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中图分类号 B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7326 ( 2003) 03- 0034- 06 !

学术研究∀ 2003 年第 3 期

# 三纲∃ 是孔孟之道吗
刘明武

[摘 要] 2000 年 来, 被历代 皇帝所 推崇的 # 三纲∃ 在儒 家文化 里一没 有理论 依据, 二没 有实际 依据。 # 三纲∃
是董仲舒之术而非孔孟之术。# 打倒孔家店∃ 的文化批判 运动, 恰恰没 有分清 # 董∃ 与 # 孔∃ 这两个 字。提出 # 打 扫
孔家殿∃ 的目的是正确对待儒家文化并依此为路径找回中华元文化。
[ 关键词] 三纲 儒家文化 孔孟之道 孔子 董 仲舒
[ 作者简介] 刘明武, 珠海经济特区斯达公司总工程师, 主要从事科 学和文化研究, 广东 珠海, 519000。

一、# 三纲∃ 是董仲舒的创造


# 三纲∃ 者, #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也。从西汉至今, # 三纲∃ 一直被历代皇帝推崇
为孔孟之道的精髓。从新文化运动至今, 文化批判者一直视 # 三纲∃ 为儒家文化的最高准则。推崇
# 三纲∃ 者, 把 # 三纲∃ 挂在儒家的帐上; 批判 # 三纲∃ 者, 也把 # 三纲∃ 挂在儒家的帐上; # 三纲∃
真的是孔孟之道吗? # 三纲∃ 真的是儒家文化的最高准则吗?
如果把自然科学研究中所必须的标准化、定量化引入文化研究中来, 那么 就会有这样的发现:
# 三纲∃ 不是孔孟之道! # 三纲∃ 不是儒家文化的最高准则! # 三纲∃ 在真正的儒家文化中既没有理论
依据也没有实际依据。
要想证明 # 三纲∃ 不是孔孟之道, 换言之, 要想把 # 三纲∃ 与儒家文化在理论上区分开来, 并不
是一件困难的事; 但实际上却有极大的难度, 困难并不是难在论据上, 而是难在 2000 年来所形成的
思维定式上。笔者在做这一课题的研究时, 朋友们普遍赞成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但同时又有两个疑
问: 2000 年来的历史定论, 难道会错吗? 那么多学者都这么说, 难道会错吗?
我先后请教过几位著名学者和几个著名文化刊物的主编: # 我们之间没有师承关系, 我的学术观
点能不能打您的旗号?∃ 得到的答案是一致的: # 那怎么可以?∃ 没有师承关系不能乱打旗号, 有师承
关系也不能乱打旗号! 师生之间不但认识上会有差别, 而且弟子也有背叛老师的: 耶稣的弟子中间有
犹大; 荀子是儒家, 教出的两个弟子 % % % 韩非和李斯, 全都变成了法家。至此就有了这样一个千古疑
问 % % % 董仲舒与孔子之间有师承关系吗? 他们之间的主张完全一致吗? 董仲舒为什么能打儒家的旗号
呢? 我请教过数学家: # 假如数学论文中分不清哥德巴赫与阿基米德, 分不清华罗庚与陈景润, 这样
的论文会不会得以发表?∃ 答案非常简洁: # 那怎么可以?∃ 数学论文中引用公式与定理, 必须注明真
正的发现者。例如, 第一个用正确方法计算出圆周率的是魏晋时期的刘徽; 第一个计算出七位小数圆
周率的是南朝的祖冲之。是刘徽的发现就记为刘徽, 是祖冲之的发现就记为祖冲之, 非常准确。张冠
李戴的引证在数学论文中是不允许的!
