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_六義總論-2024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7

CHLL4310 「詩經」第二講

六義-1
 《周禮.春官.宗伯》:太師……教六詩:
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
 〈詩大序〉:先王以是(《詩經》)經夫婦,
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故
《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
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 孔穎達: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
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大小不
同而得並為六義者,賦、比、興是《詩》
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
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非
別有篇卷也。
六義-2
 《詩經》的寫作技巧:賦、比、興。
 賦:就是開門見山,直接敘事或抒情。
如〈鄭風.狡童〉:「彼狡童兮,不與
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直接唱出女孩子相思之苦。
 比:就是以比喻的手法敘事或抒情。如
〈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
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水鳥的
求偶,比喻青年男女的愛情。
 興:就是先寫景、狀物,以引起連想,
從而敘事、抒情。如〈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
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
之,宛在水中央。」這首詩先描寫秋景
的蒼涼,從而引起對遠方人的思念。
風雅頌之分類標準-1
〈詩大序〉︰以作用分~
 風,風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
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
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故曰風。……以一國之事,繫一人之
本,謂之風。
 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
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 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
於神明者也。
風雅頌之分類標準-2
 [宋]朱熹〈詩集傳序〉以作者內容分~凡詩之所謂風者,
多出於里巷歌謡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
惟周南、召南,親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
情之正。故其發於言者,樂而不過於淫,哀而不及於傷。
是以二篇獨爲風詩之正經。若夫雅頌之篇,則皆成周之世,
朝廷、郊廟樂歌之詞,其語和而莊,其義寬而密,其作者
往往聖人之徒,固所以爲萬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
 [宋]鄭樵《六經奧論》以音樂分~風土之音曰風,朝廷之
音曰雅,宗廟之音曰頌。
 周滿江︰風雅頌是古代的三種詩體,這三體的區分,既有
音樂及作者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上的原因。
風雅頌之正變-1
 〈詩大序〉︰治世之音安以樂,
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
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
近於詩。……至於王道衰,禮義
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
而變風變雅作矣。國史明乎得失
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
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於事變,
