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DOI:10.19810/j.issn.1007-4767.2013.01.

001

2013 年第 1 期 理论建设 NO.1 ,2013


(总第 143 期) Theory Research General No.143

“中等收入群体”概念辨析
杨玲玲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北京 海淀 100091 )

【摘 要】近年来,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由应然变为必然。党的十八大将“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战略措施,突显了中等收入群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是逻辑研究的起点,它与“中等
收入者”、“中产阶层”、“中间阶层”、“中产阶级”等概念有着细微的差别,不能同等使用。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等收入阶层”的概
念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
【关键词】中等收入群体 中等收入者 中等收入阶层 中间阶层 中产阶级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767 (2013 )01-05-06

党的十六大 提出了“扩大 中 等 收 入 者 比 重 ”的 战 在高收入群体之下。


略举措,从那时起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就由应然 由于居民收 入 的 不 稳 定 和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阶 段
变成了必然。 到 2009 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经达到 性所决定,“中等收入”概念必须掌握以下原则:
2.3 亿。 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 2020 年全 1、相对性。 从空间来看,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的
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 国情 ,我国还处于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经 济发展水 平
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的目标,并将“中等收入群体持 还比较落后,正在向总体小康水平努力。 所以我们当
续扩大”作为保证上述目标实现的重要战略措施。 那 前所提 出的“中等收 入”只能是以 我国经济 发展 水 平
么,“中等收入群体”概念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应该如 为 背景,因此城 乡之间、地区 与地区之间 都不能武 断
何理解这一 战略举措的 重大意义 ? 应该 首 先 从 辨 析 地一刀切 ,要看到,划分 收入差别的 目的不是为 了 将
“中等收入群体”概念谈起。 更多的人隔绝在追求幸福的行列之外,而是为了更好
一、“中等收入”概念 地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一起为美好的明天共同奋斗。
“中等收入”是一个经济学、统计学的概念。 顾名 2、开放性。 从实 践来看 ,其 概 念 是 开 放 的 、可 变
思义,国家统计局在调查统计我国居民收入情况时使 的、流动 的、根本利益 是一致的 ,总体上无贵 贱之分。
用了“收入五等分法”(或“收入七等分法”)。 “收入五 无论处于何种收入群体的人员,大家的根本利益一致
等分法”即把 全部家庭或 人口分为最 低收入 、次 低 收 性是各收入群体关系的本质所在。 而且对于大多数人
入、中等收入、较高收入和最高收入五个分层组,每组 来说,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实现,从而达到中等收入。
各占家庭或人口总数的 20% 。 按照收入五等分法,以 “中等收入”又必须具备稳定而持久的收入,否则从中
收入的多少为标准,将城市家庭划为低、中、高三个收 等收入水平落入低收入水平也是有可能的。
入群体, 中等收入群体则相对地在低收入群体之上, 3、国际参照性。 划分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标准不

【基金项目】中共中央党校 2011 年度校级科研课题一般项目《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我国中等收入 者 阶 层 研 究 》(项 目 批 准 号 :000146 )的 阶 段 性


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玲玲,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福利国家、执政党的社会政策。

