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3

单元五

第十三课 四月的维也纳

1 开头几天,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此时的春天似乎只是绿色

连着绿色。大片大片草地上,没有五月那无所不在的小花。没有花

的绿地是寂寞的。

2 我对驾着车一同外出的留学生小李说: “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

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3 小李听了,就把车子停住,领我到路边一片非常辽阔的草地上,

然后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扒开草一看,大吃一惊:

原来青草下面藏了满满一层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

鲜亮;这么多、这么密!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面,好

像只要一使劲,就会全冒出来……

4“要多少天才能冒出来?”我问。

5“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小李笑道:“四月的维也纳可说

不准,一天换一个样。”

6 可是,当夜冷风冷雨,接连几天时断时续,太阳一直没露面。

7 我很快要离开这里去意大利了,便对小李说:“这次看不到草地

HCL_S1B_e-text
上那些花了,真有点遗憾呢! 我想它们刚冒出来的景象肯定很壮

观。”

8 小李驾着车没说话。外面细密的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下一道纱帘。

车子开出去十几分钟,小李忽然对我说:“你看窗外……”隔着雨

窗,看不清外面,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色、黄色、紫色,

在窗上流动。小李停了车,手伸过来,一推我这边的车门,不等我

弄明白,便说:“去看吧——你的花!”

9 迎着飘拂的细雨,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前几天那片千千

万万朵花藏身的草地,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五色缤纷。虽然远

处大片大片的花已经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但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

每一朵小花在冷雨中都像英雄那样傲然挺立着,明亮夺目,神气十

足。我惊讶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

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小小的花居然有此气魄!四月的维也纳忽然

叫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勇气!

10 这两个既普通又平凡的字眼,让我心头感到震撼。眼前的景象,

定格成为四月春天独有的壮丽的画面。

第十四课 雨树

HCL_S1B_e-text
1 雨树,我们的树,我们无所不在的风景。

2 每天早上,太阳出来后,她把休息了一个晚上的叶子逐一展开,

然后在蓝天下姿态万千地站出一路风景。 每天傍晚,

在与太阳亲密接触一天后,不知是不是累了,她会把疲惫的叶子轻

轻合上。下雨前,天色转黑,她自然从容地把叶子“关”上,准备

等待风雨的来临。所以,她有一

个非常浪漫的名字——雨树。

3 如果你住的地方比雨树高,那么,当她的花季来临时,你居高临

下,可以看到大片粉红花海,绵绵柔柔地在清风里摇摆,晃动成一

波波诗意的粉红之浪。看着看着,人也不经意地浪漫恍惚起来。

4 雨树,是新加坡无所不在的风景。空旷的停车场里,她为曝晒在

阳光下的汽车遮阳;学校的草场边,她把炎阳遮挡成柔柔的凉意;

道路两旁,她的枝干繁叶很自然地合拢成一片美丽的林荫大道。

5 近年来我常独自来往于樟宜机场。东海岸公园大道上,她总是默

默地在一旁给我祝福。每次出国,望着我渐行渐远的背影,她似乎

知道我一定会回来,总在身后依依地叮咛:“出国在外,自己保

HCL_S1B_e-text
重!”而每当我双足踏上家乡的土地,她又以等待孩子归来的注视,

笑盈盈地对我张开欢迎的双臂,让我倍觉家的温馨。

6 我很欣赏她有别于其他树种的千姿百态。有时候我站在树下,出

神地看着她的枝干,看着,看着,她竟然变成了婀娜多姿的舞蹈员。

是的,她的枝干看似随意生长,但却可以长出一些非常特别的姿势:

或似纤纤可人的美女;或如撑起半边天的壮汉;也有的像顽童一般

跟你玩捉迷藏,然后出其不意地冲出曲折的姿势;而她的根也常从

泥土里冒出来,像蛇一样向前伸展。还有,她非常大度地让许许多

多的植物生活在自己并不强壮的身上,彼此同生共济。雨树与她的

这些“孩子们”,不就像新加坡与新移民一样吗?包容、接纳、齐

心、奉献,大家一起为美化家园共同努力。

7 感谢我国天然环境的优势,台风不会在这里过境,地震带也远离

这里。正因为如此,她才能以优雅的体态,站出曼妙的姿势。而她

主干上那些伸展的分枝,犹如千手观音似的,托着层层的枝丫,绿

化柔美了我们多元缤纷的城市。

8 雨树,你姿态万千,包容、奉献,你是我们的树,我们无所不在

的风景!