至此就有了这样一个实际疑问 % % % 分不清 # 董∃ 与 # 孔∃ 两个字, 把董仲舒的主张当成孔子的主
张, 这样的现实是怎么形成的呢? 自然科学的研究是严谨的, 为什么文化研究中就可以随意地张冠李
戴呢? 董仲舒的论点为什么可以随意记在孔孟的头上呢? 中国人找孔子的话, 为什么既可以在董仲舒
的书中去找, 又可以在朱熹、程颐的书中去找? 为什么因为一个 # 独尊儒术∃ 的建议, 中国人就会在
董仲舒与孔子之间划出一个牢不可破的大等号? 2000 年来的 # 独尊儒术∃, 既然是 # 独尊∃, 为什么
& 34 &
尊出那么多的儒 % % % 汉儒、宋儒?
也许有人会说文化也有一个发展问题。问题严重的是, 发展有正常与非正常之分。播种黄豆收获
黄豆是正常发展, 而播下龙种收获跳蚤却是非正常的变质。
# 三纲∃ 到底源于 # 何经何典∃, 出于何人之口呢? # 三纲∃ 源于 !基义∀ 一文。!基义∀ 的作者不
是孔子, 也不是孟子, 而是西汉的董仲舒。董仲舒在 !基义∀ 中写道: # 君臣父子夫妻之义, 皆与诸
阴阳之道。君为阳, 臣为阴; 父为阳, 子为阴; 夫为阳, 妻为阴。 ∋∋王道之三纲, 可求于天。

再请看 !不列颠百科全书∀ 对董仲舒的介绍: 董仲舒 ( 公元前 179 % 前 104) 中国西汉哲学家,
今文经学家。广川 ( 今河北枣强东) 人。治 !春秋公羊传∀, 景帝时任博士。汉武帝举贤良文学, 董
在 !举贤良对策∀ 中建议 # 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为武帝采纳, 开
此后二千余年独尊儒学局面 ∋ ∋哲学思想以天人感应说为中心。# 天∃ 是最高的神, 万物是 # 天∃ 的
安排。皇帝是 # 天∃ 在人间的代表。# 天∃ 对天子用符瑞或灾异以示赏罚。帝王应保持阴阳调和, 可
改变制度但不能改变包含天意的政治道德原则。提出 # 三纲五常∃ 以维持封建统治秩序。# 三纲∃ 即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著有 !春秋繁露∀ 和 !举贤良对策∀。
董仲舒生于公元前 179 年, 终于公元前 104 年; 孔子生于公元前 551 年, 终于公元前 479, 孔子
去世与董仲舒出生在时间上相差有 300 年之久。孔子与董仲舒之间既没有直接的师生关系, 也没有间
接的师生关系, 两者之间查不出一脉相传的事实。
显然, # 三纲∃ 的发明权属于董仲舒, # 三纲∃ 的所有权也应该属于董仲舒。
董仲舒虽然提出过 # 独尊儒术∃ 的建议, 但是没有任何理由据此而在董仲舒与孔子之间画出一个
恒等号, 没有任何理由把董仲舒的话当成是孔子的话。
二、# 三纲∃ 的立论是虚伪的
# 三纲∃ 的立论立在 # 阳为阴纲∃ 上。这个立论在中国哲学中属于 # 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换
言之, 这个立论在中国哲学中没有任何依据。
阴阳理论源于 !周易∀。庄子曾这样评价 !周易∀: # !易∀ 以道阴阳。
∃ ( !庄子&天下∀) 所以, 谈
阴论阳必须以 !周易∀ 中的理论为准。
!周易&系辞上∀ 曰: # 一阴一阳之谓道。
∃ 道在中华文化的源头有三重重要意义: 一为生生之源:
道生天地, 天地生万物。二为纲纪万物之道, 万物与人生于道, 也行于道; 由道而生, 遵道而行, 万
物与人都不能例外; 人中的君王也必须遵道而行。三为制器之道: 无形之道与有形之器之间可以转
化, 转化出天下之民所需要的劳动工具与生活器具。
道由一阴一阳所组成, 那么, 阴阳之间的关系定位就显示出了无比的重要性。!周易∀ 论阴阳关
系, 论出一个合和平衡关系。董仲舒论阴阳关系, 论出一个纲目关系。!周易∀ 中的 # 一阴一阳之谓
道∃, 到董仲舒这里变成了 # 阳为阴纲之谓道∃。 # 三纲∃ 的立论在 !周易∀ 的哲理中找不出任何支持
的依据。
三、# 三纲∃ 的实际危害
