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3

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

2022-2023 年度 畢業考試
中六級 中國語文
試卷一 閱讀能力
評分參考
甲部) 指定閱讀篇章(30%)
字詞 6
論仁論孝 4
廉頗 8
師說 8
月下 4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2 分)

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出師表》) 光:發揚光大/發揚/彰顯

 大王必欲急臣。(《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 急: 逼迫

2. 以下哪一句是文言倒裝句?(2 分)
A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論仁論孝論君子》) A B C D
B 寧許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 ○ ● ○ ○
C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岳陽樓記》)
D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出師表》)
答案分析:(2 分)
A 錯誤:「年」是名詞,解作年紀。「知」是動詞,解知道。全句意思是父母的年
紀,(子女)不能不記住。句子的成分順序沒有發生變化,不見有顛倒原
有語序的情況出現。可見引句不是倒裝句,故選項 A 錯誤。
B 正確:「寧」是連詞,表示選擇,寧願、寧可,解作寧可。「許」是動詞,解作
答應、應允。「以」是連詞,連接「寧許」和「負秦曲」表示目的。「負」
解作承擔,這裏作使動用法,「負秦曲」即「使負秦曲」。此句把謂語「負」
前置,即「寧許以秦負曲」,屬於謂語前置的例裝句。全句意思是寧可答
應(秦國的要求),去使秦國承擔理虧(的責任)。可見引句是倒裝句,
故選項 B 正確。
C 錯誤:「若夫」是連詞,用在句子的開首,表示另外提出一件事,相當於「至
於」。「霪」同「淫」,解作過量,在此是指下了很久的雨。「霪雨」便
是指連綿不斷的雨。「霏霏」則形容雨線細密的樣子。「連」即連續,「月」
即數個月,「開」即放晴。全句意思是至於那連綿的陰雨下個不斷(的日
子),連續數個月都不放晴。句子的成分順序沒有發生變化,不見有顛倒

2022-2023/M/S.6/Chi.1/Ans/ P.1
原有語序的情況出現。可見引句不是倒裝句,故選項 C 錯誤。
D 錯誤:「親」是動詞,解作親近。「遠」是動詞,解作疏遠。「此」是代詞,解
作這。
「所以」此處連接動詞「興隆」,表示原因。全句意思親近賢臣,疏遠小
人,這是前漢興盛的原因。句子的成分順序沒有發生變化,不見有顛倒
原有語序的情況出現。可見引句不是倒裝句,故選項 D 錯誤。

3. 「之」是常見的文言虛詞,以下哪一句中的「之」字,與「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輮使之然也」《勸學》(節錄)一句中,「之」字的用法最接近?(2 分)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遊記》)
A. A B C D
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逍遙遊》節錄)
B. ○ ○ ○ ●
欲勿與,即患秦兵之來。(《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
C.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魚我所
D.
欲也》)
答案分析:(2 分)
引文中的「之」字為代詞,解作它。全句意思是即使再次枯乾日曬,也不會回復挺
直,(這是因為)用火烘烤使它(變成)這樣。
A 錯誤:「之」於句中為助詞,解作的。全句意思是卻不曾知道西山的奇怪特別。
這與引句中「之」字的用法不接近,故選項 A 錯誤。
B 錯誤:「之」於句中為助詞,解作的。全句意思是你好像蓬草的心(閉塞不通)
啊!這與引句中「之」字的用法不接近,故選項 B 錯誤。
C 錯誤:「之」於句中為助詞,解作的。全句意思是想不給,就擔心秦國軍隊的
進犯。這與引句中「之」字的用法不接近,故選項 C 錯誤。
D 正確:「之」於句中為代詞,解作它。全句意思是不僅僅賢能的人有這種本性,
人人都有它(這種本性),(只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這種本性)罷了。
這與引句中「之」字的用法接近,故選項 D 正確。

試根據《師說》回答以下問題。
4. 《師說》屬「說」一類,這類文體的寫作目的是甚麼?(2 分)
「說」的寫作目的:用以說明道理。(2 分)

