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9f%ba%e4%ba%8e%e8%be%b9%e7%95%8c%e9%9d%a2%e6%b3%95%e7%9a%84CAE%e4%b8%8eCAD%e4%b8%80%e4%bd%93%e5%8c%96%e7%a0%94%e7%a9%b6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29

学校代号:10532

学 号:B1202S029

密 级:公开

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

研究

昱哑筵名壁驱叠! 韭见明熬援

途室筌整日塑; 2Q!鱼生Q三月2窆目

签避委员会圭度! 塞挂盐 熬援

万方数据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CAE and CAD based on boundary face

method

by

LU Chenjun

B.E.(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201 0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in partial satisfac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Engineering

l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 the

Graduate School

of

Hunan University

Supervisor

Professor ZHANG Jianming

May,2016

万方数据
湖南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
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陟撇 日期:纱彤年曰e月口‘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
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l、保密口,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陆徽 日期:加肜年p占月。石日
刷帷轹f炒吗 日期:细彤年口∥月口占日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摘 要

CAD与CAE一体化已成为工程及科学计算领域中的一大研究热点。目前商
业CAE分析软件普遍采用有限单元法,其分析模型是通过网格生成模块对CAD
模型离散而获得的。CAD与CAE对应模型表达方式不同,前者是连续的参数模
型,后者为近似的离散网格模型。因此,虽然很多CAD软件中添加了CAE分析
功能,但还不能从根本上实现两者的无缝集成。基于边界积分方程的边界面法具
有许多优点,例如一般只需要离散问题域的表面且可采用不连续单元。在边界面
法中,对边界的数值积分和场变量的插值都是在几何模型边界曲面的二维参数空
问里进行的。其几何数据直接由参数曲面计算得到,而不是通过分段多项式插值
近似,从而能够避免几何误差,有利于实现cAD\CAE的一体化。本文基于边界
面法,在CAD\CAE一体化的程序设计实现和理论方面做出一系列的探索。主要
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
(1)为实现对复杂三维实体的表面网格自动生成,本文利用C++语言构建了
一个实体表面网格自动生成框架。该框架分为公共几何接口模块、拓扑修复、网
格尺寸场、曲线离散、网格数据管理和网格生成方法六个部分。本文设计了一个
统一的网格数据管理器,以便于程序的调整、维护及扩充。在该框架中可方便地
添加和实现各种二维网格生成方法,可将所得的网格单元转换为计算单元,且可
导出到其他模块(比如体网格生成模块)。
(2)为实现对复杂三维实体的表面三角形网格自动生成,本文提出了一种将
推进波前法与Delaunay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生成网格。该方法利用推进波前法生
成面内点,之后采用Delaunay内核插点算法将该点加入到网格中。本文添加了对
前沿的识别,将前沿分为活动前沿及非活动前沿,只对满足要求的活动前沿插入
新点。创建了基于曲面邻近特征的自适应尺寸场,并将其作为背景网格,使得所
生成的网格能较好地反映曲面邻近特征。该方法能够生成较高质量的表面网格,
且可以保证网格生成的收敛。同时,实现了栅格法,使得对于几类曲面特征的网
格生成规模大大降低。
(3)为实现对具有焊缝的钢架结构的曲面网格生成,鉴于边界面法的特点,
本文首先直接基于连续曲面模型,完成了短边、窄面和不光滑边界等3类曲面缺
陷几何特征的拓扑修复。拓扑修复中涉及的所有操作皆为虚操作,不改变原有模
型的几何定义。并且提出了基于栅格法的混合网格生成方式,对不同的子区域采
用不同的网格生成方法,最后将子区域上的网格合并得到最终的曲面网格。与传
统的网格生成方式对比,大大降低了网格规模。
(4)为求解边界积分方程中的弱奇异及近奇异积分,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自适

II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应单元细分方法。该算法通过一系列以源点为球心且半径不断减小的球与单元相
交来细分单元,能够对靠近源点的积分片进行自动加密细分,并在生成积分片的
过程中额外添加点的迁移算法来保证每个积分片具有较“好”的形状及大小。该算
法适用于任意形状的单元,而且源点可以在任意位置。使用本文的方法所获得的
计算精度有显著的提高。而且,在要求获得相同数量级计算精度的情况下,该算
法需要少得多的高斯积分点,因而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5)在多域边界面法实现中,提出了一个域编号序列优化算法来减小总体组
装矩阵的带宽。由于矩阵的稀疏结构与未知量在整体方程组系统中的顺序直接相
关,因此采用了一种排序策略来获得最佳的块结构。该域序号优化算法的优点是
使得矩阵中非零块尽可能地靠近主对角线。在该算法中,首先通过考虑域的自由
度及连通性产生一个或者多个层次结构。其次,对于每个连续的层次结构,分别
计算这些层次结构的带宽。最后,根据具有最小带宽的层次结构对域进行重新排
序。数值算例表明采用该算法对整体矩阵进行LU分解的时间显著减少,同时内
存开销也显著降低。

关键词:边界面法;表面网格;弱奇异及近奇异积分;多域积分方程;CAD\CAE
集成

III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Abstract

Integration of CAD and CAE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At present,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widely

used in the commercial CAE analysis software,and the analysis model is obtained

from the related CAD by grid generation module.The expression of CAD and CAE

model is different,the former iS a continuous parameter model.and the latter iS an

approximate discrete grid model.Therefore,although a lot of CAD softwares have

been added the CAE analysis module,it’S not


fundamentally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m.Boundary face method(BFM),which is based on the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BIE),has many advantages,such as


usually only require to discrete the

surfaces of problem domain and employ discontinuous element.In


can
BFM,the
numerical integration of the boundary and the interpolation of the field variables are

all carried out in the two—dimensional


parameter space of the boundary surface of the

geometric model.Its geometry data are directly calculated by the parametric surface

expression,rather than by piecewise polynomial interpolation approaximation.Thus,

the geometric error can be avoided in BFM,which is beneficial to achieve the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CAD and CAE.In this dissertation,based on the BFM.a


series of useful exploration is made the realization and
theory of integration of
on

CAD and CAE.The main research work and achievements are as follows:

(1)In order to realize automatic surface mesh


generation of complex 3D entities.

a program frame work of surface mesh generation using C++language is developed.

The framework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including common geometry interface

module,topology recovery,mesh size field,curve discretizing,mesh data

management and mesh generation methods.A unified mesh data manager is designed

to facilitate the adjustment maintenance and extension of the program.In this

framework,various kinds of two—dimensional mesh generation methods can be easilv

added and implemented.The resulting mesh cells can be converted into elements of

analysis,and can be to other modules(such


exported as body mesh generation

module).

(2)A Delaunay method coupled with the advancing front method for automatical

surface triangular mesh generation is proposed.This method using the advancing

front method to generate surface internal point,and then inserts the


point into the

IV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mesh using Delaunay kernel interpolation algorithm.A front recognition is proposed

and applied,which is divided the front into active and non—active front.Only the front

meet the requirements can be used to insert a new point.Adaptive surface mesh size

field is created based on surface adjacent features,and it is used as the background

mesh to specify mesh size distributions,which can better reflect the shape proximity

of surface.This method can generate high quality surface mesh,and can guarantee the

convergence of the surface mesh generation.At the same time,the grid method is also

realized,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number of surface mesh generation for several

types of surface features.

(3)For the purpose of successful surface mesh generation of welded frame

structure,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FM,a geometric topology recovery

approach based on continuous surface model is proposed.Three types of surface

features,i.e.short edges,tiny surfaces and unsmoothed surface boundaries are

removed from topology.All operations involved in the topology recovery are virtual

operations,and don’t change the geometric definition of the original model.

Meanwhile,a hybrid grid gener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grid method is proposed.It

uses different mesh generation methods for different sub regions,and merges the

mesh of sub regions to get the final surface mesh.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esh

generation method,the number of surface mesh of welded frame structure i s greatly

reduced.

(4)A general adaptive subdivision scheme is proposed for evaluation of weakly

singular integrals and nearly singular integrals in the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s.In

our method,the element is subdivided into a number of patches through a sequence of

spheres with decreasing radius.The patches obtained by our method are automatically
refined as they approaching the source point.And during the process of generating

patches,extra points merger operation are added to ensure that each patch is“good’’

in shape and size for standard Gaussian quadrature.Our method is


applicable to any

shape of element with arbitrary location of the source


point inside or outside of the

element.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obtained using this method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Moreover,in the case of asking for the same level of calculation precision,

this algorithm needs much less Gauss points,thus greatly improves the calculation

efficiency.
(5)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lti—domain boundary face method,a domain

number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reduce the bandwidth of the overall

assembled matrix.Due to the sparse structure of the matrix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ordering of unknowns in the overall system of equations,a kind of ordering strategy is

adopted to obtain an optimal blocks structure.The advantage of the algorithm is to

make nonzero blocks of the overall assembled matrix are as close to the main diagonal

as possible.In this algorithm,one or more level structures are generated by

considering the freedom degrees and the connectivity of the domains.Then the

bandwidth of these level structures is calculated for each successive structure.Finally,

we renumber the domains according to the level structure of the smallest bandwidth.

Numerical examples demonstrate that the time used for LU-decomposition of the

overall matrix and the memory requirements for storing the matrix have been reduced

significantly.

Key words:boundary face method;surface mesh;weakly singular integrals and

nearly singular integrals; multi-domain formulation; CAD\CAE

integration

VI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目 录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I
摘要………………………………………………………………………………II
Abstract……………………………………………………………………………………………………..11v,

第1章绪论………………………………………………………………………….1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
1.2直接基于边界表征数据结构的边界面法……………………………………3
1.3 CAD\CAE系统集成方法及实现……………………………………………..4
1.4曲面网格生成………………………………………………………………..7
1.4.1映射法………………………………………………………………..7
1.4.2直接法………………………………………………………………一9
1.5本文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9
第2章表面网格生成框架及数据结构设计………………………………………12
2.1引言………………………………………………………………………………………………….12

2.2表面网格生成框架…………………………………………………………13
2.2.1公共几何接口模块………………………………………………….16
2.2.2多域问题接触面识别……………………………………………….17
2.2.3拓扑修复…………………………………………………………….19
2.2.4网格尺寸场…………………………………………………………20
2.2.5边界曲线的自适应离散…………………………………………….22
2.3网格数据管理………………………………………………………………24
2.3.1数据结构的设计…………………………………………………….24
2.3.2网格数据的导出…………………………………………………….25
2.4网格生成方法………………………………………………………………27
2.5小结…………………………………………………………………………………30
第3章复杂三维实体的表面网格生成…………………………………………..31
3.1引言…………………………………………………………………………3 1

3.2黎曼度量控制下的曲面网格生成………………………………………….32
3.2.1三维空间中的黎曼度量…………………………………………….32
3.2.2参数曲面的黎曼度量……………………………………………….32
3.3三角形网格生成方法……………………………………………………….35
3.3.1推进波前法…………………………………………………………35

VII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3.3.2 Delaunay方法………………………………………………………………………….36

3.4与推进波前法相结合的Delaunay方法……………………………………36
3.4.1边界恢复……………………………………………………………38
3.4.2面内理想点的生成………………………………………………….41
3.4.3网格尺寸场及其光顺……………………………………………….43
3.4.4点的快速定位………………………………………………………44
3.4.5活动前沿的识别…………………………………………………….46
3.5栅格法………………………………………………………………………46
3.6表面网格生成算例…………………………………………………………48
3.7小结…………………………………………………………………………54
第4章具有焊缝的钢架结构拓扑修复及网格生成………………………………55
4.1引言…………………………………………………………………………55
4.2焊接管状Y型接头…………………………………………………………56
4.3拓扑修复算法………………………………………………………………57
4.4钢架结构网格生成算例…………………………………………………….59
4.5混合网格生成方式…………………………………………………………60
4.6,J、结………………………………………………………………………………………………….64
第5章处理边界积分的自适应球面细分方法……………………………………65
5.1引言………………………………………………………………………………………………….65
5.2弱奇异积分的自适应球面细分方法……………………………………….67
5.2.1弱奇异积分产生的原因…………………………………………….67
5.2.2自适应球面细分求解弱奇异积分的算法流程……………………一68
5.2.3数值算例……………………………………………………………73
5.3近奇异积分的自适应球面细分方法……………………………………….76
5.3.1近奇异积分产生的原因…………………………………………….76
5.3.2自适应球面细分求解近奇异积分的算法流程……………………一77
5.3.3数值算例……………………………………………………………82
5.4小结………………………………………………………………………………………………….86

第6章多域边界面法的域序号优化算法………………………………………一87
6.1引言………………………………………………………………………………………………….87

6.2多域边界面方程……………………………………………………………88
6.3域序号优化算法……………………………………………………………9l
6.4数值算例……………………………………………………………………95
6.4.1算例1:一个由6个立方体组成的长方体模型……………………95
6.4.2算例2:一个由12个立方体组成的十字架模型…………………一96

VIII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6.4.3算例3:一个被分为8个子域的圆柱体模型………………………98
6.4.4算例4:一个大规模重力坝模型……………………………………98
6.5小结…………………………………………………………………………100
结论与展望…………………………………………………………………………101
参考文献………………………………………………………………………….103
致谢……………………………………………………………………………………………………….116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17

IX
万方数据
第l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计算机及数值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数值分析方法的CAE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各个环节
中。其在指导产品设计、缩短研发周期及降低研发成本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
的作用,也成为产品创新中一项重要的核心技术【l‘4J。CAE技术对国家制造业的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推动了相关的基础学科和应用科学的进步。常用的数值
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有限单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5 J、边界元法

(Boundary Element Method,BEM)【6J等。目前,有限单元法发展较为成熟,并


已有一些有限单元法的商业CAE分析软件,如ABAQUS、HYPERMESH、AYSYS、
MSC.NASTRAN等国外的CAE软件,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而
中国在CAE软件的自主研发方面还相对落后。
有限元法具有一些固有缺陷,首先,在有限元技术中需要对整个求解域进行
离散:在CAE分析之前,需要将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连续参数的几何
模型利用网格生成器离散为近似的网格模型【7,8],这使得CAD设计模型与CAE分析
模型相互独立,其几何近似而引入的几何误差会显著降低计算精度【9,1们。同时,
对于求解含有细小特征的三维复杂实体,离散为可以进行有限元有效计算的三维
实体单元也相对困难。其次,有限元法中采用梁、壳、杆等单元来分析薄型结构
或细长结构而忽略结构很多局部细小特征。而在结构局部细小特征处,往往是应
力集中的区域,忽略后将很难真实反映整体应力分布情况,因此这些抽象简化的
数学模型也会降低计算精度。如若不采用上述假设单元,为了能够更好地模拟应
力集中区域往往需要较细密的网格,导致方程组的维数增大,给数值求解带来挑
战。最后,有限元法是基于所求问题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的等效积分“弱”形式,
其试函数要求至少具有一阶连续性【5’8J,这导致网格必须满足一定的连续性要求,
即面内及相邻面之间的节点需要保持一致,因而提高了网格生成的难度及规模。
而且,在有限元分析过程中,一般是先求出单元节点位移,然后对位移求导计算
出应力,导致应力精度比位移精度低一阶,因而其位移精度较好,而应力精度相
对较差,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往往更关注应力,比如应力集中区域及其最大值。
边界元法(Boundary Element Method,BEM)[11-141弥补了有限元法的不足,

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应力分析数值方法。边界元法是在边界积分方程(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BIE)的基础上,吸收了有限元的离散技术而发展起来的,该方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法只需对求解模型的边界进行离散,不但可以降低前处理网格生成难度以便模拟
复杂的几何模型,并且使得求解问题降维,代数方程组的未知数相应减少。与有
限元法相比,首先他们不同之处在于:边界元法将求解问题降低了一维,即把三
维问题降为问题域边界面上的二维问题,将二维问题降为边界曲线上的一维问题,
这样便能大大减少前处理的时间及难度。其次,边界元法采用物理问题解析的基
本解,由于基本解是解析的,所以边界元法是一种半解析解法,具有比有限元法
更高的精度。在结构应力分析中,应力和位移具有同阶精度,特别有利于分析结
构的集中应力。然而,由于边界元采用了有限元法的离散技术,需要将三维CAD
几何模型离散成CAE分析模型,分析所用的几何数据是基于网格单元采用分段多
项式插值方法近似的,造成几何模型与分析模型分离,导致设计和分析成为两个
相互独立的过程,不利于实现设计分析一体化,同样也会引入几何误差。
综上所述,这两种常用的数值方法中CAD几何设计模型和CAE分析模型的
相互分离,使设计和分析成为两个彼此独立的过程,不利于产品研发。因为在整
个产品研发过程中,首先是功能设计以确定最终产品具备哪些功能,之后才进行
结构设计,需要反复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修改及优化。而在这一过程中CAE分析常
用于产品设计方案的验证环节。CAE分析模型是在CAD模型基础上利用网格生
成器离散而来的。对于复杂结构,频繁的模型转化将是耗时的过程,并且容易出
错。若在结构设计中,能够使得设计和分析同时进行,方便地修改和验证设计方
案【15】,这将大大缩短产品设计周期及降低研发成本。因此实现CAD与CAE一体
化的系统已成为发展趋势。
很多CAD公司都认识到CAD\CAE一体化的重要性,已先后在CAD软件中
添加了CAE分析模块,如UG、Pro/E等造型软件中皆有专门的CAE模块。但是,
这些公司普遍采用在CAD软件中简单地添加以有限元法为内核的CAE分析模块,
依然具有有限元法固有的缺陷,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两者的无缝集成,即两者模
型表达不同,前者为连续参数的几何模型,后者为离散的近似网格模型【l 61。当采
用稀疏的网格进行分析时,可能会产生明显的几何误差。而几何误差从根本上会
导致计算精度的降低,甚至对某些计算结果有决定性的影响。
为了克服上述由CAD和CAE模型相互独立而导致几何误差对计算结果影响
的缺点,F.Cirak等[17l成功地将等几何分析方法运用在有限元的许多领域。

T.J.R.Hughes等【10’18】提出了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的等几何分析方法。
该方法利用NURBS函数来共同表达CAD几何结构和有限元计算模型,直接在原
始CAD几何上对结构进行分析,以实现CAD\CAE无缝集成,并成功地对结构静
力学、流体动力学及流固耦合等问题进行求解。庄超等【l 9】通过几何细分方法使边
界元法与CAD几何融合一体。Bazilevs等【9】提出了基于T.Spline的等几何分析方
法,并成功地对二维、三维流体和结构力学进行分析。上述方法对CAD\CAE系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统集成方面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并且获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等
几何分析需要首先对结构进行三维参数离散,而基于NURBS模型会在曲面相交
处存在缝隙或重叠等情况,对于复杂结构如何生成合理的离散模型也是一个难题,
其次,对于任意拓扑结构生成三维NURBS模型也相当复杂19,10]。T.splines是不
依赖于全局张量积的表达形式,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局部细节,能解决曲面间的
缝隙、重叠问题。虽然基于T—splines的等几何分析方法克服了NURBS的一些问
题,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格生成的难题。而基于细分造型的方法是一种几
何近似的建模方法,仍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分析计算模型的准确性。此外,等几何
分析方法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CAD\CAE一体化,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方法是
利用有限元法的变分格式,依然需要实体网格。同时其几何表达还是一种网格近
似,而且与目前广泛使用的CAD造型系统不一致。

1.2直接基于边界表征数据结构的边界面法

从求解微分方程的解析解,到有限差分法,再到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的发展
历程可知,结构分析的进步就是对实际结构的简化不断减少的过程。从用户的角
度来看,避免几何模型的简化以及单元类型的选择,不仅简化了分析的步骤和操
作,而且这样才能实现分析的自动化。由于实际工程中结构都是三维的,在分析
中应当将所有特征,包括焊缝和倒角等几何特征,都应按照模型原有的形状及尺
寸处理。应避免使用类似有限元中各种抽象的单元对结构作简化,以保证分析的
准确性。而且这可以使得结构拓扑变得简单,即对于单一的三维实体或者多个三
维实体间的连接关系,都可以使用一致的单元予以表达,有利于实现完全自动分
析。从该目标出发,张见明[20,211在边界元法【22。251和边界点法【26‘281的基础上,首先
提出了一种边界类型的无网格法.杂交边界点法【29‘”](HBNM),其所有的几何计算
直接在CAD模型的边界曲面上进行。但是该方法仍然面临如何合理分布散乱点、
计算效率低等无网格法本身固有的缺陷,不便于实际工程应用。之后提出了边界
面法134。6J(Boundary Face Method,BFM)。在边界面法中,用于积分计算的几何
量都是直接通过模型边界表征(简称B—rep)的参数曲面获取,同时变量拟合也
在曲面的参数空间中实现,从而避免引入几何误差。与边界元法不同,边界面法
中的在曲面参数空间的单元只用来插值和积分,而不近似结构的几何形状。与边
界元法相同,边界面法【3 7,38】也是基于边界积分方程BIE实现的。实际上边界面法
是一种基于BIE在几何体上的数值实现方法。边界面法继承了边界元的所有优点,
例如,它只需要对问题域的边界进行离散,可以使求解域维数降低一维,对三维
问题而言只需要二维边界单元或离散点,因而大大简化了前处理及分析过程等。

重要的是,该方法利用CAD造型系统中边界表征(B.rep)的数据结构,直接在
CAD几何模型上进行CAE分析,从而自然地将CAD与CAE融为一体,因此用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边界类型方法的边界面法实现CAD\CAE一体化具有天然的优势。在CAD造型系
统的边界表征数据中,几何模型的边界曲面都是以参数形式表达的。在曲面的参
数空间中划分网格单元,不但使网格保持了精确的几何信息,而且可以离散较复
杂结构的曲面。
基于边界面法,本文作者的导师张见明教授提出了直接在三维结构上进行完
整实体应力分析CSSA(Complete Solid Stress Analysis)的概念[36,39|,并基于边
界面法开发了CSSA软件。目前,该软件已经可以求解稳态热传导【4们、瞬态热传
导…、弹性力学㈣、声学f2l】、接触【431等问题,且还在不断研发当中。
团队中其他成员也对软件开发前处理过程中特别是网格生成的相关问题进行
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例如覃先云【44】提出改进的前沿推进法生成表面网格,进而利
用曲面单元实现边界面法,成功运用于复杂结构分析中。黄橙【45】着重在用于边界
面法的三维体网格自动生成方面做了一系列的研究。郭新强【46]利用铺砖法生成用
于边界面法程序中的四边形网格。这些研究成果都已集成在自主研发的CSSA软
件的前处理CSSA/Pre中。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CSSA软件仍然遇到不少难
题,比如CAD\CAE系统集成方面不独立,无法反映曲面邻近特征,需要考虑几
何模型在数值模拟流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多域问题还不能求解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便是基于边界面法,在CAD\CAE一体化过程中的程序设计实现和理论方面
做出一系列探索,进一步实现、扩充相关框架和算法,以提高CSSA软件的适用
范围。

1.3 CAD\CAE系统集成方法及实现

CAD\CAE一体化是CAE软件开发者和使用者追求的目标[47,48l,主要包括两
个方面:将CAD几何模型自动转化为CAE分析模型以及将CAE分析结果直接返
回到CAD环境中进行修改。对于前者,已有很多相关人员进行研究,并已发展
得较成熟,许多商业软件已具有该功能。对于后者,目前实现较为困难。这是由
于当CAD模型离散为近似的网格模型后,CAD原始的几何拓扑信息已基本丢失,
为了能够返回到CAD环境,目前一种流行的做法是在CAE模型生成时加入与原
始CAD模型关联的信息,比如曹秉万等[49】建立离散模型与原有CAD模型的映射
关系以获得相对较精确的几何精度。
CAD与CAE一体化还必须要考虑两者间的模型数据的传递。实际上,因为
由于这两类系统之间对数据的需求不同也导致了集成的困难。而当满足数据传递
的要求后,希望集成方案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即能够兼容较多的系统。目前对
CAD\CAE系统集成方面,主要有3种方式【50j:
(1)利用标准的格式文件。这又可分为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采用STEP
和IGES格式文件。他们是公开的标准CAD数据转换格式,能够保证在不同造型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系统问数据传输时几何模型的准确性。然而,IGES格式不包含原有几何模型的拓
扑信息,虽然STEP文件格式包含拓扑信息,但是当处理复杂模型的数据时也可
能出错,并不能保证数据的有效性。第二种,先将数据离散成三角面片的形式,
然后以STL文件格式进行传输。采用这种方法虽然能够降低CAD数据传输和拓
扑修复算法的难度,但是同时丢失了模型原有的拓扑信息,并且也带来几何精度
降低的问题,此外还需要额外的算法建立所需的拓扑连接关系。
(2)利用商业软件CAD内核访问数据,如Parasolid、ACIS等。某些商业CAD
内核还提供能够直接访问数据的接口,比如ACIS的InterOP组件。这一般需要支
付较高的软件许可费用,而且随着CAD产品的升级,对应的CAD内核也有可能
更新,可能出现不同CAD内核的不同版本间兼容性的问题,给开发和维护带来
不便。

(3)利用商业CAD造型软件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比如UG、AutoCAD、
CATIA等都提供了相应的二次开发接口。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商业CAD
中相关的工具包及已封装的功能,而且由于其产品已成熟,所以在程序稳定性方
面也较好,因而能够提高开发的效率,缩短软件开发的周期、成本。更为重要的
是,能够最准确和全面地获得CAD系统中的数据,其对应的几何信息也是精确
的。其存在的缺陷:为兼容不同CAD软件产品,需要为每个CAD产品开发对应
的几何转换、模型修复以及网格生成模块。
以上CAD\CAE系统集成的三种方式都各有优缺点,第一种主要为各个CAD
软件问进行数据交换所普遍采用的方式。现在各个不同软件皆有其独特之处,有
些软件在造型功能比较强大而另一些在CAE分析方面有特长,比如某些专门CAD
造型软件建好的模型转成标准格式,以便供其他CAE软件进行分析。后两种主要
面向成熟的软件产品开发。因其能在较短时间内提供丰富的功能且具有较好稳定
性的特点,许多科研工作者也普遍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科学研究。在国外,不少研
究者在CAD\CAE系统集成方面从事相关工作,并取得了有价值的方法和软件成果。

美国圣地亚(Sandia)国家实验室CUBIT项目组(cubit.sandia.gov)开发了VGI
(Virtual Geometry Interface)岭1|,并进一步研发了其后续替代接口规范CGM
(Common Geometry Module)[52】。开源项目CGM不仅集成在美国Sandia国家实验
室开发的大型网格生成软件环境中,而且作为集成的大规模数值模拟平台的一个
关键组件。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基金会EPSRC(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开发的DJINN标准【531。在国内,胡平教授使用ACIS内


核以及InterOp组件开发了KMAX软件以解决其与CAD系统的集成问题。大连理工
大学利用AutoCAD的二次开发接口研发了面向工程结构优化系统的POSHAPE软
件【5 41。浙江大学使用ACIS内核和InterOp组件以及自主开发的中性文件读写接口
研发了计算力学系统HEDP软件【55J。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本文在设计和实现CAD\CAE系统集成方案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具有良好的扩充性,为以后兼容各种不同CAD软件做好准备。这主要是考虑到
几何模型数据可以从不同主流CAD软件如UG、Pro/E等获得。(2)具有较好的独
立性,考虑到本文作者的导师基于边界面法开发的CSSA软件能够脱离具体的建
模环境而进行分析。也就是只要几何数据从商业建模软件获得之后,CSSA便能
够独立地完成后续分析过程,不再与CAD进行交互,这样便可以保证CSSA具
有较好的移植性,也为后续的并行化做好准备。从上述需求出发,考虑到边界面
法对于获得几何模型准确性的要求,同时边界面法也是一种基于边界积分方程且
运行于曲面参数空间的算法。因此,本文采用基于第三种方案来实现CAD\CAE
系统集成。本文中设计了一个分层的CAD\CAE系统集成框架,提供了一个公共
几何接口模块,为后续CAE分析提供了统一的数据接口。这样,为CSSA软件移
植到不同CAD产品中留有足够的余地。在这个几何接口模块中,将一般的曲面
造型特征全部自定义解析到几何库中(CSurface)包括球面、平面、圆柱面、圆
锥面以及广泛使用的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NURBS(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s)[56】。图1.1给出了一个以“公共几何接口模块”为中间层的分层
CAD\CAE系统集成框架。此框架使得边界面法在CAD端兼容了不同模型数据来
源(不同商业CAD软件二次开发、CAD内核),由于考虑到边界面法对几何精确
性的要求,因而不采用以标准格式文件读入的数据来源,因为采用该种方式所获
得数据一方面模型数据的几何精度不满足要求,另一方面,对由任意三角面片形
成的STL文件,如何进行自动分区以及重新参数化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
157,581。在CAE端屏蔽了CAD数据来源的多样性,提供统一的且适应网格生成的
数据结构和算法支持,该公共几何接口模块的实现类似于CGM。