# 三纲∃ 的提出与推行,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致命性的伤害, 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 束缚了人的思维。# 夫为妻纲∃: 夫妻之间必须以丈夫的思维方式为准, 这就严重地束缚了妻
子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 父为子纲∃: 一家之中必须以父亲的思维方式为准, 这就严重地束缚了的
子女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 君为臣纲∃: 一国之中必须以皇帝的思维方式为准, 这就严重地束缚了
全国人民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
2. 失去了是非标准。# 夫为妻纲∃: 夫妻之间以丈夫的意志言行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妻子失去了
应有的权利。# 父为子纲∃: 一家之中以父亲的意志言行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子女失去了应有的权利。
# 君为臣纲∃: 一国之中以皇帝的意志言行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人民失去了应有的权利。只要坐在了
# 君、父、夫∃ 的位置上, 傻瓜、笨蛋、流氓、恶棍都可以为所欲为, 再恶劣、再糊涂、再愚蠢的言
& 35 &
行都可以成为是非判断的标准。试想一下, 这类 # 纲∃ 会是一个什么样的 # 纲∃?
3. 变人际的 # 礼仪∃ 关系为 # 纲目∃ 关系。崇尚自然之道的中华民族仿照阴阳合和平衡的原则
制定出了人际关系准则: !周易∀ 主张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上下之间应该是一个礼仪关系。!尚
书∀ 中的 # 五常∃ 之教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常∃ 之教中的家庭成员是相互负责的
关系。!礼记∀ 中的人伦 # 十义∃ 为父慈, 子孝, 兄良, 弟悌, 夫义, 妇听, 长惠, 幼顺, 君仁, 臣
忠。显然, 这里的兄弟关系、夫妇关系、朋友关系、君臣关系、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关系均为各有各的
责任、各尽各的义务, 双方都应该向对方负责。 # 三纲∃ 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祖先所创立的 # 合和∃
与 # 相互负责∃ 的优良传统, 把人与人之间的 # 合和∃ 与 # 相互负责∃ 关系变质为 # 纲目∃ 关系, 而
# 纲目∃ 关系的最大特征就是一方可以永远发号施令, 一方只能永远服从。
四、董仲舒和孔子之间的差别
1. 教学方法上的差别。孔子在教学中以启发为主。# 求, 尔何如?∃ # 赤, 尔何如?∃ # 点, 尔何
如?∃ !论语&先进篇∀ 中所记载的孔子教学是面对面的启发式教学, 启发学生说话, 启发每个学生说
出各自的想法, 鼓励学生讲出不同的认识, 然后再加以指点。!汉书&董仲舒传∀ 中的董仲舒教学特点
是 # 下帷讲诵∃: 坐在布帐之中授课, 学生只能够闻其声不能够见其面, 只有先生一个人的 # 满堂
灌∃, 讨论与交流是没有的。
2. 教学环境上的差别。孔子教学的地点大都是在自然环境之中。周游列国的路途中能够讲学,
杏树林中也能够讲学, 曲阜的杏林树下是孔子经常讲学的地点。 ! 汉书&董仲舒传∀ 中的董仲舒讲学
# 三年不窥园∃, 也就是三年不与大自然相接触。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出了佛教, 孔子在杏林中创立
了儒家文化, 柏拉图的讲学地点也是在园林之中, 对人类有用的宗教、对人类有利的文化似乎都与大
