評估計算

135
續表 8.6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桃園八德廠房 弱層檢核-2F
(c) Y向一樓柱構件
受彎塑性模
柱淨高 支數 鋼柱降伏強度 塑性彎矩 上端束制 下端束制 Vpy(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數
H(cm) (N) Fy(tf/cm ) 3 Mp=Fy*Z(tf-cm) αt αb N(αt Mp+αb Mp)/H
Z(cm )
H1 B400x400x21 400 44 2.50 4,140 10,350 1.00 1.00 2277.00
合計剪力∑Vpy(tf) 2,277.00
註: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αt、 αb由評估者依建築物現況判斷計算之
(d) Y向一樓斜撐構件
斜撐受拉或
斜撐長度 支數 鋼斜撐伏強度 斜撐斷面積 抗拉強度 與水平夾角 受壓 Vpy(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2
L(cm) (N) Fy(tf/cm ) A(cm ) F=Fy*A(tf) θ(degree) (填"拉"或" N*FyA*Lcosθ
壓")
2-B300x90x8x15 - 2 2.50 97.20 243 0.83 拉 403.38
2-B300x90x8x15 - 2 2.50 97.20 243 0.83 壓 121.01
2-B300x90x8x15 - 2 2.50 97.20 243 0.78 拉 379.08
2-B300x90x8x15 - 2 2.50 97.20 243 0.78 壓 113.72
合計剪力∑Vpy(tf) 1017.20
註:其他抗側力構件如:磚牆、RC牆 請依照RC建築物耐震初步評估計算

(四)基本耐震性能
(a)Ex:耐震容量(tf)=∑Vpx=1.4αyVx = 3357.38 耐震需求(tf)=SaD*I*W/Fu = 483.54 Ex=(1.4αyVx)/(SaD*I*W/Fu)*100 = 694.33
(b)Ey:耐震容量(tf)=∑Vpy=1.4αyVy = 3294.20 耐震需求(tf)=SaD*I*W/Fu = 483.54 Ey=(1.4αyVy)/(SaD*I*W/Fu)*100 = 681.27

(五)現況調整因子調查
項目 說明 因子
結構系統完整性(q1) □不佳(0.9) ■可(1.0) q1 = 1.0
銹蝕程度(q2) □嚴重(0.8) □少許 (0.9) ■無(1.0) q2 = 1.0
變形程度(q3) □嚴重(0.9) ■無(1.0) q3 = 1.0
調整因子 Q : Q = q1*q2*q3 = 1.0

Isx=Ex*Q = 694.33 Isy=Ey*Q = 681.27


(六)耐震指標
Is =Min(Isx,Isy) = 681.27 是否有疑慮 : 暫無疑慮

備註1:請併同考量建築物之耐風性能,注意懸吊物之安全性。 負責評估者簽章
備註2:若建築物具有可能發生破壞的弱層,需以弱層以上重新填寫初步評估表
,並比較耐震指標

136
表 8.7 桃園八德廠房柱構件上、下端束制(3F)

上端束制 αt 下端束制 αb
編號 斷面型號
X向 Y向 X向 Y向
H1 B400x400x21 1 1 1 1

表 8.8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桃園八德廠房弱層檢核-3F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本「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設定其適用對象為低矮型鋼構造建築物,
惟當建築物高度超過50公尺或15層樓,則直接執行詳細評估以判斷其結構耐震能力
(一)建築物基本資料
建築物名稱 緬甸大樓3FL 評估日期 2017/4/7 結構物基本振動週期 (T)
建築物地址 - 建築物高度 H(m) 10.6
用途係數I 1 T = 0.085*H^0.75 (鋼構造) 0.499
興建年代 - 樓層數 3 結構系統地震力折減係數 Fu
是否位於台北盆地
評估者 欒大誠 475年設計地震力係數 否
(輸入"是"或"否")
證號 - SDS = 0.6 R= 3
緯度 SD1 = 0.3 Ra = 2.33
經緯度座標
經度 SaD = 0.6 Fu = 1.91

上傳平面配置圖 請上傳建築物平面圖及相關圖說

(二)結構重量計算
2 2
屋頂層 長度(m) 寬度(m) 面積(m ) 單位重(kgf/m ) 計算式 重量(kgf)
- 100 (面積)*(單位重) 0
2 2
一般層 長度(m) 寬度(m) 面積(m ) 單位重(kgf/m ) 計算式 重量(kgf)
ROOF 32 15 480 750 (面積)*(單位重) 360,000
總重量 (tf) 360

(三)耐震能力評估
(a) X向一樓柱構件
受彎塑性模
柱淨高 支數 鋼柱降伏強度 塑性彎矩 上端束制 下端束制 Vpx(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數
H(cm) (N) Fy(tf/cm ) 3 Mp=Fy*Z(tf-cm) αt αb N(αt Mp+αb Mp)/H
Z(cm )
H1 H390x300x10x16 330 2 2.50 2,140 5,350 1.00 1.00 64.85
H2 H488x300x11x18 330 4 2.50 3,130 7,825 1.00 1.00 189.70
H3 H440x300x11x18 330 2 2.50 2,760 6,900 1.00 1.00 83.64
H4 H350x175x7x11 330 8 2.50 864 2,160 1.00 1.00 104.73
H5 H400x200x8x13 330 2 2.50 1,310 3,275 1.00 1.00 39.70
合計剪力∑Vpx(tf) 482.61
註: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αt、 αb由評估者依建築物現況判斷計算之
(b) X向一樓斜撐構件
斜撐受拉或
斜撐長度 支數 鋼斜撐伏強度 斜撐斷面積 抗拉強度 與水平夾角 受壓 Vpx(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2
L(cm) (N) Fy(tf/cm ) A(cm ) F=Fy*A(tf) θ(degree) (填"拉"或" N*FyA*Lcosθ
壓")
T200x200x8x12 - 2 2.50 39.04 98 0.68 拉 132.74
T200x200x8x12 - 2 2.50 39.04 98 0.68 壓 39.82
H250x250x9x13 - 2 2.50 91.40 229 0.77 拉 351.89
H250x250x9x13 - 2 2.50 91.40 229 0.77 壓 105.57
合計剪力∑Vpx(tf) 630.01
註:其他抗側力構件如:磚牆、RC牆 請依照RC建築物耐震初步評估計算

137
續表 8.8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桃園八德廠房 弱層檢核-3F
(c) Y向一樓柱構件
受彎塑性模
柱淨高 支數 鋼柱降伏強度 塑性彎矩 上端束制 下端束制 Vpy(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數
H(cm) (N) Fy(tf/cm ) 3 Mp=Fy*Z(tf-cm) αt αb N(αt Mp+αb Mp)/H
Z(cm )
H1 H390x300x10x16 330 2 2.50 730 1,825 1.00 1.00 22.12
H2 H488x300x11x18 330 4 2.50 825 2,063 1.00 1.00 50.00
H3 H440x300x11x18 330 2 2.50 823 2,058 1.00 1.00 24.94
H4 H350x175x7x11 330 8 2.50 173 433 1.00 1.00 20.97
H5 H400x200x8x13 330 2 2.50 267 668 1.00 1.00 8.09
合計剪力∑Vpy(tf) 126.12
註: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αt、 αb由評估者依建築物現況判斷計算之
(d) Y向一樓斜撐構件
斜撐受拉或
斜撐長度 支數 鋼斜撐伏強度 斜撐斷面積 抗拉強度 與水平夾角 受壓 Vpy(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2
L(cm) (N) Fy(tf/cm ) A(cm ) F=Fy*A(tf) θ(degree) (填"拉"或" N*FyA*Lcosθ
壓")
T200x200x8x12 - 4 2.50 39.04 98 0.75 拉 292.80
T200x200x8x12 - 4 2.50 39.04 98 0.75 壓 87.84
合計剪力∑Vpy(tf) 380.64
註:其他抗側力構件如:磚牆、RC牆 請依照RC建築物耐震初步評估計算

(四)基本耐震性能
(a)Ex:耐震容量(tf)=∑Vpx=1.4αyVx = 1112.62 耐震需求(tf)=SaD*I*W/Fu = 113.09 Ex=(1.4αyVx)/(SaD*I*W/Fu)*100 = 983.84
(b)Ey:耐震容量(tf)=∑Vpy=1.4αyVy = 506.76 耐震需求(tf)=SaD*I*W/Fu = 113.09 Ey=(1.4αyVy)/(SaD*I*W/Fu)*100 = 448.11

(五)現況調整因子調查
項目 說明 因子
結構系統完整性(q1) □不佳(0.9) ■可(1.0) q1 = 1.0
銹蝕程度(q2) □嚴重(0.8) □少許 (0.9) ■無(1.0) q2 = 1.0
變形程度(q3) □嚴重(0.9) ■無(1.0) q3 = 1.0
調整因子 Q : Q = q1*q2*q3 = 1.0

