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9

谈 身 份 对 文 学 的影响

——以唐代三位文人的文学风格为中心
组长:CHS2309990 郑淑姗
组员:CHS2309983 郭怡琬 CHS2309992 杨如意
CHS2309985 罗桐恩 CHS2309979 曹文芳
CHS2309653 许世宣 CHS2309986 马建力
CHS2309980 方靖芯 CHS2309982 关诗念
CHS2309651 黄可镓 CHS2309993 余家成

指导老师:郭思韵 师
前 第 第 第 总
言 一 二 三 结


节 节 节


何 长 身
何 谓 唐 份

魏 孙
谓 太 的
身 学 征 无
宗 异
份 风 忌 同

前言:何谓“身份”?
身份=人的出身和社会地位
本次讨论着重于社会地位。

中国古代社会讲究身份的制度,强调身份规则,甚至
认为讲究身份规则是“天理所然”。

社会、经济及文化生活的核心要素。

人生价值观的主导因素。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亦是如此。

呈现者:郭怡琬 CHS2309983
1
前言:何谓“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
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
成熟的体现。

本次讨论的文学风格仅以作品体裁、题材以及内
容为重。

2
第一节:
文学与身份·其一
初唐 太宗李世民

呈现者:
郭怡琬 CHS2309983 罗桐恩 CHS2309985
许世宣 CHS2309653 方靖芯 CHS2309980
3
身份:帝王

人 (
李世民 598年至649年 唐朝第二位皇帝 )
年号为贞观
物 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被唐高祖封为秦王
背 (
武德九年 公元626年 发动玄武门之变 )
景 开创“贞观之治”
晚年病逝,享年52岁,在位23年

[1]张国刚.李世民[J].历史教学,1982(07):49-50.
[2]图片来源自百度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8E%E4%B8%96%E6%B0%91/44058 图1 4
“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
——《旧唐书·卷二十八》

《 》
[1] 群书治要续编 编辑委员会编;郝时晋,梁光玉,萧祥剑主编. 群书治要续编 全注全译 2[M]. 2021. 124. 5
诗学观提倡儒家诗教规;诗歌创作上继承
南朝绮丽的文风。诗歌情感一改齐梁的悲
观消极,主张更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

诗歌上沿用的南朝遗绪,也达到
文学风格
了实际政教的功能性

结合以上两点,再加上“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于大
《 》
道,君子耻之。” 帝京篇 中的一句,太宗主张反对
纵欲,文质并重的文学观。

[1]陈晋嘉. 唐太宗帝王身份与其诗歌观点及创作间关系之研究[J]. 台湾国立师范大学. 2009.1.


[2]单婷婷. 唐太宗诗学观和诗歌创作的矛盾与统一[J]. 大众文艺,2021(21):27.
[3]郝明,邹进先.论唐太宗的文学思想[J].文学遗产,2004(01):137.
6
武德和贞观前,诗歌多以征战、边塞生活的记忆为题;贞

观中后期则写吟赏风月等的咏物诗,手法上富丽堂皇。

太宗所作诗歌中的其中两个主题: 风

1. 写景咏物与酬赠宴饮——他于贞观后期的思想心
态是越发真情真挚的
2. 边塞征战与述怀言志的主题——太宗借风景联系
家国天下的治理,时刻警惕自己的言行

[1]单婷婷.唐太宗诗学观和诗歌创作的矛盾与统一[J]. 大众文艺,2021(21):27.
[2]陈晋嘉. 唐太宗帝王身份与其诗歌观点及创作间关系之研究[J]. 台湾国立师范大学. 2009.1. 7
以天下安定为考量: 文

·太宗树立节俭且反对奢华生活之榜样。
·曾与房玄龄批评过杨雄、司马相如、班固等人的“交体浮华”,


提倡“上书论事,词理切直”的文风,强调文辞“裨于政理”。
·文学和政治结合六经,明确表达出太宗身为帝王的文化底蕴,以


儒家为宗旨的文学理论,是为凸显了他的治国之道。

《 》
·现存 全唐诗 中103首由太宗所作,断句3联,与大

臣联句 两仪殿赋柏梁体 》
《 》
· 全唐文 录有5篇赋
《 》 《 》
· 文集 40卷, 帝范 4卷、 凌烟阁功臣赞 1卷 《 》
[1]单婷婷.唐太宗诗学观和诗歌创作的矛盾与统一[J]. 大众文艺,2021(21):27.
[2]陈晋嘉. 唐太宗帝王身份与其诗歌观点及创作间关系之研究[J]. 台湾国立师范大学. 2009.1. 8
文学与身份
《帝京篇十首·并序》
描绘帝京的壮丽景象、以及自己帝王的生活,
反映盛唐时候的太平。同时,向世人炫示自己
虽为帝王,但生活嗜好却影响这些诗篇的风格
——词藻丰丽,属对工整,音韵谐美;同时胸
襟宏大,境界开阔,笔力雄健。由此,太宗分
析了历史教训后,提出自己的文学观点。