圈形交曩界面

≤≥
『几何操作服务 网烙生成 辅助服务

{多 {≥ {≥
公共几何接口模块

≤≥
CAD内棱库
l二次开
l发接口
OpenCwqCkaE. Para.galjd 棚S Graajte

≤≥
蠢业c^D产品

UMgraphies solid冒orks e^tI^ Pro意

图1.1基于公共几何接口模块的CAD\CAE系统标准化集成方案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CAE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首先是前处理,其主要内容为由CAD软
件建立结构几何模型,由专门的网格生成模块离散为分析模型;然后导入到分析
模块采用各种数值分析方法进行求解;最后是后处理模块显示分析结果。在数值
模拟实践中,前处理一般需要大量的人机交互,也是整个数值模拟流程中的主要
性能瓶颈。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Michael Hardwick和Robert Clay统计结果表
明,在有限元分析过程中,前处理是最为复杂、耗时的过程,其中网格生成所需
的时间通常约占整个CAE分析时间的80%。由于边界面法一般只需要对实体边
界进行离散,’这样就能降低网格生成的维度。而且由于边界面法不要求连续的插
值形函数,因而可以采用非连续单元13 81,不要求像有限元法中单元所必须的拓扑
连接性要求,因此降低了网格生成的难度,使边界面法的网格生成更加灵活方便。
完整实体应力分析软件CSSA目标是要实现对复杂结构CAE分析的自动化。边界
面法的特点需要在益面参数空间中的单元,现有的有限元前处理软件可以将模型
离散为近似的网格模型,并以标准格式导出,但是其网格单元位于三维物理空间
中,已丢失原有模型的几何信息,因此无法采用这类方式作为边界面法的前处理
网格,所以CSSA软件需要自主研发实现对问题域的曲面网格生成。曲面模型可
分为连续曲面和离散曲面,而由于边界面法的特点,本文只考虑对连续曲面模型
的表面网格生成,连续曲面包括圆柱面、球面、圆锥面等规则曲面以及在CAD
系统中广泛采用的NURBS等自由曲面。

1.4曲面网格生成

曲面网格生成是网格生成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曲面网格生成是三维实体网格生成的前提和基础,其质量的优劣对三维实体网格
生成及分析结果有重要影响【59】。除数值模拟领域,曲面网格在地理信息系统、计
算机图形学等领域也有重要应用。曲面网格生成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涌现了
许许多多的方法,其中的一些方法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逐渐成为适应性强的
通用方法。

目前,曲面网格生成方法主要可分为映射法(parametric mapping method)和

直接法两大类[57,60】。很多曲面网格生成方法采用了平面网格生成方法中的一些思
想,但由于曲面问题有其特殊性,比如映射畸变等问题的存在,直接采用平面方
法无法获得较理想的网格。而基于黎曼度量的映射法的提出,由于其具有很好的
理论基础,已普遍成为一种通用的连续曲面网格生成方法【611。

1.4.1映射法

映射法又称为参数空间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曲面网格生成方法,要求待剖分
的曲面具有双参数表达,曲面三维空间上的点和参数空间中的点形成一一对应的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映射关系。其思想为首先在曲面的参数空间中利用平面网格生成方法进行网格剖
分,然后将网格剖分的结果反映射回三维物理空间形成曲面网格。目前,平面域
网格生成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但是,曲面参数空间上单元形状良好的网格映射到
三维物理空间往往会存在映射畸变,发生畸变的网格质量往往较差,因而导致后
续的计算精度不高。许多学者针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增强了映射法在曲面上的适
应能力。目前普遍采用黎曼度量理论来消除映射畸变的影响,使得最终的曲面网
格保持较高质量。Lee等162,63】通过引入黎曼度量的概念,在曲面的参数空间生成
网格并形成最终的曲面网格。Chen和Bishop[64】用外接椭圆准则代替传统的外接
圆准则对Delaunay方法的适应性进行改进,保证了在参数空间的剖分结果在映射
到物理空间后具有良好的质量。采用Delaunay方法生成的网格具有最小角最大的
优良特点,使得在网格生成中可以避免生成内角很小的狭长单元,并且该算法可
以保证收敛165。671。熊英等【681在Chen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椭圆构造规则,解决了求
解椭圆效率不高的问题。郑耀等169】在参数空间引入延展因子的概念来消除或减弱
由映射函数引起的畸变。DanielI。70】对推进波前法(Advancing Front Technique,AFT)

进行了改进,使得其节点插入规则及单元连接规则与各向异性的剖分控制函数保
持一致,在节点生成和连接过程中都考虑了映射畸变的影响,从而保证了剖分结
果在物理空间的几何形状。推进波前法是一种启发性的算法,生成新点的同时便
生成新单元,逐渐往未剖分的区域推进,该算法优点是对网格节点控制能力强,
能生成高质量的网格。Cuillierei7 01、C.K.Lee[71,721和Rypl[731等从曲面的参数方程
出发,提出了度量映射畸变的新方法,通过在参数平面上建立各项异性的单元质
量控制函数,并改进了推进波前法生成较高质量的曲面网格。Zhu[74】等提出基于
前沿推进法来生成四边形网格。Blacker[751等提出的铺砖法生成曲面四边形网格。
铺砖法是一种类似于AFT方法的网格生成方法,也是一种启发性的网格生成算法,
其从待剖分区域的边界向区域内逐层生成四边形网格,对几何边界具有较好的适
应性。关振群等【76】和Miranda等【7。71研究了基于黎曼度量和推进波前法的组合参数
曲面网格生成,他们使用可局部细化的背景网格离散地存储黎曼度量,并以插值
的方式计算其他位置的黎曼度量,提高了网格生成算法的效率。对于周期曲面,
单菊林等1781也提出了使用迁移操作来消除传统方法中引入虚边界而导致网格质
量可能很差的问题。
综上所述,解决曲面网格划分中的映射畸变问题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
通过修改或重新定义曲面的参数表达,使参数空间到物理空间的映射畸变性降低;
二是,修改在二维参数空间中网格生成方法,在节点插入和连接时便考虑映射函
数的畸变性,使得在参数空间里生成的网格单元是各向异性的,当将单元从参数
空间反映射回物理空间后便具有良好的几何性态,目前通常采用黎曼度量来解决
映射畸变的问题。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1.4.2直接法

与映射法不同,直接法主要用于非参数化曲面网格生成,直接在曲面物理空
间生成网格。使用直接法生成曲面网格时可直接依据曲面局部的几何形态采用不
同的划分策略,能使曲面网格很好的逼近原曲面,不存在畸变问题,但是该方法
涉及大量的几何运算,因此直接法的计算效率较低,实现也更为复杂。直接法应
用相对较少,其难点在于需要在曲面上确定理想点位置。目前,直接法[62,79】主要

可分为四类:基于AFT、曲面分解法、修改Delaunay方法和曲面网格重生成方
法。
Lau等180,811和Nakahashi等‘821使用直接的AFT生成曲面网格,通过计算曲面上
节点的法向量和切平面来控制前沿推进的方向,并通过投影算法保证新节点位于
曲面上。基于AFT的直接法是对传统的二维AFT三角化方法进行了三维扩展,添
加了控制前沿网格生成的约束条件,使用投影算法以保证插入节点在曲面上的精
确定位等。由于同时将密度函数和曲面曲率来控制网格剖分,因而具有局部加密
网格的能力。但较映射法来说,其计算效率相对不足。梅中义等【83]利用曲面分解
法直接进行曲面网格生成。曲面分解法【84】是一种基于四叉树分解的曲面网格生成
方法。这种方法利用四叉树将曲面不断地递归分解,直到在给定的逼近误差下足
够逼近原始曲面为止,最终形成对原始曲面的三角剖分。这种方法对复杂曲面的
逼近程度较好,但相对于映射法来说,缺乏网格的局部控制能力,而且执行效率
较低。Cougny等185】使用某种类Delaunay准则进行直接的曲面网格生成,他们对标
准的Delaunay做了修改,仍保Delaunay准则中三角形单元的最小角最大化等特
点,并最终生成了较高质量的曲面网格。Wang等【8 61提出基于重生成的直接的曲
面网格生成。该方法在一个较粗糙的初始网格基础上,根据指定的密度场,通过
边收缩、边交换、边分裂和光滑化等操作,对不同区域的_网格进行不断粗化和优
化,最终通过拓扑优化和光滑化优化整体网格质量,最终获得较高质量的曲面网
格。
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可知,映射法具有算法简单、速度快、密度可控制、单
元质量好等优点。它既可生成结构化网格,又可生成非结构化网格。同时考虑到
边界面法中的单元位于曲面的参数空问中这一重要特点,因此本文将选择采用映
射法来生成曲面网格。

1.5本文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综上所述,鉴于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的固有缺陷,难以实现CAD\CAE真正
的一体化,因此实现基于边界面法的两者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基
于边界面法,在CAD\CAE一体化的程序设计实现和理论方面做出一系列的探索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与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了前处理和数值计算两个方面:在前处理中,
解决实现CAD\CAE系统集成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主要包括了建立公共几何
接口模块、拓扑修复、自适应尺寸场、网格数据管理器、表面网格自动离散算法
等,并将生成的网格导入到计算分析及三维网格生成模块;在边界面法计算中,
提出求解弱奇异及近奇异积分技术和多域边界面法的域序号优化算法。本文的研
究内容已集成于完整实体应力分析软件CSSA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为实现边界面法中CAE与CAD系统集成,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实体表
面网格自动生成框架。该框架分为公共几何接口模块、拓扑修复、网格尺寸场、
曲线离散、网格数据管理和网格生成方法六个部分。其中公共几何接口模块使得
后续的前处理操作完全脱离特定的CAD系统,并且在框架中实现了多种网格生
成算法,既有通用的改进表面网格生成方法,也实现了针对某一类曲面特征的方
法。实现了能够反映曲面邻近特征的尺寸场,在几何接口与具体网格生成算法之
间添加了拓扑修复模块。最后,设计了一个统一的网格数据管理器,以便于程序
的调整、维护及扩充,并将所得的网格单元转换为计算单元,导出到计算模块和
三维网格生成模块。
(2)由于三角形网格具有良好的几何适应性,可以较好地实现对复杂三维实
体的表面三角形网格自动生成,本文将其作为默认的表面网格生成方法。提出了

一种将推进波前法与Delaunay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生成网格。该方法既具有推进波
前法对网格节点位置良好的控制能力,又具有Delaunay方法的高效和保证收敛性
的优点。通过考虑曲面的黎曼度量生成理想点,利用Bowyer.Watson增量插点算
法[65,67l将理想点插入到网格中,并建立了基于曲面邻近特征的尺寸场。使用kdtree
数据结构来快速定位节点位置。考虑到插点过程中频繁的删除、添加等操作,本
文利用双链表来管理网格数据。该方法能够生成较高质量的表面网格,且可以保
证网格生成的收敛。此外,还实现了栅格法,适用于几类曲面特征且能大幅降低
网格生成规模。
(3)完成对具有焊缝的钢架结构的曲面网格生成。直接基于连续曲面模型,
完成对短边、窄面和不光滑边界等3类曲面缺陷几何特征的拓扑修复。利用前面
章节所建立的公共几何模块,拓扑修复中涉及的所有操作皆为虚操作,不改变原
有模型的几何定义。此外,提出了基于栅格法的混合网格生成方式,对不同予面
采用不同的网格生成方法,最后将子面上的网格合并得到最终的曲面网格。与传
统的网格生成方式对比,大大降低了网格规模。
(4)由于边界面法基于边界积分方程,因而精确求解边界积分方程中的弱奇
异及近奇异积分对边界面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通用的自适应
单元细分方法。该算法通过一系列以源点为球心且半径不断减小的球与单元相交
来细分单元,能够对靠近源点的积分片进行自动加密细分,并在生成积分片的过

10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程中额外添加点的迁移算法来保证每个积分片具有较“好”的形状及大小。该算法
适用于任意形状的单元,而且源点可以在任意位置。使用本文的方法所获得的计
算精度有显著的提高。而且,在要求获得相同数量级计算精度的情况下,该算法
需要少得多的高斯积分点,因而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5)在多域边界面法实现中,提出一个域序号优化算法来减小总体组装矩阵
的带宽。在该算法中,首先通过考虑域的自由度及连通性来产生一个或多个层次
结构。其次,对于每个连续的层次结构,分别计算这些层次结构的带宽。最后,
根据具有最小带宽的层次结构对域进行重新排序。数值算例表明采用该算法对整
体矩阵进行LU分解的时间显著减少,同时内存开销也显著降低。
本论文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 1472102,ll 1 72098)和中南大学高性能
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fkt2013—05)资助。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第2章表面网格生成框架及数据结构设计

2.1引言

目前,CAD\CAE系统集成方案主要分为一对一系统集成和统一数据集成,
如图2.1所示。一对一系统集成指的是为每一个CAD与CAE系统之间的数据访
问设计专门的集成方案。其具体实现形式包括两种分别是以CAD系统为基础和
以CAE系统为基础。如国内的大连理工大学就以AutoCAD为基础实现CAD\CAE

集成【87],而Altair公司的产品Hypermesh有专门的几何处理模块用以导入CAD
模型数据。这种以一对一系统集成的方案缺点在于不具有重用性,当数据来源于
不同的CAD系统,需要分别开发相应的数据接口。统一数据CAD\CAE系统集成
方案指的是采用统一的中间件来处理不同CAD与CAE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其核
心在于中间件的开发,使得CAD与CAE之间的耦合性降低,能够较容易地实现
基于不同的CAD系统而进行的分析。

鬯竺/)(\竺) 一孥 忘一\统/

a)一对一CAD\CAE系统集成 b)统一数据集成CAD\CAE系统集成

图2.1 CAD\CAE系统集成的两类方案

边界面法的特点是能够直接在CAD模型上进行分析,需要模型的边界曲面
信息。基于B.rep数据结构的边界表示法详细记录了CAD模型的边界拓扑和几何
信息【88毋01。在B—rep数据中,模型边界对应的曲面都是以参数形式表达,可以获
得精确的几何数据。因此,边界面法可以直接基于B.rep数据结构实现与CAD系
统的集成。本文为了将边界面法中的CAE分析模块能够独立于具体的CAD系统,
采用了统一数据的集成方案。本文作者所在团队已经实现了边界面法在UG平台
进行分析,然而,其具体前处理过程还需要经常与UG系统进行交互,不但非常
耗时,而且使得整个程序与UG系统高度耦合,不利于CAE分析模块的独立性。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因而,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个公共几何接口模块,该模块包括了边界面法
前处理所需的所有几何及拓扑信息,自定义解析了常用的曲面类型,能够处理多
域模型。边界面CAE分析所需的几何信息完全脱离CAD造型系统,使得边界面
法不需要过多地修改底层的代码便能适应不同的CAD系统。
为了实现边界面法能够对复杂实体进行分析,就需要生成实体的表面网格。
表面单元主要分为两类:三角形单元和四边形单元。三角形单元因为其具有良好
的几何适应性,大量用于复杂实体的表面网格自动生成。而且,三角形网格生成
方式也比较成熟。然而采用三角形单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同样的实体表面
离散成三角形网格所需的单元数日较多,增大了求解规模,三角形单元的计算精
度不如四边形。为了适应不同的曲面特征和分析要求,本文既实现了适应性较好
的三角形网格生成方式,也实现了单元性质较好的四边形网格生成方式。针对不
同的曲面,根据其几何形状等特征,采用对应合适的网格生成方法。在有限元
Ansys等CAE前处理软件中,这一过程大多都是分析人员人为选择,这要求使用
者需要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本文的目标是实现对复杂实体表面网格自动
生成,需要具有基本的表面网格生成算法以及自动选择这些算法的曲面特征识别
模块。需要进行边界曲线离散,然后利用网格尺寸场来指导具体的表面网格生成
算法。而对于具有一些几何“噪声”的模型,还必须手动调整模型或者网格节点,
而这些操作往往十分耗时。因此,本文还添加了拓扑修复模块,以便更好地适用
于多种需求,便于以后的程序扩充。同时,由于不同的网格生成方法所得到的数
据结构有可能不同、不同的网格生成方法及模块间存在数据传输,为了保证整个
表面网格数据的一致性及与其他模块数据传输的方便,本文精心设计了一个统一
的网格数据管理器。因此,本文的表面网格生成框架包括了公共几何接口模块、
拓扑修复、网格尺寸场、曲线离散、网格数据管理和网格生成方法六个部分。
在拓扑修复模块中,本文实现对短边、窄面和不光滑边界等3类曲面缺陷的
拓扑修复。拓扑修复中涉及的操作皆为虚操作,并不改变原有模型的几何定义。
对于具体的基础网格生成算法,本文通过使用c++编程,实现了推进波前法和
Delaunay相结合的表面三角形网格自动生成,实现了利用栅格法生成四边形网格。
为了反映曲面的邻近特征,实现了基于约束Delaunay三角化(CDT)的邻近特征
识别建立自适应尺寸场,并利用其来指导具体的网格生成算法,获得了较高质量
的表面网格。

2.2表面网格生成框架

首先将CAD模型数据导入到公共几何接口模块,其中的拓扑和几何信息保
持与CAD模型中的一致(定义为NX表征),这时边界面法便已脱离具体CAD
系统。因为在该几何接口模块中定义了后续所有操作需要的信息,因此边界面法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的前处理及分析仅需要与该公共几何接口模块进行数据交换即可。若模型存在几
何“噪声”等缺陷,则需要对NX表征进行拓扑修复操作,将修复完成之后的Brep
数据结构(定义为Msh表征),作为后续的表面网格生成统一的拓扑和几何信息,
并建立Msh表征与NX表征中数据的对应关系。图2.2显示了表面网格生成流程
图,其步骤如下:
(1)将CAD模型数据导入到公共几何接口模块NX表征中;
(2)对NX表征数据进行拓扑修复获得适合网格生成的Msh表征;
(3)根据曲面的特征以确定合适的表面网格生成方法,进行网格划分;
(4)将网格生成结果导出到三维网格生成、计算分析等模块中。

黯H甚鲁H接婪H蒜H星錾H纛夏星H蓑篓
图2.2表面网格生成流程图

整个表面网格生成框架分为公共几何接口、拓扑修复、网格尺寸场、曲线离
散、网格数据管理和网格生成方法等六个部分,如图2.3所示。

表面网格生成

0 J 上 上 上 l
公共几 自适应网 网格生 网格数
拓扑修复 曲线离散
何接口 格尺寸场 成方法 据管理

l解析各 修复特 l建立曲面 基于自适 l曲面特征 l网格数据


1种曲面 + 定几何 .1的中轴 应尺寸场’1 识别 '的存储
特征 的曲线离
曲面邻 散 网格生成 拓扑关系

拓扑关系 特征 ■

的管理
● k—● 近特征 方法基类 的管理
简亿
识别
具体网格 l与其他模
l与cAD系 生成方法 一块的数据
1统交-ff l—妇—‘臣
父窖旺

图2.3表面网格生成框架

由于需要对不同的曲面特征采用不同的网格生成方式,而不同的网格生成方
法可能所需要的网格数据结构不同,这样需要对采用不同网格生成方法的数据分
别构建接口导出其数据,因而是费时费力的。对于新添加一种网格生成方法便需
要重新编写相应的接口,对于网格生成方法的设计者来说还需要了解后续CAE
分析中的数据结构,显然这种方法不适合大规模的软件管理与开发。本文采用统
一的数据管理器来存放所有方法产生的网格数据。该网格数据管理使得网格数据

14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和网格生成方法相互独立,便于程序的调整、维护和扩充。统一的数据管理器也
使得表面网格生成各模块间以及与其他模块之问的数据传递更加方便。比如,将
表面网格数据导入三维网格模块,作为三维体网格生成的基础;将表面网格数据
导入计算分析和后处理模块。
基于曲面特征识别主要完成确定采取哪种网格生成方式。首先由几何接口模
块直接获得蓝面类型,比如圆柱面、平面、NURBS等曲面;再判断陆面是否为
裁剪面,若为裁剪面,则判断能否采用栅格法生成全四边形网格。某类曲面特征
对应一种网格生成方法,对于没有找到对应特征的曲面,就默认将其离散为三角
形网格。如果某一类含有圆孔等特征的裁剪曲面且适用于栅格法网格生成方法,
则采取混合网格生成方式。该方法首先会在曲面参数空间建立背景网格,然后根
据识别结果,将曲面分为多个子域,然后对不同子域采用不同的网格生成方法,
最后将子域的网格合并为原曲面的网格。采取混合网格生成方式主要是为了降低
复杂裁剪曲面的网格生成难度和规模。
为了使用户能够设置网格生成方式及参数,本文的网格生成设置操作都是在
UG的界面上通过对话框来完成的。在网格生成结束后,用户可以直观地查看生
成的网格单元、计算单元源点的移动情况等。本文的目标是实现曲面网格的自动
生成,但是依然可以由用户来设置相关参数。这些控制参数构成了一个网格生成

控制参数结构体,命名为SBodyMshCtrlPara,如图2.4所示。
struct SBodyMshCtrlPara{
float meshSize;∥网格尺寸
int maxLineMeshNum;1/最长边要求豹离散段数

EnElemtOrderType bndMshOrder;//单元次数

EnBndCmprSMeshType bndMShType:网格生成方式):
图2.4网格控制参数类

图中只给出了部分重要参数,且三维体网格参数设置也使用该参数控制结构
体。用户可以设置如何生成曲面网格。用户既可以指定一个网格尺寸值,也可以
指定域内最长边离散段数来指定网格尺寸。用户可以指定采用哪种方法来生成曲
面网格,当然前提是该种方法能够适用于所选曲面。如果这些参数没有人为指定,
则会以默认的参数完成表面网格划分。一般情况下,用户可以不指定网格生成方
法,但是需要用户给定网格尺寸或者最长边的离散段数,来确定初始的网格尺寸
值。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2.2.1公共几何接口模块

鉴于边界表示详细记录了构成形体的各个层次元素(包括体、面、环、边、
点)的几何信息以及他们之间相互连接关系,跟构造的实体几何表征(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CGS)比较,B.rep数据结构容易实现基于形体几何及拓扑元素
的算法。因此在大多数的商业CAD系统普遍采用B.rep造型方法,比如CATIA、
Unigraphics、Pro/E、SolidWorks等。针对自研CSSA软件的要求,为了使得边界
面法程序能够适用于不同的CAD系统,设计了公共几何接口模块。在该模块中,
不仅自定义了各种曲线特征,包括直线、圆、非均匀B样条曲线等,而且也定义
了各种曲面特征,包括平面、圆柱面、球面、锥面、游泳圈面、非均匀有理B样
条曲面等。其中非均匀有理B样条(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s,NURBS)

已经成为利用计算机处理几何信息时用于形状的表示、设计和数据交换的工业标
准。许多国内和国际标准,如IGES,STEP和PHIGS都把NURBS作为几何设计
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断1。本文在实现上述的几何对象的定义后,CSSA软件己能
处理目前分析问题中所有的几何模型对象。为了方便以后扩充,利用C++的继承
和派生特性,设计了基类CSurface作为最基础的几何定义对象,并定义了通用的
函数,所有的具体对象皆继承自CSurface,如图2.5所示:

class CSurface{
intNorm ID'//当前曲面定义的法向是否指向体外

virtual void getXYZ(T2POINT prt,D3POINT+pt);//f13参数坐标获得三维


坐标);
class CNurbSurface:public C Surface{

int m nOrder U,m nOrder v;//阶数s p谈S p+l阶


int m nCtrlPt U,m nCtrlPt v;//控制点个数s n+l

int m nKnots U.m nKnots v;//节点个数m+l


virtual void getXYZ(T2POINT ptt,D3POINT幸pt);//具体实现);

图2.5几何对象定义

需要注意的是从具体的CAD系统导入数据到该几何接口模块时,要求所自
定义的几何对象的局部坐标保持与CAD系统中的一致。该模块中关于拓扑连接

关系与B—rep数据结构类似,如下图2.6所示。对应每一个拓扑对象(Face)都有
对应的几何对象(Surface)来具体表述其几何定义。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I萎|

Curve 啡
Point

图2.6边界表征数据结构捧引

该公共几何接口模块是作为整个软件的基础模块而存在,后续的表面网格、
三维体网格生成以及边界面法CAE分析计算等全部基于该模块。将所有的几何对
象自定义解析的好处是使得边界面法不需要频繁地通过二次开发接口与CAD系
统交互,大大提高了整个软件的效率以及为以后的并行计算提供可能。此外,使
得CSSA软件能够较容易跨平台应用于不同的CAD系统,只需要修改传入到该
模块的数据即可。

2.2.2多域问题接触面识别

边界面法求解包含多个实体问题即多域问题时,需要解决域与域之间的公共
界面条件的施加。CSSA目标是能够实现对复杂结构CAE分析的自动化,因此需
要解决对于多域问题中接触面快速自动地识别。否则对于类似如图2.7所示的大
坝和钢架模型,其中大坝由333个坝体组成,考虑焊缝的钢架由58个实体组成。
如果都需要用户手工来指定域问的接触面将是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而且还不一
定正确。本文基于造型系统的二次开发接口实现了对于多域问题的接触面快速准
确识别。


- 参


。j《 ×
7肇弋


;尹—一鏊
汐\,/7

a)大坝模型 b)具有焊缝的钢架模型
图2.7复杂大坝和钢架模型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接触面判断的大体流程为:
(1)对所有的域遍历,找出与当前域相邻的域并放入各自域对应的链表中。
为了加速搜索过程,我们利用当前域的外包围盒是否相交进行判断。只有在当前
两个域都相交的情况下,才进一步利用造型系统的二次开发接口来准确判断两个
域是否相交。
(2)对每个域遍历,获取其所有面的信息,保存该信息并在后续面互相裁剪
过程及时更新数据。
(3)对所有域遍历,只需对其相邻的域进行判断即可。对当前域的每个面循
环,判断当前面的外包围盒与相邻域的包围盒是否相交。若相交,则进一步对相
邻域中的面进行判断。否则,对当前域的下一个面进行类似操作。而且,在该判
断中,对已经判断为接触面的面则直接不进行判断。采取上述的思路也是为了进
一步提高算法的效率,因为对于两个六面体是否相交的判断速度相对较快,以快
速筛选出需要进一步判断的面。对当前两个面进行判断。首先判断当前两个面的
外包围是否相交,若相交才进一步利用造型系统的二次开发接口来准确判断两个
面是否相交。对于面相交有图2.8所示的三种关系:部分重叠、包含和完全重叠。
其中面A0和B0分别为原始的面,红色的面Al和B1分别为A0和B0在相交区域的
子面。

a)部分重叠 b)包含 c)完全重叠

图2.8面相交的三种关系

在对当前两个面相互关系判断过程中,需要利用面的外围边界曲线与另一个
面进行相互裁剪判断。在部分重叠和包含关系中,将会产生新的面Al和Bl。这
时,需要将新产生的面添加到当前域的面链表中。本文将接触面判断过程中的面
定义如下:
class CBrepFace{
BOOL bInterface;//是否为接触面
int tlEdge;//面上边的数目

tag—t 4vEdges;//厩上边的数组
tag t tagFace;//面的ID
double vbox[6];//面的外包围盒);
图2.9接触面中面的定义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这是为了简化与造型系统数据交互的效率而采取直接将相关数据保存起来。
目前,本文的多域接触面判断是基于UG二次开发平台。其间使用的二次开发接
口主要函数如下:
UF MODL ask bounding box();//获取外包围盒
UF MODL check interference();//判断两个域是否相交
UF MODL ask body faces();//获取当前域上的面
UF MODL ask face edges();//获取当前面上的边
UF MODL compare();//LL较两个面的关系
UF—MODL—compare—topology();//拓扑上比较两个面的关系
UF MODL create subdiv face();//面间的裁剪操作
UF MODL ask feat faces;//访问面上的特征