-5-
能定得太低,基本上相当于国际上中等收入阶层的平 比例由 40 年代的 31% 上升到 1979 年的 50.9% ,英国
均收入水平。 虽然“中国的中等收入”不是一般意义上 的白领人员的比例已经占到了 44% 。到了 20 世纪 60 、
的、西方发达 国家的中等 收入 ,必须以 我国当前国 情 70 年代,一些当时的中等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等也
为基础, 有其特殊性, 它同西方的 中产阶级(middle 形成了比较庞大的中产阶级。 到 2001 年,发达国家的
class )是有相当大的差异的,但仍然要参照国际水平, 白 领 人 数 一 般 都 超 过 了 50% , 美 国 59.9% , 英 国
不能离得太远。 52.2% ,德国 52.4% ,意大利 45.3% ,澳大利亚 44.3% 。[1]
二、“中等收入者”、“中等收入群体”、“中产阶层” 通过追溯西 方 中 产 阶 层 产 生 及 演 变 过 程 可 以 看
和“中产阶级”的异同 出,“中产阶层”与“中等收入群体”是既有区别又有联
由 “ 中 等 收 入 ” 的 概 念 引 申 出 来 “ 中 等 收 入 者 ”、 系的两个群体概念。 二者相互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
“中等收入群体”、“中产阶层”、中产阶级等概念,它们 个方面:
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1、两者界定的中轴标准不同。 中等收入者界定的
“中等收入者”顾名思义,一般认为拥有中等收入 中轴标准是收入水平,而中产阶层的中轴标准是家庭
的人就是 “中等收入者”, 而中等收入者的集合就是 财产。
“中等收入群体”或“中等收入人群”。 也就是说,达到 2、外延不同。 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中产阶层基
中等收入水平的人可以从事不同的行业,可以身处不 本上是中等收入者,而中等收入者则有一部分不属于
同的 地区,可以是 不同的年龄 段,但在我国 居民收入 中产阶层。 中等收入者如果是一个大圈,那么中产阶
这个座标系中是处于中等水平的。 层只是这个大圈中的一个小圈,两者的外延表现为包
“中产阶层”。 众所周知,“中产阶层”来源于“中产 含于属于的关系。 举例来说,一个刚毕业没有几年的
阶级”这个早 期制度结构 的历史概念 ,它原本表达 欧 大学生,他的稳定年收入已经达到上述我们所界定的
洲自由城市市民阶层的社会等级圈子。 也就是说,在 标准,而且 从中等收入 者的其他几 个标准来看 ,不 论
中世纪的等级国家中,作为在两种传统的邦议会特权 是他的生活方式、心理或者是消费观念都符合中等收
代 表 人 物 —非
—— 自 由 农 村 居 民 和 贵 族 阶 层 —之
—— 间 入者这一群体, 我们可以认为他是一个中等收入者,
的一个新等级阶层出生在新城市里,并由于发展工商 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中国的中产阶层的一部分;
业、 贸易和手工业以及教育事业而强化了它的地位。 但是他的财产积蓄时间比较短,没有达到中产阶层的
虽然“中产阶层”名称概念上的内容已经消失很久了。 财产 要求(如我们 确定的 30 万 元的标 准 ),那 么 我 们
但是,出于 中世纪等级 国家的历史 渊源 ,使得其 含 有 就不能认定他现在就是中产阶层,当然我们不能否定
的等级概念从构词法角度保留下来。 他有可能很快成为中产阶层的一部分。 但是对于中产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阶层中也存在这样的一些情况,比如一个人通过继承
两大对立之 间的小业 主、小商人、小 企业主以及 小 的 的方式继承了一套房子,那么我们可以认定他现在拥
土地所有者被称之为“旧中产阶级”。 到了 19 世纪末 有 30 万元的家庭财产, 但是我们也不能就此断定他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 ,小企业 是一个中产者,因此中产阶层也应和中等收入者一样
大量被大的垄断组织吞并和取代。 工业、运输、金融、 是一个综合指标体系共同决定的一个概念。 如果他稳
商 业等庞大的 垄断机构开 始大量雇佣 白领 人 员 从 事 定的收入不及中等收入者的标准,它也无法达到中产
行政、管理、销售、计算、财务等工作。 而股份公司的兴 阶层的消费理念、生活方式等,虽然他拥有 30 万元的
起也使得企业的管理阶层和所有者逐渐分离,出现了 家庭财产, 我们也不能认定他属于中国的中产阶层。
