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史宏达,尤再进,罗兴锜等.基于我国资源特征的海洋能高效利用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23,25(01)7-14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8

中国基础科学·政策和综述

基于我国资源特征的海洋能高效利用研究

◆ 史宏达 1 尤再进 2 罗兴锜 3 王树杰 1 宁德志 4


1.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青岛 266100;
2.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大连 116026;
3.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西安 710048;
4.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 116024

摘 科学描述我国海洋能储量、分布及
要 约了其推广应用。我国海洋能发展的宗旨是创新获
能原理,提高整机效率,掌握核心技术,研发适合
长期变化特征,突破小潮差潮汐能、低流速
我国资源特征的海洋能发电装置。
潮流能和小振幅波浪能的高效俘获与转换关
键技术,研发海洋能模型试验加载系统,构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建资源—电源全程匹配的海试综合测试系统
集成方案及海洋能电能质量测试系统,是基 潮汐能技术主要利用低水头水力发电。潮汐电
站的枢纽布置受到开发方式(或枢纽中水库的个数
于我国资源特征的海洋能创新技术研发的必
及潮汐电站运行方式)、站址位置及枢纽综合利用
要探索与尝试。
目标等因素的影响。常用的开发方式主要包括单库
关键词:海洋能资源评估;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 双向开发方式、单库单向开发方式和双库单向开发
模型试验 方式。在国内,潮汐能的开发利用始于 1958 年,
中图分类号:P741 文献标识码:A 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建设潮汐电站,至 1985 年先
文章编号:1009-2412(2023)01-0007-08 后建成沙山、岳浦、白沙口、江厦等约 40 座潮汐电
DOI:10.3969/j.issn.1009-2412.2023.01.002 站,以浙江温岭的江厦潮汐试验电站为代表,其总
装机容量为 4.1 MW,由 6 台双向灯泡贯流式水轮机
组成 [1]。在国外,潮汐能的利用始于 19 世纪,1912

0 引言 年,德国在胡苏兴姆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
1967 年,世界上第一座大型潮汐电站朗斯潮汐电站
目前,接近大规模开发的海洋能主要包括潮汐 在法国投入商业运行。目前,国外最大的潮汐电站
能、潮流能和波浪能。我国海洋能的资源特点是储 为韩国的始华湖潮汐电站,该电站于 2011 年完成施
量大、分布广,但密度低。我国大规模的海洋能技 工建设,总装机容量达到 254 MW[2]。
术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潮流能技术相对成熟。目前全球约有 15 MW 潮
大部分海洋能获能装置效率较低;资源评估的方法 流能装置处于运行阶段,截至 2021 年底,总发电量
较为陈旧,未考虑技术属性要求;潮汐能仍采用传 超过 6 800 万 kWh。潮流能技术包括水平轴技术、竖
统的灯泡贯流技术,双向转换效率较低且不均衡; 直轴技术以及振荡水翼技术 3 种。其中,水平轴技
潮流能在低流速条件下的装置研发面临挑战;波浪 术具有启动流速低、获能效率高(可达 45%)的优
能装置仅在相对窄谱的大浪条件下有较高的效率。 势。在国内,以浙江大学(大长径比半直驱 650 kW
此外,海洋能研发的试验测试缺乏指导性方案,制 机组,效率 40%)、中国海洋大学(50 kW 装置,效
率 30%)和东北师范大学(2 kW 直驱式装置,效率
30%)等潮流能装置为代表。竖直轴技术的最大特点
收稿日期:2022-11-04 修回日期:2022-12-08
是叶片结构简单、适应各向来流,但其启动流速较高、
项目资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B1501900)。
通信作者:史宏达,教授,hd_shi@ouc.edu.cn。 效率较低(最高为 35%)。哈尔滨工程大学致力于

