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8

2022 年 第二期


为更好地服务国家科技外交工作,有效促进国际科技创新资源的联动合
作,我们编辑了《中国科技创新速递》电子期刊,为我国驻外科技外交官提供
我国科技创新进展和对外合作需求信息,在推进国内外科技创新合作方面发挥
信息优势和桥梁作用。

《中国科技创新速递》以“动态”与“聚焦”两个栏目为主线,主要介绍
近期国内科技创新相关政策,高校、园区、企业等创新机构的发展动态,国际
性创新活动预告,地方国际合作需求,并立足于科技创新热点,针对性地剖析
重要科技领域国内发展现状和趋势,供我国驻外科技外交官参阅。

如您对《中国科技创新速递》刊登的信息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可与我们联系。

电 话:010-68515508
Email:irs@cstec.org.cn

免责声明:本刊只对信息内容进行梳理、排版、编辑,并不意味着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目录 CONTENTS

动 态 NEWS ..............................................................................................1
 政 策 ........................................................................................................................ 1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 ..................1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的指导意见 .................................................................................................................... 2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

设的指导意见 ................................................................................................................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

指导意见 ........................................................................................................................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 4

 北京市发布《关于促进本市国有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转化 推进知识产权要

素市场建设的指导意见》 ............................................................................................ 5

 科 研 ........................................................................................................................ 6

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基于动态化学构筑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研究取得突破

性进展 ............................................................................................................................ 6

 浙大、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发现新型聚集体自噬受体 ............................... 6

 西安交大研究团队在复杂疾病罕见变异研究策略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 7

 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开发高压电解液构筑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体系 ................... 8

 中科院力学所、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所合作开发接触分离式的力学杠杆式摩

擦纳米发电机 ................................................................................................................ 8

 西安交大联合研究团队在高性能电光晶体领域取得新进展 ........................... 9

 南农大与美国研究团队合作克隆出提高籽粒产量的关键基因 ....................... 9

I
 中科院理化所飞秒激光直写 3D 仿生响应型水凝胶微致动器研究获进展 .. 10

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在连续体机器人形状感知研究方面获进展 ................. 11

 园区/企业 ...............................................................................................................12

 雄安新区启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 ......................................... 12

 北京南中轴园区探索轻重资产合作运营新模式 ............................................. 13

 杭州高新区启动“打造硅谷天堂”重点建设项目 ......................................... 13

 合肥高新区出台《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若干政策措施》 ......................... 14

 中国联通牵头成立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 ......................................................... 14

 活动 ........................................................................................................................ 15

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五期合作协议正式签署 ......................................... 15

 聚焦 FOCUS .........................................................................................................16

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 16

全球主要大国皆将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抓手,制定了相应发展规
划。2017 年,中国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从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
新体系、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等六个方面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将人工智能看作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
前沿领域,计划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人工智能同各产
业深度融合,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II
动 态 NEWS

 政 策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
4 月 10 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
意见》发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
在要求。《意见》明确,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
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
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
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
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意见》要求,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实现五个主要目标:
一是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二是加快营造稳定公平
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三是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四是促进科
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五是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意见》从
六个方面明确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市场
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包括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
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以及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
二是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包括建设现代流通网络、完善市场信
息交互渠道、推动交易平台优化升级;三是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
场,包括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
场、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以及

1
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四是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
统一,包括健全商品质量体系、完善标准和计量体系、全面提升消费
服务质量;五是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包括健全统一市场监管规则、
强化统一市场监管执法以及全面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六是进一步规范
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包括着力强化反垄断、依法查处不正
当竞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清理废除妨碍依法平等准入
和退出的规定做法以及持续清理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
定和做法。
(全文:http://www.gov.cn/zhengce/2022-04/10/content_5684385.htm)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
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4 月 7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印发《关
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
指出,到 2025 年,石化化工行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结构布局
合理、绿色安全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格局,高端产品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核心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水平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
在创新发展方面,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到 2025 年,
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 1.5%以上;突破 20 项以
上关键共性技术和 40 项以上关键新产品。在产业结构方面,大宗化工
产品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能利用率达到 80%以上;乙烯当量保
障水平大幅提升,化工新材料保障水平达到 75%以上。在产业布局方
面,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形
成 70 个左右具有竞争优势的化工园区。到 2025 年,化工园区产值占

