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3

专业基础实验绪论

序 实验 实验 实验 教 师
实验项目名称
号 学时 类型 要求
专业基础实验绪论 4 必开
1 杜凯、雷建飞 必开
水热法合成半导体材料 6 选开
2 验证 赵豫洁、金秀娟 必开
水浴法合成半导体材料 6 选开
3 验证 魏荣慧、杨娇 必开
液相合成半导体复合材料 6 选开
4 设计 金秀娟、赵豫洁 2选1
溶胶凝胶法合成薄膜材料 6 选开
5 验证 李高杰、金秀娟 2选1
固相法合成锂电负级材料 6 选开
6 验证 雷建飞/李高杰 4选2
共沉淀合成锂电正极材料 6 选开
7 验证 雷建飞/李高杰 4选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特性测量 6 选开
8 综合 雷建飞/杜凯 4选2
太阳能电池综合特性测试 6 选开
9 综合 付三玲/雷建飞 4选2
自组装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模板 6 选开
10 综合 李高杰/张少锋 2选1
模板法制备金属纳米阵列 6 选开
11 综合 李高杰/张少锋 2选1

实验室管理,安全第一。近些年,发生多起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造成
了人员、财产损失。
据统计,从 2006 年到 2017 年,仅高校化学实验室爆炸事件就发生 15
起,其中 10 起涉及人员伤亡。
另据一项从 2010-2015 年国内外高校 95 起实验室事故(中国大陆高校
占 66 起)的分析:爆炸与火灾占 68%,泄露占 12%,生物安全占 11%,
中毒占 2%,其他占 7%。
以上事故大多发生在操作失误、操作不规范和疏忽大意之时,因此加强
平时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并保持警惕、时时监督,防患于未然是保证
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指导思想。


实验室行为规范

1.不得在实验室饮食、储存食品;不得做与实验、科研无关的事情。
2.实验室及周边禁止吸烟(包括室内、走廊、电梯间等)。
3.未经实验室管理部门允许不得将外人带进实验室。
4. 熟悉紧急情况下的逃离路线和紧急应对措施,清楚急救箱、灭火器材、紧
急洗眼装置和冲淋器的位置。
5. 保持实验室门和走道畅通,最小化存放实验室的试剂数量,未经允许严禁
储存剧毒药品。
6. 离开实验室前须洗手,不可穿实验服、戴手套进入餐厅、图书馆、会议室、
办公室等公共场所。
7. 保持实验室干净整洁,实验结束后实验用具、器皿等及时洗净、烘干、入
柜,室内和台面均无大量物品堆积,每天至少清理一次实验台。
8. 实验工作中碰到疑问及时请教该实验室相关人员或任课、指导教师,不得
盲目操作。
9. 做实验期间严禁长时间离开实验现场,临时出入应及时关门;长期离开做
到水、电、门、窗及时关闭(特殊要求除外)。
10. 非正常工作时间做实验时室内必须有二人以上,以保证人身、实验安全。

化学品的储存保管

1.所有化学药品的容器都要贴上清晰永久标签,以标明内容及其潜在危险。
2.所有化学药品都应具备物品安全数据清单。
3.熟悉所使用的化学药品的特性和潜在危害。
4. 对于在储存过程中不稳定或易形成过氧化物的化学药品需加注特别标记。
将不稳定的化学品分开储存,标签上标明购买日期。将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的药品试剂分开储存,以防相互作用产生有毒烟雾、火灾,甚至爆炸。
5.化学药品应储存在合适的高度,通风橱内不得储存化学药品。
6. 装有腐蚀性液体容器的储存位置应当尽可能低,并加垫收集盘,以防倾洒
引起安全事故。挥发性和毒性物品需要特殊储存条件,未经允许不得在实验
室储存剧毒药品。
7. 在实验室内不得储存大量易燃溶剂。未使用的整瓶试剂须放置在远离光照、
热源的地方。
8. 接触危险化学品时必须穿工作服,戴防护镜,穿不露脚趾的满口鞋,长发
必须束起。
9. 不得将腐蚀性化学品、毒性化学品、有机过氧化物、易自燃品和放射性物
质保存在一起,特别是漂白剂、硝酸、高氯酸和过氧化氢。
有机溶剂的使用

1. 易燃有机溶剂
使用易燃有机溶剂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1)将易燃液体的容器置于较低的试剂架上。
(2)保持容器密闭,需要倾倒液体时,方可打开密闭容器的盖子。
(3) 应在没有火源并且通风良好(如通风橱)地方使用易燃有机溶剂,但注意用
量不要过大。
(4)储存易燃溶剂时,应该尽可能减少存储量,以免引起危险。
(5)加热易燃液体时,最好使用油浴或水浴,不得用明火加热。
(6) 使用易燃有机溶剂时应特别注意使用温度和实验条件,表 1 为常用易然
有机溶剂的燃点、自燃温度、燃烧浓度范围。
(7) 化学气体和空气的混合物燃烧会引起爆炸(如 3.25 克丙酮气体燃烧释放
的能量相当于 10g 炸药),因此燃烧实验需谨慎操作。
(8) 使用过程中,需警惕以下常见火源:明火(本生灯、焊枪、油灯、壁炉、
点火苗、火柴)、火星(电源开关、磨擦)、热源(电热板、灯丝、电热套、烘箱、
散热器、可移动加热器、香烟)、静电电荷。

2. 有毒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的毒性表现在溶剂与人体接触或被人体吸收时引起局部麻醉刺
激或整个机体功能发生障碍。一切有挥发性的有机溶剂,其蒸气长时间、高
浓度与人体接触总是有毒的,比如:伯醇类(甲醇除外)、醚类、醛类、酮类、
部分酯类溶剂易损害神经系统;羧酸甲酯类、甲酸酯类会引起肺中毒;苯及
其衍生物、乙二醇类等会发生血液中毒;卤代烃类会导致肝脏及新陈代谢中
毒;四氯乙烷及乙二醇类会引起严重肾脏中毒等。因此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
项:
(1)尽量不要将皮肤与有机溶剂直接接触,务必做好个人防护。
(2)尽量在通风橱内使用。
(3)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有毒有机溶剂溢出,应根据溢出的量,移开所有火源,
提醒实验室现场人员,用灭火器喷洒,再用吸收剂清扫、装袋、封口,作为
废溶剂处理。