而懷其舊俗者也。故變風發乎情,
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
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
風雅頌之正變-2
 孔疏︰《詩》之風、雅,有正有變,
故又言變之意。至於王道衰,禮義廢
而不行,政教施之失所,遂使諸侯國
國異政,下民家家殊俗。詩人見善則
美,見惡則刺之,而變風、變雅作矣。
 [宋]王柏 《詩疑》卷一:頌有兩體,
有告於神明之頌,有期願福祉之頌。
告於神明者,類在頌中;期願之頌,
帶在風雅中。魯頌四篇有風體、有小
雅體,有大雅體,頌之變體也。
 [清]袁枚《隨園隨筆.詩有變頌》:金
華王柏謂變風變雅之外有變頌焉,魯
頌、商頌是也。
十五國風-1
 《山海經.大荒西經》:「太子長琴,始作
樂風。」郭璞注:「風,曲也。」
 柯小剛︰風是無形的,只有通過聲音才能感
覺到。所以,詩風多寫禽獸鳴聲,正是雌雄
相風的直接描寫。[僖四年《左傳》云:
「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牝牡
相誘謂之風。」]《莊子.齊物論》說「夫
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
怒呺」,就是從聲音來寫風。歐陽修〈秋聲
賦〉寫的其實是秋風賦。
 周滿江︰〈大雅.崧高〉末三句說︰「吉甫
作頌,其詩孔碩,其風肆好。」意思是說,
他的詩很長很美,他配詩的曲調也極好聽。
風在這裡就是樂歌曲調的意思。
十五國風-2
 周滿江︰《詩經》中三百零五篇樂歌,
是從全國許多地方的樂歌中選出來的,
因此各種樂歌方特色都是很明顯的。
由於古樂失傳,現代人無法說明它們
的特色了。編《詩》人顯然是注意到
了詩樂的地方性,編輯成書時就按方
域編排,分成了十五〈國風〉。
 〈國風〉的國字不等於現代所講的國
家,而是方域、地區、邦的意思。如
〈周南〉、〈召南〉、〈王風〉、
〈豳風〉就不是以國家意義命名的,
而是說周南、召南之地的土樂,豳地
的土樂。王是東周京都之地,王風猶
今言京腔、京戲之類。
十五國風-3
十五國風-4
篇數 篇數 篇數
周南 11 王風 10 秦風 10
召南 14 鄭風 21 陳風 10
邶風 19 齊風 11 檜風 4
鄘風 10 魏風 7 曹風 4
衛風 10 唐風 12 豳風 7
共計160篇
周南、召南-1
國風 篇目
周南 1. 關雎 2. 葛覃 3. 卷耳 4. 樛木 5. 螽斯 6. 桃
夭 7. 兔罝 8. 芣苢 9. 漢廣 10. 汝墳 11. 麟之趾
召南 1. 鵲巢 2. 采蘩 3. 草蟲 4. 采蘋 5. 甘棠 6. 行
露 7. 羔羊 8. 殷其靁 9. 摽有梅 10. 小星 11. 江
有汜 12. 野有死麕 13. 何彼襛矣 14. 騶虞
周南、召南-2
 [宋]程大昌《詩論一》:蓋南、雅、
頌,樂名也,若今樂曲之在某宮者也。
南有周、召;頌有周、魯、商。本其
所從得,而還以系其國土也。
 又《詩論二》:其在當時親見古樂者,
凡舉雅、頌率參南。其後〈文王世子〉
又有所謂「胥鼓南」者,則南為樂古
矣。
 [清]崔述《讀風偶識》:南者詩之一
體,蓋其體本起於南方,而北人效之,
故名曰南。
 〈天問〉︰昭后成游,南土爰底。
周南、召南-3
 歸納起來,對《南》共有六種觀點:
一、南為南化說:《毛詩.關雎序》曰:
“然則〈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
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二、南為南樂說;
三、南為南土說;
四、南為南面說;
五、南為詩體說;
六、南為樂器說,南本是樂器(鈴)之名,
後孽乳為汝、漢、沱、江一帶的南方樂調之
名,是南國之風。不妨視為風詩之一體。
 這六說以南化說為主構成了南的六要素,
缺一不可。
周南、召南-4
 《公羊》隱五年傳︰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自陝而
東者,周公主之,自陝而西者,召公主之。
 《楚風補.舊序》:夫陝以東,周公主之;陝以西,召公
主之。陝之東,自東而南也;陝之西,自西而南也;故曰
二南。
 [宋]朱熹在《詩集傳》:周國本在禹貢雍州境內岐山之陽,
後稷十三世孫古公亶甫始居其地,傳子王季歷,至孫文王
昌,辟國浸廣。於是徙都於豐,而分岐周故地以為周公旦、
召公奭之采邑,且使周公為政於國中,而召公宣布於諸侯。
於是德化大成於內,而南方諸侯之國,江沱汝漢之間,莫
不從化。……蓋其得之國中者,雜以南國之詩,而謂之周南。
言自天子之國而被於諸侯,不但國中而已也。其得之南國
者,則直謂之召南。言自方伯之國被於南方,而不敢繫於
天子也。
周南、召南-5
邶鄘衛風-1
國風 篇目
邶風 1. 柏舟 2. 綠衣 3. 燕燕 4. 日月 5. 終風 6. 擊鼓 7. 凱風
8. 雄雉 9. 匏有苦葉 10. 谷風 11. 式微 12. 旄丘 13. 簡兮
14. 泉水 15. 北門 16. 北風 17. 靜女 18. 新臺 19. 二子乘