2
行业总产值 70%以上。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石化、煤化工等重点领域
企业主要生产装置自控率达到 95%以上,建成 30 个左右智能制造示范
工厂、50 家左右智慧化工示范园区。在绿色安全方面,大宗产品单位
产品能耗和碳排放明显下降,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十三五”降
低 10%以上,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全文: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4/08/content_5683972.htm)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
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4 月 8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
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要坚持以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
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指导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快构建系统、科学、
规范的安全体系,全面增强企业在安全管理机制、产品质量、运行监
测、售后服务、事故响应处置、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安全保障能力,提
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文: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4/09/content_5684250.htm)

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
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4 月 12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产业用
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 2025 年,规
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6%左右,3~5 家企业进入全球产业用
纺织品第一梯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行业骨干企业研发经费占

3
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 3%,循环再利用纤维及生物质纤维应用占比达
到 15%,非织造布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 70%,智能制造和绿色
制造对行业提质增效作用明显,行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意见》还明确要求开展八个重点领域提升行动,即高品质非织
造布、安全防护与应急救援用纺织品、航空航天用高性能纺织品、海
洋产业与渔业用纺织品、医疗健康用纺织品、交通运输用纺织品、土
木建筑用纺织品以及过滤用纺织品。
(全文:https://www.miit.gov.cn/zwgk/zcwj/wjfb/yj/art/2022/art_6ff2a1f968264ee7bc89888fd

480a43b.html)

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
展的指导意见
4 月 12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化纤
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具有
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巩固提升纺
织工业竞争力,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意见》要求,到 2025 年,规模以上化纤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
长 5%,化纤产量在全球占比基本稳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行业研发
经费投入强度达到 2%,高性能纤维研发制造能力满足国家战略需求。
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 80%,关键
工序数控化率达 80%。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完善,绿色纤维占比提高到
25%以上,生物基化学纤维和可降解纤维材料产量年均增长 20%以上,
废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规模进一步发展,行业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
形成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4
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
(全文:https://www.miit.gov.cn/zwgk/zcwj/wjfb/yj/art/2022/art_a01b7532a39a41e891d2540d

a6981d72.html)

 北京市发布《关于促进本市国有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转化 推进
知识产权要素市场建设的指导意见》
4 月 6 日,北京市发布《关于促进本市国有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转
化 推进知识产权要素市场建设的指导意见》,促进北京市国有科技成
果与知识产权转化,加强国有知识产权交易与投资行为的监督管理。
《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
(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优势,积极整合知识产权要素资源,打
通知识产权供需市场通道,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促进科技成
果的高效转化和知识产权的规范交易,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支撑北
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意见》明确了北京
市国有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转化的交易标的、交易与投资行为、交易
主体以及知识产权交易机构,并对规范决策程序、开展定价评估、严
格落实进场交易制度作出细化要求。
(全文:http://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205/t20220510_2706086.html)

5
科 研

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基于动态化学构筑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研
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生物学与动态化学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化学
与分子工程学院朱为宏教授、田禾院士和英国利物浦大学 Andrew
Cooper 教授的基于动态化学构筑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研究取得突破性进
展。相关研究成果于 4 月 6 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动态共价化学是 COF 材料定向设计的科学基础,赋予了共价组装
过程的纠错能力,是同时取得结晶性和稳定性的关键。然而,结晶性
与稳定性在 COF 材料的合成制备中往往“顾此失彼”。朱为宏教授研
究团队借鉴超分子化学纳米限域反应和动态共价化学的理念,将框架
共价组装和不可逆共价键分开,提出了“重构共价有机框架”的合成
策略:利用可逆共价键,将有机基元“预组装”成晶态框架,再进行
合成后的“限域重构”,由此实现高稳定性结晶 COF 在常规合成条件
下的高效制备和可规模化生产。以上述研究为基础,研究人员制备出
一系列高结晶性的 RC-COF 材料,由此验证了上述策略的有效性和普
适性。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443-4)

 浙大、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发现新型聚集体自噬受体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易聪课题组、清华大学药学院
张敏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葛亮课题组合作,发现一种新型
的聚集体自噬受体 CCT2 在清除固态蛋白聚集体中的重要作用。相关

6
研究成果于 4 月 1 日在线发表在《Cell》杂志上。
新型聚集体自噬受体 CCT2 能够促进多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
的毒性蛋白聚集体的自噬性清除。与传统聚集体自噬受体一样,CCT2
能够与 LC3 和蛋白聚集体结合。不同的是,CCT2 通过其顶端结构域
(apical domain),以非泛素依赖的方式结合蛋白聚集体,这为 CCT2
特异性地识别聚集体提供了结构基础。研究发现 CCT2 和传统的聚集
体自噬受体在对聚集体状态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异:传统的自噬受体更
倾向于降解有流动性的液态聚集体,而 CCT2 则更倾向于选择固态聚
集体。因此,相比已知的聚集体自噬受体,CCT2 更有可能在病理状
态下发挥作用并成为药物靶点。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92867422002653)

