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8

目錄 頁數

6.1 文化價值及時裝 1
6.1.1 不同文化的設計意念 2
6.1.2 傳統西方服飾在 20 世紀的演變 2
6.1.3 東亞洲和印度的民族服飾 22

6.2 影響本地及全球時裝潮流的因素 29
6.2.1 時裝潮流 29
6.2.2 時裝的變化 30

6.3 時裝設計師 34
6.3.1 發展時裝事業 34
6.3.2 設計理念及風格 41

6.4 時裝設計的整體形象 45
6.4.1 時裝形象的本質 45
6.4.2 主要時裝風格 45
6.4.3 物料的運用 51
6.4.4 時裝配襯飾物的運用 52
6.1 文化價值及時裝
自古以來,服裝一直是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縱觀歷史,服裝不僅能裝飾、遮蔽
和保護身體,亦是身份地位的象徵。服裝亦能反映地理、社會、政治、經濟及科技發展,
更在不同的歷史和文化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

以上各個因素又與服裝的設計、風格、顏色或外型相互影響。人們需按風俗、宗教和法
規穿著合宜的衣物,而衣物的顏色和風格亦受到限制。舉例來説,在古羅馬,只有羅馬
元老院議員可以穿著紫紅色衣物;在中國,只有皇帝才可穿金黃色的服飾;而在夏威夷,
只有地位崇高的酋長才能穿著羽毛大衣和配戴鲸齒雕刻。時至今日,亞米希人仍然堅守
他們的宗教傳統,穿著簡單的深色衣物,以樸實的服裝風格向世人宣示他們並不遵循世
俗標準。亞米希人不崇尚暴力,由於在 18 世紀的軍用制服多配有腰帶和鈕扣,所以大部
分亞米希男士至今也不會配戴腰帶或在大衣上釘上衣鈕。

此外,歷史和政治事件對時裝外型的發展及轉化同樣影響深遠。人們對世界大事的反應
往往反映在時裝設計當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布料需要配給,所以當時流行窄身剪
裁。由於男士紛紛披上戰衣服役,女士取而代之成為國內的勞動人口,因此當時的女裝
設計師模仿工服和軍服的製作細節,令窄身剪裁更加流行。另一方面,女士們自願捐出
尼龍絲襪來展示愛國心,為了得到穿上透明絲襪的效果,她們在腿部畫上縱向條紋來代
替縫合骨。戰爭結束後,市場對尼龍絲襪的龐大需求前所未見。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新風貌」時裝中在纖細的腰圍使用大量布料,層層堆疊成為動人裙擺的 20 碼縐褶
裙更風靡萬千女士,。60 年代,隨著美國太空總署將人類送上月球,太空旅行不再是天
方夜譚,這股熱情自此反映在許多設計師的時裝當中。

雖然文化背景迴異,各民族的人都會裝扮自己。除了遮蔽身體和保護等實際功能外,衣
服還代表穿衣者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地位。不同的打扮令各人身份易於區分,僧侶、農
民以至國王都各有專屬的打扮。在機器面世前,由於只有少數權貴能聘用專業服裝師製
作漂亮衣裳,所以當時的「時裝」只是權貴的玩意;這麼一來,「時裝」就成為富裕人
士和貴族階層的身份象徵,而對一般人而言,就只是一種社會經濟指標。傳統上,愛爾
蘭漁民會在毛衣上編織代表氏族和家族的圖案(Siegel,1999 & Eliso De Co,2000 年)。

相反地,工業革命時期科技對紡織品生產的影響,擴大了布料的品質和價格差異,加上
法國大革命後社會出現平均主義和政治變革,為社會各個階層提供各式服裝選擇的時裝
業應運而生(Bernire,1989 年)。紡織品生產是工業革命帶來的驅動力之一。

有些職業對服裝風格有獨特要求,來源可追溯至多個世紀以前。當時的牧師、神父和其
他神職人員一般穿著特定服裝進行宗教活動,而法官則在法庭上穿傳統黑色長袍。大家
一見到這些與別不同的長袍或披肩,即可認出穿著者的身份角色。此外,人們在特定場
合會穿著特定顏色和風格的衣服。西方的新娘多穿著傳統的白色婚紗並戴上長長的頭
紗。大學生獲頒畢業證書時一般會穿著長袍和戴上綴有流蘇的四方帽。

每天人們都會自覺地按需要決定要穿著甚麼衣服來表達自己。時裝可算是一種包裝,用
以反映了個人特質,而不論是對一個文化運動(例如:hip hop)的認同,還是象徵經濟
地位(例如:專業行政人員),抑或個人取向。人們所穿的衣服將他們的身體和個性與
周遭事物互相連繫,成為他們精心構造且極為個性化的身份系統。因此,服裝是一種具

1
有即時衝擊力的語言,傳達自我和羣體的身份。

有時,人們選購和配襯衣服時,有意無意地將或真或假的自我展示人前。他們希望透過
衣著打扮,展示或隱瞞年齡、性取向、尺寸、身形、經濟或婚姻狀況、職業、宗教信仰、
自我形象、態度及名望等個人特徵。在戲劇和電影中,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職業和立場,
服裝設計師費盡心思,把服裝的象徵意義加以運用,為角色搭配大家心目中典型的象徵
物品。這樣衍生了無數的定型(Sue Jenkyn Jones,2002 年)。時裝設計師的職責就是嘗
試透過服裝表達身份和外觀,設計更必須讓穿著者展現個人特質。

在現代社會,人們的衣著打扮不再受任何法規所限,選購服裝時往往取決於衣服的價格。
例如:富有人家較有能力購買華衣美服。而事實上,經濟因素影響各階層消費者對衣服
款式、布料、外型、品質和數量的要求。隨著科技發展,布料和縫製方法不斷推陳出新,
提升了時裝的品質和結構。

時至今日,時裝業完全不受地域所限。時裝店林立,服裝風格琳琅滿目,人們可以選購
不同價格、不同標準尺寸的時裝。在幾乎所有人都有大量選擇時,人們都可按個人喜好
配襯衣服,減少了經濟和社會因素的影響。

6.1.1 不同文化的設計意念
服裝反映時代變遷,反映某個特定時間的特定文化。歷史服飾詳細展示了昔日各種文化
時期的生活方式。

透過研究特定文化的歷史和設計師作品,可以找出衣服的外觀和功能如何隨著歲月演
變。研究亦有助人們理解時裝設計演變的原因,同時提高他們對社會、政治、經濟和科
技因素的認識,例如:態度和品味的轉變。深入理解歷史服飾有助預測未來時裝趨勢。
理解時裝的含義有助解釋這些轉變如何發生。

6.1.2 傳統西方服飾在 20 世紀的演變


每段時期都擁有與別不同的風格,其中有些時裝談不上安全或舒適,但卻能領導潮流。
舉例來説,在 19 世紀初,男尊女卑,社會期望女士穿著不切實際的腰封,以防止身體活
動。腰封緊束身體,穿上後令人幾乎無法呼吸。

有許多因素影響人們的衣著打扮。經濟因素影響當時流行或可選用的布料、風格和品質。
透過發展新布料和新縫製方法,科技也在時裝發展中發揮影響力。

在 20 世紀,全球大事、音樂錄影帶、電影和社會名人均對時裝產生重大影響。電影明星、
藝人和模特兒均極具影響力,珍․哈洛(Jean Harlow)、瑪麗蓮夢露到徐姿(Twiggy)
和麥當娜都為時裝帶來靈感。此外,身為國際知名人士,杰奎琳․肯尼迪(Jacqueline
Kennedy)和戴安娜王妃的時尚觸覺亦對時裝業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單單是健身錄影帶
亦足以帶動 80 年代的運動型打扮。了解對上一個世紀的時裝演變和趨勢,可掌握時裝風
格的演變,並了解著名設計師在演變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2
(A) 1900 - 1910:美麗年代 (La Belle Epoque)