第十五课 繁星

HCL_S1B_e-text
1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

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空中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

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怀里似的。

2 三年前,在南京时,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

便看见一个寂静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

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

就是我的挚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3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

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上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

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我的眼睛逐渐地模糊

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

是寂静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

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

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

在母亲的怀里了。

单元六

HCL_S1B_e-text
第十六课 古代名医—华佗

1 华佗是东汉末年家喻户晓的名医。他的医学造诣极高,找他看病

的人络绎不绝。

2 有一次,两个得了头痛病的人来找他看病。华佗分别给他们开了

两种不同的药。旁边的人觉得很奇怪,问道:“先生,他们得的是

同样的病,为什么要吃两种不同的药呀?”华佗微笑着说:“他们

的症状虽然都是头痛,但病根却不同。第一个人的病根在内部,所

以要用泻药;第二个人是着凉感冒,所以要吃发汗的药。要对症下

药,才能把病治好。”两个病人回到家里吃了药,没过多久,果然

痊愈了。

3 华佗不仅精通看病开药,也擅长外科手术。以前人们做手术的时

候没有麻醉剂,病人常常疼得昏死过去。华佗心想:要是能发明一

种药,让病人吃了感觉不到疼痛,那该多好啊!经过不断研究,他

终于发明出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

4 有一回,一个病人因肚子剧痛来找华佗看病。经过诊断,华佗断

定病人得了急性盲肠炎,必须马上切除盲肠。病人一听要开刀动手

术,吓得连忙摆手拒绝。华佗安慰他说:“你别害怕,我先给你吃

药,你就感觉不到疼痛了。”说完拿出麻沸散,让病人服下。不一

会儿,病人就昏昏沉沉地睡着了。华佗切开病人的肚皮,迅速切除

HCL_S1B_e-text
盲肠,然后缝好伤口。手术结束了,病人才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

