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王项南,麻常雷.“双碳”目标下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J].华电技术,2021,43(11)91-96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第 43 卷 第 11 期 华电技术 Vol. 43 No.

11
2021 年 11 月 Huadian Technology Nov. 2021

DOI:10. 3969/j. issn. 1674-1951. 2021. 11. 011

“双碳”目标下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
Utilization of marine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under the goal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王项南,麻常雷*
WANG Xiangnan,MA Changlei*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 300112)
(National Ocean Technology Center,Tianjin 300112,China)

摘 要: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对促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潜在作用。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资
源总量丰富,仅近海海域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可开发量就高达数百吉瓦。近年来,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开
发利用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进入世界前列。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源电力绿色转
型战略的实施,为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发展机遇。在介绍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
发利用开展的工作以及取得的重要进展的基础上,梳理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我
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减排潜力,对“双碳”背景下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的中长期发展愿景进行展望,并对近期的海洋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发展以及规模化开发利用重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海洋可再生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波浪能;潮流能;潮汐能;温差能;盐差能
中图分类号:P 743:TK 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1951(2021)11 - 0091 - 06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arine renewable energy exerts key potential influence on promoting energy
conservation,emission reduction and countermeasure for climate change.The reserves of marine renewable energy in China
are abundant,and its exploitable amount in offshore waters goes as high as hundreds of GW. In recent years,marine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echnology has made rapid development in China,and its installed capacity
ranks among the best in the worl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ergy green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under the goals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provides a vital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arine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study and important progress mad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arine
renewable energy in China,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potential of marine renewable energy in emission reduction are
analyzed.Then,the medium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goals of marine renewable energy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are made,and its short-term technology development goal and key points in large-
scale utilization are proposed.
Keywords:marine renewable energy;carbon peaking;carbon neutrality;wave energy;axis tidal energy;vertical tidal
energy;temperature difference energy;salinity gradient energy

定义有所区别,欧洲地区将海上风能与波浪能、潮
0 引言
流能等统称为海上可再生能源,而美国通常将海上
海洋可再生能源一般是指依附于海水水体的 油气、海上风能与波浪能、潮流能等统称为海洋能
[1]
可再生能源 ,主要包括波浪能、潮流能、潮汐能、温 源。本文围绕我国波浪能、潮流能、潮汐能、温差能
差能、盐差能等。开发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就是 及盐差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展开论述。在认识到海
将上述能源资源转化为可用的能源形式(通常是电 洋能开发利用对于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后,世界上
能)。广义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还包括利用海洋空间 的主要海洋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海洋能,尤其是英、
进行开发利用的海上风能、海上太阳能、海底地热 美等国更是在近年来加大投入力度。我国海洋能

能等能源。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海洋可再生能源的 资源丰富,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加快海洋能技术
研发,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发展海洋能产业,将
收稿日期:2021 - 07 - 26;修回日期:2021 - 08 - 19 有力支撑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92 · 华电技术 第 43 卷

《英国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未来》报告中指出,英
1 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波浪能资源年技术可开发量高达 381 TW·h,潮流
近年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已 能资源年技术可开发量高达 21 TW·h。英国海洋能
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根据《巴黎协定》,缔约 资源可以满足全国电力需求量约 20%[7]。
方将在 21 世纪末“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
3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升高控制在 2 ℃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 1. 5 ℃之
内而努力”。
《巴黎协定》反映出全球向绿色低碳转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仅近海海
型、构建清洁能源体系已成为趋势 。从全球来看, [2]
域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就超过 70
主要经济体都制定了明确的中长期减排目标。如 GW,深远海海域的波浪能资源远远超过近岸海域。
英国 2011 年通过“碳预算”法案,规定到 2025 年将 此外,深远海的洋流能资源也比较丰富[8]。
在 1990 年基础上减排 50%、2030 年减排 60%、2050 根据 2004 年原国家海洋局组织的“我国近海海
年减排 80%。在节能减排目标驱动下,发展可再生 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开展的海洋能资源调查与
能源已成为许多国家推进能源转型的核心内容和 评价,我国近海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理论装机容量
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全球可再生能源开发利 约 697 GW,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见表 1。
用规模不断扩大。近期,英、美等主要经济体更是 表1 我国近海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统计
提出了各自的碳中和时间表。全球海洋能资源的 Tab. 1 Statistics of marine renewable energy
巨大储量,将为各国碳中和提供重要的支撑手段。 resources in offshore waters of China GW