5. 作者認為選擇老師時有甚麼標準?試摘錄有關句子作答。(2 分)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2 分)

2022-2023/M/S.6/Chi.1/Ans/ P.2
6. 作者批評了甚麼社會風氣?他如何論述這個觀點?試舉一例加以說明。(4 分)

作者批評了時人以跟從老師學習為恥的不良風氣。(1 分)
作者運用對比論證論述這個觀點(1 分),
例子 2 分:(對比關係1分+結果1分)
1古之聖人尚且要跟從老師學習,而今之眾人卻對跟從老師學習感到羞恥,導致
後者變得更加愚昧(2 分)
2時人只讓孩子跟從老師學習句讀,卻不學習道理,結果不能解決疑難(2 分)
3士大夫地位雖高卻恥於從師,而巫、醫、樂師、百工之人雖地位卑賤卻明白跟
從老師學習的重要,所以前者的智慧比不上後者(2 分)
(以上例子任選其一)

試根據《論仁》及《廉頗藺相如列傳》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7. 《論仁》各則,以下哪幾項是仁者所具備的特質?(2 分)
能時刻堅持仁德。《論仁》第 2 則:「君子無終食之閒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能克制自己的私欲。《論仁》第 3 則:「克己復禮為仁」。
能長期處身窮困或安樂的環境中。《論仁》第 1 則:「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明白實行仁德的好處,於是實行仁德。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A 、、
B 、、
C 、、 A B C D
D 、、 ● ○ ○ ○

8. 根據《論仁、論孝、論君子》,君子的特質為:「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你
認為《廉頗藺相如列傳》
(節錄)中,廉頗和藺相如符合「君子」的特質嗎?試分別
說明。(6 分)

(答案僅供參考,言之成理皆可。)行為1分+闡述2分
《論語》說君子「坦蕩蕩」,意即心胸舒坦寬廣,小人卻「長戚戚」,經常局促憂

廉頗:廉頗不符合「君子」的特質。廉頗看不起出身寒微的藺相如,也看不起他的
功勞,棄國家大事於不顧,不斷找機會羞愧相如,可見他心胸狹窄,不符合君子之
道。(3 分)
藺相如:藺相如符合「君子」的特質。廉頗悔悟後向相如負荊請罪,相如不記前
嫌,忘卻廉頗以前的多番羞辱,更與廉頗結為刎頸之交,可見其人胸懷磊落,符合
君子之道。(3 分)

2022-2023/M/S.6/Chi.1/Ans/ P.3
9. 在「澠池之會」一事中,藺相如怎樣憑著自己的膽色和機智,保住了趙國的體面?
試舉例加以說明。(4 分)例子 1 分+闡述 1 分

秦王要求趙王鼓瑟,並命史官把此事記在史冊上;藺相如也不甘示弱,以死脅迫
秦王擊,也令史官記下此事,使趙國在外交上與秦國保持均勢,保持了趙國的體
面。另外,秦國群臣請趙王以十五城作為給秦王的獻禮,藺相如隨機應變,毫不
退讓地反請秦國以首都咸陽城作為給趙王的獻禮,擊退了秦國不合理的要求,也
保持了趙國的體面。

試根據《月下獨酌》回答以下問題。

10. 《月下獨酌》屬甚麼體裁?(1 分)
A 古體 中一《燕詩》 A B C D
B 樂府 《行行重行行》 ● ○ ○ ○
C 律詩 8句
D 絕句 4句

11. 試《月下獨酌》如何展現李白豐富的想像力?試摘錄有關詩句,舉一個例子加以說
明。(3 分)
(1)「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1分)他想到邀月、影作伴,把「無情」的月和
影想像為朋友一般,令本來冷清的氣氛變得熱鬧。(2分)

(2)「我歌月徘徊,我舞影 零亂」,(1分)他想像月因「我歌」而徘徊不去,靜靜
傾聽;影子因「我舞」而與他共舞,搖曳散亂。(2分)

