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药文化研究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0

國立臺南大學 1

「人文研究學報」第 51 卷第 1 期(民國 106 年):1~18


DOI:10.3966/241195042017045101001

《抱朴子》之丹藥研究

朱春慧*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博士生

摘要
道教代表人物之一葛洪,融入醫學、數理、天文以及陰陽五行等學問,將醫學與
宗教理論巧妙的融合,造就獨具特色的葛洪文化。源至於東晉咸和二年,方士葛洪來
到寧波北崙修道,當地疫病流行,葛洪一邊煉丹一邊救治百姓,葛洪了解當時民間缺
衣少藥,幾乎很少收看診費,且提供藥到病除的丹藥,消除這一帶疫情,百姓感念恩
澤並在佛寺建葛仙殿紀念他。他將一生四處行醫的發現,著成《抱朴子》《肘後備急
方》等醫書。本文研究動機是尋找現代仙藥,以《抱朴子》的丹藥作研究,結合「神
仙方藥」與「養生延年」的論述,參考文中金丹和仙藥的製作方法,結合現代食療醫
學,使每一個仙藥都包裹著古今文學理論與故事,讓古人的智慧也能延續到未來。

關鍵字:葛洪、抱朴子、道學、丹藥、中草藥
2 人文研究學報

一、前言
《抱朴子》1是一部道教史及思想史也是道教理論的經典之作,由《內篇》二十卷、
《外篇》五十卷兩部分組成,《內篇》是葛洪2對道家思想和丹道修煉方法的闡述,集魏
晉煉丹術之大成。《外篇》是葛洪生平的自述與談論,他主張文章、德行並重,立言有
助於教化。另葛洪在醫學和製藥化學、天文學、自然學、製造上都有很多卓越的見解,
撰有《渾天論》、
《潮說》,他的《肘後備急方》3,成為中國第一部急診手冊記錄結核病、
狂犬病、天花、羌蟲病等病因及治療方法。
葛洪,字稚川,是江蘇句容人,大約生於公元 280 年,卒於 343 年左右,祖父葛系,
是三國時吳國的大鴻臚,父葛悌,在晉朝任過邵陵太守,從祖父葛玄,世稱葛仙翁或葛
仙公,精於煉丹,曾將煉丹秘訣傳授弟子鄭隱,後來葛洪又向鄭隱學得煉丹技術。他的
著作甚多,據晉書記載:有《抱朴子內外篇》七十卷, 《碑誄詩賦》一百卷, 《移檄章表》,
《筆記》三十卷,《神仙傳》十卷,《隱逸傳》十卷,抄五經,七史,百家之言,兵事,
方技,雜短要文三十一卷,從《肘後備急方》中可看出,葛洪是一位有豐富臨床經驗的
丹道醫家,他與煉丹術緊密結合在一起。4
在《抱朴子》中,藥物分成君、臣、佐使三品,上藥養命延年、中藥養性補虛、下
藥治病祛邪,這些分類法遵照當時人們所認知的自然哲學及生活經驗,也反映「藥理以
人理為本」。在《抱朴子內篇》的〈對俗〉〈論仙〉〈至理〉篇裡談到:

知上藥之延年,故服其藥以求仙。知龜鶴之遐壽,故效其道引以增年。

上藥可稱為君藥,為養生之藥,多服久服也不傷身體,常飲可保神清氣爽、延年益壽。
中藥可稱為臣藥,以養性為主,有的含有毒性,有的無毒性,因此服用時就要慎重考慮,
其目的在於預防疾病、補充體力。下藥是補助藥,具毒性較多,不宜久服,為了治病才
加以使用。這些分屬於上品、中品、下品的藥,具有互相助長功能,上藥可使人延年益
壽,所以服藥來得以求仙得道,相傳龜、鶴壽有千百之數,而用於比喻人之長壽。或用
作祝壽之詞。亦作「龜年鶴算」,「龜齡鶴算」等。5

若夫仙人,以藥物養身,以術數延命,使內疾不生,外患不入,雖久視不死,而
舊身不改,苟有其道,無以為難也。6

1
王明,葛洪:《抱朴子内篇校釋》。 (香港:中華書局,1985,頁 8)。
2
葛洪(283 年-343 年)
,字稚川,號抱朴子,人稱葛仙翁,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是晉朝時代的
陰陽家,醫學家、博物學家和製藥化學家,煉丹術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他在中國哲學史、醫藥學史
以及科學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相傳靈寶經內中經文,為葛玄傳給鄭隱,鄭隱傳給葛洪,後轉傳予葛
巢父。葛洪:《抱朴子內篇》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5,頁 6)。
3
葛洪著,朔雪寒編:《肘後備急方》 。(密西根大學:商務出版,2015) 。
4
江蘇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社: 《江蘇省志》第 79 卷。(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頁 399)

5
王明,葛洪:《抱朴子內篇校釋》, (香港:中華書局,1985,頁 8)。
6
林富士:《中國史新論:宗教史分冊》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1,頁 287)

《抱朴子》之丹藥研究 3

道教養生學是以長生不老為追求的目標,道教修煉之基礎,先以藥物求得長生,然後再
以數術求成仙。言人若藉由某些長生之道術,或者服食藥物,使得內疾不生,而外患不
入,就可成為「久視不死」而「舊身不改」的神仙。道教修煉者對於道教的修習中,通
過養生的技術而達至的長生是修仙的基礎,只要循道而行,修道是可成的。

今道引行氣,還精補腦,食飲有度,興居有節,將服藥物,思神守一,柱天禁戒,
帶佩符印,傷生之徒,一切遠之,如此則通,可以免此六害。

人之所以會死亡,是因為各種欲望使身體受到損害,人之所以會衰老,常因被百病所侵
害,今讓人導引行氣,恢復原來的真精來回補腦部,讓飲食有一定的常度,生活起居有
一定的節度,藥物將以服用,專一精神於仙道的修習,謹守戒律,佩帶符印,一切會傷
害人的事物都將遠離,這樣就可以通達神仙之道,可以避免上述六種傷害。六害指分離,
指人的生離死別,變卦,聚少離多,同
床異夢,要收成時,會收不到。7
本文研究動機是尋找現代仙藥,以《抱朴子》的丹藥作研究,結合「神仙方藥」與
「養生延年」的論述,參考文中金丹和仙藥的製作方法,結合現代食療醫學,使每一個
仙藥都包裹著古今文學理論與故事,讓古人的智慧也能延續到未來。

二、《抱朴子》之服金壽如金
《抱朴子.仙藥》云:

服金者壽如金,服玉者壽如玉也。

葛洪在《抱朴子》中,對金丹推崇得無以復加,認為服丹砂和黃金,
「能令人不老不死」。
8

古代方士煉金石為丹藥,認為服之可以長生不老。《抱朴子.金丹》云:

夫金丹之為物,燒之愈久,變化愈妙。黃金入火,百煉不消,埋之畢天不朽。服
此二物,煉入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