鄘風 1. 柏舟 2. 牆有茨 3. 君子偕老 4. 桑中 5. 鶉之奔奔 6.
定之方中 7. 蝃蝀 8. 相鼠 9. 干旄 10. 載馳

衛風 1. 淇奧 2. 考槃 3. 碩人 4. 氓 5. 竹竿 6. 芄蘭 7. 河廣 8.
伯兮 9. 有狐 10. 木瓜
邶鄘衛風-2
 《史記》︰武王已克殷紂,復以
殷餘民封紂子武庚祿父,比諸侯,
以奉其先祀勿絕。為武庚未集,
恐其有賊心,武王乃令其弟管叔、
蔡叔傅相武庚祿父,以和其民。
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代成
王治,當國。管叔、蔡叔疑周公,
乃與武庚祿父作亂,欲攻成周。
周公旦以成王命興師伐殷,殺武
庚祿父、管叔,放蔡叔,以武庚
殷餘民封康叔為衛君,居河、淇
間故商墟。
邶鄘衛風-3
 邶鄘衛三國的詩,實際上都是衛詩。邶
國在今河南省湯陰縣東南,本為武庚封
地;鄘國在汲縣東北,本為管叔封地;
衛國佔有河南北部與河北南部,建都朝
歌,本為蔡叔封地。三國毗連。三監之
亂後,周公盡以三地封康叔,仍稱衛國。
 周滿江︰衛國在西元前660年被狄攻破,
衛懿公被殺,在宋桓公和齊桓公的救援
下,在漕邑(滑縣東南)重建衛國。現
存衛詩大都是亡國前朝歌一帶的作品,
只有〈定之方中〉和〈載馳〉是亡國後
漕邑的詩。
邶鄘衛風-4
 程俊英︰衛國昏君特別多,
人民負擔重。北方受狄人
侵略,南方苦齊晉爭霸。
衛都是商業發達的大都市,
為商人所必經。這些都給
衛風以較大的影響。衛詩
的特點︰一、產生中國第
一位女詩人許穆夫人。二、
人民的政治諷刺詩較多。
三、婚戀詩較多。
王風-1
國風 篇目

王風 1. 黍離 2. 君子于役 3. 君子陽陽 4. 揚之水


5. 中谷有蓷 6. 兔爰 7. 葛藟 8. 采葛 9. 大
車 10. 丘中有麻
王風-2
 [宋]朱熹︰其王號未替也,故不曰周
而曰王。
 程俊英︰王即王都的簡稱。平王東遷
雒邑,周室衰微,無力駕馭諸侯,其
地位等於列國,所以稱為王風。崔述
說︰「幽王昏暴,戎狄侵凌;平王播
遷,家室飄蕩。」表現在詩中,多帶
有亂離悲涼的氣氛。
 周滿江︰王都一帶的樂歌,不能像西
周鎬京那樣被尊為雅樂,而列入風詩,
說明周天子地位的衰落。
 趙逵夫︰王風列於邶鄘衛風之後,係
因二次編集之故。編者仍有尊王之意,
故置於其餘諸風之首。
鄭風-1
國風 篇目
鄭風 1. 緇衣 2. 將仲子 3. 叔於田 4. 大叔於田 5.
清人 6. 羔裘 7. 遵大路 8. 女曰鷄鳴 9. 有
女同車 10. 山有扶蘇 11. 蘀兮 12. 狡童 13.
褰裳 14. 丰 15. 東門之墠 16. 風雨 17. 子衿
18. 揚之水 19. 出其東門 20. 野有蔓草 21.
溱洧
鄭風-2
 前806年,周宣王封幼弟王子友於鄭
(今陝西華縣東),是為鄭桓公。鄭
國初為西周畿內諸侯,周室衰微,鄭
桓公向濟、洛、河、穎之間的虢、鄶
之君行賄,取得十邑之地作為在東方
的立足點。犬戎殺幽王、鄭桓公,周
室東遷。鄭武公、莊公相繼為王朝大
臣,莊公雄才大略,稱霸中原,常借
天子之名行兼併之實,鄭國由畿內諸
侯成為畿外諸侯。其後晉、楚繼興,
鄭國在內亂和外敵入侵的夾擊下逐漸
衰落,最終被韓國所滅。
鄭風-3
齊風-1
國風 篇目

齊風 1. 雞鳴 2. 還 3. 著 4. 東方之日 5. 東方未
明 6. 南山 7. 甫田 8. 盧令 9. 敝笱 10. 載
驅 11. 猗嗟
齊風-2
 武王伐紂次年,封太公姜尚於齊
地,都治營丘(臨淄)。自太公
始,經西周、春秋時期,傳31代,
六七百年之久,史稱姜齊。齊康
公十九年(386BC),大夫田和
遷康公於東海,篡權自立,是為
田齊,仍都臨淄。歷經8代君主,
治齊達一百六十餘年,亡於秦。
齊風-3
魏風、唐風-1
國風 篇目

