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03

分类 号 : B22 2 . 2  单位代 码 : 1 04 22


密 级 :
公 开  学 号 :
20 1 7 1 1 375

_ >  1f t
 S H A N D O N GU N

 

VER S IT Y

硕 士 学 位论文


The s i s  fo r  Mas t e r D e gre e

“ ”
论文题 目 :
孔子 礼 探微 —

以 《 论语》 《 礼记 》 为 核 心


To E x p
 l o reth eL io f  C o n fu c i us

fo c u s  o n  t h e  Ana l e c t s  a nd  t h e  b o o k  o f  R i te s

作 者 姓 名 徐 玲

培 养 单 位 儒 学 高 等 研 究 院

专 业 名 称 中 国 哲 学

指 导 教 师 徐 庆 文 教 授

合 作 导 师 

2 020
年 6
月 1 0



分类 号  B 2 2 2

. 2  单位代码 *1 0 4 22

密 缀  公 开 学号 20
: *
1 71 1 3 75

亀 >  


 S H A M D OM G  t N IVE R S
l I TY

硕士 学位论文


ij r  M a s t
T he s i s  f o D e gr e e

 

论文題 目 


礼记 》 为 核心



孔子 礼 探微 一

以 《 论语 》 《

T o e x p l o r et h e L o fC o n f u c
i i us

f o c u s o n t h e  A na l ec t s a n d  t h e  b o o k  o f  R i t e s


作 者 - 名 徐 玲


培 养 单 像 儒 学 高 等研究 院

专 - 名 称 哲 学

擔 导 教 师徐 庆 文 教授

合 作 导 师 

2020 年 6 月 1 0 


山 东 大 学硕 士 学 位论 文
 

目录

摘要  

A b s t r a c t 2

 论


4 第一 节 文

立意 # 4  第 

文 综述  # 6   第 一 章 

礼 的 不

义 层次  # 1 1 第一节 礼之二



分 — 之

本 与 礼之 文  # 1 2   第二 节 礼涵三义 — —道 体义之 礼 , 义

, 文制 义

礼 之 礼 1

4   一、 礼 三

义# 14   二 、 礼之 三 义 — — 道 体义 之 礼 , 义

之 礼 , 文制 义 之 礼 释 名  # 1 5

 1 、 义

之 礼 释 名及 内 涵 — — 礼 理  #

16  2

性 义 之 礼 释 名及内 涵 — — 礼 义

#2 3 

文 制 义 之 礼 释 名 及 内 涵 — — 礼文  #3

 二 章  礼 之三 义 子礼学 构#

与孔


3 7

 道体 义之 礼 — —

节 礼 体也

文 也 #37一 、 道体

礼 的 特 质  #3 7 
二

、道体 义 之礼与 道 #

第二 节  德
 性

 义 之礼

礼 内 也,非外也 #4 5 

仁 与 礼的统一 # 4 5   二 、 德性

礼 与 诸德 # 5 0  三

、德性 义 之 礼与心 , 性,

6  第 文制义 之 礼—

礼之

5 — 也

, 非 本也# 2

 一 、礼 出 于 天 ——

天地 以 成 文# 2 二


、 礼 始 于情

本 之 性情而 作 #6 
人 6


 第三

礼有三 义, 一 也 # 7


4 

节天 人 纵贯 , 体 用 一 元  # 7 4

二  本末 一体 , 道 器

不 离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第二节  先秦诸 儒对孔 子 礼之三 义 的 发 展 #



  结语

89 参 考文

# 9 2







山 东 大 学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CO N T E N T S

Ab s tr a ct  

A B S T RA C T  

I n t r o d u ct o n i  

S e ct o n  o n e  T h e  p u r p o s e  o f
i  t h ep a pe r  

S e c t o n  t w o  L t e r a t u re  r e v e w
i i i  

C h a p te r o n e  D  i f fe re n t  m e a n n g s  a n d  e ve s  o f  L i l l i  1 1

S e ct o n  o n e  T h e t w o  m e a n
i  i n g s  of  L i

t h e  e s s e n c e  a n d  fo r m  o f  L i . . . 1 

S e ct o n  t w o  T h e
i t h re e  m e a n n g s  o f  L i i

T h e Ta oo f   t h eL i
, T he  v i rt ue

of  t h e L i , T he  fo r m of  t h eL i  1 

O ne 、 Th e t h re e  m e a n n g s  o f  L i i  1 

t wo 、 T he t h re e  m ea n n g s  o f  L i i

t o  e x p a n  t h e  n a m e  o fT h e  T a o
l i 


of  t h eL i , Th e  v r
t u e  of
i  t h e L i , The  fo r mof t h eL  i  1 


one 、 T h e n a m ea n d m e a n i n g s  of T h e Ta o   of  t h eL i

th 

tr ut hof L i   1 


wo T h en a m ea n dm e a n n
g sof Th ev r
t u e of h eL he



t 、 i i  t i t

n a t u re  o f  L i  23




t h re e 、 T h en a m e a n dm e a n  i n g s  of The  r m  of  t h eL i


t he

fo r mof L  i  

32

C h a pte r two T h e  t h r ee  m e a n n g s  o f  L i i  a n dT h e  fr a m e w o r k  o f C o n fu c a n  L  i i .  37



S e ct o n  o n e  T h e T a o  o f t h e  L
i   i

L i  i ses se nt a i l
, n ot  f o rm a l  37

One 、 The t a
r i t of  t h e T a oof  t h eL i  37

t wo 、 T h e T a o of   t h eL i  a n d Ta o  42

S e ct o n  t w o  T h e  v
i i rt u e of  t h eL i

L i  i s n t e r n a
i l
,  n ot  ext e r n a l  45

One 、 R e n a n dL i  a re  a l l  one  45



t w〇 x  T h e v i rt u e  of  t h e L i  a n dd i ff e re n t v  i rt u es  50

t h ree >  T h e  r e a t o n s h p  b e t w e e n  t h e  v
l i i i rt u eof  t h eL i  a n d  h e a rt 

n a t u re .
fee l i ng  56

S e ct o n  t h re e  t h e
i f o rmo fL i

t h eL i  i s  u s e d  n o t  n a t u re  62


山 东 大学 硕 士 学 位论 文
 

one >  T h e L i c o m e sfro mh e a v e n 

t h eL i  i sm a d e ni i m i t a t o no f


i

h e a ve n  a n d  e a rt h  62

t wo 、 T h e L i c o m e sf
r o m  fe e l i ngs

t h eL i  i sm a d e np e o p e s


i 
 l

n at u r a l a n d  fe e l i ng  66

Chap t e rt h re e L i h a s  t h re e m e a n n g s  b u t  t h e y  a r e  o n e
i  74

S e ct o n  o n e  t h e  u n
i i t
yo
ft h eh e a v e n a n d h u m a n b e n g i
, th es a m e

sou r c e  o f s u b s t a n c e  a n d  fa c t o n
 i  74

S e c t o n  tw o T h e  d e n t
i i i t
yo f r o o t a n db r a n c h ,  T h eT a oa n d Q i  s
i

nse ab e 77


pa r

l 

Chap t e r  fo u r T h e  w o rt h  a n d  d e v e o p m e n t  o f T h e  t h r e e  m e a n
l  i n
g so
fL i  82

S e ct o n o n e T h e v a
i l u eo fC o n fu c a nL i i  82

S e c t o n  tw o T h e  d e v e o p m e n t  o f C o n f u c a n
i l  i i s mo nC o n fu c a nL i i  nt
i he

P re -

Q i nP e r o d i  84

Conc l us on i  89

R e fe r e n c e s  92

A c k n ow l e d g e m e nt  94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位论文
 

摘要

本 文 立 足 于 孔子 的 礼 学 思 想 ,
以 为孔子 言 礼 , 有 本有 文 , 故分 别 论 证 礼 之

形 上 天道 义 , 中 心德性义 , 以 及形下 文制 义 , 分类 研 究 孔 子 之 礼 。 礼 含三 义 

为 天 地万 物 固 有 之 理 宇 宙 生 成 秩序 与 总 体 规 则 为 中 心之德 乃人 内 心


一 一

, ;

固有 天命于 性 为诸 德 之统 归 归 宗 于 仁 而说 之 ; 人 伦秩 序 , 节


, , , 孔子 一 品

度, 礼 仪文章, 行 为规范, 动
作 仪 节, 器 物风 俗等 凡 圣 王制 作 , 显 迹 于文 者 

言 三 义, 实一 。 固 有 根本 , 上 之 天 道, 心 之 情义 , 为形下礼 


虽 其 然 形 中 实

礼 与 礼 ,
的 总 体 根源与 内 在 依 据。 文第一 首 先区 分 了 “ 之 本” “ 之 文”

本 然

后 用 大 量文 献 论 证 礼 之 三 义 , 认 为礼实有天 道义, 德 性义, 文 制义 , 论 述了 



宙 万物之中 自 有 礼之理, 人 之内 心 亦 固 有 礼 , 所 谓礼自 中 出 , 非 由 外 烁。 同 时




道 ,

也 论 述了 礼 之三义的 具 体内 涵 , “ 体义之礼” 所 谓天 地之 大 经大 法, 宇 宙


德 ,

固 有 之 法则 ; “ 性义之礼” 所 谓仁 义, 诚 敬, 忠 信, 中 和 等 诸德 之 统归 


文 ,
而 实高于诸德, 统 而言 之 , 曰 仁。 “ 制 义 之 礼” 所 谓大凡 礼理之显相 于 

, 礼 义 之发作于 文 者皆 是 也 。 本
文 第二 章 论 述了 礼 的 特 质 以 及 与 道 关 系 , 探 讨

了 仁 与礼的 关系, 归 结 为仁礼一 , 且以 三 年 之 丧, 讨与 心 性 情之 关




而 并 探

, 最 后 重 点 论 述 了 礼 文 之 作 的 形 上 根 源与 内 在 依 据 , 礼 出于天, 效 法天地以 

文, 礼 始于情, 本 人情而作 , 而 终以 养 人为本。 本


文第三章探 讨的 是 方法论

问题, 文 立 足 于 天 人 合一 末一 , 器不离 的 思 想 方 法 , 结 了 礼 非


, 体

本 本 道 归

文 章 制 度 之谓, 亦 非独形上 之道与中 心 之 德之谓, 而 实 合 本质 与 形 式 , 合 上



之 道器 , 合 内 外 之 情文 而 言 之 , 乃
所 谓礼 也 。 本 文 第 四 章 阐 明 孔 子论 礼 的 重 

意义 , 在 于 归 本 于内 心 , 仁 充扩礼 之 生命, 礼一 的架构, 生



礼 获 得

即 以 仁 使

生不息 的 内 在 源泉 。 又 论述 了 礼 之 三义 的 意 义 , 认 为不言 天 道义之礼, 则 礼



其 形 上 之 根 源, 而 无所依 照 ; 不 言德 性义之礼, 则 礼 失 其内 在 之 感通 , 而 无

实 之 情。 不 言 形 下 之 礼文 , 则 礼 与理无异。 最 后 以 孟 荀 为 代 表, 探 讨了 其 承

子之 礼的 不 同 内 涵 , 不 同 维 度 展 开, 于礼, 于礼; 明 礼 之中 


性 取 大

从 一 一 一

德性义, 为 礼乃内 心 固 有 , 端 之一 明 礼 之文章 制度 义 , 为礼乃




; 大

以 四 以

上治民 , 移 风 易 俗 之根本, 二
者 从 不同 角 度 实 现 了 礼 之 三义 的 完 善 与 发 展 。

关键字 : 孔子 ; 礼 ; 礼 之三 义 ; 礼之本




山 东 大 学 硕 士学 位论文
 

Ab s t r act

t h o u g h t s o fL

B a s e do nC o n f u c i us i
, th i s  p a p e r ar g u e s  th a t t h e r e 

Li

s  a e s s e n c e  a n d fo r m i n Co n f u c i u s' , s o it d em o n s t r a t e s  the  



le s t i a l  mor a l i t y  of  Li, t h e c en t r a l  v rt i u e  o f  L i,a n d t h es y ste m  o f L i


n  f o rm s , t h e c l a ss i f i e s n
 t h e L i  of C o n fuc i u s . L i c o n t ai n s  t h r ee  m e a

ng s, o ne i s t he  in h e r en t  p r i n cip l e o f
 t he  un i v ers e , the u n iv e rs e   gen e r

es  o rde r an d  g en e r al r u l e s ; O n e  i s 


t h e c e nt r al v i r t u e ,t h a t   nh e r e

n i

 in the h u ma n  hea r t. it i s  t h e  d e st i n y o f  n a t ure ,an d  t h e u n if i c a



t 

i t

on  o f  al l  vi r tue s , wh i c h  C o n fu c i u sp u t  d o w n t o  "R e n " .O n e s  h e  or d e

o f h u m a n r e la t i o n s,t h e s y st e m  o f  m o r a l  in t e g r i t y  ,  et i qu e tt a

rt i c l e s , cod e  o f  c o n d u c t ,m o ve m e n ts , i s t r u m e n t s  n a n d   c u st o m s .T h o u

t h e re  a re  t h r ee r i g ht e o usn e s s ,b u t t h e y a r e  al l 
n a me d   Li. H o w e v e r , the 

i n c i ple o f  h ea v en a n d t h e c e ntr a l  s ent i me n t a n d   r i g ht e o u s n e s s a r e



h e o v e ra l l r oo t  a n d  int e r n a l b a s i s o f t h e  L i . T he   f i rs t ch a pt e r of  t

h 

fr "

s  pa p e r  f i r s t d is t i n g ui s h e s" t h e  or i g i n  of  L i "  o m " t h e  t ex t of 

t 

, a n d h e n p r o ve s th e t h r e em e a nin g s  o f L i  w i t h   a l a r g e  n u m b er  of  do



me n t s . It  i s b el i ev e d  t h a t  r as o e n has  t h e   mea n i ng  o f  n at u r e, t h e

ea ni n g of vi r t u e  a n d  t he  m e a n i n g  o f  f o r m. T h is  pap e r  d i scu ss e s  t h e p r c



i p l e of  L i  i n  all  th e  u ni v e r s e , a nd  in  th e   h e ar t  o f  h u m n b ei n gs . A t
 a

h e s a m e ti m e , it  a l so d i s cus s es  t h e s pe c i f ic  c o nno t a t i o n  o f t h



th r e e  m ean i n g s  of  L i . " T h e  T a o  o f  th e  L i " ,  m ean s  t h e f o un d at i o n o f e

c r e ati o n o f  h e a v e n a n de a rt h , a n d  t he  in h e r e nt  l aw o f  t h e u niv e r



s i

. "Th e v i r t u eo f t h e L i " , t h a t  i ,  b e n e v o le n ce a nd r g ht e o usn e ,


s i nc er e  r e spe c t,f a it h f u l n e s s , h ar m o n y  an d  s o  o n ,w h i c h a r e t h e  g e n e r a lt

e r ms  of  al l
m o r al i t y. G e ne r a l l y   sp e a k in g ,we  m ay  c a l l i t " R e n " . " T


o y  e

for m o f t h e  L i" , t h a t  i s t s a ,  t h e  f o r m o f  a l l  t h
 p ri n c ip l es of t h L

i a r e  a l s o  i n  t h e  t e x t . T h e   se c on d  ch a p t e r di s c u ss es t he c h a r ac t e



s t i c s o f  L i  a nd  t h e  r e l a t i on s h i p  w i t h  T a o , th e nd i s c u sse s 

t i

e r el a tion s hip  b etw e e n  " R e n"   a n d  L i ,t h e ni t  d i s cuss e st h e  r e la ion

p  bet w e en  p ro p ri e t y  a n d  t e m pe r a m e n t .Fin a
lly , t h e  pap e r  d i s c uss e s

h e  m e t ap h y s i ca l r o o t  an d




山 东 大 学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i n t e r n a lb a s i s  o f  ma k i n gL i . T h e f o r mof Li i s ro o t e d i n he a v e n , a n d 



e  s a g e  i m i t a t e s  h e a v e n  a n d  e a r t h  t o  m a ke  i t . T h e  f o r m  of  t h e  L i  i s   r

t e d  i n  h u m a n,t h e  s a g e  a c c o r d i n g  t o  t h e  h u m a n na t u re  t o  m a k e   i t

h e  p u r p o s e  o f  L i  is  t o ra ise  p e opl e . T h e  t h i r d  c h a p t e r o f  t h i s   p a p



 di s c u s s e s  t h e  p r o b l e m  o f  m e t h o d o l o g y . T h e  t ho u gh t  me t h od o f   thi s

ap e r  i s  t h e  u n i t y  o f  h e a v e n  a n d  h u m a n ,th e  u n i t y  of  n a t u r e  a n d   t h e f

m , t h e  un i t y of T a o  a n d  i m p l e m e n t. T h e  f o u r t h  c h a pt e ro f t h i s  pap e r 



s c u s s e s  t h e  i m p o r t a n t  m e a n in g  o f  C o n f u c i u s '  L i , t ha i s t o   re t u n t


o r

a L

t h e  h e a r t , t o  e n r ic h  t h e  L if e  o f  r i te s  w i t h  " R e n ' , s o  t h t i
 get  t h

i n n e r so u rc e  o f  Li fe . I ta lso  d i s cu sse s  the  m e a n i n g  o f  th e   t h r e e  m e a n


g s  o f  ri t e s , a n d  h o l d s  t h a t  i f  o n e  d o e s  n o t  s p e a k  o f  t h e   r i t es  o f  h e

e n  a n d  m o r a li t y , t h e  r i t e s  wi l l  l o s e  t h e ir  f o r m a l  r o o t   a n d  h a v e  n o 

si s.I f  w e do n o t  s p e a k  o f  t h e  c o u r t es y  o f  v i r t u e  a n d   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

h e n  t h e c o u r t e s y  w i l l  l o s e i t s  in n e r  s e n s e , b u t  n o   t r u e  f e l i n g . I f

 e

o u do n o t  sa y  t h e  f o r m  o f  t h e  c e r e m o n y ,t h e n  t h e r e   i s n o d i f f e r e n c e 

b 

t w e e n  t h e  c e r e m o n y . F i n a l l y , t h i s  p ap e r  t a k e M e n c i u s an d X unz i  a



th e  r e p r e s e nt a t i v e , di s c uss e s  t h e  d i f f er e nt   co n n o tat i ons  o f  t h e



, t he y  in h e r i ts di f fer e n t  d i me n s i o n s  of   C o n f u c ia n  Li . M e n c i us 

g a r de d  Lia s  h u m a n  v i r t u e ,X u n z i  t h o u g h t L i   w a s  m a d e b y  s a i n t s . M e n ciu

s t h o u g h t  t h e  L i  w a s  i n h e r e n t  i n  h u m a n  h e a r t   a n d  o n e  o f  t h e  f o u r  e nd s

u n zim ain ly d eve l oped  t h e fo r m a l  s y s t e m  o f   L i  a n d  t h o u ght  t h a t  L i  w a



t h e  f u n d a m e n t a l  t o  t h e  go v e r n a n c e  o f t h e   c o u n t r y  a n d  t h e  s e c u r i t y 

 t h e  p e o p l e . T h e y  f r om  d i f f e r e n t  a n g l e s  t o   a c h i e ve  t h e  t h r e e m e a n i n g s

f  t h e  L i  t o  p e r f e c t i on  a n d  d e v e l o p m e n t .

K e ywo r d s :  C o n fu c i u s ;
Li ;
t h r e e  m e an i n g s  o f L i ;
t h ee s s e n c eo fL i




山 东 大学 硕 士学 位 论 文
 

绪论

第 一

节 论文立意

是文 以 《 论语 》 《 礼记 》 为核心 ,
对孔子之礼进行 了 探析 ,
文 章通过分类

研究 与 大量文 献佐 证 , 探 寻 孔子 礼 学观 念 ,
以 为孔子 所 言 之礼 ,
有三重重要 含

义 ,
乃所谓 天道秩序 义 ,
即 礼之节义 , 理义 。
内 心德性义 , 即 礼之德义 , 诸德

之统归 。 形 下 文制 义 , 乃文 章 制度之谓 。 孔 子 所 言 之 礼关联 着 天道 性命 , 合本



质 与形式 , 合 内 在 本源 与 外在 仪 文 , 合形 上 之道 与 形 下 之器 , 乃所谓 礼 。 是文

从 天 人合 本末 体 的 思 想理路 探寻 礼 之根本 以 及孔子所言 礼之真意



, , , 

并 且探 寻 了 礼 之三 义 , 在 《 诗经 》 《 左传》 , 孟子 , 荀 子 等 先 秦儒 门 后 学 中 的

发展 论证 了 礼 之三 义 乃孔孟荀 礼学 的 贯 之道 礼之三 义 的 确 立 实现了




。 , , ,

周 公 之礼 ,
到 孔子 之礼 的 转 变 

此文之作 , 源 自 身心之困顿 , 又经三 年 之丧 , 情无所止 , 心无依归 , 思孔



子 之立于 礼 , 夫礼所 以执 中 之言 ,
故思量学 礼 , 研礼 。 然 以礼为外 , 总觉与 身

心有 所不合 , 于是观 阅 经子 , 而知 礼实有深 意 , 礼实有本有文 ,


有理有情 。 

礼之庞 大 ,
浩瀚无垠 , 不 知 统类根本 , 则无所依 。
故 以 孔子 为 切 入 处 ,
寻其 礼

学 思 想 之根 本 , 立足 《 论语 》 《 礼记 》 , 而 旁 及经子 , 贯穿诸儒 , 论述孔子 礼




“ ”

学思想 。 故是文研 宄孔子礼学 , 落脚 于 义理层 次 ,


探寻 礼之本 。 又 曾 于课

上 ,
听 闻 诸 老 师 言 荀 子 礼之三本 , 大本大源之 仁爱之情 ,
康 德 之道 德 律 , 新理

学之构 建 等诸思 想 ,
得其启 示 ,
而思索孔子礼学之 内 在逻辑 。 故观孔子 礼 云 礼

云 ,
乐云 乐 云之言 , 而 知 礼非独玉 帛 钟 鼓 , 笾豆之事 , 揖让周 旋 , 洒扫 应对 等



外在之礼仪 制度规范准 则 。 礼文之外 ,
有 更 加 本源之礼 。
故观 人而不 仁 , 


” “ ”

礼 何 ? 礼之本 , 克 己复礼 , 因 三年 之丧而 言 不 安 之情 等 等 。 而知礼与 



在 之性情 ,
与仁 、 义 、 敬 、 诚 、 忠 、 和等诸德 , 与 人之性情 等 相 关 联 , 而知孔

子 反诸吾 身而 言 礼 之本 。
礼亦 内 心者也 , 孔子 特言 仁 , 大 明 礼之 内 在本源 。 

观孔子所 言 无体之 礼 礼本于大 之言 而 知 孔子 言 礼 更 有 其 形 上 天道 义 




, , 。

礼文之所 出 , 便 是 以 天地为 本源 , 以 本心真情为 依据 



是文 在 先儒 及 诸先生研 究基础上 ,
梳理 阐 述 ,
参赞诸家 之说 ,
在 传 统孔 子

礼学研宄之礼本 , 礼文 的 二分基础 上 ,
稍作新意 ,
析之 为三 。 从外在制度形式

规范 的 文制 义之礼 中 , 凸 显 礼之德 性 意 , 道体意 。


使今之通论浑 全之 礼 乐 ,


其 中 条理 。
使 庞博 ,
守 约者 皆知有 所入 。
如 子 夏之 门 人教 之洒 扫 应对 ,
明道之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位 论文
 

门 人 教之 以 忠 信 , 皆 可 入圣 学 。
明 礼 之有 本 有 文 , 有理有仁 ,
有性有情 , 而后

或可得 中 , 无 过 不 及 之偏 , 更无 以 礼 杀 人之患 。 姑 且借王弼得 意 忘 言 之说 , 



言 语为阶 , 而 接通 内 心 与 天 地 , 得 礼 意 之 大本 , 出 离 外 在 形式 窠 臼 , 直通礼之

真意实情 。 体之于 天道 , 合之于 身 心 ,


而 彰 显 本 心 本性 之礼 。
故吾 之言 语不 足

以道 , 唯稍 稍 希望 可 以 启 示吾 之本心 , 明 觉礼 乐 即 在此心 中 , 不待外求 。 超离



礼之末文 , 直 接 天道 性 命 之源 , 知 礼 之周 流无 不 遍 ,
以 仁存 心 , 以敬存心 , 

足 礼 之 根本 , 而 明 礼 乐须臾不 可离 。 明 礼 之三 义 , 从 多 维 角 度 理 解礼 , 或可对

于 理 解孔 子 学 说 中 仁 礼之关 系 作 新 的 阐释 孔子 之学 不 独 为 仁 学 亦乃礼



。 ,

学 

文 中 主 要解 决 以 《 论语 》 《 礼记》 为核 心 , 孔子 礼 之三义 的 论 证 与 阐 释 

认 为 孔子 所 言 之 礼有 形 上 天道 义 之礼 , 也就是礼者 , 理也 。 有 内 在 德性义之礼


, 也 就是 中 心 之 德 礼 , 礼乃诸德之统 归 , ?L 子 以仁义 ,
诚敬 , 忠信 , 

中 和 等释
“ ”
之 。 有 外 在 统包 于 人伦社会之礼 文 。 是 文主 要探讨 了 道 体 义之礼 的具体 内


“ ”
涵 与特质 , 以及其与 道之关系 。 探 讨 了 德 性 义 之 礼 与 诸德仁情之关 系 , 


“ ”
为 孔子 言 礼 , 归 本 于 本 心 人情 。 是 文 又 探讨 了 文制 义之礼 的形 上 依据 以 及

内 在 根源 问 题 , 以 为礼本于天 , 而 始 于 人情 

是 文 本着 孔子 以 贯 之 之道 本末 体的礼学思想 天 人纵 贯 的 传 统 思 维


一 一

, ,

“ ”
方式 , 采取 知 通统类 的 研 宄 方法 , 经子 互参 , 《 论语 》 《 礼记 》 为根本 

旁 及 诸儒 。 梳理孔子 礼 学三义 , 证 之于 身 心 。 借 文献参 赞 之方法 , 寻 其义 理 之



所在 , 对孔 子 礼 学 三 义 进 行 梳 理 归 纳 , 彰 明 礼之本意 。 又用 以 它 言 此 , 旁敲侧


引 的 暗证 , 论述 孔 子 之礼 。 故 是文 先 在 《 论语 》 文 本 中 , 提 炼其 礼 , 观 《 论语

》 文 本 及 诸 儒 注 疏 对 礼 之释 解 , 并 稍 稍 分别 《 论语 》 中 礼 , 进行 归 纳 , 约 分为


三 。 并以 《 论语 》 为 大 本 , 《 礼 记 》 为核 心 , 《 左传》 《 易 经》 《 诗经 》 《 

子》 《 荀子》 《 郭店楚简 》 《 大戴礼记 》 等 文献 以 相 佐证 ,


宋儒 二 程 子 ,
朱子

, 李觏等 , 明儒阳 明子 ,
明 清之 际王夫之 , 清 儒 孙 希 旦 等对 礼 之 阐 述 , 以相辅


正 ,
从 纵 向 时 间 之 维度 外 观 孔子 之 礼 。 并就 《 论语 》 《 礼记 》 文本 自 身 , 以礼

为核 心 ,
旁及仁 , 义 ,
敬 , 诚 , 忠 , 恕 , 直 , 情 , 乐 等横 向 义理维度 , 内 观孔


“ ”
子之礼意 。
本 《 易 》 之所谓 形 而 上 者 谓 之道 , 形而 下 者 谓 之器 , 从形上 

形下 , 道器本末 , 天 道 性 命之 角 度 , 对孔 子 礼 学 三 义进 行探 微 

“ ”

学 术 之研 宄 常 若 横看成岭侧 成峰 ,
视角 不 同 , 其结论亦不 同 。
诸儒 礼


“ ”
学 之视 角 亦 如 是 , 所谓 仁 者 见 之谓 之 仁 , 智 者 见 智 谓 之知 ( 《 易经 ?
系辞




山 东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上》 那个道理本然如 此 人得道 之 体 不可持 己而非 彼 因 为道 实 并行




) , , , ,

而不相悖也 。 而 人对道体之认 知 , 总 有 其渐渐 之过程 , 故 昨之视昔 ,


实不 同今

之视 古 也 故不 可 固 执 隅 而 不 见 道 之全 体 也 故吾望 吾 能 勉 力 毋 意 毋必


, , 。 ,


毋固 , 毋我 ,
力 求 吾 能不 持 门 派之见 , 平心而论 ,
不 持 固 我之私见 , 而立足

契合本心 处 。 思 先 贤 治 学 之严谨 ,
以期不 以私意污枉古人也 

是文 的 研 究进路为 : 首 先对 以 《 论语 》 《 礼记 》 为核心 , 明 确 礼之本与 礼



之文 的 区别 , 确 定孔子 对 礼 的 不 同 含 义 的 区 分 ,
以 及 礼之三 义 的 具 体 含 义 。 

文第 章 用 大量 文献 论证 了 礼 实有天道 秩序 义 内 在德性义 以 及 文为制度 义


, 

明 礼有 天理不 易 义 ,
以及礼乃中 心之固 有 , 以 及本性 自 具 。 是文对 礼 之三 义 的

论证 以 及 具体 内 涵 的 阐 释 , 乃其主要部分 。 第 二 部 分主 要对礼之三 义 的 分别 阐

释 ,
并介绍 天道 义之 礼 的 特 质 以 及 与 道 之关 系 。
以 及 德性义之礼 与 内 在诸德 

与仁 , 以 及 心 性情 之联 系 ,
明 礼乃本心 本性 自 具 。 以 及 文制 义之礼 的形而上 依

据 与 内 在 德性根源 , 以 其 乃 本 人情法 大地而 作 也 。 第三部分阐 明 了 文章 方法论



用 天 人纵贯 体用 元 本末 体 道 器为 的 思 想方法 阐 明 礼有三 义



一 一

, , , , , 

然实 礼 并且指 明 礼非 独形 下 之文 亦 非独 形上之道 亦 非独 中 心之德 




。 , , ,

合本 质 与 形 式 ,
内 心 之情 与 外 心 之文 ,
形 上 之 道 与 形 下 之器 , 合上下 内 外 ,


末道器 , 方可谓孔子 所 言 之 礼 矣 。 第 四 部 分谈论孔子 言 礼 的 意 思 ,


并且 以孟 荀

为代表 ,
阐 明 了 先 秦 儒 家 延 孔子 礼 学 理 路 , 从不 同 维度 展 开 ,
实现礼 之三 义 的

完成 ,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 响 

第二节 文 献综述

“ ”

庞朴先生在 话说 五至三无 文中 探讨 了 上博简 》 礼 记 》


《 》 , 《 《

《 孔子 家 语 》 中 的 五至三无 问 题 ,
综合 文 献考据 与 义 理论述 ,
系统的研宄 了 孔


子礼乐思想 中 的志至 无 声 之 乐 无体 之 礼 无 服之丧




诗 礼 乐哀 皆至 ,
, ,


“ ” “
礼乐之原 等诸 问 题 。
以 为情感 之质 朴 与 本真乃 礼 乐 之 原 之 所在 , 而 玉帛

钟 鼓本身 并不 是礼 乐 而是 礼 乐 之器 形而 下 者 也 , ,
。 玉 帛 钟鼓能传达 出 行礼 作 乐


” ?
者的志 , 这个 志 却 又 已 不 是 礼 乐 而 是礼 乐 之道 形而 上者 也
, , ,
。 礼 乐 之道 与

礼乐之器和合 才可谓 今之笼统而 言 的 礼 乐 马 浮 先生于 复 性 书 院 讲 录 》


, 。 《


中 , 亦探讨 五至三无等 礼乐 问 题 , 而认为 圣贤 日 用之间 , 无 往 而 非三无 。 

“ ”

①庞朴 : 《 话说 五至三无 》 , 《 文史哲》 2 004 年第 1 期 。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位论文
 

” ? “ 


所存 者 纯 是 至 诚 恻 怛 , 其 感 于 物 也 莫 非 天 理 之 流行 。 礼 乐 之原 即 性命也
? “ ‘ ” @
又 礼乐之原 即 仁也 将 礼 乐 之 原 关联着 天 理 性命 言 无 体之礼 无 处


。 ,

不在 。 故孔子 言 五 至 三无 , 所 以 明 礼 乐 之原 , 礼乐 之理 也 , 礼 实 周 流 而 无不 遍

也 


马 浮先生于 复性书 院讲录 》 中 阐 释 了 礼 有 天理 义 其谓 克 己复


《 , ,

” “ ” “ ” “ ” “
礼 之 礼 , 即 是天理之 理 , 道理之 理 。 引 《 易传》 之 天尊地卑


” “
, 乾坤 定 矣 ; 卑高 以 陈 ,
贵 贱位矣 与 《 乐记》 之 天高地下 , 万 物 散殊 , 



礼制行矣 ; 流而 不 息 , 合 同而化 , 而乐兴焉 以 证之 。
阐 释无 体 之 礼 ,
彰明天


“ ”
理 之 礼 之 周 流 无 不 遍之 意 , 认为 事物 皆有 当 然之 则 , 即 所谓 礼 也 。 日 用之



间 , 莫非 礼 也 。
凡物有个是 当 处 , 乃 是 天地 自 然 之 序 。 物物 皆是 当 , 交相 为


” ?
用 , 不相 陵夺 , 即 是 天地 自 然 之和  0 序 是 礼 之本 , 和 是 乐 之本 。 乐 由 天作 

礼 由 地制 , 明 乎 天 地而 后 能 兴 礼 乐 , 乐 与 天地 同 和 , 礼 与 天地 同 节 , 此为礼 乐


之大 者 马 浮先生 阐 明 六经关系 以为 诗 书》 礼》 乐》 春秋


。 , 《 》 《 《 《 《

”? “ ” @
? 之教 皆统于 .
《 易 》 ,
又 《 易 》 为礼乐之原 , 言 礼 乐 则 易 在其 中 。 

欲 明 孔子 所 言 礼 乐 之 理 ,
不 得 不 与 易 并观 之 , 礼 与 易 实有 诸 多 相 通 之 处 。
关于


“ ” “
礼之形 上天理义 , 丁鼎在 《 礼 与 中 国 传统文化范式 》 中 亦 以为 以 《 礼记

的 作 者 为代表 的 先秦儒 家 学者 己经从形而 上 的 高度 论证 了 礼 的 至高无上




‘ ’

的 地位 认为 礼 有 着 与 天道 样 的 形 而 上 的 本 体 地位 是 天 地 切 事物 间 关


‘ ’
一 一

, ,

”?
系 和秩序 的规 范与 准 则 。 故孔 子 之 礼 , 实有形 上本体之义 , 乃 宇 宙 万物本然


之秩序道理 

徐复观先生在 《 中 国 人 性 论 史 》 对 先 秦 礼 之观 念 的 变 迁 作 出 考 证 , 殷商之

际 礼 乃 从 事 宗 教 活动 的 系 列 祭 祀 之 仪节 到 周 初 礼 与 彝 观 念 之 变化 礼之



。 ,


人文观念 凸 显 , 非独 仅 表 示 宗 庙 祭 祀 之 事 。 周 初 由 敬 而来 的 合理 的 人文规范


” ? “ ”
与制度 皆 包括 , 的 观念 之 中 诗 经 》 末期 所 言 之 礼 乃原始宗


’ ’

, 。 《

“ ”
教仪 式之礼 与抽 象 的 彝 的 观念 的 总 和 , 礼 之观 念 由 宗 教 之 仪 式 已 转 为 人 文

①马 浮 复性 书 院讲录 》 济南 山 东 人 民 出 版社 年 第 页

: 《 , : ,
1 998 , 1 72 

②马 浮 《 复性 书 院讲录 第 66 页

: 》 ,
1 

③马 浮 复性 书 院讲录 》 第 6 页

: 《 , 1 1 

④吴 光主编 《 马 浮 集 第 册语录上
全 浙江 浙江 古籍 出 版社 年 第 


一 一

: 》 , : , 20 1 2 , 1 95



⑤马 浮 复性 书 院讲录 》 第 页

: 《 , 3 30 

⑥马 浮 《 复性 书 院讲录 》 第 页

: ,
56 

“ ”
⑦丁鼎 : 《 礼 与 中 国 传 统文 化 范 式 》 , 齐 鲁 学 刊 》 2 00 7 年 第 4 期
《 

⑧徐 复 观 : 《 中 国 人性 论 史 ·
先秦 篇 》 , 北 京 九 州 出 版 社 20 4 年 第
: , 1 ,
40 页 。




山 东 大学 硕 士 学 位论 文
 

之观念 而从 左传》 国 语 》 中 发现春秋 时 代 礼 乃 范 围 人生 宇 宙 之 共同




。 《 《 ,

之理念 礼 己 非宗教之意味 而乃当时 切 道德之依 归 天命之所在 乃时人




。 , , ,

时代之精神 与共 同遵守 的轨范 徐复观先生 言 礼是当时 切道德 的依归


。 : 

” “

所以 谈到 礼 的 具体 内 容和 效果 时 也 几乎是包括 了 切的 又 礼即 当时


一 一

, 。

” ?
之时代精神 人文共 同 承认之仪 范 观春秋 年 此 时代 礼乃范 围 宇


, 。 242 , ,

宙 人生 之共 同 理念 。
春秋 时 期 礼 已 然 具有 道 德 义 , 天道 义 , 乃 宇 宙 最高 之法 则


“ ”


天地 之经 义 ,
乃 范 围 人生 宇 宙 之共 同 理 念 , 已 非 礼 之初 祀神致福 宗 教祭

祀仪式 义可 以 囊括 。
孔子 所 言 之 礼 ,
实 亦涵摄诸德 ,
为诸德之指 归 , 故蔡 尚思

先生 亦 以 为 ,
孔子 所谓 仁 , 孝 , 忠 , 中 和 等诸德 皆依 礼为标准气

杨 慈湖 先生于 《 慈湖 遗书 》 中 ,
反复认为 礼者 , 人心之所 自 有 , 非独 外取

克 己复礼 不过复我本全之礼 非从外拿 个礼来复 乃至 礼之三 百 三 千


, , , , 

皆吾 心 之所 自 有 , 礼之 中 出 , 非 由 外烁 , 以礼作于外 , 非孔孟之 旨 。 礼者 , 

心者也 人之 中 心 有礼义存 焉 其意马 浮 熊 十力 冯友兰 等诸先生 亦 主





自 , , ,

张之 。 熊十力于 《 读经示要 》 中言 : 礼者 , 理也 。 吾 人之本心 ,


元是万 理 具

备 ,
?? ?
故理者 , 吾心也 。 而礼 , 即 吾心 之随感而发 , 非从 外立法强行之也


” ? “ ” ¥
。 夫礼 ,
非 由 外铄 ,
乃 因人心 自 然之理而为之礼数 。 礼者 , 理也 , 



由 外烁 本心 所具 马 浮先生 以为 礼与 义本是性德 就其 断制 言 之 则谓


, 。 , ,

” ?
之义 ; 就其节 文之 ,
则 谓 之礼 。
又倘 若 以 礼义 皆后 起 , 乃 圣 人救弊 之 术 

“ ” ?
非 因 其所本有而为是 以 制之 也 , 其 言 乃近于 法家 , 与 孟子之言 异矣 。 故蔡

仁厚先生在 《 孔子 的 生命境 界 》 中 , 认 为圣人 因 人 心之所 同 然 ,


制礼作乐 , 


“ “ ”

其为 本心 本具 ,
故 民 人 自 然顺 礼而 行 。
如是 外在 的 文 ( 礼 乐 之形 式 ) 


内 在的质 ( 生命之真诚 ) 自 然和谐 , 人 民 只 觉得 礼 乐 中 的 规律秩序 , 正是他




” ¥
内 心 所要求 的 所欣悦 的 而 并不感到是 种外加 的束缚 礼者 内 心者也


、 , 。 ,


乃吾性分 中 事 ,
乃所谓性之全德者 也 , 故李覯于 《 礼 论七篇 》 中 认 为 仁义


” “ ”

礼智 皆礼也 言乎礼 ,
则 … …

仁义智 信 ,
在其中 矣 。 礼者 , 性德之统 归 

吾心所 固有 

①徐 复 观 中 国 人性论史 ·
先秦篇 第 页

: 《 》 , 42 45 

②蔡 尚 思 : 《 孔子 的 礼学体系 — —

纪 念孔子诞 辰 二 千 五 百 四 十 周 年 》 , 《 孔子研究 》 1 9 89

第三期 

③熊十力 : 《 读经示要》 , 湖南 :
岳麓书社 , 20 1 3 年 ,
第 3 9 4 页 

④熊十力 : 《 读经示要 第 334 页 》 , 



⑤马 浮 复性书 院讲录》 第 88 页

: 《 ,
1 

⑥吴 光 主 编 马 浮 全集 》 第 册 语 录 下 第 409 页

: 《 , 

⑦蔡仁 厚 : 《 孔子 的 生命境界 》 吉林 吉 林 出 版集 团 , : ,
20 1 0 年 ,
第 1 0 1 页 。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论 文
 

李 源澄在 《 李 源 澄 儒 学 论集 》 中 以 为 自 性 善 者观 之 , 礼 皆 起 于 人 性 之不 能

容已 , 而荀 子主性恶而起礼义 , 不 知 礼 义之根 于 心 , 此 与 孔孟 之所 异 。 以为


”?




后 世儒 家 重 礼 乐 , 其所谓礼乐 , 乃 孔子 之 礼 乐 , 非孔子 以 前 之 礼 乐 也 。

原 因 即 在 于 孔 子 以 前 言 礼 本诸 天 理 , 孔子 以 后 反 而 求 诸本 心 。 孔子 重 礼 乐 之 质



, 而后 归本 于 人心 。 余英 时 在 《 宄 天 人之 际 》 中 , 亦 认 为 孔子 寻 礼 之 本 不外


”
向 于 天 地而 内 向 于 人 心 最终 归宿于 仁 故周 公制 礼 孔子 明 义 后世


‘ ’

, , , ,


言礼 实孔 子 之 礼 乐 而 李 源 澄 又认 为 孟 荀 承 孔 子 礼 学 思 路 的 发 展 性于



。 ,

” “
礼 取于 礼 孟子言性善 言仁义礼智 我 固 有之 所 以 明 礼义生于人心


, , , ,

”“
, 非 由 外铄 。 荀子 言 性恶 ,
在 起 礼 义 以 化性 , 而 言 礼义之起 , 不 能不 言 本





于 人情 , 而 圣 人 不 过为 之 立 中 制 节 , 其本 固 生 于 人心 者 也 , 于 性恶 何有哉 ?