2023·1·China Basic Science 7


中国基础科学·政策和综述

该类装置的研究,已研发 2 台潮流能发电装置(“海 电能质量测试方法有待开发。


能 III”300 kW,效率 34%)[3]。振荡水翼技术使用往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下列解决措施:①准确描
复运动的水翼代替旋转叶片,适用于浅海地区,中国 述我国海洋能储量、分布及长期变化特征,对其获
[4]
海洋大学对其有所研究 。在国外,潮流能技术重点 能水平进行综合评估,构建海洋能大数据平台。②
关注水平轴技术,代表性装置有英国 Marine Current 采用潮汐能转轮的全三维反问题设计方法,针对低
Turbine 公 司 的 2 MW 装 置 SeaGen-SMK2, 效 率 达 到 水头开发大流量全贯流式水轮机,降低水力激振,
48%,还有 Scotrenewables Tidal Power 公司的 2 MW 装 在变频调节的基础上实现双向获能。③针对我国海
置 SR 2000,效率为 43% 。 [5]
洋流速特征,设计自动对向双转子轮缘发电水轮机,
波浪能技术尚未实现产业化。自 2010 年以来, 以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工作时间。④针对我国近海
全球已部署了总计约 25 MW 的波浪能装置,现有约 波浪的宽谱特征,设计新型多自由度波浪能装置,
3 MW 装置处于运行阶段,装置种类繁多。波浪能技 同时研发与其匹配的多向联动 PTO 机构,以提高整
术包括振荡水柱(OWC)技术、越浪技术和振荡浮 机转换效率。⑤研发海洋能模型试验加载系统,构
子技术 3 种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发了
[6]
建资源—电源全程匹配的海试综合测试系统集成方
“鹰式”“哪吒”“梵净山”等装置;中国海洋大 案及电力质量测试方法。
学研发了组合型振荡浮子、碟型越浪等装置;华南
理工大学研发了组合浮力摆式装置,其效率均接近 3 海洋能关键技术的研究
18% 。国外代表性装置有英国的鸭式(Duck)、海
[7]

蛇(Pelamis)、企鹅式(Penguin),以及美国海洋 3.1 海洋能资源评估技术


电力公司(OPT)研发的波能浮子等,装机容量接 海洋能高效利用的关键是对海洋能资源进行正确
近 1 MW,效率接近 20%[8]。 的认识与评估。虽然我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沿
在国内,拥有海洋能研发试验设施的机构有大 海各区域的潮位、潮流和波浪等工程水文资料数据,
连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在国外, 但仍无法评估海洋能的技术开发量,在宏观上难以科
最先进的海洋能研发试验设施为英国爱丁堡大学的 学定制开发规划,在微观上无法指导装置设计。其原
FloWave 测试水池设施。 因是这些资料数据比较原始,未与海洋能技术要求相
测试场是波浪能与潮流能技术研发的关键设施。 结合,缺少海洋能开发方式与其内在属性的描述,无
施伟勇等 [9] 对我国的海洋能资源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法区分开发储量、划分重点海域。因此,需要采用新
浙江大学舟山潮流能测试场的资源禀赋位居全国前 的认知方法,筛选更为合理的技术参数,科学评估我
10%;中国海洋大学斋堂岛波浪能、潮流能测试场的 国资源特征,将海洋环境数据与海洋能技术相结合,
资源则可覆盖国内 80% 区域;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 提出准确的海洋能资源评估体系。
研究所大万山试验场是我国测试经验较为丰富的波浪 为正确评估海洋能资源,提出潮汐的纳潮能(发
能试验场。国外代表性的测试场有苏格兰北部的欧洲 电水头与水轮机流量之积对发电潮时的积分)、潮
海洋能源中心(EMEC),其测试经验处于国际领先 流的单宽能流通量(单位宽度水体在水轮机启动与
地位,迄今为止承担了绝大多数波浪能与潮流能装置 切出流速之间动能的输运量)以及波浪的获能谱(以
的海试任务,并提出了资源评估的方法 [10-11]。 波浪场中的波高摄取为参数的频谱)3 个物理量,
并赋予其清晰的物理内涵。
2 我国海洋能开发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构建了海洋能大数据平台,这是海洋能资源评
估的有效途径和关键内容。该平台包括数据获取技
我国海洋能开发存在以下关键技术问题:缺少 术、数值模拟技术与信息集成技术等。在有限数据
资源评估与获能技术相结合的描述方法和大数据支 的基础上,通过数值分析与实测验证补充相关数据
持;潮汐能的双向高效俘获技术,潮流能的低流速 信息,经过技术属性筛选,建立数据更新库与查询库,
获能、自动对向、高效发电技术,以及波浪能的多 实现对我国沿海 3 种海洋能资源时空分布的数字化
自由度俘获、复合能量摄取(PTO)技术有待完善; 管理,为海洋能技术可开发量的正确评估提供决策
试验测试的水动力输入—电力输出全程模拟方案与 支持。