(3)「永結無情遊,相期 邈雲漢」,(1分)他發揮想像,盼望與月和影相約在天上
的仙境中會面。(2分)
以上三例,可任舉一例。

2022-2023/M/S.6/Chi.1/Ans/ P.4
乙部)閱讀能力考材(70%)

第一篇 (50 分)
12. 第一篇共有 20 個段落,如按內容大意可分成五個部分。試指出第二至五部分由哪些段落
組成(4 分),然後概述第二及第五部分的內容大意,並把答案填寫在下表內(6 分)。
部分 段落 內容大意

一 以鄰居一家的對話帶出現代人長期信奉的生活準則,並
第1至4段
引入主題。
:
: 作者以自己的經歷/自身經歷(1 分)為例,論證
二 第5至9段 把人生視為賽跑(1 分)的生活準則為人帶來苦果。或
(1 分)
令人不快樂/未能享受幸福(1 分)
k:
第 10 至 11 段 作者談論人類時間和宇宙時間的不同,論證人類慣常生

(1 分) 活方式的弊端。

:
第 12 至 15 段 作者論證人生目標對人們的影響,並提出有關人生態度

(1 分) 的疑問。

:
作者提出人應該把人生視為漫遊的好處(1 分),並呼籲
(1 分)人們不應把人生看作是賽跑(1 分)。
:

五 第 16 至 20 段
(1 分) 作者以愛情和事業為例(1 分),論證結果與過程並非互
相排斥(1 分),希望人們轉換角度將人生視為漫遊。(1
分)

13. 作者在第 1 至 4 段藉記述鄰居一家的對話引入主題。根據有關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1) 第 1 段中,為甚麼鄰居一家的爸爸形容孩子要求犒勞是「非分之請」?(2 分)
A 犒勞所費不菲,父母難以負擔。 A B C D
B 兒子未有盡力,不值父母犒勞。 ○ ○ ● ○
C 最終目標未達,兒子要求無理。
D 擔心兒子怠惰,不敢犒勞兒子。

1
(2) 作者是否認同鄰居父親所信奉的生活準則?試根據第 5 段的內容說明。(4 分)

鄰居父親所信奉的生活準則是即使有樂事也不能馬上行樂,要等到功成名就才可以

慶祝。
(1 分)作者不敢苟同/不認同鄰居父親的生活準則。作者作者形容鄰居父親

信奉的生活準則為「病態」,即心理上不正常的狀態(1 分)。作者認為這種態度使

自己經歷許多痛苦(1 分),作者也讓兒子都痛苦沒有享有快樂的童年(1 分)。


或 以往認同:因為自己信奉這準則令兒子受到傷害,無法有幸福的童年。
如今不認同:因為發現這是一種病態,這準則和自己的痛苦經歷相關。

評分原則:
 能準確理解鄰居父親所信奉的生活準則,1 分;
 能指出作者以病態形容該生活,反映作者的立場,1 分;
 能清楚解釋鄰居父親所信奉的生活準則對作者造成的影響,2 分;
*令作者經歷許多痛苦
*作者也讓兒子無法享有快樂的童年

14. 作者在第 6 至 9 段藉記述自身經歷論述他對人生態度的看法。閱讀以下引文,並回答所附


問題。
甲 他(作者的父親)一直相信苦幹可以改變命運,世界上沒有白吃的午餐,流了多少
汗水便能換來多少收成,因此,他是「持之以恆」的鐵桿擁護者 —— 當然,他是
要求我和弟弟持之以恆,事實上他自己並沒有貫徹到底。(第 6 段)

乙 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好像也是人生的「硬道理」,可就是這些積極態度和硬道理,
把我花季雨季的青少年歲月熬成了一鍋黃連湯。(第 7 段)

丙 很多人其實一生就是在為最後那一刻做準備,他們沒有真正「生活」而只是在「準
備」生活,他們從來沒有「享受幸福」而只是在「儲蓄幸福」。(第 9 段)

