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2012 年第 22 期 科技管理研究 2012 No.

2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doi: 10. 3969 / j. issn. 1000 - 7695. 2012. 22. 001

美国产业创新联盟的经验与启示
———基于美国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公司的案例研究

望俊成 ,温钊健
1 2

( 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2. 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2)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高技术经济正在迅速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产业创新联盟的
组建成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也是应对国外产业技术竞争的重要手段。通过以美国经典的产业创新集群
———美国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公司为案例,详细阐述其组织结构、运营模式及其演变的历史,总结其得失成败
与经验教训,为我国产业创新联盟的组建与管理提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 创新联盟; 产业创新联盟; 技术创新; 微电子
中图分类号: F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7695 ( 2012) 22 - 0001 - 06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American Industry Innovation Alliance


—Case Study Based on American Micro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s

WANG Juncheng1 ,WEN Zhaojian2


( 1.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Beijing 100038,China;
2. Information Resource Research Center,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world economy,hi - tech economy is developing at a rapid speed and the tech-
nology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productive forces. The formation of industry innovation alliance is critical to build an
innovative country as well as important means to response to foreign competition in industrial technology. The paper takes
the classic industry innovation cluster in United States—the American micro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corpora-
tions as an example to elaborate it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operating mode and evolving history. Ultimately,it summarizes
the success,the failure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example to serve as proposal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dustry innovation alliance in China.
Key words: innovation alliance; industry innovation alliance; technology innovation; microelectronics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产业间面临 更好地推动我国产业创新联盟的组建与发展具有重


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如何更快、 更好地开发新技 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术、占领新市场是获得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 为了
1 产业创新联盟简述
加强国家的产业竞争力、 面对国际挑战, 产业间组
建产、学、研一体相互合作、 共同发展的产业创新 产业创新联盟, 是指产业内两个或以上的伙伴
联盟继而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在 2009 年, 国家科 企业或组织,以协同创新、联合开发作为战略目的,
技部、财政部等六大部门联合发布了 《关于推动产 通过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的方式, 以承诺和信任为
[1]
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 》,将建立产业 纽带缔结的合作联盟 。产业创新联盟本质上是产、
技术联盟、加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定为国家产业战略 学、研一体联合发展的战略性联盟, 联盟的主体联
的重要部分。 随后, 四川、 湖北等省市纷纷遴选当 合组成一条涵盖技术与产品的研发、 测试、 生产、
地优秀产业, 组建并发展产业创新联盟。 在这样的 销售与进一步开发全流程的创新链 。
背景下, 总结以往经典产业创新联盟的经验教训, 产业创新联盟最早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英国

收稿日期: 2011 - 12 - 19,修回日期: 2012 - 06 - 25


基金项目: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产学研合作的管理机制研究” ( 2011GXS4K068)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科研预研基金项目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模式及其演化路径: 基于案例分析” ( YY - 201111)
2 望俊成等: 美国产业创新联盟的经验与启示———基于美国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公司的案例研究