《 》
[1]李世民 帝京篇十首 “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璧”全诗鉴赏[J]. 海
博学习网. [2017-05-17].
9
《 》
从 帝京篇 中,我们能了解到李世民作
为帝王时的休闲活动 读书、打猎、听 (
曲、逛花园、泛舟、开宴会 。 )
诗中有描述群臣侍宴的壮丽场面,大约能 文
《 》
看出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以 淮南子
中“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这句 学
话,及太宗同房玄龄说过的类似的话,凸
显了他于君臣之间的珍视。 与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就是他对与他治国天下的功臣的 身
纪念和尊敬。

[1]Helene落英. 从 《帝京篇十首》看皇帝的一天如何度过 [OL]. [2023-10-07] 10
文学与身份

1. 唐太宗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
同时,这些诗歌也是写给身为帝王的自己的训诫。

[1]朱子强.浅析唐太宗的诗歌成就[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33-34.
11
文学与身份
《春日玄武门宴群臣》
韶光开令序,淑气动芳年。驻辇华林侧,高宴柏梁前。
紫庭文佩满,丹墀衮绂连。九夷 簉瑶席,五狄列琼筵。
娱宾歌湛露,广乐奏钧天。清尊浮绿醑,雅曲韵朱弦。
粤余君万国,还惭抚八埏。庶几保贞固,虚己厉求贤。

用宴会盛况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虽然君临万国,但还应该要抚恤边疆。如果要保持江山稳固,
国家昌盛,君王就应该谦虚谨慎,不断寻求有才能的贤士。
[1]施树禄编著. 全唐诗赏析[M]. 中国言实出版社2017(01):2-3. 12
文学与身份
《帝京篇·其十》
以兹游观极,悠然独长想。披卷览前踪,抚躬寻既往。
望古茅茨约,瞻今兰殿广。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
奉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
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广待淳化敷,方嗣云亭响。

通过“览前踪”和“寻既往”,点出自己的为政理
念:俭、谦、诚、敬、惠、明、化。

[1]童昌森.唐太宗 《帝京篇》赏析[J].国学网. 2006.[2023-10-07]. 13


文学与身份
同样是表达政治理想,但由于身份的差异,唐太宗和一般文人的着眼点有所不同。

一般文人:

许多文人想建功立业,是因为他们坚信学而优则仕,想通过当官来证明自己。

唐太宗则是出于对自己政权的高度重视和身为皇帝的使命感而不断自省克己,并以
百姓安乐、天下稳定作为政治目标。 14
文学与身份

2.生活在宫廷之中的唐太宗常以
宫廷生活和风景作为写诗题材

15
文学与身份
《帝京篇·其一》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通过描写帝京的地理位置及皇宫的壮丽,表明不必劳民伤财,
大兴土木,改建皇宫。

重刻画帝京长安的宏伟壮丽。作为全篇之起势,用“雄、壮、
遥、绮”等字眼提高帝京的辉煌盛世,形容的同时还抒发自豪
舒畅的心情。
[1]童昌森.唐太宗 《帝京篇》赏析[J].国学网. 2006.[2023-10-07]. 16
文学与身份
《帝京篇·其五》
芳辰追逸趣,禁苑信多奇。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
烟霞交隐映,花鸟自参差。何如肆辙迹,万里赏瑶池。

用桥、峰、烟霞和花鸟组成了一幅和谐的美丽图画,给人
以神仙境界的感觉。

禁苑里有如此美景,那就不要再远去游山玩水了,表示了
他反对帝王游山玩水劳民伤财的行为。

[1]童昌森.唐太宗 《帝京篇》赏析[J].国学网. 2006.[2023-10-07].


17
文学与身份
唐太宗与其他宫廷诗人的视角有何不同?

