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84

单位代码 10602

学 号 2019011595
分 类 号 H195.3
密 级 公开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结构助词“的”的语法偏误分析与教
学启示

Analysis of grammatical errors of the


Structural auxiliary "的" and its
teaching enlightenmenty
学 院 : 文 学 院 /新 闻 与 传 播 学 院
学位类别 :教育硕士
领 域 :汉语国际教育
年 级 : 2019 级
研 究 生 :唐琼珍
指导教师 :陆前
完 成 日期 : 2022 年 6 月
结构助词“的”的语法偏误分析与教学启示

专业名称:汉语国际教育
申 请 人:唐琼珍
指导教师:陆前

论文答辩委员会

主席:

委员:
结构助词“的”的语法偏误分析与教学启示

研究生姓名:唐琼珍 导师姓名:陆前
学科:汉语国际教育 研究方向:不区分研究方向 年级:2019 级

中文摘要
结构助词“的”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因其学习和使用易出现偏误,且与
实词相比,“的”的偏误不易察觉且会对汉语习得有较大影响。因此,对外汉语教学
中有关结构助词“的”的偏误研究就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以汉语学习者学习结构助词“的”的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料分析法、对
比分析法、案例观察法,梳理了汉语学习者习得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并分析了偏
误产生的原因,对比若干典型汉语教材,总结出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偏误对教
学的启示,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本文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以及说明了研究方法
和语料来源。
本文第二章分析了现代汉语中结构助词“的”常见用法,主要分为五种类型:名
词作定语时“的”的用法、形容词作定语时“的”的用法、短语作定语时“的”的用
法、多项定语中“的”的用法、“的”字词组中“的”的用法。
第三章以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的结构助词“的”的偏误为研究对象,重
点梳理汉语学习者习得过程中所出现的结构助词“的”相关偏误现象,分类相关偏误,
并解释其原因。偏误现象在大类上分为“定语类偏误”和“非定语类偏误”。定语类
偏误”可以细分为“名词+的”、“形容词+的”、“短语+的”、“多项定语里的
‘的’”这四小类;“非定语类偏误”可以细分为“的”字词组、误用作定语、“的”
与“地、得”混淆这三类。
第四章是基于调查问卷的结构助词“的”习得偏误分析,对测试情况进行了介绍,
以及对测试结果偏误进行了详细分析。
第五章具体分析影响结构助词“的”偏误产生的多方面因素,重点分析典型性的
汉语教材《汉语教程》和《Basic Spoken Chinese》对造成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影
响。先分别整理出教材里与结构助词“的”有关的内容,包括在课文中呈现的方式,
例句,对它的解释等,概括出语法点。然后对照结构助词“的”偏误,找出教材与偏

I
误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造成偏误的影响还包括语言知识的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
际策略等因素。
第六章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论述相关教学启示。具体从结构助词“的”的案例分
析、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结构助词“的”这几个方面来论述。关于教师教授结构助词
“的”的启示有重视结构助词“的”的教学,用汉字区分结构助词“的”、“地”、
“得”,收集不同学生结构助词“的”的偏误,避免直接灌输结构助词“的”的用法,
合理使用教材。关于学生学习结构助词“的”的启示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习得结构
助词“的”,要区分“的”、“地”、“得”,采用积极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关键词:结构助词“的”;HSK;汉语习得;偏误;教学启示

II
Analysis of grammatical errors of the Structural auxiliary "的"
and its teaching enlightenment
Graduate student:Tang Qiongzhen
Supervisor:Lu Qian
Major: Teaching Chinese as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direction: Teaching Chinese as Foreign Language
Grate: 2019
Abstract
The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 的 "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because its learning and use are prone to errors, and compared with
content words, the error of " 的 " is not easy to detect and will have a great impact on
Chinese acquisition. Therefore, it is of certain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error of the
structural particle "的"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Based on the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 are learners with a structure of utterances "的
"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ES the corpus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case method of
observation, combed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learners' acquisition of utterances "的", and
analyses the causes of the errors, comparing several typical Chinese textbooks, summed up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learners of utterances " 的 " enlightenment to teaching, And put
forward targeted suggestions.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research status and content,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corpus source.
The second chapter of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usage of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的" in modern Chinese,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the use of "的" when
nouns act as attributive, the use of "的" when adjectives act as attributive, the use of "的"
when phrases act as attributive, the use of "的" in multiple attributive, and the use of "的"
in the word group of "的".
Chapter three takes the errors of the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 的 " of foreign
students in HSK dynamic composition corpu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ocuses on sorting out
the related errors of the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的"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learners'
acquisition, classifying the related errors, and explaining the reasons. Error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attributive errors and non-attributive errors. Attributive category error can
be sub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noun +, adjective +, phrase +, and "of the multiple

III
attributive". The "non-attributive category bias"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the word group "的", the misuse of attributive, and the confusion of "的" with "地" and "
得".
The fourth chapter is based on the acquisition error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 的 " of the questionnaire, which introduces the test situation and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test result error.
The fifth chapter analyzes the various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rror of the structural
particle "的", focusing on the influence of typical Chinese textbooks "Chinese Course" and
"Basic Spoken Chinese" on the error of the structural particle " 的 ". First, sort out the
content related to the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的" in the textbook, including the way of
presentation in the text, example sentences, the explanation of it and so on, and summarize
the grammar points.The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extbook and the error is found by
comparing the error of the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的". In addition, negative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 negative transfer of knowledge of target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communicative strategies are also factors that cause errors.
Chapter six discusses relevant teaching enlighten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s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的", and
the teachers, professors and students to learn the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的".
The enlightenment for teachers to teach the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 的" i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the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 的 ", distinguish the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地", "得"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collect the errors of different students'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 的 ", avoid directly infusing the use of the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 的 ", and use the teaching material reasonably. The enlightenment of learning the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的" is that students should distinguish "的", "地" and "得" in the
real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adopt ac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communicative
strategies.
Key words: structural auxiliary " 的 "; HSK. Chinese language acquisition; Errors;
Teaching inspiration

IV
目录
中文摘要..............................................................................................................................................................I
Abstract.............................................................................................................................................................. III
一、绪论.............................................................................................................................................................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研究现状............................................................................................................................................ 2
1.结构助词“的”的本体研究.................................................................................................................... 2
2.结构助词“的”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 3
(三)研究内容............................................................................................................................................ 5
(四)研究方法............................................................................................................................................ 6
(五)语料说明............................................................................................................................................ 6
(六) 创新之处.......................................................................................................................................... 7
二、结构助词“的”的用法.............................................................................................................................9
(一)名词作定语时“的”的用法............................................................................................................ 9
(二)形容词作定语时“的”的用法...................................................................................................... 10
(三)短语作定语时“的”的用法.......................................................................................................... 10
(四)多项定语里“的”的用法.............................................................................................................. 11
(五)“的”字词组的用法...................................................................................................................... 11
三、基于 HSK 的结构助词“的”偏误统计与分析.......................................................................................12
(一)结构助词“的”偏误分类的说明.................................................................................................. 12
(二)结构助词“的”偏误统计.............................................................................................................. 13
(三)结构助词“的”偏误分类分析...................................................................................................... 15
1.定语类偏误..........................................................................................................................................15
2.非定语类偏误......................................................................................................................................18
四、基于调查问卷的结构助词“的”的习得偏误调查...............................................................................21
(一)测试情况介绍.................................................................................................................................. 21
(二)测试结果分析.................................................................................................................................. 21
1.问卷偏误率.............................................................................................................................................. 22
2.问卷偏误类型分析.................................................................................................................................. 22
2.1“名词+的”.......................................................................................................................................... 22
2.2“形容词+的”...................................................................................................................................... 24
2.3“短语+的”.......................................................................................................................................... 25

V
2.4 多项定语中“的”............................................................................................................................... 27
2.5“的”字词组........................................................................................................................................ 29
2.6“的”“地”“得”得混淆与误用.................................................................................................... 30
(三)测试结果总结.................................................................................................................................. 31
五、结构助词“的”习得偏误的形成因素...................................................................................................32
(一)语言知识的负迁移.......................................................................................................................... 32
1.母语负迁移..........................................................................................................................................32
2.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33
(二)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34
(三)汉语教材中的知识点安排.............................................................................................................. 35
1.《汉语教程》里的结构助词“的”..................................................................................................35
2.《Basic Spoken Chinese》里的结构助词“的”..........................................................................36
3.对比与总结........................................................................................................................................37
六、从结构助词“的”偏误中获得的教学与习得启示...............................................................................39
(一)教师教学建议总结.......................................................................................................................... 39
1.重视结构助词“的”的教学..............................................................................................................39
2.用汉字区分结构助词“的”、“地”、“得”..............................................................................39
3.收集不同学生结构助词“的”的偏误..............................................................................................40
4.避免直接灌输结构助词“的”的用法..............................................................................................40
5.合理使用教材......................................................................................................................................40
(二)学生习得建议总结.......................................................................................................................... 41
1.真实的语言环境..................................................................................................................................41
2.“的”、“地”、“得”的区分......................................................................................................41
3.积极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42
(三)基于案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42
1.教学设计..............................................................................................................................................42
2.教学反思..............................................................................................................................................44
结语...................................................................................................................................................................46
参考文献...........................................................................................................................................................47
专著类.......................................................................................................................................................... 47
期刊论文类.................................................................................................................................................. 47
学位论文类.................................................................................................................................................. 48
附录...................................................................................................................................................................50

VI
致谢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VII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作为汉语常用的虚词和最基本的语法点之一,结构助词“的”在汉语学习的初始
阶段高频出现。在笔者的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汉语学习者很容易因为理解或使用不
当而出现偏误。
以某次实际教学“你爱人、孩子都好吗?”为例,句中“你”和“爱人、孩子”
之间没有结构助词“的”,本课语法部分给出的对应解释为:“代词你、我、他等在
表示亲近关系比如亲属的词语前面,代词具有领属的意义。为了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我列出了等式“我的爸爸=我爸爸;你的爱人=你爱人;他的孩子=他孩子”,并解释
只有在表示亲近关系时,“的”才能省略。学习环节的最后,我用学过的词语带着学
生做了一些替换练习,如:你爸爸、妈妈都好吗?你哥哥、姐姐都好吗?你家人都好
吗?学生纷纷表示掌握了结构助词“的”此知识点。后续的课堂环节,学生学习“你
工作忙不忙?”、“你学习怎么样?”这个句子。本课语法部分对该“话题——评论
句”做出了解释:“在汉语里,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句型,话题部分是‘你’,评论
部分是‘工作忙不忙’,‘工作’既可以被当做是评论部分的主语,也可以被当做是
整个句子的第二个话题。”课后,学生联系之前的知识点,询问为什么“工作”、“学
习”与“你”不是亲近关系,但它们之间也没有结构助词“的”。我解答说“你工作
忙不忙?”和“你爱人、孩子都好吗?”是两类结构不同的句子。前一句子的“你”
是主语,“工作忙不忙”是谓语,后一句子“你爱人、孩子”是主语,“都好吗?”
是谓语。“你”与“爱人、孩子”之间是限定关系,它们之间本来有定语标志“的”,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而“你”与“工作”之间不是限定关系,所以它们之间没有
定语标志“的”,并不是“的”被省略。加“的”后,句子的结构将会改变,不再是
原先的“话题——评论”句,“你”与“工作”、“学习”之间变成了限定关系。很
明显,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因为接触了过多结构助词“的”的使用规律而混淆了思路。
一段时间后,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他的工作是老师。”里“他”和“工作”之
间有“的”,“的”可不可以省略掉。我解释说明了这里结构助词“的”的用法,向
学生说明按句子成分分析法划分,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他的工作”,谓语是“是老
师”,“他”修饰限定“工作”,这种情况要用“的”,且“他”与“工作”之间并
非亲密关系,所以结构助词“的”不能省略。
通过结构助词“的”所引发的连锁教学事件,结合课后教学反思和学生频繁的偏
1
误现象,本人深刻意识到结构助词“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教学语法点,在对外汉语
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1.探究学生结构助词“的”的学习情况与偏误现象,对教师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
用。通过偏误分析,探究其偏误现象的分类、特点及产生原因,可以了解学习者是怎
样学习目的语的。
2.研究并更新结构助词“的”的偏误现象,能够完善补充相关对外汉语教材的编
写。结构助词“的”是汉语虚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丰富的含义和语法功能在汉语
交际中具有极高的使用率。课堂教学是学习者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应重视汉语学习
者结构助词“的”的偏误研究。

(二)研究现状

1.结构助词“的”的本体研究

国内对结构助词“的”的本体研究由来已久,早期研究代表如朱德熙(1961)的
[1]
《说“的”》 ,从传统文本层面提出“的”应分为三个类别,这一分类方法被学术
界主流认可,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林裕文(1985)在《谈结构助词“的”》中,指
[2]
出“的”的作用首先是区别结构和意义 ;史锡尧(1991)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分析,
《结构助词“的”有时不表示修饰限制》中提出,结构助词“的并不全是修饰限制的
作用,如其出现在动宾结构、主谓与名词组成的偏正结构、指人的词语中时可代表时
[3]
态的变化和强调 。刘月华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朱景松主编的《现代汉语虚词
词典》,张斌、张谊生的《现代汉语虚词》,李绍群《现代汉语“名 1+(的)+名 2
定中结构研究”》更是在论著中详细探讨并分析了“的”相关语法功能[4]。
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国内学者将语言本体与认知相结合,为结构助词“的”的
研究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如沈家煊(1995)《“有界”与“无界”》,从认知上界定
“有界”和“无界”,通过两大概念的对立对“的”进行了全新的解读[5];石毓智(2000)
则论述了“的”在三个“认知空间”中的运用,其《论“的”的语法功能的同一性》
[6]
文中提出,不同用法的“的”在更高层次上的语法功能是相同的 。
除上述经典代表之外,还有一些年轻学者对结构助词“的”进行了不同层面的解

[1] 朱德熙.《说“的”》[J].载《中国语文》1961 年第 12 期.
[2] 林裕文.《谈结构助词“的”》[J].载《语文学习》1985 年第 11 期.
[3] 史锡尧.《结构助词“的”有时不表示修饰限制》[J].载《汉语学习》1991 年第 5 期.
[4]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 1+(的)+名 2”定中结构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5] 沈家煊.《“有界”与“无界”》 [J].载《中国语文》1995 年第 5 期.
[6] 石毓智.《论“的”的语法功能的同一性》[J].载《世界汉语教学》2000 年第 1 期.
2
读,代表性研究如下所示:
苏政杰(2010)则从历史语言学角度,其《结构助词“的”的语法化历程》历时
考察结构助词“的”的语法化,指出其基本功能是语法词,具有强烈的附着性[7]。
王淑芳(2018)和蔡思琴(2018)将关注点集中于现实生活。王淑芳(2018)结
合声乐中结构助词“的”的不规范发音现象,其《结构助词“的”“地”在现代声乐
作品演唱中的发音分析》系统解读“的”的发音韵律,角度另辟蹊径[8];蔡思琴(2018)
在《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地”“得”用法、误用类型及对策研究》中提醒到,
大众生活及社交媒体领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误用现象。文章搜集并整理了不同等级媒
体的误用语料,结合数据分析解读现象背后的原因及使用心理[9]。
何文彬(2021)的《论结构助词“的”的语法意义》,为了提高书稿编辑过程的
效率,系统梳理了一系列结构助词的常用位置及用法区别,具有较强的指导性[10]。具
有同样实用性特征的还有娜布其(2021)《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地、得”用法研
[11]
究》 及钟嘉敏(2021)《大学生误用结构助词“地”“得”为“的”的研究》的文
章。[12]
陈佩琳(2021)的硕士论文《汉语结构助词“的”语值标定功能的语言哲学研究》
致力于语言哲学这一全新的角度,全文深入探讨结其在汉语语法中的作用和相关结构
元素在语言学上的实现[13]。
综上,国内对于结构助词“的”的研究视角经历了较大程度的改变。初期多为传
统的本体研究,集中于语法层面,语料多来源于词典等权威性书籍,为相关研究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后期语法层面的研究成果趋于饱和,实用性成为了研究的首要原则,
取材语料涉及范围大到大众媒体,小到日常生活及个人,在语言规范上具有突出的指
导作用。也有些学者尝试结合其他人文学科角度对其进行诠释,期许在该领域作出新
的突破。
2.结构助词“的”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

语法一直是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难点,结构助词“的”教学方法的探讨由此也成为
对外汉语教学界热点研究角度之一。此类研究中所涉及的语料多源于 HSK 语料库,其

[7] 苏政杰.《结构助词“的”的语法化历程》[J].载《汉语学报》2010 年第 1 期.
[8] 王淑芳,刘子涵.结构助词“的”“地”在现代声乐作品演唱中的发音分析[J].当代音乐,2018(11):119-122.
[9] 蔡思琴. 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地”“得”用法、误用类型及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8.
[10] 何文彬.论结构助词“的”的语法意义[J].语言历史论丛,2021(01):15-53+1-2.
[11] 娜布其.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地、得”用法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1,29(02):49-52.
[12] 钟嘉敏.大学生误用结构助词“地”“得”为“的”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3):90-91.
[13] 陈佩琳. 汉语结构助词“的”语值标定功能的语言哲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1.
3
代表性成果如下。
杨骐冰等(2010)的《泰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一文,将
泰国学生作文作为研究语料,专门统计单项定语中的“的”使用情况,归类其中的偏
[14]
误类型及成因 。
杨奇(2012)在《助词“的”的两个教学案例分析及其对策——来自韩国大学初
级汉语课堂的典型案例》中,选取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具体问题——“的”的隐现和"
[15]
的"为动态助词的,做出了具体讨论,指导意义较强 。
邓甜甜(2012)《汉泰结构助词对比研究》,研究对象较为全面,首先通过对比
找出汉语和泰语中的结构助词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收集泰国皇家大学汉语系学生
[16]
偏误,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和措施 。
车淑娅,张在用(2013)《泰国大学生习得汉语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研究》
中也选取了泰国国籍的汉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语料来源为 HSK 语料库及学生课下
习作。通过方差分析对不同性别、年龄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最终总结了结构助词“的”
的偏误成因及类型[17]。
雷娟(2014)的《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结构助词“的、地、得”偏误研
究》,将研究对象条件限制为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在
分析偏误现象的基础之上,专门设计了适用于为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学习结构助
词的教学计划[18]。
李诺 2015《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构助词 de 的偏误研究》,充分利用各类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HSK 语料库和课堂考察,总结相关情况并提出教学建议;高霞(2016)
《英、
日学习者汉语结构助词“的”的习得及偏误分析》则摆脱中外学习者学习情况单线对
[19]
比,将英语和日语两种母语者习得情况进行共时分析 。
李雨馨(2016)《HSK 中结构助词“的”的韵律语法偏误分析》,避开常规的语
义、语法层面,从特殊的“韵律”角度入手,对相关习得偏误进行研究[20]。
[21] [22] [23]
邹欢威(2017) 、Mareya Itayi Artwell(2018) 、左蕾(2018) 、王雪