后世儒 家喜 言 丧 礼 , 因 其 为 人 人所 固 有 , 出 于 人 情 之不 能 自 已 。 故孔 孟 荀 言 礼

, 皆 意 礼始 于情而 已 

彭 林在 《 始者近情 终者近义 —

子 思 学 派对 礼 的 理 论诠 释 》 中 , 总结 了子



思学派 的礼学思 想 , 礼根植于 人性 故 礼 能 体现 人类 最普遍 的 特性 ,
。 人 性得 自

” ? “
天 道 故有 天 然 的 合 理 性

。 通过 《 郭简 》 中 礼生于情 的 思 想 , 总结出 始者



近情 终 者近 义 , 的 礼学特 点 , 以 为 礼缘 人情而 作 , 养于 人情 而 又节 中 人情 , 


“ ”
《 诗序 》 所 言 :
发乎情 止乎 礼义 ,
。 乃 对 儒 家 礼 学 理 路 的 精 确 表达 。 此固有

承孔 子 礼 学 思 想 之 处 。 又 陆建华先生于 《 郭 店 儒 简 之礼 学 

兼 与 孔子 礼 学



比较 》 文中 探讨 了 郭 简 》 承接孔子礼 学 思 想 而言 礼本于 天 生于情

, 《 ,



” ?
人 之 上 的 天 与 人 之 中 的 情 分别 成 为 礼 的 形 上 根基 和 内 在 根据 。
概括 了 礼本 于

天 , 生于情 , 礼 文制 作 之依据 与 根源 

张 立 文 先生 在 孔子 的 仁 学形上学 》 文中 阐 释 了 孔子 对 礼 乐 文 化 之形


《 ,

式或 仪 式 背 后 所 以 然 之 追 宄 ,
以 仁 作为 礼 之 本 质 义 蕴 与 内 在 道 德根据 , 礼乐制



度 仪 式 与 仁 相 关 联而 造 就 了 , 建 立 在 主 体 每 个 人 心 性道 德 原 则 基础 上 的

礼 便 从 外 在 加 于 每个 人 身 上 的 制 度 仪 式 转 变为 每个 人 自 己 的 道 德 自 律


‘ ’

、 ,

” ? “ ”
和道德 的 自 觉实 践 。 礼 非独 是 外在之形式制 度 , 而 具 有 主 体 自 身 内 在道


“ ”
德意识 的 自 律 。 张先生 指 出 了 仁 与 礼之 关联 , 而显 出 礼 之 内 在道 德 自 律 意

, 突 破 了 礼 之 制 度 形 式 框 架 而 发掘 其 内 在 道 德 意 。 以 孔子语 , 此便 是礼 之义 

①林庆 彰著 李 源 澄 儒 学 论集 : 《 》 , 四川 :
四 川 大学 出 版社 , 20 1 0 年 , 第 282 页 

②彭 林 始 者 近 情 终者 近 义 子 思 学 派 对 礼 的 理 论诠 释 》 中 国 史研 究 》 2 00 年第


: 《 , 《 1

3 期 

③陆建 华 : 《 郭店儒简之礼学

兼与 孔子礼学 比较 》 哲学研 究 》 , 《 200 5 年第 4 期 



④张立 文 : 《 孔 子 的仁 学形上学 》 ,
中 国 哲学 史 》
《 9 9 5 年第 5 期 1 。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 ” “ ”

义 以 为质 汤 介先生在 论儒 家 的 礼法合 治 中 亦提到礼乃 种 





。 《 》

身 自 觉之 自 律 。
依此 中 心之 义 ( 礼义 ) , 内 在 自 觉 的道德 自 律 ,
故方 能 非 礼 勿

视听言动 , 此诚 中 出 也 ,
非 外至 可能也 。 汤 先生 又 引 《 汉书 ?
礼乐志》 表明礼


“ ”

乐 是 圣 人根据 天地 的 法 则 来制 定 , 而 各种 礼 的制度 , 由 于 人性情之要 求 



如 此表 明 了 礼 文 的 两 种 来源 , 圣人制礼作 乐 , 效法天地 ,
本于 人情'

颜炳罡 先生在 论孔子 的 仁礼合 说 文中 探讨 了 仁礼之关系 问 题


一 一

《 》 , 

指 出 孔子 以 仁释 礼 以 礼释 仁 仁 礼 互释 , ,
, 赋予 了 礼 乐 文化 以 真实意 思 与 内 在价


值 。
指出 俭 、 戚 、 哀 、 敬 是礼之本 是 礼 之 内 在 精神 这种 内 在 精 神 比 外在揖

 , ,

让周 旋更重要 更根本 更真实 , ,


。 而这些 内 在精 神 的 本源 就是 仁 。
仁是礼之


” @
本源 礼 为 仁 之表 征 仁 礼合 是 孔子 仁 礼 观 的 基 本 趋 向 颜 先 生 又从德性主



, ,

体 与 道 德 实 践 之角 度诠释 仁 礼 而 德性主 体与 道 德 实 践 的 内 在 统 给予仁礼




, ,

关 系 以 辩证之统 仁礼 关 系 是 孔子 学 说之基本 范 畴 从纵 向 上讲 仁礼关系




。 ,

是承续与 创造 的统 从横 向 上 讲 仁 礼 关 系 是 内 在 原 则 与 外 在 表 现 形 式 的 统
一 

, ,

” ?
仁礼实为 体 即礼即仁 仁礼合 故余英 时 亦 认 为孔子 即 礼 即 仁
一 一

。 , , 。 


此 为轴 心 期 突 破 之关 键

仁礼 体 的 思 想 理路

, 

“ ”

①汤 介 论儒家的 礼法合治 北京 大学 学报 》 年第 3 期

: 《 》 , 《 200 1 

②颜炳 罡 论孔子 的 仁 礼 合 说》 山 东 大学学报 》 年第 2 期


: 《 , 《 2 00 1 

③颜炳 罡 论孔子 的 仁礼合 说 山 东 大学 学报 》 年第 2 期


: 《 》 , 《 200 1 

④颜炳 罡 论孔子 的 仁 礼 合 说》 山 东 大学学报》 年第 期


: 《 , 《 200 1 2 。

1 


山 东 大 学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第 一

章礼 的 不 同 含 义 和 层 次

夫 礼 之初 , 有 本有 文 。 后世言 之 , 有 循末 以 为 本 , 执文 以 为义 。 视 礼 为制

度 之文 拘 礼 于 形骸 之 外 殊不 知 礼 本大 之始 其 中 意思 分毫 不 由 人

, 。 , , , 

圣王 效法天地 , 制 礼作 乐 , 不 过 画 出 天 理 模样 ,
令后 世有迹可循 。 然 其理 ,



于大 之初 存 于 天 地之 间 命之于 人 具 之于 性 本自根 先 天 地生 


, , , , 自 , (

天地 以 形 言 ) 。 不 由 物始 , 不 由 物亡 , 放诸 东 海 而 准 , 放诸 西 海 亦 存 , 放诸 四

维上下 亦 不违 , 虽 千 万 世而 不 易 。 此礼 者 , 理也 , 与 道携 游 , 周 流六虚 , 与 

月 并行 与 大化 同 流 存诸于 山 河 日 月 之间 然 山 河 大地 时 陷落 此礼 依 旧


, 。 , ,

无形 无 体 无 声 无臭 不增 不减 不 灭不 亡 孔 子 所谓 礼 本 大 无体之礼


, , , , 。 ,

者 是也 

人者 ,
禀天地之 中 以生也 。 虽 天秩 有 礼 , 不 特 为 人设 之 尔 , 虽 万 物散 殊 

物 各有 禀 。 然 人者 , 天地之 心 也 , 特完备天礼 ( 理 ) 于此 心 此性 中 , 而有 中 心

之礼 , 此物 不 能完具 也 。 故礼 ( 理 ) 者 虽 流行于 天地万物 之 间 , 而有 天高地下




, 日 星之列 , 鹰祭鸟 ,
獭祭 鱼 , 狐死 正 丘 首 , 然 未必 有 中 心 之仁 也 , 亦 未必 有


中 心 之诚 敬 也 。 故 人 之 所 以 自 别 于 禽兽 , 以 其 中 心 之礼 义 存 焉 。 此礼者 ,



以 蔽之 , 曰仁 , 曰义 , 曰诚 , 曰敬 , 曰中 , 曰让等等 。 实 天道 直 贯 于 人 心 , 

理 自 具于本性 , 乃 天 命 之 流行 而 人 自 得 于 道 德 之 中 , 为人性情 中 礼 , 所谓 中 心


“ 


之德 礼也 。
故 《 礼记 ?
礼运》 曰 : 礼义也者 , 人 之 大端 也 。

然礼仪三 百 , 威仪三千 , 圣王仰观于天 , 俯察于地 ,


察诸 鸟 兽 草 木 之 间 

观诸身 心 性情 之 内 , 而 使 天道 显 之 于 文 , 天理形 之于迹尔 。 此礼道 之文 也 , 



百 三千 ,
得圣王之伪 ( 伪者 ,
为也 ) , 成百 代之功 , 然 不 离 根本 , 

期 间 增 减损

益 , 亦有所本 , 所谓 礼 虽 未 有 , 可 以 义起 。 此礼 文者 , 后 世所常 言 之礼 也 , 



礼者 , 固 非 礼 文 之谓 也 。 殊不 知 , 礼 者 有 本有 文 。 《 易》 曰 :
形 而 上 者谓 之


道 , 形而 下 者谓 之器 , 道 以显器 , 器 以 载道 , 文 以载义 , 义 以 成文 。 形下之



礼文不足 以 言礼 , 形上 之礼 理亦 不 足 以 言 礼 , 统之 以形而上下 言 之 , 可谓 备 矣


。 故礼者 , 理也 , 文也 。 后 世有执文 以 为礼 , 锢 器 以 为道 , 循末忘本 , 可谓惑

矣 。 礼 以养人 , 奈 何 后 世有 以 礼 杀 人 ? 呜呼 !
舍理 以 从文 , 忘本 以 逐末 ,
拘礼

于制 度文章 之 间 , 礼之义渐 失矣 !
?L 子所谓 人而 不 仁 , 如 礼 乐何是也 

故礼有三 义 , 在 天地 万 物 之 间 , 不 得不 言 个理 ; 在 性情之 中 , 不得不 言 个



义 在 人群 社 稷 之 际 不得不 言 个文 后 文详论 三者 本末 体 贯彻为


一 

, , ( ) 。 ,


故礼者 , 分而 言 之 , 可 含 三义 , 合而 言 之 , 不过

礼 。 其本末

贯 , 情文具

1 1


山 东 大学 硕士 学 位论文
 

尽 终始为 言 文而理在其 中 矣 言 理而不 可离文 礼者 有本有 文 有理




, 。 , 。 , ,

有义 。 故礼也者 , 合 内 在 之本质 与 外在 之形 式 而 言 也 , 合 形 上 之道 理 与 形 下 之

器度 而 言 也 。 礼也者 , 合上下 内 外 ,
本末终始而 言 之也 ,
可谓 备矣 

第 一

节 礼 之 二 分 一

礼之本 与礼 之文

孔子 言 礼 ,
有本有文 。 《 礼记 ?
礼器》 曰 : 先王之立礼 也 ,
有本有 文


。 礼之 意 思 , 分而 为二 ,
所谓 礼 之本 ,
礼之文 。 然 文不 足尽 礼 , 礼非独 言 文


“ ”
。 故颜渊谓 夫子 博我 以 文 , 约之 以礼 ( 《 论语 ?
子罕 》 ) , 知文礼 以相待


“ 


( 虽相 待而不可 以 之为 东 西 之相 反也 ) 。
子曰 : 质 胜文 则野 文胜质 则 史 ,

“ ” “
( 《 论语 ?
雍也 》 ) ,
知 文质 以 相形 。 故林放 问 礼 之本 , 子 叹其 大哉 问



, 礼与其奢也 ,
宁俭 , 丧与其 易 也 , 宁戚 。 ( 《 论语 ?
八佾 》 ) 孔子 实大


“ ” “ ” “ ” “

礼 之本 也 。 故孔子 言 绘事后 素 ,
子夏 曰 : 礼后乎 ? 孔子 叹 其 


予者商 也   !
( 《 论语 ?
八佾 》 ) 孔子 叹子夏 ,
因素 以知礼 , 而 明 礼者 , 贵其

野人也

质也 。 故子 曰 :
先进于 礼 乐 , 。 后进于礼 乐 , 君子也 。
如用之 , 则吾

重其本 也

从先进 。 ( 《 论语 ?
先进》 ) 孔子 从 先进野 人之 礼 ,
所 以 贵其质 , 

。 又孔子 所谓 人而 不 仁 , 如 礼 乐 何 ? 苟 无其 仁 , 焉足言礼 , 礼 之所贵 ,


贵其 仁

也 。
故孔子 言 礼 ,
实重根本 , 礼之有本 ,
所 以 为贵 

孔子 所谓 礼云 礼 乐 ,
乐云乐 云之言 , 知 礼非独钟 鼓玉 帛 之器也 , 反 问 子张


“ ”

师 尔 以 为必 铺 几 筵 ,
升 降 酌 献酬 酢 , 然 后 谓 之 礼 乎 ? ( 《 礼记 ?
仲尼燕居

》 ) 知 礼 非独升 降 酌 献酬 酢 之仪节 也 。 玉帛钟鼓 , 揖让升 降 , 簠簋俎豆 ,


制度

文章 , 升 降上 下 , 周 还 裼袭 皆 礼 文 之谓 也 ,
乃所谓器也 ,
非道 也 , 不足 以 言 礼



。 故 《 礼记 ?
乐记 》 曰 :
乐者 , 非谓黄钟 、 大吕 、 弦 、 歌 、 干 、 扬也 , 乐之

末节 也 ,
故童者 舞 之 。
铺筵 、 席 ,
陈尊 、 俎 , 列笾 、 豆 ,
以 升 降为 礼者 , 礼之


末节 也 , 故有 司 掌 之 。 乐者 , 非黄 钟 大 吕 之谓 也 ,
乐之末节也 , 故童者 舞 之

。 礼者 ,
非铺 筵席 ,
陈尊俎 , 列 笾豆 , 以 升 降之谓 也 , 礼 之末节 也 ,
故有 司 掌


“ ”

之 。
孔子 曰 : 俎 豆 之事 ,
则 尝 闻之矣 。 ( 《 论语 ?
卫灵公》 ) 曾 子曰 

“ ”

笾 豆之事 ,
则有司 存 。 ( 《 论语 ?
泰伯 》 ) 此 皆礼之仪也 ,
礼之末 节 也 

非 礼之本也 ,
未足 以 言 礼 ,
故 礼 固 有不在末节 仪文 也 。 故孔子所谓 礼 ,
非独文

章制度也 ,
非 独揖 让周 旋之动 作 威 仪 也 ,
非独 笾 豆 礼 仪 之事 也 , 此三 者 皆 礼 之

文也 , 非礼之本也 , 未足 以 言礼 

1 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礼也者 ,
有 本有文 ,
非 孔子 独 言 , 《 诗经 》 与 《 左传 》 亦有之 。 《 诗 》 


“ ” “
: 相 鼠 有皮 , 人 而 无仪 !
人 而无 仪 , 不死何为 ?  相 鼠 有体 , 人而无礼 

人而 无 礼 , 胡 不 遄 死 ? ( 《 诗经 ?
鄘风 ?
相鼠》 ) 皮也 , 仪也 ; 体也 , 礼也

。 仪礼 以相 待也 , 仪者 , 表也 , 文也 ; 礼者 , 体也 , 质也 , 仪 与 礼不 相 同 也 

“ ”
而在 《 左 传 》 女 叔齐更 明 言 :
是仪也 , 不可谓 礼 。 ( 《 左传 ?
昭 公 五 年 》
“ ” “
) 鲁侯 自 郊劳至于赠贿 , 无失礼 , 晋侯 叹其善 于 礼 , 女 叔 齐 以 之 未知 


” “ ”
之本末 , 徒 屑屑焉习 仪以亟 , 言 善于礼 , 不 亦 远 乎 ? 鲁侯所善者礼仪 

礼 文 是谓 也 , 非礼之本 也 , 故君 子 不 贵 。 又赵 简 子 问 揖让周 旋 之礼 焉 , 子 大叔


“ ”

对曰 : 是伩也 , 非礼 也 。 ( 《 左传 ?
昭 公 二 十 五年 》 ) 故知 礼非仪也 , 


“ ” “
非独 为 揖 让 周 旋 , 屈 伸 俯 仰 之仪 节 。 以 仪为礼 , 未知 礼 之本 末 , 言 善于



礼 , 不 亦 远 乎 ? ( 《 左传 ?
昭 公五年 》 ) 故 以 揖让周 旋 , 屈 伸 俯 仰 之仪 节 为

礼 , 实不 知 礼之本也 , 不 足谓 知 礼 , 礼 有 本末 , 有 本有 文 


后儒 言礼 , 亦 有本有文 。
程子 曰 : 礼者 , 理也 , 文也 。 理者 , 实也 , 



也 文者 华也 末也 河南 程 氏遗书 卷十 宋 儒 程子 以 礼 兼 理



。 , , 。 ( 《 》 )

“ ”
文 , 统本末而言 之 , 故曰 : 礼者 , 理也 , 文也 。 理者 ,
本也 , 文者 , 末也


“ ”
, 礼 有 本有 文 也 。 朱子 以 礼 之 全 体 , 兼 文 质 本末 言 之 。 《 朱子家礼 ?
序 》

言 :
凡礼有本 、 有文 , 自 其施 于 家 者 言 之 , 则 名 分之守 、 爱敬之实 , 其本 也



。 冠婚丧祭 , 仪 章 度数 者 , 其文也 。 礼 有 本有 文 , 爱敬 为本 , 仪 章 度数 为 文

, 礼有其质 , 亦 有其 文 。 礼 之本 在 情 , 恭 敬 辞逊 之 动 于 中 者 为 情 , 礼 之形 在 文

, 动 容周 旋之形于 外 者 为文 , 合本 与 文 而 言 ,
乃 所谓礼 也 , 故礼 实 有 本 有 文 也



礼之本 礼之文虽相形 以 为二 非 是谓 礼 有 二 也 礼者 礼也 故非谓




, , , , 。

“ ”

洒 扫 应对 , 礼 之 末节 之 中 , 无有 礼之本 ,
非 谓 万 物 散殊 , 礼之理 义 之 间 

“ ”
无有 礼之文 。 礼之幽者 , 通 天 地 鬼 神 之 造化 , 而 目 不可见 , 耳不 可 闻 , 

流行 于 天地万 物之 中 , 礼之理也 , 礼 之本 也 。
礼之显 者 , 法 象 天地 , 明 达于迹

, 而有 礼 仪三 百 , 威仪三千 ,
自 统包于 人伦 日 用 之 间 , 礼之文也 , 礼 之仪 也 

然礼本礼 文 就本末终始而 言 其实 也 非 可 谓 某 某 礼 之本 也 某某礼之文




, , , ,

也 洒 扫 应对 本在 其 中 无体 之 礼 显 迹于 文 夫 礼 之初 实本末纵贯 为


, , , , 。 ,

, 圣人制 礼作乐 , 实 天 理人 心 显 像于迹 。 后 世行 礼 , 日 用 而不知 , 以 三 百三千



为礼 , 以 礼伩末节为礼 , 以 制 度文 章 为礼 , 子 张 以 升 降 酬 酢 之节 为 礼 , 孔子 反

1 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论 文
 

“ ”

问 此可 谓之礼 乎 ?  故圣 人恐世 人循末 以 汩 本 ,


尊 文而 忘义 ,
依仪 以为礼 

“ ”

故特言 礼之本 也 

第 二 节 礼 涵 三 义 一  ̄

道体 义 之 礼 ,
德性 义 之礼 ,
文制 义 之





\ 礼之 三 义

大哉 , 礼之本也 ,
孔子 亟 言 之 。 虽 明 礼之意 思 ,
有本有 文 , 然不 得不知


“ ”

礼之本 亦有二 义 ,
以 形 上本源 言 之 , 礼者 , 理也 , 道也 ; 以 天命直 贯 人心

言之 , 礼者 , 性也 ,
德也 。 故礼之本 , 可析而为二 ,
以 天道 言 之 ,
乃所谓理也

; 以 性命言 之 ,
乃 所谓 性 也 ( 天命之谓 性 之性 ) 。
发作于外 , 乃所谓文也 。 故礼

涵三义 为 天道 秩序 义 为 中 心德性义 为文 章制度义


一 一 一

, , , 

孔子 言 礼 实 涵 摄 三 义 种 乃 关涉祭 丧 射 八佾舞 雍彻 旅 谛

: , , , , , , 

“ ” “
灌 , 祷祀 ,
告 朔 之饩 羊 , 玉 帛 钟鼓 , 笾豆 之事 , 以及 郁郁乎文哉 焕乎 

其有文章 等礼乐仪式 典章制度 准 则 秩序 之 仪 文 之 礼 种 乃 人而不 仁


, , 。 

“ ” “ ” “
如礼乐何 ? 克 己复礼 礼与其奢 ,
宁俭 ,
宁戚 。
敬而不 中 礼 能 以礼让


” “ ” “

为国乎 等关涉德性仁情之 中 心 德礼 种乃 本于大 无体之礼 





? 。 ,

” “ ” “ ” “ ” “

声之乐 , 无服之丧 天尊 地卑 卑高 以陈 四 时形焉 天高地下 , 




物散殊 礼制行焉 等根源不 易 之礼 理 故礼之本实有二 义 以 本于 大




, ( ) 。 ,


周 流六虚 ,
品 物 皆备 , 而 言 天道不 易 之礼 ( 理 ) 义 。 以 降之于天 , 具之于 性


我所 固有 ,
而言本心不容 已之德礼义 。 所 以 显 天道之不 易 , 明 人心 之 固 有 

而彰礼之大本 也 

曰 形上天道 义

故言 礼之本 实有二 义 曰 内 在德性 义 或言之





, , , 。

乃形上本源天道之礼 亦 即 是理 天道 乃 内 在道 德本心 之礼 亦即



, , ( ) 。 ,

是仁 ( 统摄诸 德 之仁 ) 。 孔子 以 仁彰显 礼之 内 在生 命 , 明 礼非独外在之典章制



度 , 仪节规范 ,
而 明 人之道 德 本 心 ,
自 有 中 心之德 礼 , 当 然此 层 之 礼 , 孔子 以

仁 , 敬 , 诚 ,
戚 , 俭 , 不 安 等来说之 ,
核心即 以仁言之 。
故观 《 论语 》 《 易传

》 《 礼记 》 《 孔子家语 》 等孔子 言 说礼 , 知外在玉 帛 钟鼓 , 笾豆之事 , 礼乐仪



节 , 制度准 则 ,
行为规范 , 人伦结构 ,
社会秩序 , 此礼之文 也 , 圣 人制 作 , 


“ ” “ ”

且名 之 曰 文制 义之礼 。 而 文制 义之礼 外 ,
礼 更有 其 内 在 德 性律 则 义 

“ ”

此 皆 可谓 礼 之本

形 上 天道 秩序 义 , ,
姑且名 之为 德性义之礼 与 道体义之


“ ” “ ” “ ”

的形 上根源

礼 。 且 道 体义之礼 乃 文制 义之礼 ,
德性义之礼 

1 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 ”
文制 义之礼 的 内 在 依据 , 无此 二 者 , 礼文 虽 具 , 不过虚 文 , 有此二 者 , 

文虽无 , 可 以 义起 

故言 礼之本 , 在 天 则 为 天道 秩 序 义 , 在 人则为德性律则义 。 然 天 人纵 贯 

天人 也 虽 言 礼之本 实有二 义 然实 礼也 而 分 说 礼 之本 言 礼之形上




一 一

, , , 。 ,

“ ”
天道 义 , 内 在德性 义 , 所 以 特 明 人 之主 体性 也 , 人者 , 天地之心 也 ( 《 


“ ”
记 ?
礼运》 ) , 天地 人 , 三 才 之道 也 。 道体义之礼 始 于 人先 , 自 流行于 天

地 , 万物散殊 , 品 物 皆备 ,
非特具 之 于 人 , 故有 天 高 地 下 , 日 星之列 , 故有 懒


“ ” “ ”
祭鱼 , 鹰祭鸟 , 蜂蚁卫 君 。
德性 义 之 礼 乃 道 体 义 之礼 一

体 流行 , 然特

完 备 于 人之本 心 本 性 之 中 ,
乃 天 之将 衷 , 性 之潜 具 , 人之 为 人 所 特 有 , 乃所谓

中 心 之德 礼 。 故物 虽 有 礼 ( 理 ) 则 , 未必 有 中 心 之仁 , 亦 未必有 中 心之诚 敬 

“ ”
故礼 乐 待 人而行 , 天地之大礼 待 人而 后 明 。 故 德性义之礼 特就人言 ,
乃人

之 自 别于禽兽 , 而有 中 心之礼义也 , 中 心 之礼情 也 



故礼者 礼 而 含三 义 曰 天道之理义 曰 德性本心 义 曰形下文




一 一 一 一

, 。 , ,

“ ” “ ”
制义 。 然不 言 道 体 义 之礼 , 则 失礼乐之理 , 不言 德 性 义 之礼 , 则 失礼


“ ”

乐之仁情 。 不言 文制 义之礼 , 则 礼道不 彰 , 礼情不形 。 故 言 礼 之三义 , 



析为三 然实 也 礼者 礼也 非谓本末 内 外 若 东 西 之相 反 而 不 相 及 也


一 一

, , , , ,

礼 义有三 其实 礼 无有 本 末 精 粗 之 分 小 大 高低之别 也 杨慈湖 曰


。 , , , 。 


天即 人 , 人 即 天地 , 即 日月 , 即四时 , 即 鬼神 , 即 礼乐之原 , 原 无所本 , 



无所末 , 本末 之 名 , 因 人心 而 生 , 本末之实 , 不 可 以 人心而异 。 ( 《 礼记集

说 卷 百二十》 礼 之 本末 终 始 实 也
一 一


) 

二 v 礼之 三义 —

道体 义 之 礼 , 德性 义 之礼 , 文制 义 之 贼 名

“ ”

孔子 曰 : 必 也正名 乎 ? 名 不正 ,
则言不顺 。 ( 《 论语 ?
子路》 ) 名者



所 以别万物 , 彰道 理 ,
明体用 也 。 道之隐者不可见 , 而 发乎 形 名 , 名者 , 

以 明道也 。 然名 不 可乱 , 名 乱 则道幽不显 , 而 万物 之体 不 可得而见 也 。 故今之



言礼 , 不可不 正名 , 后 世循循于 礼 仪文末 , 而 以制度文 章 为礼 , 以 仪 章 末节 为



礼 , 故礼之意渐失 , 而 礼道 幽 微 , 礼情不显 。 礼者 ,
养 人者 也 , 后世 以礼杀人




本末倒置 , 理情 尽失 , 此 非


夕 之故 , 其所 由 来 者渐 矣 , 由 辨 之不 早



辨也 。 ( 《 周易 ?
坤卦 ?
文言》 ) 故礼名 不可不辨也 , 今释 礼 之 三 义 , 所以

期稍 稍 能明 , 礼者 , 天道 之 不 易 , 本心之固有 , 非独形骸之外 , 三百三千之礼



文也 。
所 以 启 天 地之大 礼 , 自 本 自 根之德 礼 ,
发用 于 文 , 而使礼 文有 所本也 

1 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1 、 道 体 义 之 礼释 名 及 内 涵 一

礼理

“ ”

礼也者 , 亦 所谓理也 , 道也 , 体也 。 道体 义 之礼 所 以 言 礼之本体 ,





“ ”

礼之天道本体之义也 , 孔子谓 之 无体之礼 是也 。 礼 ,


果有其形上天道 义耶



孔子 曰 夫礼 必本于 大 分而为天地 转而 为 阴 阳 变而为 四 时 


? : , , , , ,

而为鬼神 礼记 ?
礼运》 夫礼 本于大 之初 孔颖达 疏》 曰 


。 ( 《 ) , , 《 :


者 天地未分 混纯之兀 气 也 极大 曰 大 未分 曰 其气 既极大而未分

, 。 , , 

故曰大 也 大 天地未分 混沌之元 极 大而不 可 言 无形无体 不可




一 一

。 , , , , ,

明状 然大 之初 礼 己存焉 及 其分为 天地 转为阴 阳 变为 四 时 列 为鬼




, , 。 , , ,

神 ,
而 礼在其 中 矣 。 此礼者 , 天地之道 ,
阴 阳 之变 ,
四 时 之序 , 鬼神 之造 化 也


“ ”

实 非 礼 仪三 百 威 仪三千 足 以 当 之 张横 渠 曰 大虚 即 礼之大 也 


, , 。 : ,

其犹 易 之大始 乎

希圣 曰 礼之大 大 天地之始 凡有 数者 


一 一

: ,
? , , ,

” “

不 出 于其间 礼记集 说 ?
卷五十 八 史记 索 隐 曰 太 者 


。 ( 《 》 ) 《 》 : ,

” “ ”

地之本 也 刘沅曰 为 理气 之 原 故曰大 大虚 大始 皆混沌未分 之




。 : 。 , ,

先 天地资之而始 万物 资 之而生 乃 天地 万 物 之本源 也 礼本大 皇侃 曰




, , , 。 ,

“ ”

礼理起于 大 礼记正义 ?
序 故 明 天地本源之初 礼 己存焉

: ( 《 》 ) , , 

又 分而 为 天地 ,
天地 自 此始 , 万物 自 此生 ,
然 天地 设 位 ,
而 礼存乎其 中 。 天地

阴阳 四时 鬼神 之分转 变 列 皆礼之 体流行 天地 阴阳 四时 鬼神




, , , , 。 , , ,

“ ”

亦 皆礼也 。 龙泉叶适 ( 字正则 ) 曰 : 昔之于 礼也 , 合天地鬼神而无 间 。





“ ”
曰 大 天地 阴阳 四时 而无非 礼 也 其文 曰

: , , , , 。 

古 人 究 极礼之 本 末

, 贯 彻上下 ,
而 着 于功 用 。 故大 一

其 本也


天地其分也 ,
阴 阳 其转也 ,
四 时其 变也 ,
鬼神其 列 也 ,
命其 降也


其理微 而 难 见 , 其说 大 而 难该 ,
是 岂 君子之 于 礼也 ,
遂欲举 天地

万 物 而 强 纳 之哉 … …

后 世 受 礼之地狭 , 用 礼之 时 少 ,
任礼教拘 以 为

礼者 一

事而已 ,
大 一


天地 ,
阴 阳 ,
四 时 ,
而 无非 礼也 … …

故昔之

于礼也 以厚 ,
后 之于礼也 以薄 ,
昔之 于礼也 , 合 天地鬼神 而 无 间



。 ( 《 礼 记集说 ?
卷五十 八》 

古之言礼 ,
极礼之本末 ,
贯彻上下 ,
合 天地鬼神 而 无 间 ,
其至大至广 , 

遍举万物不足 以 当之 乃至大 天地 阴阳 四时 无非礼也 此礼固不可




, , , , , ,

“ ”
以 礼文之礼 明 之 , 实通 理 也 

所 以 明 礼者 , 理也 ,
万 物生 成之本然道理 也 , 日 月 运 行 之根 本 序 则 也 ,



“ ”

地 万 物本此道 理序 则 而 后 存 此非 人事 可及 故言 大 之礼 分为天地

, 。 , 

1 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转为 阴 阳 , 运为 四 时 , 大而化之不 可 言 , 及其用 也 , 如 鬼 神 之不可 测 。 此所谓




“ ”
范 围 天 地 之 化而 不 过 , 曲 成万 物而 不遗 , 通乎昼 夜之道而知 ( 《 周易 ?


辞上》 ) , 故神 无 方而 礼 无体 也 。 故 礼 存 于 天 地 之先 , 形 于 天 地之后 , 所以明



天地 未 分 之 始 , 礼者存焉 , 万 物 已 成 之后 , 礼在 中 焉 , 此言 礼之理也 , 非礼文




“ ”
足以当之 , 乃通 理 也 

故 《 礼记正义 ?
序》 言 夫礼者 , 经 天地 , 理人伦 ,
本其 所 起 , 在天地未

分 之前 故 礼记 礼运 》 云 夫礼必本于大 是 天地 未 分 之前 已 有 礼


‘ ’

。 《 : 。

” “ ”
也 礼者 理也 孔颖 达 疏》 曰 礼理 既与大 而齐 所 以知大 


一 一

。 , 。 《 : 。

初 , 礼 已具焉 , 礼者 , 理也 , 经 天韩 地 , 非 形 下 之礼 文 足 以 言 说 。 此 礼者 与 大



易 同流 , 与 日 月 并行 , 与万物 同游 , 与 鬼神 同 德 , 孔子 曰 : 天何 言哉 ? 四时


行焉 , 百物生焉 , 礼 ( 理 ) 在其 中 矣 。 此所谓 大 一

之礼 也 , 先天地生 , 与物


“ 


浑成 , 乃所谓 礼者 , 理也 。

“ ”

故 孔子 曰 : 礼 也者 , 理也 。 ( 《 礼记 ?
仲尼燕居 》 ) 《 正义》 曰 

“ ” “
理 ,
谓道理 。 ( 《 礼记注疏》 ) 《 礼记 ?
乐记》 云 :
礼 也者 理之不 可 易

 ,

” “ ”
者也 。 荀子亦 言 : 礼也者 , 理 之不 可 易 者 也 ( 《 荀子 ?
乐论篇》 ) 又曰



礼论篇 》 此礼言

: 礼 之 理诚 深 矣 。 ( 《 荀子 ?
) 自 然 的道理 , 乃 天 理 之本


然 , 所 谓 天地 之经 , 万物之则 。 《 礼记 ?
乐记》 日 :
天高地下 , 万 物 散殊 


而 礼制 行矣 。 所 以 明 礼乃 天高地下 ,
万 物 散殊 , 日 星之列 , 四 时 之运 , 江河



之行 , 万 物 之 序 的 背 后 本 然道 理 。 荀子所谓 天地 以 合 , 日 月 以明 , 四 时 以序


, 星辰 以 行 , 江河 以 流 , 万物 以 昌 ,
好恶 以节 , 喜怒 以 当 , 以为下则顺 , 以为



上则 明 ,
万 变不 乱 ,
贰之则丧也 。 礼 岂 不 至 矣哉 !  ( 《 荀子 ?
礼论 篇 》 ) 

礼也 , 天 地 不 得 之 则 不合 , 日 月 不得之则不 明 , 四 时不得之则不行 , 万 物不得




之则 不 昌 , 人 不 得 之 则 喜 怒哀 乐 发 而 不 得 中 节 , 故有礼 则 存 , 无礼 则 亡 , 礼岂

不至矣乎 !
此礼 也 , 非理不足 以 当 之 


礼之形 上 天道 义 , 非 孔子独 言 , 早 己有之 。 春秋子产 曰 : 夫礼 , 天之经



也 , 地之义也 , 民 之行 也 。 ( 《 左传 ?
昭 公 二 十 五年 》 ) 礼乃 天地之经 义 

万物之律则 。 夫 礼 天 地 依 之而 运 , 日 月 依之而行 , 万 物 依 之而 则 。 《 尚书 ?



“ ” “ ”
陶谟》 曰 :
天 秩有 礼 。 孙希旦 曰 : 礼者 , 天地依 之节 。 ( 《 礼 记 集解


“ ”

礼器》 ) 《 礼记 ?
乐记》 曰 : 大礼 与 天 地 同 节 。
天有 日 月 运 行 之秩 , 

有 高 低 上 下 之序 。 礼者 , 天地之节 也 ,
万 物 之序 也 , 乃 宇 宙 造 化 之本 然 秩 序 

“ ” “
故 《 礼记 ?
乐记 》 曰 : 礼者 , 天地 之序 也 , 程子 曰 : 推 本而 言 , 礼只是

1 


山 东 大 学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

” “

个序 。 ( 《 河南程 氏遗 书 ?
卷十八 》 ) 又 《 礼记 ?
乐记》 曰 : 明 则有礼



乐 , 幽 则 有 鬼神 。 礼 乐 所 以 通鬼神 之道 ,
鬼神 者 ,
造化 之谓 也 , 皆所 以 明 礼

乐 本造化之初 ,
万物本然之理也 

“ ”

又礼也者 , 体也 , 履也 。 《 礼记 ?
礼器 》 曰 : 礼也者 , 犹体 也 。 《 


“ ” “

解 》 曰 :
礼也者 , 体也 。 又 《 礼记 ?
丧服四 制 》 曰 : 凡 礼之大 体 ,
体天


” “
地 , 法四时 , 则阴阳 ,
顺人情 , 故谓之礼 。 郑注 曰 : 礼之言体也 , 故谓之


礼 。 明 礼有大体 , 非 天地之至 大不 足 以 当 之 , 非万物之至备不 足 以 言之 , 




与 天地 同 ,
与万物并 , 文不 足 以 当 之 。 孙希 旦 曰 : 体 天地者 , 言 本 天地 以 为


体 , 犹体物不遗之体 。 ( 《 礼记集解 ?
丧服四制 》 ) 皆 明 礼者 ,
体也 ,
天理

之当然 , 万 物 本然之道 理 , 其周 流六虚 ,


体物不遗 , 与道 同 体也 。
郑康成 曰 

“ ” “ ”

礼者 , 体也 , 统之于 心 曰 体 ( 《 礼记正 义 ?
序》 ) ,
所 以 统 心 体而 言

道体 , 所 以 言 礼者 , 在人者 为心体 ,
在天者为道体 ,
所 以 明 礼 之无本末 幽深 

无 内 外上下之别 乃道体之周 流无不遍 贯 天 人本末而为


, , 

“ ”

故孔子 言 : 无 体之礼 。 无者 , 非虚无之谓 也 , 所 以 明 礼之体 , 视之不



可得见 , 听 之不 可得 闻 ,
无形无相 ,
无声 无臭 。 故孔子 与 子 夏 言 及 礼 乐 之源 

明 五至三无 。 子夏 问 曰 

” “
诗亦至焉 诗之 所

敢 问 何谓五至 ? 孔子 曰 : 志之所至 ,
。 

至 ,
礼亦至焉 。 礼之 所至 ,
乐亦至焉 。 乐 之所至 , 哀亦至焉 。 哀乐

相生 。 是故 ,
正明 目 而 视之 ,
不可得而 见也 ; 倾 耳 而 听之 ,
不 可得



而 闻也 ; 志 气 塞乎 天地 ,
此之谓五至 。 ( 《 礼记 ?
孔子 闲 居》 

“ ” “ ”

庞朴 先生 言 : 志 之所 至 者 礼亦 至 焉 ,
、 志 之所至者 乐 亦 至焉 ,


“ ” 3
志之所至者 哀亦至焉 志之所至 诗礼乐 皆 时至焉 非有个先 后 


, , , ,

至者 非有 先 后 之次序 也 诗至则礼至 礼至则乐至 乐 至 则 哀至 皆 时至




, , , , ,

也 诗礼乐哀 统而 言 之 不过 志也 志者 从心 或 言 之不 过 心也 


一 一

, , , ( ) , ,

“ ”

言 之不过 天地也 所以言 志气塞乎天地 此之谓 五至 故杨 慈湖 曰


。 , 。 

志 气 即 天地 非过论也

志即诗 ,
诗即礼 , 礼即乐 ,
乐即哀 , 。
谓之充 塞 , 。 


天 地合 德 ,
可也 ,
谓 范 围 天地 , 可也 。 ( 《 慈湖遗书 ?
卷二》 ) 故曰 礼乐之


源 即在 心尔 横渠张 氏 曰 礼 非止 著 见 于 外 亦有无体之礼 盖礼之原




, 。 : , ,


在心 礼记集说 ?
卷 百二十 》 此 心 乃 与 天地合 德 知周 万物 范围


。 ( 《 ) , ,

天地之化而 不过 ,
与 万物为

体之心 也 。
故此 即 心而 言 礼之体 , 明 心之礼 , 

“ ”

①庞朴 : 《 话说 五至三无 》 , 《 文 史哲 》 2004 年第 1 期 。

1 


山 东 大学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
心 之礼 不可 以形象言 乃所谓 理也 马 浮言 克 己复礼 之 礼 



‘ ’

, , 。 : ,

”?


是天理之 理 道理之 嘴
‘ ’ ’

, 。

①马 浮 复 性 书 院讲录 》 第 页

: 《 ,
580 。

1 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故孔子 曰 : 正明 目 而视之 , 不 可得而见 也 ; 倾耳而听之 , 不可得而 闻 也





。 然 其 充 塞 于 天 地无方 所 , 大 化 之 流 行 无不 至 ,
所谓 无物不有 ,
无处不至 

“ ”

乃人本心 之 固有 , 道体流行 之理 , 统之于 心 ,


乃所谓 无体之礼 

“ ” “
故子夏又 问 曰 :
何谓 三无 ?  孔子 曰 : 无声之乐 , 无体之 礼 , 无服之


” “‘

丧 此之谓三无 正义》 曰 无声之乐 无体之礼 无服之丧 




, 。 《 : , , ,

三者 皆谓 行之在 心 外无形状 故称 无 也 礼记 注 疏 孔子 闲 居
‘ ’


, , 。 ( 《 

“ ”

) 礼者 , 体也 , 所 以 言无者 ,
所 以令人 勿固 之意 也 , 时 人 以 礼仪礼 文为礼


以有形之制度文章为礼 , 此虽孔子 高足子夏 亦不 能 免 。 故孔子 言 无 也 , 意为

不可拘 礼于有者 言 , 不可拘 礼于形 象言 , 不可拘 礼于物器 言 , 所 以 明 礼者 , 





也 , 充 塞 天地 ,
周 流无不 遍 也 。 故孔子 曰 :
吾语女礼 , 使女 以礼周 流 , 无不


” “
遍也 。 ( 《 礼记 ?
仲尼燕居》 ) 杨慈湖 曰 : 礼 未 尝 无体 , 必 曰 无体 ,
非无


体也 ,
即体也 。 ( 《 慈湖遗书 ?
卷二 》 ) 杨 氏之意 ,
世人正执有而 言 礼 , 

孔子 言 无 , 所 以 破礼于 方 所礼 文之形 象 , 而直 接礼 乐 之本源 , 而 明 天地 人心之




大礼 。 蓝 田 吕 大临 曰 :
盖乐必有声 ,
其无声者 ,
非 乐之器 ,
乃 乐 之道 也 。 

必有体 ,
其无体者 , 非礼之文 , 乃 礼之本 也 。 丧必 有服 , 其无服者 ,
非丧之事


乃丧之理也 礼记集 说 卷 百二十》 乐必有声 礼必有文 丧必





, 。 ( 《 ) , ,

有服 ,
所 以 言无声 , 无体 , 无服 , 正 是名 天地之 间 有 大 礼 ,
有大乐 , 不可 以声

相见 ,
不可 以 文器见 , 礼乐 自 有 其无体无 声 者 , 此 乃 所 谓 礼 乐 之道 ,
礼 乐之本


“ ”

也 , 礼 乐 之理 也 。 故 吕 大临言 无声之乐 , 无体之礼 ,


无服之丧 ,
所以言乐


“ ”

之道 也 ,
礼之本也 , 哀之理也 。 无体之礼 , 无体无声者 ,
道也 。
故无体之

礼者 ,
所 以 言 礼 之道 也 , 礼之本也 ,
礼之理 也 , 此非形制 之礼 文足 以 当 之 

“ ” “ ” “ ”

孔子 言 无体之礼 , 此 无体 ,
与 神 无方而 易 无体 之 无体 同义 

“ ” “ ”

所 以 明 礼者非独形制 礼文之 有 也 ,
所 以 明 礼者 , 亦 无 也 ,
乃所谓道也

理也 本也 夫太 之初 天地之大礼 无形 无相 与 大化行 与 天地并


, , 。 , , , , 

“ 

与 万 物游 , 范 围 天 地之化而 不 过 曲 成 万 物 而 不 遗 通 乎 昼 夜之道 而 知 , ,

( 《 周易 ?
系 辞上 》 ) 此礼与 大 易 同流 , 与 天地 同 德 ,
与 曰 月 同明 , 与 鬼神 同

功 ,
万物莫不有 , 周 流无不遍 


又礼者 ,
履也 。 孔子谓子 张 曰 :
师尔 以 为必 铺 几筵 ,
升 降酌献酬 酢 ,



后谓之礼乎 ?
… …

言而履之 ,
礼也 。 ( 《 礼记 ?
仲尼燕居 》 ) 子 张 以 升 降酬


酢之礼文为礼 , 孔子告 之礼非仪文 足 以 当 之 ,


故戒之曰 : 言 而 履之 , 礼也


” “
。 《 正义》 曰 : 为 礼之体 ,
不在于 几筵 、 升降 、 酬 酢乃谓之礼 ,
但在乎 出

2 0


山 东 大学 硕 士学位论 文
 

” “ “
言 履践 行之谓之 礼 也 。 君子 修身践言 , 行修言道 , 即 所谓 礼 , 所谓 行修


” “ ” “
言 道 礼之质 也 ,
。 《 周易 ?
序卦传 》 曰 : 履者 ,
礼也 。 郑康成 曰 : 礼者




体也 , 履也 。
统之于 心 日 体 ,
践而行之 日 履 。 ( 《 礼 记 争议 ?
序》 ) 礼者

, 体也 , 履者 , 用也 。 言 礼 之 体非 离 用 而 言 体 。 礼者 , 体也 , 履也 ,
所 以 兼体


“ ”
用而言之 所谓 体用 元 即体即 用 故礼者 履道 而 成 文 白 虎 通 》

, , , , , 《

“ ”
云 : 礼 者 履也 , 履道 成 文 。
言 体而用 在其 中 矣 , 言 用 而体不 离 , 所以明天

道之礼 , 不离 日 行之用 。 三 百 三千 , 礼道存 焉 



“ ”
故 道体义 之礼 所 以 言 礼 之理 也 , 然在 先 秦 ,
言 万 物 本 然 形 上 之 总 体根


“ ” “
源 , 多以 道 言之 , 而 礼 与 道 实 可 互 通 也 故杨 简 言 , 通而 言 之 礼 即 道 之 异

 ,

” “ ”
名 先 圣 大训 卷 易》 曰 形 而 上 者 谓 之道 孔子 曰


。 ( 《 》 ) 《 : , 

“ ”

朝 闻道 , 夕 死可矣 。 ( 《 论语 ?
里仁》 ) 而就文字训 诂 而 言 , 道与 礼亦可



互言 。 子曰 :
夏礼吾 能言之 , 杞 不 足征 也 。 殷礼吾 能言 之 , 宋不 足征也 。 


” “
献不 足故也 。 足 , 则 吾 能征之矣 。 ( 《 论语 ?
八佾 》 ) 然孔 子 又 言 : 我欲

观夏道 , 是 故 之招 , 而不足征 也 , 吾得 《 夏时》 焉 。 我欲 观 殷道 , 是 故 之宋 




而不足征也 , 吾得 《 坤乾》 焉 。 ( 《 礼记 ?
礼运 》 ) 观此二 者 , 夏礼 亦 可称


“ ” “
之谓 夏道 , 由 此可见 , 道与 礼可互训 。 又曾子曰 :
所贵乎道者 三 , 动容


” “ ” “ ”

貌 , 正颜色 , 出 辞气 。
言 道而说之 以礼 , 可见礼亦道也 。 故 郑注 曰


“ ” “
: 此道谓 礼 也 。 ( 《 论语注疏 ?
泰伯 》 ) 又 季武 子 寝疾 , 嶠 固 不 说齐衰


” “
而入见 斯道 也 将 亡 矣 士 唯 公 门 说齐衰 郑玄注 曰 道犹 礼 也



, : , 。 :

” “
。 ( 《 礼记 注疏 ?
檀弓上 》 ) 又子 思 曰 : 昔 者 吾 先 君 子 无 所 失道 ; 道隆则


” “ 


从而 隆 , 道污 则 从 而 污 。 《 礼 记 集解 》 释 曰 : 道之 隆污 , 谓 礼之隆杀 。


故可 见道 犹 礼 也 , 礼犹道 也 。 且 今之视作 思 孟遗 作 之 《 郭简 》 , 亦有 知 己所



以 知 人 知 人所 以 知 命 知 命 而 后 知 道 知 道 而 后 知 行
, , ,
。 ( 《 郭店楚简 ?
尊德义


“ ”
》 ) 更言 知 己 而后 知 人 知 人而后 知 礼 知 礼而后 知 行 , ,
。 ( 《 郭店 楚 简 ?



“ ” “ ”
丛 此 二 语 何其 相 似哉 不过 以 礼 字 易 道 字尔 故可见礼


一 一 一

》 ) , , ,

与 道 实可互通也 。 虽 此 道 虽 非 尽 是 形 上 天 道层 次 之 道 , 然不 可 不 明 , 礼犹 可 言


“ ” ?
之曰道也 。 故朱子 曰 :
礼亦 是道 ( 《 朱子全 书 》 ) 。
按孔子 意 思 , 夏礼 

观 《 夏时 》 可得之 , 殷礼 ,
观 《 坤 乾 》 可得之 , 《 夏时》 《 坤 乾 》 言 天道 也 

“ ”
季文子 曰 : 礼 以顺天 , 天之道 也 。 ( 《 左传 ?
文 公 十 五年 》 ) 礼也者 , 


朱熹撰 朱

; 杰人, 严 佐之, 刘 永翔 主编: 朱


《 子 全书》第 1 5 册 , 安 教育出版 社,2
徽 0
0 2 年,  1

2 3页 。 8

2 


山 东 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
 


可 言 天地之道 也 。 道也者 ,
万 物所 当 行之路也 , 朱子 曰 :
事事物物莫不 自 


” ?
各有 当 行之路 , 是 则 所谓道 也 。
如 日 月 东 西之相 从 ,
是 日 月 所 当 行 之路 , 

曰 月 当 行之 则 也 , 乃天地之道 也 , 亦乃天地之大礼 也 , 道 与 礼 可互 通 也 , 礼也

者 , 道 之异 名 也 

“ ” “
《 易传》 曰 : 天 尊地卑 ,
乾坤 定 矣 。
卑高 以陈 ,
贵 贱位 矣 。 天尊地


卑 ,
自 然之分也 。 天髙地下 ,
自 然之位也 。 ( 《 礼记训 义 》 ) 《 易 》 曰 


日 往则月 来 ,
月 往则 日 来 , 日 月 相推而 明 生焉 。 寒往则 暑来 ,
暑往则寒来 

寒暑 相 推而 岁 成焉 。 日 往月 来 , 寒往暑来 , 日 月 相 推而 明 生 ,
寒 暑 相 推而 岁

成 , 其 中 往来变化之规律 ,
皆 天 地 之道 也 , 亦 乃 天地之礼 也 。 天地 无此礼 ,


寒暑不时 , 日 月 不行 。
礼者 , 序也 。 天地 自 有 其往来分 定 之序 也 , 此 天地之道


“ ”

也 。 《 礼记 ?
乐记 》 曰 : 万 物散殊 ,
礼制行焉 。 可见 天地宇 宙 之 间 , 自 

其 与 造化本源 同 流之大 礼 所谓 夫礼 必 本于 大 之类 所谓 天高地下 万物




, , 。 ,

散 殊之类 , 此礼 自 流行其 中 , 此乃造化之源 ,


宇 宙之则 , 人事之轨 也 , 乃所谓



理也 , 道也 , 然无形 象 , 无方所 , 无 小 大高深 , 无精粗 内 外 ,
所谓 无体之


” “ ”

礼 是也 。 此礼者 , 道也 , 理也 ,
体也 , 与道同 体 , 此 道 体 义之礼 之所 

来也 

“ ”

所以 《 礼记 ?
乐记》 曰 : 大乐必 易 , 大礼必 简 。 礼乐之文 , 虽三 百三

千不 足 以 言之 ,
何 以 谓 之必 简 必 易 。 故意乃就礼之理而 言 也 , 此乃 天地之大礼


乐 , 与 乾坤 并 也 。 故 《 易 》 曰 :
乾以易知 ,
坤 以简能 
易 简而天下



之理得矣 。 ( 《 周易 ?
系 辞上 》 ) 大 乐 大礼之 易 简 ,
所 以 同 乾坤 之 易 简 ,


简 所 以 言 天 下 之至理 故乐 只 是 个和 礼只是 个序 礼记 乐记 曰


, , , 《 》 

“ ”

大乐 与 天地 同 和 ,
大 礼 与 天地 同 节 。 岂有玉 帛 钟鼓 ,
文章 制度等许多事 

故礼 只 是个理 , 至简至 易 ,
又 何必 添许 多 言 语 ? 故礼 乐 与 乾坤 并 , 与 天地 同 

与 四 时行 ,
所 以 通 鬼 神 之道 。 《 礼记 ?
乐记 》 曰 :
明 则有礼乐 , 幽 则有鬼神


” “ ”
。 《 易 》 曰 :
精气为物 ,
游魂为变 , 是 故 知 鬼 神 之情状 。 ( 《 周易 ?



“ ”

辞上 》 ) 《 周 易 本义》 释 曰 : 鬼神 ?? ?
天 地 之道 也 。 鬼 神 者 天地造化 之


“ ”

道也 , 故曰 : 不疾而速 ,
不 行而至 ( 《 周 易 系 辞上 ?
》 ) 焉 。 礼 乐 所 以 通于

神 明者 ,
天地之道 也 , 万物之则也 ,
鬼神之用 也 。 礼 乐 无处无之 , 无有远近 幽

深 , 其 行 也不 疾而速 , 其用 也如神 。 此所言 之礼者 , 道也 , 理也 , 乃吾所谓




“ ” “ ”

道体义之礼 也 。 道 体 义之礼 所 以 言 礼 之形 上 天道 义 ,
所 以 言 礼之理也


卫 湜撰 ; 杨少 涵校理 : 《 中 庸集说》 ,
桂林 :
漓江 出版社 , 20 1 1 年 ,
第 1 1 页 。

22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 礼 之道 也 , 礼 之体 也 ,
礼之本 也 , 然 此 非舍 末 而 言 本 ,
舍文而 言 理 , 舍用 而

言体 , 舍 人 事 而 言 天道 也 

“ ”
礼者 , 理也 , 宋 儒 犹主 张 之 , 故周 敦颐 曰 : 理曰礼 ( 《 周 敦颐集 ?