(1) 根據引文甲的內容,作者對父親要求他持之以恆地苦幹一事有甚麼感受?(2 分)
A 憐憫 B 諒解 A B C D
C 無奈 D 不滿 ○ ○ ○ ●

(2) 作者在引文乙中指出「這些積極態度和硬道理,把我花季雨季的青少年歲月熬成了
一鍋黃連湯」。這句話反映出作者認為自己的青少年歲月是怎樣的?(2 分)
答案不多於四字:苦不堪言/苦澀/艱苦/痛苦/痛苦不堪/萬分辛苦(2 分)
不完備答案:不快樂(1 分)
0分:辛酸命苦

[答案須扣緊-苦(味覺)推敲出生活的苦]

2
15. 第 8 段中把「好意」這個詞語加上引號有何用意?試根據文意略加說明。(2 分)
作者在文中把「好意」這個詞語加上引號,目的是強調這個詞語的反諷/諷刺效果(1

分)。作者指父親對自己的要求是「好意」,是要諷刺父親以為自己的想法是為孩子好,

其實作者不認同這對自己有好處/實際上對作者沒有好處/結出苦果(1 分)。

評分原則:
 能準確指出引號的作用,給 1 分;
 能依據文本,準確說明「好意」的含意,給 1 分;

16. 作者在第 9 段指很多人一生只是在「準備生活」、「儲存幸福」。作者認同這種價值觀


嗎?你是否贊同作者的說法?(4 分)

作者不認同這種價值觀。他指出很多人一生只為成就而努力、準備,其實沒有認真享受

生活、享受幸福。這種價值觀使人的生活變得毫無意義。(1 分)

我認為只顧為將來努力奮發,卻沒有享受青少年的成長過程,將失去青少年時期能享受

到的快樂。(1 分)父母日以繼夜工作,沒有時間陪伴子女。
(1 分)原本希望藉工作多

賺錢為未來的幸福鋪路,卻忽略與子女共處的美好時光,最後錯過與子女建立親子關係

的時機,錢賺多了卻不能感受幸福。(1 分) 或

我不同意作者的看法。我認同「持之以恆地努力」,為未來的幸福努力,追求收成,將

能逐步改善生活。(1 分)生長於基層家庭,要努力學習,累積知識,(1 分)才能增強

個人的競爭力,有機會改變命運。(1 分)因此,為未來努力,才可以爭取幸福。

 能依據文本,準確闡述作者「準備生活」、「儲存幸福」的意涵,給 1 分;
 準確評價以「準備生活」、「儲存幸福」的人生觀的利或弊;給 1 分
 闡述飽滿;給 2 分。
 定品準則:
評價「準備生活」、「儲存幸福」的
品第 意涵 闡述
人生觀
上品(4 分) 準確 飽滿
準確
中上品(3 分) 準確 清晰
尚能闡述
中下品(2 分) 一般
尚能闡述 粗略/缺乏
下品(1 分) 粗略/缺乏 粗疏/欠缺
不入品(0 分) 錯誤 錯誤 紊亂

3
17. 第 11 段,作者指出「我們的一生都是在『為了……而……』這個句式中度過的」。綜合
整段內容,以自己的文字,補上省略號所省略的內容。(4 分)

「我們的一生都是在『為了文本:遠大前程/富有/理想的終點

成果/成功/結果/目標/理想/未來/將來 (2 分)(答案不多於兩個字)

而 犧牲/捨棄/受苦 (2 分)(答案不多於兩個字)』這個句式中度過的」。

0:奮鬥/努力/行動/痛苦

答案分析:(2 分)
第 11 段,作者指出「幾歲的小孩為了將來有『遠大前程』,被迫中止與同伴快樂的遊戲,而去
背誦那些枯燥乏味的英語單詞;二十歲的年輕小伙就開始節衣縮食,攢錢為自己買『養老保
險』;一個學者為了自己幾千年後的『永垂不朽』,捨棄了現在人生所有的世俗幸福;一個創
業者為了將來的富有,寧願承受眼前非人的折磨……總之,這一切都是用現在的痛苦,換取未
來的幸福」。從作者所舉出的例子可見,小孩、年輕人、學者和創業者都為了在將來得到想要
的事物而作出犧牲,承受痛苦,即是為了成果而犧牲。因此答案是「成果」和「犧牲」。