[14] 杨骐冰,齐春红.泰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0,3(06):88-93+135.
[15] 杨奇.《助词“的”的两个教学案例分析及其对策——来自韩国大学初级汉语课堂的典型案例》[D].河北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12.
[16] 邓甜甜.《汉泰结构助词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7] 车淑娅,张在用.泰国大学生习得汉语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研究[J].语文学刊,2013(16):1-4.
[18] 雷娟. 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结构助词“的、地、得”偏误研究[D].湖南大学,2014.
[19] 李诺.《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构助词 de 的偏误研究》[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0] 李雨馨.《HSK 中结构助词“的”的韵律语法偏误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1] 邹欢威. 韩国留学生汉语结构助词“de”习得偏误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7.
4
[24] [25] [26] [27]
梅(2019) 、闫美(2019 )、娜仁嘎日瓦.(2020) 、荣晓雯(2020) 、冉
娟(2021)[28]、王诗雅(2021)[29]、罗莉(2021)[30]等,研究方式基本相同,研究对
象国籍及所在年级不同,有津巴布韦、云南大学留学生、日本留学生、(初级阶段)
蒙古学生、(初级阶段)匈牙利学生、泰国学生、缅甸华裔小学生不等。作者均结合
实习经历,通过汉语学习者习得情况作出有关偏误类型、成因及分析。
综上,结构助词“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与习得环节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的
有关“的”的教学领域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特点:
研究对象上,教学对象可分为华裔汉语学习者、非华裔学习者,其汉语水平涉及
各个阶段,起点不一,年龄不一。文章的研究对象上,或宽泛至一个大的层面,或具
体至“的”结构助词使用过程中的小问题;研究方法上,多采用单一的定性或定量分
析,在现有真实语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与分析;研究语料上,可分为两种来源。第一
种是一手资料,来源于所在高校院系的留学生课下作文或课堂输出型练习;第二种是
根据关键词在 HSK 语料库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语料,满足一定的数量后再进行深层分
析。

(三)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对象集中于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汉语学习者有关结构助词“的”的习
得情况(不包括语气助词“的”)。期望解决以下问题:
1.基于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和调查问卷收集,了解汉语学习者结构助词“的”的
习得情况,搜集偏误并对其进行详细分类。
2.在调查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偏误产生的因素和相关变量。比对若干典型汉语教
材,重点分析教材上知识点的安排是否会导致或影响汉语学习者的结构助词“的”习
得偏误的产生。

[22] Mareya Itayi Artwell(梦想). 津巴布韦学生汉语“的”习得偏误研究[D].河北大学,2018.


[23] 左蕾. 云南大学留学生习得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分析[D].云南大学,2018.
[24] 王雪梅.留学生习得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J].文教资料,2019(07):12-13+23.
[25] 闫美. 日本留学生定语标记“的”隐现的习得偏误的分析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9.
[26] 娜 仁 嘎 日 瓦 . 蒙 古 学 生 汉 语 结 构 助 词 “ 的 、 地 、 得 ” 的 习 得 及 其 偏 误 研 究 [D]. 辽 宁 大
学,2020.DOI:10.27209/d.cnki.glniu.2020.000307.
[27] 荣 晓 雯 . 初 级 阶 段 蒙 古 国 留 学 生 习 得 汉 语 结 构 助 词 “ 的 ”“ 地 ”“ 得 ” 的 偏 误 研 究 [D]. 内 蒙 古 师 范 大
学,2020.DOI:10.27230/d.cnki.gnmsu.2020.000924.
[28] 冉 娟 . 初 级 阶 段 匈 牙 利 汉 语 学 习 者 常 用 虚 词 习 得 偏 误 考 察 [D]. 四 川 外 国 语 大
学,2021.DOI:10.27348/d.cnki.gscwc.2021.000315.
[29] 王 诗 雅 ( Prapaporn Teptoranee ) . 泰 国 留 学 生 汉 语 定 语 习 得 偏 误 研 究 [D]. 哈 尔 滨 师 范 大
学,2021.DOI:10.27064/d.cnki.ghasu.2021.000222.
[30] 罗 莉 . 缅 甸 华 裔 小 学 生 结 构 助 词 习 得 偏 误 分 析 [D]. 云 南 师 范 大
学,2021.DOI:10.27459/d.cnki.gynfc.2021.000711.
5
3.根据上述的分析,总结汉语习得者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对教学的启示,并提
出针对性的建议或教学措施。

(四)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使用语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案例观察法。
偏误分析法,对文中涉及的语料的偏误现象进行了分类归纳、统计与分析。本章
第五小节对语料主要来源进行说明,本文第二章将 HSK 语料库中语料的偏误分为定语
类偏误和非定语类偏误两大类,第三章对调查问卷中的偏误情况进行了分类说明。
对比分析法。本文选取两套教材,分别为《汉语教程》修订本-语言技能类(北
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和《Basic Spoken Chinese》( Tuttle Publishing )。这两
本教材适用范围较广,在国内外有一定的代表性,且均是笔者教学实习中使用的教材。
考虑到结构助词“的”这个知识点频繁出现在汉语习得初级阶段,故将《汉语教程》
考察范围具体缩小至其中的第一册(上、下),共三十课的内容。分别整理出教材里
与结构助词“的”有关的内容,通过对比不同教材如何解释结构助词“的”、如何编
排结构助词“的”等,分析教材与结构助词“的”偏误是否存在某种关系,所得结论
与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结合,能够具体指导教学环节。
案例观察法,作者在中文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期间积累了一些教案和教学笔
记,可以作为参考资料辅助。

(五)语料说明

本文的语料来源有二。
一是来自北京语言大学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相关语料。HSK 性质为母语非汉
语的人输出的作文语料库,将“的”字作为关键字,在语料库检索系统输入并查询包
含关键字的错误语料。本文从中随机选取了 224 条符合条件的语料。本章节所用到
的语料全部来源于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 2.0 版本。查找到的“的”的语料共 12320
条记录。最终的语料范围仅包含存在偏误现象的句子,为了方便计算百分百语料数量
取整,约 4480 条。以语料中出现的主要偏误现象为标准, “名词+的”约 880 条,
“形容词+的”的语料数量约 640 条,“短语+的”约 740 条,多项定语里的“的”为
620 条,“的”字短语约 180 条,“误用作定语”约 540 条,“的”与“地、得”混
淆的语料约 880 条。
碍于时间与精力的限制,本文对研究部分的语料进行了压缩,上述六类按 20:1
的比例随机抽选语料作为研究样本。“名词+的”为 44 条,“形容词+的”的语料数
6
量为 32 条,“短语+的”为 37 条,多项定语里的“的”为 31 条,“的”字短语为 9
条,“误用作定语”为 27 条,“的”与“地、得”混淆的语料 44 条,研究样本总数
为 224 句。其中,语料样本涉及日本、韩国、英国、美国、法国、越南、德国、泰
国、加拿大等 25 个国家。
语料整理详见附录 1,包括日本、韩国、泰国、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德
国等 25 个国家,汉语水平 A、B、C 三个等级均有涉及。本文将对汉语学习者习得过
程中有关结构助词“的”的习得偏误进行分类,随后分别从定量和定性角度分析偏误
的特征和成因。
二是来源于汉语学习者的调查问卷,问卷共包含 20 道题,详见附录 2。调查问
卷共发出 40 份,有 4 名中国人误填了问卷,最后收回的有效问卷数量为 36 份,其中
泰国学生 16 份,韩国学生 8 份,越南学生 10 份,英国学生 2 份。这些学生的汉语水
平不尽相同,包括从初级到高级汉语水平。教学与习得启示部分所援引的语料源于笔
者实习期间的教学课堂。
论文所涉及的语料并未按照前人的研究区分分类,如单独研究某个国家或是区分
初高中等级水平学生。原因如下:
笔者所在学校的相关专业招收外国学生,身边泰国同学较多。笔者在中文路教育
机构实习期间,所教学生多越南人,他们将汉语作为与朋友日常交往的首选语言。笔
者发现,结构助词“的”的误用是一种共性现象,且不论国籍及汉语水平。普遍存在
于汉语学习者日常生活与练习输出的过程中。
此外,结构助词“的”的使用是汉语学习者初级阶段必学知识点之一,在早期阶
段不可跳过。在本次研究中,笔者有意识打乱受试者的国籍、年龄或汉语水平等级,
借此对结构助词“的”的习得与误用现象进行梳理与分析,总结偏误现象中的共性特
征。
另,由于疫情影响,许多外国学生无法实现线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无法满足问卷分析的有效数量前提,故选择综合考察结构助词“的”
的习得与偏误在汉语习得者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六)创新之处

本文创新之处如下:
1.研究对象的细化
大的研究主题细分为三个具体的部分。本篇文章定位为总结分析结构助词“的”

7
的偏误类型,三个具体部分包括传统的 HSK 语料库中的部分语料;笔者在个人学习生
活中发送的调查问卷,对受试者进行相关测试;两本教材中与结构助词“的”相关的
语料。各部分间的结论互相验证、补充与总结。
2.语料的动静结合
HSK 语料库中的语料及调查问卷中的测试结果是学习者语言生活的动态语言反
映,反映学习者对结构助词“的”的使用情况,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可作为教学反思
的窗口。教材中有关结构助词“的”的语料偏向静态,具有极强的准确性,能够帮助
学习者更好理解知识。
3.研究结论的普适性
本文没有对受试者进行详细的标准区分,所得出的结果带有一定的普适性。在一
定程度上,弥补并照应前人的研究成果。

8
二、结构助词“的”的用法

本章将主要分析现代汉语中结构助词“的”出现的常见结构及位置,主要分为五
种类型:名词作定语时“的”的用法、形容词作定语时“的”的用法、短语作定语时
“的”的用法、多项定语中“的”的用法、“的”字词组中“的”的用法。
(一)名词作定语时“的”的用法

名词作定语的结构可分为两类:领属类定语和属性类定语。领属类定语的作用是
“确定指称的对象,它主要作用于中心语概念的外延”。领属性的结构关系表示客观
[31]
性的存在 ,且大部分领属类定语都带“的”。如“XX 大学的老师”,“XX 大学”
与其后的“老师”在关系上为领属关系,具有限制性作用,是“老师”这一概念的外
延。
属性类定语一般指定语从性质、功能、特征等方面描写中心语,这类定于主要作
用于中心语概念的内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描写,大部分属性类定语可不带
“的”[32]。比如“语文老师”,在此定语结构中,“语文”表示“属性”,是对后续
“老师”概念性质的描写,是此概念的内涵。
更多的领属类定语和属性类定语的例子如:
小明的帽子 四川的饭馆 食堂的包子 工厂的工人(领属类定语)
布帽子 四川饭馆 肉包子 铁路工人 塑料杯子(属性类定语)
学术界对于领属类定语和属性类定语中的结构助词“的”的认识已经趋于成熟,
凭借是否有“的”,成为划分领属关系定语的类型的首要标准。但学界也认识到,这
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存在以下几种特例。
1.有的领属类定语没有结构助词“的”,比如“明年九月”,“明年”和“九月”
之间就是领属关系,但它们没有结构助词“的”标记。
2.数量词作定语时往往不加结构助词“的”,比如:三个人,一只狗。
3.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本身就存在固定领属关系的不加结构助词“的”,比如:我
爸爸的公司。“我”和“爸爸”是所属关系,之间可不加结构助词“的”。
4.表示处所、时间的名词要加结构助词“的”,比如:水里的鱼,昨天的事情。

[31]李绍群.《现代汉语“名 1+(的)+名 2”定中结构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第 56 页.


[32]李绍群.《现代汉语“名 1+(的)+名 2”定中结构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第 57 页.
9
(二)形容词作定语时“的”的用法

形容词是汉语实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做定语时,结构助词“的”的隐现有以
下常见特点。
1.非谓语形容词本身比较特殊,其概念意义上本身带有分类和对立区别的特征,
且不具备形容词做谓语的语法特征。非谓语形容词作名词的定语时,往往不加结构助
词“的”[33]。比如:金戒指,黑白电视。
[34]
2.定语是单音节形容 词时,可不加结构助词“的”,比如:旧手机,坏小孩。
3.定语是双音节形容[35]词时,往往需要加上结构助词“的”,比如:热烈的掌声,
恶劣的态度。在这个例子中,“热烈”与“恶劣”是可以作谓语的形容词,与前一条
用法不矛盾。
4.少数比较固定,带熟语性质的结构不加结构助词“的”[36],比如:关键时刻,
悲惨世界。
[37]
5.状态形容词作定语必须加结构助词 “的”,比如:笔直的路,金黄的麦子,
喷香的米饭。
6.形容词的复杂形式[38]作定语时,一般要加结构助词“的”,比如:圆圆的月亮,
非常咸的菜。

(三)短语作定语时“的”的用法
可作定语的成分在结构上有简单与复杂之分,简单的定语多为单音节或双音节的
形容词。具有一定复杂性的定语成分,其结构多出现短语的嵌套组合。根据前人的研
究成果,短语作定语时,结构助词“的”的主要用法如下所示。
1.动词短语和主谓短语作定语时,后面往往一般需要带上结构助词“的”,比如:
卖菜的人,她写的书。
2.介词短语作定语时,需要加上结构助词“的”,比如:送给他的礼物,从北京
来的朋友。
[39]
3.数量词与形容词组成的短语,其后要加入结构助词 “的”,比如:两米高的
树,三斤重的苹果。

[33] 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 293 页.


[34] 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 293 页.
[35] 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 294 页.
[36] 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 294 页.
[37] 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 294 页.
[38] 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 294 页.
[39] 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 294 页.
10
(四)多项定语里“的”的用法

多项定语结构式中,影响结构助词“的”的有无及“的”的位置大致有下列几种
原因。
1.句子简洁性的要求。比如:“生存是人类的最基本的人权。”这个句子看似正
确,且不影响人和人交际中的信息传递,但实为常见的结构助词“的”的偏误现象。
“人类的最基本的人权”中有两个结构助词“的”,整个结构显得臃肿。考虑语言的
简洁性,一般只保留中心词前边的结构助词“的”。这个句子的中心词为“人权”,
修改后即“生存是人类最基本的人权。”
2.语义的制约性[40]。比如:“我的家乡风景很漂亮。”这句话也是一个极易被忽
视的结构助词“的”的使用偏误。在“我”和“家乡”之间的结构助词“的”,取消
了句子结构的独立性。在语义上,“家乡”和“风景”本不能直接组合。又如“我的
语文成绩不错”这个句子里,结构助词“的”虽然不在“成绩”的前面,但这句话依
然成立。在句子的搭配上,“语文”是“成绩”的属性类定语,它们可以直接组合。
3.“的”的位置比较自由。比如:“花园茉莉香味。”这句话是一个较明显的结
构助词“的”的使用偏误现象。结构助词“的”既可以在“花园”和“茉莉”之间,
也可以出现在“茉莉”和“香味”间。然而,位置的自由会相应地改变这两个句子的
语音重心,语义侧重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花园的茉莉香味”侧重点在“花园”,
也许花园还有许多其他品种的花朵;“花园茉莉的香味”侧重点在“茉莉”,只单单
描述这一个品种。

(五)“的”字词组的用法
学界对结构助词“的”字词组用法的认识如下:
1.结构的位置上,结构助词“的”可以出现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主谓短
语之后,构成“的”字词组。结构助词“的”与上述短语搭配,可将其名词化,使这
类短语具有明显的区别特征[41]。比如:这里什么都有,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要
什么有什么。
2.结构助词“的”用在两组相同的动词中间,具有对所列举的加以周遍概括的作
用,常用于描写[42],比如:大家睡觉的睡觉,看书的看书。

[40]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 1+(的)+名 2”定中结构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第 77 页.