“ ” “
理也



书》 ) 礼 , 。 ( 《 周 敦 颐集 ?
通书 》 ) 明道曰 :
礼者 , 理也

二程集 河南程 氏遗书 ?
卷十 伊川 曰 视听 言动 非理不为 




( 《 》 ) : , ,

” “
是礼 , 礼 即 是理 也 。 ( 《 河南程 氏遗书 ?
卷十 五 》 ) 程子 曰 : 礼 者非体 


作礼 之礼 是 自 然底 道 理 也 河南 程 氏 遗书 卷二上》 故宋儒




) , 。 ( 《 ) )

“ ” “ ”

朱子注 《 论语 》 中 礼 , 大 凡有三 义 , 曰 天 理 之节 文 , 曰 人事 之 仪 则 

“ ” “ ”
曰 品 节制 度 。 如 颜渊 问 仁 章 , 注 礼者 , 天 理 之节 文 也 。 如有子 曰 礼之


“ ” “
用章 , 注 礼者 ,
天 理之节 文 , 人事 之仪 则 也 。 如齐之 以礼章 , 注 礼 , 


” “ ” “
制度 品 节也 。 如 法度 , 礼乐制度 皆是也 。
如 节 , 谓 辨 其 制 度 声 容 之节


” “ ”

如 文章 , 礼 乐 法度 ( 《 四 书 集注 》 ) 。
朱 子 承 二 程 子 之说 , 以 礼为理


“ ” ?
, 故曰 : 礼 只 是理 。 ( 《 朱子全书 》 ) 然 朱 子 恐 人落 入 理 之 形 式 窠 臼 , 


“ ”
忽 略礼之真实 内 容 , 故兼 礼 之 本 末 理 文 言 礼 , 谓之 天 理 之节 文 ,
关 联着 理

与 文而 言 礼 。 宋儒 实 彰 明 礼 之 天 理 义 , 以 为礼实有天理 当 然义 , 故 先有 君 臣 

父子 , 夫妇 , 兄弟 , 朋 友之理 , 而后有君 臣 , 父子 , 夫妇 , 兄弟 , 朋 友之节 文




“
礼 天理之不可 易 者 也 明 儒 阳 明 子亦 曰 礼 字即是 理 字 理之


‘ ’ ‘ ’

。 , 。 : 。

发见 可 见者谓 之 文 文之 隐 微 不 可 见 者谓 之 理 只 是 物 礼 即 是理 理之


。 。 。 ,

发 见 为文 , 幽 微谓 理 , 礼者 兼理文 而 言 之也 

“ ”
故 道体 义 之 礼 , 乃 天 地之 大 经 大 法 , 宇 宙 固 有 之法 则 , 其生 天生地 

与道 同体 , 周 流六 虚 , 与 时偕极 。 虽 往 来古 今 , 四 方上下 , 其 周 流无 不 遍 , 



虽 山 河 大 地沦 陷 道体义之礼

千 万世不 可 易 也 , , 其 理依 旧 在 哪里 。 , 所以

言 礼 之形 上 天道 义 也 

2 、
每 性 义 之 礼释 名 及 内 涵  ̄

礼义

“ ”
德性义之礼 所 以 言 礼之 内 在德性义 , 礼非独谓 形上之理 也 , 非独谓形

下 之文 也 , 而 亦 中 心 之德 也 ,
乃 人道 德 本 心 之 则 , 心 性本 具 之义 , 喜 怒哀 乐 未


“ ”
发之 中 已 发之节 也 虽乃 道 体义之礼 的 体流行 然 特就 人言 不得不


, 。 , ,

明 中 心之德 义也 。 礼 非 独 外 在 之文 章 制 度 ,
动 作 仪节 , 人事 准 则 也 。 人之 中 心


“ ”

实有其礼 , 孔子 所谓 从 心 所 欲 不 逾矩 ,
明 矩非外心者也 ,
内心自 有也 , 

①朱 熹 撰 ; 朱杰人 ,
严佐之 , 刘永翔主编 : 《 朱子全书 》 第 1 5 册 第 ,
1 273 页 。

23


山 东 大 学硕 士学位论文
 

从容 中 道 , 动 作威仪无不 中 其节 , 无它故也 ,
礼在 中 心之 内 也 , 此 内 心 固 有之

道德律 则 也 。 故礼 实有其 道 德 本 心 义 ,
乃 所谓 中 心 之德 礼 , 其生 于 心 , 根于性


非 自 外作 ,
实由中出 ,
本 心 所有 ,
自 性具足 , 乃 天道之礼 ,
降衷于人 ,
乃礼


“ 

道 之具 足于 心 , 而为 中 心之德礼 ,
周 子所谓 : 道之得于 心 者 ,
谓 之德 。

( 《 周 敦颐集 ?
通书 》 

“ ”

孔子 曰 : 礼云礼云 , 玉 帛 云乎哉 ?
乐云乐云 ,
钟鼓云乎哉 ?  ( 《 论语



阳 货》 ) 故礼 非独 玉 帛 钟 鼓之谓 也 , 礼 固 有不 在玉 帛 钟 鼓者 。 缪 播注 曰 


玉帛 , 礼之用 ,
非礼之本 。 钟 鼓者 ,
乐 之器 , 非 乐 之主 。 假玉 帛 以达礼 , 



达则 玉 帛 可忘 。
借钟 鼓 以 显 乐 ,
乐 显 则 钟 鼓可遗 。 ( 《 论语义疏 ?
阳货》 


玉 帛 钟 鼓礼 乐 之器也 ,
非礼 乐 之本 。
朱子注 曰 : 敬 而将 之 以 玉 帛 ,
则为礼 

和而发之 以钟鼓 ,
则为乐 。 遗其本而专事其末 , 则 岂 礼 乐之谓哉 ?  ( 《 四书


集注 ?
阳货 》 ) 故礼 乐 之 本在敬与 和 。 张栻 曰 : 玉 帛 固所 以行礼也 , 钟鼓固

所 以 为乐也 ,
谓玉 帛 钟鼓为非礼乐 则 不可 , 然礼 乐 岂 止乎玉 帛 钟 鼓之 间 哉 ?


其本 ,
则玉 帛 钟鼓 ,
莫非吾情 文之所 寓 , 不然 ,
特虚器而 己 。 所谓本者 , 反诸


” “
吾 身而求之 ,
则 知其不远 也 。 ( 《 张栻集 》 ) 故得 礼 乐 之本 , 则 玉 帛 钟鼓


” “

莫非吾 情 文 之所 寓 , 然所 谓 本者 , 不在身 外 , 反诸吾 身 而 求之 , 则知其


不远也 。 故礼 非独 言 玉 帛 之器 , 礼有其本 , 在敬与和 ,


本在 何处 ? 在于吾身


身 外求礼 ,
礼不可得 

“ ”

孔子 又 曰 : 人而不 仁 ,
如 礼 何 ? 人而不仁 , 如乐何 ?  ( 《 论语 ?
八俏


“ ” “
》 ) 人者 ,
仁也 , 苟无其仁 , 礼乐虚行 。
郑汝谐 曰 :
仁 , 人心 也 。 礼乐


” “

之起 ,
本于人心也 。 礼 乐 之本 ,
本在人心 。
故张栻 曰 :
礼 乐 无乎不 在 , 


其理 则 著于人心 。 ( 《 张栻集 》 ) 礼 乐 之理 则 , 非 自 外铄 , 其本在 人心 而 己




矣 。 《 礼记 ?
祭统 》 曰 : 夫 祭者 ,
非物 自 外至者也 , 自 中 出 生于心也 , 心怵


而 奉之 以 礼 。 故礼者 , 生于心也 , 非物 自 外至 者也 , 人之中 心 ,


自 有其礼也



“ ”

故颜渊 问 仁 , 子曰 :
克 己 复 礼为仁 。 ( 《 论语 ?
颜渊 》 ) 又仲 尼 曰 

“ ”

古 也有志 克 己复礼 仁也 左传 昭 公十二年》 克者 能也




‘ ’

: , 。 ( 《 ) ,

“ ” “ ”
, 《 尔雅》 曰 :
克 , 能也 。 《 书 ?
康诘》 曰 :
克明 峻德 ,
克亦 能之意


“ ” “ ” “ ”

也 ,
克 明 峻德 与 克 己复礼 ,
语法结构相 同 ,
故 克 己复礼 之克 ,



“ ”

当释作能 ,
杨慈湖 曰 :
克有二训 ,
能也 , 胜也 。 此处 以 克 己为胜 己 , 恐非


孔子本意 又曰 诗 书 》 所载 多 以 克为能 况此孔子 又继 曰 为仁




。 : 《 》 《 , ,

24


山 东 大学 硕 士学位论 文
 

”“
由己 殊 无 克 胜其 己 之 意 且 己字无二义也 己 本 无过 本与 天地为



, , 。 ,

亦 能范 围 天地 亦 能发育 万物 不 独 圣 人有 此 夫人 皆然 尧舜与 人 同 尔


, , , , ,


慈湖 遗 书 卷十 故 为仁 由 己 己本无过 何 来 克 胜 之意 故释



。 ( 《 》 ) , ,

“ ” “ ”
克 己复礼 为 能 己复礼 , 似 乎 更 贴切 。
复者 , 复 我 之 本有 也 。 复礼 , 



以 复 我本 心 自 有 之礼 也 非从外拿 个礼来复也 杨慈湖 曰 复者 复吾所


, 。 : ,

” “
自 有 之礼 , 非外取也 。 ( 《 慈湖遗书 ?
卷二 》 ) 又曰 :
礼亦 非 己外之物 


礼 者 我 之所 自 有 , 凡 礼 之 所有 , 皆 我 心 之所 安 , 复 我 本 有 之礼 , 斯 己矣 。 

明 礼非 己 外 之物 , 我 之所 自 有 ,
所 以 明 人之本心 , 固 有 此礼 ,
礼非外作 , 实由

中出 克 己复礼 非从外 面拿 个礼来复 所 以 能 使我 复 我 本 全 之 礼 也 所以




, , , ,

“ ”
孔子继 曰 : 非礼勿 视 , 非礼 勿 听 , 非礼勿 言 , 非礼勿 动 。 倘 若 以 孔 子所 言

之礼 , 为 外在 之礼文 , 则 礼文三千 , 何足 以 当 之 ? 人焉 能尽知所有礼文 , 又焉





能于每 礼文 尽 能做到非礼勿 视听 言动 呢 ? 谢 良佐 曰 怎 生 外 面讨 得 礼 文


, :

来合 ? 循 礼便是 复 礼 。 言动犹 可 以 有礼 文 , 视 听 有甚礼 文 ? 以 斯视 以 斯 听 , 






然合 理 合这个理字 便 合礼 文 礼 理 之不 可 易 者 也 只 是 个敬字

。 , , , 。

上 蔡先 生 语 录 ?
卷二 》 人 又 怎 生 从 外 面讨 得 个 礼 文来合 言动 尚可 以


( 《 ) ,

说有 个 礼 文 , 视听又有什么 礼文 , 故孔子 所 言 非礼 勿 视 听 言动 , 绝非 外 在 之 礼

文也 


故 《 礼记 ?
礼器 》 引 孔子 曰 : 礼 , 不可不省 也 !
礼不 同 , 不丰 , 不杀


” “ ” “
。 继言 礼 之 以 多 为贵 者 , 以其外心者也 。 又言 礼 之 以少 为贵者 , 以其



内 心者也 。 ( 《 礼记 ?
礼器 》 ) 言 礼有外心 , 内 心之分 。 外心之礼繁杂庞博


“ ” “
内 心 之礼 精 微 至 简 克 己复礼 之礼 不过 易 简 之礼 所谓 大礼必


, 。 , ,

” “ ” “
此简 之所在 内 心者也

简 不过 故 易则易知 简则 易从 以其


, , , , ,

内 心者也 故亦 知 以 其本 全 于 心 故易 从 孔 子 所 以 教颜 回 者 不过 简易


, , , 。 ,

“ ”
之 为仁 由 己 而已 , 因 为礼仪三 百 , 威仪三千 , 其本 皆 我 心 所 具 , 非逐 外 而



寻礼 , 逐外 寻礼 , 遗 本逐末 , 礼数愈烦 , 礼意愈 失 。 故杨 慈 湖 曰 : 经礼三百



, 曲 礼三千 , 皆吾心所 自 有 。 ( 《 慈 湖 遗书 ?
卷二 》 ) 人能 明 礼者 , 内心 自

具 ,
非 自 外求 , 能 反 诸其 身 , 则 自 能做到 非礼勿 视 听 言动 , 因 为礼在本心 , 

听 言 动 稍 不合礼 , 心必知之 , 知 之而 后 行之 , 故能 非礼 勿 视听 言 动 。 苟 以 礼为

外 , 以 为 人之 中 心 无其礼 , 则 人之 言 行举止 , 焉 能动 而 皆 中 节 乎 ? 人 之 中 心 有

礼 ,
故喜怒哀乐 发而 中 节与 否 , 心必 知之 , 知 之然后 节之 , 节 之 然 后 动得 其 序

25


山 东 大学硕 士 学位论文
 

, 行得其节 ,
然后揖让周 旋 , 皆 得其所 。 故礼者 ,
非独外物 也 , 人之 中 心 自 

其礼 也 , 乃 所谓 礼者 , 有 内 心者也 , 反求诸 己 , 而礼得之 



故礼 固有存于 中 心者 也 乃 所谓 吾所 固 有 不待外求 近儒 马 浮 熊十


, , 。 ,

力 等诸先 生 亦 主 张之 。 故熊 十力 先生 言 : 礼 , 即 吾 心之 随 感而发 , 非从 外立


” ¥“
法强行之也 。 夫礼 ,
非 由 外铄 ,
乃 因 人心 自 然之理 而 为之 礼数 。 夫礼

非 由 外烁 ,
我之 中 心 固 有 礼 之理存 焉 ,
因 吾 心之理而 作 礼 数之文 ,
然礼不在 心

马 浮先生认为 以 礼义 为外 非 因 人之所本有而制 之 近法家之言 非孟




夕卜 。 , , ,

“ ” ?
子之义 礼 与 义本是性德 。 礼 与 义本 人之 性 德 也 ,
以礼义为外 ,
非 孔孟



之言也 。 牟宗三先生 言 : 由 伦常 , 性情 , 进而 点 出 道德 的 心性 , 曰仁与义 

礼乐 ,
若徒 自 外部看 ,
犹 只 是 外 在 的 虚 文 然若通过伦 常 、 性情 , 而至道德 的


” @
心性之 德 则 不是虚文 而 是实文 是皆 真实心 之流露 礼实


' ’


‘ ’

, , , 。


人之真 实 心 之流露 。 冯友兰先生 言 :
外 部 之规 范 外 , 吾人 内 部尚 自 有可为行


” @
为之标准者 。 人之 中 心 自 有道 德 律 则 ,
乃 所谓 中 心 之 礼 也 

“ ”

故 《 礼记 ?
曲 礼》 曰 : 道德仁义 , 非礼不 成 , 仁义性德也 , 礼者 , 



德之 中节也 ,
所 以 使性德 各得其 中 ,
发而 中 节也 。
故孔子 曰 :
敬而不 中 礼 

谓之野 ; 恭而 不 中 礼 , 谓 之给 ; 勇 而不 中 礼 , 谓 之逆 。 ( 《 礼记 ?
仲 尼 燕居

》 ) 敬 , 恭 ,
勇 三者性德也 , 然如不 中 礼 ,
则野 , 给 , 逆 ,
陷 形 气 之私 , 而不

能 尽 天性 之美 , 全性 德之善 。 故礼者 , 性德之 中 节 也 。 所 以 责 成性 德之善 , 



亦性之谓 也 。 故礼者 , 自 性本具 ,


乃吾性分 中 事 。
如不能 明 礼乃性分中事 , 

多 是严 , 不 能有和 乐 气 象 。
倘若 以礼为外 ,
则三百三千 ,
拘迫不 已 ,
焉 能从容


”“ “

中道 ?
从 心 而 不 逾矩 ? 先生 ( 朱子 ) 问学者 :
今人行礼 ,
多 只 是严 , 


” “

何得 他和 ?  答者 皆不 契 。 曰 :
只 是要知 得 礼合如 此 ,
所 以 行 之 则 和 缓而 不


迫 盖圣人制 礼 无 节是强人 皆是合如 此 如 何是知得 礼合 当 如 此 ? 明




。 , , 。

“ ” “

皆 出 于 性之 所有 ,
循而行之 ,
无不 中 节 也 。 须 要知得此理 ,
则 自 然和


” 3
。 ( 《 朱子 全 书 》 ) 明 礼 皆 出 性之所有 ,
外在 之礼 文三千 , 不 过是本心之理

朗显 ,
故合 当 如 此 ,
如 是识得此理 ,
循而行之 ,
无不 中 节 , 则 自 然和 。 此乃人

①熊 十 力 读经示要 第 39 4 页
: 《 》 , 

②熊 十 力 读经示要 第 334 页
: 《 》 , 

③吴 光 主 编 马 浮全集 浙 江 浙 江 古 籍 出 版 社 20 2 年 第 409 页

: 《 》 , : , 1 , 

④马 浮 复性书 院讲录 第 88 页

: 《 》 , 1 

⑤牟宗 三著 政道与 治 道 台北 台湾 学生 书局
: 8 年 第 2 页
《 》 , :

1 9 7 ,
7 

⑥冯 友 兰著 中 国 哲 学 史上 北 京 商 务 印 书 馆 20

年 第 86 页
《 》 , : ,
1 1 , 

⑦朱 熹 撰 朱杰 人 严 佐 之 刘永 翔 主 编
; 朱子全书 第 册 第 59 页 , , : 《 》 1 5 ,
7 。

26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心之同然 , 非 由 外烁 , 不待安排 。 故朱 子 曰 :
见君 父 自 然用 严敬 , 

皆 是 人情
” ?
愿 , 非 由 抑 勒 矫拂 , 是 人心 固 有 之 同 然者 , 不待 安排 , 便是和 。 ( 《 朱子 全

书》 ) 故明 礼者 , 吾 性分 中 事 , 吾性之所 固 有 , 人心 之所 同 然 , 不待安排 , 


“ ”
由 外烁 ,
则 自 然和矣 , 故有 子 曰 : 礼 之用 , 和 为贵 。 ( 《 论语 ?
学而》 

礼者 , 诸德 之统 归 , 亦 吾 性分 中 事 ,
内心自 有 , 中 心 之德 也 。 故孔子 言 礼


常 关涉 诸 德 言 。 《 论语 》 中 孔 子 言 礼 常 关联着 仁 而 言 , 如 颜渊 问 仁 , 子曰 

“ ”

克 己复礼为仁 。

日 克 己复礼 , 天下 归仁焉 。 ( 《 论语 ?
颜渊 》 ) 仲弓问


“ ”
仁 。 子曰 : 出 门 如见大宾 , 使 民 如 承 大祭 。 ( 《 论语 ?
颜渊 》 ) 颜渊 仲 弓

问 仁 , 孔子答之 以 礼 。 孔 子 以 仁礼 并 举 而 言 之 , 所 以 言仁亦 礼也 , 礼亦 仁也 

“ ”

伊川 曰 : 颜渊 问 仁 , 而 孔子 告 之 以 礼 ,
仁与 礼 果异 乎 ? ( 《 河 南程 氏 遗 书


“ ”

卷十 七 》 ) 仁之与 礼非有异 也 。 ( 《 河南程 氏遗书 ?
卷二 十五 》 ) 而此

礼 , 非外在之礼文足 以 当 之 。 唐君 毅先生 即 有此见 ,


认 为 以 外 在 之 礼 仪 节文 规



范 , 释说克 己复礼之礼不可 。 此礼者仁也 , 仁者礼也 , 朱子 曰 : 仁者 , 本心



之全 德 。 ( 《 四 书 章 句 集注 》 ) 孔 子 以 仁开 显 礼 之 内 在 德 性生 命 ,
言礼亦有


“ ”

本 心 之全 德 义 , 所 以 明 礼 亦 本 心 之德 , 乃 吾 性分 中 事 , 仁亦所 以 言 礼也 

“ ”
又言 : 能 以 礼让为 国乎 ? 礼关联着让 言 , 让者 , 亦所 以 言礼也 , 故礼有让


“ ”
意  礼之用 3 , 和 为贵 ( 《 论语 ?
学而 》 ) , 礼关联着和 言 , 和 非谓 乐 也 


所 以 言 礼之和 也 , 和者 , 亦所 以 言礼也 , 故礼 有 和 意 。 又 不敬 ,
何 以别乎


” “ ” “ ”
?  ( 《 论语 ?
为政》 ) 入 太庙 ,
每事 问 , 子以为 是礼 也 。 ( 《 论语


“ ”

八佾 》 ) 朱子 引 尹 氏 曰 : 礼者 , 敬而 已矣 。 ( 《 四 书集注 ?
八佾 》 ) 


“ ”

子曰 : 为礼 不 敬 * ? ?
吾 何 以 观之哉 。 ( 《 论语 ?
八佾》 ) 礼 关联 着


“ ” “ 


敬 言 , 敬者 , 亦所 以言礼也 , 礼有敬 意 。 礼 , 与 其奢 也 , 宁俭 。

( 《 论语 ?
八傦》 ) 礼关 联着 俭 言 ,
俭者 , 所 以 言 礼也 , 礼有 俭 意 。
子曰 

“ ”
恭而 无 礼 则 劳 , 慎而无礼 则 思 , 勇 而无礼则 乱 , 直 而 无礼 则 绞 。 ( 《 论语



泰伯 》 ) 礼 关 联 着恭 、 慎 、
勇 、 直言 。
恭 、 慎 、 勇 、 直者 , 亦所 以 言礼也 

“ ”
礼有恭 , 慎 , 勇 , 直意 。 子曰 : 君子义 以 为质 , 礼 以 行之 。 ( 《 论语 ?



“ ”“ ”
灵公》 ) 子曰 : 郊 社 之义 尝 褅 之礼 , 义 , 礼并举 , 礼 关联着 义 言 , 



者 , 所 以言 礼也 , 礼有 义意 。
祭如 在 , 祭神 如神在 。
子曰 : 吾不与祭 , 如不


” “
祭 。 ( 《 论语 ?
八佾 》 ) 范氏曰 : 君 子之祭 , 七日戒 , 三日 齐 , 

必 见 所祭

者 , 诚 之至 也 。
… …
吾 不 与 祭如 不 祭 , 诚为实 。 ( 《 四 书 集注 ?
八俏 》 ) 

①朱 熹 撰 ; 朱杰人 , 严佐之 , 刘永翔主编 : 《 朱子全书 》 第 1 5 册 第 ,


7 62 页 。

27


山 东 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
 

“ ” “

关联着诚 言 , 诚者 , 所 以 言礼也 , 礼有诚 意 。


子夏 以 绘事后 素 。 礼后乎


“ ”

起予者商 也

?  子曰 : ,
始可 以 言诗 己矣 。 ( 《 论语 ?
八佾 》 ) 朱子 曰 

“ ” “

礼必 以 忠信 为质 四 书 集注 》 礼记 礼器》 曰 甘 受和

。 ( 《 ) 《

: , 


受采 忠信 之人 可 以学礼 礼又关联着 忠信 言 忠信 也者 所以言礼也




, , 。 , ,

“ ”


礼有忠 信 意 。 又子 曰 : 礼乎 礼 !
夫礼所 以制 中 也 。 ( 《 礼记 ?
仲尼燕居


“ ”

》 ) 荀子 曰 :
曷谓中 ? 曰 : 礼义是也 。 ( 《 荀子 ?
儒 效篇 》 ) 礼又关涉者 中

言 ,
中者 ,
所 以 言礼也 , 礼有 中 意 。
故礼也者 ,
亦所 以言仁 、 诚 、 敬 、 俭 、 

、 慎 、 勇 、 直 、 义 、 忠信 、 中 和 等诸德也 

礼者 诸 德 之统 归 此意 左传》 亦言之 左传 ?
僖公十 年》 礼

, , 《 。 《 : 

” “

国 之干 也 。 敬 ,
礼之舆也 ; 不敬则 礼不行 。 《 左传 ?
成公十三年 》 :
礼 , 


之干也 。 敬 ,
身之基也 。 礼者 ,
敬也 。 《 左传 ?
僖 公 三三 年 》 晋 臼 季谓 

“ ”

出 门如宾 , 承事如祭 ,
仁之则 也 。
礼 ,
仁之则也 。 《 左传 ?
昭 公二年 》 晋


“ ”

叔向谓 : 忠信 , 礼之器也 ; 卑让 ,
礼之宗 也 。 《 左传 ?
襄 公十三年 》 

“ ” “

让 礼之主 也 礼者 忠 信 让也 左传 隐 公十 年 恕而行



, 。 , 、 、 。 《 》 :

” “

之 , 德之则 也 , 礼 之经 也 。 礼者 , 恕也 。 《 左传 ?
文公二年 》 :
明 、 顺 

” “ ”

礼也 。 礼者 , 明 顺也 。 义而 行 之 , 谓 之德 礼 。 ( 《 左传 ?
文 公 七年 》 


礼者 ,
义也 。 《 左传 ?
昭 公 二 六年 》 晏 子谓 君令 ,
臣共 ,
父慈 , 子孝 ,
兄爱



弟敬 , 夫和 , 妻柔 ,
姑慈 , 妇听 ,
礼也 。
令 、 共 、 慈 、 孝 、 爱 、
敬 、 和 

柔 听等 切 人伦之 义 皆统归于礼也 故 徐 复观 先 生 说 礼是 当 时 切道


一 一

、 , 。 :

” ” ?
故礼统


德的依归 ,
春秋时代 的 许 多 道 德观念 ,
几乎都是 由 礼加 以 统摄 。

摄诸 德 , 存 之于 身 ,
根 之于 性 ,
内 之于 心 ,
须 臾不可离 

故仁 、 诚 、 敬 、 俭 、 恭 、 慎 、 勇 、 直 、 义 、 忠信 、 中 和等所 以 言 礼也 , 


“ ”

乃诸德之统 归 , 礼 亦 有 德之 义 , 此 德性义之礼 之所 由 来也 , 所 以 言 礼之道




“ ”

德义也 。 子曰 : 天生 德于予 , 德之 目 众多 ,
统而 言之 曰 仁 ,
开而为 四 , 


仁 义礼智 。
仁义礼智 皆德也 ,
德者 ,
得也 , 自 得之谓 也 ,
非从 外得者也 , 


“ ” “ 

故有 之 也 ,
乃 自 得于 己 也 ,
本性 自 具 也 ( 此性乃所谓 天命之谓 性 性善
“ ”“

之性 ) 。 《 礼记 ?
乐记 》 曰 : 礼 乐 皆得 ,
谓 之有 德 。 德者 ,
得也 。 德也


者 ,
得于身也 。 ( 《 礼记 ?
乡 饮酒义》 ) 故礼者 ,
自 得之也 ,
乃 人之 自 得 于

身也 其本根于 心 生于性 乃 天 命之 贯 天地大 礼 之流行 礼也者 仁也




, , , ,
。 ,

① 徐复观 : 《 中 国 人性论史 ·
先秦篇 》 , 北京 :
九州 出 版社 , 20 1 4 年 ,
第 44 页 。

28


山 东 大 学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

, 义也 , 诚敬也 , 忠信 也 , 统而 言 之 曰 仁也 , 故孔 子 以 仁 开 显 礼 之 内 在 德 性 生

命 , 即礼即仁 , 而 言 中 心 之德 礼 也 

“ ” “ ”

德礼 之名 , 见于 《 左传》 曰 : 义而行之 , 谓 之德礼 。 ( 《 左传 




文 公七年 》 ) 《 郭店楚 简 ?
五行》 有 礼形于 内 谓 之德之行 , 不形于 内 谓之行


” “ ”
。 礼形 于 内 , 所谓 礼之 内 心者也 , 明 人之 内 心有 礼 , 由 内 心 之礼而行 

“ ” “ ” “
所谓德之行 。 德之行 , 所谓 由 仁义行 , 非行仁义也 , 也就是 由 礼行


” “ ”
, 非行礼也 , 杨曰 :
夫圣人 由 礼行 , 非行礼者也 。 ( 《 论孟精义 ?
卷五

下》 ) 因 人之 中 心 固 有此礼 , 此礼形之于 内 , 而行之于 外 , 由 礼而 行 , 非行礼




“ ”
也 , 此 所谓 德 之行 。 反之 , 礼不形于 内 , 乃 所谓 行 礼 也 。 《 礼记 ?
礼器 


曰 : 礼之 以 少 为贵者 , 以其 内 心者也 。 德 产 之致也 精微 。
观天下 之物无可 以



称其德者 , 如此 , 则 得不 以 少为贵乎 ?  礼之有 内 心者也 , 乃 德 之致 也 , 致广



大而 极精微 天下无 物足 以 称其德 故 郭店 楚简 ?
尊德义》 曰 德者

, 。 《 : 

且莫大乎 礼 乐 焉 。 德之至 大 , 莫大乎礼乐 , 德 之至精 微者 ,


莫 微乎 礼 乐 , 

乐 所 谓 范 围 天 地之 大 而 无 不 过 , 曲 成 万物 之广 而 无不遗 , 

所 以 统摄诸 德 而 为诸

德 之指 归 , 归 本于心而与道相通 

礼者 , 诸德之统归 , 统摄 诸 德 , 乃至高于诸德 ,
故有 所谓 道德 仁义 , 非礼



不成之言 。 孔子 曰 : 好仁不好学 , 其蔽也 愚 ; 好知 不好学 , 其蔽也荡 ; 好信

不好 学 , 其蔽 也 贼 ; 好直 不好学 , 其蔽也绞 ; 好 勇 不好学 , 其 蔽 也乱 ; 好刚不





好学 , 其蔽 也 狂 。 ( 《 论语 ?
阳货》 ) 仁知 信 直 勇 刚 , 皆德 也 , 然若不好学


“ ”
, 则 各 有 所偏 , 孔子 所谓 六蔽 矣 , 未及 善 也 。 然孔子所谓好学者 , 学乎何


“ ” “ ”
也 ?
乃学礼之谓 也 , 孔子 曰 :
学 礼 乎 ? 不学礼 , 无 以立 。 ( 《 论语 

季 氏》 ) 仁知信直勇 刚 , 六 德 之善 者 也 , 然未立乎 礼 , 则 六 蔽所 由 生 也 。 又孔



子曰 : 知及之 , 仁不 能守 之 , 虽得之 , 必 失之 。 知及之 ,
仁能守之 , 不庄 以




莅之 ,
则 民不敬 。 知及之 , 仁能守 之 , 庄 以莅之 ,
动 之不 以 礼 ,
未善 也 。

“ 


( 《 论语 ?
卫灵公》 ) 知 , 仁 , 庄 皆 德 之善者 也 , 然动 之 不 以 礼 , 未善 也
“ 


。 又曰 : 恭而 无 礼 则 劳 , 慎而无礼则葸 , 勇 而无礼 则乱 , 直而 无 礼 则 绞 。

( 《 论语 ?
泰伯 》 ) 恭慎 勇 直 , 德 之美 者 也 , 然无礼 , 则 有劳 葸 乱 绞 之 弊 , 

礼 实诸 德之大者 也 。 礼实高于仁 , 智 , 信 , 刚 , 庄敬 , 恭 , 慎 ,
勇 , 直 等诸 德


“ 


。 后 世有 以 仁高于礼 ,
以 仁 为 诸 德 之统 归 , 所谓 义 、 礼 、 知 、 信 皆仁也 。

( 《 河 南程 氏遗 书 ?
卷二 》 ) 然实不知道德仁义亦 皆礼也 , 礼 统摄 诸 德 , 乃至



高于诸德也 。 故 孔子 许 管 仲 以 仁 ,
子曰 :
桓 公 九合 诸 侯 , 不 以 兵车 , 管仲之

29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 “

力也 。
如 其仁 !
如其仁  !
( 《 论语 ?
宪问》 ) 然未许其 知 礼 也 , 然则管仲


” “
知 礼乎 ?  曰 :
邦君树塞 门 ,
管 氏 亦树塞 门 ; 邦君为 两 君之好 , 有反坫 ,




氏 亦 有 反坫 。 管 氏而知 礼 , 孰不 知 礼 ?  ( 《 论语 ?
八佾 》 ) 礼实高于仁 ,


诸德之统 归 , 而 高于诸德 


乃至仁义礼智 ,
皆 礼 之别 名 也 。
李觏 言 : 曰乐 ,
曰政 , 曰刑 … …

曰仁 

曰义 , 曰智 , 曰信 , 礼之别 名 也 , 是七者 , 盖 皆礼矣 。 ( 《 直講李 先生 文集






卷二 》 ) 仁义智信 ,
乐政刑 皆礼也 ,
乃所谓礼之别 名 也 。 所谓 礼之中 ,


温厚而广 爱者 ,
有 断 决而 从宜 者 , 有 疏达而 能谋者 ,
有 固 守而 不 变者 , 是四者

礼之大 旨 也 , 同 出于礼 ,
而不可缺者也 。 于是乎 ,
又别 而 异 之 , 温厚 而广爱者

, 命之 曰 仁 ; 断决而从宜 者 , 命之 曰 义 ; 疏达而 能谋者 ,


命之 曰 智 ; 固 守而不


变者 ,
命之 曰 信 , 此礼之 四 名 也 。 ( 《 直講李 先 生 文集 ?
卷二 》 ) 礼之中焉

, 有温厚而广爱者 ,
乃 所谓 仁 也 ; 有 断决而从宜者 ,
乃 所谓 义 也 ; 有 疏达而 能

谋者 ,
乃所谓 智 也 ; 有 固 守 而不变者 ,
乃 所谓信也 , 此四者 , 乃 礼之大 旨 , 

出于礼 , 然后 别 而异 之 ,
乃 所谓 仁 义礼 智 , 然仁义礼智 皆礼也 ,
乃礼之 四 名 也


“ ”

。 故 言 乎礼 ,
则 … …

仁义智信 , 在其中 矣 。 ( 《 直講李先生文集 ?


卷 二 》

) 礼者 ,
仁义 智 信之所 由 出 也 ,
四者 同 出于礼 , 故言乎礼 , 而仁义智 信在其 中

矣 ,
仁义智 信 , 礼之别 名 , 盖 皆 礼之谓 也 

故礼 固有 内 在德性义 仁义智 信 皆礼也 孔子特 点 出 个仁 以 仁开显




, , 。 ,

“ ”

礼之 内 在 德性生命 , 曰 :
仁远乎哉 ?
我欲仁 , 斯 仁至 矣 !  ( 《 论语 ?
述而

》 ) 而 使礼 归 本于 人之本 心 , 明 礼不在身 外 , 吾欲礼 , 而 礼至 焉 ? 故礼者 ,





“ 

德之统归 ,
本之于心 ,
根之于性 , 源之于 天 。 故孟 子 承孔子 大 言 仁义礼智

其生 色也

, 曰 :
仁义礼智 , 根于 心 。 , 晬然见于面 , 盎于背 , 施于 四 体 , 


体不言而喻 。 ( 《 孟子 ?
尽心章上》 ) 仁 义礼智 ,
根于 心 , 人 皆有之 ,
自 中


四 体不 言而喻
“ “

心出 , 充而 施于 四 体 , 。 《 礼记 ?
礼运》 曰 :
四 体既正 

肤革充盈 , 人之 肥也 。
充 人本心 自 具 之礼 ,
而达之于 四 体 ,
则四体即正 , 


安而意诚也 , 达之于 天 下 国 家 ,
则 天下 国 家 可得而正 也 。 孟子 又 曰 : 恻 隐之

心 ,
仁之端也 ; 羞恶之心 , 义之端 也 ; 辞让之心 ,
礼 之端 也 ; 是非之心 , 智之


端也 。 人之有 是 四 端 也 , 犹其有 四 体也 。 ( 《 孟子 ?
公孙丑章句上》 ) 人有

四 端如其有 四 体也 , 故 人 中 心 之有 礼 ,
如 身 之有 四 体 , 四 体本全于 身 , 故言礼



乐本全于心 。 又曰 : 恻 隐之心 ,
仁也 ; 羞恶之心 ,
义也 ; 恭敬之心 , 礼也 

是非之心 , 智也 。
仁义礼智 , 非 由 外铄我也 ,
我固 有之也 。 ( 《 孟子 ?
告子

30


山 东 大 学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


章句上》 ) 人之所 以 为 人 , 因 之有 仁 义 礼 智 之 谓 也 , 仁义礼 智 , 君子所谓 性



也 , 乃 天命之性 也 , 此性 , 给出 了 人 之所 以 为 人 ,
无此 , 不足 以 言人 , 故曰


“ ”
: 礼 乐 不可斯须 去 身 。 ( 《 礼记 ?
乐记》 ) 礼 乐 不可斯须 去 身 , 去身 则非

人也 。 故人之本性 , 仁义 礼 智 之谓 也 , 仁义礼智 , 人之 自 性本具 , 非有 外 烁 



我 固 有之 也 。 故礼 者 ,
本 性 之所 具 也 , 根于 心 , 生于性 , 非有 外 铄 , 我 固有之

。 此礼者 , 乃君子所性也 , 乃吾性分 中 事 , 本心之礼 , 诸德之统 归 , 仁义智 信



之别 名 

由是言之 , 孔子 言 礼实 有 德性 义 , 乃 所谓 仁 也 ,
诚也 , 敬也 , 让也 , 忠信

, 中和 , 义 , 检 , 恭 , 孝 等 诸性德 , 乃 天 命所 赋 ,
本性 具 足 , 自 中心出 , 根于


“ ”
心生于性 ,
本于天 , 非有外烁 , 我 固有之 , 姑且名 之 曰 德性义之礼 。 所以


“ ‘
言 礼者 中 心 之德 也 故有 问 于朱子者 仁者 心 之德 义礼智 亦 可 为 心


, 。 : ,

” “ ”?
之 德 否 ? 曰 : 皆 是 心 之德 。 ( 《 朱 子全书 》 ) 故礼 者 , 心 之德 也 。 虽为


“ ” “ ”
心 之德 而 亦 天道 之 体流 行 故 德性义之礼 乃 道 体 义 之礼 之 体纵


一 一

, ,

“ ” “
贯 , 所谓 天 赋 之 曰 命 , 人受之 曰 性 。 此性 , 乃子产所谓 天 地 之性 民实则


” “ ”
之 ( 《 左传 ?
昭 公二十五年 》 ) 乃 孔 子 所谓 天生 德于 予 ( 《 论语 ?
述而


“ ” “
》 ) , 《 中庸》 所言 天命之谓 性 0 故 《 礼记 ?
礼运》 : 是故夫礼 , 必本



于大 其降 曰命 礼与 大 齐 分天分地 流行 于 天 地 万 物 之 中 


一 一


… …
, , , 。

“ ”
而 曰命 , 受而 曰 性 , 道 体 义 之礼 流行于 大化之 中 , 降 自 于天 , 命之于物 

“ ”
而 特 完 备 于 人 之道德 本 性 之 中 , 而 为 人 中 心 之礼 义 , 是名 德性义之礼 。 


“ ” “
问 人何 以 能特完备此礼于道德本心 中 , 则曰 人 者 天地 之 心 也 。 故 道体义


” “ ”
之礼 与 德性义之礼 在 天人纵 贯 系 统 中 而二 二而 在 天为道 


一 一

, , 。 ,

“ ”
人 为性 皆理之 体流行也 然宇 宙 万 物 虽 皆有 此理 皆有 道体义之礼 


, 。 ,

“ ” “ ” “ 

行其 中 , 所谓 獭祭鱼 鹰 乃祭鸟 ( 《 礼记 ?
月 令 》 ) 狐死正 丘首

( 《 礼记 ?
檀 弓上》 ) 。
程子 曰 : 物有 自 得天理者 , 如蜂蚁知 卫其君 , 豺獭



知祭 。 ( 《 河南程 氏遗书 ?
卷十六 》 ) 然 蚁獭 鹰狐 , 未必 有 中 心 之 仁 也 , 


未必 有 中 心 之情 也 , 亦 未必 有 中 心之诚 敬 也 。 故 孔子 曰 :
不敬 , 何 以别乎


” “ ” “ ”
?  ( 《 论语 ?
为政 》 ) 故 德性义之礼 乃 道 体 义 之礼 特 完 备 于 人之 本


心本性 中 , 而 特 为 人完 满 自 足 潜 具 , 特就人言 , 乃 人之 自 别于 禽兽 也 。 故 《 


“ ”
记 ?
冠义 》 曰 : 凡人之所 以 为人者 , 礼义也 。 故人之所 以 为人者 ,
特因其

有 中 心之礼义也 

①朱 熹 撰 ; 朱杰人 , 严佐之 , 刘永翔主编 : 《 朱子全书 》 第 1 4 册 第 ,


692 页 。

3 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 ”
故 德性 义之礼 ,
所 以 明 礼者 ,
有 内 心者也 ,
吾 性分 中 固 有 焉 , 虽 天道

之 降衷 , 而特完备于人 。 乃 所谓 仁 也 ,
诚也 ,
敬也 , 让也 , 义也 ,
俭也 , 恭也

, 孝也 , 慎也 、 勇也 、 直也 、 忠信 ,
中和 ,
等诸德 , 统而 言 之 曰 仁 ,

浮言




仁者 ,
德之总 相 也 , 开而为二 , 曰 仁智 ,
仁义 ; 开而为三 , 曰智 、 仁 、 

。 开而为 四 , 曰仁 、 义 、 礼 、 智 ; 开而为五 则益之 以 信 ; 开而为六 , 曰智 、 




” “
如 是广说 统于仁

可名 万德

圣 义 和 故 德性 义之礼 


、 、 、 中 、 , , , 。 ,

德之统 归 ,
而 实 高于诸德 , 统而 言之 , 曰 仁 ; 开而为二 , 曰仁智 ; 开而为三 

曰智 仁勇 ,
开而 为 四 , 曰仁义礼智 , 开而为五 , 曰 仁义礼智信 , 开而为六 , 

仁 义智 信 中 和 , 及其开而至无穷 ,
则 天 下 之诸德 莫不 归 之 ,
故德莫大于礼 乐 

而 仁 义 智 信 亦 礼 之别 名 焉 

3 、 文 制 义 之 礼释 名 及 内 涵 一

礼文

礼者 ,
有 本有文 , 言 礼之文者 , 所 以 言 礼理之发见 于 文 , 礼 意之显相 于迹

, 礼本之发作 于 用 也 。 故 古 之 所 言 七政 ( 日 月 五星 ) , 五礼 ( 吉 凶 宾军嘉 ) 

皆礼理显相 于 文也

, 显相于迹也 。 《 礼记正 义 ?
序》 曰 : 七政 之立 , 是礼迹


” “ ”

所兴也 。 《 大 戴 礼记 》 曰 : 圣 人立 五 礼 以 为 民 望 。 ( 《 大戴礼记 ?
曾 子天

圆 第五十八 》 

此礼文 者 , 统括于 形 下 世 界 , 而于 人伦体用 之 中 , 无所不至 。


如 《 乡 党 》

篇 所 言 圣人声 音 笑貌之礼 仪 举止 , 言 行规范 ,


进退准 则 ,
子 夏 门 人之 洒扫 应对

。 如 《 论语 》 诸章 , 泛见之祭 ,
丧 ,
射 , 八佾舞 ,
雍彻 ,
旅 , 谛 ,
灌 ,
告朔之


“ ”“

饩羊 ,
祷 , 玉 帛钟鼓 , 笾 豆 之 事 等 礼 乐 祭祀 之 仪 式 。
如 郁郁 乎 文哉 焕乎


” “ ” “
其有 文章 朱子注 曰 礼乐法度 也

, ( : 文章 ,
天之未丧斯文 ( 


“ ” “ ” “

子注 曰 : 道之显 者谓 之文 , 盖 礼乐制度之谓 ) ,
博我 以 文 , 夫子之


文章 等礼乐文章 ,
典章制度 , 此 皆礼 文 之谓 也 ,
亦 是 后世常 言 所谓 礼 也 

古 之人也 其始也 以礼 其终也 以 礼 凡人之从生至死 乃至 国 之百代




, , , ,

春秋 ,
皆在 礼 制 之 中 。 《 礼记 ?
内则 》 曰 :
子生 。
男 子设 弧于 门 左 ,
女子设


蛻于 门 右 。
人之始生 也 ,
男 设弧于 左 ,
女设蛻于右 , 所 以示男 女之别也 。 


“ ”

长 ,
有 冠礼 ,
男 子二十加 冠 ,
女子十 五 及笄 ,
所 以 示 成 人之道 也 。 《 礼记


“ ”

冠义》 曰 古者冠礼 以 成 人见也 成人之者 将 责成 人礼焉 也 


… …

: 。 , 。

“ ”

成 , 有 昏礼 ,
纳采 、 问名 、 纳吉 、 纳征 、 请期 ,
男 子 亲迎 ,
所 以 示夫妇 之

①马 浮 复 性 书 院 讲录 》 第 页

: 《 ,
1 7 。

3 2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

义也 。 《 礼记 ?
昏义 》 曰 : 昏礼者 , 将 合二 姓 之好 , 上 以事 宗庙 , 而下 以继


“ ”
而立夫妇 之义也

后世也 。 《 礼记 ?
效特牲 》 曰 : 所 以 成 男 女 之别 , 。 


“ ” “ ”
亡 , 有 丧礼 , 祭礼 , 孝 子 有 三 年 之丧 , 终身 之祭 ,
所 以 致 思慕 之情 

“ ”

慎终追远之意 也 , 孔子 曰 : 三年之丧 , 天 下 之通丧 也 。 ( 《 论语 ?


阳货》

“ ” “

) 所以 事 死如 事 生 , 事亡如事存 。 ( 《 礼记 ?
中庸》 ) 曾子曰 : 慎 终追



远 , 民德 归 厚矣  ! ( 《 论语 ?
学而 》 ) 故 古 之人 也 , 生死 皆 以 礼终 , 孔子 曰


故人之生 也

: 生事 之 以 礼 ,
死葬之 以 礼 ,
祭之 以 礼 。 ( 《 论语 ?
为政 》 ) 

以礼 ,
死也 以 礼 , 葬也 以 礼 , 原始要终 , 皆在 礼 中 

“ ”

礼 于 人伦 日 用 之 间 ,
无所不至 。 朋 友 往 来有 士相 见礼 , 宾客宴乐有


“ ” “ ” “ ”
投壶礼 , 乡 党和 乐有 乡 饮酒 礼 , 君 臣相 交有 燕礼 , 天子诸侯 相 交


“ ” “ ”

接有 聘礼 射礼 , 礼 无所 不 至 。 乃 至 人 之 日 常 言 行 举止 , 洒扫应对 , 



立不 中 门
” “
接往来 , 立身 处世 , 无不 是礼在其 中 。
如孔子 , 行不 屡 阈 , 


” “ ” “
不语 , 寝不 言 , 齐 必 变食 , 居 必 迁坐 ,
车中不 内 顾 , 不疾言 , 不亲


” “
与 上大夫 言
” “
指 , 吉 月 必 朝 服而 朝 ,
朝 , 与 下大夫 言 , 侃侃 如 也 , , 


” “
唁如也 。 ( 《 论语 ?
乡 党》 ) 《 礼记 ?
冠义》 曰 : 礼 义之始 , 在于正容体


” “ ” “ ” “ 


、 齐颜 色 、 顺辞令 。 曾子曰 : 君 子 所 贵 乎 道 者三 动容 貌 正颜色
“ ” “ ”
出 辞气 ( 《 论语 ?
泰伯 》 ) , 《 诗》 云 : 礼仪 卒 度 , 笑语卒 获 。 故古

之君子者 容 体 之动 颜色之变 辞令 之 出 大凡 切 言 行 举止 动 作 往来

, , , , , 

“ ” “
进退揖让 , 无非 礼 也 。 故人 有礼则 安 , 无礼 , 则 手 足无所错 ( 措 ) , 


目 无所 加 , 进 退揖 让 无 所 制 。 ( 《 礼记 ?
仲 尼燕居 》 

国 之 品 节制 度 , 典章 规制 , 人才 之 定 , 官 制 之设 , 招 聘往来 ,
无非礼 也 


大射之礼 , 天 子 所 以 射诸 侯 , 考德行 , 选贤择士 ,
别 官举能也 。 故曰 : 古者


天子 以 射选诸侯 、 卿 、 大夫 、 士 。 ( 《 礼记 ?
射义 》 ) 凡 国 之选 贤举能 , 



别 人 才 之规 矩 准 绳 , 无非礼也 。
如荀子言 : 礼者 , 人主之所 以 为群 臣 存尺寻


” “
丈检式也 。 ( 《 荀子 ?
儒 效篇 》 ) 乃至 虽王 公士大夫之子孙 也 , 不 能属于

礼义 , 则 归 之庶人 。 虽 庶人之子孙 也 , 积文学 , 正身行 , 能属 于礼义 , 而归之




” “
卿相 士大夫 荀子 ?
王制篇 》 国 之官制制度 皆礼也 瓒曰 经礼三


。 ( 《 ) 。 :

” “
百 , 谓冠婚 、 吉凶 。 《 周 礼》 三百 , 是官名 也 。

浮言 : 盖官制 自 是礼


” ? “
中 制度之 礼 包制度 官 制 又是制 度 之 耳 故孔子 曰 以 之朝 廷有 礼

目 。 . , 。 : 

” “ ”
故官 爵序 。 又曰 :
制 度在礼 , 文为在礼 。 ( 《 礼记 ?
仲 尼燕居 》 ) 《 

① 马 浮 复 性 书 院 讲录 》 第 页

: 《 , 1 86 。

33


山 东 大学硕 士 学位论文
 

“ ” “
义》 曰 : 国家尊 卑 、 上 下 制 度存在 于 礼 。 人之文章 所为 , 亦在于礼 , 


礼 为制度 文 章 之本 故 国 之典 章 制 度 人之文 章 仪行 无非礼也 故马




、 。 , , 。


浮曰 书 》 教之 旨 即 是立于 礼 孔子 曰 道之 以 德 齐之 以 礼 




: 《 。 :
, 。

”?