一个企业管理群体。 这个时期,“旧中产阶级”纷纷破 因此,针对中 国的社会经 济发展的 实际情况 ,我 们 认
产,规模日渐缩小 ,而“新中产 阶级”迅速成 长为一个 为中等收入者的外延大于中产阶层。
重要的群体。 据统计,英国 1931 年作为“新中产阶级” 3、 中产阶层群体特质相对于中等收入者表现出
的“白领人员”占到了经济活动人口的 23% 。 第二次世 稳定性。 一是因为收入的增长速度是高于财产的增长
界大战后, 科技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 速度; 二是中等收入者本身就是一个过渡性群体,它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重 更多地会向中产阶层过渡,也有可能过渡到低收入群
大 变化,白领人 员的队伍 迅速扩大起 来 ,已经成长 为 体。 因此中产阶层相对于中等收入者是一个具有更高
社会的主导群体。 在美国,白领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 稳定性的群体。 中等收入者是中产阶层的初级形态。
-6-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中等收入者不一定成长为中 “私人经济”或 “私人企业”的 提法;人们可 以接受“资
产者, 中产者只是中等收入者一个可能的发展目标。 金”却难以接受 “资本”;人们 可以接受“劳 务市场”而
中等收入者是中产阶层的初级形态,而中产阶层是中 难以接受“劳动力市场”。 就连“新社会阶层”概念的提
等收入者的理想形态和成熟形态。 但是对于一个国家 出,也带有很 强的政治色 彩,伴随着非 公有制经 济 出
来说,要产生一个一定规模的稳定的中产阶层必定要 现的私营企业主和自由职业者不称为“私有者”,而是
经历一个扩大中等收入者的过程。 中产阶层的产生不 称之为“新富阶层”。 一般来说,“新富阶层”是泛指打
仅是收入和财产的量的积累过程,更是各种阶层特质 破平均主义的分配状况以后,收入或消费水平明显地
和社会 属性由差 异向统一 、由 异质向同质 、由变动 向 超出大众平均线的那一部分人。 直到 2001 年江泽民
稳定的发展过程。 中等收入者和中产阶层一样不是一 在庆祝中 国共产党成 立八十周年 大会 上 的 讲 话 中 才
个简单的经 济观念,更是 一个社会学 概念,是一个 具 将这种“新富阶层”直接称作“新社会阶层” [3](p175)。
有许多社会特质的阶层概念,而这些特质包括经济元 从以上的区别中可以看出,“阶层”比“阶级”的划
素。 这一点是实现两者转变的阶层基础。 中等收入者 分 标 准 更 综 合 ,包 括 财 富 和 收 入 、 组 织 权 力 、 社 会 声
所具有的特 点逐渐积淀 和成熟为阶 层属 性 的 过 程 就 望、知识技能、受教育程度、消费偏好、象征性权力、信
是中等收入者成长为中产阶层的过程。 息资源占有 、职业等等,以 突出某一集 团有别于 其 它
4、“阶级阶层”比 “中等收入者 ”具 有 更 浓 厚 的 政 集团的一些特殊性。 运用阶层概念可以用来表示:(1 )
治意蕴。 如前所述,阶级分析方法最早来源于马克思。 一个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如地主阶级内部的贵族地
马克思认为 , 阶级是对生 产资料有相 同 关 系 的 一 群 主阶级和中小地主阶级, 工人阶级内部的 “蓝领”和
人。 因此,在前工业社会主要存在两大阶级,即:拥有 “白领”;(2 )那些不能用阶级标准划分的社会群体,如
土地的阶级(贵族、绅士和奴隶主)和从事生产劳动的 公务员、知识分子等群体;(3 )一些新型的社会利益群
阶级(农奴、奴隶和自耕农)。 现代工业社会的两大主 体 ,具有独立的 经济性质和 社会地位 ,不 与任何阶 级
要阶级是:拥有这些新生产资料的企业家或者资本家 有隶属关系。 但是,又达不到或尚未达到作为独立阶
和靠 出卖劳动力 为生的工人 阶级 ,马克思 称之为“无 级的条件。 在他们发展成熟前,可被视为“阶层”;(4 )
产阶级”。 若干阶级 相交叉的 部分 ,如农民 工;(5 )一些过渡 性 、
因为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银行制度 流转性的社会群体,如军人、失业者等。 也就是说,阶
和股份公司的出现,这些因素不仅导致企业生产过程 层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往往更具体,可提供的信息量显
中的经营管理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出现了经理阶层和 得更多。 [4](p37)