魏風 1. 葛屨 2. 汾沮洳 3. 園有桃 4. 陟岵 5. 十畝
之間 6. 伐檀 7. 碩鼠
唐風 1. 蟋蟀 2. 山有樞 3. 揚之水 4. 椒聊 5. 綢繆
6. 杕杜 7. 羔裘 8. 鴇羽 9. 無衣 10. 有杕之
杜 11. 葛生 12. 采苓
魏風、唐風-2
魏風、唐風-3
秦風-1

國風 篇目

秦風 1. 車鄰 2. 駟驖 3. 小戎 4. 蒹葭 5. 終南 6.
黃鳥 7. 晨風 8. 無衣 9. 渭陽 10. 權輿
秦風-2
 秦先祖蜚廉是商朝末年紂王的寵臣。
據清華簡《繫年》,三監之亂平定後,
成王伐商奄,殺蜚廉,西遷商奄之民
於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西周
孝王因秦祖先非子善養馬,封其於秦,
為天子附庸。至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
遷有功,獲封為諸侯,始封地在今甘
肅天水一帶,後又賜封岐山以西之地。
秦穆公時,致力於開拓西戎,成為與
晉、楚相敵的霸主。
 秦國與西戎相鄰,修習戰備,高尚氣
力,以射獵為先。尚武精神就是秦風
作品的主要特點。
秦風-3
陳風-1
國風 篇目