政典 , 皆礼 之所摄 。


《 礼记 ?
昏义》 曰 :
夫 礼 始 于 冠 本于 昏 重 于 丧祭 尊 于 朝 聘 和 于 射 乡 , , , , 

”“ ”
此礼之大体也 。 礼仪三百 , 威仪三千 ,
尊其大体 , 约有八经 。 曰 : 冠 

昏 、 丧 、 祭 、 乡 、
射 、 朝 、 聘 。 然 冠 昏 丧祭朝 聘射 乡 等 , 凡所有祭祀 之动 作 仪


“ ”

节 ,
礼仪规章 , 无非礼 也 。 故 《 中庸》 曰 : 齐明盛服 , 非礼不动 。 故 《 



记 ?
乐记》 曰 : 簠 、 簋 、 俎 、 豆 ,
制度 、 文章 , 礼 之器 也 。 升 、 降 、 上 、 



, 周 、 还 、 裼 、 袭 ,
礼之文也 。
冠礼 之三加 冠 , 冠而字之 。
昏礼之执挚相 见

, 冕而亲迎 。 丧 礼之衰麻哭踊 ,
守 制三年 。 祭礼之祭祀 有 尸 , 裸 献酧 酢 。
朝礼


“ ”

之大 夫不 私觌 ,
聘礼之 三让而 后 入庙 门 , 三揖 而 后 至 阶 。 ( 《 礼记 ?
聘义


“ ” “
》 ) 射礼之 揖 让而升 , 下而饮 。 ( 《 论语 ?
八佾 》 ) 乡 饮酒礼之 拜至 

拜洗 ,
拜受 ,
拜送 , 拜既 。 ( 《 礼记 ?
乡 饮酒义 》 ) 凡 所有礼 仪动作 , 仪节

规程 , 礼仪器物 无非 礼 也 

故春秋之 际 天 子 诸 侯 之 言 行 举止 政治 得失 乃至 生 功 过评 定 多以


, , , ,

“ ” “ ” “ ”“ ”

合礼 不合礼 ,
有礼 无礼 论之 。
乃至 国 之兴亡衰败 , 亦在于礼



之有无 。 故君子谓 :
郑庄公于 是乎有礼 。 礼 , 经国家 , 定社稷 ,
序民人 , 


” “

后嗣者也 可谓知礼矣 左传 隐 公十 年 公 问仲孙归 




… … ?
。 。 ( 《 》 ) ,

” “

可取乎  ? 对曰 :
不可 , 犹秉周 礼 。
周礼 ,
所 以本也 。
臣闻之 ,
国 将亡 ,



必 先颠 , 而后 枝 叶 从之 。
鲁不弃周礼 , 未可动 也 。 ( 《 左传 ?
闵 公 元年 》 

初 平王之东迁也 辛有适伊川 见 被 发而祭于野 者 曰 不及 百年 




, , , , : ,

” “

其 戎乎 其礼先亡矣 左传 僖 公二十二年 孔子 曰 夷 狄之有





! 。 ( 《 》 ) :

君 , 不 如 诸 夏之无 也 。 ( 《 论语 ?
八佾 》 ) 人禽之别在 礼 ,
国 之存亡在礼 

华夷之辨在 礼 , 礼之义大矣哉 。 故在孔子时 期 ,


礼 实 超脱 出 夫礼之初 ,
始诸


饮食 ( 《 礼记 ?
礼运》 ) 之饮食 习 俗 ,
祭祀 鬼 神 之 仪 式 ,
而统摄于 形 下 世 界


无所不包 ,
乃 当 时 之普遍 意 志 , 其统摄万有 , 为总 体根源 


然礼文之作 ,
始于圣人之伪 ,
伪者为也 ,
荀子曰 : 凡礼 义者 , 是生于圣


”“

人之伪 。 圣 人化性 而 起 伪 ,
伪起而 生礼 义 ,
礼 义 生 而 制 法度 ; 然则 礼义法


度者 , 是圣 人之所生 也 。 ( 《 荀子 ?
性恶 篇 》 ) 故古有周 公制 礼 作 乐 之说 

① 马 浮 复性 书 院讲录 第 页

: 《 》 , 62 。

34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 ”
《 礼记 ?
乐记》 曰 : 王者功 成作 乐 治 定制 礼 ,
。 此 礼 文 之作 , 实 圣 王 本诸 身

, 察 诸 天地 , 明 人情 之 至 , 通 幽 冥 之故 , 达 天 地 之道 , 而制 礼作 乐 也 。 故 《 


“ ”
记 ?
乐记》 曰 : 圣 人作 乐 以 应 天 , 制 礼 以 配地 。 圣 人所 以 相法天地 , 而制


“ ”
礼作 乐 也 。 又曰 :
故知 礼 乐 之情者 能作 … …

作者之谓圣 。 圣人 明 礼 乐 之情



而 作者 也 。 荀子 曰 : 先王恶 其乱 也 , 故制 礼义 以 分之 , 以 养 人之欲 , 给人之


” “
求 。 ( 《 荀子 ?
礼论篇 》 ) 圣 王 通 人情 之 故 , 而制 礼义 以 养人也 , 故礼者


” “

养也 。 ( 《 荀子 ?
礼论》 ) 《 汉书 ?
礼乐志 》 曰 :
人 函 天地 阴 阳 之 气 

有 喜 怒 哀 乐 之情 。 天 禀 其性 而 不 能节 也 , 圣人能 为之节而不 能绝也 , 故 象 天地





而制 礼 乐 , 所 以 通神 明 , 立人伦 , 正情性 , 节万事者也 。
故圣王制 作 , 画出

礼 理 之 模样 , 显 象 礼 情 之样 式 , 而后 有三 百三千 , 洋 洋 大观之文 , 姑且名 之 曰




“ ”
文 制 义之 礼 

故形 下 世 界之 人 伦秩 序 , 品 节制 度 , 典制文章 , 行为规范 , 动 作 仪节 , 

仪 器物 , 风俗 习 惯等大 凡礼理之显 相 于迹 ,
礼 义之发作 于文 , 圣 王 本诸 于 人 

“ ” “ ”
效 法 于 天而 制 作 , 皆所谓 文制 义之礼 也 。 文 制 义 之礼 统 包形 下 世 界之



万事万节 , 人伦 日 用 , 常行 百 事 , 无所 不 包 , 无 不 统括 , 故 《 正义 》 曰 : 


” “ ”
包万 事 , 万 事备具 , 始 是礼 极 。
关于 文制 义之礼 的具体 内 容 , 非本文研


“ ” “ ” “
究重点 , 故 于 此不 再 展 开 。
但 文 制 义之礼 与 道体义之礼 德性义之


” “ ”

礼 实有莫 大关 系 。 圣 人制 礼 作 乐 , 而有 礼仪三 百 , 威仪三千 , 然三千三



百 之礼 文 未 尝 离 乎 人 之本 心 也 圣 人 不 过将人 本 心 之 礼 画出 模样 而显


, , , ,

相于文 。 故 礼 文 之本 , 在人心而 已 , 人之 中 心 ,
自 有可 以 显迹于 礼文之理 也 

故 圣 人 制 作 之礼 文 , 人 何故 能 安 而 行 之 ? 因 为我 本 心 固 有 也 , 圣 人不 过 将 我 心

之同然 , 显 相 于 迹尔 ,
故人 能 安 之 行 之 , 所谓行吾心之 同然 , 故 不违 。 此本心



之 同 然 即 中 心 之理 ,
中 心之义也 。 孟子 曰 : 心 之所 同 然者 何也 ? 谓 理也 , 



也 。 圣人先得我心 之所 同 然耳 。 故 理 义 之悦 我 心 , 犹 刍 豢 之 悦我 口 。 ( 《 


“ ”
子 ?
告子上》 ) 故 礼 文 之作 , 其本 由 人心而 已 , 郑玄 曰 : 礼 由 人心 而 己 

“ ”
又 《 礼 记 集解 》 曰 :
礼 仪三 百 , 威仪三千 ,
莫 非 天理 之所 当 然 。 礼仪


三百 , 威仪 三 千 , 皆 天 地之理 也 , 圣 王 法 相 天 地而 制 礼 作 乐 , 故 《 礼记 ?
乐记


“ ”
》 曰 : 天尊地卑 , 君 臣定矣 卑高 己陈 , 贵贱位矣 。 宇宙天地 , 自 有 高低


上下 , 小 大 动 静之殊 , 此天地 自 然 之理 也 , 人 立 天地 之 间 , 禀其道理而生 。 


理 自 流行于 天地万 物之 间 , 圣人法相 天地 ,
观 天高地 下 , 乾坤之定 , 而立君 臣

上 下 之文 , 然礼文之本 , 实

理而 已 。 故永嘉周 氏 ( 周行己 , 字恭叔 ) 曰 



35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天尊地卑 , 礼 固 立矣 。 类聚群分 , 礼 固 行矣 。 人者 位 乎 天地之 间 , 立乎万物



之上 , 尊卑 分类不 设而 彰 , 圣 人循此 ,
制 为 冠 昏 丧祭朝 聘 乡 射之礼 , 以行君 臣

父子 兄弟 夫妇朋 友之义 。 其形而 下者 见于 饮食器服之用 ,


其形而上者极于无声



无臭之微 。 ( 《 礼记集 说 ?
序》 ) 圣 人循天地之理 ,
制 冠 昏丧祭朝聘 乡 射之

礼 , 亦 即 本 无声 无臭形而 上之礼 理 , 制 定形而 下 之 见于 饮食 器服之用 



故礼有三义 , 即 天道 ( 理 ) 义 ( 此天理 非宋 明 完备之天理也 ) ,


德性义 

” “ ” “ ”

德性义之礼 文制 义之礼

仪文义 , 姑 且 名 之为 道体义之礼 , 虽名 三

义 然实不过 礼尔 言 礼而 礼之三 义在 其 中 焉 然 又不 可 不 明 其 中 之本末





, , ,

“ ” “ ”
终始 , 终究是理 义为本 , 文为末 , 道体义之礼 与 德性 义之礼 , 共同给


“ ”

出 了 文制义之礼 礼 虽有本末终始 然实不可离本而 言末 本末 体 




。 , , ,

微无 间 , 不 可不 明 也 。 故礼者 ,
以 言乎理则不 可 ,
以 言 乎文亦不可 ,
兼文质 本

末 ,
性情 理 义而 言 之 则 备 矣 。 今之 所谓 礼者 , 虽 统而 并 言 之 ,
然不 可 不 明 礼 文

三千 ,
其本在 天道 人 心 。 礼文之中 , 更有本源之天道 义 , 内 在 真切 之仁情 意 

此不 可不 知 也 

3 6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第 二章礼 之 三 义 与 孔 子礼 学 架构

孔子 言 礼 , 实有三义 。 礼 之三 义从天道 性命 , 上下 内 外 的横 向 与纵 向 的不


“ ”

同 维度展 开 , 而 明 孔子 礼 学 理 路 的 内 在 逻辑 与 关 联 。 道体义 之礼 所以明礼



之理义 , 序也 , 节也 , 别也 , 则 也 等 形 上 天道 义 。
所 以 明 礼道 之 至 大 , 范围天

地 , 周 流六虚 , 无所不及 , 虽千 万世而不 易 。 通过 《 易传》 与 《 礼 》 之并观 



而 明 礼 与道之关联 , 礼 之 天道 义 的 确 立 ,
实现 了 孔 子礼学 思 想 的形上架构 

“ ”

德性义 之 礼 所 以 明 礼者 , 内 心 固有 , 非 由 外铩 。 从三 年 之 丧 , 而 明 礼乃 心

性情的 贯之 旨 礼者 本心 具 天性所秉 真情 所 发 礼之 内 在 德性义 的 确




, 自 , , 。

“ ”
立 , 实 现 了 孔子 礼 学 理 路 的 内 在 架 构 的 完 成 。 文制 义之礼 , 通 过 礼 文制 作

的 形 上 依 据 与 内 在 根源 , 实现 了 礼 之形而 上下 , 本末 内 外 的 贯通 。 礼本于 天 

效 法 天地 以 成 文 , 礼始 于情 ,
本真情之 自 然而 作 , 礼 之文 章 制 度 义 的 确 立 , 

现 了 孔子 礼学 的 外 在形式 的架构 。 礼之三 义 , 所 以 从本末 内 外 , 道器上下等 多



维度 , 而 明 孔子 礼 学 的 内 在 理路架 构 

第 一

节道体义 之礼 一  ̄

礼体 也 , 非文也


、 道体 义之 礼 的 特 质

“ ”

大哉 道 体 义 之礼 , 范 围 天地 , 周 流万物 ,
无 处无 之 , 无物不 有 。 天高

地下 , 万 物 之序 , 无非

理 之流 行 , 此乃 天作 底 ,
自 然本具底 , 万物共有底 

“ ”

非 人作 底 。 故 道体义之礼 所以言 , 礼者 自 然 固 有 的 , 先 天地生 , 为万物则




自 流 行 于 宇 宙 万 物之 中 , 周 流 无不 遍 。 在 天 即 为 天 之序 , 在地 即 为地之则 

在 日 月 寒 暑 即 为往 来 相 推 之 不 穷 , 在 天地 山 川 即 为 四 方 上 下 之 序 列 , 在宇宙万

物 即 是 生 灭 成住 之 总 体 规 则 。
呜呼 !
礼也 , 无所不在 , 无物 不有 

“ ”
道体 义 之礼 乃所谓序 也 , 节也 , 别也 , 则也 。
其 无处 不 在 , 万物莫不有之


“ ” “ ”

孔子 谓之 周 流无不遍 。 《 礼记 ?
乐记》 曰 :
礼者 ,
天地之序 也 , 


“ ” “ ”“
万 物散殊



谓 天高地下 , ( 《 礼记 ?
乐记》 ) 天尊 地卑 卑高 以陈

( 《 周易 ?
系 辞上》 ) 是也 。 天地 自 有 天 高地下 , 日月 山 川 之序 列 ,
宇宙 自 

其星辰往来 , 四 时 相 推 之律 则 , 此 皆礼 ( 理 ) 也 。
天地 如 是 , 万物亦如是 。 



子曰 礼只是 个序 乐只是 个和 只 此两 字 含蓄 多 少 义理 天下无
一 一 

: , 。 , 。

物 无礼 乐 且 如 置此两椅 不正 便是 无序 无序 便 乖 乖便不和 



… …
。 , , 。 , 。

乐 无处无之 学 者须要 识得 四 书 集注 》 故礼 只 是 个序 也 乐只是




, 。 ( 《 ) ,

37


山 东 大学 硕 士 学 位论文
 


个和 也 天下无 物无序 也 故天下无 物无礼 也 故程子 言 礼 乐 无处无


一 一 一

, , ,

” “ ” ?
之 又马 浮言 事 物 皆有 当 然之则 即 所谓 礼也 所谓 礼也者 万物


。 : , 。 ,


当 然 之 则 之谓 也 , 万物莫不有之 。 又孔 子 曰 : 乐 也者 , 节也 。 君子无理 不 动



, 无节 不 作 。
节虽言乐 ,
然 乐 与 礼 不 可分开看 ,
乐亦是礼 , 故节亦所 以 言礼


“ ”
。 礼之节义 , 孔子 实 阐 明 之 , 故言 乐节礼乐 ( 《 论语 ?
季氏 》 ) ,
其弟子


“ ” “ ”

有子 曰 : 不 以礼节之 ( 《 论语 ?
学而 》 ) , 子路 曰 :
长幼之节 ( 《 


“ 

语 ?
微子 》 ) , 《 礼记 ?
乐记》 曰 :
大 乐 与 天地 同 和 ,
大礼与 天地 同 节 。

“ ”

皆 明 礼 之节 义 也 。
又 礼者 , 天地之别 也 ( 《 礼记 ?
乐记》 ) , 所 以示万物


万 物之则

有序而有别 也 。 故 道体义之礼 所 以 言 天地之序 , ,


自 然之节 , 

以 言 礼 之序 义 ,
则义 , 别义 , 节义 , 此 天地之序 别 ,
万 物 当 然之律则 ,
故无物

无之 , 无处不有 ,
故 礼 实 无 处不 在 , 无物 不有


“ ”

又 道体义之礼 ,
所 以言宇宙 自 本 自 根 , 生 天生地之大法则 。 其序 也 

所谓 天秩 天序 , 天之经 , 地之义也 。
其别也 ,
所谓 天高地 下 ,
万 物散殊是 也 

乃 宇 宙 固 有 之道 ,
万物所生之则 , 其周 流无不遍 , 无处不在 , 无物不有 。 就理

而言 虽千万世而不 易 凡 人群 社会存之 日 则有 日 之礼 故晏子 曰


一 一

, , , 。 

礼 与 天地



礼之可 以 为 国 也久 矣 ,
与 天地并 。 ( 《 左传 ?
昭 公 二十六年》 )

并 示礼 之长 久 不 息 也 程子 曰 如国家 日 存时 尚有 日 之礼 乐 盖由



, 。 : , ,

有上 下尊卑之分也 。 ( 《 河 南程 氏 遗书 ?
卷十 八 》 ) 虽 时有 变迁 ,
事有更迭


然上 下 之序 ,
未尝亡也 , 故 曰 礼者 , 虽千万世不 易 也 。 虽 人生未始 之先 , 

河 大地沦落 之后 ,
礼依 旧在哪里 。 此礼者 , 理也 

此礼周 流六虚 , 穷 高极远而无 所不 至 。 《 礼记 ?


乐记》 曰 及夫 礼乐 之极


” “

乎 天而 蟠 乎 地 , 行乎 阴 阳 而通乎鬼神 , 穷 高 极远而 测 深 厚 。
郑注曰 :
言礼


” “
乐 之道 , 上至 于天 , 下 委于地 ,
则 其 间 无所不 及 。 《 正义》 曰 : 言礼乐无


所不 至 。 ( 《 礼记注疏 》 ) 礼乐 流行 于 天地之 间 ,
所谓 上 穷 碧 落 , 下 及黄泉

无所不至 其始 也 太 之初 及其 分而 为天地 而 自 周 流于 天地之 中 




, 。 , , , ,

成万物 , 穷 高极远 , 行乎 阴 阳 之际 , 通 乎 鬼 神 之道 ,
所 以 与 天地并 , 与 万物游


其至大也 , 范 围 天地 ,
其至微也 , 无所不及 。 故曰 : 礼乐 无物不有 ,
无处无


使女 以礼周流 无不遍也

之 。 孔子 曰 :
居 ,
女 三 人者 , 吾语女礼 , , 。 ( 《 



记 仲尼燕居 》 马 浮言 此总 显 遍 义 事无不该之谓遍 周 流者 谓其




) : 。 。 ,

运行周 币 而不滞 也 以 犹用 也 用之间 莫非是礼 故曰 礼 乐 不 可斯须去




。 。 日 , ,

① 马 浮 复性书 院讲录 》 第 页

: 《 ,
1 95 。

38


山 东 大 学硕 士 学 位论 文
 

身 礼运》 曰 夫礼必本于 天 动 而之地 列 而 之事 变而 从 时 协于分




’ ‘

。 《 : , , , ,

艺 其居人也 日 养 郑注 养 当 为义 其行 之 以 货 力 辞让 饮食 冠昏
‘ ’

, , ( : ) 、 、 、 

” @
丧祭 射乡 朝聘 此所谓 周 流无不遍 也 礼 周 流无 不 遍 故事


’ ‘ ’

、 、 、 。 。 , ,

无不该 , 其分而 为天地 , 转而 为 四 时 , 降衷 于 人 曰 义 , 达于 货 力 、 辞让 、 饮食




、 冠昏 、 丧祭 、 射乡 、 朝聘等 日 用 百 行 。 故 礼 无不 极 , 事 无不 包 , 乃所谓 周 流

无不遍 , 无所 不 至 , 无物不有 。
大凡天地万 物流行 ,
莫不有序 也 , 莫非礼也 

“ ”
故孔 子 曰 : 是 故 君 子 无 物而 不 在 礼 矣 。 ( 《 礼记 ?
仲尼燕居 》 

“ ”
又 道体义 之礼 所 以 言 礼之理 也 , 乃天地 自 然 的 道理 , 天 地 万 物 自 然有


此礼 乃天作 底 ,
, 非人作 底 , 天地 自 有 底 , 万 物本具 底 , 非人力 可及底 。 孔子 曰


“ ”


夫 礼必 本于 天 , 殽于地 , 列于鬼神 , 达 于 丧 祭射 御 冠 昏 朝 聘 。 夫 礼必本


于天 ( 此 天 就天之理而 言 也 , 非 言 天 之形 也 , 礼必本于 天与 礼 本于 大

同义 


, 张横渠 曰 :
礼必本于天 , 殽于地 , 列 于 鬼神 , 此 属 自 然而 言 也 , 天 自 然有


礼 ,
如 天尊地卑是也 。
… …
至 于 群祀 百 神 莫 不 有 自 然 之 理 … …

亦莫非天理 也



。 ( 《 礼记集说 ?
卷五十 四 》 ) 天 自 然有礼 , 故有 天 高 地 下 , 日 星之列 , 

物散殊之 相 , 此 皆 自 然底道理 , 至 于 人道 之丧 祭 射御 冠 昏 朝 聘 , 《 礼记 ?
礼器


“ ”
曰 经 礼三 百 曲 礼三 千 其致 也 亦 莫非 天理之 当 然 此 天地 万 物


》 : , , 。 ,


固 有之理 也 。 故 《 正义 ?
序》 曰 : 物生 则 自 然而有尊卑 , 若 羊 羔跪乳 ,
鸿雁



飞有行列 , 岂 由 教 之 者哉  !
羊 羔跪乳 , 鸿雁有 列 , 此 皆 万物 自 有底 , 岂待人



力 而 有 之 ? 故 庆源 辅 广 ( 字汉卿 ) 曰 : 天高地 下 ,
万 物 散殊 , 礼之理着 矣 


… …

自 然 之礼 乐 , 形 于 天 地之 间 ( 《 礼记集说 ?
卷 九十 三 》 ) , 此 自 然底 礼



, 自 流行于 天地之 间 , 自 形相 于 万物 之 中 。
故 《 书》 曰 :
天叙有典 , 勑我五


典 五 惇哉 !
天 秩有 礼 , 自 我 五 礼 有庸 哉  !
天 叙有典 ,
天秩 有 礼 , 皆天 自 有也



。 张横渠 曰 : 生有先后 , 所 以 为 天序 ; 小大 、 高下 相 并而相 形 焉 , 是谓 天秩



。 天之 生 物 也 有 序 , 物 之 既形 也有秩 。 ( 《 张载集 ?
正蒙》 ) 天之生物也有


上 下 之序 , 物之 既形 也有先 后 之秩 , 此序 此 秩乃 天地 万 物 所 自 有 , 故 天有其 时


( 二十 四 节气 ) , 地有 其秩 ( 高低上 下 ) ,
花开有 时 , 叶 落有 节 , 梨花不 开于

桃树 , 夏 日 不 继于 冬分 。 春花不 开于 秋月 , 冬虫不 眠于夏时 , 谷 雨 不 落 于 秋分





霜 雪 不 飘于 夏至 。 此 天 地 万 物 之秩 序 也 ,
天地 万 物 之 礼 也 , 乃其 固 有 , 非待

于人 。
故王 夫之 意 为大 礼 之序 ,
大乐之和 ,
自 流 行于 天地之 间 。 ( 《 四书训义

① 马 浮 复性 书 院讲录 》 第 页

: 《 ,
1 9 1 。

39


山 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 ”
》 ) 盖 礼无不 在 , 天所 自 有 。 ( 《 礼记集说 ?
卷五十 四 》 ) 此礼者 , 理也

, 自 然底道理 , 非人力可 及 , 乃 天理之 当 然 , 天地 自 有 底 



“ ”
又 道体义之礼 无形无相 , 不可 以 眼耳鼻舌身 意观 ,
故孔子谓 之无 体之

礼 , 虽无形 象 , 无方 所 , 然无所不在 , 无物不有 。 凡 目 之所至 ,


耳之所极 ,




至 穷 天地之 尽 ,
宇 宙 之极 ,
礼 皆存焉 。 张横 渠 又 曰 : 礼 本于 天 ,
天无形 ,


有无体之礼 。 礼有形 , 则 明 于地 ,
明 于地 ,
则 有 山 川 宗庙 五祀百神 ,
以 至达于

丧祭射 御 冠 昏朝 聘 ,
是见于迹也 。 盖礼无不在 ,
天所 自 有 , 人 以 节 文之耳 。


于天 ,
殽于地 , 犹是總 言 之 , 鬼神 则 布列于地上也 。
然则 礼非 自 人而 出 , 至于

鸟兽 ,
莫不有父子配偶长幼朋 友 ,
蝼蚁之君 臣 ,
鸿雁之兄 弟 ,
但不能推类而有


别 , 此亦 皆 天性 也 , 至 圣 人 则 能粹 美之 。 礼本于 天 ,
天本无形 ,
礼亦 无形 

固 有无体之礼 , 虽 无体而不 可 以 形相 见 ,
然不 可不 知 ,
其亦礼也 ,
乃 礼之幽微

之理 是也 , 天所 自 有 , 人 以 节文之而后 有形之礼现 ,
以 至 山 川 宗庙 五 祀 百 神之

祭 , 丧祭射御 冠 昏朝 聘之文 , 皆理之见于迹尔 ,


礼之显于 文尔 , 然不 可 徒执 之


以为礼尔 。 《 礼记 ?
礼器 》 曰 :
礼有大有 小 , 有显有微 。
大者不可损 ,
小者


不可益 , 显 者不可掩 , 微者不可大 也 。


礼无不在 ,
有大有 小 , 有显 有微 , 

之至 大 , 虽 四 海之 内 不 能 穷 损 焉 ,
小 之至 小 , 虽 秋 毫 之末 , 不可增益焉 。
其显

也 , 虽 日 月 不 可掩 , 其微也 , 虽至 幽不可现 。 然礼文三千 , 浩瀚无垠 , 何以言



其至微不可见 ? 其 幽微而通 鬼神 者 , 所 以 言 礼之理也 。 仪文条 目 ,


终有变 易 处


何 以 言其至 大而不可损 ? 其 至 大 而 范 围 天地 者 , 所 以 言 礼 之理 也 。
故 礼 之理

, 无方所 , 无内外 。 范 围 天地而诚不可掩 , 知 周 万 物 而 诚 不 可遗 。


所 以合内 外

之道 , 通神 明 之德也 ,
乃天理之当 然 

而天地 万物

此礼不假于 人 ,
自 有焉 ,
固不必 出 于人 。 张横 渠 曰 : 礼不必

皆出于人 , 至如 无人 , 天地 之 礼 ,
自 然而有 ,
何假于 人 ? 天之生物 ,
便有尊卑

大小之象 , 人顺 之而 己 , 此所 以为礼也 。 学者有专 以 礼 出 于 人 , 而不知礼本天



之 自 然 ,
告子专 以 义为外 ,
而不知 所 以 行义 由 内 也 ,
皆非也 ,
当 合 内 外之道



。 ( 《 礼记集说 ?
卷 九十三 》 ) 礼不 必 尽 出 于 人 , 虽 无 人 之境 , 天地之 礼 

然而有 礼本天之 然 乃至 万 山 河 大地都 陷 了 毕 竟理 却 还 是在 这里




自 ,
自 ,


。 ( 《 朱子全书 》 ) 故天地 自 然有此 礼 , 不假于 人 。 圣 人制 礼 作 乐 ,
所以体

天地之 情 , 顺天地之则 , 而 为之节文之 尔 , 但礼非 出 于 人 ,


而 本 天地 间 所 自 


“ ” “
。 故朱子 曰 : 理则 为仁义 礼智 ,
马 氏亦曰 : 此所谓仁义礼乐者 , 皆在于


天地之 间 , 而 非所谓 人为者 也 。 ( 《 礼记集说 ?


卷 九十 三 》 

40


山 东 大 学硕 士学位 论文
 

“ ”
道 体 义 之礼 , 所 以 言道 也 , 理也 , 非人做 的 , 乃 天地 自 有 的 , 故虽千

万世而 不 易 虽 古 今上 下 而 也 其始 也 大 之先 生 天生地 然天地 即 成




一 一

, 。 , , ,


之后 , 在 天地 万 物 之 中 , 其不 言而喻 , 不动而神 , 故孔子 曰 ?

天何言哉 !




时行焉 , 百物生焉 。 ( 《 论语 ?
阳货》 ) 礼理不 言 , 而百物 自 生 , 四时自行

, 其 生 也 有序 , 其行 也有则 。 其化 育万 物 , 无声 无臭 , 然 自 周 流于万物之 中 


万世不 易 。
故孔子 曰 : 殷 因 于夏礼 , 所损 益 , 可知 也 ; 周 因 于 殷礼 , 所损 益



, 可知 也 ; 其或 继周 者 , 虽 百世可知 也 。 ( 《 论语 ?
为政 》 ) 三代 之礼 文 虽

有损益增 减 , 然其所 因 者 , 增 之不 曾 增 , 损 之不 曾 损 , 虽千 万 世而 不 易 。 故朱



子曰 : 所 因 之礼 , 是天做底 , 万 世不 可 易 ; 所损益之礼 , 是 人做 底 ,
故随时



更变 。 ( 《 朱子语类》 ) 所 因 之礼 , 乃天作底 , 故不可 易 。 非独三代如 是 

上而千 百 世 , 有礼存焉 , 所因 同也 , 礼理 同 也 。 下而千 百 世 , 有礼存焉 , 所因



同也 , 礼理 同 也 。
所因者 , 天 地之 道 也 , 五 常 之义也 ( 五常 , 谓 : 仁 、 义 、 



、 智 、 信 。 ) 故孔 子 曰 : 我 欲 观 夏道 … …

吾得 《 夏时 》 焉 。 我欲 观 殷道 … 

” “ ”
吾得 《 坤乾》 焉 。
所 观者 《 坤 乾》 之义 , 《 夏时 》 之等 也 , 此 皆所 以 言


“ ”

天 地 乾 坤 之道 也 。 道体义之礼 ,
所 以 言 天地运行 之总 体 规 则 , 万 物化 生 之

总体原 则 ,
乃 天 地 万 物背 后 之 律 则 。
天不变 , 而道亦 不 变 , 故三代 所 因 , 虽千



万世不 易 。 故 《 四 书 集注 》 引 胡 氏 曰 : 天叙 天秩 , 人 所共 由 , 礼之本也 。 

不 能 改乎夏 , 周 不 能 改乎 商 , 所 谓 天 地之 常 经 也 。
… …

而所 因 者不坏 , 是古今



之通 义 也 。 因 往 推来 , 虽 百 世 之远 , 不 过如 此而 已 矣 。 三代所 因 , 天叙 天秩

, 此人之所共 由 ,
天 地之常 经 , 礼 之本也 , 商 不 能 改乎 夏 , 周 不 能 改乎 商 , 

百世之远 , 亦 不 过如 此而 已 矣 

“ ”

如荀子 曰 :
天行有常 , 不为尧存 , 不 为桀亡 ( 《 荀子 ?
天论 篇 》 ) 

此常 者 , 常道也 , 天 地之 行有 常 道 , 天地之行有 礼 ( 理 ) 也 , 天循礼 ( 理 ) 



行 , 如 日 月 升于 东方 , 江 汉 水 之就 下 。 乃 所 谓 天 之经 , 地之义 , 此常者 , 不为

尧存 , 不为桀亡 ,
天地之大礼 ( 理 ) 亦不 为尧存 , 不为桀亡 。 故三代礼 乐 , 

理 也 虽三王异制 所异者 不 过制 度文 章 之礼 文也 然礼理 也 故程子




一 一

, , , , 。

“ ”
曰 : 人往 往 见 礼坏 乐 崩 ,
便谓 礼 乐 亡 , 然不 知 礼 乐 未 尝 亡 也 。 崩 坏者 言 礼

乐之文也 , 然 礼 乐 之理未 尝 亡 , 不 能 以 礼 乐之文为礼 , 故不 可 以 礼 文 亡 而 以 为



礼亡 礼未尝亡 虽千万世 礼 理 依 旧 是那 个礼 理 本大 之初 根于


, , ( ) ( ) , , .

心生于性 , 不 因黄帝 尧舜去而去 ,


不 因 夏桀 商 纣 存而 亡 。 孔子 言 三 代有 所 因 

“ ”
虽损 益 , 可知 也 , 可知 者 ,
不过礼 的那 个理 。 故 道体 义 之 礼 , 虽千 万 世而

4 


山 东 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
 

不易 不为尧存 不 为桀 亡 虽 古 今上 下 其理 也 故王 夫之意 为 礼之所 




, , , 。

本者源于天 率于性 达于 百 物 通于万行 故推 之 天 下 而 天 下 皆 可行 是




, , , , ,

理之所推 也 达于 古今而 不 可 易 是 心之所贯也 四书训 义》 礼者


, , 。 ( 《 ) 

理 之所推 心之所贯 故推之于 天 下 国 家 而 皆可 行 也 达之于 古 今上 下 而




一 一

, , ,

不可易 也 , 不为尧存 ,
不为桀亡 , 虽千 万世而不 易 

“ ”

故 道体 义之礼 , 所 以言理也 ,
序也 ,
节也 ,
别也 ,
则也 , 所 以 言 天地

运行 之总 体规 则 ,
万 物 化 生 之根 本 原 则 , 乃天地万物背后 之律 则 ,
宇宙 自 本 

“ ”

根 , 生 天生地 的 大法则 。 故其特质 乃 所谓 周 流无不遍 ,


范 围 天地无所不 至

, 知 周 万 物而无物不 有 ,
乃 天地 自 有底 ,
非出 于人 ,
万 物共具底 , 非作于人 

然其无形无相 无方所无 内 外 本于太 之初 存于 天地之 间 虽 山 河大地沦




, , , ,

落 , 其理 依 旧 ,
不 因 尧舜存 ,
不 为桀纣 亡 , 虽千万世而不 易 , 虽 古 今上 下 其 理


— ■



二 、 道体 义 之 礼 与 道

“ ” “
道体义之礼 所以言 ?


礼也者 , 道也 。 《 易 》 曰 : 有 天道 焉 ,
有地道


” “

焉 ,
有人道焉 ( 《 周易 ?
系辞下》 ) ,
皆所谓道也 。 孔子 曰 : 朝 闻道 ,



” “ ” “

死可矣  论语 ?
里仁》 易 曰 形 而 上 者谓 之道 又曰


! ( 《 ) 《 》 : , :

” “ ”

阴 阳 之谓 道 孔子 曰 吾道 以贯之 论语 里仁》 道非阴 也





。 : 。 ( 《 )

亦非阳也 阴 阳 之谓也 子贡 曰 夫子之 言 性与 天道 不可得而 闻 也





, ,
。 : ,


。 ( 《 论语 ?
公冶长》 ) 然孔子 实 言 天道 也 ,
观 《 易 》 可得之 。 故学 《 礼 》

不可不 明 《 易 》 , 舍 《 易 》 则 难得礼之形上之本 , 天道之源 。


终 不 明 天地 大礼

无幽 明上下 无物不有之真意

之无形无象 , , 而无 处无之 , 。
程子 曰 : 穷神知


化 , 由 通于礼乐 。 ( 《 河南程 氏 遗书 ?
明 道先生行状 》 ) 《 礼记 ?
乐记》 曰


“ ” “ ” “
: 明 则有礼乐 , 幽 则 有鬼神 。 纪大奎 曰 :
易 其礼之原 乎 ? 又曰 : 


” “

哉 礼乎 舍 易 其孰 以 知 之 而孰 以 行之者 乎  马 浮先生 言 易 



! ,
? : 《 》

” 


礼乐 之原 言礼乐则 在其 中 故曰 明 则有礼乐 幽 则有鬼神也
‘ ’

, 《 易 》 , , 。

礼 乐 所 以 通 天地鬼神 之道也 , 故观 礼 不 可 不 观 易 


《 礼》 曰 :
天尊 地卑 , 君臣定矣 。
卑高 己陈 ,
贵 贱位 矣 。 动静有常 , 

大殊 矣 。
方 以类聚 , 物 以 群分 ,
则 性命不 同 矣 。
在 天成象 , 在地成形 ,
如此 

则礼者 , 天地 之别 也 。 地气 上齐 ,
天气下 降 ,
阴 阳 相摩 ,
天地相 荡 ,
鼓之 以 雷

① 马 浮 复性书 院讲录 》 第 页

: 《 ,
5 6 。

4 2


山 东 大学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霆 , 奋之 以 风 雨 , 动之 以 四 时 , 煖之 以 日 月 , 而百 化兴焉 。
如此 , 则 乐 者 天地



之和也 。 化不 时 则 不生 ,
男 女无辨 则 乱升 , 天地 之情 也 。 ( 《 礼记 ?
乐 记 》

) 《 易》 曰 : 天尊地卑 , 乾坤 定 矣 。 卑高 以陈 ,
贵贱位矣 。
动静 有 常 , 刚柔

断矣 。 方 以类聚 , 物 以 群分 ,
吉 凶生矣 。 在天成 象 , 在 地成 形 , 变化 见 矣 。 

故 刚柔相 摩 八卦相 荡 鼓之 以 雷霆 润之 以风雨 月 运行 寒 暑 




一 一

, , , ; 日 , 。

系 辞上 》

道成男 , 坤 道成女 。 ( 《 周易 ?
) 礼 之天尊地卑 , 君 臣之定 , 通易

之 天 尊 地卑 , 乾坤 之定 , 礼 乐 与 乾坤 并 

“ ”
又 《 礼》 曰 乐着大始 , 而 礼 居 成物 。 ( 《 礼记 ?
乐 记》 ) 《 易》 曰


“ ”

乾知 大始 , 坤 作 成物 。 ( 《 周易 ?
系 辞上 》 ) 礼 乐 之大始成物 , 通乾坤

之大始 成物 

“ ”
又 《 礼》 曰 大乐必 易 , 大礼必 简 。 ( 《 礼记 ?
乐记》 ) 《 易 》 曰 


乾以易知 , 坤 以简能 ; 易则易知 , 简则易从 ; 易 知 则 有亲 , 易 从则有功 ; 


亲则 可久 , 有功 则 可大 ; 可久 则 贤人之德 , 可 大 则 贤 人 之业 。 易 简而 天 下 之理



得矣 。 天 下 之理 得 , 而成位乎其 中 矣 。 ( 《 周易 ?
系 辞上 》 ) 礼乐之易 简 

通乾 坤 之 易 简 

“ ”“ ”
又 《 礼》 曰 : 大礼与 天地 同节 。 礼者 , 天 地 之序 也 。 ( 《 礼记 

“ ”
乐记》 ) 《 易》 曰 : 是故 君 子 所 居 而 安 者 , 易 之序 也 。 ( 《 周易 ?
系 辞上

》 ) 礼之序 , 通 易 之序 

“ ”
又 《 礼》 曰 : 吾 语女礼 , 使女 以 礼周 流 , 无不遍也 。 ( 《 礼记 ?
仲尼



燕居 》 ) 《 易》 曰 : 易之 … …
为道 也 屡 迀 ,
变动不 居 , 周 流六 虚 , 上 下无常




刚 柔相 易 , 不 可为典要 , 唯变所适 。 ( 《 周易 ?
系辞下 》 ) 礼之 周 流 无 不

遍 , 通 易 之 周 流 六虚 


又 《 礼》 曰 : 及 夫 礼 乐 之 极 乎 天 而 蟠乎 地 , 行 乎 阴 阳 而通 乎鬼神 , 穷高


”“
极远 而测 深 厚 。 礼 乐 负 天 地 之情 , 达 神 明 之德 , 降兴 上 下之神 , 而凝是精


” “ ” “
粗之体 。 ( 《 礼记 ?
乐记》 ) 孔子 曰 :
无 体之 礼 。 《 易》 曰 : 易与天

地准 , 故 能 弥 纶 天 地 之道 。
仰 以观于 天文 ,
俯 以 察 于 地理 , 是故 知 幽 明 之故 

原 始 反终 , 故知 死生 之说 ; 精气为物 , 游 魂为 变 , 是 故知 鬼神 之情状 。
… …



围 天 地之化而 不 过 , 曲 成 万 物而不遗 ,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 故 神 无 方而 易 无 体





。 ( 《 周易 ?
系辞上》 ) 礼 乐 之 极乎 天 而 蟠 乎 地 , 通易 之 与 天 地准 , 弥纶天


地 之道 礼 之行 乎 阴 阳 而 通 乎 鬼 神 负 天地之情 达神 明 之德 通 易 之知 幽 明


。 , , ,

43


山 东 大学 硕士学位 论文
 

之故 ,
知 鬼神 之情 状 , 通乎 昼 夜之道 。 礼 之凝 是精 粗 之体 ,
无体 之 礼 , 通易之

范 围 天地之化而不 过 , 曲 成万物而不遗 ,
神 无方而 易 无体 

“
礼 所谓夫礼本于大 分而为天地 转而为 阴 阳 变而为 四 时 列而


《 》 , , ,

为鬼神 。 其降 曰命 ,
其官于天也 。 夫礼必本于天 ,
动 而之地 ,
列 而 之事 , 变而

从时 , 协于分艺 , 其 居 人也 曰 养 ,
其行之 以 货 力 、 辞让 、 饮食 、 冠昏 、 丧祭 

” “

射御 、 朝 聘 。 ( 《 礼记 ?
礼运》 ) 《 易 》 曰 : 乾坤 , 其 《 易 》 之邪 ? 乾坤

成列 , 而 《 易 》 立乎其 中 矣 。 乾坤毁 ,
则无以见 《 易 》 。 《 易 》 不可见 ,
则乾


” “

坤 或 几乎 息矣 是 故形 而 上者 谓 之道 形 而 下 者 谓 之器 又曰 阴 


一 一

。 , 。 :

之谓 道 继之者善 也 成 之者 性 也 周易 系辞上 礼 之本于 太




, , 。 ( 《 》 ) 

分为天地 ,
所 以 通 易 之乾坤 , 易 之绲也 , 乾坤 成 列 , 而 易 立乎其 中 。 礼之及其

降曰命 , 所 以通易 之继之 曰 善 ,


成之 曰 性 


《 礼》 曰 :
乐者敦和 ,
率神 而从天 ; 礼者别宜 , 居 鬼 而 从地 。 故圣 人作


乐 以应天 ,
制 礼 以 配地 。 礼乐明备 , 天地 官 矣 。 ( 《 礼记 ?
乐记》 ) 《 易 

行乎其 中 矣 成性存



曰 : 知崇礼卑 ,
崇效天 , 卑 法地 。 天地设位 , 而 《 易 》 。

存 , 道 义之 门 。 ( 《 周易 ?
系 辞上 》 ) 礼 之制 礼 乐 以 应 天 配地 ,
所 以通易 之

知 崇礼卑 ,
效 天 法地 

礼与 易 或可互为注脚 ,
言 礼而 易 在 其 中 矣 , 故欲观 礼道 ,
而易道明之 。 

地之大 礼 乐 , 所 以 通乾坤 之道 。 而乾坤 之道 , 至简至易 , 至易则易知 , 至简则




“ ” “ ”

易从 。 故 安上治 民 , 莫善于 礼 , 移风易俗 ,


莫善于乐 。
故经 礼三 百 

仪 礼三千 不过 易 简而 已 其 本 在 天道 本 心 故人能 易 知 易 从 故天地之大




, , , 。

“ ”

至简至易 然何物足 以 当 之 不过言 个无 故孔子 曰 无体之 礼



丰L , , 。 : 

系 辞上》 所谓遍 四 方上 下 



《 易 》 曰 :
神 无方 而 易 无体 ( 《 周易 ?
) , ,

合内外 , 无形 无相 ,
无声无臭 。
弥 纶 天 地之道 ,
曲 成 万物不遗 ,
负 天地之情 

通 阴 阳 之变 , 达神 明 之德 , 无方所 , 无内外 ,
无远近高深 ,
无幽 明 精粗 , 故曰

神 无方而 礼 无 体 然 果 要 溯 个源 头 则曰大 之初 太 极之始 礼 已存焉


: 。 , , , 

及 其分而为天地 , 转而为 阴 阳 ,
而礼与 乾坤 并 , 故天地设位 ,
而礼在其 中 矣 

“ ”

然 降衷于 人 , 乃所谓 继 之者善 ,


成之者性 ,
礼道 降衷于 人 , 而人有 中 心 之

德礼 然天地万 物 实礼 理 之 体流行 虽 山 河 大地 陷 落 礼 理 依旧


。 , ( ) 。 , ( )

在哪里 。
然天地毁 ,
则无 以见礼 , 礼不 可见 ,
则 乾坤 或 几乎 息 矣 。 故曰 : 


而 上者 谓 之道 , 形而 下者谓之器 , 道不离器 , 器不 离道 。 故人 效法天地而 制



44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位 论文
 

礼 乐之文 , 列乎百事 , 达 乎 冠 婚丧祭 , 射御朝聘 。 礼文之 中 , 礼道具 焉 。 道以



显文 , 文 以 载道 。 道器不 离 ,
情文具尽 , 可谓 备 矣 

“ ”
又孔 子 曰 天何 言哉 ? 四 时行焉 , 百 物 生 焉 ? ( 《 论语 ?
阳货》 

“ ”
《 礼记 ?
中庸》 曰 : 上天之载 , 无 声 无臭 。 天无言 , 而四时 自 行 , 百物 自

生 , 其行 也有 则 , 其生 也有序 , 其 无 声 无臭 , 而默运其 中 。 其 生 天生 地 , 而不


“ 


自 为功 , 其遂成万 物 , 而不 以 为 己功 。 故哀公 曰 :
敢 问 君 子 何贵 乎 天 道 也 ?


?L 子对 曰 :
贵其不 已 , 如 日 月 东 西 相 从 而不 已 也 , 是天道也 ; 不 闭 其久 , 是天



道也 ; 无为 而 物 成 , 是 天道 也 ; 己 成而 明 是 , 天道 也 。 日 月 东 西 之相 从而不

已 , 天道也 ; 不 闭其久 ,
天道也 ; 无为物成 , 天道 也 ; 已 成而 明 , 天道 也 

天道如是 , 礼道亦如是 。 穷 高 极远 , 周 流万物 , 运行不止 , 不 闭 其久 , 



其化物 也 , 无 声 无臭 , 禁人 于 未 然 之 先 , 成物于不 知 之时 , 其移 风 易 俗 ,
如春

雨润物 , 化人于 日 用 无声 之 中 , 乃所谓 无 为而物成 , 故及 其 成 功 也 , 天下文 明



, 乃 所 谓 已 成而 明 。
故子 夏 问 三无 ( 无声之乐 , 无体 之 礼 , 无服 之丧 ) 何 诗近


“ ‘
之 孔子 曰 夙 夜其 命 宥 密 无声之乐也 威 仪 逮逮 不 可选 也
’ ‘ ’

? : , 。 , 


无 体 之礼 也 凡 民有丧 匍匐 救之 无 服之 丧 也 夙夜宥 密 匍匐 救之


‘ ’

。 , , 。 ,



贵其不 已 。 又曰 :
无声之乐 , 气 志 不违 ; 无体之 礼 , 威仪 迟迟 ; 无服之丧


, 内 恕孔悲 。 无声之乐 , 气 志 既得 ; 无体 之礼 , 威仪翼 翼 ; 无 服 之丧 , 施及 四


” “
国 。 内 恕 孔悲 , 施及 四 国 , 不 闭 其久 。 又日 : 无声之乐 , 气 志 既从 ; 无体



之礼 , 上下和 同 ; 无 服 之丧 , 以 畜万邦 。 上下和 同 , 以 畜万邦 , 无 为物 成 


无声 之乐 , 日 闻 四方 ; 无体 之礼 , 日 就月 将 ; 无服 之 丧 , 纯德孔 明 。 无声 之

气 志 既起 施及 四 海

乐 , ; 无体 之 礼 , ; 无 服之 丧 , 施于孙子 。 日 闻 四方 , 

德孔 明 , 施及 四 海 , 遗于孙子 , 已 成而 明 。 故 礼 道 之运 , 不 息不 己 , 不 闭其久

虽千 万世而不 易 无为物 成 故 尧舜 垂 衣裳 而 天 下 治 不 过示礼 乐 易简之




, 。 , ,

“ ”
道 , ?L 子曰 :
无为 而 治 者 , 其舜 也 与 !  ( 《 论语 ?
卫灵公 》 ) 已 成而 明 


及其成功也 , 大而化成 , 天下文 明 , 《 易》 曰 : 观乎 天文 , 以 察时变 ; 观乎



人文 , 以 化成天下 。 ( 《 周易 ?
贲》 ) 故 礼道 , 岂 不 至 矣 哉 ?

第二 节德性 义 之礼 一一

礼内也 , 非外 也


、 仁与礼的统 

孔子 虽 言 礼 本 大 明 礼之天道义 但 并 非 以 礼 为 高 远 幽 深而 不 可 测 


, , ,

子 言 礼实平 易 也 , 其故何 也 ?
孔 子 以 仁 开 显 礼 之 内 在 德 性 生命 , 而 明 人之本心

45


山 东 大学 硕士 学 位论文
 

本性之礼 , 彰 明 礼之大本 , 而 明 为礼 由 己而 矣 , 礼 之 本诚 在 我 , 非 由 外铄 ,


诚 能反观 内 求 , 体之于 仁心 ,
而 礼意 可得 。 此 中 心 固 有 之德礼 , 乃 所谓 仁也 

诚也 ,
敬也 ,
义也 , 智也 , 勇也 , 中也 , 和也 , 让也 , 忠信也等等 ,
而此诸德

亦可统 归 于 仁 。
孔子 以 仁说礼 , 开显礼之 内 在 德性生命 , 使形上天道之礼 , 

实于道 德本心 ,
作 用 于道德实践 , 使 礼 从理之超越 义 的 本 体架 构 中 ,
获得 内 在



之温度与 仁情 。 故孔 子 所谓 人而 不 仁 ,
如 礼乐何者 ? 张栻 曰 : 人仁 则礼乐之


用兴矣 , 人而不 仁 其如 礼 乐 何 ?  ( 《 张栻集 》 ) 礼乐 无乎不在 ,


其理着 于 人



心 ,
本在 人心之仁 , 人而不 仁 ,
则 礼 乐 如 其 何哉 ? 故余英 时 言 :
若无仁 的精


” ?