2023·1·China Basic Science 8


中国基础科学·政策和综述

3.2 海洋能高效利用技术 引流原理实现潮流增速。②模拟轮辋转子结构及其


3.2.1 潮汐能全贯流技术 周边流场,描述复杂叶片条件下的能量通量,通过
目前,潮汐能获能一般采用传统灯泡贯流技术, 叶片性能优化和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等手段分配过流
但复杂的内流道结构导致其双向转换效率较低且不 能量,提高获能效率。③综合讨论扭矩与转速的关
均衡,国外通常在较大潮差下(高于 10 m)建设潮 系,采用发电机轮辋转子与叶片一体化的设计方案,
汐电站,以较高水头弥补较低效率,而我国海域通 在不减小扭矩的前提下增加电机旋转线速度,有效
常潮差较小,如江厦潮汐电站潮差约为 6 m,装机容 提高发电效率。④合理设置结构配载,适当选择工
量仅为兆瓦级,度电成本较高。针对该资源特征, 程材料,结合浮力调节及磁悬浮技术,有效减小运
探索将双向全贯流技术用于潮汐能发电。双向全贯 动副摩擦阻力,实现装置的低流速启动与高效传动。
流式水轮机具有结构紧凑、过流能力大的优点,因 3.2.3 波浪能多自由度获能技术
而成为潮汐能开发的首选装置。其理论问题在于转 受地理位置、水深地形和气候气象等因素影响,
轮叶片载荷与双向性能之间的响应机制不明确;技 我国近海波浪的周期偏短且波高较小,能流密度偏低,
术问题在于兼顾正、反向发电性能的全三维水力设 具有明显的宽谱特征,对波浪能俘获提出了挑战。目
计方法尚不完备,导致现有双向全贯流式水轮机效 前,基于窄谱大浪区设计的波浪能装置不符合我国海
率(尤其是反向工况效率)较低。针对上述问题开 域的波浪能资源特征,其俘获效率较低。从波浪能的
展以下研究:①分析双向全贯流式水轮机转轮正、 储存方式与水质点运动规律来看,波浪能装置可以释
反向运行时的来流能量分布特点,揭示两种工况下 放更多的自由度,在理论上可显著提高装置的能量俘
叶片无量纲载荷的最优分布规律,通过控制转轮叶 获与转换效率,具有宽频响吸能优势,符合宽谱波浪
片的双向速度环量实现其全三维优化设计。②基于 能资源特征。多自由度获能的关键理论问题在于如何
欧式距离提出过流部件性能参数集合的降维方法, 认识波能沿装置各自由度的空间分布;技术问题在于
在利用基本翼型验证其有效性之后,将其应用于双 如何提升 PTO 机构的高效性。针对以上问题,为实
向全贯流式水轮机过流部件的优化设计。③基于相 现多向、多自由度俘获的目标,需要研究的内容包括:
关分析技术研究尾水管水压力脉动与转轮室、尾水 ①释放装置的 3 个主要自由度,揭示波浪能在垂荡、
管外壁面以及转子系统轴承处振动位移信号的响应, 纵荡和纵摇方向上的原始分布与二次分配规律,寻求
揭示尾水管水压力脉动和机组外在振动对叶轮出口 上述 3 个自由度的最优 PTO。②采用轴对称方式设计
尾迹的影响规律,阐明诱发机组振动的水力激振机 获能体的几何形状,适应多向来浪,以随波性能为目
制。④对水轮机导叶开度与桨叶转角、转速之间的 标函数对其进行优化,得到典型曲面,同时建立获能
协联关系进行研究,制定双向全贯流式机组变速运 体重量与获能响应的关系。③选用机械多向联动机构
行控制策略,进而改善转轮入流条件,提升机组整 作为 PTO 核心部件,实现多向转化,优化能量摄取、
体性能。 储存和调节的全程效率。
3.2.2 潮流能低流速获能技术 3.3 海洋能研发的试验测试技术
目前处于示范或运行阶段的潮流能装置主要针 波浪能与潮流能研发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为模
对的是高流速海域,具有高流速和大惯量等特征, 型试验与实海况测试。模型试验存在多重相似准则
启动流速需在 0.7 m/s 以上,而我国近海潮流能则 不协调性,其科学问题在于如何识别控制因素与传
相对集中,如舟山群岛及台湾海峡等,其他绝大多 递因素,建立全过程匹配试验的理论体系;技术问
数海域流速偏小且能流密度低。因此,低流速获能 题在于如何研制可满足实时控制与测试的实验室集
是我国潮流能开发的关键技术问题,需要实现低流 成加载测试系统,实现动力输入—电力输出全过程
速启动、自主对流、有效过流以及轮缘发电等一系 的准确模拟。实海况测试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
列 技 术 突 破。 由 此 设 计 全 新 悬 浮 轮 辋 转 子 发 电 机 如何对电力质量进行描述与测试,如前方能量输入
组,从原理入手对其进行相关研究。研究内容包括: 与后方电力输出的实时对比分析。针对上述问题需
①揭示流速沿垂线及围绕装置的分布规律,寻求流 开展以下研究:①揭示弗劳德数 Fr(重力相似)、
速最大区与流速稳定区,探讨利用悬浮式涵道(罩) 雷诺数 Re(黏性相似)和斯特劳哈尔数 St(频率相
导流结构实现装置自主对向的可行性,并利用负压 似)在潮流能与波浪能模型试验中的比尺规律,确