(i) 背景

這是一個極度奢華、講究排場的時代。人們的消費超出本身的收入,並花費大量金錢購
買衣服。英法兩國的情況亦大同小異。當時男尊女卑,女性是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特顯
象徵中產階級的女性氣質,因此,衣服是用來象徵社會生活特質的細微差異。

在愛德華時代,女性時裝優雅端莊,充滿女性美。整個身體從耳朵到腳都包得密密實實。
胸部擠壓向前,臀部則往後傾,形成「S」形線條。肩膀因「燈籠」(leg-o-mutton)袖而
顯得寬廣。

(ii) 對時裝的影響

19 世紀時裝的進展和演變較慢。但到了 20 世紀,時裝的
發展卻一日千里,時裝設計師人才輩出,沒有其他時期足
可媲美。影響時裝的重要因素包括電影、電視、第二次世
界大戰、青年文化和女權運動。隨著社會更加發達,衣服
的外觀變得比保護功能更為重要。事實上,不少地方都視
服裝為一種藝術。

(iii) 女性時裝風格

20 世紀初的歐洲,1895 年至 1918 年可劃分為兩個時期。


分別是美麗年代(1895 年-1914 年,亦稱為愛德華時代,
(1890 年-1910 年)),當時的生活美好而且充滿希望,及
1914 年至 1918 年,西方國家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愁雲
慘霧中。在這兩段時期,人們的衣著均反映出當時的「氣
息」。因此,美麗年代的服裝(特別是女性服裝)優雅高
貴和極盡奢華,而戰時的服裝則簡單實用。

在美麗年代期間,法國是時裝之都,帶領女裝潮流。女裝
的手工變得更加考究,特出胸部線條,同時繼續以束衣收
緊腰線,再加上上半身向前傾的姿勢,看起來就像字母
「S」,形成了所謂的「S」型風格。

富裕階層過著豐富多彩的社交生活,經常參加舞會、晚
宴、市內的週末活動,還有賽馬、帆船和射擊等體育活動,
所以他們常有機會在各個正式及休閒場合展示時尚衣
服。舉例來說,女士的全身裙裙擺長而闊,兼有大量裙褶,
她們又常會以裙撐特出臀圍,並使用大量絲綢等輕盈布料。
圖 6.1

3
(iv) 女性配飾襯物

女士的帽子上綴有大量羽毛和絲帶等飾物,從圖 6.1 可見當時女性的打扮,整套打扮令女


士盡顯優雅及具女性美,但穿著起來有欠舒適。女士為求美觀,須以腰封緊緊束著身體,
腰封把胸脯往外擠而腰圍則往內收,最終呈現出新的「S」形線條。

胸墊(bust)、襯裙 (petticoat)和緊身衣用漿過的波浪邊裙飾作襯墊或襯裏,以獲得完美
的 S 形線條。這種線條因美國插圖畫家查爾斯․達納․吉布森(Charles Dana Gibson)的
插畫而聞名於世,因此亦被稱為「吉布森女郎」風貌(「Gibson Girl」look )。

(v) 科技影響

此外,汽車的發明亦為 20 世紀初的時裝設計師帶來新挑戰。開篷車司機和乘客均身穿特
別設計的服裝,以帽子和面紗抵禦風沙。隨著汽車面世而需要設計適合駕駛的服裝,罩
衣(dustcoat)便應運而生。道路乾燥而且骯髒,所以女士都穿上罩衣,保護身上的衣服。
為使保護更加全面,她們會穿上靴子、配戴護目鏡,又戴上大罩帽來遮掩臉部。

隨著電話、電燈和汽車等多項新發明面世,人們的生活質素得以提高,享有更多自由之
餘,生活節奏亦相應加快。新款的雙輪電單車風靡一時。阿米莉亞․布盧默(Amelia
Bloomer)為狂熱的電單車愛好者設計了一款實用的套裝,在背心裙內穿上在腳踝位置打
密褶的鬆身長褲,其後則改成於膝蓋以下打密褶的裙褲,命名為女裝燈籠褲(Bloomers)。

在那個年代,人只顧眼前享樂,毫不考慮將來,普遍入不敷支。雖然一些婦女積極爭取
平等,但大部分仍為傳統觀念所束縛,認為婦女應當為了丈夫而悉心打扮,並對丈夫言
聽計從。

(vi) 男性時裝風格

當時男性多穿著休閒服裝,方便日常工作及旅行。在美麗年代,英格蘭帶領男性時裝潮
流,而紳士的三件式套裝亦在這時期面世。出席正式場合時,男士會穿上長禮服(因其
闊腳、仿如裙子的外型而得名),頭戴禮帽。

(vii) 愛德華時代服裝外型的衰落

時尚的沙漏型服裝是為充滿線條美的成熟女士而設。在 1906 年之前,「S」形健康腰封


一直為時尚觸覺敏銳的女性奠定潮流方向。腰封將腰部束得極緊,以至臀部被迫向後翹,
而胸部則如白鴿的胸部一樣向前傾,產生「S」形。女士似乎在清楚表達他們應當亦渴望
擁有更獨立和自由的未來。

4
(B) 1910 - 1920:變革時代

(i) 背景

俄羅斯在 1904 年日俄戰爭中被日本擊敗,西方國家為之震驚,因而開始關注東方各國。


對東方和俄羅斯服飾著迷的法國設計師保羅․波烈(Paul Poiret)從中汲取了不少靈感。
他發起了腰封改革,主張解除腰部的束縛,讓胸部返回原來的位置。

隨著鐵路和汽車的發明,人們可到較遠的地方。為方便行動,沙漏形服裝退出歷史舞台,
取而代之的是更自然的服裝,而新風貌亦促進了女權運動。

女裝出現翻天覆地的轉變。繃緊的緊身上衣和鐘形裙子日漸式
微,裙子多採用柔軟的布料,而裙腳則變得較窄。

(ii) 文化影響

1910 年後,時裝大幅轉變。俄羅斯芭蕾舞團為當時的潮流設立
新指標,而巴克斯特(Bakst)所設計的舞蹈員服飾,不單顏色
豐富亮麗,而且外型獨特,更是帶領時尚潮流的佼佼者。加上法
國設計師保羅․波烈(Paul Poriret)的影響力,時裝界掀起了一
股東方主義浪潮,設計師將日本、俄羅斯、中國及印度的服飾元
素,與經典並帶有懸垂特色的古希臘及古羅馬服飾融合,設計出
風格截然不同的服裝。

(iii) 女性時裝風格

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變革是棄用腰封。沙漏形服裝仍然流行,但已
不再講究「S」形線條,亦不再凸顯胸部。保羅․波烈設計的旗
袍裙(hobble skirt)的裙腳極窄,穿者只能碎步而行,所以稱之
為旗袍裙。裙腳狹窄得女士穿著後幾乎不能將腳掌放在另一腳掌
之前。(參看圖 6.2)。為了不扯破裙子,波烈還發明了一種繫
在腳踝上的束縛帶。這款裙子迷人雅致,類似於日本的藝妓服飾。

高貴隆重的服裝亦變得較為休閒。與現時毛衫款式相近的樽領緊
身或 V 領毛衫與開襟毛衫及外套成為時尚標誌。

圖 6.2
(C) 1914 年至 1918 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

(i)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女裝設計較著重外觀,而實用性則僅屬其次。全身裙又長又窄。戰
爭期間,婦女要在工廠、農場、醫院和商店工作,發展出較實用的時裝設計。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 年-1918 年)爆發,扭轉了奢華享樂的生活態度及時尚觀念。男