电的使用

1.实验室内严禁私拉电线。
2.使用插座前需了解额定电压和功率,不得超负荷使用电插座。
3.插线板上禁止再串接插线板。同一插线板上不得长期同时使用多种电器。
4.大型仪器设备需使用独立插座。
5.不得长期使用临时接线板。
6. 节约用电。下班前和节假日放假离开实验室前应关闭空调、照明灯具、计
算机等用电器(特殊情况除外,如监控等)。

水的使用

实验室用水分为自来水、纯水及超纯水三类。在使用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 节约用水,按需求量取水。取水时应有人守候或定时提醒,及时关闭水源,
避免造成浪费或漏水事故。
2. 根据实验所需水的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洗刷玻璃器皿应先使用自来水,
后用纯水冲洗(RO);色谱、质谱等检测、检验类实验选用超纯水(UP)。
3. 超纯水和纯水都不要存储,随用随取。若长期不用,在重新启用之前,要
打开取水开关,使超纯水或纯水流出约几分钟时间后再接用。
4.实验室用水(自来水、纯水、超纯水)不得饮用。

仪器、设施、器具的使用

1. 玻璃器皿
正确使用各种玻璃器皿对于减少人员伤害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室中不允
许使用破损的玻璃器皿。对于不能修复的玻璃器皿,应当按照废物处理。在
修复玻璃器皿前应清除其中所残留的化学药品。
实验室人员在使用各种玻璃器皿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在橡皮塞或橡皮管上安装玻璃管时,应戴防护手套。先将玻璃管的两端
用火烧光滑,并用水或油脂涂在接口处作润滑剂。对粘结在一起的玻璃器皿,
不要试图用力拉,以免伤手。
(2) 使用玻璃器皿进行非常压(高于大气压或低于大气压)操作时,应当在保护
挡板后进行。在进行减压蒸馏时,应当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如有机玻璃挡
板),防止玻璃器皿发生爆炸或破裂而造成人员伤害。
(3) 普通的玻璃器皿不适合做压力反应,即使是在较低的压力下也有较大危
险,因而禁止用普通的玻璃器皿做压力反应。
(4) 不要将加热的玻璃器皿放于过冷的台面上,以防止温度急剧变化而引起
玻璃破碎。
(5) 玻璃器皿应避免与碱性试剂接触,如有必要请及时冲洗(如滴液漏斗)。

2. 旋转蒸发仪
旋转蒸发仪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使用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旋转蒸发仪适用的压力一般为 10~30mmHg。
(2)旋转蒸发仪各个连接部分都应用专用夹子固定。
(3)旋转蒸发仪烧瓶中的溶剂容量不能超过一半。
(4)旋转蒸发仪必须以适当的速度旋转。

3. 真空泵
真空泵是用于过滤、蒸馏和真空干燥的设备。常用的真空泵有三种:空气泵、
油泵、循环水泵。水泵和油泵可抽真空到 20~100mmHg,高真空油泵可
抽真空到 0.001~5mmHg。使用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油泵前必须接冷阱。
(2)循环水泵中的水必须经常更换,以免残留的溶剂被马达火花引爆。
(3)使用完之前,先将蒸馏液降温,再缓慢放气,达到平衡后再关闭。
(4)油泵必须经常换油。
(5)油泵上的排气口上要接橡皮管并通到通风橱内。

4.通风橱
通风橱的作用是保护实验室人员远离有毒有害气体,但也不能排出所有毒气。
使用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化学药品和实验仪器不能在出口处摆放。
(2)在做实验时不能关闭通风。

5.气体钢瓶
钢瓶内的物质经常处于高压状态,当钢瓶倾倒、遇热、遇不规范的操作时都
可能会引发爆炸等危险。钢瓶压缩气体除易爆、易喷射外,许多气体易燃、
有毒且具腐蚀性。因此钢瓶的使用应注意:
(1)正常安全气体钢瓶的特征:
①钢瓶表面要有清楚的标签,注明气体名称。
②气瓶均具有颜色标识。
③所有气体钢瓶必须装有减压阀。
(2)气体钢瓶的存放:
①压缩气体属一级危险品,尽可能减少存放在实验室的钢瓶数量,实验室内
严禁存放氢气。
②气体钢瓶应当靠墙直立放置,并采取防止倾倒措施;应当避免曝晒、远离
热源、腐蚀性材料和潜在的冲击;同时钢瓶不得放于走廊与门厅,以防紧急
疏散时受阻及其它意外事件的发生。
③易燃气体气瓶与助燃气体气瓶不得混合放置;可燃、易燃压力气瓶离明火
距离不得小于 10 米;易燃气体及有毒气体气瓶必须安放在室外,并放在规
范的、安全的铁柜中。
(3)气体钢瓶的使用:
①打开减压阀前应当擦净钢瓶阀门出口的水和尘灰。钢瓶使用完,将钢瓶主
阀关闭并释放减压阀内过剩的压力,须套上安全帽(原设计中无需安全帽者除
外)以防阀门受损。取下安全帽时必须谨慎小心以免无意中打开钢瓶主阀。
②不得将钢瓶完全用空(尤其是乙炔、氢气、氧气钢瓶),必须留存一定的正
压力。
③气体钢瓶必须在减压阀和出气阀完好无损的情况下,在通风良好的场所使
用,涉及有毒气体时应增加局部通风。
④在使用装有有毒或腐蚀性气体的钢瓶时,应戴防护眼镜、面罩、手套和工
作围裙。严禁敲击和碰撞压力气瓶。
⑤氧气钢瓶的减压阀、阀门及管路禁止涂油类或脂类。
⑥钢瓶转运应使用钢瓶推车并保持直立,同时,关紧减压阀。