18. 根據第 12 至 14 段的內容,判斷以下陳述。(4 分)


無從
正確 錯誤 判斷
(1) 作者舉出學生、士兵和商人為例,論證確立目標有助人 ○ ● ○
們取得成功。
(2) 作者認為人生目標對人的影響是利大於弊。 ○ ○ ●

19. 第 15 段對本文的結構起了甚麼作用?(2 分)

對本文結構所起的作用:承上啟下/過渡(答案不多於四個字)(2 分)

20. 第 16 段,作者主張不應把人生看作是一場「賽跑」,而是看作是一次「漫遊」。「賽跑」
和「漫遊」有何分別?試以日常生活為例,說明兩者的分別。(4 分)

兩者分別在於「賽跑」是追求結果,而「漫遊」旨在享受過程,從過程中感受快樂。

(1 分)以學生參與繪畫班為例(1 分),抱着「賽跑」心態的學生往往只為了鍛煉技藝,

獲得獎項,為將來的升學或工作鋪路而參與課外活動(1 分);而抱着「漫遊」心態的

學生參與繪畫班,則是為了滿足自己對繪畫的好奇心和興趣,讓自己有更多機會享受畫

畫的過程、接觸不同的畫作,陶冶性情(1 分)。

4
評分原則:
 能依據文本,準確指出「賽跑」和「漫遊」的分別,給 1 分;
 就日常生活的特點,準確說明「賽跑」和「漫遊」的分別,最高給 3 分。
 定品準則:
品第 「賽跑」和「漫遊」的分別 例子 說明 闡述
上品(4 分) 準確 飽滿
準確 準確
中品(2-3 分) 粗略/缺乏 一般

下品(1 分) 尚能闡述 錯誤 錯誤/缺乏 粗疏/欠缺

不入品(0 分) 錯誤 錯誤 錯誤 紊亂

21. 綜合全文,作者運用了不同的論證方法。以下引文分別運用了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對
比論證,還是三者皆非?(6 分)
比喻 舉例 對比 三者
論證 論證 論證 皆非
(1) 德國哲人海德格爾提出過一個有趣的觀點……人總是着 ○ ● ○ ○
眼於「未來」,立足於「現在」,再參考「過去」。
(第 10 段)

(2) 這些人生志向都很宏大,人生的目標也很積極,可一旦 ○ ○ ○ ●
走向極端,這些志向和目的就成了人生的桎梏。(第 12
段)

(3) 有人生目標,我們可能要為實現這些目標做苦役;沒有 ○ ○ ● ○
人生目標,我們人生必然煩悶而無聊。(第 14 段)

考核能力:重整 配合學習重點:分析論證方法 —— 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答案分析:(6 分,每分題 2 分)
(1) 舉例論證:舉出事例、語例、史例或設例作論據,用以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引句舉出德
國哲人海德格爾提出的觀點為例,論證人的生活方式跟宇宙時間不同,人們重視未來,帶
出人在一生中是以未來目標來決定現在行動的觀點,故答案是舉例論證。
(2) 三者皆非:引句中的桎梏只是將束縛形像化,引句中未有提出所論證的觀點。
(3) 對比論證:將兩種性質完全對立的事物或截然相反的觀點作比較,突出兩者的差異之處,
使被論證的事物或觀點更加鮮明突出。引句先指出人有了人生目標後,便有可能為達到目
標而做苦役,論證擁有人生目標對人帶來的弊端;然後指出沒有人生目標,人的生活會變
得煩悶無聊,論證沒有人生目標的弊端。結合兩者,突顯無論人有沒有人生目標,都同樣
會受到負面影響,論證應否追求人生目標對人而言是一個兩難窘局的觀點,故答案是對比
論證。

5
22. 本文以《人生難道只是一場賽跑》為篇名。試綜合全文,分析作者以此為篇名的用意。
(4 分)

作者發現社會主流信奉把人生視為「賽跑」,以追求結果為目標的人生價值觀,結果人

們只顧追求目標而失去很多快樂。(1 分)於是作者提出轉換角度,把人生視作重視過

程的「漫遊」,學會享受生活,得到快樂,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有意義。(1 分)作者以