Isx=Ex*Q = 983.84 Isy=Ey*Q = 448.11


(六)耐震指標
Is =Min(Isx,Isy) = 448.11 是否有疑慮 : 暫無疑慮

備註1:請併同考量建築物之耐風性能,注意懸吊物之安全性。 負責評估者簽章
備註2:若建築物具有可能發生破壞的弱層,需以弱層以上重新填寫初步評估表
,並比較耐震指標

138
表 8.9 桃園八德廠房柱構件上、下端束制(4F)

上端束制 αt 下端束制 αb
編號 斷面型號
X向 Y向 X向 Y向
H1 H400x400x13x21 1 1 1 1

表 8.10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桃園八德廠房弱層檢核-4F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本「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設定其適用對象為低矮型鋼構造建築物,
惟當建築物高度超過50公尺或15層樓,則直接執行詳細評估以判斷其結構耐震能力
(一)建築物基本資料
建築物名稱 桃園市八德區廣興段廠房4F 評估日期 2017/4/27 結構物基本振動週期 (T)
建築物地址 - 建築物高度 H(m) 28.1
用途係數I 1 T = 0.085*H^0.75 (鋼構造) 1.036
興建年代 - 樓層數 4 結構系統地震力折減係數 Fu
是否位於台北盆地
評估者 欒大誠 475年設計地震力係數 否
(輸入"是"或"否")
證號 - SDS = 0.6 R= 3
緯度 SD1 = 0.3 Ra = 2.33
經緯度座標
經度 SaD = 0.29 Fu = 2.33

上傳平面配置圖 請上傳建築物平面圖及相關圖說

(二)結構重量計算
2 2
屋頂層 長度(m) 寬度(m) 面積(m ) 單位重(kgf/m ) 計算式 重量(kgf)
PHF 100 (面積)*(單位重) 0
2 2
一般層 長度(m) 寬度(m) 面積(m ) 單位重(kgf/m ) 計算式 重量(kgf)
PHF 37 35 1295 750 (面積)*(單位重) 971,250
RF 37 35 1295 750 971,250
總重量 (tf) 1,943

(三)耐震能力評估
(a) X向一樓柱構件
受彎塑性模
柱淨高 支數 鋼柱降伏強度 塑性彎矩 上端束制 下端束制 Vpx(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數
H(cm) (N) Fy(tf/cm ) 3 Mp=Fy*Z(tf-cm) αt αb N(αt Mp+αb Mp)/H
Z(cm )
H1 H400x40013x21 400 44 2.50 3,670 9,175 1.00 1.00 2018.50
合計剪力∑Vpx(tf) 2018.50
註: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αt、 αb由評估者依校舍現況判斷計算之
(b) X向一樓斜撐構件
斜撐受拉或
斜撐長度 支數 鋼斜撐伏強度 斜撐斷面積 抗拉強度 與水平夾角 受壓 Vpx(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2
L(cm) (N) Fy(tf/cm ) A(cm ) F=Fy*A(tf) θ(degree) (填"拉"或" N*FyA*Lcosθ
壓")
C300x90x8x15 - 2 2.50 49.40 124 0.83 拉 205.01
C300x90x8x16 - 2 2.50 49.40 124 0.83 壓 61.50
C300x90x8x17 - 2 2.50 49.40 124 0.88 拉 217.36
C300x90x8x18 - 2 2.50 49.40 124 0.88 壓 65.21
合計剪力∑Vpx(tf) 549.08
註:其他抗側力構件如:磚牆、RC牆 請依照RC建築物耐震初步評估計算

139
續表 8.10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桃園八德廠房 弱層檢核-4F
(c) Y向一樓柱構件
受彎塑性模
柱淨高 支數 鋼柱降伏強度 塑性彎矩 上端束制 下端束制 Vpy(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數
H(cm) (N) Fy(tf/cm ) 3 Mp=Fy*Z(tf-cm) αt αb N(αt Mp+αb Mp)/H
Z(cm )
H1 H400x40013x21 400 44 2.50 1,700 4,250 1.00 1.00 935.00
合計剪力∑Vpy(tf) 935.00
註: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αt、 αb由評估者依建築物現況判斷計算之
(d) Y向一樓斜撐構件
斜撐受拉或
斜撐長度 支數 鋼斜撐伏強度 斜撐斷面積 抗拉強度 與水平夾角 受壓 Vpy(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2
L(cm) (N) Fy(tf/cm ) A(cm ) F=Fy*A(tf) θ(degree) (填"拉"或" N*FyA*Lcosθ
壓")
C300x90x8x15 - 2 2.50 49.40 124 0.83 拉 205.01
C300x90x8x16 - 2 2.50 49.40 124 0.83 壓 61.50
C300x90x8x17 - 2 2.50 49.40 124 0.78 拉 192.66
C300x90x8x18 - 2 2.50 49.40 124 0.78 壓 57.80
合計剪力∑Vpy(tf) 516.97
註:其他抗側力構件如:磚牆、RC牆 請依照RC建築物耐震初步評估計算

(四)基本耐震性能
(a)Ex:耐震容量(tf)=∑Vpx=1.4αyVx = 2567.58 耐震需求(tf)=SaD*I*W/Fu = 241.77 Ex=(1.4αyVx)/(SaD*I*W/Fu)*100 = 1061.99
(b)Ey:耐震容量(tf)=∑Vpy=1.4αyVy = 1451.97 耐震需求(tf)=SaD*I*W/Fu = 241.77 Ey=(1.4αyVy)/(SaD*I*W/Fu)*100 = 600.56

(五)現況調整因子調查
項目 說明 因子
結構系統完整性(q1) □不佳(0.9) ■可(1.0) q1 = 1.0
銹蝕程度(q2) □嚴重(0.8) □少許 (0.9) ■無(1.0) q2 = 1.0
變形程度(q3) □嚴重(0.9) ■無(1.0) q3 = 1.0
調整因子 Q : Q = q1*q2*q3 = 1.0

Isx=Ex*Q = 1061.99 Isy=Ey*Q = 600.56


(六)耐震指標
Is =Min(Isx,Isy) = 600.56 是否有疑慮 : 暫無疑慮

備註1:請併同考量建築物之耐風性能,注意懸吊物之安全性。 負責評估者簽章
備註2:若建築物具有可能發生破壞的弱層,需以弱層以上重新填寫初步評估表
,並比較耐震指標

表 8.11 桃園八德廠房各樓層檢核之耐震指標

耐震指標
弱層檢核樓層
Isx Isy
4F 1061.99 600.56
3F 925.78 908.35
2F 694.33 681.27
1MF 702.51 685.07
底層 275.41 262

140
表 8.12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強度準則 位移準則 軸力破壞準則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



2005360kgf 1%(控制) 不控制 Ap=0.308g

表 8.13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 Proposed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強度準則 位移準則 軸力破壞準則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



1521545kgf 1%(控制) 不控制 Ap=0.338g

表 8.14 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強度準則 位移準則 軸力破壞準則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



1994677kgf 1%(控制) 不控制 Ap=0.315g

表 8.15 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 Proposed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強度準則 位移準則 軸力破壞準則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



1529805kgf 1%(控制) 不控制 Ap=0.253g

表 8.16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 Delete Brace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強度準則 位移準則 軸力破壞準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


則 度
1147512kgf 2.5%(控制) 不控制 Ap=0.338g

表 8.17 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 Delete Brace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強度準則 位移準則 軸力破壞準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


則 度
1158784kgf 2.5%(控制) 不控制 Ap=0.338g

141
表 8.18 緬甸大樓柱構件上、下端束制

上端束制 αt 下端束制 αb
編號 斷面型號
X向 Y向 X向 Y向
H1 H390x300x10x16 1.0 1.0 0 0
H2 H488x300x11x18 1.0 1.0 0 0
H3 H440x300x11x18 1.0 1.0 0 0
H4 H582x300x12x17 1.0 1.0 0 0
H5 H588x300x12x20 1.0 1.0 0 0

表 8.19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緬甸大樓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本「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設定其適用對象為低矮型鋼構造建築物,
惟當建築物高度超過50公尺或15層樓,則直接執行詳細評估以判斷其結構耐震能力
(一)建築物基本資料
建築物名稱 緬甸大樓 評估日期 2017/4/7 結構物基本振動週期 (T)
建築物地址 - 建築物高度 H(m) 10.6
用途係數I 1 T = 0.085*H^0.75 (鋼構造) 0.499
興建年代 - 樓層數 3 結構系統地震力折減係數 Fu
是否位於台北盆地
評估者 欒大誠 475年設計地震力係數 否
(輸入"是"或"否")
證號 - SDS = 0.6 R= 3
緯度 SD1 = 0.3 Ra = 2.33
經緯度座標
經度 SaD = 0.6 Fu = 1.91