陳風 1. 宛丘 2. 東門之枌 3. 衡門 4. 東門之池
5. 東門之楊 6. 墓門 7. 防有鵲巢 8. 月出
9. 株林 10. 澤陂
陳風-2
 陳國媯姓,為虞舜後裔。周武王將長
女太姬嫁給擔任周文王陶正的遏父之
子胡公滿,備以三恪,奉祀虞舜。又
封胡公滿於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
鎮),後遷都宛丘(今河南淮陽一
帶)。陳國共歷25世,延續六百餘年,
中間兩度亡國、兩度復國。
 《漢書.地理志下》︰陳國,今淮陽
之地。陳本太昊之虛,周武王封舜後
媯滿於陳,是為胡公,妻以元女大姬。
婦人尊貴,好祭祀,用史巫,故其俗
巫鬼。《陳詩》曰:「坎其擊鼓,宛
丘之下,亡冬亡夏,值其鷺羽。」又
曰:「東門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
子,婆娑其下。」此其風也。
陳風-3
檜風、曹風-1
國風 篇目
檜風 1. 羔裘 2. 素冠 3. 隰有萇楚 4. 匪風
曹風 1. 蜉蝣 2. 候人 3. 鳲鳩 4. 下泉
檜風、曹風-2
檜風、曹風-3
 曹國始君為周文王子曹叔振鐸。春秋時期,曹國成為
晉楚爭霸的對象之一。後來,曹國與宋國交惡。前
487年,宋景公擒殺曹伯陽,曹國滅亡。
檜風、曹風-4
豳風-1
國風 篇目
豳風 1. 七月 2. 鴟鴞 3. 東山 4. 破斧 5. 伐柯
6. 九罭 7. 狼跋
豳風-2
豳風-3
 趙逵夫︰我以為〈豳風〉排在國風
之末,同它的內容、性質有關。
《周禮.篇章》云︰「掌土鼓、豳
龠。中春,晝擊土鼓、吹豳詩,以
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凡
國祈年于田祖,吹豳雅,擊土鼓,
以樂田畯。國祭蜡,則吹豳頌,擊
土鼓,以息老物。」鄭玄注︰「豳
詩,〈豳風.七月〉也。豳雅亦
〈七月〉也,豳頌亦〈七月〉也。
豳風-4
 《周禮》中說到豳詩、豳雅、豳頌,鄭玄
以為俱指〈七月〉,是有可能的。豳風中
〈七月〉以下的幾篇,更接近於雅詩,但
同節氣民俗沒有關係。可是,同一篇作品
既稱為雅,又稱為頌,似不近情理。我以
為〈七月〉之前三章之開頭二句用重章迭
句法,而且從周曆「一之日」(夏曆十一
月)唱到夏曆八月,其近於風。所謂豳詩,
(按︰非豳風),應指此三章。
 第四章又從四月唱起,至第七章,直唱到
十月(周曆年末)。這便是豳雅。
 第八章又從「二之日」唱起,主要說祭祖
的事,以「萬壽無疆」作結,我以為此即
豳頌。
 其中豳雅最長,豳頌最短,也同《詩經》
中雅、頌的篇幅特徵一致。
豳風-5
 從《周禮》看,當時人將《豳風》
看作雅、頌,而並不看作風。而
從其內容、形式、風格等各方面,
來看,除〈七月〉、〈伐柯〉外,
其他都更接近於雅,特別是更接
近於〈小雅〉中的短詩。所以從
內容、形式、風格方面來說,它
應歸入〈小雅〉之中。但是它不
是產生於鎬京一帶的,不是用的
雅言、雅音,而是豳地之風。由
於這樣的原因,讓它介於風、雅
之間,成為國風的壓卷之作。
二雅-1
 [宋]朱熹︰雅者,正也,正樂之歌也。
 周滿江︰周王朝把王畿內的樂歌,尊稱為正樂,
這是王權的表現。既是正樂,為什麼又稱雅呢?
這是因為雅、夏二字在古代同音通用的緣故。
夏就是夏族,周統治者自稱夏人,在《尚書》、
〈周頌〉裡都有證據。因此,王畿之地的音樂
便稱夏音。雅、夏既然通用,夏音也自然可以
寫作雅音。
 尚學鋒︰雅的意思是正。雅訓正,同時又與夏
古字相通,人們常以雅字代替夏字。小雅、大
雅就是小夏、大夏。《墨子.天志下》引《詩
經》大雅即作大夏。周王畿一帶原為夏人舊地,
周人也自稱夏人。作為夏、商二朝統治的中心
地區夏,當然就是正統,所產生的音樂就是正
聲。因此,雅就是代表王朝正統的西周京畿地
區的樂歌。雅又分小雅、大雅,主要區別於音
樂的不同和產生時代的遠近。
二雅-2
篇數 篇數
小雅.鹿鳴之什 10 小雅.甫田之什 10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 10 小雅.魚藻之什 14
小雅.鴻雁之什 10 大雅.文王之什 10
小雅.節南山之什 10 大雅.生民之什 10
小雅.谷風之什 10 大雅.蕩之什 11
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計105篇
二雅-3
小雅 篇目
鹿鳴之什 1. 鹿鳴 2. 四牡 3. 皇皇者華 4. 常棣 5. 伐木 6. 天保 7. 采薇 8. 出車 9.
杕杜 10. 魚麗 11. 南陔 12. 白華 13. 華黍
南有嘉魚之什 1. 南有嘉魚 2. 南山有臺 3. 由庚 4. 崇丘 5. 由儀 6. 蓼蕭 7. 湛露 8. 彤
弓 9. 菁菁者莪 10. 六月 11. 采芑 12. 車攻 13. 吉日
鴻鴈之什 1. 鴻鴈 2. 庭燎 3. 沔水 4. 鶴鳴 5. 祈父 6. 白駒 7. 黃鳥 8. 我行其野 9.
斯干 10. 無羊
節南山之什 1. 節南山 2. 正月 3. 十月之交 4. 雨無正 5. 小旻 6. 小宛 7. 小弁 8. 巧
言 9. 何人斯 10. 巷伯
谷風之什 1. 谷風 2. 蓼莪 3. 大東 4. 四月 5. 北山 6. 無將大車 7. 小明 8. 鼓鍾 9.
楚茨 10. 信南山
甫田之什 1. 甫田 2. 大田 3. 瞻彼洛矣 4. 裳裳者華 5. 桑扈 6. 鴛鴦 7. 頍弁 8. 車
舝 9. 青蠅 10. 賓之初筵
魚藻之什 1. 魚藻 2. 采菽 3. 角弓 4. 菀柳 5. 都人士 6. 采綠 7. 黍苗 8. 隰桑 9. 白
華 10. 緜蠻 11. 瓠葉 12. 漸漸之石 13. 苕之華 14. 何草不黃
二雅-4
大雅 篇目
文王之什 1. 文王 2. 大明 3. 緜 4. 棫樸 5. 旱麓 6. 思齊 7. 皇
矣 8. 靈臺 9. 下武 10. 文王有聲