2023·1·China Basic Science 9


中国基础科学·政策和综述

定主导因素与传递参量,建立基于多重相似准则的 流能资源蕴含量。研究发现:台湾海峡南端有较大的
综合比尺换算关系。②研发并制作满足全程匹配试 潮流能带,最大潮流能流密度达到 130 W/m2;台湾
验要求的潮流能与波浪能 PTO 加载系统,包括线性、 岛北端海域、长江口和杭州湾海域潮流能流密度高达
非线性以及无惯量常数 PTO 等。该系统位于俘获与 90 W/m2。台湾岛北端海域、长江口和杭州湾以及朝
发电系统之间,用于寻找模型的最优 PTO。③构建 鲜半岛西侧都具有近岸水深较浅的良好潮流能开发
用于实海况测试的环境测量、功率测量和状态监测 条件。
等综合测试方法体系,包括海洋环境输入、电力质 本文采用 TPXO9 潮汐调和常数模拟 2019 年我
量测试以及转换效率评价等。 国近海潮汐场。研究发现:东海的潮差高值区主要
位 于 江 苏 省 盐 城 市 和 南 通 市 沿 海, 平 均 潮 差 可 达
4 研究成果 3.5 m;浙江省温州市沿海一半以上海区平均潮差接
近 4 m,局部可达 5 m;福建省福州市和莆田市沿海
4.1 海洋能资源的科学描述 潮差高值区面积最大,几乎覆盖整个台湾海峡,潮
目前,常用的波能流评估方法是基于线性波浪理 差数值也较高,平均潮差达 5.5 m 以上。
论的深水波能流计算,但考虑到目前波浪能资源开发 4.2 双向全贯流式潮汐能机组
主要集中在浅水区或过渡区的水深域,采用该评估方 为解决双向全贯流式水轮机转轮缺乏设计方法的
法会导致明显的计算偏差。另外,采用该评估方法计 难题,朱国俊等 [13] 基于双向全贯流式水轮机转轮正、
算的是从水面到海底的整个水柱体中蕴蓄的波能流, 反向运行时的叶片载荷分布规律,提出了专用于双向
而现有离岸漂浮的波浪能采集装置只能采集海表面附 全贯流式水轮机转轮叶片全三维反问题设计的“勺”
近水深内的波能流,导致实际采集的波能流远远小于 形速度矩分布,并建立了该新型速度矩分布的参数化
采用评估方法计算的波能流。针对以上两个主要问题, 控制方法,实现了双向全贯流式水轮机转轮的参数化
本文应用“跨零—能量”波浪分析的新方法,首次提 全三维反问题设计。为进一步提升双向全贯流式水轮
出海洋波能流随水深变化的理论计算方法(图 1)。 机的能量性能,基于欧式距离提出了双向全贯流式水
基于新建立的波能流评估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在我国 轮机过流部件的多工况目标函数降维方法,极大地提
近海海域中东海和南海年均波能流密度较大,尤其是 高了过流部件多工况优化求解的计算效率。搭建适用
琼州海峡以东、台湾海峡以及巴士海峡周边波能流密 于水力机械的便携式水力激振测试系统,实现了轴流
度较大,而渤海与黄海波能流密度较小。 式水轮机和贯流式水轮机水压力脉动和壁面振动信号
的同步采集 [14]。基于信号时频特征分析的结果,发现
0
kh 了空化诱发的尾水管压力脉动高频能量向低频能量迁
kh
移的现象,阐明了空化加剧是导致转轮高频振动能量
-0.2
增加的主要原因 [15-17]。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水轮机转
-0.4 轮空化初生的定量判定方法,为双向全贯流式水轮机
空化状态的检测提供了依据 [18]。为拓宽双向全贯流式
-z/h