上傳平面配置圖 請上傳建築物平面圖及相關圖說

(二)結構重量計算
2 2
屋頂層 長度(m) 寬度(m) 面積(m ) 單位重(kgf/m ) 計算式 重量(kgf)
- 100 (面積)*(單位重) 0
2 2
一般層 長度(m) 寬度(m) 面積(m ) 單位重(kgf/m ) 計算式 重量(kgf)
ROOF 32 15 480 750 (面積)*(單位重) 360,000
3FL 32 15 480 750 360,000
2FL 32 15 480 750 360,000
總重量 (tf) 1,080

142
續表 8.19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緬甸大樓
(三)耐震能力評估
(a) X向一樓柱構件
受彎塑性模
柱淨高 支數 鋼柱降伏強度 塑性彎矩 上端束制 下端束制 Vpx(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數
H(cm) (N) Fy(tf/cm ) 3 Mp=Fy*Z(tf-cm) αt αb N(αt Mp+αb Mp)/H
Z(cm )
H1 H390x300x10x16 380 6 2.50 2,140 5,350 1.00 0.00 84.47
H2 H488x300x11x18 380 4 2.50 3,130 7,825 1.00 0.00 82.37
H3 H440x300x11x18 380 3 2.50 2,760 6,900 1.00 0.00 54.47
H4 H582x300x12x17 380 3 2.50 3,820 9,550 1.00 0.00 75.39
H5 H588x300x12x20 380 2 2.50 4,350 10,875 1.00 0.00 57.24
合計剪力∑Vpx(tf) 353.95
註: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αt、 αb由評估者依建築物現況判斷計算之
(b) X向一樓斜撐構件
斜撐受拉或
斜撐長度 支數 鋼斜撐伏強度 斜撐斷面積 抗拉強度 與水平夾角 受壓 Vpx(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2
L(cm) (N) Fy(tf/cm ) A(cm ) F=Fy*A(tf) θ(degree) (填"拉"或" N*FyA*Lcosθ
壓")
T200x200x8x12 - 2 2.50 39.04 98 0.65 拉 126.87
T200x200x8x12 - 2 2.50 39.04 98 0.65 壓 38.06
H250x250x9x13 - 2 2.50 91.40 229 0.75 拉 340.68
H250x250x9x13 - 2 2.50 91.40 229 0.75 壓 102.20
合計剪力∑Vpx(tf) 607.82
註:其他抗側力構件如:磚牆、RC牆 請依照RC建築物耐震初步評估計算

(c) Y向一樓柱構件
受彎塑性模
柱淨高 支數 鋼柱降伏強度 塑性彎矩 上端束制 下端束制 Vpy(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數
H(cm) (N) Fy(tf/cm ) 3 Mp=Fy*Z(tf-cm) αt αb N(αt Mp+αb Mp)/H
Z(cm )
H1 H390x300x10x16 380 6 2.50 730 1,825 1.00 0.00 28.82
H2 H488x300x11x18 380 4 2.50 825 2,063 1.00 0.00 21.71
H3 H440x300x11x18 380 3 2.50 823 2,058 1.00 0.00 16.24
H4 H582x300x12x17 380 3 2.50 786 1,965 1.00 0.00 15.51
H5 H588x300x12x20 380 2 2.50 921 2,303 1.00 0.00 12.12
合計剪力∑Vpy(tf) 94.40
註: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αt、 αb由評估者依建築物現況判斷計算之
(d) Y向一樓斜撐構件
斜撐受拉或
斜撐長度 支數 鋼斜撐伏強度 斜撐斷面積 抗拉強度 與水平夾角 受壓 Vpy(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2
L(cm) (N) Fy(tf/cm ) A(cm ) F=Fy*A(tf) θ(degree) (填"拉"或" N*FyA*Lcosθ
壓")
T250x200x10x16 - 4 2.50 58.40 146 0.65 拉 379.58
T250x200x10x16 - 4 2.50 58.40 146 0.65 壓 113.88
合計剪力∑Vpy(tf) 493.46
註:其他抗側力構件如:磚牆、RC牆 請依照RC建築物耐震初步評估計算

(四)基本耐震性能
(a)Ex:耐震容量(tf)=∑Vpx=1.4αyVx = 961.77 耐震需求(tf)=SaD*I*W/Fu = 339.27 Ex=(1.4αyVx)/(SaD*I*W/Fu)*100 = 283.48
(b)Ey:耐震容量(tf)=∑Vpy=1.4αyVy = 587.86 耐震需求(tf)=SaD*I*W/Fu = 339.27 Ey=(1.4αyVy)/(SaD*I*W/Fu)*100 = 173.27

(五)現況調整因子調查
項目 說明 因子
結構系統完整性(q1) □不佳(0.9) ■可(1.0) q1 = 1.0
銹蝕程度(q2) □嚴重(0.8) □少許 (0.9) ■無(1.0) q2 = 1.0
變形程度(q3) □嚴重(0.9) ■無(1.0) q3 = 1.0
調整因子 Q : Q = q1*q2*q3 = 1.0

Isx=Ex*Q = 283.48 Isy=Ey*Q = 173.27


(六)耐震指標
Is =Min(Isx,Isy) = 173.27 是否有疑慮 : 暫無疑慮

備註1:請併同考量建築物之耐風性能,注意懸吊物之安全性。 負責評估者簽章
備註2:若建築物具有可能發生破壞的弱層,需以弱層以上重新填寫初步評估表
,並比較耐震指標

143
表 8.20 緬甸大樓柱構件上、下端束制

上端束制 αt 下端束制 αb
編號 斷面型號
X向 Y向 X向 Y向
H1 H390x300x10x16 1.0 1.0 1.0 1.0
H2 H488x300x11x18 1.0 1.0 1.0 1.0
H3 H440x300x11x18 1.0 1.0 1.0 1.0
H4 H582x300x12x17 1.0 1.0 1.0 1.0
H5 H588x300x12x20 1.0 1.0 1.0 1.0

表 8.21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緬甸大樓弱層檢核-2FL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本「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設定其適用對象為低矮型鋼構造建築物,
惟當建築物高度超過50公尺或15層樓,則直接執行詳細評估以判斷其結構耐震能力
(一)建築物基本資料
建築物名稱 緬甸大樓2FL 評估日期 2017/4/7 結構物基本振動週期 (T)
建築物地址 - 建築物高度 H(m) 10.6
用途係數I 1 T = 0.085*H^0.75 (鋼構造) 0.499
興建年代 - 樓層數 3 結構系統地震力折減係數 Fu
是否位於台北盆地
評估者 欒大誠 475年設計地震力係數 否
(輸入"是"或"否")
證號 - SDS = 0.6 R= 3
緯度 SD1 = 0.3 Ra = 2.33
經緯度座標
經度 SaD = 0.6 Fu = 1.91

上傳平面配置圖 請上傳建築物平面圖及相關圖說

(二)結構重量計算
2 2
屋頂層 長度(m) 寬度(m) 面積(m ) 單位重(kgf/m ) 計算式 重量(kgf)
- 100 (面積)*(單位重) 0
2 2
一般層 長度(m) 寬度(m) 面積(m ) 單位重(kgf/m ) 計算式 重量(kgf)
ROOF 32 15 480 750 (面積)*(單位重) 360,000
3FL 32 15 480 750 360,000
總重量 (tf) 720

144
續表 8.21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緬甸大樓弱層檢核-2FL
(三)耐震能力評估
(a) X向一樓柱構件
受彎塑性模
柱淨高 支數 鋼柱降伏強度 塑性彎矩 上端束制 下端束制 Vpx(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數
H(cm) (N) Fy(tf/cm ) 3 Mp=Fy*Z(tf-cm) αt αb N(αt Mp+αb Mp)/H
Z(cm )
H1 H390x300x10x16 350 6 2.50 2,140 5,350 1.00 1.00 183.43
H2 H488x300x11x18 350 4 2.50 3,130 7,825 1.00 1.00 178.86
H3 H440x300x11x18 350 3 2.50 2,760 6,900 1.00 1.00 118.29
H4 H582x300x12x17 350 3 2.50 3,820 9,550 1.00 1.00 163.71
H5 H588x300x12x20 350 2 2.50 4,350 10,875 1.00 1.00 124.29
合計剪力∑Vpx(tf) 768.57
註: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αt、 αb由評估者依建築物現況判斷計算之
(b) X向一樓斜撐構件
斜撐受拉或
斜撐長度 支數 鋼斜撐伏強度 斜撐斷面積 抗拉強度 與水平夾角 受壓 Vpx(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2
L(cm) (N) Fy(tf/cm ) A(cm ) F=Fy*A(tf) θ(degree) (填"拉"或" N*FyA*Lcosθ
壓")
T200x200x8x12 - 2 2.50 39.04 98 0.68 拉 132.74
T200x200x8x12 - 2 2.50 39.04 98 0.68 壓 39.82
H250x250x9x13 - 2 2.50 91.40 229 0.77 拉 351.89
H250x250x9x13 - 2 2.50 91.40 229 0.77 壓 105.57
合計剪力∑Vpx(tf) 630.01
註:其他抗側力構件如:磚牆、RC牆 請依照RC建築物耐震初步評估計算

