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1

选 题 与 命 题

—— 从 不 俗 到 创 新

冷岗松
上海大学

广州 2024 年 6 月 15 日

. . . .... .... .... . . . . .


始 于 问 而 终 于 明。
——王阳明《大学问》

1
一、数 学 资 优 生 教 育 中 值 得 注 意 的 若 干 问 题

1. 乐观看待当前的中学数学教育

• 教学内容与知识体系 (教材) 包含:

• 欧氏几何 (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

• 笛卡尔解析几何;

• 函数与代数方程;

• 序列与不等式;

• 向量与复数;

• 概率与微积分初步。

• 这些内容与发达国家的教材大致相同。 2
• 教学的评估与检测方式 (高考) 或许是最优的 (综合考量)。

• 教材编写及高考命题者主体为数学家与中学数学老师,充分保证
了质量与稳定性。

• 中学数学教师大多接受过专业的数学训练,整体水平在不断进步。

•“题海”中有足够丰富的优秀问题。

• 数学竞赛活动引领了资优生的教育。

3
2. 当前中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 教的太细,各种题型、方法和二级结论总结的太多,导致学生没有
独立思考能力。

• 存在过多的低水平重复练习,能否删掉 30% 的习题量?

• 学生的阅读时间严重缺失,不利于培养自学能力。不少学生以刷
题的心态进行阅读,不会欣赏和思考。

• 没有宽容的教学环境,信任感缺失。

• 考核方式太单一,太唯分数论。

4
3. 数学资优生教学该注意的问题

• 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是选择什么样的问题,这也体现教者的水平。

• 波利亚的解题理论博大精深, 是一切探索式教学的源头,教者应遵
循其中的基本原则。

• 以数学家研究数学的模式诱导学生深度思考,并组织有效的讨论。

•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发现学生的潜能;

• 教学相长,可以扩充教者的教学广度和深度。

• 唯有加强数学学习才能克服日常工作带来的倦怠。

5
• 引用陈省身先生的一段话。或许当前的教育还需要一些改良。

要求人全面发展是一种理想,从多方面培养人也是对的。只是不能用
一把“理想” 的尺子要求所有人。中国的教育古训是“因材施教”, 现
在中国的教育太注重“分数”, 人人用“总分” 来衡量。就像旧时科举
一律拿“八股文” 的写作来选拔人才,不大合理。不拘一格选人才,让
孩子自由地发挥才能,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选自张奠宙、陈省身谈数学教育)

6
二、从 不 俗 到 创 新

1. 何谓“不俗”和“创新”

• 在选题与命题过程中都需要数学家的眼光。

• 所谓“不俗”的问题就是一个视角新颖,自然且优雅的数学问题。

• 所谓“创新”的问题是在不俗的基础上要求更新颖方法和更有深
度的思维,与原来的问题在某些方面有本质的不同,值得回味。

•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确保选题与命题的不俗,也要努力追求
发现创新问题。

7
不俗问题三例

例 1 (2023 高考全国卷)

空间内存在三点 A, B, C, 满足 AB = BC = AC = 1, 在空间内另取 2
个不同的点 (不论顺序), 使得它们与 A, B, C 刚好可以组成一个正四
棱雉的五个顶点, 这样取法共有 种.

• 这是一个不俗的数学问题,自然且新颖,要求学生有很好的空间
想象力和分类处理能力。

• 这个问题的思维深度不大,方法常规,因此称不上是创新的问题。

• 高考问题的最高境界是做到不俗 (余红兵)。

8
例 2 (Elem der Math, 2024)

给定 n ≥ 2, t1 , t2 , · · · , tn 是 n 个实数, z1 , z2 , · · · , zn 是 n 个复数. 证明:

∑
n ∑
n ∑
ti ti |zi |2 ≥ ti tj |zi − zj |2
i=1 i=1 1≤i<j≤n

并指出等号成立条件.