白领阶层,新兴的经理阶层既与传统的“蓝领工人”相 三、“中等收入者”(中间阶层)的划分
区别 ,又与资本所 有者相区别 ,而且他们 的人数和规 2002 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中等收入者”概念之后,
模在不断膨胀。 但是,作为一个阶级他们还缺乏“共同 立即在理论界掀起了研究热潮。 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机
利益”、“阶级认 同感”等条件 ,所以只能当 作“中间阶 构对“中等收 入者”(中间阶 层)的界定方 法和标准提
层”、“中产阶层”来理解。 马克思认为中间阶级在经济 出了许多有益见解,这里简要介绍几种。
上处于资产 阶级和无产 阶级之间的 中间 地 位 , 一 方 1 、经济地位、政 治地位 、社 会 文 化 地 位 的 综 合 标
面,他们是 私有者,与 资产阶级相 似;另一方面 ,他们 准,其代表者是我国较早对中间阶层进行界定的著名
又是劳动者,并且身受资本的压迫,与无产阶级相似。 社会学家陆学艺。 他在 2001 年《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
随 着资本主义 的发展、技术 的进步、资 本的积聚与 集 告》中依据综 合标准将中 国社会分为 十个阶层 ,认 为
中,他们又处于不断分化之中:一部分变成了资本家, 中间阶层是指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靠工资及薪金谋
而大部分沦落为无产阶级或无产者。 因此,这个阶层 生,具有 谋取一份 较高收入、较 好工作环境 及条 件 的
又是一个过渡阶层。 [2](p16-17)
职业能力及相应的集团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生活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之后 , 毛泽东 认为 质量;其对劳动、工作对象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具有公
“中产阶级”等同于“民族资产阶级”,这无疑在政治身 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的社会地位分层群体。 总之,
份上对“中产阶级”定了性。 这一点,从一些与新社会 处于现阶段社会上层和下层的中间水平。 [5](p8-10)