一点儿都没有感觉到疼。

5 华佗博览医书,谦虚好学,医术高超。他能通过观察脸色和把脉,

准确判断病人的病情。有一次,他看到几个人在一家饭馆里喝酒,

其中一个人的脸色不对,就劝那个人:“从你的脸色可以看出你已

患了重病,可能会中风,快别喝酒了。”那个人却不把华佗的话当

回事,继续喝酒。结果他当天在回家的路上就晕倒在地,第二天就

去世了。

6 还有一次,一个两岁的孩子患了严重的痢疾,已经奄奄一息,医

生都束手无策。他的家人带着孩子找到华佗。华佗先把脉,基本确

定了病因,然后又摸了摸孩子的全身,说:“孩子生病是因为他的

母亲身体不健康,奶水营养差。生病以后,调养得又不好,所以弄

成这个样子。”华佗给孩子服用了自制的药。不到十天,孩子的病

就好了。

7 华佗生活的年代,战争不断,传染病流行,百姓死伤很多。华佗

同情人民的疾苦,特别关心穷人,为穷人治病有时分文不取,因此

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HCL_S1B_e-text
第十七课 借东风

1 公元 208 年,曹操率领 80 万大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赤壁,准备先

打败刘备,再去攻打孙权。刘备决定采用联吴抗曹的策略,与孙权

联合起来共同抵御曹操。

2 当时,孙权和刘备一方势单力薄,而曹操却兵多将广,处于压倒

性优势。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和孙权的大将周瑜都很清楚:如果和曹

军硬拼,一定会寡不敌众。经过思考,两人认为只有火攻,才能稳

操胜券。

3 确定了火攻的计谋后,周瑜却发现曹操的船只都停在大江的西北,

而自己的船只则靠在南岸。这时正是隆冬时节,只有西北风,如果

用火攻,不但烧不着曹操,反而会烧到自己。只有刮起东南风,才

能对曹军发动火攻。

4 周瑜眼看火攻的计划不能实现,急得口吐鲜血,病倒在床上。一

天,诸葛亮前去探望周瑜,问他为何得病。周瑜不愿说出实情,就

说:“人有旦夕祸福,怎能确保不得病呢?”

5 诸葛亮老早猜透了他的心事,笑着说: “我有个‘药方’,保证

能让您药到病除。”说完,他写了 16 个字,递给周瑜:欲破曹公,

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一看,大吃一惊,心想:诸

葛亮真是神人啊!一眼就看出我得的是心病。于是,他马上向诸葛

HCL_S1B_e-text
亮请教破敌之策。诸葛亮有丰富的天文气象知识,他预测到近期肯

定会刮几天东南风,就对周瑜说:“我有呼风唤雨的法术,为你借

三天三夜的东南风,你看怎样?”周瑜高兴地说:“不用三天三夜,

只需一夜东南风,便可大功告成。”

6 周瑜命令部下做好一切火攻的准备,只等诸葛亮借来东风,马上

出兵。这晚,诸葛亮一边烧香,一边口中念念有词,装作呼风唤雨

的样子。

7 半夜三更,忽听风响旗动,果然刮起了东南大风。周瑜连忙下令

发起火攻。

8 周瑜的部将黄盖立刻率领战船向曹操的水军急驶。当战船靠近曹

军时,只听一声令下,士兵们顺着大风放起火来。风助火势,火借

风威,曹军的战船毫无防备,被熊熊大火烧得一干二净,几乎全军

覆没。曹操看到大势已去,在士兵的护卫下,从小路匆匆逃走了。

第十八课 才子纪晓岚

HCL_S1B_e-text
1 纪晓岚是清朝才子。他才思敏捷,无论写诗对句,都含意深远,

妙趣横生。每当劝谏皇上时,他的话总能令皇上心悦诚服。

2 有一次,乾隆皇帝和一群大臣在御花园中饮酒,君臣之间谈笑风

生。乾隆皇帝知道纪晓岚平日风趣、幽默,就想来个恶作剧。于是,

他故意问纪晓岚:“你是忠臣还是奸臣?”“当然是忠臣了!”

“怎样才算是忠臣呢?”乾隆接着又问。纪晓岚毫不迟疑地回答:

“对皇上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利,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听

了纪晓岚的回答,众大臣都点头赞许。

3 谁知乾隆听了,却意味深长地说:“君让臣死,臣不敢不死。你

做得到吗?”说完,乾隆指指附近的荷花池:“那你就跳进荷花池

投水自尽吧!”虽然乾隆说得十分轻松,但大臣们听了却惊恐万分。

这还了得,皇帝的话就是圣旨,别的事还无关紧要,可是让纪晓岚

投水自尽,这可是人命关天啊!大臣们有的张口结舌,有的面面相

觑。但纪晓岚看出这是乾隆皇帝在故意试探他,于是从从容容地回

答:“遵旨!”

4 纪晓岚不慌不忙地走到荷花池旁,就在他头朝下将要投水时,身

子却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只有嘴唇一张一合,好像是在和水里的鱼

儿说话,一边说一边还微微点头。群臣看了都十分纳闷。过了好一

会儿,纪晓岚又回来了,他在乾隆面前俯首下跪,说道:“万岁,

不行呀,有人不让我死。”“谁?”大家都迷惑不解。“屈原呀!

屈原不让我死!” 大家更加纳闷了:屈原死了两千多年了,怎么会

HCL_S1B_e-text
跟纪晓岚说上话呢?

