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5_Chi_WS10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8

文言文閱讀評估

知己說

(清)劉開

1 韓 子 [1]云 :「 非 知 之 難 , 處 知 者 實 難 。 」 悲 夫 ! 士 以 遇 知 己 而 名
著,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虧名辱者,可不懼哉!

2 余 觀 穆 生 [2]在 楚 , 以 未 設 醴 [3]而 去 , 未 嘗 不 怪 其 恝 然 徑 行 [4],


負 疇 昔 [5] 知 遇 之 意 。 及 見 後 世 君 子 , 處 鄉 里 之 間 , 其 才 氣 學 識 , 卓
然 異 乎 眾 人,一 旦 受 當 事 之 知,遂 心 馳 勢 利,變 剛 正 之 操,以 事 媚 悅 ,
所 求 未 獲,已 為 天 下 所 非 笑 。 然 後 知 古 人 不 屈 道 以 徇 私 者,乃 善 處 交
遊以全人己之美也。

3 君 子 上 交 不 諂 , 下 交 不 瀆 [6], 是 故 天 子 有 不 召 之 臣 , 王 侯 有 不 屈
之 士 , 將 軍 得 揖 客 [7]而 身 益 重 [8]。 如 使 受 知 者 皆 讒 餡 而 諛 , 希 迎 意
旨,圖 旦 夕 之 安,而 忘 其 所 有 事,卒 使 世 之 論 者,謂 下 無 可 取 之 實 ,
而上無知人之明,此豈遇合中之美事哉?

4 人 之 相 知 , 貴 相 知 心 。 光 武 知 嚴 光 [9]之 不 能 屈 , 而 不 繩 以 君 臣 之
法 ; 獻 子 有 友 五 人 , 皆 無 獻 子 之 家 [10]。 故 士 之 自 負 也 越 大 , 則 其 自
待 也 越 重。抱 傑 出 之 才,逢 破 格 之 賞 識,而 即 欲 順 從 求 悅 者,是 不 以
道義自處,而又以世俗之心待君子也。

5 夫輕合者必易離,故其始必有所甚難,而其終也,至於久遠而不
廢 。 信 陵 之 客 三 千 , 其 最 難 屈 者 , 莫 若 侯 生 及 毛 、 薛 二 公 [11]。 然 卒
賴 其 力 以 建 功 人 國,顯 名 天 下。嗟 乎 ! 非 常 特 達 之 士,亦 未 必 不 終 為
人 用 也,夫 固 可 以 禮 屈 而 不 可 以 勢 束 也。持 尺 寸 之 絲 ,以 繫 北 溟 之 鵬
[12],雖 欲 為 之 回 翼 [13],豈 可 得 哉 ? 然 而 有 子 夏 [14]之 賢,猶 未 免 出
見紛華而悅。吾誠為士之有志於立身者憂其繼也。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第 1 頁,共 8 頁
文言文閱讀評估

註釋:
[1] 韓子:即韓非,是法家學說的代表人物。
[2] 穆生:穆生是楚元王劉交的同學。楚元王對他十分禮待,每次飲宴時都特別為穆生另外安排
「醴」作飲料。楚元王死後,其子劉戊繼位,不再為穆生特別設醴,穆生於是離開楚國。
[3] 醴:甜酒。
[4] 恝然徑行:這裏指冷淡草率的態度。恝:冷淡。徑:直率。
[5] 疇昔:往日。
[6] 瀆:怠慢。
[7] 揖客:行拱手禮的門客。
「揖」即拱手之禮,是一種彼此平等相待的禮儀。
[8] 身益重:更受人敬重。益:更加。
[9] 嚴光:東漢的隱士。嚴光與東漢光武帝劉秀本是同學,後來劉秀登上皇位,多次邀請已經歸
隱的嚴光出仕,均被拒絕。最後劉秀也尊重嚴光的意向,讓他繼續隱居。
[10] 皆無獻子之家:指朋友與孟獻子交往時,都沒有理會他的財富名位。獻子:孟獻子,春秋時
代魯國的大夫,十分富有。家:家當的意思,引申為財富名位。
[11] 侯生及毛、薛二公:三人都是戰國時期的隱士,後來成為信陵君的門客。
[12] 北溟之鵬:北海的鵬鳥,身形巨大。
[13]回翼:展翅後飛回來。
[14] 子夏:孔子的弟子之一,以賢德著稱。