自然的绿色有关。# 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的理论似乎与绿色绝缘。
3. 认识上的差别。孔子谈 # 天∃, 谈的是自然之 # 天∃: #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 !论语&阳货∀) 董仲舒谈 # 天∃, 谈出个神灵之 # 天∃。自然之天衍生出天下万物, 神灵之天衍生出一
个人间 # 天子∃ % % % 皇帝。孟子也谈过神灵之 # 天∃, 但是孟子的神灵之天是和人民站在一起的: # 天
视自我民视, 天听自我民听∃。
五、# 三纲∃ 在儒家典籍里没有实际依据和理论依据
以孔子的名义留下了三部典籍 % % % !礼记∀、!论语∀、!孝经∀, 孟子留下了一部 !孟子∀。这四部
典籍从头查到尾, 查不出与 #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相同或相类似的话。当笔者以此 % % %
没有实际依据, 怎么能够把 # 三纲∃ 挂在儒家文化帐上, 请教于一些著名学者时, 得到答复往往是:
# (三纲) 在儒家文化的理论体系里。
∃ 没有实际的证据, 则以 # 理论体系∃ 的假设来推定。这种回答
代表了当代的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 而这种思维方式往往会把非常明白的是非问题推导出 # 莫须有∃
的结果。民间俗语说: # 要公道, 打颠倒。
∃ 如果学者们能够设身处地为孔子想一想, 如果学者们能够
把自己摆在 # 莫须有∃ 面前想一想, 也许今后的文化批判就会减少很多蛮不讲理的胡乱推定, 而会增
加后人所能够接受的理性论据。
在儒家文化的理论体系里有 # 三纲∃ 的理论基础吗? 笔者把孔孟论君臣、父子、夫妻关系的所有
论断做一个统计, 得出了一个这样的结论: # 三纲∃ 在儒家典籍里没有丝毫理论依据!
儒家文化主张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各有各的责任, 各有各的本分。请看孔孟论君臣、
∃ !礼记&
父子、夫妻关系。# 为人君, 止于仁; 为人臣, 止于敬。为人子, 止于孝; 为人父, 止于慈。
大学∀ 论君臣父子关系, 论出的是一个相互负责的关系: 君仁与臣敬, 子孝与父慈, 两者之间是一个
相互负责的关系。君与臣之间, 君有君的责任, 臣有臣的责任; 父与子之间, 父有父的责任, 子有子
的责任。!论语∀ 论君臣父子关系, 论出的也是一个相互负责的关系: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
曰: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 公曰: (善哉! 信如君不君, 臣不臣, 父不父, 子不子, 虽有粟,
得吾而食诸?) ∃
& 36 &
很多人把 #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做为 # 三纲∃ 的理论依据, 这是主观臆断的。现在书店里
出售的 !四书∀ 或 !十三经∀ 中的注释, 对 #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有两种注释: 一为 # 君要有
君的样子, 臣要有臣的样子, 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 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二为 # 君要有君的责任,
臣要有臣的责任, 父亲要有父亲的责任, 儿子要有儿子的责任∃。人要有人的样子, 人要有人的责任,
这是孔子的理想和希望。君、臣、父、子各自都应该有自己的样子与责任, 这也是孔子的理想和希
