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中論》的作者

李潤生

《中論》(Madhyamaka-kārikā),亦名《中觀論》或《根本中論》①。
《根本中
論》梵文作 Mūlamadhyamaka-kārikā,由 mūla,madhyamaka,kārikā 三詞所組成,
mūla 是“根本”義,madhyamaka 是“中觀”義,kārikā 是“論頌”義,故結合
應名為《根本中觀論頌》。

《中論》的作者名龍樹 (Nāgārjuna)。Nāga 是“龍”義,arjuna 是“樹”義。


由於連合二詞而成合成詞時,產生連音上的音變,達成 Nāgārjuna。玄奘在《大
唐西域記》中,把龍樹譯為“龍猛”②。亦有名之為“龍叫”(Nāgāhvaya) 者③。

有關龍樹的生平事蹟,主要見於鳩摩羅什 (Kumārajiva) 所譯出的《龍樹菩


薩傳》,作者不詳。其餘於玄奘法師的《大唐西域記》諸品中,亦有記敍。至於
在藏地布頓所撰的《佛教史大寶藏論》
(簡名《布頓佛教史》
)及多羅那他所撰的
《印度佛教史》(簡名《多氏佛教史》④)中,作者依密教傳說,把龍樹的事蹟
加以渲染記錄下來。下文將選擇有關資料,分五小節予以記述。

㈠ 年代:有關龍樹的生卒,有不同的推測,其中以由西元 150 - 250 年的說


法最為近代學者所接受⑤。按鳩摩羅什所出《龍樹菩薩傳》的結語說:“(龍樹)
去世已來,始過百歲,南天竺諸國為其立廟,敬奉如佛。”⑥可見龍樹是在鳩摩
羅什在世前一百多年去世的。鳩摩羅什譯成《龍樹菩薩傳》,依《大正新修大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吉藏的注釋龍樹《中論》頌文及青目 (Piṇgala) 釋文著作,名為《中觀論疏》
,可見《中論》亦名《中觀論》
。又今存
藏譯本的月稱 (Candrakīrti) 對《中論》的注釋,名為《中觀根本明句釋》
,故知《中論》具稱《根本中論》。

② 玄奘《大唐西域記》卷十中,記述龍猛(即是“龍樹”)接納提婆 (Āryadeva,亦譯為“聖天”)為弟子的過程及龍
猛被逼自殺的經過,此中的“龍猛”即是《中論》作者“龍樹”。

③ 在梵本《楞伽經》中,那位“證得歡喜地,往生極樂國”的龍樹論師,名為“龍叫”(Nāgāhvaya)。又月稱於《入中
論》中,把《大雲經》名之為“龍”的,以為即是龍樹。據印順考證,此等臆測俱不成立。見印順《空之探究》頁
20l - 202。

④ 《布頓佛教史》由郭和卿漢譯,1986 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多氏佛教史》由張建木漢譯,1988 年由四川民族出版


社出版。

⑤ 如 Kenneth K. Inada 所撰的英譯《中論》(Nāgāhjuna, A Translation of his Mūlamadhyamaka Kārika,with an lntroductory


Essay),其序言把龍樹推定為西元 150 - 250 年的人。日本學者亦多接受龍樹住世的年代是西元 150 - 250 年之間,見
梶山雄一著、吳汝鈞譯的《印度中觀哲學》頁 56。(中國臺北圓明出版社版)

⑥ 見《大正藏》卷五十,頁 186。
經勘同目錄》的考證是在東晉隆安五年至義熙九年 (401 - 413) 之間;如從西元
401 年上溯 151 年(始過百歲)
,便是西元 250 年,以此年作為龍樹去世的年代,
亦頗合理。

又龍樹在南印度的安達羅 (Andhra) 的娑多婆漢那 (Sātavāhana) 王朝,受到


當時領袖的禮遇,所以有《龍樹菩薩勸誡王頌》①,那就是龍樹給娑多婆漢那國
王的書函。彼國王的名字不能確考,若指 Gautamīputra Śātakarṇi 國王,則當成書
於西元 106 - 130 年間;若指 G. Yajñaśri,Śātakarṇi 國王,則在西元 173 - 199 年
間②。又世稱龍樹長壽,若他壽命一百歲,則從他的卒年 (250) 上數一百年,那
麼他的生年或在西元 150 年,如是三四十歲上書娑多婆漢那的 Śri-yayna Śātakarṇi
國王是完全有此可能③。