阶 层相关的称 谓可以看出 ,很长一段时 间,人们可 以 2 、以预测的 2020 年人均年收入作为现阶段中等


接 受 “民 营 经 济 ”或 “民 营 企 业 ”的 说 法 ,而 难 以 接 受 收入标准的基础。 常兴华认为:中等收入者是指一定
-7-
时期收入和 生活水准稳 定保持在中 等或 相 对 平 均 水 其贷款规模可以是其收入的 2.5 倍, 许多财产只拥有
准的居民群体。 并强调指出,中等收入者的概念,不仅 有限的不完整产权。 所以对消费和财产作分析比较时
考察收入水 准,还必须与 生活水准结 合起来 ;中等 或 需慎重 [7]。
平均水准,是中位数概念。 具体测算,首先,以 2002 年 5、将中国城镇家庭年人均收入作为参照基准。 著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703 元和农民人均纯收人 名社会学家李培林 2004 年提出,“中等收入者” 是进
2476 元为基础,城乡都用年均增长 6.5% 的增幅外推, 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提出的,是用以描述我们期
到 2020 年将分别达 22500 元和 7200 元。 当年城市化 望的多数人未来生活状况的概念。 由于选择全国城乡
水平可达 60% ,经 过城乡加权 计算,城乡居 民平均收 平均收入作为基线来描述“中等收入者”,其标准会偏
入可达 16380 元。 其次,世界银行一项研究表明,全球 低,与一般 人的理解 差距太大 ,因 此他选择了 中 国 城
中等收入层的人均收入起点标准为 3470 美元, 经购 镇家庭年人均收入作为参照基准,把高于这个平均收
买力平价调整,约 14500 元人民币。 综合分析结果,在 入线 2.5 倍及以上的收入群体定义为“高收入者”; 把
2020 年实现全面小康以前,中国城乡居民中等收入者 低于平均收入线 50% 及以下的收入群体定义为“低收
的收入标准为人均年收入 15000 元(2000 年价)左右, 入者”; 把低收入的上限到平均线之间者定义为“中低
这是“下限”,其“上限”为 2.5 倍(经验分析,如基尼系 收入者”; 把平均线以上到平均线的 2 — 5 倍的人群定
数较合理,高收入者与中等收入者的差距为 2.5 倍)即 义为“中等收入者”。 据此,他把中国家庭年人均收入
37500 元左右。 在 37500 元以上,则为高收入者水准。 在 14001- 35000 元之间的定为中等收入家庭, 其比
3、收入水平是唯一的划分标准。 劳动社会保障部 例大约为 13% [8](p4-5)。
劳动工资研究所狄煌认为,中等收入者是指在一定时 6、巴黎百富勤的测算。 法国巴黎百富勤公司的研
期内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城乡居民。 一定的收入水平 究部门,将 2002 年中国的中产阶层定义为:人均年收
是其唯一的划分标准 。 中等收入者的起点应比目前
[6]
入 2.5-3 万元,家庭年 收入 7.5-10 万元,受 过高等教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略高一些,接近职工年平均工 育,参与企业 决策和管理 的、从事脑力 劳动的专 业 技
资水平, 能保证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比例低于 25% ,而 术人员及白领。 符合这个标准的人数占中国总人口的
且要适当贴近国际平均的中等收入标准线。 这样的家 比例约 13.5% 。 据此测算,2010 年,中国的中等收入家
庭人均收入水平,才能基本支持人力资源发展或人的 庭总数达 1 亿个,户均收入为 15 万元,户均拥有资产
素质较全面提高。 2002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 达 62 万元。
9000 元,职工年平均工资约 12000 元,能够支持 25% 7、2004 年雅虎通过 网民对中国 中产阶层生 活的
左右食品消费的城镇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也大致在 调查,对 象是北京、上 海、广州等 全国重点城 市 11 万
10000 元左右, 因此把标准定在 10000 元以上比较适 网民中的中高端人群,共收到 30 万份有效调查数据。
当。 上限则定在起点的 4 倍(在我国居民收入调查中, 雅虎描述的中产者的共同特点是: 受过良好的教育,
最高收入户 和中低收入 户的人均年 收入 相 差 4 倍 左 拥有专业技能和知识技能。 据预测,未来 5 年中国将
右),为 40000 元。 这与世行研究结果的中等收入层的 有 2 亿人口 进入中产阶 层行列 , 而更 乐 观 的 估 算 是
高 限 为 8000 美 元 ( 按 购 买 力 平 价 调 整 应 在 人 民 币 3.5 亿人。 他们之中的 1/3 以上月收入在 1 万元以上
40000 元左右)相当。 而将 40000 元作为高收入者的起 (即 33% 以上被调查者年收入 12 万元以上)。 他们开
点标准,其户均年收入可在 10 万元以上,接近多数人 着标致或奥迪轿车,住明星楼盘,使用 IBM 或索尼、三
对高收入者的认定标准。 星等笔记本电脑办公,用摩托罗拉、诺基亚手机,经常
4、中等收入主要看持续的收入能力。 国家发改委 出入五星级豪华酒店,无论购物还是娱乐习惯刷卡消
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认为: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 费,2004 年最向往的旅游地点是“法国、东南亚和东部
是国内 的相对水平 , 不是国际 的相对水 平 和 绝 对 水 非洲”。
平。 有人一提中国中等收入水准,就照抄美国中产阶 8、 盖洛普调查公司公布的中国城镇中高收入家
级的标准,也有人认为应该使用世界银行使用的中等 庭的收入标准和比重。 在 2005 年 5 月举行的《财富》
收入国家的标准,这些都是时空错乱的结果。 中等收 全球论坛的文化圆桌会议上,盖洛普(中国)咨询有限
入群体主 要并不是看 消费水平 , 也 不是 看 财 产 的 多 公司的调查显示,进入中国中高收入家庭的标准已经
少,而是看可持续的收入能力。 比如德国的中产阶级 从原来的年收入 3 万元增加到 5.1 万元。 在目前占全
-8-
国人口 40%的城镇人口中, 年收入 5.1 万元以上的中 那么,个人收入的基准线是多少呢? 以上的意见
高收入家庭已占到 27%。 中 ,我们认为李 培林的划 分方式比较 有道理 ,而且 具