-0.6
水轮机的高效运行范围,Gao 等 [19-20] 研究了双向全贯
kh
流式水轮机变速运行下的导叶开度、桨叶转角及机组
kh

-0.8 kh
kh 转速间的协联机制,建立了双向全贯流式水轮机变速

-1.0
运行的最优特性获取方法以及功率快速响应的控制方
0 0.2 0.4 0.6 0.8 1.0
案,为保证双向全贯流式水轮机全工况高效运行奠定
P(z)/(ρgH2C/8)
了基础(图 2)。
图1 海洋波能流 P(z) 在浅水区、过渡区和深水区的垂向分布
4.3 悬浮自主对向轮辋转子潮流能机组
[12] 针对我国潮流能资源流速偏低的实际情况,Liu
针对潮流能资源评估,陈禹庚等 利用有限体
[21]
积河口海洋模式(FVCOM)数值模型,通过改进内 等 提出了扩散式导流涵道(罩)轮辋转子潮流能
潮耗散项、自吸引—负荷潮计算公式,计算了全球潮 水轮机方案,在充分开展数值仿真和模型试验的基
流能资源分布状态,并精确地计算了中国近海海域潮 础上,完成了海试样机的研制,为低流速潮流能利

2023·1·China Basic Science 10


中国基础科学·政策和综述

1 000 振动速度 1 000


压力脉动

振动速度峰峰值增长率/%
压力脉动峰峰值增长率/%
800 无空化
800
空化初生
空化发展
600 完全空化 600
压力脉动、振动值
400 400
非线性增加
200 200

贯流式水轮机 0 0
0.5 1.0 1.5 2.0
空化系数σ

107 σ=2.08 σ=1.50 σ=0.93 σ=0.63

105
高频能量局部极值迁移
能量/Pa2 103

10

轴流式水轮机
10-1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f / fn
图2 贯流式水轮机和轴流式水轮机的信号采集和时频特征

用提供了技术途径。 化涵道(罩)结构参数,通过比例模型试验验证其
低流速条件下潮流能发电技术必须同时解决转 可行性(图 3)。李阳健等 [24] 和杜修茂等 [25] 对涵道(罩)
[22]
换效率低和低流速不易启动两大难题。崔宝玉等 内转子与流场的相互耦合作用进行数值模拟,优化
[23]
和杜修茂等 采用扩散式导流涵道(罩)技术和轮 水轮机转子结构参数及叶片翼型参数,建立轮辋转
辋转子发电机技术,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悬浮载体 子发电机的数学模型,模拟发电机的性能,设计并
在复杂海况下的动力学响应进行仿真,同时设计和 优化叶片一体化的发电机转子结构,最终确定发电
优化载体结构,研究涵道(罩)导流增速技术,优 机的多技术集成应用方案及加工制造工艺(图 4)。