5
性外出征戰,女性則接管家務,更在農場和工廠工作,亦駕駛救護車,維持各種服務的
日常運作。因此,女性多穿著簡樸實用的服裝,對實用性的要求凌駕時尚的追求。男士
多穿制服,而女士因需要接管男士的工作,所以衣服講求耐磨實用,這個要求對時裝的
影響力在大戰結束後仍未消散。

(ii) 男性時裝風格

當時,由於幾乎所有男性都要參戰,很難把這個時期的男性時裝歸納出某一種潮流。不
過,他們所穿的制服都是典型的軍服,顯出有別於其他時代的特色。軍服的實用性強,
又能配合戰場上的需要,而慶典所穿的禮服更為精細。

為了應付戰事,工廠都集中生產戰爭的必需品,非必需品的生產數量大幅減少。此外,
使用在其他衣服上的原材料受到限制,甚至缺乏供應,令男士即使在休假期間也只能穿
著制服。人們不得不將舊衣物左縫右補,直到實在破損得不能再穿。將枕套改裝成衣服,
對家居紡織品來説這也是平常事。

(iii) 女性時裝風格

至於女裝,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等設計師採用全新的針織布料,令時髦的男性
化時裝風格大行其道。戰爭期間,由於物資短缺,加上現代女性的新形象冒起,香奈兒
改變了設計風格。女性在戰時扮演了全新的社會角色,使她們裝扮自己的信心大增。香
奈兒還參考男性水手夾克和套頭上裝,設計出別具一格的女裝,並在戰爭結束後引進了
採用針織布料製作的全身裙和套裝。免燙針織物的外形和線條舒適簡單的設計廣受歡
迎,而休閒輕便的設計風格也令香奈兒聞名於世。

褲子在大戰時期是實用的衣物,無論在工廠還是農場穿著都合適不過。由於女士須肩負
維持國家正常運作的重任,她們對女性化打扮的熱忱亦隨之而冷卻下來,相反,寬闊、
狀似麻包袋的外套、沒有花巧褲腳的工衣、以及軍服型的夾克均是當時的流行裝束。參
與美國輔助軍團(American Auxiliary Corps)的婦女穿著的男性化外套和結實靴子同樣深
受歡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事結束後,桶狀的服裝外型嶄露頭角,而結合寬鬆
全身裙和夾克的設計,使女性的胸部顯得豐滿。

戰爭期間,女裝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裙腳上移。女士穿的裙子比以前短,裙腳破天荒地
縮短讓女士露出腳踝和小腿。大約在 1917 年,闊腳半截裙與地面相距 8 吋,外觀靈巧時
尚,而且容許更大的活動自由。

(iv) 和平年代

戰後,一切回復正常,人們普遍重拾歡顏,紛紛為和平而大舉慶祝。第一次世界戰過後,
這種歡樂的氣氛影響了服裝的生產和設計;和平年代掀起了樂觀主義,時裝亦開始朝著
革命性、愉快和青春的方向發展。女性對這次時裝熱潮的復興表現雀躍,因為過去只能
透過配給取得的物品如今供應充足。另一方面,男性終可重返家園,女性都希望自己的
打扮能夠令男性眼前一亮。

再者,經過上述的社會變遷後,女性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戰後,旗袍裙被認為過於修身,

6
最終被寬鬆的服裝所取代,例如:水手領恤衫和羊毛衫。她們還參加體育運動,把燈籠
褲當作健身服。

(D) 20 年代:時髦年代(Flapper Age)

(i)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文化上有很多轉變。女士變得獨立,可以自給自足,令傳統
的男女角色逆轉。她們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加上戰爭使她們得以經濟獨立,令她們渴
望男女平等。凡此種種,都有助她們建立自信,打扮得更加前衛。汽車日漸普及和航空
業的迅速擴展亦同時影響當時的社會。為了方便出外旅行,實用而簡單的設計紛紛面世。

至於時裝方面,女性並不想重拾舊有的生活或衣著方式。衣服不但變短,而且剪裁不再
像昔日般貼身,務求穿著時較為舒適和實用。社會對較少階級觀念和年輕活潑的時裝風
格需求日增。就在此時,絲襪亦面世,鞋子從此成為重要的配襯飾物。

20 年代對歐洲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當地開始充滿喜悅和樂觀的氣氛,並因而命
名為「喧囂的 20 年代」,但 1929 年出現大蕭條,這一切亦畫上句號。第一次世界大戰
過後,人們開始對戲劇、電影、夜總會和歌舞廳等娛樂活動出濃厚興趣。由於許多男士
在戰場上壯烈犠牲,女士必須在不同場合穿上華衣美服,讓自己顯得嫵媚動人,吸引男
士的目光。

(ii) 科技發展

此外,多項科技的發展影響了整體 20 年代的社會。當中包括汽車的普及、航空業迅速擴
展、收音機幾乎成為每家每戶的必需品,以及 1928 年正式推行電視廣播,都是在這個年
代開始的。國際主義抬頭,並隨著旅遊更加方便及媒體發達而推廣開去。

(iii) 渴望改變

戰爭令女性經濟獨立起來。兩性之間的平衡因戰爭而有所改變,企業不得不聘用更多女
性。從那時起,越來越多女性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而女權運動亦提倡女性應有權投
票。

20 年代初期的衣服休閒、簡單、實用。具青春氣息的時裝,以及由帕圖(Patou)和香奈
兒等設計師帶起的長方形服裝外型,亦大受歡迎。

除此之外,知名男女演員的衣著充滿魅力,對 20 及 30 年代大眾服裝的風格影響日益明
顯。隨著定期到電影院看電影的觀眾數目不斷增加,電影明星漸漸成為潮流指標。

20 年代,女裝的流行風格經歷急劇轉變,從女性化走到近男孩子的打扮。這股男性化扮
相熱潮,其實是女性宣示訴求的另一種途徑。她們渴望男女平等。在酒吧裡吸煙飲酒、
駕駛電單車、在夜總會勁歌熱舞,標誌著新一股青春和樂觀精神。

7
(iv) 音樂影響

音樂和舞蹈對 20 年代的時裝影響深遠。在美國已流行多時的狐步舞,於 1922 年傳到歐


洲。不久,人們設計出在舞池穿著的特製舞鞋和舞裙。查爾斯頓(Charleston)是融合時
裝與舞蹈元素的代表人物。 1926 年,他掀起了一股「短」裙熱潮。筒形的「短」裙綴以
金屬片,並以網紋覆蓋,令人不其然把目光集中在女性的腿部。

時髦女郎(flapper),又稱為女男孩風格(Garçonne style),
是一種全身裙時裝風格,特點是腰圍低,而且裙身垂直寬鬆。
穿著這款裙子的女士,通常會配襯珍珠長頸鍊,束短髮。與這
種風格相搭配的內衣除了短襯褲、連衫襯褲、女裝背心外,為
加強男性化的感覺,時髦女郎一族還會穿上令胸部變得平坦的
胸罩,營造扁平的線條。她們的化妝和眼部化妝較為隨意,產
生強烈的對比效果;又會在額頭戴上頭巾,然後在前方插上羽
毛。半截裙的長度是有史以來最短的,甚至會在膝蓋塗上胭
脂。絲襪更是風靡一時,女士會把絲襪捲至略高於膝蓋的位置。

勻稱的雙腿、彎曲的頸項、纖細的手臂加上爽朗聰慧的外表,
成為整個 20 年代人們最嚮往的裝扮。裙子長及小腿,腰圍較
以往低,接近臀圍的高度,既不會突顯胸圍,又不會突顯臀圍。
「矯平墊」(Flatteners)可以掩飾女性的曲線。從圖 6.3 可見
這種打扮。

