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02

第1章 電學概論

電學常用單位
電學常用單位
升冪表示法
單位字首及其乘冪對照表
電位差觀念的計算
如下圖所示 ,試求:
(1) VA (2) VB (3) VC (4) VD (5) VAC (6) VAD 分別為多少?
電位差觀念的計算
如下圖所示 ,試求:
(1) VA (2) VB (3) VC (4) VD (5) VAC (6) VAD 分別為多少?

(1) VA= VAB = 9V (2) VB = 0V


(3) VC = VCB = 6V (4) VD = VDB = VDC + VCB = 3+6 = 9V
(5) VAC = VA-VC = 9 - 6 = 3V (6) VAD = VA - VD= 9 - 9 = 0V
電位差觀念的計算

如下圖所示,試求:(1) VX (2) VY (3) VXY (4) VYX分別為多少?


電位差觀念的計算

如下圖所示,試求:(1) VX (2) VY (3) VXY (4) VYX分別為多少?

(1) VX = 7V (2) VY = 10V


(3) VXY = VX-VY = 7-10 = -3V (4) VYX = -VXY = 3V
電動勢、電壓降與端電壓
1.電動勢(electomotive force,emf或E)
電池或發電機所提供的電壓稱為電動勢;
電動勢對電荷提供能量,驅使電荷產生移
動形成電流,完成做功程序。
2.電壓降(voltage drop,Vr)
當電荷通過電路元件時會做功,使電荷所
帶電能減少、元件兩端產生電位差,這個
電位差就是電壓降。
電動勢、電壓降與端電壓之關係
3.端電壓(terminal voltage,Vt)
外部電路元件(負載)兩端點間的電位差稱
為端電壓。
如圖。
電動勢、電壓降與端電壓綜合運算
如圖,開關S打開時,VBC =12伏特,開關S閉合時,VBC =10.8伏特,
則電動勢、電壓降與端電壓分別為多少?

本例中VAC 稱為 ,其值為 V,
VAB稱為 ,其值為 V,
VBC稱為 ,其值為 V。(註:S閉合時)
電動勢、電壓降與端電壓綜合運算
如圖1-9開關S打開時,VBC =12伏特,開關S閉合時,VBC =10.8伏特,
則電動勢、電壓降與端電壓分別為多少?
(1)開關S打開時,沒有電荷流通,此時端電壓等於電動勢,故,
電動勢等於12伏特。
(2)開關S閉合時,有電荷流通VBC即為外部電路元件的端電壓,故,
端電壓為10.8伏特。
(3)電壓降為兩者之差:12-10.8=1.2伏特。

本例中VAC 稱為 電動勢 ,其值為 12 V,


VAB稱為 電壓降 ,其值為 1.2 V,
VBC稱為 端電壓 ,其值為 10.8 V。(註:S閉合時)
電流的大小
1.電荷在導體中的連續移動就稱為電流
2.電流的大小:設t秒內有Q庫侖的電量流過導體的某一截面,
則其平均電流為:

3.假設t秒鐘內有N個電子流過導體截面,1個電子(1e) =
1.6×10-19庫侖,則:
電流的方向
電流方向:由正端出發,經負載回到負端;
電子流則:由負端出發,經負載回到正端。
第2章 電 阻
2-1 電阻與電導
2-2 色碼電阻器
2-3 常用電阻器
2-4 歐姆定律
2-5 電阻溫度係數
2-6 焦耳定律

2-1.1 電阻與電阻係數
2.電阻值的計算
電阻值以數學式表示如下

(1)截面積(A):電流垂直穿過的物體截面積,物體愈粗電阻值愈小、
電荷愈容易流動。

(2)長度(  ):電流流過的物體實際總長,物體長度愈短者,其電阻值
愈小、電荷愈容易流動。

(3)電阻係數( ρ ):表示該材料阻止電荷流通的能力;導電性愈好的材
料,其電阻係數應該愈小;單位為Ω.m(歐姆.公
尺)
2-2.1 三環式和四環式

表1:三環式和四環式電阻標示
註:三環式電阻沒有第四環,其餘一樣;
三環電阻其誤差均為±20%,故不必特別標示。

10×102±5%=1kΩ±5%
2-2.1 三環式和四環式
色碼電阻值範圍計算

有一電阻器的色碼標示依序為「紅綠棕銀」,試求該
電阻值的範圍為何?
2-2.1 三環式和四環式
色碼電阻值範圍計算

有一電阻器的色碼標示依序為「紅綠棕銀」,試求該
電阻值的範圍為何?

根據表2-4,R=25×101±10%=240±10%Ω
最大值:240+240 × 10%=264 Ω
最小值:240-240 × 10%=216 Ω
表示該電阻器的電阻值介於216Ω~264Ω之間。
2-2.1 三環式和四環式
三/四環式色碼電阻值判讀
下圖所列各色碼電阻器的數值各為何?
(1)R1 (2)R2 (3)R3
2-2.1 三環式和四環式
三/四環式色碼電阻值判讀
下圖所列各色碼電阻器的數值各為何?
(1)R1 (2)R2 (3)R3

(1) R1 = 47×104 ± 5% = 470kΩ ± 5%


(2) R2 = 10×10-1 ± 10% = 1Ω ± 10%
(3) R3 = 51×101 ± 20% = 510Ω ± 20%
2-2.1 三環式和四環式

有一「紅紅黑金」的色碼電阻,其電阻值最大為 Ω。
有一「綠黑橙」的色碼電阻,其誤差為 。
2-2.1 三環式和四環式

有一「紅紅黑金」的色碼電阻,其電阻值最大為 Ω。
有一「綠黑橙」的色碼電阻,其誤差為 。

(5)紅紅黑金=22×100 ± 5% = 22 ± (22×0.05)
故最大為22+22×0.05=23.1Ω
(6)三環電阻的誤差都是20%
2-2.2 五環式
五環式色碼電阻值判讀
下圖所列各色碼電阻器的數值各為何?
(1)R1 (2)R2
2-2.2 五環式
五環式色碼電阻值判讀
下圖所列各色碼電阻器的數值各為何?
(1)R1 (2)R2

(1) R1 = 685 × 103 ± 5% = 685kΩ ± 5 %


(2) R2 = 105 × 10-1 ± 1% = 10.5Ω ± 1%
2-2.2 五環式
表2:五環式電阻標示
2-3.1 一般電阻器
電阻器的規格包括:

1.電阻值:即歐姆數。
2.額定功率:表示該電阻所能耐受的最大功率(瓦特數)。
3.誤差值:以百分率表示,為該電阻器電阻值的可能範圍。
4.材質:如碳質、水泥質、線繞型、金屬膜等。
5.工作方式:有固定型、半可變型、可變型。
例如: (1)47kΩ ± 10% 、1/2W 碳質、固定電阻器。
(2)50Ω ± 1%、10W 水泥、固定電阻器。
2-3.1 一般電阻器
1.固定電阻器 (a)固定電阻器符號

其電阻值為固定不
變者稱為固定電阻
器,如圖1所示。

(b)實體圖
圖1 各種常用的固定電阻器
2-3.1 一般電阻器
2.可變電阻器(variable resistor,簡稱V.R.)
透過旋轉角度的改變,或滑動軸的移動來改變電阻值的電阻器如圖2
所示,常用於收音機音量的調整、燈光明亮度的調整等。

(a)可變電阻器符號 (b)內部結構

(c)實體圖
圖2 各種常用的可變電阻器
2-3.1 一般電阻器
3.半可調電阻器
用於電路校正,一經調定後,就固定其值不再變動者,如圖3所示。

圖3半可調電阻器
2-3.2 特殊電阻器
1.光敏電阻
以硫化鎘(CdS)或硒化鎘(CdSe)為材料製成特性是這種元件受光線照
射時,其內部電阻會隨之下降光敏電阻用於光度檢測的自動開關。
如圖4所示。

圖4光敏電阻
2-3.2 特殊電阻器
2.熱敏電阻
熱敏電阻以鈷、鎳、錳等金屬製成其特性
是電阻值會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用於溫度
控制開關,如圖5所示。

1.熱阻器(thermistor):
溫度上升,電阻值減少,屬於負溫度係
數型(negative thermal coefficient,簡稱NTC)。

2.敏阻器(sensistor):
溫度上升,電阻值增加<屬於正溫度係
數型(positive thermal coefficient,簡稱PTC)。

圖5 熱敏電阻
1.電阻不變時,所加電壓愈大,所產生的電流愈大。

(a)電壓較小時 (b)電壓較大時 (c)電壓最大時

(d)等效電路 (e)-關係曲線
圖6 歐姆定律實驗(一):電阻不變時,所加電壓愈大,電流愈大
2.外加電壓不變時,負載電阻愈大,所產生之電流愈小。

(a)電壓較小時 (b)電壓較大時 (c)電壓最大時

(d)等效電路 (e)-關係曲線
圖2-8 歐姆定律實驗(二):外加電壓不變時,電阻愈大,電流愈小
3.歐姆定律
(1)定律
電路中,流經某一電阻器的電流,與該電阻器兩端之電壓成正比,與該
電阻器之大小成反比 。

(2)公式:

不同的表示式:
3.歐姆定律
(3)電功率公式:
電位差與歐姆定律應用
如圖所示,試求(1)A、B兩點電位差 (2)電流大小 (3)電流
方向。
電位差與歐姆定律應用
如圖所示,試求(1)A、B兩點電位差 (2)電流大小 (3)電流
方向。

(1)A、B兩點電位差VAB
VA=12,VB=6,VAB= VA-VB=12-6=6 (V)
6
(2)電路電流 I = VR
AB
=
2
= 3( A)

(3)電流方向,由高電位流向低電位,即A流向B
通以電壓額定值一半的燈泡性能

有一燈泡額定為220V、100W,今通以110V的電壓,試求該燈
泡之(1)電阻,(2)通過的電流,(3)實際消耗的功率各為何?
(1)求該燈泡之電阻:依據(2-7)公式 P = V * I,
V 2 (220) 2
R =
故燈泡之電阻 = = 484(Ω)
P 100
(2)求燈泡通過的電流
V 110
依據歐姆定律得 I= = = 0.227( A)
R 484
(3)求燈泡實際消耗功率,有三種作法:
P=V‧I=110‧0.227=25 (W) 或
V 2
(110) 2

P= = = 25(W ) 或
R 484
P=I2‧R=(0.227)2‧484=25 (W) 電壓減半,功率降至1/4
2-6.1 電流的熱效應
定義:電流流過電阻器產生熱能的效應,稱之為電流的熱效應。

實驗一:將相同大小的電流,加在不同材質的導體上。
發現:電阻值愈大的導體所產生的熱量愈多;而且通電的時間愈
久,所產生的熱量也愈多。

實驗二:以不同的電流,加在相同材質的導體上。
發現:所產生的熱量與所加的電流成平方正比;即電流稍微增加,
所產生的熱量卻增加很多。
2-6.2 焦耳定律及其公式
1.焦耳定律:電流流過電阻器所產生的熱量(H),與電阻值(R)、通
電時間(t,秒)成正比,與該電流平方(I2)亦成正比。

2.公式:
2-6.2 焦耳定律及其公式
3.公制熱量單位:
「1卡的熱量可以使1克的純水,在一標準大氣壓力之下,升高溫
度1℃」。

其關係式為:

4.英制熱量單位:BTU (British Thermal Unit,英熱單位)


「使1磅的純水,在一標準大氣壓力之下,升高溫度1℉所需
要的熱量」
1BTU=252卡=1055焦耳。

2-40
第3章 電 阻
3-1 串聯電路的定義與特性
3-2 克希荷夫電壓定律、分壓定理
3-3 並聯電路的定義與特性
3-4 克希荷夫電流定律、分流原理
3-5 電壓源及電流源
3-6 Y-Δ互換法
3-7 惠斯登電橋
3-8 串並聯電路應用實例
3-1.1 電路的組成
電常見的電路包括電源、導線、開關及負載四個元件,