组建的研究联合体。 到了六十年代, 日本以研究联 个产业创新集群完整的生命周期, 见证了美国微电


合体的模式组建的工矿业研究组合等组织, 有效地 子工业的发展与兴衰, 其管理模式与演化路径值得
[6]
提高了日本企业在工矿业、 微电子行业的竞争力。 深入参考 。
美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将研究联合体模式 2. 2 MCC 主体结构与运作模式
与美国的工业特色结合起来, 发展成以企业为主导 2. 2. 1 参与主体
的现代产业创新联盟模式, 并应用在微电子、 计算 产业创新联盟的主体对产业创新联盟发展的方
机、汽车工业上, 组建了半导体制造技术公司、 产 向与效率有重要的影响。在 MCC 的案例中,组成产
业研究所等产业创新联盟。 产业创新联盟对美国的 业创新联盟的主要主体有以下三个: 企业, 大学与
[7]
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加强有重要的作用 。 科研机构,行政运营者 。MCC 的组织结构如图 1
在关于产业创新联盟的研究方面, 国外学者主 所示。
要偏向于为产业创新联盟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上提供
[2]
理论支持。Pfeffer 提出资源依赖性理论,指出联盟
的建立是为了成员之间各取所需, 并减少经营期间
[3]
的不确定性。Porter 提出,产业创新联盟是提高产
业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为国家组建联盟提供
理论依据。国内学者更多的是从管理机制、 合作模
[4]
式上进行实用性研究, 如: 穆荣平等 从产学研的
契约与合作者两方面划分了中国的产学研联合模式 ;
[5]
上海科技研究中心等 总结了国内外产业创新联盟 图1 美式产业创新联盟的组织结构
的种类和发展态势, 强调建立与发展产业创新联盟 ( 1 ) 企 业。 企 业 是 产 业 创 新 联 盟 的 主 导 者 ,
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并提出相关建议。 也是产业创新联盟的主要推动力, 其主要任务在于
2 MCC 案例分析 为联盟的持续运营和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和经费支持 。
企业需要参与创新联盟的决策运作, 根据自身和行
2. 1 MCC 成立背景与目标 业的创新需要, 决定技术创新的战略发展方向, 制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起飞 定创新联盟的长远发展规划。 在研究工作上, 企业
阶段,西方先进国家纷纷在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 可以派遣部分职员参与创新联盟工作, 跟创新与研
术方面争取领先地位。 日本政府方面由通产省策划 发部门保持畅顺沟通, 分享科研经验与实践成果。
技术发展方案,并组织日本计算机工业内 80 多所小 企业对产业创新联盟的科研成果具有优先使用权 ,
公司和日立、东芝等 5 家大集团公司进行紧密的合 并根据参与份额拥有其部分的知识产权 。 通过企业,
作,争取获得技术的制高点。直到 1982 年, 日本在 产业创新联盟的成果能得到转化推向市场, 在参与
微电子技术领域提出的论文与专利数量以及产品市 竞争同时获取盈利与经验。
场份额都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在 MCC 里,参与的企业主体主要为对微电子与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面对着日本在微电子和 计算机技术发展有浓厚兴趣的企业, 如数据控制公
计算机领域的强大挑战, 美国必须迅速做出回应。 司 ( Control Data Corp. ) 、国际半导体集团 ( National
1982 年 2 月,微电子工业 16 家企业与机构进行会议 Equipment Corp. ) 等大型企业。随着 MCC 的发展与
并讨论,同意以产业创新联盟的方式合作建立美国 演进,参与的企业成员常有所变动, 在高峰期有超
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公司 ( Microelectronics and Com- 过 100 家企业成员参与 MCC 的决策。 在 20 年 内,
put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下文简称 MCC) 。MCC 企业共为 MCC 制定了研究开发系统架构设计、先进
是美国微电子工业在产业联盟上的一次重要尝试 。 微电子封装、 硬件系统工程、 软件技术开发四大研
成立于 1982 年的 MCC 改变了美国大企业之间互不 究方向,并提供了共计数百亿美元的经费供其从事
合作的历史传统, 开创了美国第一个产学研全面结 技术研究,为 MCC 的持续运营与前进方向提供了重
合联合开发的历史先例。 从 MCC 成立的 1982 年到 要的支持; 另一方面企业也从 MCC 获取与转化了超
其 2004 年正式解散的 22 年里,MCC 帮助美国微电 过 600 项技术, 建立起了企业与创新联盟之间的互
子产业转化了 600 多项新技术, 发布和授权了 500 利结构。
多项新专利,为美国微电子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 ( 2) 大学与科研机构。 大学与科研机构在创新
争提供了巨大的优势; MCC 开发的新技术、 研究报 联盟内分担了研发职能, 他们通过其科技力量和智
告与科研教学资料为美国数百所公司与高校提供参 力资源参与联盟运行。 创新联盟本身拥有一个庞大
考和支持,大大地促进了微电子工业技术的进一步 的、有组织的研究机构, 但除此之外, 也需要与其
发展和突破。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MCC 走完了一 他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紧密合作, 加快研究工作的
望俊成等: 美国产业创新联盟的经验与启示———基于美国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公司的案例研究 3