对上述复杂多域模型的接触面识别如图2.10所示,其中接触面以高亮显示。

a1大坝模型的接触面


b)考虑焊缝钢架模型的接触面

图2.10复杂大坝和钢架模型的接触面识别

2.2.3拓扑修复

引起模型错误的种类及其产生的原因很多191,921,比如不同CAD系统间数据
传递引起的错误、公差设置的不同、布尔操作等,而网格生成对几何模型通常是
有要求的,因此需要根据网格生成和计算的要求对几何模型进行修复。将存在“错
误”的“脏”几何转化为满足网格生成要求的“干净”几何。目前已有的曲面模型修复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基于连续曲面,另一类基于离散曲面。拓扑修复已成为
前处理中最难的研究领域之一【5 21。CADFix这类商业软件,目前其模型修复过程
也只主要借助人工干预或半自动算法。为避免费时费力的人工进行模型修复,有
CAD领域学者提出利用水平集法(Level Set Method)重构一个隐式曲面来近似
原模型。也有学者采用直角网格以避免复杂的模型修复过程。但是上述处理方法
都是以降低模型精度为代价的。由于错误来源和种类的多样性,主流的研究依然
是对错误的情况逐个分析及处理,相关研究很难建立统一、完备的方法体系【93】。
本论文从边界面法软件工程实际应用出发,为提高曲面网格生成的质量,基
于连续曲面,完成对短边、窄面和不光滑边界等3类曲面特征的拓扑修复,其中
将短边当作点处理,窄面当作边处理,使用B样条曲线合并不光滑的边界,对模
型进行拓扑修复。而将修复完成的拓扑信息放入到Msh表征模块中,对模型的拓
扑修复过程放在从NX表征模块到Msh表征模块中,并维持他们之问的映射关系,
也就是说Msh表征中模型具体的几何定义还是引用公共几何接口模块中的数据。
在经过拓扑修复后,表面网格生成就是以Msh表征中具有完整一致拓扑的几何模
型为基础而进行的。将上述三类特征进行简化的操作皆为虚操作,不改变原有模
型的几何定义。虚操作只更新拓扑,并通过引用定义在NX表征上[94,95】,其具体
算法详见第4章。

2.2.4网格尺寸场

单元分布疏密的情况通常对求解的效率和精度有重要影响。好的网格尺寸控
制需要同时考虑分析精度和效率。网格尺寸场的作用是指导具体网格生成中所需
要的尺寸值。网格尺寸场是存储尺寸信息的区域,对于区域中的任意指定点都能
够给出其理想网格尺寸值。本文的目标是能够自适应生成表面网格,尽可能地减
少用户干预。目前,自适应分为前验自适应和后验自适应两大类。前者又可主要
分为基于尺寸指定的自适应、几何自适应等。后者利用后验计算误差来指导网格
生成【96。9引,又可称为计算自适应。而基于尺寸指定的自适应是用户指定网格尺寸
生成符合期望的网格。这种网格尺寸控制方式通常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用户自身经
验的积累。比较典型的是采用背景网格来覆盖整个问题域,由用户指定网格节点
上的尺寸值及其连接关系,或者通过约束Delaunay三角化形成背景网格。这样便
可通过线性插值【”】或者邻近单元插值【100]获得整个问题域上的网格质量定义。另
一种尺寸指定方式的网格尺寸场,对问题域中的任意给定点,它都可以给出该点
处的理想网格尺寸值,从而影响网格的单元尺寸分布【1011。为了加速尺寸值的搜
索及计算过程,Zhu等【102】用四/)k叉树沿问题域轴向细分,形成局部细化的背景
网格。由于四/)t叉树的特性,能够快速定位点所在的网格单元。因而,对问题域
中的任意点,只需先定位该点所在的网格单元,然后对形成该单元节点处的尺寸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值进行插值即可。单菊林等【7 8】利用这种四/A叉树背景网格实现了对于复杂模型的
的自适应网格生成。然而,对于复杂的问题域,采用以上网格尺寸控制工具无疑

是比较耗时的,而且并不能反映几何邻近特征。如图2.11所示,对于图中圆孔靠
近边界处,采用八叉树的网格尺寸控制方式,当指定较大的全局尺寸时,将产生
图2.11(a)所示的粗网格,并不能捕捉形体的邻近曲面特征,在底部狭长区域生成
质量很差的单元,影响后续分析的精度;当指定很小的全局尺寸时,虽然能够解
决上述的问题,然而如图2.11(b)显示这样将产生过多的单元,提高了计算规模。
如图2.11(c)所示,几何自适应的网格能在曲面邻近特征处对网格单元设置较小尺
寸,而对其他区域的单元设置较大尺寸,兼顾了计算精度和规模,提高分析问题
的效率。几何自适应网格尺寸控制无需人工干预,能够自动地进行网格生成。

■_ a)粗八叉树 b)细八叉树 c)几何自适应网格

图2.11采用粗、细八叉树与几何自适应指导网格生成的效果对比

在实际工程问题中通常希望在一些几何特征处,比如具有邻近关系的几何元
素间加密网格,以便获得较高质量的网格。因此基于几何白适应的网格生成需要
自动地识别上述几何特征,并进行尺寸值的设定,同时自动创建相应的网格尺寸
控制工具来指导网格生成。邻近特征自动识别相对困难,传统的对于邻近特征识
别的方法是对问题域中所有的几何元素间距离进行判断[102,103】,这样容易将一些
不在区域内的邻近关系也反映到最终的网格中,导致不必要的加密,提高了计算
规模。Quadros等【104】采用中轴转换来快速准确地识别邻近特征。杜群贵等[1051对
边界均匀离散点集进行Delaunay三角化以实现几何特征的识别。该方法根据识别
到的邻近特征构造网格单元尺寸场,并自适应地离散边界曲线,最终实现了对二
维问题几何自适应网格生成。在实际应用中,以上所述的尺寸控制方法可能还需
要与其他的控制方式相结合,这时称为混合自适应尺寸控制方式【106J。本论文着
力于将基于尺寸指定的自适应和几何自适应相结合的网格尺寸控制方式来实现自
适应的曲面网格生成。本文的曲面网格尺寸场融合了曲面自适应尺寸场和其他传

统的尺寸控制方式。本文在原有的尺寸控制模块中添加了曲面自适应尺寸场,同
时对原有的曲面边界曲线离散模块进行修改,使得其反映邻近几何特征,即利用
该曲面自适应尺寸场对边界曲线进行离散。由中轴性质可知,当边界曲线的采样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点尺寸足够小时,对其CDT后的三角形单元外接圆趋近于内切形体边界,其外接
圆圆心与顶点的连线接近垂直形体边界。从而,圆心与顶点连线的长度可以近似
表示圆心到形体边界的最短距离。因此,基于边界采样点的CDT可以很好地实现
对邻近特征的自动识别。本文利用黎曼度量,在曲面的参数空间生成各项异性的
CDT,使其在映射回三维空间后仍然具有中轴的性质,从而实现对于曲面邻近特
征的识别。其中曲面参数空间直接调用公共几何接口模块中的定义。为使得对边
界曲线离散反映邻近特征,曲线离散则位于对其进行CDT之后。
在对曲面进行CDT时,需要计算每个三角形单元的外心和外接圆半径。一般
对曲线的采样尺寸足够小时,CDT中的单元接近一个平面。为了节省计算量,可
以使用单元顶点构成的平面三角形来计算外接圆半径。在利用CDT识别到曲面邻
近特征后,CDT中该处的网格点所具有的尺寸值便可由邻近特征的距离来确定,
即利用对应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作为其节点的尺寸值。对于求曲面上任意一点的
尺寸值,首先定位到该点所处的背景网格中CDT的单元(为了加速搜索过程,使
用kdtree来快速定位),之后由单元三个顶点的尺寸值进行面积坐标插值得到其

理想单元尺寸值h一。在某些实际应用中,只单纯地使用曲面自适应尺寸场并不
能满足实际要求,这时就需要加入其他网格尺寸控制方式。目前,在CSSA框架
中兼容了几种非自适应的网格尺寸控制方式,他们分别是:全局尺寸h出、背景
网格h酞。、默认尺寸h.。。还可以另外添加网格源来控制其空间领域内网格尺寸。
当用户没有定义全局尺寸h出时,则由当前问题域中最长线段的长度除以默认曲
线离散段数nSegment得到默认尺寸h曲,否则以全局尺寸hdb为基准进行曲面网
格生成。对于曲面上某点P处的尺寸值为

h(p)=唧gIb@,h印⑩,hbkgQ)) (2.1)

其中,h酞。表示背景网格控制下的尺寸值(八叉树/四叉树),h。为基于曲面
邻近特征所获得的尺寸值。

2.2.5边界曲线的自适应离散

在对曲面生成表面网格之前,需要先对边界曲线进行离散。其离散点的疏密
情况对最终曲面网格的质量和尺寸控制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边界曲线离散
阶段就需要考虑包括自适应在内的各种尺寸控制因素。虽然边界面法中不需要像
有限元法对每个面之间的网格节点连续的要求,可以对每个面分别生成节点不连
续的网格,然而,在本文的框架设计中也考虑了将产生的表面网格能够作为三维
体网格的输入。本文采用的自适应参数曲线离散过程如下:
(1)遍历每个曲面,利用采样尺寸h。。。(当前曲面最长边或者实体外包围盒
尺寸的L/100)对当前曲面边界曲线进行采样。以采样后的离散点为输入,由采样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点集生成曲面的CDT;对每个采样点,以其所属的若干个单元中的外接圆半径最
小值作为其邻近特征尺寸;之后对采样点集进行角度特征消除,重新设置CDT
中采样点的尺寸值。
(2)遍历每个曲面,对当前曲面CDT中采样点进行循环,找到当前采样点所
在的相邻曲面CDT中单元。采用面积坐标插值获得当前点在其中的尺寸值,并与
该采样点的尺寸值进行比较,取较小值作为新的尺寸值。这是为了使得CDT中节
点的尺寸值能够反映相邻的曲面自适应几何特征。
(3)遍历采样点,若存在其他尺寸控制方式,计算在该采样点所对应的尺寸
值,与当前值进行比较,取较小值作为新的尺寸值。
(4)对每条边界曲线进行离散,其几何信息是通过直接调用公共的几何接121
模块获得。采用文献【1071的方法对曲线进行离散。首先对整条曲线进行下式积分
获得爿。:

f南2 4 (2.2)

其中日(J)为尺寸分布函数,在本文中即为上述的CDT所建立的自适应尺寸
场。对上式求解之后得到的么。有可能不是整数,因此对彳。进行取整操作后记为
M。,。可见,这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误差,为了使误差均匀地分布到各个离散曲
线段上,令M=A,/Nseg,则要求每个离散段[薯,%1]内曲线满足:

r彘2 M (2.3)

公式(2.3)可进一步转化为:

』:,+l南白dt=M (2.4)

在具体程序实现中,依次通过给定一个较小的曲线参数增量△f使得:

Ik=f南噻渺≤M^,=r南噻渺≥M c2④

其中tI=fj+尼△f,&“=t+(七+1)△f。
对点体(气,厶),只(‘,舣),仇+,也小厶+.)进行线性插值,可以求得离散点的参数坐
标值为:

‘:今丝L二事(气+。一‘)+‘
lk+l一』々
(2.6)

重复执行上述步骤,便能完成对当前曲线的离散。将离散点按照一定的规则
连接形成固定的初始前沿。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们的算法是在曲面的参数空间进
行,因此在参数空间中,需要使初始前沿在外环按逆时针方式排列,在内环以顺

时针方式排列。而由Brep数据中的解析曲面所获得的法方向可能与实体的外法线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方向相反,这时就需要将由边界曲线离散点的顺序进行调换。

2.3网格数据管理

2.3.1数据结构的设计

数据结构设计的关键在存储数据所用的空间和取得数据所耗时间这两者之间
的平衡‘108,1091。本文网格数据管理主要是利用C++标准模板库(standard template

library,STL)[110】中提供的Vector、Multimap容器和List链表进行管理,采用STL
进行数据管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首先,STL提供大量封装函数便于对数据
进行操作;其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较高的效率。考虑到对不同网格生成算法
的兼容性,本文的网格数据采用如图2.12所示方式进行存储,分别对点、边、单
元及其连接关系进行存储。这种网格表达方式能够较完整地表达所有连接关系,
将其导入其他模块时所需的计算量较小,图中的虚线代表连接关系存储在
Multimap容器中,实线代表连接关系直接存储在类的定义和Vector容器中。不同
的网格生成方式,对拓扑连接关系的要求不同。但是作为基础的网格数据管理器
应该能够兼容所有的网格生成方法,因此采用这种方式存储其连接关系,以提高
计算效率。

・^

,~。蔓j…一.一一

I▲

峰 点

图2.12表面网格数据中实体及其拓扑连接关系

本文中各个单元的模板如图2.13所示。

Edg e 0 V0V1

E dg e l V 1 p2

E dg e 2 V2 V3

E dge3 V 3VO

图2.13三角形和四边形单元模板

本文利用STL中Vector容器存储节点、边及单元,Multimap容器来存储他
们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Vector容器相当于一个可以动态增加长度的数组,它是
将元素放入动态数组中管理,数组长度可以动态增长。新元素从数组尾部插入,

24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并且每个实体中的索引对应其在Vector容器中的位置,因此可方便地用数组的方
式在其中查找。在网格生成过程中经常需要删除一些点、边、单元,为了不破坏
原有实体对象与Vector容器对应的存储关系,我们并不直接将其从容器中删除,
也就是说我们对Vector容器中的数据只进行添加操作,不进行删除操作。因此,
在每个实体对象定义中有标记其是否有效的状态。在网格生成完成后统一删除,

并更新每个对象的索引及其连接关系。Multimap容器是由键值和实值对所组成的
元素的集合,其通过键值来寻找对应实值。该容器能够包含相同键值的元素,且
在容器中读取元素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109N)(N为元素的个数),因此可以用
其该特点存储对象问的连接关系。
节点、边和单元都定义在表面网格基本数据库(SurfMshLibBase.h)中。节
点中存储了在容器中的索引,参数坐标以及节点类型等信息。同样边中也存储了
其在对应容器中的索引以及边两个顶点的索引等信息。为了构造二次单元,在网
格管理器中,还针对边界边定义了其对应的几何曲线的离散曲线段数组。在边界
面法CSSA中有两种网格,一个是表面网格,另一个是体网格。在这两个模块中,
针对某些问题,只需要生成表面网格即可,表面网格既用于计算模块,也用于后
处理模块。并在导入到体网格模块时,要求面网格节点是连续的。本文在具体实
现中充分考虑上述需求,将所有的接口做成统一的函数,只需直接调用即可。由
于单元种类的多样性,定义了单元基类,这样方便后续的扩充。基类中只存储单
元的索引,在每个继承的单元中才定义其对应的顶点索引,单元中还封装了一些
操作函数,如返回该单元的节点数目和索引等。存储节点、边和单元的Vector容

器以及他们之间拓扑连接关系的Multimap容器都定义在网格数据管理库中
(SurfMshLib.h)。所有网格生成方法得到的数据都存储在该网格数据管理类中,
不同的网格生成方法对于数据结构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在Delaunay方法中,
当插入新点时,需要获得一个相应的空腔。在对插入点所打破外接圆准则三角形
的搜索过程中,需要得到当前三角形所相邻的单元。因而,在具体的网格生成方
法类中需要考虑相关的拓扑信息以提高算法的效率。在生成网格之后,将上述的
网格数据补充完毕即可。

2.3.2网格数据的导出

表面网格生成后所得到的网格单元不能直接用于分析计算等模块,需要对其
进行处理和转化。

2.3.2.1单元质量

网格质量的好坏将影响计算精度,本文采用几何准则来评价三角形和四边形
网格质量。对于三角形ABC,其质量因子a[11l】定义如下: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一2压孝警白 ∽7,

其中,二是三角形的单位法向量,a的意义就是三角形面积与边长的平方和
之比,0<a≤1,口越大三角形质量越好。
而对于如图2.14所示的四边形ABCD,需要用其两条对角线分为四个三角形
,,ABC,△爿肋,厶C肋,ACDA。然后通过分别计算这些三角形的质量因子得出
该四边形的质量因子。

图2.14四边形对角线分解

令三角形△么粥,AABD,△C幽,ACDA的口因子分别为%,口:,%,口。。
假设OEl≥%≥a3≥%,则四边形质量因子∥圳定义为:


∥:盟呸口2
(2.8)

其中,0<∥≤1,卢越大四边形质量越好。

2.3.2.2高次单元的构造

为了获得更高的计算精度,常需要用到二次单元,甚至有时用到三次单元,
而由具体的表面网格生成方法得到的都是线性单元。因此,需要通过公共几何接
口模块将线性单元转化为高次单元。由于边界面法中的单元是直接位于曲面参数
空间中,因此在构造高次单元时,必须保证其表面上的几何是精确的。针对边界
曲线等处的边就不能直接取边所对应的端点在参数空间中的等分点来得到,面内
的点可以采用该方式求中点。为了能方便构造高次单元并且尽量少地存储数据,
本文在数据管理类中加入了边片段的信息,即仅对于边界的边都有一个离散曲线
片段与之对应,该片段中保留指向公共几何接口模块中真实边的指针,并有离散
曲线片段的起始点t,a.n和对应终止点o,这样便能准确获得对应高次单元中的点
的几何位置。而对于一般的曲面内部的边依然是利用其对应顶点的参数坐标值进
行插值得到,之后调用曲面参数表达式来获得其准确的几何坐标,这样高次单元
中的点都准确地位于曲面上,避免了几何误差。在不同的网格生成方法中,添加
完这些边界信息即可,无需修改导入计算模块的接口。目前,本文已实现二次、
三次单元的构造。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2.3.2.3计算单元的构造

如前所述,边界面法的其中一个优势便是不要求网格节点连续,每个面可以
单独生成网格,可以采用不连续单元进行计算。为了构造不连续曲面单元,需要
对生成的表面网格的顶点进行移点操作。所谓移点是将边界曲线上的点向面内偏
移一段距离后作为单元的计算源点,而单元的几何顶点保持不变。也就是将单元
物理变量计算和几何插值的顶点相互独立。目前在程序实现中,有两种不连续单
元:一种是全部非连续单元,所有单元的顶点全部往单元内部移点,这种实现相
对简单。另一种是面连续单元,只在当前面的边界部分进行移点,保证在面内为
连续,而在面与面之问是非连续。在表面网格中,一般一个顶点连接多个单元。
如果只是将一个点往面内移动一段距离,则可能导致偏移后的点位于某些单元的
外部。此时将改变对应计算单元的形状,进而影响计算结果。因此,为了克服上
述缺陷,最好使得移点后的源点都位于单元内部。如果采用将边界顶点在与其所
连接的每个单元内都进行移点,则会得到较多的偏移点,这样将会增加数据存储
和计算开销。为了减少移点所增加的源点数量,先将边界上的一个顶点沿一条面
内的边上进行移点,这样该边所相邻的两个单元对于此点便不再移点,而且该点
还同时位于这两个单元内部。对于包含该顶点且不包含该边的其他单元,只在单
元内部移点。这样就可以使得每个源点不仅位于单元内部,而且又不增加太多的
源点。

2.4网格生成方法

在网格生成方法模块,本文分别实现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网格生成方法。实
现了针对弯曲管道及圆环形等曲面特征的基于栅格法的全四边形表面网格生成并
对于裁剪的曲面进行算法改进。对含有圆孔的曲面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混合网
格生成方式。并且为了实现对于任意复杂模型生成表面网格,本文还实现了一种

将推进波前法和Delaunay相结合的通用表面网格生成方式,如图2.15显示了本
文所实现的三种表面网格生成方法。

图2.15表面网格生成方法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目前,特征识别主要应用于计算机辅助制造领域,从CAD模型中识别出与
制造加工相关的特征,比如孔、槽等。也有学者将其引入到网格生成中【112】。通常
复杂实体表面是由很多不同类型曲面组成的,而不同的曲面部分可能适合采用不
同的网格生成方式。在实际的有限元商业软件中,人们往往是根据经验来判断合
适的网格生成方式,或者先进行手动的体分解来分区域进行网格生成。而本文采
用特征识别来指导网格生成,是为了使得针对不同的曲面采用不同的网格生成方
法。为了编程模拟该过程,需要将曲面的相关信息提取出来并加以判断,将各类
满足特定网格生产方式的曲面定义为一类,之后统一地采用对应的网格生成方法。
主流的CAD软件普遍采用特征建模技术,可以通过二次开发接口获取模型特征。
CSSA软件就是通过将曲面信息保存在公共几何接口模块中进而利用曲面几何拓
扑信息来帮助识别采用何种方式生成网格。针对某些曲面特征采用适当的网格生
成方式能够大大降低网格生成的规模和难度,因此本文在表面网格生成框架中添
加了曲面特征识别。在公共几何接口模块中详细记录了所有构成实体的顶点、边、
面的几何和拓扑信息,并且定义了曲面的类型。本文的曲面特征识别正是基于公
共几何接口模块中的信息并加以整理判断,自动地将其中某些适合采用特定的网
格生成方式的曲面识别出来,进而采用不同的网格生成方式,比如对于非裁剪圆
柱面、圆环面以及细小管道的表面等曲面采用简单的栅格法来生成其表面网格,
对于裁剪圆柱面及裁剪四边形等曲面采用混合网格生成方式,对于一般的曲面采
用通用的网格生成方式。本文将表面网格生成方法与曲面特征识别相结合,如图
2.16所示,实现了表面网格的自动生成,减少了网格生成过程中所需的大量人机
交互的过程及CAE分析前处理的时间。

图2.16与曲面特征识别相结合的表面网格生成流程

表面网格生成完成后,首先统计网格生成的结果,计算所得到单元的质量。
如果需要二次单元,则将得到的网格单元转化为二次单元并导入给计算模块、三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维体网格生成模块和后处理模块等。在具体的程序实现中,每个模块的功能都利
用函数进行封装,并提供数据读取专门的接口函数,尽量保证每个功能模块的独
立性。在具体实现中,本文提取所有表面网格生成算法都用到的一些基本功能并
定义为一个基类,将其命名为CSurfMshMthd。基类中主要的变量和函数如图2.17
所示。

class CSurfMshMthd{

public:

CSizeSpacing +pSpaceSize;//网格尺寸控制工具
CMshSurface *pSurface;//待离散曲面的指针
CSurfEdgeDivDat搴pSurfEdgeDivDaT;//边界离散数据
CSurfMshData *pSurfMshData;//表面阏格数据管理指针
virtual int meshing(){retum l;),/表面网格生成虚函数);

图2.17曲面网格生成方法基类

每个具体的算法在该基类上派生出一个类。Delaunay网格生成方法的派生类
如图2.18所示。

class CDelatmay:public CSurAishMthd{

public:

int meshin90;//网格生成入口函数
int boundaryRecover();//边界恢复
int removeoutTriOfDomaha();//移除域外三角形};
图2.18 Delaunay网格生成方法派生类

栅格法的派生类如图2.19所示。

class CGridMesher:public CSurfMshMthd{

public:

int meshing();//网格生成入口函数
private:

im crealeBaekgroHndCells();//建立背景瓢格单元};
图2.19栅格法网格生成派生类

以上两个派生类只简单列举了其主要函数,具体算法会在相应章节中介绍。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2.5小结

本章为实现表面网格的自动生成的目标,通过C++编程构建了一个表面网格
生成框架。首先为了实现边界面法中CAE分析与CAD系统集成,建立了公共几
何接口模块,在其中自定义解析几何信息,使得后续的前处理和分析过程脱离具
体的CAD造型系统。在此基础上,加入了针对特定几何“噪声”的拓扑修复、基于
曲面邻近特征的自适应尺寸场、曲线离散、网格数据管理和网格生成方法等模块。
为了能方便地与其他模块进行数据管理和传递,在该框架中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表
面网格数据管理器,兼容各种网格生成方法。并且在该网格数据管理器中,实现了
对网格生成结果的统计,完成了对高次单元和计算单元的构造。

30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第3章复杂三维实体的表面网格生成

3.1引言

三角形是表面网格最常用的单元形式,其具有构型简单,组合灵活的优点,
相比四边形单元,他们的生成算法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对几何外形良好的适应能
力,可以完成复杂曲面的网格自动生成。不足之处在于一般利用三角形单元生成
的网格规模庞大且计算精度较差。四边形单元在求解效率和精度方面都有优势,
但网格生成算法相对较难。因此,在本文的框架中,三角形网格作为默认的表面
网格自动生成算法。当不适合采用其他方法进行网格划分时,采用三角形网格来
离散曲面。同时,又考虑到上述的缺陷,也改进了栅格法并实现了三角形和四边
形的混合网格方法。由于三角形网格生成方法需要对复杂曲面生成网格,并且为
了分析具有较高的精度,需要保证生成单元的质量。目前,三角形网格生成算法
中,应用最广泛的为Delaunay方法[66A131和推进波前法[114](Advancing Front

Techniques,AFT)。这两种方法都有不足之处,采用Delaunay方法生成网格的单
元质量不高,而推进波前法生成效率较低。有学者利用这两种方法的各自优点,
将两者结合提出了新的算法。Mullerlll 5】提出了将推进波前法与Delaunay算法相
结合的方法,Frey[116】将该算法推广到三维的情况。这些方法通过将推进波前法与
Delaunay方法相结合,利用推进波前法能够很好地控制网格节点位置的特点来生
成理想插入点,利用Delaunay插点算法将该理想点插入到网格中。因而,该方法
既具有推进波前法中对网格节点位置良好的控制能力,能够生成高质量的网格,
又具有Delaunay方法中能够保证网格生成的收敛性。本文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成网格的质量和效率,加入了对前沿识别的过程。将前沿分为
活动前沿和非活动前沿,活动前沿指的是适合生成新点的前沿,非活动前沿指的
是由于新插入点而生成的新边。在每次前沿的选择上,选择活动前沿中最短边作
为当前前沿。对于新产生的前沿,本文通过对其进行识别,找出适合生成新点的
前沿并加入到活动前沿中,删除其他不满足的前沿。此外考虑到频繁地进行删除,
添加等操作,本文在具体算法实现过程中首先采用双链表来管理网格数据,之后
将数据导入到网格数据管理器中,最后对网格进行光顺优化等操作。结合本文建
立的几何自适应尺寸场控制网格单元生成的尺寸,算例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够生
成较高质量的网格,而且能够反映曲面邻近特征,实现网格尺寸的光滑过渡。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3.2黎曼度量控制下的曲面网格生成

本文目标是在复杂曲面上生成表面网格,因而需要考虑曲面映射畸变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基于黎曼度量的映射法具有很好的理论基础,许多研究者利用其来
生成曲面网格,已成为一种通用成熟的算法。黎曼度量是本文研究所用到的一个
重要工具,以此为基础对曲面网格生成进行研究。空问中某一点的黎曼度量可通
过一个对称正定矩阵来表示。对三维问题,它是一个3×3的矩阵:对二维问题,
它便是一个2×2的矩阵。由于该矩阵是对称正定的,因而可以提取出特征向量和
特征值。指定任意方向,可以求出该方向对应的尺寸值。这个矩阵包含了该点沿
各个方向尺寸值的信息,因而它适合用来表示指定某一点处的尺寸值。若各个方
向的尺寸值都相同,则该黎曼度量就表示一个各向同性尺寸值,反之,则为各项
异性的尺寸值。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的区别是相对于度量空间而言的,参数曲面
的各向同性网格映射到其参数平面后,在欧拉度量空间下是各向异性的,但在黎
曼度量空间下还是各向同性的。因而,使用黎曼度量可以容易地实现参数平面的
各向异性网格生成,并进而生成参数曲面的各向同性网格。目前黎曼度量已广泛
应用于平面、曲面和三维实体中的各项同性和各项异性网格生成[77,82,98,117】。

3.2.1三维空间中的黎曼度量

三维空间中,用于指定任意一点P的网格尺寸的黎曼度量是一个3X3实对称
正定矩阵【57I:

I口d e
A 0 0

鸭础)=l d b f
l=e e2
P,】|0五0 el e2 e3]7
【.P厂cJ Lo 0五J
1/砰0 0

=[P。P:e3]1 0 1/骘0 l【巳P:乞r


0 0 l/厝l

=∑南。岛
i=1’々
(3.1)

其中,o为张量积,Det(M3D(p))>o,丑>0,q,五(f=l,2,3)是矩阵对应的特征向
量和特征值,红=l/√丑是点尸在乞方向上指定的理想单元尺寸大小。若三维问题
区域中所有点的允都相等,由其所构成的黎曼度量场则为各向同性的;否则为各
向异性的。本文的黎曼度量场由几何自适应计算得到。

3.2.2参数曲面的黎曼度量

曲面邻近特征的自动识别和在曲面参数空间中生成各项异性的网格都需要参
数空间中点的黎曼度量。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3.2.2.1参数曲面的内在度量

三维空间的参数曲面可以如下形式统一表示:
,(珥V)=(五彭z)=(x(配v),y(址v),z(u,v)) (3.2)

ut≤U≤u2;vl≤V≤v2

其中,,为映射方程;参数变量“和v在上式给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其法向量为:

聍(珥’,):昙×宴 (3.3)

其上曲线的表达式为:
r=r@(f),V(f))=(x(f),y(f),z(f)) (3.4)

以s表示监线的弧长,则曲面第一基本形式表示为:
(ds)2=E(du)2+2Fdudv+G(dv)2 (3.5)
其中E=吒・,:,,F_-,:,・,:,,G=L・,:’,为曲面的第一基本量。也可表示为矩阵运算
形式:

c凼户=c幽咖】[;三][:]
_[如咖】Ml宝l (3.6)

其中,矩阵M=l;考I称为曲面的内在度量,该度量即为所求的参数平面上
点的第一类黎曼度量,其反映了参数曲面在三维空间的扭曲、畸变方式及程度。
由式(3.5)可知,以该黎曼度量计算得到的参数平面上的两点的黎曼距离可以
表示其对应曲面上两点在三维空间中的真实弧长距离。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该类
黎曼度量对曲面边界离散点集进行CDT,来识别曲面的邻近特征。下面给出考虑
黎曼度量的情况下,参数曲面中微小参数向量间夹角及旋转的计算公式。
考虑曲面的黎曼度量,两微小参数向量du和dv对应三维空间的夹角∥可由下
式计算:

∥(M,du,dv)=cos-l。(du)TMdv・]当du×dV>。 (3.7a)

∥(M,du,dv)=2zc-COS-1.(du)TMdv]其它 (3.7b)

设微小向量du逆时针旋转口角度,得到新向量dv,则dv可由下式计算得到:
dv=M一172R(a)M172du (3.8a)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M“2=丽1 l-E;。GF+。I
lⅥ-1 2』D吖tE+G+2D
其中, (3.8b)

I警篇I
l—声’ E+D I
㈣㈣
、 。

leosa—sin口]
R(a)=1. (3.8d)
Lsma COS口J

在(3.8b)和(3.8c)中D=√EG—F2。

3.2.2.2融合尺寸控制的参数曲面黎曼度量场

对曲面进行网格生成过程中,对其上新增内部点P,由于该点设置有三维空
间范围内的尺寸值坂D(P),因此,该点映射到参数平面上的点P’后,其在参数
空间中各向异性网格生成时所对应的黎曼度量并不同于曲面的内在度量。
设参数曲面由式(3.2)所定义,三维空间中的黎曼度量场由式(3.1)所定
义。则三维空间内黎曼长度的微分表达为:
(以)2=dx。坞Ddx (3.9)

由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可得:
Ox Ox

8u 0v

盼c叫黝
砂 砂
dx=(dx,咖az)7= (3.10)
8u 加
Oz 0z

8u 0v

则有

(也)2=(幽加地巾7坞。c能,匕]=(如,西,鸩(烹] c3川,

这样便可得到参数平面上最终的黎曼度量场定义:
^毛=(吒,‘)7^jr3D(,:r,‘) (3.12)
它结合了曲面映射关系和尺寸控制两种因素。
本文在曲面上生成的是各项同性网格,因此令^(P)表示点P在三维空间内的

理想尺寸值,则坞。(尸)2萨丽1 1s,其中1,是三维空间中的单位阵,于是帆简化
为:

帆=志陵豺志[鞠 ∽㈣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3.3三角形网格生成方法

3.3.1推进波前法

推进波前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非结构化网格生成方法之一,可应用于曲面
网格生成[621、体网格生成【11 81、自适应网格生成‘1191以及各向异性网格生成‘1171等
领域。

推进波前法的算法流程为:
(1)将当前曲面边界离散线段进行方向调整,形成初始前沿;
(2)选择前沿生成新点或利用已存在的网格节点,生成新的单元;
(3)更新前沿,并将新生成的边加入到前沿中;
(4)重复以上过程,直到前沿为空,完成对整个曲面的剖分为止。
图3.1显示了AFT网格生成过程示意图。前沿推进过程中,新节点位置的确
定是以局部单元质量最优为目标,有效地控制单元的形状、尺寸,因而该算法对
边界适应能力较强,能够生成高质量的网格单元,容易实现网格单元尺寸的过渡,
这也是其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该方法是一种启发性的算法,并不能
保证网格生成的收敛性。而且,在生成新单元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几何相交
判断、查找过程等操作。这些几何操作的执行对整个算法的执行效率有很大的影
响,导致推进波前法的执行效率不高。

a)形成初始前沿 b)生成新单元

C)更新前沿d)网格生成结束

图3.1 AFT网格生成过程示意图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3.3.2 Delaunay方法

Delaunay[120】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非结构化网格生成方法之一,它基于
Delaunay--角化原理进行网格生成,由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数学基础,能够保证
网格生成的收敛性。并且该算法不需要推进波前法中的大量的几何判断,其执行
效率较高。由于Delaunay算法具有的上述优良特性,因此广泛应用于三角形和四
面体网格生成。目前,增量算法是Delaunay格生成中应用最多的算法,特别是
其中的边/面交换算法(edge/face swap algorithm)【12¨并11Bowyer-Watson算法(简
称B.W算法)[6s】。本文采用B.w算法来实现Delaunay网格生成,B—W算法主要是
利用了Delaunay---角化的空外接圆特性,其算法流程为:
(1)对给定点集,连接成若干顶点的Delaunay_三角网格;
(2)加入一个新节点,找出所有外接圆包含该节点的三角形,删除这些三角
形,并形成一个空腔;
(3)将空腔中的节点与新节点连接,形成新的Delaunay三角形网格;
(4)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的节点都加入为止。
图3.2显示了Bowyer—Watson插点过程示意图。可见新加入点的位置对最终
网格生成的单元质量有很大影响,有研究者采用在三角形重心处插点的方式来生
成内部点,但这种方式对网格节点的控制能力并不高。因此,应用Delaunay三角
化进行网格生成时,需要考虑内部节点插入问题。此外还需要处理一些问题,比
如边界恢复、域外三角形的删除等,才能最终生成所需要的网格。

图3.2 Bowyer-Watson插点过程示意图

3.4与推进波前法相结合的Delaunay方法

本文已经将推进波前法和Delaunay方法实现于统一的框架中。为了克服这两
种方法的缺点,同时又充分利用其各自的优势,许多学者提出将推进波前法与
Delaunay相结合来生成网格,核心思想为利用推进波前法能够很好控制局部网格
质量的特点来插入理想点,用Delaunay内核插点算法将理想点插入网格中,该方
法同时具备了推进波前法和Delaunay各自的优点,能够生成较高质量的网格并且
保证网格生成算法的收敛性。为了能够实现对于复杂模型生成表面网格,本文采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用三角形作为框架中默认的网格单元类型。本文采用将推进波前法与Delaunay相
结合的方法来满足上述对三角形表面网格生成的要求。基于Frey的方法,为了进
一步提高算法的速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推进波前法在参数空间生成理想点的
Delaunay方法,其流程如图3.3所示。

1.在曲面参数空间生成一个包围所有边界离散
点的初始网格。
l 形成初始■』\ 2.将边界曲线离散点使用B-W算法插入网格中。
|Delaunay--角化『矿
3.进行边界恢复操作。
4.删除面夕}无效三角形。



\拶
L_,

1.将所有的边界离散线段作为初始前沿。
2.对初始前沿进行识别,从中选出活动前沿,并
以活动前沿的长度捧序。
l面肉动黟网格b 3.while(活动前沿链表不为空)
生成F≯7 {
对所有的活动前沿循环
利用当前前沿生成两个新点
对新点进幸亍筛选
如果新点满跫要求
将新点插入到当前网格
将新生成的属于两个新三角形的
边按长度加入前沿链表
对所有新生成的前沿循环
如果新前沿满足要求
将该前沿加入到活动前沿链表中

图3.3三角形网格生成算法流程图

对曲面采用Delaunay方法生成网格时,首先需要对边界曲线离散点集生成边
界网格。本文以边界离散点的参数曲面内在度量为黎曼度量,进行曲面约束
Delaunay生成初始Delaunay三角化网格。这样可以保证在内部点插入前,所获得
的啮面网格具备较好的质量。首先,在插点之前,需要构成初始的三角网格,本
文将当前曲面的边界fHl线离散点投影到参数空间,构建在参数空间包含所有离散
点的初始网格。这个初始网格在参数空间为四边形,分为两个三角形且满足
Delaunay空外接圆特性。然后,将所有边界曲线的离散点采用Delaunay内核插点
算法依次插入到初始网格中。当所有的边界离散点插入完成以后,进行边界恢复

操作并删除在面外的三角形,从而获得初始Delaunay三角网格。在获得初始
Delaunay三角化之后,就将推进波前法与Delaunay方法相结合来生成面内三角形
网格,即利用推进波前法来生成面内理想点,用Delaunay方法将该点插入到网格
中。而该过程则采用各向异性的网格生成方法。并在这其中采用的是融合了尺寸
控制的参数平面黎曼度量。也就是说,对于某个待插入点P,在曲面自适应尺寸
场中求得在该点处的尺寸值h(p),将其代入式(3.13)计算点P的黎曼度量。本文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在得到新前沿后,对该前沿进行识别,如果满足要求才加入到活动前沿链表中。
新生成的前沿所相邻的三角形单元,有的质量较差或者不满足局部的网格尺寸要
求。通过对其进行识别,剔除不满足要求的前沿,从中找出适合用来生成新单元
的前沿,从而提高了算法的效率。我们采用推进波前法中类似的思想,将前沿分
为活动前沿和非活动前沿。把插入新点后且适合用来生成新点的前沿称为非活动
前沿。等活动前沿中的前沿为空后,将非活动前沿链表激活为活动前沿。而且为
了提高网格的质量,本文将满足条件的前沿按照长度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序,每次
选择最短的前沿利用推进波前法生成理想点。将新点插入到当前网格中,便会生
成新的三角形单元,这样不断地利用活动前沿生成新点并插入,从而完成曲面剖
分。网格剖分完成后,进行拉普拉斯光顺以及拓扑优化,以进一步提高网格质量。
本文的曲面网格生成的过程为:首先,针对每个曲面建立约束CDT,并以此
为基础创建曲面自适应尺寸场;然后利用曲面自适应尺寸场和其他网格尺寸控制
信息离散模型边界曲线;最后根据曲面特征识别的信息采用合适的方法依次离散
曲面。若是作为三维网格的表面网格,还需要统一每张曲面的边界节点并导入到
三维体网格中。其整个算法流程如下:
(1)从公共几何接口模块读入几何信息;
(2)建立约束CDT并同时创建曲面自适应尺寸场;
(3)结合指定的网格尺寸信息和曲面自适应尺寸场对边界曲线进行离散;
(4)根据之前的曲面特征识别的结果采用合适的网格生成方式。若为复杂曲
面,则根据曲面白适应尺寸场和指定的网格尺寸控制信息离散每张曲面,否则则
采用本文后面介绍的栅格法生成四边形或者混合网格。默认三角形曲面网格生成
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4.1)将当前曲面的边界曲线离散点,投影至参数平面并调整方向形成初
始前沿;
(4.2)根据边界曲线离散结果对蓝面自适应尺寸场进行光顺操作;
(4.3)用基于黎曼度量的与推进波前法相结合的Delaunay方法在参数平
面上生成各项异性网格;
(4.4)对生成的曲面网格进行光顺优化操作;
(4.5)将参数平面上的网格反映射回三维物理空间得到曲面网格。
(5)合并表面网格导入到三维体网格、计算等模块。

3.4.1边界恢复

本文采用一种将边界曲线当作约束线段嵌入的迭代算法来进行边界恢复【1221,
具体算法流程如下。设需要恢复的有向边界线段为v,v,…v。(n≥2),在已存在的
CDT中插入这些边界线段的这一过程,可分为两步完成,即: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1)首先利用Lawson【1231的逐点插入算法依次将边界曲线顶点v1、v2、…、Vn插
入到CDT中;

(2)对三角网进行局部调整来满足Vivj(i,j<n)的空外接圆性质及可见性条件。
如图3.4所示,设当前边界线段为v,v,,与该v,v,相交的三角形所形成的
区域称为V,V,的三角形影响区域rr:{fa、T2、…、fm},由IT中三角形的边界边
形成的多边形称为影响多边形P={v,、v。、v:、...、v,、…、vI}。对于该影响多边形
P,可得出如下结论:

(1)P是一简单多边形,而且v,v,为其一条对角线,将P分为PL和PR两
部分,PL和PR也都为简单多边形。
(2)可分别对PL和PR进行三角剖分及优化。
(3)对于v^∈P,若V々为到V,V,的最近点(Vk≠Vi V}≠v,),则一定有
V,V女∈P,V七V,∈P。

图3.4约束边界线段的影响三角形及对应影响多边形

利用上述结论,便可对v,v,两侧的多边形PL和PR分别进行三角剖分和优化,

如上图所示,儿={¨,1,2,■},P尺={¨,4,3,_}。然而,由前面章节所述可知,边
界曲线离散之后,能够获得在参数空间按一定规则排列的线段,因而只需选取在
当前边界线段v。v,左侧的PL多边形进行三角剖分及优化即可。下面介组此过程
实现步骤。
对有向边界线段v】v2,v,v 3,.一,vn-】v。循环:
Stepl:如果v,v,为当前CDT中已存在的三角形的边,则不进行任何操作,
处理下一条边界线段;
Step2:由v,或v,所连接的任意一个三角形开始,查找与v,v,相交的所有三角
形,形成其对应的三角形影响区域Ⅱ={Tl、T2、…、Tm};
Step3:由IT获得三角形边界边并形成v,v,的影响多边形P;
Step4:以v。v,为分界将影响多边形P分为PL和PR两个多边形区域(利用
在参数空间边界曲线逆时针排列的特性);
Step5:对PL多边形区域进行下面三角剖分。
(1)建立一个堆栈S,将v,v,边放入其中;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2)在S中弹出一条边记为V。Vb,在PL多边形顶点中找出距离v。vb最近的
顶点vc(v。≠Va V。≠Vb),新建由v。v。vb所组成的三角形;
(3)如果V。V。或V。vb不是多边形PL的一条边界边,则将V。V。或V。Vb放入堆
栈S中,否则不放入堆栈;

f4)如果堆栈S为空,则返回Stepl,否则返回Step2;
(5)对PL所剖分三角形进行局部优化处理【1241。
在点的数据结构中存有边指针的链表,边中存有两侧单元的指针数组,因而
可很快定位到步骤1和2所需的定位点所在的单元。由三角形网格的连接关系以
及线段相交算法可查找出v,v,的影响三角形区域IT,如图3.5所示。

图3.5点在三角形中的定位

Step5为迭代过程,本文采用堆栈存储当前需处理的边,并需要在未使用过
的多边形顶点集合中找到距离当前边最近的顶点。为了快速地找出最近点,规定
组成PL的顶点顺序如下:边界线段方向为v。到v,,保持v,始终位于数组的第一
位,而v,始终在数组的最后一位,即使得顶点以V,开始顺时针排列。这样,可以
利用当前处理边的顶点v,及v,在数组下标范围确定候选点来寻找最近点。图3.6
描述该过程。

Vl PL={V“1,2,3,4,5。Vj}

图3.6影响域PL的三角剖分

当前边V,V/,其顶点在数组中的下标分别0、6,则候选点范围为l到5的点,
可找出最近点4,由V,、4、V,组成的新单元V,4VJ,其中新边Vi4不是PL的边界
边,因而放入堆栈S;同理新边4v,也放入堆栈S中,此时栈中的边为Vi4和4v,。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从栈中弹出新边v,4作为当前处理线段,其两个顶点下标分别为0,4,对应的候
选范围为PL中下标为1到3的项点。在其中找到距离v,4最近的顶点2,形成新
三角形v,24以及新边v,2和24。同理,这两条边都不是PL的边界边,放入堆栈S。
此时栈中的边为4v,、v,2和24,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堆栈S为空。
第(5)步中的LOP(Local Optimization Procedure)过程是生成DT三角网的重
要组成部分,由Lawson[125】提出,具体实现过程较简单,它对两个具有公共边的
三角形所组成的四边形利用DT三角网的空外接圆性质进行判断。如果其中某个
三角形的外接圆包含第四个顶点,则交换该四边形的对角线,如图3.7所示。

图3.7 LOP局部优化过程

3.4.2面内理想点的生成

本文利用推进波前法生成面内点,这样能够有效地控制新节点位置,以便获
得较好质量的单元。理想节点由基边及网格控制尺寸场确定,尽量保证由基边两
顶点与理想节点所组成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首先,本文描述如何获得一个理
想的三角形,假设.4B为活动前沿中的一条基边。在二维网格中,正三角能够获
得更好的数值精度,设AB的三维长度z佃,期望生成正三角形,那么理想点到AB
的两顶点的距离皆为,。。,就可以生成一个理想的等边三角形。不同于三维的情况,
此时需要额外考虑曲面的黎曼度量。图3.8显示了根据基边AB,生成理想节点C
的过程。点C是由线段DB’在三维空间中逆时针旋转900后得到的。
设AB在三维空间中的长度为,。。,在自适应尺寸场中么B的中点D所对应的
尺寸值为,D,则DB’长度k.为:

11)n,=竿 (3.14)

假设在小范围之内,三维长度的变化与其对应在参数空间中的长度变化成正
比,则B’点坐标为:

(:::]=(::]+c,.。+△t,(::] c3.・5,

其中At=(k.一o.5k)/o.5k。
同时考虑曲面度量矩阵结合式(3.8a),则可计算点C在参数空间中的坐标值,
当口=90。时,设du=(u口,一uD v口,一vD)T和dv=(uC--uD vc—VD)1,则有:

4l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汁(寸向妒R伊苫K/2] ∽旧

其中以为弛,DC削(MD堋的雌cr=90。,假设MD-眨孙
H=撕i丽,联立(3.8d)和(3.16)式,则理想节点C的坐标值为:
㈦VC制+等眨锹葛I (3.17)

图3.8由前沿生成理想点

新生成的面内点须满足局部的网格尺寸要求。在本文的方法中,在一个前沿
的两侧各生成一个新点,之后再对这两个新点进行筛选。与推进波前法生成网格
单元过程相似,需要对新生成的节点进行校核,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才能将
该节点插入到网格中,即要求新生成的网格节点和其相邻的网格节点以及三角形
前沿保持一定的距离。本文的筛选准则为:当将新点插入到网格中时,由Delaunay
算法可知,会得到一个空腔,假设V为组成该空腔的三角形的顶穗集合。k为新
节点c到V中任意一个顶点的距离。如果k<0.65H帑,,Ⅳ妇为理想点c处的网
格尺寸,通过网格控制尺寸场计算而得,则该点被移除,否则若新点对空腔中所
有顶点都满足该条件,则将其插入到网格中。在某个新点插入到网格中后,根据
本文的筛选准则发现其不满足要求,而由于该新点的插入打破现有的网格,因此
需要重新恢复其插入前的状态。为了提高算法的效率和简化恢复操作,本文在算
法设计中对每个单元、边和点的定义中用status标记其状态(status==0为无效实
体,status==1为有效实体)。并在每次插入新点后,建立记录空腔中原有单元及
边对象的指针链表。若发现某点不满足要求,直接将链表中单元和边的status属
性重新设置为1即可,另外还需将新点的属性值设置为0;否则利用该新点生成
新的单元及边,这样便能简化恢复插点前网格状态的操作步骤。

42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3.4-3网格尺寸场及其光顺

在前一小节中提到,在生成一个新的面内点时,需要求解当前基边中点D处
的网格尺寸,。,该网格尺寸是通过网格控制尺寸场计算获得的。为了更好地反应
曲面邻近细小特征对网格的影响,本文采用基于曲面邻近特征的背景网格i126】作
为网格尺寸场来确定网格尺寸的分布。在对每个面生成网格之前,需要先对该域
的每个面进行循环,利用曲面边界到曲面中轴的距离可以准确反映对应邻近特征
的特点,利用Delaunay三角化来获得中轴。传统的曲面邻近特征识别是通过计算
几何元素之间距离进行的。对于复杂问题,要计算很多几何元素之间的距离,不
仅耗时,而且比较难区分面内和面外的邻近特征。而基于形体中轴的方法可以准
确地识别曲面邻近特征,在本文的实现中,也将角度特征作为邻近特征的一种。
在较大的角度时,一般无需网格加密,而在形体的较小凸角局部区域加密。本文

允许用户设置角度区间[尾。,%],当角度位于该区1"4时则自动消除角度特征;否
则保留该角度特征对尺寸场的影响(取凡。=60。,屈加=100。)。其步骤可简单描述如
下:对所有角度值位于该区间的角点循环,由当前角点出发,沿着当前曲面拓扑
方向进行前后遍历,当采样点对应的尺寸值不再增大时停止该方向的遍历。当前
后两个方向都遍历结束后,以遍历结束时所对应的尺寸值重新设置之前遍历的采
样点尺寸值。这样做的目的是放大角度值位于区间中的采样点的网格尺寸。
基于邻近特征的白适应网格尺寸控制场能够覆盖对应曲面的参数区域,并对

其进行边界恢复,即将此基于约束Delaunay三角化所生成的初始剖分三角形网格
作为背景网格,而且该背景网格能够满足包括所有面内点的要求。在本文中,假
设在单元内网格尺寸是线性变化的,因而,面内任意一点的网格尺寸可通过所在
单元线性插值得到。如果点P是背景网格中的任一节点,那么点P处的网格尺寸

为基于邻近特征的约束Delaunay三角化中与该节点P相连的所有三角形的外接圆
半径最小值。若需计算面内任意点Q处的网格尺寸时,首先找到包含该点的三角
形,然后获得该三角形每个顶点处的尺寸,则所求Q点处的尺寸办(Q),可通过插
值得到:

h(Q)=∑二。屈% (3.18)

其中,屈(O≤f≤2)是点Q在三角形S中所对应的面积坐标,红,。为三角形S各
顶点处的网格尺寸,如图3.9所示。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图3.9在背景网格中计算任意一点的网格尺寸

由第2章2.2.5节边界曲线自适应离散中可知,我们首先建立基于曲面邻近
特征的尺寸场,之后才利用该尺寸场对曲线进行离散。在离散过程中,对曲线的
离散段数有取整操作,并将其作为网格生成中的前沿。而在具体理想点位置计算
时,其对应的网格尺寸又从之前建立的尺寸场中获得。正是由于取整操作导致离
散曲线的长度和网格尺寸场中所存储的理想尺寸值存在偏差,因而在对曲面进行
网格生成前,需要利用曲线离散结果对尺寸场进行光顺操作。该过程主要分为以
下几个过程:首先,利用已经离散曲线的长度来设置曲线离散点处的尺寸值,对
于中间的离散点取与其相连的两个前沿长度的平均值,而对于曲线第一个和最后
一个的离散点则取与其相连的前沿长度。其次,获取CDT所有节点所相连的曲线
及其对应参数值t,便可确定CDT的节点位于哪段已经离散曲线段中。最后,利
用线性插值重新设置CDT中节点的尺寸值。

3.4.4点的快速定位

在计算当前前沿理想点位置时,需要获取前沿在背景网格中的尺寸值,这就
需要快速定位确定位于约束CDT中哪个三角形。由于这一过程频繁地在网格生成
中执行,因此如何在背景网格中快速、准确地定位当前点所属的三角形就很重要,
直接影响程序执行的效率。本文采用多维二叉搜索树数据数据结构
(Multidimensional Binary Search Trees,简称kdtree,k为维数)来进行搜索【12 71。
在kdtree中,树节点插入、邻近节点搜索和矩形区域查询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为
O(109n)。由于本文的网格生成在曲面的参数空间中进行,因此,采用在曲面参数
空间中生成二维kd tree。将采用较小尺寸的约束CDT中三角形的重心插入到M
tree。以保证每个树叶子节点中只保有一个三角形的重心的规则对kd tree进行细
分,直到所有三角形的重心都插入为止。在树节点中保存对应三角形的索引,这
样便可快速查找到给定前沿中点所属的三角形。在CKDTree类中定义二叉搜索树,
其树结点具体定义如下:
struct SKDTreeNode{
int idx tri;//结点所对应三角形的索引
RectangeBox*pBox;//矩形区域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SKDTreeNode木pFather;//父结点

SKDTreeNode丰pChild[2];//子结点};
如图3.10所示由CDT三角形重心所构造的kdtree。其中黑色的线为CDT剖
分,蓝色的点为三角形重心,蓝色的线为由其重心所构建的kdtree。

图3.10由CDT三角形重心构造的kdtree

为了保证查找到的三角形的准确性,还要将该点代入当前查找到的三角形中,
看是否包含在其中,若不包含,还需要进行以该三角形作为基准三角形,沿着规
定的方向进行搜索。如图3.11所示说明搜索过程,假设T。为基准三角形,则分
别对其三条边进行判断。判断点P是否坐落在当前边的左侧(之前己保证三角形
的顶点在参数空间保持逆时针排列),若不在当前边的左侧,则判断与该边相邻
的三角形;否则,判断下一条边。直到点P都位于当前三角形三条边的左侧或者
边上为止。首先判断点P并不位于边VoVl左侧,则判断三角形Tl。在三角形Tl
中对其边VoV2进行判断,同理便可找到三角形T2,图中箭头所示为搜索路径,
该搜索过程为迭代过程。实际应用中,一般可直接通过kdtree找到点所属的三角
形,较少的情况需要该搜索过程。

图3.11由基准三角形查找点所在的三角形

45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3.4.5活动前沿的识别

根据一个活动前沿生成理想点后,将其插入到Delaunay网格中,会生成一些
新的三角形单元及新边。本文将新生成的且同时属于两个新生成三角形的边作为
前沿,将其加入到非活动前沿链表。然后从中筛选出合适的前沿放入活动前沿链
表。只有活动前沿才生成新点插入网格,这样减少了不必要的操作,提高了算法
的效率。本文要求活动前沿满足当前局部网格尺寸,获得活动前沿链表的具体过
程为:对当前活动链表按前沿长度递增的顺序依次循环,插入一个新点后,将上
述新生成的边按其长度依次加入到前沿链表中。对当前活动链表遍历完成后,则
对前沿链表中的前沿进行识别。假设足、R:分别为前沿边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外接
圆的半径,H为当前前沿中点处的局部网格尺寸即背景网格尺寸场中的尺寸值,
则该前沿所生成的两个理想点与前沿之间的距离分别为日:√砰一铲、D’:、厮一酽。
显然要求D1>0、D,>0,则R1>H、足>H。所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前沿,
便可以用来生成新点,放入活动前沿链表。
定义边界曲线离散边作为初始前沿,并从中按照之前所述的方法进行筛选,
按照长度递增顺序添加到活动前沿链表。与按层推进的方法类似,首先利用活动
前沿生成新的面内点,满足要求则将其插入到网格中。在每一个新点插入后,将
新生成的边添加到前沿链表。在活动前沿链表遍历完成后,将前沿链表中满足条
件的边导入到活动前沿链表,再对其循环插入新的面内点。如此循环,直到插点
后不能得到新的活动前沿或者活动前沿无法生成新节点,也就是当活动前沿链表
和前沿链表皆为空时停止网格生成。对所有的前沿识别完成后,就利用活动前沿
来生成新点。由于本文的算法在曲面的参数空间中进行,因此规定边界曲线离散
边在参数空间中外环保持逆时针方向,内环保持顺时针方向,这样对于初始前沿
便能统一地规定新点生成的方向,选择前沿左侧为新点生成的方向即可。对于面
内的前沿,则需在前沿左右两个方向都生成新点,然后进行点的筛选。