• 这个优雅的不等式本质上是著名的惯性矩不等式的二维情形。考
虑 z1 , · · · , zn 都是实数的情形容易发现如下恒等式


n 2 ∑
n ∑
n ∑
ti zi = ti ti |zi |2 − ti tj |zi − zj |2 .
i=1 i=1 i=1 1≤i<j≤n

因此不是创新问题。

9
例 3 (Rom.Dis, 2022)

设 I ⊆ R 是一个开区间. 函数 f : I → R 是严格单调函数. 证明对任意


c ∈ I, 都存在 a, b ∈ I, 使得 c ∈ (a, b) 且
∫ b
f(x)dx = f(c) · (b − a).
a

• 这与常规的由区间找内点的问法不一样,颇有新意,是一个不俗
的问题。

• 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个问题本质上还是由区间找内点问题,只需
用介值定理便可。这个新提法并没有加大思维的深度,达不到创
新题的标准。

10
创新问题七例

例 1 (国家集训队, 2024, 艾颖华供题)

设 m, n 是自然数, a0 , a1 , · · · , am , b0 , b1 , · · · , bn 是非负实数. 对
0 ≤ k ≤ m + n, 记 ck = max ai bj . 求证:
i+j=k

c0 + c1 + · · · + cm+n a0 + a1 + · · · + am b1 + b1 + · · · + bn
≥ · .
m+n+1 m+1 n+1

• 这是一个新的卷积条件下的切比雪夫型不等式,处理方法需要另
辟蹊径,是一个非常新颖且大气的数学定理。

11
例 2 (国家集训队, 2024, 韩京俊供题)

设整数 n ≥ 3. 设 21 n(n − 1) 个非负实数 ai,j (1 ≤ i < j ≤ n) 满足对任意


1 ≤ i < j < k ≤ n, 均有 ai,j + aj,k ≤ ai,k . 求证:
ñ ô Ñ é2
n2 ∑ ∑
a4 ≥ a2i,j .
4 1≤i<j≤n i,j 1≤i<j≤n

• 这可以视为如下 Klamkin 问题的矩阵版本:

设整数 n > 3, n 个正实数 a1 , a2 , · · · , an 满足


(a21 + a22 + · · · + a2n ) > (n − 1)(a41 + a42 + · · · + a4n ).
求证: 这些数中的任意三个一定是某个三角形的三边长.

• 这是一个非常新颖且大气的问题,与 Klamkin 问题的方法完全不


同,是一个优雅的创新问题。

12
例 3 (NSMO, 2024, 李橙供题)

给定正整数 n, 非负实数 s0 , s1 , · · · , sn , t0 , t1 , · · · , tn 不全为


0. r0 , r1 , · · · , r2n 满足 ri+j ≥ si + tj , 对任意 i, j = 0, 1, · · · , n. 证明:

! 21 !1 !1

2n ∑
n 2 ∑
n 2

r2k > s2k + t2k .


k=0 k=0 k=0

• 这是反向的 Minkowski 不等式,提法是非常新颖的。

• 处理方法并非常规,在新星测试中仅有 5% 的正确率。

• 或许是一个有用的数学结论,可诱发新的研究。

13
例 4 (NSMO, 2024, 张泽霖, 李橙供题)
→ → →
给定 n ≥ 2 为正整数. v1 , v2 , · · · , vn 为 n 个向量满足


n

| vk |2 = 1.
k=1


n ∑
n

o n ∑
n

o
M = max ek vk | ek = ±1 , N = min ek vk | ek = ±1 .
k=1 k=1


 √n , 2|n
证明: MN ≤ Cn , 其中 Cn = 2 n−1 .
 n+1
√ , 2∤n
2 n

• 这个系数是最优的 (成都七中学生张家乐)。

14
• 这是对如下问题的实质性推广,从实数推广到向量问题,原先的
贪心构造已完全不适用。

(北大夏令营, 2019)

对正实数 a1 , a2 , · · · , an , 定义
( )

n
σ (a1 , a2 , · · · , an ) = min ek ak : ek = ±1 .
k=1

求最小的实数 λ, 使得
!

n ∑
n
σ (a1 , a2 , · · · , an ) ak ≤λ a2k
k=1 k=1

对任意正实数 a1 , a2 , · · · , an 都成立.