进展,所以处于辅助地位的大学与研究机构也是联 根据自己投入的资金数量决定持有 MCC 的股份数


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方面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企 目,并进而决定其表决权的大小。 董事会的主要决
业创新联盟培养与提供相关研究人才, 另一方面可 定包括: ①CEO 与研究总监等重要人员的任命; ②
以根据自身的研究特长, 从联盟处承包一定的研究 技术研究的长远计划以及财政安排; ③对新企业成
课题进行攻关研究,从而获取研究经费。 员加盟申请的批核; ④制定技术转化与专利税计划。
在 MCC 方面,MCC 曾经与 82 所大学和 48 所科
研机构进行科研合作。 本地区的大学与科研人员资
源是 MCC 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 与 MCC 有合作关
系的大学中, 以总部所在地特克萨斯州的为最多。
美国在微电子与计算机领域名列前茅的高校, 如加
州理工和麻省理工大学, 都跟 MCC 有过合作关系。
各高校与 MCC 的合作动机在于从经济上获取更多的
经费和资源, 在科研上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图2 MCC 内部管理结构
与高 校 合 作 对 MCC 人 才 结 构 也 产 生 较 大 的 影 响,
20% 的研究人员是从高校科研人员中获取,7 个项 2 ) CEO。CEO 是 MCC 内最重要 的 行 政 人 员,
目总监中有 2 名是来自合作的高校。 由董事会选出。CEO 一方面负责管理副总裁与职员
( 3) 联盟核心科研机构。 联盟核心科研机构是 等行政人员, 支持管理机构内的日常科研运作, 另
产业创新联盟最重要的主体, 它是由联盟的成员企 一方面要跟其他合作主体, 如科研机构、 地方与联
业经过协商合作后, 基于共同利益合作成立的一所 邦政府等充分沟通, 争取其支持。CEO 作为对 MCC
大型研究机构。 联盟核心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科研 内部运作最熟悉的成员,有义务参与董事会的会议,
机构,本身具有强大的科研力量, 能实现企业所制 向董事会汇报并对重要问题发表意见 。
定的科研规划与任务。 另一方面核心科研机构作为 3) 研究总监。 研究总监是 MCC 在科研层面的
产业创新联盟的主体, 负责代表企业去跟其他科研 重要主管,由董事会决定与任免。 每一位研究总监
机构与高校进行技术合作。 主管董事会每年制定的一个大型研究方向, 确保董
在 MCC 的例子里,MCC 自身作为产业创新联 事会的技术规划的落实。 研究总监为其研究的方向
盟的核心科研机构, 具有庞大的科研结构与科研能 制定具体研究计划, 并带领项目经理与研究人员实
力。MCC 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 能根据科研需 施计划。
要自行制定财政计划与科研计划, 自身也可以作为 ( 2) 科研资金分配。 科研资金分配的问题是指
与企业和高校参与科研合作的主体 。 就 MCC 需要进行的各研发项目的资金预算分配,以
2. 2. 2 管理模式 及对每 一 个 项 目 成 员 企 业 的 承 担 比 例 分 配 问 题 。
产业创新联盟的管理向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 MCC 每年需要向董事会会议提交技术计划草案以及
题。在一个自由市场的环境下, 如何兼顾参与主体 各项目所需的经费供董事会审核。 董事会经过会议
之间的利益, 建立一个互信合作的科研平台, 对产 讨论 挑 选 及 批 核, 修 订 并 通 过 预 算 案, 供 下 一 步
业创新联盟的运行效率与持续寿命有重要的影响 。 实施。
MCC 的管理模式在创办时经过精细的设计, 在科研 在每一个科研项目上, 实行企业平分研究经费
效率、吸引新成员方面都展现出巨大的优势, 因此 的原则。参与提供项目经费的企业可以获得优先免
[8]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费使用科研成果的优势, 并能平分项目成果以后产
( 1) 组织结构。MCC 作为企业合作创新的联盟 生的专利转让费; 而选择不参与项目和提供经费的
本身 是 一 个 独 立 的 组 织, 具 有 独 立 法 人 的 地 位。 企业,如需要使用该项目的科研成果, 则需要支付
MCC 的组织形式是一个以科研工作为主要任务的非 三倍于科研经费份额的费用进行购买。 这种科研资
盈利组织,其主要任务在于通过联合开发为企业提 金制度在保证项目科研基金的同时, 保证了企业参
供新的技术与专利, 供企业进行转化获利。MCC 具 与的自由度。
有一套自主独立的组织结构、 完整的企业管理体系、 ( 3) 科 研 成 果 转 化。 成 员 企 业 根 据 自 身 的 特
[9]
独立的财政与经费预算制度 。MCC 的管理结构如 点,将相关的技术转化开发出新产品并投入市场,
图 2 所示。 这个过程被称为技术转移。技术转移是 MCC 的技术
从图 2 中我们可以知道,MCC 的组织结构包含 走向市场和走向应用的过程,因此 MCC 和成员企业
以下三种重要主体: 对技术转移的问题相当重视, 并为此制定了三种技
1) MCC 董事会。MCC 董事会是 MCC 的最高权 术转移的策略:
力机构,由产业创新联盟的成员企业组成, 各公司 1) 标准技术包制度。 标准技术包制度是 MCC
4 望俊成等: 美国产业创新联盟的经验与启示———基于美国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公司的案例研究