3.5栅格法

在实际应用中,结构化的四边形网格在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上都优于三角形
网格,但是相对于三角形网格的自动生成,四边形网格的自动生成算法不是很成
熟。为了实现对于特定类型的曲面网格划分并降低网格生成的规模,本文又实现
了能够对多种曲面类型生成结构化网格的方法,文中称其为栅格法。其基本步骤:
首先将边界曲线离散按网格尺寸离散若干段,并投影到参数空间中。在参数空间
中,按照预先规定的栅格生成网格。该方法与推进波前法、Delaunay方法不同,
不能对曲面进行自适应地加密。然而,其适用于某些曲面类型,并且能够大大降
低网格生成规模。正如前文所述,边界面法对网格连续性的要求比较低,不像有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限元法对节点连续性的要求。因此,对于复杂模型的表面网格生成,在某些类型
的曲面上采用该方法就具有优势,而对于其他复杂的曲面便可使用本文实现的与
推进波前法相结合的Delaunay法来生成网格。对于多连通域问题,可以使用Tam
和Armstrong[12 8】提出的中轴线法完成曲面子区域的分解。在某些子区域便可使用
栅格法生成网格。本文实现了针对四边形曲面、圆柱面、圆环面等曲面的全四边
形网格生成,能够用于对于机械零件中倒角、规则曲面、管道、薄型结构的网格
生成。图3.12显示了对规则四边形的网格生成结果。

图3.12基于栅格法的四边形网格生成

可见需要保证对边离散的段数相同,这样才能够使得某个离散点寻找对边离
散点时能够找到合适的离散点并最终形成单元。而对于圆柱面,由于其在参数空
间中只有上下两个环,并不满足上述规则。因此本文在曲面的周期线附近额外添
加了两条虚边并对其进行离散,最终获得如图3.13所示的网格。

图3.13圆柱面的四边形网格生成

对于非周期的圆环面,该类型的曲面不仅仅缺少两条对面,其在离散点寻找
对边离散点时规则也不同。对于该类型曲面,本文采用以某点寻找对边最近的离
散点方法来获得曲面边界的离散(牛顿迭代求解最近点)[129】,如图3.14所示生
成网格。

47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图3.14非周期圆环面的四边形网格生成

对于弯曲管道曲面,采用直接在参数空间中以某点为起始点,将对边的曲线
离散若干段投影到参数空间,以该点的垂直坐标轴平行线与这些离散段数相交点
作为其对应的离散点,如图3.15所示生成网格。

图3.15弯曲管道曲面的四边形网格生成

3.6表面网格生成算例

图3.16,图3.1 7和图3.1 8分别对3个算例,给出了使用本文提出的网格生

成方法在不采用自适应和采用自适应时生成的各项同性网格。不采用自适应时,
生成的是以八叉树作为全局尺寸控制的网格。从图中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与推进
波前法相结合的Delaunay方法在采用两种不同网格尺寸控制方式时都能够生成
单元质量较好的网格。而且通过比较还可以看出本节建立的自适应网格尺寸场可
以准确捕捉形体的几何邻近特征。

48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a)非自适应网格 b)自适应网格

图3.16算例1通过非自适应和自适应方式生成的网格

a1非白适应网格

b)自适应网格

图3.17算例2通过非自适应和自适应方式生成的网格

49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a)非自适应网格

b)自适应网格

图3.18算例3通过非自适应和自适应方式生成的网格

图3.19显示了采用本文的方法对槽钢的网格生成算例,从中可以看出本文的
方法对曲面也能生成质量较高的网格。

图3.19算例4槽钢表面网格生成

将基于曲面自适应尺寸场而生成单元的质量分布统计在表3.1中。从表中可
以看出采用本文的方法能够生成较高质量的网格。
表3.1算例中本文方法的单元质量分布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本章的方法已集成于CSSA软件中,下面再分别给出对喷油嘴中关键零件和
大坝模型的网格生成算例,将网格生成结果导入到边界面法分析计算模块并给出
其对应的分析结果以测试本文开发的整个c++网格生成程序的实用性。

对喷油嘴中关键零件紧帽生成网格并利用成熟的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进
行对比,如图3.21(a)本文的离散模型,采用四边形单元和三角形单元混合的表面
网格,其节点数为14455;(b)为有限元法体离散模型,其节点数为136733。

a)紧帽表面网格 b)紧帽有限元法网格

图3.21紧帽不同算法网格

图3.22(a)、(b)分别为紧帽在上述网格划分下,采用边界面法和有限元法的应
力计算结果。由图中整体比较可知,边界面法算得的应力分布和大小与有限元法
算得的基本一致(数值相差在5%以内),边界面法计算结果比有限元法过渡更加
平滑。


a)紧帽边界面法应力计算结果

b)紧帽有限元法应力计算结果

图3.22紧帽不同算法计算结果

图3.23(a)、(b)分别为两种方法计算喷油嘴中关键零件针阀体所用的不同离散
网格。(a)为本文的离散模型,采用四边形单元和三角形单元混合的表面网格,其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节点数为11 120;(b)为有限元法体离散模型,采用四面体单元,其节点数为11 7732。

一~
a)针阀体表面网格 b)针阀体有限元法网格

图3.23针阀体不同算法网格

图3.24(a)、(b)分别为针阀体在上述网格划分下,采用边界面法和有限元法的
应力计算结果。通过比较可知,在网格数量相差较大的情况下,边界面法可以用
相对较少的网格获得与有限元法采用细密网格同等的应力计算精度。同时,边界
面法用相对较少节点数的计算结果比有限元法用较多节点数的应力过渡更加光滑,
而且边界面法网格生成比有限元法简单,只需直接在CAD模型曲面参数空间离
散,因此便于实现分析自动化。

一斟圈
a)针阀体边界面法应力计算结果
蒸l—圈囡
b)针阀体有限元法应力计算结果

图3.24针阀体不同算法计算结果

图3.25、3.26分别为两种方法计算混凝土大坝所用的不同离散网格。图3.25
为本文的离散模型,共划分6494个单元(包括三角形单元和四边形单元),29139
个计算节点。图3.26为有限元法体离散模型,共使用了47432个六面体单元,
272300个计算节点。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图3.25混凝土大坝表面网格

图3.26混凝土大坝有限元网格

图3.27为BFM与ABAQUS对此结构进行稳态热分析计算结果对比。

a)BFM计算结果 b)有限元(Abaqus)计算结果

图3.27 BFM与有限元温度分布对比

对比上图,可以看出边界面法分析结果与ABAQUS分析结果高度一致。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3.7小结

本章提出了将推进波前法和Delaunay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复杂三维
实体表面的三角形网格自动生成。通过加入对前沿的识别,筛选出适合用来生成
新点的前沿,提高了算法的效率。考虑曲面黎曼度量,建立了基于曲面邻近特征
的CDT尺寸场来指导网格生成过程,实现网格尺寸的均匀过渡。采用kdTree加
速点在CDT尺寸场中搜索定位。同时,实现了用改进的栅格法对几类特定曲面的
全四边形网格生成。通过算例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够生成具有较高质量的网格,自
适应尺寸场能较好地反映曲面邻近特征。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第4章具有焊缝的钢架结构拓扑修复及网格生成

4.1引言

使用有限元法对焊接结构进行应力分析往往忽略焊缝几何特征,而边界面法
直接基于结构的CAD数据进行分析,因而具有将结构中所有的焊缝也纳入分析
的优势。管状Y型接头是钢架结构一个典型的子结构,这些管状接头的CAD数
据可能包含几何“噪声”,将对网格生成带来严重困难。本章提出一种方法来自动
清除钢架中几类存在的几何特征,使得在采用边界面法进行分析时能够较容易地
生成网格。该方法使用B样条来消除几何“噪声”和拓扑修复,并允许直接访问焊
接管状Y型接头的统一拓扑和精确几何来进行曲面网格生成。对复杂钢架结构几
个自动网格生成的算例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由于管状构件优异的结构和力学性能,由管状构件组成的焊接钢架结构广泛
应用于工程领域。因为钢架的弦和支架交叉区域的结构不连续性,工程师和设计
人员感兴趣的高应力集中常存在于这些区域,而且也有在不同条件循环荷载作用
下疲劳失效问题。因此,很多研究人员计算焊接管状接头的应力集中因素。过去,
一些研究者[130,131l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没有必要建立详细的焊接管状接头模型,比
如对K型接头分析时。当用有限元法对管状接头分析时,出于降低计算成本的目
的而不考虑焊缝,代表管状构件中面的壳单元被广泛使用。然而,最近的研究表
明为了更准确地计算接头强度和应力集中系数有必要考虑焊接接头【13 21。
在本文中对于焊接管状Y型接头的网格生成是为边界面法分析所进行的自动
数据准备。边界面法是边界元法一种新的实现形式。其对于边界网格的CO连续
性要求使得边界面法中网格生成比有限元法更加灵活和简单。而且通常对于焊接
管状Y型接头很难产生合适的体网格。然而在边界面法中只需要边界网格,单元
定义在每个曲面的参数空间。此外边界面法对单元形状和拓扑连接关系不同于有
限元法。许多现有的商业软件包括Patran、ANSYS和ABAQUS等只能对管状接
头生成三维网格。他们在三维空间中定义的网格单元不同于边界面法所需的单元。
为此,不能使用现有的工具输入边界面所需数据,我们开发网格生成算法来直接
离散cAD曲面。
在边界面法的前处理中,拓扑修复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对于CAD与CAE
软件来说,通常很难建立统一的几何定义。由于布尔操作或系统误差等原因,不
同系统之间传递CAD数据,会因为系统底层实现的不同或公差定义的不一致产
生误差或信息的丢失,从而导致各种各样的模型错误。使得在CAD数据中存在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短边、窄面和不光滑边界等常见的不必要的人工特征【”31。本文将这些额外的特
征统称为几何“噪声”。他们通常使得网格生成质量较差,甚至导致网格生成的失
败。我们尝试在网格生成之前消除这些“噪声”。本文直接基于连续曲面模型,完
成对这3类曲面缺陷几何特征的拓扑修复,其中短边将其当作点处理,窄面当作
边处理,使用B样条曲线合并不光滑的边界,对模型几何进行拓扑修复。利用前
面章节所建立的公共几何接口模块,拓扑修复中涉及的所有操作皆为虚操作,不
改变原有模型的几何定义。

4.2焊接管状Y型接头

大多数的研究者使用商业软件对管状Y型接头和焊接接头建模【134,135]。然而,
这些软件在焊缝的三维建模方面有缺陷。Cao等【136】对管状接头的交叉点处进行了
详细的几何分析,并提出将一个圆投影到弦与支架交叉处的公式。为了建立三维
空间曲线和平面曲线的关系,他们采用双映射方法。一些研究人员对连接实体的
焊接管状接头所建立的模型是不完全熔透的,如图4.1(a)所示,由于在连接处附
近,焊缝的厚度和形状突变更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为了更好地模拟工程实际问题,
在本文中对焊接处采用熔化焊焊接的建模方式,该种焊接方式因其具有更好的力
学性能,可以有效缓解连接处附近的应力集中,因而是应用最广泛和最常用的实
际焊接方式,如图4.1(b)。

a)两种不完全熔透的焊接方法

b1熔化焊焊接方法

图4.1焊缝焊接示意图

我们知道,B样条具有许多优良特性,比如非负型,凸包性,局部形状的可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控性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曲线的控制点和权因子较容易地实现对曲线的建
模。在本文中,我们采用B样条曲线来近似模型在管状Y型接头处焊缝的轮廓。
其大体流程如下11371:首先,在弦与支架相交曲线上取一系列的采样点,并分别
计算在这些取样点上的二面角。其次根据二面角确定焊缝的厚度。然后,用B样
条曲线对其外轮廓进行拟合。最后,利用UG二次开发接口建立焊缝实体模型。

4.3拓扑修复算法

模型几何是网格生成或其他基于离散的仿真技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
是离散化过程中的瓶颈。由于本文已经建立了公共几何接口模块,可以直接访问
其中的几何信息,因此对焊接管状Y型接头的拓扑修复和几何“噪声”消除是基于
该模块进行的。由于CAD几何造型系统误差和布尔操作等原因有时可能引进一
些几何“噪声”,特别是对于由复杂装配所组成的大型几何模型。如图4.2所示的
短边、窄面和不光滑边界【13 31。这些“噪声”特征的存在使得不适合用于表面网格网

格生成和体网格生成。建模引擎也可能引入很多的面到模型中,以保持模型的有
效性。CAD模型可能包含这些几何特征,有可能对设计是重要的,但是却对分析
带来困难。目前大多数方法集中在不同CAD系统问进行拓扑修复。基于CAD修
复网格拓扑的方法见文献【138】,该方法使用启发性的算法来确定错误边的连接关
系。在文献[1”】中,为了修复一个离散的多面体CAD几何,通过首先计算共享顶
点的多边形,然后用最合适的边将多边形进行合并。然而,这些方法仅适用于基
于CAD几何的离散网格模型,而边界面法中所需的网格在曲面的参数空间中。
在建立焊接管状Y型接头模型之后发现存在几何“噪音”,并导致网格生成的失败。
因此,需要提出对焊接管状Y型接头的拓扑修复算法。本文的算法是直接基于公
共几何接口模块,采用这种方式能够使得数据访问和算法实现更加简单,而不对
原始模型进行修改。对上述三类特征进行修复时,需要解决如何使得这些“噪声”
所连接的几何对象能够连接到正确的几何拓扑对象上。本文采用将短边和窄面分
别当作一个点和一条边处理,而不光滑边界则采用B样条曲线将他们连接成一条
新边。

a)短边 b)窄面 c)不光滑边界

图4.2三类几何“噪声”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模型中所产生几何“噪声”的尺寸与CAD系统几何造型误差相当,但比模型尺
寸小很多。模型完整的几何拓扑信息已通过公共几何接口模块保存,也包括其中
的几何“噪音”。在该算法中,误差占是用户能够修改的,它定义了用户希望进行
修改几何“噪音”的尺寸,如果用户不设置,则默认值设置为造型系统误差。拓扑
修复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首先,需要离散模型的边界曲线,本文设置为
最短边长度的1/'20离散边界曲线,这是因为程序中需要计算几何元素之间邻近距
离。并且可以利用之前保存在公共几何接口模块中的拓扑信息,提高寻找邻近特
征的效率。其次,利用离散点所找到的邻近几何元素的信息,建立几何“噪声”与
所修复成的相应连接对象的映射关系。最后,对整个实体拓扑进行循环,利用该
映射关系将几何“噪声”从原有拓扑中剔除并建立完整实体的几何信息。
定义1:
对于一条曲线C.F(c)为曲线C所属面的集合,,(c)为曲线的长度,V(c)为所
有属于曲线C的顶点的集合。
曲线Cl与曲线C,之间距离表示为:
d(q,C2)=max{max。。。d(a,c2),max拒。d(b,c1)}
定义2:

对于两条曲线ci和c2,我们定义吮。(c,,C:)为d(q,C:)≤s。对于曲线C,我们
定义k。(c)为l(c)≤占。
对于曲线C,遍历当前环寻找某一条曲线C。与其具有相同的顶点。如果同时
满足F(c)=F(co)和光滑条件(定义为&(c)),则利用B样条来创建一条新边来连
接所有满足条件的不光滑边界。这里F(c)=F(co)条件是为了确保当前所连接成一
条新边的曲线具有相同的邻面,而光滑条件是为了防止对无关的曲线进行操作。
在对短边所连接端点和窄面所连接边的建立映射关系时,本文使用c++标准库并
分别命名为vtxMap,edgeMap。需要注意到相关的拓扑数据在该修复过程中需要
经常更新,比如面,边和顶点之间的连接关系。为了简化算法,省略这些详细的
操作过程。首先需要识别钢架模型中几何“噪声”,并建立其对应的映射关系。其
流程为:对公共几何接口模块中面的环进行循环,当满足玩。(c,,C:)条件时,建
立曲线之间的关系储存于edgeMap中。若曲线满足Lcurve(c)条件时,则建立顶点的
关系储存于vtxMap中。之后再利用之前建立的edgeMap和vtxMap对模型中三类
几何特征进行修复。对每个面进行循环,根据之前的步骤中存储的数据更新朐,
使得当前面的边具有正确的拓扑连接关系。对每个环中边进行循环,如果边满足
连续光滑条件&(c)且F(c)=F(co)时,则使用B样条创建一条新边添加到拓扑中
代替原有的边数据。若边C∈edgeMap则将当前边重置其拓扑连接关系。若
V(c)nvtxMap≠①,则更新V(c),否则创建新点加入拓扑连接关系中。在拓扑修
复完成后,能够获得不包含几何“噪声”的一致拓扑几何信息。正如第2章所述,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这些操作过程和信息全部保存在Msh表征中,便于后续的表面网格生成等模块调
用。

4.4钢架结构网格生成算例

对具有焊缝的钢架模型中部件的表面网格生成算例表明我们算法的有效性。
如图4.3所示,对焊接管状Y型接头的焊缝生成网格,说明了对短边处理方式。
如图4.4所示,对焊接管状Y型接头的弦杆生成网格,不仅表明了我们如何处理
窄面,而且也显示了我们使用B样条处理不光滑边界。如图4.5和图4.6所示,
对考虑焊缝的复杂钢架模型生成网格再一次证明我们方法的有效性。

≯■
■■隧
■誓■
d)B样条拟合新边 e)弦杆的网格划分

图4.4对焊接管状Y型接头的弦杆生成网格
f)局部放大图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词一
a)焊接管状Y型接头模型 b)网格生成 C)局部放大图

图4.5对焊接管状Y型接头生成网格

a)考虑焊缝的钢架模型

b)对具有焊缝的钢架模型生成网格

图4.6对具有焊缝的钢架生成网格

4.5混合网格生成方式

采用传统的全三角形网格对钢架进行网格剖分将产生237814个节点,这将大
大提高矩阵的规模,不便于分析计算。为了能够降低类似钢架这类问题的网格生
成规模,本文又提出一种新的网格生成方式。该方法以第3章的栅格法为基础,
利用栅格法作为背景网格将曲面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在子区域上进行网格剖分,
再将各个子区域上的网格合并,从而得到整个面的网格。
为了获得小孔等裁剪特征在曲面背景网格中的子区域,需要首先将对应小孔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边界离散,得到一系列的离散点,然后分别计算每个点在背景网格中的位置,如
图4.7所示。

嚣.

f 、

M0弘1 列2列3甜4“5材6“7蚝列9 UIO

图4.7确定小孑L在背景网格中的位置

将背景网格中离散点所占有的位置全部删除获得对应的空腔,如图4.8所示,
在此过程中将空腔的边界点所围成的区域作为子域。然后利用非结构化的三角形
网格生成方式对该区域生成网格。在生成非结构化的三角形网格时,要求前沿是
连续封闭的,当实体表面带有多个小孔时,小孔对应的空腔可能出现重叠,如图
4.9(b)所示,此时需要对空腔进行合并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取任意空腔上的一个
点,作为起始点,按照逆时针方向进行遍历,在相交点位置,进入下一个空腔,
直到搜索到起始点为止,如图4.9所示。

图4.8单个子区域的形成

O 厂、

厂、
、 / \一,
r、 /,、
\/ L/

a)合并前 b)合荠后

图4.9多个子区域的合并操作

实际运用中,小孔等裁剪特征附近的网格尤为重要,虽然本文可以在边界处
生成过渡均匀质量较好的三角形网格,但是在同等条件下,其计算精度和计算效
率还是低于质量较好的结构化四边形网格。为了获得更好的计算结果,我们在小
孔等特征附近铺设结构化的四边形单元,方法如下:首先用合适的尺寸将小孔离

61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散,得到一圈连续的封闭前沿,以此前沿为基础,向外发散推进生成结构化的四
边形网格。在网格划分的时候,可以依据计算精度的需要和矩形框与小孔边界之
间的距离而选取适当的层数。当矩形框与小孔边界距离较近时,推进层数应该尽
量少,以保留足够的空间生成三角形网格,四边形单元铺设完成后,将其最外层
的四边形单元的节点更新为前沿节点。如图4.10(a)多孔平板,其中孔与孔之间对
应的空腔有交叉区域,图4.10(b)为小孔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j} l}
l|j

囊霆 }}

蓁蓁蓁
I|
I|
I}

羹|萋 雾 蓁
i_


猢 囊
舞 孽
蚕霎鬟

Ⅺ 韵

装 j}
1}

l{1【

a)多孔平板 b)局部放大图

图4.10多子L平板的网格划分

本文实现的栅格法适用于周期曲面,因而基于栅格法的混合网格生成方式也
适用于周期曲面。如图4.11所示对于带键槽的周期曲面,本文提出的算法也可以
生成质量较好的混合网格。

图4.1 1带键槽的圆周曲面的混合网格生成

由图4.11可知,本文提出的算法生成的网格是由大部分四边形网格和小孔附

近少部分区域的三角形网格组成,而且三角形网格质量良好,在实体边界处是结
构化的四边形网格,其网格质量非常好,从而保证了计算精度。在目标域上,大
部分区域是由栅格法生成的四边形网格,从而保证了算法的效率,故本文提出的
算法,可以生成高质量的混合网格,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而在钢架等模型中,
焊缝对支架曲面的裁剪特征尺寸远小于支架曲面的尺寸。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
高计算精度,裁剪特征附近一般应采用较小的网格尺寸。由于曲面网格的连续性
要求,这就导致用栅格法生成背景网格的尺寸也随之减小,因此增加了最终的网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格数目,降低了计算的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引入了过渡模板,如图4.12
所示。这样既满足了小孔附近具有较小网格尺寸的要求,保证了计算精度又使得
背景网格能够采用较大的网格尺寸,从而减少了总的网格数目。

图4.12添加过度模块后的网格划分

对具有焊缝的钢架模型采用混合网格生成方式进行剖分。如图4.13所示,总
共生成36518个节点,减少为传统网格生成方式的1/8左右,可见大大降低了网
格生成规模。相对于由推动波前法、Delaunay法生成的全三角形网格和由铺砖法
生成的全四边形网格,混合网格具有如下优势:首先,边界处是质量较好的结构
化网格。其次,在整个实体表面上,大部分区域是结构化的四边形网格,只有相
对较少的过渡性区域是三角形网格,整体的网格质量较好。引入过渡模板后,大
大减少了网格数量。

a)具有焊缝的钢架混合网格划分 b)焊接管状Y型接头处的网格生成

c)焊接管状Y型接头的局部放大图d)弦杆端面的网格生成

图4.13对钢架采用混合网格生成方式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4.6小结

鉴于边界面法的特点,本文提出直接在模型上对焊接管状Y型接头的几何“噪
声”处理方法,类似网格生成等模块可获得具有一致拓扑的边界表征。在建立几何
模型和公共几何接口模块基础上,对其短边、窄面和不光滑边界等3类曲面几何
特征进行拓扑修复,其中将短边作为一个点,窄面作为一条边,不光滑边界使用
B样条拟合来消除。拓扑修复中涉及的所有操作皆为虚操作,不改变原有模型的
几何定义。而基于栅格法的混合网格生成方式,是对当前曲面网格生成方法的一
种补充。在适用于栅格法的曲面上,存在类似小孔、键槽等裁剪特征这一类问题
上,较其他传统的网格生成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第5章处理边界积分的自适应球面细分方法

5.1引言

精确求解弱奇异及近奇异积分对边界元的成功执行至关重要[27,140-144 54]。当
源点在积分单元内部时称为弱奇异积分,当源点靠近积分单元时称为近奇异积分。
对求解弱奇异积分来说,单元细分是最常用方法之一。在传统细分方法中,子单
元也称为积分片(patch),是通过简单地将单元的每个顶点与源点(奇异点)连
接来获得的[145】。Kane提出采用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样本点算法,该算法使用预
先定义的单元细分模板对单元进行细分【14 61。Banerjeell47l还采用其他的一些细分
方法应用于非连续单元。张见明【34】将传统细分方法与一个新的坐标变换相结合来
消除奇异性,并进一步提出一种自适应四叉树单元细分方法【148](见图5.1)。以上
所有的方法对单元的细分都是在单元局部坐标系而不是在物理坐标系中进行的。
因此,当被细分的单元形状不规则或者属于空间曲面、扭曲单元时,传统细分方
法将会产生形状“差”的、不利于高斯积分的积分片。此外,由于需要将积分片从
参数坐标系映射到物理坐标系中,即使在参数空间中具有较“好”形状的积分片,
也可能会变成形状“差”的积分片。即使对于形状规则的平面单元,如果采用非连
续单元,采用传统方法也不能保证所获得的积分片适合高斯积分。举例说明该问
题,图5.2为应用本文基于曲面特征识别的网格生成对一个具有倒圆角模型生成的
边界网格。图5.3中的单元为取自图5.2中的边界网格。在图5.3细分算例中,(a)对
应为连续单元,而(b)和(c)皆为非连续单元细分算例。对其数值测试结果表明,使
用相同数量胸高斯积分点(6×6=36),核函数1/r在积分片(a)一②、(b)一④以及(c)一
④上的积分精度相对误差小于1.0E.5%,在积分片(a).①上的相对误差为O.05%,
这个精度还是可以接受,然而在(b)一①、(b)一②、(b)一⑧、(c)一①以及(c)一②积分片
上的积分相对误差大于1%,这不仅仅是不准确的,而是完全错误的计算结果。从
这个算例可以看出,在应用边界元法过程中,细分方法会对积分精度产生重要影
响。特别是采用非连续单元的情况下,该影响将更加显著。

固.0,0,韩, 《l。0,0,0》

图5.1对单元的自适应四叉树细分

65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图5.2倒圆角上的细长曲面单元

图5.3应用传统细分方法获得的积分片

当源点靠近积分单元时,近奇异边界单元积分的值变化剧烈。在这种情况下,
传统的高斯积分将难以精确求解此类近奇异积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在系统矩
阵的计算过程中,近奇异积分的数目远大于弱奇异积分的数目。这是因为弱奇异
积分仅涉及在对矩阵主对角元素的计算中。因此,有效和准确地求解近奇异积分
也是边界积分方程成功实施的又一个关键因素。鉴于近奇异积分的重要性,很多
研究者从事该方面的研究工作。许多方法被提出用以求解近奇异积分,比如变量
变换技术‘148。15 01,解析和半解析方法[1 51,152],距离变换技术‘1 531以及sinh变换方法
[1541。然而,这些方法依赖于特定的核函数和基于不同核函数的复杂数学推导,
使得他们难以被应用。对于解析和半解析方法而言,当求解的单元为曲面单元时,
这些曲面单元将被分为大量的平面三角形单元,因而丢失效率和准确性。对于距
离变换技术和sinh变换方法而言,其数值分析结果对源点的投影点位置非常敏感,
这也是以上讨论方法的共同缺点。总之,以上提到的所有方法不稳定且不通用。
单元细分方法也是求解近奇异积分最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张见明将自适应四叉
树单元细分方法进一步发展,使其不仅适用于弱奇异积分也适用于近奇异积分。
该方法在单元局部坐标系中执行算法,而不是在物理坐标系中。因而,同样当单
元是曲面单元、扭曲单元或者单元的形状不规则时,有可能产生具有较“差”形状
的积分片。这是因为即使在参数空间具有较“好”形状的积分片,当将他们映射到
物理坐标系中有可能转变为“差”的积分片(这里“好”指的是积分片的面积在该片
上基本解能够被低阶多项式精确插值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大)。此外,该方法不适用
于三角形单元。