15
例 5 (谜之竞赛, 2024, 张源供题)

设实数 a1 , a2 , · · · , an ∈ 0, 21 , 记 Q1 为 a1 , a2 , · · · , an 的平方平均值,
Q2 为 1 − a1 , 1 − a2 , · · · , 1 − an 的平方平均值. 求证:

Q1 Q2
∑  ≥ n 2 .
n
√ 2 ∑ p
ai 1 − ai
i=1 i=1

• 这与著名的 Fan Ky 不等式及其推广是完全不同的,原先的证明


方法不适用。

• 有人指出这是另一种更广泛的 Fan Ky 型不等式的特例。这并不


损失该问题的有趣性,有时特例比一般情形更重要。

16
例 6 (谜之竞赛, 2023, 江城供题)

给定正整数 n. 求最大的常数 C, 使得对任意和为 n 的正实数


x1 , x2 , · · · , x2n , 均有


2n ∏
2n
xi − xi+1 + C xi ≤ 1,
i=1 i=1
其中 x2n+1 = x1 .

• 这是一个优雅的不等式问题, 可由
√ √ »
ab + cd ≤ (a + c)(b + d), a, b, c, d > 0.

推出下面更强的版本

2n ∏
2n ∏
2n
xi − xi+1 + C xi ≤ (xi + xi+1 ).
i=1 i=1 i=1

17
例 7 (谜之竞赛, 2024, 李天勤供题)

求最小的正实数 c, 使得存在 {1, 2, · · · , 6000} 的 2024 元子集 A, 满


足: 若记
T = {(i, j, k) | i, j, k ∈ {1, 2, · · · , 2000}, i + j + k ∈ A}

则对任意正实数 a1 , a2 , · · · , a2000 , 均有
!3
∑ ∑
2000
ai aj ak ≤ c ai
(i,j,k)∈T i=1

• 这是一个由组合 (图论) 问题提炼和发展出的颇有难度的代数问


题。

• 具体详见李天勤,“几道原创数学竞赛问题的创作思路与解答”(数
学新星网-学生专栏)。

18
三、选 题 的 认 识 与 实 践

1. 教什么重要还是怎么教重要?

• 这是目前教育界有争议的话题。

•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怎么教更重要。

• 对数学资优生来说教什么更重要。

• 选题是一项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的日常工作,费时费力。

• 选题必须有整体性和系统性。

19
2. 选题时应考虑的要素

• 符合所教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

• 题目是否新颖、优雅?

• 题目是否难度适中?难度是否有阶梯?

• 题目中是否有偏题、怪题?

• 所选问题的内容与方法的广度如何?

• 问题与经典命题的相关性 (传承性) 如何?

20
3. 选题时应避免偏题、怪题

• 下面两种题可以称为偏题:

(1) 道路单一且计算复杂;

(2) 远离学生知识框架和考纲要求。

• 怪题是条件和结论不和谐 (不自然) 的数学问题。

• 有些数学上漂亮的问题从教育的角度看是偏题。

• 不要轻视偏题、怪题对资优生的伤害。

21
偏题的两个实例

例 1 (MAG 第 1973 号问题, Arkady Alt)

设 a, b, c 是正实数, 令

∆(a, b, c) = 2(ab + bc + ac) − (a2 + b2 + c2 ).

证明:
(∆(a2 , b2 , c2 ))2 ≥ ∆(a, b, c) · ∆(a3 , b3 , c3 ).