「人生難道只是一場賽跑」這句帶反問語氣的標題命名,既是藉反問句表達自己不認同

人生只是一場「賽跑」的觀點(1 分);亦是引導讀者反思應否把人生視作「賽跑」,

從而一起改變這種只把人生視為「賽跑」的社會風氣(1 分)。

評分原則:
 能依據文本,準確闡述作者對人生的看法,最高給 2 分;
 能依據文本,準確闡述「難道」一詞與表達篇章主旨的關係,最高給 2 分。
 定品準則:
品第 作者對人生的看法 「難道」一詞與表達篇章主旨的關係 闡述

上品(4 分) 準確闡述 飽滿
準確闡述
中上品(3 分) 尚能闡述 清晰

中下品(2 分) 尚能闡述 一般
尚能闡述
下品(1 分) 欠缺 粗疏/欠缺

不入品(0 分) 欠缺 欠缺/錯誤 紊亂

6
第二篇 (20 分)

(第 1 段)一句中,「須」和「就」兩字的意思。(2
23. 試指出「然須十年,家當乃就」
分)
A 「須」解作「遲緩」;「就」解作「取用」。 A B C D
B 「須」解作「遲緩」;「就」解作「生成」。 ○ ○ ○ ●
C 「須」解作「等待」;「就」解作「取用」。
D 「須」解作「等待」;「就」解作「生成」。
答案分析:(2 分)
「須」於句中為動詞,解作等待。
「就」於句中為動詞,解作生成。這句話的意思是
只是等待十年,家產就生成了,故選項 D 正確。

(第 3 段)一句中「計」
24. 下列哪一句中的「計」字,和「世之妄意早計,希圖非望者」
字的語意相同?(2 分)
A 請歸與婦計之,三日而為相。 A B C D
B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 ● ○ ○
C 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
D 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答案分析:(2 分)
「計」於句中為動詞,解作考慮、謀劃。這句話的意思是世上那些妄想早早謀劃,
希望圖謀非分願望的人。
A 錯誤: 句子出自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計」於句中為動詞,解作商議。
這句話的意思請允許我回去和妻子商議這件事,三日後再來就任丞相。
可見兩句中「計」字的語意不同,故選項 A 錯誤。
B 正確: 句子出自《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計」於句中為動詞,解作考慮。這
句話的意思是父母疼愛子女,就會為他們考慮得長遠些。可見兩句中「計」
字的語意相同,故選項 B 正確。
C 錯誤: 句子出自《莊子.秋水》 ,「計」於句中為動詞,解作計算。這句話的意思
是計算四海在天地之間(的分量),不像大澤中的一個蟻穴嗎。可見兩句
中「計」字的語意不同,故選項 C 錯誤。
D 錯誤: 句子出自諸葛亮《出師表》 ,
「計」於句中為動詞,解作計算。這句話的意
思那麼漢朝的復興,就可以計算到日子來等待了。可見兩句中「計」字的
語意不同,故選項 D 錯誤。

2022-2023/M/S.6/Chi.1/Ans/ P.14
25. 試根據第二段的內容,判斷以下陳述。(4 分)
無從
正確 錯誤 判斷
(1) 官吏認為市人妻子態度惡劣,應該懲罰。 ○ ● ○

(2) 官吏認同市人妻子的行為,最終釋放了她。 ○ ○ ●

26. 作者認為市人和妻子的行為分別出自「貪心」和「妒心」。試舉文中例子加以說明。
(6 分)
行為表現
貪心 市人僥倖拾獲(1 分)一隻雞蛋,便貪心想由它變成自己的家當(1 分)

妄想由一隻雞蛋可以生出大量家畜,最後賺大錢可以買田地、家宅、
僮僕和妾侍(1 分)。
妒心 妻子打碎雞蛋(1 分),因為她妒忌丈夫打算賺得錢財後就買妾侍(1
分),所以她斷絕丈夫的圖謀(1 分)。