(v) 女士的髮型

此外,在整個 20 年代,短髮都廣受歡迎。由於戰時女性必須
束短髮,短髮早已為人嚮往。早期的款式包括伊頓式髮型(Eton
crop)和充滿男性化的女男孩髮型(Garçonne cut)。這種髮型
與當時風行的鐘形帽相配。鐘形帽仿照士兵錫製頭盔的外型,
通常用米色戟絨製成。 圖 6.3

(E) 1929 年:大蕭條

(i) 背景

1929 年爆發「華爾街股災」,導致大蕭條。當時,紐約的股價暴跌,美國貨幣市場隨即
出現災難,同時席捲歐洲。因此,30 年代的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大蕭條時期。

(ii) 經濟影響

最終,大蕭條令西裝和全身裙回歸古典風格,因為這類服裝耐穿而且經久不衰。單件頭
的半截裙和恤衫是當時的一大重點。白色襯衫更為衣櫃內的必備品。

大蕭條於 1929 年爆發,經濟形勢不穩,促使裙腳變長,而不勻稱的「手帕型」裙腳,反

8
映了當時搖搖欲墜的經濟。由於許多女性都買不起衣服,家庭縫紉變得極為普遍。及至
30 年代,西方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發展都陷入谷底。

(iii) 大眾風格

縱觀這個不安和變革的時代,男裝發展缺乏方向,顯得嚴肅沉實,而女裝則回歸從前那
種欠缺想像力的風格。社會鼓勵女性重拾妻子和母親的傳統角色,部分歸因於就業率在
大蕭條期間受到影響。而對男士來說,運動服和便裝某程度紓緩了服裝普遍沉實的悶局。

(F) 30 年代:自然時代

(i) 背景

30 年代是眾所周知的大蕭條時期,經濟危機對社會和時裝界造成了深遠的衝擊。很多人
大部分的財富瞬間蒸發,他們要無奈接受較低的生活水平。人造絲這種人造纖維營造出
柔軟、懸垂、修長及自然的外型,在大蕭條期間成為絲綢的廉價替
代品,得到廣泛使用。人們最愛利用腰封收窄腰圍,塑造自然的身
形。裙子通常從膝蓋以下位置開始用 多塊三角形布料縫製而成
(godet)或齊褶。

(ii) 女性時裝風格

30 年代的女裝脫離了 20 年代男孩化、灑脫的風格,步進更為浪漫、
更女性化的服裝外型,裙腳放得更低。流行的服裝外型不再掩飾女
性的自然線條,反而著重透過狹窄的腰圍和高挺的肩膀,凸顯線條
美。為了吸引人們注意纖細的腰肢,新的潮流發展令腰封再次復興,
因為這些腰封正正有助收窄腰圍。從圖 6.4 可見這種打扮。

當時,晚禮服和泳裝出現了露背設計。女演員珍․哈洛(Jean Harlow)
亦帶起了一股穿著斜紋裁剪的長身晚禮服出席晚會的熱潮。「流線
型」恰好可以形容這十年的時裝,因為這種風格體現了女性的單薄
身軀、緊身服裝及藝術裝飾時期的珠寶的美態。

除晚禮服外,30 年代亦見證了女裝腰線的上升,女性開始追求修長
瘦削的外表。香奈兒引進了被稱為海灘睡衣(beach pajamas)的寬鬆
長褲,可當作沙灘裝或非正式晚宴的裝束,以寬鬆的短外套和荷葉
邊帽子搭配。

有闊腳、燈籠袖和肩膀墊子的女裝裙能夠凸顯線條。衣服的上半身
使用貼身的布料,領線的立體剪裁令人賞心悅目。女裝的裁剪式樣
極具特色。舉例來説,布料通常按斜紋來裁剪,達到緊身的效果,
賦予裙子流動的線條。
圖 6.4

9
半截裙通常由膝蓋以下開始的用楔布造成或帶有齊褶,並以歪斜或對角縫合的方式與裙
上身連接,而非在腰圍處接合。

將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凸顯背部的晚禮服和泳裝,露背的晚禮服和柔軟修身的日間服裝
風靡一時。人們對古銅色肌膚、健康外表和纖細的身材趨之若騖,泳裝因而越來越受歡
迎。兩件頭泳衣開始普及,包括不及膝的深色短褲,而人們在做運動及游泳時會加穿低
領上衣。

另一款廣受愛載的服裝是現成套裝。這類套裝在當時尤為流行,亦奠定了第二次世界大
戰之前大部分時期的時裝潮流。日間服裝和晚禮服的風格截然不同。簡單樸素的度身訂
造日裝,服裝外型展示出從男孩化到「維納斯」式的轉變,而當時的晚禮服更把「維納
斯」式的轉變體現得淋漓盡致。晚禮服的服裝外型曲線玲瓏,令人不其然注意穿衣者的
背部和臀部。女士穿上長度與芭蕾舞裙相若的低領長裙,再搭配繫有絲帶的探戈舞鞋,
營造出充滿女性韻味的整體印象。

(iii) 女士髮型

男孩化的髮型在這個時期已不合時宜。為了配襯這種強調曲線的全新服裝外型,女士選
擇厚重、波浪型的髮型。與 20 年代普遍將頭髮留長相比,30 年代的電影明星掀起了電燙
和漂染頭髮的熱潮。年輕女子都不喜歡戴帽子,而上年紀的女士則喜歡配戴各種頭飾。
帽子或貝雷帽有時側向一邊,有時還會加上面紗。

(iv) 藝術運動的影響

不同的藝術運動理念融合到時裝上。艾爾莎․夏帕瑞麗(Elisa Schiaparelli)堪稱最當時
得令和最具創意的設計師。她的才華與超現實主義藝術完美結合,設計出滑稽而有趣的
風格。她還利用了革新的技術,例如:當其他設計師都選用純天然纖維的時候,她卻使
用人造纖維。夏帕瑞麗的作品設計得充滿趣味性,例如:像鞋子的帽子,在手套外面裝
上指甲,以及她的代表作:以龍蝦作裝飾的優雅禮服。

(v) 男性時裝風格

相反,男裝仍然顯得保守和隨意,而且會穿很多件衣服,一層搭一層。事實上,歐洲在
這十年間的冬季的確異常寒冷。為了禦寒,男士都穿著大衣、襯衫、西裝、帽子和圍巾
保暖。以軍事式肩章作裝飾的雨衣是當時流行的戶外服裝。

10
(G) 40 年代:肩墊風格的時代

(i)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於 1939 年爆發至 1945 年結束。戰爭期間,由


於很多紡織品都用於製作軍服和裝備,布料出現短缺。於是,
各種風格的服裝均變得更修身,而短裙亦成為時尚。市面上幾
乎找不到尼龍長襪。

許多女性加入勞動大軍;在辦公室和工廠工作,代替那些在軍
隊服役的男性。寬鬆長褲和連身衣褲成為工廠女工的標準工作
服,而女性上班族則穿著度身訂造的套裝。

至於時裝界,裙腳已回到及膝水平,凸顯年輕女性身體的簡單
自然曲線,而墊肩讓肩膀看起來更寬闊。戰爭結束後由法國設
計師帶頭,對抗戰時的風格。他們利用供應充足的材料設計出
女性化的大擺裙服裝外型。

(ii) 戰時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時裝界帶來了很多變化。其中,組合及配搭
的時裝技術(mix & match)面世。在歐洲各地,40 年代初期可
說是一個動盪的時期。戰爭再次影響時裝,正如在第一世界大
戰時經歷的相若。舉例來說,由於原材料短缺,人們開始穿著
風格簡單的服裝。此外,由於女性返回工廠及農場工作,男性
離家奔赴戰場,服裝對耐磨性及實用性又變得講究。戰爭引起
的短缺問題,令大多數貨物需要配給,影響了服裝的剪裁和風
格。布料需要配給,意味著女士的全身裙和半截裙均變得更加
貼身,同時裙腳收高至及膝長度,節省布料。