唐太宗 宫廷诗人

~含蓄蕴藉
~具有帝皇的壮阔之气
《 》
如温庭筠 杨柳枝 通过描写柳展示了袅袅
唐太宗眼中的皇宫更为壮阔雄伟,用了“雄、
壮”等字眼显示大唐气象,宣扬帝国声威。
《 》
婷婷的宫女、刘禹锡 和乐天春词 婉曲描
写宫中女子的哀怨。

~有较强的目的
-反对劳民伤财
~多为感时应景、吟咏风月
-表明自己不同于那些奢侈享乐的帝王,强调
活动范围不过禁苑芳园而已

同样是宫廷诗,但由于身份不同,因此在内容和写作手法上也有很大的区别
18
文学与身份

3. 从一个政治家的立场出发,注意到文艺的教化作用,
主张文学应该为政治服务。

[1]杨立群.创业帝王之诗——浅谈唐太宗的诗歌[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1):52-56.
19
文 《帝京篇·序》
学 余以万几之暇,游息文艺,观列圣之皇皇,考当时之行事,轩
昊舜禹之上,信无间然矣。至于秦皇、周穆、汉武、魏明,峻

与 宇雕墙,穷奢极丽。征税惮于宇宙,辙迹遍于天下。九州无以
称其求,江海不能瞻其欲,覆亡颠沛,不亦宜乎?

身 予追踪百王之末,驰心千载之下;慷慨怀古,想彼哲人。庶以
尧舜之风,荡秦汉之弊;用咸英之曲,变烂漫之音。
份 求之人情,不为难矣。故观文教于六经,阅武功于七德。台榭取其避
燥湿,金石尚其谐神人。皆节之于中和,不系之于淫放。故沟洫可
悦,何必江海之滨乎!麟阁可玩,何必两陵之间乎!忠良可接,何必
( )
海上神仙乎!丰镐可游,何必瑶池之上乎!释实求华,以人从 纵
欲乱于大道,君子耻之。故述帝京篇,以明雅志云尔。

20
文学与身份
唐太宗深知自己的创提倡会影响时代与文学的发展演进,于是强调诗歌为政治服务。

“余以万几之暇,游息文艺。”说明自己把政治放在第一位,文艺才是其次,只有在闲
暇的时候才会去品玩文学艺术。

反对“淫放”之声,提倡“雅音”,是因为他吸取了六朝因政治和文坛的糜烂而导致灭
亡的教训。

《 》
末句“述 帝京篇 以明雅志”则透露出诗歌的创作有着明确的“言志”目的。

唐太宗始终以国家兴亡为出发点,充分考虑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对政治的作用。

21
第二节:
文学与身份·其二
初唐 魏征

呈现者:
黄可镓 CHS2309651 郑淑姗 CHS2309990
杨如意 CHS2309992
22
身份:谏臣

魏征 580年-643年2月11日 ,字 )
玄成。
人 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
公,谥文贞。
物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直谏敢言


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 》
著有 隋书 序论, 梁书 、 陈 《 》 《
》 《 》
景 书 、 齐书 的总论等。
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 魏郑公谏 《
》 《
录 和 贞观政要 两本书里。 》
图2
[1]图片来源自每日头条https://kknews.cc/zh-sg/history/v99l64l.html
23
主要职位
隋朝:尚书令 → 相国 → 考功郎中

大都督 ← 尚书左丞
唐朝:左仆射
[1]魏征简介[Z]. 古诗文网,[5-10-2023].
24
作品体裁:疏、表、议、序、赋、檄文、书信、铭


现存作品:

赋 →1篇 疏 →24篇
→1篇 →5篇
学 檄文
书信 →1篇
→4篇

议 →5篇
→2篇
奏疏示意图
,非魏征亲
笔奏疏


铭 序
大部分作品都是议论政事的应用公文。


自贞观朝被重用之后,作品内容有趋于
单一化的趋向——几乎都是对时政的建
议或思考。

[1]安敏. 魏征文学思想略论[J]. (2015-12-27)[2023-10-01]. 25






[1]安敏. 魏征文学思想略论[J]. (2015-12-27)[2023-10-01]. 26




[1]安敏. 魏征文学思想略论[J]. (2015-12-27)[2023-10-01]. 27
文 从奏疏体裁占了魏征作品的绝大部分这一点可以


见得谏臣的身份对奏疏体裁文学作品创作量的影
响。

风 在魏征的奏疏作品中,不难发现他身为一名谏臣
需要具备的特点:善于揣度人主心理、说理求

格 实、高超的劝谏技巧等等。

[1]安敏. 魏征文学思想略论[J]. (2015-12-27)[2023-10-01]. 28


文学与身份

魏征 在辅佐太宗17年,先后进谏 疏 也称作“奏疏”,是封建时代臣

了200多次,大多被太宗采纳。 下向君主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从

魏征具有敢谏、善谏、能谏的品 “书”体中独立并演变成独具特色的

格和才能,也具有谏议之臣的正 公务文书。秦朝开启“奏疏”文体,

气、勇气和豪气,一心为公、披 整个封建社会都在沿用,奏疏成为古

肝沥胆,为千古谏议之臣的典范 代君臣关系的书面反映

[1]周晓莉,蔡茂.魏征奏疏说服策略研究[J].秘书之友,2021(01):22-24.
《 》
[2]齐惠. 群书治要 中的谏议思想[J].中国领导科学,2020(06):114-118.
29
文学与身份
魏征作为唐朝最负盛名的谏臣,在辅佐
唐太宗建立贞观盛世中谏言无数,为巩
固唐王朝统治贡献毕生心血,其留存的
奏疏多涉及治国之道、为官之理,成为
后世帝王研读的治国宝典。

[1]周晓莉,蔡茂.魏征奏疏说服策略研究[J].秘书之友,2021(01):22-24.
30
文 紧密围绕中心说服路径
学 “德之上也”“德之次也”“斯为下矣”
与 论时政疏 规劝唐太宗做德行至上的君主,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若德
行下矣,则祸乱必作。

身 十渐不克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正反举例唐太宗因执政心态转变导致社会风气败坏的情形,以治
国安邦为出发点,批评唐太宗骄者自溢的十种表现,希望君主反

终疏
省过失,听从劝告。
“君舟,民水,能载能覆”
论治道疏 主张君主克己自修、谨言慎行,提醒唐太宗治理国家忌讳爱憎
不分,不可意气用事,在劝谏中紧扣君主不妥之处,充分利用
正反论据分析利害得失
[1]周晓莉,蔡茂.魏征奏疏说服策略研究[J].秘书之友,2021(01):22-24.
31
巧妙运用外周路径说服

鼓励式说服 学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 与
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
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节选) 份
文章结尾对唐太宗勾画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鼓励式”结尾带来很大的动力
太宗写了《答魏征手诏》,置于案头,奉为座
右铭。
[1]周晓莉,蔡茂.魏征奏疏说服策略研究[J].秘书之友,2021(01):22-24.
《 》
[2]李文伟. 谏太宗十思疏 进谏技巧浅谈[J].中学语文教学,2021(11):61-62.
《 》
[3]冯秀君.浅析 谏太宗十思疏 [J].文学界(理论版),2010(05):48. 32
巧妙运用外周路径说服

委婉批评 学
“陛下贞观之初,无为无欲,清静之化,远被遐荒。考之于
今,其风渐堕,听言则远超于上圣,论事则未逾于中主。何以 与
言之?汉文、晋武俱非上哲,汉文辞千里之马,晋武焚雉头之 身
裘。今则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取怪于道路,见轻于 份
戎狄,此其渐不克终,一也”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节选)

多以委婉含蓄手法论证,将唐太宗早年仁政同晚年骄
奢忘本对比
以客观公正的态度陈述唐太宗忘本的事实,语态得
体,态度坚定

[1]周晓莉,蔡茂.魏征奏疏说服策略研究[J].秘书之友,2021(01):22-24.
33
文 精准把握唐太宗心理

与 魏征深谙唐太宗想成千古一帝的心理,领会唐太宗为政以德的坚定信念,
常利用社会影响对唐太宗造成的舆论压力进行说服.他精确把握唐太宗治国

身 心理的同时,利用社会奖赏的力量有针对性地说服

[1]周晓莉,蔡茂.魏征奏疏说服策略研究[J].秘书之友,2021(01):22-24.
34
文 精准把握唐太宗心理

与 承 诺 规 则

身 儒家思想: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每当唐太宗 言行与其承诺相悖 ,


就利用承诺规则“施压”。
违背诺言是不可饶恕的。

若言行不一,会导致百姓的不信任
《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唐太宗的为君之道——安定百姓与修养 甚至厌恶。