同时要认识到,海洋能开发利用需要重点解决海洋 能源种类 理论装机容量

能资源不稳定、能量密度较低、海上生存条件恶劣 潮汐能 192.86

等问题,才能加快提升海洋能技术成熟度。 潮流能 8.33

此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5 年发 波浪能 16.00


温差能 367.13
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
盐差能 113.09
对未来中长期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具有重要贡献
合计 697.41
潜力,特别是欧洲沿海国家,欧盟估计到 2035 年海
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将创造 4 万个就业岗位[3]。同 3. 1 潮汐能资源
时,开发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还具有保持能源供给 我国潮汐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东海沿岸,浙江省
独立性等优势。随着越来越多国际知名企业的进 潮汐能资源最多,福建省潮汐能年平均功率密度最
入,国际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有 大。福建省和浙江省大部分海域潮差不低于 4 m,
望成为未来能源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海洋 具有很好的潮汐电站建设条件,如图 1 所示[9]。潮
经济的重要增长点[4]。 汐能资源最优港湾包括浙江省钱塘江口、三门湾,
福建省兴化湾、三都澳、湄洲湾等。
2 全球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十分丰富
3. 2 潮流能资源
全球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储量理论上远超 浙江省沿岸海域潮流能资源最丰富,
占我国近海
过人类的能源需求,年可发电量为 2 000 000 TW·h, 潮流能资源潜在量 50% 以上,
舟山海域各水道潮流能
是全球电力消费量的数十倍,未来海洋可再生能源 资源尤为丰富,
各水道位于诸多岛屿之间,
海况平稳,
开发主要取决于技术的发展水平 。 [5]
海底底质类型为基岩,
非常适合布放座底式潮流能发
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于 电装置,如图 2 所示[9]。山东、江苏、福建、广东、海南
2021 年 2 月发布了《美国海洋能发展机遇展望》,对 和辽宁等省潮流能资源占我国总量 38%。
美国沿海各州及远海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总体 3. 3 波浪能资源
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显示,美国沿海各州所 广东省和海南省近海波浪能资源占我国波浪
属海域的温差能、波浪能、潮流能资源技术可开发 能资源总量的 55% 以上。福建南部、广东东北部、
量 为 2 300 TW·h/a,相 当 于 全 美 2019 年 用 电 量 的 海南西南部以及台湾大部分沿岸海域波浪能能量
47%。如果再加上太平洋及加勒比海地区偏远海域 密度大于 4 kW/m,如图 3 所示[9]。
的温差能资源,美国温差能、波浪能、潮流能资源技 3. 4 温差能资源
术可开发量将高达 6 400 TW·h/a,是美国全国电力 我国南海温差能资源丰富,南海东南部海域和
需求的 1. 6 倍 。[6]
西沙群岛附近海域 1 000 m 等深线处距离海南岛或
第 11 期 王项南,等:
“双碳”目标下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 ·93 ·

其他海岛不足 100 km,具有较好的温差能电站建设


条件,如图 4 所示[9]。

图3 我国近海波浪能资源分布[9]
Fig. 3 Wave energy distribution in offshore waters of China[9]

图1 我国近海潮汐能资源分布[9]
Fig. 1 Vertical tidal energy distribution in offshore waters of
China[9]

图4 我国南海海域温差能资源分布[9]
Fig. 4 Temperature difference energy distribu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9]
图2 我国近海潮流能资源分布[9] 3. 5 盐差能资源
Fig. 2 Axis tidal energy distribution in offshore waters of China[9] 我国沿海河流众多,年入海径流丰富,盐差能
·94 · 华电技术 第 43 卷