神 贯注 其 中 则 切 所谓礼与乐都只 剩 下 些无生命 无意义 的 空洞 形式
一 一

, 、 。

孔子 以 仁 言 说礼之 内 在道德生命 , 所 以 使礼从天地之经义 , 万 物 之序 则 , 乃至



仪 文 之形 式 中 ,
获得 内 在活泼泼 , 圆 融融 的 内 在 生命 

关 于 孔子 学 说 中 , 仁与 礼之关 系 , 可谓 纷争 不 绝 , 有 以 仁为贵 ,
有 以 礼为


“ ”

贵 如马 浮言 礼乐之原 仁也 仁也者 礼 乐 之本 也 故 八佾 舞


‘ ’


。 :
。 , 。

“ ” “
于庭 , 孔子 曰 : 是可忍也 , 孰不可忍也 !
三家者 以 雍彻 , 孔子 曰 : 奚取



于三家之堂  !
继 而 论及 人而不 仁 ,
如礼乐何 ? ( 《 论语 ?
八傦》 ) 礼乐虽存


, 然 礼 乐 之心 已亡 ,
则将如其何哉 ?
仁者 , 礼 乐之心也 , 游氏曰 人而不仁 

” “

则 人心亡矣 ,
其如 礼 乐 何哉 ?
李氏曰 : 礼 乐 待人而后行 ,
苟非其人 , 则虽


玉帛 交错 , 钟 鼓铿 锵 ,
亦将如之何哉 ?  人而无仁 ,
则 虽玉 帛 交错 ,
钟 鼓铿锴


亦 不 过虚礼 , 亦将 如其何哉 !
故言 仁者 , 礼 乐之本也 , 人而 无仁 ,
礼乐不过


“ ”

虚文 。 故孔子 曰 :
薄于 德 ,
于 礼虚 。 ( 《 礼记 ?
仲尼燕居 》 

又 《 礼记 ?
礼运》 曰 : 郊社之义 , 所 以 仁鬼神也 ; 尝褅之 礼 ,
所 以仁昭

穆也 ; 馈奠之礼 , 所 以 仁 死丧 也 ; 射 乡 之礼 ,
所 以仁乡 党也 ; 食飨之礼 , 所以


仁 宾客也 。 郊 社尝褅馈奠之礼 , 所 以致仁于鬼神 昭 穆死丧 ,


射 乡 食飨之礼 

所 以致仁于乡 党 宾客 ,
故郊 社 尝 褅 ,
射乡 食飨 ,
皆所 以达 中 心之仁 也 。 故金华


应氏曰 :
仁心发于 中 , 而后礼文见于外 , 及礼之举 , 而是 心达 焉 ,
则幽明之


间 , 咸顺其序 ,
驩欣浃洽 , 皆在 吾 仁 中 , 是 仁之周 旋 畅达也 。 ( 《 礼记集说

卷 百十九》 故仁心 发于 中 而 礼文现于 外 礼 文之所至 皆 中 心之仁所





) , , ,

达焉 ,
故幽 明之间 , 郊 社食飨 , 皆在 吾 仁 中 ,
乃 吾 仁之周 旋 畅达 ,
而无所不至

也 。 故仁也者 , 礼 乐之本也 , 礼乐之文 , 亦 所 以 行吾 中 心之仁也 。 张横渠 曰 



① 余英 时 著 : 《 论天人之 际 ·
中 国 古 代 思想 起源初探 》 ,
北京 :
中 华书局 , 20 1 4 

, 第 8 8 页 。

46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论 文
 


天 体 物不 遗 犹 仁 体事 无 不 在 也 礼仪三 百 威仪三千 无 物而非仁


‘ ’

, 。 , ,


也 正蒙》 三 百 三千 之 礼文 无 物非吾 心 之仁而发作 于外 也 故言


。 ( 《 ) , ,

仁者 , 礼之本也 

“ ”

然 曾 子昔 也 闻诸夫子 孔子 曰 ( ) :
礼 乐仁义 之祖 也 。 ( 《 大戴礼记 ?
曾 

天 圆 第五十 八 》 ) 礼 乐 乃 仁 义 之祖 也 , 故好仁而不好 学 礼 , 其蔽也愚 。 虽仁 以 守





之 , 然动 之不 以 礼 , 未善 也 。 故 孔子 许 管 仲 以 仁 ,
子曰 :
桓 公 九 合 诸侯 , 


以 兵车 , 管仲 之力也 。 如 其仁 !
如其仁 !  ( 《 论语 ?
宪问》 ) 然未许其 知 礼


“ ” “
也 , 然则 管仲 知 礼乎 ?  曰 :
邦君树塞 门 , 管 氏亦树塞 门 ; 邦君为两君之



好 ,
有反站 , 管 氏亦有 反沾 。 管 氏而知礼 , 孰不知 礼 ?  ( 《 论语 ?
八傦 》 


于此礼实 高于 仁 也 , 故言 礼者 ,
仁义 之祖 也 。 《 郭简》 曰 : 德者 , 且莫大乎


” “
礼乐焉 。 ( 《 郭店 楚 简 ?
尊德义》 ) 内 史兴 曰 : 且礼 , 所 以观忠信 仁义也


” “ ”
。 ( 《 国语 ?
周语》 ) 李觏言 :
仁义 礼 智 皆 礼 也 ( 《 盱 江集 ?
卷二 》 

“ ”
, 又仁义礼智 同 出 于礼 , 王夫之 曰 : 礼者仁之实也 。 ( 《 周 易 外传 ?
卷二

》 ) 皆 以 礼为贵也 。 后 世常 言 儒 家之仁爱 , 不 同 于 墨家 之兼 爱 , 其所 以 不 同 

乃 在 于 仁 爱 为 有 差 等 之爱 , 其所谓 差 等 , 乃所谓 序 也 , 节也 , 推 己 而后 及人 

爱 民而后 亲物 爱 己之亲 而 后 及 人之亲 爱人之情而后 及 天 下 万 物 乃 种有




, , ,

序之爱 乃 种 仁 中 有礼 之 爱 乃所 谓 亲 亲 仁 民 而 爱 物 而 非 无序 漫 滥 之 爱

, , , 

“ ”
故孟子 曰 : 亲 亲而 仁 民 ,
仁 民而爱物 。 ( 《 孟子 ?
尽心上》 ) 故儒 家 之所



谓仁爱 , 乃 仁 中 有礼之仁 爱 ,
冯 友兰 先 生 言 : 仁 是人 之 性 情 之 真 的 合 于 礼 的


”?
自 然流露 , 故 仁 乃 仁 而 有 礼 之仁 

然不 论 仁者 , 礼 之本 也 , 或礼者 , 仁义之祖 也 。 孔子 言 仁 , 而礼在其 中 



言礼 , 而仁在其 中 ,
二 者 实 不 可舍彼 就此 。 故颜渊 问 仁 , 孔子答之 以 礼 , 仁与



礼果异乎哉 余英 时 言 仿照 人而 不 仁 如 礼何 的 语气 我 们 竟可说


‘ ’

? : ,
? ,

 ”“ ” ?
人而 无 礼 如 仁 何 ? 仁 与 礼 在 实 践 中 无往 而 不 浑 然 体 朱子 曰


‘ ’

: , 。


于 礼之谓 仁 只 是仁在 内 为 人 欲所 蔽 如 重膜遮 了 克 去 己私 


一 一

: 。 , , 。 ,

”?
礼乃见仁 仁 礼非是二 物 朱子全书 》 于 礼 之谓仁 仁 礼 非是二


。 、 。 ( 《 ) ,

物 仁与 礼 实 也 不可 强分 乃 体 之两 面 乃 即 礼 即 仁也 程子 曰
一 一

, , , , 。 


非礼勿 视 非礼勿 听 非礼 勿 言 非礼勿 动 视听 言动 于 礼 之谓 仁
‘ ’

, , , , 

” “‘
仁之于礼非有异 也 河南程 氏遗书 卷二十五》 故余英 时 说




。 ( 《 ) :

①冯友兰 中 国 哲 学史 上册 北京 中 华书局
: 984 年
《 第 9 页 》 ,
: ,
1 ,
7 

②余英时 著 《 论天人之际 中 国 古 代 思 想 起源初 探 第 92 页 ·


: 》 , 

③朱熹撰 朱杰人 严 佐之 刘 永 翔 主编 ;朱 子 全书 》 第 5 册 第 448 页 , ,


: 《 1 ,
1 。

47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于 礼之谓 仁 即仁 礼合 因 为反过来也可说 于 仁之谓 礼 仁与 礼 虽有




’ ‘
一 一

、 ,

内 外之别 但必须合起来才完整 朱熹把仁与礼乃 体之两 面 的 意 思表达 的十




, 。

” 


分清 楚 。
我相 信 这合乎孔子 的 原 始 构 想 。

①余英 时 著 : 《 论天人之 际 ·
中 国 古代思 想起源初探 》 , 第 94 页 。

48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故仁义礼智其实 仁义礼乐 实贯而为 故 礼记 礼运 曰 


一 一


, , 《 》 :

治 国不 以礼 , 犹无 耜 而 耕 也 。 为礼不 本于 义 , 犹 耕 而 弗种 也 。 为义 而 不 讲 之 以

学 , 犹种 而 弗 耨 也 。 讲之于 学 而不合之 以 仁 , 犹耨而弗获也 。 合之 以 仁而不 安



犹获而 弗食也

之以乐 , 。
安 之 以 乐 而 不 达于 顺 , 犹食而弗肥也 。 故为 国 不可

无礼 , 为礼不可不本于义 , 为 义不 可 不讲之 以 学 , 讲 之于 学 不 可 不 合之 以 仁 

合之 以 仁不 可不 安 之 以 乐 , 安 之 以 乐 不 可 不 达于 顺 , 仁 义 礼 乐 实 贯 通而 为






须 臾不 可 离 。 故荀子 曰 :
仁义礼 乐 , 其致

也 。 君子处仁 以 义 , 然后 仁也

然后 义也



; 行义 以 礼 , ; 制 礼 反本 成 末 , 然后礼也 。 三者 皆通 , 然后 道 也 。

荀子 ?
大略 》 仁 义 礼 乐 其致 也 仁义 礼 三 者 贯 通而 为 然后 乃 所谓


一 一

( 《 ) , ,

道也 


颜炳 罡 教 授 言 : 在 孔 子 的 仁 礼 思 想 中 仁 是 礼 之 本 源 礼 是 仁 之表 征 仁 礼

 , , ,

”? “
本为 体 相 依 相 即 不 可分离 又言 仁 礼合 是 孔子 仁 礼 观 的 基 本 趋 向


一 一

, ,
。 :

” @
仁 礼合 仁礼 体的 元结构 乃 孔 子 仁礼 思 想 的 基 本 理 路 故不 可 离


一 一 一

。 , , ,

仁而 言 礼 亦不可离礼而 言 仁 仁礼通而为 乃所谓 即 礼 即 仁也 颜 教授 又




, , , 。


言 :
仁 是 内 在 的 道 德 生 命 礼 是 德 性 生 命 的 外 在 表 征 作 为 道 德 主 体在 其 道 德

 , ,

实践 中是 由 内 而外 体呈现 本无 内 外之分 也可说仁礼关 系 是分而不分 不 分




, , , ,

而分 。 然 而 仁 是 德 性 的 可 以 当 下 呈 现 而 礼 不仅 仅 是德 性 的 同 时 它 又 是 知 性
, 
 , , ,

的 。 礼有礼制 、 礼仪 、 礼数 、 礼 器等 等 没有对这些 东 西 的 知 性 了 解乃至 实 际 的


, 

” ?
演练 就不可能视听言动 发而 皆 中 节 这也可 以 是仁 与 礼 的 差异 仁与


‘ ’


。 。

礼在主 体 的 道德 实 践上 无 往 而 不 浑 然为 体 无 内 外 之分 只 是仁是德性 的


, , ,

, 礼不仅是德性 的 , 亦 是知 性 的 , 此仁礼 之所异 。 礼非独 为德性 的 , 知性 的 




更是德行 的 , 礼 终要 是 行 出 来 的 , 行 出 来 的 方为礼 , 所谓 言 而 履之 , 礼也


” “
。 孔子 引 仁 入 礼 以 仁 释 礼 复 以 礼释 仁 在 仁 礼 互 释 中 赋 予 礼 以 内 在 本 质
, 
 , , ,

” @ “ ”
故 余 英 时 以 为 孔子 开 辟 条个人 本位 的 仁礼 体 的 礼 学 新路 使其成


一 一

。 ,

“ ”
为 中 国轴 心 突破 的第 位哲人 其成为轴 心 突破 的第 人 便是其 发 明 了


一 一

, ,


内 向 超越 这 关键 突破 处



①颜 炳 罡 论孔 子 的 仁 礼 合 说 《 山 东 大学 学报 》 年第 期

: 《 200 》 , 1 2 

②颜炳 罡 《 论孔 子 的仁礼合 说 《 山 东 大学学报 》 年第 期


: 200 》 , 1 2 

③颜 炳 罡 论孔 子 的 仁 礼 合 说 《 山 东 大 学 学报 》 年第 期

: 《 2 0 0 》 , 1 2 

④颜 炳 罡 论孔子 的仁礼 合 说 《 山 东 大 学 学 报 》 200 年第 期


: 《 》 , 1 2 

⑤ 余英 时 著 : 论天 人之 际 中 国 古 代 思 想 起源初 探 》
《 第 20 6 页 ·
, 。

49


山 东 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
 

故孔 子 即 礼 即 仁 仁礼 体的礼学构想 使 外 向 天道之礼 理 内 向 于人


, , ( )

“ ”

之道 德 本 心 且在 天 人纵 贯 天人合 的思想架构 中 实现 道体义之礼 




, , ,

“ ”

贯 德性 义之礼 , 亦 即 礼之天道 义 , 直贯 礼之 中 心 德性 义 ,
使无形无相之天

道之礼 落 实 于 反 观 可求 之道 德 本 心 使 礼之本 远可溯至形上大 之初 




, , , ,

可反观于 内 在道德本心 ,
其 中 转化 ,
实得益 于孔子 以 仁说礼 , 以 仁开显 礼之 内

在 道 德 生 命之功 也 孔子 以 仁 开 显 礼 之道 德 生命 所 以 言 仁礼为 即礼即 仁




。 , ,


故人之寻礼 ,
不待 外求 , 不 待 穷 高极远 ,
反求诸 己而 己 矣 。 故孔子 以 仁 言 礼


使 礼 获 得 内 向 生命之感通 , 所 以 感通于人 己 , 感通于 物我 , 感通于天 下 万事

万物 , 故 礼 随 仁 心 之 发而 周 流六 虚 ,
无所不 至 ,
天下 万事 万 物无不在礼 中 , 


“ ”0

由 仁 之感 通于 上 下 内 外也 。
牟宗三 先生 言 :
仁 以 感通为 性 以 润 物 为用 ,




“ ” “
也者 , 己欲立而 立 人 己欲达而达人 ,
( 《 论语 ?
雍也》 ) ,
己所不欲 勿 施

 ,

” “ ”

于人 ( 《 论语 ?
颜渊 》 ) , 仁者 ,
举斯 心 加 诸彼 而 已 ( 《 孟子 ?
梁 惠 王上


“ ”

》 ) , 所 以 感 通于 天 地 人 我 , 极其至大 ,
浑然与 物 同 体 ( 《 河南程 氏遗书



卷二》 ) 。 故 以 仁说礼 ,
感通六 虚 , 而 回 归本心 ,
使礼可观可体 , 而非虚渺

不可及 , 为礼由 己 , 岂 由 人乎哉 ? 我诚 欲为礼 ,


而礼 自 中心出 , 礼制 行焉 。 

孔子 反诸本 身 而 言 礼 , 明 礼不在诸 身 外 ,
反求诸 己 而 得 礼之大 本 ,
可谓 善 矣 

“ ”

礼之本 也者 , 仁而 已 矣 ,
仁亦 德性 义之礼 的核心 内 容 ,
孔子 以 仁 言本心 之

德礼 ,
实 使 礼超 脱 出 当 时 以 玉 帛 钟 鼓 为 礼 的 形 式 框架 , 而 使礼复 其本身 固 有之

真情实 意 , 充扩 了 礼之 内 在生命 内 涵 , 而 使仁之于 礼 , 在 内 在本源与 外在 实践



中 无往而不 为

, 

二 \ 德性 义 之 礼 与 诸 德

“ ”

德性 义之礼 所 以 言 礼之 内 在 德性 义 ,
其 为诸 德 之统 归 , 而高于诸德 

“ ”

现特具 二详 说之 德 性义之礼 所 以 言 中 心之敬也 礼者 敬而 已 矣 




。 , , ,

“ ” “ ” “
子曰 :
不敬无礼 ( 《 大戴礼记 ?
劝学》 ) ,
又曰 :
为礼不敬 吾何 以


” “
观之哉 !
子路 曰 : 吾 闻 诸夫子 ( 孔子 )
… …

祭礼 , 与 其敬不 足而 礼有余也


” “ ”


不若 礼不足而敬有余也 。 子贡 问 丧 ,
子曰 : 敬 为上 。 ( 《 礼记 ?
杂记

下》 ) 礼本敬而 已矣 。 中 心 之 德 礼诚 敬 备 , 然后 达于 物用 丧祭之文 ,
则礼文不

虚 , 而 礼用 为实 。
无 中 心 之敬 , 虽百物具备 ,
仪文繁兴 ,
不足 以 言礼 。 孔子言


“ ” “

礼 不过 敬而 已矣 故孔子 曰 夫礼之初 始诸饮食 其燔黍捭豚


, 。 : , , 

① 牟宗三 : 《 中 国 哲学 的特 质 》 , 台 湾 学生书 局 :

1 994 .
第 44 页 。

5 0


山 东 大 学硕 士 学位论文
 


污 尊而 杯 饮 , 蒉桴而土鼓 , 犹 若 可 以 致其 敬于 鬼 神 。 ( 《 礼记 ?
礼运》 ) 

礼之初 , 虽 潘泰 捭 豚 , 污尊杯饮 , 蒉 桴土鼓 , 虽 礼 器至 简 , 礼文不 备 , 然犹可



以 致于鬼神 , 无它 也 , 敬而 已 矣 。 鬼神 所飨 ,
飨其至德 , 獪其 中 心 之 敬 尔 。 


“ ”
孔子 曰 : 吾不与祭 , 如不祭 。 ( 《 论语 ?
八佾》 ) 祭必亲临 , 无它 故也 


致其 敬 于 鬼 神 尔 。 故 《 礼记 ?
檀弓 》 曰 :
唯 祭 祀 之礼 , 主人 自 尽焉尔 ; 岂知


神 之 所飨 , 亦 以 主 人有 齐 敬 之 心 也 。
祭祀 之 礼 , 主 人 自 尽其齐敬 之心 尔 , 


“ ”
谓 祭祀 之 礼 , 必 有 夫齐 齐 之 敬 ( 《 郭店 楚简 ?
性 自 命出 ) , 此通 神 明 之 德



而鬼神 所飨 也 故礼 者 敬而 己矣 故 子入太庙 每事 问 或曰 孰谓


, 。 , , , 。 :

”

邹 人之子 知 礼 乎 入太庙 每事 问 子闻之曰 是礼 也 论语


’ ‘ ’



? , 。 : 。 ( 《

“ ”
八佾》 ) 邹人 以 文为礼 , 孔子 以 敬 为 礼 ,
故每 事 问 , 曰 : 是礼 也 。 

朱 子注
“ “
曰 : 孔子 言 是 礼 者 , 敬谨 之至 , 乃所 以 为礼也 。 尹氏曰 : 礼者 , 敬而 已矣



。 虽知 亦 问 , 谨之至 也 , 其为敬 莫 大 于 此 。 ( 《 四 书集注 》 ) 故礼者 , 敬而

己矣 , 此非 仪文 之礼足 以 当 之 , 乃 所谓 中 心 之德 礼 也 , 乃礼之 中 心德性义也 



故苟无 中 心 之敬 , 不足 以言礼 , 礼者 , 敬而 己矣 

“ ” “ ”

故 《 易》 曰 ?

敬 以直 内 , 《 礼记 ?
曲礼》 曰 : 毋不敬 , 郑注 曰 

“ ” “
礼主 于 敬 范祖 禹 曰 经 礼三 百 曲 礼三 千 亦 可 以 言 以 蔽之 曰 毋不



, , , ,

” “ ”
敬 礼之三百 三千 言 以蔽之 不过 毋不敬 礼记 乐 记 》


一 一

。 , , 。 《

“ ” “ 


曰 : 庄敬恭顺 , 礼 之制 也 。 曾子曰 :
晏子 可 谓 知 礼 也 己 , 恭敬 之 有 焉

曾 子 以 晏婴知 礼 非 谓 晏 婴 知 礼 文 之三 百 三千 而所 言 者 不过 恭敬尔

。 , , , 

“ ”

恭敬 , 礼之本 也 。 故郑 氏 注 日 : 礼者 , 敬而 已 矣 。 ( 《 礼 记 集解 ?
檀弓 


) ?L 子日 :
礼者 , 敬而 己矣 。 故敬其父 ,
则子悦 ; 敬其 兄 ,
则弟悦 ; 敬其 君





则臣悦 敬 人 而千万 人悦 所敬者寡 而悦者众 此 之 谓 要道 也

, ; , 。 , , 。

“ ”

孝经 广要德 》 故 礼者 敬而 已 矣 礼 之三千三 百 不过言 个敬






( 《 ) , , ,

, 此 礼 之真 意 , 礼 之本 也 

“ ”
故 德性义 之礼 ,
所言敬也 , 然敬 , 又常关联着诚 言 , 故又言礼者 , 


“ ” “
而 己矣 。 《 礼记 ?
乐记 》 曰 :
著诚去伪 , 礼 之经 也 。 《 中庸》 曰 :
诚者


天之道 诚 之者 人 之道 致 天 之道 不过 诚 之而 已 祭 天祀地 通幽


, ; , , , , ,

“ ” “
明 鬼神之道 不过 诚 之而 已 故孔子 祭神 如神在 范氏曰 君子 之祭


, 。 , :

, 七日戒 , 三日 齐 , 必 见所祭者 ,
诚之至 也 。 是故郊 则 天 神 格 , 庙 则 人鬼 享 

皆 由 己 以 致之也 。 有 其 诚 则 有其 神 , 无 其 诚 则 无其 神 , 可 不 谨乎 ? 吾不 与 祭如



不祭 ,
诚 为实 , 礼 为虚 也 。 ( 《 四 书集注 ?
八俏 》 ) 郊 天祀 地 ,
齐给 鬼 神 

5 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所以 自 尽其诚 而 已 ,
有其诚 , 则 有其神 ,
诚为实 , 故礼文三千 ,
所 以达 中 心之

诚敬也 , 苟 无其诚 ,
礼文为虚 。
故王 夫 之 意 为 礼 之有 仪 文 者 ,
犹如 绚 也 , 若玉

帛 钟鼓未施之前 , 酬酢 ,
未行之始 , 而有诚敬 恭敬之 心 , 以 格神 人而接上 下 

于是而后 以 礼从之 , 这礼 因 忠信 而行 ,
莫不 成章 。 若无诚 敬之心 ,
而 汲汲于 仪



文 ,
则 礼不 足 以 为美 。 ( 《 四书训 义》 ) 《 礼记 ?
祭统 》 曰 : 天子 诸侯非莫

耕也 , 王后 夫人非莫蚕也 ,
身 致其诚 信 。 诚信 之谓 尽 , 尽 之谓敬 ,
敬尽然后 可


以事神 明 , 此祭之道 也 。 天子诸侯亲耕 , 王 后 夫 人亲蚕 ,


非它 故也 ,
致诚 信


“ ”

尔 。
诚 信 之谓尽 , 尽 之谓 敬 ,
敬尽然后可 以 事神 明 , 故祭祀之 礼 , 贵内尽

其诚敬 之心 尔 , 内 尽于 己 ,
敬尽至诚而后 可 以 事神 明 。 至诚 则 无妄 , 无妄则 礼

实 , 故礼者 ,
诚敬而 已矣 


又 礼之所贵 ,
贵其质 而 已 矣 。 故曰 : 大羹不和 , 贵其质 也 。
大圭不琢 

美其质 也 。 丹漆雕几之美 ,
素车 之乘 ,
尊其朴也 , 贵其质 而 已 矣 。 ( 《 礼记


“ ”

效特牲 》 ) 故孔子 从 先进野 人之礼 ,
程子 曰 : 言其质 胜文也 ( 《 河南程

氏遗书 ?
卷九》 ) 然孔子从先进 , 何故也 ? 贵其质 也 


礼之质 也

德性 义之礼 所言 者 , , 礼之质 者 ,
中 正 无邪 而 已 矣 。 《 礼记


“ ” “

乐记》 曰 : 中 正无邪 ,
礼之质 也 。
质者 ,
本也 。
郑注 曰 :
质 , 犹本也


” “ ” “
。 礼之本 ,
中 正 无邪 是 也 。 故 德性义之礼 , 所以言中也 , 孔子 曰 :



” “ 

礼所 以制 中也 , 又 中 也者 ,
天 下 之 达道 也 。
和也者 , 天 下 之大本 也 。

( 《 礼记 ?
中庸》 ) 中 也者 , 所 以言礼也 , 和也者 ,
所以言乐也 。 礼者 , 天下

之达道 , 乐者 , 天下之大本 。 ( 《 中庸》 本 《 礼记 》 中 篇 目 , 《 中 庸 》 亦 本注




礼也 ) 李源澄言 : 《 周官 ?
大司 徒 》 以 五礼 防 民之伪而教之 中 ,
以六乐 防 民


” ? “

之情而教之和 , 此以礼乐言 中和也 。


陈祥道 ( 宋 ) 曰 :
礼主于 中 , 而不在


物 。
乐主于 和 , 而不在 声 。 礼主 于 中 ,
乐主于和 ,
礼乐不在形与物也 ,
而在


本心之中 和 也 。 故金华邵淵 ( 字万宗 ) 曰 :


大乐者 , 性之和 。 大礼者 ,
性之

中 以 性之和为 乐 则 和 之外无他事 如 清 庙 之瑟 岂不易 乎 以 性之 中




一 一

。 , , ,

为礼 ,
则 中 之外 无烦 文 ,
如 大飨之 礼 岂 不 简 乎 ?  ( 《 礼记集说 ?
卷 九十二 

“ ”

礼记 乐记》 曰 大乐必易 大礼必 简 大乐所言 不过 个性之和





) 《 : , , ,

和之外别 无他事 故 岂不至 易 乎 大礼所言 不过 个性之 中 中 之外别无




, ,
? , ,

烦文 故 岂不至简乎 故礼者所 以 言 性之 中 也 乐者所 以 言 性 之和 也 




一 一


? , ,

“ ”

谓 大乐者 , 性之和 。 大礼者 ,


性之 中 , 皆性之所具 ,
本心之德 

① 林庆彰著 : 《 李源澄儒 学论集 》 , 四川 :


四 川大学 出 版社 ,
20 1 0 年 ,
第 1 1 6 页 。

5 2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 ”

荀子 曰 : 曷谓 中?曰 : 礼义是也 。
( 《 荀子 ?
儒 效篇 》 ) 故中者 , 言 礼义



者也 , 此 礼 义 言 中 心 之德 礼 , 天道 之礼 理 , 非 外心 之礼文 也 。 周 敦颐 日 : 


人 之道 , 仁义 中 正而 己矣 。 中 , 即礼 。 ( 《 周 敦颐集 ?
通书 》 ) 故中者 , 



以言礼也 。 中者 , 无 过 无 不 及 之谓 也 , 故孔子 曰 :
师 , 尔过 ; 而商 也 , 


” ”

及 子 贡越席 而 对 曰 敢 问 将何 以 为此 中 者也 子曰 礼乎礼 



^ ‘

, :
? :


曰 : 道 之不 行 也 , 我知 之矣 , 知 者过之 , 愚 者不及也 。 道 之不 明 也 , 我知之


” “
矣 。 贤者过之 , 不 肖 者不 及 也 。 ( 《 礼记 ?
中庸》 ) 郑注 曰 : 过与不及 

使道 不行 , 唯 礼 能 为之 中 。 故唯礼 , 能为之 中 。 故 闵 子 除丧 , 孔 子 予 之琴 

“ ” “

闵子 曰 先王制 礼 , 而 弗 敢过 也 。
子夏 除丧 , 孔子 予 之 琴 , 子夏 曰 : 先王


” “
制礼 , 不 敢不 及 。 ( 《 毛诗 ?
素冠》 ) 无过无不及 , 中也 ,
程子 曰 : 不偏



之谓 中 , 夫礼所 以 制 中 , 中者 , 所 以 言礼者也 。 故 《 中庸》 承孔子 之意 而 言



礼乐 特点 出 个中和 喜 怒哀 乐 之 未 发 谓之中 发而 皆 中 节 谓 之和



。 , ,


言 喜 怒哀 乐 缘事 而 生


孔颖达 《 疏》 曰 : ,
未发之 时 , 澹 然虚 静 , 心无所


虑而 当 于理 故 谓之中 喜 怒哀 乐 未 发 之 时 心 中 固有 个中 礼 


‘ ’

, 。 , , (

) 就在 哪 里 , 无思无为 , 为本 心 之律 则 ( 此心 无 思无为 , 自 当 于理之时 ) 循此



中 , 而 喜 怒哀 乐 发而 皆 中 节 , 谓 之和 。 礼道在 心 , 而 喜 怒哀 乐 之 未 发 得 中 , 

发得节 ,
无它 故 也 , 自 有 中 心 之律 则 也 , 故七情 之动 , 心必知之 , 

七 情 之 偏或

不及 , 心必知之 , 礼 道在 心 , 当 于礼为 中 , 循 礼 而 发为 和 。
又中有节义 , 

乃所
“ ” “
谓节 中 。
荀子所谓 立 中制节 , 故李源 澄 言 :
所谓礼者 , 即 是事为之 中 

事 为之节 , 所谓 礼者 , 非独事为之 中 , 事 为 之节 , 亦乃 内 心之中 , 内 心 之节



也 , 故有 喜 怒哀 乐 , 未发之 中 , 已 发 之节 

然 中 和 之道 , 亦所以 言礼也 , 礼 之质 , 亦可 以 言 中 和而 已矣 。 李源澄 言




“ ” ? “

中 和 之义 , 实起于 乐德 。 《 周官 ?
大司 乐 》 曰 :
以 乐 德教 国 子 , 中和 

” “
祗庸孝友 。 《 礼记 ?
乐记 》 曰 : 故 乐 者 天 地 之命 , 中 和 之纪 , 人情 之 所 不


” “ ”

能免也 。 《 荀子 ?
劝学篇》 曰 :
乐之中和也 。 《 呂 氏春秋

适音篇 》 


故太 巨 太 小 , 太清太浊 , 皆非适也 。
… …

衷也者 , 适也 , 以适听适则和矣 


是 则 中 和 为 乐 之 极致 , 而和 又 中 之效用 也 。
乐 德所 以 教 中 和 祗 庸 孝 友 , 乐者



, 中 和之纪 ( 郑注 : 纪 , 总要之名 也 。 《 疏》 曰 :
乐 和律 吕 之声 , 是 中 和纪


纲 , 总 要 之所 言 也 。 ) , 中 和 乐 之极也 , 和 又 中 之用 也 , 中 和虽始于 言 乐德


“ ”

然 乐 亦 礼也 , 故 《 礼记 ?
乐记》 曰 : 知乐 , 则几于礼矣 , 《 郭简 ?
六德

① 林庆彰著 : 《 李 源 澄 儒 学论 集 》 , 四川 : 四 川 大学 出 版社 , 20 1 0 年 ,
第 1 1 6 页 。

5 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 ” “
曰 观诸礼 乐 则亦在矣 杨慈湖 曰 乐即礼 礼即 乐 名 殊而实


》 : 、 。 : , ,


。 ( 《 慈湖遗书 ?
卷九 》 ) 礼 乐 非若 东 西 之相 反 而 两 相 分 也 , 乃 若 阴 阳 之相



成而不可离也 。
故马 氏 曰 : 礼 乐 有相 通之理 ,
礼者 , 中也 ,
乐者 ,
和也 ,



以 和 为用 和 以 中 为体 故 知 乐 则 可 以 几于 礼 礼记集说 ?
卷九十

, ,
。 ( 《 

) 礼者 ,
中也 ,
乐者 ,
和也 。 和 以 中 为体 ,
中 以和为用 ,
然体用 不 可分 , 礼乐

不相离 , 中和所 以言礼乐者也 ,


然 非谓 礼 只 是个 中 ,
乐 只 是个和 ,
礼之 中 焉有



和 , 乐之和 焉有 中 ,
中和所 以 言乐 也 , 亦 所 以 言 礼也 。 故 致中和 ,
天地位 焉



万物育焉 , 礼之致 , 天地各得其 位 ,
万物各得其所也 

“ ”

又 礼 之所 贵 , 贵其 忠 信 ,
德 性 义 之礼 ,
所 以 言忠信而 已矣 , 忠信 , 


“ ” “
之本也 。 《 礼记 ?
礼器 》 曰 : 忠信 ,
礼 之本 也 。
孔颖达 《 疏》 曰 : 礼之

为本 , 即 忠信是也 。 忠者 内 尽于 心也 ,
信 者 外不欺于物也 。
内 尽于心 , 故与 物


无怨 ; 外 不欺物 , 故与 物相 谐 也 。 忠信 ,
礼之本也 , 忠者 内 尽于心 ,
信者不



欺于物 ( 此与 诚相通 ) , 礼所 以 副忠信者 也 。 故 伯 高之丧 ,
孔 氏 之 使者未至


”

冉 子摄束 帛 乖 马 而将 之 孔子 曰 异哉 徒使我不诚于 伯 高 


f ’

, 。 :
! 。 ( 《

上》

记 檀 孔子 言 徒 使 我不 诚 于 伯 高 孔子 所重 在 个 诚 尔 此诚 者




) , ,

“ ”

礼之实也 。 故郑注 曰 : 礼所 以 副忠信也 , 忠信而无礼 ,
何传乎 ?
苟无忠



信 礼 文 为虚 故礼之为贵 不过 忠信尔 故君子 曰 甘受和 白 受采

, , , 。 : , 




忠信之人 , 可 以学礼 。
苟无忠 信 之人 ,
则礼不虚道 。 是 以 得其 人之为贵 也 。

( 《 礼记 ?
礼器 》 ) 甘 受和 , 白 受采 。 忠信之人 ,
可 以 学礼 。
苟 无忠 信 , 礼文


“ ”

为虚 , 礼情不形 , 不足 以为礼 。 故孔子有 绘事后 素 之说 ,


故礼之所贵者 

质也 , 忠信 之质 也 。 故朱 子 《 注》 曰 : 礼必 以忠信为质 ,
犹绘事 必 以 粉素 为


” “
先 。 忠信 ,
礼之实也 。 故孔子 亦 以 忠 信 自 诩 , 曰 : 十室之 邑 , 必有忠信如


丘者焉 。 ( 《 论语 ?
公治长》 ) 故礼之 所 贵 ,
贵在 忠 信 ,
苟无忠信之 内 在德

礼 ,
则 礼文为虚 , 礼不足 以 为礼 

又礼者 ,
义之实 也 ,
义也者 ,
礼之质 也 , 礼 之所 贵 ,
贵其义也 。 故师服 曰


“ ” “

义以出礼 ( 《 左传 ?
桓公二年 》 ) , 《 礼记 ?
礼运 》 曰 : 礼也者 ,



” “
之实也 。 协诸 义而协 , 则 礼 虽 先 王 未之有 , 可 以 义起也 。 又孔子 曰 : 义以


为质 ,
礼 以 行之 。 ( 《 论语 ?
卫灵公 》 ) 义者 ,
礼之质 也 ,
合诸义 ,
则礼文



虽先王未作 , 然可 以义起也 。 故 将军 文子之丧 , 既 除丧 , 而后 越人来 吊 , 

人深衣练冠 待于庙 垂涕痍 子游观之 曰 将军文 氏之子其庶 几乎 亡于





, , , :

”
礼者之礼也 其动 也 中 礼记 檀 上》 将军 文子丧 子 除丧而后




, 。 ( 《 ) ,

54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越人 吊 , 先 王 之 制 未有 也 , 然 主 人 深 衣练 冠 ,
待 于庙 , 垂涕痍 , 子游许之 , 



动也中 , 合于义 也 。 故长 乐 陈 氏 曰 : 是 故 庙 门 非 待 吊 者 之所 , 而将 军 文 子 行

之于 丧毕之时 。 说骖非 为 赙之 宜 , 而 孔 子 行 之于 出 涕 之 际 。 以 至 纯 俭 可 以 从众





, 则 不 必 麻晃 之 泥 。 嫂 溺 可 以 手援 , 则 不 必 嫌疑 之 拘 , 唯 义所在而 已 。


( 《 礼 记集 说 ?
卷五十八 》 ) 故庙 门 待 吊 , 孔 子 说骖 , 又子 曰 :
麻冕 , 礼也



; 今也纯 ,
俭 。 吾 从众 。 ( 《 论语 ?
子罕》 ) 孟子 言 嫂溺 援之 以 手 , 大舜 之

不 告 而取 , 皆 唯 义 所在 而 已 

“ ” “ ” “
故 礼 也者 , 义之实也 , 又 义 以 为质 , 礼 以行之 , 陈氏曰 :
义出

而为礼 , 礼行而为义 , 二 者未 尝 不 相 须 , 顾 其所 主 而 迭 为 文 实 也 。 《 论语 》 曰

义 以 为质 礼 以 行之 此义 之 所 出 而 为 礼 也 礼记 礼器》 曰 


‘ ’ ‘

: , , 。 《 :


理 礼之文 此礼之所行而为义 也 礼记集 说 卷 五十 八 》 故义者




, , 。 ( 《 )


, 礼也 , 礼者 , 义也 , 礼 义 交相 迭 用 而 不 可 分 也 。 孔子 曰 : 君子有 勇 而无义


“ ”
于此

为乱 , 又曰 : 勇 而 无礼 则 乱 , ,
义 与 礼相 通 也 , 故义也者 , 礼也 

礼也者 , 义也 , 孔子 以 义说礼 , 将 天道之礼 , 落实于 人 中 心 之义 , 而明人内在



德性之礼义 , 将 宇 宙 律则 直贯 到人 中 心 之道德律 则 ,
令 超越 之 天 道 之 礼 , 反诸

本心 , 而 为 人 内 在 之德 性 , 实 现 礼 之 内 在 生 命 之充 扩 。 故礼也者 , 义也 ,
后常


“ ” “
以 礼义 并而 言 之 。 孔子 曰 : 礼义 以 为纪 ( 《 礼记 ?
礼运 》 ) 凡人之所 以


” “ 


为人者 , 礼义也 。 ( 《 礼记 ?
冠义》 ) 孟子 曰 :
言非礼义 , 谓 之 自 暴也
“ ”
( 《 孟子 ?
离娄章句 上 》 ) 荀子曰 : 积礼 义而为君子 ( 《 荀子 ?
儒 效 篇 》

礼 与 义 己 连用 , 且礼义也者 , 为 人 之 大端 ( 此 端 通孟 子 仁 义 礼 智 四 端 之端 ) 

人 皆有之 ,
乃 人之 所 以 为 人 者 也 , 为 人 本 性所潜 具 也 , 故舍 礼义谓 之 自 暴 ,




礼义谓 之君子 。 故荀子 曰 : 人有气 、 有生 、
有知 , 亦且有义 , 故最 为 天 下 贵



也 。 ( 《 荀子 ?
儒 效篇 》 

人之有 义 , 故最 为 贵 。 礼之所贵 , 贵其义也 , 故 《 礼记 ?


效特牲 》 曰 

“ ”

礼 之所 尊 ,
尊其义也 。
失其 义 , 陈其数 , 祝 史 之事 也 。 礼 之所尊 , 尊其义

也 , 失礼之义 , 而 以 礼 为 趙豆 之 数 ,
制度之文 , 此 祝 史之 事 ,
有司 掌之 , 非礼


“ ”
之本也 。 德性义之礼 , 所言者义也 。 义散而 言 之 , 即 言 君 臣 父子夫妇 兄 弟



人伦之义 也 。 故曰 : 何谓 人 义 ?
父慈 ,
子孝 , 兄 良 , 弟弟 , 夫义 , 妇听 , 



惠 , 幼顺 , 君仁 ,
臣忠 , 十者 , 谓之人义 。 ( 《 礼记 ?
礼运 》 ) 义者 , 礼也

, 故慈孝 良弟义 , 听 惠 顺仁忠 , 亦所 以 言礼也 。 故礼 也者 , 所 以 囊括 孝 弟 慈 良



惠 顺仁 忠 之德 , 君 臣 父 子 夫 妇 兄 弟 人伦之 义 也 

55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孔子 以 义 言 礼 , 非独 充扩 礼 中 心之德 , 人伦之义 , 亦 明 礼文增损变 易 之依



据 , 在义而 己 , 故 凡礼文之作 ,
本乎天道 , 合乎人情 , 虽 先 王 之未有 ,
然可 以



义起也 。 伊川 曰 : 礼 , 长子 不 得 为 人后 ,
若无兄弟 , 又继祖之宗 绝 , 亦 当继


祖 。 礼虽不言 , 可 以 义起 。 ( 《 河南程 氏 遗 书 ?
卷十六 》 礼有经有权 , 三代


“ 

之文不 同 ,
百 世之制 相 异 ,
然 男 女授受不亲 , 而 嫂 溺 援之 以 手者 , 权也 。

义者 ,
礼之权 也 。
以义言礼 ,
使礼具有变化之根据 。 所谓 义者 , 宜也 , 《 中庸


“ ” “ ”

》 曰 : 义者 宜 也 , 《 释名 》 曰 :
义 , 宜也 。 裁制事物 , 使各宜也 。 


“ 

以 适时 以 变 易 ,
使各得其宜 。 故 《 礼记 ?
曲 礼》 曰 : 礼从宜 ,
使从俗 。

故 礼记 檀弓下》 记曰 战于 郎 公 叔 禺 人遇 负 杖入保者 息 曰 使之




《 : , , :

虽病 也 任之虽重 也 君 子不 能为谋也 士 弗 能死也 不可 我则 既言矣




, , , ,
! 。

与 其邻重 ( 重 , 当 为童 ) 汪蹐往 , 皆死焉 。


鲁 人欲 勿 殇重 ( 童 ) 汪踌 , 问 于仲


”

尼 仲尼 曰 能执干戈 以 卫 社 稷 虽欲勿 殇也 不亦 可乎  礼记
‘ ’




。 : , , ! ( 《

檀 弓 下》 哀公十 年 齐 国 书 帅 师伐鲁 公叔 禺 人与其邻 汪踌往战之 后死




) , , ,

焉 。 汪 蹄 未冠 之童子 也 , 能为 国 尽忠 ,
死于 君 事 , 虽 为 童子 ,
鲁 人欲 以 成 人之


礼 治 其丧 ,
问 于孔子 , 孔子善 之 , 曰 :
能执干戈 以 卫 社稷 , 虽欲勿 殇也 , 


” “ ”

亦 可乎  !
孙希旦 曰 : 孔子 善 之者 ,
以 其 变礼而得宜 也 。 ( 《 礼记集解 

卷十 又延 陵季子之 葬 其 子 子 往观焉 而曰 延 陵季子 之于 礼 也


》 ) , ?L , : 

” “

其合矣乎 !  ( 《 礼记 ?
檀弓 下》 ) 孙希旦 曰 : 季子 在 途 葬 其子 , 其视常 礼

, 盖有所杀 矣 , 故孔子善其合礼 而不 质 言 , 正 以 见其 能随 时斟酌而得乎礼 意 也




” “ 

礼记集解 卷十 此二 者 皆变礼而得正 也 乃所谓 礼从宜



。 ( 《 》 ) , ,

, 孔子善之 。 故义 以 出礼 , 礼 文 虽 未有 , 可 以 义起也 , 义者 , 宜也 , 所 以变礼



以从宜也 。
故孔子 以 义说礼 ,
使礼从形式之 限 定 , 天理之不 易 ,
具 有 变化之可

能 。
孔子 以 义充扩 礼 , 既 明 礼之 内 在之德 , 人伦之义 , 亦 明 天地经 义 之不 易 之

丰L , 具有变 易 之可能 

三 、 德性义之礼与心 , 性 , 

孔子 以 仁 开 显 礼之 内 在 德 性 生 命 ,
明 礼 非独形 上之理 ,
亦 乃本心之德 义 

礼本在 人心而 已 ,
本性 自 具 , 礼情 礼 意 ,
本在于我 ,
礼 文之作 ,
本 人心 之不 容

已 ,
故孔子 常 以 情 点 出 礼 , 以 礼本于 人心 


礼者 ,
有 内 心者也 ,
有外心者也 。
内 心者至简至约 ,
孔子所谓 约之 以


” “ ”

礼 ,
外心者至广至博 ,
孔子 所谓 博学于文 。 内 心者 , 所 以 言 中 心之德礼

5 6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位 论 文
 

“ ”
, 亦 即 礼 之 德性 义 , 乃 所谓 德性义 之礼 也 ; 外心者 , 所 以 言制 度文章 , 


“ ” “ ”

即 所谓 文制 义之礼 也 。 故 德性义之礼 所言礼也者 , 内 心者也 , 非外物




“ ”
也 。 孔子 曰 : 从 心 所欲 不 逾矩 ( 《 论语 ?
为政 》 ) , 能 从心 所欲而 不 逾矩

, 知 此矩 不 在 心 外 。 矩者 , 内 心者也 , 心 固 有此矩 , 故从心 之欲 , 逾 与 未逾 



心必知之 , 此本 心 自 有 之道 德 律 则 ,
本 心 固 有 之礼 也 , 故 中 与不 中 , 逾 与 未逾



, 心必知之 , 知 之而后 能焉 , 能 焉 而后 不勉而 中 , 从容 中 道 。 程子 曰 : 从心


所欲 , 不 踰矩 , 则不勉而 中 矣 。 ( 《 四 书集注 ?
为政 》 ) 故从 心 所 欲 不 逾矩


, 不勉而 中 从容 中 道 , 无它 故也 , 礼 道在 心 。
礼 固 不在心 外 , 外 心 以 求礼 , 

不 过虚 文 , 故 问 礼 之本 , 反求 诸 己 而 己 矣 

“ ” “ ”
然 德 性义 之 礼 实 道体义之礼 之 体流行 乃天之 降衷于 人 而人


, ,


乃 天道之礼直 贯 人心

之 受命于 天 , , 而 为 本 性潜 具 。 道 体 义 之礼 自 流行 于

天地万 物之 中 , 谓之宇宙律则 , 天地经义 , 此宇 宙律则 , 无乎不 在 。 存之于 人




“ ”

本心之 中 , 谓 之道 德 律 则 。 此道德 律 则 , 孔子 以 从 心 所欲 不 逾矩 明之 , 

杨龟 山 以 心 中 自 有 打 不 过 处示 之 。 《 朱子全书 》 记 言 


其人云 礼起 圣人之 伪 今 会茶 莫 不 消 得 如 此 ?
‘ ’

: 。 日 ,


山 曰 既是 不 消 得 何 又却 会 茶 其人 曰 只 为 中打不


‘ ’ ‘



因 ? :

过 龟山 曰 只 此打 不 过处 便是礼 非 圣人之 伪 礼之 用
’ ‘ ‘

。 :
, ,
。 

”


和为贵 只 为 不如此 有 不安 故行之 和耳
’ ’


。 , 则 心 , 自 。

龟 山 以 只 此 心 打 不 过处 , 便 是礼 , 礼者 , 内 心所 自 有 , 非 起 于 圣 人之 伪 

为 ) 。 故 明 人本 心 自 有 礼 之律 则 , 心 中 打不过 , 心 中 不安时 ,
便是 自 性之礼发

动处 

“ ”
故 宰 我 问 三年 之丧 , 孔子 只 点 出 个 于 汝 安 乎 ? 以汝心安之与 否 , 点出

三年 之丧礼不在 心 外 , 其 本在 此 心 不 安 之 仁 而 已 


宰我问 : 三年之丧 , 期 已 久矣 ! 君子三年 不 为 礼 ,
礼必坏 

三年不 为 乐 , 乐 必崩 ,
旧 谷既 没 ,
新谷 既 升 ,
钻燧改火 , 期可已矣


” “ ” “ ”“
。 子 EJ :  食 夫稻 ,
衣 夫锦 , 于 女 安 乎 ? 曰 : 安 。 女安



则为之 ! 夫君子之居 丧 , 食 旨 不甘 , 闻 乐不乐 , 居处不安 ,
故不



为也 。 今 女安 , 则 为之 !
宰我出 。 子曰 :
予 之 不仁 也 !
子 生三年


, 然 后 免 于 父母之 怀 。 夫三年之 丧 ,
天下之通丧也 。 予 也 有三年 之


”
爱 于 其 父 母 乎 ?  论语 阳 货》


( 《 

57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宰 我 以 三年之丧 ,
守 制过长 , 意 为三年 不 为 礼 乐 , 则 礼坏乐亡 。
孔子 只 反


“ ”

问 于 女 安 乎 ? 于汝安乎 ?
汝心安乎 ? 汝情安乎 ? 孔子 不 言 其 它 , 只 是 欲令

宰 我反求本心 , 安之与 否 ? 此心之安 处 , 正是礼之本也 。 《 礼记 ?