(c) Y向一樓柱構件
受彎塑性模
柱淨高 支數 鋼柱降伏強度 塑性彎矩 上端束制 下端束制 Vpy(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數
H(cm) (N) Fy(tf/cm ) 3 Mp=Fy*Z(tf-cm) αt αb N(αt Mp+αb Mp)/H
Z(cm )
H1 H390x300x10x16 350 6 2.50 730 1,825 1.00 1.00 62.57
H2 H488x300x11x18 350 4 2.50 825 2,063 1.00 1.00 47.14
H3 H440x300x11x18 350 3 2.50 823 2,058 1.00 1.00 35.27
H4 H582x300x12x17 350 3 2.50 786 1,965 1.00 1.00 33.69
H5 H588x300x12x20 350 2 2.50 921 2,303 1.00 1.00 26.31
合計剪力∑Vpy(tf) 204.99
註: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αt、 αb由評估者依建築物現況判斷計算之
(d) Y向一樓斜撐構件
斜撐受拉或
斜撐長度 支數 鋼斜撐伏強度 斜撐斷面積 抗拉強度 與水平夾角 受壓 Vpy(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2
L(cm) (N) Fy(tf/cm ) A(cm ) F=Fy*A(tf) θ(degree) (填"拉"或" N*FyA*Lcosθ
壓")
T250x200x10x16 - 4 2.50 58.40 146 0.75 拉 438.00
T250x200x10x16 - 4 2.50 58.40 146 0.75 壓 131.40
合計剪力∑Vpy(tf) 569.40
註:其他抗側力構件如:磚牆、RC牆 請依照RC建築物耐震初步評估計算

(四)基本耐震性能
(a)Ex:耐震容量(tf)=∑Vpx=1.4αyVx = 1398.59 耐震需求(tf)=SaD*I*W/Fu = 226.18 Ex=(1.4αyVx)/(SaD*I*W/Fu)*100 = 618.36
(b)Ey:耐震容量(tf)=∑Vpy=1.4αyVy = 774.39 耐震需求(tf)=SaD*I*W/Fu = 226.18 Ey=(1.4αyVy)/(SaD*I*W/Fu)*100 = 342.38

(五)現況調整因子調查
項目 說明 因子
結構系統完整性(q1) □不佳(0.9) ■可(1.0) q1 = 1.0
銹蝕程度(q2) □嚴重(0.8) □少許 (0.9) ■無(1.0) q2 = 1.0
變形程度(q3) □嚴重(0.9) ■無(1.0) q3 = 1.0
調整因子 Q : Q = q1*q2*q3 = 1.0

Isx=Ex*Q = 618.36 Isy=Ey*Q = 342.38


(六)耐震指標
Is =Min(Isx,Isy) = 342.38 是否有疑慮 : 暫無疑慮

備註1:請併同考量建築物之耐風性能,注意懸吊物之安全性。 負責評估者簽章
備註2:若建築物具有可能發生破壞的弱層,需以弱層以上重新填寫初步評估表
,並比較耐震指標

145
表 8.22 緬甸大樓柱構件上、下端束制

上端束制 αt 下端束制 αb
編號 斷面型號
X向 Y向 X向 Y向
H1 H390x300x10x16 1.0 1.0 1.0 1.0
H2 H488x300x11x18 1.0 1.0 1.0 1.0
H3 H440x300x11x18 1.0 1.0 1.0 1.0
H4 H350x175x7x11 1.0 1.0 1.0 1.0
H5 H400x200x8x13 1.0 1.0 1.0 1.0

表 8.23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緬甸大樓弱層檢核-3FL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本「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設定其適用對象為低矮型鋼構造建築物,
惟當建築物高度超過50公尺或15層樓,則直接執行詳細評估以判斷其結構耐震能力
(一)建築物基本資料
建築物名稱 緬甸大樓3FL 評估日期 2017/4/7 結構物基本振動週期 (T)
建築物地址 - 建築物高度 H(m) 10.6
用途係數I 1 T = 0.085*H^0.75 (鋼構造) 0.499
興建年代 - 樓層數 3 結構系統地震力折減係數 Fu
是否位於台北盆地
評估者 欒大誠 475年設計地震力係數 否
(輸入"是"或"否")
證號 - SDS = 0.6 R= 3
緯度 SD1 = 0.3 Ra = 2.33
經緯度座標
經度 SaD = 0.6 Fu = 1.91

上傳平面配置圖 請上傳建築物平面圖及相關圖說

(二)結構重量計算
2 2
屋頂層 長度(m) 寬度(m) 面積(m ) 單位重(kgf/m ) 計算式 重量(kgf)
- 100 (面積)*(單位重) 0
2 2
一般層 長度(m) 寬度(m) 面積(m ) 單位重(kgf/m ) 計算式 重量(kgf)
ROOF 32 15 480 750 (面積)*(單位重) 360,000
總重量 (tf) 360

146
續表 8.23 鋼構造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緬甸大樓弱層檢核-3FL
(三)耐震能力評估
(a) X向一樓柱構件
受彎塑性模
柱淨高 支數 鋼柱降伏強度 塑性彎矩 上端束制 下端束制 Vpx(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數
H(cm) (N) Fy(tf/cm ) 3 Mp=Fy*Z(tf-cm) αt αb N(αt Mp+αb Mp)/H
Z(cm )
H1 H390x300x10x16 330 2 2.50 2,140 5,350 1.00 1.00 64.85
H2 H488x300x11x18 330 4 2.50 3,130 7,825 1.00 1.00 189.70
H3 H440x300x11x18 330 2 2.50 2,760 6,900 1.00 1.00 83.64
H4 H350x175x7x11 330 8 2.50 864 2,160 1.00 1.00 104.73
H5 H400x200x8x13 330 2 2.50 1,310 3,275 1.00 1.00 39.70
合計剪力∑Vpx(tf) 482.61
註: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αt、 αb由評估者依建築物現況判斷計算之
(b) X向一樓斜撐構件
斜撐受拉或
斜撐長度 支數 鋼斜撐伏強度 斜撐斷面積 抗拉強度 與水平夾角 受壓 Vpx(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2
L(cm) (N) Fy(tf/cm ) A(cm ) F=Fy*A(tf) θ(degree) (填"拉"或" N*FyA*Lcosθ
壓")
T200x200x8x12 - 2 2.50 39.04 98 0.68 拉 132.74
T200x200x8x12 - 2 2.50 39.04 98 0.68 壓 39.82
H250x250x9x13 - 2 2.50 91.40 229 0.77 拉 351.89
H250x250x9x13 - 2 2.50 91.40 229 0.77 壓 105.57
合計剪力∑Vpx(tf) 630.01
註:其他抗側力構件如:磚牆、RC牆 請依照RC建築物耐震初步評估計算

(c) Y向一樓柱構件
受彎塑性模
柱淨高 支數 鋼柱降伏強度 塑性彎矩 上端束制 下端束制 Vpy(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數
H(cm) (N) Fy(tf/cm ) 3 Mp=Fy*Z(tf-cm) αt αb N(αt Mp+αb Mp)/H
Z(cm )
H1 H390x300x10x16 330 2 2.50 730 1,825 1.00 1.00 22.12
H2 H488x300x11x18 330 4 2.50 825 2,063 1.00 1.00 50.00
H3 H440x300x11x18 330 2 2.50 823 2,058 1.00 1.00 24.94
H4 H350x175x7x11 330 8 2.50 173 433 1.00 1.00 20.97
H5 H400x200x8x13 330 2 2.50 267 668 1.00 1.00 8.09
合計剪力∑Vpy(tf) 126.12
註:柱構件上端及下端束制αt、 αb由評估者依建築物現況判斷計算之
(d) Y向一樓斜撐構件
斜撐受拉或
斜撐長度 支數 鋼斜撐伏強度 斜撐斷面積 抗拉強度 與水平夾角 受壓 Vpy(tf) =
編號 斷面型號 2 2
L(cm) (N) Fy(tf/cm ) A(cm ) F=Fy*A(tf) θ(degree) (填"拉"或" N*FyA*Lcosθ
壓")
T200x200x8x12 - 4 2.50 39.04 98 0.75 拉 292.80
T200x200x8x12 - 4 2.50 39.04 98 0.75 壓 87.84
合計剪力∑Vpy(tf) 380.64
註:其他抗側力構件如:磚牆、RC牆 請依照RC建築物耐震初步評估計算