资源总量大但地理分布不均,季节变化剧烈且年际 放了 10 kW 和 100 kW 鹰式波浪能发电装置,首次实


变化明显。我国盐差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和 现我国利用波浪能为海岛居民供电。2018 年 10 月,
广东省海域。 200 kW 鹰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在南海永兴岛完成并
网试验。2020 年 7 月,500 kW 鹰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4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进展
开始在广东万山岛海域海试。
海 洋 可 再 生 能 源 具 有 开 发 潜 力 大 、可 持 续 利 我国温差能技术成熟度为 4—5 级。自然资源
用、绿色清洁等优势,但相对于传统化石能源,海洋 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于 2012 年利用电厂排水余热,研
可再生能源能量密度低、稳定性较差,因而海洋可 制了 15 kW 温差能发电试验装置,在温差为 19. 7 ℃
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10]
。近年来,我国海洋 时,透平发电效率约为 73%。2017 年开展了高效氨
能技术水平提升较快。潮流能和波浪能总体技术 透平、热交换器等关键技术研发,并搭建了 10 kW 温
成熟等级已接近 6 级(示范试验阶段),涌现出一批 差能实验室模拟系统。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于 2011
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技术成果。潮流能、波浪能电站 年针对小型海洋观测平台供电问题,开展了 200 W
已实现并网发电,深海网箱养殖的波浪能供电技术 温差能发电技术研究。
已开始推广应用。潮汐能技术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我国盐差能技术成熟度为 3 级。中国海洋大学
4. 1 技术进展 开 展 了 100 W 缓 压 渗 透 式 盐 差 能 发 电 关 键 技 术
我国海洋能装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2020 年, 研究。
我国海洋能累计装机约 8 MW,位居世界第五,年并 4. 2 产业发展
网发电量约 7 GW·h,主要为潮汐能发电。潮流能和 我国海洋能产业已开始从起步阶段向成长阶
波浪能累计装机约 4 MW,占全球在运行的潮流能 段过渡。我国海洋能技术提升较快,突破了潮流能
和波浪能装机 25% 以上 [11]
。 连续并网发电、波浪能深远海发电等技术,舟山秀
我国潮汐能技术成熟度已达 9 级。总装机容量 山岛兆瓦级潮流能示范工程、
“ 澎湖号”波浪能养殖
4. 1 MW 的江厦潮汐电站,规模仅次于韩国始华湖 网箱供电示范工程等运行效果良好,一批代表性技
电站、法国朗斯电站、加拿大安纳波利斯电站,位居 术具备了产品化基础。
世界第四。 4. 3 存在的问题
我国潮流能技术近年快速发展,成熟度为 6—7 目前,我国潮汐能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
级,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掌握规模化潮流 大,潮流能和波浪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小,温
能开发利用技术的国家。目前约有 20 台机组完成 差能、盐差能等海洋能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
了海试,最大单机功率 650 kW,部分机组实现了长 大[12]。总体来看,我国海洋能技术的发展主要存在
期示范运行。浙江舟山联合动能新能源开发有限 以下问题:海洋能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原创性技术
公司于 2016 年 3 月在舟山秀山岛海域下水的兆瓦 较少;海洋能公共平台能力建设进展缓慢,发电装
级 LHD 潮流能示范平台于 2016 年 8 月实现并网发 置转换效率、可靠性和稳定性普遍不高,示范应用
电,截至 2020 年年底,总装机容量达 1. 7 MW,先后 效果不佳、装机规模偏低。
共安装了 7 台垂直轴和水平轴机组,最大机组功率 我国海洋能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在海洋能发电
为 400 kW。该平台的连续发电时间、累计发电量等 理论研究方面,跨学科、多领域交叉的应用基础研
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浙江大学于 2017 年 11 月 究开展较少,能量俘获与转换机理、俘获系统对海
在舟山摘箬山岛海域实现了 650 kW 水平轴潮流能 洋环境的适应性及响应控制、装置结构在海洋环境
机组并网发电,是目前国内单机功率最大的潮流能 下的腐蚀及疲劳作用机理、最佳功率跟踪及负载特
机组。 性匹配等基础研究亟须加强。
我国波浪能技术成熟度为 5—6 级。科研人员 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未取得突破、示
针对我国波浪能资源特点,研发出小功率波浪能发 范应用规模较小。潮汐能技术水平虽位居世界前
电装置,目前约有 30 台装置完成了海试,最大单机 列,但尚未实现万千瓦级潮汐电站建设实践。潮流
功率 500 kW,已初步实现为偏远海岛供电。近年来 能、波浪能、温差能等发电装置均存在可靠性和稳
还探索了波浪能网箱养殖、导航浮标供电等应用。 定 性 较 差 等 问 题 ,距 离 产 品 化 应 用 水 平 尚 有 差
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研制的鹰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基 距[13]。此外,我国海洋能装置示范应用规模(不足
于振荡浮子式工作原理,采用漂浮安装方式。2012 百千瓦级)远小于国际上的兆瓦级水平。
年起,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在珠海万山岛海域先后布 我国海洋能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海
第 11 期 王项南,等:
“双碳”目标下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 ·95 ·

