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與實作咖啡牛奶篇 (學生學習單) 20220901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0

生活現象的探究與實作:咖啡牛奶篇

課程模組說明
新北高中 鍾曉蘭、鄭元菁、林淑芬老師
附表:咖啡牛奶的課程規畫表修正版本(12 週課程_110 學年度第二學期新修課程)
週次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課程說明]
● 說明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和實驗課的差異?

● 說明探究與實作課程理念與學習歷程檔案的重要性

● 說明上課方式、課程主題與內容、評量方式與規準、分
組與座位規劃表等
● 簡易說明探究與實作的探究學習內容(發現問題、規劃與
生活現象的探究 研究、論證與建模、表達與分享)
與實作:咖 啡 牛奶 [發現問題]
篇 ● 觀察現象(生活情境引導):
跨科概念: 物質與 想喝杯熱咖 啡 ,到底在沖完咖 啡 後,立刻加入室溫的鮮
1 奶,還是喝的時候再將鮮奶倒入咖 啡,咖啡會比較燙? (引
能量、科學與生
活 導學生思考自己或家人喝咖啡的經驗,何種情況下能夠喝到
溫度比較高的咖啡,可以讓學生試做黑咖啡實驗,從觀察現
Part 1: 象發現可能的影響因素,並區分操作變因、控制變因與應變
試做黑咖啡 變因。)
[試做黑咖啡] (對照組)
● 寫下黑咖 啡 的配方 : 說明使用條件、器材與配製方法等
(記得拍照)(溫度計要 怎麼固定 ?溫度計放在燒杯什 麼位
置測量才精準?如何判讀溫度計度數?多久測量一次溫
度?)
● 設計簡易表格,記錄黑咖啡液溫隨時間的變化。 (要觀察
多久時間呢?所記錄的數據何者為 x 軸?何者為 y 軸?自
變項、依變項與 x 軸、y 軸的關係為何?)
[試做黑咖啡](對照組)
● 請同學根據上述的觀察數據,在作圖區畫黑咖啡液溫對
時間之變化關係圖。(圖中需註明圖的名稱、坐標軸的
名稱和單位,並標註刻度大小及可能的趨勢線。)
Part 1: ● 寫下 你 的試做黑咖 啡的觀察與結果: (以科學用語描述
2
試做黑咖啡 實驗的過程與結果,初步結論包含下列的面向)
✧ 巨觀現象的描述:

✧ 細部的數據分析:

✧ 歸因:

1
✧ 對初步實驗的反思與改進:
[發現問題]
● 預測可能影響因素與關係:影響咖啡牛奶最後溫度的因
素可能有什麼?變因之間的 可能關係是什麼? 盡可能寫
出影響因素及彼此間的關係,越多越好。(讓學生自行
思索可能影響最後咖啡牛奶的溫度,可能是環境變因、
杯子材質、牛奶加入的時間、加入牛奶的類型等等。)
(列出所有可能的變因,加入牛奶時間點 為 操作變因,
Part 1: 其他條件皆為控制變因)
3 從試做黑咖啡的 � 示例_杯子口徑:口徑越大,水與空氣接觸面積越大,
經驗中發現問題
蒸發速率越( ),散熱越( ),咖啡末溫越( )
● 形成或訂定問題:探究咖啡牛奶溫度的影響因素與可能
關係,提出 Whether、What、Why 及 How 等不同類
型的 研 究問題。 (操作變因為不同時間點加入牛奶,請
根據這個操作變因與應變變因之間可能的關係來提出問
題,儘量提出 How 的問題。)
� 示例_什麼因素影響咖啡牛奶的溫度變化?(What)
[發現問題]
● 蒐集資訊:學習從具效度之參考資料庫找尋可驗證的觀
點與可能原理 為 何 ? (請學生提出關鍵詞並摘要資料的
重點,提供查詢的參考資料來源與網址等)
● 請學生說明所挑選的影響因素,推測影響實驗結果的原
Part 1:
從試做黑咖啡的 因?( 教 師此時協助學生判斷何種問題是可驗證,並引
4 導學生思考最想要做的問題是哪一個。)
經驗中提出問題
與研究假設 � 請說明你所挑選的影響因素,推測影響實驗結果的原
因?(提示:引導學生思考先加牛奶和後加牛奶的前
5 分鐘,這兩杯主要差異為何)
� 引導學生思考並歸納出造成拿鐵溫度變化差異的四大
因素:質量、比熱、油脂與溫差。
5 Part 2: [規劃與研究 1]
探究不同時間點 ● 尋找變因或條件:依據上週的實驗,找出影響咖啡降溫
加入室溫牛奶對
拿鐵液溫變化影 的可能原因:寫下研究的實驗假說(或實驗假設),說明挑
響 選的影響因素,是如何影響實驗結果的?(請用肯定句,
句子中只能包含一個影響因素,並且定量描述結果。)
● 請挑選一個影響因素,並寫下你決定要研究的實驗假
說,請學生寫出小組提出的 CER 論證模式。(此處可引
入初步的 CER 論證模式,培養學生論證的能力。)
● 依據你的實驗假說,開始設計一個實驗:實驗的變因為
何?(包含操縱變因、控制變因及應變變因)
● 依據你的實驗假說,開始設計一個實驗:實驗的變因為
何?說明要如何測量應變變因?預計做幾組實驗?說明
每組實驗的初始條件與實驗設計為何?並完整寫出你的
實驗流程。(溫度計怎麼固定?如何判讀溫度計讀數?測
2
量溫度的頻率為何?加入牛奶後是否立刻測量溫度?)
● 設計一個方便記錄你們觀察數據的表格,詳細紀錄實驗
結果。(表格中需要包含操縱變因、觀察變因、單位及數
字:實驗進行中的每個步驟,都要拍照記錄。)
[論證與建模] 實驗數據處理與分析
● 依據整理後的資料數據,製作圖表:確認哪一項變因為
X 軸、Y 軸,確認變因單位與範圍,學習使用軟體與繪
製圖表,畫出關係圖,計算或分析不同時期的溫度變化
量。(引導學生思考如何依據要表達的目的,使用合適
Part 2:
的圖,畫出關係圖,計算或分析不同時期的溫度變化
探究不同時間點
量。)
6 加入室溫牛奶對
拿鐵液溫變化影 ● 解釋和推理:詳細描述測量所觀察的現象,由資料數據
響 的變化趨勢看出其蘊含的意義;討論結論背後可能的因
果關係或影響因素,並形成解釋。(描述測量所觀察的
現象,如當咖啡溫度高於室溫越多時,每秒溫度的下降
率越多;發現實驗結果的異同處,可查詢資料,提出產
生異同的可能原因,如牛頓冷卻定律、比熱、蒸發作
用、熱容量不同或牛奶中油脂之影響等。)
[規劃與研究 2]
● 依據上週的實驗,找出第二次實驗想要探究的變因,如
溫度差異或質量差異等,提出第二層實驗的實驗假說。
● 依據你的實驗假說,重新設計新一輪的實驗(第二層驗
Part 3: 證實驗):實驗的變因為何?說明要如何測量應變變
7
第二階驗證實驗 因?預計做幾組實驗?說明每組實驗的初始條件與實驗
設計為何?並完整寫出你的實驗流程。(學生宜說明第二
階實驗設計與第一次實驗設計之間的關係,藉以訓練學
生的邏輯推理與表達能力。)