A 賞識
1 本文的篇名是《知己說》,其中「知」字的意思是( B 智慧 )。
C 認識
D 辨別

2 第 1 段中,作者指出古代讀書人有可能「得知己而遂至行虧名辱」
,原因是甚
麼?
A 讀書人越受重視,對人對己帶來的禍害便越大。
B 讀書人會變得自負自大,吃虧而不自知。
C 讀書人會受人際壓力的影響而放棄個人原則。
D 讀書人往往容易變成專顧追逐名利。

3 試判斷下列陳述,選出正確的答案。
作者始終不認同穆生的所作所為。
A 正確
B 錯誤
C 無從判斷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第 2 頁,共 8 頁
文言文閱讀評估

4 第 3 段中,作者運用了甚麼手法來說明君臣相知之道?
A 比喻說理
B 敍事說理
C 正反論說
D 引用說明

5 本文第 5 段有「持尺寸之絲以繫北溟之鵬」的比喻,下列何者符合比喻的內
容?
A 當權者欲以利益賄賂才能出眾的人
B 當權者欲以財富收買政敵為己所用
C 當權者欲以權力使才能出眾的人屈服
D 當權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6 根據本文內容,下列哪人的行為和想法恪守本文所說的君臣上下相知之道?
(1) 嚴光
(2) 漢光武帝
(3) 孟獻子
(4) 子夏
A (1) (2)
B (3) (4)
C (1) (3) (4)
D (1) (2) (3) (4)

7 試語譯下列句子。
吾 誠 為 士 之 有 志 於 立 身 者 憂 其 繼 也 。( 第 5 段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下列哪個四字詞最能概括古代讀書人對道德價值的追求?
A 事君以忠
B 先義後利
C 懷才抱德
D 寵辱不驚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第 3 頁,共 8 頁
文言文閱讀評估

知己說

(清)劉開

1 韓 子 [1]云 :「 非 知 之 難 , 處 知 者 實 難 。 」 悲 夫 ! 士 以 遇 知 己 而 名
著,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虧名辱者,可不懼哉!

2 余 觀 穆 生 [2]在 楚 , 以 未 設 醴 [3]而 去 , 未 嘗 不 怪 其 恝 然 徑 行 [4],


負 疇 昔 [5] 知 遇 之 意 。 及 見 後 世 君 子 , 處 鄉 里 之 間 , 其 才 氣 學 識 , 卓
然 異 乎 眾 人,一 旦 受 當 事 之 知,遂 心 馳 勢 利,變 剛 正 之 操,以 事 媚 悅 ,
所 求 未 獲,已 為 天 下 所 非 笑 。 然 後 知 古 人 不 屈 道 以 徇 私 者,乃 善 處 交
遊以全人己之美也。

3 君 子 上 交 不 諂 , 下 交 不 瀆 [6], 是 故 天 子 有 不 召 之 臣 , 王 侯 有 不 屈
之 士 , 將 軍 得 揖 客 [7]而 身 益 重 [8]。 如 使 受 知 者 皆 讒 餡 而 諛 , 希 迎 意
旨,圖 旦 夕 之 安,而 忘 其 所 有 事,卒 使 世 之 論 者,謂 下 無 可 取 之 實 ,
而上無知人之明,此豈遇合中之美事哉?

4 人 之 相 知 , 貴 相 知 心 。 光 武 知 嚴 光 [9]之 不 能 屈 , 而 不 繩 以 君 臣 之
法 ; 獻 子 有 友 五 人 , 皆 無 獻 子 之 家 [10]。 故 士 之 自 負 也 越 大 , 則 其 自
待 也 越 重。抱 傑 出 之 才,逢 破 格 之 賞 識,而 即 欲 順 從 求 悅 者,是 不 以
道義自處,而又以世俗之心待君子也。