(四)基本耐震性能
(a)Ex:耐震容量(tf)=∑Vpx=1.4αyVx = 1112.62 耐震需求(tf)=SaD*I*W/Fu = 113.09 Ex=(1.4αyVx)/(SaD*I*W/Fu)*100 = 983.84
(b)Ey:耐震容量(tf)=∑Vpy=1.4αyVy = 506.76 耐震需求(tf)=SaD*I*W/Fu = 113.09 Ey=(1.4αyVy)/(SaD*I*W/Fu)*100 = 448.11

(五)現況調整因子調查
項目 說明 因子
結構系統完整性(q1) □不佳(0.9) ■可(1.0) q1 = 1.0
銹蝕程度(q2) □嚴重(0.8) □少許 (0.9) ■無(1.0) q2 = 1.0
變形程度(q3) □嚴重(0.9) ■無(1.0) q3 = 1.0
調整因子 Q : Q = q1*q2*q3 = 1.0

Isx=Ex*Q = 983.84 Isy=Ey*Q = 448.11


(六)耐震指標
Is =Min(Isx,Isy) = 448.11 是否有疑慮 : 暫無疑慮

備註1:請併同考量建築物之耐風性能,注意懸吊物之安全性。 負責評估者簽章
備註2:若建築物具有可能發生破壞的弱層,需以弱層以上重新填寫初步評估表
,並比較耐震指標

147
表 8.24 緬甸大樓各樓層檢核之耐震指標

耐震指標
弱層檢核樓層
Isx Isy
3FL 983.84 448.11
2FL 618.36 342.38
底層 283.48 173.27

表 8.25 緬甸大樓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強度準則 位移準則 軸力破壞準則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



463311kgf 1%(控制) 不控制 Ap=0.338g

表 8.26 緬甸大樓 X 方向 Proposed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強度準則 位移準則 軸力破壞準則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



462943kgf 1%(控制) 不控制 Ap=0.332g

表 8.27 緬甸大樓 Y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強度準則 位移準則 軸力破壞準則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



676271kgf 1%(控制) 不控制 Ap=0.858g

表 8.28 緬甸大樓 Y 方向 Proposed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強度準則 位移準則 軸力破壞準則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



542362kgf 1%(控制) 不控制 Ap=0.552g

148
表 8.29 緬甸大樓 X 方向 Delete Brace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強度準則 位移準則 軸力破壞準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


則 度
381328kgf 2.5%(控制) 不控制 Ap=0.315g

表 8.30 緬甸大樓 Y 方向 Delete Brace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強度準則 位移準則 軸力破壞準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


則 度
221889kgf 2.5%(控制) 不控制 Ap=0.341g

149
圖 1.1 耐震評估流程
M

T R

X1

圖 2.1 強軸接頭強度計算[1]

150
M

T R

X2 bf
4

圖 2.2 弱軸接頭強度計算[1]

圖 2.3 400×200×8×13 柱底螺栓接頭[1]

151
圖 2.4 強軸方向算例[1]

圖 2.5 弱軸方向算例[1]

圖 2.6 單根鋼柱受彎矩之行為[1]

152
不佳 佳

圖 2.7 結構系統完整性比較[1][12]

圖 2.8 鏽蝕程度(無生鏽) [1]

圖 2.9 鏽蝕程度(少許生鏽) [1]

153
圖 2.10 鏽蝕程度(嚴重生鏽) [1]

圖 2.11 變形程度(無變形) [1][12]

圖 2.12 變形程度(嚴重變形) [1][12]

154
圖 3.1 側推分析-容量曲線示意圖

圖 3.2 模擬單自由度系統示意圖

圖 3.3 容量震譜、需求震譜與破壞地表加速度

155
圖 3.4 容量震譜的二線段模擬

圖 3.5 等效阻尼與遲滯阻尼

圖 3.6 理想二線段容量震譜的遲滯阻尼

156
圖 3.7 遲滯阻尼消散能量推導-幾何關係

圖 3.8 定義表 3.4、表 3.5、表 3.6 的參數 a、b、c、d、e 與載重-位移行為

157
圖 3.9 弦轉角的定義

資料來源:FEMA 273[4]章節 5:鋼與鑄鐵 圖 5-2

圖 3.10 角鋼接頭

資料來源:FEMA 273[4]章節 5:鋼與鑄鐵 圖 5-4

158
圖 3.11 T 形連接(可能是全束制或局部束制構架)

資料來源:FEMA 273[4]章節 5:鋼與鑄鐵 圖 5-5

圖 3.12 翼板接頭(可能是全束制或局部束制構架)

資料來源:FEMA 273[4]章節 5:鋼與鑄鐵 圖 5-6

159
圖 3.13 端板接頭(可能是全束制或局部束制構架)

資料來源:FEMA 273[4]章節 5:鋼與鑄鐵 圖 5-7

圖 3.14 兩種構造的綜合局部束制接頭

資料來源:FEMA 273[4]章節 5:鋼與鑄鐵 圖 5-8

160
圖 3.15 鋼結構元件的力與位移關係

圖 4.1 ETABS 設定 M3 塑鉸介面

161
圖 4.2 側推分析載重設定

圖 4.3 靜載重分析例設定

162
圖 4.4 側推分析例設定

圖 4.5 側推分析流程對應分析工具與理論來源

圖 4.6 線形結構元件端部長度偏移設定對話框

163
圖 4.7 ETABS 設定 P 塑鉸介面-塑鉸曲線參數輸入

圖 4.8 FEMA 273 與 ETABS P 塑鉸曲線比較(W or I shape)

圖 4.9 ETABS 設定 M3 塑鉸介面-塑鉸曲線參數輸入

164
圖 4.10 FEMA 273 與 ETABS M3 塑鉸曲線比較( )

圖 4.11 FEMA 273 與 ETABS M3 塑鉸曲線比較( )

165
圖 4.12 ETABS 設定 V2 塑鉸介面-塑鉸曲線參數輸入

圖 4.13 簡單門形構架示意圖

圖 4.14 簡單門形構架 ETABS 側推分析與手算結果

166
圖 4.15 ETABS 13 塑鉸設定對話框-1

圖 4.16 ETABS 13 塑鉸設定對話框-2

圖 4.17 ETABS 16.0.3 塑鉸設定對話框-1

167
圖 4.18 ETABS 16.0.3 塑鉸設定對話框-2

圖 6.1 模擬受側向力構架與梁柱接頭試驗配置

168
圖 6.2 彎矩塑鉸建議曲線( )

圖 6.3 彎矩塑鉸建議曲線( )

169
圖 6.4 軸力塑鉸建議曲線

圖 6.5 挫屈束制斜撐長度示意圖

170
圖 6.6 軸力塑鉸建議曲線-BRB

圖 6.7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TB1[15]

171
圖 6.8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TB2[15]

圖 6.9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TB3[15]

172
圖 6.10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TB5[15]

圖 6.11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TB6[15]

173
圖 6.12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UR[16]

圖 6.13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NWA[17]

174
圖 6.14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PN[18]

圖 6.15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PK[19]

175
圖 6.16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FCBE9-EB 東梁[20]

圖 6.17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FCBE9-EB 西梁[20]

176
圖 6.18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FCBE10-1 東梁[20]

圖 6.19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FCBE10-1 西梁[20]

177
圖 6.20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FCBE10-2 東梁[20]

圖 6.21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FCBE10-2 西梁[20]

178
圖 6.22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H4BT[21]

圖 6.23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H4FT[21]

179
圖 6.24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H4GT[21]

圖 6.25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H4GL[21]

180
圖 6.26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IFS4-1[16]

圖 6.27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IFS4-2[16]

181
圖 6.28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IFS5-1[16]

圖 6.29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IFS5-2[16]

182
圖 6.30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WPS[17]

圖 6.31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WOC50R1[22]

183
圖 6.32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WOC65R3[22]

圖 6.33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RB1[23]

184
圖 6.34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RB2[23]

圖 6.35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WF6-1[28]

185
圖 6.36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WF6-2[18]

圖 6.37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WF6-3[18]

186
圖 6.38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WF7-1[18]

圖 6.39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WF7-2[18]

187
圖 6.40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EC[24]

圖 6.41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S [25]