葛洪認為,金丹大藥是上品的神藥,如同五穀能養人身體一樣,服食金丹大藥,定能「與
天地相畢,乘雲駕龍」,讓人長生不死。漢武帝時,方士李少君云:「化丹沙為黃金」以
作飲食器,就是燒煉金丹。李少君曾對漢武帝說,祀灶則致物,致物則丹沙可化為黃金,
用這黃金作飲食器皿,就可望延年益壽、長生不老。9
金是指金性不朽,丹是形狀圓滿,故名金丹。漢末人陰長生一文評論道:「金丹」
即丹砂金石,道教服餌派以煉服丹砂、鉛汞、黃金等外丹為「金丹」。早在漢末,丹藥
7
同 5 註,頁 112。
8
同 5 註,頁 8。
9
同 5 註,頁 71。
4 人文研究學報

之風就大為流行,方士或道士以黃金煉成「金液」,或用鉛汞等礦石燒煉成黃金色的藥
物。
《抱朴子》
〈仙藥〉篇說:
「仙藥之上者丹砂,次者黃金,次者白銀,次者諸芝,次
者五玉,次者雲母,次者明珠。」東漢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用陰陽論述金丹,被
譽為「萬古丹經王」。漢人桓寬所著的《鹽鐵論》中提到:

仙人食金飲珠,然後壽與天地相保。

《鹽鐵論》一說,可見「仙丹」裡面含有金、銀、珠寶類物質。「金飲珠」即是從金中
所得的「丹」。初時的丹不過是從石類中的硃砂取汞(後來名為砂子,陽龍)從金類中
的黑鉛取銀(所謂銀母,陰虎),使銀汞相合,取其精為「金飲珠」。1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金之風」興起,日本、東南亞一帶食用金箔盛行,
金箔酒、金箔水、金箔糖果成了市場上的高檔搶手貨。「食金」不僅是為了保健,更成
為一種身份的象徵。1983 年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正式將 9999 自然純金
列入食品添加劑範疇,編為 A 表第 310 號。黃金入藥在中國是有記載的,李時珍在《本
草綱目》中就已將金列為稀有藥材。

食金,鎮精神、堅骨髓、通利五臟邪氣,服之神仙。尤以金箔入丸散服,破冷氣,
除風。

食用黃金能有效抑制人體氧化過程,減緩老化現象。《本草備要》中記載金箔:功用為
鎮心肝、安魂魄,主治驚癇風熱、肝膽之病;亦記載「寶物」多能鎮心安魂,如金箔、
琥珀、真珠之類,銀的效用與金箔最為類似。金箔可加入藥煮成煎劑,炮製成丸劑多用
為「衣」,與現代西藥的藥錠外層糖衣類似,不同的是金箔有其療效;最有名的「安宮
牛黃丸」古方名藥「紫金錠」等,在當時都是用金箔作為包衣,有降腦壓、治療腦膜炎
引起高燒溫病導致的神昏譫語。出自《春腳集》的十香返魂丹、《外科證治全生集》的
梅花點舌丹都以金箔為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至寶丹則內含金箔與銀箔,皆以金
箔增強藥物重鎮安神的作用。11
葛洪堅信,金丹服食的觀念是從金玉具有穩定的化學性質和無機鹽能讓肉防腐等,
日常生活的經驗做類比推理得出來的結論。金箔在日本多用於壯陽、增壽,其觀念與道
家思想「食金者壽如金,食玉者壽如玉」相似;歐美則用於美白、除皺、化妝品;亦有
國外以金箔之鹽類治療免疫類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等。據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金箔進
入人體形成金的一價化合物-金鹽,能有效析出體內有毒物質,疏通血管,調節和改善
人體免疫功能,因此對高血壓、心臟病有明顯的療效。12

10
王利器,桓寬:《鹽鐵論校注:定本》 。(北京:中華書局,1992,頁 50)。
11
孔令宏:
《從道家到道敎》。(香港:中華書局,2004,頁 219)。
12
中國科學院:《科學通報》第 1-12 期。(北京:中國科學院,1963,頁 20)。
《抱朴子》之丹藥研究 5

三、《抱朴子》之不死仙丹
中國殷商時代至春秋戰國時代便開始冶銅術和鐵器的使用,在冶煉金屬的過程中積
累了豐富的化學知識,創造了很多的採礦和冶金方法,同時也產生了煉丹術。在封建體
制中,統治者為了統治人民和享受其尊貴生活,就想享長生不老,於是命方士們從動物、
植物、礦物中尋找可長生不死的仙藥,卻常常在未經鍛煉的礦物藥服後引起中毒,於是
方士們把前人創造的冶金術用到煉製礦物藥方面來鍛煉礦物藥品,從此以後煉丹術遂脫
離冶金術的範疇,成為一種獨立的專門學問,中國最有名的煉丹家葛洪,承襲了早期的
煉丹理論,並結合儒道家思想,著作出《抱朴子》,影響國內外研究化學史的人們,第
八世紀時的煉丹家蓋伯(Geber)就是受了葛洪很深的人。13
道教煉丹興起後,煉丹術成為道教徒實現長生不老的重要方法,受到極大重視,並
要求當時的煉丹家都要兼通醫藥。葛洪說:

治金丹術者宜兼通醫術。14

歷代的煉丹家大都兼通醫術,民間也有「醫道通仙道」之說。兩晉、南、北朝(公元 265~617
年),是煉丹術最活躍的一個時期。在這時期中的時代背景和煉丹者所追求是「點石成
金」和「長生不死」,煉丹術是經道家兩三千年時間傳遞下來的一種特殊技能,不僅醫
藥上的丹藥是由它衍變而來,也是現代化學的先導。
葛洪引《黃帝九鼎神丹經》曰:

『黃帝服食了九鼎神丹之後,就昇天成仙了。不死之藥,道在神丹,行氣導引,
俯仰屈伸,服食草本,可得延年,不能度世,以至乎仙。』15

很多傳說都有能讓人長生不死的仙藥,談起「不死之藥」 ,東方朔曾向漢武帝進獻甘露,
秦漢以來流行靈芝,魏晉時,煉丹成為士大夫的日常功課,形成了服藥的社會風氣。道
家煉丹,分為內丹和外丹。外丹即採用各種礦物、植物等熔煉而成的丹藥。「仙丹」是
中國醫學中的一種以礦物質為主的合成藥物。《抱朴子》之仙丹是通過各種秘法燒煉丹
藥,用來服食,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以點化自身陰質,使之化為陽氣,具有長生不老
之功效,千百年來多以口耳相傳。「仙丹」是道家煉丹術的延續與發展成果,從秦始皇
開始歷朝歷代皇帝們對長生不老的「仙丹」追求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從唐朝從建立到滅亡 290 年間,共有 21 位皇帝。這 21 位皇帝中,就有 5 位是因為
服用「仙丹」而喪命,有唐太宗、唐憲宗、唐穆宗、唐武宗和唐宣宗。唐太宗建立了一
個唐朝盛世,卻結束於一顆小小的「仙丹」。在唐代,煉丹術就傳到阿拉伯,衍生為煉
金術,並經阿拉伯傳至歐洲。當時煉金術稱為「丹藥」 (al-iksir)
,而煉金術在阿拉伯語
中被稱為「al-kimiya」
,「即指融化後的金液。」煉丹術傳到歐洲演變成煉金術,煉金術
13
Cheuh-jen Chang, Chung Kuo Tan Shu Yu Tan Yao,(美國密西根州:密西根大學:1981,頁 5)。
14
朱建平: 《中國醫學史研究》 。(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3,頁 308) 。
15
王明,葛洪:《抱朴子內篇校釋》, (香港:中華書局,1985,頁 284) 。
6 人文研究學報