曲礼》 曰 

“ ” “ ”

人有 礼 则 安 , 安者 ,
本全于 己 ( 《 周 敦颐集 ?
通书》 ) 之谓 也 , 礼也


者 ,
本全于 己 。 行本全于 己之礼 , 所 以 能安也 。 荀子 曰 : 礼 然而 然 , 则 是情


安礼也 ( 《 荀子 ?
修身篇 》 ) , 礼 如是如 是 , 即情安礼也 ,
情安礼 , 乃由礼

而行 ,
非行礼也 。 故孔子 欲令 宰 我 ,
明 本 心 固 有 之本 全 之 礼 也 , 虽三年不为礼

, 礼未尝坏 , 三年不为乐 ,
乐未尝亡 ,
礼 只 在此心而 己 。 惜宰我不知 , 徒 以文

为礼 ,
以 为三年不 为礼 乐 , 则礼乐坏 ,
殊不 知 礼 乐 未 尝坏 也 , 礼 乐 本在 汝 之 内



心尔 ,
于女安乎处 , 正 是礼 之本 。 故孔子 曰 : 君子之居丧 , 食 旨 不甘 , 闻乐


不乐 ,
居 处不安 , 故不 为 也 。
君子 居丧 ,
哀 戚 之情 未去 ,
本心之礼不安 ,


以 能鼓琴瑟 ,
行酬酌乎 ? 此乃 本 心 不 容 己 之情 ,
乃为 人子 者本 然之真情 , 自 


“ ”

发作 也 ,
乃 中 心之律 则 ,
不 安 发动 处也 , 而宰我曰 安 ,
故孔子 叹其 不 仁 

宰 我实不知 本心之安处 ,
即 是 礼 之质 也 , 亦 不 明 本心不 容 已之仁 , 正是 礼之大

本也 

故礼之本 ,
本 在 人 心 不 容 已 之情 尔 , 此礼之真意 也 , 岂有执虚文 以 为礼者


乎 ? 故林放 问 礼之本 。 子曰 :
大哉 问 !
礼 , 与其奢也 , 宁俭 。 丧 ,
与其易也



, 宁戚 。 ( 《 论语 ?
八佾 》 ) 礼与 其奢 而备 , 不如俭而质 , 与其易而文 , 



若戚 而诚 。
如 子路 闻 夫子 ( 孔子 ) 曰 :
夫祭与 其敬不 足而 礼有余也 , 不若 礼


不 足而敬有余也 , 丧 与 其哀不 足而 礼有 余也 , 不若礼不 足而哀有 余也 。


祭与

其敬不 足 , 不 若礼文不 足而敬有余 ,


丧与其哀不足 ,
不 若哀有余而 礼 文 不 足 


又孔子在卫 , 有送葬者 , 而夫子观之 , 曰 : 善哉为丧乎 !
足 以 为法矣 , 小子


” “ ” “ ”

识之 。
子贡 曰 : 夫 子何善 尔 也 ?  曰 :
其往也如慕 ,
其反也如疑 。 


“ ” “ ”

贡曰 : 岂 若 速 反 而 虞 乎 ? 子曰 :
小子识之 ,
我未之 能行 也 。 ( 《 礼记


“ ”

檀 弓 》 ) 孔子善送丧 者 , 其往也如慕 , 其反也如疑 ,
然子贡恐反迟 则 虞

祭 ,
有违于 礼 ,
实 不 知 祭祀 之仪 文 ,
礼之末节 也 , 哀 戚 之情 者 , 礼之本 也 , 

孔子 善 之 , 善 其哀 戚 之情 ,
得礼 之真意 也 。 故 哀 戚 之情 ,
诚敬之心 ,
礼之本也


“ ” “

如范 氏曰 :
俭者物之质 ,
戚者心之诚 , 故 为礼之本 。 又杨 氏 曰 : 礼始

诸饮食 ,
故污 尊而杯饮 ,
为之簠 、 簋 、 笾 、 豆 、 疊 、 爵之饰 ,
所 以 文之也 ,


其本俭而 己 。 丧不 可 以 径情而直行 , 为 之衰 麻哭踊 之数 ,


所 以节之也 ,
则其本


戚而 已 。 ( 《 四 书集注 ?
八佾 》 ) 礼 虽有 升 降上 下 , 簠簋笾豆 , 衰麻哭踊 之

58


山 东 大学硕 士 学位 论 文
 

文 , 然 宄 其本 , 不过检戚 而 已 。 故礼 之 本 ,
本在 人心 而 已 ,
本在 不 容 已 之 真 情


而已 

孟子亦 言 三年之丧 

滕定 公薨 。 世子 谓 然 友 曰 


昔者 … …
今也不幸 至 于 大故 , 吾欲使子 问 于 盂子 , 然 后 行事


” “
。 然 友之 邹 , 问 于盂子 。 盂子 曰 : 不 亦 善乎 ! 亲丧 , 固 所 自 


也 。
… …

虽然 , 吾尝 闻 之矣 : 三年之丧 , 齐疏之服 , 钎 粥之食 , 




天子 达 于 庶 人 ,
三代共之 。 然 友反 命 ,
定 为 三年 之丧 。 父兄百官



皆 不欲 孟子 曰 然 不 可 以他 求者也 孔子 君薨 



… …
: 。 。 曰 :

于宰 粥面深墨 即位而 哭 百官有 司 莫敢不 哀 先之也





… …

; , ; , ,

” “ ”
是在世 子 。 然 友反 命 。 世子 曰 : 然 。 是诚 在 我 。
… …
及至葬



四 方 来观 之 ,
颜 色之戚 ,
哭泣之哀 ; 吊 者 大悦 。 ( 《 盂子 ?
滕文

公 上》 

“ ”
滕文 公 问 丧于孟子 , 孟子 曰 亲丧 ,
固所 自 尽也 。 丧礼 , 孝子所 以 自 

其心也 , 三年之丧 , 齐 疏 之服 , 釺 粥 之食 , 孝 子 所 以 自 尽其 心 ,
自 尽 其哀戚 之


“ ”
情尔 。 然 文 公 欲行 , 而百 官不欲 , 孟子 曰 : 不 可 以 他求者 也 , 引 孔子语


“ ”
君藉 , 听于 宰 ; 粥 面深 墨 , 即 位而哭 ?

, 百 官有 司 , 莫敢不哀 , 而世子 明 之


“ ”
是诚在我 。
故 三 年 之 丧礼 , 其 本在 人 心 而 已 , 是诚 在 我 , 不 可 以 他求 。 文 


公 明之 可谓 得礼之本也 故及 葬 颜 色 之戚

, 。 , 哭泣之哀 , 仁爱之心至 , 



戚 之情 尽 , 中 心 之德 礼 ,
根于 心 , 生于 性 , 晬 然见于面 , 盎于背 , 施于 四 体



, 四 体不 言而喻 ( 《 孟子 ?
尽心上》 ) , 中 心 之情 沛 然 充 扩 , 达于 四 肢 百 体


, 而 尽 丧 礼 之 哀戚 , 故感 人 深 , 动 人远 , 而观礼 者莫不 悦之 , 吊 者 所悦 , 正是

悦 其 哀 戚 之情 也 , 爱敬 之 心 也 , 此礼之本也 。 中 心 之德 礼 , 不 可 以 他求 , 是诚


在我也 。 孟 子 所谓 君 子 所 性 , 仁 义 礼 智 根 于 心 者 之谓 也 ( 《 孟子 ?
尽心上 》 

, 此性德 中 礼 ,
本心 中 礼 , 人 皆有之 

荀 子 亦 论 三年 之丧 , 文曰 


三 年 之 丧何 也 ? 曰 : 称情 而立文 , 因 以饰群别 、 亲疏 、 贵贱


之 节 而 不 可益损也 ,
故 曰 : 无适不 易 之术也 。 创 巨 者其 日 久 , 痛甚


者其愈迟 ,
三 年之 丧 ,
称情 而 立文 , 所 以 为 至 痛 极也 。
… …

祭者 


志 意 思慕之情 也 。 ( 《 荀子 ?
礼论 篇 》 

三 年 之丧 , 称 其情 而 为 之立 文 焉 ,
祭祀 之礼 , 其 本 亦 在致 其 思 慕 之 情 尔 

59


山 东 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
 

后 世 儒 家 喜 言 三 年 之丧 ,
因 三年 之丧 , 乃 天 下 之通丧 , 自 天子达于 庶 民 

人 皆有之 。 故或 曰 : 仗者 以 何为也 ?
… …

此孝子之志 也 , 人情之实 也 , 礼义


之经也 , 非 从天 降 也 ,
非 从地 出 也 , 人情 而 已 矣 。 ( 《 礼记 ?
问 丧》 ) 又三


年之丧 , 人情 之 实 也 , 非从天 降 , 非从天 出 ,
人情 而 已 矣 。 又 凡不孝 生 於不

仁爱也 , 不 仁 爱生 於丧祭之礼不 明 , 丧 祭之 礼 所 以 教 仁 爱 也 。
致 爱故 能致丧祭



, 春 秋祭祀 之不 绝 , 致思慕之心 也 。 ( 《 大戴礼记 ?
盛德》 ) 春 秋 祭祀 之 不 绝

, 所 以 致其 思 慕之 心 也 。
故礼者 ,
本于 人情之不 容 己 ,
实 人心之所 出 ,
其端本


在 于 人 心 人情 而 已 矣 

故曰 : 心者 ,
礼乐之原也 。
礼者 ,
吾性分 中 事焉 。
情者 , 实情也 ,
真情也


“ ”

而 礼乃 发见 于 真情之不 容 已 处也 。 故孔 子 言 五 至 , 志之所至 ,
诗礼乐 皆



至焉 。 志者 , 礼乐之原也 。 庞朴先生言 : 五至 所说 的 归根结底是志气 之所至

 ,

的问题 是 礼乐之原 的问题 礼乐 之原 原于 志 志之所至致五至


‘ ’

。 。 


故志之所至 诗礼乐 皆 时至焉 非有个 先 后 故志者 礼 乐 之原 也 所谓在




, , , , 。

朱子语类

心为志 , 志者 , 心之所之也 ( 《

卷五 》 ) , 故礼 乐之原 ,
实在

于本心尔 

“ 

孔子 又言 三无 , 曰 :
无声 之 乐 , 无体之礼 ,
无服之丧 , 此之谓 三无 。

又 《 家语》 记 曰 


无体之 礼 ,
敬也 ;
无服之丧 ,
哀也 ;
无声 之 乐 ,
欢也 .
不言

而信 ,
不动 而威 ,
不施而仁 . 志 夫钟之晋 ,
怒 而 击之 则 武 ,
忧而击


之则 悲 , 其志 变者 , 声 亦 随之 . 故 志诚感之 ,
通 于金石 ,
而 况人乎



!   ( 《 孔子 家语 ?
六 本》 

无体 之礼 ,
言敬也 ,
无 服之 丧 ,
言哀也 ; 无声之乐 ,
言欢也 , 三者 皆原之


于心 , 耳 目 不 可得 见 ,
而曰无 。
孙希旦 曰 : 无声之乐 ,
谓 心 之和 而 无 待 于 身

也 。 无体之礼 ,
谓 心之敬无待于事也 。 无服之丧 , 谓心之至诚恻怛而无待于 服

也 。 三者 存乎 心 , 由 是而之焉 则 为 志 ,
发焉 则 为诗 ,
行之则为礼为 乐为哀 , 


” “ ”

无所不至 。 三无者 礼 乐 之原 也 。 ( 《 礼记集解 》 ) 无声之乐 ,


所谓 心之

和无待于身者也 ,
无体之礼 , 所谓 心 之敬无 待 于 事 者 也 ,
无 服之丧 ,
所谓 心之

至诚恻 怛而无 待于服者 也 。 礼 固 有不在于身 也 , 声也 , 服也 , 心之和敬至诚恻




怛 ,
便是礼之发见处也 , 心者 ,
礼乐之原 也 。
故 张横 渠 曰 : 礼非止着 见于 外

五 》

①庞朴 《

: 话 说“ 至三无” , 《 文 史 哲》 2 004年 第1 期 。 ②

五 》

庞朴 : 《 话 说“ 至三无” , 《 文 史 哲》 2 004年 第1 期 。

60


山 东 大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


, 亦 有无体之礼 , 盖礼之原在 心 。 ( 《 张 载集 ?
经学 理窟 》 ) 人之 中 心 自 

礼焉 , 乃 所 谓 无体 之 礼 也 , 此 心 诚 与 天地通 , 故此心 之无体 之礼 ,


所 以 通于天

地 之无 体 之礼 焉 皆 理之所贯 而 明 人之 中 心 固 有 礼 存 焉 故心 之和 者 


, , 。 ,

声之乐也 ; 心 之敬 者 ,
无体之礼也 ;
心 之至诚者 , 无服之丧 也 

“ ”

故君子 曰 : 礼 乐 不 可斯 须 去 身 , 古人只 身 只 在礼乐 中 , 只 身 只 是礼乐





。 故曰 : 心 中 斯须不 和 不 乐 , 而 鄙 诈之心 入之矣 。 外貌斯 须 不 庄 不 敬 , 而易



慢 之 心 入 之矣 。 ( 《 礼记 ?
乐记》 ) 心 之和 乐 便是 乐 也 , 貌之庄 敬 即 是 礼 也

, 和 乐庄敬 ,

身 之礼 乐 也 , 此 乃 所 谓 中 心 之德 礼 也 , 人情不 容 已之礼 也 , 

性潜 具 之礼 也 当 然此处所 言 心 性 情 乃 元论 之 心 性情 心 性 情 通而


。 ( 、 、 、 ,

为 乃即心即情即性 非后 世 所 言 心 性 二 元 性 情 二 分等诸 多 分 别 也 


, , , 。 )

“ ”
孟子 曰 : 君子 以 仁存 心 , 以 礼存 心 ( 《 孟子 离 娄 下 》 ?
) , 礼本不在身 外 

礼 只 在此心 中 

“ ”
故 《 礼记 ?
乐记》 曰 :
乐由中出 , 礼 自 外作 。
非 固谓乐作于 中 , 礼作



于外 , 实 不 可 截 礼 乐 为 二 段事 , 故 金华 邵 氏 曰 : 礼 乐 皆天理也 , 而曰 : 礼自

外 作 何哉 ?
使礼果 自 外作 , 荀 卿 子 所谓 伪 者 矣 ,
于 礼 何取 ? 曰 : 乐 由 中而出于

外也 , 礼 自 外作 , 自 外而作 夫 内 也 。 外有所为 , 必 出 于 中 而有本 , 中 有所蕴 



必 作 于 外而可形 … …

礼 乐 果有 内 外 之 辨 哉 ?  ( 《 礼 记 集说 ?
卷 九十 》 ) 礼乐

皆作 之于 中 , 而 形 之于 外 , 作 之于 中 , 所谓 中 心 之礼乐 也 , 形之于 外 也 , 所谓



外 心 之 礼文 也 。 然不可不 明 , 礼在 人心 而 己 。 故杨简 曰 : 礼 在 人心 , 故虽先


王 未 之 有 而 可 以 义起 者 , 义 生于 人 心 之所 同 然也 。 户 开亦开 , 户 阖亦阖 , 有后



入者阖而勿 遂 , 此礼 也 , 岂 生 于 人 心 之 外 乎 ? ( 《 慈湖遗书 ?
卷九 》 

又礼者 , 吾性分 中 事也 。 君子 修礼 以 成性 , 非它 故也 , 礼者 ,
本性 自 有 也



, 持吾性 固 有 之礼 , 以 复 归 吾 性 之 本初 , 故持 礼 所 谓 复 性 者 也 。 张子 曰 : 

所 以 持性 , 盖本 出 于 性 , 持性 , 反本也 。 凡 未 成性 , 须礼 以 持之 , 能守 礼 已 不



畔道 矣 。 ( 《 张载 集 ?
经学理窟 》 ) 礼所 以 成性者 也 ,
凡未成性 , 需持礼 以

复之 , 修礼之尽 之 ,
及其至 , 满心而发 , 从容 中 道 , 动 容 周 旋无 不 中 礼 , 盛德

之至 也 而 其本 出 于 人 之 性 乃 天命之性 中 固 有 之物 非外烁也 故马 浮先


。 , , 。

“ ”?


生言 : 礼 乐 之 原 即 性 命也 。

故礼 乐 之原 在 心 , 礼者 ,
非外 心者也 , 吾心 固有焉 , 乃吾 性分 中 事也 ,


见 之 于 人 之 真情 发 见 处 也 。 礼 固 有 不 待 于 玉 帛 钟 鼓者 , 故有 不 形 于 声 音 动 静 者

①马 浮 复性 书 院 讲 录 》 第 页

: 《 , 1 66 。

6 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 故有所谓 无体之礼 也 。 故本 心 之诚 敬 真 实 处 ,
便是礼之发见处也 。 心之和 乐

庄敬处 ,
便是礼乐之原 也 ,
故礼 乐斯须未尝离乎身 , 人只 身 只 在礼乐 中 , 故充


“ ”

其 本 心 本性 本情 之 礼 乐 , 和 顺积 中 , 而英华发外 , 有诸 中 而形诸 外 ,
然后


“ ”

情深而文 明 气 盛 而化神 及其至 心横行于天下 而 万物莫不化成焉


, , , 

第 三 节文 制 义 之 礼 一

礼之用 也 ,
非本也

“ 


三代 礼文 , 皆有损益 , 至周 大备 , 孔子 曰 : 郁郁乎 文哉 , 吾从周 。

( 《 论语 ?
八佾 》 ) 然礼 文之作 , 实 圣王 本之 于 天 地 ,
依 之于 人情 , 画 出 天理

之模样 ,
现 出 本心之礼情真意 , 以 成三 百三千 ,
蔚 为 大观之文 。
故 《 乐记 》 曰



: 故 知 礼 乐 之情者 能 作 ,
识 礼 乐 之文者 能述 。
作 者 之谓 圣 , 述者 之 谓 明 ; 


” “ ” “
圣者 ,
述作之谓也 。 孔子 自 谓 述而不 作 , 能述三代之 礼 文 , 曰 :
夏礼

吾能言之 ,
杞不足征也 ; 殷礼吾能言之 , 宋不足征 也 。 文献不 足故也 , 足则吾


能征之矣 。 ( 《 论语 ?
八佾 》 ) 然孔子 实 知 礼 乐 之情 也 ,
实 明 礼乐之大本也

故所谓 夫礼本于大 又所谓 人而不 仁 如礼乐何 孔子实知 圣王制 礼作 乐




。 , ,

“ ”

实 本 天道 人情 而 已 。
故 文 制 义 之礼 乃 圣 王 效 法 天地 ,
本 于 人情 而 作 也 


《 易 》 曰 :
古者包牺 氏之王 天下 也 ,
仰 则观 象于天 ,
俯则观法于地 ,


鸟 兽之文 与 地之宜 , 近取诸 身 , 远取诸物 ,


于 是始 作 八卦 ,
以 通神 明 之德 ,



类 万 物之情 。 ( 《 周易 ?
系辞下》 ) 孔子 曾 述伏 羲 画 卦之法 ,
仰观于 天 ,


察于地 ,
观鸟 兽之文 与 地之宜 , 近取诸身 , 远取诸物 。 此非独画 卦之法 也 , 

圣人作 礼之法 也 。 圣 人制 礼 , 亦 观之于 天地 , 取之于诸物 , 体之于诸身 , 合内



外之道 ,
然后 作 礼 乐 之文 。 故天地者 ,
礼 文之形上 依据也 , 性情者 , 礼文之内


“ ”

在 根源 也 。 而 圣 王制 礼 作 乐 之意 , 亦所 以 通神 明 之 德 , 以 类 万 物 之情 ,


所谓法 象 天地 ,
化成人文 , 以助 万 物之成者也 

礼 出 于天 效 法 天 地 以 成文



道 之 大源 出 于 天 ,
礼亦如是 。 夫礼者 ,
其本 出 于 天 ,
达于 冠婚丧祭 , 日 


百事 , 然 宄其 所始 ,
本在 于 天而 己 ,
天者 ,
礼 之所 由 出 也 。 孔子 曰 : 夫礼 

先王 以 承天之道 以 治 人之情 故 失之者死 得之者生 诗曰 相 鼠有体


, , , 。 : 

”

人而 无礼 人而 无礼 胡 不 遄死  礼记 礼运 夫礼 先王所 以 承



。 ,
? ( 《 》 ) ,

天之道 ,
本其 自 然秩序 , 而 作 人事 之则 , 乃天地 降衷于 人 ,
故人得之则生 , 

之则 死 。 圣人 效法 天地 ,
依 天地之大 礼 , 显 礼 理之模样 ,
而 作人事之仪 则 , 

62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论 文
 

有 丧祭射御 、 冠 昏朝聘 , 三百三千之仪文 , 此礼文之所 由 兴 也 。


然礼 文之作 


其 本在 于 天 。 故孔子 又 曰 : 是 故夫礼 , 必 本于 天 , 肴 于地 , 列 于鬼神 , 达于


” “
丧 祭射 御 、 冠 昏朝聘 。 ( 《 礼记 ?
礼运 》 ) 应 氏镛 曰 :
礼 之大 原 出 于 天 

故推其 所 自 出 而 本 之 。 效 法 之谓 地 , 故 因 其 成法而 效之 。 列 于 鬼神 , 充 塞乾坤



, 昭 布森列 而 不 可遗 。 达于丧 、 祭 、 射 、 御 、 冠 、 昏 、 朝 、 聘 , 人道 交 际 , 



流上 下 而无不 通 。 ( 《 礼 记 集解 ?
卷二十 》 ) 天者 , 礼之所 自 出 也 , 天 地有

大礼 , 列乎 山 川 之间 ,
行乎 日 星之列 , 充塞宇宙之 内 , 体物 而无 不遍 , 周 流六

虚而 不 可遗 , 此 礼 之理 也 。 圣 人仰 观 俯 察 , 效法天地 , 显 礼理于迹 , 而 作 冠婚


丧祭 ,
射御朝聘之礼文 , 化 天道 之 礼 于 人事 , 而 于 人道 上 下 无 不 通 , 故礼文之

作 , 推其所 由 ,
则 本 在 于 天 地而 己 。
天地者 , 给 出 礼文之形上 依据 , 乃 礼 之所



由 生也 。 故又 曰 : 夫礼必 本于 天 ,
动 而 之地 , 列 而 之事 , 变 而 从时 … …

其行


” “
之 以货力 、 辞让 、 饮食 、 冠昏 、 丧祭 、 射御 、 朝聘 。 孙希旦解 曰 : 天者 


礼 之所 从 出 , 故圣 人之制 礼 ,
莫不本之 。 ( 《 礼 记 集解 ?
卷二十二 》 ) 

天者

, 礼 之 所 从来 者 也 , 圣 王制 礼 , 莫 不 本 之 于 天地 阴 阳 , 所谓 圣 人作 则 , 必以


” “ ”

天地 为 本 , 班固 曰 : 圣人 
故 象 天地而 制 礼 乐 。 ( 《 汉书卷二

十二 ?
礼乐志》 ) 故圣 人也 者 , 礼 文之所 出 也 。
天地也者 , 礼 文 之 本始 也 


《 礼记 ?
乐记 》 曰 : 乐 由天作 , 礼 以地制 。 过制 则 乱 , 过作 则暴 ; 明于



天地 ,
然后 能兴礼乐 也 。 天地 者 , 礼乐 之所 由 来者也 , 圣 人 所 以 象 天 地而 制



礼作 乐也 故 正义 曰 此 节 申 明 礼 乐 从天地而来 王 者 必 明 于 天地 然后


。 : , ,

” “ ”
能兴 礼 乐 。 ( 《 礼 记注 疏 》 ) 王者功 成作 乐 , 治 定制 礼 , 然必 明 于 天地

矣 。 故 象天高地下 , 而有君 臣 定位 矣 ; 象 阴 阳 之分 , 而有 男 女 之别 矣 ; 象小大



之殊 , 而 有 长 幼 之序 矣 , 象 日 月 四 时 之行 , 而有农工 百 事 之则 矣 , 实 效法天地

而 有 人事 之 则 焉 。 前人 曰 


昔者 圣人 , 仰取 象于天 ,
俯取 度 于地 , 中 立 法 于人调 阴 阳 之


气 ,
和燥 湿之 宜 ,
顺 四 时 生 长 收藏之 化 。
… …

于 是 因 天地 生 成 之 理


立 夫妇 父 子 之 亲 而 成家 ; 观七曜列 宿之分布 ,
立君 臣 之 义 而 成 


以四 时孟 仲 季 之秩序 ,
立长幼之节 而 成官 。 列地而 州 ,
分国 而治


” 



此人道 之 大 纲 纪也 。

昔者 , 圣人仰观 俯察 , 因 天 地生 成 之 理 , 立 夫妇 父子之亲 , 而有室家之 仪



; 观七星运行 列 宿 , 立君 臣 之义 , 而有 尊卑 之等 ; 以 四 时春 秋 之序 , 立长幼之

①前 人 : 《 圣人法天地 以 作 礼 乐 说 》 , 湖南 : 船 山 学报 , 1 935 年 。

63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论 文
 

节 , 而 有 上 下 之别 , 此人道 之大纲 大 纪 , 皆 顺 因 于 天地而 己 。 蓝田吕 氏曰 



先王制 礼之意 象法 天地 以 达天 下 之情 而 己 书 天叙有 典



, ,
。 《 》 : 

体也 人伦之谓 也 天 秩有 礼 用也 冠 昏丧祭 射 乡 朝聘 之类 也 二者


‘ ’

, 。 , , , ,

皆本于 天 此 礼之所 由 生 也 礼 记集说 卷 百六十》 象法天地 





, 。 ( 《 ) ,

达万 物 之情 , 此先王制 礼 之意 也 。 故上至 人伦之纲 纪 , 下 至 冠 昏丧祭 , 射乡朝



聘等礼文之用 , 亦 皆本之于 天 , 此礼之所 由 生也 



又 《 礼记 ?
乐记》 曰 : 圣人作 乐 以应天 ,
制 礼 以 配地 。 礼乐 明备 , 天地


” “ ” “

官矣 。 ( 郑注 :
官 , 犹事 也 。
各得其事 。 ) 马氏曰 : 天地有 自 然之礼

乐 , 而 圣 人作 乐 以 应天 ,
制 礼 以 配地者 , 所 以 辅 相 天地之宜而 己 。 故作 乐 以 应

天 ,
制 礼 以 配地 , 则礼乐 明备 ,
而 天地各 当 其位 也 。 此 与 记 所谓致 中 和 ,
天地


位焉 , 万物育焉者 同意 。 ( 《 礼记集说 ?
卷九十 四 》 ) 天地有 自 然之大礼大


“ ”

乐 , 所谓 大乐与 天地 同 和 , 大 礼 与 天地 同 节 , 而 圣 人 效法之 , 故应天之道



以作乐 ,
象地之道 以 制 礼 , 此圣 人 所 以 辅 相 天地 ,
而助 成 万 物者 也 ,
故礼 乐 明

备 , 万 物 各得 其所 , 天地各 当 其 位 , 致其极 ,
则 天地位 焉 ,
万物育焉 。 故马 氏


“ ”

曰 : 此与记所谓致 中 和 ,
天地 位 焉 ,
万物育 焉者 同 意 。 天地者 ,
礼 乐 之所


从来者 也 , 圣 人效法天地 ,
制礼作乐 ,
亦所以 财 ( 财通裁 ) 成 天地之道 辅 相

 ,

天地之宜 ( 《 周易 ?
泰 》 ) ,
所 以 助 万物之化成者 也 

礼仪三百 ,
威 仪三千 , 虽 起 于 圣人之为 , 然 皆天理之 当 然 。 荀子 曰 :



礼义者 , 是生 于圣人之伪 。 ( 《 荀子 ?
性恶篇 》 ) 伪者 , 为也 。 凡礼义法度

乃 起于 圣 人之为 也 ,
乃圣人之所生也 。
礼 义制度虽圣人制 作 , 然非 作 于圣 人之


私也 , 期 间 无丝 毫 人欲 , 皆天理 之当 然 , 故荀子 曰 : 礼有三 本 : 天地者 , 




” “

之本也 。 ( 《 荀子 ?
礼论篇 》 ) 故孙希旦 曰 : 礼仪三百 ,
威仪三千 ,
莫非


” “

天理之 当 然 。 ( 《 礼记集解 ?
丧服 四 制 》 ) 朱子注 《 论语 》 中 礼 ,
所谓 



理之节 文 者 , 盖 天 下 万 物 皆 有 其 当 然 之理 ,
然此理 , 目 不 可得 见 ,
耳不可得

闻 , 故圣 人 作 此 礼文 ,
不 过 画 出 天理 模 样 , 教于世人看 ,
使后 世之人 , 有迹 可

循 , 故本有 个君 臣 父 子 夫妇 , 长幼朋 友之理 , 然 后 有 君 臣 父子 夫妇 , 长幼朋 友



之节文 ,
然此节 文 ,
其本 皆天理 尔 。 朱子 曰 


所 以礼谓之 天理之 节 文 者 盖天下 皆有 然 之理 今复


‘ ’


当 。

礼 ,
便是 天理 。 但此理 无形 无影 ,
故作 此 礼文 ,
画 出 一

箇 天理 与 人

看 教 有 规矩 可 以 凭据 故谓之 天 理之 节 文 有君 臣 便有事


‘ ’


, , ,

64


山 东 大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君底节 文 ; 有 父子 ,
便 有 事 父底 节 文 ; 夫妇 长 幼 朋 友 , 莫不皆然 

”?
其 实 皆 天理也 。 ( 《 朱子 全 书 》 

故礼 文 三 千 , 其本 皆 天 理 之 当 然 , 乃 天道 显 象 于 迹 , 天理现 出 于文 尔 , 

文之作 实乃圣人画 出 个 天 理 模 样 教 于 人看 尔 使 人有迹可循 而行 有 所 依




, , ,

焉 , 且 亦 圣 人所 以 通达 天 理 之意 尔 。 故 天 地乃 礼 文 之 形 上 之源 , 天理给 出 了 形

下 之礼文 , 形 下 之礼 文 亦 所 以 达 天理 之真 意 。 故人之践礼 , 其至诚 笃 实 处 , 



所 以 通达 神 明 之德 体 贴本初 太 之始 其 故何也 礼 文之作 其始 也 本天




, 。 ? , ,

道而成 , 本天理而 形 , 其末也 ,


洒 扫 应对 , 揖让周 旋 , 虽 礼之末节 , 亦所 以通

达太 之初 礼道之 大本 也

, 

“ ” “
《 书》 言 : 天秩有 礼 , 自 我 五 礼 五 庸哉 !  天讨 有 罪 , 五刑 五用 哉


” “ ”
!  《 汉书 ?
刑法志 》 曰 : 圣 人 因 天 秩而 制 五 礼 ,
天讨 而 作 五 刑 。 五礼五



刑 亦 皆本 之于 天也 。
子服景 伯 曰 : 周 之王 也 , 制礼 , 上物 不过 十 二 , 以为天



之大数 也 。 ( 《 左传 ?
哀公七年 》 ) 周 王制礼 , 上 物 不 过十 二 , 所 以 则 天之



夫 4L 天之 经


数 , 象天而 行 , 以 天为本也 。 子 大叔 闻 于 先 大 夫子 产 曰 :

也 地之 义也 民之行也 天地之 经 而 民实则之 则 天之 明


。 。
, , , 

因 地之性 ,
生其 六 气 , 用 其五行 。 气 为 五味 ,
发为五色 , 章 为 五声


淫 则 昏乱 , 民 失其 性 。 是 故 为 礼 以 奉之 。 为 六畜 、 五牲 、 三牺 

以 奉五味 ; 为 九文 、 六采 、 五章 ,
以 奉五 色 ; 为 九歌 、
八风 、 七音


、 六律 ,
以 奉五声 ; 为君臣 、 上下 ,
以则地义 ; 为 夫妇 、 外 内 ,


经 二物 ; 为 父子 、 兄弟 、 姑姐 、 甥舅 、 昏媾 、 姻亚 ,
以 象天明 ,


政事 、 庸力 、 行务 ,
以从四 时 ; 为刑罚 、 威狱 ,
使 民畏忌 ,
以 类其


震曜杀戮 ; 为温慈 、 惠和 ,
以 效 天之 生殖 长 育 。 民 有好 、 恶 、 喜 

怒 、 哀 、 乐 ,
生于六 气 。 是故审则 宜类 ,
以制六志 。 哀有 哭泣 ,


有歌舞 ,
喜 有 施舍 ,
怒 有 战斗 ; 喜 生 于好 ,
怒生于 恶 。 是故 审 行信


令 ,
祸福 赏 罚 ,
以制 死生 。 生 ,
好物也 ;
死 ,
恶物也 ; 好物 , 乐也





; 恶物 , 哀也 。 哀乐 不失 ,
乃 能 协 于 天地 之 性 ,
是 以长久 。

( 《 左传 ?
昭 公二 十 五年 》 


朱熹撰 朱杰人 严佐之 刘永翔主编 朱子全书 第 第 4 9


, , : 《 》 1
5 册 1


65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 ”

故 民 则 天地之经 义 ,
则 天之 明 ,
因 地之性 , 生其六气 , 用 其五行 。 


“ ”

后 有 五 色五 味五 声 , 因 不 使 民 失其 性 , 而 为礼 以 奉之 ,
使其 发而 中 节 , 

过无不 偏 ,
所 以 协 于 天地之性 , 而长久不 息焉 

然礼文之作 , 虽本之于 天 , 然其 中 增减损 益 ,


因 时 变革 , 虽千 万世不 同 矣

。 其 中 变化 , 方域 之 内 , 亦不 同矣 。
所谓三代 损益之文 , 虽 皆 本之 于 天 , 然显

现于 迹 , 实不 同也 。 乃至改正朔 , 易 服色 ,
其 中 变革 , 亦不同也 。 故 《 礼记 

“ ”

乐记 》 曰 : 五帝殊时 , 不相沿乐 ;
三王异世 ,
不相袭礼 。 五帝之乐 ,
不同

今之 乐 , 三王之礼 , 不 同 今之 礼 。
礼 乐之文 , 古 今不 同 矣 ,
文章制度 , 四 海相

异矣 。 乃 至 因 时 变革 ,
随 地取 宜 ,
其 中 变化 , 虽千 万 亿亦 不 足道矣 。 然 《 礼记




大传》 又 曰 : 立权度 量 ,
考文章 , 改正朔 ,
易 服色 , 殊徽号 ,
异 器械 , 

衣服 , 此其所得与 民 变革 者 也 。 其不 可得变革 者 则 有 矣 ,
亲亲也 ,
尊尊也 , 


长也 ,
男 女有别 , 此其不 可 得 与 民 变革者 也 。
然礼之 中 ,
有 可得 与 民 变革者

, 有 不 可得 与 民 变革 者 , 可变者 ,
礼 乐之文 章制度也 ,
不可变者 ,
礼 乐之理 

礼 乐 之情 也 。 故就 礼 乐 之情 理而 言 , 虽千万世不异矣 , 就 礼 乐 之文而 言 , 虽当

世亦 不 同 矣 

故礼 者 , 本 之于 天 , 圣王制 作 ,
效法 天地 以 成 文 , 故 天地者 , 礼 文 之本始

也 。 圣人效法天地 ,
制礼作乐 以应天 , 礼文虽起于圣人之为 ,
然莫不 出 于 天理

之当然 实圣人画 出 个 天 理模 样 教 于 人看 乃 天道显 象于迹 天理现 出 于文




, , ,

尔 !
圣 人制 礼作 乐 , 意 所 以 通达万 物 之情 , 所 以 辅 相 天地 以 化 成 万 物 者 也 ,


中增减损益 , 因 时变异 , 故其文 , 方域之 中 不 同 矣 , 然其理 , 虽千万 世不 易 矣





二 、 礼始 于 情 一 一

本 人 之 性情而作

人生而 莫 不 有 仁义之性

魏了 翁言 : ,
存乎其心 。 经礼三百 , 曲 礼三千 

圣 人禀诸天地 ,
所 以 合 内 外 之道 , 而节 文乎 仁 义者也 ? ? ?
洒扫 应对进退 , 

敬辞逊 撙 节 , 非 由外心以生也 , 非忠信之薄也 ,


非 人情 之伪 也 ,
凡 皆人性之 固

有 天秩之 自 然 而非有 毫勉强增 益 也 学者 诚 能 即 是仅 存而 推 寻 之 内 




, , 。 ,



诸心 ,
随事省 察 ,
充而至于 动 容周 旋之会 ,
揖逊征伐之时 ,
则是礼也 。

( 《 礼记集说 ?
序》 

魏 了 翁 之言 ,
可谓 深 明 礼 乐 之本 , 孔子之意 也 。 经礼三 百 , 曲 礼三千 ,


圣王 禀之于 天地 ,
体之于人情 , 合 内 外 之道 , 而节文斯焉 。
洒 扫 应对 , 揖 让撙

66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节 , 非外 心而 生 也 , 非 起于 人情 之伪 也 , 而实本之于 天 理 自 然 ,
本性 固 有 , 


情 具 期 间 无有 毫增 益勉 强 矣 于 是 依 人情 之 固 有 而 节 文 焉 此礼 文 之 所


自 , 。 ,

生也 , 礼 文之 所 从 来 者 也 , 故学 者诚 能 , 推寻根本 , 反 诸本 心 , 随事体察 , 

中 心 之情 而 达 动 容 周 旋 之 会 , 揖 逊征 伐 之 时 , 则 是礼也 。
故言 礼始于情 , 因人


情而作 , 本人之性情而 生 也 

“ ” “
故 曾子问 曰 : 三年之丧 吊 乎 ? 孔子 曰 : 三年 之丧 , 练 不群立 , 不旅

君子礼 以 饰 饰犹表 也 情 三年 之丧而 吊 哭



行 。 ( ) , , 不 亦 虚 乎 ? ( 《 曾子问

》 ) 礼所 以表情者 也 ,
有 是 情 则 有 是礼 , 无是情 ,
则 礼 文为虚 , 虽三千 三 百 


亦 不 足贵也 。 故子 贡 问 丧 , 子曰 : 敬为上 , 哀次之 , 瘠为下 。 颜色称 其情 


戚 容称 其 服 。 ( 《 礼记 ?
杂记下 》 ) ) 丧礼 , 敬为上 , 哀次之 , 其所 重 , 



在 称其情 也 , 非过 饰之文也 。 是 故 君 子 之于 礼 也 , 非作 ( 作 , 起也 ) 而 致其


” “
情也 , 此有 由 始 也 。 ( 《 礼记 ?
礼器 》 ) 《 礼记集解 》 曰 :
作 ( 作 ,
起也



) 而致其情 , 谓 本 无此情 , 而起而 强致之 。 君子之于礼 也 , 非本无此 情 , 



强起 以致之 , 而 实 有其情 , 然后 有此礼 以 随 之 。 所谓 内 有 恭敬 之 情 , 则 外有


交接 之 礼 ,
故礼 之所 由 始 ,
始 于 心 之敬 也 。
?? ?
礼之 由 于心 , 而 非 作致于 外




内 有 哀 戚 之情 , 而外 有哭踊 之礼 , 内 有 恭敬 之 情 , 而 外 有 交接 之 礼 , 故礼


之所 由 始 也 , 起 于 中 心 之情 也 , 非作 于 外者也 


故有 是情 , 而 后有 是礼 。 故 子 食 于 有 丧者 之 侧 , 未尝饱也 。 子于 是 日 哭



, 则 不歌 。 ( 《 论语 ?
述而 》 ) 孔子 食 旨 不 甘 , 日 哭不 歌 , 非意 之也 , 乃实



有 其情 也 , 此情 所 以 感通于有丧者 , 乃所谓 圣人耐 以 天 下 为 一

家 , 以 中 国为



人者 , 非意 之也 , 必 知 其情 。 ( 《 礼记 ?
礼运》 ) 孔子 必 知 其 哀 戚 之 情 

故 有 日 哭 不 歌 之文 。 此情 , 所 以 与 天 下 人共 也 。 故孩 提 之 童 , 闻 送丧 者 之 乐 


亦 戛然 不戏不笑 矣 , 此 情诚 感 通 于 人我 ,
故 《 礼记 ?
曲礼》 曰 :
邻 有丧 , 



不相 ; 里有殡 , 不 巷歌 。
死生之 事 , 人 皆有 之 , 邻 里有丧 , 哀戚之情 , 我实

能感之 , 故有 是 情 , 而有 不 相 不歌 之文 。 无此情 , 则 此文从何而 作 矣 ? 故礼情




为本 , 礼文为末 , 有 是情 ,
则有是文 , 无是情 , 则 礼文 为虚 。 如 孟子 言 


盖 上世 尝 有 不 葬 其 亲 者 , 其亲死 , 则 举而委之于壑 。 他 日 


之 ,
狐狸食之 ,
蝇蚋姑 嘬之 。 其颡 颡 额 也 ( , ) 有泚 ( 泚 ,
汗出 ) 

睨 而 不视 。 夫泚也 ,
非 为 人泚 , 中 心 达于 面 目 ,
盖 归 反 綦 裡 而掩之





。 掩之诚 是 也 , 则 孝 子仁人之 掩其 亲 ,
亦 必 有道 矣 。

67


山 东 大学硕士 学 位论文
 

太古之时 , 有 亲 死不 葬 ,
弃之沟壑者 ,
他 日 过之 , 见狐狸 食 亲 之 肉 , 蝇蚋

腐 亲 之躯 , 中 心惭而汗 自 出 , 非为 他人故也 ,
实 我之惭愧不 忍 之情 ,
自 中 心达

于面 目 也 , 故后返 归而掩盖之 。
孝 子 仁 人 之掩其 亲 必 有 其道 , 此必 诚有 中 心 之

情也 , 有是情 ,
则有是礼 。 故后世有丧葬之礼 , 有三 尺之棺 , 七尺之椁 以 掩亲


” 

之躯 , 乃 中 心 实有其情 ,
而后有是礼也 , 正义曰 :
此 章 言 圣 人缘情 制 礼 。


卷第 五 下

( 《 孟 子注 疏解经 ?
》 ) 程子 曰 : 圣 人缘 人情 以 制 礼 ( 《 河南程


“ ”

氏遗书 ?
卷六 》 ) , 又伊川 曰 : 礼 亦 出 于 人情 而 已 ( 《 河南程 氏遗书 ?


十七 》 ) , 礼之所 由 出 者情也 , 圣 人缘情 以 制 礼 , 因 民 固 有 之追慕之情 而 作 丧



祭之礼 , 因 民 固 有之室 家 之情 ,
而 作 冠 昏之文 , 因 民 固 有之交 际之情 , 而作乡

射之 礼 , 然礼文之作 , 其 本在 人 心 而 已 , 其本在 中 心 至诚 恳 恻 之真情而 已 



“ ” “ ” “

故 《 郭简》 有 道始于情 礼 作 于情 之说 。
其文 曰 : 礼作于情 , 

兴之也 , 当 事 因 方而制 之 。 其 先 后 之序 则 宜 道 也 。 或序 为之节 ,


则文也 。 致容

貌所 以 文 ,
节也 。 君 子 美 其情 ,
贵 【 其义 】 ,
善其节 , 好其容 ,
乐 其道 , 悦其


教 , 是 以敬焉 。 ( 《 郭 店楚简 ?
性自 命出 》 ) 礼作于情 ,
随事 处宜 , 义 以方

外 以制之 。
使先后 得其序 , 上 下 得其节 , 然 后致 容貌 以 文焉 。 故君子所美者 

美其情 也 ,
所贵者 ,
贵其 义也 ,
善节 ,
好容 ,
乐道 ,
悦教是 以 敬焉 。 然其本 作


“ ”

于情 ,
因 人情 而 节 文 具 焉 。 故又 曰 :
情生于性 ,
礼生于情 。 ( 《 郭简 ?