● 設計一個方便記錄 你們觀察數據的表格,詳細紀錄實驗
結果。
[論證與建模] 第二階實驗數據處理與繪製關係圖
● 依據整理後的資料數據,製作圖表:確認哪一項變因為
X 軸、Y 軸,確認變因單位與範圍,學習使用軟體與繪
製圖表,畫出關係圖,計算或分析不同時期的溫度變化
Part 3:
量。(引導學生應用前兩週所學的軟體畫出第二階實驗
第二階驗證實驗
8 的關係圖,計算或分析不同時期的溫度變化量。)
數據處理與繪製
關係圖 ● 解釋和推理:詳細描述測量所觀察的現象,由資料數據
的變化趨勢看出其蘊含的意義;討論結論背後可能的因
果關係或影響因素,並形成解釋。(引導學生應用前兩
週所學的軟體畫出第二階實驗的關係圖之趨勢線與關係
式,比較操作變因對實驗變化與關係式的影響。)
9 Part 3: [論證與建模] 實驗數據分析與討論
第二階實驗數據 ● 建立模型:以結構或系統的經驗將數據、資料或概念以
分析與比較
圖像呈現,以建立質性或量化的模型。(量化模型可由趨
勢線中,找出關係式,比較從實驗數據建立的關係式與
牛頓冷卻定律關係式的異同,藉此分析不同變因是否對
3
關係式產生不同的影響。)
● 提出結論或解決方案:由探究結果形成結論或論點;針
對既有的數據、質性或量化關係、結論等不足之處決定
是否有重複實驗或實作之必要?)(請同學思考解釋與討
論是否能回應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論證與建模]
● 建立模型:以結構或系統的經驗將數據、資料或概念以
圖像呈現,以建立質性或量化的模型;分析小組所建立
模型適用的條件與限制,如確認所建立的模型在初溫
Part 3:
(溫差)何種範圍內才適用?哪一項變因是如何影響牛頓
討論與結論:兩
10 冷卻定律的關係式?
次實驗之間的分
析與比較 ● 提出結論或解決方案:由探究結果形成結論或論點;針
對兩次的數據、質性或量化關係等分析,進行兩次實驗
結果異同的比較?第二次實驗結果是否能支持或反駁第
一次實驗結果?(此處可再次進行的 CER 論證模式,培
養學生進階論證的能力。)
[表達與分享]
● 表達與溝通:請各組整理前幾周的資料,完成一份探究
與實作的海報/簡報,並準備 8 分鐘 為 限的口頭發表。
(請同學再次檢查,研究問題是否皆已討論,討論是否
合宜等)
● 一般完整的報告,須包含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
題、 研 究假說、實驗設計、實驗流程、實驗數據與分
析、實驗結果與討論、結論、心得等部分。
● 以上各部分均可在學生前幾週的學習單紀錄中找到對
應。(需提醒學生一 份 好的海報 /簡報須讓視聽人能一目
瞭然的看懂,因此除了文字部分(須將前面部分的小組紀
錄重點精簡化),包含 清 楚的呈現表格 (例如實驗設計與
實驗數據時的表格美化、有沒有哪些資料是不需呈現、
Part 4:
表格標題的清楚標示等 )、實驗流程的圖示化(可建議)與
11 製作實驗報告與
紀錄(實驗時的照片記錄、照片需說明放此照片的用意)
簡報
清楚,以及座標圖的美化、座標、單位等等再確認,切
勿一字不漏地將前面的內容抄下來。)
● 引導學生注意:
1.檔案的長度(頁數),需約在 8 分鐘時間內講完的重點
內容。
2.論點、結論配有圖表說明較易讓聽眾掌握。
3.各項圖、表大小需適當。
4.參考資料以 APA6 格式呈現。
5.呈現組員分工情況。
● 指導各組口頭報告技巧:
1.應熟悉報告內容,避免唸稿式報告。
2.組員要注意支援說明。
3.報告時應面對聽眾。
4.提問是統問統答,要記好同學的問題,不要漏答等。
12 Part 5 : [表達與分享]
4
● 合作與討論:在各小組分享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與回
饋。(可以配合投影片給予學生一些提示。若老師覺得學
生對於這些因素不夠熟悉,可自行設計小組互評單,幫
助學生釐清思路。)
● 評價與省思:在聽完各組提供的回饋之後,針對各組的
回饋與問題進行回覆,進而反思並修正自己的各階段內
口頭報告實驗成
容,亦可重新設計新的思考實驗。(在各組發表結束後,