士相信,「煉金術」的精餾和提純賤金屬,是一道經由死亡、復活而完善的過程,象徵
了從事煉金的人的靈魂由死亡、復活而完善,他們煉出的「金丹」能延年益壽、提神強
精,並獲得永生,達到與造物主溝通。「丹藥」中最主要的成分是丹沙,現代科學證明
丹沙是一種含有汞這類元素的礦物質。《神農本草經》云:

丹砂味甘微寒。治身體五臟百病。養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殺精魅邪惡鬼。
久服通神明不老。

丹砂也叫「硃砂」
,古代辰州出產的品質最好,叫做「辰砂」,是紅色的微小結晶,磨細
之後,是製作高級印泥的材料,因為它永不變色,粒狀或塊狀集合體,呈鮮紅色或暗紅
色,有的表面帶有鉛的灰青色條痕,紅色至褐紅色,具金剛石樣光澤,不透明或半透明
體。重片狀者質酥脆易破碎;塊狀者質較堅硬,不易破碎。主要功效為鎮心安神,清熱
解毒。用於心神不寧,心悸,失眠。硃砂甘寒質重,專入心經,寒能降火,重能鎮怯。
所以硃砂既可重鎮安神,又能清心安神與黃連、蓮子心等合用,以增強清心安神作用。
亦可用治其它原因之心神不寧,若心血虛者,可與當歸、生地黃等配伍;可用於驚風,
癲癇,有鎮驚安神之功。也可用於瘡瘍腫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本品性寒,有較強
的清熱解毒作用,內服、外用均效。16
煉術士們煉出來的仙丹稱外丹,是用爐鼎燒煉金石,配製成藥餌,做成長生不死的
金丹。
《抱朴子》一書,將外丹分為神丹、金液、黃金三種,並稱金丹為藥,燒之愈久,
變化愈妙,百煉不消,畢天不朽,人若服之能令人不老不死。清朝的雍正皇帝,可算是
中國古代史上最後一位寵信道士迷戀丹藥的皇帝了,史料顯示出早在雍正登極前,已在
王府中煉丹,《燒丹》詩自道:

鉛砂和藥物,松柏繞雲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光芒沖斗耀,靈異衛龍蟠。
自覺仙胎熟天符降紫鸞。

這首詩描述鉛砂和藥物,透過爐火與煉丹過程,呈現煙霧繚繞的現象,就像是道教求不
死成仙的一種修煉方術。丹藥用爐鼎燒煉,煉制出一種所謂的服後不死的丹藥。歷史上
的煉丹道士,有主張煉製和服食黃金、丹砂的金砂派;有提倡以鉛料、水銀為至寶大藥
的鉛汞派;還有強調用硫磺、水銀合煉以求神丹的硫汞派。內丹,是指通過內煉使精、
氣、神在體內聚凝不散而成丹,達到養生延年的目的。雍正的一生,便與金丹仙藥結下
了不解之緣。根據《清宮檔案》記載,雍正帝在短短五年間,先後 157 次下旨向圓明園
運送煉丹所需物品,其中光為煉丹用的煤炭就有 234 噸,此外還有大量礦銀、紅銅、黑
鉛、硫磺等礦物。17
(ㄧ)不死仙丹-鉛
許多仙丹含有玉石成份,《神農本草經》玉石部上品的記載更證實了其中被列為上

16
張炬彙編: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頁 84)。
《古今延年益壽方匯粹》
17
《本草綱目》附方現代研究全集:外科卷。(山東:濟南出版社,1998,頁 349)
王振國,韓濤: 。
《抱朴子》之丹藥研究 7

品的可煉成「仙丹」的物質有:玉泉、丹沙、水銀、空青、曾青、白青、雲母、朴硝、
消石、礬石、滑石、紫石、白石英、青石、赤石、黃石、白石、黑石脂、太一余粮、禹
余粮、雄黃等,多達 21 種。這些玉石除了具有先天的靈性同時也具有索命的能力,致
命丹藥眾多,本文以《抱朴子.仙藥》中詳細記載,仙藥所含的丹砂、鉛、汞、硫等元
素的進行探討。以丹砂為例,把硫化汞高溫加熱,會把水銀煉製出來,水銀和硫黃產生
化學反應,又會變成丹砂。東漢煉丹家魏伯陽《周易參同契》云:

胡粉投火中,色壞還為鉛。

「胡粉」的化學成分是鹼式碳酸鉛 2PbCO32,受熱後會分解,生成氧化鉛、水和二氧化
碳。又因為古時使用炭火加熱,所以在高溫下,氧化鉛會進一步被碳還原成鉛,結果就
發生了「色壞」的現象,鹼式碳酸鉛變成鉛。就分析丹藥本身而言,以現代生物科技角
度來看鉛丹的成份,鉛丹能直接殺滅細菌、寄生蟲,並有制止粘液分泌的作用,鉛粉也
可成為化妝品成份;鉛丹內服更能鎮心怯痰、治療癲狂、瘧疾,但長期服食往往會「欲
求長生,反致速死」。丹藥中所含的鉛、汞、硫、砷等物質對全身各系統和器官均有毒
性作用。其基本病理過程涉及神經、造血、泌尿、心血管、生殖等多個系統。18
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多處批評煉丹術。在「金」「鉛」項下,李時珍
說:

《別錄》、陳藏器云:
『久服神仙。其說蓋自秦皇、漢武時方士流傳而來。豈知血
肉之軀,水谷為賴,可能堪此金石重墜之物久在腸胃乎?求生而喪生,可謂愚也
矣。』

《別錄》、陳藏器亦言久服可成神仙,修仙得道論,宣揚人世之外有神仙之境,人服丹
藥可長生不死,其說蓋自秦皇、漢武時方士流傳而來,豈知血肉之軀,把水銀列為長生
之藥的行為,方士固不足道,可能堪此金石重墜之物久在腸胃乎?比重很大的金子進入
腸胃,會引起腸穿孔而危及生命。19
(二)不死仙藥-汞
古代「仙丹」裡的另一味重要成分是「水銀」,即化學物質汞(hg)
,有劇毒,中毒
後手腳發麻,口腔麻痺,全身乏力,頭昏,頭痛,嚴重可影響生命。《藥性本草》李時
珍說,它的形態像水,顏色是銀色,所以叫水銀。古希臘人曾將汞用於油膏中,古埃及
人和古羅馬人把它加入化妝品中,在盤尼西林出現以前,水銀也曾一度用於治療梅毒。
煉金術士認為汞是形成其他所有金屬的第一物質。葛洪做過汞與丹砂還原變化的實驗,
他在《抱朴子.內篇》裡說:

凡草木燒之即燼,而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

18
宋應星:
《天工開物》。(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4,頁 198)

19
《中國無神論史,第 2 卷》
牙含章,王友三: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頁 719)