如圖3-1所示。

(a)實體圖 (b)電路圖

圖3-1 電路的組成情形
3-1.1 電路的組成
1.電源:驅使電荷移動的能量來源,屬於電路中的主動元件。

2.開關:控制電路電流的接通、切斷與保護作用。

3.負載:接收能量完成作功的元件,屬於電路中的被動元件,

負載分成三類:
電阻性負載
電感性負載
電容性負載
3-1.1 電路的組成
電路中電流的流通情形如下:
1.通路:負載正常運作,如圖3-2(a)所示。
2.斷路或開路(open circuit):負載無法正常運作,如圖3-2(b)、(c)。
3.短路(short circuit):不僅負載無法正常運作,還會引發危險,
如圖3-2(d)所示。

(a)通路 (b)斷路1 (c)斷路2 (d)短路

圖3-2 通路、斷路與短路
3- 1 通路、斷路、短路的意義

試求下列各圖的電流
3- 1 通路、斷路、短路的意義

試求下列各圖的電流

根據歐姆定律: 斷路造成電流不通, 設導線電阻為0.002Ω


10 10
電流 I = = 2A 故電流 I = 0A I = = 5000A
0.002
1

5
I = 0A
2
3-1.2 電路中常用名詞
電路中常用的名詞如下:
1.節點(node):兩個或兩個以上元件連接的點。
2.支路(branch):兩節點間的電路。
3.迴路(loop):兩個以上的支路所組成的一個閉合電路。
4.網目(mesh):電路中最小的迴路;迴路中不再含有其他
子迴路者。網目一定是迴路,但迴路不一定是網目。

圖3-3 電路中常用名詞說明圖
3-1.3 串聯電路的定義

(b)不是串聯電路
(a)正確的串聯電路

圖3-4 串聯電路的判斷
3-1.3 串聯電路的定義
1.電池的串連

(a)正確的電池串聯 (b)錯誤的電池電路

圖3-5 電池的串聯(手電筒的應用)
3- 2 電池串聯接法判斷

試求下列各圖中各種電池串聯電路的電壓及電流。
(1)正確接法 (2)錯誤接法1 (3)錯誤接法2
3- 2 電池串聯接法判斷

試求下列各圖中各種電池串聯電路的電壓及電流。
(1)正確接法 (2)錯誤接法1 (3)錯誤接法2

總電壓: 3+3=6V 總電壓: 3-3=0V 總電壓: 3-1.5=1.5V


總電流: 6/2 = 3A 總電流:0A 總電流:1.5/2 = 0.75A
3- 3 開關接法判斷

開關的串聯如下圖所示。
(1) SA、SB皆為OFF (2) SAOFF、SBON (3) SA、SB皆為ON
3- 3 開關接法判斷

開關的串聯如下圖所示。
(1) SA、SB皆為OFF (2) SAOFF、SBON (3) SA、SB皆為ON

結果:燈不亮 結果:燈不亮 結果:燈亮

樓梯開關如何設計?
3-1.3 串聯電路的定義
3.電阻的串連

(a)一般性串聯 (b)拐彎性串聯 (c)複雜性串聯

圖3-6 各種串聯電路
3-1.4 串聯電路的特性
1.電流:流經各電阻的電流均相同,且等於總電流;即

2.電壓降:電流流經各電阻會產生電壓降

圖3-7 n個電阻的串聯電路
3-1.4 串聯電路的特性

3.外加電壓:等於各電阻電壓降之和,即

4.總電阻:為各電阻之和,即
3-1.4 串聯電路的特性

5.總電流:等於流經各電阻的電流,且等於總電壓除以總電阻,即

6.總功率:為各電阻功率之和,即
P = P + P + P + ... + P
T 1 2 3 n

其中 P =
1
I × R ,P =I × R ,...P =
2
1 2
2
I ×R2 n
2
n
3- 4 串聯電路(1)

右圖中,試求
(1)總電阻 (2)總電流 (3)各電阻電壓降 (4)各電阻消耗功率

例3-4圖
3- 4 串聯電路(1)

右圖中,試求
(1)總電阻 (2)總電流 (3)各電阻電壓降 (4)各電阻消耗功率
(1)總電阻RT=10+15=25 Ω
E 100
(2)總電流 I = = = 4A
RT 25
(3)各電阻電壓降 V1=I×10=4×10=40 V
V2=I×15=4×15=60 V
(4)各電阻消耗功率 P1Ω=I2×10=42×10=160 W
P2Ω=I2×15=42×15=240 W

例3-4圖
3- 6 串聯電路(3)

兩個規格分別為1Ω/1W及2Ω/4W的電阻器串聯後,相當於幾歐
姆幾瓦特的電阻器?
3- 6 串聯電路(3)

兩個規格分別為1Ω/1W及2Ω/4W的電阻器串聯後,相當於幾歐
姆幾瓦特的電阻器?
等效電阻RT=1+2=3Ω
P1 1
根據 P = I 2 R,I1 = = = 1A
R1 1
P2 4
I2 = = = 2A
R2 2

串聯時,電流必須選取較小者,否則功率小者會燒毀,
故串聯後總電流I只能為1A。
等效電功率P=I2RT=12×3=3W
3.將二只額定功率分別為10W、50W的10Ω電阻串聯在一起,
則串聯後所承受的最大額定功率為多少瓦特?
3.將二只額定功率分別為10W、50W的10Ω電阻串聯在一起,
則串聯後所承受的最大額定功率為多少瓦特?

等效電阻RT=10+10=20Ω

P1 10 P2 50
根據 P = I 2R
,I1 = = = 1A I2 = = = 5A
R1 10 R2 10

串聯後總電流I為較小者1A,等效電功率P= I2 × RT =12×20=20W
3-2.1 克希荷夫電壓定律(KVL)
1. 定義:在任一封閉迴路中,按一特定方向作完整的“繞行”
時,電壓升的總和等於電壓降的總和。
2.公式:

(a)電壓方程式為E1=E2+I× (R1+R2) (b)電壓方程式為E1+E2=I× (R1+R2+R3)


圖3-8 克希荷夫電壓定律說明圖
3- 7 KVL基本計算

右圖(1)電路中,試求:(1)電流I (2)各電阻壓降V1及V2各為何?

例3-7圖(1)
3- 7 KVL基本計算

右圖(1)電路中,試求:(1)電流I (2)各電阻壓降V1及V2各為何?

(1)應用KVL:電壓升=電壓降
即:50= I × 12+10+I × 8
∴ I=2 A

(2) V1=I × 12=2 × 12=24 V


V2=I × 8=2 × 8=16V
例3-7圖(1)
4.如右圖(2)電路中,試求:
(1) E= 6 伏
(2) 假設I為2安培,則RT= 9 Ω瓦特?

例3-7圖(2)
4.如右圖(2)電路中,試求:
(1) E= 6 伏
(2) 假設I為2安培,則RT= 9 Ω?

(1)應用KVL:電壓升=電壓降
即:12+E=8+6+4, ∴ E=6 V

(2) RT = ET/I = 18/2 = 9 Ω

例3-7圖(2)
3- 8 KVL應用(一)

右圖電路中,試求:(1)I 、 (2)Vab

例3-8圖

5.在本例中,求Vcd之值。
3- 8 KVL應用(一)

右圖電路中,試求:(1)I 、 (2)Vab

10+20=30+40+I(2+4+6+8)
解得I = -2A
(表示電流方向和預設方向相反)
Vab=2×2+10=14V。
例3-8圖

5.在本例中,求Vcd之值。

Vcd=30-2×6=18V。
3- 9 KVL應用(二)

右如右圖電路中,根據克希荷夫電壓定律,
試求圖中VA、VB分別為多少?

例3-9圖
3- 9 KVL應用(二)

右如右圖電路中,根據克希荷夫電壓定律,
試求圖中VA、VB分別為多少?

應用KVL:電壓升=電壓降:
左邊迴路:15+4=5+VA+VB
右邊迴路:VA=3+2+3+4
解得 VA=12V,VB=2V

例3-9圖
3-2.2 電壓分配原理

如圖3-9為兩個電阻的串聯電路,根據克希荷夫電壓定律得知:

E = I × RT = I × ( R1 + R2 )
E E
∴ I= =
RT R1 + R2
以歐姆定律求得各電阻端電壓為:
E
V1 = I × R1 = × R1
R1 + R2

E
V2 = I × R2 = × R2
R1 + R2
圖3-9 電壓分配定則說明圖
3-2.2 電壓分配原理

經整理後可得「電壓分配原理」或簡稱「分壓原理」如下:

表示:「任一電阻的電壓降」等於「該電阻與總電阻的比值」乘以「總電壓」。
發現:串聯電路中,電阻愈大,分配到的端電壓愈大。
3- 10 電壓分配原理基本運算

如右圖所示,試求bc兩端的電壓為何?

6. 本例中,試求ac兩端的電壓?
例3-10圖
3- 10 電壓分配原理基本運算

如右圖所示,試求bc兩端的電壓為何?

應用分壓原理:

Vbc = 24* 4/(2+4+6) = 8V

6. 本例中,試求ac兩端的電壓?
例3-10圖
3- 10 電壓分配原理基本運算

如右圖所示,試求bc兩端的電壓為何?

應用分壓原理:

Vbc = 24* 4/(2+4+6) = 8V

6. 本例中,試求ac兩端的電壓?
例3-10圖

Vac = 24* (2+4)/(2+4+6) = 12V


3- 11 電壓分原理應用(二)

如右圖所示,各開關閉合時,伏特計指示分別為多少伏特?

例3-11圖
3- 11 電壓分原理應用(二)

如右圖所示,各開關閉合時,伏特計指示分別為多少伏特?

只S1有閉合時,V=120V

只S2有閉合時, V=120V*3R/4R= 90V

只S3有閉合時, V=120V*2R/4R= 60V

只S4有閉合時, V=120V*R/4R= 30V

例3-11圖
7. 本例的S2和S3同時閉合時,伏特計指示為 80 伏特。

S2和S3同時閉合時,表示第2個R被短路,故

V=120V*2R/3R= 80V
兩個或兩個以上元件,彼此連接在兩個節點者稱之為並聯 。

圖3-7 家用電器的連接方式(並聯電路)
3-3.1 並聯電路的定義
並聯電路上的電路元件採用並排連接,各支路的節點間不得再
有元件,否則無法視為並聯,如圖3-8中,
1.公R3、R4:視為並聯,因為有兩個共同的節點b、c。習慣上
以“ // ”符號表示並聯,例如:「R3// R4」,表示R3和R4並聯。
2. R1、R2:不是並聯,因為只有一個共同的節點a。
3. R1、R3:不是並聯,因為只有一個共同的節點c。

圖3-8 並聯的判斷
3- 12 並聯電路判斷

判斷下列哪一電路不屬於純並聯電路?