有關龍樹的壽命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如日僧湛睿《大乘起信論義記教理抄》
引隋·慧影《大智度論疏》卷一云:“(龍樹)住持佛法三百餘年。八百年後付
於提婆。”《十二門論宗致義記》云:“佛滅後三百年,
(龍樹)於南天竺出世,
至八百年卒。”《法苑珠林》卷五十三云:“佛滅後三百年(龍樹)出世,壽七
百歲。”《百論疏》卷上引僧睿《成實論序》云:“佛滅後三百五十年馬鳴出世,
五百三十年龍樹出世。”④ 如是眾說紛紜,今皆不取。其詳亦可參考西方學者
Richard H. Robinson 所著的 Early Mādhyamika in India and China。⑤

至於藏地學者多羅那他有這樣的記載:“阿闍梨龍樹的壽數有兩種說法,一
種認為是(祗)差七十一年到六百歲(依據龍樹在中印度住二百年、在南印度住
二百年、在吉祥山 (Śriparvata) 住一百二十九年的傳說而作的概算);一種認為
(尚)差二十九(年便)到六百歲(除在吉祥山住一百七十一年以外,其餘與前
說相同)⑥。”今亦不取。

㈡ 得名:據鳩摩羅什《龍樹菩薩傳》所載,龍樹是在樹 (arjuna) 下出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龍樹菩薩勸誡王頌》為唐義淨所譯。此外還有兩譯本,一是求那跋摩所出的《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
,另
一是僧伽跋摩所出的《勸發諸王偈》

② 見梶山雄一《印度中觀哲學》頁 56。

③ 故印順在《空之探究》中,亦主張龍樹的年代是西元 150 - 250 年。但呂澂則把年代稍為推後,認為“龍樹的年代在


西元三世紀比較合理”。見呂撰《印度佛學源流略講》第三章(初期大乘佛學)

④ 見《周叔迦佛學論著集》上集,頁 506。

⑤ 見該書頁 2l - 26。

⑥ 見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頁 85。
當他長大後,從大龍 (Nāga) 菩薩的指引,到龍宮學習大乘經教而得道。所以把
“龍”(Nāga) 及“樹”(arjuna) 兩個名字結合起來,便成為“龍樹”(Nāgārjuna)
的名字①。

㈢ 生平:龍樹是南印度人,出身於婆羅門家族②。天聰奇悟,尤善記憶。
幼時還在乳哺之中,聽聞他人誦讀“吠陀聖典”,即能背誦其文且領會其義。到
了弱冠之年,則已精通天文、地理、圖緯、秘讖的世間學問,因而頗負盛名。

當時他有摯友三人,都是一時之傑。他們相議:天下的義理,開神明、悟幽
旨的,都已盡得,如何可以尋找得“騁情極欲,最一生之樂”的方法?於是到法
術家,求隱身之法。學得隱身術後,便潛入王宮,侵淩宮女。百日之後,弄得不
少宮女懷有身孕。王與大臣相議,以細土置諸門中。當龍樹等四人以隱身術潛入
宮中時,司守者發現地上的足跡,便即緊閉宮門,令數百力士,揮刀在空中斬斫,
結果摯友三人都死於亂刀之下;惟有龍樹一人,斂身屏氣,依王頭側,始乃得免。
由是悟出“慾為苦本”之理,於是心生厭慾,發出家願:“若我得脫,當詣沙門,
求出家法。”

龍樹幸得逃脫,便到山中佛塔廟裏,受戒出家。經九十日,盡讀(小乘)三
藏典籍,通達經中甚深義理;更求餘經,都不可得。於是到北印雪山中,值遇一
位老比丘,以摩訶衍(大乘)經典相贈。龍樹誦受愛樂,雖知實義,但還未通達,
祗有周遊諸國,遍求餘經,都不可得。