[41] 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第 296 页.
[42] 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第 296 页.
11
三、基于 HSK 的结构助词“的”偏误统计与分析

本章节所用到的语料全部来源于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 2.0 版本。查找到的“的”


的语料共 12320 条记录,有关于语料的说明详见绪论部分的(五),此处不再赘述。
因本章将重点梳理汉语学习者习得过程中所出现的结构助词“的”相关的主要偏误
现象,对其进行分类,并解释其原因,未出现在语料中的结构助词“的”的其他用法
在此章中不参与分析。

(一)结构助词“的”偏误分类的说明

鲁健骥在《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中把偏误分为误代、误加、遗漏、
[43]
错序这四类 ,此种分类方法直观,且适用性较广,先前有关结构助词“的”的偏误
分类大体上也是以此为标准。通过观察搜集的语料,笔者认为这种传统分类更多关注
的是结构中出现的结构助词“的”,本文以结构助词“的”所涉及的语法点为分类依
据,相比传统分类,这种分类侧重从整体上关注结构助词“的”所出现的结构,关注
“的”与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老师可以在教学环节中,将整个知识点“具体举例”、
“细节拆分”、“详细讲解”,更加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按照上述思路,首先将所有的偏误现象在大类上分为“定语类偏误”和“非定语
类偏误”。其中,“定语类偏误”可以细分为“名词+的”、“形容词+的”、“短语
+的”、“多项定语里的‘的’”这四小类;“非定语类偏误”可以细分为“的”字
词组、误用作定语、“的”与“地、得”混淆这三类。有关分类,需要说明以下五点。
1.“名词+的”这一类项需首先满足“定语类偏误”上位类别。比如“虽然有一
些家长反对初中、高中生的早恋。”中,结构助词“的”前的“初中、高中生”这些
修饰性成分并不是“早恋”的定语,所以这句话的偏误现象无法简单划分至“名词+
的”这个类别之下。本句的“初中、高中生”和“早恋”均为“反对”的宾语,该句
在结构上属于双宾语句。
2.句子如:“学习汉语苦与乐”,语义上,“苦与乐”的定语部分应是“学习汉
语”这个短语,而不是单纯的“汉语”。因此,虽然结构助词“的”前面的修饰性成
分为名词“汉语”,但也应该将其归入“短语+的”这个类别之下。
3.当结构助词“的”所在的结构包含多项定语时,可考虑以下两种可能性。第一
种可能性为多项定语共用一个中心词,比如:“先自己好好想一想或反省一下自己的

[43] 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 年第 1 期.
12
平时的行为。”这句话中,“自己”和“平时”的中心词均为“行为”,修饰“行为”
并做定语。另一种可能性是多项定语不共用一个中心词,比如:“孩子需要适应周围
的环境的时候。”这句话中,“周围”修饰“环境”,在句中做定语,“适应周围环
境”又是“时候”的定语,因此这个句子有两个中心词。
上述两个例子在偏误归类上并不属于“名词+的”,原因在于不全是名词在作定
语,比如:“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没有实现的希望转到孩子上。”“自己”和“没有
实现”都是“希望”的定语,但“没有实现”不是名词,在结构上属于偏正(状中)
短语,以动词性为中心。此外,多项定语里的“的”有一些独立的用法和规则,所以
单独分类。
4.“人称代词+的”和“数量词+的”均划分至“名词+的”这一类别下。
5.“名词/形容词/短语+的”这类结构的偏误现象中,结构助词“的”字不一定
出现。比如:“我最好朋友就是我的母亲。”句中虽然“最好”与“朋友”之间没有
出现结构助词“的”,但还是归类至“形容词+的”这一小类之下。
(二)结构助词“的”偏误统计

本章节所涉及的语料数量共计 224 条,根据学习者习得过程中所出现的结构助词


“的”相关的主要偏误现象,学习者各类型习得错误率计算公式为:错误率(%)=1-
正确率(%),某类结构助词“的”的语料正确率(%)=某类正确表达的句子语料
数量/该类句子总数 x100%。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所犯的错误被科德分为偏误和失误两种,失误是指
学习者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偏误则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得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
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44]。由此,上述计
算出的错误率包含失误率和偏误率两种,错误率(%)=偏误率(%)+失误率(%)。
本章节统计分析部分主要关注学习者学习错误中的“偏误现象”。本章所涉及的
语料多为不同国家的汉语学习者课下练习环节或考试环节的书面表达。在一定的时间
内,学习者根据题目要求,用文字陈述思路。书面表达中,常见的失误现象为偶尔的
错字、漏字等,学生在后续检查环节以涂改等形式及时纠正。而偏误通常表现为有关
某一具体知识点的频繁出现的语言深层结构的问题。语料整理过程中,笔者发现,有
关结构助词“的”的错误类型均可视为“偏误”类型,这些语料中的偏误有一定规律
可循。

[44]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第 190 页.


13
基于以上考虑,语料中所出现的失误现象可忽略不计,并不影响整体的偏误率计
算。由此,本章节偏误率计算公式等同于错误率计算公式。偏误率(%)=1-正确率
(%)。以下分析环节的数据,均专指错误中的偏误类型。
HSK 语料整理结构如图 1 所示,结构助词“的”所出现的偏误现象中,定语类偏
误与非定语类偏误平分秋色,且定语类偏误所占比例最大。在所有偏误类型中,学习
者的习得偏误突出集中在“名词+的”和“的”、“地”、“得”三者之间使用的混
淆,分别占据 19.2%和 19.64%。其中,“的”字词组类偏误现象最少,其他类型的偏
误现象所占比重较平均,在结构助词“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名词+的这类知识点的
教学。

44

图 1 结构助词“的”偏误分类情况
由图 1 可知,定语类偏误数量共 144 条,占全部偏误的 64.29%;非定语类偏误
数量共 80 条,占全部偏误的 35.71%。其中定语类偏误中“名词+的”偏误数量最多,
有 44 条,占全部偏误的 19.20%;“形容词+的”的偏误数量共 32 条,占全部偏误的
14.29%;
“短语+的”的偏误数量共 37 条,占全部偏误的 16.96%;多项定语里的“的”
的偏误数量最少,共 31 条,占全部偏误的 13.84%;
非定语类偏误中“的”与“地”、“得”混淆类偏误最多,偏误数量共 44 条,
占全部偏误的 19.64%;“的”字词组类偏误最少,偏误数量共 9 条,占全部偏误的
14
4.02%;误用作定语的偏误数量共 27 条,占全部偏误的 12.25%。

图 1 结构助词“的”偏误所属 HSK 等级情况

由图 2 可知,HSK 等级为 A 的学生偏误数量是 17,占全部偏误的 7.6%,HSK 等级


为 B 的学生偏误数量是 69,占全部偏误的 30.8%,HSK 等级为 A 的学生偏误数量是 138,
占全部偏误的 61.60%。结构助词“的”的偏误现象中,超过一半的偏误集中在 HSK 等
级为 C 的学习者群体中,其次为 HSK B 级的学习群体,HSK 等级为 A 的学习者结构助
词“的”的偏误最少,但也不容忽视。

(三)结构助词“的”偏误分类分析

本小节将对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结构助词“的”偏误现象的具体分类进行分


析。每个类别下将选取四个句子辅助讲解。某些语料中除了包含结构助词“的”的偏
误,还有其他的错误。为了保证句子的可读性,本文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之下,
一并改正所有偏误,与原句相对比。语料后面的括号包含考生的国籍、考试时间、HSK
等级、考试地点等具体信息。
1.定语类偏误

1.1“名词+的”

例 1:全世界国家都有关于安乐死的问题。(原句)(美国 200105 C 南京大学)


全世界的国家都有关于安乐死的问题。 (修改后)
表示“占有、限定”关系的名词作定语时,和中心词之间要加上结构助词“的”。
“全世界”概念意义包含“国家”,与“国家”搭配形成限定关系,所以要加上
“的”。
例 2:爸爸工作是老师。(原句)(德国 200404 C 上海华东)
爸爸的工作是老师。 (修改后)
15
崔希亮曾提出,当人称代词与中心语具有“可变的领属关系”时,一定要加结构
助词“的”[45]。“爸爸”和“工 作”之间属于可变的领属关系。
例 3:休息的日,我参加了由新闻社主办的文章讲座。(原句)(意大利 200210 A 南 京
大学)
休息日,我参加了由新闻社主办的文学讲座。(修改后)
这句话中,“休息日”在结构上为是偏正定中结构,且为固定搭配短语,所以不
需再重新增加结构助词“的”。这类偏误现象或许是受到到学习者母语思维惯式的影
响。
例 4:哥哥工作的是导游。(原句)((泰国 199810 C 泰国)
哥哥的工作是导游。 (修改后)
“哥哥”是“工作”的定语,它们之间为限定关系。人称代词作定语时,后面要
加“的”,所以在它们之间应增加结构助词“的”。
1.2“形容词+的”

例 1:他是同样古老留声机放它们。(原句)(波兰 199505 C 北语)


他用同样古老的留声机播放它们。(修改后)
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是常常加结构助词“的”,少数比较固定、带熟语性质的可
不加结构助词“的”。“古老”为双音节形容词,做“留声机”的定语,它们之间不
是固定的形式,也不是熟语,所以应该出现结构助词“的”。这类偏误现象的出现大
多数是由于学习者对固定结构或熟语掌握得不是很好,还需要日常多多积累。
例 2:越来越多人发觉两代人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原句)(英国 199611 C 中国香港)
越来越多的人发觉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修改后)
复杂形式的形容词修饰名词时,在它们之间要加结构助词“的”。“越来越多”
是“多”的复杂形式,所以不能直接表述为“越来越多人”。这种情况应是受母语思
维中形容词直接修饰名词的影响,所以遗漏了结构助词“的”,形成偏误。
例 3:很小时候我不太喜欢棒球。(原句)(英国 200510 B 英国 )
小时候我不太喜欢棒球。/很小的时候,我不太喜欢棒球。(修改后)
“小”可以直接修饰“时候”,也可以加结构助词“的”。“很小”是“小”的
复杂形式,作定语时后面要加结构助词“的”。“小时候”或者“很小的时候”都是
正确表达方式,但“很小时候”是错误形式。英语思维中,形容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

[45] 崔希亮.《人称代词修饰名词时“的”字隐现问题》[J].载《世界汉语教学》1992 年第 3 期(总第 21 期).


16
副词直接修饰形容词。相比而言,汉语可以说“小时候”,也可以说“小的时候”,
当“小”前面被副词“很”修饰时,后面要加结构助词“的”。
例 4:我身高 1.63 米,体重 48Kg,长的头发。(原句)(法国 199609 C 上海复旦)
我身高 1.63 米,体重 48kg,长头发。 (修改后)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时,其后不加结构助词“的”。“长”为单音节形容词,所
以可以不要“的”。汉语形容词修饰名词时,有的要加“的”,有的不加“的”。学
生如果不知道其中的规则,就会出现某一规则的泛化,形成偏误。
1.3“短语+的”

例 1 而且,台词也少,有一种说不出来美。(原句)(英国 200509 B 英国)


而且,台词也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修改后)
动词短语作定语,其后要加结构助词“的”。在这句语料中,“说不出来”是动
词短语,作“美”的定语,中间要加结构助词“的”。“说不出来的美”在结构上为
偏正定中短语,“有”是动词,后面应该跟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学习者没有掌握动词
短语作定语时其后加“的”的这条规则,所以遗漏结构助词“的”,产生偏误。
例 2 在韩国因吸烟而生病死亡人数已达 30 名。(原句)(韩国 200505 B 云南师范)
在韩国因吸烟而生病死亡的人数已达 30 名。(修改后)
“生病死亡”为动词性的联合短语,修饰后面的中心语是“人数”,作“人数”
的定语,
例 3:因此,女性认识对象机会也跟着增加。(原句)(奥地利 200405 B 北语)
因此,女性认识对象的机会也跟着增加。(修改后)
“女性认识对象”这句话中主谓宾俱全,在整个句子里作“机会”的定语。主谓
短语作定语时,它与中心语之间要加结构助词“的”。此条语法规则难度较大,不易
完全掌握。
例 4:争论的主要焦点在于如何处理好法律与人事常情关系。(原句)(英国 199511B 中国香港)

争论的主要焦点在于如何处理好法律与人之常情的关系(修改后)
本句中,“法律与人之常情”做“关系”的定语,它们之间要加入结构助词
“的”。该句句子成分比较复杂,结构之中又嵌套着另一层结构,很容易漏掉结构助
词“的”,造成偏误。
1.4 多项定语里的“的”

例 1:我们生活目的之一是幸福。(原句)(韩国 200307 C 东北师大)

17
我们生活的目的之一是幸福。(修改后)
本句中,“目的”为中心词,这个定中结构内部有两层领属性的关系。根据语义,
“我们”和“生活”都是“目的”的领属定语,所以不能是“我们的生活目的”。又
因“我们”和“生活”结合得比较紧密,所以在它们之间不能出现结构助词“的”。
这个例子出现了多项定语里“的”的隐现,不仅要考虑到句子的语法结构正确与否,
还要考虑其语义层面。有时候语法结构正确的句子,在语义上不一定正确。面对复杂
的结构形式,学生容易混淆各项规则,所以造成偏误。
例 2:他说吸烟是我的唯一的娱乐。(原句)(加拿大 200304 B 大连外院)
他说吸烟是我唯一的娱乐。(修改后)
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时常加结构助词“的”,多项定语出现时,一般只保留一个
结构助词“的”,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吸烟是我唯一的娱乐”。
例 3:小时候,父母是孩子的最亲的、最重要的两个人。(原句)(泰国 199410 B 上海外
院)
小时候,父母是孩子最亲、最重要的两个人。 (修改后)
当中心语前面有多项定语时,一般只在最后一项定语后面加结构助词“的”即可。
为了避免句子出现累赘性成分,句中“孩子”和“最亲”的后面都不需要加入结构助
词“的”。
例 4:现在不治之症也有了新治疗的办法。(原句)(意大利 200312 B 北语)
现在不治之症也有了新的治疗办法。 (修改后)
“治疗”是“办法”的属性类定语,它们之间不用加入结构助词“的”。单音节
形容词作定语时不需要结构助词“的”的出现,所以“新办法”是可行的。然而,“办
法”前面还有一个定语“治疗”,所以“新”与“治疗办法”之间要加结构助词
“的”。这种偏误属于目的语规则的泛化,多项定语里的“的”一般紧挨着中心词,
学容易产生偏误。
2.非定语类偏误

2.1“的”字词组

例 1 我妈希望我是个听话的、温柔的。(原句)(日本 200204 C 日本)


我妈希望我是个听话的、温柔的人。(修改后)
动词、形容词等后加结构助词“的”构成“的”字词组,有名词化的作用。
本句子缺少中心词,所以“听话”和“温柔”只能当作定语,要补齐中心词。学
18
生把目的语的规则用在了其他的情况,易产生偏误。
例 2 它和古老音乐不同是:(原句)(菲律宾 200510 C 菲律宾)
它和古典音乐不同的是: (修改后)
冒号后的内容是对前面信息的一种补充与说明,本句“是”前面应该是名
词性成分。“它和古老音乐不同”是个完整的句子,应在它的后面加结构助词
“的”使其名词化。
例 3 最难得是他把我们一家移居海外。(原句)(泰国 200410 B 泰国)
最难得的是他把我们一家移居海外。 (修改后)
形容词后面加结构助词“的”变为名词性短语。“最难得”是形容词的复杂形式,
在句中不能做主语,否则语义上不符合逻辑,而将其名词化。
例 4 关键的是你对那种感情的珍惜态度。(原句)(越南 200505 C 越南)
关键是你对那种感情的珍惜态度。(修改后)
“的”字短语能使这类短语名词化,“关键”本身就属于名词词性,在句中作主
语,所以后面无需加“的”使其名词化。这类偏误通常会受到目的语规则泛化的影响
而出现。
2.2 误用作定语

误用作定语即为学习者没有分清句子的层次和结构,本来不作定语的成分用作了
定语。
例 1:有的国家制止公共场所的吸烟。(原句)(奥地利 199510 B 北语)
有的国家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修改后)
“公共场所的吸烟”这个短语在语义上不能成立,只有将句中的“公共场所”变
成状语“在公共场所”,本句话才有意义。领属类定中结构里,生命度较低的名词一
般不容易作定语。“公共场所”属于生命度较低的名词,不能作“吸烟”的定语。这
类偏误的产生是因为学习者没有弄清句子的层次结构。
例 2: 丈夫为了减少妻子的痛苦而帮助妻子的自杀。(原句)(意大利 200305 B 中山大学)
丈夫为了减少妻子的痛苦而帮助妻子自杀。(修改后)
正常的语法结构应该是“帮助某人做某事”,而不是“帮助某人的某事”。“自
杀”是动词,在“妻子的自杀”这个框架里,“自杀”具有了名词意义。所以,本句
话中,“妻子”不作“自杀”的定语,“帮助妻子自杀”才是正确的说法。
例 3. 而且很喜欢到各处的旅游。(原句)(美国 200112 C 北语)

19
而且很喜欢到各处旅游。(修改后)
趋向动词“到”后面应该接地点名词,“各处”和“旅游”之间加结构助词“的”
使得“到”后面的成分变成了一个名词性短语。该短语的中心词是“旅游”,“各处”
修饰“旅游”。“到旅游”在语法层面上没有意义。此类偏误来源于学生对整个句子
结构的了解还不太明确,造成偏误。
例 4 我在大学的读书时。(原句)(日本 199704 B 北语)
我在大学读书时。 (修改后)
“我”是句子的主语,“在大学为时间状语成分。“读书”是谓语,整个句子不
存在定语成分,所以“在大学”与“读书”之间不能加入结构助词“的”。
2.3 “的”与“地”“得”混淆

例1 简单的介绍我自己。(原句)(韩国 200307 C 东北师大)


简单地介绍我自己。 (修改后)
“地”是状语的标志,“简单”作“介绍”的状语,所以不应该用定语标志
“的”,而应用“地”。学生将定语标志“的”与状语标志“地”混淆,造成偏误。
例 2 整个国家都会变的美好。(原句)(加拿大 200510 B 北语)
整个国家都会变得美好。 (修改后)
“得”是补语的标志,“美好”是“变”的补语,所以它们之间应该用“得”而
不是“的”。学生混淆定语标志“的”和补语标志“得”,产生偏误。
例 3 他们把喜欢的歌星想象的比神还要好。(原句)(西班牙 200510 C 上海交大)
他们把喜欢的歌星想象得比神还要好。(修改后)
“比神还要好”是“想象”的补语,它们之间应该用“得”连接。
例 4 不要一味的坚持自己的观点。(原句)(泰国 200210 A 北语)
不要一味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修改后)
“一味”是“坚持”的状语,只能说“一味地坚持”而非“一味的坚持”。