(a) (b) (c)


3- 12 並聯電路判斷

結論:圖(a)屬於純並聯電路

結論:圖(b) 不屬於純並聯電路

結論:圖(c)屬於純並聯電路
3-3.2 並聯電路的特性
如圖3-12中為一n個電阻的並聯電路,歸納並聯電路有下列特性:

(a)並聯電路 (b)等效電路
3-3.2 並聯電路的特性
1.電壓:並聯中各電阻的端電壓均相同,且等於電源電壓 。

2. 電流:流經各電阻的電流,根據歐姆定律發現:電阻愈大,電流愈小。
E
I1 = = G1 × E 1 1
R1 (註:G1 = 、G2 = 、⋅ ⋅⋅)
E R1 R2
I2 = = G2 × E
R2
3-3.2 並聯電路的特性
3.總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即。

4.總電導:為各支路電導之和;即
表示:
總電阻的倒數
=各支路電阻倒
數之和。

總電阻
=各支路電阻倒
數之和再倒數。
3-3.2 並聯電路的特性

5.只有兩個電阻的並聯電路,總電阻

R
6.n個相同電阻值的電阻並聯,總電阻 RT =
n
3-3.2 並聯電路的特性

7.總功率:為各電阻功率之和;

E2 2 E2 2 E2
其中 P1 = = G1 × E,P2 = = G2 × E,⋅ ⋅ ,
⋅ Pn = = Gn × E 2
R1 R2 Rn
3- 13 並聯電阻值的計算

如右圖所示,求下列各種並聯電路之總電阻。
(1)兩個不同電阻 (2)兩個相同電阻 (3)倍數關係的電阻。

例3-13圖
3- 13 並聯電阻值的計算

如右圖所示,求下列各種並聯電路之總電阻。
(1)兩個不同電阻 (2)兩個相同電阻 (3)倍數關係的電阻。

例3-13圖
R1 R2 3× 6
(1) RT 1 = =
R1 + R2 3 + 6
= 2Ω
(2) RT 2 =
12 × 12
= 6Ω
12 + 12

發現:兩個電阻值相同的電阻並聯後,總電阻為個別電阻的一半。
(3)根據上一題的結論,從右邊兩兩並聯往左邊算即可。
36 // 36=18Ω,18 // 18=9Ω ,9 // 9=4.5Ω,
得總電阻RT3=4.5Ω。
3- 14 並聯電路基本計算

如右圖所示,求:
(1)總電阻 (2)總電流 (3)各電阻電流
(4)各電阻消耗功率 (5)總功率。
3- 14 並聯電路基本計算

如右圖所示,求:
(1)總電阻 (2)總電流 (3)各電阻電流
(4)各電阻消耗功率 (5)總功率。
1 1 1 24 例3-14圖
(1)總電阻 R=
T
1 1
=
1 1 1 1
= =
6 + 3 + 2 11

+ + + +
R1 R2 R3 4 8 12 24

E 24
(2)總電流 =
I = = 11A
RT 24
11
24 24
I 2 = 3A
24
I 3 = 2A
I1
(3)各電阻電流 = = 6A , = 8
, =
12
4
3- 14 並聯電路基本計算

如右圖所示,求:
(1)總電阻 (2)總電流 (3)各電阻電流
(4)各電阻消耗功率 (5)總功率。
例3-14圖
(4)各電阻消耗功率
E 2 242 P1 = I12 × R1 = 62 × 4 = 144W
P1 = = 144W
= 或
R1 4
E 2 242
P2 = = 72W
= 或 P2 = I 2 2 × R2 = 32 × 8 = 72W
R2 8
E 2 242 P3 = I 32 × R3 = 22 ×12 = 48W
P3 = = 48W
= 或
R3 12

(5)總功率 PT = P1 + P2 + P3 = 144 + 72 + 48 = 264W


或 PT = E × I = 24 ×11 = 264W
10.今假設並聯電路的電阻比R1:R2:R3=1:2:3,則其
電流比I1:I2:I3=
消耗功率比P1:P2:P3=。

V
並聯電流 I = ,電流和電阻成反比,故電流比I1:I2:I3=1/1:1/2:1/3
R

並聯功率 P = I2 R ,故功率比P1:P2:P3=I12 R1:I22 R2:I32 R3 = 9:4.5:3


3- 15 兩個相差很大的電阻並聯特性

如右圖所示,求:
(1)總電阻 (2)各電阻電流
(3)總電流 (4)各電阻消耗功率

例3-15圖
3- 15 兩個相差很大的電阻並聯特性

如右圖所示,求:
(1)總電阻 (2)各電阻電流
(3)總電流 (4)各電阻消耗功率

(1)總電阻 RT = (R1R2)/(R1+R2) = 1000/1001 = 1Ω


10 例3-15圖
10 I 2 = 0.01A
=
(2)總電流 I1 = 10A
=
1000
1

(3)各電阻電流 I = I1 + I 2 =10 + 0.01 =10.01A


發現:大部分電流流向小電阻。
(4)各電阻消耗功率 P1= V I1 =100W
P2= V I2 =0.1W
3-4.1 克希荷夫電流定律(KCL)

1.定義:在電路中的任一節點上,流入該節點的總電流
「等於」流出 該節點的總電流
2.公式
3-4.1 克希荷夫電流定律(KCL)

如下圖
根據KCL的 ΣIin =ΣIout ,則I1+I4 = I2+I3+I5
或 根據ΣIin-ΣIout=0 ,則I1+I4-I2-I3-I5=0

(a) (b)
圖3-13 克希荷夫電流定律說明圖
3- 16 KCL(一)

如右圖所示,試求IX為多少安培?

例3-16圖
3- 16 KCL(一)

如右圖所示,試求IX為多少安培?

總由於中間四方形連結在一起,視為
同一節點。
應用KCL定律,流入=流出
即 3+1+4+2+7
=5+6+IX
故 IX =6A

例3-16圖
3- 17 KCL(二)

如右圖所示,試求I1、I2、I3各為何?

例3-17圖(1)
3- 17 KCL(二)

如右圖所示,試求I1、I2、I3各為何?

應用KCL定律,依序求I1,I2,I3
求I1: 8=1+I1+3 故 I1=4A
求I2: I1+6=4+I2
4+6=4+I2 故 I2=6A
求I3: I2+I3+1=5
6+I3+1=5 故 I3=-2A
例3-17圖(1)
11.如右圖(2)所示,
求IX = 4 A,IY = 5 A。

例3-17圖(2)
11.如右圖(2)所示,
求IX = 4 A,IY = 5 A。

I1=2 + 5 - 3 = 4A
I2=7-1 - I1 = 2A
I2
IX=4 + 2 - I2 = 4A
IY=IX + 6 - 5 = 5A

例3-17圖(2)
3- 18 KCL(三)

如右圖所示,試求
(1) I2 (2)E (3) R2 (4)R3 各為何?

例3-18圖
3- 18 KCL(三)

如右圖所示,試求
(1) I2 (2)E (3) R2 (4)R3 各為何?

(1)以上面連接線為節點,
應用KCL定律
I2 =8-1-3=4A
例3-18圖
(2)並聯電壓相同 E=I2×3=4×3=12V
(3) E=I1×R1=1×R1=12 故 R1=12Ω
(4) E=I3×R3=3×R3=12 故 R3=4Ω
3-4.2 電流分配原理

如圖3-14為兩個電阻的並聯電路,依據3-3節得知:
R1 R2
總電阻 RT =
R1 + R2
R1 R2
E = I × RT = I ×
R1 + R2

以歐姆定律求得各電阻分支電流:
R1 R2
E R R + R2 電流分配原理說明圖
I1 = = T ×I = 1 ×I
R1 R1 R1
R1 R2
E R R + R2
I2 = = T ×I = 1 ×I
R2 R2 R2
3-4.2 電流分配原理

經整理後可得「電流分配原理」或簡稱「分流原理」如下:

表示:

「分路電流」等於「另一電阻與兩電阻和之比值」乘以「總電流」。
3-4.2 電流分配原理

表示:

「分路電流」等於「總電阻與該電阻的比值」乘以「總電流」。

發現:並聯電路中,電阻愈大,所分配到的電流愈小。
3- 19 電流分配原理基本運算(一)

如右圖所示,試求
(1)流過各電阻的電流(2)電源電壓

例3-19圖
3- 19 電流分配原理基本運算(一)

如右圖所示,試求
(1)流過各電阻的電流(2)電源電壓

應用分流原理(3-19)式: 例3-19圖
I1 = 9*60/(30+60) = 6A, I2 = 9*30/(30+60) = 3A

其中I2也可以應用KCL:I=I1+I2
故 I2= I-I1= 9-6=3A
電源電壓 E = I1R1 = I2R2 = 6 × 30 = 3 × 60 = 180 V
3- 20 電流分配原理基本運算(二)

如右圖所示,試求流過各電阻的電流。

例3-20圖
3- 20 電流分配原理基本運算(二)

如右圖所示,試求流過各電阻的電流。

首先求得並聯部分的總電阻
RT = 6 // 3 // 2 =1Ω
應用分流定則公式(3-20):

I1 = I*RT/R1 = 18*1/6 = 3A

I2 = I*RT/R2 = 18*1/3 = 6A
例3-20圖
I3 = I*RT/R2 = 18*1/2 = 9A
12.本例中,試求Vab及E各為多少伏特?

例3-20圖
12.本例中,試求Vab及E各為多少伏特?

Vab=I1×6= I2×3= I3×2=3×6=18 V


E=18×12+3×6=234 V

例3-20圖
3- 21 電流分配原理應用

如右圖所示,試求Rab、I、I1、I2。

例3-21圖
3- 21 電流分配原理應用

如右圖所示,試求Rab、I、I1、I2。
(1)求總電阻
Rab=2+(20 //( 8+10+12))+4
=2+12+4=18Ω

(2)求總電流 I = E = 90 = 5A
Rab 18
20
(3) 5×
I1 =
20 + 30
2A
=
例3-21圖
(4) I 2 = 5 − 2 = 3A
13.本例中,試求Vcd、Vef及I3。

例3-21圖
13.本例中,試求Vcd、Vef及I3。

Vcd=I2×20=3×20=60 V,Vef= I1×10=2×10=20 V


I3= I1+ I2=2+3=5 A

例3-21圖
3-5.1 電壓源

1. 理想電壓源:提供固定值的電壓輸出,不因輸出電流變化而改變。
2. 實際電壓源:為一固定值的電動勢E及一內部電阻r串聯而成
內部電阻愈小,產生的電壓降愈小,可以提高負
載端的電壓;理想電壓源的內阻可視為零。

(a)理想電壓源 (b)標準電壓源 (c)加上負載

無內阻,r=0 有一串連內阻r E
IL =
r視為短路 r視為短路 電流 r + RL

圖3-15 電壓源
3- 22 電壓源串聯

下圖中,試求電壓源串聯後之等效電壓為何?

例3-22圖
3- 22 電壓源串聯

下圖中,試求電壓源串聯後之等效電壓為何?