在這期間,與外道沙門對辯,屢屢摧伏外宗,不免生起驕慢之心,以為佛經
妙理,雖還未盡得通達,但彼未盡的妙理,亦可以理推知,曉悟後學,於理不違,
於事無失。於是為別創學派,便立教誡,更造新衣,傳授自己的學說。當時有“大
龍”菩薩見此,生惜憫之心,於是接龍樹入海③,於宮殿中,開七寶藏,以大乘
深奧經典、無上妙法,授諸龍樹。龍樹讀了九十天,練達通悟甚多,所讀雖已十
倍於前時,但理仍未盡,於是大龍菩薩又以諸經一箱贈之①。由此龍樹得以深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龍樹菩薩傳》(下文簡稱《龍樹傳》)云:“其母樹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 (arjuna),阿周陀那 (arjuna) 樹名也。
以龍 (Nāga) 成其道,故以龍 (Nāga) 配字,號曰‘龍樹’(Nāgārjuna) 也。”見《大正藏》卷五十,頁 186。

② 此文主要依《龍樹傳》而轉述。至於在《布頓佛教史》中,也說在釋尊滅度後四百年,南印度“貝達壩”城有一富
有的婆羅門,迎請婆羅門百人,供法宴齋食而得子嗣,此即龍樹論師。見該書頁 127。

③ 呂澂認為“大龍”可能是宣傳大乘經典的人,“海底龍宮”大概是北度龍族所住的地方。他又說:北印一帶,對龍
的傳說很普遍,山上有雪水積成大湖,龍就住在湖裏,稱之為龍宮。如果說龍樹確由龍宮取得大乘經,那就是說:
他從北度雪山深處取得。見呂著《印度佛學源流略講》第三章第二節“龍樹的學說”。
無生,三忍具足②。大龍菩薩然後送他出龍宮,到南印度弘法。

當時南印度的國王③承事外道,譭謗佛法。龍樹為了化度他,所以親持赤幡,
在王前行,如是者凡有七年。後國王發現了他,問他是誰。龍樹說自己是“一切
智人”。國王驚愕。以為“一切智人”曠代不有,為求驗證,使問龍樹:“今天
上正發生什麼事情?”龍樹答言:“今天人正與阿修羅戰鬥。”不久,空中忽然
投下了不少干戈兵器。國王說道:“干戈矛戟,雖是兵器,但也不能證明戰鬥者
是天界眾生及阿修羅!”龍樹說:“構之虛言,不如證之以實事。”言猶在耳,
不少的阿修羅的手、足、耳、鼻,從空中紛紛下墜,更引國王及臣民、婆羅門眾,
觀看空中兩陣相對。由是國王信服,領婆羅門過萬之眾,歸依佛教。自此佛教大
行於南印,並一再降伏外道。

到了龍樹晚年,有小乘法師,當懷忿嫉。龍樹見之,問道:“你樂於見我久
住於世嗎?”小乘法師答言:“實不願見!”龍樹於是退歸閑室,經日不出,後
弟子破門而入,發現龍樹經已蟬蛻而去。龍樹去世已過百年,而南印度諸國為其
立廟,敬奉如同佛陀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若依《布頓佛教史》所載,龍樹先於薩惹哈大師座前,求得《密集》等密教典籍,後於那爛陀寺,得羅睺羅為其親
教師,受“具足戒”,名為“具德比丘”;於寺中以“點金術”獲得黃金以作僧眾的膳費,賴此渡過大災荒的時年,
由此犯了“邪命生活”的戒條,所以到外邊修造寺廟和佛塔,以懺悔其過。後來龍王請他到龍宮去,以《十萬(頌)
般若(經)》及其他經文相贈,由此因緣,遂得名“龍樹”(修龍法得成就之意。按:呂澂依此,說龍樹名字在“藏
地譯為‘龍成’,這是照原文字義譯的,因 arjuna 的語根 ar 是‘成’的意思。”)見該書頁 127 - 128。

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則說龍樹在西印度摩臘婆 (Mālava) 國的兜陀訶梨 (Dodhahari) 地方得“隱身”等等真言