最基本的技术转移制度。MCC 的研究项目组会定期 取的合作模式在政策法规上时常受到挑战, 处于不


地向参 与 项 目 的 成 员 企 业 发 放 标 准 技 术 包 ( STP, 利地位。
Standard Technology Procdedure) ,以保证企业能够了 MCC 之所以能够克服不利条件, 顺利渡过初创
解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每一个 STP 内都包含该技 期,主要得益于其组织结构的优势与联盟内部的紧
[10]
术的最新版本和实施指南, 以指导企业进一步的产 密配合 。在成员企业方面,MCC 初始的董事会成
品开发和技术实施。 员均为在微电子产业内有享有名望地位的大型公司 ,
2) 监察员制度。在某些技术项目中, 成员企业 如贝尔 实 验 室、 摩 托 罗 拉 等。MCC 董 事 会 为 MCC
对技术的发展动态保持高度热情与关注, 认为 STP 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支持, 并选举任命了美国海军上
的发放周期过长, 而且缺乏交互性, 不能很好地帮 将、前中央情报局副局长 Bobby Inman 作为首任的
助企业实施技术转移。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将采取 CEO。这位有浓厚官方背景的 CEO 为 MCC 的建立与
监察员制度来保证技术转移的顺利和有效进行。 参 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包括游说美国政府放松反托
与项目的成员企业有权派遣一名员工作为监察员参 拉斯法的限制、 争取美国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等。
与项目工作。 监察员定期向成员企业进行汇报, 保 另外, 高校与科研机构对与 MCC 合作有浓厚的兴
证企业与项目组之间的信息同步, 并在企业对科研 趣,这对 MCC 的早期发展也十分有利。
成果进 行 再 开 发 时 发 挥 指 导 作 用, 保 证 产 品 顺 利 ( 2) 繁荣期。繁荣期是指产业创新联盟突破初
开发。 创期的难关, 开始实现稳定增长的时期。 从技术的
3) 合作转化制度。 合作转化制度是 MCC 在科 角度看,联盟内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开始明朗, 科研
研成果转化上的重大尝试。1991 年,MCC 与德州大 输出稳定提高, 科研机构与企业已经可以联合制定
学联合成立技术转化机构 EXTRACT,专门为相关技 一个比较详细和可实施的研究计划 。 从组织角度看,
术的产品开发进行研究与服务。EXTRACT 通过优惠 产业联盟联合开发的概念已经逐步深入人心, 更多
的价格从 MCC 处购买技术的专利授权,而后进行产 中小企业开始乐意参加产业创新联盟, 以联合开发
品开发,制造出产品的原型和蓝图, 再将其出售给 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在繁荣期, 联盟的参与
企业,由企业投产并推向市场。 合作转化制度受到 成员数量开始稳步提高, 凝聚力逐步加强, 呈现出
包括柯达、 摩托罗拉等 20 多家 MCC 成员企业的支 一片稳步发展的景象。
[7]
持和采用 。 MCC 的 繁 荣 期 是 从 1987 年 到 1994 年。 期 间
2. 3 MCC 发展历程 MCC 在技术上实现重要转向, 将研究重点从第五代
产业创新联盟作为一种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模式 , 计算机 的 概 念 转 变 为 软 件 开 发 与 超 导 体 研 究, 为
其内部结构的演变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产业的发 MCC 制定了包括 “计算机辅助设计、 软件技术、 计
展、市场的改变、 技术的发展都会对产业创新联盟 算机技 术、 技 术 封 装、 高 能 超 导 体 ” 五 大 研 究 方
[11]
的生命周期造成影响, 环境的改变将对产业创新联 向 。项目资金分配政策也由初创期的集体决定 、
盟产生什么影响, 联盟如何动态调整自身模式去面 大片分配、长远安排转变为落实到某个企业资助某
对新的挑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综合 MCC 的历 个项目的点对点项目投资。 从组织上看, 董事会成