生民之什 1. 生民 2. 行葦 3. 既醉 4. 鳬鷖 5. 假樂 6. 公劉 7.
泂酌 8. 卷阿 9. 民勞 10. 板

蕩之什 1. 蕩 2. 抑 3. 桑柔 4. 雲漢 5. 崧高 6. 烝民 7. 韓奕
8. 江漢 9. 常武 10. 瞻卬 11. 召旻
二雅-5
 〈小雅〉、〈大雅〉為兩次所輯,故於先輯成部分加「小」,
後輯成部分加「大」,實際上兩部分〈雅〉詩並無實質性區別。
 第一次編集起來的只有〈小雅〉部分74首。〈小雅〉中作品,
宣王時代的在總數一半以上。其次為幽王時作品,占小部分。
宗周滅亡之後及厲王以前之作,是個別篇章,可見第一次編集
時就同周、召關系較大,且易於收集的作品先加以編集。
 季札觀樂之時為什麼是〈小雅〉、〈大雅〉分開演奏,季札也
分別予以評論的呢?〈小雅〉、〈大雅〉既分為兩部分,篇幅
也都很長,則季札聽完一部分之後談一點看法, 是自然的。另
外,這兩部分〈雅〉詩是兩次收集所編,兩部分詩的產生時代、
創作環境、內容、風格以及各類作者所占比例,都有很大不同,
所以存在著個體差異,這也是事實。季札就大體上的情況和兩
部分詩中具有代表性作品發表一些看法、感受,並不意味著在
形式或內容或音樂或用途等方面有什麼嚴格的區分。
三頌-1
 [清]阮元︰頌字即容字也。……三頌各章,皆
是舞容。
 王國維︰周頌三十一篇,唯〈維清〉為像舞
之詩。〈昊天有成命〉、〈武〉、〈酌〉、
〈桓〉、〈賚〉、〈般〉為武舞之詩,其餘
二十四篇為舞詩與否,均無確證。
 周滿江︰這容字應指禮容,指祭祀等禮儀。
西元1978出土的一件青銅器,銘文中記載,
商的樂官微奔周,周武王讓他「以五十頌
處」。這裡的「五十頌」,就是五十種禮儀。
三頌中並不包括所有的禮容用詩,用於祭祖、
祈年報賽等祭禮的詩,周頌有28篇,商頌5
篇,全是祭祖詩。用於朝會宴飲及歌頌功德
儀式的詩,周頌四篇,魯頌4篇。可見三頌
主要是天子、諸侯的祭禮用詩,也有其它禮
儀用詩。商頌是商朝天子的祭詩,魯國一向
享受特殊待遇,二者自然在頌中。
三頌-2
篇數 篇數

周頌.清廟之什 10 魯頌.駉之什 4

周頌.臣工之什 10 商頌.那之什 5

周頌.閔予小子之什 11 共計40篇
三頌-3
周頌 篇目
清廟之什 1. 清廟 2. 維天之命 3. 維清 4. 烈文 5. 天
作 6. 昊天有成命 7. 我將 8. 時邁 9. 執競
10. 思文
臣工之什 1. 臣工 2. 噫嘻 3. 振鷺 4. 豐年 5. 有瞽 6.
潛 7. 雝 8. 載見 9. 有客 10. 武
閔予小子 1. 閔予小子 2. 訪落 3. 敬之 4. 小毖 5. 載
之什 芟 6. 良耜 7. 絲衣 8. 酌 9. 桓 10. 賚 11. 般
三頌-4

頌 篇目
魯頌 (駉之什)1. 駉 2. 有駜 3. 泮水 4. 閟宮

商頌 (那之什)1. 那 2. 烈祖 3. 玄鳥 4. 長發 5. 殷武
三頌-5
三頌-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