洋能技术开展示范应用还面临着用海用地难、审批 能发电、冷海水直接应用及海水淡化等综合利用技
手续繁琐等问题。借鉴国外经验,建设海洋能海上 术,重点解决冷海水管道材料及工程应用、深海水
公共测试场与示范区,为海洋能发电装置提供标准 养殖及高值营养元素提取制取、深远海锚泊及运维
统一的检测与认证服务体系,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等问题,开展南海温差能综合利用示范。
的有效手段。国际上运行时间最长的欧洲海洋能 深远海装备海洋能长期稳定供电技术。发展
中心(EMEC)建于 2003 年,已经为全球数十台海洋 深远海波浪能、深远海低流速海流能、深海海泥电
能装置提供了权威的测试服务。相比而言,国内海 池等自主创新技术,为深远海观测装备提供系列
洋能公共服务平台进展较为缓慢。 化、轻便型的供电产品。
新型自主创新海洋能发电技术。突破海洋能
5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展望
发电新机理新方法,开展摩擦纳米波浪能发电、柔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 性结构波浪能发电等自主创新技术研发。
发利用大有可为:我国近海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可
开发量超过 60 GW,具有巨大的减排潜力。根据国 参考文献:
际能源署海洋能系统(IEA OES)测算,每千瓦海洋
能装机容量可以减少 CO2 排放 1. 667 t/a[14]。据此测 [1]夏登文,康健 . 海洋能开发利用词典[M]. 北京:海洋出版
算,我国海洋可总装机容量如果超过 30 GW,每年可 社,2014.
减少 CO2 排放 5 000 万 t。 [2]解振华 . 巴黎气候协定与中国能源产业发展[J]. 中国科

5. 1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主要路径 技产业,2016(11):14-16.
[3]Commission European.Blue energy[EB/OL](
. 2014-04-02)
为 实 现 2060 年 我 国 海 洋 能 装 机 容 量 超 过 30
[2021-08-12].https://op.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
GW 的目标,需要从高效低成本发电装备技术研发、
publication/e4aea330-19b7-42d8-9d5c-0da648e76792/
拓展应用领域、制定产业激励政策等方面共同推动
language-en.
海洋能的规模化开发利用。 .
[4]夏登文“十三五”海洋能开发利用战略研究[M]. 北京:海
部署高效低成本海洋能发电装备技术研发。 洋出版社,2016:13-15.
通过研发及优化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潮流能、波浪 [5]IPCC.Special report: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climate
能、温差能转换效率,以及发电装备的可靠性和海 change mitigation[EB/OL].(2018-12-05)
[2021-08-12].
上生存性,推动海洋能发电成本快速降低 [15]
。 https://www.ipcc.ch/site/assets/uploads/2018/03/SRREN_Full_
拓展海洋能利用技术的应用领域。结合深远 Report-1.pdf.

海开发、海上能源补给、海上国防建设、制淡制冷等 [6]KILCHER L,FOGARTY M,LAWSON M. Marine energy in


the United States:An overview of opportunities [EB/OL].
应用,提升海洋能发电之外的附加值,推动海洋能
[2021-08-12].https://www.energy.gov/sites/
(2021-02-10)
尽快成为偏远海岛和深远海海上活动的能源保障。
default/files/2021/02/f82/78773_3.pdf.
制定并落实产业激励政策。加快制定海洋能
[7]House of Commons,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 Committee.The
上网电价激励政策,推动海洋能电站试行上网电价
Future of Marine Renewables in the UK[EB/OL](2012-02-
.
单独审批,探索商业性金融、股权融资等手段在海 07)[2021-08-12]. https://publications. parliament. uk/pa/
洋能开发利用中的应用[16],推动海洋能技术产业化 cm201012/cmselect/cmenergy/1624/1624.pdf.
进程。 [8]IRENA. Offshore renewables: An action agenda for
5. 2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重点方向 deployment [EB/OL]. (2021-07-08) [2021-08-12].
近海潮流能规模化利用技术。研发兆瓦级潮 https://www. irena. org/publications/2021/Jul/Offshore-
流能高可靠、低成本发电技术,重点解决潮流能机 Renewables-An-Action-Agenda-for-Deployment.

组传动系统及密封单元可靠性、整机安全性、低成 [9]韩家新 . 中国近海海洋:海洋可再生能源[M]. 北京:海洋


出版社,2015.
本运维等问题,研究潮流能机组及其阵列化应用对
[10]王传崑,卢苇 . 海洋能资源分析方法及储量评估[M]. 北
海洋环境的影响。
京:海洋出版社,2009:204-205.
偏远海岛波浪能利用技术。研发兆瓦级波浪
[11]IEA-OES. Annual report:An overview of ocean energy
能俘获与转换技术,重点解决漂浮式发电平台深远 activities in 2020[EB/OL](
. 2021-03-08)
[2021-08-12].
海锚泊及运维、波浪能与海上风能集成等技术,推 https://www. ocean-energy-systems. org/publications/oes-
广波浪能与养殖网箱、海水淡化等技术耦合[17]。 annual-reports/document/oes-annual-report-2020.
温差能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发兆瓦级温差 [12]Joint Research Centre(JRC). the European Commission′s
·96 · 华电技术 第 43 卷