20
四、基于调查问卷的结构助词“的”的习得偏误调查

为多方面考察结构助词“的”的偏误来源与分类,笔者对汉语学习者做了一次问
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份关于结构助词“的”的测试,受试者身份及问卷回收数量已
在绪论部分提及。本章节将针对问卷结果展开分析与讨论。
(一)测试情况介绍

本套问卷中的测试题型为 20 道题,主要考察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对结构助词
“的”的习得情况。题目均以汉字的形式出现,不含有拼音。汉字大部分为汉语学习
者初级阶段的高频知识点,并不会影响学生理解问卷上的题干信息。前十题为选择题,
每题设置 4 个选项,后十题为判断句子对错,每题设置两个选项,以选择题的形式出
现。
本次问卷题型设置上均为客观题,答题时间没有限制,在提交之前可对自己的答
案进行修改。故相关答题结果可视为学习者已通过充分的思考之后所作出的选择,在
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反映学习者对结构助词“的”的掌握情况。
基于以上考虑,客观题答题环节所出现的失误现象可忽略不计,并不影响整体的
偏误率的计算。由此,本章节偏误率计算公式等同于错误率计算公式。偏误率(%)
=1-正确率(%)。以下分析环节的数据,均专指错误中的偏误类型,不考虑失误。
测试的效度上,本问卷侧重于内容效度,测试的目的明确,题目基本上覆盖了结
构助词“的”的各项基础用法,包括名词+的,形容词+的,短语+的,“的”字词组,
“的”的隐现等等。问卷中的题目难易适中,试题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测试的
信度上,受试者们的汉语水平从初、中、高级不等,满足了受试者水平的多样性。题
型均为客观题,答案具有唯一性,确保了评分的客观性。
不足之处在于,考虑到测试对象的时间,试题全部是选择题的形式,题型略单一。
且问卷只通过网络平台发放,不能在真实的课堂上进行。
(二)测试结果分析

此次调查共收到 40 份问卷,有 4 名中国人误填了问卷,最终有效问卷 36 份


有。包括泰国学生 16 份,韩国学生 8 份,越南学生 10 份,英国学生 2 份。本小节主
要总结以下两个部分的数据:1.问卷各题的偏误率;2.问卷中的二十道题目各项选择
的人数与百分比,据此对汉语学习者习得过程中的结构助词“的”的偏误情况进行分
21
析。
1.问卷偏误率

调查问卷整体偏误率分布如图 3 所示,分为高、中、较低、低四档,偏误率最高
的题目是第 7 题(83.55%)。第 17 题为 77.32%,第 13 题为 63.89%。除此之外,偏
误率较高的题目还有第 3 题(58.33%)、第 10 题(52.78%)、第 19 题(41.67)%。
上述情况代表学习者没有完全掌握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容易出现相关偏误现象。
偏误率处于中等的题目为第 7 题(27.78%)、第 8 题(36.11%)、第 9 题(33.33%)、
第 15 题(25%)、第 17 题(22.22%)、第 18 题(22.22%)、第 20 题(22.22%);
偏误率较低的题目有第 1 题(13.89%)、第 2 题(5.56%)、第 4 题(19.44%)、第
5 题(19.44%)、第 11 题(16.67%)、第 12 题(16.67%)、第 14 题(19.44%);
偏误率低的题目是第 6 题(8.33%)、第 16 题(2.78%)。其中,中等偏误率与较低
偏误率差值不大,结构助词“的”的习得偏误在学习者中普遍存在。

图 3 问卷各题偏误率

2.问卷偏误类型分析

2.1“名词+的”

针对结构助词“的”用法中的“名词+的”,问卷设置了第一题、第二题、第四
题、第十一题、第十二题对此知识点进行考察。
第一题的考点在于“人称代词+的”和“属性类定语”的使用规则角度出发,“汉
语”是属性类定语,对“老师”的性质进行描写,无需出现结构助词“的”,答案为
“他是我的汉语老师”;第二题考察“名词+的”中的特殊用法“数量词作定语,定
语和中心语之间没有‘的’,答案为 C“我买了两个苹果”;第四题考察“方位名词
22
+的”及语序规则两部分。中英对译时,汉语的方位名词通常被表述为介词短语,比
如“天上”是“in the sky”, “地下”是“under the ground”,需要加结构助
词“的”起到定语的功能。此外,中英对译后的语序恰好相反,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
习者很容易出现错误。这道题需要弄清楚前后顺序及定语、中心语的指涉对象。此题
正确答案应是 B“学校里的树都很大”。
十一题主要考察两条规则:1.人称代词与表示亲近关系的名词组合时,可以省略
它们之间的结构助词“的”;2.数量词作定语时,后面不加结构助词“的”。正确答
案为 A 选项;十二题考察时间点作定语时,后面要加结构助词“的”,表示限定。正
确答案为 B 选项。需要弄清楚“的”前与“的”后,哪个是修饰的,哪个是被修饰的。
针对第一类,问卷所涉及的题目答题结果如下:

图 4 第一题结果分析图 图 5 第二题结果分析
如图 4 所示,第一题结构分析中,A 项的人数比例为 86.11%,约 31 个学生选择
该选项。B 项为 0.00%,C 项的比例是 5.56%,D 项为 8.33%,基本持平。此题答案
为 A,大部分受试者都能做对,说明学生对属性定语后面一般没有“的”这一规则掌
握得比较好。选择 C 项,出现偏误的原因在于没有弄清楚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汉
语”是“老师”的属性定语,它们之间不加结构助词“的”,而“我”与“汉语老师”
之间是限定关系,之间要有结构助词“的”的存在。 D 项偏误的原因在于学习者不
清楚结构助词“的”的位置,把它误用成“的”字词组。
如图 5 所示,第二题结构分析中,A 项比例为 2.78%,与 D 项比例持平,B 项比
例为 0.00%,C 项为 94.4%。A 项的偏误在于学习者没有掌握数量词与所修饰的名词
之间不加“的”这一规则,D 项偏误在于不清楚是否加结构助词“的”。B 选项无人
选择,说明学习者普遍掌握数词和量词之间不能有结构助词“的”这一语法规则。
如图 6 所示,第四题结果分析中,A 项比例约为 14%,B 项最多,为 80.56%,C
项是 0.00%,D 项是 5.56%。A 项中的偏误是遗漏了结构助词“的”,D 项在于没有
正确区分修饰成分与被修饰成分的顺序。“学校里”是修饰成分,是方位词,“树”
23
是被修饰成分,修饰成分应该在被修饰成分的前面,且它们之间应该用结构助词“的”
连接。总体来看,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较好。

图 6 第四题结果分析 图 7 第十一题结果分析

如图 7 所示,第十一题结果分析中,A 比例是 83.33%,B 为 16.67%,此题与结构


助词“的”的隐现有关,可以说“我家”,也可以说“我的家”。因数量词作定语,
其后可不加结构助词“的”,所以可以说“四口人”。
如图 8 所示,第十二题结果分析中,A 的比例是 16.67%B 的比例 83.33%,“十二
点”与“火车”是修饰限定关系,它们之间要加结构助词“的”。不少学生认为这个
表述是正确的,有可能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图8 第十二题结果分析

2.2“形容词+的”

问卷的第三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为结构助词“的”用法中的第二类“形容词+的”,
主要考察“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时,后面不加结构助词‘的’”这一语法规则。
第二类答题数据分析如下:

24
图 9 第三题结果分析

如图 9 所示,第三题结果分析中,A 项的比例是 52.78%,B 项比例是为 0.00%,


C 项为 5.56%,D 项是 41.67%。A 项比较有争议,“他穿了一件旧的衣服”跟“他
穿了一件旧衣服”相比,具有一种强调的意味,不具有普遍性。 C 选项代表结构助
词“的”的冗余现象。“旧”是单音节形容词,修饰名词时后面不加结构助词“的”。
2.3“短语+的”

问卷的第五题、第六题、第十三题、第十四题、第十九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为结构
助词“的”用法中的第三类“短语+的”。
第五题考察“主谓短语作定语,其后加结构助词‘的’”,类似于英语的定语从
句,结构助词“的”相当于英语中的关系代词。此题同样需要注意语序问题,中文语
序是主谓短语在前,被修饰的词在后;第六题考察短语作定语时后面要加“的”这一
规则。充当定语的是一个完整的句子,难点在于确定结构助词“的”的位置,需了解
句子的结构和层次。本题正确答案是“这是我送给小张的礼物”。“礼物”是中心词,
被短语“我送给小张”修饰,作“礼物”的定语,结构助词“的”应在“礼物”前面。
第十三题应为“因为昨天是休息日,所以我们没有上课。”虽然“休息日”的内
部结构为定中关系,但因为它已经词汇化,变成了一个固定的词语,所以“休息”与
“日”之间不用“的”,不能说“休息的日”;十四题考察主谓谓语句,“我头疼”
里“我”是句子的主语,“头疼”是谓语,主语并不是“我头”。这句话也可以说成
“我的头疼”,此时主语为“我的头”,谓语是“疼”,两种表达方式均可。第十九
题考察介词短语作定语时要加结构助词“的”。“从上海到成都”是一个介词短语,
作“火车”的定语,它们之间要加结构助词“的”。
第三类题目数据分析如下:
25
图 10 第五题结果分析 图 11 第六题结果分析

如图 10 所示,第五题结果分析中,A 项和 B 项比例分别是 11.11%、 8.33%,D 项


比例最高,为 80.56%。A 项“做饭”是动词,而“他的”后面一般加名词;B 项“他
做饭的”里“他做饭”是个主谓嵌套动宾的短语,短语+“的”后面应该再加一个成
分才能成立,如“这是他做饭的锅”;D 项符合短语+“的”+被修饰成分这一结构。
如图 11 所示,第六题结果分析中,A 项比例是为 91.67%,B 项为 5.56%,C 项
为 2.78%。“我送给小张”是“礼物”的定语,所以它们之间需要加结构助词“的”,
且结构助词“的”只能在这两个成分之间。B 项没有结构助词“的”,C 项“的”的
位置不对,说明学习者并没有彻底掌握。

图 13 第十四题结果分析

如图 13 所示,第十四题结果分析中,A 比例是 80.56%,B 比例是为 19.44%,这


个主谓谓语句看起来很简单,“头疼”是主谓结构,在句中作谓语,“我”和“头疼”
是独立的。学生之所以产生偏误,是不了解句子的结构,将“我头”简单看作主语,
认为应该是“我的头”。“我的头疼”句意成立,但代入本题语境后,句子的结构发
生了改变。

26
图 14 第十九题结果分析

如图 14 所示,第十九题结果分析中,A 项的比例是 58.33%,B 项的比例是 41.67%,


将近一半的人做错。题干为介词短语作定语的复杂结构,包含了句型“……到……”。
学生对这个句型不的熟悉度会影响最终的正确率。全句中心词是“火车”,所以结构
助词“的”应该在介词短语和中心词之间。
2.4 多项定语中“的”

问卷的第十题、十五题、第十八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为结构助词“的”用法中的第
四类“多项定语中‘的’”。
十五题考察多项定语的顺序。出现多项定语时,表示占有性的定语通常在最前面,
数量词紧挨着中心词,数量词作定语,后面不加结构助词“的”。
第四类答题数据分析如下:

图 15 第十题结果分析 图 16 第十三题结果分析

如图 15 所示,第十题结果分析中,A 项比例是 13.89%,B 项比例为 47.22%,C


项比例为 36.11%,D 项比例最低,为 2.78%。题干中的句子结构有些复杂,“毛衣”
是中心词。从结构上看,它是整个句子的主语;从语义上看,又可以充当“买”的宾
语, 定语不止一项。“毛衣”是中心词,不能是“穿”的宾语,与前面成分之间的
27
关系只能是定中,应有定语的标志“的”。A 项错误之处便是遗漏了结构助词“的”。
“她穿那件红色毛衣”原句成立,可以充当句子的某一部分,如:“她穿那件红色毛
衣很显白”。然而在本题中,它的作用比较特殊。选 C 的人较多,学习者曾经学过一
个规则,即多项定语里,定中标记“的”总出现在中心词的前面。这个句子里,“她
穿”、“那件”、“红色”均为“毛衣”的定语,学习者很容易根据这个规则将结构
助词“的”代入“红色”与“毛衣”之间。然而,“她穿”是一个主谓结构,其作定
语时,后面需要加结构助词“的”。此外,“红色”是“毛衣”的属性,它们之间可
以不用“的”,“那件”是指示代词 与量词的结合,后面也不用“的”,所以“的”
应该出现在“她穿”的后面。这提醒学习者不能刻板地去应用语法规则,要看适用的
条件及具体语境,不同的规则间的存在优先性。
如图 16 所示,第十三题结果分析中,A 的比例是 63.89%,B 的比例是 36.11%,
这道题目超过一半的人做错。“休息”是动词,作“日”的定语,“日”是名词,原
本它们之间应该要定语标志“的”,但“休息日”已经成了一个固定短语,它的内部
结构仍然是定中关系,但不用再加“的”。另外,跟中心词的音节数也有关系,中心
词是单音节时,不要“的”,中心词是双音节时,要加“的”,比如“休息的日子”,
“休息”与“日子”之间就需要“的”。
如图 17 所示,第十五题结果分析中,A 比例是 25%,B 比例是 75%,根据多项定
语的顺序,“我的一个朋友会说法语。”句子成立。然而,英语语序正好相反,受母
语负迁移的影响,部分学生或产生偏误。

图 17 第十五题结果分析 图 18 第十八题结果分析

如图 18 所示,第十八题结果分析中,A 的比例 22.22%,是 77.78%。题干里的定


语不止一个,但这些定语并不全是“书”的定语。“我”是“姐姐”的定语,“我姐
姐”是“学校”的定语,“我姐姐学校”是“图书馆”的定语,“我姐姐学校图书馆”

28
是“书”的定语。原本每个定语后面都要加“的”,但在同一个句子里。为了避免冗
杂就只保留一个“的”,且“的”在最后一个中心词的前面。多项定语里的“的” 是
一个难点。
2.5“的”字词组

问卷设置的第八题、第九题、第十六题、第二十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为结构助词“的”
用法中的第五类“的字词组”。
第八题考察“的”字词组。“你看的”和“他做的 饭”同是主谓结构,但是“你
看的”的“的”字结构从动作变为指涉的对象,具有名词化作用, 在句中作主语。
根据后面的信息,已知道它指涉的对象是“电影”,所以后面无需再加“电影”补充。
正确答案为 D 选项;第九题考察“的”字词组。结构助词“的”可以放在名词、代词、
形容词、动词、主谓短语后,构成“的”字短语。结构助词“的”有使这类短语名词
化的作用,并使这类短语具有明显的区别特性,有别于其他人或事物。本题正确答案
是“他的爸爸是开车的”。“开车”本来是动宾结构,加了结构助词“的”后名词化,
变成了职业。类似的短语还有“卖菜的”,“教书的”等等。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十六题考察对结构助词“的”语法意义的理解,这个句型通常带有一定的附属性;
二十题考察“的”字词组,结构助词“的”在名词后面构成“的”字词组,用于描写
事物的属性。“这张桌子”的材料是木头做的,这是它的属性,本句也可以说“这张
桌子是木头的”。
第五类答题数据分析如下:

图 19 第八题结果分析 图 20 第九题结果分析

如图 19 所示,第八题结果分析中,A 项为 5.56%,与 C 项相同,B 项为 25%,D


项最多, 63.89%。A 项偏误在于“的”的位置; B 项中的“你看”是一个动词性短
语,不能作主语;C 项“你看电影”本身说得通,但不能作该句的主语。“你看的”
使“你看”名词化,相当于“你看的电影”。
29
如图 20 所示,第九题结果分析中,A 项为 25%,B 项为 66.67%,C 项为 8.33%,
这道题绝大多数人选了 B“他的爸爸是开车的人”,但这句话并不成立,原因在于句
子里的宾语一般为有定。这句话的宾语是“开车的人”,且性质为无定。可以表达为
“他的爸爸是开车的那个人”或者“开车的人是他的爸爸”。选 A 的人不太多,“开
车的”,使“开车”名词化。“他的爸爸是开车的”,即“他的爸爸是司机”。另有
3 人选 C,“他的爸爸是开的车”。

图 21 第十六题结果分析 图 22 第二十题结果分析

如图 21 所示,第十六题结果分析中,A 的比例 97.22%,B 的比例是 2.78%,绝大


多数人都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这里的定语是“一个机构”,中心词是在这个机构工作
的人,它们之间有隶属关系,需要用用结构助词“的”连接。
如图 22 所示,第二十题结果分析中,A 项的比例是 77.78%,B 项的比例是 22.22%,
“木头”是“桌子”的一个属性,意为用木头做的桌子,不能说“这张桌子是木头。”
2.6“的”“地”“得”得混淆与误用

问卷设置的第七题、第十七题专门综合考察结构助词“de”的用法,需要通过对
比才能得出相应答案。
如图 23 所示,第七题结果分析中,A 的比例 57.51%,B 的比例是 12.78%,为是
13.26%,D 为 16.45%。很明显,这道题绝大多数学习者凭借直接的语感选择了 A 选项。
在掌握单一的结构助词“的”之后,来自第二语言的知识点迁移会影响学习者的相关
思考。这种现象在第十七题也得到了证实。如图 24 所示,第十七题结果分析中,选
“对”的学习者(77.32%)远超另一个选项。

30
图 23 第七题结果分析 图 24 第十七题结果分析

(三)测试结果总结

本小节将计算上述问卷中所涉及的六类偏误的平均偏误率并进行对比,平均偏误
率计算公式为:每一类平均偏误率=各题偏误率总和/题数 x100%,各题偏误率总和等
于非正确选项偏误率的叠加。按此公式计算,第一类各题偏误率总和为:
(5.56%+8.33%+2.78%+2.78%+14%+5.56%+16.67%+16.67%+22.22%)/6=15.76%。

图 25 六类偏误的平均偏误率
如图 25 所示,“的”“地”“得”得混淆与误用,“的”字词组的偏误率较高,
超过一般的学习者在这类题目中出现偏误,并没有完全掌握“的”字词组的名词化作
用和本身具有的附属性作用。“名词+的”的题目偏误率最低,为 15.76%,是学习者
在初级阶段便完成学习并频繁使用的知识点。相比起结构助词“的”的其他具体用法,
学习者掌握程度更好。其他三项“多项定语中的‘的’”、“形容词+的”、“短语+
的”偏误率持平,相差不大,分别为 34.03%、33.33%、30.09%。

31
五、结构助词“的”习得偏误的形成因素

影响结构助词“的”偏误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总
结出以下几种常见的影响偏误形成的因素: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策
略和交际策略等因素。
(一)语言知识的负迁移

语言是一种习惯,新语言的学习过程可等同于新习惯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原有的习惯就会产生迁移作用。“迁移指在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46]
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 ”在分类上,迁移分为正、负两项。正迁移促
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负迁移则起阻碍作用,是偏误产生的重要因素。
1.母语负迁移

人们的日常交际离不开母语,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母语思维会造成不同程度
的影响。在对目的语规则不熟悉的情况下,大多数学习者会自觉把母语规则迁移至目
的语项目中,当这种迁移是错误的、起阻碍作用的时候,就被称为母语负迁移。结构
助词“的”的运用中,因为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偏误的例子比比皆是。
阻碍性的干扰是母语负迁移的一种,指目的语中的语言项目是母语中所没有的。
在处理这类语言项目时,如果依照母语的思维习惯,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结构助
词“的”的语法意义具有多层次性,有些可以在学生母语里找到对应的表达,有的却
不能找到。以下例子展示的教学环节收集的偏误(详见附录 1):
“他有一个八岁女儿”

“火车去上海已经开了”

“ 这是王先生来自美国大使馆”

由于受到母语负迁移影响,这三个句子很明显都遗漏了结构助词“的”。正确的
表达应是“他有一个八岁的女儿”、“去上海的火车已经开了”、“这是美国大使馆
的王先生”。这里结构助词“的”的意义分别为数量词表示年龄时,与中心词之间要
加“的”;结构助词“的”连接短语和中心词时,结构助词“的”表示在它前面的成
分解释或修饰在它后面的成分,通常用来表示某人附属于某个公司或机构。
在英语里,上述意义的结构助词“的”或是没有对应的词,或是表达方式和中文

[46]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第 168 页.