 西安交大研究团队在复杂疾病罕见变异研究策略方面取得重要
进展
针对复杂疾病遗传异质性强、罕见变异频率低的难题,西安交通
大学研究人员提出将复杂疾病多基因风险评分与全外显子组关联研究
整合的分析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上。
研究人员利用既往大规模 GWAS 研究结果,计算个体复杂疾病多
基因风险评分,然后采用极端表型抽样过滤多基因风险评分低的个体
并重新定义疾病表型,使罕见遗传变异在研究样本中得到显著富集,
部分解决了复杂疾病遗传异质性强、罕见变异频率低的难题。为了验
证分析策略的有效性,研究人员利用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公
共队列发布的 20 万人的全外显子测序数据,进行了抑郁症的全外显子

7
组关联研究,结果发现 OR8B4 等基因上的罕见遗传变异在抑郁症的遗
传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0-022-01536-4)

 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开发高压电解液构筑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体系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武建飞团队,在高
电压电解液体系开发应用方面取得关键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
表于《化学工程杂志》(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高压氟化电解液体系,将 NCM811 正
极材料的工作电压从 4.2V 提高到 4.6V,拓展了三元体系的使用上限
和应用范围,解决了两个重要问题:提高了高镍三元正极体系的比容
量和工作电压,抑制 NCM811 正极在高电压下的结构相变、过渡金属
离子溶出以及二次粒子的开裂,降低了极化,从而提高体系的能量密
度和循环性能;构建了稳定的 CEI 和 SEI,实现高负载量高镍三元体
系电池在高电压下的可逆稳定循环。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385894722014371)

 中科院力学所、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所合作开发接触分离式的
力学杠杆式摩擦纳米发电机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合作提出了以提高电荷转移速度为目的的新策略,并开发了接触分离
式的力学杠杆式摩擦纳米发电机。通过改变力学杠杆比来改变接触分
离速度,在不改变电荷转移量的情况下也能大幅提高信号输出。相关
研究成果发表在《Nano Energy》上。

8
研究人员将上摩擦层设计成弧形,研究了不同压缩应变下弧形摩
擦层的电学特性和力学特性。这项工作展示了一种提高接触分离式摩
擦纳米发电机信号的新思路,在提高接触分离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能
量收集设备和自供电传感器的信号方面拥有较大潜力。
(论文链接: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2211285522002403)

 西安交大联合研究团队在高性能电光晶体领域取得新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徐卓和李飞教授研究团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澳大
利亚伍伦贡大学、苏州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单位合作,在铌铟酸
铅-铌镁酸铅-钛酸铅(PIN-PMN-PT)弛豫铁电单晶中,通过晶体切
型、晶体组分和极化工艺的协同设计,获得了理想的层状畴结构。相
关研究成果 4 月 21 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
研究团队利用 PIN-PMN-PT 弛豫铁电单晶研制了新型电光调 Q 开
关,在输出光能量、光脉冲宽度等性能指标与商用 DKDP 和 LiNbO3
晶体电光开光相当的情况下,PIN-PMN-PT 单晶电光开关的尺寸和驱
动电压得到了大幅降低。这项研究工作为弛豫铁电单晶应用于电光技
术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除了低驱动电压、小型化电光开关以外,
PIN-PMN-PT 晶体还有望推动其他诸多高性能电光器件的研制,包括
新型高速光学相控阵、电控光束扫描器、光纤陀螺中的小型电光调制
器、频率转换器件、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等。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n7711)

 南农大与美国研究团队合作克隆出提高籽粒产量的关键基因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应用植物基因组团队贾海燕教授与美国俄克

9
拉荷马州立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机构合作,发现并克隆了一个提
高小麦籽粒产量的关键基因 TaCOL-B5,同时为蛋白质磷酸化可能参
与小麦穗形成和籽粒产量提供了示范。相关成果 4 月 7 日发表于《Sci
ence》期刊上。
研究人员先利用 CItr17600 和扬麦 18 的 F2:3 家系,将一个控制
每穗小穗节数的主效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在 7B 染色体上,接着通过重组
体表型和基因型分析和双亲序列比对,确定 TaCOL-B5 为候选基因。
随后,研究人员从 CItr17600 中克隆了 TaCOL-B5 的 cDNA,将其转化
到扬麦 18 中,表型分析发现在转基因的不同后代都显著提高了穗数、
每穗小穗节数及其粒数,从而证实 TaCOL-B5 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基因。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m0717)