為協助控制服裝的品質和價格,英國政府下令國民穿著工作
服。工作服的設計保守簡單,在製作過程中盡可能使用最少的
布料。這種裝束如圖 6.5 所示。
圖 6.5
(iii) 女士的墊肩風格

第二次世界大戰令女性的心態和服裝產生重大的變化。法國被佔領期間,香奈兒、迪奧
(Dior)和維奧奈特(Vionnet)等大型時裝公司被迫暫停營業。女士的裝扮有如同出一
轍都是寬闊的墊肩、短半截裙和修窄的腰圍。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觸發了一段艱苦時期,
時尚服裝一旦顯露財富或設計浮誇,都會被視為品味低劣。

(iv) 物資短缺

由於物資嚴重短缺,人們試圖尋找其他方法取而代之,例如:絲襪供應不足,便在腿上
繪畫線條或穿上尼龍長襪,而短襪也是另一種代替品。在戰時的種種限制下,想打扮時

11
尚唯有靈活變通。

美國、法國和英國各自頒布緊縮條例來控制國家開支。不過,英國在 1941 年的布料配給,


對女裝產生了更直接的影響,造成了 1942 年的工作服和對服裝的規限。

1942 年,美國政府通過 L- 85 法案(Law L-85),限制製作服裝時,每件衣服最多只能使


用 3.5 碼布料。皺邊和齊褶受禁制,每件恤衫或襯衫只能有一個口袋,而褶邊最多闊 2 吋,
一件連身裙的褶邊最寬也不可以超過 72 吋。裙腳收高至到略低於膝蓋。衣服不能附帶金
屬結,因為打仗需要大量金屬。至於男裝,袖口、背心、明袋、布腰帶和齊褶等細節都
要放棄。

(v) 女性時裝風格

便服褲變得相當流行,解決了女士要在裙下穿長襪的問題,因為長襪在戰爭時期供應十
分有限。穿著便服褲的時候,通常會載上頭巾,配上美軍款式的外套。這種外套適合平
民穿著。戰爭期間,美髮相當奢侈,因此頭巾這種配襯飾物便大派用場。頭巾包裹整個
頭部,掩飾凌亂的頭髮。

這段時期,軍服的風格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那麼剛烈,例如:不會使用肩章。相反,
手袋和鞋類採用皮革,以及利用各種合成物料取代羊毛。

(vi) 美國時尚的冒起

第二次大戰時期,巴黎被納粹軍佔領。許多女裝設計師離開法國,留下來的亦暫停業務,
直到戰事結束為止。由於與敵國的貿易中斷、加上緊縮條例及凡事以戰事為先,歐洲的
時裝公司在此期間經歷重重困難。這對來自美國的便服來說,是個極大的機遇。因此,
當巴黎在戰爭期間遭受社會及經濟封鎖時,一些具有天賦的美國設計師開始嶄露頭角。
美國對時裝和大眾文化的影響日益加深。荷里活電影和電影明星亦對時裝產生了深遠影
響。

大戰結束後,歐洲城市已沒有時尚的餐館,或者盛大的派對刺激典雅服裝的發展。奢侈
品的徵稅亦令人們對消費卻步。

(vii) 法國時尚的復興

在 1946 年,法國女裝的特點是腰圍窄、臀部圓、裹身大衣、緊身襯衫和具層次的衣領。
晚禮服洋溢浪漫氣色,有些配有緊身上衣和幾碼薄紗構成的半截裙。流蘇、刺繡、羽毛、
花辮、珠飾品和皮草得到廣泛使用,與戰時的簡樸風格形成強烈對比。巴黎亦再次成為
舉世聞名的時裝之都。

12
(H) 1947 年:新風貌

(i) 背景

第二次戰爭期間的布料限制,衍生出度身訂造並加上墊肩的男女時裝風格。戰事結束後,
布料恢復供應,每個人都急於批評戰爭時期的時裝脫離正軌。年輕女性渴望浪漫風格的
裝扮。人們需要某些東西來對比戰時的緊縮措施,才可顯
示戰爭真正結束。因此,迪奧的新面貌在當時的確能夠滿
足他們的需求。

(ii) 迪奧新面貌的誕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時裝界在 1947 年發生了一件戲


劇性的事件。法國設計師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
在巴黎的時裝公司重開時推出了名為「新風貌」 (又稱「花
冠系列」(Corolle Line))的時裝風格。由於戰事結束,
男性重返家園,新風貌以自然的圓肩、纖細腰圍,以及一
條長身且有密褶的半截裙為特色,正如圖 6.6 所示。裙腳
低至腳踝對上的位置,裙褶極為細密。製作過程使用了大
量布料,同時採用硬襯布及波浪邊厘士的襯裙。墊肩已徹
底沒落,由柔軟的肩膀代替之前四方型的男性化服裝外
型。胸部的線條成為重點,而腰線就再一次提高和修窄。

L- 85 法案廢除後,經過過多年風格單調的女性,歡喜雀躍
地接受新風貌。裙腳在一夜之間徹底轉變,這在歷史上是
絕無僅有的。戰爭結束後,反對戰時風格的活動隨即展
開。而新風貌線條誇張,又用上大量布料,在當時曾經轟
動一時,與戰時的時裝風格形成鮮明對比。

(iii) 和平時代

到了 50 年代,人們已普遍從第二次大戰的恐懼及於 40 年
代末期的戰後短缺中恢復過來。樂觀精神迅速蔓延,人們
對未來充滿憧憬,而且十分珍惜重拾的安穩。這種心態引
致很多後果,包括「嬰兒潮」的爆發,以及對時裝界的興
趣日益濃厚。
圖 6.6

(I) 50 年代:讓美好時光延續

(i) 背景

50 年代是一個繁榮昌盛的時代,在這十年間,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劇變。電視大受歡
迎,現成服裝成為主流的裝束,數目不斷增加的年輕人成為時裝界的一大焦點。在這段
時期,人人推崇「自由」,追求更為舒適的風格,腰封日漸被淘汰。

13
(ii) 媒體事件和名人的影響

言是一個對女性時裝而言是一個充滿樂趣的時代。電影明星令美國對服裝的影響得以延
續。許多女演員引領著時裝潮流和極限。電影《風流寡婦》
中,珍․曼斯菲和瑪麗蓮․夢露憑藉一件收緊腰圍並把胸部
推前的内衣,把人們的注意力帶到了豐滿的胸部曲線上。美
國女演員柯德莉․夏萍將時尚推至另一個極限。她把頭髮往
後梳成馬尾辮,穿上黑色緊身連衣褲和芭蕾舞鞋,從此弱不
禁風的外表也成為時尚標誌。

(iii) 女性時裝風格

克里斯汀․迪奧不斷創造出新的時尚風貌。他的設計包括 A-
型的服裝外型,又即梯形連身裙(trapeze dress),以及低腰
的 H-型裙。Y-型時裝系列亦主導了當時的時裝潮流(圖 6.7) 。
當時女士的半截裙下擺很寬,使用最少 4 碼布料製造,並由
硬襯布和裙環支撐。不同長度及不同品牌的便服褲亦開始出
現。