本文提出一个通用的自适应单元细分方法称为球面细分法。在该方法中,单
元是在物理坐标系中被细分为很多积分片而不是在单元局部坐标系中,因此能够
较好地避免上文中提到的传统细分方法的缺陷。该算法通过一系列以源点为球心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且半径不断减小的球与单元相交,来细分单元,采用一定的规则生成积分片,不
断重复循环该细分过程,直到完成对单元的细分。该算法能够对靠近源点的积分
片进行自动加密细分,并在生成积分片的过程额外添加点的迁移算法来保证每个
积分片具有较“好”的形状及大小,以适合采用标准高斯积分进行数值计算。因此
我们将该算法称为“自适应”细分方法。在单元内的源点即使非常靠近边或者顶点,
在源点附近或者远离源点的地方,或者源点位于单元外部,利用本文的球面细分
方法都能够获得形状较好的积分片。本文细分方法能够适用于任何形状的单元,
并且源点可以位于任意位置,即不仅适用于连续单元而且也适用于非连续单元。
当源点与单元的边或者顶点的距离较整个单元的尺寸81曼d,时(源点离单元边或者
顶点很近的情况),该细分方法所获得的积分片形状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并且对其
进行数值计算结果也较传统方法的积分精度高。此外,该方法是在物理坐标系中
对单元进行细分的,所以是一种适用于所有单元类型的通用算法。首先,在5.2
节中先介绍如何使用本文的方法求解弱奇异积分,之后在5.3节中进一步扩展该球
面细分方法以求解近奇异积分。

5.2弱奇异积分的自适应球面细分方法

5.2.1弱奇异积分产生的原因
在该节中,我们将对三维边界单元S求解具有弱奇异性的边界积分如下式所
示:

,:【丛型烈x)ds(x)
町 ,
(5.1)
其中y和X分别代表在边界元法中的源点和场点,Y在单元S中,r为源点Y
和场点X之间的欧氏距离。厂为一个正则函数,西(X)为形函数。由于Y在积分单
元S内部,因而积分式(5.1)成为弱奇异积分。
我们考虑三维势问题的边界积分方程,该域Q由边界r包围。边界积分方程
如下【153】:

c∽托∽=【g(XⅪ‘伍y)饥1(X)一【甜(X)g‘伍y)订(X) (5.2)

其中c为一个系数取决于源点Y在边界处的光滑性。材‘(x,y)为三维问题的基
本解表达如下:
. 1 1

甜(x,y)2石币五 (5・3)

而g‘伍y)为基本解沿法向的偏导数:

g。伍y):掣 0即
(5.4)

其中玎为边界r的单位外法向向量,分量为,2,,扛1,2,3。
为了对方程(5.2)进行数值求解,边界r被离散为许多表面单元。对每个单元
进行如方程(5.1)所示的边界积分。当源点位于积分单元内部,此时便出现弱奇异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积分。我们提出一种自适应球面细分技术并将其与(口,∥)变换相结合来求解三维边
界单元的弱奇异积分,具体算法将在下面小节中详细介绍。

5.2.2自适应球面细分求解弱奇异积分的算法流程

为了能够实现精度与效率两者之间的平衡,对越靠近源点的积分片要求具有
相对更小的尺寸是一种可取的方法。为了实现该目标,我们依次使用一系列以源
点为球心且半径不断减小的球来细分单元。使用该方法,不管源点坐落于单元内
的任意位置,总能获得具有较“好”形状的积分片。由于该细分方法是在三维物理
坐标系中进行的,因而是一种适用于各种单元的通用算法。在具体描述算法前,
我们首先定义一些符号。

图5.4单元细分第一步中的符号示意图

图5.4为一个源点坐落于单元内部的三维边界单元。图中给出了在第一步对

单元细分过程中用到的各种符号,其中的E磁、砰7等符号为第一步中所产生的
球面与其他定义线段的交点。细分过程中各符号定义如下:
尸——源点;
l’——第j步中第i个顶点;
£j——第J步中第i条边;
霄j——连接源点P和顶点l’;
配!——边Ej与第j个球面的第k个交点,k=l,2;
尺只。——R?与第i个球面的交点;
掣——源点P与顶点¨7之间的距离;
D?——源点P与边E?之间的距离;
定义L。gIX max{£;,D/},L。m=min㈦,D/}(L。,。≠0)。
在每一步细分过程中,以源点P为球心产生一个球,球的半径定义为:
r,=刁’木三m。。 (5.5)
其中的,7是一个经验值,本文中町取值为0.25。
以细分的第一步作为例子来描述算法,如图5.5所示,以源点P为球心建立
一个球,该球面分别与单元的边和源点与顶点相连的线段耳相交。EPoll、职j分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别为球面与单元的第一条边E、第三条边层的交点,础1、叫、删分别为球
面与线段辟、足、足的交点。按照一定规则依次连接础、础1、删、删、E日,
得到如图5.6所示的积分片。与此同时,这些顶点取代原来的顶点作为下一步的
新顶点,边也进行更新。重复以上过程,在每一步之后都能够获得一定数量新的
积分片。该算法与网格生成中常用的推进波前法类似,也需要在每一步过程中更
新顶点及边。

图5.5以源点尸为球心建立球面

图5.6第一步细分后所得到的积分片

随着程序不断地细分,球的半径0不断减少,有可能出现如图5.7所示的情
况,即球与单元边所相交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过于接近而导致不能获得具有较
“好”形状的积分片。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图5.7球与边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过于接近的情况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本文采用当0<‰幸厶血,其中r/Mm=√三时,细分程序停
止循环,然后将源点P与各顶点连接起来,获得所有的积分片,细分完毕。如图
5.8所示显示了一个包含三步的单元细分过程。

≮………………鼍茹。i”! F………飞≥乏曼毒≥9|

l / iy““\?
L∥一』。~l
k/,一一”^。~
;i 、、
必一爻、、{
鹾一一“一、、、
" ’

图5.8每一步细分得到的积分片

对于含有源点的积分片即弱奇异积分片,我们采用n伊变换来消除奇异性[341,
如图5.9所示,。c筇变换如下表示:

髓Y。=矿Yo+“(Yl飞-Yo净)a (5.6)

难翌二按蒜 @7,

X= 卜

,● ● ,、● ● ~


k儿端 +
k∽
口,卢∈【0,1】
(5.8)

联立公式(5.6),(5.7)和(5.8),可得到在笛卡尔坐标系中关于X,Y的表达式:

70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暖X=Xo+m(Xl二裁■嚣 @9,

从xiy坐标系到Ⅱ印坐标系的变换雅克比为aS,S为三角形的面积:
S=l嘞咒+xaY2+吃%一%屁一五%一恐Ml (5.10)

对于一个三角形而言其S为常值。

从式(5.6)到式(5.10)可以看出,该以节新坐标系较传统极坐标系更容易实现。
这是因为对于每个三角形来说Ⅱ和∥取值范围都在[0,1]内,而无需额外计算
它们的范围。

图5.9仅侈变换

经过数值试验表明有两个方面因素显著降低利用a.口变换求解包含源点P的
积分片的精度。第一个方面,相交于源点P的两条边的长度相差过大,而由本文
前述的算法及球面细分的特性可以看出,具有这种情况的积分片不会出现在我们
的算法中。第二个方面,相交于源点P的两条边之间的角度过大。在这种情况下,
本文的算法将每个含有太大角度的积分片细分为两个子积分片,直到所有积分片
的角度小于一个指定的数值diviAngle,diviAngle在程序中定义为120度。
此外由图5.8(c)可看出算法中存在两个问题。首先,虽然积分片三角形的相
邻两边的长度几乎相等以及两者之间的角度足够小,但是最终产生的积分片数量
太多,这将导致更大的计算成本。其次,在远离源点处,具有一些形状较“差”且
细长的不利于数值计算的积分片,我们采用合并操作来处理上述这些问题。
图5.10描述了产生积分片的主要算法。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图5.10细分算法流程图

合并操作:当磁到某一顶点形的距离小于指定值西时,将E,。j移动至邻近
的顶点处进行合并;当衅7到对应顶点甲的距离小于指定值以时,将耻7移动至
该顶点处进行合并;当解’与E剧之间的距离小于指定值也时,将贮’移动至础
处进行合并。

其中,

匾=edgeFactor*d(V,J,v/+1)
以:radFactor幸r。 (5.5)

喀=radFactor*rj
式中,edgeFactor=O.1,radFactor=O.1。
图5.11为对图5.8进行合并操作之后所得到的积分片。由图中可以明显看出,
经过合并操作之后,所得积分片的数目显著减少而且积分片的形状也较图5.8中
有明显的提高。

a)第一步 b)第二步 c)第三步


图5.1 1合并操作之后的单元细分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相比较于传统的单元细分方法‘2 71,本文提出
的球面细分法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该细分方法所得到含有源点的积分片较传
统方法有更好的形状。而且,对于不包含源点处的积分片,该优势同样存在,这
是由于球面具有的等距特性和进行了合并操作。其次,靠近源点处的积分片会自
动加密,在源点处的高斯积分点的数目也会增多以获得足够精确的结果。在远离
源点处高斯积分点分布较稀疏,但是足以保证获得足够精度高的结果,因此可以
避免大量非必要的高斯积分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计算效率。在整个细分程序中,
积分片的数目及尺寸由源点的位置自适应地决定。该细分算法结合a-p变换,能
够以更高的精度及更少的计算开销求解弱奇异积分。需要注意的是在该算法中所
有在三维坐标系中获得的交点需要投影到单元局部坐标系中。下面通过数值算例
来验证我们算法的优势。

5.2.3数值算例

本节分别给出对平面单元和曲面单元的几个数值算例,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
较来验证球面细分方法的计算效率及精度。为了估计误差,相对误差定义如下:

Relative Error=].盟I

J。

(5.1 2)

其中,厶是数值解,厶是积分的精确解。
考虑对下式积分进行数值计算:

,=f寺r (5.13)

在所有的数值算例中,我们采用a-p变换来消除那些含有源点的积分片的奇
异性,其余不含源点的四边形和三角形积分片分别采用标准高斯积分和Hammer
积分求解。高斯积分点的数目m由下式计算【”6‘1581:

聊=据p+争In(m)砷lO]虿8Ln・l (5.14)

其中,P代表奇异性的次数(尸=l,2,3),e代表容许误差,三是积分片沿积分方

向上的长度,r1是公式(5.5)中定义的球的半径。

5.2.3.1平面单元算例

本小节中给出平面四边形和平面长条形单元的自适应球面细分及对应的数值
计算结果。平面四边形单元在物理坐标系中的顶点坐标为(1,1),(.1,1),(.1,
.1),(1,.1)(本文的单元细分在物理坐标系中进行,因而后文提到的单元顶点坐
标皆为在物理坐标系中的值,不再赘述),平面细长单元的顶点坐标为(10,1),
(0,1),(0,O),(10,0)。

在图5.12(a)和图5.13(a)中,源点靠近顶点,坐标分别为(0.99,O.9)和(9.0,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O.9),图5.12(b)和图5.13(b)中,源点靠近边,坐标分别为(0.0,0.99)和(5.0,O.9)。
图5.12和图5.13显示了采用本文球面细分所获得的积分片,对应图的右侧是包
含源点的局部放大图。

a)源点靠近顶点 b)源点靠近边

图5.12球面细分法对平面四边形单元进行细分

\戈烈.
a)源点靠近顶点

L.—一 铡 、\。 b)源点靠近边

图5.13球面细分法对平面细长单元进行细分

表5.1平面单元使用相同数量高斯积分点的数值计算结果

高斯积分点数目
平面单元源点1蚕蠹号蕻—j磊孬再蠢i—石磊磊萌_、磊i蕊
相对误差

四边形{00..09,90,0.9.99;:2200: :1199; !..4106ee.-; ;..2371ee.-01;

表5.2平面单元具有相同数量级的相对误差的数值计算结果

高斯积分点数目 相对误差
平面单元 源点
传统方法球面细分法传统方法球面细分法

四边形蹦0.990.9,0.99;勰
(9.0,0.9) 5200

1173
;.77.30e-0e-0;裟.25e一-饕0
2.57e一10 2.74e-10
#基形
“4…
(5.0,O.9) 6000 834 1.19e-07 1.89e-07

从图5.12和图5.13可以看出,对于源点靠近边或者源点靠近顶点的平面
单元,采用本文的自适应球面细分方法所获得的积分片具有较规则的形状和
较好的尺寸。对于源点的不同位置,将球面细分法与传统细分方法的计算结
果对比分别列于表5.1和表5.2中。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具有相同数量级计算

74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精度的情况下,球面细分所需要的高斯积分点的数目比传统方法少得多。另
一方面,当高斯积分点数目相同时,球面细分法所获得的计算精度比传统方
法高5到7个数量级。

5.2.3.2曲面单元算例

本小节中给出曲面四边形和曲面长条形单元的自适应球面细分及对应的数值
计算结果。曲面四方形单元的顶点坐标为(1,1,1),(.1,l,0),(一1,一l,1),(1,
.1,0),曲面长条形单元的坐标为(10,1,0.5),(0,1,0),(0,0,0.5),(10,0,
0)。图5.14(a)和图5.15(a)中,源点靠近顶点,坐标分别为(0.99,0.9,O.9455)和
(9.5,0.95,O.4525)。图5.14(b)和图5.1 5(b)中,源点靠近边,坐标分别为(0.0,

0.99,0.5)和(5.0,0.9,0.25)。
图5.14和图5.15显示了采用本文球面细分所获得的积分片,对应图的左上
角为单元的三维图,右上角为单元的俯视图,底部为包含源点的局部放大图。

a)源点靠近顶点 b)源点靠近边
图5.14球面细分法对曲面四边形单元进行细分

℃≥慧———————赢黧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三三凰

——《垂姆[三垂薹蠢三j a)源点靠近顶点

b)源点靠近边
图5.15球面细分法对曲面长条形单元进行细分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表5.3曲面单元使用相同数量高斯积分点的数值计算结果

高斯积分点 相对误差
曲面单元 源点
传统方法 球面细分法 传统方法 球面细分法

四边形
‘猕嬲岩髫’ 徽 船 i粥.74e。兰- }舶.14咖e-0;

表5.4曲面单元具有相同数量级的相对误差的数值计算结果

高斯积分点 相对误差
曲面单元 源点
传统方法 球面细分法 传统方法 球面细分法
(0.99,0.9,0.9455) 6000 1225 5.84e・8 1.01e・8
盯丌千h彩
目心7p
(0.0,0.99,0.5) 16000 1039 1.48e一8 5.1le-8

(9.5,0.95,0.4525) 6000 997 6.43e-9 5.09e-9


-t4-整形
=::: !i:竺:竺:竺:竺:兰i2 1兰竺! !!! 兰:!i呈:Z 三:兰垒曼:Z
从图5.14和图5.15可以看出,对于曲面四边形单元和曲面长条形单元,采
用自适应球面细分法同样可以获得形状及大小适合于高斯积分的积分片。对于源
点的不同位置,将球面细分法与传统细分方法的计算结果对比分别列于表5.3和
表5.4中。从表5.3中可以看出,当采用相同数量的高斯积分点时,球面细分法
获得的计算结果精度比使用传统方法的结果精度高5到7个数量级。从表5.4中
可以看出,在要求相同数量级计算精度的情况下,球面细分所需要的高斯积分点
的数目远远少于采用传统方法所需要的高斯积分点数目,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再一次验证球面细分法的优势。
以上算例证明了使用本文提出的自适应球面细分法求解弱奇异积分时,无论
是对于平面单元或者曲面单元都能够获得具有形状较“好”的积分片。而且,球面
细分法能够比传统方法采用少得多的高斯积分点数目便获得更好的计算精度及效
率。在下一小节中,详细介绍如何将该算法进一步扩展用以求解近奇异积分问题。

5.3近奇异积分的自适应球面细分方法

5.3.1近奇异积分产生的原因
在该节中,我们将对三维边界单元S求解具有近奇异性的边界积分如下式所
示:

,:C』乙鱼鲁三上矽(x)ds(x),p:1,2 (5.15)

其中Y和x分别代表在边界元法中的源点和场点,Y非常靠近单元S,r为源
点Y和场点X之间的欧氏距离。/为一个正则函数,多(x)为形函数。由于Y位于
积分单元S外部且非常靠近该单元,因而积分式(5.15)成为近奇异积分。
我们考虑三维势问题的边界积分方程,该域Q由边界r包围。边界积分方程
如下【142】:

76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c(y)zf(y)=[q(x)u+(x,y)dF(x)-【“(x)g+伍y)dr(x) (5.16)

c(y)uk(Y)=L g(xⅫ:(x,y)dr(x)一I u(x)q;(x,y)dr(x) (5.1 7)

其中c为一个系数取决于源点Y在边界处的光滑性。“‘(x,y)为三维问题的基
本解表达如下:
。 1 1
”(X,y)=__—_ (5.18)
q死r(x,))

g‘伍y),甜:伍y),g:(x,Y)为导函数:

g’(x,y):皇兰2呈蔓堕,域(x,y):旦堡姜兰立塑,qk‘(x,y):旦垒姜兰立尘
On Uxk Oxk
(5.19)

其中,z为边界r的单位外法向向量,分量为疗,,i=1,2,3。
为了对方程(5.16)、(5.17)进行数值求解,边界r被离散为许多表面单元。对
每个单元进行如方程(5.15)所示的边界积分。当源点靠近积分单元时,方程(5.16)、
(5.17)便出现具有不同阶次的近奇异性,即矿具有弱近奇异性,矿和矿具有强近奇

异性,以及谚具有超近奇异性。在本节中,在前一节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一
种改进的自适应球面细分技术来求解三维边界单元的近奇异积分,具体算法将在
下面小节中详细介绍。

5.3.2自适应球面细分求解近奇异积分的算法流程

首先,我们投影源点到积分单元所在平面上。如果投影点位于单元内部时,
对于近奇异积分的单元细分方法类似于前文所述的对于弱奇异积分的细分方法
[1591。如果投影点位于单元外部时,则细分方法有所不同。在这个小节,用以求
解近奇异积分的改进球面单元细分算法将分为两种情况详细描述。
在描述算法前,我们以投影点位于单元内部的情况为例定义一些符号。如图
5.16所示描述了第j步单元细分的三维视图。在图中,以源点P为球心的球相交
于与源点和顶点相连的边,图5.17为图5.16的俯视图,其中的符号定义如下:
P:源点;
P’:源点在单元上的投影点;
∥:第J步第i个顶点;
E?:第j步第i条边;
剧:连接源点尸和顶点l’的线段;
E只::边E?与第j步的球相交的第k个交点,k=-i,2;
R只’:第j步的球与州相交点在单元上的投影点;
上;:源点P与顶点一’之间的距离;
D?:源点尸与边E?之间的距离;
上一=源点与单元之间细分的最短距离;
三…=max{Lj,D/)。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图5.16第j步单元细分的三维视图

图5.17图5.16的俯视图

5.3.2.1源点P的投影点位于单元内部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源点P与单元最近距离ki。为源点P与投影点P’之间的距离。
在每一步单元细分中,建立以源点P为球心的球,并且球的半径定义如式(5.5)。
一旦建立了球,该球将分别与单元的边和连接源点P与顶点∥的线段相交如图
5.16所示。然后,将所得的交点向单元投影,我们得到如图5.1 7所示的肥,和僻。
交点贮。将线段剧分为两部分,这些交点按照一定顺序连接起来。单元被细分为
8所示,获得叼一冽一掣一ea,07一础7.Eel,的多边形,
一定数量的积分片,如图5.1

该多边形将在下一个细分步中进一步细分。同时,点蟛,硎,掣,础,础’,
础j代替原来的顶点成为下一步新的顶点,对应的边也需要更新。该算法非常类
似推进波前法,在每一部中都需要更新顶点和边。重复以上的过程,在每个细分
步都能获得一定数量新的积分片。在最后一步中,交点与源点的投影点将被连接
起来,如图5.19(c)所示。图5.19显示了对一个简单例子的细分步骤。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图5.18通过连接交点所获得的积分片

a)第一步 b)第二步 c)最后一步

图5.19在每个细分步中获得的积分片

5.3.2.2源点P的投影点位于单元外部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源点P的投影点尸’位于单元外部,km由下式计算:
L。m 2√(譬+罡) (5.20)

其中三1为源点P与其投影点P,之间的距离,£2为投影点P’与单元的最近距离,
如图5.20所示。

图5.20当P的投影点位于单元外部时的最短距离三。i。

当源点P的投影点位于单元外部时,细分算法稍有不同。如图5.21所示,交
点掣和掣位于单元外部。如果直接将交点与顶点相连,获得的积分片中的一
部分位于单元外部,这显然是错误的。因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与之前的投影
点位于单元内部情况保持一致以获得一个通用的算法,我们必须改变位于单元外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部交点的位置。将掣和脚分别移动到磁和哦;。然后,依然采用之前情况的
算法来连接交点和顶点。在该操作之后,所获得的积分片如图5.22所示。

\\ \ 磁


/弋
/ E琏t

//
图5.21源点P的投影点P’位于单元外部的情况

图5.22改进算法之后获得积分片

生成积分片的主要算法见图5.23。当第J步球的半径I<‰厶血时,细分算法
结束。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图5.23对于近奇异积分的积分片生成算法的流程图

从图5.19可以看出总的积分片数目很多,这将产生较大的计算开销。此外,
不包含源点的积分片的形状较“差”,这意味着对计算结果的精度和效率不利。我
们采用前一节中介绍的合并操作来解决该问题。使用合并操作之后,获得新的积
分片如图5.2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图5.19相比,积分片的数目减少且形状
也有显著提高。

a)第一步 b)第二步 c)最后一步


图5.24合并操作后单元细分
从以上详细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球等距的特性及合并操作,使用我们
的方法获得的积分片具有较“好”的形状。在我们的算法中,当靠近源点时所获得
积分片将被自动加密。为了具有足够高的精度,高斯积分点数目在靠近源点附近
也会增多。而在远离源点处,高斯积分点数目相对较少,但也足以保证获得足够
高精度的结果,这样可以避免大量不必要的高斯积分点。在程序中,积分片的数
目及尺寸是由源点位置自适应地决定的。总之,该改进的球面细分方法,能够以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更高的精度及更少的计算成本求解近奇异积分。

5.3.3数值算例

本节分别给出对平面单元和曲面单元的几个数值算例,并与其他方法,比如
距离变换技术、sinh变换法,进行比较来验证改进的球面细分方法的计算效率及
精度。为了估计误差,相对误差定义如式(5.12)。
考虑对下式积分进行数值计算:

,=工杀妒 (5.21)

其中N为形函数,,为源点与场点之间的距离,P代表奇异性的次数旧=1,
2, 31。

在所有的数值算例中,与距离变换技术【1421和sinh变换‘1601进行比较,并将高
斯积分点数目和相对误差列于表中。为了简化表格,‘A,代表距离变换技术【¨21,;B’
和‘C’分别代表了sinh变换法和Sinh plus sigmodal变换法,其中P=I。‘B”和‘Cr,

分别代表了迭代sinh变换法和迭代Sinh plus sigmodal变换法,其中P=2。所有的


四边形和三角形积分片分别采用标准高斯积分和Hammer积分求解,其中高斯积
分点的数目m由式(5.14)确定。

5.3.3.1平面单元算例

本小节中给出平面四边形单元和平面长条形单元的改进自适应球面细分及对

应的数值计算结果。平面四边形单元的顶点坐标为(1.00,1.00,O.00),f—1.00,1.00,
0.00),(一1.00,一1.00,0.00),(1.00,一1.00,O.00),平面长条形单元的顶点坐标为
(10.00,1.00,O.00),(0.00,1.00,0.00),(O.00,O.00,0.00),(10.00,O.00,O.00)。

对应的源点坐标分别为(.0.90,0.99,0.10)和(0.10,0.90,O.10),如图5.25(a)和图
5.26(a)所示非常靠近顶点。如图5.25(b)和图5.26(b)所示,源点非常靠近边,对应
的源点坐标分别为(.0.99,0.10,0.10)和(O.10,O.50,0.10)。
图5.25和图5.26显示了使用改进的球面细分方法获得的积分片,对应每个
图的右侧是包含源点的局部放大图,从中我们看到无论是针对平面四边形单元还
是平面长条形单元所获得积分片都具有较“好”形状和尺寸。
与距离变换和sinh变换进行比较,高斯积分点数目和相对误差都列于表5.5
和表5.6中,其中P在表5.5和表5.6中分别设置为1,2。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队/ /7


I--弋\


\ 一\
a)源点靠近顶点 b)源点靠近边
图5.25基于改进球面细分方法对平面四边形单元细分

a)源点靠近项点

b)源点靠近边

图5.26基于改进球面细分方法对平面长条形单元细分

表5.5使用相同数目高斯积分点对平面单元的数值计算结果对比p=1)
高斯点数日 相对误差
平面单元 源点 本文
奔囊
,、

A B c A B 乙
方法

(・O.90,0.99,0.10) 900 900 880 862 2.99e一3 3.OOe一3 9.1le一07 2.15e-11


四边形
(-o.99,0.10,0.10) 1600 1600 1624 1571 9.66e-7 1.5Ie-6 1.57e一12 5.42e-15

(0.10,0.90,0.10) 1600 1600 1624 1605 6.75e。6 6-92e-6 3・38e・09 8・38e-13


“…”
*餐形
1.13e.09 4.78e.1I
(0.10,0.50,0.10) 1600 1600 1624 1567 7.82e.6 7.95e.6

表5.6使用相同数目高斯积分点对平面单元的数值计算结果对比(p=2)

从表中可以看出,当使用的高斯积分点数目相同时,我们方法所获得计算精
度显著高于传统方法所获得的计算精度。推理可得为获得相同等级的精度,我们
的方法需要更少数目的高斯积分点,因此,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5.3.3.2曲面单元算例

本小节中给出曲面四边形单元和曲面长条形单元的改进自适应球面细分及对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应的数值计算结果。曲面四边形单元的顶点坐标为(1.00,1.00,1.oo),(.1.00,1.00,
O.00),(一1.00,一1.00,1.00),(1.00,.1.oo,0.oo),曲面长条形单元的顶点坐标为
(10.00,1.oo,0.50),(0.oo,1.00,0.00),(0.00,O.00,0.50),(10.00,0.00,0.00)。

如图5.27(a)和图5.28(a)所示,源点非常靠近顶点,对应的坐标分别为(O.99,0.99,
0.90)和(9.90,0.90,0.40)。如图5.27(b)和图5.28(b)所示,源点非常靠近边,对
应的坐标分别为(0.0l,0.99,O.60)和(0.010,0.50,O.30)。
图5.27和图5.28显示了使用改进的球面细分方法获得的积分片,对应每个
图的右上图为曲面单元的俯视图,底部为包含源点的局部放大图。从图中我们看
到无论是针对曲面四边形单元还是曲面长条形单元所获得的积分片都具有较“好”
形状和尺寸。将本文方法与前述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并把高斯积分点数目和相对
误差都列于表5.7和表5.8中,其中尸在表5.7和表5.8中分别设置为l,2。
从表5.7和表5.8中可以看出,当使用的高斯积分点数目相同时,我们方法
所获得计算精度显著高于传统方法所获得的计算精度。同样,我们推理可得为获
得相同等级的精度,我们的方法需要更少数目的高斯积分点,因此,大大提高了
计算效率,再一次证明了我们方法的效率和精度。

a)源点靠近顶点 b)源点靠近边
图5,27基于改进球面细分方法对曲面四边形单元细分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a1源点靠近顶点

b)源点靠近边

图5.28基于改进球面细分方法对曲面长条形单元细分

1624 1582 1.26e-4 1.27e-4 1.49e‘10 8.90e・13


fO.99,0,99,0.90) 1600 1600
四边形
1600 1600 1624 1599 4.25e-4 4.25e一4 8.07e。10 4.86e。13
(O.01,0.99,0.60)

880 862 1.36e-5 1.54e-5 5.84e-09 8.29e_12


(O.99,0.99,0.90) 900 900
四边形
1600 1600 1624 1599 9.84e・5 9.70e-5 1.50e-10 1.82e_11
(O.01,0.99,0.60)
1600 1600 1624 1532 1.71e-4 1.72e-4 1.57e-07 3.39e-08
f9,90.0.90.0.40)
长条形
:0.01’,0.50,0.301 1600 1600 1624 1600 8.06e.6 8.30e.5 1.04e.07 6.31 e-10

计算结果表明了对于平面和曲面单元,使用改进的自适应球面细分方法能够
获得具有较“好’’形状的积分片。而且,我们的方法比其他方法具有更好的精度和
更高的效率。

5.3.3.3不同源点位置算例

本小节,我们将进行一系列源点位置不断靠近单元的数值算例。单元顶点坐

标为(10.00,1.00,0.oo),(0.00,1.00,0.oo),(0.00,O.00,O.oo),(10.00,0.00,
o.oo)。将本文方法与其他方法计算结果对比分别列于表5.9与表5.10中。从表中