8 人文研究學報

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前面的丹砂是 HgS,後面的丹砂是 HgO。即指加熱


紅色硫化汞(丹砂) ,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黃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再變為紅色硫化汞,
這個試驗的描述說明古人已發現了化學反應的可逆性。又如「以曾青塗鐵,鐵赤色如
銅」,就描述了鐵置換出銅的反應。20
方術家以水銀和牛、羊、豕三脂杵成膏,以通草為柱,照於有金寶處,即知金銀銅
鐵鉛玉龜蛇妖怪,故謂之靈液。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的陵墓中以汞為水,流動在他統治
的土地的模型中。秦始皇死於服用煉金術士配製的汞和玉石粉末的混合物,汞和玉粉導
致了肝衰竭,汞中毒和腦損害。中國古代婦女還曾經採用口服少量汞的方式進行避孕。
中國傳統醫學觀認為, 「水銀主治疥瘙痂瘍百禿,殺皮膚中蟲虱」 ,還將之作了打胎藥來
使用。古代的煉丹術士另有發現,認為水銀能「殺金銀銅錫毒,熔化還復為丹,久服神
仙不死。」用上面這些原料,再配之以輔料,則可煉成不老藥。這類仙藥可製成固體的
丸,也可熬成液體。固體即為「仙丹」 ,液體則稱「還丹金液」 ,其藥理都是一樣的,這
與現代的藥品存在固體、液體兩種形態是相一致的。
(三)不死仙藥-硫、砷
常見丹藥成份還有硫和砷,其氧化物也都是劇毒。天然丹砂是硫化汞 HgS,當硫化
汞在土釜中幟熱燒煉,硫化汞昇華,叫丹華,即是《周易參同契》所講的煉丹華過程,
其化學式是 HgS(丹砂)+ O = Hg(靈永)+ SO(石氣)。當爐中物繼續燒煉,靈汞氧
化成氧化汞,呈紅色,叫三仙丹,有紅色和黃色兩種變體。氧化汞用於製取其他汞化合
物,也用作催化劑、顏料、抗菌劑及汞電池中的電極材料。砷是提煉砒霜的主要原料,
喝雄黃酒等於吃砒霜,雄黃礦石中含有砒石、鉛石、鉬礦石等有毒雜質,特別是劇毒物
質砒石,俗稱砒霜。
雄黃具有腐蝕作用。《抱朴子.仙藥篇》云:

雄黃,當得武都山所出者,純而無雜,其赤如雞冠,光明曄曄,乃可用耳。

雄黃味苦、甘、平、寒、大溫,有毒。生武都山谷、敦煌山之陽。其但純黃似雌黃色無
光者,不任作仙藥,可以合理病藥耳。藥性論云:雄黃,金苗也。殺百毒。雄黃、雌黃
也可化為黃金「雌黃千年化為雄黃,雄黃千年化為黃金」。21
劉宋時期建平王所撰《典術》則說:

天地之寶,藏於中極,命曰雌黃,雌黃千年化為雄黃,雄黃千年化為黃金。

據《周禮.考工記》載,還在西周時代,中國即已將雌黃用於絲織物的染色畫繪上了,
這在陝西寶雞西周墓(約在穆王時期)出土的絲織繡線中得到,但「黃金石」之得名,
故《丹房鏡源》云:「雄黃千年化為黃金」黃金者,若真人餌法微妙,益氣,莫過雄黃

20
同 5 註,頁 196。
21
李時珍: 。(北京:中醫藥出版社,1996,頁 257)
《李時珍醫學全書》 。
《抱朴子》之丹藥研究 9

之效。22
在「藥」的背後, 「毒」的作用影響著我們, 「藥」和「毒」密不可分,西語中,來
自希臘-拉丁文的「藥」這個詞(pharmakon)是個含義複雜的詞,同時兼有「醫藥」
(medicine)和「毒藥」(poison)兩重含義。英語中的 drug 也是雙關語(藥或毒品),
中國的藥學經典也有神農本草經》之「神農嘗百草,一日七十毒」的傳說,它把藥分為
上、中、下藥,也是按毒性大小來劃分,《素問.移精變氣論》說「毒藥治其內,針石
治其外」,《周禮.天官.醫師》說「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共醫事」,就是指「藥
物」。

四、《抱朴子》之上品神藥
道家煉丹,分為內丹和外丹。外丹即採用各種礦物、植物等熔煉而成的丹藥,丹藥
以使用方式來說分外用與內敷,多為療傷補氣、調理身體之用途。善於將草藥等各種素
材精煉製成品,也善於解決各種病痛疑難雜症者,更善於運用魔力或能將含魔力之素材
煉製成藥物者,稱為煉丹師。道家修煉丹師所燒煉的藥。據《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
云:

能以藥草煉成丹藥,鉛鐵為金,死汞為銀,名為『黃白之術』,又叫做『爐火之
事』。

中國的煉丹術家憑著他們對陰陽五行和數的知識,嘗試把銅、鉛等金石煉成黃金,而影
響煉丹成功的必備元素即:汞、硫、碳、錫、鉛、銅、金、銀等。煉丹術和中藥有很多
類似的地方,比如原料的選取、原料的分類、原料的加工設備與工藝、製成品的形制(丸
藥、散劑、粉劑、藥水等)等,多有相同或者相似。另外,很多煉丹術士的書籍中記載
了他們對於所煉製丹藥的服用體會以及其藥效和毒副作用。煉丹術的這些理論與實踐工
作,促進了對各種礦物及草藥的藥性研究、藥物合成等,也極大促進了中醫中藥的發展。
23

中國古代醫學以草藥為主,煉丹家認為,人的肉體可以藉助於某種神奇的藥物而獲
得永生。戰國時期,煉丹主要以草木藥為主,礦物藥為輔。漢代以後,轉向以人工煉製
的礦物為主。據《清宮醫案研究》記載,中國歷史上上品神藥有,最長壽的乾隆皇帝「不
可一日不服龜齡集」,其被列為常服的御用六大補品之首。還有珍秘不偉卻名揚萬里奢
侈的宮廷聖品「定坤丹」。
(ㄧ)御用靈丹妙藥-「龜齡集」
歷代的皇帝,當他們一坐上龍椅,不由得產生了一個同樣的夢想,那就希望能夠長
生不老,為此他們費盡心機廣詔天下,採集天地之精華,期望用道家的煉丹術練出一種
能夠健康長壽的仙藥。明朝的嘉靖皇帝自小體弱多病,有二十多年沒有上朝,一直修煉
道術,他命大臣邵雲傑負責監制,由藥工陶仲文精心炮制,根據葛洪的玉函方中最著名

22
中華書局:《文史知識》第 49-54 期。
(香港:中華書局,1985,頁 50) 。
23
吳禮權:
《古典小說篇章結構修辭史》 。(台灣商務印書管,2005,頁 198)。
10 人文研究學報

的抗衰老道教千年古方,是《老君益壽散》從中吸取精華並加以增減,煉製成仙藥嘉靖
服用此藥後,羸弱的身體日益強壯,一連得了八位皇子,五位公主,於是龍顏大悅遂將
這種仙藥賜名為「龜齡集」,寓意服用後可與神龜同壽。
龜齡集與明清兩朝皇帝的日常盛世密切相關,尤以雍正皇帝對龜齡集真是推崇有
加,到清乾隆年間,龜齡集已被乾隆皇帝列為不可一日不服的六味補藥之首。乾隆皇帝
享年 89 歲,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說他一生未用眼鏡,去世前兩年還能出狩獵,
臨終前不久還在讀書寫字,與龜齡集有很大相關。在山西流流傳著這樣一段民謠:

內服益壽誰第一,山西太古龜齡集。

這龜齡集為宮廷御藥,僅供皇帝和極少數人享用的秘享之寶,當時給皇帝製藥的是邵雲
傑是山西太谷人,在他告老回鄉的時候把這個藥和它的處方工藝,全部回了太谷,由於
處於晉商的發達時期,晉商把這個產品作為禮品贈送,使龜齡集由皇宮轉向民間轉向了
社會四百多年,龜齡集遍佈中國各大城市及港澳,並漂洋過海行銷世界各地,成為近現
代一些名人的秘享之寶。24
《何氏濟生論》卷七:

龜齡集具有益精神虛,堅齒黑發,明目之功效。

龜齡集的製作工藝,源於道家的煉丹術,炮製工藝更是中國醫學寶庫中最具特色的一項
傳統炮製工藝,被列為中藥四大保密品種之一,其炮制工藝十分講究,用於腎虧陽弱,
記憶減退,夜夢精溢,腰酸腿軟,氣虛咳嗽,五更瀉,食慾不振等症。具有強身健腦,
調整神經,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機體活力等功能有「養生國寶」美稱。25
龜齡集的處方嚴謹、配方珍奇、炮製奧妙、工藝獨特。原料有人參、鹿茸、海馬、
雀腦、地黃、蓯蓉、枸杞、淫羊藿等二十多種珍貴藥材。這些藥材在配製時,不僅要嚴
格選擇上等成色者,還要逐味進行不同的炮製和獨特的工藝升煉,龜齡集各味原料的炮
製也是別具一格的。製造工藝有煮、蒸、拌、爆、土埋、露夜等等,共九十九道工序。
龜齡集為紅參、鹿茸、海馬、枸杞子、丁香、穿山甲、雀腦、牛膝、鎖陽、熟地黃、補
骨脂、菟絲子、杜仲、石燕、肉蓯蓉、甘草、天冬、淫羊藿、大青鹽、砂仁等藥味經加
工制成。功能與主治強身補腦,固腎補氣,增進食欲。用於腎虧陽弱,記憶減退,夜夢
精溢,腰痠腿軟,氣虛咳嗽,五更溏瀉,食欲不振。龜齡集的藥理作用主要有雄性激素
樣作用,增強記憶,抗疲勞等作用口服。一次 0.6g,一日 1 次,早飯前 2 小時用淡鹽水
送服。26
龜齡集除了原料珍貴,製程也是非常講究,《周易》的陰陽學理論用於闡釋煉丹術,
他提出了煉丹要講究藥物的「陰陽相合」,仙藥有了原料,也需要特殊方法處理這些原
料,才能製造出真正有益的丹藥。《抱朴子》也有相關的論述:
24
陳可冀:
《清代宮廷醫話》。(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頁 59)。
25
山西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山西通誌第 41 卷,第 2 期》
。(香港:中華書局,2010,頁 377)

26
張明亮,趙晉蓉:
《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頁 324)。
《抱朴子》之丹藥研究 11

按玉策記及開明經,皆以五音六屬,知人年命之所在。子午屬庚,卯酉屬己,寅
申屬戊,醜未屬辛,辰戌屬丙,巳亥屬丁。一言得之者,宮與土也。三言得之者,
徵與火也。五言得之者,羽與水也。七言得之者,商與金也。九言得之者,角與
木也。若本命屬土,不宜服青色藥;屬金,不宜服赤色藥;屬木,不宜服白色藥;
屬水,不宜服黃色藥;屬火,不宜服黑色藥。以五行之義,木克土,土克水,水
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故也。若金丹大藥,不復論宜與不宜也。

龜齡集根據中醫天人合一整體觀念,廣收天地之靈氣匯集天下之大成,採用大自然東西
南北中地道的上品名貴藥材,精選奇用,人參選用東北長白山的石柱參,人參中的有效
成分夏季花開葉茂含量尚未充實,冬季葉落後含量有所下降,所以龜齡集的人參採集,
必須在秋季,此時含量最高,療效最好。鹿茸選用 5 年以上的二槓三岔茸,必須是未骨
化前剧下的上品,因為此時尖部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龜齡集組方中,從植物動物礦物
中精選的二十八味藥物,正好與二十八星宿相應此外,方中的每類藥材,有各的特點,
植物類藥,包含了根莖葉花果,所有部位,礦物類藥既有淺表化石也有深藏物,動物類
藥包含了天上飛的海裡游的,地上跑的所謂海、陸、空、齊備天門冬,熟地黃、人參合
稱天、地、人三才,取天地人合一,海陸空集合,匯集了天地間無盡的妙曲神工。27
龜齡集歷數百年而不衰,從傳統技藝上講有 99 道工序,比如水浴,土埋、夜露、
日曬、炒爆、煅、炙這些方法只有一小部分在中藥製藥中共用,而大部分則是龜齡集炮
製中所獨有的,龜齡集的 28 種藥材,分別使用了 28 種不同的炮製方法,熟地黃的炮製
過程要經過九炙、九蒸、九曬歷時 27 天,才能達到藥用要求,鹿茸一般用黃酒炮製,
而配置龜齡集時必須用陳醋炮製,公丁香花用花椒水炮製,並炒至蒂頭出現白點為止,
獨特的傳統製作工藝被列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處方也嚴格按照中醫君臣佐使
的組方,每一味藥材各司其職,又相輔相成,組方的嚴謹猶如戰場排兵布陣,堪稱藥劑
中的經典之作。
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了龜齡集的科學性。它的功效主要分為五個方面,第一方面
它能夠滋補肝腎,延年益壽,有延緩衰老的作用,第二方面它有興奮性機能的作用,中
醫上所說,補腎,填精,壯陽,陽痿,早洩,女子的性冷淡,畢經,不孕等,龜齡集都
有非常好的效果。第三方面有補腎、健腦的功效,能防止老年癡呆的發生。第四方面有
補腎、強骨的作用,通常年過半百腎氣已衰,人體容易腰彎,駝背,骨脆,易折,筋骨
疼痛,即骨質疏鬆症,它通過補肝腎,強筋骨來改善骨質量代謝的障礙。第五方面有腸
胃調節的功能,它通過補腎、健脾而達到改善消化功能、止瀉的目的。28
(二)宮廷聖品「定坤丹」
定坤丹是清.竹林寺僧《竹林女科證治》之「補經湯」方加減而成,是著名補血養
血調經藥。定坤丹因能治療女子月經不調,坤指女子而故名,定坤意為女子子宮得到安
寧。從乾隆皇帝親自主持的「國家級項目」 ,到慈禧太后服用之後御筆親題「平安富貴」,

27
資料取自 Posted on 2016-11-29in-每日頭條〈健康從九宮八風談龜齡集的成方特色〉https://kknews.cc/zh
-tw/health/mgb8rp6.html 2016/03/24/PM:16:58
28
探秘龜齡集 CCTV4〈國寶檔案〉 古代養生-宮廷秘方龜齡集文稿 http://www.guilingji.com/guobaodangan3
.htm2016/03/24/PM:17:58
12 人文研究學報