小喇叭褲(Clam digger)和七分褲成為體育活動和課餘場合
的常見服飾。不同長度、具不同風格的手套適合不同場合,
亦成為廣受歡迎的配襯飾物。

在 50 年代初期,袖子通常較短,或只有四分三長。相反,衣
領的種類較多,包括遮蓋肩膀的大號衣領、遮蓋下巴的高衣
領、配有領帶的翻捲或繫結衣領。半截裙的長度及至小腿中
間,通常在膝蓋對下位置呈喇叭形散開。緊腰帶用作凸顯腰
圍和臀圍。具有寬袖和斜肩的斗篷式外套亦大行其道。女士
通常會在套裝外配襯披肩,而皮草就普遍用作衣領和袖口的
圍邊。 圖 6.7

(iv) 科技的影響

除此之外,藝術、科技和科學領域均突飛猛進。俄羅斯發射了第一枚人造衛星,電視亦
日益普及。隨著通訊得到改善,新的服裝在世界各地傳播。因此,來自巴黎的消息可以
迅速傳遍其他時裝中心。

(v) 現成脲裝的誔生

兩類截然不同的服裝組羣漸漸浮現。第一類是處於青春期後期及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
他們對服裝有著濃厚興趣,願意為時裝大灑金錢,成為時裝界的一股強大力量。時裝界
視這種情況為創造和擴大現成服裝市場的機會。年輕人喜歡穿著能夠反映自己的生活方
式和嗜好的衣服,而不是跟隨父母的風格。這些年輕人往往直接對抗主流的時裝趨勢,
經常穿上黑色樸素的成衣,表達自己的個性。

14
(vi) 高級女裝的復興

第二類是獲得社會認同,緊貼女裝設計潮流的組羣。這
段時期,他們追捧精緻的打扮,渴望不落俗套、雍容華
貴的外表。克里斯汀․迪奧是他們最鍾愛的設計師之
一,他的成功始於 1947 年,直至他於 1957 年去世。伊
夫․聖羅蘭 (Yves Saint Laurent) 繼承迪奧成為迪奧設
計公司的首席設計師,並開創新的時裝潮流。當時,其
他革命性風格和最受歡迎的設計師包括巴黎世家
(Balenciage)、紀梵希(Givenchy)和香奈兒。

(vii) 便服的崛起

50 年代中後期,青年時尚深受埃爾維斯․皮禮士利
(Elvis Presley)、占士甸 (JamesDean) 和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nado) 等藝人的影響,例如:模仿他們穿著風
衣、白色汗衫、牛仔褲、工人褲,還有龐帕多(pompadour)
髮型。

不管是甚麼原因,年輕女士接受了兩件頭服裝,例如:
半截裙配以羊毛衫、反褶牛仔褲外搭配超大碼襯衫,或
者穿緊身羊毛衫時隨意繫上頸巾,以及在裙面以多層硬
挺碎花式尼龍襯裙點綴的百褶裙。這種裝束如圖 6.8 所
示。至於大眾時裝方面,藍色牛仔褲開始流行,人們將
有領套頭外衣作為閒時的打扮,代替衣領和領帶。50 年
代末,長髮風摩一時,同時縐邊半截裙重新流行起來,
作晚禮服穿著,正好類似 18 世紀後期婦女所穿的裙子。 圖 6.8

(viii) 男性時裝風格

在男裝發展史上,50 年代被稱為「穿灰色法蘭絨西裝的男性」。這個形容來自斯隆․威
爾遜(Sloan Wilson)的著作。常青藤大學聯盟的學生風格是年輕男性的典型裝束:牛津
式鈕扣襯衫、淺口便鞋和幼身軍服式領帶。對於各個年齡層的男士來說,麻袋式剪裁的
窄翻領灰色西裝搭配條紋領帶、牛津式翅膀型尖頭鞋和一頂灰色軟呢帽就是當時的上班
「制服」。

(J) 60 年代:搖擺的 60 年代

(i) 背景

整個世界在 60 年代動蕩不安。古巴革命導致東西方之間的「冷戰」。越戰使人痛恨戰爭,
而動盪不穩更令有些人仇視整個社會。公眾透過反傳統的時裝風格來宣洩不滿。除此之
外,崇性主義使人們更加注重「性感」 ,服裝因而暴露出更多身體部位。從那個年代開始,
超短迷你裙搭配窄身靴,還有嬉皮士風格成為潮流。

15
此外,由於科學界正著力研究人類登陸月球的方法,大眾的腦海都充滿對太空漫遊的幻
想,而這種興奮情緖在許多設計師的設計中均可窺見一二。這個年代,男裝和女裝不分
彼此,其中一個原因是「中性」(「unisex」)風格的興起,特色是服裝適合男女穿著。

總括而言,60 年代和 70 年代是充斥著活動、暴力、抗議、叛亂、實驗和反主流文化的時


代。在這二十年發生了很多戲劇性的事件。時裝潮流經歷巨變,新設計師崛起,更多國
家開始對時裝界產生影響。60 年代早期,年輕人從昔日的時裝獲取靈感,歐洲時裝界展
現出懷舊的主題。年輕人看懷舊電影,當中的電影明生穿漩渦裙和頸巾、順滑的織物及
鴕鳥羽毛。長及小腿、寬肩和軟緞布料廣受歡迎。

(ii) 美國電影的影響

與此同時,藍色牛仔褲因美國電影的影響而流行起來。在美國和歐洲各地,牛仔褲漸漸
成為日常服裝。對於抗議發明及發展核武等各種「社會惡行」的示威者而言,牛仔褲幾
乎是他們的「制服」。

(iii) 名人的影響

另一方面,當時的傳統時裝舞台深受美國第一夫人積奇蓮․甘
迺迪(Jacqueline Kennedy)的影響。她塑造出輪廓鮮明、簡單樸
素的個人風格,受到世界各地不同經濟水平的女士愛載及仿
傚。積奇風格(Jackie Look)由香奈兒風格的圓領套裝或全身
裙搭短夾克所組成。全身裙通常是無袖的,而夾克的袖子則全
年都是四分三長。A 型半截裙的長度及膝,或略低於膝蓋,與
低跟輕便鞋搭配穿著。

晚裝的特色是高腰。積奇風格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蓬鬆的髮
型、藥盒帽(pillbox hat)和大鈕扣。鈕的直徑為兩吋,被釘
在喉嚨附近的位置。

(iv) 60 年代的全新服裝外型

至於年輕女士的服裝,這個時期最特出的潮流先峰必定是倫敦
著名設計師瑪麗關(Mary Quant),以及她在 1962 年創造的
迷你裙。迷你裙受到西方各地年輕女性的狂熱追捧,更掀起了
一股用連褲襪代替長襪的熱潮,同時令聚氯乙烯長靴興起。這
種裝束如圖 6.9 所示。法國設計師安德烈․庫雷熱(Andre
Courreges)發明了名為白色低鞋跟靴子(white go-go boots),
可謂畫龍點睛。正是在這個時候,美國加州設計師魯迪․基諾
里奇(Rudi Gernreich)設計出透明的女裝恤衫和無上裝泳衣,
震驚整個時裝界。

圖 6.9

16
(v) 科技發展帶來新的時尚浪潮

除此之外,60 年代是所有科技物料的黃金時期,更是合成時裝的繁榮時期。由於科學界
正著力研究人類登陸月球的方法,大眾的腦海都充滿太空漫遊的幻想,而這種興奮情緖
在許多設計師的設計中可窺見一二。

女裝設計師和宣揚反建制的年輕時裝店均認為人造物料是前衛的。服裝和配襯飾物都採
用塑膠製作,包括 Paco Rabanne 在 1966 年發表的以彩色塑膠碟製成的全身裙,用塑料代
替金屬製的拉鍊,以及早期把光纖融入衣袖作裝飾(Handley,1999 年)。聚酯纖維是代
表 70 年代的布料,包括純天然纖維或混紡天然纖維,時至今日,人造纖維已成為常用的
布料(Eliso De Co,2000 年)。