• 这是一个优雅的不等式。

• 是个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直观上看就是边长为 a3 b3 c3 的三角形更
“扁平”一些,面积缩水更严重 (付云皓)。

22
解法概要

不妨设 a ≤ b ≤ c, 记 u = b − a, v = c − a, δ = v − u, 则 u, v, δ 均为非负
实数. 记左右两边差为 D, 则

6
D= Qj (u, v)aj .
j=0

其中
 
Q0 =δ4 uv 2u2 + 3uv + 2v2 , Q3 = 20δ2 (u + v) 2u2 + uv + 2v2 ,
Ä ä 
Q1 =2δ2 2u5 + 7u4 v + 7uv4 + 2v5 , Q4 = 10δ2 4u2 + 5uv + 4v2 ,
Ä ä 
Q2 =20δ2 u4 + 2u3 v + 2uv3 + v4 Q5 = 2(u + v) 10δ2 + uv ,

+ 19δ2 u2 v2 , Q6 = 4 δ2 + uv .

故 D ≥ 0.

23
例 2 (MAG 第 1760 号问题, Péter Ivády)

给定 0 < a < b < ∞, 证明:

a2 + b2 a + b b−a √
− > − ab.
2 2 ln b − ln a

• 上述不等式说明平方平均和算术平均的距离不小于对数平均和几
何平均的距离。联想到下面著名的不等式,这是有意义的。

√ b−a a+b a2 + b2
ab ≤ ≤ ≤ .
ln b − ln a 2 2

• 解法是自然的。首先将其转化为单变元的不等式,然后求导确定
单调性。但是对计算的准确性要求非常高,因此不适宜用于学生
的练习题,适合作为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

24
解法概要

令 b = a(1 + x)2 , 则不等式等价于

x2 + 2x
ln(1 + x) > p , 0 < x < ∞.
2(1 + x)4 + 2 − x2
由 x = 0, 时不等式左右均为 0. 故等价于证明

d d x2 + 2x
ln(1 + x) > p , 0 < x < ∞.
dx dx 2(1 + x)4 + 2 − x2

展开化简后等价于

64x2 + 320x3 + 768x4 + 1152x5 + 1224x6 + 984x7 + 582x8


+ 228x9 + 54x10 + 8x11 + x12 > 0.

这对 0 < x < ∞ 显然成立.

25
4. 一次讲座的选题实例

• 讲座名称:不等式问题选讲 (四);

• 授课对象: 某名校数学班学生;

• 授课内容: 分析与代数不等式;

• 授课时间: 三节课,共 135 分钟;

• 第 1-4 题为基础题,难度为全国联赛二试较容易或中等难度的问
题;

• 第 5, 6 题为经典题;

• 第 7, 8 题为提高题。
26
基础题

1. 设 x1 , · · · , x2009 是正实数使得

x22 x3i−1
x2i ≥ x21 + +···+ , i = 2, · · · , 2009.
23 (i − 1)3

证明:

2009
xi
> 1. 999.
i=2
x1 + · · · + xi−1

解法要点

对局部使用柯西不等式去分母即可.

27
基础题

2. 设 ak > 0, k = 1, 2, · · · , n. 证明:
n  ∑ a
∑ k
aj > n − 1.
k=1 j,k

解法概要

去掉平凡情况, 不妨设 ak 均小于 1. 分别对 l,k al ≥ 1 和 < 1 建立局
部不等式如下: ∑ ∑
al
( ak
al ) ≥ ∑nl,k .
l,k k=1 ak

前者是平凡的, 后者是本题难点, 利用伯努利不等式得到.

28
基础题

3. 我们叫一个正整数 n 是“好的”, 如果存在整数 a, b > 1 使得


n = ab + b. 问是否存在 2014 个连续的自然数, 其中有 2012 个好数.

解法概要

记 {n, n + 1, · · · , n + 2013} 中好数的个数为 f(n), 则


f(n + 1) − f(n) ∈ {−1, 0, 1}.
再由离散介值定理结合如下两个观察即得到结论.

(1) f(1) < 2012 (1, 2 不是好数).