傳承至今,其製作工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被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
推薦為唯一指定的婦科治療養生中藥,就是定坤丹。在 1739 年,乾隆四年,太醫院召
集全國名醫匯集京師編纂《醫宗金鑒》,乾隆下詔將後宮鬱血病的醫治列為重要研究內
容,以調理坤宮,綿延千秋皇權。太醫院晝夜不眠,歷時 3 個月,對 800 餘種調血名方
取長補短,研製出一種融調經、舒鬱、理氣、活血為一體的婦科綜合製劑,施之後宮,
效果彰顯。乾隆大喜,賞賜 300 名醫黃金萬兩,良田千頃,親自賜名「定坤丹」,並頒
發密旨,列為「宮闈聖藥」,批准載入《醫宗金鑒》 。29
定坤丹融合了四君子湯、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八珍益母丸、逍遙散、柴
胡疏肝散、理中湯這八大名方於一爐,包含了紅參、鹿茸、西紅花、雞血藤膏、三七、
當歸、地黃、乾薑等多味藥材,並以香附、白芍、延胡索等調理肝氣,通過益氣養血、
活血通絡、疏肝養氣、補腎健脾,以達到全面綜合女性身體的效果。「丹」中藥學名詞
也是一種藥物劑型。是依方精制的成藥,一般為粉末狀或顆粒狀。分內服和外用兩種。
外用的多含有汞硫等礦物藥,經過加工升華或熔化提煉而成的制劑,為粉末狀,如白降
丹、紅升丹等。原為方士煉制外丹的常用原料,也可入藥。又叫辰砂、朱砂內丹術借指
藥物、內丹。丹砂又稱朱砂,辰砂。是汞的硫化物礦物。含汞 86.2%,是提煉汞的主要
礦物原料。《金丹四百字》云:

鉛汞結丹砂,耿耿紫金色。亦為中藥。

葛洪多年隱居山林,以食用各種自然界的野花、野草為生,逐漸的發現一些野花野草不
僅能飽腹,且具有藥用的價值,吃完後神清氣爽,慢慢的精選出吸納自然界的五行精華
的神奇藥草,按性味歸經,分為五類,對五臟整體調養,從而提高五臟整體的功能。定
坤丹精選紅參、鹿茸、三七、西紅花、當歸、熟地黃、阿膠等 30 味道地藥材配伍而成。
融四君子湯、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八珍益母丸、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理中
湯等八大名方於一爐,步步圍繞「女子以肝為先天」
、「女子以血為本」 、「腎藏精主生殖」

「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的生理特徵,針對「婦人之病,因虛、積冷、結氣」的主要病
機,通過益氣養血、活血通絡、疏肝理氣、補腎健脾。30
清.江涵礅《筆花醫鏡》云:

女子之症,審無外感內傷別症,唯有養血疏肝四字。

女子常有些不適之症,但又查無實際病症,原因大都因月經不調,中醫叫血虛,虛是少
的意思。血虛就是體內的血少了。唯有養血疏肝四字。廣譽遠定坤丹含柴胡、白芍等 21
味入肝經之品,又有西紅花等 9 味活血化瘀之品,為女性疏肝解郁,理氣活血,使女人
氣血永駐,青春常在。31

29
山西省政協文史資料硏究委員會:《山西文史資料》第 8 期。 (山西:人民出版社,1963,頁 48)。
30
黃信陽: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頁 156)
《修道養生真訣》。 。
31
張仲景,李杲,張景岳,程鐘齡等醫家論述:《中醫大辭典:醫史文獻分冊》 。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1,頁 87)。
《抱朴子》之丹藥研究 13

在不食人間煙火的理念指引下,道家一直苦苦追求能令人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
葛洪說「上藥增安命延,升為天神;中藥養生;下藥除病,能令毒蟲不加,猛獸不犯,
惡氣不侵」。長期服用「上藥」和「中藥」,可以令人延年益壽。定坤丹以香附、白芍、
延胡索等調理肝氣,養血柔肝氣血相依,氣行血暢,氣滯血瘀。定坤丹以紅參、當歸、
川芎補氣行血;以西紅花、雞血藤等舒經通絡,活血化瘀;以熟地、枸杞、阿膠等滋陰
養血;以鹿角霜、益精填髓,鼓舞氣血循行。人參和五靈脂為中藥「十九畏」的金科玉
律,但定坤丹兩藥伍,人參得五靈脂則補而不滯益氣;攝血而無留瘀之弊;五靈脂得人
參則扶正祛邪而無傷正虞,兩藥配伍達補氣之中行止血之法。32
丹藥本身的性質會轉換成一種輔助、調和身體的作用,其效用的直接來源其實在於
道「術」
。這種原理煉丹師所調製出的「恢復魔力用丹藥」 ,其主要作用已經不是刺激本
身產出魔力,而是直接「補充」魔力的一種情況。這類丹藥的製作方式其實包含了方士
的符咒原理以及藥理,也就是說在煉製的過程中,就已經預先將「術」儲存於丹藥之中,
因此在服用這類藥物的時候,丹藥內含的精華會快速的藉由術灌入體內,至於藥的部分
則是予以身體保護調和,避免內臟直接接觸術法可能造成的損傷。此種類型丹藥除了必
要性的藥理知識外,調製者本身亦需擁有道「術」者方能辦到,將「藥」與「術」結合
並延伸其作用,讓身體產生變化、吞下丹藥後能對自己產生像法術催眠般的效果。這類
似現今醫學臨床的雙盲實驗,給予的安慰劑ㄧ樣,當醫師告知給予的是有效的藥品,即
使只是維他命,他依然有 60%的有效率。

五、結語
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道教文化裡佔有重要地位,長生不老更是
歷來中國帝王的夢想。道教遵奉老子李耳為神,由於唐朝皇室姓李,因此道教自唐初就
被定於佛教之上,葛洪就是這派人物的代表。他窮經皓首,對道教義理和金丹仙藥、黃
白之術等進行了廣泛的搜羅和研究。青山碧水之濱,岩穴密室之內,是他研製各類仙藥
的主要場所。這些活動和追求都保存在他的主要著作《抱朴子》之中。煉丹、服丹在唐
代上流社會也是盛況空前。皇帝、王公貴戚、公主嬪妃、文武百官乃至平民百姓,各個
社會階層的人,紛紛加入煉丹隊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曾熱衷煉丹,服用丹
藥。《抱朴子》曰:

仙藥之上者丹砂,次則黃金,次則白銀,次則諸芝,次則五玉,次則雲母,次則
明珠,次則雄黃,次則太乙禹餘糧,次則石中黃子,次則石桂,次則石英,次則
石腦,次則石硫黃,次則石臺,次則曾青,次則松柏脂、茯苓、地黃、麥門冬、
木巨勝、重樓、黃連、石韋、楮實、象柴,一名托盧是也。

《抱朴子.內篇》是從戰國以來、至漢代的神仙思想和煉丹養生方術所作的系統的總結,
為魏晉神仙道教奠定理論基礎的道教經典。道家修煉的終極目的是要輕身不老,《抱朴
子》第一類仙藥-金石礦物類,以現代養生觀點中我們不提倡服食這類藥物。第二類仙