32
表达方式相异。上述中文例子对应的英文翻译分别是“He has a eight-year-old
daughter”、“The train bound for Shanghai has already left ”、“This is Mr
Wang from U.S. Embassy”。英语语法中,年龄后面直接加名词,连接短语和中心语
的是介词“for”,且顺序并不一致,人和机构的关系也不是附属关系。学生没有掌
握中文结构助词“的”使用规则前,会不自觉运用母语规表达,从而形成偏误。
除了上述分析的英语母语者,本次的调查问卷被试对象绝大多是母语为非英语的
汉语学习者,如泰国、韩国、越南,母语的负迁移影响也十分突出。如泰国、越南的
学生在学习结构助词“的”的过程中,常出现定语语序方面的偏误。这种偏误现象主
要受到他们的母语影响,泰语、越南语中的定语常位于中心语之后,与汉语截然相反。
如笔者在教学实习过程中所收集的例子:
“汉语我不好”(我的汉语不好)

“这是裙子新的妹妹”(这是妹妹新的裙子)

再如韩国汉语学习者,其母语中并没有专门的结构助词来表示相关的语法意义,
这就意味着汉语结构助词“的”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学习者在实际运用中常省略结构
助词“的”。如下列例子所示:
“他家庭是个温馨的三口之家”

汉语中,人称代词做领属性定语名词性中心语时,位置应在其前面,且一
般不能省略结构助词“的”。但在韩语中,对应结构中的结构助词“的”可与
人称代词一起写成缩略的形式。

2.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学习者不是一次性学习某个语法点的所有知识,而是分阶
段完成学习目标。这就使得他们每个阶段学到的知识点是有限的,不完整的。这时如
果有新的语言现象出现,学生只能应用有限的知识进行解释,这便会造成偏误。这种
负迁移与他们的母语没有关系,是由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而造成。
“他家里没有吃的碗”

“他的汉语说的很好”

“这是她人生中的关键的时刻”

这三句话正确的表达应为:“他家里没有吃饭的碗”、“他的汉语说得很好”、
“这是她人生中的关键时刻”。第一句类推了“动词+的”的规则,“动词+的”可以

33
作为定语,修饰名词。我们说“他唱的那首歌很好听”、“我住的地方很小”、“老
师说的话很有道理”。但在“他家里没有吃的碗”这句话中,“吃”是个及物动词,
它的宾语不能是“碗”,这在语义规则上不成立。而在“动词+的+名词”这个结构里,
名词往往是单音节动词的宾语。所以在“吃”后面应该带一个宾语,再加“的”来修
饰“碗”。
第二句是混淆了“的”与“得”,学生最先学到的是结构助词“的”,“的”与
“得”的发音相似,且在容易混淆两者的用法。当学生对“得”的规则掌握得不太好
时,就会不自觉地用已经熟悉了的“的”去代替“得”。
第三句关于“形容词+的”,一般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要加“的”,比如:
“美丽的姑娘”,“寒冷的冬天”,这是都是先前学过的规则,当学生不知道规则存
在例外时,就可能会把这一规则运用到所有的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上,从而造成偏误。
即有些固定、带熟语性质的形容词就不用加“的”,比如:“消极因素”,“重要关
头”等等。
(二)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在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为取得一定的学习成果或顺利完成交际,学习者会采
取一定的学习与交际措施,这两种策略是影响结构助词“的”的偏误产生的重要因素。
学习策略包含简化策略,简化指学习者有意删除他们认为的目的语里的冗余部分。
如“我知道我自己问题是什么”。这句话少了结构助词“的”,这样的表达在语法规
则上并不准确,但仍能传递说话者的意思,达到交际目的,于是说话者省略了自己觉
得冗余的那一部分。但这句话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我知道我自己的问题是什么”。
回避是学习者常常采用的交际策略,尤其是对某一知识点不确定、没有把握的时
候,在交际中就会采用回避策略,由此造成不必要的偏误。比如“花园里有很多颜色
的花,有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非常漂亮。”这句话语法上成立,但这种表达方
式很少出现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只会说:“花园里有很多颜色的花,有红的,白的,
紫的,非常漂亮。”这跟“的”字词组的使用有一定的关系,当说话者对这一规则还
不太熟练,但在交际中又不得不用到的时候,为了避免犯错,他们会选择回避使用,
采取一种更稳妥的表达方式。
以上从教材,母语和目的语的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这几个方面分析了影
响结构助词“的”偏误产生的因素。偏误的出现并不是某一个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
也有可能是它们共同作用而造成偏误。

34
(三)汉语教材中的知识点安排

汉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交际策略、学习策略以及知识迁移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本小节将聚焦个体教材中知识点的对比,具体分析代表教材中的结构助词“的”的安
排情况,重点分析典型性的汉语教材对造成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影响,所得结论将
不同程度地佐证上述常见的影响因素。
教材是学生学习一门语言的重要工具,教材对某个知识点的编排和解释,都会不
同程度地影响学习者对该知识点的习得程度。本小节将选取《汉语教程》和《Basic
Spoken Chinese》两套汉语教材作为分析对象,分别梳理每套教材里关于结构助词
“的”的内容(见附录 3 和附录 4),列出其优点和不足,探讨教材与结构助词“的”
习得偏误率之间的关系。教材的选取标准已在文章的绪论部分说明。
1.《汉语教程》里的结构助词“的”

根据附录 3,教材《汉语教程》第一册中,结构助词“的”主要涉及到以下四类
语法点。
(1)名词+的。这一大类可再细分为几小类。
a.代词/方位词+的。例如:他们的老师怎么样?左边的椅子是我的。
b.“的”的隐现。例如:你身体怎么样?
(2)形容词+的。例如:破旧的本子。
(3)短语+的。例如:你要的那本书我给你买到了。
(4)“的”字词组,例如:这个黑的很重,那个红的比较轻。
《汉语教程》教材中知识点结构助词“的”的编排特点如下:
①遵循了从易到难的原则,有关结构助词“的”的语法点的复现率较高。
最先介绍的是结构助词“的”作为定语的标志,然后是“的”字词组,短语+的,
最后是“的”的隐现问题。
该教材充分考虑到了结构助词“的”的习得顺序和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的认知水
平。教材中包含结构助词“的” 的句子几乎贯穿了整册教材的始终。在教材前面课
程中已出现的语法点,后续学习环节中均以句子的形式重新出现,起到复习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对语法点的掌握和巩固。
②覆盖范围较大,合水平处于汉语初级阶段的学生。
教材的编排已基本覆盖了结构助词“的”所涉及到的几类语法点,这些语法点的
类型与学生出现偏误的类型相对应。

35
③非限定类的定语、“的”隐现部分、多项定语里的结构助词“的”的语法点阐
释存有不足。
“名词+的”这一类中,教材只列出了表限定类的定语,没有列出表属性类的定
语。表限定类的定语一般要在名词后加结构助词“的”,而表属性类的一般不加,如
“木头桌子”中,“木头”和“桌子” 均为名词,“木头”是“桌子”的一种属性,
起到对事物的分类作用。“形容词+的”这一类,说明了形容词词组作定语时,定语后
要加“的”的语法规则,但教材在解释部分形容词作定语,后面不加“的”时,没有
具体说明在何种情况下及规则。
“的”的隐现部分,主谓词组作谓语时,大主语与小主语之间虽然有限定关系,
但它们之间并不加结构助词“的”。关于这一点,教材并没有作出特别说明。此外,
该教材也没有提及其他关于“的”的隐现规则。
如果学生没有额外了解过其他方面的知识点,仅仅只是掌握了教材里列出的关于
结构助词“的”的这些语法点,就会因为教材的阐释的不充分性产生相关偏误。比如,
如果学生不考虑其他情况,把“的”是定语的标志等同泛化为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定
要加上“的”的语法规则,就会产生类似“休息的日”这种常见偏误。
有关多项定语里的结构助词“的”字的讲解,教材中解释程度尚不完全。该语法
点涉及了“的”的位置、“的”的隐现等问题,是学习者极易产生偏误的地方。第六
课中,“那是我朋友的杂志。该例句中存在两个定语:“我”是“朋友”的定语、“我
朋友”是“杂志”的定语。如果学生不了解多项定语里“的”的隐现规则,就会质疑
为什么不是“那是我的朋友的杂志。”
④对什么情况加“的”和不加“的”的情况,教材也没有说明。如第十二课中的
例句“这位是新同学,是我的同屋。”在后面的课文中,出现了相近的例子“我同屋”。
这两个例子的表述都是对的,但学生会产生疑惑,从而有可能将其与其他规则混淆,
产生偏误。
⑤术语较多,且存在例句与语法点的不匹配现象。
教材语法解释部分术语较多,如主谓谓语句、主谓词组、时量补语等。非专业的
中国学生尚有困难,对外国学习者而言,这些术语加大了理解的难度。部分课文出现
的例句与课后的语法阐释不同步,如第十四课课文内容部分主要是“的”字词组方面
的例句,但语法部分讲的却是主谓谓语句;第二十九课中,课文内容部分主要讲的是
方位词作定语的例句,而语法部分阐释的却是主谓词组作定语。
2.《Basic Spoken Chinese》里的结构助词“的”
36
根据附录 4 的整理,《Basic Spoken Chinese》教材中,结构助词“的”涉及了
以下五类语法点:
(1)名词/代词+的,“的”表领属。例如:这是我的新同屋。
(2)形容词+的。例如:还是老样子。
(3)短语+的。“的”表解释或修饰。例如:这是中美贸易公司的施小姐。
(4)多项定语里的“的”。例如:你左边的那个书架上。
(5)“的”字词组。例如:我就坐十点半的。
《Basic Spoken Chinese》教材中知识点结构助词“的”的编排特点如下:
①采用了句型归纳的方法,复现率较高。
教材中结构助词“的”的语法点复现率较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
每个语法点讲解后都会列举大量的例句,并非单纯地直接讲解,让学生在习得过程中
有更直观的感受。此部教材的语法点采用了句型归纳的方法,学生可以在输出时直接
套用,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②有关结构助词“的”语法点没有详细划分。
如书中具体阐释了“名词/代词+的”这类情况,却较少提及“形容词+的”以及
“方位词+的”的用法。教材对这两类情况的阐释较少,与此相关的例句较多。比如
“还是老样子”该句涉及到形容词修饰名词的情况,“中国有很好的大学”是形容词
的复杂形式作定语,需要加结构助词“的”,但教材中并没有对这些句子的用法作出
阐释。从而会让学生产生疑惑,容易形成相关偏误。再如:“名词+的”这类情况,
讲到了结构助词“的”表示领属,但没有细分“的”表示属性的情况。
③教材中句子和语法点的解释不同步。
当课文第一次出现涉及结构助词“的”的某个语法点的句子时,与之对应的解释
被安排在后面的课文。如第一单元第二课里:“你爱人、孩子都好吗?”,在课文中
并没有及时同步的解释,出现在第二单元的第二课中:“当领属的主体是代词或者跟
被领属的关系很近,比如亲属关系的时候,“的”可以省略。”
第一单元第三课中涉及到主题句“你工作忙不忙?”时,并没有详细说明“你”
和“工作”之间可以不加结构助词“的”的原因。按照语法等级的排列和学生的习得
顺序,这两类句子应该排在结构助词“的”作定语的标志这个知识点之后。
3.对比与总结

这两套教材对结构助词“的”的编排和讲解各具特色,都涉及到结构助词“的”
的基本语法,即“名词/形容词+的”,“‘的’字词组”,“短句+的”。文中提及
37
的语法点复现率较高,例子和话题都比较贴近日常生活。两本教材也都存在不足,如
文中对语法点的讲解不够细致,对容易混淆的地方也没有作出详细的对比分析,对语
法规则的例外之处没有作出特别说明。两套教材对结构助词“的”的隐现均着墨较少,
没有单独讲解。
两套教材的不同之处在于,《汉语教程》在语法点的编排顺序上比较合理,例句
与所涉及到的语法点的讲解比较同步。而《Basic Spoken Chinese》在编排顺序的处
理上稍有欠缺,教材里提及多项定语里“的”的内容,《汉语教程》中并没有该方面
内容出现。另外,《Basic Spoken Chinese》 文中语法点相应例句较多,《汉语教
程》则比较注重简洁性,例句较少。
通过对比参考两本教材对结构助词“的”的编写不足与结构助词“的”偏误的
语料,笔者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比如教材里都没有提及“名词+的”里属性
类定语,语料里就出现了这种类型的偏误,比如“父母时代只要解决经济问题就好。
(韩国 200209 C 韩国)”“父母”不是“时代”的属性,与“时代”之间是一种限
定关系,所以要用结构助词“的”连接。又如“当我做了什么错的事。(美国 200510
B 美国)”,“这就要利用到先进科学技术。(韩国 200307 B 上海华东)”都属于
“形容词+的”这类偏误。前者“错”与“事”之间不要结构助词“的”,后者“先
进”与“科学”之间要“的”。教材里也没有涉及形容词作定语时,哪些要加“的”,
哪些不加“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虽然我们不能因此而得出语料中的偏误必定
是由教材的不合理设置造成的结论,但汉语教材对造成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影响可
见一斑。

38
六、从结构助词“的”偏误中获得的教学与习得启示

本文前面几个章节对结构助词“的”进行了偏误分类与分析,总结了偏误类型和
影响结构助词“的”偏误产生的相关因素。本章将在前文和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教师
教学与学生习得的相关建议,并根据个人教学经历对结构助词“的”的教学提出一些
新的认识,本章所援引的语料例子均出自实习期间的课堂教学环节。

(一)教师教学建议总结

1.重视结构助词“的”的教学

结构助词“的”作为虚词的一种,是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难点。对教师而言,也是
一个不容易讲清楚的教学重点。该知识点无论是在教材内容的比重上,还是占课堂时
间的比重,都没有实词那样受重视。
与实词偏误相比,结构助词“的”偏误一般不会对整个句子的意思有太大的影响。
比如“这是我的老老师”和“桌子上手机是他的”这两个偏误现象,前者属于实词的
偏误,是“老”的误用,后者属于结构助词“的”的偏误,遗漏了“的”。很明显,
前者的偏误就会造成歧义,使人不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不知道说话者想表达的是
“老师年龄大”还是“这是他以前的老师”的意思。实词有实际意义,虚词有语法意
义,正是这种差异使得它们对句子含义的影响不一样,这也是结构助词“的”容易被
忽视的原因之一。汉语学习环节,我们不仅要追求语言对信息的传递性,更要追求语
言的准确性。
2.用汉字区分结构助词“的”、“地”、“得”

“的”、“地”、“得”这三个结构助词发音相似,功能上分别是定语、状语、
补语的标志,很容易混淆。即使讲清楚它们的每一条规则与差异,学生也不一定能正
确使用。
笔者认同此观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当学完了这三个结构助词后,如果举
的例句中包含它们,学生常常会问是哪个“de”,让我用汉字表示出来。笔者认为,
在先前的教学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用汉字来区分它们,在视觉上去直观地感受它们的
不一样。板书的时候,说话的时候,都可以刻意强调它对应的字是哪个。毕竟它们之