史,可以将其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是初 员数量稳定增加,从原来的 12 名逐步增加到 22 名,
创期、繁荣期与衰落期。 并新添了 55 名企业作为非表决成员。MCC 的股价由
( 1) 初创期。初创期是指产业创新联盟的起步 初创期的每股 150 000 美元上升到繁荣期每股 1 000
阶段。从技术的角度看, 初创期时新技术还处于引 000 美元, 但仍然有不少企业愿意投资加入, 这为
入阶段,其市场产品概念与前进方向并不明确, 从 MCC 的科研经费支持提供巨大的保障。 在繁荣期董
而需要核心科研机构发挥重要的作用, 利用他们的 事局任命具有丰富的高科技企业管理经验的 Grant
科研资源与智力去为新技术开辟道路。 从组织结构 Dove 作为 CEO,并在管理结构上鼓励研究人员去企
的角度看,作为一种新的合作创新方式, 成员企业 业为企业提供服务、 为科研成果的转移与市场化提
对产业创新联盟的效率存在担忧。 可见, 初创期是 供服务。这些转变体现了 MCC 在繁荣期所采取面向
产业创新联盟最脆弱的阶段。 企业和市场的产学研结合的方针 。
MCC 的初创期是从 1982 年正式成立到 1987 年 ( 3) 衰 落 期。 随 着 整 体 技 术 与 市 场 环 境 的 改
拥有稳定的科研成果输出为止的三年。MCC 是为了 变,行业的技术重心与科研合作模式开始偏移, 这
应对日本提出的 “第五代计算机 ” 这一新概念而成 些因素的出现对整个产业的结构与未来发展构成巨
立的,由于当时此概念刚处于引入期, 业界对此概 大的挑战,促使企业另寻合作模式与出路, 从而导
念的了解并不多, 概念体系也不成熟, 科研工作遇 致整个产业创新联盟的衰落,以至解散。
到了一定的困难。 同时美国反托拉斯法案对大型企 MCC 的衰落期是从 1994 年到 2004 年。 在技术
业进行联合与合作垄断方面的限制,导致 MCC 所采 方面,由于互联网与个人计算机技术的崛起与发展 ,
望俊成等: 美国产业创新联盟的经验与启示———基于美国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公司的案例研究 5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路向逐渐向微型化与网络化进行 适的方式以合作或独立的模式进行科研工作, 对实
转变,这个方向与 MCC 一贯的面向大型企业的研究 现科研的专注与高效率也有充分保障。 在科研保持
方向相反。在组织结构上, 中小型研究机构的兴起 相对独立的同时,随时保障企业与科研项目的沟通,
对 MCC 的市场构成了巨大的挑战。由于企业需要的 让企业获取科研的最新一步进展, 这对为企业实现
科研项目日趋小规模化, 企业更倾向于与小型的新 技术转化、 保障企业的市场领先地位有重要作用。
兴研究机构合作, 采用外包的形式让其进行开发。 总的来 说,MCC 的 管 理 结 构 对 今 后 的 产 业 创 新 联
许多 MCC 的原成员开始陆续退出,成员数量开始逐 盟,尤其是重大的工业产业科研联盟的组建有十分
年锐减,直到 2001 年 MCC 董事会提出并通过了解 重要的参考价值。
散 MCC 的决定。 自 2001 年起,MCC 不再增加新的 三是根据产业创新联盟的不同阶段及时地转变
科研项目,到 2004 年,一切旧项目完成后,MCC 正 策略,这种转变牵涉到科研方向、 人员任命、 合作
式解散。 机构选择、 董事会组成等具体决定。 比如说, 在初
创期,就需要实施以保证联盟结构为目的的组织战
3 经验总结
略,任用性格刚强、 有决断力的人才任职 CEO, 积
MCC 作为组建产业创新联盟的一次重要尝试 , 极加强联盟与各主体间的联系与合作; 步入稳定时
其合作模式与经验教训对后来者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 期后,将需要实施专注为企业服务的战略, 任命熟
产业创新联盟的组建, 不仅仅关乎一家企业、 一个 悉企业技术需求与运作模式的 CEO, 保证科研的顺
行业的存亡和发展, 对整个国家未来的科技发展战 利进行与技术转移的效率; 到达衰退与转型期时,
略都有重要影响。通过总结 MCC 的兴衰历程,我们 则实施转型战略, 对联盟的发展方向和合作模式进
可以得出以下四点借鉴: 行更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在这一时期需要任命
一是政府需要积极配合产业创新联盟发展。 从 有创新精神且有改革魄力的 CEO, 以保证改革的顺
政府政策的角度看,MCC 的创建与发展缺乏美国政 利实施,防止联盟衰落与解散。