32
杜祖貽: 。(香港:商務印書館,2004,頁 197)
《中醫學文獻精華》 。
14 人文研究學報

藥-芝草類,石芝主要是一些石珊瑚、石筍、滑石礦、古動植物化石等天然礦物質。草
芝指深山老林中罕見的奇花異草,如獨搖芝、牛角芝等。肉芝則是萬歲蟾蜍、千歲靈龜、
千歲蝙蝠、千歲燕子等稀有鳥獸。木芝指樹脂一類樹的分泌物,如飛節芝等,有的是樹
幹和樹根的寄生菌類。這類仙藥多是我們普通百姓前所未見,聞所未聞的。第三類仙藥
-中草藥類。如茯苓、地黃、黃連、石韋、枸杞、黃精、甘菊、麥門冬、松柏脂、五味
子、石菖蒲、桃膠、胡麻、槐子、遠志、松楮、象柴等等。
歷史的醫藥典籍都記載,仙藥的標準有兩個:一是食物生長的環境,仙境中誕生的
產物自然有靈秀之精微之物,精微之物必定有輕身成仙之效果。二是食物的品相要有道
教理想的樣貌,比如人參、何首烏的造型,且服食後要確有效果,有了先天之氣再加上
水谷之精可以化生谷氣,自然界的清氣列在道家仙藥的清單裡。在歷史的潮流中,我們
可尋覓到多種仙丹妙藥,但基於部分原料是奇花異草與稀有鳥獸,現在已難取得,套用
古人的配方,以現代去蕪存菁的技術,將仙藥調整為養生延年的上品補方,讓忙碌的現
代人得以健康延年益壽。33

引用書目

一、專書
(晉)葛洪:《肘後備急方》,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明刊本。
(唐)王冰次注、(宋)林億等校正:欽定《四庫全書》子部三九醫家類《黃帝內經》,
第七三三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
(唐)王冰次注、(宋)林億等校正:欽定《四庫全書》子部三九醫家類《靈樞經》 ,第
七三三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
(宋)李昉:《太平御覽》,北京:中華書局,1960 年。
陶弘景:《養性延命錄》卷上,《道藏》第十八冊(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年)。
《馬王堆漢墓醫書校釋》,四川:成都出版社,1992 年。
《古今醫統》《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第十二冊,北京:人民衛生社,1991 年。

二、學術著作(依出版年先後排序)
陳邦賢:《中國醫學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 年。
王明校釋:《抱朴子內篇校釋(增訂本) 》,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陳國符:〈《道藏經》中外丹黃白法經訣出世朝代考〉 《中國古代化學史研究》
,北京:北
京大學出版社,1985 年。
大淵忍爾:《道教史研究》 ,岡山大學共濟會,1964 年。
尤信雄:《葛洪評傳》,台北:文津出版社,1977 年。
杜而未:《崑崙文化與不死觀念》,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7 年。
梁榮茂:《抱朴子研究》,台北:台灣牧童出版社,1977 年版。
陳飛龍:《葛洪之文論及其生平》,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 年。

33
《道家文化硏究,第 7 卷》
陳鼓應: 。(文史哲出版社,2000,頁 51)。
《抱朴子》之丹藥研究 15

林麗雪:《抱朴子內外篇思想析論》,台北:學生書局,1980 年。
藍秀隆:《抱朴子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0 年版。
陳飛龍:《葛洪之文論及其生平》,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 年版。
李豐楙:《不死的探求-抱朴子》,台北:中時出版社,1982 年版。
符國棟主編、李豐楙著:《不死的探求-抱朴子》 ,海南:中國三環出版社,1992 年 10
月。
李豐楙:《不死的探求-抱朴子》,台北:時報出版社,1998 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台北:維新書局,1981 年。
高大鵬:《神仙傳-造化的鑰匙》,台北:時報文化,1982 年版。
張覺人:《中國古代煉丹術-中醫丹藥研究》,台北:明文書局,1985 年。
范行准:《中國醫學史略》,北京:中國古籍出版社,1986 年。
陳九如編著:《黃帝內經今義》,台北:國立編譯館,1986 年。
馬林諾夫斯基:《巫術、科學、宗教與神話》 ,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 年。
卿希泰:《中國道教史》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年。
卿希泰:《道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福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年。
卿希泰、詹石窗主編:《道教文化新典》,台北:中華道統出版社,1996 年。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第一卷,台北:中華道統出版社,1997 年。
李養正:《道教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9 年。
吉元昭治著、陳昱安審訂: 《道教醫方與民間療術-臺灣寺廟藥籤研究》 ,台北:武陵出
版社,1990 年。
吉元昭志:《道教與長壽不老醫學》 ,四川:成都出版社,1992 年。
張紫晨:《中國巫術》,上海:三聯書局,1990 年。
葛洪:《神仙傳》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
施杞主編:《實用中國養生全書》,北京:學林出版社,1990 年。
胡孚琛:《魏晉神仙道教-抱朴子內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
胡孚琛:《葛洪年譜略述》,上海:道教,1991 年。
胡孚琛:《道教與仙學》,北京:新華出版社,1993 年。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年。
胡孚琛、呂錫琛: 《道學通論-道家、道教、仙學》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年。
楊明照:《抱朴子外篇校箋》,北京:中華書局,1991 年。
約翰生著、黃素封譯:《中國煉丹術考》,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 年。
潭定波、寧澤璞主編:《道教養生》,湖南長沙:岳麓書社,1993 年。
馮漢鏞、李殿元: 《靈丹、妙藥、仙方-醫學與長壽》 ,四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年。
劉精誠:《中國道教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年。
張鐵忠:《飲食文化與中醫學》,福建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年。
楊醫業主編:《中國醫學史》,河北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年。
16 人文研究學報

王慶餘、曠文楠的《道醫窺秘-道教醫學康復術》,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年。
馬伯英:《中國醫學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年。
周一謀等:《馬王堆醫學文化》 ,上海:文匯出版社,1994 年。
李良松:《甲骨文化與中醫學》,福建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年。
劉松來:《養生與中國文化》,江西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4 年。
萬建中:《飲食與中國文化》,江西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4 年。
顧久譯:《抱朴子內篇全譯》,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鄒學熹、戴斯玉、鄒成永:《象數與中醫學》,福建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年。
楊力:《中醫運氣學》,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年。
李中華:《新譯抱朴子》台北:三民書局,1996 年版。
孫毅編譯:《中國古代房中養生釋意》,青海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 年。
張檉:〈淺說道教〉《我們對道教應有的認識》,台中:台灣省道教會,1996 年。
蕭登福:《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源》,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 年 1 月。
蕭登福:〈道教及上清派「守一」修持法門之源起及其演變〉《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 年 11 月。
王利器:《葛洪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 年。
劉仲宇:《道教的內秘世界》,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 年。
窪德忠:《道教史》,東京:山川出版社,1997 年。
韓廷傑、韓建斌著:《道教與養生》,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 年。
劉鋒、臧知非:《中國道教發展史綱》,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 年。
徐儀明、冷天吉:《人仙之間-〈抱朴子〉與中國文化》 ,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98
年版。
張乙尹:《仙家修煉之理論與實證》,台北:武陵出版社,1998 年 3 月。
湯一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8 年。
王慶憲、梁曉珍:《醫學聖典-黃帝內經與中國文化》 ,河南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8
年。
王慶元:《抱朴子譯注》,台北:建安出版社,1999 年。
王慶元、楊端志等譯注:《抱朴子譯注》,台北:建安出版社,1999 年 2 月版。
曾坤生:《中醫與養生》,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 年。
張欽:《道教煉養心理學導論》,四川成都:巴蜀書社,1999 年。
陳飛龍:《抱朴子內篇今註今譯》,台北:商務印書館,2000 年。
王慶餘、曠文楠:《道醫窺秘-道教醫學康復術》,台北:大展出版社,2000 年。
王家葵、張瑞賢:《神農本草經研究》,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年。
蓋建民:《道教醫學導論》,台北:中華大道文化公司,1999 年。
蓋建民:《道教醫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年。
何淑貞校注:《新編抱朴子內篇》,台北:國立編譯館,2002 年。
何淑貞校注:《新編抱朴子外籍篇》,台北:國立編譯館,2002 年。
《抱朴子》之丹藥研究 17