例3-22圖

等效電路如下:rab=2+1+3=6Ω
Vab=6-3+9=12V

電阻及電壓原位置移動有關嗎?
3- 23 電壓源並聯

下圖中,試求電壓源並聯後的等效電壓、電阻及電流。

例3-23圖
3- 23 電壓源並聯

下圖中,試求電壓源並聯後的等效電壓、電阻及電流。

例3-23圖
等效電壓 E = E= E= E= 9V
ab 1 2 3

等效電阻 r = r // r // r = 3 // 3 // 3 = 1Ω
ab 1 2 3
E 9
等效電流 I = r += R ab
= 3A
1+ 2
ab

L E 9
I= = = 1.8A
本例中,當只有單一電壓源時, r + R L 3+ 2
發現:電壓源並聯可以增加供應到負載的電流(從1.8A提升到3A),
同時減少電壓源的內阻(從3Ω降至1Ω),降低功率損失。
3-5.2 電流源
1. 理想電流源:提供穩定的電流,但其端電壓會隨負載不同而改變。
2. 實際電壓源:為一恆定電流及一內部電阻r並聯而成;
內部電阻愈大,所分得的電流愈小,可以增加流過
負載的電流;當內部電阻為無限大時,稱之為理想流源,
如圖3-16所示。

(a)理想電流源 (b)標準電流源 (c)加上負載

內阻無限大 有一並連內阻r IL=I-Ir


r視為開路 r愈大愈好

圖3-16 電流源
3- 24 電流源並聯

下圖中,試求電壓源並聯後之等效電流及電阻。

例3-24圖
3- 24 電流源並聯

下圖中,試求電壓源並聯後之等效電流及電阻。

例3-24圖

等效電流 Iab=I1-I2+I3=6-3+9=12A
等效電阻 rab= r1// r2// r3=60 // 30 // 20 =20 // 20 =10Ω
3- 25 電流源串聯

下圖中,試求電流源串聯後的等效電路。

例3-25圖
3- 25 電流源串聯

下圖中,試求電流源串聯後的等效電路。

例3-25圖

等效電流 Iab = I1 = I2 = 6A
等效電阻 rab = r1 + r2 = 10 + 10 = 20Ω
3-7.1 惠斯登電橋的功能
1.功能:惠斯登電橋是一個用來測量元件電阻值的儀器。
2.等效電路;當調整可變電阻RS,使檢流計 指示為零時稱
為電橋平衡,此時待測電阻器的電阻值 RX R1 = RS R2

(a)等效電路 (b)電橋平衡時之等效電路

圖3-19 惠斯登電橋
3-7.1 惠斯登電橋的功能
2.惠斯登電橋原理

電橋平衡時IG=0,兩點電位差Vab= Va- Vb = 0
Rs Rx
根據分壓原理: Va= E × Vb= E ×
R1 + Rs R2 + Rx
Rs Rx
∵ Va=Vb,即 =
R1 + R s R2 + Rx
3-7.1 惠斯登電橋的功能
2.惠斯登電橋原理

交叉相乘得: RS(R2+Rx)= Rx(R1+RS),乘開並整理得:

發現:1.當兩對邊電阻乘積相同時,表示電橋平衡。
2.電橋平衡時,可將中間電阻拿掉(開路)或短路,
化為單純的串並聯電路。
3- 28 惠斯登電橋基本使用例

如右圖所示,當調整RS至9Ω時,檢流
計 指示為零,則待測電阻Rx為何?

例3-28圖
3- 28 惠斯登電橋基本使用例

如右圖所示,當調整RS至9Ω時,檢流
計 指示為零,則待測電阻Rx為何?

檢流計指示為零,表示為電橋平衡。
此時兩對邊電阻乘積相同,即
4 × 9=12 × Rx → 故 Rx=3Ω

例3-28圖
3- 29 平衡電橋判別應用

如右圖所示,試求Rab為多少Ω?

例3-29圖
3- 29 平衡電橋判別應用

如右圖所示,試求Rab為多少Ω?

發現adbc四點為一平衡電橋。
故30Ω電阻可視為開路, 例3-29圖
等效電路如右圖所示
Rab= ( 3 + 12 ) // ( 2 + 8 ) // 3 = 6 // 3
=2Ω
3-8.1 電壓表及倍增器

1.電壓表構造:為表頭和內阻RV串聯而成。

2.測量電壓:電壓表在測量時,必須和待測元件並聯連接 。

3.電壓表內阻愈高愈好,理想的電壓表其內阻為無限大。

4.擴大測量範圍 。

為因應急需,可以藉由串聯一電阻器Rm來擴大測量範圍 。
此電阻器就功能而言稱為倍增器。
3-8.1 電壓表及倍增器

如圖3-20中,VT為擴大後的測量電壓,VV為原表的測量電壓,
Vm為倍增器分得的電壓,即VT=VV+Vm。。

(a)原理圖 (b)實體圖

圖3-20 電壓表及其倍增器電路圖
3-8.1 電壓表及倍增器

而VT和VV的比值稱為電壓表倍增率m,即:
3- 30 電壓表倍增器

有一電壓表的滿刻度電壓為10V,內阻為1KΩ,今欲
擴大測量範圍至100V,則應如何處理?
3- 30 電壓表倍增器

有一電壓表的滿刻度電壓為10V,內阻為1KΩ,今欲
擴大測量範圍至100V,則應如何處理?

VT 100
倍增率 m = = = 10倍
Vv 10
倍增器電阻 Rm=RV ×(m-1)=1 kΩ×(10-1)=9 kΩ
處理方法:串聯一個9 KΩ的電阻器即可。
3-8.2 電流表及分流器

1.電流表構造:為表頭和內阻RA串聯而成 。

2.測量電流:電流表在測量時,必須和待測元件串聯連接 。

3.電流表內阻愈低愈好,理想的電壓表其內阻為零。

4.擴大測量範圍 。

為因應急需,可以藉由並聯一電阻器RS來擴大測量範圍。
此電阻器就功能而言稱為分流器。
3-8.2 電流表及分流器

(a)原理圖 (b)實體圖

圖3-21 電流表及其分流器電路圖

如圖3-21中,IT為擴大後的測量電流,IA為原表的測量電流,
IS為分流器分得的電流,即IT=IA+IS。
3-8.2 電流表及分流器

而IT和IA的比值稱為電流倍增率n,即:
3- 31 電流分流器

有一電流表的滿刻度電流為10mA,內阻為50Ω,今
欲擴大測量範圍至1A,則應如何處理?
3- 31 電流分流器

有一電流表的滿刻度電流為10mA,內阻為50Ω,今
欲擴大測量範圍至1A,則應如何處理?

IT 1
倍增率 n = = = 100倍
IA 0.01
倍增器電阻 RS = RA /(n-1) = 50/(100-1) 0.5 Ω

處理方法:
並聯一個0.5Ω的電阻器即可。比較例
3-32及例3-33可以發現:為擴大測量範
圍,電流表應並聯低電阻,電壓表則應
串聯高電阻。即可。
15.有一安培表之內阻為1Ω,今欲將其測量範圍擴大100倍,
則需加裝 0.01 歐姆電阻值的分流器。

倍增器電阻 RS = RA /(n-1) = 50/(100-1) = 0.01 Ω

可以設計一個多檔位的電壓表及電流表了嗎?
3- 32 燈泡串聯與並聯的比較

兩個相同材質,額定規格均為100V/100W的燈泡
(1)將其串聯接於100V電源時,每個燈泡所消耗的電功率為多少?
(2)將其並聯接於100V電源時,每個燈泡所消耗的電功率為多少?
3- 32 燈泡串聯與並聯的比較

兩個相同材質,額定規格均為100V/100W的燈泡
(1)將其串聯接於100V電源時,每個燈泡所消耗的電功率為多少?
(2)將其並聯接於100V電源時,每個燈泡所消耗的電功率為多少?

(1)串聯:每一個燈泡分得外加電壓的一半(55V),只有其額定
V
電壓的一半;根據 P = 2 ,所得功率將只有原來的
R
四分之一,即為25W。

(2)並聯:每一個燈泡的電壓均為外加電壓,等於額 定電壓;
因此,可以發揮其額定功率,即為100W。
16.將兩個規格均為110V/100W的相同燈泡串聯,則需外加
多少電壓才能使燈泡正常發亮?
16.將兩個規格均為110V/100W的相同燈泡串聯,則需外加
多少電壓才能使燈泡正常發亮?

兩相同燈泡串聯,每一燈泡分得一半的外加電壓,此處
額定電壓110V,故外加電壓應為:110×2=220V
17.將110V/25W和110V/100W兩個燈泡串聯,當外加220V電
壓時,結果如何?
17.將100V/25W和100V/100W兩個燈泡串聯,當外加200V電
壓時,結果如何?

燈泡內阻
R1 = V12/P1 = 1002/25 = 400Ω, R2 = V22/P2 = 1002/100 = 100Ω

根據串聯電路分壓定則,加在各燈泡的實際電壓為:
V1 = 200*400/(400+100) = 160V, V2 = 200*100/(400+100) = 40V

求得各燈泡的實際消耗功率為:
2 2
(V1 ) 2
160 (V2 ) 402
P 1= = = 64W,P2 = = = 16W
R1 400 R2 100

結論:瓦特數較小的燈泡(25W者)分得的電壓及消耗功率都
超過額定值,因此,將會燒燬,導致兩個燈泡都不會亮。
3- 33 串聯運用技巧

有3V/6W燈泡數個,已知電源電壓為12V,欲使燈泡正
常全亮,試問應如何連接?
3- 33 串聯運用技巧

有3V/6W燈泡數個,已知電源電壓為12V,欲使燈泡正
常全亮,試問應如何連接?

取3V/6W的相同燈泡四個串聯後接於12V電源即可。
18.如果只有一個3V/6W燈泡,要連接到12V的電源電壓,該
如何處理才能使燈泡正常亮著?
18.如果只有一個3V/6W燈泡,要連接到12V的電源電壓,該
如何處理才能使燈泡正常亮著?

將燈泡串聯一個適當的電阻R,利用電阻降壓即可連接

到12V的電源電壓。

R兩端電壓VR=12-3=9V
6
流過R的電流等於流過燈泡的電流,故 I= = 2A
3

根據歐姆定律,串聯電阻器的電阻值為 R = 9/2 = 4.5Ω


3- 34 不同額定電壓電器並聯判斷

如右圖所示,
(1)那些電器可以正常工作?
(2)那些電器會燒毀?
(3)那些電器無法正常工作?

例3-34圖
3- 34 不同額定電壓電器並聯判斷

如右圖所示,
(1)那些電器可以正常工作?
(2)那些電器會燒毀?
(3)那些電器無法正常工作?

例3-34圖
(1)可以正常工作的電器為:電腦及電冰箱。
原因:該電器的額定電壓等於電源電壓。

(2)會燒毀的電器為:對講機。
原因:該電器的額定電壓小於電源電壓。

(3)無法正常工作的電器為:冷氣機。
原因:外加電源電壓不足,造成啟動扭力不足,如尚
能勉強運轉,也會因電流增加而過載。
第4章 直流迴路
4-1 節點電壓法
4-2 迴路電流法
4-3 重疊定律
4-4 戴維寧定理
4-5 最大功率轉移定理
4-6 諾頓定理
4-7 戴維寧與諾頓等效電路之轉換
4-1.1 相關名詞
節點電壓法主要是利用克希荷夫電流定律(KCL)及歐姆定律,
寫出節點的電流方程式,再解方程式求得節點電壓。
相關名詞:
1.節點(node):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支
路的連接點。(參考圖4-1)
2.參考節點:當作零電位或接地點的節
點;通常為最下方的節點。
3.節點電壓:各節點對參考節點之間的
電位差,如圖中的V1、V2及V3。
4.支路(branch)電流:節點電壓除以該
節點間的電阻,如圖中的I1、I2及I3。 圖4-1 使用節點電壓法的電路標示
4-1.2 解題步驟
節點電壓法的解題步驟:
1.選定接地參考節點,其電壓值為零。
2.標示「獨立」的節點電壓如圖4-1中的V2。
所謂「獨立」是指其電壓值未知者,已知電壓者可以不需標
示如圖4-1中的V1及V3(此處V1=E1,V3=-E2)。
3.假設流入或流出「獨立節點」的電流方向,並以I1、I2、I3
及等標示之。
遇有已知電流(如電流源),則以其方向為該支路之電流方
向。
4-1.2 解題步驟
4.以歐姆定律寫出各支路電流的算式。
有N個節點的電路通常需列出N-1個算式,該支路如有電流
源者,直接以電流源電流為支路電流。
5.針對每一獨立節點寫出KCL電流方程式。 。
6.解聯立方程式,求出各節點電壓;
再依題目需求帶回步驟4.求得各支路電流。如果求得的電流
值為負的時候,表示:該電流的方向與步驟3.假設方向相反。
接著以一些例驗證節點電壓法的使用方法。
4-1 節點電壓法用於電壓源及電流源

如下圖(a)所示,試求流過各電阻之電流大小及方向?

(a)

例4-1圖 (b)
4-1 節點電壓法用於電壓源及電流源

如下圖(a)所示,試求流過各電阻之電流大小及方向?