(2) 记 n0 = ab(b+1)(b+2)···(b+2013) , 此时
n0 + b, n0 + b + 1, n0 + b + 2013
均为好数, f(n0 + b) = 2014.

29
• 列举下面两个相关问题供学生课后讨论。

1. (IMO, 2014) 设 a0 < a1 < · · · 是无穷正整数数列. 求证: 存在唯一的


正整数 n, 使得

a0 + a1 + · · · + an
an < ≤ an+1 .
n

2. (西部竞赛, 2005) 设整数 n ≥ 3, 实数 x1 , x2 , · · · , xn 满足



n
xi > 1,
i=1

且 |xi | ≤ 1, i = 1, 2, · · · , n. 求证: 存在正整数 k < n, 使得


k ∑
n
xi − xi ≤ 1.
i=1 i=k+1

30
基础题

4. 对于任意自然数 n 和正整数 k, 如果存在非负整数 a1 , a2 · · · , ak 使



k
n = a21 + a42 + a83 + · · · + a2k ,

我们称 n 是“k 好”的. 是否存在正整数 k 使得每个自然数 n 都是


“k 好的”?

• 本题选自 2023 年爱沙尼亚 TST,这是典型的组合型代数问题,


是近年来代数命题的趋势。

• 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单射方法建立不等式,再分析不等式两边的
阶 ( 4 次)。

• 本题实际难度大于预估,多数学生缺少阶的估计的意识。

31
解法概要

反证法, 假设存在这样的 k0 , 则任意 x ∈ A = {1, 2, · · · , m} 有分解

k0
x = a21,x + a42,x + a83,x + · · · + a2k0 ,x .


Bm = {(a1,x , a2,x , · · · , ak0 ,x ) | x ∈ A},

这构建了 A 到 Bm 的一个双射, 故 |Bm | = m. 而


1 1
ai,x ≤ x 2i ≤ m 2i ,


1 1 1 1
|Bm | ≤ (m 2 + 1)(m 4 + 1)(m 8 + 1) · · · (m 2k0 + 1)

取 m 足够大得矛盾!

32
经典题


5. (希尔伯特不等式) 设 a2n < +∞, 则有下列不等式成立:
n=1

∑∞ ∑ ∞
am an ∑∞
≤π a2n .
m=1 n=1
m + n n=1

• 在不同版本的希尔伯特不等式中,没有选择常见的两个序列的版
本而是选择希尔伯特本人于 1888 年提出的版本。证法选取哈代的
经典证法,这样可以看出证法的本质和 π 的最优性。

• 诱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是分析不等式而不是普通的代数不等式,
以及 π 怎么产生的。

33
解法概要

∑ am · an ∑  m  14 am  n 1
∞ ∑ ∞
4 an
= √ · √
m=1 n=1
m + n m,n
n m+n m m+n
!1 !1
∑  m  12 a2 2 ∑  n  12 a2 2
m n

m,n
n m+n m,n
m m+n
!
∑  n  12 a2n ∑∞ ∑∞
1  n  12
= = a2n
m,n
m m + n n=1 m=1
m+n m
∫ !
∑∞ ∑∞ m
n dx
⩽ a2n √
m−1 (1 + x) x
n=1 m=1 n
∑∞ ∫ +∞ ∑∞
2 dx
= an √ =π a2n .
n=1 0 (1 + x) x n=1

34
• 让学生讨论课后讨论如下著名的 Carlson 不等式(方法迁移)。

(Carlson 不等式)

设 a1 , a2 , · · · , an ∈ R. 证明:

∑
n 4 ∑
n  ∑
n 
ai ≤ π2 a2i i2 a2i .
i=1 i=1 i=1

35
经典题

6. (1) 试证下列极限存在
ß ™
1 1 1
lim 1 + + + · · · + − ln n = γ.
n→∞ 2 3 n

(2) 设

n
1
An = − ln n − γ,
k
k=1

试证存在一个正常数 d 使得当 n 充分大后有 An > nd .