 中科院理化所飞秒激光直写 3D 仿生响应型水凝胶微致动器研
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中心有机纳米光子
学实验室研究员郑美玲团队在 3D 刺激响应型仿生水凝胶微致动器的
制备及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 4 月 3 日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上。
飞秒激光直写技术是实现响应型水凝胶结构微型化的重要手段。
科研人员受捕蝇草捕获行为的启发,设计并加工了仿生不对称水凝胶
微致动器,通过 pH 触发,实现和调节了其形状变化,捕获了单个或
多个微颗粒,并可控地实现了微颗粒的同时释放或顺次释放。研究团
队对仿生水凝胶微致动器的控制操纵将增加精确捕获和释放微小物体
的潜力,使智能水凝胶微致动器的制备成为可能。这种微致动器在软

10
体机器人、微传感器和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等研究领域具有潜
在的应用价值。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mt.202200276)

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在连续体机器人形状感知研究方面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智能腔镜手术机器人研究组在连续
体机器人形状感知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机器人领域期刊
《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上。
连续体机器人和软体机器人具有高灵巧性和顺应性的特点,在医
疗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连续体机器人的形状反馈的缺
失制约了其进一步应用。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连续体机器人形状
感知方法,通过在连续体机器人内部增加被动腱,将连续体机器人的
形状变化转换成被动腱的位移信息,并通过相机实时获得被动腱的位
移,进而基于几何运动旋量重建出连续体机器人的空间三维形状。这
一方法不仅能够获得连续体机器人的曲率、挠率等信息,也能够感知
连续体机器人的扭转变形,相较于其他方法具有低成本和高可靠性优
点。
(论文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691877)

11
 园区/企业

 雄安新区启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
4 月 8 日,雄安新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正式启动,
将重点推动车车互联、车路协同技术创新,打造更多的无人驾驶测试
场景,推出更丰富的新型智能交通应用示范。首批 18 辆无人驾驶汽车
率先部署到位。年内,将有不少于 100 辆的各类型无人驾驶车辆开展
道路测试和应用示范。
据介绍,雄安新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应用实现了四个方面
的创新:一是开展点对点精准测试,首批测试将重点针对未来城市公
交的智能网联运营需求,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选取 6 条共计 25 公里的
道路,开展点到点线路运行测试,后续道路测试范围还将不断拓展。
二是聚焦车车、车路智能协同,以物联感知、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
技术为支撑,建设全数字化道路,通过交通全量数据的汇聚传输,使
人、车、路、物实现实时互联互通,构建实时感知、瞬时响应、智能
决策的新型智能交通体系。三是形成“5G+智能网联”,将路侧 RSU、
车载 OBU、摄像头、北斗地下精准导航、动态高精地图、车辆远程控
制等各类 5G 应用场景同步嵌入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智能交通应
用。四是推动数据全面开放共享,建立交通大数据库,推动摄像头、
雷达、信号灯、高精度地图等交通数据,以及脱敏后的车辆测试数据,
在参与单位间共享共用,加速智能网联技术成熟。
(来源:http://www.xiongan.gov.cn/2022-04/10/c_1211635100.htm)

12
 北京南中轴园区探索轻重资产合作运营新模式
4 月 12 日,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中关村
集成电路设计园公司、中关村海外园公司 4 家运营机构,与北京南中
轴国际文化科技园签署合作协议,将在产业招商、产业组织、创新生
态营造等方面优势互补、共同发力,推动园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科
技+文化”新地标和数字经济新高地。
据悉,北京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将强化轻重资产协同,带动优
质项目、人才、资本、产业向园区集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打造“中
关村创新社区”。这也是中关村发展集团在北京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
园探索轻重资产协同运营模式,推进科技园区运营模式转型的一次有
益的尝试。
(来源:http://paper.chinahightech.com/pc/content/202204/18/content_46918.html)

 杭州高新区启动“打造硅谷天堂”重点建设项目
4 月 2 日,杭州高新区(滨江)在网易杭州软件生产基地三期项
目现场举行“建设天堂硅谷 打造硅谷天堂”2022 年全区扩大有效投
资现场推进会,启动建设重点项目 16 个,总投资 160 亿元。此次开工
建设的产业项目主要集中在数字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
据悉,此批重点项目包括网易软件生产基地三期、大立智能光电
制造基地等新落点的重大产业项目,迎亚运“最后一公里”等城市有
机更新项目,农转居拆迁安置房等社会民生项目,以及道路、公园建
设等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落成后,将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提升
城市能级、增强发展动力。
(来源:http://paper.chinahightech.com/pc/content/202204/11/content_46833.html)