85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可以看出,当使用几乎相同数目的高斯积分点且源点不断靠近单元的情况下,使
用我们方法能够获得比其他方法高得多的计算精度。而且,我们的方法比其他方
法具有更好的数值稳定性。从表5.9和表5.10,我们也可看出在某些源点位置时,
其他方法计算的结果完全是错的,而我们的方法依然能够获得足够精确的结果。
表5.9相同数目高斯积分点且源点不断靠近单元时对平面长条形单元的计算结果对比p=1)

源点—■—、■—了—i聂磊■—■——i——■■—丽 高斯点数目 相对误差

(050.,000.01,000.;1600 1600 1568 1546 2.34e-4 2.34e-4 1.53e.3 5.81e-lO

(050.,000.00,500.;3 1 36 3 1 36 3200 3135 1.88e-4 1.88e-4 1.0le.3 2.54e-ll

(00,5.000.010,00.;5 l 84 51 84 5480 5244 1.73e一4 1.73e一4 9.44e一4 4.22e—l l

(050.,000-000,05.;5476 5476 5408 5445 1.72e.4 1.72e-4 1.07e.3 3,54e.12

表5.10相同数目高斯积分点且源点不断靠近单元时对平面长条形单元的计算结果对比

高斯点数目 塑堕堡差
源点
A B, C’ 本文方法 A B’ C’ 本文方法

1600 1600 1568 l 546 2.23e一3 2.22e.3 1.1 2e-2 8.41 e-09
(50.,000.0l,000.9)O
3136 3136 3200 3135 2.08e一3 2.08e.3 9.52e.3 2.29e.10
(50.0,00.00,500.9)O
5184 5184 5408 5244 2.10e.3 2.10e.3 1.02e.2 2.37e.10
(50.0,00.00,100.9)O

(5.000,0.9、0 5476 5476 5408 5445 2.20e一3 2.20e.3 1.20e.2 6.34e.1l


0,0.0051

‘%努湍P 8836 8836 8712 8857 6.20c-4 6鹏20 4 5.10e-16 3 5.77c.08

5.4小结

本章提出一个通用的自适应单元细分方法求解三维边界单元的弱奇异积分和
近奇异积分。该算法通过一系列以源点为球心且半径不断减小的球与单元相交来
细分单元,能够对靠近源点的积分片进行自动加密细分,并在生成积分片的过程
中额外添加点的迁移算法来保证每个积分片具有较“好”的形状及大小。在求解近
奇异积分时,首先将源点投影到单元所在平面上。根据投影点位置的不同,细分
方法分为两种情况。对于投影点位于单元外部的情况时,对算法进行适当修改以
保持与投影点位于单元内部时的一致性。从数值算例可以得出,与传统方法相比,
使用的本文方法所获得的计算精度都有显著的提高。而且,在要求获得相同数量
级计算精度的情况下,该算法需要少得多的高斯积分点,因而大大提高了计算效
率。此外,我们方法的计算结果具有更好的数值稳定性。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第6章多域边界面法的域序号优化算法

6.1引言

边界元方法(Boundary Element Method,BEM)是一种求解工程问题有效的

数值技术。在边界元方法中,通过使用格林公式以及相应物理问题的基本解可以
将描述该物理问题的偏微分方程转化为等效边界积分方程。而该边界积分方程的
数值求解过程中,变量拟合以及数值积分都在问题域的边界上进行,因此只需对
问题域的边界进行离散即可,在同等条件下,BEM的计算规模较有限元法(FEM),
有限差分法(FDM)和有限体积法(FVM)等基于体积离散方法的计算规模低一
个量级。因此,只要边界离散就可以获得一个准确的结果及较高的收敛速度。这
也是比FEM、FDM等经典域方法的主要优势。
在边界元的基础上,张见明教授【34】在近年来提出边界面法。边界面法是直接
基于模型的边界表征数据结构(B.rep),目前这种数据结构广泛应用于几何造型
的CAD软件包,几何模型的每个边界衄面是通过建立其参数空间和物理空间的
映射关系以参数形式来表达。边界积分和变量近似都是在参数空间中进行,对被
积函数的计算是直接在面片上进行,而不是通过单元,因而不会引入几何误差。
边界面法已经成功应用于对各种具有复杂几何结构的分析。在本章中,我们将利
用边界面法来求解三维多域势问题。
当分析对象的整个域在不同的地方由各自的微分方程所控制或者由不同的材
料所组成,这时将会采用多域方程组来求解[16卜1641。另外,在一个域具有复杂的
边界轮廓或者需要并行计算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更高的计算效率,该域有可能被
分解成多个子域。在多域求解过程中,原始的域被分为有限个子域,对每个子域
采用完整的积分表达公式,同时在相邻子域问公共的界面上施加相应的相容条件。
如何在界面上满足连续性和平衡条件是影响多域算法成功执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
题之一。在文献中,主要有两种方法:标准多域方法【165】和域分解方法【166】。在标
准多域方法中,对应于每个子域的离散方程根据边界和界面条件组装到一个系统
方程中。由于在单域中的矩阵是满阵,因而多域方程组进行组装得到的将是一个
稀疏块状结构的总体矩阵。在域分解方法中,界面条件先预先假定,之后每个子
域单独求解。界面条件的改变通常是采用不同方法迭代获得,比如Schwarz
Neumann.Neumann和Schwarz Diriehlet—Neumann方法。重复迭代过程直到收敛为

止。域分解方法允许对每个子域采用不同类型的离散化方法(例如边界元法和有
限元法)以及以无需访问这些方法的源代码方式将他们耦合来求解问题。然而,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该方法有一些相关参数需要选择,这些参数的最优值通常是与所求解的问题相关
的,这种任意性也构成了域分解方法的一个缺点。
本章中我们采用标准多域方法并在求解过程中充分利用系数矩阵在方程中的
稀疏特性。矩阵的稀疏特性(非零块的分布)对该矩阵的条件数有严重影响,因
而对整个求解步骤产生影响。如果所有的非零块聚集在矩阵的主对角线附近,我
们称该矩阵为带状的。研究表明减小矩阵带宽不仅能够降低内存开销,而且能够
减少计算时间。很多用于降低矩阵带宽的算法被提出,比如Cuthill—McKee(CM)
算法‘1671和Gibbs.Poole.Stockmeyer(GPS)算法【1681。这些算法假设矩阵非零元素
的连接关系是连续的,同时只适用于有限元法。
在多域边界面法执行过程中,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减小整体组装矩阵的带宽:
(1)由于矩阵的稀疏结构与未知量在整体方程组系统中的顺序直接相关,因此我
们采用由J.H.Kanetl6 5】提出的排序策略以获得一个最佳的块结构。(2)首次提出

一种域序号优化算法,该算法将使得矩阵中非零块尽可能地靠近主对角线。随后
需要填充块的数量(下面将被提到)将相应地减少,这将显著提高方程求解速度。
在这个算法中,首先通过考虑域的自由度及连通性来产生一个或者多个层次结构。
其次,我们定义了一个公式用于计算这些层次结构的带宽。最后,我们根据具有
最小带宽的层次结构对域进行重新排序。四个三维稳态热传导问题的算例包括一
个重力大坝工程问题来测试优化算法。计算结果表明对整体矩阵进行LU分解的
时间显著减少,同时内存开销也显著降低。
本章将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组织:首先在6.2小节,我们介绍多域边界面方程。
在6.3小节将详细介绍域序号优化算法。最后我们给出数值算例。

6.2多域边界面方程

在本小节中,我们将推导多域方程来求解三维势问题。该方程是通过利用子
域间界面上连续及平衡条件将每个子域的方程组装到一个整体方程系统中而得到
的。

三维势问题以数学形式表达如下:

U,Ⅱ=0,Vx∈Q

”=万,Vx∈F。

砌,。哆三q=虿,Vx∈F。 (6・1)

ku,fni=h(u。一“),眠∈r。

Q代表由厂=nu,gu厂c所围成对应的域。在本质边界条件几和流量边界■
上,我们施加边界条件面和刁,他们分别代表规定的温度和法向流量。边界疋代
表对流条件。“。是周围介质中的温度,k和h分别代表传导和对流热交换系数。,?
由刀,,i=l,2,3各个分量组成,表示在边界厂处的外法向向量。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此类问题能够转化为一个等效边界积分方程【1691,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f(“(s)一2f(y))95(s,y)dr=fg(咖5(s,y)dF (6・2)

在这个公式中,Y和S分别代表了场点和源点。矿(s,J,)和95(s,J,)是对应的基
本解满足:
甜3。=万◇,s),Vs∈Q (6.3)

q5=a2f5/知(s) (6.4)

对于三维势问题,基本解可以表达为:

“恸)2石1而1 (6・5)

,.代表场点Y和源点s之间的距离。
将边界J『1细分为M个单元使用拉格朗日插值函数近似”和口。
边界积分方程(6.2)可以离散为下式:
M N M N

(6・6)
∑f,Us(s,y)丢M(s)吼订(s)一∑f,矿(s,y)∑(M(s)一NA(Y))UkdF(s)=o
1=1一J ^=l j=l

k=l

蜥和gt分别是边界节点处温度和法向流量值,Nk(y)和坼O)分别是第k个插
值点对场点Y的形函数和对源点s的形函数。将场点分配到每个插值点上,我们
可以得到能够被高效求解的线性方程如下式:
Gq-Hu=0 (6.7)

关于边界面法公式的详细推导过程可以参考文献1341,为了简化过程及更加清
晰地表示多域公式,这里我们使用三个子域作为例子。具体模型如图6.1所示,
立方块1与立方块2相交于边界广2,立方块1与立方块3相交于边界一3。另外,
立方块2与立方块3相交于边界广3。

图6.1三个立方块示意图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在相交边界处,我们有如下条件:
坼=”J (6.8)

ql 2一qi (6.9)

f和,代表域的序号,f,j=l,2,3。
对于子域l的多域边界面矩阵方程可以表达如下:

G q
q G
q q (6.10)
q q
%%如%% ‰‰‰%‰ %%“%巩 吃巩珥皿皿 亿以■皿凰 %%嘞吆嘞 吒吒嚷瓯瓯 啄嚷嗥啄啄 q G g—g_g^吼^吼

下标西聆,,.分别代表Dirichlet、Neumann和Robin类型边界条件。
下标2和3分别表示子域l与子域2以及子域1与子域3边界相交的区
域。考虑子域l的边界条件,我们表示:
{香}=p一旺㈣ (6.11)

其中

q O

p= . n=
O; 0%. O. . (6.12)

届履...展

屈=一hu。,ai (6.13)

然后我们重新组装上面边界积分方程!


日q 砖砖
q 乜乜q
q d

吨砖砖咄砖 破破以咄战 卜卜卜卜卜 砖碡啡砖砖 嗥已辞咄碡 叻∞∞叻叻 砖砩珥垅q 研职研皿叫 q q辞哇鹾 硪硪 d 乜乜乜屯电
咄吒砩咄吨 q毽
咄砖僻咄砖
以 群避越磋承 (6.14)

类似地,对于子域2和子域3,我们也可以获得下面重新组装的边界积分方
程: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磁屹 咆q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H 一

嚷嚷嚷嚷哦 皖%瑶嚷砖 一
磙崴砖砩硪 ,r,r,r,r,r 瑶霹砖群砖 嘭嚷嚷《醵 ∞西町吩∞ 一
耽吆磙畦峨 一
碌碥峨峨峨 嚷嚷嚷嚷嚷 H 2耐2掰 q《峨 一瑶嚷嘭僻壤
井露《群露砰留 (6.15)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一玩(一碗一嚷口)一碥一碗 萄
一日;。(一日;,一谚,口)一Hg。一吃 刃
一—H: (一月:一G未口) 一月主 一月:: 《
一碗(一砖一嚷口)一矾一职: Z 日日日H

嚷岛嚷碟嚷 嚷嚷嚷嚷嚷 铝已∞岛爵 一^B (一日:一60口) 一Hj —H乏 群 H一H,材,村;耐,耐 咆屯乜乜《 《电乜乜《

(6.16)

考虑边界条件以及硭=或+嘭口,我们可以推导出最后组装方程系统为下式:

G0一破 一 一.
一l{k 一q,
G0一破 一 一.
一磁, 一q,
60一以 一 一
一叫; 一畔,
《。一暖。 一 一
一砖 噬,
鹾。一鼋。 一
硅砖辟磅砖 一
一叫, 一q,

一碗 一 一

一 一吒 一 一

一 一以 一 一

一 一破 一 一

一 如砧破 誉!碥 碟峨或 q《卅q刊眯%簖砩哦 岛砧碚砖岛 一日三 一


瑶瑶礞砖露 一

一哦 一 一 一

一暖。 一 一 一

一川, 一 一 一

一职。 一 一 一

一雕 一 碥如峨瑗崴碗矾~%碥破 嚷哦嗥哦嚷 《 《 《嚷锿岛嚷碟一嚷 毫嚷暴%宅 ∞吨。砧砧 一 碗硪戳破破 一 瑶磅砖砖E 订以群避迸辞西《彩霹藓 爵《

(6.17)

6.3域序号优化算法

如果一个线性方程系统只有相对较少的系数矩阵元素非零,则称为稀疏矩阵。
从式(6.17)可以看出,多域公式将获得一个稀疏块状结构的总体组装矩阵。系数矩
阵的稀疏特性对求解过程有重要影响,特别是采用直接方程求解方法(比如矩阵
求逆或者LU分解)。在求解过程中,一些初始为零元素的单元将转化成非零单元,
这个过程称为填充操作。正如在图6.2中分别标记为4,5,8的空白块,这些块
将被用于存储数据。采用一般线性代数的方法求解这类问题往往比较耗时,因为
大多数的具有复杂度O(N3)算术运算用于求解方程组或者矩阵求逆将涉及对零元
素的操作。此外,对于大规模问题矩阵存储需求有可能超过可利用的内存空间,
而对零元素进行存储浪费资源。因此,仔细优化以减少填充块的数量或者减小矩
阵的带宽是必须而且是重要的。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铭一砖一霹一哎一壤嘎: 《;
砖一礁一露-峻一或_G羔 一堍
砖一砬珥一破一瑶一叠: 1 一醍 2

畦一硝。一,。一威:一砖一G!|: 退
盛一戡堪一羁一峨一蕊 一G羔
一峨 嚷G瞧一娥一露一筇§ 嗡
一H氯 oh,G≥一Hk—F;一鞋惫 一G玉
3 .善 弋 6
一蛾 一皤

G乏G毛一H≥一K—M≥
一破 峨《一蛾一蕞一砖 —≈
一戚 Gi G乏一H/一躁一.醪三 一蘸
一秭 一艟蒜蕊砖一骧珥

一焉 S
一嚣;Gi醚嚷一壤一《
一磁 一壕G主藤酩一磙一露
一磁 一磙或醴岛一缱一露
靖i 一藤磺谚蘸一破一或

图6.2具有稀疏块状结构的矩阵

在执行最小化填充块数量的过程中,我们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在系统方程(6.17)中系数矩阵的稀疏特性与方程左边第二个矩阵中未知
元素的顺序有关。为了使得在整体矩阵中非零的矩阵块尽可能地靠近主对角线,
我们使用由J.H.Kane提出的特定编号顺序【1651。该顺序可由如下列表中两个子域
的全排列来说明:
11 12 13 21聿22 23 3l幸32*33

当所有节点只属于一个域则被分为一个以域的序号标示的集合,对于那些第
一个数字小于第二个数字的排列,将产生势矩阵块;否则,将产生法向流量矩阵
块。在上面的列表中具有法向流量矩阵块的排列以星号标注。
2.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域的序号顺序对非零块矩阵的分布有重要影响。然而,
从UG模型中获得域的序号通常是随机的。为了获得一个具有最小带宽的总体组
装矩阵,我们在这一章节介绍域序号优化算法。
在描述该优化算法过程之前先介绍一些重要概念。
一个域的度:一个域的度表示与该域相邻域的数目。
层次结构:如果D是一个所有域的有限非空集合,那么一个层次结构被定义
为将该集合划分为三J,三2….,三t的一个子集,因此
(1)所有与层次三J域相邻的域要么属于层次三,要么属于层次幻;
(2)所有与层次厶域相邻的域要么属于层次£I要么属于层次三¨;
(3)对于J<i<屯所有与层次三,域相邻的域要么属于层次厶小要么属于层
次厶,要么属于层次厶+,。

接下来我们举例来说明该域序号优化算法。如图6.3所示,在这个例子中,
模型由9个域组成,从UG模型中获得的原始域序号标示在图中。我们按照下列
算法对这些域重新编号:
A.以每个具有最小度的域为根节点产生层次结构。其层次由如下决定: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A1.£,作为根节点的域;
A2.对于i>J,层次三,是那些与层次三¨的域相邻的且没有被分配到某
一个层次域的集合。
对于图6.3所示的模型,标示为5和9的域将分别被作为根节点。由他们所
产生对应的层次结构分别如图6.4、6.5所示。
B.对于在步骤A中所产生每一个的根节点层次结构,按照下列步骤对所有
域以连续正整数一层一层地编号:
B1.根节点标记为数值1;
B2.从层次2开始,对于每个连续层级,为了减少原始域的编号,首先
对前一个层次已经重新编号中具有最小域的相邻域进行编号。再次为了减少
原始域的编号,对前一个层次已经重新编号中具有次最小域的相邻的剩余域
进行编号。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当前层次所有域都已经重新编号,然后对下一
个层次进行操作。当所有层次中域都已经重新编号则程序终止运行。
域新的编号以红颜色的“()”括号标注在图6.4、6.5中,最优的域数字序列
分别为5,8,4,7,3,6,2,9,1和9,6,1,7,4,2,8,3,5。在该图中
所有直线代表在直线两端的域是相邻的。D。(i=l,2….,14)的值代表优化之后相邻域
序号的差值,比如在图6.4中,D3=5.2=3以及D12=8.6=2。
C.在步骤B中每个重新编号的过程,需要计算对应的带宽,该带宽以下式
定义:

B=∑(口一1) (6.18)
iffil

其中Ⅳ代表直线的数目。选择产生最小带宽的编号作为最终优化的域编号序
列。

在图6.4、6.5中层次结构的带宽分别为12和18。因此,序列为5,8,4,7,
3,6,2,9,1将被选为最终优化的域序号。整体矩阵在优化前后的稀疏特性如
图6.6所示。在图6.6中绿色区域代表零元素在求解期间将被填充。可以明显看
出在优化之后不仅被填充的矩阵块数目大幅度减少,而且整个矩阵的带宽也明显
减小。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图6.3域的几何及对应序号

图6.4以域5为根节点的层次结构

图6.5以域9为根节点的层次结构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图6.6优化前后总体组装矩阵

6.4数值算例

在这个小结,我们将利用多域边界面法对四个不同模型求解稳态热传导问题
来验证域序号优化算法的效率。对这些算例的计算都是在英特尔(R)(TM)核心
i7。3700k的CPU(3.59hz)和169b内存的电脑上进行的。

6.4.1算例1:一个由6个立方体组成的长方体模型

首先考虑一个简单的模型,该模型由6个立方体组成,每个立方体的边长为
100mm,每个立方体被当做一个子域。对应的UG模型及原始域的序号如图6.7
所示。按照本文算法所产生的具有最小带宽的层次结构如图6.8所示,优化后域
的编号以红色括号标注在图中。实际上,优化后域编号序列为6,5,2,4,l,3
和3,1,4,2,5,6将获得具有一样带宽的总体组装矩阵。这种情况下,我们可
以选择两者中任一个作为最终的序列。优化前后矩阵的稀疏特性如图6.9所示。
正如预期的情况,矩阵的带宽减小了,我们使用46116个结点离散该模型。对四
个例子的计算总结在表6.1中,第一列表示算例序号,第二列表示离散结点数目,
第三及第四列分别表示优化前后对总体矩阵LU分解所花费的时间,第五及第六
列分别表示优化前后对矩阵存储所需的内存开销。从算例1可以看出计算效率有
较大提高。

图6.7算例1模型及原始域序号

图6.8算例l具有最小带宽的层次结构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图6.9算例1优化前后总体组装矩阵

表6.1矩阵Lu分解时间及内存需求

6.4.2算例2:一个由12个立方体组成的十字架模型

对于第二个算例,我们考虑由12个立方体组成的十字架模型,对应模型及原
始域编号如图6.10所示。每个立方体的边长为10mm,像先前一样将每个立方体
作为一个子域。分别标示为4,6,8,12的域具有最小的度。通过各自比较以他
们为根节点层次结构的带宽,将获得最终最优的域编号序列为12,1,11,10,9,

7,5,8,2,3,6,4,如图6.1 1所示。

我们使用52992个结点离散该模型见表1第二列,优化前后总体矩阵的稀疏
特性如图6.12所示。整个矩阵LU分解使用的时间和内存需求见表6.1的最后四
列,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方法提高了效率。对于复杂结构问题,如果我们采用另
一个新颖的线性方程组解法来代替Lu分解法将可以获得更高的计算效率,比如
由高效伟教授提出的行消除回代方法(REBSM)Il 701。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卜 } Ii 卜 “;量

}4 l≈ii誊l i爹 lO 7
Ii誊篆2


卜 r |{|i 卜_-¨

ll

12

图6.10算例2的模型及原始域编号

图6.11算例2具有最小带宽的层次结构

图6.12算例2优化前后总体组装矩阵

97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6.4.3算例3:一个被分为8个子域的圆柱体模型

在这个小节,我们考虑一个被分为8个子域的圆柱体模型。对应模型及原始
域编号如图6.13所示。其尺寸定义如下:高度为200mm,内径和外径分别为200mm,
300mm。这个模型比较特别因为每个域都具有相同的度,以任一个子域为根节点
的层次结构都具有相同的带宽。因此,选择其中某一个子域作为根节点,对应的
层次结构及优化后域编号序列如图6.14所示。我们使用4368个结点离散该模型。
优化前后总体矩阵的稀疏特性如图6.1 5所示。从表6.1可以看出减少了整体矩阵
的LU分解所使用的时间及内存需求。

图6.1 3算例3的模型及原始域编号

图6.14算例3具有最小带宽的层次结构

图6.15算例3优化前后总体组装矩阵

6.4.4算例4:一个大规模重力坝模型

我们将一个真正的大规模重力坝作为最后一个测试算例。在坝的施工过程中,
分为13层并在不同时间逐层浇注。因此,为了仿真模拟,多域求解是必须的。
UG模型及原始域编号如图6.16所示。如图6.17所示,最优域编号序列为12,13,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6,11,10,9,5,4,1,3,8,2,7。

我们使用21734个结点离散该结构。优化前后总体矩阵的稀疏特性如图6.18
所示。整体矩阵LU分解所使用的时间分别为115秒和45秒,正如表6.1最后一

行所示,计算效率有很大提高。可以预计随着结点总数的增加,计算效率的提高
将更加显著。

图6.16算例4混凝土大坝域的序号

¥ \一

图6.17算例4具有最小带宽的层次结构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图6.18算例4优化前后总体组装矩阵

6.5小结

在多域边界面法实现中,提出了一个域编号序列优化算法来减小总体组装矩
阵的带宽。在该算法中,产生一个或者多个层次结构,他们是以具有最小度的域
为根结点。对于每个连续的层次结构,计算一个代表带宽的值。最终,按照具有
最小带宽的层次结构对域进行重新编号。根结点的域编号为1,然后考虑他们原
始的编号以及与先前层次的域的连接关系用连续正整数一层层地对其他的域进行
重新编号。使用了四个数值算例来研究该算法的性能,计算结果表明整体矩阵LU
分解所使用的时间和对矩阵存储的内存需求都大幅减少。

100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结论与展望

实现CAD与CAE一体化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而目前商业软件中CAD与
CAE一体化方面实现还未成熟。两者模型相互独立,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两者的
无缝集成。本论文基于边界面法,针对这两种模型从根本上实现集成进行了相关
的研究,并解决了一些关键性的技术。取得研究成果主要有:
f11利用C++语言构建了一套用于自动离散实体表面的网格生成框架。在该
框架中实现了公共几何接口模块、拓扑修复、自适应尺寸场、曲线离散、网格数
据管理和网格生成方法等六个项目。开发了快速自动识别模型间界面的算法,避
免了大量人机交互操作,使得边界面法能够对多域问题进行自动分析。由于公共
几何接口模块的实现,使得边界面法能够脱离具体的CAD造型系统。并在具体
网格生成算法中实现了多种网格生成方法,在其中添加了曲面特征识别模块。对
于不同的曲面自动采用适合的网格生成算法。在网格数据管理器中,实现了对网
格生成结果的统计,高次单元以及二维计算单元的构造。
(2)编程实现了将推进波前法与Delaunay方法相结合的网格生成方式。考虑
曲面黎曼度量,利用推进波前法生成面内理想点,之后采用Delaunay插点算法将
该点加入到网格中。建立基于曲面邻近特征的白适应尺寸场,进行边界恢复后将
其作为背景网格来指导网格生成中单元的尺寸,并利用边界曲线离散的结果对该
尺寸场进行光顺,在搜索中利用kdtree进行点的定位,该自适应尺寸场使得生成
的网格能较好地反映曲面邻近特征。算例表明该方法能够生成较高质量的表面网
格。此外实现了栅格法,对于几类曲面特征的网格生成规模大大降低。
(3)为实现对具有焊缝的钢架结构的表面网格生成,完成了对模型中短边、
窄面和不光滑边界等3类蓝面缺陷的拓扑修复。而且由于该修复过程基于公共几
何接口模块,拓扑修复中涉及的所有操作皆为虚操作,并不改变原有模型的几何
定义。提出了基于栅格法的混合网格生成方式,分区域地采用不同的网格生成方
法。对钢架的网格生成算例表明,与传统的网格生成方式对比,大大降低了网格
生成规模。
(4)提出了一个通用的自适应单元细分方法来求解边界积分方程中的弱奇异
及近奇异积分。该算法通过一系列以源点为球心且半径不断减小的球与单元相交
来细分单元,能够对靠近源点的积分片进行自动加密细分,并在生成积分片的过
程额外添加点的迁移算法来保证每个积分片具有较“好”的形状及大小。在求解近
奇异积分方法时,将源点投影到单元所在平面上。之后采用与求解弱奇异积分相
似的方法即可。该算法适用于任意形状的单元,而且源点可以在任意位置。使用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本文的方法所获得的计算精度有显著的提高。而且,在要求获得相同数量级计算
精度的情况下,该算法需要少得多的高斯积分点,因而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与
其他方法相比如距离变换技术和sinh变换法,我们方法的计算结果具有更好的数
值稳定性。
(5)在多域边界面法实现中,提出了一个域编号序列优化算法来减小总体组
装矩阵的带宽。在该算法中,产生一个或者多个层次结构,他们是以具有最小度
的域为根结点。对于每个连续的层次结构,计算一个代表带宽的值。最终,按照
具有最小带宽的层次结构对域进行重新编号。根结点的域编号为l,然后考虑他
们原始的编号以及与先前层次的域的连接关系用连续正整数一层层地对其他的域
进行重新编号。数值算例表明采用该算法对整体矩阵进行LU分解的时间显著减
少,同时内存开销也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本文在实现边界面法中CAE与CAD集成方面取得了一些创造性
的成果。一方面从理论上探索了边界积分方程中的奇异积分及多域问题,另一方
面从技术上解决了边界面法中CAE分析与CAD系统集成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论
文的研究为CAE与CAD系统集成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基
于本文现有的研究基础,未来的研究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继续开展:
(1)本文实现的表面网格生成程序的尺寸场控制是基于曲面邻近特征而建立
的,并在其中融合多种网格尺寸控制策略。但并没有与后续计算求解结果相结合,
目前还不能根据计算误差自动调节网格的局部尺寸。需要进一步与自适应求解相
结合形成完整的自适应网格生成程序。
(2)对复杂曲面生成网格往往比较耗时,如何快速生成大规模的网格也是值
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考虑将曲面分为若干个子区域,比如利用中轴线法分解曲
面【128】,在各个子域上采用不同的网格生成方法,并加入并行技术以提高网格生
成效率‘120,1711。
(3)本文已实现对于多域接触面快速识别及多域优化算法,但鉴于工程问题
的复杂性,需要与快速算法【”2J741相结合分析大规模问题。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J 孙家广.对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思考.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10:10—12
U口 1J 钟万勰,陆仲绩.加强以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自主CAE软件产业
建设.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6,23(9):1.2
口 1J 吴瑞安,何颖波,郝志明,等.大力发展自主大规模工程力学应用软件.计
算机辅助工程,2010,19(3):11一15
H1J 李根国,桂亚东,刘欣.浅谈高性能计算的地位及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6,23(9):l 25—1 29