望。先有像样的人, 然后有像样的家; 先有像样的家, 然后有像样的天下, 这是孔子的最大理想和希
望。孔子所主张的 #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与 #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相比, 在理论上毫无相似
相通之处。
!周易∀ 里已经有了 # 不事王侯, 高尚其事∃ 的为臣的原则, 孔子继承了 这一原则, 并引入了
!礼记∀。孔子说, 真正的儒应该是 # 上不臣天子, 下不事诸侯∃。# 高尚其事∃, 即忠于人民之事、敬
于天下之事, 这才是儒家文化的最高准则。
孔子作 !孝经∀。!孝经∀ 的中心是讲忠讲孝。但 !孝经∀ 之忠是理性之忠, !孝经∀ 之孝是理性
之孝; 忠与孝都不是无条件的盲从和屈从。在君王与父亲有错误时, 臣与子完全可以 # 谏诤∃ 即批
评。孔子主张 # 君不义, 臣可以争于君; 父不义, 子可以争于父∃。历史流传的 # 君叫臣死, 臣不死
为不忠; 父叫子死, 子不死为不孝∃ 与 !孝经∀ 的理论完全相悖。
# 欲为君, 尽君道; 欲为臣, 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 ( !孟子&离娄上∀) 孟子在此并没有
说明君道与臣道的差别, 只是举出了尧、舜两个人物为实例。尧、舜的事迹与政绩主要记载在 !尚
书∀ 里, 尧创立历法, 使天下人民的生产生活由无序转向合和自然的有序; 舜创立 # 五刑五典∃, 规
范了天下人民的道德。!尚书∀ 里的尧一直为君, 舜先为臣而后为君。如此看来, 君道与臣道均应以
天下百姓为本。
# 四海困穷, 天禄永终。
∃ !尚书∀ 里说这是舜交班时对禹的嘱咐, !论语&尧曰∀ 说这是尧交班时
对舜的嘱咐。不论是谁说的话, 道理是一样的: 假如天下百姓都陷入贫穷的境地, 那么君王也必须承
担起责任而下台, 尧、舜、禹也不能例外。由此看来, 天下人民的利益, 是君道与臣道的核心所在。
至于君与臣的日常关系, !尚书∀ 里的臣可以在人事任命中否定君的意见, 还可以以导师的身份教育
君。君道与臣道的最高准则是办好 # 利于天下之事∃, 君之道不在绝对权威上, 臣之道不在绝对服从
上。
孟子论君臣关系, 论出一个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 孟子告齐宣王曰: (君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视君
) ∃ ( !孟子&离娄
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 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
下∀)
孔子和孟子都歌颂过 # 汤武革命∃, # 汤武革命∃ 中的臣没有以君为纲。孟子对 # 汤武革命∃ 有非
常具体的解释: # 齐宣王问曰: (汤放桀, 武王伐纣, 有诸?) 孟子对曰: (于传有之。
) 曰: (臣弑其
君, 可乎?) 曰: (贼仁者谓之贼, 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 未闻弑君也。 ∃
( !孟子&梁惠王下∀) 有道之君是为君, 无道之君是为贼。为君不正就不能再称之为 # 君∃; 危害仁义
的 # 君∃ 就称之为 # 残贼独夫∃。此时此刻, 臣可以对 # 残贼独夫∃ 进行革命。# 革命∃ 一词, 相当多
的人认为是外来词, 其实是源于古汉语, 源于 !周易∀ 之中所记载的 # 汤武革命∃。
君正确的时候, 应该歌颂君; 君不正确的时候, 当然应该批评君、规劝君; 君有罪的时候, 就应
该进行革命。这就是真正的儒家文化。
此处, 还有必要回顾一下荀子在君民关系上的态度。在荀子的认识里, 民为本, 君为末, 君应该
以民为纲, 这是 # 本来如此, 应该如此∃ 的事。荀子有两段话非常有代表性: 其一, # 传曰: (君者,