5 只听纪晓岚接着说:“就在我刚要往下跳时,突然看到屈原从水

里冒了出来,屈原对我说:‘你不能死啊!我那时跳汨罗江,是因

为楚怀王昏庸无道,残害忠良,我被环境所逼,不得不那样做。我

听说当今皇上是英明的君主,如果你也跳水自杀,这事要是传出去,

不是给皇上脸上抹黑吗?’听到这里,我细细思量,屈原说得对,

我死事小,但给皇上脸上抹黑事大呀!所以臣不敢跳!”众大臣听

了这话,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6 乾隆皇帝听罢,大笑道:“ 朕真是服了你!”

单元七

第十九课 万里长城

HCL_S1B_e-text
1 北京郊外连绵的崇山峻岭中,一道锯齿形的城墙随山势起伏,向

东西方向延伸,不见首尾,这就是伟大的万里长城。

2 长城的修筑从公元前七世纪开始。当时的诸侯国,都在自己的领

土上修筑城墙,以防御外来的侵略。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了

中国。为了抵御北方的匈奴,防患未然,他将原来北方三个诸侯国

的长城连接起来,延长到一万多华里(相等于五千多公里),万里长城

因而得名。秦朝以后的一些朝代也都修筑过长城,但最后一次大规

模的修筑是在明朝建立之后。明长城的修筑历时约两百年。建成后

的明长城西至甘肃嘉峪关,东至河北山海关,北京北部的八达岭长

城就是其中的一段。

3 从北京出发,向北几十公里就来到了八达岭长城。这里的墙身高

大坚固,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城墙顶部铺着方砖,十分平整,

相隔不远就有供防守军人休息的方形城台。城墙两侧有许多垛子,

垛子上有供瞭望和射箭用的垛口。在城墙外高峻险要的地方,还设

有烽火台。烽火台是传递军情的信号站,一旦发现敌情,白天燃烟,

晚上点火,台台相传,迅速传递军情。

4 站在长城上,脚下铺着方砖,墙上垒着条石,这一砖一石建成了

高三到八公尺,宽五到八公尺,绵延万里的巨大的建筑物。单是这

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重达一吨多,那时候没有火车,没有起重机,

我们简直难以想象,劳动者是怎样靠着无数的肩膀和双手,一步一

HCL_S1B_e-text
步将石块抬上这险峻的山岭的。万里长城是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血

汗和智慧的结晶。

5 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眺,在崇山峻岭间,长城就像一条游龙,

什么地方险峻,就在什么地方出现。千百年来,它就是这样任凭风

吹雨打,起伏于高山丘陵之间,连绵于草原沙漠之上,成为中华民

族坚韧性格的化身。

第二十课 汉字的演变

1 汉字是世界上流传至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HCL_S1B_e-text
了。

2 关于汉字的起源,古书上普遍记载着仓颉造字的传说。但按照事

物发展的逻辑,一种文字必定是经过长时间集体创造的产物,因此

汉字的发展和演变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3 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例子看出汉字五个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

4 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最早的成熟的汉

字,图画的意味很浓,从字形可以推测出字义。

5 金文——周朝人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字形和甲骨

文大致相同,只是图画的意味略减。

6 小篆——秦朝使用的文字。它的字形图画性减弱,符号性加强,

初步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7 隶书——由小篆简化而成,是汉朝通行的字体,已有楷书的雏形。

