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高校体育馆自然通风优化设计研究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西安市高校体育馆自然通风优化设计研究

西安市的特点是?
高校体育馆特点是?
创新点在哪?

西安市的特点是?
缺少

高校体育馆特点是?
新建成的高校体育馆相对于老旧高校体育馆,普遍取消了固定坐席,因此无坐席的体育馆
高校体育馆在实际运营时的活动以群众健身、学生上课训练等非竞技项目为主。

创新点在哪?
不足
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围绕大空间自然通风性能优化要素,经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其关
注的重点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结合实测、CFD 模拟等研究,探索屋顶形式、可开启
窗扇设置等对自然通风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提出相关的设计策略。第二,遵循自然通风的
基本原理和大空间尺度特性,引入竖向气候调节空间(如中庭、天井等),利用空间的优
化组合实现对气流的调控和组织。

以体育馆为代表的大空间自然通风优化方法研究,应先确定研究的具体方向,再根据
科学的研究方向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
于玉龙[9]和谢勇[10]采用 CFD 模拟方法从建筑朝向、底层架空、开口位置、进风温度、
室内热源等方面对大空间公共建筑自然通风设计进行研究。
李传成[11]在其著作《大空间建筑通风节能策略》中将体育建筑、交通建筑、会展建
筑、观演建筑等大空间建筑的节能通风策略进行总结和归纳。杨锦[12]用理论分析法对大
空间体育馆采用自然通风节能设计的影响进行研究。
范存养[13]在其著作《大空间建筑、空调设计及工程实录》中,利用大量工程案例对
自然通风在体育馆中的应用进行解读。
吕冠男[14]利用 CFD 模拟的方法,从空间、形体、构件和三方面对体育馆的自然通风
形态优化进行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的李晋教授从风压通风、热压通风、遮阳系统、可动界面等多方面发表
了一系列有关湿热地区体育馆自然通风的硕士、博士论文,对自然通风在特定地域中体育
馆的应用提供指导[15]。
曹越超运用 CFD 拟手段对体育馆屋顶开口方式、侧界面开口方式等对体育馆外部风压
以及进出风侧风速的影响进行研究[16]。