39
间字形上有很大的差异,通过这样的强化刺激,加深学生的印象。
3.收集不同学生结构助词“的”的偏误

不同的学生,由于背景不一样,他们的偏误各有特点。如母语为英语的同学可能
因为母语负迁移,说出“我会坐十点飞机去北京”这样结构的句子,母语为日语的同
学就不会这么说。
收集每个学生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分类并分析影响偏误产生的因素,根据每
个人的具体情况,从源头上有针对性地去纠正他们的偏误,而非笼统地、不加区分地
告诉他们偏误所在。收集误同时还有预判学生偏误的作用。要重视学生的结构助词
“的”偏误,因为它很容易被忽略,尤其在说话时,它们的发音在语流中往往变成了
轻声,教师应该认真严谨地对待。
4.避免直接灌输结构助词“的”的用法

一个句子就像是一个建筑,实词是建筑里的砖头,看得见摸得到,虚词就是建筑
的钢筋,起粘合、支撑的作用,没有虚词的句子是松散的,不牢固的。
学习实词的时候,教师通常会使用图片法、情境法、视听法等等,动词展示所对
应的图片,做出相关的动作;形容词可以设置合适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这些手段来理
解词语的意思。但轮到虚词的时候,这些方法似乎通通没有了用武之地,只能简单地
讲授它们的语法意义,效果自然不如人意。
笔者认为,可以用图示的办法将“的”与句子里其它成分的关系表示出来。用认
知心理学原型的理论来解释,“的”的原型就是表示领属、占有的关系,比如“我的
手机”,那“的”其它的语法意义都是从这一原型衍生出来。比如短语+的修饰中心
词,“八点的火车”,“他写的字”,“火车”和“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被“八
点”“他写”领属和占有的。可以从这一点上把结构助词“的”的各项规则联系起来,
避免各知识点的孤立。
5.合理使用教材

本文所分析的两套汉语教材,都是业界的主流经典教材,但在结构助词“的”知
识点的讲解上,它们仍有不足的地方。有的是语法解释上包含了很多专业术语,有的
是内容编排的顺序不太合理。教材只是教学的参考资料,怎么最大发挥它的作用最终
在于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和具体的课堂情况,合理使用教材。
对于编排顺序不当的部分,可以调换顺序,安排好课堂时间,先学习基础部分,
再学习比较难的部分。对于专业术语比较多的知识点,在学习结构助词“的”的初始
40
阶段,可以采用公式化、机械化的记忆办法,只要达到会使用的目标就足够了。在后
期,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中涉及到的原理。
该案例与汉语本体知识有关,即结构助词“的”的隐现问题,具体可表述为“的”
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不出现,什么时候可出现可不出现。初级水平阶段,学生词
汇量、语法知识储备普遍不足,过多的语法讲解并不合适。如何在教学环节平衡语法
输入,是教师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有些汉语术语并不适合翻译成英文,初级阶段应
尽量避免相关术语的使用,要深入浅出,尽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平实易懂的话语,用
直观、公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面对不同水平的教学对象,即使是同样的教学材料,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的侧重点上也应该区别对待。

(二)学生习得建议总结

教师的作用在整个学习语言的环节中可以充当外因,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内
因。大到目的语的习得,小到某个具体语法点的掌握,只有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外因才能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学生是学习的关键。以下是常见的关于学生学习结构
助词“的”的建议总结。
1.真实的语言环境

课堂教学强调语言的准确性,把某个语言现象抽象归纳为语法和若干条语言规则,
学生掌握后进行输出练习。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相结合,这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方法。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交际和运用,在日常交流中,真实的生活情境下说出的句子
与所学的规则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这并不代表规则是错误的,只是交际目的的不同。
日常交际追求的并不是百分百的准确性,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可以容忍错误的存在。这
就要求学习者不仅要了解结构助词“的”的确切的规则和用法,还要能识别交际中结
构助词“的”的使用与所学的偏差。比如在学习“的”字词组的用法时,“超市里有
什么吃的?”,这一句子的学习既要在课堂上充分练习,也要到课堂外的真实语言环
境中去运用,学生购物时要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多用相关句子提问。所以,学习者
要充分利用课堂和社会等多样的语言环境来习得结构助词“的”,通过阅读、媒体、
交际等多种渠道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
2.“的”、“地”、“得”的区分

由于发音的相似,学生在运用时容易忽视“的”、“地”、“得”的差异,这种
混淆在说话中并不明显,可一旦到书面语中,就能很容易看得出来。不同的结构助词

41
会有不同的句子结构,从而影响意思的表达,影响听话者对句子的理解。比如“他做
的好”和“他做得好”;“快乐的生活”和“快乐地生活”表达的就是两种意思,句
子结构也不一样。所以不光是在追求语言的高水平上需要区分“的”、“地”、“得”,
在语言的准确度上也需要区分它们。
3.积极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学习者为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语言规则,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会在学习过程中采用
一些方法或者技巧。这时候学习者要充分运用积极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避免对较
难知识点的逃避。学习者要充分理解课堂上老师对语言规则的解释,在不懂的时候要
及时提问,并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要注意通过笔记、朗读、复述、比较、
复习等记住语言规则或材料。在交际中遇到困难,应该努力回想学过的知识,避免回
避话题和沉默,同时要注意不要用母语转换或其他术语描述,要回想起课堂上所学,
交际后及时查漏补缺纠正自己的问题,避免问题再次出现。

(三)基于案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1.教学设计
绪论章节部分记录了笔者个人的教学案例,通过上述总结性的建议和课堂反思,
笔者针对结构助词“的”提出了新的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为初级水平的学生)。
教学主要围绕结构助词“的”的隐现问题与“话题——评论”句,至于课文中涉
及到的其他内容,不包括在此设计内。需要说明的是,结构助词“的”的隐现与“话
题——评论”句这两个知识点分散出现在不同的课时,所以教学过程中不必全部集中,
专门学习。本小节的教学设计也不是全部一堂课的内容,而是一个整体的设想。
以《Basic Spoken Chinese》第一单元第二课“好久不见”为例,教学目标和教
学重难点为帮助学生掌握结构助词“的”的具体用法;教学方法为启发式教学等;教
学步骤如下:
先复习人称代词和表示属称谓的名词,向学生展示一张一家四口的图片,让学生
用所学的内容描述图片,大概会出现以下句子:“他的爸爸”、“他的妈妈”、“他
的姐姐”。根据图片进一步解释“爱人”、“孩子”的概念意义,不同的身份之间替
换,造出句子“我和姐姐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她是我的爱人”,“你是我的孩子”,
“她是我的姐姐”等等。随后,从图片描述扩展至描述身旁的事物。比如:“这是她
的书”,“他是我的老师”,“那是我的猫”等等。板书的时候,包含亲属称谓的句
子写在左行,其他的写在右行。

42
学习“你爱人、孩子都好吗?”这个句子时,让学生比较这个句子与之前所说句
子的异同。意图在于令学生自己发现这个句子缺少了“的”。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
的回答,也不一定能发现这一点。对于学生的回答,说得对的地方表示肯定,不对的
地方改正。若最终学生还是没有发现这点差异,老师再直接划出来,并表示这句话也
可以说成“你的爱人、孩子都好吗?”然后解释“你、我、他/她”这类词后面是“爸
爸、妈妈”这类词的话,“的”可以省略,因为他们的关系很亲近。并给出公式“PP+
的 +N=PP+N”, 说 明 “PP” 对 应 “Personal pronoun”, 是 人 称 代 词 , “N” 对 应
“Noun”,是名词,并强调这一公式成立的前提,首先得是人称代词,再者后面的名
词得是表示亲近关系的名词,在本课中具体就是表示亲属关系的词语。
学生理解这一公式后,让他们将其套用在之前板书的例子上,进行句子的转换练
习。先从包含亲属称谓的句子开始,转换大概流程为:“他爸爸/妈妈/姐姐,她是我
爱人,你是我孩子,她是我姐姐,他是我老师”,“我和姐姐是爸爸妈妈的孩子”不
能说成“我和姐姐是爸爸妈妈孩子”,让学生自己总结其中的原因,必要时老师再辅
助解释、补充。因为“爸爸妈妈”不是人称代词,所以结构助词“的”不能省略。右
行的例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来适时调整,可能有的学生会发现右行的句子都不能省
略“的”,有的学生因为忘记规则或目的语规则负迁移或惯性仍把它们像左行一样转
换,变成“这是她书”、“那是我猫”。这时候先不直接指出他们错误的地方,可以
提示学生再想想或者把公式和前提再展示一遍,让学生再回答一次,最后说清楚不能
转换的原因。“书”和“猫”和人称代词的关系时不亲近,它们并不完全为个人所有,
是有可传递性的。这样,这两类名词的差异就很直观和明显。跟一开始直接告诉他们
详细的规则相比,通过亲身试错和练习,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当学到“你工作忙不忙?”,“你学习怎么样?”时,先学习“工作”、“学习”
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加上人称代词说出来,变成“你的工作”,“你的学习”,
在此基础上扩展成“你的工作忙不忙?”、“你的学习怎么样?”对这两个句子划分
成分:你的工作|忙不忙?你的学习|怎么样?(竖杠表示停顿的位置,竖杠之前的
成分是句子的主语)。
为强调差别,老师在读句子的时候,可以刻意在停顿的位置多停留一点时间。回
到课文,板书这两个句子:你工作忙不忙?你学习怎么样?读的时候在“你”和“工
作”、“学习”的中间多停顿一点时间,然后让学生来划杠,变成了:你|工作忙不
忙?你|学习怎么样?“你”是句子的主语。学生通过观察这两组句子的表面至少会
发现它们不仅是有没有“的”的差异,在结构上也是不同的。然后老师提问,为什么
43
第二组句子没有“的”也是对的呢?再次提起以前学的规则,人称代词和表示亲近关
系的名词一起时,可以省略“的”。让学生思考,注意到不同之处,正是因为它们结
构不一样,所以不能把先前的规则应用到这一组句子里,这组句子里,“你”是一部
分,“工作忙不忙”,“学习怎么样是另一部分”,所以先前的规则在这里不适用。
这时候,学生差不多明了其中缘由,这时候就不用再过多说其中的语法理论,也不必
用术语解释。可以多举一些同类型的句子。比如:她眼睛很小,他汉语很好,我手机
坏了。再让学生在这些句子上加“的”进行转换练习,对它们划分句子成分。之后,
老师还可以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判断对错,改正错误的句子。
以上步骤完成后,学生便会对句子的结构有了初步的感知。当碰到“他的工作是
老师”这样的句子时,就能立刻划分句子成分,知道主语是“他的工作”,谓语是“是
老师”,“他”与“工作”是领属关系,“的”不能省略。也能明白这 句子与“你
工作怎么样”的差别在哪了。
2.教学反思

(1)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
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倾向于将教材中给出的解释原封不动地讲授给学生,没有甄
别和加工。
比如“你工作忙不忙?”,我没有考虑到它与先前所学“你爱人、孩子都好吗?”
这类句型的异同。作为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到各种情况。老师不仅需要
知道一个语言现象是怎样的,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背后的语言学原理是什么。
此外,规则的数量过多,在初级阶段也会给学生造成负担。如何将这些抽象、复杂的
理论转化为学生易接受的知识,运用何种教学法展现,这是教学的一大难点。
(2)选择汉语作为课堂媒介语
应该尽量使用汉语,用英语解释语法点不利于学生习得汉语,老师应在课前做好
教学设计和安排。
(3)插入小结环节,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学完相关句型后,应该有个小结,专门做对比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让学生有
一个整体的认识。比如可以对比“你爱人、孩子都好吗?”,“你工作怎么样?”“他
的工作是老师。”这三类句子的结构成分,哪些是相同的结构,哪些是不同的结构,
从而明白什么时候“的”出现,什么时候“的”不出现,什么时候可出现可不出现。
应该举出同类型的其他例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句型

44
和“的”的隐现原理的基础上,设置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45
结语

本文先梳理了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的本体和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成
果,接着简单地介绍了结构助词“的”的用法。然后以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汉语学
习者的调查问卷为基础,收集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并从语法的角度将其分类,使
偏误的划分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在分析影响结构助词“的”偏误产生的因素时,从
两本典型的对外汉语教材入手,分别归纳出教材里有关结构助词“的”的内容,分析
了教材对产生偏误的影响,以及影响偏误产生的其他因素。最后,论述了从结构助词
“的”偏误中获得的教学方面的启示。具体以自己教学中学生学习结构助词“的”的
案例为例。从自己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选取了一个有关结构助词“的”的教学案例,
通过案例分析与教学反思进行了教学再设计以及由此获得的关于结构助词“的”教
学方面的启示。另外,在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结构助词“的”方面,也获得了一些启
示。
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结构助词“的”的语料数量有限,问卷设计的过程中,
结构助词“的”相关的语法点没有全面涉及,像“是...的”这个句型,“你是在哪
儿出生的?”以及“的”字短语部分的考察。目前对这个句型里“的”的词性还存在
争议,所以本文并没有研究关于“是...的”这个句型里“的”的偏误。另外,由于
时间和调查方式的限制,调查问卷里的测试都是选择题,题型比较单一,且问卷只通
过网络平台发放,不能在真实的课堂上进行。

46
参考文献

专著类

[1]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2]戴维·克里斯特尔.现代语言学词典[K].上海:商务印书馆,2000.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4]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办公室编.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A].北京:北
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5]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杨寄洲.汉语教程第一册上[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8]杨寄洲.汉语教程第一册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9]朱景松.现代汉语虚词词典[K].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10]朱晓农.方法:语言学的灵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1]刘敏芝.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历史演变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弗里德里希·温格瑞尔等.认知语言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12]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13]CorneliusC.Kubler.BasicSpokenChinese[M].Clarendon:TuttlePublishing,2011.
[14]李绍群.现代汉语“名 1+(的)+名 2”定中结构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
社,2011.
[15]朱春耕,高燕.汉语语法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6]朱勇.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期刊论文类

[1]林裕文.谈结构助词“的”[J].语文学习,1958.
[2]朱德熙.说“的”[J].中国语文,1961.
[3]吕文华.汉语教材中语法项目的选择和编排[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
[4]史锡尧. 结构助词“的”有时不表示修饰限制[J].汉语学习,1991.
[5]崔希亮.人称代词修饰名词时“的”字隐现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2.
[6]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
47
[7]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
[8]石毓智.论“的”语法功能的同一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0.
[9]杨骐冰,齐春红.泰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6).
[10] 车淑娅,张在用.泰国大学生习得汉语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研究[J].语文
学刊,2013(16).
[11]高霞.英、日学习者汉语结构助词“的”的习得及偏误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
报,2016,24(02).
[12]荀恩东,饶高琦,肖晓悦,臧娇娇.大数据背景下 BCC 语料库的研制[J],语料库
语言学,2016(1).
[13]王淑芳,刘子涵.结构助词“的”“地”在现代声乐作品演唱中的发音分析[J].
当代音乐,2018(11).
[14] 王雪梅.留学生习得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J].文教资料,2019(07).
[15] 何文彬.论结构助词“的”的语法意义[J].语言历史论丛,2021(01).
[16] 娜 布其.现 代汉语结构 助 词“的、地 、得 ”用法研 究 [J].呼伦贝 尔学院学
报,2021,29(02).
[17]钟嘉敏.大学生误用结构助词“地”“得”为“的”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
学报,2021,37(03).

学位论文类

[1]郭红菊.高级阶段留学生的汉语定语偏误分析——以英美留学生为例[D].南开大
学,2011.
[2]周美英.关于留学生汉语结构助词“的”和“地”的习得考察[D].福建师范大
学,2011.
[3]李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的偏误研究及其教学对策[D].黑龙江大学,2011.
[4]周如光.日本留学生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报告[D].黑龙江大学,2012.
[5]杨奇.助词“的”的两个教学案例分析及其对策——来自韩国大学初级汉语课堂
的典型案例[D].河北大学,2012.
[6]付营.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D],黑龙江大学,2013.
[7]原文娟.泰国学生汉语常见助词习得研究[D],广西大学,2014.
[8]雷娟.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结构助词“的”、“地”、“得”偏误研究[D]
48
湖南大学,2014.
[9]崔澜心.母语为英语者现代汉语结构助词习得研究[D].河南大学,2015.
[10]李诺.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构助词 de 的偏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
[11]叶明.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
2015.
[12]李雨馨.HSK 中结构助词“的”的韵律语法偏误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6.
[13]张培培.结构助词“的、地、得”在汉语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
郑州大学,2016.
[14]邹欢威.韩国留学生汉语结构助词“de”习得偏误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7.
[15]Mareya Itayi Artwell(梦想). 津巴布韦学生汉语“的”习得偏误研究[D].
河北大学,2018.
[16]蔡思琴. 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地”“得”用法、误用类型及对策研究[D].
长沙理工大学,2018.
[17]左蕾.云南大学留学生习得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分析[D].云南大学,2018.
[18]闫美.日本留学生定语标记“的”隐现的习得偏误的分析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
学,2019.
[19]黄春华.现代汉语结构助词“地”的隐现考察[D].南昌大学,2019.
[20]娜仁嘎日瓦.蒙古学生汉语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习得及其偏误研究[D].辽
宁大学,2020.
[21]荣晓雯.初级阶段蒙古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偏误研
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22]陈佩琳. 汉语结构助词“的”语值标定功能的语言哲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
大学,2021.
[23]冉娟.初级阶段匈牙利汉语学习者常用虚词习得偏误考察[D].四川外国语大
学,2021.
[24]王诗雅(Prapaporn Teptoranee).泰国留学生汉语定语习得偏误研究[D].哈尔
滨师范大学,2021.
[25]罗莉.缅甸华裔小学生结构助词习得偏误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21.