5 夫輕合者必易離,故其始必有所甚難,而其終也,至於久遠而不
廢 。 信 陵 之 客 三 千 , 其 最 難 屈 者 , 莫 若 侯 生 及 毛 、 薛 二 公 [11]。 然 卒
賴 其 力 以 建 功 人 國,顯 名 天 下。嗟 乎 ! 非 常 特 達 之 士,亦 未 必 不 終 為
人 用 也,夫 固 可 以 禮 屈 而 不 可 以 勢 束 也。持 尺 寸 之 絲 ,以 繫 北 溟 之 鵬
[12],雖 欲 為 之 回 翼 [13],豈 可 得 哉 ? 然 而 有 子 夏 [14]之 賢,猶 未 免 出
見紛華而悅。吾誠為士之有志於立身者憂其繼也。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第 4 頁,共 8 頁
文言文閱讀評估

註釋:
[1] 韓子:即韓非,是法家學說的代表人物。
[2] 穆生:穆生是楚元王劉交的同學。楚元王對他十分禮待,每次飲宴時都特別為穆生另外安排
「醴」作飲料。楚元王死後,其子劉戊繼位,不再為穆生特別設醴,穆生於是離開楚國。
[3] 醴:甜酒。
[4] 恝然徑行:這裏指冷淡草率的態度。恝:冷淡。徑:直率。
[5] 疇昔:往日。
[6] 瀆:怠慢。
[7] 揖客:行拱手禮的門客。
「揖」即拱手之禮,是一種彼此平等相待的禮儀。
[8] 身益重:更受人敬重。益:更加。
[9] 嚴光:東漢的隱士。嚴光與東漢光武帝劉秀本是同學,後來劉秀登上皇位,多次邀請已經歸
隱的嚴光出仕,均被拒絕。最後劉秀也尊重嚴光的意向,讓他繼續隱居。
[10] 皆無獻子之家:指朋友與孟獻子交往時,都沒有理會他的財富名位。獻子:孟獻子,春秋時
代魯國的大夫,十分富有。家:家當的意思,引申為財富名位。
[11] 侯生及毛、薛二公:三人都是戰國時期的隱士,後來成為信陵君的門客。
[12] 北溟之鵬:北海的鵬鳥,身形巨大。
[13]回翼:展翅後飛回來。
[14] 子夏:孔子的弟子之一,以賢德著稱。

A 賞識
1 本文的篇名是《知己說》,其中「知」字的意思是( B 智慧 )。
C 認識
D 辨別
答案:A

2 第 1 段中,作者指出古代讀書人有可能「得知己而遂至行虧名辱」
,原因是甚
麼?
A 讀書人越受重視,對人對己帶來的禍害便越大。
B 讀書人會變得自負自大,吃虧而不自知。
C 讀書人會受人際壓力的影響而放棄個人原則。
D 讀書人往往容易變成專顧追逐名利。
答案:D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第 5 頁,共 8 頁
文言文閱讀評估

3 試判斷下列陳述,選出正確的答案。
作者始終不認同穆生的所作所為。
A 正確
B 錯誤
C 無從判斷
答案:B
答案分析:根據第 2 段的內容,作者起初的確認為穆生冷淡輕率,離開楚國之舉
是有負楚元王知遇之恩,但後來作者指出穆生的行為其實是「不屈道以徇私者」 ,
對穆生的決定表示肯定,甚至認為他這樣做能夠「全人己之美」。

4 第 3 段中,作者運用了甚麼手法來說明君臣相知之道?
A 比喻說理
B 敍事說理
C 正反論說
D 引用說明
答案:C

5 本文第 5 段有「持尺寸之絲以繫北溟之鵬」的比喻,下列何者符合比喻的內
容?
A 當權者欲以利益賄賂才能出眾的人
B 當權者欲以財富收買政敵為己所用
C 當權者欲以權力使才能出眾的人屈服
D 當權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答案:C

6 根據本文內容,下列哪人的行為和想法恪守本文所說的君臣上下相知之道?
(1) 嚴光
(2) 漢光武帝
(3) 孟獻子
(4) 子夏
A (1) (2)
B (3) (4)
C (1) (3) (4)
D (1) (2) (3) (4)
答案:A
答案分析:本文所述君臣上下相知之道的重點在於「不屈道以徇私者」 ,以及「貴
相知心」 。選項(1)正確,因為嚴光即使受老同學漢光武帝賞識,也不肯改變原則,
出仕以討好漢光武帝。選項(2)正確,因為漢光武帝雖多番邀請嚴光出仕不果,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第 6 頁,共 8 頁
文言文閱讀評估