(1)以下方公共點為接地參考節點,如圖(b)。
(2)選定獨立節點,並設定其節點電壓為V1。
(a)
(3)假設各支路電流方向,並標示如I1、I2、I3等。
(4)以歐姆定律寫出各支路電流的算式。
V1 - 6 V - (- 12) V
I1 = ,I 2 = 1 ,I 3 = 1
3 2 6
(5) 以KCL寫出電流方程式: I1+I2+I3=0
V1 - 6 V1 - (- 12) V1 例4-1圖 (b)
+ + = 0
3 2 6
4-1 節點電壓法用於電壓源及電流源

(6)解方程式,求出節點電壓:
選通分再去分母得2V1-12+3V1+36+V1=0,故,V1=-4 V 。
(7) 代入步驟(4)求得各支路電流:
V1 - 6 - 4 - 6 10
I1 = = =- A (負號表示方向假設錯誤,應為向右)
3 3 3
V - (- 12) - 4 + 12
I2 = 1 = = 4A (方向向右)
2 2
V - 4 2
I 23 = 1 = =- A (負號表示方向假設錯誤,應為向上)
6 6 3
10 2
(8) 驗證 (V1節點) : I1+I2+I3= - + 4- = 0,符合KCL定律。
3 3
1.將本題中6V極性上下顛倒,重算各電阻之電流。
1.將本題中6V極性上下顛倒,重算各電阻之電流。

(1)以下方公共點為接地參考節點,如圖(b)。
(2)選定獨立節點,並設定其節點電壓為V1。
(3)假設流入或流出「獨立節點」的各支路電流方向,並標
示如I1、I2、I3等。
(4)以歐姆定律寫出各支路電流的算式。
V1 - (- 6) V1 - (- 12) V1
I1 = ,I 2 = ,I 3 =
3 2 6
(5) 以KCL寫出電流方程式: I1+I2+I3=0
V1 + 6 V1 + 12 V1
+ + = 0
3 2 6
1.將本題中6V極性上下顛倒,重算各電阻之電流。

(6)解方程式,求出節點電壓:
通分再去分母得2V1+12+3V1+36+V1=0,故,V1=-8 V 。
(7)代入步驟(4)求得各支路電流:
V1 + 6 - 8 - 6 2
I1 = = =- A (負號表示方向假設錯誤,應為向右)
3 3 3
V - (- 12) - 8 + 12
I2 = 1 = = 2A (方向向右)
2 2
V - 8 4
I3 = 1 = =- A (負號表示方向假設錯誤,應為向上)
6 6 3
2 4
(8) 驗證 (V1節點) : I1+I2+I3= - 3 + 2 - 3 = 0,符合KCL定律。
4-2 節點電壓法應用於多節點電路

如下圖(a)所示,試求流過各電阻之電流大小及方向?

(a) (b)
例4-2圖(1)
4-2 節點電壓法應用於多節點電路

(1)以下方公共點為接地參考節點,如圖(b)。
(2)設節點電壓:V1、 V2 、 V3 ,並從圖中得知:V1=12V,V3=6V 。
(3)對V2點,假設各支路電流方向,並標示I1、I2、I3。
(4)以KCL寫出電流方程式: I1+I2=I3
12 - V2 6 - V2 V
+ = 2 ,通分母後得24-2V2+6-V2=3V2
6 12 4
4-2 節點電壓法應用於多節點電路

(5)解方程式,求出節點電壓V2 =5V 。
(6)再代入步驟(4),求得各支路電流。
12 - V2 12 - 5 7 6 - V2 6- 5 1
I1 = = = A (向右) I2 = = = A(向左)
6 6 6 12 12 12
V2 5 V1 - V3 12 - 6
I3 = = A (向下) I4 = = = 1.2A(向右)
4 4 5 5
7 1 5
(7)驗證(對V2點而言):I1+I2= + = =I 3 ,符合KCL定律。
6 12 4
2.如右圖(2)所示,求流經12Ω及12V的電流。

例4-2圖(2)
2.如右圖(2)所示,求流經12Ω及12V的電流。

(1)以下方公共點為接地參考節點。 例4-2圖(2)
(2)設節點電壓:V1、 V2 、 V3 ,並從圖中得知:V1=12V,V3=20V 。
(3)對V2點,假設各支路電流方向,並標示I1、I2、I3。
(4)以KCL寫出電流方程式: I1+I2=I3
12 - V2 - 20 - V2 V
+ = 2 ,通分母後得24-2V2-60-3V2=V2
6 4 12
2.如右圖(2)所示,求流經12Ω及12V的電流。

(5)解方程式,求出節點電壓V2 =6V 。 例4-2圖(2)


(6)再代入步驟(4),求得各支路電流。
12 - V2 - 20 - V2
I1 = = 3A (向右) I2 = = 3.5A (向右)
6 4
V2
流經12Ω之電流= I 3 = = 0.5A (向上)
12
V1 - V3 12 - (- 20) (向右)
I4 = = = 4A
8 8

流經12V之電流= I4+ I1=4+3=7A(向下) 。


4-3 節點電壓法用於交叉電源電路

如下圖(a)所示,試求流過各電阻之電流大小及方向?

(a) (b)

例4-3圖
4-3 節點電壓法用於交叉電源電路

(1)選定中心節點,並設節點電壓為V0,如圖(b)。
(2)假設各支路電流方向均朝外,並標示 I1、I2、I3 、 I4 。
(3)以KCL寫出電流方程式: I1+I2+I3+I4=0
V0 − (−3) V0 − 12 V0 − (−5) V0 − 8
+ + + 0
=
4 4 4 4

(4)解方程式,求出節點電壓V0 =3V。
4-3 節點電壓法用於交叉電源電路

(5)再代入步驟(4)求得各支路電流。
V0 − ( −3) 3 + 3
=I1 = = 1.5A (方向向上)
4 4
V − 12 3 − 12
I2 = 0
4
=
4
= −2.25A (方向假設錯誤,正確應為向左)
V0 − ( −5) 3 + 5
I3
=
4
= = 2A
4
(方向向下)
V0 − 8 3 − 8
I4 =
4
=
4
= −1.25A (方向假設錯誤,正確應為向右)
(6)驗證:I1+I2+I3+I4=1.5-2.25+2-1.25=0,符合KCL定律。
4-4 節點電壓法用於兩個電流源電路

如下圖(a)所示,試求V1及V2電壓各為何?

(a) (b)

例4-4圖
4-4 節點電壓法用於兩個電流源電路

(1)以下方公共點為接地參考節點,如圖(b)。
(2)設節點電壓:V1、 V2 。
(3)假設各支路電流方向,並標示 I1、I2 、 I3、I4 、 I5。
(4)針對V1點,以KCL寫出電流方程式:I1=I2+I3
V V − V2
4= 1 + 1 → 5V1 − 2V2 =48 …………
4 6

(5)針對V2點,以KCL寫出電流方程式:I3=I4+I5
V1 − V2 V2
= + 2 → V1 − 2V2 = 12 …………
6 6

(5)解方程式 、  ,求出節點電壓。 V1 =9V, V2 =-1.5V


迴路電流分析法:
迴路電流分析法是利用克希荷夫電壓定律(KVL)及歐姆定律,列出各
迴路的電壓方程式,再解聯立方程式求得迴路電流。
迴路電流法的解題步驟:
1.決定最小的迴路數,也就是網目數,如圖4-2(a)的最小迴路數
為2。
2.設定各迴路電流方向,可為順時針或逆時針,並標示迴路電流
之名稱例如I1、I2及I3等。
當迴路中有電流源存在時,即可以該電流源的電流值為該迴路之
電流,不須再計算,如圖4-2(b)之I2電流大小及方向應與電流源I相同,
若預設相反之電流方向,其大小為-I。
(a) (b)
圖4-2 迴路電流法解題說明圖
3.以KVL寫出各迴路的電壓方程式。其參考格式如下:
「迴路內各電阻之和」×「迴路電流」±
「相鄰迴路間各電阻之和」×「相鄰迴路電流」=「電動勢代數和」

相鄰迴路間的電阻稱為「共用電阻」,如圖4-2中的R2。
±值的決定:當流過共用電阻的相鄰迴路電流方向相同時,取正值。

當流過共用電阻的相鄰迴路電流方向相反時,取負值。

左迴路:(R1+R2) × I1+ R2I2=E 右迴路:R2I1 +(R2+R3)×I2+=0

4.解聯立方程式,求出各迴路電流。
如果求得的電流值為負的時候,表示該電流的方向與步驟2.假設方向
相反。接著以一些實例驗證迴路電流法的使用方法。
4-5 迴路電流法用於兩電壓源電路
試以迴路電流法求圖(a)中各電阻上之電流。

(a)

(b)
例4-5圖(1)
4-5 迴路電流法用於兩電壓源電路
試以迴路電流法求圖(a)中各電阻上之電流。
(1)設定各迴路的電流方向如圖(b)。
(2)標示各迴路電流為Ia、 Ib 。
(3)以KVL寫出各迴路的電壓方程式。
左迴路:(2+3+1) -1Ib=13-2 → 6Ia-1Ib=11 ………… (a)
右迴路:-1Ia+(1+2+1) Ib=2 → -1Ia+4Ib=2 …………
(4)解方程式,求出各迴路電流
Ib=1A
Ia=2A (b)

(5)求各元件的電流 例4-5圖(1)
I1= Ia=2A , I2= Ib=1A , I3= Ia - Ib=2-1=1A
3.將本例改以節點電壓法解之。
(a) (b)
例4-5圖(1)
3.將本例改以節點電壓法解之。
(a) (b)
(1)以下方公共點為接地參考節點。 例4-5圖(1)

(2)選定獨立節點,並設定其節點電壓為V1。
(3)假設流入或流出「獨立節點」的各支路電流方向,並標示如I1、I2、I3等。
(4)以歐姆定律寫出各支路電流的算式。

13 - V1 V1 V - 2
I1 = ,I 2 = ,I 3 = 1
2+ 3 2+ 1 1
3.將本例改以節點電壓法解之。
(a) (b)
(5)以KCL寫出電流方程式:I1=I2 + I3。 例4-5圖(1)

13 - V1 V1 V - 2
= + 1
2+ 3 2+ 1 1

(6)解方程式,求出節點電壓:
通分再去分母得39-3V1=5 V1+15V1-30,故,V1=3 V
(7)代入步驟(4)求得各支路電流:
13 - V1 V1
I1 = = 2A (向右) I2 = = 1A (向右)
2+ 3 2+ 1
V1 - 2
I3 = = 1A (向下)
1
4.如圖(2)所示之電路,電壓VA與VB分別為何?

例4-5圖(2)
4.如圖(2)所示之電路,電壓VA與VB分別為何?

左右兩側迴路均設定為順時針,
根據KVL,電壓升等於電壓降
右迴路 VA+4=3+6+1,得:VA =6 V
左迴路 20+1=5+6+ VB,得:VB =10 V

例4-5圖(2)
4-6 迴路電流法用於電壓源及電流源電路

試以迴路電流法求圖(a)中各電阻上之電流I1、I2、I3。

(a) (b)
例4-5圖(1)
4-6 迴路電流法用於電壓源及電流源電路

(1)設定各迴路的電流方向如圖 (b)。
(2)標示各迴路電流為Ia、Ib。
(3)以KVL寫出各迴路的電壓方程式。
迴路a:(3+5+2)Ia+2Ib=22+12 整理得:10Ia+2Ib=34 …………
迴路b:有一電流源,故Ib=2A …………
(4)解方程式得Ia=3A
(5)求各元件的電流 I1= Ia=3A I2= Ia+Ib =3+2=5A I3= Ib=2A
有關重疊定律(superposition theorem)的定義、用途及解題步驟逐
一說明如下:

1.定義:在多電源線性電路中,任一支路元件的電壓或電流,等於個
別電源單獨作用時所產生的電壓或電流之代數和;也就是各
別計算,再合併彙整的電路運算技巧。

2.用途:用於求解多電源的電路,可避免解繁雜的聯立方程式。
3.解題步驟:

(1)保留一個電源,移除其他電源,移除後的處理原則如下:
移除的是電壓源時,將其兩端短路。
移除的是電流源時,將其兩端開路。

(2)以前述各種電路解法,求出待求元件的電壓或電流,並標示電壓
極性或電流方向。

(3)更換為另一電源,重覆步驟(1)、(2)。

(4)加總各電源單獨作用的值;依下列原則求其代數和:
電壓極性相同則相加,不同則相減。
電流方向相同則相加,不同則相減。

4.使用限制:重疊定理只能適用於線性關係的電壓及電流計算,並不
適用於非線性關係的功率計算。
4-7 重疊定律用於電壓源及電流源電路

如右圖所示,試求流過6歐姆電阻的電流為何?