9、 中等收入阶层的划分应当以收入为基础区分 有可操作性。 因为第一种划分法是以 2002 年推论的
城乡两个中等收入阶层。 何军明认为,在目前我国城 2020 年人均年收入作标准,如今已过去了 10 年,这种
乡居民收入差距 3 — 6 倍的背景下, 理解我国中等收 推断显得不 太切合实际 ;第二种意见 提出“一定 的 收
入阶层划分标准时, 应该区分城市和农村两个方面。 入水平是唯一划分标准”,我们基本同意。 但是因为是
因 为一是考察 中等收入阶 层概念和内 涵以 及 确 定 其 在 2002 年定下的,下限人均每年入一万元、家庭年收
划分标准时, 不能脱离一个国家的实际经济状况,也 入 3 万元,现在看来偏低了些。 而李培林的划分方式
不能脱离人们的实际生活方式和具体的生活环境。 我 考虑到“中等收入者”是进入全面小康阶段提出的,而
国社会城乡 差距巨大,而 且城乡的生 活环境、生活 方 且便于操作和科学研究,因此以中国城镇家庭年人均
式甚至思想意识都相对分割和孤立。 二是如果不进行 收入线作为参照基准, 高于这个基准线 2 — 5 倍的人
区分,按照目 前许多学者 的理解 ,这样 基本上占人 口 群既定为“中等收入者”。 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农村的
70%的绝大多数农民就完全被排除在中等收入阶层之 情况,这样就 会挫伤农村 先富人群的 积极性 ,与 我 们
外了。 7 亿多农村人口同样是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 的研究初衷相背离。
不可少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社会城乡差距巨大而且相 2、以家庭财产为必要参考
对分割的背景下,农村和农民的稳定和发展显得更为 “中产阶层”,顾名思义,首先有实物财产的内涵,
重要。 三是区分城市和农村中等收入阶层,有利于更 即“行业中产阶层”。 因为在西方许多国家的语言中的
清楚地了解我国城乡的社会状况,有利于制定相关政 “中产阶层”和中小企业概念难分。 独立自主的中小企
策时主 动地根据城 市和乡村不 同的实际 情 况 进 行 调 业,作为与实 物相交换的 生产单位 ,以 生产要素 需 求
整,更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方针和政策 。 [9]
者和商品 供给者的 身份独立自 主地参 与 市 场 经 济 活
四、“中等收入阶层”的提法最适合中国国情 动, 作为商品供给者或需求者独立地出现在市场上。
综上所述,“中 等收入者”、“中 等收 入 人 群 ”、“中 这个群体也可以被称作“经济中产阶层”,对于这些独
间阶层”、“中产阶级”是有着细微差别的概念,不能等 立自主的人员, 可再次区分为两个不同的职能群体:
同使用。 但概念是逻辑研究的起点,只有把概念找准 一是作为独 立向市场提 供商品或劳 务 的 生 产 者 。 例
研究的结论才能令人信服。 在确定本研究的核心概念 如,独立的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农、林经营者,独立
之前,似乎应该考虑以下几条原则: 自主地艺术家和科研人员以及类似生产者;还有一个
1、个人收入为主 就是作为独立自主、自负责任并支配生产资料的市场
个人收入应 该作为中等 收 入 者 (中 产 阶 层 )的 最 参与者,例如,房 主、土地出租 者、股东以及 其他资本
基本标准, 因为只有一定量的标准才能区分出上下。 投入者,他们从其相应的资产管理中得到收益。 党的
虽然中等 收入者、中间 阶层、中产 阶级之间有 着明 显 十八大提 出要多渠道 增加居民 财产性 收 入 , 因 此 将
差异,但“个人收入 ”是他们的共 同特点,无 论是以人 “一定的财产” 作为标准之一, 即符合这一概念的本
均收入、家庭收入、个人工资收入为划分标准的观点, 意,也是构建和谐生活的必然要求。
还是主张以收入、教育、社会地位、阶层认同等作为综 3、职业、教育、社会名望是重要组成部分
合标准的观点,无不一致主张将个人收入作为第一的 如前所述,二战后随着西方国家企业经营活动中
和最基本的标准。 独立的经营管理人的出现,“中产阶层”概念不再仅局
另外,从目前 中国现实情 况看 ,“四 标 准 说 ”可 以 限于企业家和企业,即中产的“行业”,而是在这种“老
断定 : 大多数处于生产一线的企业工人、农民工、农民、 中产 阶层”中存在 “新中产阶层 ”,它作为勇 于进 取 者
下岗工人、无 业人员等,毫 无例外地 都被排除在 中 等 和责任承担者 包括在经济 、社会和(行政 )管理之中 。
收入者、新社会阶层或中产阶级的行列之外。 这种划 这里“中产阶层”最终被解释为一个“职能”概念,也就
分 显然不利于 调动绝大多 数社会成员 建设 社 会 主 义 是说,“中产 阶层”不仅是 一个实物概 念,也是一个 人
的积极性。 因此,以比较容易达到而且比较容易测量 事概念,它 应该包括 “职位中产阶 层”,指那些高 级 职
的 个人收入为 最基本的标 准则可以完 全避 免 这 种 结 员、车间主任或者具有决策、管理职能的官员,多数的
果。 职 业政治家也 属于职位中 产阶层 , 而 高 层 政 治 家 除
-9-
外。 还应该包括“专业技能中产阶层”,指那些在工业 具体标准: 以 2011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领域和政府中的科研人员和专家,高校教师或受聘的 收入 21810 元、农村居民纯收入 6977 元为基准,把高
艺术家,他们基于特殊技能能够履行任务和承担着特 于这一基准线以上 2.5 — 5 倍的收入群体定 位为中等
殊的责任。 这样,“中产阶层”概念主要包括了两类社 收入阶层,其中城市的中等收入者的基准线大概是年
会群体 :(1 )基于自我产 权,伴随自担 风险,依靠 独 立 收入 55000 — 109050 元、农村的中等收入者的基准线
的决策权限在自己的企业中行使领导、管理和责任职 大概是 17500 元— 35000 元。 按此标准,中国社会科学
能(自我责任、独立自主的中产阶层);(2 )基于引入的 院《2011 年城市蓝 皮书》统 计 ,2009 年 我 国 城 市 中 等
产权和被授予的决策权限承担领导、管理和负有责任 收 入 阶 层 规 模 已 达 2.3 亿 人 , 占 城 市 人 口 的 37% 左
职能(委托责任的中产阶层)。 “中产阶层”的产生是以 右。 北京和上海的中等收入阶层规模较大,分别达到
私有中小企 业为支柱所 形成的 “经济 中产阶层”以 及 了 46% 和 38% 。
“社会中产阶层”的必然结果 。 因此这个群体的
[10](p159)