图3 轮辋转子潮流能水轮机模型及水槽实验 图4 轮辋转子潮流能水轮机设计

2023·1·China Basic Science 11


中国基础科学·政策和综述

持续的技术攻关突破了扩散式导流涵道(罩)和轮
辋转子发电机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低流速启动和高
效获能的双重目标。探讨低流速潮流能开发利用获
能机制和技术可行性,积累了低流速高效获能技术
的宝贵经验,对于扩大我国海洋能的利用海域、加
速潮流能产业化进程、推动海洋可再生能源的行业
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4.4 多自由度波浪能装置
[26]
针对我国波浪能资源的宽谱特征,Huang 等
图6 机械式多向联动 PTO 系统示意
[27]
和王冬姣等 研制了我国首台多自由度波浪能装
置——Rolling 原理样机(图 5)。该装置具有多方
向、宽频响吸能优势以及适应宽谱波浪能资源的特 4.5 海洋能模型试验协调准则
性。建立了装置在受约束条件下的多自由度能量转 Qiao 等 [31] 从波浪能装置的原理出发,将其分为
换数学模型,揭示了波浪能在获能体多自由度运动 3 个部分,即俘能体、PTO 及发电机,对能量转化
[28] 过程进行逐级分解,确定了在物理模型试验中各级
下的空间分布及相互作用规律。Tan 等 探讨了获
能体在波浪作用下的响应,基于元启发算法与 B 样 能量转换过程的主导相似准则。其中,一级能量转
条曲面建模,提出一种多自由度获能体设计优化算 化过程主要为俘能体与波浪的相互作用,所涉及的
法(可适应多向来浪),获得典型曲面,优化获能 主要力学因素为重力和惯性力,特征传递参数为装
体外形与质量,确定获能体质量—形状—俘获能力 置的运动响应,需满足弗劳德数和斯特劳哈尔数主
的内在关系。在多自由度能量俘获的前端输入条件 导相似准则;二级能量转化过程主要为 PTO 与俘能
[29] 体的相互作用,与流体无接触,故其几何形状对受
下,Ding 等 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机械式多向联动
PTO 系统(图 6),构建了能量摄取与反力施加的 力无影响,所涉及的主要力学因素为 PTO 力,特征
耦合数值模型,探究了 PTO 系统中增速机构、蓄能 传递参数为功率和能量,需满足能量转换效率主导
或惯量系统和制动系统的参数匹配机制,以及上述 相似准则;三级能量转化过程主要为 PTO 与发电机
部件在能量转化过程中对发电机工作效率的影响, 的相互作用,所涉及的主要力学因素为电磁转矩,
整体提高了发电效率,可满足多维俘获、高效转化、 特征传递参数为功率和能量,需满足能量转换效率
随动避险和灵活搭载的技术要求。Tao 等 [30]
系统地 主导相似准则。在此基础上,宁德志等 [32] 提出了实
揭示了波浪能装置从波浪输入到电能输出各环节的 验室尺度的振荡浮子式波浪能装置全过程能量转换
转换机制,以 PTO 系统为核心,通过各个模块的实 效率陆上测试系统(图 7),明确了各能级相应的
时数据交互,以力的传递与能量转换为连接因子, 测试参数、测试设备及测试流程。
重现了波浪能装置能量转换各个环节的相互影响与
耦合作用过程,实现了系统的整体仿真模拟。

图7 振荡浮子式波浪能装置全过程能量转换效率

图5 Rolling 原理样机 陆上测试系统(垂荡)

2023·1·China Basic Science 12


中国基础科学·政策和综述

[33]
黄元峰等 基于海洋能周期性、往复性和波动 波浪能研究的热点,建立在海浪的水质点运动分析
性等能量特点,结合海洋能电能质量的不稳定特性, 基础之上,由不同条件下的 PTO 反力假设形成,能
利用 MATLAB/Simulink 搭建了电能质量检测模型, 量俘获的高效性已得到充分证明;新 PTO 采用机械
设计了电能质量频域和时域的分析算法,以希尔伯 式多向联动方式,在美国能源部波能发电合作项目
特—黄变换(HHT)为理论核心,开展了多扰动下 中得到充分验证。
的信号经验模态(EMD)分解与希尔伯特变换方法 在试验测试方面,海洋能全程模拟理论建立在
研究,形成了环境输入—电力输出测试方法,针对 潮流能的黏性相似、频率相似以及波浪的重力相似
实测数据的电能质量进行检测分析,并最终研制出 理论基础之上,协调了相似准则的传递性,具有相
一套多路海洋能电能质量测试系统(图 8)。 应的动力学支撑,对海洋能装置研发具有良好的指
导意义。