(vi) 英國時裝的興起

在 60 年代,披頭四樂隊 (Beatles) 和滾石樂隊 (Rolling Stones) 等流行組合對年輕人的打


扮和生活方式均產生了巨大影響。倫敦成為一個時裝重鎮,而國王道(Kings Road)及卡
納比街(Carnaby Street)等地方則成為「搖擺的 60 年代」的中心。

1964 年,披頭四樂隊訪問美國,從此,英國的影響滲入美國的時裝及音樂領域。藝術世
界充斥著大膽的圖案、鮮明的顏色、圓點和條子等光學圖案。這種新興的現代藝術形式
影響了 Mod 時裝風格(又被稱為卡納比街風格),而英國模特兒徐姿和珍․史雲普頓(Jean
Shrimpton)更將此風格演繹得淋漓盡致。

(vii) 中性風格的誔生

隨著 60 年代的演進,男孩子和中性的風格進一步普及。一些女士開始穿著傳統的男性衣
服,包括黑色、男裝款式的鞋子、蘇格蘭方格花紋的夾克和長褲,再配上對比鮮明的背
心和花款絲綢襯衫。

男孩子風格並不只限於「街頭時尚」,而且更被當時的頂尖設計師採納。令女士欣喜的
是,法國設計師伊夫․聖羅蘭在 1966 年引進了剪裁考究的褲套裝,帶來了手工精緻的時
裝風貌。這款套裝帶給女士舒適感覺,一種迷你裙無法給予的體驗。起初,並不是所有
場合都接受這種套裝,女士身穿這些套裝不能進入某些餐館,但形勢最終還是為了迎合
大眾而轉變了。

(viii) 男性時裝風格

相反,男性時裝在此時「軟化」下來。男士束長髮,女性化的細節和布料使用得更多,
當中以晚禮服尤甚。60 年代男士出席正式場會的衣著深受意大利設計師的影響,但年輕
人的反叛思想卻對男裝便服產生強烈影響。便服的潮流是隨便和反建制的風格。男士將
頭髮留長,並脫下西裝和領帶。而鮮艷的顏色亦開始走進男性的衣櫃裡。

(ix) 時裝裙腳變化多端

1969 年,裙腳設計各有不同。設計師打造出迷你裙、超短迷你裙、中長裙(迷地型)和
長裙(迷嬉裝)。衣服混合不同長度是時髦的指標,例如:迷你裙襯長外套或背心。長

17
外套和羊毛外套對於天寒地凍時仍穿著迷你裙的女士而
言是非常實用的。許多女士在未決定自己的服裝取向
時,仍會堅持選擇套裝。最終,迷你裙備受青睞,中長
裙和長裙卻被淘汰。

(x) 嬉皮士風格的誔生

在這十年當中浮現出的政治、社會和經濟問題到了七十
年代越來越嚴重。人民常常抗議政府,從而產生了一羣
「嬉皮士」(Hippie)。普羅大眾的態度其實與「嬉皮士」
一樣,只是未有身體力行加入他們的行列。於是,他們
穿上類似嬉皮士的裝束,表示支持嬉皮士。60 年代後期
男裝和女裝都出現了嬉皮士裝束。休閒牛仔裝和嬉皮士
裝束的熱潮再次掀起,主題依然以中性為主。

嬉皮士的裝扮大概是 50 年代披頭族(beatniks)的延續。
他們的衣服包括拼布圖案的上衣、牛仔褲、帶條紋格子
的襯衫,並以印花、銀鈕或刺繡(圖 6.10)作裝飾。胸
圍此時被時裝界摒棄。雖然這種打扮極具個性而且隨
意,比爾․吉布(Bill Gibb)、桑德拉․羅茲(Zandra
Rhodes)和羅拉․雅斯里(Laura Ashley)等一眾設計師,
仍能成功將一些嬉皮士風格的元素融入商業時裝內。 圖 6.10

(K) 70 年代-夜夜笙歌和聚酯天下(Boogie Nights and Polyester days)

(i) 背景

60 年代末期的中性時裝熱潮,一直持續至 70 年代初期。男女的風格相同,並採用同樣的
布料和顏色。女士穿著類似男士西裝和領帶的套裝已經成為時尚。勞工階層中,寧可穿
著長褲上班的女性日益增加,在文化層面上亦逐漸容許這種打扮。

女士穿著長褲,似乎打破了性別和階級的分野,導致女性反歧視的運動和男女平等文化
逐漸形成。

另一方面,年輕人也在倫敦聚集形成一種「龐克文化」(Punk Culture)。他們是失業人
士和反政府人士,令保守主義者開始鼓吹「迷地服飾」(Midi dress),來對抗這種文化
衝突。事實上,大多數人都擁有一個共同理念,就是形造一個沒有社會衝突和戰爭的和
平社會,因此,他們傾向設計簡單舒適的風格,而非激情澎湃、講究細節的裝扮。

總括而言,對時裝界而言,70 年代是激情燃燒的年代。時裝潮流發生劇變,新設計師嶄
露頭角,更多國家對全球的時裝界產生影響。

18
(ii) 別具特色的街頭時裝

隨著 70 年代的演進,新的「街頭風格」時裝興起,這類風格靈活多變。艾頓●莊(Elton John)
和大衛․寶兒(David Bowie)等明星,以及隨後的性手槍(Sex Pistols)等「龐克」組合,
紛紛領導了「街頭風格」的時裝。染髮、衣服上掛滿釘子、佈滿線條等細節亦隨之冒起。
人們借用中性服飾雜亂和色彩鮮艷的特徵,並將其誇大,刻意弄得毫無品味。這種風格
被稱為「華麗搖滾」(Glam Rock),多支搖滾樂隊都穿著這類顏色不協調和運用閃爍布
料的衣服,並且濃妝艷抹和穿上鬆糕鞋。

龐克服裝用別針或環和壓鈕作裝飾並把各部分連接起來。這種潮流發源於倫敦,靈感來
自龐克搖滾樂隊,並迅速蔓延至國外。龐克是一種帶有威脅意味的中性裝束,穿著的主
要是年青人,而目的是使人震驚。「龐克友」在圓領汗衣和夾克上畫滿憤怒的口號,又
故意磨出窟窿。他們連鼻子和耳朵都穿上別針或環,頭髮又染成觸目的顏色,化上令臉
色顯得蒼白的妝容,再圍著眼部塗上黑色的眼影。

這時,和平與愛的嬉皮士精神,和他們的「花之力量」 (flower power)時裝漸漸被遺忘,


取而代之的是強硬的現實主義。人們不再為環境污染、核武器等等廣泛的社會議題而抗
議,轉而關注本身的問題。70 年代後期,失業率不斷攀升,時裝反映了當時普羅大眾的
絕望情緒。

充滿浪漫氣息的愛德華風格(Edwardian look)亦在此時流行起來,影響力更持續了一段
長時間,形成鮮明的對比。加州設計師傑西卡․馬克蘭托克(Jessiaca McClintock)設計
的 Gunne Sax 禮服深受各個年齡層的婦女愛載。這款禮服的設計風格非常女性化,洋溢著
鄉村氣息,由長身的波浪邊半截裙和飾有傳統印花圖案的高領女裝恤衫組合而成,並以
鈎織圍巾配襯。

(iii) 女性時裝風格

70 年代早期,女性喜愛穿著熱褲。熱褲是迷你裙和褲套裝結合而成的產物。牛仔褲依然
大行其道,笨重的鬆糕鞋是當時時興的配襯飾物。在 70 年代,真正廣泛流傳的時裝是破
舊的長褲、熱褲和褲套裝。這些服飾都是 60 年代異國風味的最後一股旋風。從前,這些
時裝只會作為運動服裝和便服,但時至今日,幾乎在任何場合都適合穿著。就晚裝而言,
長褲套裝(trouser suits)深受歡迎,相比日間服裝,這種套裝的風格較為柔和,顯得沒有
那麼男性化。