府的政策支持。MCC 的组建完全是行业内大型企业 四是产业创新联盟要注重合作方式的创新。 在
的决定与努力, 美国政府不但没有在政策和经费上 合作模式上的创新可以促使联盟成员之间建立起新
给予支持,而且对大企业的合作具有相当大的戒心 , 型的、高效率的合作方式, 充分发挥不同组织的优
从法理上对 MCC 的存在提出质疑, 这导致 MCC 初 势去为产业的发展服务。MCC 强调并鼓励新型合作
创期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放在政府公关和维持成员 模式的建立, 比如为合作转包机构 EXTRACT 提供
的稳定上,从而相应地减少了企业的科研资源。 当 启动资金与优惠的专利购买价格, 与高校联合组建
然,美国政府也通过 MCC 后来的成功学到了重要一 科研实验组以专攻项目问题等。 这些新的模式都为
课,对后来的企业创新联盟, 如半导体技术制造公 将来产业创新联盟的建立与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
司、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等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促 考材料。
使其顺利建成。 因此, 政府对产业创新联盟应该持
一种长远的、 带有国家战略性思考的眼光看待, 从 参考文献:
[1] 林向义,张庆 普,罗 洪 云. 知 识 创 新 联 盟 合 作 伙 伴 选 择 研 究
联盟的发展路向上给与足够的政策引导, 积极将政 [J]. 中国管理科学,2008 ( 16) : 405
府对相关技术的发展路线与课题等各种项目交托给 [2] PFEFFER,G SLANCIK. 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 [M].
联盟进行合作。 从组织建设上政府要发展自身的优 Third Edition. New York: Harper,2003
势,协调联盟成员之间的矛盾, 促进其互相融洽的 [3] M E PORTER. Competitive strategy [M]. Fifth Edition. New York:
[12] The Free Press,2003
合作 。在政策上政府需要为联盟的发展提供便利
[4] 穆荣平,赵兰香. 产学研合作中若干问题思考 [J]. 科技管理
与支持,特别是在初创期为企业在相关领域提供政 研究,1998 ( 2) : 31 - 34
策与税务的优惠, 对核心科研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5] 上海科技研究中心. 国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及启示 [J].
吸引更多成员加入联盟,推动联盟的发展。 科技发展研究,2008 ( 12) : 2 - 10
[6] 卫之奇. 美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实践 [J]. 全球科技经济瞭
二是产业创新联盟的结构设计应该平衡多方利
望,2009 ( 2) : 9 - 14
益。从组织结构上,MCC 开创的多主体联合开发的 [7] 赵志泉.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 [J]. 创新科技,
组织结构尤其适合集中科研力量, 对大型的重大课 2009 ( 4) : 18 - 19
题进行攻关研究。 董事会与股份制度的实施, 一方 [8] 陈佳.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治理模式影响因素探析 [J]. 科
面可以为 MCC 后续的科研工作集资提供支持,一方 技管理研究,2011,31 ( 11) : 94 - 96
[9] 李春磊. 硅谷的硅谷: 技术创业、公司创业与创新集群 [J].
面也提供了一个民主的表决平台来综合成员企业的
科技管理究,2011,31 ( 11) : 5 - 7,75
利益考虑,为 MCC 的未来科研规划和发展方向做出 [10] 陈明,郑旭,王颍颍,等. 关于产学研合作中政府作用的几点
合适的安排与决定。 核心科研机构保持相对独立的 思考 [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 ( 12) : 14 - 17
地位,拥有企业的充分授权支持, 可以自行选择合 ( 下转第 11 页)
黄 波: 企业自主创新进程中的社会资本培育 11