(3) (Luĉič-Djokoriĉ) 证明:

5 1 1 1 1 37
ln < + +···+ + ≤ .
3 3n + 1 3n + 2 5n 5n + 1 60

36
• (1) 介绍欧拉常数的故事 (历史背景)。

解法概要

利用
1 1 1
< ln(1 + ) < ,
n+1 n n
结合单调有界定理证明极限存在。

• 这个结论蕴含了一个常用的不等式

1 1 1
1+ + + · · · + − ln n ≥ γ.
2 3 n

37
• (2) 这个结果说明调和级数发散速度很慢。

解法概要

在证明中利用积分技巧证明差分的局部不等式

1 1 1
An − An+1 > ( − ).
5 n n+1

• (3) 这说明了调和级数的一个有趣性质: 长度为 2n + 1 项的和居然


在 0.51 − 0.62 之间。

解法概要

记 Sn 为中间项,可得 Sn 是单调递减的,而 Sn 有下界,故

5 37
ln = lim Sn < Sn ≤ S1 = .
3 n→∞ 60

38
提高题

7. 设 n ≥ 2, a1 , · · · , an ∈ R+ , 用 A(a), G(a), H(a) 分别表示这 n 个正数


的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和调和平均值. 证明:
An−1 (a)H(a) ≥ Gn (a) ≥ A(a)Hn−1 (a).

• 利用齐次性和麦克劳林不等式可给出一个简证。
• 下面的通法可以得到更强的结论:
解法概要

把 a1 , · · · , an−1 的算数平均、几何平均和调和平均记为 Ad , Gd , Hd 将
An−1
n (a)H(a)
ln
Gn (a)

视为 an 的函数, 利用导数研究极值点, 可得更强的结果如下:


n−2
An−1 H Ad Hd
≥ .
Gn Gdn−1

39
提高题

8. 设 P(x) 是集合 X 的所有子集的集合, 映射 u : P(x) → P(x) 满足对


任意 X 的两个不相交子集 A, B 有 u(A ∪ B) = u(A) ∪ u(B). 证明: 存
在集合 F ⊂ X 使得 u(F) = F.

• 这个问题本质上等价于著名结论: 单调集映射存在不动点。

• 介绍无穷交并运算的定义,指出中学生常犯的错误。

• 本题容易犯的错误是对 |X| 用归纳法。

解法概要

构造偏序集 Γ = {A ⊂ X | u(X) ⊂ A}, 可证 F = A 为不动点.
A∈Γ

40
四、新 题 创 作 实 例

1. 关于初等对称平均数的 Cîrtoaje—Leng 不等式

• 设 ∑
1
Sk (x) = xi1 xi2 · · · xik .
(nk) 1≤i
1 <i2 <···<ik ≤n

对整数 1 ≤ k ≤ t ≤ n 和非负实数组 x = (x1 , x2 , · · · , xn ), 经典的


Maclaurin 不等式可表述为

1 1
St (x) t ≤ Sk (x) k .

• 现代分析学中关于 Maclaurin 不等式的研究存在丰富的文献, 近期


一个引人注目的结果是 (2023, Terence Tao):

1
1
t2 n 1 1
o
|St (x)| ≪
t
1
max |Sk (x)| k , |Sk+1 (x)| k+1 ,
k2

其中 x ≪ y 表示 |x| ≤ cy, c > 0 是某个绝对常数. 41


• 我们给出了对称平均数的一个新结果,并称为 Cîrtoaje—Leng 不
等式。

定理 1 (Cîrtoaje—Leng 不等式, 2024, Leng)