道的各種成就,同時迎請了多種陀羅尼咒及《般若十萬頌》
,而聲聞眾則宣稱那是龍樹所造的。見該書頁 83 - 84。

② 所謂“深入無生”者,是指深契一切法不生不滅的正理,那是契證真如,成為“登地菩薩”之意。“三忍具足”指
龍樹已得第三地的“忍波羅蜜多”最為圓滿。所謂“三忍”是指“忍波羅蜜多”的“耐怨害忍”(忍受別人對自己
的怨害)
、“安受苦忍”(能安受諸苦)及“諦察法忍”(能耐心研習佛法)
。後人依此說龍樹是“三地菩薩”。又
“三忍”可指“三法忍”,即一者“言響忍”在地前位;二者“柔順忍”,在四、五、六地;三者“無生法忍”,
在七、八、九地。

③ 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說龍樹後半生在南印度,調伏了商羯羅王,護持佛教多年。見頁 84。

④ 有關龍樹的去世,不同資料,各有不同說法。今略單一二如下:
(甲)《大唐西域紀》卷十記云:“龍猛(即龍樹)菩薩善閑藥術,餐餌養生,壽年數百,志貌不衰。引正王既得
妙藥,壽亦數百。王有稚子,謂其母曰:‘如我何時得嗣王位?’母曰:‘以今觀之,未有期也。父王年壽已數百
歲,子孫老終者蓋亦多矣。斯皆龍猛(龍樹)福力所加,藥術所致。菩薩(若)寂滅,
(則)王必殂落。夫龍猛(龍
樹)菩薩,智慧弘遠,慈悲深厚,周給群有,身命若遺,汝宜往彼,試從乞頭,若遂此志,當果所願。’王子恭承
母命,來至迦藍,門者驚懼,故得入焉。時龍猛(龍樹)菩薩方讚頌經行,忽見王子,佇而謂曰:‘今夕何夕,降
趾僧坊,若危若懼,疾驅來至?’對曰:‘……我慈母曰……十方善逝,三世如來,在昔發心,逮乎證果,勤求佛
道,修習戒忍,或投身飼獸,或割肌救鴿,月光王施婆羅門頭,慈力王飲藥叉血,諸若此類,尤難備舉,求之先覺,
何代無人?今龍猛(龍樹)菩薩篤斯高志,我有所求,人頭為用,招募累歲,未之有捨。欲行暴劫殺,則罪累尤多,
虐害無辜,穢德彰顯。惟菩薩修習聖道,遠期佛果,慈沾有識,惠及無邊,輕生若浮,視身如朽,不違本願,垂允
所求!’龍猛(龍樹)曰:‘俞,誠哉是言也!我求佛聖果,我學佛能捨,是身如響,是身如泡,流轉四生,往來
六趣,宿契弘誓,不違物欲。然王子:有一不可者,其將若何?我身既終,汝父亦喪,顧斯為意,誰能濟之?’龍
猛徘徊顧視,求所絕命,以幹茅葉自刎其頸,若利劍斷割,身首異處。王子見已,驚奔而去。門者上曰,具陳始末。
王聞哀感,果亦命終。”見《大正藏》卷五一,頁 929。
(乙)《布頓佛教史》云:“那時,塔卓迅朗德覺讓波王(樂行賢王)有一兒子,名‘具能童子’,當他的母親給他
一件無縫天衣的時候,他說待我執掌國政的時候,才需用這件妙衣。母親說:‘你不可能執掌國政,因為你父親同
阿闍黎龍樹修長壽辟穀法,並獲得成就,他的壽命將和龍樹的壽命共存亡。’於是王子來到吉祥山阿闍黎龍樹的住
處,請求菩薩滿足他的願望,施給頭首。龍樹對他說法,他以利劍砍龍樹的頭,但未能傷。阿闍黎龍樹對他說:‘我
往昔曾以吉祥草殺害昆蟲命,方有此異熟業果報應,因此可用吉祥草斷我頭首。’王子用草斷阿闍黎的頭首後,從
頭首的脖根發出聲音說:‘我到極樂世界去,此身將來複入癒合。’王子拿走頭首,又被藥叉母奪去,丟在一由旬
之外。傳說頭首和身軀兩不腐壞,一年復一年地兩相接近,最後合攏而復活,再作弘法利生的事業。”見該書頁 130。