———企业与技术创新源头———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208 - 212


[4] 刘春荣. 国家介入与邻里社会资本的生成 [J]. 社会学研究,
的互利合作, 引导并支持了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2007 ( 2) : 60 - 79
进而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相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丰富了企业自主创新有效推 ( 2006—2020 年) [Z]. 北京: 国务院公报,2006
进的行动资源, 从而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乃 [6] 成元君,赵玉川,王仲君. 国有大中型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障
至整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碍性因素 [J]. 社会科学战线,2007 ( 4) : 88 - 95
[7] 简弗泰恩,罗伯特 阿特金森. 创新、社会资本与新经济: 美国
上述分析又引发了我们的进一步思考并带给我
联邦政府出台新政策,支持合作研究 [M] / / 杨立平,译. 李
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首先, 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 惠斌,杨雪冬. 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
进程中,不仅不能排斥政府的作用, 还要充分发挥 版社,2000: 209 - 214
政策的引导作用, 要从政策上多方面鼓励和支持产 [8] LANDRY R,AMARA N,LAMARI M. Does social capital deter-
mine innovation? To what extent? [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学研合作,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产学研利益分配机
Social Change,2002 ( 69) : 681 - 701
制,建立并完善鼓励产学研合作的配套措施, 努力 [9] TSAI W,GHOSHAL S. Social capital and value creation: The role of
提升政府社会资本水平。 其次, 要强化创新意识和 intra - firm network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8,
互惠规范,积极构建创新网络, 重视科技中介服务 41 ( 4) : 464 - 476
组织的培育,进一步提升民间社会资本水平。 以此, [10] 陈劲,李飞宇. 社会资本: 对技术创新的社会学诠释 [J]. 科
学学研究,2001 ( 9) : 102 - 107
通过提升政府社会资本水平和民间社会资本水平 ,
[11] 谈蓉,谈毅. 企业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J]. 技术
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实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经济,2009 ( 1) : 11 - 18
总之,自主创新虽然以企业为主体, 但并不仅 [12] 斯蒂芬 克拉克. 增长与贫困 [M] / / 龙虎,译. 曹荣湘,编
仅是企业的责任, 它需要全社会各个行业、 各个领 选. 走出囚徒困境: 社会资本与制度分析. 上海: 上海三联书
店,2003: 272
域的相互配合, 特别是产学研合作, 才能得以有效
[13] 柯业. “四大联盟” 呼出产学研结合新机制 [J]. 中国科技产
实现。因此, 把自主创新作为一种社会过程, 将社 业,2007 ( 6) : 76 - 79
会资本培育与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联系起来, 使我们 [14] 谢兰凤. “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产业技术联盟发展” 培训