“ ”

丛二 》 又曰 礼 因 人之情而 为之节文 者 也 郭简 语丛 礼生



) : 。 ( 《 》 )

于情者 焉 ,
因 人情 而 为之节 文 也 , 情生而后 礼文随之 

“ ”

故 《 六经 奥 旨 ?
乐书》 有言 : 礼本于 人情 ,
情生而礼随之 。 其文 曰 

情 生 而 礼 随之

礼 本于人情 ,
。 古者 民淳事 简 ,
礼制 虽 未有 

然斯 民 不 能 无 室 家之情 , 则 冠婚之 礼 已 萌 乎其 中 。 不 能 无 交际之情




, 则 乡 射之礼 已 萌 乎其 中 。 不 能 无 追慕之 情 , 则 丧 祭之 礼 已 萌 乎 其


中 。 自 是 已还 日 趋于文 ,
燔 黍捭 豚 足 以尽相 爱之礼矣 ,
必 以 为 未足

积 ,
而 至 于 笾豆鼎 俎 。 徐行后 长 ,
足 以 尽 相 敬之礼矣 ,
必 以为 未足

积 ,
而 至 于宾主百拜 。 其 文非 不盛也 , 然 即 其真情 而 观之 ,
则 笾豆

鼎 俎 未 必 如 燔 黍捭 豚 相 爱 之 厚 也 。 宾主百拜 , 未必如徐行后 长 相 亲


之密也 。 大抵 礼 有 本 有 文 , 情者 其 本也 。 享食之文 , 揖 逊拜 跪 其 本


则 敬而 已 , 丧纪之文 ,
擗踊 哭泣其本则 哀 而 已 。 祭礼之 文 ,
棵献酧


酢其 本则诚 而 已 。 即 其 本 而 观之 ,
日 用 三牲可 以 为 养 ,
啜 粟饮 水 亦

可以为养 。 袭 冒 绞給可 以 为 葬 ,
敛手足形 亦 可 以 为 葬 , 庭实 旅百 可

68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以为 享 ,
瓠叶 兔首亦 可 以 为 享 ,
区 区之文 不 患其不该也 。 有其 本 而

无其文 ,
尚 可 以 义起 。 有其文 而 无其 本 , 则 并 与 文俱废 矣 , 何谓礼



本情 而 已 ? ( 《 六经奥 旨 ?
乐书 》 

此文 可谓 深 明 礼 乐 之 大 旨 矣 。 礼 本于 人情 也 , 情生 而 后 礼 文 随 之 , 故有 是

情 , 则有是礼 。 上 古之时 , 民事淳 朴 , 礼制 虽 未有 , 然不 可谓 无是礼 。 当 时人



也 , 亦 无 不 有 室 家 之情 , 则 冠 昏 之 礼 己 然 萌乎 其 中 矣 ; 亦 无 不 有交 际 之情 , 

乡 射 之 礼 已 然 萌 乎其 中 ; 亦 无 不 有 追慕 之情 , 则 丧祭之礼 已 萌 乎其 中 。 此情 亦

所 以圣人与 万 民 同 然者也 , 圣 人 因 吾 心 固 有 之 同 然 之情 , 而作 乎 冠 昏丧祭之文



, 随后事 与 时并 , 礼文代兴 , 以 致三 百 三千 , 人文 大 成 , 然 宄 其所 本 , 礼文 之

作 , 本 乎 人情 而 已 矣 ,
中 心 之情 发而 有 礼 文 之 事 也 。 故有 爱 亲 之 情 , 而后有晨

昏 定省 之礼文也 ; 有 夫 妇 之情 , 而后 有 婚 姻 嫁 娶 之 伩 节 也 ; 有君 臣 之情 , 而后

有 朝 聘 上 下 之礼 仪 也 。 然诸 礼 文 仪 节 之 事 , 其本 皆 人 情 而 已 也 ,
故曰 : 礼本情


而已 

故 燔 黍捭 豚 , 以 致其 相 爱 之 情 而 已 , 犹不 足尽 , 以 至 笾豆 鼎 俎 ; 徐 行后 长

, 以 致其 相 敬 之 情 而 已 , 犹不 足尽 , 以致宾主百拜 。 非谓 文不 盛 不 足 以 尽情 


然 自 其真情 以 观之 , 透豆 鼎 俎 未 必 及 燔 黍 捭 豚 也 , 孔子 所谓 :
其 燔 黍 捭豚 


污尊而杯饮 , 蒉 样而 土 鼓 ,
犹 若 可 以 致其敬 于 鬼 神 。 ( 《 礼记 ?
礼运》 ) 


“ ”
故何 也 ? 乃 所谓 大抵 礼 有 本 有 文 , 情 者 其本 也 。 食 飨 之礼 , 其本 则 敬而 已



矣 ; 丧 纪之文 , 其 本 则 哀而 已 。
祭礼 之仪 , 其本 则 诚 而 已 。 故苟 无 真情 , 



日 用 三牲 之养 , 尤为不孝 也 。 ( 《 孝经 ?
纪孝 行 章 第 十 》 ) 然真情 所 至 , 


“ 


敛 手 足形 亦 可 以 为 葬 矣 。 故子 路 曰 :
伤哉 贫 也 生 无 以 为 养 死 无 以 为 礼 也
, ,


孔子 曰 :
啜 菽 饮水 尽 其 欢 斯 之 谓 孝 敛 手足 形 还 葬 而 无 椁 称 其 财 斯 之 谓 礼
, 
 ; , , ,

” “
。 ( 《 礼记 ?
檀 弓 下》 ) 故孙 希 旦 曰 :
夫所 谓 孝 与 礼 者 ,
亦 务 乎 其 本而 已


” “
礼 记 集解 卷十 而 其本 本在 中 心 之 情 也 故曰 有其 本而




。 ( 《 》 ) , 。 :

无其文 , 尚可 以义起 。 有 其 文 而 无其 本 ,
则 并 与 文 俱废 矣 , 何 谓 礼本情而 已



? 礼 因 人情 而 作 , 礼 文 之 本 亦在 于 情 而 已 矣 。
苟有 是 情 , 虽礼文未有 , 可以

义起 , 虽斯文 不存 ,
然礼情 依 旧 , 礼本如 是 , 则 礼 文 制 度 仪 节 亦 可 复 起矣 。 

若礼本不 明 ,
真情不 得畅达 , 则 虽三 百 三千 , 棵 献酧酢 , 擗踊 哭泣 , 亦 不过虚


文 , 徒增 伪 饰 尔 。 故 礼本于情也 , 圣 人 缘人 情 而 制 礼 , 情生 而 礼 随 焉 , 礼至 则

情顺焉 

69


山 东 大 学硕 士学位论文
 

然此情 所至 , 非独通达 于 天 下 万 民 , 亦 所 以 通达 于 天地 万 物 。
故仲尼 之畜


狗死 使子贡埋之 曰 吾 闻之也 敝帷不弃 为埋 马 也 敝盖不弃 




, , : , , ;


埋狗 也 丘也贫 无盖 于 其封 也 亦 予之席 毋 使其首 陷 焉 礼记


。 , , , , 。 ( 《

“ ”

檀弓下》 ) 敝帷不 弃 , 为埋 马 也 ; 敝盖不 弃 , 为埋狗 也 ,
故情之所至 

礼文是兴 ,
非止 于 人而 已 矣 , 亦 达于 天地万 物 , 此人之不 忍 人之情 , 所 以 通达

于狗马也 , 故有 是 礼文 。 故孔子 虽贫而 无盖 , 亦 予 之席 ,


毋 使陷其首 , 实孔子


“ 

中 心 之仁情 ,
所 以及于物也 ,
故有此行 。 又 子钓而不纲 , 弋不射宿 。

( 《 论语 ?
述而 》 ) , 此 皆 孔子 之不 忍 人 之情 , 通达于 物 ,
而有是行也 。 



《 礼记 ?
王制 》 曰 :
獭祭鱼 ,
然后 虞 人入泽梁 ; 豺 祭兽 ,
然后 田 猎 ; 鸠化为

鹰 , 然 后 设蔚罗 ; 草木零落 , 然后 入 山 林 。 昆虫未蛰 , 不以火田 。 不麂 ,


不卵



不杀胎 ,
不妖夭 ,
不覆巢 。
故不 时不取 , 不杀胎 , 不覆巢 , 乃 所 以 情通万

物 , 故有 是礼 也 。 故礼始于情 ,
情生而礼随焉 ,
情之所至 , 礼亦至焉 

故礼生于情 , 圣 人本 人情而为之节 文 焉 。 然礼文之作 ,


亦 所 以 达 中 心 之情



也 。 故 《 汉书 ?
礼乐志 》 言 : 畏敬之意难见 ,
则 着之于 享献辞受 ,
登 降跪拜

; 和 亲 之说难 形 ,
则 发之于 诗歌咏言 ,
钟 石筅 弦 。 盖嘉其 敬意 而不及其财贿 

美其 欢 心 而不 流其 声 音 故孔子 曰 礼云礼云 玉 帛 云乎哉 乐云乐云 




。 : ,
? ,

鼓云 乎哉 此礼 乐 之本 也 人 固 有 敬畏 尊 重之情 然其情难现 故着于享




? 。 , ,

献辞 受 , 登 降跪拜 , 然享献 辞 受 , 登 降跪拜 亦 所 以 达 中 心 敬畏尊 重 之情 也 ; 




固 有 和 亲 爱 人之情 ,
然其情 难说 ,
则 着 于诗歌咏言 , 钟石筅弦 ,
乃所谓 : 

之为 言 也 ,
长 言 之也 。
… …

长 言之不 足 ,
故嗟 叹之 ; 嗟 叹之不 足 , 故不 知 手之


舞之 , 足 之蹈 之 也 。 ( 《 礼记 ?
乐记》 ) 然诗歌咏言 ,
钟石筅弦 , 亦 所 以达


和 亲 爱 人之情 也 。 故 嘉其敬意而不 及 其财贿 ,


美其欢 心 而 不 流其 声 音 。 故孔

子曰 礼云 礼云 玉 帛 云乎哉 乐云乐云 钟 鼓云乎哉 此礼乐之本也




‘ ’

: ,
? ,


礼 乐 固 有不在 钟鼓玉 帛 者 ,
其诚 敬 之情 难现 , 而着于钟鼓玉 帛 , 然钟 鼓玉

帛亦 所 以 达 中 心 之情也 

礼 本 人情 而 生 ,
情也者 ,
礼之本也 。 然礼非 直情 而行者 也 ,
乃 因 乎 人情而

品节之 , 复情 以 归 于 正 , 此所谓 礼 也 。
故 《 礼记 ?
乐记》 曰 


夫乐者 ,
乐也 ,
人情之所不 能 免也 。 乐必 发于声 音 , 形 于动

静 ,
人之道 也 。 声 音动静 ,
性 术之 变 , 尽于此矣 。 故人 不 耐 ( 耐 

能也 ) 无乐 , 乐 不耐无形 。 形 而不为道 ,
不 耐无乱 。 先 王耻其乱 

故制 雅 、 颂之声 以道之 ,
使其声 足 乐 而 不 流 ,
使其 文足论 而 不 息 

70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使其 曲 直繁瘠 、 廉 肉 节 奏足 以 感动人之善心 而 已 矣 。 不使放心邪 气







得接 焉 ,
是 先王 立 乐 之 方也 。

夫乐 者 , 人情 不 能免 也 , 然必 发于 声 音 , 形于动静 , 若形而不 为道 , 则乱


“ ”

矣 , 先 王耻 其乱 , 故制雅 、 颂之声 以 道之 , 使其乐而不流 , 形而不乱 , 





以 感人之善 心 , 不 使放心 邪 气接 焉 , 此 先 王立 乐 之方 也 。 礼亦如是 , 亦 人情



之所不 能 免也 。 孔子 高 足



有子 与 子游立 见孺 子幕者 有子 谓子游 曰 予 壹不知 夫



, ,

丧之踊 也 予 欲去之 久矣 情在 于斯 其 是也 夫 子游 曰 


’ ‘


。 ,
?  :

: 有微 情者 , 有 以故兴物者 ; 有直 情 而 径行者 , 戎 狄 之道也 。 礼道




则 不然 ,
人喜 则 斯 陶 ,
陶斯咏 , 咏斯 犹 ,
犹斯 舞 , 舞斯 愠 , 愠斯 戚


”
戚斯 叹 叹斯 辟 辟斯 踊 矣 品 节斯 斯之谓礼 礼记


, , ,


。 ( 《


檀 弓 下》 

“ ”
有 子 欲去 夫丧 之 踊 久 矣 , 以为 情在 于斯 , 其是也夫 , 苟得其情 , 何用



直情而径行 者

于踊 矣 ? 子游 以 为不 然 , 所谓 , 戎 狄 之道 也 。 礼道则 不然 

情 发乎 于 中 , 品 节 斯于 外 ,
斯 之谓 礼 。 故礼 者 , 人情 所 不 能 免 , 然直情而发则



不可 ,
故有 人喜 则 斯 陶 , 陶斯咏 , 咏斯 犹 , 犹斯 舞 ,
舞 斯温 , 愠斯 戚 , 戚斯


” “
叹 , 叹斯辟 , 辟斯踊矣 。 品 节斯 , 斯 之谓 礼 。 《 集解 》 曰 :
然情 不 可 以 径

行 , 故 先 王 因 人情 而 立 制 , 为 之 品 而 使 之有 等 级 , 为 之节 而 使 之有 裁 限 , 故情


” “

得其 所 止 而 不 过 , 是乃 所谓 礼 也 。 《 郭简 》 曰 : 致颂庙 所 以 文节 也 ,
。 或序

为 之节 则 文 也 。 体其 义 而 节 文 之 。 圣 人 比 其类 而 论 会 之 观 其 先 后 而 逢 训 之 体

 , ,

其 义 而 节 文 之 理 其情 而 出 入 之 然 后 复 以 教 , ,
。 礼作 于情 , 然非直 情 而行 , 


“ ”

所谓 体 其 义而 节 文 之 理 其 情 而 出 入 之 ,
, 因 情立义而 品 节之 , 乃 所谓 礼 也 

彭林言 君子 美其情 是 因 为 礼缘于情而起 所 以 要 出入 于情 但是




‘ ’ ‘ ’

: 。
, ,

并非 唯 情 至 上 而 是 要 贵其义 要 体其 义 而 节 文 之 义者 宜 也 根据 情


‘ ’ ‘ ’

。 。
, , ,


之所 宜 来规定 节 文 这才 是 礼 所论与子游如 出 辙 故礼者 导 人情 者 也


。 。 , 

其始 也 , 始 于 人情 ,
其终也 , 品 节斯焉 ,
乃 所谓 礼 。 直情而行 , 戎 狄 之道 也 

汲汲于 仪文 , 遗本逐末 矣 , 直情而 品 节斯 , 使 情 得其所 , 无过无 不 及 , 斯可谓



善矣 


又 《 礼记 ?
礼运 》 所谓 礼 义者 , 人之大 端 , 所 以 讲信 修 睦 , 而 固 人 之肌

、 肤 之会 , 筋 、 骸 之束 也 ; 所 以 养 生 送死 , 事 鬼 神 之 大端 也 ; 所 以 达 天道 ,



” “
人情 之 大 窦 ( 窦 , 孔穴 也 ) 也 。
孙希旦 曰 : 道出于天 , 先 王 制 礼 以 达之 

7 


山 东 大学 硕 士 学位论文
 

而 秩叙 经 曲 自 此而 行 ; 情具于 人 , 先王制 礼 以 顺之 ,
而 喜 怒哀 乐 由 此而 和 


?? ?
孔穴 , 物之所 出 入 , 礼 亦 天道 人情 之 所 由 以 出 入 也 。 ( 《 礼记集 解 

卷二十二 》 ) 道之大 原 出 于 天 ,
先王制 礼 以达天道之意 ,
而秩叙经 曲 自 此而行

; 七情之生 具 之于 人 , 先王 顺 因 人情 以 制 礼 ,
而 喜 怒哀 乐 由 此而 和 。 故礼 亦 乃

天道 人情之所 出 入 者 也 , 圣王 因 天道 人情 而 制 礼 , 而 礼 又 所 以 达 天道 顺 人情 者

也 


又曰 : 圣人作 则 , 必 以 天地为本 ,
以 阴 阳 为端 … …

礼 义 以 为器 , 人情 以

为田 … …

以 天地为本 , 故物可举也 。
以 阴 阳 为端 , 故情可睹也 。
… …

礼义 以为


器 , 故事 行有 考 也 。 人情 以 为 田 , 故人 以 为奥也 。 ( 《 礼记 ?
礼运》 ) 圣人


作则 , 必 以 天地 为本 , 人情为 田 。 故礼之于 人也 ,
犹 酒之有 蘖 也 , 君子 以 厚


小人 以薄 。
故圣 王 修 义 之柄 、 礼 之序 ,
以 治 人情 。 故 人情者 , 圣王之 田 也 

修礼 以耕之 ,
陈义 以种之 ,
讲学 以 耨之 ,
本仁 以 聚之 , 播乐 以 安之 。 礼之于


人 , 犹 酒 之有 蘖 , 君子 以 厚 ,
小人以薄 。
非礼有 厚薄 , 人 自 为厚薄 , 故 圣王


修义之柄 、 礼之序 ,
以 治 人情 。 礼本于情 , 然情之发而不得 中 节 ,
则 有过与


不及之偏 ,
乃 至逐情 以 化于 物 ,
以至 好恶无节于 内 , 知 诱于 外 , 不 能反躬 

天理灭矣 ,
故圣 人制 礼 以 治 人之情 , 所 以复情 以 归于正者也 。 孙希旦 所谓 

礼 义本 出 于 人心 , 而 或至无礼 无义 , 心 动而情乱也 。 圣 人修其柄 与 其序 , 




” “

以 治 人情 而 已 。 ( 《 礼记集解 ?
卷二十二 》 ) 故曰 : 人情 者 , 圣王 之 田 也

所 以 固 人肌肤之

。 礼 以耕之 ,
义 以种之 , 学 以 耨之 , 仁 以聚之 , 乐 以安之 , 

“ ” “ ”

会 , 筋骸 之束 ,
使人 四 体 既正 , 肤革充盈 ,
和顺积 中 ,
英华发外 ,


使

七情 之 发 ,
发而 中 节 , 人之性情 , 皆 得其 正 。 乃 所谓 礼 本 人情 ,
而 还 以 养 人情

者也 

合生气

《 礼记 ?
乐记》 曰 : 是 故先王本之情性 ,
稽之度 数 ,
制之礼 义 , 

之和 , 道五常之行 ,
使之 阳 而不散 ,
阴 而不密 ,
刚气 不怒 ,
柔气不慑 ,
四畅交


” “

于 中而发作于外 , 皆 安 其位而不 相 夺 也 。 《 正义》 曰 : 先王制 乐 ,


本人情


” “
性 。 礼亦如是 ,
乃 所谓 先 王本人之情 性 而制 礼 作 乐 , 所以使 四畅交于 中而


发作于外 , 皆安其 位而不 相 夺也 。 礼之始也 , 生 于 人情 者 也 ,


礼之用 也 , 

以 养 人情者 也 。 故 礼 本 人情 而 作 , 凡合 于 人情 ,
礼 文 虽 未有 , 可 以义起也 ,


礼者 , 非锢情 灭性者 也 , 乃 所谓 养人者 也 , 所 以 使 人情 各 得 其 正 者 也 。


孔子 曰


货力辞让

: 其居 人也 曰 养 ( 《 礼记 ?
礼运 》 ) , ,
饮食冠 昏 , 丧 祭射 御 朝


“ 

聘等 凡礼 文之作 , 皆所 以 养 人者 也 。
马 晞孟 曰 : 礼 以 养人为本 ,
故曰养 。

72


山 东 大 学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恭敬 辞 让 之 所 以 养 安

荀子 曰 : , 礼 义 文 理 之 所 以 养情 。 ( 《 荀子 ?
礼论篇


》 ) 故 礼 以 养 人 为本 也 , 恭敬辞让所 以 养安 也 , 礼义 文理所 以养情 也 。 故程子


“ ”
曰 : 学莫大于致知 , 养心莫大于礼义 。 ( 《 河南程 氏遗书 ?
卷十 六 》 ) 

礼者 , 所 以 养 人者 也 

故礼始于情 ,
情生而后礼随之 , 圣 人缘 人 情 而 制 礼 ,
所 以 因 乎 人情 而 节 文

之焉 , 礼 文 之作 , 亦 所 以达 中 心 之情 也 。 故情 也 者 , 礼 之本也 , 然礼也者 , 


直情 而行者 也 , 因 乎 人情 而 品 节 之 , 乃 所谓 礼 也 。 礼生于情 , 而还 以 养 人 情 者

也 

73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第三章 礼有三 义 , 实 一

礼也

” “

孔子 曰 吾道 以 贯之 论语 里 仁》 马 浮曰 天人 




一 一

: ( 《 ) , :

道 外 无事 事外无道 贯之 旨 也 故 礼 虽有形 上 天道 义 中 心德性义


。 , , 。 , 

文章制度义 虽有本有末 有 内 有外 然实 礼也 礼无所不包 言 礼字



, , , , , 

则 本末终始 , 天道 性 命 已 然存乎其 中 。 然 宄其 大源 ,
明 其条理 , 知其所然与其

所以然 则 不 得不 明 礼之三 义 虽 言三义 然实 礼也 言 礼之文 则 礼之本




, , 。 , ,

在其 中 , 言 礼之本 ,
而无不就之于文 以观之 。 其 中 本末终始 ,
天人 内 外 , 无往

而不为 也



第 一

节 天人纵贯 ,
体用 一



在 传 统儒 家观念 中 天人合 可谓 基本 的 思维方式 也是传统 中 国 哲




一 一

, , ,

学 家 思 考 宇 宙 人生 的 基本方法 天人为 天 人合 也 是本文立 文 之法 的 核 心




一 一

。 ,

关 于 天 人合 关 系 之论述 先 儒 论之 己 极尽 详 明 汤 介先生 归 结 言 


一 一

。 , , :

明 理 家 从本体论上 论证 天人合 二程 体用 元 显微无 间 说 




‘ ’ ‘ ’ ‘



。 ,

人关系 朱熹用 人人有 太极 物物有 太极 说 天人关 系 陆 九渊




’ ‘ ’ ‘ ’
一 一


; ;

的 宇 宙 便是吾 心 吾心 即 是宇 宙 王守仁 以 心即天 言 心 则 天地万 物 皆


‘ ’ ‘

, , , 

” ¥ “
举之矣 说 天人 体 完成 天人合 的理想境界 而本文所言 


’ ‘ ’ ‘ ’
一 一

。 。

”“ ” “ ”

体 义之礼 德 性 义之礼 文 制 义 之礼 在 天人合 思想 中纵贯为 




一 一

, ,

用 元 故可言 礼者 在 天为天之理 在 人为 中 心之义 发作于外为文 此义




。 , , , ,

乃 天命之于 我 , 特完具 于人之本心本性之 中 , 此文虽作之于人 , 而 实 无不本之



于天 

“ ” “
孔子 曰 : 天生 德 于 予 , 《 中庸 》 继之 曰 :
天命之谓性 , 率性之谓


” “ ”

谓 天所命生 人者 也

道 ,
郑注 曰 : 天命 , , 是谓 性命 。 程子 曰 :
言天之


” “‘
自 然者 ,
谓 之天道 。 言 天之付与 万 物者 , 谓 之 天命 。
民 受 天地之 中 以


” “
生 天命之谓性 也 孟子 曰 仁者 人也 合而言之 道也
’ ‘ ’ ’ 

, 。 : , 。 , 。

” ?
中 庸 》 所谓 率性之谓道 是也 中 庸集说 》 故天所赋焉而人受焉


‘ ’

《 。 ( 《 )


曰性 , 率 性 则 谓 之道 ,
天道性命 ,
何所异耶 ? 蓝 田 吕 氏曰 : 性与 天道 ,
本无


” @ “

有异 矣 天

注 道 究 其根本 而 言 无往而不 为 故朱子 曰 





一 一

。 , , 。 :


中 国 文化书 院 讲演 录编 委 会 编 : 《 中 外文 化 比较研 究》 , 上海 : 生活 ·
读书 ·
新知 三联书


店 , 1 988 年 第 46 页, 

杨少 涵校理 中 庸集说》

卫湜撰 ; : 《 ,
第 6 页 


湜 撰; 少涵 校理: 庸 集说》, 9 。


《 中 第 页

74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位 论 文
 

人之所 以 为 人 道 之所 以 为 道 圣人之所 以 为教 原 其所 自 无 不 本于 天而


, , , ,


备于我 中 庸 章 句 》 礼道亦 如 是 无 不 本 之于 天 而备 之于 人

。 《 , , 

“ ” “
孔子 曰 其降曰命 其文 曰 是故夫礼 必 本于 大 分而为天地


: , : , ,

列 而 为鬼神

, 转而 为 阴 阳 , 变而为 四 时 , 。 其降曰命 , 其官于天也 。 ( 《 

记 礼运 》 是 故夫礼 周 流 无 不遍 本始于太 自 流 行 于 天地 万 物 之 中


) , , , 

而 降衷于 人 ,
其降曰命 , 人受 之 曰 性 ,
故 人 自 具 足礼 之理义于 本心 本 性之 中 

故大 礼 之 理 , 降衷于 人 , 而完 备于 人之本心 本 性之 中 , 而 为 中 心 之义 , 及 其形

于动静 发作 于文 乃 有 礼仪制 度文 章 然其理 也 义也 文也 其实 也


, , 。 , , , 

皆 礼也 乃 所 谓 天之 降 衷 于 人 而 人之受之于 中 其实 也 故马 氏 曰
一 一

。 , , , 

“ ”

礼义 出 于天 , 而受中 自 于人 ; 礼义虽 出 于人 , 而 降衷 自 于天 。 ( 《 礼记集



说 ?
卷 五十 八 》 


刘子 曰 : 吾闻之 , 民 受天地之 中 以 生 , 所谓 命也 。 是 以 有动作 礼义威仪


之则 , 以 定命也 。 ( 《 左传 ?
成 公 十 三年 》 ) 人受天地之 中 以 生 也 , 乃所谓

命也 。 天 地之 大 礼 , 周 流于 万物 , 人受天地之 中 以 生 , 固 自 天 地之 大 礼 于 本 性

本心 为 身 之大 礼 乃 所 谓 性 中 之礼 焉 然 性 中 之 礼 其 本 之于 天 故礼 义威


, , , ,

仪之 则 , 可 以 定命也 ,
乃 所谓 尽 心 知 性 以 知 天 

故礼 自 周 流于 天 , 曰理 , 自 具 足于 人 , 曰性 。
故 天 地 有 大礼 , 斯须不 可去

之 , 去 之则 天地不 生 , 其名 曰理 , 曰道 , 曰序 , 曰则等 , 人身 有大礼 , 斯须不





可去 之 ,
得之则 存 , 失之则 亡 , 其名 日 性 , 日仁 , 日诚 , 日敬等 , 故 德性义


” “ ”
之礼 与 道体义 之礼 , 在 天 人纵贯 ,
天 人合

的系统中 , 无往而不为



然 礼 之 理 固 存 之 于 天 地万 物 之 中 , 乃 天 地万 物 本 然 固 有 之 道 理 , 及其周 流



万物 , 万 物莫不 禀 之 , 程子 曰 : 物有 自 得天理者 , 如 蜂蚁知 卫 其君 , 豺獭知



祭 。 ( 《 河 南程 氏 遗书 ?
卷十 六 》 ) 礼之理 也 , 非独 存 之 于 人 , 亦 存 之于 物


。 然物 虽 禀 之 , 而不知有之 , 顺理之 自 然而不 知 其所 以 然 , 故鹰 祭鸟 , 獭祭 鱼


蜂蚁卫其君 , 乃 自 然之律则 ,
大 礼 之 流行 , 然 鹰 蚁 未 尝有 礼 之 中 心 之 义 也 


亦 未尝有 中 心 之仁爱诚敬 之情 也 。 《 礼记 ?
曲礼》 曰 : 鹦鹉能言 , 不离飞鸟

; 猩猩 能 言 , 不 离 禽兽 ; 今 人而 无 礼 , 虽能言 , 不 亦 禽兽之心乎 ? 夫唯禽兽无







礼 , 故父子聚扈 , 是故圣人作 ,
为礼 以敎人 , 使人 以有礼 , 知 自 别 于 禽兽 。

人之所 以 贵 于 万物者 , 礼义是也 , 非特 完 备 于 礼 之 理 也 , 亦 乃 特具 足礼之义 也



故 万 物 与 人 同 禀 礼 之理 也 乃 所 谓 道 体 义 之礼 体 流行 万 物 咸存 然特


。 , , , ,

言 个 德性义 之 礼 所 以 使人知 别于禽兽 所 以 使人 明 其 禀 天 地之 礼 以 生




, 自 , ,

75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 当 充扩 中 心之礼义 ,
知 礼之 当 然及其所 以 然 , 尽心 知性 以知天 , 存心养性 以

赞 天地之化 育 。 故圣 人本 人心 固 有 同 然之理 义 , 制 礼 乐 之文 , 为礼 以 教人 , 

以 父子有 亲 , 君 臣有 义 ,
夫妇 有 别 ,
朋 友有信 , 而 后 人道 盛 焉 , 天地之大 礼 明

焉 , 此所谓 尽 己之性 以 尽 人之性 也 。 非独 尽 人之性 也 , 亦 当 尽 物之性 也 , 故圣




人为礼 以 教人 , 所 以 赞 天地之化 育 , 助天地 以 成万物者也 ,


然而 天地位 焉 

万物育 焉 ,
天地各 得 其 所 ,
万物各得其序 , 此真 天 地大 礼之流行而 无碍 焉 

所 以 人 禀 天地之 大礼 以 生 , 还 以 参 赞 天地 以 助 大 礼之 流 行 , 而化 育 万物者 焉 

“ ” “ ” “ 

故礼之理诚深 矣 ,
然究其本 , 道体义之礼 德性义之礼 文制 义之礼

其实 也



“ ” “ ” “ ”

道体义之礼 德性义之礼 ,
礼 之本也 ,
体也 ; 文制 义之礼 , 


“ ” “ ”
之末也 , 用也 ; 德性义之礼 , 礼之 内 也 ; 文制 义之礼 , 礼之外也 。 


“ ”

所谓 体用 元 显 微无 间 期 间 本无许 多 天人 内 外 隔 阂 只 是说 



, , ,


“ ” “

礼 程子 曰 至显者 莫如事 至微者 莫如 理 而事理 显微


一 

。 : , , , 。 ,

” “

源 。 ( 《 河南程 氏遗书 ?
卷二十五》 ) 又 至 微者 理也 , 至著者 象也 。 体用



元 , 显 微无 间 。
观会通 以 行 其 典 礼 , 则 辞无不 备 。 ( 《 周 易 程 氏传 ?
序 

至 微而不可见者 理也 至 着 至 显 而 不 可掩者 事也 象也 然事理 致


) , , , , 。 

“‘

显 微无 间 体用 元 王阳 明 曰 礼 字即是 理 字 理之发见可见者


’ ‘ ’

, 。 : 。

谓之文 文 之 隐 微不 可 见 者谓 之理 只 是 物 传习 录》 故理 文本是


, , 。 ( 《 )

物 其 幽微不可见谓之理 自 其 发见 现 于迹谓 之文 然实是 物 故理也






自 , , ,

“ ” “ ”

文也 其实 也 理文 也 故 道体义之礼 与 文制 义之礼 皆是



一 一

, , , , ,

“ ”

礼也 , 自 其至微不可见而横行于 万物者 , 谓之 道体 义之礼 ,


自 其发见于文


“ ” “ ”

显像于迹 着 于 万 事 万 器之 中 乃谓之 文制 义之礼 然皆 礼 也


, , ,



理文即是 事 何以言 个礼 分有三 层 义 理文虽是 也 然就其然与




一 一 一

, , 。 ,

其所 以 然 则有 个本末先后 文理虽是 事 在形下世界中 实不可分 然推




, , , , ,

“ ”

上去言 , 必 要 言 个 礼 之理 也 , 即 道体义之礼 , 此礼 自 存于 天地之先 , 而 



周 流 于 天地之 后 虽 山 河大地 时沦落 此礼依 旧 无有増 减损 益 不 待 人存




, , , ,

而 自 存 不随物亡而与 之具 亡 虽言礼 也 然终 究 是 礼理给 出 了 礼 文 形上




, 。 , ,

“ ”

制 度 文 章 礼文 三千
“ ”

道体义之礼 与内在 德性义之礼 ,


乃 所谓 礼之本 也 , 

, 乃 所谓 礼之末也 

76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位 论文
 

第二节 本末 一

体 ,
道器不 离

礼 理也 性也 文也 虽言 个礼 终宄有礼之本也 礼之末 也 孔子


, , , , , , 。

“ ” “ ”
曰 大哉 问 礼 之本也 然 非 贵 本 贱末 实本末 体也 孔子 言 礼 虽


: , , , 。


本末 以相待 文质 以相 形 然 非 贵 本 而 贱末 重 质 而轻 文 故曰 周 监于二


。 , 。 : 

” “ ”

代 , 郁 郁 乎 文哉 , 殷商 二 代 , 礼文虽简 , 然 礼情真 挚 , 而子 曰 : 吾 从周 

“ ” “
尹氏曰 :
夫 子 美其 文 而 从 之 。 孔子 又甚美周 之文 也 。 又曰 :
质 胜文 则 野 


文 胜质 则 史 文 质 彬 彬 然 后 君子 , ,
。 ( 《 论语 ?
雍也 》 ) 故孔子 非贵 文 而轻质



也 , 非贵质而轻文也 , 文质 彬彬 , 可谓 善矣 。 故棘子 成 曰 : 君子 质 而 已 矣 

” “
何 以文为 ? 子贡 曰 :
惜乎 !
夫子之说君子 也 。 驷不及舌 。 文犹质 也 , 质犹



文也 。
虎 豹 之鞟犹犬羊 之鞟 。 ( 《 论语 ?
颜渊 》 ) 文 犹质 也 , 质 犹文 也 , 



质 相形 本末 体 可谓 不 失 孔子之 意 也 故荀子 曰 礼者 本末 相 顺 


, , 。 : , ,

始相应 。 ( 《 荀子 ?
大略篇 》 ) 礼也者 , 本末 以 相 顺也 , 终始 以 相 应也 。 

也者 , 情也者 , 礼之本也 ; 文也者 , 仪也者 , 礼 之末 也 。 言 礼 之本 , 而未尝不



及 于末 也 , 言 礼 之末 也 , 而 本在其 中 矣 

“ ”
故 林 放 问 礼 之本 ,
朱子注 曰 : 盖 得其本 , 则 礼 之全体无不在 其 中 矣 

盖 得 其本 , 则 礼 之全 体大 用 无不 在 其 中 , 言 礼 之本而 用 在其 中 矣 。
本末 不 可 离


道器本 为 其文 曰

, 。 


林放 问 礼 章 先 生谓 得其 本 则 礼之 全体 无 不 在


‘ ’ ‘

问 :
, ,

其中 如 何是 礼之 全体 ? 兼文质 本末 言 之 


’ , ‘ ’ ‘


曰 : 。 曰 :

面 只 以 质 为 礼之 本 如 何 又 说 文 质 皆 备 ? 有质 则 有文 


’ ‘


曰 :

本则 有末 。 徒 文 而 无质 ,
如 何 行得 ? 譬如 树 木 ,
必 有 本根 , 则 自 





若 无 本根 随 即 萎 落矣
”
有枝叶华实 则 虽 有枝叶 华 实

。 。
, ,

( 《 朱子 全书 》 

“ ”
如 何是礼 之全体 ,
朱子 曰 :
兼文质 本末 言 之 , 不 可 说有 个 质 则 无 个 文



, 更 不 可 说有 个 文 则 无 个 质 。 朱子 曰 : 有质 则有文 , 有本则 有末 。
徒文而无



质 ,
如 何行得 ? 礼 也者 ,
有质 则 有文 , 有本则 有末 , 无其 质 , 礼文安 从 出 之

无其 文 礼 本何 处行得 礼之本末 如 木 之根 叶 凡诸 木 必 有 其 根 根本


? ,
? , , ,

固立 , 则 枝繁 叶茂 , 苟 无其 根 , 虽 叶 华而 终凋 矣 。 然礼之本末 ,
若 木之根 叶 

本为 体 其实 也 所 以 要 说 个 礼 之全 体 实兼文 质 本末而 言 之 虽非文 即




一 一

, 。 , ,


朱熹 撰 ; 朱杰 人 ,
严佐之 , 刘永翔主编 : 《 朱子全书 》 第 1 4 册 第 ,
884 页 。

77


山 东 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
 

是质 本 即 是末 然 言 本而 末在其 中 矣 言 末而本在其 中 矣 本末 体 终是


, , , , ,

不可离 

“ ” “

故 升 降上下 , 周还 、 裼 、 袭 ,
礼之文 也 。 屈伸 俯仰 ,
缀 、 兆 、 舒 

疾 ,
乐 之文也 。 ( 《 礼记 ?
乐记》 ) 洒扫 应对进退 笾 豆 之事 , 礼之末节也 

然不可谓 礼 乐 之文 中 ,
无有礼之质 也 , 礼之末节 中 , 无有 礼之本也 。
故子游 曰




子夏之 门 人小子 , 当 洒扫 应对进 退 ,
则可矣 。
抑末也 ,
本之则 无 ,
如之何


” “
?  子夏 闻之曰 : 噫 , 言 游过矣 !
君子之道 , 孰先传焉 ,
孰后倦焉 。 譬诸草


木 , 区 以别矣 。 君子之道 ,
焉 可诬也 。 有始有卒者 , 其惟圣 人乎 ?  ( 《 论语




子张 》 ) 包曰 :
言 子夏弟 子 , 但 当 对宾客修威仪礼节之事 则 可 。
然此但 是


人之末事耳 , 不 可无其本 , 故云本之 则 无 ,


如 之何 ?  ( 《 论语集解 》 ) 子游

以 为子 夏 弟 子 , 行 洒扫 应对进 退 之事 ,
修 容貌威 仪 礼节之 仪 则 可 矣 , 然此礼 之


“ ” “

末节 尔 , 非 礼之本也 , 故问 本之则无 ,
如之何 ? 子夏 以 为不然 , 曰 : 

子 之道 ,
孰先传焉 , 孰后倦焉 。
譬诸草 木 , 区 以别矣 。 君 子 之道 , 焉 可诬也 

” “

有始有卒者 其惟圣 人乎 四 书集注》 曰 程子 曰 洒扫应对 便是





? 《 : : ,

形而上者 理无大小 故也 故君子 只 在慎独 又曰 圣 人之道 更无精粗




’ ‘

, 。 。 : ,

从洒 扫 应对 与 精 义入神 贯 通 只 理 虽洒扫应对 看所 以然如何 





。 ,
。 , 。

凡物有本末 不可分本末为两段事 洒扫 应对 是其 然 必有所 以 然





: ,
。 , 。

又曰 洒 扫 应对 上 便可 到 圣 人事 愚按 程子第 条 说此 章 文 意
‘ ’

: 自 ,
。 : , 

最为详尽 其后 四 条 皆 以 明 精粗本末 其分 虽殊 而理则 学者 当 循序而




。 ,
。 , 。

渐进 不可厌末而求本 盖与第 条之意 实相表里 非谓末即 是本 但学其





。 , 。 ,

末而本便在此也 。 程子 所 言 ,
可谓极详实也 。 洒 扫 应对 虽 是 礼之末节 , 然洒

扫 应对之 中 ,
便 是礼之本 也 ,
非是 礼之末节 外 ,
别 求个 礼之本 , 故程子 言 

” “‘

便是形而上者

洒扫 应对 , , 理无大小 故也 。 又言 :
凡物有本末 ,
不可


分本末为两段事 故圣 人之道 以 贯之 更无精粗 巨细 洒 扫 应对 与 精 义




。 , , ,

入神 及其贯通只 理 故 礼 虽有本末 但不 可 截 本 末 为两 段事 洒扫 应对

, 。 , , 

礼之末节 中 ,
自 有个礼之理 ,
自 有个 礼之本 ,
故朱子 曰 :
非谓 末 即 是本 , 


” “ ”

学其末而本便在此也 又言 理无精粗 本末 皆是 贯 朱子全




。 : 、 , 。 ( 《

书》 故礼虽有个本末之分 然宄其理而 言 本末精粗 其实 也 礼之末




) , , , 。 自

节 ,
便 可 通达 礼 之 本 质 , 即 其然 ,
便可通达其所 以 然 。
故本 即 是末 ,
末即 是本


又本非是末 末非是本 本末 贯 终始 为 故杨慈湖 言 夫乐之道



, , , , 。 : 

无本末 ,
无始终 。 ( 《 慈湖遗书 ?
卷九 》 ) 礼亦如是 , 夫礼之道 , 亦无本末

78


山 东 大 学硕 士 学 位论文
 

, 无终始 。 或 言 之本末 固 不 可离 ,
不 可 言 无本 之 末 , 亦 不 可于末外 求本 , 张栻



曰 :
若 以 此为末 , 而 别 求所谓 本 , 则 是析本末 为二 体 。 形而上者与 形而 下 者



, 不相管属 , 其为 弊盖有不 胜 言 矣 !  ( 《 张栻集 》 ) ) 故 言 礼 不 得 不 分说 个


“ ”
本 末 终始 情理仪文 然合 本 末 终 始 情 理 仪文 方可谓 个 礼

, , , , 

故王 国 维先生 言 


礼之 本质 为 情 , 形式为文 ,
此 本质 与 形 式相 合 而 为 礼 。 恭敬

辞 逊之 心 之所 动 者 ,
情也 ; 动 容周 旋之 现 于 外形 者 ,
文也 。 弃 本质




” ?
而尚形 式 , 是 为 虚礼 ; 弃 形 式 而 守 本质 ,
是为素朴 。

此可谓 至 论 , 礼之本质 者 , 情也 , 理也 , 其 发于 外 而有 形 式之仪文 , 故恭



敬 辞 让 之 情动 于 中 , 动 容 周 旋 之文 形 于 外 , 合 内 在 本真 之情 与 外 在 形 式 之文 

乃所谓 礼 。 无 本而 尚 文 , 则 为虚 礼 , 无文而 守 本 , 则为素朴 。 合 内 在 之本质 与



外 在 之形 式 ,
乃所谓礼 


庞朴 先生 言 : 礼 乐 是 需 要 玉 帛 钟 鼓来 体 现 的 但 玉 帛 钟 鼓本 身 并 不 是 礼 乐 , 


而 是 礼 乐 之器 形 而 下 者 也 ,
。 玉 帛 钟 鼓能传达 出 行 礼 作 乐 者 的 志 所谓 ( 钟 鼓之



声 怒 而 击 之则 武 忧 而 击 之 则 悲
, , 之类 ) , 这个志 却 又 已 不 是礼 乐 而 是礼 乐 之
, 
 ,

道 形而上者 也 这 个礼 乐 之 器 和 礼 乐 之 道 统 合在 起 亦 实 亦 虚 有形有 神 组


。 ,
, , ,

”?
成 为 礼 乐 之 气 方 才 是 我 们 通 常 笼而 统 之 所 谓 的 礼 乐 或 礼 乐 本 身 , ,
。 庞朴此言

可 谓 与 王 国 维所 说 , 有 意 趣 相 投 之妙 矣 , 玉帛钟鼓 , 礼 乐 之器 也 , 形而下者也

, 非礼 乐 本身 也 , 志者 , 礼 乐 之原 , 礼 乐 之道 , 形 而上者 也 , 然其本身 亦非礼





乐 , 志与气聚 , 道与 器合 , 乃 所谓 礼 乐 也 。
龙泉叶 氏 曰 : 古人 宄极礼之本末



, 贯彻上 下 , 而着 于功用 。 故礼 , 非独 合 内 外本末而 言 之 , 亦 当 合上 下道器

而言之 

“ ” “
《 礼记 ?
乐记》 有言 礼乐 … …

凝是精 粗之体 , 孙希旦 曰 :


精者 , 

而 上 之道 也 ; 粗者 ,
形而 下 之器 。
礼乐者 , 道 与 器合 , 而 精粗 之 体 皆 凝 聚 于 是


也 。 ( 《 礼 记 集解 ?
卷三 十 八 》 ) 故礼者 , 合 形 而 上 下 之道 器 而 言 之 , 而精



粗 之体 皆凝 聚 于 是 也 。 《 礼记 ?
乐记》 曰 : 簠 、 簋 、 俎 、 豆 , 制度 、 文章 

” “ ”

礼 之器也 。 钟 、 鼓 、 管 、 磬 , 羽 、 籥 、 干 、 戚 , 乐 之器 也 。 故簠 簋俎豆

, 制度文章 , 礼 之器 中 , 自 有 礼之理也 。 钟 鼓管 磬 , 羽 籥干戚 , 乐 之器 中 , 



有 乐 之道 也 。 故合 道 与 器 言 , 方可谓 之礼 也 。 故 不 可 以 为 礼 之器 中 , 无有 礼之

①姚淦铭 , 王燕编 : 《 王 国 维文集 》 北京 中 国 文 史 出 版 社


, : , 1 99 7 年 ,
第 1 32 页 

“ ”

②庞朴 : 《 话说 五至三无 》 , 《 文 史 哲 》 2004 年 第 期 1 。

79


山 东 大学 硕 士 学 位论 文
 

道焉 , 不可于 礼之器外 ,
别 求 个 礼 之道 ? 虽 说 先 有 个 礼 之道 , 然后 礼 之器存 焉

, 礼器虽亡 , 然礼道斯存 , 万 古不灭 。 然 焉 有无器之道 ?


又焉有道而不形 于 天

地万物焉 ?
故 虽 分说 礼有形而 上 下 道器之分 , 然道不 离 器 , 器不 离道 , 道器不

离 上下 为

, 

“ ”
《 易 》 有言 : 形而上者谓 之道 , 形 而下 者谓之器 。 虽 有形 而 上 下 之道


器 ,
然道器未尝离 也 。 于何见之 ? 可观前 文 。 其文 曰 :
乾坤 ,
其 易 之蕴邪 

乾坤 成列 , 而 易 立乎其 中 矣 。 乾坤 毁 , 则无以见易 。 易 不可见 , 则 乾坤或 几乎




息矣 。 是 故 形 而 上 者 谓 之道 , 形而 下 者谓之器 。 是故二字 ,
乃 结 论之总 结 

而其 结 论乃从前 文推 出 , 前文说个什 么 道理耶 ?


乾坤 , 岂 易 之蕴藏 之处邪 ?


坤 成列 , 易 便在 其 中 矣 ,
乾坤 毁 , 无以见易 , 易 不可见 ,
则 乾坤 息 矣 。 故器见

, 而道立乎其 中 矣 。 器毁 ,
则 道 不 可见 , 道不可见 ,
则 器息 。
所 以 说乾坤 即 易

不 是乾坤 外别有个 易 不是 易 外别有个乾坤 乾坤 即 易 也 乾坤与 易 也


, , , , 

“ ”

后 推论 言 是 故形 而 上者 谓 之道 形而 下 者 谓 之器 上 明 乾坤 与 易 也 


, 。 ,

乾坤 言 器 以 易 言道 则 明 道与器 道即器 器即道 是故形 而上 者谓 之道




, , , , 。

, 形而 下 者谓 之器 , 非 言 形而上者之外别有个形而下 者 , 形而 下者之外别有个

形而 上者 非言道之外别 有个器 器之 外 别 有 个道 道即器 器即道 道器




。 , , , ,

也 。 故朱子 曰 : 器亦道 , 道亦器也 。 道未尝离乎器 , 道 亦 是器之理 。 理只在




器上 理与 气 未尝相 离 所以 阴 阳 之谓道 朱 子语类 ?


卷 七 十 七 》

, , 。 ( 《




故言 :
乾坤 成列 , 而 易 立乎其 中 矣 。
乾坤 毁 , 则无 以见易 。 易 不可见 

” “

则乾坤 或 几乎 息 矣 此与 夫礼 必本于大 分而为 天地 转而为 阴 阳


。 , , , 

变而 为 四 时 , 列而 为 鬼神 。 ( 《 礼记 ?
礼运》 ) 可并而观之 。
乾坤 成 列 即 太

之礼 分而 为 天地之谓 天地 礼之器 即成 而 易 立乎其 中 亦太 之礼





, , ( ) , ,

礼 之理 立乎其 中 焉 天地 器 毁 无以见易 亦无 以见太 之礼 理


( ) , ( ) , , ( 

易 不可见 亦太 之礼 理 不可见 则 天地 器 息矣 故器 存 则 道 立乎


。 , ( ) , ( ) 。

其中矣 , 器毁 则 无 以 见道 , 道 不可见 ,
则器息矣 ?
故道不可离器 , 器不可离道

道器不离 上下为 故礼 之器与 礼之道 虽不得不分说个形 而上 下 然其




, , , , ,

“ ”

实 也 乃 凝是精 粗 之体 合形而 上 下 之道器 言 之也


, , 

“ ” “
故照王 国维先生 本质 与 形 式 相合而 为 礼 的意思 ,
亦可言 形 上之道与


形 下 之器 相 合而 为 礼 ,
故礼也者 , 合 内 在 之本质 与 外在之形式而 言 也 , 合形

上之道 理 与 形 下 之器度而 言 也 , 合 内 心之情与 外 心 之文而 言之 。


故礼 也者 ,


8 0


山 东 大 学硕 士 学位 论 文
 

以 合上 下 内 外 而 言 之也 ,
所 以 合本末 终 始 而 言 之 也 。
故 礼 虽 分 说 有个本 末 理 文


“ ”
然 本末 理 文 所言不过 礼 也 故礼非独礼文之谓 也 亦 非 礼理 之谓 也


, , , ,

, 亦 非礼义 之谓 也 , 所 以 合礼 之 本 末 道 器 , 情 文理仪而 言 之 , 乃所谓 礼 也 。 




“ ” “ ”
道体 义之 礼 德性 义 之礼 礼 之本 也
“ ”
, , 理也 , 道也 。 文 制 义 之礼 

“ ”“ ” “
礼之文也 , 末也 , 器也 。
然 虽 分说 个礼 有 道体 义 之 礼 德 性义之礼 


制 义之礼 然实 也 合礼 之三 义 而 言 之 乃可谓礼 也 合情 文 理 仪 本末 道


, , , ,

器而 言 礼 , 乃可谓 备矣 

8 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论 文
 

第 四章 礼 之三 义 的 意 义 及发 展

周 公制礼作 乐 , 其功 至伟 矣 !
而孔子 明 礼 之三 义 ,
将天道之礼 , 归本于仁

心 , 明 礼不待外求 , 反求诸 己而 得之 , 亦 不可不谓 至 圣 矣 !