㈣ 傳法:龍樹的傳法弟子是南印度的提婆 (Āryadeva),藏傳謂他是“僧伽
羅島”的國王之子(或言養子)①。他也是婆羅門種,博識淵覽,才辯絕倫,未
師事龍樹之先,早已擅名天竺。早年曾到大自在天神廟,登梯鑿去神像的眼睛②
而使人疑惑。提婆到龍樹處出家,其過程見諸玄奘的《大唐西域記》③。

提婆從獅子國(即今斯里蘭卡)來至憍薩羅國 (Kosalā),求見龍樹論師,請
門人通傳。龍樹雅知其名,於是盛滿一缽水,命弟子拿去給提婆看。提婆見了,
在缽水之中,投以一根針。弟子持缽,以疑惑心情,回去複命。龍樹問道:“他
說了些什麼?”弟子回答:“沒說什麼,祗投了一根針在缽水裏。”龍樹高興地
說道:“多麼聰明的人啊!水那樣的東西,隨容器的方圓而呈現,逐物清濁,彌
滿無間,澄湛莫測。我盛滿一缽之水示之,目的在比喻我的學問,智周圓備;他
投之以針,在顯示他亦能遂窮其極,一探到底。此非常人,宜速召進!”提婆進
來,見龍樹風範,懍然肅物,言談者皆伏抑首。提婆素挹風徽,久希請益。於是
升堂僻坐,談玄永日,辭義清高。龍樹贊許他說:“學後冠世,妙辯光前,我惟
衰耄,遇斯俊彥,誠乃瀉瓶有寄,傳燈不絕,法教弘揚,伊人是賴。幸能前席,
雅談玄奧。”提婆聞命,反而產生自負心理,正要提振辭端,將開義府,但忽然
看見龍樹的威嚴,怎知竟而忘言杜口,於是避坐引責,遂請受業④。

㈤ 著作:龍樹著作很多,有“千部論主”的美譽。漢譯著作現存二十種,
但托名者有三,依據考證所得,可信者有十七種,至於藏譯者更多,合一百一十
八種,但以密教典籍為主。茲分類臚列其重要者於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見多氏《印度佛教史》
,頁 96 - 97。又《大唐西域記》說他從師子國(錫蘭)來。見《大正藏》卷五〇,頁 929。

② 鳩摩羅什所撰的《提婆菩薩傳》載:提婆以國人不信其言為憂,至大自在天神廟鑿出神像的眼睛,謂以心供養。天
神言:“我所缺乏的是左眼,施我者便可出之。”提婆即以左手挖出左眼給他,但天神以神力,使之隨出隨生,如
是索取不已,從旦終朝,挖出眼睛竟有數萬。由此終於得到天神的讚賞,許其所願(即令其言不虛說,使國人信服)。
見《大正藏》卷五〇,頁 186 - 187。

③ 見《大唐西域記》卷十;《大正藏》卷五一,頁 929。

④ 英學者渥德爾 (A.K. Warder) 著《印度佛教史》(Indian Budhism),認為龍樹另有一名卓越的弟子,名為龍猛


(Nāgāhvaya),是《大智度論》及《十二門論》的作者,但論證不足,故今不取。見該書王世安譯,頁 358 - 359。又
日僧空海《付法藏傳》卷一稱龍猛(即龍樹)入南天竺鐵塔中,金剛薩埵親授灌頂,誦秘密無上曼荼羅教(密教),
流傳人間。
1.經集:《福蓋王行所集經》
2.釋經:《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
《中論》
3.專論: 、《十二門論》
、《大乘破有論》
、《壹輸盧迦論》
、《廻諍論》、
《六十如理論》
、《空七十論》
、《大乘二十頌論》
、《菩提資糧論》
、《因緣心論頌》、
《菩提心離相論》
4.政論:《寶行王正論》①、《龍樹菩薩勸誡王頌》
《無畏論》②、
5.藏譯: 《七十頌空性論》
、《廣破論》
、《法要釋》
、《法界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其中第五品,論及修行十地的情況。

② 《龍樹傳》云:“(龍樹)造《無畏論》十萬頌;於《無畏論》中出《中論》也。”又“藏譯”諸論與“漢譯”相
同者從略,亦不詳加分類。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