6.离心机
在固液分离时,特别是对含很小的固体颗粒悬浮液进行分离时,离心分离是
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在使用离心机时,离心管必须使用电子天平称量保证对称平衡。
(2)离心机启动前应盖好离心机的盖子,先在较低的速度下进行启动,5000
转/分时确认无明显振动或轰鸣,否则即可停止并重新配平。
(3)当离心操作结束时,必须等到离心机停止运转后再打开盖子,决不能在离
心机未完全停止运转前打开盖子或用手触摸离心机的转动部分,会导致人员
或转子损伤。
(4)离心管中不得放入热溶液或有机溶剂,以免在离心时管子变形。
(5)离心的溶液一般控制在离心管体积的一半左右,切不能放入过多的液体,
以免离心时液体散逸。

7.冰箱和冰柜
实验室中的冰箱均无防爆装置,不适用存放易燃、易爆、挥发性溶剂。
(1)严禁在冰箱和冰柜内存放个人食品。
(2)所有存放在冰箱和冰柜内的低沸点试剂均应有规范的标签。
(3)放于冰箱和冰柜内的所有容器须密封,定期清洗冰箱及清除不需要的样品
和试剂。




实验一 水热法合成半导体材料

水热法是 19 世纪中叶地质学家模拟自然界成矿作用而开始研究的。1900

年后科学家们建立了水热合成理论,以后又开始转向功能材料的研究。目前用

水热法已制备出百余种晶体,是对于具有特种结构、功能性质的固体化合物和

新型功能材料的一种合成途径和有效方法。其优点是不需要高温煅烧,产物直

接为晶态,与其它方法相比,水热法制备出的纳米晶,晶粒发育完整、粒度分

布均匀、颗粒之间团聚少,晶粒组分和形态可控,生产成本较低,是半导体材

料理想的合成方法。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光解水、锂离子电池、超级电

容器、气敏等领域。其中氧化锡(SnO2)是一种具有金红石型晶体结构、宽带隙

(Eg=3.6eV)的 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在众多研究领域都潜在着可观的

应用前景,其最重要的用途之一就是制作气体传感器。由于 SnO2 基气敏元件

对许多种气体都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而且它的稳定性非常好,在较大的温度范

围内都不会发生相变,因此利用 SnO2 基气体传感器对各种气体进行检测、预

警来控制其排放、泄露,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拟采用水热法合成纳米 SnO2 半导体材料。

【实验目的】

1.了解水热法合成半导体材料的原理及特点。

2.掌握利用水热法制备纳米 SnO2 半导体材料的方法。

【实验器材与试剂】
器材:天平、玻璃棒、烧杯、水热反应釜、量筒、一次性滴管、离心机、

离心管、烘箱、超声清洗器、碱性 pH 试纸。

试剂:五水四氯化锡(SnCl4·5H2O),无水乙醇(EtOH),去离子水(H2O),

氨水(NH3·H2O)。

【实验原理】

水热法又称热液法,属液相化学法的范畴。是指在密封的压力容器中,以

水为溶剂,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图示为本实验中用到的水热

反应釜构造示意图。通常反应温度范围为 100-400℃,压力从大于 0.1MPa 直

至几十几百 MPa。即提供一个在常压条件下无法得到的特殊的物理化学环境,

使前驱物在反应系统中得到充分的溶解,形成原子或分子生长基元,从而成核

结晶,再经分离和后处理而得到纳米粉体。本实验中由 SnCl4 在高温高压的条

件下水解反应制得纳米 SnO2 晶体。

水热反应釜构造示意图

【实验内容】

1、实验准备
1)分别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 200mL 烧杯 1 只、100mL 和 50mL 量

筒各 1 个、离心管 2 只、水热反应釜内衬 1 个,玻璃棒 1 根,然后放入

烘箱,设置温度 60℃烘干待用。

2、样品制备

2)首先,将一定量的 SnCl4·5H2O 溶于无水乙醇中,配制成 1mol/L 的

溶液。

3)取 30mL 的 1mol/L 的 SnCl4 乙醇溶液放入 200mL 的烧杯中,再加

入 25mL 去离子水和~5 氨水,用玻璃棒混合搅拌均匀。

4) 通过调节加入氨水的用量,使得混合溶液的 pH 值在 10~12 之间。

5)将混合溶液移入内衬为聚四氟乙烯的高压反应釜中,反应釜置于烘箱

中,在 150℃下反应 12 小时。

3、样品清洗和干燥

6)反应结束后,待烘箱温度降至 60℃后取出高压反应釜,冷却至室温,

所得白色沉淀用去离子水离心。离心时,将产物倒入 50mL 离心管中,

加适量去离子水稀释后两两对称放入离心机,设置转速 8000rad/min,

时间 8min,离心结束后倒掉上层清液即得到沉淀物。为了去除产物表面

附着的杂质离子,需要将离心得到的沉淀物重新加入去离子水再次离心洗

涤,之后在 80℃下烘箱中干燥 5 小时。

4、样品收集
7)将上述干燥所得样品在玛瑙研钵中研细成粉末,称重并收集,得到纳

米 SnO2 粉末。

【实验记录】

1.计算每一步反应试剂用量;

2.记录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3.分析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原因;

4.观察研磨前后制备的纳米 SnO2,对样品质量称量并计算产出比。

【注意事项】

1.实验前先检查反应釜的密封性,注意反应溶剂的填充量不能超过反应釜

体积的 80%。

2.加热前检查烘箱的温度控制系统是否完好。

3.反应釜工作时外加热的温度不得超过 200℃。

4.当反应完成时待釜体自然冷却到室温,方可开启釜盖,不能带压拆卸。

【思考题】

1.溶液的 pH 值对纳米 SnO2 的形成有何影响?