188
圖 6.42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D[25]

圖 6.43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S [25]

189
圖 6.44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CT2[26]

圖 6.45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CT3[26]

190
圖 6.46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CT4[26]

圖 6.47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W1-L05[19]

191
圖 6.48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W1-L03[19]

圖 6.49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W2-L03[19]

192
圖 6.50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W3-L03[19]

圖 6.51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B1-L03[19]

193
圖 6.52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B2-L03[19]

圖 6.53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試體 1[27]

194
圖 6.54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試體 4[27]

圖 6.55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UR[28]

195
圖 6.56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IFS1(1)[28]

圖 6.57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IFS1(2)[28]

196
圖 6.58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IFS2(1)[28]

圖 6.59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IFS2(2)[28]

197
圖 6.60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IFS3(1)[28]

圖 6.61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IFS3(2)[28]

198
圖 6.62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ICLC E-Beam[29]

圖 6.63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ICLC W-Beam[29]

199
圖 6.64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ICSC E-Beam[29]

圖 6.65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ICSC W-Beam[29]

200
圖 6.66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INUC E-Beam[29]

圖 6.67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INUC W-Beam[29]

201
圖 6.68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HB1[23]

圖 6.69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HB2[23]

202
圖 6.70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SH3[23]

圖 6.71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WH2[23]

203
圖 6.72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MCPBC-1[30]

圖 6.73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MCPBC-2[30]

204
圖 6.74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MCPBC-3[30]

圖 6.75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MCPBC-4[30]

205
圖 6.76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MCPBC-5[30]

圖 6.77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試體 S1[31]

206
圖 6.78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試體 S2[31]

圖 6.79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試體 S3[31]

207
圖 6.80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試體 S4[31]

圖 6.81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試體 S5[31]

208
圖 6.82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試體 S6[31]

圖 6.83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試體 S7[31]

209
圖 6.84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UN1[32]

圖 6.85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UN2[32]

210
圖 6.86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拉段)比較-試體編號 CH2020[33]

圖 6.87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拉段)比較-試體編號 CH1620[33]

211
圖 6.88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拉段)比較-試體編號 TH1620[33]

圖 6.89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拉段)比較-試體編號 TCH1620[33]

212
圖 6.90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拉段)比較-試體編號 UH1620[33]

圖 6.91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拉段)比較-試體編號 RS1[34]

213
圖 6.92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拉段)比較-試體編號 RS2[34]

圖 6.93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拉段)比較-試體編號 RS3[34]

214
圖 6.94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拉段)比較-試體編號 RS4[34]

圖 6.95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拉段)比較-試體編號 TGP2[35]

215
圖 6.96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拉段)比較-試體編號 TGP3[35]

圖 6.97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拉段)比較-試體編號 TGP4[35]

216
圖 6.98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拉段)比較-試體編號 TGP5[35]

圖 6.99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拉段)比較-試體編號 RGP[35]

217
圖 6.100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拉段)比較-試體編號 M70[36]

圖 6.101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拉段)比較-試體編號 E70[36]

218
圖 6.102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拉段)比較-試體編號 C70[36]

圖 6.103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拉段)比較-試體編號 E100[36]

219
圖 6.104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壓段)比較-試體編號 CH2020[33]

圖 6.105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壓段)比較-試體編號 CH1620[33]

220
圖 6.106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壓段)比較-試體編號 TH1620[33]

圖 6.107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壓段)比較-試體編號 TCH1620[33]

221
圖 6.108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壓段)比較-試體編號 UH1620[33]

圖 6.109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壓段)比較-試體編號 RS1[34]

222
圖 6.110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壓段)比較-試體編號 RS2[34]

圖 6.111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壓段)比較-試體編號 RS3[34]

223
圖 6.112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壓段)比較-試體編號 RS4[34]

圖 6.113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壓段)比較-試體編號 TGP2[35]

224
圖 6.114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壓段)比較-試體編號 TGP3[35]

圖 6.115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壓段)比較-試體編號 TGP4[35]

225
圖 6.116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壓段)比較-試體編號 TGP5[35]

圖 6.117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壓段)比較-試體編號 RGP[35]

226
圖 6.118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壓段)比較-試體編號 M70[36]

圖 6.119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壓段)比較-試體編號 E70[36]

227
圖 6.120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壓段)比較-試體編號 C70[36]

圖 6.121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受壓段)比較-試體編號 E100[36]

228
圖 6.122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H200a18[37]

圖 6.123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H200a22[37]

229
圖 6.124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H175a30[37]

圖 6.125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H200a14[37]

230
圖 6.126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TM(1)[38]

圖 6.127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TM(2)[38]

231
圖 6.128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C_NSC[39]

圖 6.129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U_G01[39]

232
圖 6.130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W90H60[39]

圖 6.131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W100H70[39]

233
圖 6.132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W100H60[39]

圖 6.133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1BRB[40]

234
圖 6.134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2BRB[40]

圖 6.135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BRB 試體[41]

235
圖 6.136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WES-R[42]

圖 6.137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WES-C[42]

236
圖 6.138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HS[42]

圖 6.139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CR[42]

237
圖 6.140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R[42]

圖 6.141 正規化試驗包絡曲線比較-試體編號 SR[42]

238
圖 7.1 SMRF 試驗立面圖(示意圖)

圖 7.2 SMRF 試體結構模型

239
破壞機制(ETABS 9 default) 破壞機制(Proposed)

破壞機制(FEMA 273) 破壞機制(ASCE 41-13)

圖 7.3 SMRF 試體塑鉸破壞機制

圖 7.4 SMRF 容量曲線比較圖

240
圖 7.5 SMRF 容量曲線比較圖(標稱強度)

圖 7.6 SMRF 容量曲線比較圖(實際強度)

241
圖 7.7 MRF 試驗立面圖

資料來源: 「多層多跨隅撐鋼結構之耐震性能研究」[44]圖 4-1(a)

圖 7.8 MRF 試體結構模型

242
破壞機制(ETABS 9 default) 破壞機制(Proposed)

破壞機制(FEMA 273) 破壞機制(ASCE 41-13)

圖 7.9 SMRF 試體塑鉸破壞機制

243
圖 7.10 MRF 容量曲線比較圖

圖 7.11 MRF 容量曲線比較圖(標稱強度)

244
圖 7.12 MRF 容量曲線比較圖(實際強度)

圖 7.13 兩層 SCBF 立面圖

資料來源: 「斜撐面內挫屈之特殊同心斜撐構架耐震行為研究」
[45]

245
圖 7.14 SCBF 試體結構模型

破壞機制(ETABS default) 破壞機制(Proposed)

破壞機制(FEMA 273) 破壞機制(ASCE 41-13)

圖 7.15 SMRF 試體塑鉸破壞機制

246
圖 7.16 SCBF 容量曲線比較圖

圖 7.17 SCBF 容量曲線比較圖(標稱強度)

圖 7.18 SCBF 容量曲線比較圖(實際強度)

247
圖 8.1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立面圖-2

圖 8.2 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立面圖-A

248
圖 8.3 桃園八德廠房平面圖-RF

圖 8.4 桃園八德廠房 ETABS 模型立面圖-2

249
圖 8.5 桃園八德廠房 ETABS 模型立面圖-A

圖 8.6 桃園八德廠房 ETABS 模型屋頂層鳥瞰圖-RF

250
圖 8.7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容量曲線

圖 8.8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屋頂位移之關係曲線

251
圖 8.9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一:屋
突斜撐挫屈-2

圖 8.10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二:四


樓斜撐挫屈-2

252
圖 8.11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三:一
樓斜撐挫屈-2

圖 8.12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


四:1MF 斜撐挫屈-2

253
圖 8.13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五:二
樓斜撐挫屈-2

圖 8.14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六:三


樓撐挫屈-2

254
圖 8.15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七:一
樓梁破壞-1

圖 8.16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八:一


樓柱破壞-1

255
圖 8.17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 Proposed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一:屋突斜撐
挫屈-2

圖 8.18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 Proposed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二:四樓斜撐


挫屈-2

256
圖 8.19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 Proposed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三:一樓斜撐
挫屈-2

圖 8.20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 Proposed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四:1MF 斜


撐挫屈-2

257
圖 8.21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 Proposed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七:一樓梁破
壞-1

圖 8.22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 Proposed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八:一樓柱破


壞-1
258
圖 8.23 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容量曲線

圖 8.24 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屋頂位移之關係曲線

259
圖 8.25 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一:四
樓斜撐挫屈-A

圖 8.26 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二:屋


頂斜撐挫屈-F

260
圖 8.27 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三:一
樓斜撐挫屈-A

圖 8.28 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


四:1MF 斜撐挫屈-A

261
圖 8.29 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五:二
樓斜撐挫屈-A

圖 8.30 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六:三


樓撐挫屈-A

262
圖 8.31 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七:一
樓撐拉壞、程式發散-A

圖 8.32 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 Proposed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一:四樓斜撐