49
附录

附录 1
从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里收集的结构助词“的”偏误的分类(括号里的信息分别是
考生国籍、考试时间、等级、考试地点。):
定语类偏误
一、名词+的
1. 没有农药就没有现在人类生活。(日本 200307 C 大连外院)
2. 全世界国家都有关于安乐死的问题。(美国 200105 C 南京大学)
3. 随着经济发达,科技的不断提高农药的资量也不断提高。(日本 200307 C 大连
外院)
4. 各门的科学知识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印度尼西亚 200210 B 印尼)
5. 他是中学生的时候,已经读过两千多本的书。(韩国 199412 C 北语)
6. 自己的喜欢的家庭型式。(越南 199809 C 越南)
7. 爸爸工作是老师。(德国 200404 C 上海华东)
8. 人们的精神上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日本 200505 C 北语)
9. 这样感受跟做老师的可能差不多。(日本 200505 C 北语)
10. 大多数的人自己不想做,希望别人做。(日本 200105 C 北语)
11. 这种的情况下。(韩国 199605 B 北语)
12. 但绝不会像别的女孩子男朋友一样。(菲律宾 199510 C 菲律宾)
13.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同中国进行贸易越来越多了。(日本 200304 C 北语)
14. 现代社会风俗多伴是以上两种的情况。(缅甸 200505 C 缅甸)
15. 父母时代只要解决经济问题就好。(韩国 200209 C 韩国)
16. 他懂人生道理。(越南 199704 B 北语)
17. 休息的日,我参加了由新闻社主办的文章讲座。(意大利 200210 A 南京大学)
18. 一般父母都不小心把白天工作压力带回家(加拿大 200510 C 加拿大)
19. 到了儿童的介段。(越南 200505 C 中山大学)

50
20. 介绍人可以把对方优点说个天花乱坠。(新加坡 200410 B 新加坡)
21. 在彼此交谈中培养彼此互相信任。(缅甸 200505 B 缅甸)
22. 有了这种的父亲。(新加坡 199500 A 新加坡)
23. 这个国家东南西北都跑遍了。(波兰 199505 C 北语)
24. 从学生们情感上来看。(印度尼西亚 200210 C 新加坡)
25. 现在有一些的年青人特别喜欢流行歌曲。(荷兰 200405 C 北语)
26. 这一次使我父亲病更加转坏了。(荷兰 199412 B 北语)
27. 虽然我们童年经验对我们的经后非常重要。(德国 200505 B 北语)
28. 认为精神的生活是我们最宝贵生命。(法国 200505 C 北语)
29. 根据近几年统计。(法国 200405 B 法国)
30. 我把学习汉语拼音为一种智力的游戏。(英国 199409 A 中国香港)
31. 可以一起用同一种的交通工具。(英国 199611 B 中国香港)
32. 父母们可留意年青一代周围事物。(英国 199611 A 中国香港)
33. 年青人也多留意老人家喜好、活动。(英国 199611 A 中国香港)
34. 身为一个初级学院学生。(英国 200504 B 新加坡)
35. 都人感到这日本首都繁华和富强。(英国 200110 B 澳大利亚)
36. 父母的确是孩子第一任的教师。(英国 200505 A 上海复旦)
37. 去年的六月末放暑假的时候我回美国去过。(美国 200105 C 南京大学)
38. 他的一生经历的确不凡。(秘鲁 199412 B 北语)
39. 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美国 200505 C 云南师范)
40. 一般父母都不小心将白天工作压力带回家。(加拿大 200510 C 加拿大)
41. 从我自己经验拿一个例子。(加拿大 200405 C 北语)
42. 哥哥工作的是导游。(泰国 199810 C 泰国)
43. 父母的日常教育也对孩子品德与人格有着巨大的影响。(加拿大 200510 B 加拿
大)
44. 孩子发展和前途也急需父母帮助。(加拿大 200510 B 加拿大)
二、 形容词+的
51
1. 因此虽然“绿色食品”是值得去发展的食品,但先要满足饥饿人民的要求。
(韩国 200307 B 青岛大学)
2. 这就要利用到先进科学技术。(韩国 200307 B 上海华东)
3. 在那样特殊情况下。(日本 200205 C 上海复旦)
4. 我在写作的这一时刻也非常多人在吸烟。(韩国 200405 C 北语)
5. 主要的原因我觉得是因为流行歌曲总能带来的新鲜感。(印度尼西亚 200510 C
印尼)
6. 只要她能和我生存在同一空间,吸着同样空气,静静听我说话。(日本 200210 A
中国香港)
7. 虽然我也否定不了一些抱含着恶劣的影响的音乐的存在。(韩国 200510 C 英国)
8. 我最好朋友就是我的母亲。(韩国 200209 C 韩国)
9. 这是最大恶也。(马来西亚 200405 C 马来西亚)
10. 它便是男女之间最理想相识的方式。(英国 200505 C 英国)
11. 他是同样古老留声机播放它们。(波兰 199505 C 北语)
12. 他的儿女对他也有相同感觉。(澳大利亚 199610 B 澳大利亚)
13. 当我做了什么错的事。(美国 200510 美国)
14. 我认为这个措施不止是重要的,而且是绝对的必要的。(美国 200509 C 美国)
15. 家长不是惟一的教孩子的。(德国 200505 C 上海华东)
16. 新的规定的另一大益是可以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习愦。(德国 200405 C 上 海
交大)
17. 八九年的夏天是我生命中最难忘一个假期。(法国 200105B 法国)
18. 我的生活进入了新一页。(法国 200105 B 法国)
19. 它便是男女之间最理想相识的方式。(英国 200505 英国)
20. 学习汉语根本不存在什么的苦恼。(英国 199409 A 中国香港)
21. 但所出结论都未能有一个准确模式、方法去解决此问题。(英国 199611 A 中国香港)
22. 很小时候我不太喜欢棒球。(英国 200510 B 英国 )
23. 这小故事不就正好反映了人们懒惰、自私心态吗?(英国 199605 A 北语)
52
24. 很难有充裕时间用手洗法衣服。(英国 199611 B 中国香港)
25. 他们的孩子在一个良好生活中成长。(英国 200505 C 云南师范)
26. 他们是你小的时候最常见面的人。(英国 200505 C 北语)
27. 越来越多人发觉两代人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英国 199611 C 中国香港)
28. 我渡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特别假期。(美国 200105 C 上海华东)
29. 如果不是他这种好强与进取精神。(秘鲁 199412 B 北语)
30. 有些父母习惯替孩子做一切的事情。(加拿大 200510 B 加拿大)
31. 在每个人生命的某一个阶段,都或出现一位对当时他影响最深的人。(加拿大
199505 B 北语)
32. 我身高 1.63 米,体重 48Kg,长的头发。(法国 199609 C 上海复旦 )

三、 短语+的
1. 许多人反对美国这么做,因为他们担心吃这种粮食会带来的不良后果。(韩国
200307 C 北语)
2. 而且,台词也少,有一种说不出来美。(英国 200509 B 英国)
3. 农耕时代的人类一直享受着绿色植物来健康。(伯利兹 200307 B 广州暨大)
4. 他退休以后想从事有价值工作。(韩国 199412 C 北语)
5. 父母亲的一举一动会当做为了孩子人为傍样。(日本 200505 C 北语)
6. 但是他们给我的关爱、教养和做人原则等等的教育。(日本 200505 B 北语)
7. 由于这种原因有了早恋、交往等不适合小孩儿行为越来越多了。
(韩国 200510 C
青岛大学)
8. 拥有相当大学文凭。(新加坡 200509 B 新加坡)
9. 在 ABC 公司任职十八个月内。(新加坡 200509 B 新加坡)
10. 这个传说给我们启示是什么呢?(韩国 199605 C 北语)
11. 对我影响最大一个人。(日本 199505 C 北语)
12. 父母做重要决定和职业也会影响孩子。(加拿大 200510 C 加拿大)
13.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第一堂课是由父母来教给他们的。(越南 200505 C 云南
53
师范)
14. 一张口说话都是从父母那学来的。(越南 200505 C 云南师范)
15. 孩子的成长好坏就要看父母怎么教育孩子。(越南 200505 C 云南师范)
16. 要做笔记才能达到所谓有效阅读。(印度尼西亚 200310 C 印度尼西亚)
17. 对他们的这么关心和痴心是没有错的。(西班牙 200510 C 上海交大)
18. 过着以劳力血汗换来的工资生活。(新加坡 200410 C 新加坡)
19. 这随意乱吐口香糖行为不但是不文明的。(越南 200306 C 越南)
20. 学习汉语苦与乐。(泰国 199505 C 泰国)
21. 在韩国因吸烟而生病死亡人数已达 30 名。(韩国 200505 B 云南师范)
22. 父母也是与孩子生活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两个人。(德国 200505 B 上海师大)
23. 帮他寻死人的动机。(新加坡 200205 C 上海华东)
24. 假如我们能采取上述的原则和的态度。(澳大利亚 199610 B 澳大利亚)
25. 我收藏了高晨志博士所写不下于十本书。(新加坡 200305 C 新加坡)
26. 人对香烟品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德国 200405 C 北语)
27. 有的人建意父母开办教育孩子课。(德国 200505 C 南京大学)
28. 因此,女性认识对象机会也跟着增加。(奥地利 200405 B 北语)
29. 他们打起“享受人生”等的牌子继续抽烟。(德国 200405 B 法国)
30. 理解环境过程中。(德国 200505 C 北语)
31. 一个避免困难人的人生价值在哪儿?(奥地利 200205 C 北语)
32. 综合“代沟”主要产生原因。(英国 199611 A 中国香港)
33. 现在所流行歌曲。(英国 199611 A 中国香港)
34. 争论的主要焦点在于如何处理好法律与人事常情关系。(英国 199511B 中国香港)
35. 政府规定严厉惩罚在公共场所吸烟人是正确的决定。(美国 200405 B 上
海复旦)
36. 因为家庭是每个人最先来到社会场合。(加拿大 200510 C 加拿大)
37. 当我们还小时候。(加拿大 200510 C 加拿大)
四、多项定语里的“的”
54
1. 我们生活目的之一是幸福。(韩国 200307 C 东北师大)
2. 全中国人民来讨论这个问题来决定中国的对安乐死的态度 。( 日本 200205 B
西安外院)
3. 我的对安乐死的看法是肯定的。(日本 200205 B 西安外院)
4. 而不是满足于所有的人的食欲。(韩国 200307 C 大连外院)
5. 世界的大部分的人的生命都不能保证。(日本 200307B 广州暨大)
6. 我希望,更多的人关注世界的经济差距的问题,认真的对待这个问题。(日本
200307 B 广州暨大)
7. 因为我认为这是我们地球的人的义务。(日本 200307 C 上海华东)
8. 他说吸烟是我的唯一的娱乐。(加拿大 200304 B 大连外院)
9. 而且“绿色食品”被广大的消费者的好评。(韩国 200307 C 广州暨大)
10. 先自己好好想一想或反省一下自己的平时的行为。(日本 200505 C 上海复旦)
11. 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生活环境也变了。(韩国 200209 C 韩国)
12. 生存是人类的最基本的人权。(印度尼西亚 200307 C 北语)
13. 这样地球上的所有的国家受损失。(日本 200105 B 北语)
14. 不少的国家的人民。(韩国 200307 C 北语)
15. 使那样天然的高级的饲料的贵了一陪。(韩国 200307 C 南开大学)
16. 它的原来的力量是没有用的。(日本 199605 C 北语)
17. 一位没有钱的、没有背景的老百姓选上了国会议员。(韩国 199412 C 北语)
18. 孩子需要适应周围的环境的时候。(越南 200505 C 中山大学)
19. 也是当今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澳大利亚 199610 B 澳大利亚)
20. 小时候,父母是孩子的最亲的、最重要的两个人。(泰国 199410 B 上海外院)
21. 流行歌曲是我们的文化的重要的部份。(澳大利亚 200510 C 中国香港)
22. 在这儿我认识了许多来自不同的国家的朋友。(泰国 200304 C 北语)
23. 路边的卖烟的人。(荷兰 200405 C 北语 )
24. 可很多父母还是会是孩子的最好的朋友。(德国 200505 C 上海外院)
25. 他的高尚的品德使我学而不厌。(法国 200505 C 北语)
55
26. 我的丰富的工作、旅游经验一定能弥补这个不足。(奥地利 199312 C 北语)
27. 为他们的日后的发展订下一个正确的方向。(英国 200509 B 澳大利亚)
28. 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没有实现的希望转到孩子上。(意大利 200505 C 大 连
外院)
29. 那时候站在我的面前的人,从来没有这样的架子。(韩国 199412 C 北语)
30. 绿色食品与饥饿问题仍然是当今社会的很大的问题。(韩国 200307 C 南 开
大学)
31. 现在不治之症也有了新治疗的办法。(意大利 200312 B 北语)
非定语类偏误
一、“的”字词组
1. 主要的还得靠家教。(印度尼西亚 200210 C 印度尼西亚)
2. 我妈希望我是个听话的、温柔的。(日本 200204 C 日本)
3. 一旦父母传给他们是有错误的。(越南 200505 C 中山大学)
4. 它和古老音乐不同是:(菲律宾 200510 C 菲律宾)
5. 最难得是他把我们一家移居海外。(泰国 200410 B 泰国)
6. 孩子一生当中受影响的最大,最深是父母。(越南 200505 C 云南师范)
7. 作家长应时时刻刻告诉自己。(越南 200505 C 云南师范)
8. 给我那么大量的支持和帮助是俄罗斯圣彼得堡市体育学院特别邀请的戴 有祥老
师。(俄罗斯 199505 C 北语)
9. 关键的是你对那种感情的珍惜态度。(越南 200505 C 越南)
二、误用作定语
1. 他们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的批评我。(蒙古国 200205 C 北语)
2. 怎么样的生活着也是重要的。(新加坡 200205 C 上海华东)
3. 有的国家制止公共场所的吸烟。(奥地利 199510 B 北语)
4. 我们几个各自的在公园内放松了身心。(加拿大 200105 C 西安外院)
5. 在这时往往先在自己身上看看有没有问题的存在的家长,才是好家长。(德国
200505 C 中山大学)
56
6. 有时候小孩突然会说出一句特别不像孩子的说的话。(法国 200505 C 北语)
7. 世界上出现的饥荒的情况屡见不鲜。(法国 200307 A 上海外院)
8. 盼望您的及时回答。(奥地利 199312 C 北语)
9. 因此决定来到北京的语言大学。(英国 200304 A 北语)
10.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吸烟危害健康的这种广告。(英国 200405 C 上海复旦)
11. 所以她特意的请我当她的伴娘。(美国 200105 C 南京大学)
12. 从十二点到六点的上课。(美国 200105 C 上海华东)
13. 丈夫为了减少妻子的痛苦而帮助妻子的自杀。(意大利 200305 B 中山大学)
14. 我们经常听道有关吸烟对吸烟者身体健康造成的伤害的事情。
(美国 200405 B
北语)
15. 而流行音乐就是约束青年的提高个人素质的一个社会因素 。( 美国 200510 B
南京大学)
16. 只有第一步走得好,后面才能有更加的光辉的路。(加拿大 200505 B 北语)
17. 在今年的暑假期间,我第二次的到了广州旅行。(加拿大 200110 C 加拿大)
18. 没有思维能力而翻唱别人的造出的歌曲。(韩国 200510 C 青岛大学)
19. 他虽然没有很多的时间跟我接触,和我的交流。(日本 200505 B 北语)
20. 这是我第二次去的泰国旅游。(日本 200105 C 广州暨大)
21. 而且很喜欢到各处的旅游。(美国 200112 C 美国)
22. 特别是青少年的时候开始的吸烟的人更难解决这个问题。(韩国 200405 C 北语)
23. 这次是我来中国头一次去的旅游。(日本 200105 C 东北师大)
24. 主要的原因我觉得是因为流行歌曲总能带来的新鲜感。(印度尼西亚 200510 C
印尼)
25. 虽然有一些家长反对初中、高中生的早恋。(日本 200310 C 日本)
26. 我在大学的读书时。(日本 199704 B 北语)
27. 他们看到大人的吸烟。(韩国 200405 B 北语)
三、“的”与“地、得”混淆
1. 简单的介绍我自己。(韩国 200307 C 东北师大)
57
2. 因故我们要清醒的思考其中的意义。(韩国 199605 C 韩国)
3. 他们学习新的东西比我们快的多, 也比我们好的多 。
( 印度尼西亚 200210 B
印尼)
4. 我们应该很和气的和他们交流。(印度尼西亚 200210 B 印尼)
5. 我的身体变的更健康,江山会变的更美好。(韩国 200307 C 东北师大)
6. 过分的溺爱孩子也并不会是导致好的结果。(日本 200505 C 北语)
7. 我希望利用科技能很快的为世界人 民克服饥饿问题 。( 印度尼西亚 200307
C 北语)
8. “绿色食品”被人民热烈的欢迎。(韩国 200307 C 北语)
9. 我本身也是非常的喜欢它的。(新加坡 200510 C 上海华东)
10. 如果过度的喜欢,而造成痴迷,应该吗?(新加坡 200510 C 上海华东)
11. 大部分的歌手们长的很帅。(韩国 200510 C 青岛大学)
12. 以至于使她的成绩不断的下降。(韩国 200510 B 青岛大学)
13. 他时常有事没事的开导我。(菲律宾 199510 C 菲律宾)
14. 她有时会不经意的提到她老了。(日本 200210 A 中国香港)
15. 他的爱心与负责任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马来西亚 199508 B 马来西亚)
16. 这句老话就很自然的套用在父母的头上。(加拿大 200510 B 北语)
17. 整个国家都会变的美好。(加拿大 200510 B 加拿大)
18. 让我们在幼小时能够很顺利的走进校远。(加拿大 200510 B 北 语 )
19. 我们就形影不离的在市集上混了。(印度尼西亚 200110 C 印度尼西亚)
20. 再怎么累也想要出去痛快的玩一下。(日本 200105 C 上海华东)
21. 但如果过氛的痴迷于歌手和流行歌曲。(韩国 200510 B 青岛大学)
22. “自己的健康自己负责”的观念传播的越来越广。(韩国 200405 B 北语)
23. 使用化肥和农药的粮食会大大的危害人们的健康的。(韩国 200307 C 青
岛大学)
24. 我复习的很努力。(蒙古国 200205 C 北语)
25. 不要一味的坚持自己的观点。(泰国 200210 A 泰国)
58
26. 我们一群人就会发疯的去听。(澳大利亚 200510 C 上海华东)
27. 在交往过程中慢慢的去了解才是上策。(新加坡 200410 B 新加坡)
28. 她依然勇敢的面对与接受。(马来西亚 199508 B 马来西亚)
29. 许多流行音乐都被年轻人深深的喜爱。(加拿大 200510 A 上海华东)
30. 他们把喜欢的歌星想象的比神还要好。(西班牙 200510 C 上海交大)
31. 而你也年老的无法与我对抗。(马来西亚 200205 C 马来西亚)
32. 当我细心的思考时。(挪威 199412 C 北语)
33. 父母亲会慢慢的变老。(印度尼西亚 200210 C 印度尼西亚)
34. 他们不会静下心来耐心的学。(菲律宾 200510 C 菲律宾)
35. 我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胃口变差。(挪威 200405 B 上海外院)
36. 我要尽量的起到平衡的作用。(泰国 200210 B 泰国)
37. 比如说一个人睡的不好,然后开车上班。(荷兰 200405 C 北语)
38. 孩子小的时候接触的最多的人绝对是父母。(法国 200505 C 北 语)
39. 近年来,社会发展的非常快。(英国 199611 C 中国香港)
40. 她的婚礼举行的非常完美。(美国 200105 C 南京大学)
41. 我们自游自在的谈论最新音乐。(美国 200510 B 北语)
42. 他总是那么的细心的教你。(美国 200105 C 上海华东)
43. 我无耐的回到自己的房间。(加拿大 200110 B 加拿大)
44. 看着街上的路人若无其事的走过。(加拿大 200110 C 加拿大)

