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3

主講人:吳明進教授

課程大綱

•古代的大氣科學
•氣候的天文學概念
• 大氣的組成與演化
• 大氣的結構
24節氣 立 雨 驚 春 清 穀 立 小 芒 夏 小 大
春 水 蟄 分 明 雨 夏 滿 種 至 暑 暑
立 處 白 秋 寒 霜 立 小 大 冬 小 大
秋 暑 露 分 露 降 冬 雪 雪 至 寒 寒
節氣是中國秦漢時代所獨創,
用來指出一年中氣候寒暑變化的周期規律。
節氣與農業
●不同的節氣有不同的農作物耕種,例如『寒露』時適合種麥而不適合稻米。
●不同的節氣有不同的耕作步驟,例如『雨水』降雨增多,適合翻土耕種。

節氣與漁業
●不同的節氣有不同的魚類,
遠日點
例如『小暑』,台灣周圍海 近日點
域屬暖水魚種如鬼頭刀、魷
魚、嘉腊。
西方古代氣象學
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382 B.C.~322 B.C.)

氣象通典
(Meteorologica)
亞里士多德的宇宙觀
最早有系統的氣象學巨著。
⊙錯誤的觀念︰ ⊙正確的觀念︰

(1)風︰風是空氣的運動。但是 (1)雨的形成︰日光照射→
亞里士多德說風是地球的呼吸, 蒸發且上升→熱吸收減少、
雨則是呼吸中的水。 變冷→凝結成水滴→雲。
(2)西風較冷︰因為從日落處吹 (2)露水、霜多發生在風止
來?東風較熱︰因為從日出處 的夜晚。
吹來?
阿基米德(Archimedes 287 B.C.)浮力原理

托里切利(Torhcelli 1608-1647) 發明氣壓計

吉姆派克(Jean Pecquet 1651) 氣壓與天氣現象有關


太陽系八大行星位置
地球系統介紹
地球系統

大氣圈
生物圈 水圈

冰圈 陸圈
大氣的起源與組成
地球大氣的 一般科學界認為地球在46億年前生成時原生
源起 的大氣(氫、氦)逃逸。後來地球大氣的形成
主要是經由火山爆發將地殼內具揮發性物質
噴出的結果。

火山爆發之氣
體成分主要為
水氣(85%)、二
氧化碳(10%)、
以及少量的氮
氣、硫或硫化
物。這些成分
和現在地球大
氣的成分差別
很大。
大氣組成的演化
大氣的由來

•由於地球溫度下降,地表發生冷凝現象,且
地球內部高溫又促使火山頻繁活動。
古代大氣
•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甲烷、氮、硫化氫和
氨等分子量較重的氣體。

•由於太陽輻射關係,形成光合作用,使大氣產
生氧。
今日大氣
•主要成分是氮,其次是氧,及一些其它的氣體。
大氣組成的演化

古代大氣與今日大氣
其可能原因有:

(1)水分噴出後凝結變成水→海;

(2)CO2與SO2與地表礦物作用變成碳或硫化
合物;

(3)H2質量太輕,氣體溫度高,動能大→逃
離地球。

(4)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6CO2 + 6H2O + 可見光 → C6H12O6 + 6O2
大氣分子量隨高度的分佈

•多指80-100公里以下的低層大
氣。
•主要成分是氮、氧、氬等(故平
均分子量為28.97)。

•分為兩部分:
常定氣體:
主要指氮、氧、氬。
可變氣體:
以水汽、二氧化碳和臭氧影
響人類最大,其中變化最大
的是水汽。
對人類活動及天氣變化有影
響的大氣成份為:

常定氣體 (1)氮氣:
•穩定。
氣 體 百分比(容積)
•極少量的氮能被微生物固定
氮 78.08 在土壤,變成植物所需的肥
料。
氧 20.95
(2) 氧氣:
氬 0.93 •主要來源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氖 0.0018 性 •有機物的呼吸,礦物燃料的
氦 0.0005 氣 燃燒需消耗氧來放出二氧化
氙 0.000009 體 碳。
對人類活動及天氣變化有
影響的大氣成份為:

可變氣體

氣體 百分比(容積)
水 汽:影響天氣變化如成
雲、下雨等。
水汽 0~4
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植物行
二氧化碳 0.37 光合作用所需氣體。
甲烷 0.00017 甲 烷:溫室氣體。
氮化物 0.00003 臭 氧:吸收太陽紫外線。
臭氧 0.000004
懸 浮 粒:空氣污染。
懸浮粒 0.000001
含氯氟烴:破壞臭氧層的CFC。
含氯氟烴 0.00000002
大氣的垂直結構
1. 大氣圈的高層密度比低層要小得多,而且越高越稀薄。
2. 大氣圈沒有明顯的分界線,而是逐漸過渡到星際空間的。
3. 大氣圈質量的90%都集中在海平面16公里以內的空間。

大於99.9%

空氣分子
大於99%
高 高
度 度
( 高
( 度 空氣密度
哩 公
) 大於90% 里

大於50% 大氣
壓力
聖母峰
低 增加 高
氣壓(mb)
地球大氣平均溫 度剖面
大氣的垂直結構
• 按物理性質(其成分、溫度、
密度等)劃分,大氣可分成四
層,由低而高為:對流層、平
流層、中氣層、增溫層。(其中
以對流層及平流層影響人類最多。)

• 按化學性質可分成均勻層及不
均勻層。
• 按大氣被電離的狀態來劃分,
可分為非電離層和電離層。

• 如圖亦可看到氣象觀測儀器的
測量高度。
大氣的垂直結構 -對流層

•因地面附近的空氣受熱上升,而位於上面的冷空氣下
沉,這樣就發生了對流運動,所以把這層叫做對流層。

•對流層是對流最旺盛
的區域,也是天氣現
象發生的地方。大氣
中的水汽,約有80%
存在於對流層,一般
而言,越接近地面水
汽含量越高。
大氣的垂直結構 -對流層
示意圖
對流層頂

17-18km
10-12km 10-12km
8-9km 8-9km

北極(高緯度) 中緯度 赤道 中緯度 南極(高緯度)

•它的下界是地面,上界因緯度和季節而不同。
據觀測:
在低緯度地區其上界為17-18公里,
中緯度地區為10-12公里,
高緯度地區僅為8-9公里。
夏季的對流層厚度大於冬季。
以南京為例,夏季的對流層厚度達17公里,而冬季只
有11公里,冬夏厚度之差達6公里之多。
大氣的垂直結構 -平流層

•在對流層的頂部,直到高於海平面50-55公里的這一層,氣
流運動相當平衡,而且主要以水平運動為主,故稱為平流層。

•平流層的特點是溫度
隨高度增加,因此空
氣特別穩定,不易產
生對流,故大氣運動
多為水平運動。
•在平流層中約50公里
處擁有大量的臭氧,
臭氧層可吸收紫外線。
-平流層
大氣的垂直結構

•臭氧層存在於平流層中約50公
里處。主要功能:吸收紫外線。
•紫外線增加對人類健康造成的
危害亦增加,如黑色素瘤、癌
症和畸胎的發生率會驚人地猛
增。
•氯氟烴(經常叫做CFCs)和臭氧
起反應,能使臭氧形成其它化
合物,進而使臭氧層產生臭氧
洞。
•CFCs主要為冰箱及空調使用的 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報導1996年10月
號極地中臭氧洞的擴大及其嚴重程度,
製冷劑。
The End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