挫屈-F

263
圖 8.33 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 Proposed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二:屋頂斜撐
挫屈-F

圖 8.34 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 Proposed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三:一樓斜撐


挫屈-A

264
圖 8.35 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 Proposed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四:一樓斜撐
拉壞-A

圖 8.36 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 Proposed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五:1MF 斜


撐挫屈-A

265
圖 8.37 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 Proposed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六:一樓梁破
壞-C

圖 8.38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 Delete Brace 容量曲線

266
圖 8.39 桃園八德廠房 X 方向 Delete Brace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屋頂位移
之關係曲線

圖 8.40 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 Delete Brace 容量曲線

267
圖 8.41 桃園八德廠房 Y 方向 Delete Brace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屋頂位移
之關係曲線

圖 8.42 緬甸大樓 X 方向立面圖-1

268
圖 8.43 緬甸大樓 Y 方向立面圖-A

圖 8.44 緬甸大樓平面圖-ROOF

269
圖 8.45 緬甸大樓 ETABS 模型 3D

圖 8.46 緬甸大樓 ETABS 模型立面圖-1

270
圖 8.47 緬甸大樓 ETABS 模型立面圖-A

圖 8.48 緬甸大樓 ETABS 模型屋頂層平面圖-ROOF

271
圖 8.49 緬甸大樓 X 方向容量曲線

圖 8.50 緬甸大樓 X 方向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屋頂位移之關係曲線

272
圖 8.51 緬甸大樓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一:一樓
AB 跨斜撐挫屈-1

圖 8.52 緬甸大樓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二:一樓


BC 跨斜撐挫屈-1

273
圖 8.53 緬甸大樓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三:二樓斜
撐挫屈-1

圖 8.54 緬甸大樓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四:一樓


AB 跨梁端破壞-1

274
圖 8.55 緬甸大樓負 X 方向容量曲線

圖 8.56 緬甸大樓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negative)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


一:一樓 AB 跨斜撐挫屈-1

275
圖 8.57 緬甸大樓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negative)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
二:一樓 BC 跨斜撐挫屈-1

圖 8.58 緬甸大樓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negative)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


三:二樓斜撐挫屈-1

276
圖 8.59 緬甸大樓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negative)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
四:一樓 AB 跨梁端破壞-1

圖 8.60 緬甸大樓 X 方向 Proposed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一:一樓斜撐挫屈


-1

277
圖 8.61 緬甸大樓 X 方向 Proposed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二:二樓斜撐挫屈
-1

圖 8.62 緬甸大樓 X 方向 Proposed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三:一樓 AB 跨梁


端破壞-1

278
圖 8.63 緬甸大樓 Y 方向容量曲線

圖 8.64 緬甸大樓 Y 方向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屋頂位移之關係曲線

279
圖 8.65 緬甸大樓 Y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一:一樓斜
撐挫屈-A

圖 8.66 緬甸大樓 Y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二:二樓斜


撐挫屈-F

280
圖 8.67 緬甸大樓 Y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三:三樓斜
撐挫屈、一樓斜撐拉壞-A

圖 8.68 緬甸大樓 Y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四:一樓梁


端破壞-B

281
圖 8.69 緬甸大樓 Y 方向 ETABS 9 default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五:一樓梁
端破壞-A

圖 8.70 緬甸大樓 Y 方向 Proposed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一:一樓斜撐挫屈-


A

282
圖 8.71 緬甸大樓 Y 方向 Proposed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二:一樓斜撐拉壞-
A

圖 8.72 緬甸大樓 Y 方向 Proposed 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其三:程式發散-A

283
圖 8.73 緬甸大樓 X 方向 Delete Brace 容量曲線

圖 8.74 緬甸大樓 X 方向 Delete Brace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屋頂位移之關


係曲線

284
圖 8.75 緬甸大樓 Y 方向 Delete Brace 容量曲線

圖 8.76 緬甸大樓 Y 方向 Delete Brace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屋頂位移之關


係曲線

285
V 型斜撐構架 倒 V 型斜撐構架 K 型斜撐構架

圖 8.77 不符合耐震韌性要求的同心斜撐型式[11]

圖 8.78 緬甸大樓(2 樓斜撐修改)ETABS 模型立面圖-1

286
圖 8.79 緬甸大樓(2 樓斜撐修改)X 方向容量曲線

圖 8.80 緬甸大樓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2FL modify)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


其一:三樓 BC 跨斜撐挫屈-1

287
圖 8.81 緬甸大樓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2FL modify)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
其二:三樓 AB 跨斜撐挫屈-1

圖 8.82 緬甸大樓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2FL modify)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


其三:二樓 BC 跨斜撐挫屈-1

288
圖 8.83 緬甸大樓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2FL modify)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
其四:二樓 AB 跨斜撐挫屈-1

圖 8.84 緬甸大樓 X 方向 ETABS 9 default(2FL modify)模型塑鉸產生的順序


其五:一樓斜撐挫屈-1

289
附錄 試驗統計資料
附表 1 材料試驗強度
參考 厚度 降伏強度 拉伸強度
構件 材料名稱
文獻 (mm) Fy(MPa) Fu(MPa)
【16】 Column A36 391 525
Beam Flange A36 275 485
Beam Web A36 288 495
【17】 Flange A36 326 480
Web A36 313 461
PN,WF6-1,WF6-2,WF6-
【18】
3
擴翼式短梁翼板 A572 Gr50 430 526
擴翼式短梁腹板 A572 Gr50 407 520
粱翼板 A572 Gr50 412 502
梁腹板 A572 Gr50 451 533
柱翼板 A572 Gr50 393 539
柱腹板 A572 Gr50 390 533
WF7-1
擴翼式短梁翼板 A572 Gr50 387 519
擴翼式短梁腹板 A572 Gr50 433 572
粱翼板 A572 Gr50 387 507
梁腹板 A572 Gr50 429 529
柱翼板 A572 Gr50 400 574
柱腹板 A572 Gr50 433 590
WF7-2
擴翼式短梁翼板 A572 Gr50 387 519
擴翼式短梁腹板 A572 Gr50 433 572
粱翼板 A572 Gr50 387 507
梁腹板 A572 Gr50 429 529

290
柱翼板 A572 Gr50 385 544
柱腹板 A572 Gr50 416 588
【19】 Link beam flange A572 Gr50 387 507
Link beam web A572 Gr50 492 529
Stub beam flange A572 Gr50 371 511
Stub beam web A572 Gr50 373 494
Column flange and web A572 Gr50 431 578
【20】 FCBE9-EB
Beam flange 16 A572 Gr50 255 417
Beam Web 10 A572 Gr50 360 540
Column steel tube 10 A572 Gr50 378 512
FCBE10-1
Beam flange 16 A572 Gr50 353 455
Beam Web 10 A572 Gr50 421 505
Column steel tube 10 A572 Gr50 379 512
FCBE10-2
Beam flange 16 A572 Gr50 334 602
Beam Web 10 A572 Gr50 349 471
Column steel tube 9 A572 Gr50 440 597
【21】 Tube A572 Gr50 371 491
A572 Gr50 444 573
Flange A572 Gr50 412 519
A572 Gr50 425 541
A572 Gr50 361 483
Web A572 Gr50 439 590
A572 Gr50 427 530
A572 Gr50 367 501
Flange plate A36 286 440
A36 279 415
A36 267 404
291
【22】 柱翼板 A572 Gr50 393 523
柱腹板 A572 Gr50 398 510
梁翼板 A572 Gr50 386 507
梁腹板 A572 Gr50 448 531
【27】 Beam flange 14 A572 Gr50 377 491
Beam Web 9 A572 Gr50 397 483
Column tube 9 A572 Gr50 380 527
RFP 22 A572 Gr50 391 539
RFP 25 A36 288 449
【29】 Flange A572 Gr50 444 567
Web A572 Gr50 478 598
【30】 11-1 11 SN490B 360 502
11-2 11 SN490B 359 502
11-3 11 SN490B 361 505
12-1 12 SN490B 419 537
12-2 12 SN490B 418 538
12-3 12 SN490B 416 539
20-1 20 SN490B 356 504
20-2 20 SN490B 351 505
20-3 20 SN490B 351 507
【32】 UN1
Column flange SN490B 341 516
Beam flange SN490B 341 516
Beam Web SN490B 385 549
UN2
Column flange SN490B 387 571
Beam flange SN490B 387 571
Beam Web SN490B 382 532