国内外对屋顶形式对自然通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屋顶形式、屋顶倾斜角度以及屋顶
形式变化对周边空间自然通风的影响。
Peren J I [17]等人运用 CFD 模拟技术对比屋面倾斜角度在 0°~45°之间的建筑的自然通
风表现,发现 9°倾斜的建筑通风低于 0°屋面,18°屋面通风量与水平屋面通风量持平,之
后随着屋面倾斜程度的加大,通风量不断加大,屋面 45°倾斜的建筑通风率最高。另外,
通过进一步对比了建筑进深为 6m、屋顶单向倾斜角度 为 27°的大空间,其屋顶形式为单
坡型、上凸型、下凹型的三种屋面形态对通风效率的影响,发现单坡屋面通风量最大,上
凸型倾斜屋面的通风量最小[18]。
Nguyen A 和 Reiter S 通过 CFD 模拟发现对于双侧通风进深 5m 的建筑来说,其屋顶形
状对其通风率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19]。张潇通过对公共建筑中庭屋顶形式的 CFD 模
拟发现,屋顶形式的变化对建筑中庭内及周围功能空间的通风状况影响大,但相对来说单
坡屋顶是最利于湿热地区中庭通风的屋顶形式[20]。
Tominaga 和 Blocken 发现,在双侧通风的建筑中,进风侧可开启窗扇位置对通风量的
影响比出风侧可开启窗扇位置的影响更大[21]。Tantasavasdi 等人发现,增加进风侧可开启
窗扇面积比增加出风侧可开启窗扇面积能更有效提高建筑的通风率[22]。Hunt 和 Linden 指
出在风压、热压协同通风的建筑中,可开启窗扇之间的垂直高度差是影响通风效果的重要
因素[23]。类似的,Stavridou 和 Prinos 也发现在协同通风的建筑中低进风口和高出风口的
组合表现最好,且通风效果也随着垂直高度差的增大而增强[24]。Bartzanas T 等人发现天窗
和侧窗的组合比只有侧窗的建筑通风效率要高[25]。Pvan Hooff T 与 Blocken B 运用风洞试
验以及 CFD 模拟方法对阿姆斯特丹竞技体育场的室内外风环境进行研究,对四种可开启窗
扇位置和形式的改良方案进行通风效果计算,发现增加靠近屋顶的窗口面积可使建筑换气
率 提高 43%[26]。
Lee 发现可开启窗扇的遮阳百叶角度会影响通风效率[27],无论是竖向百叶还是横向百
叶,与来风方向平行的百叶角度效率最高。而 Kang 和 Lee 发现通过调整百叶窗的组合和
角度可以调整进入室内的气流方向,合理的百叶设计可以提高进深较大建筑深处的风速
[28]。Heiselberg 等人通过实验数据发现,冬季使用下悬窗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可以避免
进入室内的冷空气直吹到人身上,造成热不舒适;冬季使用平可开启窗扇是最不利的,因
为它会造成冷风直吹,且气流流速不好控制;但是在夏季下悬窗无法提供足够的进风量而
平可开启窗扇表现更好[29]。Mak C M 等人发现在窗户两侧与风向呈 45°的翼墙有助于提高
进风风速和换气效率[30]。
研究表明,可开启窗扇形状不仅影响着进风量的大小而且会改变气流运动的深入程度
[31],因此对于体育馆这类大进深的建筑空间来说,研究可开启窗扇形状的影响十分必要。
Shetabivash H 通过 CFD 模拟发现对于双侧通风且相对侧墙仅各有一个通风口的建筑,进出
风口均为方形窗时模型的进风量高于进出风口均为垂直细长条窗或水平细长条窗的模型进
风量,但是垂直细长条窗使进风更加深入[32]。Visagavel 和 Srinivasan 利用 CFD 模拟研究
发现增加可开启窗扇高宽比有利于形成穿堂风[33]。
Kobayashi 等人通过风洞试验观察了洞口大小对自然通风气流特征的影响,发现洞口较
小时风压会在通过洞口时急剧下降;而在建筑内部衰减度较低,当洞口较大时风压在进风
口附近几乎无变化,而在建筑内部逐渐增强[34]。ASHRAE62.1-2013 标准中对双侧通风建筑
的可开启窗扇面积与地面面积比值也给出明确建议:对开有双侧、直接对外窗户的建筑,
其窗户的可开启面积应至少为由其提供室外空气的室内空间净基底面积的 4%[35]。但是,
Lin 和 Chuah 经研究发现在热压作用下的建筑高度超过 6m 的大空间中,可开启窗扇面积与
地面面积比值超过 0.9%,即可使建筑获得充足的新风量[36]。
Bartzanas T 等研究表明,在风压和热压协同作用的建筑中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高度差是
影响通风量的重要因素[25]。侧窗高度较高,侧窗之间可以形成的高度差有限。而且需要
注意的是,风压和热压的作用方向并非永远一致,当进风口高于出风口时,风压和热压作
用力相反,影响实际通风效果。但是体育馆的优势在于可以在建筑屋顶设置天窗或外墙顶
部做高侧窗,如此不论风来自哪个方向、风力如何,侧窗和天窗之间的高度差都可保证一
定量的热压通风,对促进体育馆自然通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体育建筑多以主要大空间场馆为核心,内部空间类型的种类有限。与之相比,高
校体育馆内部包含多种空间类型,空间组合方式灵活多变,可以利用空间组织实现对气流
的调控,如插入中庭等室内竖向气候调节空间,还有各种结合交通功能设置的竖向连通空
间,形成空间组合通风。有关空间组合方式与自然通风之间的协同作用方面,既有研究已
经展开了广泛的探索。
姜冶利用 CFD 模拟技术,对大进深建筑中的中庭、边庭、竖井及双层幕墙 4 种形式的
竖向空间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提出适用于大进深建筑的自然通风策略
[37]。
张威以湿热地区高校体育馆为例,对不同尺寸的天井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进深
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天井面积可有效提升室内换气次数,改善自然通风效果[38]。
Liu 利用 CFD 模拟技术,对中庭空间的缩尺模型进行热压自然通风性能模拟。并对中
庭的不同开口位置和面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庭开口的位置和面积直接影响自然通风
的路径和温度分布。当室外温度高于 35℃时,中庭内烟囱效应的作用十分有限,需借助
集热装置等技术方法辅助自然通风[39]。Walker 对中庭空间的缩尺模型的可开启窗扇开启
和关闭状态下室内温度和气流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开启通风口后由于减少了空
气流阻,使通风量增加 1 倍,而关闭通风口的情况下,建筑内部温度增加了近 7℃[40]。
时辰以严寒地区高校图书馆复杂中庭空间为研究对象,利用 CFD 模拟技术,探索中庭
形态对自然通风状态下室内热环境的影响。通过将复杂中庭与传统中庭的模拟结果进行横
向分析,指出在中庭内部增设横向平台对热环境的改善作用[41]。
李传成[11]将大空间内部的空间类型分为大体量空间、单元空间和垂直联通空间,并
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自然通风提出 4 种空间组织模式:单层大空间模式、多层模式、并
列模式和嵌套模式如表 1-1。
陈晓扬[42]从空间组织层面对大空间建筑的自然通风进行了系统论述,结合大空间建
筑的不同类型,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自然通风组织方式。对于多层大空间建筑,如图
1.3.1,西安交通大学文体中心可采用竖井式的气流组织方式,即在建筑内部均匀设置通风
竖井,各部分主体功能空间围绕竖井进行布置;对于大型场馆,可采用大空间单元式的气
流组织方式,即将多大类空间进行单元并置,利用屋顶形状和内部热源来加强热压自然通
风效果。