孟荀 二子 ,
承 孔子

之意 ,
秉 礼 之三 义 , 且执其所重而大光 明 之 ,
实现 礼 之三 义 的 完 成与 发 展 , 

谓 不 负 孔子 之意 矣 

第 一

节 孔子礼 学 之 意 义

古 常 以 周 孔并称 , 三代 礼 乐 , 大备 于 周 ,
实赖周 公 制 礼 作 乐 , 而有 郁郁


乎 文哉 ,
蔚 为 大观之文 , 故礼之文兴 于 周 公 , 而 礼 之 义 则 明 于 孔子 。
故方 以


“ ”

智言 有 礼必具 义 礼本周 公 义本孔子 通雅 礼仪》 孔子




一 一


: , , 。 ( 《 )

之前言礼 , 与 孔子之后 言 礼实不 相 同 矣 。


孔子之前 言 礼 , 重名 位制 度 , 治国安


“ 

民 。 孔子 虽亦 重视此 , 所谓 移风易俗 ,
莫善于乐 。 安上治 民 ,
莫善 于 礼 。

( 《 孝经 ?
广要道章 》 ) 然孔子渐重其本质 , 所谓 人而不 仁 , 如礼乐何 ? 后世

儒家所言之礼 ,
乃孔子所 言 之礼 也 。 李源澄 以 为周 以 前论礼之思 想 , 可 以 孔孟



荀为中 间界限 ,
而分礼为三期 。 后 世儒 家 重 礼 乐 , 其 所谓 礼 乐 , 乃孔子之礼


” £
乐 , 非孔子 以 前之礼 乐 也 。 其故何也 ? 孔子 言礼重在 礼意 , 重礼之本质 

且 归 本于仁心 ,
故后 有 曾 子 以孝为 中心言礼 , 孟子 以 四 端之心 言 礼 ,
荀子言 礼

之三本 ,
又所谓 礼 以顺人心 为本 , 亡于礼经而顺于 人心 者 皆是 礼 也 。 ( 《 荀子




大略篇 》 ) 故 李 源澄 言 : 孔子 以 前 言 礼 皆 本诸天理 ,
孔子 以 后 始 反而求诸


” 


之本心 。

余英 时 亦 有此 意 认为礼乐演 变 的 历程有两次大 的 变动 在殷周 之 际


, , 

至周 公制 礼而 完成 ,
其 特 色 即 是德 的 观念 成 为 礼 的 核 心 。 德主 要指 受天命的 王

朝用 人为的德行 建立 并维 持 礼 治 秩序 以 期得到 天之嘉许而延 续其天命




, , 。

在春秋晚期 , 至 孔子而 完 成 ,
其特 点 即 是 以 仁与 礼在 实践 中 的 交 互 作 用 ,
构成



体之两面 然而周 公制 礼 以 德为核心建构 礼之秩序 但是天命 德 礼无
一 

。 , , ,

不 出 于 天之规 定 。 而孔子 以 仁 说礼 ,
则 根 本 脱 出 了 王朝 天命 的 旧 轨道 。
而重新


“ ”

寻找 礼之本 不 外 向 于 天地而 内 向 于 人心 最终归宿于 仁 周 公之德




‘ ’

, , 。

与 孔子 之仁 德 差 别 在 于 ,
德 属 于集体 的王朝 ,
受天命所制 。
仁 ,
内 在于个体 的


林庆彰著 : 《 李源澄儒 学论集》 ,
第 282 页 


林庆彰著 : 《 李源澄儒 学 论集 》 , 第 285 页 

英时 著 : 天人 之际 · 国 古 代思 想 起 源初探》 , 9



《 论 第
5页

82


山 东 大学 硕 士 学 位论文
 


内心 , 出 于 个人 之 意 志 。 故 孔 子 之 后 言 礼反 诸本 心 , 实 孔子 对 礼 内 在 德 性义 的

开拓 , 以 仁充 扩 礼 之 内 在 生 命 , 以 诚 敬 哀 戚之情 言 礼 之本 也 , 以 中 和 言 礼 之德


“ ”
也 以 仁礼 体 言礼之体用 也

, 

春秋之际 , 礼坏 乐崩 , 礼 乐 之文 虽 存 , 然礼乐 之心 多 亡 。 春秋之 中 , 




” “
君三十六 , 亡 国 五十二 。 ( 《 史记 ?
太史公 自 序 》 ) 臣 弑 其 君 子 試其 父 , 

非 朝 夕 之故 周易 ?
坤卦 文言 》 礼 乐 之道 几 失 矣 礼乐之意几


一 一

。 ( 《 ) ,

亡矣 。 孔子 力 挽 礼 乐 于 危难 之 中 , 赋予 礼乐 以新生 , 故 以仁言 礼 , 复 归 本心 以

言 礼乐 之大本 , 而 明 礼乐 我所 固 有之 , 仁心所在 , 礼 乐存焉 。 故礼 乐又未尝崩



坏 , 礼 乐 无处无之 , 其理遍乎 天地 , 存乎 人 心 , 其本在 人 之 仁 心 , 人仁 则 礼 乐



之用 兴矣 , 仁心不亡 , 礼乐不亡 。 故上而 至 千 百 世 , 下而至千 百 世 , 有礼存焉



此心 同 也 此理 同 也 故 虽千 万 世之下 果有 仁心者 则 礼 乐 之用 行焉

, , , , , 

“ ”
此 仁心 天子 至 于 庶 民 人 皆有之 故 孔子 突 破 礼不 下庶人 而至人


, 自 ,
。 ,

“ ”
若 不学礼 , 无以立 , 礼散在 四 方 , 人人 皆可学之 , 人人 皆可行之 , 人人 皆

有之 苟有 仁心 礼本不 失矣 孔子 以 仁 说礼 赋予礼 以新的生命 使礼从




。 , 。 , ,

天朝 之德 ( 德命 , 德行 ) ,
而 回 归 于 个体 之 仁 心 , 使礼获得新 的 意 义 , 也 获得

生生不 息 的动 力源泉 

“ ”
此 亦 即 本 文所 言 之 德性义之礼 的意义 , 明 礼非独 外在 的 , 亦在于 内 在

本心 。 使人 明 礼 意非独 外求 , 反求 诸 己 而 礼 意 得 之 。 亦 使人明 人之 真情所发 



乃 礼 之本 也 。 孔子 言 礼 ,
实有礼本 , 礼文 。
本者 ,
实也 , 质也 。 文者 , 仪也 

“ ”“ ” “ ” “ 


末也 文 制 义 之礼 道体义之礼 德 性 义 之礼 统而 言 之 皆 礼

。 ,

字也 , 言 礼 而 三 义 在其 中 矣 。 礼 即 上达天命天道 , 而 有其 向 上 之 根 源 。 又横 向

关 联 着 诚 敬 仁等 而 有其 内 在 的 德 性 生 命 。
如 是礼 获得 向 上之无 限 可 能 , 与向内

之 生 生 之源 

礼本 礼 言 礼 之三 义 分说为 三 实 为彰 明 礼之大本 不至于在礼文之




, , , ,

中 , 汩 没其 本 , 而使人陷溺 虚文之 中 , 而 忘 却 本性本 心 之礼 , 忽 略 天 地宇 宙 大




“ ” “
化之 礼 也 。 知 德 性 义 之礼 而 明 礼 乐 若 人之 四 体 , 须臾不可离 。
明 道体义


” “ ” “ ” “
之礼 , 而 知 礼 虽千万 世不可 易 。
故将 道体义之礼 德性 义 之 礼 与 


制 义之礼 相区分 , 凸 显 礼情 ,
礼理 , 礼本 , 礼性 , 而 使 人知 礼 亦 不 待 外 求 

实 天命所赋 , 本心所具 。 明 人 固 有 中 心 之诚 敬 之礼 , 而 后 发 而 为 礼 乐 之文 章 

如 是礼乐乃非虚文 。 人心 中 自 然具 足此礼 , 无 不 完备 , 此 礼 故非 外 在 制 度 规 范


余英时 著 : 《 论 天 人之 际 ·
中 国 古代 思 想 起 源 初 探 》 ,第 9 。

83



山 东 大学 硕 士 学位论 文


仪节准 则 之礼 文 , 而乃 中 心 之德礼 ,
德礼 旁通仁 , 敬 ,
诚 ,
俭 ,
不安等等 , 

归而言 曰 仁 ,
仁 为礼义之发 展创 造无 限 生生 之可 能 

孔子 言 仁将 中 心之德 礼彰显 , 大 明 礼之 内 在 仁性生命 。 使外在之礼 文制 度



具有 内 在 生 生不 息 的 永恒动 力

规则 , ,
与 温润 和 柔之 脉 脉柔情 。 故不 言 此 



性义之礼 ,
而 仪 节制 度规 则 之 礼 文 , 将 失去 内 在生命之温度 ,
而走 向 空洞形


“ ”

式之窠 臼 ,
乃 至 以 礼杀 人 。 不言 道 体 义之礼 ,
则 礼 文 无 其 形上 之根源 与 终


“ ” “
极之指 归 ,
而 礼 文 遂论为迷惘之游 魂 。 故礼有本有文 ,
无 道体义之礼 


” “ ” “ ”

性义之礼 ,
则 文制 义 之礼 失其所本 ; 不言 道体义之礼 , 则 礼 失其形


“ ”
上 之根 源 ,
而无所 依 照 ; 不言 德性义之礼 ,
则 礼失其 内 在之感通 ,
而 无真

实之情 。 故明人 自 具足德性 义之礼 ,


则 虽礼文疲蔽 。 人依 旧 有 中 心之礼可养 

悠游之
“ 

人诚 善养其 中 心之礼 , 涵养之 , , 礼文亦可再兴 。 故明 道体义之礼

之万 世 不 可 易 ,
而 自 对礼 , 心存敬 意而 明 人伦 日 用 须 臾不可离 。 此可 谓 礼之三

义之意 思 也 ,
亦 是分说礼之三 义之所 由 来也 

第二节 先 秦 诸儒 对 孔 子 礼 之 三 义 的 发 展

孔子 明 礼之大 义 可谓 至 大矣 其 浑全而 无 所不 包 后 儒 各得礼之 隅


, , , 

承孔子 礼 学理路 , 各持所重而大光 明 之 。 孔子之后 ,


诸儒 承 礼 之诸 义而 阐 明 之


实 现 礼 之三 义 的 完 成 与 发 展 , 姑且 以孟 荀 为核心而 言 说之 。 孟子 言 礼 尚 礼乐

之源 , 大 明 孔子 所 言 礼之 内 在本心 义 , 以 礼为君子 所性 ,
根于心 ,
我所 固有 

非 由 外烁 , 可谓 至论矣 。
荀卿言礼 , 重 礼 乐 之迹 , 大 明孔子 所言 礼仪制度 , 

礼为安上治 民 ,
移 风 易 俗之根本 , 又重礼之理 ,
又 言 礼有 三 本 , 亦可谓要言矣



孟子贵仁义 , 虽罕言礼 ,
然观其言 礼之言 ,
可谓深得礼 意 矣 。 孟子 曰 

恻 隐之心 ,
仁之端也 ; 盖恶之心 ,
义 之端也 ; 辞 让之心 ,
礼之


端也 ; 是非之心 , 智 之端也 。 人之 有 是 四 端 也 ,
犹其 有 四 体也 

凡 有 四端 于 我者 ,
知 皆 扩 而 充之矣 ,
若 火之始 然 , 泉之始 达 。 苟能

充之 ,
足 以保四海 ; 苟 不 充之 ,
不 足 以 事 父母 。

《 孟子 ?
公孙


丑章 句 上》

又曰 

恻 隐之 心 ,
人 皆 有之 ; 盖恶之心 ,
人 皆 有之 ; 恭 敬之 心 ,
人皆

有之 ; 是非 之 心 ,
人 皆 有之 。 恻 隐之心 ,
仁也 ; 羞恶之心 ,
义也 

84


山 东 大 学硕 士 学 位论 文
 

恭 敬之 心 ,
礼也 ; 是非之 心 , 智也 。 仁 义 礼智 ,
非 由 外铄 我也 ,



有之也 弗 思耳矣 故 求 则 得之 舍 则 失之 或相倍蓰




固 ,
。 :

而 无算者 不 能尽其 才 者 也 诗》 天生蒸 民 有物有则



。 《 曰 :



民之秉夷 好是懿德 孔子 为 此诗者 其知道乎 故有物




’ ‘


。 曰 :

必有则 民之秉 夷也 故好是懿德 孟子 告子章 句 上》





, ,
。 《 

又曰 


孟子 曰 : 仁之实 ,
事 亲是也 ; 义之实 ,
从 兄是也 。 智之实 

知斯 二者 弗 去是也 ; 礼之 实 ,
节 文斯 二者 是 也 ; 乐 之实 , 乐 斯 二者


, 乐则 生矣 ; 生则 恶可 已也 ,
恶可已 , 则 不 知 足之蹈 之 、 手之舞之




《 盂子 ?
离 娄章 句 上 》
又曰 

君子 以仁存心 ,
以礼存心 。 仁者 爱人 , 有 礼者 敬人 。 爱人者人

恒 爱之 ,
敬人 者 人 恒 敬之 。 有人于此 , 其待我 以横逆 , 则 君子 必 

反也 。

《 孟子 ?
离 娄章 句 下 》

又曰 

君子 所性 ,
仁 义 礼智 根于 心 。 其生 色也 ,
晬然 见于面 ,
盎于背



施于 四体 ,
四体不 言而喻 。

《 孟子 ?
告子章 句 下》

孟子 主 性善 , 以为仁义礼智 , 性之也 , 根于 心 , 我所 固 有 , 非 由 外烁 。 

子 以 辞 让恭敬 之心 言 礼 , 以 礼为君子所性 , 以 礼之所起 , 本 于 人 心 之所 不 能 自





已 , 以 礼 为天生而 民 秉之 , 自 反而诚 思 即 可得之 。
故曰 :
仁义礼 智 ,
非由外


” “ ”
铄我 也 , 我 固 有 之也 。
故曰 : 君子所性 , 仁 义 礼智 根于 心 。 又孟 子 以 人



心 之节 文 释 礼 , 曰 :
仁之实 , 事亲是也 ; 义之实 , 从兄是也 。 智 之实 , 知斯


” “
二者 弗去 是也 ; 礼之实 , 节 文斯 二 者 是 也 。 李源 澄 言 : 四 德贯通 , 皆此心


” ?
之发现 , 其 见 行 事 之 有 节有 文 , 即 谓 之礼 。 礼者 , 内 心 之节 文 也 。 故孟子 就

孔子 反诸本 心 而 言 礼 之 旨 大加 阐 明 , 时 孔子 超 脱 出 礼 根 于 天 , 而 反 诸本 心 以 言


“ ” “
礼之本 答宰我问丧 点 出个 于女安乎  解骖 以 赠 旧 馆人 曰 遇于


, ,
? , :


哀而 出 涕 , 予 恶 夫 涕 之 无从 也 。
皆 以心安为依 归 , 而 明 礼者 , 实由中出 , 

自 外作 孟子 承其意而大 明 之 直 言 礼者 内 心 者 也 乃 人性 四 端 之 实由中


, , , ,

出 , 非 自 外烁 , 其本 于 性 , 根于心 , 及 其施 于 四 体 , 四 体不 言 而 喻 。
故经 孔孟

之阐 发 , 而 后 世愈 明 礼本于 人 心而 已 , 反求诸 己 而 得 礼 之 大 本 。 故后 世 自 性 善


林庆彰著 : 《 李 源澄儒 学 论集 》 ,
第 282 页 。

85


山 东 大学硕士 学 位论文
 

论者而 言 , 礼 实 起 于 人性 之 所 不 能 自 已 , 出 于仁心之 自 然 , 人之行 礼 ,


乃由礼



义行 , 非行礼者也 。 故李 源澄 言 :
自 性善 言 之 , 则 礼 起于 人性 之所不 能 自 

故曰 君子所性 仁义礼智 仁义行者 也 荀 卿 之所谓 礼者 行仁 义者




‘ ’

, :

。 由 。 ,

也 出于 自 然 出 于 强制 然者 仁之熟 也 强制 者 使之归于 然

。 , 。
自 , ; , 自 


又言 : 荀 卿 以性恶而起礼 义 ,
而不 知 礼义根于 心 ,
与孔 、 孟之异 , 即 在于此


② , ,



荀 子 乃 继 孔孟 之 后 又 大儒 且 尤重 礼 义 所谓 法后王 制度 


一 一

, , , , ,

” “ ”

礼 义而 杀 诗书 又曰 法先王 统礼义 制度 荀子 儒 效篇


, : , , 。 ( 《 

) 然其 主 性恶而 以 礼 义起于 圣 人之伪 ( 为 ) , 非生 于 人之性 , 曰 : 凡礼 义者




” “
, 是 生 于 圣 人 之伪 ,
非故生 于 人之性 也 。 又曰 : 圣 人积 思 虑 , 习 伪故 ,





生 礼 义而 起法度 ,
然 则 礼义法度者 ,
是生于 圣 人之伪 ,
非故生 于 人之性 也 。

荀子 性恶篇 此 与 孔孟 之所异 孟荀 言礼 性于礼 取于礼 





( 《 》 ) 。 , , ,

于礼者 , 尚 礼 乐 之源 ,
贵 礼 乐 大本 。
取于 礼者 , 尚 礼 乐 之迹 , 贵礼 之功 用 。 

于 礼者 , 主存 心养性 , 取于 礼者 , 主 化性起伪 。 虽相 反而相 成 , 而相 资 以为用




如 李源澄言 惟孟 氏所详 在 于 礼 乐 之源 荀卿所 尚 在 于 礼 乐 之迹




。 : , , , ,

性于礼 取于礼 性则有本 取则有 用 根于心与利 于事 偏其反 而 又有




, 。 , 。 , ,

” ?


相之效焉 。

故荀卿 言礼 ,
贵礼乐制度义 ,
以 礼 乃为政之本 ,
贵礼乐化成 ,
使 人伦各得

之正 , 以 尽亲亲尊尊之 义 。 故曰 


礼之于正 国 家 也 ,
如 权衡之 于 轻重也 ,
如绳墨之于 曲 直也 

故人无礼不 生 ,
事 无礼不成 , 国 家无礼不 宁 。 君 臣 不得不尊 ,
父子


不得不亲 ,
兄弟 不得不顺 ,
夫妇 不 得不驩 , 少者以长 ,
老者 以 养 


故 天地 生之 ,
圣人成之 。 ( 《 荀子 ?
大略篇 》 

此 与 孔子 言 礼 乐 制 度 , 所 以 安上治 民 ,
以 正 人伦之 旨 同 也 。 孔子 曰 : 

闻之 , 民之所 由 生 ,
礼为大 。
非 礼无 以 节事 天地之神 也 ,
非礼无 以辨君 臣上下

长幼 之位也 ,
非礼无 以 别 男 女 父子 兄 弟 之亲 , 昏姻疏数之交也 。 君子 以 此之为


尊敬然 。
然后 以 其所能教百姓 , 不 废其会节 。 ( 《 礼记 ?
哀公 问 》 ) 又人伦


“ 

社会 国 家制 度 人道 用 无 不本之于 礼 荀子曰 礼者 人道之极也


, 日 , 。 :

( 《 荀子 ?
礼论篇》 ) ,
又曰 请 问 为 人君 ? 曰 :
以 礼分施
… …

请 问 为人臣 

① 林庆 彰 著 : 《 李源澄儒 学论集 》 ,
第 1 9 页 

② 林庆 彰 著 : 《 李源澄儒 学论集 》 , 第 22 页 

③ 林庆 彰 著 : 《 李源澄儒 学论 集 》 , 第 1 8 页 。

86


山 东 大学硕 士 学 位论文
 

曰 ?
. 以 礼 侍君
… …

请 问 为人父 ? 曰 :
宽 惠 而有礼 。
请 问 为 人子 ? 曰 :
敬 爱而致


文 。 请 问 为人兄 ? 曰 : 慈 爱而 见友 。
请 问 为人弟 ? 曰 :
敬诎 而不 苟 。
请 问 为人



夫 ? 曰 : 致功 而不 流 , 致临而有辨 ( 辨者 , 礼也 。 荀子 曰 :
辨莫大于分 , 



莫大于 礼 ( 《 荀子 ?
非相 篇 》 ) 请 问 为 人妻 ? 曰 : 夫有 礼 则 柔 从 听 侍 , 夫无



礼 则 恐惧而 自 竦 也 。
故 君 臣 父 子 夫 妇 兄 弟 之道 , 无

不 审 之于 礼 。 此孔子


“ ” “ ”
人 道 政为 大 为政先 礼 , 礼 其政 之 本 与 ? 之旨也 ( 《 礼记 ?
哀公 问 》 

。 荀 卿 实 于 礼 乐 制 度 义 多 有 发挥 , 尚 礼 乐 之功 用 , 以 助 人 文 之 化成 , 故言政治


“ ”
之礼 尤详 。
所谓 礼者 , 法 之大分 , 类 之纲 纪 也 。 ( 《 荀子 ?
劝学篇 》 ) 


“ ” “
谓 国 之命 在 礼 , 又言 先 王案为之制 礼义 以 分之 ,
使 有贵 贱 之 等 , 长幼 之

差 , 知 愚 能 不 能 之分 , 皆 使 人 载其 事 , 而 各得 其 宜 。 然 后 使 谷 禄 多 少 厚 薄 之称



, 是夫群居和

之道 也 。 ( 《 荀子 ?
荣辱篇 》 ) 又荀 子 言 明 分 使群 , 皆明礼



乃群居和 之道 也 又言 礼 起于 何 也 曰 人生而有 欲 欲而不 得 则不


。 :
? : , ,

能无求 。 求 而 无度 量 分界 , 则 不 能不争 ; 争则乱 , 乱则 穷 。 先王恶其乱 也 , 



制 礼义 以 分之 , 以 养 人之 欲 , 给人之求 。 使 欲必 不 穷 于 物 , 物必不屈 于欲 。 


者 相 持 而长 , 是 礼 之 所起 也 。 ( 《 荀子 ?
礼论篇 》 ) 故 礼者 ,
所 以 养人者也



。 乃 所谓 先王恶其乱也 , 故制 礼 义 以 分 之 , 使有 贫 富 贵 贱之等 , 足 以相兼临



者 , 是养天下 之本也 。 ( 《 荀子 ?
王制 篇 》 ) 此 与 孔 子 礼所 以 养 人 之 旨 同 也



。 礼者 , 所 以 养 天 下 之 大本 , 然 后 人伦社 会 各 得其 正 , 乃所谓 礼也者 , 贵者



敬焉 , 老者孝 焉 , 长者 弟 焉 , 幼者慈焉 , 贱者 惠 焉 。 ( 《 荀子 ?
大略篇 》 


以 尽 尊 尊 亲亲 之 义 焉 , 此先 王 制 礼 之意 也 。 荀子 曰 : 故 先王 案 为 之立 文 , 



尊 亲 亲之 义 至 矣 。 ( 《 荀子 ?
礼论篇 》 ) 此 实 贯 彻孔 子 礼 制 所 以 亲 亲 尊 尊 

“ ”

以 正 人伦 之 旨 也 。
孔子 曰 : 亲亲之杀 ,
尊 贤之 等 , 礼所 生 也 。 ( 《 礼记 

中庸》 ) 故荀 卿 承孔子 言 礼之制 度义 , 以 礼为政治 制 度 之本 , 以 礼 为移 风 易 俗





, 安 上 治 民 之法 要 , 以 礼 为 正 人伦 , 以 致尊 尊亲 亲 之大经大法 也 , 其对 文制



义之礼 的完善与 发展 , 可 谓 功 不 可 没矣 


然 荀 卿 非独 言 制 度 义 之 礼 , 亦 言 道德 义之礼 。 所谓 学 至乎礼而 止矣 , 


” “
是之谓道 德之极 。 ( 《 荀子 ?
劝学篇》 ) 李源 澄 以 为 荀 子所谓 礼 , 显然有


” “
为 道德 为政治 其 言 道德 之 礼 则 日 两者 人 固 有其端 其言


‘ ’


一 一

, , 。
, , ,

” ?
政治 之礼 则 曰 之情 性 则 两 失 篇 之 中 前 相 反 盖 以 此矣  荀卿言礼


‘ ’
一 一

, ,

, ,

, 即 有政治之礼 , 亦有 道德之礼 。 荀 子 虽 以 为 礼 起 于 圣 人 之伪 ( 政治 之礼 ) 

①林庆 彰 著 《
: 李 源澄儒学 论集》 , 第
2 84页 。

87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论 文
 


然亦 未尝不 以 为礼本于 人心 尔 ( 道德之礼 ) , 所以言 礼 以 顺人心为本 ,
故亡



于 礼经而 顺于 人心 者 , 皆礼 也 。 ( 《 荀子 ?
大略篇 》 ) 故 荀 卿 论礼 之 所起有


“ ”
二 本于 人伦社会生存之需 所谓 明 分使群 是也 出 于 内心之 然
一 一

, ,
; 自 

“ ”

本 于 人情 之不 容 己 , 所谓 丧祭之礼 , 所以 达爱敬之文 , 而 滋 成行 义 之美 

。 只 是 荀 卿 更 重 礼 乐 之制 , 故不 常 言 人心之礼 乐 , 孔孟 更 重 礼 乐 之本 , 故贵 礼



乐 之根于心而 已 。
然荀子亦贵 礼之本也 ,
故曰 :
祭 , 齐 大羹 而 饱庶 羞 , 贵本

而亲用 也 贵 本之谓 文 亲用 之谓理 两者合而 成文 以归大 夫 是之谓 大




。 , , , ,

” “

隆 。 ( 《 荀子 ?
礼论篇 》 ) 又曰 : 凡礼 , 始乎税 , 成乎文 , 终乎悦校 。 



至备 情文具尽 其次 情 文代胜 其 下 复情 以 归 大 也 荀子 礼论



, ;


。 ( 《

“ ”

篇》 ) 又曰 天地 以 合 , 日 月 以明
… …

礼之理诚 深 矣 。 ( 《 荀子 ?
礼论篇 

“ ”“
荀 子 承孔 子 言 礼 之理 之 旨 而 言贵 本亲用 合而 成 文 以归大 复情


) , , ,

” “

以归大 此实孔子 礼 本太 之旨也 而 后 荀 卿 更言 礼有三本 曰 礼有




一 一

, 。 , :


三本 : 天地 者 , 生之本也 ; 先祖者 ,
类之本也 ; 君 师者 , 治 之本 也 。 ( 《 

子 ?
礼 论篇 》 ) 礼有三本说 , 为 后 世儒 家 言 礼 之重 要 思 想 ,
实得益于 荀 卿承孔

子 言 礼 乐 之理 ,
而推源 完善 礼之本然道理之功 也 

故孟荀 言 礼 大致而 言 承孔子 所 言 礼 之 内 在 德性 义而 大 光 明 之 




一 一

, , ,

孔子所 言礼之文为制度 义而大光 明 之 重礼之本 重礼之用 二 者相 资 




一 一

, , ,

为用 , 所 以 大 明 孔子 之道 也 。 孔子之后 ,
又有 以 孝 言 礼者 ,
孔子 云 : 夫孝 天

 ,

” “
之经 也 地之义也 民之行 也 , ,
。 ( 《 孝经 ?
三才章 》 ) 此乃 夫礼 ,
天之经 也


地之义也 民之行也 左传 ?
昭 公二十五年》 孝与礼 字转换 


。 , 。 ( 《 ) 。

曾 子曰 :
夫孝 , 置 之而 塞乎天地 ,
溥 之而横 乎 四 海 , 施诸后 世而无朝 夕 , 

而 放诸东海而 准 ,
推而 放诸西 海而准 , 推而 放诸 南海而 准 , 推 而 放诸 北 海而 准


” “ ”
。 ( 《 礼记 ?
祭义 》 ) 此孔子 所 言 礼周 流无不遍 之旨也 , 此 曾 子 承孔子

以孝 言 礼之 旨 也 。 孔子 言 礼实浑全无所 不 及 , 而后各持所重而大光 明 之 ,
故有

以仁说礼 ( 如颜孔 ) , 以 义说礼 ( 如孟子 ) , 以情说礼 ( 如有子 ) ,


以 文说礼

( 如 子 夏荀 子 ) ,
以孝说礼 ( 如 曾 子 ) 等 , 此处不 及 多 论 , 而 举孟 荀 为代表 言

孔子 礼之三 义 

当 然孔孟 荀 言 礼 之思 想 ,
多 有承先代 贤大夫 言 礼之功 也 ,
然孔孟 荀 言 礼 

所 以 异于 当 时 贤 大夫者 在于 大 明 礼之意 也 现举 二论之 曰节 孔子 虽




一 一

, 。 , 。

未 明 言 礼者 , 节也 , 然 礼 之节 意 己 全 然在 其 中 矣 。 故有 夫 礼所 以 执 中 之言 , 


“ ”“

子以 内 心之节 文 言 礼 ,
荀 子特 以 中 言 之 ,
以节言之 , 所谓 礼 、 节也 礼义

88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论 文
 

” “ ”
之中 安 为 之立 中 制 节 是也 。 故礼者 , 所谓 事为之 中 , 事 为 之节 , 所 以使


礼 之意 与 理之意 同 也 礼 转而 为 理 故后 世儒家 言 礼者 理也 曰 达中


一 一

, 。 , 。 :

心 之情 。 故孔 子 以 心 安 言 三 年 之 丧 , 孟 子 言 葬 理 起 于 人 心 之不 容 己 ,
祭礼 尸 主

其情 荀 子 所谓 复 情 以 归 太 志 思 慕 之情 云 云 故 后 世 儒 家 喜 言 丧祭 之 礼

, , 。 

明 礼 之 出 于 人情 之所 不 能 自 己 乃 人人 固 有 之 而无高低 贵 贱之所 分 也 


, , 。

文 。 孔 子 虽 贵 礼之 本 , 然所谓礼亦非空洞 的理 , 而乃有理有文 , 孟子 言 节 文 

荀 子大 明 礼之文 然 所谓 节 也 情也 文也 乃孔 子 至 荀 子 言 礼 以 贯之之 旨


。 , , ,

也 , 亦 所 以 贵 于 春 秋 贤大夫 之 言 礼 也 

故 孔孟 荀 言 礼 , 其要 则 以 礼 为事为 之 中 节 , 而 本 之于 人心 。
其所 以不 同 于

理者 , 在于 行之有 文 。 其所贵者 , 乃礼 出 于 人情之不 容 已 , 而礼亦所 以达 中 心





之情 也 。 故李源澄 言 礼也者 ,
始 于 祀 神 之 礼 进 而 为 法度 之 通 名 此 由 殷 周 到

 , ,

春秋也 。 由 法度 之通 名 , 变而为 事 为 之 节 中 与 人 心 之 节 文 此 由 春 秋 贤 土 之 尊 礼 , , 

变而 为 儒 家 之 礼 乐 也 。 由 人 心 之节 文 而 转 为 孝 之表 征 , 此 由 前期儒家到后 期儒家


也 。 凡 此 皆 就 其 内 容 言 也 若 其 所 以 说 明 礼者 则 由 天 秩 之 礼 变 为 人 心 之 节 文 此

 , , ,

由 殷周 到儒 家也 由 人 心 之 节 文 转 而 求 合 天 道 而 成 天 人合 此 由 前 期儒 家至末



” ?
期儒家也 。 此 可 概 括 孔子 之后 ,
先 秦儒 家 礼学 发 展 大致 理 路 。 礼 乐 本为 春秋

贤士 所共有 , 后 转为 儒 家 之特质 , 实 因 孔 子 大 明 礼 乐 之义 , 根源 本 心 , 回 归人

情 以仁言礼 仁礼 体 使 礼 为 本末 终 始 具 尽 之 功 也 故 后 世 之礼 乐 乃 孔 子 之


, , 。

礼乐 , 后 世礼 学 之发展 , 实延孔子所 言 礼之三义 ,


从不 同 维 度 而 衍生 。 虽时有

不同 , 情 文代 胜 , 理 文代 兴 , 然 未 尝 离 孔子 所 言 礼 之 三 义 也 , 礼亦 因 不 失孔子


“ ” “
所 言 之三 义 , 乃 所谓 真礼者 是也 。 故 天不 生仲 尼 , 万 古如长夜 , 天之未


” “ ”
丧斯文 也 ( 《 论语 ?
子罕 》 ) 天将 以 夫 子 为 木铎 ( 《 论语 ?
八佾 》 


夫子 , 可谓至圣矣  ! ( 《 史记 子世家 》 

结语

周 公制 礼 , 孔子 明 义 , 义 有 本末 , 礼 无终始 。 孔子 言礼 , 有 本有 末 , 有理

有文 , 有情 有 义 , 然玉 帛 钟 鼓 礼 乐 之器不 足 以 言 礼 , 升 降 上 下 礼 乐 之仪 不 足 以

言礼 , 制 度 文 章 礼 乐 之文 不 足 以 言 礼 , 天地经义 礼 乐 之理不 足 以 言 礼 ,
仁 义诚


敬 礼 乐 之情 不 足 以 言 礼 。 礼者 , 合 本质 与 形 式 , 合 形上之道 与 形 下 之 器 , 合内

①林庆彰著 : 《 李源澄儒 学论集 》 , 第 286 页 。

89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论文
 

心 之情 与 外 心 之 文 ,
乃 所谓 礼 也 。 故礼者 , 统之于 形而 上 下 ,
内 外 本末 言 之 

可谓备矣 

“ ”

礼有三义 曰 形上天道 义 姑且名 为 道体 义之礼 所 以 明 礼之本




, : , ,

体 , 礼者 , 理也 , 万 物 生 成之本然道 理也 , 日 月 运 行 之根本序 则 也 , 乃 天地之



经义 宇宙总 体规则 乃所谓序 也 节也 别也 则也 其本于太 先 天地




, 。 , , , 。 ,

生 , 无形 无相 ,
无声 无臭 ,
自 流行于 天地万 物之 中 , 周 流无不遍 , 无处无之 

无物不有 , 乃 天地万 物 自 有底 , 非人力可 及底 , 虽千 万 世而 不 易 , 虽 古 今上下



而 也



“ ”

曰 中 心 德性义 姑且名 为 德性义之 礼 所 以 明 礼者 内 心者也


: , , , 

非 由 外烁 , 人之 中 心 自 有礼乐存焉 ,
乃天之所命 ,
本性 自 具 , 乃吾性分 中事 

“ 

克 己复礼 不 是从外面拿 个 礼来 复 所 以 复我本全之礼也 德性义之礼


, ,


所 以 明 礼者 ,
诸德之统 归 ,
乃至仁 义礼 智 , 皆礼之别 名 也 ,
所以言仁 、 诚 

敬 、
俭 、 恭 、 慎 、 勇 、 直 、 义 、 忠信 、
中 和 等 心之全德也 ,
后 孔子统 归 于 仁 

以 仁开 显 礼之 内 在生命 ,
故反求诸 己而 实得之 , 所 以 归 本于 心而与 道相通也 

虽与道相通 ,
然特完 备于 人 本 心 本性 之 中 , 而 为人之所 以 为 人 , 所独有之 中 心

之情义 也 

“ ”

曰 仪文制度义 姑且名 为 文制 义之礼 所 以 明 礼者 统包于 人伦




: , , ,

日 用 ,
无所不 至 , 凡人伦秩序 , 品 节制 度 , 典制文章 ,
行 为规范 , 动作 仪节 

礼 仪 器物 , 风 俗 习 惯等 大 凡 礼 理 之显 相 于迹 , 礼 义之发 作 于文者 , 无 所不 包 

实 圣王 本 天道 人情而 制 作 焉 。 故礼始于情 , 情生而后 礼 随之 ,


有 是情而斯 礼生

焉 。 又礼本天 作 , 圣 人所 以 效法天地 以 化成人文 。


故礼者 , 所 以 养 人者 也 , 

人制 礼 , 所 以 顺应 天地 以助万物之生 成者 也 

礼 虽有三 义 然在 天 人合 本末 体 道器不离 的思想架构 中 其实


一 一 

, , , ,

礼 故言 礼字 则 本末终始 内 外上下 理文情 义在其 中 矣 虽言 礼 




一 一

。 , , , 。 ,

得不分 说三 义 , 所 以 凸 显 礼情 ,
礼义 ,
礼理 , 故不 言 形 上之礼理 ,
则 礼失其总

体 根源 , 而无所 依照 ; 不 言 中 心之礼义 ,
则 礼 失其 内 在之感通 ,
而无真 实 之情

; 不 言 外在之礼 文 ,
则 礼 与 理无异 ,
而 落入形 式 之窠 臼 而无所 依据 。 孔子 言 礼


其功 至 伟 ,
而其最要 处 ,
即 归本于本心而言之 ,
归 本于仁 以 言 之 , 而使礼获

得生生 不 息 的 生命之源 ,
与 天地物我 的 内 外 感通之情 

孔子 之 礼 实 浑全而 无所不 及 ,
孔子之后 , 先秦儒 家 言 礼 ,
各执其 义而 大光

明之 今 以 孟荀 为代表 大 明 礼之 内 在德性 义 而 以 礼 为 仁 义 礼 智 之性 


。 , , ,

90


山 东 大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端之 心 我所 固 有 非 由 外^ 大 明 礼 之文 章 制 度义 而 以 礼为 治 国 安 民

, , ; 。 , 

移 风 易 俗之根 本 性于 礼 取于礼 尚 礼 乐 之源 尚 礼 乐 之迹 虽各


一 一 一 一

。 , 。 , 。

有侧重 然三义 皆有所及 礼 由 周 初之后 的 周 公之礼 到春 秋 之 后 转 为孔子




, 。 ,

之礼 , 由 春 秋 贤 大 夫共 有 之礼 乐 ,

转 为 儒 家 之礼 乐 ,
?L 孟 荀 实 居 功 至伟 矣 

而 孔 子 又至 圣 矣 

9 


山 东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参考文献

陈澔注 : 《 礼记 》 ,
[ M] . 上海 上海 古籍 出 版 社 : , 1 98 7 年 

孙希 旦撰 ; 沈啸寰 王星 贤点校 : 《 礼记集解 》 ,


[ M] .
北京 中 华书局 :
, 1 989 年 

卫 湜撰 : 《 礼记集说》 , [ M] .
清通 志 堂 经 解 本

郑玄注 ; 孔颖达疏 : 《 礼记注疏》 , [ M] .


台北 :
台湾商务印书馆 , 民 国 七十 五年 [ 1 98 6 



朱熹 : 《 四 书 章 句集注 》 , [
M ]

北京 :
中 华书局 , 20 1 6 年 

何 晏 等注 ; 邢昺疏 : 《 论语注疏》 [ M] . 上海 : 上海古 籍 出 版社 . 1 990 



朱熹编 : 《 孟子 》 ,
[ M] .
上海 : 上 海古 籍 出 版社 . 1 987 年 

朱熹注 : 《 诗经》 , [ M] . 上 海 上海 古籍 出 版社 : , 1 987 年 



左丘明撰 ; 杜预集解 : 《 左传》 ,


[ M] .
上海 上海古籍 出 版社 :

20 1 5 年 

程颐 、 程颢著 ;
王孝鱼 点校  《 二程 集 》 , [M ]
.北 京
: 中华 书 局2 0 1 

王 弼 、韩康伯 注 ;孔颖达 疏 ;于天 宝点 校 : 《宋本 周 易注 疏 》 , [M ]


.北 京
:中华书

 ,2 0 18  

 司 马迁 撰 ;裴 骃
、司马贞索 引 、唐张守节正 义 : 《史 记 》 ,
[ M

.北 京
: 中华 书 

2 0 18 

荀况 著 ; 唐
·杨惊 注 ;耿芸标 校 : 《荀子 》 , [M ]
.上 :上 海 古 籍 出版 海

,2 0 1 7 

孔 安国 传 : 《尚 书 》 , [M ]
.北 : 中华书 京 局 ,2 0 1 5 

 周敦颐 著 ; 陈 克 明点 校 : 《 周敦颐 集 》
, [M ]
.北 京
: 中华 书 局 ,2 0 1 9 

张栻 撰 : 《张栻 集 》
, [M ]
.湖 南
:岳麓书 社2 0 1 0 

朱熹 编 ; 谢 良佐 语 : 《 上蔡先生语 录 》
, [M ]
.北 京
:中华书 局
, 198 5 

朱熹 撰 ;朱杰 人 ,严佐 之


, 刘永 翔主 编 : 《朱 子 全 书 》 , [M ]
. 安徽教 育 出版 社 , 20 0

 

黎 靖德 著 : 《朱子语 类 》 , [M ]
.北 京
:中华书 局 , 198 6 

程颐 撰 :王 孝 鱼 点 校 : 《 周易 程氏传 》 ,
[M ]
.北 京
: 中华书 局 ,2 0 1 6 

张载 著
:章锡琛点 校 : 《张载 集 》 , [M ]
.北 京
: 中华 书 局 ,2 0 1 9 

李 覯 : 《直講李先生文 集 》
,四 部 旧刊 景明成化 

杨简辑 注 ;郑光 弼
,俞汝楫 订 : 《先圣大 训 》
, [M ]
.济 南 : 山东友谊 出版 社 , 199 

杨 简 : 《慈湖遗 书
: 十九 卷 》 , [M ] .上 海 :上海 古 籍 出版 社 , 198 7 

 卫湜 撰 ;杨少涵校 理 : 《 中庸集 说 》 , [M ]
.桂 林
:漓 江 出版 社
,2 0 1
1 

王 阳明 撰 ;邓艾民 注 : 《 传 习录注 疏 》
, [M ]
.上 海 :上海古 籍 出版 社 ,2 0 1 9 。

92


山 东 大学 硕 士学 位论文
 

王 夫之著 : 《 四 书训 义 》 , [ M] .
长沙 岳麓书社 :

20 1 1 年 

林庆彰著 : 《 李源澄儒 学 论集 》 , [ M] .
四川 : 四 川 大 学 出 版社 , 20 1 0 年 

余英 时著 : 《 论 天 人之 际 ·
中 国 古代 思 想 起源 初探 》 ,
[ M] .
北京 :
中 华书 局 , 20 1 4 



徐复观 : 《 中 国 人 性论 史 ·
先秦 篇 》 , [ M] .
北京 : 九州 出 版社 , 20 1 4 年 

李零著 : 《 郭店 楚 简 校读 记 》 , [ M] .
北京 : 北京大学 出 版社 , 2 002 年 

中 国 文 化 书 院 讲 演 录 编 委会 编 : 《 中 外 文 化 比 较研 究 》 ,
[ M] .
上海 : 生活 ·
读书 ·


知 三联书 店 , 1 988 年 

马 浮 性书院 讲录》 , 南: 东 人 民 出 版 社, 。


: 复 [ M ]. 济 山 1 9 98年 吴

光主编 : 一 全 集》 , 江: 江古籍出 版 社, 。

《 马 [ M ]. 浙 浙 2 012 年 熊

十力: 《 读 经 示要》 , [ M ]. 湖
南: 岳
麓书社, 2 01 3 年 。 姚

淦铭, 王 燕编: 《 王 国 维 文集》, [ M ]. 北


京: 中 国 文 史出 版 社, 1 9 97 年 。 牟

宗三著: 《 中 国 哲 学的 特质 》 , [ M ]. 台
北: 台 湾 学生 书局 , 1 9 94年 。 牟

宗三著: 《 政 道与 治 道 》 , [ M ]. 台
北: 台 湾 学生书局 , 1
9 87年 。 冯

友 兰著 : 《 中 国 哲 学 史 上》 , [ M ]. 北
京: 商
务印 书 馆, 2 01 1 年 。 蔡

仁厚: 《 孔 子的生 命境 界》 , [ M ]. 吉
林: 吉 林 出 版 集团 , 2
010 年 。 庞

五 》
朴: 《 话 说“ 至三无” , [ J ]. 《
文 史哲》 2 004第 1 期 。 丁

礼 与
鼎: 《 “ ” 中 国 传 统 文化 范式 》 , [ J ]. 《
齐 鲁学刊》 2 0 07 年 第4 期 。 陆

建 华: 店儒简之 礼学— 与 孔 子礼 学比 较》 , ]. 哲 学研 究 》 2005 年第



《 郭 [ J 《 

期 

张立 文 : 《 孔子 的 仁 学 形 上 学 》 , [ J] . 《 中 国 哲学史》 1 99 5 年第 5 期 

“ ”
汤 介 论儒 家 的 礼法合治 北京 大学 学报 》 年第 期

: 《 》 , [ J] . 《 20 1 2 3 

彭林 : 《 始 者近情终者近义 —

子思 学派对 礼 的理论诠释 》 , [ J] . 《 中 国 史研 究 》

200 1 年第 3 期 

颜 炳罡 论孔子 的 仁 礼 合 说》 山 东 大 学 学报 》 年第 期

: 《 , [ J] . 《 2 00 1 2 

前人 : 《 圣人法天地 以 作 礼乐 说 》 , [ J] .
《 船 山 学报 》 1 935 年 

蔡 尚思 : 《 孔子 的 礼 学体系

纪念孔子诞 辰 二千 五 百 四 十 周 年 》 , [ J] . 《 孔子研

究》 1 989 年第 3 期 。

93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致谢

人生百年 , 几度春秋 ?
恰逢庚子 疫难 , 深感生命不 易 。
所幸 天地好生 ,


友无故 , 师 门 安康 。 虽家 中 艰难 困 顿 , 所幸常有 慈 祖 父笑语 暖 心 。 弱躯多病 



所 幸 天 地 未 曾 伤 及 性命 。 写作多艰 , 所幸 良 师益友多番相助 。
今于 此 时此刻 


愈 发深 感荀 子 所 言 天地者 , 生 之本 也 ; 先祖者 , 类 之本 也 ; 君师者 , 治之本



也 的其 中深意 ,
无天地 , 吾 安 从生 ? 无慈亲 ,
吾情归何处 ? 无家 国 , 吾身何

存 ? 无恩师 , 吾何能明理 ? 论文写 到此处 , 回 首往昔 , 深感人生 万 幸 ,


得如此

良 师益友 ,
以相辅成 。 自 慈 祖母过世 ,
常感孤苦无依 , 思 亲念亲 , 常 夜夜涕 泪


梦魂 不 知 归 处 ?
今入儒 门 ,
读礼研礼 ,
每至三年之丧 , 观先 贤情之至深止 于

礼 , 方 知 往 昔过情 伤 身 , 不孝之大矣 !
现如 今 慈 祖母 虽不 能 伴我 左 右 , 然常感

其魂兮未 尝远离 春秋祭祀 寄其哀 思 便知 生死未尝相 隔 人生 万 幸 入儒




, , 。 ,

门 深似海 , 从此生 生世世 永 不悔 



在 此诚 挚 感 谢 我 的 导 师 徐庆 文 老 师 ,
依稀记得初见徐 老 师 时 望 之俨然 ,


遇即 之也温 。 徐 老 师温 厚 儒 雅 的 生命气 象 , 让我豁 然感 到 , 人生 当 活成 的模样



。 研 宄生三年来 ,
多 番 叨 扰徐 师 ,
徐师亦耐 心 听我倾述 ,
为我解疑答惑 , 指点

迷津 , 开导心 中 苦闷 , 给 予 我 们 这些他 乡 游子 ,
如春风般温暖 。 写 作 之初 ,


师 为我 的 选题立 意 给 予 了 极 大 的 帮 助 ,
苦 于 我 受行 文 风格 的 禁 锢 , 几丧信 心 之

际 , 老 师给 予我极大 的 鼓励 。 老 师认真批 阅 校读 ,
给予我许多 建设性 的意 见 

让我 受益 良 多 。
徐师体贴学生们 的艰难 ,
常不 吝财 帛 ,
补助学生 , 其为人 ,


为我终 生 学 习 之榜样 点滴师恩 言难见 只 惜学生不才 有 负 徐师之期 望





, , ,

“ ”

, 唯有将 徐 师常 告诫 的 不急 ,
慢慢来 , 铭记终身 ,
以 期 望 稍 能 改 急躁之性


从容不迫 , 以 待 未来 

在 此亦 诚 挚 的感谢颜炳罡老 师 , 颜老 师对儒 家 的 信 之诚 情 之真 ,
常令学生

尊敬感动不 己 人生有 幸 能于 颜老 师 门 下 作 二科研项 目 有幸得闻颜老师





, ,

博古 论今 , 上谈学术 , 下 论生活 , 其渊博之学 识 , 幽默之 言 语 ,


常让 学 生钦佩


不已 ,
每 闻 教 于 颜老 师 ,
满心欢喜 , 方知 孟子 所 言 理 义 之悦我 心 ,
犹刍 豢之


悦我 口 的 其 中 滋味 。 感激之情 , 无 以 言表 , 唯有终身 敬仰 

在 此亦 诚 挚 感谢黄玉 顺老 师 , 学生每 闻 学 于黄老师课上 , 感慨于黄老师 思



想 之深 远 , 治 学 之严谨 , 又 常 闻 友 人 论 其 提携 后 学 , 培 养 学 术 人才 之精神 , 

发钦佩 。 学 生每 想起黄老 师 于课上 的 点 语 ,


振奋不 己 , 激动 万 分 , 虽千万 言 不

足道 , 唯 有 终 身 感激 

94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位论 文
 

在 此还要感谢 曾 振宇 , 沈顺 福 , 蔡 祥元 , 翟 奎 凤 等诸 位 老 师 , 学 生 有 幸得


以 在课 上 和 著 作 之 中 见诸 位 老 师 的 风采 受益 良 多 三 生 有幸 最后 还要


, , , 。

再 次 感 谢诸 位 老 师 们 , 对学 生 三年 的 培 养 ,
无 以 为报 , 唯有 以诚敬之心 , 终身

师侍之 

在 此还要 诚 挚 感谢 良 友 李 氏 崔 氏 , 因家中 无网 , 书籍在外 , 闭 关锁路 , 




论 文 写 作 带 来极大 不 便 二 人凭 己之力 冒 十 分风 险 赏 静室 暂 居 令我


一 一

。 , , ,

静心写作 , 粮油 供给 , 未 尝 短缺 , 虽非 亲人 , 胜 似亲 人 。 人生 到 此方知 曾 子 所



可 以 寄 百 里 之命 作 何意 义

言 可 以 托 六 尺 之孤 , , 自 家 中 变故 , 历经人 间 冷

暖 , 人情凉薄如 斯 , 得友 如此 , 人生 万 幸 ,
无 以言表 , 唯 终身 不 忘 此恩 情 

在 此还 要 感谢 下 自 己 , 因 疫 情 耽搁 良 久 , 家 中 环境复杂 , 论 文 余稿 拖 延 多

后 得 友 人相 助 方 能有 静室写 作 然 其 中 查 阅 文 献 之艰 辛 日 夜枯 坐 于


日 。 , , ,

案 几旁 , 上 下 思 索 梦魂 不 忘 , 其 中 艰难 唯 己 自 知 。 然其 中 乐 趣 亦 唯 己 知 , 虽无

处赏花 然种 青葱 可寄春色 虽无亲相 伴 然 画 中 夫 子 可 共春 华 回想 日 夜




, ; , 。

奋 笔疾 书 尽心 竭 力 完 成论 文事业 的 己 默然 感 动 无 以犒劳 唯有 觉睡


, 自 , , ,

觉 日 已西 

在 此 还 要 感 谢我 的 同 门 , 同窗 , 室友 , 还 有诸 多 师 兄 弟 姐 妹 们 , 感谢 母 校


山大 感 谢里 面 的 每 人每 事 乃至 每 草每 木 这里 有 我 三 年 最 美好 的


一 一 一 一

, , ,

记忆 , 有我终生 敬佩 的 人 , 感激 的 人 , 怀念 的 人 。 转 眼三年 , 谁料想恍如 昨 日



初来 , 不觉却 到 临 别 之际 , 感觉还未读够蒋 震 的 书 , 还未赏 完 山 大 的景 , 还未



闻 够 先 生们 的 道 , 却 不得不到 了 临别之际 , 写 到此处 , 不觉 已 临文涕零 , 不知



所云 

95


学位论文评 阅及答辩情况表

姓 名
n 所在 单位 雜评价 ※







评 






专 业 技术 是否博导


^^
职 务 ( 硕导 

主席

答 







员 委 







员 



书
答 辩 委 员 会对论 文 m
答
麵 辩秘 *

[ 

的总 评价 | 丨 |
曰 期 


备注

“ ” “
※ 论文 评 阅
” “ ”
: A 为优秀 、 B 为合格 、 C 为 不 合格 

“ ” “ ” “ “
※ 答 辩 委 员 会对论文 的 总 体评 价 为优秀 为合格
” ”
: A 、 B 为 良好 、 C 、 D 为 不 合格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