舟也; 庶人者, 水也。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 ∃ 这句话出现在 !荀子&王制∀ 篇, 荀子说这句话时,
是以引经据典的口气说出的。这证明 # 民水君舟∃ 的哲理出于荀子之前。荀子引用这句话, 证明其赞
成这一哲理。在舟与水关系上, 只有舟以水为纲的自然规律, 没有水以舟为纲的谬理邪说。同理, 在
& 37 &
君民关系上, 正确的道理只能是君以民为纲。其二, # 天之生民, 非为君也; 天之立君, 以为民也。

( !荀子&大略∀) # 天之立君∃ 是枝叶, # 天之立民∃ 是根本。在荀子这里, 同样找不到 # 以君为纲∃ 的
依据。
# 君子之道, 譬如行远必自迩, 譬如登高必自卑。!诗∀ 曰: (妻子好合, 如鼓瑟琴。
) ∃ ( !礼记&中
庸∀) 鼓瑟抚琴, 讲究的是和谐之美。和谐、和合的人际关系, 是孔子所理想中的最佳目标。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 要达到长远的目标, 必须从第一步开始。和谐、和合的人际关系, 应该从 # 如鼓瑟琴∃
的夫妻关系开始。打鱼撒网, 讲究的是纲举目张。纲举目张, 纲不举, 目焉能张? 纲永远统领, 目永
远是服从。孔夫子论夫妻, 没有论在打鱼撒网上, 而是论在音乐演奏上。音乐演奏, 你中有我, 我中
有你 % % % 双方是相互配合的。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有两个重要特征: ( 1) 可以虚心向不同学派学习。关于这一点, 有 !史
记∀ 中 # 孔子问礼于老子∃ 为证。( 2) 可以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关于这一点, 有 !论语∀ 里所记载
的 # 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 孰为夫子∃ 为证。虚心向不同学派学习, 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 这是孔子
的可爱可敬之处, 也是中华文化的伟大胸怀的具体体现。儒家文化不是惟我独尊的文化。
西汉 # 独尊儒术∃ 以后, 皇帝垄断了儒家文化的解释权, 把允许批评的、可以向不同派别学习
的、具有活力的儒家文化变质为专制的、霸道的、僵死的教条; 更可怕的是, 历代皇帝把巩固皇权所
需要的理论都挂上儒家文化的招牌。 # 独尊儒术∃ 实际上 # 独尊∃ 的是 # 董术∃ 以及皇帝所需要的
# 权术∃。由于文化不能自由讨论, 文化不能自由批评, 致使 # 孔家殿∃ 里混进了大量的 # 假货∃, 西
汉以后凡是利于 # 君为臣纲∃ 的理论, 不管是阿猫的创造, 还是阿狗的创造, 都挂上了 # 儒家∃ 的招
牌, 最终使 # 孔家殿∃ 变成了 # 杂货店∃。
六、打扫孔家殿
自然科学研究中在重大问题上出现张冠李戴是不严肃的事、是不道德的事、也是大家厌恶的事。
文化研究也应该像自然科学研究那样严肃, 应该把董仲舒的东西还给董仲舒, 把不属于孔子的东西从
# 孔家殿∃ 里打扫出去, 还中华民族一个清白而真正的 # 孔家殿∃ % % % 精神之殿。
鸦片战争以后的反思是非常应该的, 但反思出了错误的答案: 中华民族落后与挨打的原因在于文
化的落后与腐朽。说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是因为这个答案不能圆满解释这样两个问题: 中华民族曾在
理论研究、发展生产、发明创造三大领域内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 那么, 这个能理论研究、能发展
生产、能发明创造的中华民族是什么文化造就出来的? 同一个文化为什么会造就出两种状态的中华民
族 % % % 一个文明而强大, 一个落后又挨打?