2.分析水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与合成纳米粉体结晶性能、粒度大小的关

系。
实验二 水浴法合成半导体材料

水浴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制备半导体材料的有效方法,迄今已制备出多种

功能材料。水浴法是把要加热的物质放在水中,通过给水加热达到给物质加热

的效果。加热时,待加热的物质通常置于容器内,容器置于热源上,让水浴物

质的温度缓慢升高到一定程度,再让其缓慢冷却,从而达到改善容器热传递性

能,使容器质底均匀的方法。水浴法的优点是避免了直接加热造成的过度剧烈

与温度的不可控性,可以平稳地加热,从而实现严格的温度控制,制备出尺寸

均一、分散性好的半导体材料。

【实验目的】

1.了解水浴法合成半导体材料的原理及特点。

2.掌握利用水浴法制备纳米 ZnO 半导体材料的方法。

【实验器材】

1.实验试剂:硫酸锌(ZnSO4·7H2O),NaOH,去离子水。

2.实验仪器:水浴装置,烘箱,天平,马弗炉,离心机或抽滤装置,搅拌器配

铁架台。

【实验原理】

图 1实验装置示意图。
利用水浴法制备 ZnO 材料的实验装置如图 1 所示,其实就是在碱性条件

下,用 OH-把 Zn2+沉淀下来:

Zn2++OH-Zn(OH)2

Zn(OH)2△ZnO+H2O

因为氢氧根注入的缓慢,溶液中的 Zn2+与 OH-反应缓慢,因而当溶液中

的 Zn(OH)2 晶核形成后,缺少足够的 Zn(OH)2 使晶核的迅速长大,从而使生成

的 Zn(OH)2 粒径微小。再把 Zn(OH)2 进行退火处理就能得到 ZnO 颗粒。

【实验内容】

1.ZnO 前躯体的制备

(1)将水浴锅温度调至需要的温度。

(2)将 0.03mol 的ZnSO4(4.83g)溶入 250ml 去离子水中,形成

0.12mol/L 的溶液。

(3)配制 NaOH 水溶液。

(4)把 ZnSO4 放入超声器中,将 NaOH 水溶液缓慢滴入 ZnSO4 中,边加边

搅拌。

(5)过滤,得到白色前躯体 Zn(OH)2 的沉淀。

(6)前躯体的制备完成后清洗和整理器皿。

2.ZnO 前躯体退火

(1)在滤纸上用去离子水将沉淀洗涤 2 遍,乙醇溶液洗一遍,取出沉淀,将

沉淀放入甘埚中,放入烘箱在 80℃温度下烘干。

(2)退火,把得到的盛有烘干样品的甘埚放到温度为 700 摄氏度的马弗炉中

加热 3 小时。退火的 ZnO 样品成微黄色。


【注意事项】

1.搅拌时,搅拌速度不宜过快,以防溶液从三颈瓶中溅出。

2.NaOH 水溶液滴入速度要缓慢。

3.水浴锅温度降到室温时样品才能取出。

【思考题】

1.在碱性溶液中是选择氨水好还是氢氧化钠好?

2.为什么要缓慢的把 NaOH 水溶液滴入 ZnSO4 中?

3.为什么要先制备 Zn(OH)2 然后再制备 ZnO?



















实验四 溶胶凝胶法合成二氧化钛薄膜

溶胶凝胶法是采用金属醇盐或其它盐类作为原料,通常溶解在醇、醚等有

机溶剂中形成均匀溶液,该溶液经过水解和缩聚反应形成溶胶(sol),进一步

聚合反应实现溶胶-凝胶转变形成凝胶(gel),再经过热处理脱除溶剂和水,

从而获得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的新工艺。与传统烧结法和熔融法相比,溶胶-凝

胶法有设备简单、工艺易于控制、制品纯度和均匀度高等优点。

【实验目的】

1.了解溶胶-凝胶(Sol-gel)法的原理和特点;

2.掌握提拉法制备 TiO2 薄膜的方法。

【实验器材及试剂】

器材:浸渍提拉机,磁力搅拌器,磁籽,马弗炉,烘箱,烧杯,量筒,载

玻片,移液管,滴管

试剂:钛酸四丁酯(Ti(OBu)4)、无水乙醇(EtOH)、浓盐酸(HCl)、

冰醋酸(CH3COOH)、蒸馏水(H2O)

【实验原理】

1.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的形成过程如图 1 所示: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

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
定的
的透明溶胶
胶体系,溶胶
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
慢聚合,形
形成三维空间
间网络结构
构的

凝胶
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
了失去流动
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
胶。

图 1溶胶、凝胶形成过
过程示意图

钛酸
酸四丁酯在
在酸性条件下
下,水解产
产物为含钛离
离子溶胶

C2 H 5 ) 4 + 4 H 2O → H 4TiO4 + 4C2 H 5OH


Ti(OC H

含钛
钛离子溶液
液中,钛离子
子通常与其
其它离子相互
互作用形成
成复杂的网状
状基团,上
上述

溶胶
胶体系静置
置一段时间后
后,由于发
发生胶凝作用
用,最后形
形成稳定凝胶
胶。

H 4 TiO4 ⎯
⎯⎯⎯
加热
→ TiO
T 2 + 2H 2O ↑
120℃ 

TiO2 溶胶
胶以及凝胶的
的形成是通
通过溶胶-凝
凝胶法制备 TiO2 薄膜的
的关键步骤
骤,

对于
于后期获得
得均匀致密的
的 TiO2 薄膜
膜有重要意
意义。

2.浸渍提
提拉法

图 2浸渍提
提拉成膜工艺
艺过程示意图
图
其成膜机理如图 2 所示:采用浸渍法使经过处理的基底和溶胶相接触,在

基底毛细孔产生的附加压力下,溶胶倾向于进入基底孔隙,当其中介质水被吸

入孔道内的同时,胶体粒子的流动受阻在表面截留,增浓,缩合,聚结而成为

一层凝胶膜。对浸渍法来说,凝胶膜的厚度与浸渍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膜的

沉积速度随溶胶浓度增加而增加,随基底孔径增加而减小。

【实验内容】

1.清洗烘干实验器皿。

(1)清洗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烧杯、量筒后,将它们放入烘箱中(40℃)

烘干;