老師可以針對各組不同的變因,和學生探討組間的比較)
● 課後心得與反思:反思探究過程所遭遇的問題或困難、
如何解決及待解決的問題,亦可重新設計新的思考實
驗。(學生宜說明學習到哪些知識、能力與小組合作的情
形、對未來學習的影響等)
● 教師引導學生如何製作學習歷程檔案:

🙘參考資料:
任宗浩(2018,6 月)。咖啡加牛奶。科學素養導向評量工作坊,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鐘建坪、鍾曉蘭、謝東霖和許舜婷(2021)。高中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咖啡牛奶的探究與實作課
程。臺灣化學教育電子期刊,2021 年 3 月。網址: http://chemed.chemistry.org.tw/?p=40266

5
生活現象的探究與實作:咖啡牛奶篇
新北高中 鍾曉蘭、鄭元菁、林淑芬老師
組員(班級座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

Part 1 :發現問題
學習內容區分成「探究」與「實作」兩個面向。實作是學習的過程,探究能力的培養才是目
標。實作不在強調食譜式實驗,也不僅是動手玩科學,而是以學科知識當作學習載具,來體驗
發現問題、規劃研究、論證建模、表達分享的過程並學習相關探究技能。
基於好奇、求知或需要,觀察生活周遭和外在世界的現象,察覺可探究的問題,進而蒐集整
理所需的資訊,釐清並訂定可解決或可測試的研究問題,預測可能的結果,提出想法、假說或
※觀察現象(生活情境引導)
模型。分為四大學習內容:觀察現象、蒐集資訊、形成或訂定問題及提出可驗證的觀點。
想喝杯熱咖啡,到底在沖完咖啡後,立刻加入室溫的鮮奶,還是喝的時候再將鮮奶倒入咖啡,咖
啡會比較燙?

⬛對照組:試做黑咖啡
1. 寫下黑咖啡的配方: 說明環境條件、器材與配製方法等(記得拍照)
217.83g(水+咖啡豆)
217.83 水
燒杯*2
溫度計*2
加熱板*1
攪拌棒*2
玻璃蓋*2
環境條件:濕度 66.7% 溫度 24.3℃

2. 設計簡易表格,紀錄黑咖啡液溫隨時間的變化(表格內的數據與 x/y 的關係?名稱?單位?要觀察多


久時間呢?觀察頻率?)
1.(x,y)=(時間,溫度)
2.觀察 10 分鐘/30 秒記錄一次 F=1/30 次/秒

3. 請同學根據上述的觀察數據,在作圖區畫黑咖啡液溫對時間之變化關係圖,圖中需註明圖的名稱、
坐標軸的名稱和單位,並標註刻度大小及可能的趨勢線。

圖的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寫下你的試做黑咖啡的觀察與結果:以科學用語描述實驗的過程與結果,包括巨觀描述(若是測量
數據,請加上估計值)、數據分析、歸因與實驗反思/如何改進。

7
※形成或訂定問題
(1) 影響咖啡牛奶最後溫度的因素可能有什麼?變因之間的可能關係是什麼?

● 〠提示:盡可能寫出影響因素及彼此間的關係,越多越好。 (請學生自行思索可能影響最後咖啡
牛奶的溫度:可能是環境影響、加入牛奶的時間、加入牛奶的類型等等。)
答:
1.杯子口徑的大小
2.杯墊的材質
3.當下的溫度
4.杯蓋的材質
5.杯蓋的有無
6.杯墊的有無
7.容器的大小
8.咖啡粉的多寡
9.水的多寡
10.當下的濕度

(2) 研究目的: 研究不同的時間點加入牛奶,對降溫速度的影響

(3) 請挑選影響因素,並寫下你的研究問題。

〠提示:提出 Whether、What、Why 及 How 等不同類型問題,越多越好。(操作變因為不同

時間點加入牛奶,請根據這個操作變因與應變變因之間可能的關係來提出問題,儘量提出 How

的問題。)

答:甚麼原因引起降溫速度的不同?
為什麼咖啡加入牛奶的時間的會影響降溫速度?
咖啡加入牛奶的降溫時間是否比較快?
為甚麼末溫改變?
是如何影響降溫速度?
為甚麼降溫速率比較快?
為甚麼降溫速率較慢?

※蒐集資訊:找尋可驗證的觀點與可能原理為何?
參考資料庫:科技大觀園、科學研習、科學月刊、臺灣化學教育、 Google 搜尋等(寫出關鍵詞、
摘要重點、參考資料名稱或網址)
8
觀點:咖啡牛奶如何影響
關鍵詞:與牛頓冷卻定律有關
網址:https://pansci.asia/archives/137114

※提出可驗證的觀點:請說明你所挑選的影響因素,推測影響實驗結果的原因?
答:
溫差不同
因為加牛奶的較不熱,雖然質量比大,但牛奶的溫差與黑咖啡差距實在很大,到最後溫度仍會較低。
(原應會降到 37℃與環境溫度相同)

9
Part 2 :規劃與研究
根據提出的問題,擬定研究計畫和進度。辨明影響結果的變因,選擇或設計適當的工具或儀
器觀測,以獲得有效的資料數據,或根據預期目標並經由測試結果檢視最佳化條件。
分為三大學習內容:尋找變因或條件、擬定研究計畫及收集研究資料數據。