教学环节收集的部分语料:

1.他有一个八岁女儿。
2.火车去上海已经开了。
3.这是王先生来自美国大使馆。

4.他家里没有吃的碗。
5.他的汉语说的很好。
6.这是她人生中的关键的时刻。
59
7.汉语我不好。
8.这是裙子新的妹妹。
9.他家庭是个温馨的三口之家。

60
附录 2
关于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
一、选择
1.他是________
A:我的汉语老师 B:我的汉语的老师 C:我汉语的老师 D:我汉语老师的
2.我买了________
A:两个的苹果 B:两的个苹果 C:两个苹果 D:两个苹果的
3.他穿了一件________
A:旧的衣服 B:的旧的衣服 C:旧衣服的 D:旧衣服
4.________ 都很大。
A:学校里树 B:学校里的树 C:树学校里 D:树的学校里
5.这是________
A:他的做饭 B:他做饭的 C 他的做的饭 D:他做的饭
6.这是我________
A:送给小张的礼物 B:送给小张礼物 C:送给的小张礼物 D:送给的小张的礼物
7.今天吃_______很饱,我________心情十分好。
A 的 的 B地 得 C 的 地 D得 的
8.________ 是什么电影?
A:你的看 B:你看 C:你看电影 D:你看的
9.他的爸爸是________
A:开车的 B:开车的人 C:开的车 D:开车
10._______是我买的。
A:她穿那件红色毛衣 B:她穿的那件红色毛衣 C:她穿那件红色的毛衣 D:她穿那
件的红色毛衣
11.我家有四口人。
A:对 B:错
12.我会坐十二点火车。

61
A:对 B:错
13.因为昨天是休息的日,所以我们没有上课。
A:对 B:错
14.我头疼。
A:对 B:错
15.一个我的朋友会说法语。
A:对 B:错
16.他是 XX 大学的王老师。
A:对 B:错
17.今天的天气很好,风微微的吹。
A:对 B:错
18.这是我姐姐的学校图书馆书。
A:对 B:错
19.从上海到成都的火车九点开。
A:对 B:错
20.这张桌子是木头的。
A:对 B:错

62
附录 3

出现 出现
课文 对“的”的解释
时间 位置

1.英语的“„„”汉语怎么说? Yīngyǔ
第 学生 de“„„”Hànyǔ zěnme shuō?
一 课堂 What’s the Chinese for „?2.今天的作业是 无

次 用语 什么? Jīntiān de zuòyè shi shénme?


What is the homework for today?

生词
第 1.A:这是谁的书? B:这是老师的书。
第六 15.的(助) de (a particle used
二 A:那是谁的杂志?
课 after an attribute to indicate
次 B:那是我朋友的杂志。
possesion)

第 生词
第八
三 1.A:还要别的吗? 别的(代)biéde other

次 (没有解释这里的“的”

第 1.李昌浩:王老师在吗?我是他的学生。2.
第十
四 李昌浩:您知道他的电话号码吗? 无

次 3.李昌浩:他的手机号码是多

63
少?

1.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修饰语叫定语。定语的作用是
修饰和限定。定语在词组中放在名词前边,在句子中
要放在句子主语或宾语前边。例如:我的同屋 玛丽
1.A:你们的老师怎么样?
第 的同学2.结构助词“的”要放在定语后边,是定语的
第 2.A: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
十 形式标志。名词或代词作定语,表示限定和修饰所有、
五 是新同学,是我的同屋。 3.B:
二 所属关系时,要加“的”,例如:我的书 他的词典。
次 你们的老师是谁?
课 形容词词组(很+形容词)作定语时,定语前要加
C:我们的老师是林老师。 “的”,例如:很好的同学很旧的本子。有时候,定
语与中心语之间
不用结构助词“的”
,例如:男同学 世界地图

1.B:有啊。我的在这儿呢。

2.A:我的很重,你的重不重?B:
这个黑的很重,那个红的
第 “的”字词组是由“的”字附在名词、代词、形容
第 比较轻。 3.A:你的箱子很新,我
十 词、动词等实词或词组后边组成的,其作用相当于名
六 的很旧。
三 词,可以充当名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例如:A:这是
次 B:那个新的是朋友的。这个
课 谁的书?B:我爸爸的。
旧的是我的。 4.A:先生,这
些黑的是什么东
西?

64
你的自行车是新的还是旧
的 (有拼音)

(楼下的自行车很多,„„) 田
芳:我的车呢? 张东:你的车
第 主谓谓语句。 主谓词组作谓语,说明或描写主语的
第 是什么颜色的?田芳:蓝的。
十 句子叫主谓谓语句。
七 张东:是新的还是旧的? 田
四 例A:你身体怎么样? B:
次 芳:新的。 张东:那辆蓝的是
课 我身体很好。
不是你的?田芳:哪辆?
张东:那辆。
田芳:不是。„„啊,我的车
在那儿呢。

1.麦克:你有没有全家的照片?

第 玛丽:有一张。你看,这是我

八 们全家的照片。2.麦克:我妈 无

次 妈是大夫,在医院工作,爸爸

是一家公司的经理。

第 第 1.玛丽:你的宿舍安静吗?
九 十 2.A:我也是,我还常看中文电 无
次 六 影和电视剧的DVD

第 1.(玛丽去找麦克,她问麦克

十 的同屋爱德华,麦克在不在宿
十 无
七 舍„„)2.爱德华:我出来的

课 时候,他正在听音乐呢。

第 第 1.张东:好的。
十 十 2.张东:不用,先用我的钱买 无
一 八 吧。
次 课

65
1.玛丽:这件有一点儿长。有
第 第 短一点儿的吗?2.售货员:你
十 十 要深颜色的还是要浅颜色

二 九 的? 玛丽:浅颜色的。 3.玛
次 课 丽:这件太肥了,有没有
瘦一点儿的?

1.A:属什么
第 第 的?B:属狗
十 二 的。

三 十 2.A:你的生日是几月几号?
次 课 B:我的生日是十月十八号。
3.B:就在我的房间。


第 1.我的一天

十 2.下午没有课的时候,我去图
十 无
四 书馆看书。3.老师:一年级的

次 老师和学生都去。

第 (上课的时候,王老师叫同学

二 们谈谈自己的爱好„„) 老师:

十 今天想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爱

二 好

课 玛丽:我的爱好是看京剧。

第 1.方位词作定语时后边要用“的”。例如:外边儿的
第 1.路人:马路东边有一座白色
二 教室里边儿的房间前边儿
十 的大楼,那就是博物馆。 2.
十 的同学
六 左边的椅子是我的。
三 2.方位词作中心语时,前边一般不用“的” ,例如:
次 3.前边的学生是我们班的。
课 教室里边邮局东边

66
1.田芳妈:她的一个中学同学
第 要出国,她去看看她。 2.田芳
第二
十 妈:她没说,你打她的手机吧。
十六 无
七 3.妈妈:他来电话找你,说打你

次 的手机,你关机了。
4.田芳:好的。

1.小张住的地方离公司太远,
他想租一套近点儿的房子„„

第 2.业务员:接了你的电话
第二
十 3.小张:有的太小,有的周围环
十八 无
八 境太乱。4.小张:有没有大一

次 点儿的?
5.小张:我还是想要上下午都

有阳光的。

1.今天的作业我做完了。 主谓词组作定语主谓词组作定语时要加
第 “的”,例如:1.田芳借给你的那本书你
第二 2.我没有看见你的词典。
十 看完了没有?
十九 3.杯子里的喝完了,瓶子里的

课 2.我们现在学的词大概有一千多个。
次 没喝完。 4.请在这儿写上你的
名字。 3.你要的那本书我给你买到了。

1.对这儿的生活差不多已经习
惯了,不过有的地方还不太习
惯。总觉得这儿的气候特别干
宾语不是人称代词时,时量补语也可以放在动词
燥。
第 和宾语之间。它和宾语之间可以加“的”。例A:
2.食堂里的菜太油腻。
二 第三 你看了多长时间(的)电视?
十 十课 3.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可以去 B:我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A:
次 喝杯咖啡。4.因为吃饭的人很 你学了几年(的)汉语? B:我学
多 了两年(的)汉语。
5.王老师:挺好的。我的这些

病差不多都好了。

67
附录 4


现 出 现
原文 对“的”的解释
时 位置


课 堂 1.请注意你的声调
一 无
用语 2.请回答我的问题

第 第 一 SMITH :
还行,
你爱人、
孩子都好吗? 代词你、我、他等在表示亲属的词语

单 元
二 前面,代词具有领属的意义。比如:我
第 二
次 爱人 你爸爸 她妈妈

第 一

单 元 KAO: 还是老样子,你工作忙不 1.主题句 主题是“你”,述题是“工作

第 三 忙? HE: 不太忙,你学习怎么样? 忙不忙”

1.“的”表示领属。 当名词或代词在
“的”前面,另一个名词在“的”后面
时,第二个名词被第一个名词或代词所
第 二
第 FIRST CHINESE: 小陈,我给你介 领属。句型是:名1/代+的+名2 2.有形
单 元
四 绍一下,这是我的新同屋,她叫王爱华,王 容词作用的名词和静态动词可以在
第 二
次 爱华,这是我的老同学,小陈。 “的”和第二个名词之间。 3.当领属

的主体是代词或者跟被领属的 关 系很
近 , 比如 亲 属 关 系 的时 候 ,
“的”可以省略。

68
1.CHINESE: 那位是您的先生
吧? AMERICAN :不是,不是,
第 二
第 他是我的同事。
单 元
五 2.他不是你的同学吧? 无
第 三

课 3.这位是您太太吧?

4.你的工作很忙吧?

第 二
第 “的”表示在它前面的成分解释或修
单 元 ROGERS: 总经理,这是中美贸易公司
六 饰在它后面的成分。这个句型通常用
第 四 的施小姐。
次 来表示某人附属于某个公司或机构。

1.CHINESE: 你们班上有几位同

第 三 学?“的”的隐现)

单 元 2. AMERICAN:一半儿一半儿,五 无

第 一 个男的,五个女的。(没有解释)3.中

国有很好的大学。

1. TEACHER:这是你父亲吗?他多
第 三 大年纪了? 2.TEACHER:那这位是你

单 元 母亲吧?
八 无
第 二 3.TEACHER:这是你妹妹对不对?

课 她

很可爱。
“的”隐现重现)

69
第 三

单 元 “的”表示在它之前的解释在它之后
九 他们卖的背包跟袋子都挺便宜的。
第 三 的。

第 三 (一) HAYNES: 请问,下一趟到天



单 元 津的火 车几点开? 1.短语后面加“的”表示修饰。

第 四 (二) HAYNES: 好,那我就坐十点 2.“的”字词组充当名词。

课 半的。

第 第 四
十 单 元 SUN: 南京的人口比较少,好像只

一 第 四 有 五百万。
次 课

第 第 五 1.我不知道她的中文名字,不过她的英
十 单 元 文名字叫“Marry Wang” 2.中国

二 第 一 人:她在老板的办公室。
次 课 3.我给你买了一个新的公事包。

第 第 五 1.美国人:在北大的汉语培训中心。
十 单 元 2.早饭、中饭、午饭,我都在大学的食

三 第 二 堂吃。
次 课 3.雅文来北京找她的同学。

1.李:在北京城的北边儿。
第 第 五
十 单 元 2.香港在中国的哪边儿?

四 第 三 3.那儿的饭可好吃了
次 课
4.有好一点的吗?

70
1.郭:当然可以,就在你左边的那个书
第 第 五
架上。不对不对,是在你后面的那把椅 “你”后面没有“的”。同一个句子里要
十 单 元
子上。2.郭:是来福,我们家的狗,你 有两个“的”的时候,第一个“的”往
五 第 四
不要管它。 往省略。
次 课
3.桌子底下图书馆外面

第 第 六
十 单 元
东东,这是我送给你的小礼物。 无
六 第 一
次 课

第 第 六 1.我的父母老了。
十 单 元
2.我们的新校长还不到五十岁。 无
七 第 二
次 课 3.我的中文还不太好。

第 第 六
十 单 元
老师的办公室很难找。 无
八 第 三
次 课

1.我在我们家排行老大。
第 第 六
2.我大妹住在中国台北,我弟弟移民澳洲
十 单 元
了。 无
九 第 四
3.这是我的名片。
次 课
4.你说的那个袋子,你忘在哪了?
第 第 七 1.A:表姐,你们家住在哪儿? B:我
二 单 元 们住在通县,在北京城的东

十 第 一 边。
次 课 2.做买卖的 卖东西的 做饭的

第 第 七
你还会其他的语言吗? 无
二 单 元

71

第 二



第 七

单 元 1.难怪你的汉语讲得这么好。
十 无
第 三 2.这儿的饭真好吃。



第 七

单 元
十 我去看一个从加州来的朋友。 无
第 四



第 八

单 元
十 台北的人口有三百万左右。 无
第 一



第 八

单 元
十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专家楼。 无
第 二



第 八

单 元 1.我们只好换条别的路走了。
十 无
第 四 2.换台新的。


第 第 九 1.售票员:有买票的吗?没票的买 “一张到动物园的”完整形式是“一

二 单 元 票。 张到动物园的票”
72
十 乘客:一张到动物园
七 第 三 课 的。 2.学生住的宿舍,

次 有的很脏。
二 第 九
售票员:下车的同志请出示车月
十 单 元
票。乘客:对不起,我的票找不 无
八 第 四
着了。
次 课
二 第 十
1.学习中文的美国大学生越来
十 单 元
越多。 无
九 第 一
2.泰山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次 课
第 第 十 1.我的朋友不多也不少。
三 单 元
2.他们卖的东西又好又便宜。 无
十 第 二
3.我最难忘的一个人。
次 课

三 第 十 单 1.他是男的,不是女的,你看不

十 元 第 三 出来吗? 无

一 课 2.你的运气真好。


第 1.我是华裔的美国人。
三 第 十 单 “„的时候”这个句型在从句的
2.那儿的气候怎么样?
十 元 第 四 后面 表示“当„”,它的结构是
3.现在已经习惯北京的气候了
二 课 “从句+的 时候+主句”
吧?

4.刚来的时候,不太适应。

73
致谢

行文至此,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感慨万千,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开始自
己的教学生涯,想起一路走来,陪伴在我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以及帮助过我的老
师和同学,心中充满感恩之情。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陆前老师,在我论文撰写过程中老师总是耐心指导我,
给我分享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教我论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从论文选课到开题
报告到初稿的完成,即使遇到很多问题,老师也耐心解答,老师为我们论文的完
成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我遇到问题失去信心,毫无思路之时,老师耐心给
我分析问题,指出我的问题所在。即使在深夜老师也用心批改我们的论文,提出
修改意见。同时也感谢韩明老师,马骏老师,吕军伟老师,陈景元老师,骆明弟
老师等,他们丰富的知识,生动的教学以及耐心的指导为我专业能力的提升带来
了很大帮助。
其次要感谢我的同学们和朋友们,特别是唐梦圆和韦燕南。无论在学习还
是生活上遇到问题,她们总是我最好的倾听者。感谢她们包容我的小情绪,理解
我的不安和急躁,给我的研究生生涯带来了很多的欢乐,还有我的同门,因为有
你们,研究生之路并不孤独。
再次要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父母,你们是我求学生涯的最强大的后
盾,你们总是能支持和理解我的决定,遇到问题你们也会让我放宽心,不论如何
都有你们在,在经济方面你们也总是给予最大的支持,让我衣食无忧,安心学习,
正是因为有你们,我才能够勇往直前,不断开拓进取。
最后要感谢我自己,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研究生,我已经是自己的榜样,
遇到再多的问题总是能化解,内心坚定,勇往直前,即使自己在专业能力上还有
很多不足,我仍然相信未来可期,循着榜样的力量,祝愿自己越来越好,内心清
澈,前途似锦。

7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