(2)取一些干净载玻片,用清水洗净后用蒸馏水洗净,再用丙酮润洗后晾

干,放在烘箱里(40℃)烘干。

2.溶胶的制备

这部分实验内容主要是量取实验试剂、配置溶胶。

(1)取 10ml 钛酸丁酯、30ml 无水乙醇、2ml 冰乙酸混合放入清洗干

净并干燥的烧杯(50mL)中,磁力搅拌 20min,得到溶液 A。

(2)取 1ml 去离子水、10ml 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加入 0.5ml 浓盐酸,

得到溶液 B;

(3)将溶液 B 逐滴滴加到溶液 A 中,并不断搅拌;

(4)继续搅拌 1h 得到淡黄色的 TiO2 溶胶,清澈透明。


3.薄膜的涂覆

本实验选择提拉法,利用浸渍提拉机,将 TiO2 溶胶转移到玻璃基底上,制

备 TiO2 薄膜。

将干净且干燥的载玻片浸入步骤 2 后得到的溶胶里,10s 后缓慢提拉,速

度约 1mm/s,提拉后,在基片表面形成一层厚度均匀的溶胶膜。

4.干燥和热处理

将完全拉完的载玻片放入 40℃烘箱 10min,冷却后测量薄膜的透光度。

最后,将表面覆有薄膜的载玻片放入马弗炉(500℃)煅烧 3h 后取出冷却,

即可得到所需要的薄膜样品。

【注意事项】

1.要控制醇盐、溶剂、水、酸催化剂、等的比例,以获得清亮的溶胶,成

膜均匀透明,减少微裂纹的存在。

2.提拉薄膜一定要保持匀速,中途不能暂停,以便获得厚度均匀的薄膜。

【实验结果处理】

1.观察 TiO2 溶胶的形成过程,记录溶液、溶胶、凝胶状态的相应照片;

2.观察 TiO2 薄膜的均匀性,留下照片。

【思考题】

1.溶胶配置时,如果水的加入量过少,对实验结果可能会有什么影响?
2.加入冰醋酸的作用是什么?

3.溶液的 pH 值对溶胶的形成有何影响?

4.溶胶的配置过程中,为何要不断搅拌?
























实验七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特性测量

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以及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

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

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也可

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

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

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质子交换膜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了解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3、测量燃料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最大输出功率以及转

化效率。

4、观察能量转换过程。

二、实验仪器

新能源转换综合特性测试仪,包括高压汞灯光源、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

质子交换膜电解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储氢储氧罐、电源和电路控制系统

等。
三、实验原理

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

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

不变。新能源转换综合实验是利用高压汞灯发出的光源模拟太阳光,通过太阳

能电池板将光能转换为电能,输出的电能作为质子交换膜电解池的能量来源,

电解水进一步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氢能)。之后,产生的氢气可作为质子交

换膜燃料电池的燃料,通过催化剂作用燃料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将化学能

再次转换为电能驱动负载(电风扇)工作。

在上述能源转换过程中,水的理论分解电压为 U0=1.23V,如果不考虑电解

池的能量损失,在电解池上加 1.23V 电压就可使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实际由

于各种损失,输入电压在 Uin=(1.5~2)U0 时电解池才能开始工作。

电解池的效率定义为:

1.23
η= × 100% (1)
U in

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电解生成物的量与输入电量成正比。在标准状态下

(1 个标准大气压 P0,温度为零摄氏度),设电解电流为 I,经过时间 t 产生的

氢气和氧气体积的理论值为:

It
VH 2 = × 22.4 L (2)
2F

1 It
VO2 = • × 22.4 L (3)
2 2F
式中: 法拉第常数 F=e×NA= 9.648×104 C/mol;

元电荷 e = 1.602×10-19 C;

阿伏伽德罗常数 NA = 6.022×1023 mol-1;

It/2F 为产生的气体分子的摩尔数;

22.4L 为标准状态下气体的摩尔体积;

由于 1mol 水为 18g,通过密度可知其体积为 18mL,故电解池消耗的水的体

积为:

It
VH 2O = × 18mL = 9.328It × 10 −8 L = 9.328 It × 10 −5 mL (4)
2F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14)(15)式进行修正得:

273 + T P0 It
VH 2 = • • × 22.4 L (5)
273 P 2F

1 273 + T P0 It
VO2 = • • • × 22.4 L (6)
2 273 P 2F

式中:T 实验室摄氏温度,P 为所在地区大气压强,P0 为标准大气压。

电解池产生燃料的体积与输入电解电流大小成正比,而氢氧燃料进入燃料电

池后将产生电压和电流,若不考虑电解器的能量损失,燃料电池效率可以定义

为:

I FUC • U FUC
η= × 100% (7)
I WE • 1.23

式(7)中:IFUC,UFUC 分别为燃料电池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
IWE 为水电解器电解电流;

电解池燃料电池系统的最大效率定义为:

Pmax
η max = × 100% (8)
I WE • 1.23

式(8)中:Pmax 为燃料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

四、实验内容

1、观察能量转换过程

(1)确保储水储气罐中有足量的去离子水,燃料电池被水淹没。

(2)将太阳能电池,电流表以及电解池串联起来,确保正负极连接正确,

开启光源;

(3)电流表上将显示电解电流大小,电解池中将有气泡产生;

(4)观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情况。

2、质子交换膜电解池的特性测量

实验前,确定储水储气罐水位在水位上限与下限之间,并确保电解池被水

淹没(避免由于气泡原因电解池中无水进入)。

将测试仪的恒流源输出接到电解池上(注意正负极),将电压表并联到电

解池两端,监测电解池上的电压。
调节恒流源输出到最大,让电解池迅速产生气体,约 10 分钟后开展下面实

验(排出储水储气罐中的空气)。按表 1 调节恒流源的输出电流,待电解池输

出气体稳定后(约 1 分钟),用止水止气夹依次关闭氧气连接管和氢气连接管。

测量输入电流 I,电压 V 及单位时间 t 内产生的氢气体积,记入表 1 中。

表 1:电解池的特性测量

氢气产生量 氢气产生量
输入电流 I 输入电压 时间 t 电量 It
测量值
(A) (V) (秒) (库仑) 理论值
(升)