8 楷书——从隶书演化而来,线条比隶书平直,魏晋时期成为定型

的方块字,一直通行到现在。

9 汉字的演变过程表明,汉字是由图画逐渐发展而成的,有些汉字

最初就像一幅图画。直到魏晋时期,楷书成为定型的方块字,它们

才写成象、山、家。可见,汉字最早是根据事物的特征,画成图形,

HCL_S1B_e-text
这些图形本身就可以表情达意。拼音文字就不具备汉字的这种表意

的特征。

10 也许你会想,简单的图形不难画,但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动作怎

么画呢?聪明的祖先把图画简化、突出特征,然后组合起来表达。

比如:太阳和月亮都能给我们带来光亮,把太阳和月亮放在一起就

成了光明的“明”。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所有的男人都必须耕种,

中午时,他们在树荫下休息,人和木在一起就成了休息的“休”。

用这种方式创造出来的汉字,我们称为会意字。

11 “象形”和“会意”是汉字六种造字方法中值得注意的方法。它们

自我表情达意的特征,使汉字成为一种很有趣的特殊文字,汉字的

书写也因此被公认是一种书法艺术。

12 汉字不仅有趣,而且有用。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

字,也是全世界十几亿华人沟通、交际的工具。要学习几千年优秀

的中华文化,认识汉字是一个重要途径。

第二十一课 中秋节

1 八月十五月亮圆,五谷丰登瓜果甜。

家家户户吃月饼,甜甜蜜蜜庆团圆。

HCL_S1B_e-text
2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华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八月是秋

季的第二个月,所以就称为中秋。根据历史记载,唐朝初年,中秋

节便已成为固定节日。

3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嫦

娥奔月”。 相传,嫦娥的丈夫后羿是一位英雄,他们两人希望能够

长生不老,永远恩爱。于是,后羿出门寻找仙药,他历经千辛万苦,

终于求得一副仙药。后羿的徒弟知道后,在八月十五这一天,逼嫦

娥交出仙药。嫦娥不从,将仙药吞下,结果身轻如燕,飞上了月宫。

后羿知道后,悲痛万分,他在院中供上瓜果食品,寄托对嫦娥的思

念。乡亲们也纷纷效仿,拜起了月亮。这就是中秋节的起源。

4 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是吃月饼。元朝时,人民不甘忍受蒙古人的

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起义军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

条藏入圆饼里面,再派人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

五晚上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最后推翻了元朝。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5 华人历来把家人团圆,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古人把圆月

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中秋节又称为“团圆节”。月饼也含有一家

团圆之意。所以吃月饼时,人们会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

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然后把月饼切成相同数量的小块,不多

不少,大小一致,以此表示团圆和美满。

HCL_S1B_e-text
6 在新加坡,中秋节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为了庆祝这个节日,

牛车水会举行亮灯仪式。各种造型的灯饰五彩缤纷,在牛车水的主

要道路上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芒,让整个商业区沉浸在欢乐喜庆的

节日气氛中。

7 中秋节,是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传统节日。每到中秋,人们都在

皎洁的月光下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虽然各地庆祝中秋的形式和习俗

不尽相同,但人们通过这个节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以及对

美好生活的憧憬,却始终没有改变。

单元八

第二十二课 唐诗赏阅

HCL_S1B_e-text
1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唐诗内容广泛,形式多

样,富有音乐性,是中华文学的瑰宝。学习唐诗,可以提高文学欣

赏能力。

2 白居易是唐朝著名诗人。十五岁那年,他到长安游学时, 曾带着

诗稿向著名学者顾况求教。顾况看到白居易的名字,打趣地说:

“京城米贵,居住不易啊!”可是当顾况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又生 ”时,不由赞叹道:“你能写出这样的诗句,长安虽然米贵,

但你在这里居住也是很容易的!”这两句诗是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

别》中的名句。诗中赞美了古原草旺盛的生命力,描写了芳草青青、

连绵不断的美丽画面,并借此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HCL_S1B_e-text
3 在中国苏州城外,有一座千年古寺——寒山寺。 寺内有一座著名