13
 合肥高新区出台《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若干政策措施》
4 月 1 日,合肥高新区出台《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若干政策措
施》,在政策创新、政策力度、精准支持、支持重点项目等四方面着
力实现新突破。
《措施》从企业初创期到成长期、成熟期,从企业上市到成为行
业龙头,全生命周期匹配“人、财、物、服”等全方位支持政策,引
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国家高企、上市企业道路,缩短梯度晋升时间,
加速企业成长壮大;紧扣生物医药、空天信息、环保低碳等热点产业,
聚焦工业企业规模化、高新技术化,加大集成电路、软件信息、网络
安全等产业支持力度,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此外,园区将开展“免
审即享”试点,选取部分条款,采取“无感审批、自动兑付”的方式,
进一步简化政策兑现流程。
(全文:http://gxq.hefei.gov.cn/zsfw/cyzc/18248037.html)

 中国联通牵头成立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
4 月 7 日,中国联通、中兴通讯等企事业单位正式成立智能超表
面技术联盟。目前该联盟共发展国内会员 69 家、国际会员 18 家,涵
盖高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标准化组织、终端与芯片、仪器仪表、
设备制造、运营企业等上下游单位。
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作为全球性的技术联盟组织,将有效推进智
能超表面基础理论研究、基础材料研究、原始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化、
标准产业化、生态全球化等各方面工作,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
价值链的协调健康发展。
(来源:http://paper.chinahightech.com/pc/content/202204/18/content_46894.html)

14
 活动

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五期合作协议正式签署
4 月 1 日,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五期协议签署仪式通过线上
形式举办。“龙计划”执行以来,中欧双方开展了广泛深入的遥感应
用合作研究、技术培训、学术交流和数据共享等工作。中欧双方共同
举办了近 20 场学术交流会,16 次遥感高级培训班,累计联合开展 200
余个研究项目,参研人数达 1971 人,培养近 1200 名青年科学家,逐
步探索出一套“政府搭建平台,科学家自主参与,共享地球观测数据”
的科技合作机制,被欧洲空间局誉为“中欧科技合作的典范”。
中欧科技合作一直是中欧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中欧在科技领域的稳定合作对促进双方各自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预示着科技部和欧洲空间局将继续深耕地球观测
领域国际科技合作,为双方未来合作的稳步实施并向深度、广度发展
奠定良好基础。
(来源:http://paper.chinahightech.com/pc/content/202204/11/content_46770.html)

15
 聚焦 FOCUS

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重庆大学 苏晓杰, 重庆工商大学 敖文刚,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杨烨,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李依依

人工智能产业分为基础支撑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其中基础层为
整个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底层支撑,如 AI 芯片、算法和数据等;技
术层专注解决具体类别问题,开发面向不同领域的应用技术,如自然
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应用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和
创造新兴产业,如智慧金融、智慧安防、智慧物流、智能机器人等。
当前,愈加海量化的数据、持续提升的算力、不断优化的算法模型和
逐渐丰富的场景应用已构成相对完整的闭环,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的四大要素。
全球主要大国皆将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抓手,
制定了相应发展规划。美国为维持其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领导者地位,
于 2016 年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部署 8 项人工智能产
业发展战略。2018 年,英国发布《英国发展 AI 的计划、意愿和能力》
《产业战略:人工智能领域行动》等,推动英国成为世界人工智能创
新中心。2017 年,中国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从构建开
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等六方面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将人工智能看作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前沿
领域,计划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
人工智能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

16
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一、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1. AI 芯片技术发展现状。图形处理器(GPU)、现场可编程门阵
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三种 AI 芯片已大规模商用,
被划分为云端训练、云端推理和终端推理三个应用市场(表 1)。在
云端训练市场,英伟达一家独大;谷歌推出定制的 ASIC 芯片—TPU
跟英伟达展开竞争。在云端推理市场,英伟达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
应用场景的特殊性,高效灵活的 FPGA/ASIC 则可能有更突出表现,如
百度的昆仑系列芯片、阿里的玄铁 C910 等。在终端推理市场,如智
能手机、摄像头、自动驾驶和物联网终端设备等面向不同应用场景且
需求各异,目前多采用 ASIC 芯片,如寒武纪 1A/1H/1M 系列芯片、华
为海思麒麟系列芯片和昇腾系列芯片、地平线的征程系列车规级芯片
等。
表 1 AI 芯片市场格局
训练 推理
GPU:英伟达
GPU:英伟达、AMD
云 FPGA:英特尔、赛灵思、亚马逊、微软、百度、阿里、腾
FPGA:英特尔、赛灵思
端 讯
ASIC:谷歌
ASIC:谷歌、Groq、寒武纪、比特大陆
GPU:英伟达、ARM、高通、Imagination