从社会学视野看到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推力所在, 也 班在京举办 [J]. 中国科技产业,2010 ( 12) : 52 - 55
使我们在面对自主创新进程中仍旧存在的一些问题 [15] 万钢. 全面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J]. 中
国科技产业,2011 ( 1) : 10 - 12
时,比如创新主体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的不完
[16] MALONEY W,G SMITH G STOKER. Social capital and urban
善、创新激励机制的不强、 产学研体系中中介的缺 governance [J]. Political Studies,2000,48 ( 4) : 802 - 820
位,等等,可以从培育和调试社会资本的角度来思 [17] 赵永新,赵亚辉. 科技创新如何形成合力 ( 纵深) ———北 京
考解决的办法。 从这一点上来看, 探寻提高自主创 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调查 [N]. 人民日报,2010 - 01 -
11 ( 20)
新能力的路径似乎出现了新的可能, 而这种可能对
[18] 张 晔, 陈 思 宇. 校 企 互 惠: 产 学 研 合 作 迈 入 “联 盟 时 代 ”
于我国所处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建设 [N]. 科技日报,2010 - 05 - 28 ( 11)
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19] 吕福明. 山 东 8 成 规 模 以 上 企 业 与 高 校 联 姻 一 校 一 企 合 作
[EB / OL]. ( 2010 - 05 - 10 ) http: / / news. 163. com /10 /
参考文献: 0511 /07 /66CT8OIV000146BC. html
[1] 布尔迪厄. 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 布尔迪厄访谈录 [M]. 包 [20] 本刊 编 辑 部. 连 接 “产 学 研、政 资 介 ” 交 流 与 合 作 的 纽 带
亚明,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02 ———中国产 学 研 合 作 促 进 会 [J]. 中 国 科 技 产 业,2010
[2] 詹姆斯 科尔曼. 社会理论的基础 [M]. 邓方,译. 北京: 社 ( 21) : 139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354
[3] 帕特南. 使民主 运 转起来: 现 代 意 大 利 的 公 民 传 统 [M]. 王 作者简介: 黄 波 ( 1969—) ,女,四 川 自 贡 人,副 教 授,社 会 学 博
列,赖海 榕,译. 南 昌: 江 西 人 民 出 版 社,2001: 195,217, 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研究。

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
( 上接第 5 页) [M]. New York: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3: 1
[11] KATHLEEN M BUYERS. The micro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tech-
nology corporation: An assessment from market and public policy 作者简介: 望 俊 成 ( 1984—) ,男,湖 北 宜 昌 人,助 理 研 究 员,博
perspectives [J].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1989 ( 1 ) : 101 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科技管理。温钊健 ( 1990—) ,男,
- 127 香港人,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创新。
[12] DAVID GIBSON,EVEREET ROGERS. R&D collaboration on trail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