27. 承上題,作者認為市人和妻子的爭執皆因「妄心」而起,所以主張「泊然無嗜」的生
活態度。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嗎?試加以說明。(4 分)
我同意作者認為世事虛幻,人應該保持淡泊心態,放下慾望,放棄不切實際、虛妄
的想法、「妄心」。
現今世代很多人為了追求脫離現實的事物或宏大理想,耗盡心神,使自己的身心受
創。例如一些人妄想自己能在賭博中獲取巨利,於是沉迷賭博,結果令自己負債破
產,破壞家庭關係。所以作者提出的生活態度可以提醒人們放下對虛幻事物的慾望,
以平常心面對得失,處事腳踏實地。

評分原則:
⚫ 能準確理解作者「妄心」,給 1 分;
⚫ 立場清晰,清晰闡述爭執與「妄心」的關係,最高給 3 分。
⚫ 定品準則:
妄心與「泊然無嗜」
品第 立場 闡述
生活態度的關係

上品(4 分) 具體 理解準確 飽滿

中品(2-3 分) 一般 理解一般 一般

下品(1 分) 模糊 理解概略 粗疏

不入品(0 分) 闡述與文本內容有矛盾 紊亂

2022-2023/M/S.6/Chi.1/Ans/ P.15
28. 作者藉記述市人得到雞蛋後的遭遇引發議論,本文運用了哪些說理方法?(2 分)
 藉市人拾蛋一事諷刺處世態度。 A B C D
 以市人襯托官吏明辨是非的重要。 ● ○ ○ ○
 由市人和妻子的言行延伸為人之道。
 對比妻子和官吏考量事情的方法。

A  B 
C  D 

考核能力:重整
配合學習重點:分析篇章寫作方法 —— 借事說理、諷喻說理
答案分析:(2 分)
:第 1 段,作者記述市人拾得一隻蛋,然後市人幻想自己能以十年的時間,通過
雞蛋孵出小雞、小雞長大後又生小雞,然後用雞換取金錢買母牛,再讓母牛生
出小牛後賣牛賺錢,並用錢買田地、家宅、僮僕和妾侍,當妻子一掌打碎雞蛋
後,市人的發財幻想轉瞬成空。可見作者藉市人依靠不幻想積累財富,來諷刺
某些人貪心得企圖藉虛妄的幻想獲得錢財,結果轉眼便消失,故選項正確。
:文中記述市人在妻子打碎雞蛋,毀滅自己的發財夢後,便鞭打妻子,惹來官吏
的審問,市人堅持自己的妻子毀壞自己的家產,要求處罰妻子,而官吏並沒有
處罰妻子。作者雖然作者指出官吏沒有因妻子破壞市人尚未出現的家產而處罰
妻子,但作者沒有藉此指出官員會明辨是非的重要,故選項錯誤。
:文中記述市人因貪念,從一隻雞蛋幻想到自己能通過雞蛋,經歷十年後積累財
富,與妻子聽到市人發財後要買妾侍,因妒忌尚未出現的妾侍,為免留下禍種
而打碎雞蛋。作者藉記述這兩人的言行,諷刺兩人同樣因執着於虛妄的念頭,
引發起各自的貪念或妒忌之心,帶出人應該要並以此官吏審問妻子後,發現妻
子執着於虛妄的想法,便笑着釋放她,但當中並沒有勸誡世人保持淡泊無慾,
不受虛妄的念頭影響,故選項正確。
:文中記述官吏審問妻子時,官吏指出要懲罰妻子時,妻子以市人的家產尚未出
現而否認自己犯上破壞家產的罪。當官吏指出她同樣妒忌尚未出現妾侍而打碎
雞蛋,妻子則辯稱要及早消滅禍種。作者借妻子和官吏的對話,突出妻子因妒
忌之心而執着與虛妄的念頭,不過作者並沒有藉二人對比考量事情的方法,故
選項錯誤。
綜合以上分析,正確答案是選項 A。

~~~ 試卷完 ~~~

2022-2023/M/S.6/Chi.1/Ans/ P.1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