诗人张继的塑像,据说摸摸张继的手指,就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因

此塑像的右手食指已经被游人摸得非常光亮。人们之所以这样做,

是因为张继写过一首七言绝句《枫桥夜泊》,这首诗使寒山寺成为

千古名胜。

4 写这首诗的那年,张继科举考试落榜。深秋时节,他来到姑苏城。

夜晚,诗人把小船停泊在城外的一条河边。眼前的景色触动了他心

中深深的愁绪。于是,他用短短四句诗,写了月落、乌啼、寒霜、

江水、枫树、渔火和古寺等景物,从视觉、听觉不同的角度,描绘

出江南水乡深秋之夜的凄清寂寥,并借此抒发了内心无尽的忧愁。

第二十三课 山水相逢在小城

1 曾经有人把因斯布鲁克称为奥地利 最美的小城,因为那儿有山也

有水。

2 山,是阿尔卑斯山;水,是因尼河。

HCL_S1B_e-text
3 由小城向上仰望,终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像个耸立着的白头巨

人,它近在咫尺,却又高不可攀。

4 因尼河呢,源源流经全市,把小城中分为二。河边普遍种植柳树,

柳枝轻摇,似乎在哀哀垂泪;偏偏因尼河水流湍急,哗啦啦的水声,

把柳的呜咽,全掩盖了。

5 小城人口有十余万,然而,白天晚上,听到的,似乎只有潺潺的

水声。车子滑行无声而汽笛不响;人们走起路来, 步伐轻盈;说起

话来,声音细柔。

6 早上,坐缆车上那高达四千余米的阿尔卑斯山,一睹雪山美景。

7 上、上、上,越上越高。

8 终于,来到了雪峰之上。

9 第一个感觉是:很静很静。实在是太静了,静得我整颗心都变得

虚虚晃晃的,好似找不到安放的地方。

10 雪,一大片一大片趴在那儿,纹丝不动,好像已在山头沉睡了千

万年,成了“雪精"了。

11 雾气,像深山里的幽灵,一忽儿东,一忽儿西;时隐时现,出没

HCL_S1B_e-text
无常;山峰雪景在上一分钟明明还清清楚楚地摆在面前让你看,下

一分钟呢,山不见,雪不见,最可怕的是:连你自己,也整个地不

见了。一切的一切,都隐没在虚无缥缈的雾气里。

12 眼前的景色令我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不同的是:人

踪灭,然而,鸟不绝。

13 许许多多的鸟儿在飞翔,一群群地来,又一群群地去。来时无声,

去时也无声,留在雪地上的,只是来而复去的黑影。黑影无法驻足,

只因为那雪太滑。

14 这是一个静的世界,但同时也是动的世界。静的是声音,动的是

雾气。动与静,奇妙地相互配合,交织成一个叫人毕生难忘的景致!

15 这是一个宁静和谐的世界,远离了城市的喧闹和人间的烦恼。这

不正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境界吗!

第二十四课 贾岛与“推敲”

1 古人在写诗作词时,为了使意思表达得生动、恰当,非常注重炼

字——反复思考选择所要使用的字眼。在历史上有很多关于诗人炼

字的故事,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唐朝诗人贾岛和“推敲”的传说。

2 贾岛在年轻时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HCL_S1B_e-text
3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

久,才摸到朋友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

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不巧,这天朋友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诗留

了下来。诗中表示过后再来拜访朋友。

4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

夜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其中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

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或许改用“敲”字更合适些。贾岛骑着

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

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5 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前呼后拥下迎面而来。

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还在思考究竟

是用“推”好还是用“敲”更恰当,结果在不知不觉中闯进了韩愈

的仪仗队。

6 两个随从把贾岛从毛驴上拉下来,带到韩愈面前。韩愈问:“你

为何冲撞我的仪仗队?”

7 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思考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您,

请您宽恕。”

8 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 说自己不知道是用

“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也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他听了贾

HCL_S1B_e-text
岛的话,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想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

是用‘敲’字更好些。在月夜去看望朋友,即使朋友家门没有上锁,

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

‘敲’字能让人联想到敲门时发出的声音,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

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韩愈的意见很有道

理。

9 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反复考虑文字的运用叫做“推

敲”。

HCL_S1B_e-tex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