总结与展望:
1. 由于受疫情影响,调研范围及样本数量有限,导致论文某些结论会有偏差。高校体
育馆类型众多分布广泛,功能配置研究往往需要平立剖面图,进而进行数据分析,而在实
际调研中很多图纸不容易获得,只能依据笔者测绘或主观推断得出。
2. 为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本文仅选择了出现频率较高、具有
代表性的体育馆形态进行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可扩大研究范围,比较更多体育馆设计手
法对自然通风的影响,使研究成果更加全面。
3. 为提高研究效率,本文的模拟研究采用了一定的简化措施,如模拟时采取可开启窗
扇全开的工况;忽略了体育馆室内构件、非大空间场馆等因素对自然通风的影响。在对可
开启窗扇与屋顶形式结合设计进行模拟时,只提出了可开启扇高度差应随着屋顶的不同设
计方式尽量增大的理论性设计策略,并无细化设计其高度差的具体数值。

提出问题:
雁塔校区体育馆的室内温度,呈现随时间逐渐上升的趋势且 9:00 至 11:00 室内测
点温度要高于室外温度,可见室内有一个持续加热的过程。而且舞台之上的测点 7,在三
天中的测试结果都是室内最高温,尽管只比地面高出一米,就存在了明显的温度分层(测
点 7 数据见附录)。基于以上调研结果,雁塔校区体育馆存在的问题主要为
1)空间中没有合理的热量导出设计
由于大空间存在温度分层,所以在没有合理设计热空气导出的手段时,会存在由使用
高度上升,温度显著增加的后果,造成使用者不适,舞台区域活动时闷热感明显(数据见
附录)。
2)室内装修材料吸收热量过大
舞台区域有颜色较深的幕布和台面,因室内天窗阳光可以直射进来,加热颜色深的材
料,使得舞台区域的温度更加令人不适。
2. 室内风环境分析
由于雁塔校区体育馆南北向原有可开启窗扇过高,使得靠近外窗侧,离地 1.5m 高的测
点 4 、 5 、 6 、 8 、 9 ( 图 2.2.12 ) , 风 速 并 没 有 位 于 场 馆 中 心 测 点 10 , 11 , 12 ( 图
2.2.12),同时间下的风速高,而其余测点基本为静风状态,其风速稳定在 0.01m/s 到
0.03m/s 之间,且室内外风速差极大,可见在风压通风情况下,通风效率很低。而净高超
过 15m 的大空间,依然没有可开启的天窗和高侧窗,即也不存在热压通风过程。而单一大
空间的体育馆,也不存在空间组合通风的潜力。

更加具体的体育馆形式的自然通风研究
单层多场地布置式体育馆和多层叠合式体育馆

锐评:
西安市特点不突出,只是样本选取的是西安的高校体育馆。
现状存在问题,用设计手法解决问题。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