6 结语

本文立足我国国情,归纳并综合了我国海洋能
技术研发的共性基础问题,以高效俘获、原理创新
为宗旨,沿着“资源—技术—测试”的逻辑开展研
究,为“小型高效、阵列开发”探明了新的途径。
研发的低能量密度高效获能技术将拓展我国海洋能
利用海域范围,形成的技术成果可应用于海洋装备,
图8 海洋能电能质量测试系统 对未来海岛供能、深远海资源开发和海洋权益维护
具有积极意义。

5 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WANG S, YUAN P, LI D, et al. An overview of ocean renewable energy
为正确评估海洋能资源所提出的 3 个物理量(纳
in China [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1, 15(1):
潮能、单宽能流通量与获能谱)分别受到工程水文
91-111.
学中“纳潮量”、海岸动力学中“能流”和海浪理
[2]BAE Y H, KIM K O, CHOI B H. Lake Sihwa tidal power plant project [J].
论中“频谱”的启示。该理念既满足了资源技术储
Ocean engineering, 2010, 37(5/6): 454-463.
量评估的迫切要求,又具有清晰的物理内涵;现有
[3]SI Y, LIU X, WANG T, et al. State-of-the-art review and future
海洋调查与观测数据完全支持对上述物理量的计算
trends of development of tidal current energy converters in China [J].
与分析。在该理念下,潮汐学、地球物理流体力学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22, 167: 112720.
及海浪理论的发展完全有能力解决大范围海洋能量
[4]LIU Z, QU H, SHI H. Energy-harvesting performance of a coupled-
输运与分布的描述问题。 pitching hydrofoil under the semi-passive mode [J]. Applied energy,
在潮汐能方面,全三维反问题设计是目前先进 2020, 267: 114889.
的潮汐能转轮设计原理,且经过大量水力模型与工 [5]NACHTANE M, TARFAOUI M, GODA I, et al. A review on the
程的验证;无量纲化性能距离计算建立在实数空间 technologies, design considerations and numerical models of tidal
的欧式距离基础之上,理论基础完善,证明过程严谨, current turbines [J]. Renewable energy, 2020, 157: 1274-1288.
可从结构上降低目标函数集合的维数,避免转轮设 [6]FALCÃO A. Wave energy utilization: a review of the technologies[J].
计的“维数灾难”;水力激振识别机制的研究已用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0,14(3): 899-918.
于指导转轮设计。 [7]QIU S, LIU K, WANG D, et a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ocean

在潮流能方面,悬浮轮辋转子发电原理包含了 wave ener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J]. Renewable and

负压引流理论,将自主导流与增速相结合,充分提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9, 113: 109271.

高来流有效做功,机制成熟。 [8]RUSU E, ONEA F. A review of the technologies for wave energy

在波浪能方面,多自由度能量分配理论是目前 extraction [J]. Clean energy, 2018, 2(1): 10-19.

2023·1·China Basic Science 13


中国基础科学·政策和综述

[9]施伟勇 , 王传崑 , 沈家法 . 中国的海洋能资源及其开发前景展望 [J]. analysis of a multi-axis wave energy converter [J]. IET renewable
太阳能学报 , 2011, 32(6): 913-923. power generation, 2021, 15(14): 3368-3384.
[10]The European Marine Energy Centre Limited. Assessment of tidal [29]DING M, XU L, WANG Z, et al. Study on mechanical motion rectifier
energy resource [EB/OL]. [2020-04-09]. https://www.emec.org.uk/ under different excitation forms[C]//2021 3rd International Academic
assessment-of-tidal-energy-resource/. Exchange Conferenc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11]The European Marine Energy Centre Limited. Assessment of wave (IAECST). Guangzhou: IEEE, 2021: 819-829.
energy resource [EB/OL]. [2020-04-09]. https://www.emec.org.uk/ [30]TAO J, HANN M, GREAVES D, et al. Numerical study of a point
assessment-of-wave-energy-resource/. absorber wave energy converter with different power take-off systems
[12]陈禹庚 , 鲍献文 , 周玲玲 , 等 . 基于非规则网格模型的全球潮流 [J]. Ocean engineering, 2021, 242: 110181.
能评估 [J]. 海洋学报 , 2020, 42(11): 23-33. [31]QIAO D, ZHI G, LIANG H, et al. Scaling orchestration in physical
[13]朱国俊 , 冯建军 , 罗兴锜 . 基于新型载荷分布的双向贯流式转轮 model test of oscillating buoy wave energy converter [J]. Frontiers in
叶片反问题设计方法:202210292274.7 [P]. 2022-06-14. marine science, 2021, 8: 1-11.
[14]朱国俊 , 李康 , 冯建军 , 等 . 一种贯流式水力机械转轮和外壁振 [32]宁德志 , 乔东生 , 支光凝 , 等 . 振荡浮子式波浪能装置能量转换
动的同步测试方法:202011094423.6 [P]. 2021-02-19. 效率实验室陆上测试方法:202110308095.3 [P]. 2022-05-10.