FPGA:赛灵思、深鉴科技

ASIC:寒武纪、地平线、华为海思、高通、ARM

2. 人工智能算法框架发展现状。全球知名 AI 算法框架(平台)
如表 2 所示:谷歌开源的 Tensorflow 是近年最受欢迎的 AI 框架;Keras
可以在 TensorFlow 或 Theano 等其他框架的顶部运行,越来越受欢迎。
Meta(原脸书)
开源的 PyTorch,
能实现 GPU 加速,
支持 iOS 和 Android,
广受欢迎。微软开源的 CNTK,包含大量高度优化的组件,且很容易
与微软 Azure 云服务平台集成,在语音识别领域最受欢迎。百度开源

17
的 PaddlePaddle 是国内首个深度学习开源平台,之后腾讯、阿里、华
为等纷纷拥抱开源,先后推出开源 AI 算法框架(平台)。
表 2 主流开源算法框架与社区
框架(平台) 维护组织 国别 简介
TensorFlow 谷歌 美国 深度学习的一个基础类库
PyTorch 脸书 美国 机器学习算法开源框架
CNTK 微软 美国 深度学习计算网络工具包
Keras 谷歌 美国 模块化神经网络库 API
Theano 蒙特利尔大学 加拿大 深度学习库
PaddlePaddle 百度 中国 深度学习开源平台
X-DeepLearning 阿里巴巴 中国 深度学习开源框架
MindSpore 华为 中国 云边端全场景的深度学习框架

3. 自然语言处理发展现状。2018 年底以来,以谷歌 BERT 为代表


的预训练模型大幅提升了自然语言处理任务的基准效果,使 GLUE(通
用语言理解评估基准)在评估新模型方面日渐乏力,包含更大难度任
务 的 SuperGLUE 诞 生 。2021 年 以 来, 微 软 的 DeBERTa 和谷 歌 的
T5+Meena 在 SuperGLUE 测试上取得超过了人类水平的成绩。阿里的
预训练中文大模型 M6,可以为品牌设计服饰、为天猫虚拟主播创作剧
本。百度的大模型鹏程-百度文心,通过持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解和生
成能力,可自动生成视频、歌词、艺术画等创意作品。
4. 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现状。计算机视觉是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应
用最广泛的技术,在安防、移动互联网、金融、医疗影像等领域推出
多种智能化产品、解决方案、平台等,提升了相关产业自动化智能化
水平,培育出商汤科技、云从科技、旷视科技和依图科技(AI 四小龙)
等知名创新企业,而其他国家计算机视觉技术尚未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5. 智能机器人发展现状。波士顿动力推出人形双足机器人 Atlas、
机器狗 Spot 和轮式人形机器人 Handle 等明星产品,其运动协调能力
是目前机器人的巅峰,既能跑、跳、后空翻,还会一同跳舞、跳绳等。

18
亚马逊的仓储机器人能举起 3000 磅的货物,像蜜蜂一样成群在仓库里
来回穿梭,大幅提高仓储效率。Intuitive Surgical 公司推出达芬奇外
科手术系统,能够完成各类高难度的精细手术且创口仅 1 厘米左右。
Medrobotics 公司开发的辅助手术平台 Flex 系统,能够让医生看到并
到达过往难以到达的解剖位置,比如耳朵、鼻子或喉咙等。
6. 小结。美国在算法、AI 芯片等核心领域,已取得绝对领先优势,
如英伟达已成为云端 AI 芯片的绝对领导者,谷歌、Meta(原脸书)的
TensorFlow、PyTorch 是最受欢迎的开源 AI 算法框架。中国在语音识
别、视觉识别、机器翻译、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如“AI 四小龙”等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安防、金融、互联网等场景广
泛应用并持续迭代,技术水平领先世界。英国形成以算法为核心的技
术创新优势和创业生态系统,如 ARM 和 Imagination 是全球领先的芯
片知识产权(IP)提供商、Deep Mind 是全球领先的 AI 算法研究机构。
德国凭借智能制造累积优势,着力打造“人工智能德国造”成为全球
认可的品牌,如博世、大众等工业企业已将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应用于
其产品。
二、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发展趋势
1. 大模型增强 AI 泛化能力。传统小模型需要采用特定领域有
标注的数据进行训练,通用性(泛化能力)差,因此,发展通用性
强、精度高的大模型成为必然。2017 年,谷歌推出自然语言处理
模型 Transformer,参数突破 1 亿,开启了大模型的序幕。之后,
大型模型持续出现,如 GPT-3、BERT、DALL·E2 等,其中 GPT-3
甚至编写书籍并正式出版,撰写规范的学术论文并正式投稿。“预