自身

[1]周晓莉,蔡茂.魏征奏疏说服策略研究[J].秘书之友,2021(01):22-24.
35
文 精准把握唐太宗心理

与 天 人 感 应


上天知道社会乱象的源头在于
古人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 谁,但上天不会说话,便 垂下天
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 象以示警戒 。

份 《十渐不克终疏》:
国家的安危治乱,在于君主一人
而已。
伏惟陛下,统天御宇十有三年,道洽
寰中,威加海外,年谷丰稔,礼教聿 用天人感应的说法告诫唐太宗违
背承诺规则的 严重后果 。
兴。

[1]周晓莉,蔡茂.魏征奏疏说服策略研究[J].秘书之友,2021(01):22-24.
36
第三节:
文学与身份·其三
初唐 长孙无忌

呈现者:
曹文芳 CHS2309979 马建力 CHS2309986
关诗念 CHS2309982 余家成 CHS2309993
37
身份:宰相
长孙无忌 (公元594年至659年)字辅机。
人 为唐初宰相、贵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

物 晟之子,文德皇后之兄。
长孙无忌生性聪慧,勤奋好学,精通文
背 史, 颇有计谋。

景 长孙无忌曾主编修定的 《唐律疏议》,奠
定唐朝律法基础。
图3

[1]赵壮道.长孙无忌“礼法治国”思想的历史传承与创新[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3):1-6.
[2]图片来源自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5%BF%E5%AD%99%E6%97%A0%E5%BF%8C/461177 38
法家 儒家
“以法治国” (
一种“德性”文化 重视人道德品行)
法家主张: 主要内容: 仁、义、礼、智、信、恕、
忠、孝、悌
1.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提出一系列道德原则、行为准则和发展规
2. “刑无等级”“法不阿贵”
则。
3. “行刑,重其轻者,则重者无从至矣” 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重要源泉
4. “法布于众” 主张“和而不同”的兼容之学、“允执其
5. “法令由一统” 中”的中庸思想,提倡“克己慎独”的修
身之道

[1]卓悦.浅析儒家思想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汉字文化,2023(18):43-45.
[2]周宇.中国传统法家思想与当代法治中国[J].法制博览,2023(24):57-59.
39
法家与儒家
法家
注重君主以及国家私利,轻视人民
以刑和赏为制服群臣的工具
将人对死亡的恐惧作为把柄来控制人民

儒家
尊重和重视死亡是使得一个国家得以建立并延续的内在原因
着眼现世,忽视死亡,以天下为己任,死而后己
长孙无忌修订的 《唐律疏议》里则是吸取了法家以刑为柄和儒家尊重生命的道德观为基础
[1]樊中泳.试以“死”为切入点比较初期法家和儒家的社会观区别[J].法制与社会,2010(23):279-280.DOI:10.19387/j.cnki.1009-
0592.2010.23.169. 40
“今之典宪, 前圣规模, 章程靡失, 鸿纤备举,
而刑宪之司执行殊异:大理当其死坐, 刑部处以流刑;
一州断以徒年, 一县将为杖罚。不有解释, 触涂睽误。”

[1]赵壮道.长孙无忌“礼法治国”思想的历史传承与创新[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3):1-6.
41
文学风格
长孙无忌融合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主张“礼法合一”
长孙无忌把儒家治国思想与法家治国思想密切结合起来,用儒
家精神内核和法律完美形式的结合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
礼是立法的原则和量刑的依据;法是维护礼制的武器

[1]赵壮道.长孙无忌“礼法治国”思想的历史传承与创新[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3):1-6.
42
文学与身份
长孙无忌在担任宰相职务达三十多年,亲历了唐朝"贞观之
治"和"永徽之治"两个盛世时期,积极参与了唐朝法律的制定
和修订工作。以宰相的身份,他运用编订唐朝法律的经验以及

法家思想,创作了 唐律疏义 ,这部杰出的文学作品对中国 》
法律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留下了重要的历史遗产,也
为现今中国的法律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1]赵壮道.长孙无忌“礼法治国”思想的历史传承与创新[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3):1-6.
43
文学与身份
唐朝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掌中央主要职权。
中书省出令,是立法权;门下省掌封驳,是复审权;尚书省执行,是行政权
这三方面的职权,都受宰相的掌领