[15]朱国俊 , 李康 , 冯建军 , 等 . 空化对轴流式水轮机尾水管压力脉 [33]黄元峰 , 王海峰 , 赵威 , 等 . 一种海洋能浪流一体化发电装置:

动和转轮振动的影响 [J]. 农业工程学报 , 2021, 37(11): 40-49. 202010257355.4 [P]. 2021-06-28.

[16]FENG J, MENG Y, ZHU G, et al. Cavitation detection in a Kaplan


turbine based on multifractal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 of Research of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Marine Energy Based
vibration signals[J]. Ocean engineering, 2022, 263: 1-8. on China’s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17]朱国俊 , 李康 , 冯建军 , 等 . 一种水轮机转轮振动与压力脉动的 1 2
SHI Hongda , YOU Zaijin , LUO Xingqi ,
3

关联性测试分析方法:202011094423.6 [P]. 2021-03-02. 1


WANG Shujie , NING Dezhi
4

[18]朱国俊 , 李康 , 冯建军 , 等 . 综合振动测试和压力脉动测试的水 1. College of Engineering,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轮机空化初生判定方法:202110250580.X [P]. 2021-07-23. 266100;
[19]GAO C, YU X, NAN H, et al. Stability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2.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Dalian Maritime
doubly-fed variable speed pump turbine governing system based on
University, Dalian 116026;
Hopf bifurcation theory [J]. Renewable energy, 2021, 175: 568-579.
3.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20]GAO C, YU X, NAN H, et al. A fast high-precision model of the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48;
double-fed pumped storage unit [J].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4.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stal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2021, 2(16): 797-808.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21]LIU H, GU Y, LIN Y, et al. Improved blade design for tidal current
turbines [J]. Energies, 2020, 13(10): 2642. Abstract: China’s marine energy reserves, distribution
[22]崔宝玉 , 司先才 , 王树杰 , 等 . 边界层设置对潮流能水轮机数值 and long-term variation are accurately described. The goal
模拟影响研究 [J]. 太阳能学报 , 2021, 42(10): 367-373. of this project is to break through the key technologies
[23]杜修茂 , 司先才 , 袁鹏 , 等 . 基于区域嵌套法与区域分解法的潮 of efficient capture and conversion of neap tidal energy,
流能开发模型对比研究 [J]. 太阳能学报 , 2021, 42(7): 1-7. slow-flow-speed current energy and small amplitude wave
[24]李阳健 , 何伟 , 刘宏伟 , 等 . 水平轴海流能机组传动链主动阻尼 energy, develop a model test loading system of marine
控制技术 [J]. 浙江大学学报 ( 工学版 ), 2020, 54(7): 1355-1361.
energy, and build a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test
[25]杜修茂 , 司先才 , 袁鹏 , 等 . 潮流能水轮机转子直径对阵列产能
scheme and marine energy and power quality test system
及附近水域的影响研究 [J]. 太阳能学报 , 2021, 42(11): 442-448.
for the whole resource - power matching process, which
[26]HUANG S, SHI H, CAO F,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interaction
are necessary explorations and attempts for the innovative
between degrees of freedom in a wave buoy [J].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19, 18(6): 1256-1264.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arine energy technologies
[27]王冬姣,刘鲲,邱守强 . 多自由度轴对称型波浪能装置水动力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resources.
性能研究 [J]. 中国造船 , 2021, 62(2): 119-131. Keywords: marine energy resource assessment; tidal
[28]TAN M, CEN Y, YANG Y, et al. Power absorption modelling and energy; tidal current energy; wave energy; model tests

2023·1·China Basic Science 1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