19
训练大模型+下游任务微调”的技术路线得到发展,这种模型经过
大规模数据训练且在经微调后即可适应广泛下游任务,已逐渐在语
言、视觉、推理、人机交互等领域展现出很多新能力。
2. AI 芯 片 性 能 稳 步 提 升 。 根 据 常 用 AI 模 型 设 计 新 引 擎 以
大 幅 提 升 算 力 ,如 英 伟 达 的 Hopper 架 构 引 入 Transformer 引 擎 ,
大 幅 加 速 了 AI 训 练 效 率 。存 算 一 体 的 芯 片 架 构 通 过 在 存 储 器 内
部 直 接 进 行 数 据 处 理 ,以 提 高 能 效 ,如 清 华 大 学 研 制 的 AI 芯 片
ReDCIM。 通 过 研 究 模 拟 生 物 神 经 元 , AHP 电 流 在 神 经 形 态 芯
片 实 现 了 类 似 于 LSTM 的 功 能 , 让 类 脑 神 经 形 态 芯 片 上 的 AI
算 法 能 效 提 高 约 1000 倍 。在后摩尔定律时代,黄仁勋预测 AI 芯片
性能将会每两年增加一倍,如英伟达今年推出的 H100 相较于 2020 年
推出的 A100,其算力提升到 3.2 倍、整体综合性能上升到 6 倍。
3. AI 应用加速落地。近年,人工智能云服务、深度合成、元宇宙
和 AI 医疗等应用加速落地。
(1)在人工智能云服务方面:亚马逊以云计算为核心,建设集成
物联网、机器学习等产品的人工智能云 AWS,吸引了全球数百万活跃
企业用户,是云服务的领导者;谷歌将 Tensorflow 与 TPU 运算整合为
基础设施、垂直应用整合为 AI 基础组件,形成完整的 AI 平台服务,
在技术上走在人工智能云服务的最前沿。阿里云为金融、政务、电信
等众多领域的领军企业提供计算和数据处理业务,在天猫双 11 狂欢节、
12306 春运购票等极富挑战的场景中保持着良好的纪录。
(2)在深度合成方面:深度合成图像和视频在影视制作、广告营
销、社交娱乐等领域发展出多元化商业应用,如 AI 合成主播、虚拟偶

20
像、修复历史老照片、“数字复活”已过世演员等。一方面,呈现出
深度合成内容制作与传播量高增长、需求场景趋于多元且成熟等趋势;
另一方面,如滥用深度合成将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如假冒身份、政
治干扰、虚假新闻、色情报复等造假行为。
(3)在元宇宙方面:元宇宙本质上就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
字化过程,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人机交互、空间计算等七层架构,目
前主要应用于办公、娱乐、设计等领域。2021 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
科技公司开始布局元宇宙,腾讯从游戏入局元宇宙,脸书直接改名
Meta,微软、英伟达等也争相布局。
(4)在 AI 医疗方面:疫情中,AI 帮助科学家研究病毒、抗击疫
情: DeepMind 推出深度学习算法 AlphaFold2,能基于氨基酸序列预
测蛋白质的 3D 结构,并创建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人类蛋白质地图;北
卡罗来纳大学利用 AlphaFold2 和 RoseTTAFold,几乎准确地预测了奥
米克戎的 3D 蛋白质结构;华深智药设计出了具有广谱抗病毒能力的
新冠抗体 HX001。另外,核酸采样机器人、疫苗注射机器人也都得到
快速发展。
三、人工智能产业专利布局与国际合作
1. 人工智能产业专利布局。在人工智能产业最关键的 AI 芯片、
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专利申请优势机构情
况如图1所示。美国在机器学习领域占据明显优势,中国在计算机视
觉领域占据明显优势;美国申请专利的优势机构主要是 IBM、谷歌、
微软、高通等科技企业,高价值专利占比高,中国申请专利的优势机
构包括较多高校,专利价值相较于美国尚有差距。