【5】 王勖成.有限单元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13.36
[6】 饶寿期.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基础.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
1—10

[7】 龙述尧,蒯行成,刘腾喜.计算力学.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92.94
[8】 王勖成.有限单元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1.3
【9】 Bazilevs Y,Calo V M,Cottrell J A,et a1.Isogeometric analysis using T—splines.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 Engineering,20 1 0,1 99:229—263

【10】 Hughes T J R,Cottrell J A,Bazilevs Y.Isogeometric analysis:CAD,finite

elements,NURBS,exact geometry and mesh refinement.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 Engineering,2005,1 94:41 35—41 95

【1 1】 Huang S,Liu Y J.A fast multipol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for solving the

thin plate bending problem.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

2013,37(6):967-976

【12】 张耀明,屈文镇,陈正宗.三维位势问题新的规则化边界元法.中国科学:
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3,43(3):297.308
【13】 Zhang Y M,Sladek V,Sladek J,et a1.A new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formulation for plane orthotropic elastic media.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2012,36(10):4862-4875

【14】 Gao X W,Hu J X, Cui M. A MDBEM based on row

elimination—back.substitution method.Chines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2012,44(2):36l一368

【15】 Kagan P,Fischer A.Integrated mechanically based CAE system using B—Spline

finite elements.Computer—Aided Design,2000,32:539—552

【16] 龚科家,杨光,胡平.汽车覆盖件工具曲面有限元网格自适应转换方法.计

103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算力学学报,2006,23(3):338—343
M.Fully C 1一conforming subdivision elements for finite
【1 7】Cirak F,Ortiz

deformation thin-shell analysis.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2001,51(7):81 3-833

【1 8】Wang D D,Xuan J C.An improved NURBS—based isogeometric analysis with

enhanced treatment of essential boundary conditions.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 Engineering,201 0,199:2425—2436

【1 9】Zhuang C,Zhang J M,Qin X Y et a1.Integration of subdivision method into

boundary element analys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2012,9(1 1:1240019—1240030

[20]Guo S P, Zhang J M,Li G Y,et a1.Three—dimensional transient heat conduction

analysis by Laplace transformation and multiple reciprocity boundary face

method.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13,37(1):15—22

【2 1]Wang X H,Zhang J M,Zhou F L,et a1.An adaptive fast multipole boundary

face method with higher order elements for acoustic problems in

three—dimension.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13,37(1):

144.152

[22]C.A.Brebbia等,边界单元理论和工程应用.龙述尧.长沙:国防业出版社,
1988,1-10

【23]龙述尧.边界单元法概论.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2,1—3
【24]Crouch S L,Starfield A M,Rizzo F J.Boundary element methods in solid

mechanics.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1 983,50:704

【25]姚振汉,杜庆华.边界元法应用的若干近期研究及国际新进展.清华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1(5):89—93
【26]Zhang J M,Zhang C,Qin X Y,et a1.FMM-accelerated hybrid boundary node

method for multi—domain problems.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10,34(5):433-439

【27]Zhang J M,Tanaka M,Matsumoto T.Meshless analysis of potential problems in

three dimensions with the hybrid boundary node method.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2004,59:1 1 47-1 1 60

【28]MukheOee Y X,Mukherjee S.The boundary node method for potential

probl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1 997,

40:797-815

[29】Zhang J M,Yao Z H.Meshless regular hybrid boundary node method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s,200 1,2(3):307・3 1 8

104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30】Zhang J M,Yao Z H,Li H.A hybrid boundary node method.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2002,5 3(4):75 1-763

[3 1】Zhang J M,Yao Z H,Tanaka M.The meshless regular hybrid boundary node

method for 2-D linear elasticity.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

2003,27(3):259-268

[32]Zhang J M,Yao Z H.The regular hybrid boundary node method for three

dimensional linear elasticity.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

2004,28(5):525-534

[33】Zhang J M,Numerical Simulation of 3一D Potential Problems by Regular Hybrid

Boundary Node Method.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Mechanics,2008,9(2):1 1 1—1 20

【34】Zhang J M,Qin X Y,Han X,et a1.A boundary face method for potential

problems in three dimens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2009,80(3):320—337

【35】Qin X Y,Zhang J M,Li G Y,et a1.An elem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boundary

face method for 3D potential problems.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10,34(1 1):934—943

【36】张见明.基于边界面法的完整实体应力分析理论与应用(专稿).计算机辅助
工程,2010,19(3):5—10

【3 7】Zhang J M,Qin X Y,Han X,Li G Y.A boundary face method for potential

problems in three dimens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2009,80:320-337

【38】Qin x Y,Zhang J M,Li G Y,Sheng X M,et a1.An elem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boundary face method for 3D potential problems.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10,34:934—943

【39】http://www.5acae.tom

【40】Qin X Y,Zhang J M,Liu L P,et a1.Steady-state heat conduction analysis of

solids with small open—ended tubular holes by BF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20 1 2,55(23):6846—6853

【41】Zhou F L,Xie G Z,Zhang J M,et a1.Transient heat conduction analysis of

solids with small open—ended tubular cavities by boundary face method.

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13,37(3):542—550

[42】Huang C,Zhang J M,Qin x Y et a1.Stress analysis of solids with open—ended

tubular holes by BFM.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 1 2,

36(12):1908-1916

105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一靶 Zheng X S,Zhang J M,Xiong K,et a1.Boundary face method for 3D contact

problems with non-conforming contact discretization.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 1 6,63:40—48

H卅 覃先云.边界面法的单元实现及其在复杂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湖南大学博
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大学,2012

H研 黄橙.用于边界面法的三维体网格生成方法:[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长
沙:湖南大学,2014
H叼 郭新强.边界面法四边形网格生成研究与应用:[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湖南大学,2011

H刀 钟万勰,陆仲绩.CAE:事关国家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技术一关于发展
我国CAE软件产业的思考.中国科学院季刊,2007,22(2):1 15—119

—龃 崔俊芝.CAE一推动工程和产品创新的生产力.科技创新和品牌,2010。3:
18-20

H卅 曹秉万,陈建军,郑耀,等.面向混合曲面模型的自动拓扑生成算法.浙江
大学学报(3-学版),2014,5:25
陋叫 曹秉万.基于混合曲面造型的CAD模型修复、特征简化与网络生成算法:【浙
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15,58—59
陋U Panthaki M,Sahu R,Gerstle W.An object—oriented virtual geometry interface.

Proceedings of the 6th annual international meshing roundtable.1 997:67-8 1

陋翟 Tautges T J.The Common Geometry Module(CGM):A Generic,Extensible

Geometry Interface IMR,2000:337—348

够列 Bowyer,Adrian.Introducing ojinn:A Geometric Interface for Solid Modelling.


Information Geometers for the Geometric Modelling Society,1 995

瞄卅 戴磊.基于CAD/CAE集成技术的开放式参数化结构形状优化设计平台:[大
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陋习 郑耀,郑建靖,陈建军,等.高端数字样机系统的前处理用户环境.计算力
学学报,2012,29(1):135—139
Piegl L,Tiller W.非均匀有理B样条.2010,1—5
陋陋 印刀 梁义.自适应表面网格生成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
学,2009

[58】 Wang D,Hassan O,Morgan K,et a1.Enhanced remeshing from stl files with

applications to surface grid generation.Communications in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2007,23(3):227-239

[59】 关振群,单菊林等.基于黎曼度量的复杂曲面有限元网格生成方法.计算机
学报.2006,29(10):1824.1832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60】 关振群,宋超,顾元宪,等.有限元网格生成方法研究的新进展.计算机辅
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3,15(1):l一14

【61] 陈立岗.面向工程与科学计算的表面网格处理方法的若干问题研究:[浙江
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杭州:浙江大学,2008
【62】 Lee C K.Automatic adaptive mesh generation using metric advancing front

approach.Engineering Computations,1999,16(2):230—263

【63】 Lee C K.Automatic adaptive metric advancing front triangulation over curved

surfaces.Engineering Computations,2000,l 7(1):48—74

[64】 Chen H,Bishop J.Delaunay triangulation for curved surface.In: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Meshing Roundtable.ParkCity,1997,115—127

[65】 Watson D F.Computing the n—dimensional Delaunay tessellation with

application to Voronoi polytopes.The computerjournal,198l,24(2):167—172

[66] Rebay S.Efficient unstructured mesh generation by means of Delaunay

triangulation and Bowyer—Watson algorithm.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1993,106(I):125—138

[67] Bowyer A.Computing dirichlet tessellations.The Computer Journal,1 98 1,

24(2):162—166

[68] 熊英,胡于进等.基于映射法和Delaunay方法的曲面三角网格划分算法.计
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2,14(1):56—60
[69] Zheng K Lewis R.彤Gethin D.T.Three dimensional unstructured mesh

generation:Part I.Foundational aspects of triangulations and point creation.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l 996,1 34:249-268

[70] Cuilliere J C.An adaptive method for the automatic triangulation of 3D

parametric surface.Computer Aided Design,1998,30(2):139—149

[71] Lee C K,Hobbs R E.Automatic adaptive refinement for shell analysis using

nine.node assumed strain el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1997,40(19):3601—3638

[72] Lee C K,Hobbs R E.Automatic adaptive finite element mesh generation over

rational B-spline surfaces.Computers&Structures,1 998,69(5):577—608

[73] Rypl D,Krysl P.Triangulation of 3D surfaces.Engineering with Computers,

1997,13(2):87—98

[74] Zhu J Z,Zienkiewicz O C,Hinton E,et a1.A new approach to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atic quadrilateral mesh gener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1 99 1,32(4):849・866

Blacker T M New Approach to Automated


[75] D,Stephenson B.Paving:A

107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Quadrilateral Mesh Gener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1 991,32(4):8 1 1-847

[76】关振群,单菊林,顾元宪.基于黎曼度量的复杂参数曲面有限元网格生成方
法.计算机学报,2006,29(10):1 823-1 833
[77]Miranda A C O,Martha L F.Mesh Generation on High-Curvature Surfaces

Based on a Background Quadtree Structure IMR.2002,333-341

[78]单菊林.自适应有限元网格生成算法研究与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论文】.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79】Lohner R,Parikh P.Generation of Three--Dimentional Unstructured Grids by

the Advancing—Front Method.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1988,8(10):1 135-1 149

【80】Lau T S,Lo S H,Lee C K.Generation of quadrilateral mesh over analytical

curved surfaces.Finite Elements in Analysis and Design,1 997,27(3):25 1—272

【8 1]Lau T S,Lo S H.Finite element mesh generation over analytical curved

surfaces.Computers&Structures,1996,59(2):301・309

[82】Nakahashi K,Sharov D.Direct surface triangulation using the advancing front

method.AIAA paper,1 995,95—1 686

[83】梅中义,范玉青.NURBS曲面的有限元网格三角划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
图形学学报,1997,9(4):289—294
【84】George P L,Kaliakin V N.Automatic Mesh Generation;Application to Finite

Element Methods.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1993,1 19(3):643—644

【85】De Cougny H L,Shephard M S.Surface meshing using vertex insertion.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Meshing Roundtable.1 996,243-256

【86】Wang D,Hassan O,Morgan K,et a1.EQSM:An efficient high quality surface

grid generation method based on remeshing.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6,195(41):5621-5633

【87】戴磊.基于CAD/CAE集成技术的开放式参数化结构形状优化设计平台:[大
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88】Sakkalis T,Shen G,Patrikalakis N M.RepresentationaI validity of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models.Computer-Aided Design,2000,32:7 1 9-726

[89】Bruce G.Winged—edge polyhedron representation for computer vision.In:

National Computer Conference.Stanford University,1 975

[90】刘子建,叶南海等.现代CAD基础与应用技术.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5

[91】Park J C,Chung Y C.A tolerant approach to reconstruct topology from

108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unorganized trimmed surfaces.Computer—Aided Design,2003,35(9):807—812


[92]Butlin G,Stops C.CAD data repair.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Meshing Roundtable,1 996,7-1 2

[93]曹秉万.基于混合曲面造型的CAD模型修复、特征简化与网格生成算法:[浙
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15,7
[94】Sheffer A,Bercovier M,Blacker T E D,et a1.Virtual topology operators for

mesh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Geometry&Applications.

2000,10(03):309—33 1

【95】Sheffer A.Model simplification for meshing using face clustering.

Computer-Aided Design,2001,33(1 3):925-934

【96]Li X R,Shephard M S,Beall M W.3D anisotropic mesh adaptation by mesh

modification.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5,

1 94(48):49 1 5-4950

【97】Bellenger E,Coorevits P.Adaptive mesh refinement for the control of cost and

quality i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Finite Elements in Analysis and Design,2005,

41(15):1413-1440

[98】Frey P J,Alauzet F.Anisotropic mesh adaptation for CFD computations.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5,1 94(48):


5068—5082

[99]Peraire J,Peiro J,Formaggia L,et a1.Finite element Euler computations in

three dimens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1988,26(10):2135—21 59

[1 00]Owen S J,Saigal S.Surface mesh sizing contr01.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2000,47(1-3):497—51 1

[101]黄晓东,杜群贵,叶邦彦.三维实体有限元自适应网格规划生成.计算机辅
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17(7):1446.1451
[1 02】Zhu J,Blacker T D,Smith R.Background Overlay Grid Size Functions IMR.

2002:65—73

[1 03】Cunha A,Canann S,Saigal S.Automatic boundary sizing for 2D and 3D meshes.

ASME Applied Mechanics Division—Publications—AMD,1 997,220:65—72

[1 04]Quadros W R,Owen S J,Brewer M L,et a1.Finite Element Mesh Sizing for

Surfaces Using Skeleton IMR,2004:389—400.

[105]黄晓东,杜群贵,叶邦彦.二维几何特征自适应有限元网格生成(一)——几
何特征识别.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4,16(7):923.928
【1 06】Quadros W R,Vyas v,Brewer M,et a1.A computational framework for

109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generating sizing function in assembly meshing.Proceedings of the 1 4th

International Meshing Roundtable.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05,55—72

[107】Cuilliere J C.A direct method for the automatic discretization of 3D parametric

curves.Computer—Aided Design,I 997,29(9):639—647

【1 08】Garimella R V.Mesh data structure selection for mesh generation and FEA

applic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2002,

55(4):451-478

[1 09】Beall M W,Shephard M S.A general topology-based mesh data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1 997,40(9):

1573—1596

[110】Vic Broquad.MFC应用开发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 1 1】Lee C K,Lo S H.A New Scheme for the Generation of a Graded Quadrilateral

Mesh.Computers and Structures.1 994,52(5):847-857

[1 1 2】Lu Y Gadh R,Tautges T J.Volume Decomposition and Feature Recognition for

Hexahedral Mesh Generation IMR.1 999:269—280

[1 13】Cheng S W,Dey T K,Shewchuk J.Delaunay mesh generation.CRC Press,2012

[1 1 4】Tristano J R,Owen S J,Canann S A.Advancing Front Surface Mesh Generation

in Parametric Space Using a Riemannian Surface Definition IMR.1 998,

429.445

[1 1 5】Mfiller J D,Roe P L,Deconinck H.A frontal approach for node generation in

Delaunay triangulations In AGARD,Special Course on Unstructured Grid

Methods for Advection Dominated Flows 7 P(SEE N92—2767 1 1 8-34).1 992,1

[1 1 6]Frey P J,Borouchaki H,George P L.3D Delaunay mesh generation coupled

with an advancing—front approach.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1998,157(1):115-1 31

【1 1 7】Lee C K.Automatic metric advancing front triangulation over curved surfaces

Engineering Computations,2000,1 7(1):48—74

【118]单菊林,关振群,宋超.一个高效可靠的三维AFT四面体网格生成算法.计
算机学报,2007,30(1 1):1990—1997
【119】宋超.非结构化自适应有限元网格生成的AFT方法:[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
位论文】.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4
【120】陈建军.非结构化网格生成及其并行化的若干问题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
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6,1 5—26
【1 2 1]Lawson C L.Software for C 1 surface interpolation,Math.Software Syrup,

1977

】10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122】刘学军,龚健雅.约束数据域的Delaunay三角剖分与修改算法.测绘学报,
2001,30(1):82・88

【123】Sloan S W.A fast algorithm for constructing Delaunay triangulations in the

plane.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1978),1987,9(1):34—55

[1 24]Wu X B,Wang S X,Xiao C S.A new study of Delaunay triangulation creation.

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1999,28(1): 28.35

[125]Lawson C L.Software for C1 Surface Interpolation. Mathematical Software.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7,161-194

[1 26】Lo S H,Lee C K.Generation of gradation meshes by the background grid

technique.Computers&structures,1994,50(1):21—32

【1 27】Bentley J L.Multidimensional binary search trees used for associative

searching.Communications ofthe ACM,1975,18(9):509-517

【128】Tam T K H,Armstrong C G.2D finite element mesh generation by medial axis

subdivision.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 and workstations,1 99 1,1 3(5):

313.324

[129】马振华.现代应用数学手册:计算与数值分析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有
限公司,2005,270-272

[130】Lee M M K,Dexter E M,Kirkwood M G.Stength of moment loaded tubular

T/Y-joints on offshore platforms.Structural Engineer,1995,73(15):239—246

[1 3 1】Healy B E.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apacity of overlapped circular

K-j oints.Proceeding of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ubular Structures,

Melbourne,Australia,1 994,563-57 1

【132】Lee M M K.Strength,stress and fracture analyses of offshore tubular joints

using finite elements.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1 999, 51(3):


265.286

[1 33]Beall M W,Walsh J,Shephard M S.Accessing CAD geometry for mesh

generation.1 2th International Meshing Roundtable.2003,33—42

[1 34】Wilmshurst S R,Lee MM K.Ultimate capacity of axially loaded multiplanar

double K-joints in circular hollow sections.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ubular Structures,Nottingham,UK,1 993,7 1 2—7 1 9

【1 35]Healy B E,Buitrago J.Extrapolation procedures for determining SCFs in

mid—surface tubular joint models.Conference of Tubular Structures VI,1 994,

651-659

【1 3 6】Cao J,Yang G,Packer J A.FE mesh generation for circular j oints with or

without cracks.The Proceeding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Offshore and Polar

111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Engineering Conference,USA,1 997,98—1 05

[137]谷金良.B样条边界面法及边界积分方程中的等几何方法研究:【湖南大学博
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大学,2012
[1 3 8】Weihe K,Willhalm T.Reconstructing the topology of a CAD model—a discrete

approach.Algorithmica,2000,26(1):126—147

【139】Barequet G,Kumar S.Repairing CAD models.Proceedings of the IEEE

Visualization Conference,1 997,3 63-3 7 1

[1 40】Liu Y J.Analysis of shell—like structures by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ased

on 3-D elasticity:formulation and verifi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1998,41(3):541・558

[1 4 1】Xie G Z,Zhou F L,Zhang J M,et a1.New variable transformations for

evaluating nearly singular integrals in 3D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Engineering analy 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13,37(9):1 169—1 178

[142】Ma H,Kamiya N. Distance transformation for the numerical evaluation of near

singular boundary integrals with various kernels in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02,26(4):329—339

[143】Gao X Wj Yang K,Wang J.An adaptive element subdivision technique for

evaluation of various 2D singular boundary integrals.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08;32(8):692-696

[1 44]Niu Z R,Wendland W L,Wang X X,et a1.A sim-analytic algorithm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nearly singular integrals in three—dimensional boundary

element methods.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5;3 1:949-964

[145】Klees R.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weakly singular surface integrals.Journal of

Geodesy,1996,70(11):781—797

[1 46]Kane J H,Gupta A,Saigal S.Reusable intrinsic sample point(RISP)algorithm


for the efficient numerical integr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curved boundary

elements.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1 989,

28(7):1661-1676

[147】Baneqee P K,Butterfield R.Boundary element methods in engineering science.

London:McGraw—Hill,1981,17:37

【148】Gao X W,Davies T G.Adaptive integration in elasto—plastic boundary element

analysis.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Engineers,2000,23:349—3 56

【149]Xie G Z,Zhang J M,Qin x Y et a1.New variable transformations for

evaluating nearly singular integrals in 2D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112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11,35:81 l一817

【1 50】Xie G Z,Zhang J M,Huang C,et a1.Calculation of Nearly Singular Boundary

Element Integrals in Thin Structures Using an Improved Exponential

Transformation.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Sciences,2013,94(2):

139.157

【1 5 1】Niu Z R,Wendland W L,Wang X X,et a1.A sim—analytic algorithm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nearly singular integrals in three—dimensional boundary

element methods.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5,31:949-964

[152】 Zhou H L,Niu Z R,Cheng C Z,et a1.Analytical integral algorithm applied to

boundary layer effect and thin body effect in BEM for anisotropic potential

problems.Computers&structures,2008,86:1656—1671

[153】 Ma H,Kamiya N.Distance transformation for the numerical evaluation of near

singular boundary integrals with various kernel s in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02,26:329—339

【154】 Johnston B M,Johnston P R,Elliott D.A sinh transformation for evaluating

two.dimensional nearly singular boundary element integr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2007,69(7):1460—1479

[155] Huo T R.Yao Z H.The calculation of mechanical values at boundary points and

near-boundary points of elastic structures based on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Journal on Numerical Methods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1 993,

14(11:38—47

【156】Gao X W,Davies T G.Adaptive integration in elasto—plastic boundary element

analysis.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engineers,2000,23(3):349—356

[1 57]Bu S,Davies T G.Effective evaluation of non-singular integrals in 3D BEM.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1995,23(2):121—128

【1 58]Lachat J C,Watson J O.Effective numerical treatment of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s:A formulation for three-dimensional elastosta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1976,10(5):991-1005

【1 59】Zhang J M,Lu C J,Zhang X X.An adaptive element subdivision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weakly singular integrals in 3D BEM.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15,51:213—219

【1 60】Johnston B M,Johnston P R,Elliott D.A new method for the numerical

evaluation of nearly singular integral s on triangular elements in the 3D

boundary element method.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113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2013,245:148—161

[1 6 1]Ahmad S,Banerj ee P K.Multi—domain BEM for two—dimensional problems of

elastodynam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1988,26(4):891-911

[1 62】Yao Z H,Kong F Z,Wang H T,et ai.2D simulation of composite materials

using BEM.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04,28(8):


927.935

【1 63]Gao X W,Guo L,Zhang C.Three-step multi-domain BEM solver for

nonhomogeneous material problems.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07,3 1:965—973

[1 64】Zhang J M.Multi-domain Thermal Simulation of CNT Composites by Hybrid

BNM.Numerical Heat Transfer,2008,53:246—258

[1 65】Kane J H.Boundary Element Analysis in Engineering Continuum Mechanics.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Press,1 994

[I 66】Meric R A.Domain decomposition methods for Laplaee’S equation by the BEM.

Communications in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2000,16:545-557

[1 67】Cuthill E,McKee J.Reducing the bandwidth of sparse symmetric matrices.

Proceedings of the 24th National Conference,1 969,1 57—1 72

[1 68】Gibbs N E,Poole J W G,Stockmeyer P K.An algorithm for reducing the

bandwidth and profile of a sparse matrix.SIAM Journal on Numerical Analysis,

1 976,1 3(2):236-250

【1 69】Brebbia C A.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for Engineers,Pentech Press,

London,1 978

【1 70】Gao X W,Li L J.A Solver of Linear Systems of Equations(REBSM)for

Large-Scale Engineering Probl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2012,9(1):124001 1—1240023

【1 7 1】L6hner R,Camberos J,Merriam M.Parallel unstructured grid generation.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1 992,95(3):


343.357

[1 72】Zhang J M,Tanaka M.Adaptive spatial decomposition in fast muitipole method.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2007,226:1 7—28

[1 73】Zhang J M,Tanaka M.An effective tree data structure in Fast Multipole Method.
Transactions of the Japan Society for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2006.6:17—22

[1 74】Ostrowskil J,Andjelic Z,Bebendof M,et a1.Fast BEM—solution of Laplace

114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problems with H—Matrices and ACA.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2006,


42(2):627-630

11 5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致 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六年的硕博连读生活即将落下帷幕。回首这段走过的
岁月,感觉短暂而充实,非常感谢导师张见明教授的悉心指导。记得刚步入研究
生阶段,对编程知识了解相当少,导师不仅耐心地讲解编程理论及思想,而且还
教导我如何从宏观角度搭建软件框架。在对相关领域进行研究阶段,导师时常指
导我如何在算法上予以实现,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正是在导师循序渐进的教导
之下,才具备了搭建大型程序框架的能力,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此外,
导师对我写的英文文章逐条逐句地进行修改,从语法及文章结构等给出建议,指
导我如何更加有条理地阐述观点,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导师渊博的知识,对待
学术孜孜不倦的精神,对于科研的热爱,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及整个团队。在此
感谢导师和师母在生活上给予的关心及帮助。
感谢师兄覃先云博士,不仅在我具体的科研工作及论文撰写等方面提供大量
的指导和帮助,而且在生活上遇到问题也耐心地予以解惑和关心、帮助。
感谢已毕业的谷金良、周枫林、庄超、王现辉、朱敏、郭新强、黄橙、郑兴
帅、谢贵重师兄在研究中给予的帮助及建议。感谢余列祥、李源、费柏平、汪攀、
韩磊、董云桥、熊凯、舒小敏、池宝涛、鞠传明、林威承、钟玉东、何睿、杨乐
等同学和师弟以及师妹李湘贺、张秀秀等,与他们的讨论,使我受益颇多。
此外感谢我的亲人一直以来对我无私的付出和支持。
特别感谢我的妻子巫静女士一直以来对我极大的理解和支持。让我能够全身
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你的鼓励和支持是我不断前进的最大动力。一路有你,三
生有幸!
最后,再次感谢导师张见明教授以及所有帮助和关心我的老师、同学、亲人
和朋友们!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Zhang JM,Lu CJ,Zhang XX,et a1.An adaptive element subdivision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weakly singular integrals in 3D BEM.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15,51:213-219.(SCI)

【2]Zhang JM,Lu CJ,Li Y,et a1.A domain renumbering algorithm for multi—domain

boundary face method.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 1 4,44:

1 9-27.(SCI)

[3】Lu CJ,Zhang JM,Han L.Treatment for geometry noise in mesh generation for

welded tubular Y-joints in the BFM.Proceedings of the Boundary Elements and

Other Mesh Reduction Methods XXXVI.WIT Transactions on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Dalian,China,2013,56:459.(E1)

[4】Zhang JM,Lu CJ,Zhong YD,et a1.An adaptive element subdivision technique

for evaluating 3D weakly singular boundary integrals.Proceedings of the

Boundary Elements and Other Mesh Reduction Methods XXXVII.WIT

Transactions on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The New Forest,England,2014,57:

41.(EI)

[5】Lu CJ,Zhang JM,C B T.An Automatic Topology Recovery Method Based on

T—Spline Surfaces Reconstruction in BFM.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Methods,Auckland,New Zealand,20 1 5

【6]Dong vo,Lu CJ,Li Y,et ai.Accurate numerical evaluation of domain integrals

in 3D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for transient heat conduction problem.

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1 5,60:89—94.(scI)

[7]Wang XH,Lu CJ,Zhou FL,et a1.Acoustic problems analysis of 3D solid with

small holes by fast multipole boundary face method.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13,37(12):1 703—1 71 1.(SCI)

【8]张见明,李湘贺,陆陈俊,等.多域边界面法在稳态热传导问题中的应用.湖
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010.(EI)

[9]Zhang JM,Huang C,Lu CJ,et a1.Automatic thermal analysis of gravity dams

with fast boundary face method.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

2014,41:111-121.(SCI)

117
万方数据
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

[10】Zhang JM,Zheng XS,Lu CJ,et a1.A geometric mapping cross approximation

method.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 1 3,3 7(1 2):

1668-1673.(SCI)

待投稿文章:

[1】Zhang JM,Lu CJ,Zhang XX,et a1.A spherical element subdivision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nearly singular integrals in 3D BEM.

118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