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選修生物三

排泄系統

排泄方式
1. 擴散作用
2. 特殊胞器:單細胞動物、構造簡單的多細胞動物─伸縮泡(滲透度調節)、囊泡胞吐作用
3. 特殊器官或系統:較複雜的多細胞動物
① 渦蟲──原腎(水勢、滲透度調節)
② 昆蟲、蜘蛛──馬氏管;蚯蚓──腎管

代謝廢物與排泄出口

含氮廢物

1
人體排泄系統
1. 腎臟:形成尿液
① 外形似蠶豆,共一對,位脊柱兩側,左腎比右腎高且大
② 縱切面
1. 外層:皮層
2. 內層:髓質
③ 腎盂:匯集尿液注入輸尿管
2. 輸尿管:連接腎盂和膀胱,將尿液自腎臟送至膀胱
3. 膀胱
① 為骨盆腔內,呈囊狀具伸縮性肌肉器官
② 排尿反射:不隨意和隨意的神經衝動聯合作用
1. 膀胱超過一定容量,膀胱壁上的牽引器傳神經
衝動至脊髓,引起排尿慾望及下意識排尿反射
2. 脊髓傳來的副交感神經衝動到膀胱壁的肌肉層
及內括約肌(平滑肌)後,引起膀胱壁收縮及
內括約肌舒張
3. 藉大腦意識區將神經衝動傳到外括約肌(骨骼肌),使之舒張,才能引起排尿

項目 膀胱壁肌肉 內括約肌 外括約肌

副交感神經 收縮 舒張 沒有支配
自律神經
交感神經 舒張 收縮 沒有支配

體運動神經 沒有支配 沒有支配 隨意控制

③ 膀胱肌肉收縮與神經支配
④ 嬰兒的大腦皮質尚未發育完全、老人退化→無法有效控制排尿的隨意肌→容易尿床
4. 尿道:將尿液排出體外

腎臟
1. 腎元: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每個腎臟由一百萬個腎元組成,腎臟的構造和機能單位
① 腎小體
1. 絲球體(腎小球):球型微血管網,位鮑氏囊的杯狀凹陷處
2. 鮑氏囊:膨大且向內凹陷的杯狀構造,包圍絲球體
② 腎小管
1. 近曲小管:管壁由具微絨毛的立方上皮細胞組成,增加再吸收及分泌作用表面積
2. 亨耳環管:深入髓質中
3. 遠曲小管:管壁的立方上皮細胞幾乎無微絨毛

2
絲球體
腎小體
鮑氏囊
腎元
亨耳環管

腎小管 遠曲小管

近曲小管

2. 集尿管:不屬於腎元
3. 環繞腎小管的血管系統
① 入球小動脈:由腎動脈分支而成
② 絲球體:為腎元第一套微血管網
③ 出球小動脈:由腎小體內微血管匯集而成
④ 環小管微血管網:由出球小動脈分支而成,纏繞在近曲小管和遠曲小管周圍,為腎
元第二套微血管網
⑤ 直血管:呈U形構造,供應亨耳環管的微血管網

尿液形成過程
1. 人體流經腎臟的血流量約佔心輸出量的1/4~1/5,正常人平均每天排尿量:1~1.5升
2. 過濾作用(絲球體→鮑氏囊)

① 位置:鮑氏囊壁和絲球體接合處
1. 過濾膜表面積大
2. 絲球體微血管壁通透性 ≫ 身體其他區域
② 入球小動脈管徑>出球小動脈→絲球體微血管網具較高血壓→不耗能
③ 血液中除血球、大分子的血漿蛋白,其餘物質皆會穿過絲球體空隙,濾入鮑氏囊腔
中,稱為濾液
④ 影響絲球體過濾率的因素
1. 腎血流量的多寡
2. 絲球體微血管的血壓變化
3. 鮑氏囊內液壓的變化(受輸尿管阻塞與否影響)
4. 血漿膠體滲透度(受脫水和血漿蛋白濃度變化影響)

3
3. 再吸收作用(腎小管管腔→第二套微血管網)
① 運輸方式
1. 濾液→腎小管管壁細胞:主動運輸
2. 腎小管管壁細胞→第二套微血管網:促進性擴散(被動運輸)
② 發生處
1. 近曲小管(主要)
(1) 主動運輸:葡萄糖、胺基酸、Na⁺
(2) 被動運輸:Cl⁻(藉陽離子運輸後的電位差)、H₂O(藉溶質濃度差異)、HCO₃⁻
2. 亨耳環管
(1) 下降支
(i) 水可完全通過,但對無機鹽不具通透性
→管外滲透壓高(因無機鹽多),水被動運輸至管外
(2) 上升支
(i) 對水不具通透性
(ii) 細段對NaCl有通透性,NaCl經擴散作用到管外
(iii) 粗段管壁對NaCl的運出則由擴散轉為主動運輸
(3) 在乾燥地區的哺乳動物,亨耳環管較長且發達
3. 遠曲小管:H₂O、NaCl、HCO₃⁻
4. 集尿管
(1) H₂O、NaCl、尿素
(2) 前段對水有通透性,對無機鹽卻沒有
(3) 髓質深部管壁對尿素有通透性,管中尿素擴散至髓質組織液
③ 髓質組織液的高滲透濃度(由NaCl和尿素構成)使腎臟可排出高張尿液,保留大部
分的水分
4. 分泌作用(第二套微血管網→腎小管管腔)
① 運輸方式
1. 第二套微血管網→腎小管管壁細胞:促進性擴散(被動運輸)
2. 腎小管管壁細胞→濾液:主動運輸
② 發生處
1. 近曲小管:H⁺、肝臟處理過的藥物和有毒物質
2. 遠曲小管:H⁺、K⁺
③ K⁺的分泌:對體液中K⁺濃度調節扮演重要角色
④ H⁺的分泌:維持體液正常酸鹼值的重要機制之一

4
尿液組成

腎臟功能
1. 主功能:形成尿液,已排除廢物
2. 維持體液恆定:酸鹼恆定、電解質恆定、水分恆定(藉排尿量和飲水量共同維持)
3. 腎臟細胞分泌紅血球生成素,刺激紅血球生成
4. 調節維生素D和鈣離子吸收
5. 分泌腎素,調節血壓恆定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