以法治国 德礼为本 同符画一

[1]赵壮道.长孙无忌“礼法治国”思想的历史传承与创新[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3):1-6.
[2]薛贻康.唐朝宰相的地位和职权[J].文史哲,1983(04):20-24. 44
文 立法目的: 以法治国



“今之典宪,前圣规模,章程靡失,鸿纤备举,而刑宪之
司执行殊异: 大理当其死坐,刑部处以流刑; 一州断以徒
年,一县将为杖罚。不有解释,触涂睽误。”

身 —— 唐律疏议·序 《 》

份 没有司法解释的律例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
立法是为了方便治理国家
[1]赵壮道.长孙无忌“礼法治国”思想的历史传承与创新[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3):1-6.
45
文 立法思想: 德礼为本


与 壹 “因政教而施刑法” 法律并非停留于惩罚,而是
以教化为目的


道德是“德政”和“教化”
的根本;刑法是“德政”和
“教化”的辅助
份 贰 “德礼为政教之本”

[1]赵壮道.长孙无忌“礼法治国”思想的历史传承与创新[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3):1-6.
46
文 立法原则: 同符画一



各级官员对唐律的理解不一样,故需要逐条为
唐律撰写司法解释,避免量刑差异

身 统一立法权
份 同符画一
统一立法内容
[1]赵壮道.长孙无忌“礼法治国”思想的历史传承与创新[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3):1-6. 47
立法权的统一

学 “诸制书有误,不即奏闻,辄改定者,杖八十; 官

与 文书误,不请官司而改定者,笞四十; 知误,不奏
请而行者,亦如之。辄饰文者,各加二等。”
唐律疏议·职制中 《 》

第 114 条

规定皇帝掌有制定法律、修改法律的最终决定权
份 擅自修改者将被重罚

[1]赵壮道.长孙无忌“礼法治国”思想的历史传承与创新[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3):1-6. 48
文 立法内容的统一

学 “礼云: ‘刑者, 也,成也,一 侀


与 成而 不 可 变,故 君 子 尽 心 焉。’
唐律疏议·名例一 《 》第 1 条

身 罪一旦定下就得实行惩罚,不可改变结果。

这反映了 唐律疏议 在追求法律内容的稳定与统一方》
份 面的意向。

[1]赵壮道.长孙无忌“礼法治国”思想的历史传承与创新[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3):1-6. 49
后世影响
《唐律疏议》是迄今为止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法典。
唐朝法律制度的完备也对当代兴盛形成了一定原因。
对此后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法制发展影响深远。
使东亚法制文明得以在世界法律文明史上与西方法制鼎足而立。
《唐律疏议》也是中华法系的基石。
以历史源流为每章开篇,有些甚至是其他史书里无法找到的,因此这
也为历史届带来了珍贵的史料。
其中蕴含的许多法理仍有很强的学术和实践价值,并且影响着当代的
中国人。
[1]宋伟哲.长孙无忌与 《唐律疏议》[J].公民与法(综合版),2017(10):34-36. 50
后世影响
中国法制的影响
此后朝代的国家法律也都大量的保留了 唐律疏议 的内容 《 》
例如: 1. 五代十国的国家法典与赵宋王朝的《宋刑统》,基本上就是《唐律疏议》
的翻版。
2. 元朝柳: “律虽成之于唐, 而所以通极乎人情法理之变者, 其可尽唐而
遽唐而止哉?”
3. “罪疑从赎”基本原则的共同性
推动部分东亚国家的法制
当时及以后东亚各国的法律都以 唐律疏议 作为立法蓝本。 《 》
例如: 1. 朝鲜史书《高丽史》记载“高丽一代之制, 大抵皆仿乎唐, 至于刑法,
亦采唐律”。
2. 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大宝律令》以唐律为蓝本制定。

《唐律疏议》[J].公民与法(综合版),2017(10):34-36.
[1]宋伟哲.长孙无忌与
《 》:中国古代律法典范[J].文史天地,2022(09):62-65.
[2]王筠毅. 唐律疏议 51
小结:身份之间的异同
唐 长
太 魏 孙
宗 征 无