鄭素春:《道教信仰、神仙與儀式》,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2 年 3 月。
楊玉輝:《道教人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年。
邱鳳俠:《抱朴子內篇注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年版。
楊鵬舉:《神農本草經校注》,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 年。
楊鵬舉:《神農本草經校注》,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 年。
劉固盛、劉玲娣編:《葛洪研究論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年 10 月。
楊世華主編:《葛洪研究二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年 4 月。
蘇華仁總主編:《葛洪《抱朴子》道醫丹道修真學》 ,台北:大展出版社,2013 年 7 月。

三、期刊論文
(一)學術期刊:
尤信雄:〈抱朴子的道教思想〉《國文學報》,1978 年 6 月。
陳飛龍:〈葛洪年譜〉《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 41 期,1980 年。
許抗生:〈葛洪道敎思想硏究〉《北京大學學報》,1981 年 3 月。
郭起華的〈從葛洪和陶弘景看到教對古代醫學的影響〉《世界宗教研究》,1982 年第 1
期。
張煒玲著、丁煌校改:〈抱朴子內篇養生學之探討〉《道教學探索》,1991 年 4 月。
龔鵬程:〈道、道家、道教-道教史上幾個基本名詞的考察〉 《漢學研究》 ,11:2,1993
年。
廖育群:〈中國古代咒禁療法研究〉《自然科學史研究》 ,12 卷 4 期,1993 年。
陳飛龍:〈《抱朴子》修撰過程考論〉
,《中央大學社會文化學報》第 1 期,1994 年 5 月。
韓建斌:〈葛洪的養生術〉《世界宗教研究》,1996 年第 3 期。
薛公忱:〈《抱樸子內篇》長生思想辨析〉《中醫文獻雜誌》,1996 年 2 期。
李軍:
〈中國宗教教史上的一座豐碑-葛洪《抱朴子》道教教育理論探析〉 《哲學與文化》
24 卷,1997 年 2 月。
劉君:〈試探魏晉神仙道教之變化思想-以葛洪「抱朴子.內篇」觀之〉 《中國文化月刊》
233,1999 年 8 月。
曾春海:〈玄學及《抱朴子外篇》中的理想人格〉《哲學與文化》 ,26 卷 7 期,1999 年。
黃霏莉的〈葛洪的美學思想及其對中醫美容學的貢獻〉 《中華醫學美容雜誌》 ,1999 年第
3 期。
廖育群:〈關於中國傳統醫學的一個傳統觀念-醫者意也〉《大陸雜誌》一○一卷一期,
2000 年。
戴建平:〈六朝煉丹術及其化學成就〉《科技與經濟》,2001 年 3 期。
段致成: 〈《抱朴子.內篇》中論「儒道關係」初探〉
,《鵝湖月刊》315 期,2001 年 9 月。
熊鐵基:〈人皆可以為神仙-葛洪神仙論的現代詮釋〉《中國道教》,2003 年 6 月。
曹劍波:〈《抱朴子內篇》養生智慧管窺〉《中國道教》,2003 年 2 月。
黃忠慎: 〈葛洪《抱朴子.內篇》之形上理論與神仙思想〉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誌》第
七期,2003 年 12 月。
18 人文研究學報

曾勇:〈葛洪的生命觀及其現代沉思〉《湖北社會科學》,2005 年 3 期。
岑孝清:〈讀《抱朴子》的生與命〉《中國道教》,2006 年 1 月。
武鋒:〈葛洪卒年再考證〉 《宗教學研究》 ,1006 卷 2 期,2006 年 6 月。
李宗定: 〈葛洪《抱朴子內篇》與魏晉玄學-「神仙是否可學致」與「聖人是否可學致」
的受命觀〉《台北大學中文學報》,第 4 期,2008 年 3 月。
丁貽庄:〈試論葛洪的醫學成就及其醫學思想〉《宗教學研究論集》,2008 年 2 月。
強昱:〈葛洪的內修理論及價值〉參見楊世華主編:《葛洪研究二集》,武漢:華中師範
大學出版社,2008 年 4 月。
陸豔、陳懷松: 〈《抱朴子.內篇》養生思想與方術探討《黃山學院學報》 ,第 11 卷 2 期,
2009 年 4 月。
吳學宗、王麗英:〈從葛洪著述管窺葛洪的道教醫學思想〉《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09 年第 3 期。
孫亦平:〈葛洪與魏晉玄學〉《南京社會科學》,2011 年 1 期,頁 56。2011 年 10 月。
王慧勇:〈道教養生體系中煉丹術的哲學意蘊〉《體育研究與教育》,第 26 卷 2011 年 12
月。
(二)論文集論文:
錢穆:〈葛洪年譜〉收入錢氏著《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77 年。
劉仲宇:〈葛玄、葛洪與抱朴子內篇〉,收入牟鍾鑒等編《道教通論-兼論道家學說》,
山東:齊魯書社,1993 年。
李宗定:〈葛洪成仙之道與金丹理論〉《第三屆道家.道教養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
雄:師範大學,民 100 年 3 月。
(三)學位論文:
葉論啟:《葛洪學術思想研究》,台北: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1979 年。
丁婉莉:《葛洪養生思想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04 年 1 月。
賴錫三:《道教內丹的先天學與後天學之發展和結構》,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1 年。

投稿日期:105 年 11 月 28 日
修正日期:106 年 03 月 17 日
接受日期:106 年 03 月 22 日
《抱朴子》之丹藥研究 19

“Baopuzi” Of Pill A Study

Chu Chun-Hui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Abstract
Ge Hong for taoism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assimilate into medicine, mathematics,
astronomy as well as Yin and Yang Five elements and other knowledge, the medical theory
and religion ingenious fusion, train unique Ge Hong's culture. source to in the Eastern Jin
Xianhe two years, taoist priest Ge Hong come Ningbo Beilun monasticism, local epidemic,
Ge Hong Alchemy side While the treatment of the people, Ge Hong to understanding at
that time folk Lack of clothing less drugs, almost very little get the consultation fee, And
provided To cure the patient Of the immortality, eliminate this area epidemic, people
grateful grace And in the buddhist temple Jianxian Temple to commemorate him, Ge Hong
is a pharmacologist, he will lifetime everywhere medical contribution the discovery,
collated publishing "Bao Pu" "Elbow backup emergency side" Medical books, etc. in this
paper, "Bao Pu" within the article of the immortality for research, explain east medical
theory, explore longevity longevity, tonic of the prescription, and combined mysterious
Chinese herbal literature.

Key word: Baopuzi, Ge Hong, Taoism, pill, Medical


20 人文研究學報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