1. 尋找變因或條件:依據上週的實驗,找出影響咖啡降溫的可能原因。
(1) 請挑選一個影響因素,並寫下你決定要研究的實驗假設。

〠提示:請用肯定句,句子中只能包含一個影響因素,並且定量描述結果。

答: 我認為溫差大,會導致先加牛奶的末溫更接近室溫,降溫較慢

(2) 推測原因:請詳細說明你所挑選的影響因素,是如何影響實驗結果的?
答: 因為加牛奶的較不熱,溫度與室溫較相似,降溫較慢

10
※ CER 論證(初步論證):
使用 CER 論證模式說明你對於咖啡牛奶探究的論證歷程。其中 C 為主張(Claim):對問題的答
案或假說;E 為證據(Evidence):事實、觀察或資料;R 為論述(Reasoning):對於證據之所
以能支持主張的解釋或科學原理(理論)。請將你的想法寫入下面框架中。

證據(Evidence):事實、觀察或資料 主張(Claim):對問題的答案或假說

論述(Reasoning):對於證據之所以能支持主張的解釋或科學原理(理論)

2. 擬定研究計畫:依據你的實驗假設,開始設計一個實驗
(1) 在你的實驗中,實驗的變因為何?

〠提示:包含操縱變因、控制變因及應變變因

操縱變因 控制變因 應變變因


加牛奶的時間 咖啡牛奶的末溫

(2) 請說明要如何測量應變變因?測量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
〠提示:溫度計怎麼固定?如何判讀溫度計讀數?測量溫度的頻率為何?加入牛奶後是否

立刻測量溫度?

答:

(3) 準備你的實驗!請完成下列表格。
準備器材
器材名稱 規格 數量 用途說明
燒杯 2 拿來裝咖啡牛奶
攪拌棒 2 用來攪拌
11
小勺子 1
加熱器 1 用來加熱
溫度計 2 用來測量溫度
架子 2 架溫度計
玻璃蓋 2 加熱時,燒杯上放蓋子
滴管 1
木板 2 當杯墊
手套 2 防燙
燒杯 2 拿來裝牛奶
準備材料
材料名稱 品名/數量 說明使用條件與配製方法
咖啡粉 2g 用 2g 的咖啡粉與 196.33g 的水
保久乳 50g 用保久乳與咖啡調成咖啡牛奶
水 196.33g 當溶劑

(4) 請規劃你預計做的實驗
〠提示:預計做幾組實驗?2 組 說明每組實驗的初始條件與實驗設計為何?
〠範例:對照組編號 1 號,初始溫度為 80.0℃,不加牛奶自然降溫,總共做 3 次。
答:1 號和 2 號初始溫度 81.0℃,前後差 2 分鐘測溫度,2 號杯過 5 分鐘才把牛奶加進

(5) 請參考學習單 2.(1)~2.(4),完整寫出你的實驗流程。


〠提示:包含可用文字、圖形或流程圖表示
答:1.先裝咖啡粉,牛奶,熱水,裝好溫度計,木板
2.把熱水加熱到 90℃,然後再慢慢降溫到 81℃
3.1 號杯到 81℃時

12
3. 收集研究資料數據:請設計一個方便記錄你們觀察數據的表格。

〠提示:表格中需要包含操縱變因、觀察變因、單位及數字(要加估計值)。

〠提示:實驗進行中的每個步驟,都要拍照記錄。

答:

13
Part 3:論證與建模
分析資料數據以提出科學主張或結論、發現新知或找出解決方案。發展模型以呈現或預測各
因素之間的關係。檢核資料數據與其它研究結果的異同,以提高結果的可信度,並察覺探究的
限制。
分為四大學習內容:分析資料和呈現證據、解釋和推理、提出結論或解決方案及建立模型。

先加奶 加奶"中" 降溫速率:18.4


先加奶 加奶"後" 降溫速率:1.34

後加奶 加奶"前" 降溫速率: 2.04


加奶中 加奶"中" 降溫速率: 19.6
加奶中 加奶"後" 降溫速率: 0.84

14
2. 解釋和推理:
〠提示:

(1) 由資料數據的變化趨勢,看出其蘊含的意義:詳細描述測量所觀察的現象。

(2) 由資料數據顯示的相關性,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發現實驗結果的異同處,可查詢

資料,提出產生異同的可能原因。

(3) 根據探究結果形成解釋:討論結論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或影響因素,並形成解釋。

Q: 如何利用溫度下降速率(∆T/∆t)來解釋實驗結果呢?