例4-7圖(1)
4-7 重疊定律用於電壓源及電流源電路

如右圖所示,試求流過6歐姆電阻的電流為何?

(1)保留15V電壓源,將5A電流源開路如下圖

例4-7圖(1)

(2) 此時流過6Ω電阻的電流
15
IV
= = 1A
9+6
(向下)
4-7 重疊定律用於電壓源及電流源電路

如右圖所示,試求流過6歐姆電阻的電流為何?

(3)保留5A電流源,將15V電壓源短路如下圖

例4-7圖(1)
(4)此時流過6Ω電阻的電流
9

IA = 3A
= (向下)
9+6

(5)求總和:由於此處電流方向均為向下,其代數和直接相加即可。
I = IV + I A =1 + 3 = 4A (向下)
5.本例中,試求流過9歐姆電阻的電流為何?

15
IV
保留15V電壓源時 = = 1A(向右)
9+6
6
保留5A電流源時 5×
IA = 2A(向左)
=
9+6

故I=Iv+Ia=1A(向左)

例4-7圖(1)
6.如右圖(2)所示之電路,則流經5Ω 電阻之電流與其所消耗之功
率為 瓦特。

例4-7圖(2)
6.如右圖(2)所示之電路,則流經5Ω 電阻之電流與其所消耗之功
率為 瓦特。

例4-7圖(2)
重疊定律:20V作用,10A開路,IV=4 A;10A作用,20V短路,IA=0 A
合併後,I= IV + IA =4 A,P= I2 × R= 42 × 5=80 W
4-8 重疊定律用於三電流源電路

如右圖所示,試求Ix及Vx之值為何?

例4-8圖
4-8 重疊定律用於三電流源電路

如右圖所示,試求Ix及Vx之值為何?

(1)保留3A電流源

例4-8圖
此時Ix、Vx

Ix1 = 3*2/(1+1+2) = 1.5A (方向相同)

Vx1 = - (3- Ix1 )* 2 = -3V


4-8 重疊定律用於三電流源電路

如右圖所示,試求Ix及Vx之值為何?

(2)保留中間2A電流源

例4-8圖

Ix2 = 2*2/(1+1+2) = 1A (方向相同)

Vx2 = - (2- Ix2 )* 2 = -2V


(3)保留右邊2A電流源

Ix3 = 2*1/(1+1+2) = 0.5A (方向相同)

Vx3 = Ix3 * 2 = 1V
4-8 重疊定律用於三電流源電路

如右圖所示,試求Ix及Vx之值為何?

(4)求總和:
I x = I x1 + I x 2 + I x 3 = 1.5 + 1 + 0.5= 3A(方向相同)
例4-8圖
Vx =Vx1 + Vx 2 + Vx 3 =(−3) + (−2) + 1 =−4V
4-9 重疊定律應用

如右圖所示,試求流過6Ω電阻的電流為何?

例4-9圖
4-9 重疊定律應用

如右圖所示,試求流過6Ω電阻的電流為何?

(1)保留5A電流源,電壓源短路

例4-9圖

4

IA = 2A(向右下)
=
4+6
4-9 重疊定律應用

如右圖所示,試求流過6Ω電阻的電流為何?

(2)保留10V電壓源

例4-9圖

10
IV
= = 1A(向右下)
4+6
(3)求總和:
I = I A + IV = 2 + 1 = 3A(向右下)
7.本例中,試求流過1Ω的電阻的電流為多少?

保留5A電流源時 IA=5A
保留10V電壓源時 Iv=0
故I1Ω =IA+IV=5+0=5A
有關戴維寧定理(Thevenin's theorem) 說明如下:

1.定義:在複雜的線性網路中,針對某一元件(例如圖4-3中的RL)兩
端點看進去的電路,都可以化簡為一電壓源與一電阻串聯的
等效電路;其中電壓源ETh稱為此一複雜線性網路的戴維寧等
效電壓,電阻RTh則是其戴維寧等效電阻。。

2.用途:戴維寧定理是電路解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用來簡化電
路,尤其在求取負載最大功率時,更是不可缺少的一種方
法。

(a)複雜的原電路 (b)戴維寧等效電路
圖4-3 戴維寧定理說明圖
3.戴維寧定理解題步驟:

(1)將待測電阻(如圖4-3中的RL)移開,形成開路並標示為a、b兩端。

(2)求ETh:也就是開路兩端的電位差,即ETh=Eab;其求法可使用分壓定
則、節點電壓法、重疊定理等方法求之。

(3)求RTh:也就是開路兩端看進去的等效電阻,即RTh=Rab;計算之前必
須先將所有電壓源短路,電流源開路。

(4)將ETh、RTh填入戴維寧等效電路,並將移去的待測電阻RL接回a、b兩
端如圖4-3(b)所示。

(5)以歐姆定律求其電壓或電流。
4 - 10 戴維寧電路基本運算

試求下圖(a)電路中a、b兩端的戴維寧等效電路。

(a)
(b)
例4-10圖(1)
4 - 10 戴維寧電路基本運算

(1)求ETh:即Vab,因為a、b兩端開路,10Ω電阻沒有電流流過,不
產生壓降,因此Vab實際上是求3Ω兩端電壓;依分壓定則得:
3
ETh =
Vab = 12 ×
V3Ω = 4V
=
6+3

(2)求RTh:將電壓源短路後,a、b兩端的等效電阻。

RTh=(6 // 3 )+10=2+10=12Ω
(3)將ETh、RTh值填入圖(1)(b)的戴維寧等效電路即可。
8.本例題中,當ab兩端接一8Ω負載,則負載電流為 0.2 A。

IL = ETH/(RTH+RL) = 4/(12+8) = 0.2A


9.試求右圖(2)電路中之5Ω電阻的戴維寧等
效電路:ETh= V,RTh= Ω
I L= A。

例4-10圖(2)
9.試求右圖(2)電路中之5Ω電阻的戴維寧等
效電路:ETh= V,RTh= Ω
I L= A。

例4-10圖(2)

(1)5Ω電阻移開,兩端的電壓為ETh=5×3=15 V

(2) 5A電流源開路,5Ω電阻看進去的電阻為RTh=2+3=5 Ω
ETH 15
(3) 5Ω電阻接回去, IL = = = 1.5A
RTH + RL 5+ 5
4 - 11 配合重疊定理的戴維寧電路(一)

試求下圖(a)電路中a、b兩端的戴維寧等效電路。

(a) (b)

例4-11圖
4 - 11 配合重疊定理的戴維寧電路(一)

(1)求ETh:以重疊定理求之。

電壓源短路時 電流源開路時

Vab1 = V6 Ω = 9 × 6 = 54V Vab=


2 V=
cb 9V

重疊得ETH=Vab1+Vab2=54+9=63V
4 - 11 配合重疊定理的戴維寧電路(一)

(2)求RTh:將電壓源短路後,電流源開路,求a、b兩端的等效電阻
RTh= Rab=3+6=9Ω

(3)將ETH 、RTh值填入圖(b)的戴維寧等效電路即可。
4 - 12 配合重疊定理的戴維寧電路(二)

試求下圖(a)電路中RL兩端的戴維寧等效電路。

(a) (b)

例4-12圖
4 - 12 配合重疊定理的戴維寧電路(二)

(1)求ETh:以重疊定理求之。

電壓源短路時 電流源開路時

Vab=
1 V=
cb 25V−+ Vab 2 = Vcb = 5 × 3 = 15V−+

重疊得ETH=Vab1+Vab2=25+15=40V
4 - 12 配合重疊定理的戴維寧電路(二)

(2)求RTh:將電壓源短路、電流源開路如下圖。

RTh= Rab=5+3=8Ω
11.試將本題中兩電源位置互換,則求得的RTh= 6 Ω,
ETh= 30 V,RL=4Ω時,流過RL的電流為 3 A。

(1)求ETh:以重疊定理求之。

電壓源短路時 電流源開路時

Vab=
1 V=
cb 25V−+ Vab2=5×1=5 V
重疊得ETH=Vab1+Vab2=25+5=30V
11.試將本題中兩電源位置互換,則求得的RTh= 6 Ω,
ETh= 30 V,RL=4Ω時,流過RL的電流為 3 A。

(2)求RTh:將電壓源短路、電流源開路如下圖。

RTh= Rab=5+1=6Ω

E 30
(3)求IL:= R + TH
RL
=
6+ 4
= 3A
TH
4 - 13 戴維寧定理用於菱形電路

如下圖(a)所示,試求(1)9Ω兩端的戴維寧等效電路,(2)流過9Ω的電流。

(a) (b)

例4-13圖
4 - 13 戴維寧定理用於菱形電路

(1)求ETh:將9Ω電阻移開,重畫電路如下圖:
ETh= Vab= Va − Vb
6 2
= (18 × ) − (18 × )
6+3 2+2
= 12 − 9 = 3V

(2)求RTh:將電壓源短路後,求a、b兩端的等效電阻。
RTh = Rab
6×3 2× 2
= +
6+3 2+2
= 3Ω
ETh 3
(3)將ETh 、 RTh 值填入戴維寧等效電路=I = = 0.25A
RTh + RL 3 + 9
4-5.1 最大功率轉移的意義
從3-5節得知:電壓源有一串聯內電阻,電流源有一並
聯內電阻;而且理想電壓源內阻為0,理想電流源內阻為∞。
以理想電壓源為例,當接上負載時,電壓源所供給的功率將
全部轉移到負載上如圖4-4(a),也就是說其傳輸效率為100%。

(a)理想電壓源的功率傳輸 (b)一般電源的功率傳輸

圖4-4 電壓源電路
4-5.1 最大功率轉移的意義
一般電源均有內阻存在如圖4-4(b),當接上負載時,電源
所供給的功率,有一部分消耗在內阻,而無法全部轉移到負
載上,因此其傳輸效率將會小於1;因為負載的變化,會影響
線路電流,使負載功率跟著改變。
4-5.2 最大功率轉移的條件與結果
以圖4-4(b)為例,說明改變負載電阻RL,對負載功率改變
的情形,如下:(註:RL=0表示負載短路,RL=∞表示負載開
路)
E
1.當RL=0時,線路電流 IL =
R+0
值最大,負載功率=
PL 2
I=
L RL 0。

2.當RL=∞時,線路電流 ≒ 0,負載功率 =
E
IL =
R+∞ P L
2
I=
L RL 0。
E
3.當RL為任一值時, IL =
R + RL ,則
2
 E   E2 
2
PL = I × RL = 
L
 × RL =  2 2
 × RL
 R + RL   R + 2 RRL + RL 

E2 E2 E2
= = =
R2 R2 R
+ 2 R + RL − 2 R + RL + 4 R ( − RL ) 2 + 4 R
RL RL RL
4-5.2 最大功率轉移的條件與結果
以觀察上式,發現當時,PL為最大,也就是說:

當RL=R時,負載RL可以獲得最大輸出功率Pmax,此時最大輸出
功率Pmax為:
4-5.2 最大功率轉移的條件與結果
將這種觀念應用在複雜的電路時,只要將該複雜電路先
轉換成戴維寧等效電路,將其RTh視為內阻R即可;換言之,
複雜電路的負載輸出最大功率,發生在「負載電阻RL」=
「戴維寧等效電阻RTh」時。

在負載獲得最大輸出功率的同時,其內阻也獲得相同的
功率消耗,而這個功率是一種損失,亦即負載功率(P0)=
內阻損失功率( P );因此,當負載獲得最大輸出功率時,其
P0 P0
η
傳輸效率 = = = 0.5 ,意即只有50% 。
P
i P +P
0 i
4 - 14 最 大 功 率 基 本 運 算

如右圖所示,試求 (1) RL等於多少歐姆時可得


最大功率,(2)最大功率為多少瓦特?