292
附表 2 材料試驗強度
參考 厚度 降伏強度 拉伸強度
構件 材料名稱
文獻 (mm) Fy(MPa) Fu(MPa)
【33】 Flange 11 A36 312 471
Web 7.5 A36 366 496
【34】 Brace Flange 12 A572 Gr50 392 525
Brace Web 12 A572 Gr50 394 524
Connecting Plate 14 A572 Gr50 403 536
22 A572 Gr50 454 619
Gusset Plate 15 A572 Gr50 381 515
【35】 Brace Flange 15 A572 Gr50 401 523
Brace Web 10 A572 Gr50 396 524
Brace Web Stiffener 7 A572 Gr50 418 534
TGP 18 A572 Gr50 408 541
RGP 15 A572 Gr50 402 523
【36】 100 Series A36 256 358
70 Series A36 305 460

293
附表 3 蒐集試驗基本資料-彎矩
參考文
試體編號 斷面 梁長度(mm) 材料

【15】 TB1 H690X240X14X24 2305 A36
TB2 H772X250X16X27 2305 A36
TB3 H690X320X14X24 2305 A36
TB5 H700X350X15X38 2305 A36
TB6 H700X350X15X38 3000 A36
【16】 UR H702X254X16X28 3000 A36
【17】 NWA BH800X400X22X32 5000 A36
【18】 PN H588X300X12X20 3030 A572 Gr50
【19】 PK H700X300X13X24 6249 A572 Gr50

【20】 FCBE9-EB H450X200X9X14 3000 A572 Gr50


FCBE9-EB H450X200X9X14 3000 A572 Gr50
FCBE10-1 H500X200X10X16 3000 A572 Gr50
FCBE10-1 H500X200X10X16 3000 A572 Gr50
FCBE10-2 H500X200X10X16 3000 A572 Gr50
FCBE10-2 H500X200X10X16 3000 A572 Gr50
【21】 H4BT H450X200X10X15 3000 A572 Gr50
H4FT H450X200X10X15 3000 A572 Gr50
H4GT H450X200X10X15 3000 A572 Gr50
H4GL H450X200X10X15 3000 A572 Gr50
【16】 IFS4-1 H702X254X16X28 3000 A36
IFS4-2 H702X254X16X28 3000 A36
IFS55-1 H702X254X16X28 3000 A36
IFS5-2 H702X254X16X28 3000 A36
【17】 WPS BH800X400X22X32 5000 A36
【22】 WOC50R1 H700X300X13X24 3700 A572 Gr50
WOC65R3 H700X300X13X24 3700 A572 Gr50
294
【23】 RB1 H680X240X12X20 2060 A572 Gr50
RB2 H680X240X12X20 2060 A572 Gr50
【18】 WF6-1 H588X300X12X20 3030 A572 Gr50
WF6-2 H588X300X12X20 3030 A572 Gr50
WF6-3 H588X300X12X20 3030 A572 Gr50
WF7-1 H700X300X13X24 3600 A572 Gr50
WF7-2 H700X300X13X24 3600 A572 Gr50
【24】 EC BH800X300X14X25 4000 SN490B
【25】 S1 H500X250X12X19 2500 A992
D H500X250X12X19 2500 A992
S2 H500X250X12X19 2500 A992
【26】 CT2 BH600X350X30X45 6000 SN490B
CT3 BH600X350X30X45 6000 SN490B
CT4 BH600X400X20X30 6000 SN490B
【19】 W1-L05 H700X300X13X24 3600 A572 Gr50
W1-L03 H700X300X13X24 3600 A572 Gr50
W2-L03 H700X300X13X24 3600 A572 Gr50
W3-L03 H700X300X13X24 3600 A572 Gr50
B1-L03 H700X300X13X24 3600 A572 Gr50
B2-L03 H700X300X13X24 3600 A572 Gr50
【27】 試體 1 W400X200X9X14 3000 A572 Gr50
試體 4 W400X200X9X14 3000 A572 Gr50
【28】 UR H702X254X16X28 4000 A36
IFS1(1) H702X254X16X28 4000 A36
IFS1(2) H702X254X16X28 4000 A36
IFS2(1) H702X254X16X28 4000 A36
IFS2(2) H702X254X16X28 4000 A36
IFS3(1) H702X254X16X28 4000 A572 Gr50
IFS3(2) H702X254X16X28 4000 A572 Gr50

295
ICLC E-
【29】 H596X199X10X15 3000 A572 Gr50
Beam
ICLC W-
H596X199X10X15 3000 A572 Gr50
Beam
ICSC E-
H596X199X10X15 3000 A572 Gr50
Beam
ICSC W-
H596X199X10X15 3000 A572 Gr50
Beam
INUC E-
H596X199X10X15 3000 A572 Gr50
Beam
INUC W-
H596X199X10X15 3000 A572 Gr50
Beam
【23】 BH1 H680X240X12X20 2050 A36
BH2 H680X240X12X20 2050 A36
SH3 H680X240X12X20 2060 A572 Gr50
WH2 H680X240X12X20 2060 A572 Gr50
【30】 MCPBC-1 H600X350X12X20 2800 SN490B
MCPBC-2 H600X350X12X20 2800 SN490B
MCPBC-3 H600X350X12X20 2800 SN490B
MCPBC-4 H600X350X12X20 2800 SN490B
MCPBC-5 H600X350X12X20 2800 SN490B
【31】 S1 H600X300X15.5X30 3490 SN490B
S2 H600X300X15.5X30 3490 SN490B
S3 H600X300X15.5X30 3490 SN490B
S4 H600X300X15.5X30 3490 SN490B
S5 H600X300X15.5X30 3490 SN490B
S6 H600X300X15.5X30 3490 SN490B
S7 H600X300X15.5X30 3490 SN490B
【32】 UN1 H700X400X20X45 4975 SN490B
UN2 H700X300X18X35 4575 SN490B
296
297
附表 4 蒐集試驗基本資料-軸力(一般斜撐)
參考文
試體編號 斷面 梁長度(mm) 材料

【33】 CH2020 H175X175X7.5X11 3026 A36
CH1620 H175X175X7.5X11 3026 A36
TH1620 H175X175X7.5X11 3026 A36
TCH1620 H175X175X7.5X11 3026 A36
UH1620 H175X175X7.5X11 3026 A36
【34】 RS1 BH150X150X12X12 4920 A572 Gr50
RS2 BH150X150X12X13 4920 A572 Gr50
RS3 BH150X150X12X14 4920 A572 Gr50
RS4 BH150X150X12X15 4920 A572 Gr50
【35】 TGP2 BH175X175X10X15 4000 A572 Gr50
TGP3 BH175X175X10X16 4000 A572 Gr50
TGP4 BH175X175X10X17 4000 A572 Gr50
TGP5 BH175X175X10X18 4000 A572 Gr50
RGP BH175X175X10X19 4000 A572 Gr50
【36】 M70 Db=191 tb=6 4600 A36
E70 Db=191 tb=6 4600 A36
C70 Db=191 tb=6 4600 A36
E100 Db=101 tb=3 4600 A36

298
附表 5 蒐集試驗基本資料-軸力(BRB)
參考 斷面積(cm2) 長度(mm) 核心元件
試體編號
文獻 Ac At Aj Lc Lt Lj 材料
【37】 H200a18 39.2 66.08 92.96 1700 50 400 A572 Gr50
H200a22 39.2 66.08 92.96 1700 50 400 A572 Gr50
H175a30 39.2 66.08 92.96 1700 50 400 A572 Gr50
H200a14 39.2 66.08 92.96 1700 50 400 A572 Gr50
【38】 TM(1) 48 65.1 82.2 3108 106 458 A572 Gr50
TM(2) 51 68.6 86.2 3808 106 458 A572 Gr50
【39】 C_NSC 36 66 96 1700 350 150 A572 Gr50
U_G01 40 68 96 1700 350 150 A572 Gr50
W90H60 32.4 59.4 86.4 1700 350 150 A572 Gr50
W100H70 32.4 59.4 86.4 1700 350 150 A572 Gr50
W100H60 32.4 59.4 86.4 1700 350 150 A572 Gr50
【40】 1BRB 32.4 48.95 65.5 3473 84 523 A572 Gr50
2BRB 21.2 37.4 53.6 3582 90 452 A572 Gr50
BRB 試
【41】 162.56 216.96 271.36 7000 500 1456 A572 Gr50

【42】 WES-R 40 40 40 1700 200 200 SN490B
WES-C 75.25 75.25 75.25 2060 100 520 SN491B
HS 20 20 20 1000 40 240 SN492B
CR 20 20 20 1000 40 240 SN493B
R 20 20 20 1000 40 240 SN494B
SR 20 20 20 1000 40 240 SN495B

29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