15
3. 建立模型
〠提示:

(1) 嘗試由探究結果建立合理模型以描述所觀察的現象:以結構或系統的經驗將數據、資料或

概念以圖像呈現,以建立質性或量化的模型

(2) 察覺模型的侷限性:分析小組所建立模型適用的條件與限制,如確認所建立的模型在初溫

(溫差)何種範圍內才適用。

1. 查詢牛頓冷卻定律關係式 T = C +(T0-C)e-kt 中,各符號代表的意義。


T 物體的溫度 C 環境溫度
T0 初始溫度 e 歐拉長數
k 冷卻係數 t 時間

2. 將這幾週處理的實驗數據與上述關係式比較,並找出k與R2值。
咖啡牛奶實驗:T-C = (T0-C)e-kt
實驗組別 趨勢線方程式 k值 R2值

47.3e^-0.0297x R^2=0.991
先加牛奶(0.5-1 0.0297 0.991
0)

後加牛奶(0-5) 0.0398 0.997

後加牛奶(5.5-1 0.0235 0.997


0)

※想一想,回答下列問題:
(1) 如何判斷你的實驗數據與趨勢線方程式的相關性?

(2) 數據中k值是否有差異?

(3) 試推論造成k值差異的因素有哪些?

16
(4) 溫度下降速率(∆T/∆t)與k值的關係為何?

(5)如何利用科學解釋或原理來解釋實驗結果呢?

(6) 由實驗結果說明與你原先主張與解釋之間的異同。

17
※ CER 論證(中階論證):第一階段實驗的綜合討論
使用 CER 論證模式說明你對於咖啡牛奶探究的論證歷程。其中 C 為主張(Claim):對問題的答
案或假說;E 為證據(Evidence):事實、觀察或資料;R 為論述(Reasoning):對於證據之所
以能支持主張的解釋或科學原理(理論)。請將你的想法寫入下面框架中。

證據(Evidence):事實、觀察或資料 主張(Claim):對問題的答
案或假說
因為溫差的影響,先加入
牛奶的咖啡牛奶末溫較高。

論述(Reasoning):對於證據之所以能支持主張的解釋或科學原理(理論)
1. 先排除比熱、蒸散作用或牛奶內的油脂等作用
2. 其指數函數公式為T-C=(T0-C)e-kt
(T-物體溫度,C-環境溫度 T0-物體起始溫始溫度 e-歐拉常數 2.718 物體的特性常
數,t 為冷卻時間)
3.後加牛奶(0~5)溫度下降率越大,在 y=66.699e^--0.035x

18
⬛ 第二層實驗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問題:

3. 研究假設:

4. 擬定研究計畫:依據你的實驗假設,開始設計第二層的實驗
(1) 在你的實驗中,實驗的變因為何?

〠提示:包含操縱變因、控制變因及應變變因

操縱變因 控制變因 應變變因

(2) 請參考學習單 2.(1)~2.(4),完整寫出你的實驗流程。


〠提示:包含可用文字、圖形或流程圖表示
答:

19
(3)收集研究資料數據:請設計一個方便記錄你們觀察數據的表格。

〠提示:表格中需要包含操縱變因、觀察變因、單位及數字。

〠提示:實驗進行中的每個步驟,都要拍照記錄。

答:

20
1. 分析資料和呈現數據:依據整理後的資料數據,製作圖表
〠提示:

(1) 處理觀測數據,確認哪項變因為 X 軸、Y 軸,確認變因單位,確認變因的範圍。

(2) 選用合適的圖(如長條圖、分布圖、折線圖及圓餅圖等)。

(3) 選用繪圖或資料處理的軟體(如 excel),學習使用軟體與繪製圖表。

(4) 畫出關係圖,計算或分析不同時期的溫度變化量。

21
2. 解釋和推理:
〠提示:

(1) 由資料數據的變化趨勢,看出其蘊含的意義:詳細描述測量所觀察的現象。

(2) 由資料數據顯示的相關性,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發現實驗結果的異同處,可查詢

資料,提出產生異同的可能原因。

(3) 根據探究結果形成解釋:討論結論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或影響因素,並形成解釋。

22
3. 建立模型
〠提示:

(1) 嘗試由探究結果建立合理模型以描述所觀察的現象:以結構或系統的經驗將數據、資料或

概念以圖像呈現,以建立質性或量化的模型

(2) 察覺模型的侷限性:分析小組所建立模型適用的條件與限制,如確認所建立的模型在初溫

(溫差)何種範圍內才適用。

23
※ CER 論證(進階論證):第二階段實驗的綜合討論
使用 CER 論證模式說明你對於咖啡牛奶探究的論證歷程。其中 C 為主張(Claim):對問題的答
案或假說;E 為證據(Evidence):事實、觀察或資料;R 為論述(Reasoning):對於證據之所
以能支持主張的解釋或科學原理(理論)。請將你的想法寫入下面框架中。
證據(Evidence):事實、觀察或資料 主張(Claim):對問題的答
案或假說

論述(Reasoning):對於證據之所以能支持主張的解釋或科學原理(理論)

24
4. 提出結論或解決方案
〠提示:

(1) 由探究所得的解釋形成論點。(記得要回答小組一開始所提出的研究問題)

(2) 由探究結果形成結論、新的概念或問題。

(3) 檢核自己、同學的結論與其他相關的資訊或證據的異同:針對他人的疑問進行反思,增修自

己的結論;針對既有的數據、質性或量化關係、結論等不足之處決定是否有重複實驗或實作

之必要?

25
Part 4 :表達與分享
運用適當的溝通工具呈現重要發現,與他人分享科學新知與想法,推廣個人或團隊的研究成
果。
分為三大學習內容:表達與溝通、合作與討論及評價與省思。

1. 表達與溝通
請各組整理前幾週的資料,完成一份探究與實作的海報/簡報,並準備 8 分鐘為限的口頭發

表。

〠提示:

(1) 一般完整的報告,須包含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假設、實驗設計、實驗流

程、實驗數據與分析、實驗結果與討論、結論、心得等部分。

(2) 以上各部分均可在你們前幾週的紀錄中找到對應。

2. 合作與討論
在各小組分享的過程中,請提供問題與回饋。
〠提示:

(1) 可以分析幾個層面,例如變因的設定上是否符合假設?實驗流程是否符合變因?數據和圖

表的關係是否有矛盾?討論和結論的邏輯性是否合理?結論是否有符合他們的假設?整個

實驗的限制性是否明確?

(2) 分析以上層面之後,給予你們觀察後的問題或建議。

3. 評價與省思
在聽完各組提供的回饋之後,回頭去修正自己的各階段內容,並針對各組的回饋與問題進
行回覆。
〠提示:

(1) 請思考幾個部分:哪些問題是你們可以回答的?哪些問題是你們歷程中疏忽要修改的地方 ?

哪些問題是需要近一步設計實驗的?

課後心得與反思
〠提示:

26
反思探究過程所遭遇的問題或困難、如何解決及待解決的問題,亦可重新設計新的思考實驗。

⬛小組工作分配

27
〠口頭發表評量面向與層級的雙向細目表
評量層級
優 良 可
評量面向
引用資料與主題相符合,呈現資料 引用資料與主題相符 引用資料與主題相符
內容切題 是重要的、合乎邏輯,且適當使用 合,呈現資料是重要 合,呈現資料不夠正
名詞、符號、模型或理論。 的、合乎邏輯。 確。
採用多方資訊及具說服力的證據, 採用具說服力的證 有提出證據,未提出範
內容完整 含括發表主題的重要概念與資料, 據,含括發表主題的 例與具體細節。
提出範例與具體細節。 重要概念或資料。
主題與內容與生活相關,探討內容 主題與內容與生活相 主題與內容與生活相
內容實用 能對於生活的問題提出有效解決的 關,探討內容能對於 關,探討內容未能對於
/創新 資訊或方案,製作中展現創意。 生活的問題提出解決 生活的問題提出有效解
的資訊或方案。 決的資訊或方案。
以歸納或演繹方式將數據、資料或 以結構或系統的方式 僅能初步處理數據與資
分析合理 概念做結構性呈現,建立質性或量 處裡數據。 料。
化的模型來呈現想法。
文字/圖 圖表應用切實表達內容。 圖表應用和內容結 圖表應用未能完全與內
表應用 合。 容結合。
由資料數據的變化趨勢,看出其蘊 由資料數據的變化趨 由資料數據的變化趨
含的意義;由資料數據顯示的相關 勢,看出其蘊含的意 勢,提出初步解釋,未
推論詳實
性,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 義,提出解釋或初步 提出論點或因果關係。
根據探究結果形成解釋等。 的因果關係。
結論緊扣主要觀點,由探究所得的 結論與主要觀點相 結論與主要觀點有關,
解釋形成論點,從呈現資料中建立 關,由探究所得的解 未能依所得的解釋形成
結論正確 質性或量化關係的模型,用以描述 釋形成論點,或依據 論點,或未能依據證據
探討的主題,依據證據提出合理的 證據提出合理的解決 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 方案。
口語表達 語詞清晰易懂,回答問題適切。 語詞清晰易懂。 能表達內容。
資料來源廣泛,依關鍵詞彙查詢資 資料來源廣泛,有關 資料來源單一,未建立
參考資料 料,初步比較與判斷資訊的可靠 鍵詞的概念。 關鍵詞的概念。
性。
字體與圖表清楚、美觀,使用合宜 字體與圖表清楚,順 字體與圖表清楚,順序
簡報製作 的多媒體,設計創新,順序清楚、 序清楚、排列與呈現 或排列與呈現不夠有條
排列與呈現有條理等。 有條理等。 理等。