0.1

0.2

0.3

由(5)式计算氢气产生量的理论值。与氢气产生量的测量值比较。若不管

输入电压与电流大小,氢气产生量只与电量成正比,且测量值与理论值接近,

即验证了法拉第定律。

3、燃料电池的特性测量

3.1 在一定的温度与气体压力下,改变负载电阻的大小,测量燃料电池的输出

电压与输出电流之间的关系,即燃料电池的静态特性,如图 1 所示。该特性曲

线分为三个区域:活化极化区(又称电化学极化区)、欧姆极化区和浓差极化

区,燃料电池正常工作在欧姆极化区。空载时,燃料电池输出电压为其平衡电

位,在实际工作工程中,由于有电流流过,电极的电位会偏离平衡电位,实际
电位与平衡电位的差称作过电位,燃料电池的过电位主要包括:活化过电位、

欧姆过电位、浓差过电位。

图 1 燃料电池静态特性曲线

这样,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可以表示为:

V = Vr − υ act −υ ohm −υ com (9)

其中,V 为燃料电池输出电压,Vr 为燃料电池理论电动势, υ act 、 υ ohm 、 υ com 分

别为活化过电位、欧姆过电位、浓差过电位。

(1)理论电动势:理论电动势是指标准状态下燃料电池的可逆电动势,与外接

负载无关,其公认值为 1.229V。

(2)活化过电位:活化过电位主要由电极表面的反应速度过慢导致。在驱动电

子传输到或传输出电极的化学反应时,产生的部分电压会被损耗掉。活化过电

位分为阴极活化过电位和阳极活化过电位。

(3)欧姆过电位:这种过电位是克服电子通过电极材料以及各种连接部件,离

子通过电子质的阻力引起的。
(4)浓差过电位:浓差过电位主要是由电极表面反应物的压强发生变化而导致

的,而电极表面压强的变化主要是由电流的变化引起的。输出电流过大时,燃

料供应不足,电极表面的反应物浓度下降,使输出电压迅速降低,而输出电流

基本不再增加。

3.2 考虑内部电流的影响

尽管质子交换膜具有导通质子的特性,但是同时也具有微弱的导通电子的

特性,这就等效于半导体中少数载流子导电的特性。从化学反应的角度来解释

就是,少量燃料通过电解质直接从阳极扩散到阴极直接与氧气反应,从而不向

外部提供电流。因此,即使当燃料电池空载时,其内部也存在微弱的电流,虽

然在能量损失上可以忽略,但是在低温燃料电池中,当燃料电池开路时,它会

导致非常大的电压压降。

3.3 测量燃料电池的输出特性

(1)把测试仪的恒流输出连接到电解池供电输入端,断开燃料电池输出和风扇

的连接(拔开短接插),把电流调节电位器打到最小,打开燃料电池下部的排气

口胶塞。

(2)开启电源,缓慢调节电流调节电位器,使恒流输出大概在 100mA,预热

5 分钟。

(3)把电解池电解电流调到 350mA,使电解池快速产生氢气和氧气,排出储

水储气管的空气,等待 10 分钟,确保电池中燃料的浓度达到平衡值,此时用电

压表测量燃料电池的开路输出电压将会恒定不变。
(4)先把电阻箱的阻值打到最大,连接燃料电池、电压表、电流表以及电阻箱,

测量燃料电池的输出特性。电压表量程选择 2V,电流表量程选择 200mA(若

电流超过 200mA,可以选择 2A 量程)。

(5)改变负载电阻箱,记录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记入表 2 中。

表 2:燃料电池的输出特性数据

负载电阻 R ∞ 9999.9 7999.9 5999.9 3999.9 1999.9 999.9 899.9

(Ω)

输出电压 U

(V)

输出电流 I

(mA)

输出功率 P

(mW)

负载电阻 R 799.9 699.9 599.9 499.9 399.9 299.9 199.9 99.9

(Ω)

输出电压 U

(V)

输出电流 I

(mA)

输出功率 P
(mW)

负载电阻 R 89.9 79.9 69.9 59.9 49.9 39.9 29.9 19.9

(Ω)

输出电压 U

(V)

输出电流 I

(mA)

输出功率 P

(mW)

负载电阻 R 9.9 8.9 7.9 6.9 5.9 4.9 4.5 3.0

(Ω)

输出电压 U

(V)

输出电流 I

(mA)

输出功率 P

(mW)

负载电阻 R 2.5 2 1.8 1.6 1.5 1.4 1.3 1.2

(Ω)

输出电压 U
(V)

输出电流 I

(mA)

输出功率 P

(mW)

负载电阻 R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Ω)

输出电压 U

(V)

输出电流 I

(mA)

输出功率 P

(mW)

(6)根据表 2 数据,作出燃料电池静态特性曲线。

(7)根据表 2 数据,作出燃料电池输出功率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

(8)根据表 2 数据,计算燃料电池输出功率最大时对应的效率。

五、注意事项:

1、小心光源烫伤;

2、控制电解时间,避免水柱溢出;电解实验完成后,依次打开氢气连接管、氧

气连接管上的止水止气夹;
3、在负载调节过程中,依次减小电阻值,不可突变;当电阻较小时,每 0.1 欧

姆测量一次,测试时间要尽可能短,因为电阻过小时,负载较大,燃料电池输

出电流很大,造成燃料供应不足,输出稳定性降低。实验过程中,避免长时间

短路;

4、任何电流表都是有内阻的,在测试的过程中应该考虑电流表的内阻。200mA

档电流表内阻为 1 欧姆,2A 档电流表的内阻为 0.1 欧姆,在换挡测试过程中须

考虑此因素的存在,把电流表的内阻也考虑进去(即实际负载为电流表内阻与

负载电阻箱显示值之和)。

六、思考题:

1、本实验一个经历几次能量转换,分别发生了哪些反应?

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是什么,通常采用哪些类型的催化剂?