CHS2309985
52
参考文献
[1]安敏.魏征文学思想略论[J].(2015-12-27)[2023-10-01].
[2]陈晋嘉.唐太宗帝王身份与其诗歌观点及创作间关系之研究[J].台湾国立师范大学.2009.1.
[3]樊中泳.试以“死”为切入点比较初期法家和儒家的社会观区别[J].法制与社会,2010(23):279-
280.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0.23.169.
[4]范娟娟.论苏轼独赞王维“诗中有画”[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4):9-13.
[5]冯秀君.浅析 《谏太宗十思疏》[J].文学界(理论版),2010(05):48.
[6]古诗赏析:山居秋暝[J].浙江林业,2012(09):44.
[7]郝明,邹进先.论唐太宗的文学思想[J].文学遗产,2004(01):137.
《 》
[8]黄燕. 寂寂空山——析入深林王维 鹿柴 “以动衬静”手法[J]. 湘潮(下半月),2011,(10):26.
《 》
[9]Helene落英. 从 帝京篇十首 看皇帝的一天如何度过. [OL]. [2023-10-07]
《 》
[10]李文伟. 谏太宗十思疏 进谏技巧浅谈[J].中学语文教学,2021(11):61-62.
《 》
[11]李世民 帝京篇十首 “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璧”全诗鉴赏[J]. 海博学习网. 2017-05-17.
《 》
[12]齐惠. 群书治要 中的谏议思想[J].中国领导科学,2020(06):114-118.
[13]单婷婷. 唐太宗诗学观和诗歌创作的矛盾与统一[J]. 大众文艺,2021(21):27.
[14]施树禄编著. 全唐诗赏析[M].中国言实出版社2017,2-3. 53
参考文献
《 》
[15]宋伟哲.长孙无忌与 唐律疏议 [J].公民与法(综合版),2017(10):34-36.
[16]苏慧君.论王维诗中体现的人生观[J].今古文创,2021(06):18-19.DOI:10.20024/j.cnki.cn42-
1911/i.2021.06.008.
《 》
[17]童昌森.唐太宗 帝京篇 赏析[J].国学网.2006. [2023-10-07]
《 》
[18]王筠毅. 唐律疏议 :中国古代律法典范[J].文史天地,2022(09):62-65.
[19]薛贻康.唐朝宰相的地位和职权[J].文史哲,1983(04):20-24.
[20]杨立群.创业帝王之诗——浅谈唐太宗的诗歌[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1988(01):52-56.
[21]叶明.从郭熙到列维坦:山水画“三远法”与风景画焦点透视法之比较[J].萍乡学院学
报,2021,38(01):58-62.
[22]余婕.王维山水诗的绘画与禅意之美[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3(10):78-80.
[23]张国刚. 李世民[J]. 历史教学, 1982, (7):49-50.
[24]赵云燕.以诗写画:论王维诗歌中的画意[J].美术教育研究,2022(14):33-35.
[25]赵壮道.长孙无忌“礼法治国”思想的历史传承与创新[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6,31(03):1-6.
54
参考文献
[26]赵岩,袁春芗. 《山居秋暝》赏析[J].电影评介,2011(09):107-108.
[27]周俊.意境在中国水墨画中的表达探析[J].美与时代(中),2020(06):42-
43.DOI:10.16129/j.cnki.mysdz.2020.06.019.
[28]周晓莉,蔡茂.魏征奏疏说服策略研究[J].秘书之友,2021(01):22-24.
[29]周宇.中国传统法家思想与当代法治中国[J].法制博览,2023(24):57-59.
[30]朱子强.浅析唐太宗的诗歌成就[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33-34.
[31]卓悦.浅析儒家思想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汉字文化,2023(18):43-45.
[32]庄欣.悲秋向乐秋—— 《山居秋暝》的异军突起[J].名作欣赏,2021(14):121-122.
[33]魏征简介[Z]. 古诗文网,[5-10-2023].
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bdc4daadcc86.aspx
[34]赵壮道.长孙无忌“礼法治国”思想的历史传承与创新[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6,31(03):1-6.
[35] 《群书治要续编》编辑委员会编:郝时晋,梁光玉,萧祥剑主编. 群书治要续编 全注
全译 2[M]. 2021. 124.
55
图片来源
[1] 图片来源自百度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8E%E4%B8%96%E6%B0%91/44058
[2] 图片来源自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5%BF%E5%AD%99%E6%97%A0%E5%BF%8
C/461177
[3] 图片来源自每日头条https://kknews.cc/zh-sg/history/v99l64l.html
[4] 图片来源自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5%BF%E5%AD%99%E6%97%A0%E5%BF%8C/461177

5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