设 n ≥ 4, 实数 x1 ≥ x2 ≥ · · · ≥ xn ≥ 0, 则当 k ≥ ⌈ n+1
2 ⌉ 时有

 ∑n 1
1 k=1 xk xk+1 2
|Sk (x)| ≤
k ,
n

而当 k < ⌈ n+1
2 ⌉ 时,存在满足条件的 x1 ≥ x2 ≥ · · · ≥ xn 使得上述不等
式不成立。

• 当 k = n − 1 时即为 Vasile Cîrtoaje 在 AMM 提出的第 12434 号问


题。

• 上海中学学生王淳稷给出了一个漂亮的初等证明 (受聂子佩想法的
x2 +···+xn−1
启发), 他的想法是将变元 x2 , · · · , xn−1 均调整为 n−2 .
42
• 研究过程中我们命制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下:

定理 2 (NSTe, 2024, 胡珏伟, 冷岗松供题)

设 a1 , a2 , · · · , an ∈ R. 记

Ek = ai1 ai2 · · · aik .
1≤i1 <i2 <···<ik ≤n

已知 E1 = a1 + · · · + an = a. 证明:

2
|Ek | k − 2|E2 | ≤ a2 .

• 在测试中,本题仅有 5% 的学生做对此题,说明学生对这种风格
的问题不太熟悉。

43
2. 一类复数方幂的极值问题

• 赵斌老师在中等数学提出如下问题:

题1

设 n 是正整数, 复数 z1 , z2 , · · · , zn 满足 z1 + z2 + · · · + zn = 0 且模长均
不超过 1. 求
z21 + z22 + · · · + z2n

的最大值.

• 当 n 为偶数时, 所求的最大值为 n (平凡).

• 当 n 为奇数时最大值为 n − 1. 方法的要点是通过联立旋转不妨设
z21 + z22 + · · · + z2n ∈ R, 从而转化为实数问题.

44
• 湖南师大附中学生陈茁卓在新星征解第三十七期中提出并解决了
如下问题: 设复数 a, b, c, d 和为 0 且模长均不超过 1, 求
|a3 + b3 + c3 + d3 | 的最大值.

• 事实上, 可以考虑一般问题如下:
题2

复数 z1 + z2 + · · · + zn = 0 且满足模长均不超过 1. 求

zk1 + zk2 + · · · + zkn

的最大值.

• 题 1 是 k = 2 的情形
• k = 3, n = 4 是陈茁卓的结果.
• n, k 均为偶数的情况是平凡的, 其余情形是未解决问题.
45
• 近期我们研究了题 1 和题 2 的反问题,得到了下面两个问题:

题3

设 n 为偶数,z1 , z2 , · · · , zn 的模长均不超过 1, 且 z21 + z22 + · · · + z2n = 0.



|z1 + z2 + · · · + zn |

的最大值.

• 此题是全国联赛二试难度。

• 此题实数版本是平凡的。

• n 为奇数时是一个高难度的未解决问题。

46
题4

设模长不超过 1 的复数 a, b, c, d 满足 a3 + b3 + c3 + d3 = 0. 求

|a + b + c + d|

的最大值.

• 在 2023 年秋季测试中,此题得分率为 5%。

• 问题的关键是证明一个仅对右半平面成立的局部不等式。

47
• 对一般情形的反问题,我们有如下定理:

定理 (2023, 江城, 冷岗松)

设对于单位圆盘内的复数 z1 , z2 , · · · , z2m . 若


2m
zni = 0, n ∈ N∗ ,
i=1

则有

2m
π
| zi | ≤ 2m cos .
i=1
2n

• 该不等式的等号可以成立。

• 该问题变量为奇数的情形相当困难的。

48
• 原问题和反问题可以统一为如下问题:

待研究问题 (冷岗松)

设 n ∈ N∗ , z1 , z2 , · · · , zn 是 n 个单位圆盘内的复数, t, k 为正整数. 若


n
zti = 0,
i=1



n
| zki |
i=1

的最大值.

• 除了平凡的结论外, 目前已经解决的情况为:
(1) t = 1, k = 2; (2) n = 4, t = 1, k = 3; (3) n 为偶数,t ∈ N∗ , k = 1.

• 该问题的完全解决可能需要新的方法。 49
谢谢大家!

5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