例4-14圖
4 - 14 最 大 功 率 基 本 運 算

如右圖所示,試求 (1) RL等於多少歐姆時可得


最大功率,(2)最大功率為多少瓦特?

(1)RL=R=2Ω時,可得最大功率。
E 2 162
(2)最大功率 Pmax
= = = 32W
4R 4 × 2

例4-14圖
4 - 15 配合戴維寧定理的最大功率計算

如圖所示電路,試求 (1)負載電阻RL為多少時
可獲得最大功率?(2)最大功率為多少瓦特?

例4-15圖
4 - 15 配合戴維寧定理的最大功率計算

如圖所示電路,試求 (1)負載電阻RL為多少時 例4-15圖


可獲得最大功率?(2)最大功率為多少瓦特?

(1) 將RL移開,並標示為a、b兩端,求其戴維寧等效電路。
求 RTh :將電壓源短路後,求a、b兩端的等效電阻。
RTh = Rab=6 // 3=2Ω,
故負載電阻RL 應為2Ω才能獲得最大功率。
求ETh:ETh為3Ω兩端的電壓,即

ETH = 24*3/(3+6) = 8V
2
ETh 82
(2)最大功率 Pmax = = = 8W
4 RTh 4´ 2
諾頓定理:

1.定義:在複雜的線性網路中,任意兩端點看進去的電路,均可以化
簡為一電流源並聯一電阻的等效電路,如圖4-5所示。其中電
流源IN又稱為諾頓等效電流,電阻RN又稱為諾頓等效電阻。

2.用途:是電路解析常用的方法,可用來化簡電路。

(a)複雜的原電路 (b)諾頓等效電路
圖4-5 諾頓定理說明圖
3.解題步驟:

(1)電將待測電阻(如圖4-6的RL)移開,並標示為a、b兩端。

(2)求RN:和戴維寧等效電阻RTh的求法相同;也就是開路兩端看進
去的等效電阻,但是必須先將所有電壓源短路,電流源
開路。

(3)求IN:首先必須將a、b兩端短路,求a流向b的電流。其求法可
使用分流定則、節點電壓法、重疊定理等方法求之。

(4)將IN、RN填入諾頓等效電路,並將移去的待測電阻RL接回a、b
兩端如圖4-5(b)所示。以分流定則求之,如下:
4 - 16 配合重疊定理的諾頓電路(一)

如右圖電路中,試以諾頓定理求流經4Ω的電流。

例4-16圖
4 - 16 配合重疊定理的諾頓電路(一)

如右圖電路中,試以諾頓定理求流經4Ω的電流。

(1)將待測電阻(4Ω)移開,並標示為a、b兩端

(2)求RN:將所有電壓源短路如右圖。
RN=3//6=2Ω
例4-16圖
4 - 16 配合重疊定理的諾頓電路(一)

如右圖電路中,試以諾頓定理求流經4Ω的電流。

(3)求IN:將a、b兩端短路,以重疊定理
求流經短路處的電流。

例4-16圖

15 18
I N=
1 = 5A I N=
2 = 3A
3 6

代數和:IN=IN1+IN2=5+3=8A
4 - 16 配合重疊定理的諾頓電路(一)

如右圖電路中,試以諾頓定理求流經4Ω的電流。

(4)畫出諾頓等效電路如右圖。
以分流定則求其電流:

I = 8 *2/(2+4) = 2.67A

例4-16圖
13.本試以戴維寧定理重做此題求其ETh= 16 V,
RTh= 2 Ω,I= 2.67 A。
4 - 17 配合重疊定理的諾頓電路(二)

如圖(a)電路中,試以諾頓定理求流經2Ω的電流。

(a) (b)
例4-17圖
4 - 17 配合重疊定理的諾頓電路(二)

(1)將待測電阻(2Ω)移開,並標示為a、b兩端
(2)求RN:將所有電流源開路如圖(b)。。 RN=6//12=4Ω
(3)求IN:將a、b兩端短路,以重疊定理求流經短路處的電流。

IN1=3A IN2=6A

代數和:IN=IN1+IN2=3+6=9A
4 - 17 配合重疊定理的諾頓電路(二)

(4)畫出諾頓等效電路如右圖。
以分流定則求其電流:

I = 9 * 4/(4+2) = 6A
14.根據本例,試求流經6Ω及12Ω的電流各為多少?

2 × 12 12
(1)

I6 = 2 + 12 2A
=
(2) 9× 8
I12 = 1A
=
2 × 12 12
6+ 12 +
2 + 12 8
綜合前述各節得知:在複雜的線性網路中,任意兩端點看進去的
電路,均可以化簡為電壓源模式的戴維寧等效電路,或電流源模式的
諾頓等效電路,如圖4-6所示。

圖4-6 戴維寧與諾頓的轉換
圖4-6兩者均源自同一原始電路,表示兩者互為等值電路,也就
是說戴維寧電路和諾頓電路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其轉換方法和「電壓
源與電流源的轉換方法」一樣,如下:

1.戴維寧等效電路 轉換為 諾頓等效電路

2.諾頓等效電路 轉換為 戴維寧等效電路


4 - 18 戴維寧電路與諾頓電路轉換應用
如右圖所示,試求其RL之戴維寧等效電路ETh、RTh
,及諾頓等效電路IN、RN。

例4-18圖
如右圖所示,試求其RL之戴維寧等效電路ETh、RTh
,及諾頓等效電路IN、RN。

本題先求戴維寧等效電路,再轉換成諾頓等效電路
即可。
(1)戴維寧等效電壓ETh:
3 例4-18圖
ETh = Vab =V3 = 60 × =20V
6+3
(2)戴維寧等效電阻RTh:將電壓源短路後,a、b兩
端的等效電阻。
RTh = (6//3) +8 = 2 +8 =10Ω

(3)諾頓等效電流 I N = ETh = 20 = 2A
RTh 10
(4)諾頓等效電阻 RN = RTh = 10Ω
(5)如右圖所示。
4 - 19 諾頓電路轉換戴維寧電路基本運算

如下圖所示,將諾頓等效電路轉換為戴維寧等效電路。

(1)

(2)
4 - 19 諾頓電路轉換戴維寧電路基本運算

如下圖所示,將諾頓等效電路轉換為戴維寧等效電路。

RTh = RN = 5Ω
ETh = IN‧RN
(1) =3×5=15V
(注意極性)

RTh = RN = 6Ω
(2) ETh = IN‧RN
=5×6=30V
(注意極性)
第5章 電容
5-1 電容器
5-2 電容量
5-3 電場與電位
5-1.1 電容器的構造與充放電
1.電容器(capacitor 或 condenser)的功能:具有儲存電荷的能力。
2.構造:在兩平行導電板間隔以絕緣材料而成,兩平行導電板
稱為電極,中間的絕緣材料則稱為介質。

圖5-1 電容器的構造
5-1.1 電容器的構造與充放電
3.種類形式:分成固定值電容器及可變值電容器兩類。

(a)一般無極性固定電容器 (b)有極性電解質電容器 (c)可變電容器

圖5-2 各種電容器符號
5-1.1 電容器的構造與充放電
1.固定值電容器
電容值固定不變,依介質材料的不同分類如圖5-3,說明如下:
1.紙質電容器:以浸油牛皮紙或石臘紙為介質,以帶狀鋁箔為電
極,捲成圓筒後固封而成;常用於單相感應電動機
的運轉用電容器。
2.電解質電容器:以極薄氧化層為介質,依電極板材質不同又分為
鋁質電容器及鉭質電容器兩種;具有正、負極性
固定不可以反接,電容量大(可高達數十萬
μF)、成本低的特點;用於高容量直流電容
器、低頻用電容器。
5-1.1 電容器的構造與充放電
1.固定值電容器
3.陶瓷電容器:以陶瓷(ceramic)為介質,鍍以銀膜為電極;具
有體積小、耐高電壓特性;常用於高頻電路、表面
粘著印刷電路板。
4.雲母電容器:以雲母(mica)為介質,以金屬箔為電極;具有
良好的穩定性、準確度高;常用於精密儀器、通
訊器材。
5.塑膠薄片電容器:以塑膠薄膜為介質,以金屬箔為電極;具有較
佳的電容穩定度及較高的絕緣阻抗;常用於交
流電動機之啟動。
5-1.1 電容器的構造與充放電
1.固定值電容器

圖5-3 各種固定值電容器結構
5-1.1 電容器的構造與充放電
2.可變值電容器
可變值電容器是由一組固定的極板及另一組可轉動極板組合
而成,藉由調整極板間的有效接觸面積來改變其電容值,可用於
收音機選台調諧電路中。可變值電容器介質材料有空氣、雲母、
陶瓷及塑料等,外形如圖5-4所示。

圖5-4 可變值電容器
5-1.2 電容器規格及標示法
有關電容器的規格主要包括下列幾項:
1.電容量(capacitance):以法拉(Farad,簡稱F)為單位,電容量
越大可以儲存的電荷越多。法拉是一個非常大的單位,因
此在實用上通常以微法拉(µF)、或披法拉(pF)為單位,關係
如下:
1µ F = 10−6 F , = 1 pF 10
= −12
F 10−6 µ F
2.工作電壓(Working Voltage, WV):電容器能正常工作,不會
燒毀的電壓。另外還有突波電壓(SV)、峰值電壓(PV)等規
格。
3.工作溫度:電容器正常工作所容許的溫度,以℃表示之。
4.絕緣電阻:以直流電測試之電阻值,通常達數千MΩ,絕緣電
組越高,其洩漏電流越小。
5.功率(KVAR):用於表示電力電容器的最大儲存功率。
5-1.2 電容器規格及標示法
有關電容量的標示方式,有直接、數碼及色碼三種,如圖
5-5所示。

(a)直接標示法 (b)數碼標示法 (c)色碼標示法

圖5-5 電容量的標示方式
5-1.2 電容器規格及標示法
1.直接標示法:常用於體積較大的紙質、電解質電容器。
例如:47μF/100WV,表示電容量47μF,工作電壓100V。
2.數碼標示法:常用於體積較小的陶瓷、塑膠電容器。其格式是
三個數字及一個英文字母,其中第一位數及第二
位數為數字,第三位數為10的乘冪數,單位為
pF,字母則表示其誤差值,如表5-1所示。
例如:「475J」,表示電容量47 × 105pF=4.7μF,誤差為5%。

表5-1 電容器誤差值
5-2.1 電容器的定義
1.充電前:電容器在未充電之前,極板正負電荷不規則擺置如
圖5-6(a),但正負電荷數相等呈現中性不帶電,靜電
量為零。
2.充電:電容器通電後,接電池正端的極板電子會受吸引離開
極板,經過導體移動至右側的極板,直到電容器兩端
電壓等於電池(電源)電壓為止,這種現象稱為充
電。
3.充電後:充電完畢後電容器的一端帶有正電荷,另一端則帶
相同數量的負電荷如圖5-6(b),即使電源移除,電荷
還是會繼續存在極板上,這表示電容器具有儲存電
荷的能力。
5-2.1 電容器的定義

(a)充電前(極板電荷不規則擺置) (b)充電後(正負極板分別聚集電荷)

圖5-6 電容器充電
5-2.1 電容器的定義
4.電容量:電容器儲存的電荷量(Q)和外加電壓(V)成正
比,其比值以電容量(C)表示之;亦即:電容量為
單位電壓所能儲存電荷的能力。以數學式表示如下。
5-1 電容量的定義

有一電容器,當加上100伏特電壓時,產生0.006庫侖電荷,試
求該電容器的電容量為多少?
5-1 電容量的定義

有一電容器,當加上100伏特電壓時,產生0.006庫侖電荷,試
求該電容器的電容量為多少?