实验八 太阳能电池综合特性测试

太阳能的利用和研究是 21 世纪新型能源开发的重点课题之一。目前硅太阳

能电池应用领域除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外,已应用于许多民用领域:如太阳能

汽车、太阳能游艇、太阳能收音机、太阳能计算机、太阳能乡村电站等。太阳

能是一种清洁、“绿色”能源。因此,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

利用。本实验的目的主要是探讨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特性,太阳能电池能够吸收

光的能量,并将所吸收的光子能量转换为电能。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
2.太阳电池光电特性测量。

二、实验器材

1.仪器:直流电源,光源(高压汞灯),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光强度测定仪

等。

2.用品:电压表,电流表,滑线变阻器,导线等。

三、实验原理

1.硅太阳能电池

1)硅太阳能电池片结构

以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为例,结构如图 1 所示。其中基本材料为 P 型单晶

硅,厚度为 0.3~0.5mm 左右,上表面为经过 P 扩散工艺后形成的 N 型区

(~0.25μm),最终构成一个 PN 结。顶区表面有栅状金属电极,硅片背面为金
属底电极。上下电极分别与 N 区和 P 区形成欧姆接触与负载构成回路。为了减

小晶硅表面对光的反射损失,一般在表面覆盖一层减反射膜。

图1

2)光伏效应

光照射到半导体 PN 结上时,半导体 PN 结吸收光能后,两端产生电动势,

这种现象称为光生伏特效应。由于 P-N 结耗尽区存在着较强的内建静电场,因

而产生在耗尽区中的电子和空穴,在内建静电场的作用下,各向相反方向运动,

离开耗尽区,结果使 P 区电势升高,N 区电势降低,P-N 结两端形成光生电动

势,这就是 P-N 结的光生伏特效应。

3)硅太阳电池的特性参数

硅太阳电池工作原理基于光伏效应。当光照射到太阳电池板时,太阳电池

能够吸收光的能量,并将所吸收的光子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在没有光照时,可

将太阳电池视为一个二极管,其正向偏压 U 与通过的电流 I 的关系为:

qV
I = I 0 (e nkT − 1) (1)
其中,I0 是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n 称为理想系数,是表示 PN 结特性的

参数,通常为 1。K 是波尔兹曼常数,q 为电子的电荷量,T 为热力学温度。曲

线如图 2 所示。

图2

当太阳电池短路时,我们可以得到短路电流为 Isc,当太阳电池开路时,我

们可以得到开路电压为 Voc。

当太阳电池接上负载 R 时,所得到的负载 I-V 特性曲线如(图 3)所示,

负载 R 可从零至无穷大,当负载为 Rm 时,太阳电池的输出功率最大,它对应

的最大功率为 Pm:

Pm = I m × Vm (2)

上式中 Im 和 Vm 分别为最佳工作电流和最佳工作电压,将 Voc 与 Isc 的乘积

与最大输出功率 Pm 之比定义为填充因子 FF:

Pm V I
FF = = m m (3)
Voc I sc Voc I oc

FF 为太阳电池的重要特性参数,FF 越大则输出功率越高。FF 取决于入射

光强、材料禁带宽度、理想系数、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等。
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 η 定义为太阳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不照射到太阳电池

的总辐射能 Pin 之比,即

Pm
η= ×100% (4)
Pin

图3

四、实验内容

1.基本测量

(a)测量钨丝灯光强 J。

(b)测量电池板的有效面积 S。

(c)开路电压 Voc。

(d)短路电流 Isc。

2.测量太阳电池在无光照时的伏安特性(直流偏压从 0~2V)

连接测量电路如图 3 所示:
图3

利用测得的正向偏压时 I-V 关系数据,画出 I-V 曲线。

3.在不加偏压时,用钨丝灯光照射,测量太阳电池特性。连接测量电路如图 4

所示:(注意:此时光源到太阳电池距离不能太近,可选择为 20-25cm 左右)。

图4

(a)测量电池在不同负载电阻下,I对V的变化关系,画出曲线图。
(b)求太阳电池的出功率并作图,找出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最佳工作电压和
最佳工作电流。
Pm
(c)计算填充因子: FF =
Voc I sc

Pm
(d)计算转换效率:η = ×100%
Pin

4.电池的串联和并联
电池串联输出电流不变,电压相加。电池并联输出电压不变,电流相加。

五、实验数据记录
1.基本测量

项目 次数 1 2 3 平均
入射光强度J
( mW/cm2)
电池有效面积S
(cm2)
开路电压 (Voc) / V
短路电流 (Isc) / mA

2.无光照时的伏安特性

正向偏压U (V) 电流I (mA) 正向偏压U (V) 电流I (mA)


0 1.9
0.2 1.7
0.4 1.5
0.6 1.3
0.8 1.1
1.0 0.9
1.2 0.7
1.4 0.5
1.6 0.3
1.8 0.1
2.0 0

3.光照时电池的伏安特性

输出电压 (V) 输出电流 (mA)

⁞ ⁞

4.利用上述数据分别做出电池的暗特性曲线和光伏特性曲线。

六、注意事项

1、暗特性曲线测量时注意负载电阻的选取。
2、入射光强度随光照距离改变变化极大,调整好合适高度后不要随意改变光照
距离。

七、思考题

1、如何实现单晶硅电池片的p-n结的制备?
2、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和哪些因素有关,并说明如何改善?


