〠實驗報告之評量面向與評量層級的雙向細目表
評量狀態
精熟 基礎 待加強
評量面向
實驗 自行發現探究問題,問題具探 能提出與實際生活有 問題不夠明確或範圍
前 探究問題 究性、實用性、挑戰性或創意 關的探究問題。 太大,與實際生活無
等。 關。
參考資料 資料來源廣泛,依關鍵詞彙查 資料來源廣泛,有關 資料來源單一,未建
28
評量狀態
精熟 基礎 待加強
評量面向
詢資料,初步比較與判斷資訊 鍵詞的概念。 立關鍵詞的概念。
的可靠性。
想法或假說合理,能推斷實驗 想法或假說合理,能 想法或假說不合理。
提出假說 可能的過程或結果,提出不同 推斷實驗可能的過程
假說或模型的優缺點。 或結果。
明確列出儀器/器材,實驗方 能列出儀器/器材、 無法列出儀器/器
實驗計畫
法、步驟。 實驗方法。 材、實驗方法、步驟
正確且安全的操作器材設備, 正確且安全的操作器 無法正確操作器材設
設計適當的紀錄格式並詳實記 材設備,能記錄實驗 備,能記錄實驗數
實驗操作 錄,有系統性的收集定性或定 數據。 據。
量的資料數據或檢視最佳化條
件。
使用資訊與數學等方法,有效 使用資訊與數學等方 未能使用資訊與數學
整理資料數據,由探究過程所 法整理資料數據,但 等方法整理資料數
實驗
分析數據 得的資料數據,整理出規則, 未能整理出規則,或 據。

提出分析結果與相關證據。 未提出分析結果與相
關證據。
依據整理後的資料數據,製作 依據整理後的資料數 依據整理後的資料數
圖表,利用具信、效度的工具 據,製作圖表,能利 據,製作初步圖表,
圖表應用 或方法彙整、分析數據及觀察 用工具分析數據及觀 未能利用工具分析數
結果,建立質性或量化關係的 察結果。 據及觀察結果。
模型或數學關係式。
實驗 由資料數據顯示的相關性,推 由資料數據顯示的相 未能根據探究結果形
後 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根 關性,推測其背後可 成解釋,未能提出論
據探究結果形成解釋;由探究 能的因果關係;或根 點。
結果與推
所得的解釋形成論點;依據證 據探究結果形成解

據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嘗試 釋,能提出論點。
由探究結果建立合理模型以描
述所觀察的現象。
能有效解決探究的問題;正確 能有效解決探究的問 未能解決探究的問
運用科學名詞、符號或模型, 題;正確運用科學名 題,且未正確運用科
呈現探究成果;有條理且具科 詞、符號或模型,呈 學名詞、符號或模
實驗總結 學性的陳述探究成果;檢核自 現探究成果。 型,呈現探究成果。
己的結論與其他相關的資訊或
證據的異同;察覺探究結果或
提出模型的侷限性。
實驗檢討/ 評估、反思探究成果的應用 能評估、反思探究成 無法評估、反思探究

29
評量狀態
精熟 基礎 待加強
評量面向
性、限制性和改進之處。 果的應用性。 成果的應用性、限制
省思
性和改進之處。

3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