100 年来的文化批判, 民族复兴的迫切心情取代了严肃的研究与论证, 所以造成了三方面的重大
错误: 把儒家文化当成了本源的、全部的中华文化; 把皇帝们变质了的 # 儒家文化∃ 当成了真正的儒
家文化; 没有发现中华文化有一个失传与变质的问题, 反而将变质的文化当成真正的全部的中华文
化, 继而从根本上否定中华文化。以民族复兴为目的的新文化运动, 本应该从 # 打扫孔家店∃ 入手,
复兴真正的中华文化, 而出现的实际情况却是从 # 打倒孔家店∃ 入手, 否定了中华文化。这如同有人
冒充 # 同仁堂∃ 造假药, 而卤莽的打假者却要 # 打倒同仁堂∃ 一样荒唐。
中华民族上下 5000 年, 孔子之前还有 2500 年。说这句话的目的, 是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到这样两
个问题: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 但不是中华文化的创始者; 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干, 但不是
中华文化的根源。研究中华文化, 万万不能停留在孔子这里。孔子说过: # 五十以学 !易∀, 可以无大
∃ ( !论语&述而∀) 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话, 这句话说明 !易经∀ 可以指导孔子。孔子赞美周礼
过矣。
时说过 # 吾从周∃。# 吾从周∃ 三个字证明孔子之前中华文化已经典章具备。孔子用 # 尽善尽美∃ 的词
语赞美舜时的音乐 % % % !韶∀, 这证明在孔子之前中华民族的音乐已经成熟。孔子赞扬唐尧盛世时说
# 焕乎其有文章∃。焕者, 光辉灿烂也。这说明孔子之前中华文化已经光辉灿烂。实际上, 孔子之前的
中华民族已经在 # 宇宙与人生∃ 这两个根本问题上做出了正确的答案, 这主要集中在 !易经∀、 !尚
& 38 &
书∀ 和 !诗经∀ 之中。
在宇宙起源问题上, 中华民族的祖先没有造神, 而是用一阴一阳两种原动力解释了天地万物的起
源。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伏羲氏用三爻创立了 # 天人合一∃ 的哲学, # 天人合一∃ 的哲学是崇
尚自然的哲学。在处理人际关系上, 先贤们按照阴阳合和平衡的原理创立了 # 合和∃ 哲学, 由 # 合
和∃ 哲学演化出了 # 礼仪五伦观∃。在生活生产中所遇到的难题面前, 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尧、
舜创立了 # 尚象制器∃ % % % 发明创造的哲学。在 # 尚象制器∃ 哲学的孕育下, 早期的中华大地上的发
明创造至今还让世界所惊叹。而发明创造与发展生产的理论恰恰是儒家文化所缺失的, 所以文化研究
万万不能停留在儒家文化上。面对自然与人生, 黄帝、尧、舜创立了 # 易穷则变∃ 与 # 革故鼎新∃ 的
哲学。在 # 易穷则变∃ 与 # 革故鼎新∃ 哲学的孕育下, 早期的中华大地上领先于世界的、日新月异的
盛世曾长期存在。中华民族曾经用 # 天视自我民视, 天听自我民听∃ 的哲学来决定君王的产生, 用
# 四海困穷, 天禄永终∃ 的标准来决定君王的退位。先贤们用 # 协和万邦∃ 的哲学来处理外族外邦的
关系, 用 # 弓矢之利∃ % % % 发明先进武器来防范敌寇的入侵。
源头经典之中的文化有八大特征: 天人合一, 效天法地; 以人为本; 革故鼎新; 尚象制器; 选贤
与能; 合和人际; 协和万邦; 居安思危。经典之外, 有一个强调 # 变化∃ 的、和谐生生之源的、与时
俱进的思维方式。化出做人的理性, 变出做事的智慧, 是这种思维方式的落脚点。
中华民族祖先所创立的中华文化并没有错,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优秀的中华文化没有得到正常的延
续。中华文化在孔子之前已经开始失传, 在孔子之后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质。正是文化的失传与变
质, 才有中华民族的一步步落后, 直至沦落到谁都敢来欺侮的地步。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命。民族生命的辉煌折射出民族文化的辉煌, 民族生命的衰痿折射出民
族文化的衰痿。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这个民族将不复存在。
民族的复兴, 经济复兴、器具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但经济复兴、器具创新只是复兴了枝叶, 而不
是复兴了根本, 民族复兴的根本在于文化的复兴。
中华民族的复兴, 关键在于中华文化的复兴。而中华文化的复兴, 应该从 # 打扫孔家殿∃ % % % 重
新评价儒家文化开始。重新评价儒家文化的目的不是重新 # 独尊儒术∃, 而是以此为路径, 找回真正
的中华文化。
责任编辑: 罗 苹

& 39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