成员应该以 脑力劳动为 主 、受过中 等以上教育 、且 有 【参考文献】

一定的经济、行政、文化资源的控制权,对社会承担一 [1 ]联合国劳工组织 2001 年《劳工统计年鉴》.


[2 ]沈晖 . 当代中国中间 阶 层 认 同 研 究 [M ],北 京 : 中 国 大 百 科 全
定的责任。
书出版社,2008:16-17.
4、“阶层意识”不可或缺
[3 ]王开玉 . 中国中等收 入 者 研 究 [M ],北 京 : 社 会 科 学 文 献 出 版
我认为,一方 面,我们必 须 认 识 到 我 国 当 前 的 国
社,2006:175.
情 ,我国还处于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经 济发展水平 还 [4 ]朱光磊等 . 当代中国 社 会 各 阶 层 分 析 [M ],天 津 : 天 津 人 民 出
比较落后,只是刚刚达到整体小康的水平。 所以我们 版社,2007:37.
当前 所提出的“中 等收入”只能 是以我国 经济发展水 [5 ]陆学艺 . 中国社会阶 层 研 究 报 告 [M ],北 京 : 社 会 科 学 文 献 出
平为背景、刚 刚发育的中 产阶层,它同 西方的中 产 阶 版社,2001:8-10.
级(middle class )是有相当大的差异的,不论是在收入 [6 ]狄煌 . 合理界定中等收入者[N ],经济参考报 .2003-2-18 (2 ).

数量、教育程度,还是在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上都有很 [7 ]顾 纪 瑞 . 界 定 中 等 收 入 群 体 的 概 念 、方 法 和 标 准 之 比 较 [J ],
现代经济探讨,2005 (10 ):10-16.
大不同。 另一方面,社会分层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
[8 ]李培林,张翼 . 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认同和社会态 度 [J ],社
我们也不应回避我国社会分层的现实,而且我们党和
会,2008 (2 ):4-5.
政府将下大力气培育一个完全成熟的中产阶级,具备
[9 ]何 军 明 . 城 乡 中 等 收 入 阶 层 的 划 分 [J ], 发 展 研 究 ,2009 (6 ):
了“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团结友爱、民主法制、充满活
69-71.
力”的群体 ,也就是说有 较高的道 德情操 、法治 理念、 [10 ]顾 颖 . 中 小 企 业 发 展 及 其 对 社 会 阶 层 结 构 变 迁 的 影 响 研 究
知识技能、社会责任感、文化修养及职业操守等等。 只 [M ],北京 : 中国社科出版社,2004.
有具备了以上的素质,中等收入群体才能与社会上层
和社会底层相区别,才能成为一个完全成熟的社会阶 (责任编辑:刘嘉秀)
层。 尽管在相 当长的时 间段内还无 法达 到 这 样 的 标
准,那也应该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努力方向。

- 10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