实验九 自组装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模板

自组装(self-assembly),是指基本结构单元(分子,纳米材料,微米或更大

尺度的物质)自发形成有序结构的一种技术。在自组装的过程中,基本结构单元

在基于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下自发的组织或聚集为一个稳定、具有一定规则几

何外观的结构。自组装技术简便易行,无须特殊装置,通常以水为溶剂,具有

沉积过程和膜结构分子级控制的优点。可以利用连续沉积不同组分,制备膜层

间二维甚至三维有序的结构,实现膜的光、电、磁等功能,还可模拟生物膜,

因此,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

【实验目的】

1. 了解自组装技术中的物理化学原理。

2. 学习用自组装技术制备单层聚苯乙烯微球阵列薄膜。

【实验材料】

聚苯乙烯微球乳液、去离子水、乙醇、移液器、培养皿、玻璃片、硅片、

棉线、镊子等。

【实验原理】

纳米粒子自组装的动力是“由液面蒸发引起的液体由中央向边缘的流动”

与“液体表面张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合力。如图 1 所示,图 1a 说明当液面因

蒸发而使液面降低时,为了补充液体在边缘处的损失,中央液体将向边缘区流

动,带动了胶体粒子向边缘区的聚集。图 1b 说明在边缘粒子聚集区域由于液

面降低到粒子直径的高度以下,因为粒子聚集区之外的液体表面张力总是大于
粒子之间的液体表面张力,液面的表面张力将推动粒子之间相互靠拢。如果胶

体粒子小球的直径均匀一致,在上述两种力的作用下,小球将紧密排列形成二

维类晶体结构。

图 1(a)液面蒸发引起的流体推动力;(b)液体表面张力。

【实验内容】

1、材料准备

1)玻璃裁割 在玻璃裁割机上裁割 10×20mm 玻璃 2 块;

2)清洗 按次序分别用去离子水、酒精、丙酮、去离子水超声清洗上述裁

割好的基底 10 分钟,留存备用;

3)将塑料环放入直径 9 厘米的培养皿中,并用去离子水加满培养皿;

2、聚苯乙烯微球自组装膜的制作

1)以引流的方式将配置好的浓度合适的 PS 悬浊液缓慢加入培养皿中,直

至在水的表面飘满一层白色膜(如图 2 所示);
2)将 2%
%的十二烷基
基苯磺酸钠
钠水溶液沿边
边缘滴入培
培养皿中,直
直至表面的
的膜

基本
本不发生变
变化;

3)用将基
基底从空隙
隙处缓慢放入
入 PS 膜的下
下方,并将
将基底以 20
0°左右的倾
倾角

缓慢
慢地把 PS 膜捞起,并
膜 并晾干备用;

4)将晾干
干后的带有
有 PS 膜的基
基底放入等离
离子体清洗
洗机中进行刻
刻蚀,从而
而制

得需
需要的 PS 模板。

图 2聚苯乙烯微
2 微球自组装膜
膜的制作过程
程示意图

【数据处
处理】

1、 录实验过程
观察并记录 程中所出现的
的实验现象
象;

2、 计算制作 1 cm2 大小
小的单层模
模板,至少所
所需要的聚
聚苯乙烯微球
球的

数量
量;

3、 选择效果较
较好的聚苯
苯乙烯微球模
模板留存,
,拍照并附
附于实验报告
告上。

【注意事
事项】

1、PS 球悬浮液不要
球 要加入太多
多,防止在培
培养皿溶液
液表面中形成
成多层;

2、用载玻
玻片捞起 PS 球的过程
程要缓慢,否
否则影响成
成膜的均匀性
性。
【思考题】

1. 在制作模板过程中,需选用浓度合适的聚苯乙烯微球悬浮液,如果浓度

不合适,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

2. 为什么要采用引流的方式来加入聚苯乙烯微球的悬浮液,而不是直接滴

入?

3. 2%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4. 实现自组装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附录
化学药品、试剂毒性分类参考举例

致癌物质

黄曲霉素 B1、亚硝胺、3—4 苯并芘等(以上为强致癌物质),2-乙酰

氨基酸、4-氨基联苯、联苯胺及其盐类、3.3-二氯联苯胺、4-二甲基氨基偶

氮苯、1-萘胺、2-萘胺、4-硝基联苯、N-亚硝基二甲胺、β-丙内脂、4.4-甲

叉(双)-2-氯苯胺、乙撑亚胺、氯甲甲醚、二硝基萘、羧基镍、氯乙烯、

间苯二酚、二氯甲醚等。

剧毒

六氯苯、羧基铁、氰化钠、氢氟酸、氯化氰、氯化汞、砷酸汞、汞蒸气、

砷化氢、光气、氟光气、磷化氢、三氧化二砷、有机砷化物、有机磷化物、

有机氟化物、有机硼化物、铍及其化合物、丙烯脂、乙腈、氢氰酸、硝基苯

等。

高毒

氟化钠、对二氯苯、偶氮二异丁腈、黄磷、三氯氧磷、五氯化磷、五氧

化二磷、三氯甲烷、溴甲烷、三乙烯酮、氧化亚氮、铊化合物、四乙基铅、

四乙基锡、三氯化锑、溴水、氯气、五氧化二钒、二氧化锰、二氯硅烷、三

氯甲硅烷、苯胺、硫化氢、硼烷、氯化氢、氟乙酸、丙烯醛、乙烯酮、氟乙

酰胺、碘乙酸乙酯、溴乙酸、乙酯、氯乙酸乙酯、有机氰化物、芳香胺、迭

氮钠、砷化钠、三氯化磷、甲基丙烯、丙酮氰醇、二氯乙烷、三氯乙烷等。

中毒
苯、四氯化碳、三氯硝基甲烷、乙烯吡啶、三硝基甲苯、五氯酚钠、硫

酸、砷化镓、丙烯酰胺、环氧乙烷、环氧氯丙烷、烯丙醇糖醛、二氯丙醇、

三氟化硼、四氯化硅、硫酸镉、氯化镉、硝酸、甲醛、甲醇、肼(联氨)、

二硫化碳、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

低毒

三氯化铝、钼酸胺、间苯二胺、正丁醇、叔丁醇、乙二醇、丙烯酸、甲基丙

烯酸、顺丁烯二酸酐、二甲基甲酰胺、乙内酰胺、亚铁氰化钾、氨及氢氧化

胺、二苯甲烷、四氯化锡、氯化锗、对氯苯氨、硝基苯、三硝基甲苯、对硝

基氯苯、苯乙烯、二乙烯苯、邻苯二甲酸、四氢呋喃、吡啶、三苯基磷、烷

基铝、苯酚、三硝基酚、对苯二酚、丁二烯、异戊二烯、氢氧化钾、盐酸、

氯磺甲、乙醚、丙酮、苯甲烷、铁氰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