應用(5-1)公式

Q 0.006
C== = 60 µ F
(6 ×10−3 ) × (10−2 ) =
V 100
5-2.2 電容器的定義
1.電容量大小的定義: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量與介質的介電係
數、極板面積成正比,與極板間距離成反比。
2.數學式表示如下:

3.參數說明:
A:極板面積,單位為m2(平方公尺),
參考圖5-7。

d:極板間距離,單位為m (公尺)。

ε:絕緣介質的介電係數
(dielectric constant),為一希臘字
母,讀作epsilon),單位為F/m。 圖5-7 影響電容量大小的因數
5-2.2 電容器的定義
4.介電係數 : ε = ε 0ε r,ε 0 稱為空氣(或真空)的介電係數(或常
數), ε r 稱為相對介電係數,有關各種絕緣介質的相對介電係
數列示如表5-2所示。

表5-2 常見物質的相對介電係數
5-2 電容量結構公式

有一平行板電容器,其兩極板間距離為0.1mm,極板面積100m2,試求
介質為空氣時之電容量為多少μF?
5-2 電容量結構公式

有一平行板電容器,其兩極板間距離為0.1mm,極板面積100m2,試求
介質為空氣時之電容量為多少μF?

d = 0.1mm = 1×10−4 m ,A=100m2,根據5-2式:


A A 100
= ε = ε 0ε r = (8.85 ×10−12 ) ×1×
C = 8.85µ F
−4
d d 1×10
1.將本題中的介質換成雲母(ε r=5),則電容量為多少μF?

C和介電係數成正比,故雲母的電容量C=8.855=44.25μF。
5-3 不同距離及面積的電容量

續上題,將板間距離減半;極板面積加倍,則電容量為多少μF?

1
d2 = d1 ,A2=2A1
2
A 2A
ε 2=
C2 = ε 1 = 4C1 = 35.4 µ F
4 × 8.85 =
d2 1
d1
2
5-2.3 電容器的並聯
電容器並聯特性

圖5-8 電容器的並聯
5-2.3 電容器的並聯
1.電壓:各並聯電容器的端電壓都相同,而且等於電源電壓。

2.總電荷量:並聯總電荷量等於各電容器的電荷量之和。
5-2.3 電容器的並聯
3.總電容量:並聯總電容量等於各電容器電容量之和。

證明如下:
QT= Q1 + Q2+ Q3 = C1´ E + C2´ E + C3´ E = (C1 + C2+ C3)´ E
又 QT= CTE,比較二式,故得證。
5-4 電容並聯的基本運算

續如圖所示電路,試求
(1)總電容量CT

(2)各電容之充電電量Q1、Q2、Q3
(3)總電荷量QT。
例5-4圖(1)
5-4 電容並聯的基本運算

續如圖所示電路,試求
(1)總電容量CT

(2)各電容之充電電量Q1、Q2、Q3
(3)總電荷量QT。
例5-4圖(1)

(1) CT = C1 + C2+ C3 = 1+2+3 = 6μF

(2) Q1=C1V1=1μF×100V=100μC
Q2=C2V2=2μF×100V=200μC
Q3=C3V3=3μF×100V=300μC

(3) QT =100+200+300 =600μC


2.將如右圖QT =900μC,C1= 6μF,Q2 = 300μC,則Q1 =
600 μC,C2 = 3 μF,CT = 9 μF。

Q1 = Qr − Q2 = 900 − 300 = 600 µ C


Q2 300
C
= 2 = = 3µ F
V 100
CT = C1 + C2 = 6 + 3 = 9 µ F

例5-4圖(2)
5-5 電容並聯的耐壓計算

有兩個電容器規格分別為30μF/100V、60μF/200V,若將其
並聯連接,則其總電容量及總耐壓分別為多少?
5-5 電容並聯的耐壓計算

有兩個電容器規格分別為30μF/100V、60μF/200V,若將其
並聯連接,則其總電容量及總耐壓分別為多少?

電容量:CT = C1 + C2+ C3 = 30 + 60 = 90μF


總耐壓:並聯之各電容器端電壓相同,但是應選兩者較小者
為耐壓標準,否則較小耐壓者將會燒毀,故此處總
耐壓應為100V。
5-2.4 電容器的串聯
如圖5-10為電容器串聯情形,有關其特性
說明如下所示。
1.電荷量:串聯電路流過各元件的電流均
相同,再依據Q=I‧t,得知:各串聯電容
的電荷量也都相同,而且等於總電荷量。

圖5-10 電容器的串聯
5-2.4 電容器的串聯
2.總電壓:依據克希荷夫電壓定律(KVL),總電壓等於各元件電
壓之和。

3.總電容量:總電容量為各電容倒數和、再倒數。(註:相當於並
聯總電阻算法)
5-2.4 電容器的串聯
證明如下:
Q QT Q1 Q2 Q3
V = ,代入(5-11)式,得: = + +
C CT C1 C2 C3
又 QT=Q1=Q2=Q3,將上式等號左右各除以QT即可得證。
C1C2
當只有兩個電容串聯時,則總電容為:CT=
C1 + C2
5-2.4 電容器的串聯
(4)串聯電容電路分電壓定則:

兩個電容的串聯電路如圖5-11:

C1C2
QT = CT E = E
C 1+ C 2
Q Q 1 C1C2
V1 = 1 = T = E
C1 C1 C1 C 1+C2
Q2 QT 1 C1C2
V2 = = = E
C 2 C 2 C 2 C 1+ C 2

圖5-11 電容電壓分配
5-2.4 電容器的串聯
(4)經整理後可得「電容器電壓分配定則」如下:

表示:「某一電容的端電壓」等於「總電容與該電容的比值」
乘以「總電壓」。
發現:串聯電容電路中,電容量愈大,分配到的端電壓愈小。
其計算式相當於並聯電阻電路的「分電流定則」。
5-6 串聯電容的基本運算

電路如圖5-13所示,試求
(1)總電容量,(2)總電荷量QT
(3)各電容之電荷Q1、Q2、Q3
(4)各電容之充電電壓V1、V2、V3?

例5-6圖
5-6 串聯電容的基本運算

電路如圖5-13所示,試求
(1)總電容量,(2)總電荷量QT
(3)各電容之電荷Q1、Q2、Q3
(4)各電容之充電電壓V1、V2、V3?
1
(1) CT = = 10mF
1 1 1
+ +
20 30 60
例5-6圖
(2) QT=CTE=10 µF×60V=600µC

(3) Q1=Q2=Q3=QT=600µC
Q1 600mC Q 600mC Q 600mC
(4) V1 = = = 30V, V2 = 2 = = 20V, V3 = 3 = = 10V
C1 20mF C2 30mF C3 60mF
3.由以上運算發現,電容量(C)愈大者,其充電電壓愈 小 。
4.電路中再新增串聯一個10µF的電容器,則CT= 5 µF,
QT= 300 µC,V1 30 V,V2= 15 V,V3= 10 V,
V4= 5 V。
1
(1) CT = = 5mF
1 1 1 1
+ + +
10 20 30 60
(2) QT=CTE=5 µF×60V=300µC

(3) Q1=Q2=Q3=QT=300µC
Q 300mC Q2 300mC Q 300mC
(4) V1 = 1 = = 30V V2 = = = 15V V3 = 3 = = 10V
C1 10mF C2 20mF C3 30mF
Q 300mC
V4 = = = 5V
C4 60mF
5-8 電容器串聯的耐壓計算

有兩個電容器規格分別為30μF/100V、60μF/200V,若將其串聯連
接,則其總電容量及總耐壓分別為多少?
5-8 電容器串聯的耐壓計算

有兩個電容器規格分別為30μF/100V、60μF/200V,若將其串聯連
接,則其總電容量及總耐壓分別為多少?

C1C2 30´ 60
總電容量 CT = = = 20mF
C1 + C2 30 + 60
總耐壓:依規格求各電容之電荷量,以最小者為共同電荷,
再據以求串聯後電壓,即為最大耐壓。
Q1=C1V1=30 µF×100V=3000µC
Q2=C2V2=60 µF×200V=12000µC
串聯時QT應選Q1、Q2較小者,故QT應為3000µC
總耐壓= QT 3000
= = 150V
CT 20
5-9 電容器串並聯電容量計算

如右圖所示電路,若各電容之電容量均為4µF,
則ab兩端之等效電容為多少?

例5-9圖
5-9 電容器串並聯電容量計算

如右圖所示電路,若各電容之電容量均為4µF,
則ab兩端之等效電容為多少?

經過重畫發現左邊三個為並聯如圖(b)
CT=(C+C+C) 串一個 C
例5-9圖
3C ´ C 3 3
= = C = ? 4mF 3mF
3C + C 4 4

例5-9圖(b)
5 - 10 電容器串並聯綜合運算

如圖所示電路,求: (1)總電容量 (2)總電荷量


(3)各電容之電荷

例5-10圖
5 - 10 電容器串並聯綜合運算

如圖所示電路,求: (1)總電容量 (2)總電荷量


(3)各電容之電荷

(1)經1µF和2µF並聯得3µF
3µF和6µF串聯得總電容量:
3´ 6
CT = = 2mF
3+ 6
例5-10圖
(2) QT=CT×V=2µ×90=180µC
(3) 6µF之電荷Q6=QT=180µC
C1 1
1µF之電荷 Q1 = QT ? 180mC? 60mC
C1 + C2 1+ 2
C2 2
2µF之電荷 Q2 = QT ? 180mC? 120mC
C1 + C2 1+ 2
5.續本例,求各電容器之充電電壓。

Q 1 180mC
6µF之電壓 V6 = = = 3V
C1 6mF

1µF、2µF之電壓相等,V1=V2=90-V6=60 V
5-2.5 電容器的儲存能量
1.電容器在充電過程中,兩電極板間的電位差(V)由零逐漸增加
至電源電壓,儲存的電荷量(Q)亦由零逐漸增加,兩者呈現線
性關係。
Q
2.如圖5-12所示,該直線的斜率 m=
V
,即等於C。
充電過程中的平均電壓 Vav = 1 (0 +V c ) = 1 Vc
2 2
根據(1-3)式W=Q×V,以及(5-1)式Q=C×V
5-2.5 電容器的儲存能量
3.故電容器儲存能量的計算式為:

圖5-7 電容器充電及其能量儲存
5 - 11 電容器儲能運算

某一電容器施加200伏特之電壓,產生4焦耳之電能,則此電容器
之電容量為多少μF?儲存的電量為多少?
5 - 11 電容器儲能運算

某一電容器施加200伏特之電壓,產生4焦耳之電能,則此電容器
之電容量為多少μF?儲存的電量為多少?

(1)應用(5-16)公式
C = 2W/VC2 = 2*4/2002 = 2*10-4F = 200mF

(2) Q=CV=200×100-6×200=0.04庫侖
6.有一電容器50μF,將其跨接於100V的直流電壓,試求電容器儲
存的能量有多少焦耳?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