21
图1.人工智能产业部分领域专利申请前 10 的机构

另外,中国在美国、韩国、日本、欧洲等目标市场专利布局不足,
处于不利市场地位;而美国则在全球主要目标市场皆充分布局,处于
有利市场地位。
2.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使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检
索 2020 年 1 月 1 日—2022 年 7 月 4 日 AI 芯片、机器学习、计算机视
觉、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热点细分领域发
表的论文,如表 3 所示。
表 3 人工智能主要细分领域 SCI 论文合作情况
与中国合作发文量较多的国家
全球 中国 美国
加 新
年份 领域 发文 发文 发文 澳大 日 德
美国 英国 拿 加
量 量 量 利亚 本 国
大 坡
AI 芯片 2224 634 425 97 20 16 10 11 13 11
机器学习 55407 22384 11591 2659 904 637 731 311 379 260
2020
年 计算机视觉 4038 1537 764 178 71 48 64 32 36 20
ASR、NLP 3912 852 1211 121 41 21 33 13 18 10
自动驾驶 1401 267 443 64 21 20 14 8 9 6
AI 芯片 2418 800 457 72 28 19 16 11 26 18
机器学习 75841 31453 14224 3125 1318 789 1092 447 567 447
2021 计算机视觉 4941 1876 875 184 92 57 74 30 37 27

ASR、NLP 5078 1137 1507 155 50 27 47 17 28 15
自动驾驶 1916 371 565 64 19 19 15 5 16 8
AI 芯片 1200 376 229 39 16 5 11 8 8 6

22
机器学习 41769 19124 6579 1577 642 468 586 265 307 240
2022 计算机视觉 2723 1123 410 79 58 13 35 27 18 13
年 ASR、NLP 2697 713 668 62 21 7 25 14 18 9
自动驾驶 952 216 274 32 12 16 4 8 13 3
注:2022 年数据截止到 2022 年 7 月 4 日。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几乎所有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皆
需要机器学习,所以发文量最多;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产业是我国人工
智能应用的最大板块,我国学者在这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发文量远
超其他国家;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是美国的强势领域,引领全球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发展。中美两国合作最多,平均合作率为 14.3%,
且逐年缓慢增长;另外,与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合作较活
跃。
3. 积极参与国际顶级会议。近年,中国学者积极参与国际人工智
能领域顶级会议,已成为顶会参与者比例最高的国家,如 2020 年达
33.16%,略多于美国 32.31%。总体而言,中美两国学者在顶会最活跃,
美国学者在最关键的机器学习领域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华人学者则在
计算机视觉领域占据主流。人工智能重点领域顶会最佳论文呈现出跨
国跨机构多位作者合作的特征:如 2020 年的 13 篇最佳论文中,没有
论文是由单一作者独立完成,全部都由不同国家或不同机构的多位学
者合作完成,最多达 31 位,这反映出跨地域或跨机构合作日益紧密。
4. 顶尖华人学者正向流入。近 3 年,进入全球人工智能产业 2000
名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的华人学者为 550 人、553 人和 628 人,占比
达 27.5%、27.7%和 31%,处于持续增长状态,628 名人工智能领域顶
尖华人学者在我国任职的占 37%,在美国任职的占 49%,其余分布在
新加坡、英国等十余个国家。对我国来说,顶尖华人学者是重要且宝
贵的人才资源。近年,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华人学者正向流入状态(图

23
4),众多人工智能产业顶尖华人学者回国任职,顶尖华人学者的不断
流入,有利于我国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

图 4 AI2000 华人学者流动图

5. 人工智能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困境所在。当前,开源深度学习框
架、工具集、应用软件快速发展,国际间 AI 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
但部分国家和政府间组织为保持自身 AI 技术优势,限制 AI 技术交流。
如美国商务部于 2019 年 10 月和 2020 年 5 月分别将海康威视、科大讯
飞、旷视科技、商汤科技、依图科技和 360、云丛科技等 AI 企业列入
“实体清单”,精准打击我国安防和网络安全领域 AI 企业发展;美国
在 2021 年 6 月发布《创新与竞争法案》,在 AI、无人机等领域限制
与中国合作;2022 年白宫修订“关键和新兴技术(CET)清单”,对
AI 技术具体分类并实行技术封锁。欧盟则于 2021 年 9 月通过最新出
口管制法规,内容涵盖人脸识别等 AI 技术。上述相关政策与未来人工
智能发展趋势背道而驰,不利于国际科技合作的开展。

2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