但還是沒用君臣的禮法去約束他,並尊重他的決定。選項(3)錯誤,因為文中只
提及孟獻子的五位朋友沒理會他的財富,卻無提及孟獻子的思想行為是否符合並
恪守上下相知之道。選項(4)錯誤,作者指出子夏「未免出見紛華而悅」
,可見作
者對子夏能否在花花世界的誘惑下仍「不屈道以徇私」抱持質疑的態度。

7 試語譯下列句子。
吾 誠 為 士 之 有 志 於 立 身 者 憂 其 繼 也 。( 第 5 段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真的為有志建立個人處世品行的讀書人不能堅持下去而感到憂心。

8 下列哪個四字詞最能概括古代讀書人對道德價值的追求?
A 事君以忠
B 先義後利
C 懷才抱德
D 寵辱不驚
答案:D

語譯

1 韓非說:
「得到別人的了解和賞識並不困難,難的是獲賞識後該如何自處。」
真可悲啊!讀書人可以因為遇上賞識自己的人而聲名大噪,亦有人因為有賞識自
己的人而導致品行虧損、名譽受辱,怎不令人恐懼啊!

2 我看穆生在楚國時,因楚元王的兒子繼位後沒替他準備甜酒而離開楚國,我
一直奇怪他冷淡輕率的行為,辜負了楚元王往日對他賞識的心意。及至我看到後
世的君子,當他們身處在鄉里之中,他們的才氣學識卓越傑出,遠超一般的人,
他們一旦受在位者了解和賞識,便會把心思專注在追逐權勢名利之上,改變了自
己剛正方直的情操,從事諂媚、討好的事情,他們所追求的還沒有得到,便已被
天下人非議和恥笑了。然後我才知道古人不改變原則來順從私情,才能善於處理
人際交往,成全別人和自己之美。

3 君子與地位高的人交往不會諂媚,與地位低的人交往不會怠慢,所以天子有
不能召見的臣子,王侯有不屈從的讀書人,將軍有行拱手禮、彼此平等相待的門
客而更受人敬重。假使受到賞識的人都內藏中傷陷害之意,表面上卻巴結奉承,
只希望迎合對方的心意,貪圖短暫的苟安,而忘記了他所有該做的事,最後使天
下的評論者,認為處下位的人沒有可取的實學,而在上位的人沒有知人的智慧,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第 7 頁,共 8 頁
文言文閱讀評估

這又怎會是知遇賞識和互相合作的美事呢?

4 人與人相知相識,最可貴的是彼此了解對方的內心。東漢光武帝知道嚴光是
不能被折服的,所以就沒用君臣的禮法去約束他;孟獻子有五個朋友,他們與孟
獻子交往時,都沒有理會他的財富地位。所以讀書人的自我抱負越大,那他們對
待自己就越嚴格。懷着傑出的才能,遇到破格的賞識,便立刻想順從以求討好對
方的人,就是不以道義自居,而是用世俗的心來對待(賞識他們的)君子了。

5 輕易結合的人必定容易分離,所以他們(君子)剛開始結合時必定有很大難
處,但到了最後,他們的結合卻能長久而不廢棄。信陵君的門客有三千人,其中
最難折服的,莫過於侯生和毛、薛二公了。然而最後信陵君還是依賴他們三人的
力量,在別人的國家立下大功,名揚天下。唉!異於常人、才智特別通達的人,
也未必不終於被人任用,(當權者)固然可以用禮數來使他們屈服,卻不可以用
權勢去約束他們。拿着尺寸之短的幼絲,用來縛着北海的大鵬鳥,雖然希望能令
牠展翅後飛回來,但又怎能做到呢?雖有像子夏那樣賢德之人,仍然不免因出門
時看到許多華美的事物而心生喜悅。我真的為有志建立個人處世品行的讀書人不
能堅持下去而感到憂心。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第 8 頁,共 8 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