science and knowledge service. Ocean Energy Technology [16]ETIP Ocean.Ocean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eport 2018[EB/OL](2021-03-08)
. [2021- strategic actions[EB/OL].(2020-12-03)
[2021-08-12].
08-12]. https://publications. jrc. ec. europa. eu/repository/ https://www. oceanenergy-europe. eu/wp-content/uploads/
bitstream/JRC118296/jrc118296_1.pdf. 2020/12/ETIP-Ocean-Ocean-energy-and-the-environment.
[13]IRENA. Fostering a blue economy:Offshore renewable pdf.
energy [EB/OL].(2020-12-01)[2021-08-12]. https:// [17]Renewable UK. Export nation:A year in UK wind,wave
irena. org/-/media/Files/IRENA/Agency/Publication/2020/ and tidal exports[EB/OL](
. 2018-06-01)
[2021-08-12].
Dec/IRENA_Fostering_Blue_Economy_2020.pdf. https://tethys. pnnl. gov/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
[14]HUCKERBY J,JEFFREY H,JAY B.An international vision Renewableuk2018.pdf.
for ocean energy[J/OL].Ocean Energy Systems Implementing (本文责编:惠忻)
Agreement,2016.(2021-07-22)
[2021-08-12].https://www.
research.ed.ac.uk/en/publications/an-international-vision- 作者简介:
for-ocean-energy-phase-1. 王项南(1965—),男,天津人,研究员,从事海洋可再生
[15]IRENA.Innovation outlook:Ocean energy technologies[EB/ 能源技术测试研究工作(E‐mail:notckj@vip.sina.com)。
OL]. (2020-12-01)[2021-08-12]. https://irena. org/ *
麻常雷(1980—),男,山东烟台人,高级工程师,硕士,
publications/2020/Dec/Innovation-Outlook-Ocean-Energy- 从 事 海 洋 可 再 生 能 源 发 展 规 划 与 战 略 研 究 工 作(E‐mail:
Technologies. notcmachanglei@163.com)。
***********************************************************************************************************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侧资源利用关键技术”专刊征稿启事
全球气候问题促使世界主要国家积极推进碳中和,其着手点之一就是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尤其是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
能源。2021 年 3 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由于电源结构、用电结构和系
统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仅依靠电源侧调节能力的安全稳定保障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相比之下,需
求侧资源具有多元化和高灵活性特点,因此,推动电力系统由“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充分发挥需求侧资源在新型电力
系统中的作用,已十分迫切和必要。中国电力工业需求侧蕴藏了巨大的可调节资源,但目前需求侧资源的调节能力仍待挖掘,
实际利用也受到市场、政策、技术等多方面约束,难以形成稳定的负荷与电网协调互动能力,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十分
有限。
为此,
《华电技术》特推出“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侧资源利用关键技术”专刊,邀请河海大学吴英俊副教授、武汉大学
廖思阳副教授、华北电力大学王剑晓讲师、东南大学陈涛讲师担任特约主编,共同探讨新型电力系统下未来需求侧资源的利用
模式和关键技术,欢迎业内同仁踊跃投稿!
一、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新型电力系统下负荷特性分析与建模方法。
(2)支撑电网安全稳定的需求侧资源运行优化技术。
(3)协同新能源高效利用的需求侧资源优化调度技术。
(4)考虑需求侧资源利用的多目标电网规划技术。
(5)支撑需求侧资源利用的通信、信息与计算技术。
(6)面向需求侧资源利用的需求响应市场化交易方法。
(7)新型电力系统下需求侧资源利用的商业模式。
(8)需求侧资源可调节智能终端和负荷集控系统。
二、时间进度
专刊拟于 2022 年 5 月 31 日截稿,2022 年择期出版。
三、征稿要求
(1)专刊只收录未公开发表的论文,拒绝一稿多投。作者对论文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负责。
(2)按照《华电技术》论文格式要求使用 Word 软件排版,论文模板请在网站(www.hdpower.net)首页作者中心下载。
(3)请保留论文图片、曲线和表格原始文件,并在投稿时按规定提交。
(4)论文作者应遵守相关学术不端规定。
四、投稿方式
(1)在线投稿(推荐):登录在线采编系统(www.hdpower.net),完成在线全文投稿,欢迎投稿时推荐审稿人。
(2)邮箱投稿:ywu_ee@vip.163.com(吴教授);hdjs-chd@vip.163.com(编辑部)。
(3)咨询联系:刘芳 0371-58501060 13838002988;杨满成 010-63918755 1380117529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