牛仔褲依然風行,但大都經過漂染、深淺條紋、刺繡和紮染。而經典的牛仔褲往往被裁
剪成另一條帶拼布特色的褲子。到 1973 年,女士又再次擁戴古典的女性化風格。美國設
計師黛安․馮芙絲汀寶(Diane Von Furstenberg)推廣運用了多功能的針織布料的覆疊全
身裙。

(iv) 男性時裝風格

男裝出現了花花公子(dandy)的形象。男士穿著以閃爍的聚酯纖維和棉布製造的衣服。
70 年代早期,大蝴蝶領結、寬衣領和寬領帶都風靡一時。在男性休閒西裝和兩件頭套裝
中,聚酯纖維的演繹最為誇張。這種衣服由休閒褲和夾克組成,以大衣領和縫有明線為

19
特色。夾克下通常會配上一件鮮艷的花襯衫而不配領帶,襯衫的衣領翻到夾克的衣領外。
風格顯得輕巧。不過,有人認為休閒的西裝是最糟糕的男性時裝。

(v) 媒體事件和名人

電影的流行創造了時興的形象。《週末狂熱》鼓吹男裝和女裝的迪斯高 (disco)打扮。《油
脂》(Grease) 令 50 年代的時裝風貌復興,包括編上菱形圖案的毛衫和馬鞍鞋。安妮․霍
爾(Annie Hall)為女性帶來寬鬆和層次打扮的靈感。《星球大戰》(Star War) 掀起穿著
披肩、平底靴及金屬和金銀線織物的熱情。

毫無疑問,60 年代和 70 年代發生的重大變化之一,是時裝越來越顧及大眾市場,精英主


義的時裝元素不再領導時尚。此外,自 70 年代開始,由於教育水平提升和消費力增長,
人們對品質和價值的要求不斷提高。經濟衰退鼓吹古典風格復蘇,因為女士已不可能花
大量金錢購買時裝。現在,時裝必須價格合理、個性鮮明並且用途廣泛,令各行各業的
人士在不同場合中都可以穿著。

(L) 80 年代-權力服飾(Power Dressing)的年代

(i) 背景

越來越多女士夢想像男士一樣成為行政人員。可是,當時
無論任何較高級的職位,尤其是管理階層,女性仍未得到
平等的僱傭待遇。權力服飾令她們的外表變得能幹體面。
「權力服飾」是因為 80 年代一個熱播的電視節目所帶起。
人們渴望像節目中的角色一樣,因此視「權力服飾」為時
尚。權力服飾的風格特色是寬闊、有墊肩、大件夾克、光
亮的布料、匹配的帽子、緊身半截裙和高跟鞋。半截裙有
長有短。

在 80 年代中期,隨著人們健康意識提高,全美各地掀起了
健身運動的熱潮。人們希望保持美好身段,以便穿著凸顯
身型的服裝,炫耀自己的身材。

(ii) 女性時裝風格

80 年代,查理斯王子(Prince Charles)和戴安娜王妃 (Princess


Diana)的童話式婚禮,為炫耀消費的時代揭開了序幕。轉眼
間,戴安娜王妃已從一名 19 歲的羞澀女孩,變成充滿自信
的時尚偶像。戴安娜王妃的髮型、高皺摺的衣領、平底鞋、
帽子、手套和細緻優美的線條引領時尚潮流。美國第一夫
人南茜․列根(Nancy Reagan)亦以她的紅色禮服影響著時
裝界。

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的女性變得更加自信,她們在肩膀上

圖 6.11

20
牢固地加上美式足球線衛的墊肩,昂然走向工作場所。80 年代,人們對肩膀表現出明確
的興趣,使用的墊料甚至比 40 年代還要多。美國設計師諾瑪․卡邁利(Norma Kamali)
使墊肩再次風行。卡邁利更令抓毛絨或吸汗布料變得時尚。

在 80 年代前半期,女性行政人員的正式裝束與 70 年代時同樣重要,但比 70 年代的「Molloy


Clones」更加多姿多采和教人雀躍。80 年代,美國設計師麗詩․加邦(Liz Claiborne)因
設計出適合在職女士需求的服裝而一舉成名。

(iii) 媒體事件和名人

錄影帶和電影再次影響時裝發展。女演員珍․方達(Jane Fonda)發行了一輯健身錄影帶,
並發佈了一系列健身時裝。緩步跑運動服和跑鞋成為健身熱潮和這個年代時裝的一部
分。觀眾及運動員均穿著同樣的衣服。珍妮弗․貝爾斯(Jennifer Beals)在電影《閃舞》
中的造型,帶起了破裂式運動衫(ripped sweatshirts)的潮流,並推動了緊身裝的熱潮。

最終,70 年代後期的健身熱潮為運動服裝界帶來了重大變革。舒適和實用無比的彈性人
造纖維開始流行起來。男男女女湧入健身室、水療館和體育館,創造了一個巨大的運動
服裝市場。這類服裝不僅實用,風格更是引人入勝,令人賞心悅目。顏色鮮艷的萊卡與
襪褲搭配穿著,厚襪會穿在腳踝位置。萊卡是健康舞的首選布料。

搖滾錄影帶亦影響了年輕一代的時裝。年輕觀眾十分留意仙蒂․勞博爾(Cyndi Lauper) 、
王子樂隊(Prince)、喬治男孩(Boy George)和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引領
的時裝潮流。麥當娜(Madonna) 以曲 Like a virgin 令流行音樂界大為傾倒,她的十字吊墜、
厘士內衣、貼身內衣以及由珠寶啓發的服裝都曾風靡一時。

(iv) 80 年代的時裝設計師

80 年代的時裝風格受日本、意大利、法國、英國和美國等多個國家影響。美國設計師凱
文․克萊(Calvin Klein)和歌莉亞․範德比爾特(Gloria Vanderbilt)因設計牛仔褲熱潮
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社會掀起了追求健康生活和運動的熱潮,啟發了設計師採用運動
衫常用的布料,設計各種不同款式的衣服,而這種布料以前只用於製作運動服。帶有墊
肩的上裝和寬身窄腳長褲,營造出倒三角形的服裝外型,構成身體精幹、肌肉發達的感
覺。至於歐洲,阿瑪尼(Armani)為職業女性及意大利的主流裁縫業定下時尚基調。拉
格斐爾(Lagerfeld)和拉克魯瓦(Lacroix)亦為法國時裝帶來生氣。

(v) 日本設計師的崛起

山本耀司、三宅一生和川久保玲等日本設計師引入了剪裁精巧的衣服。他們帶領的寬鬆
剪裁、陰鬱顏色及中性多層次造形,在 80 年代初已經成為主流,成功地改變時裝界的面
貌。

21
(M) 90 年代-從休閒到簡約主義

(i) 背景

90 年代,資訊快速流通,時裝潮流可以輕易傳遍世界各地。女士可以跟隨自己的喜好來
揀選服裝。不同羣體選擇不同風格的時裝,並創造了屬於自己的風格和影響力。隨著時
裝發展日新月異,人們又可輕易取得更多時裝資訊,形形色色的時裝風格多不勝數。每
個設計師都要有與別不同的時尚標籤,才得以在時裝界佔一席位。

不論男裝還是女裝的外形,都漸漸變得更為自然。同時,風格變化萬千,從寬鬆的褲子
到緊身的襪褲,從特大號襯衫到修身上衣。在這個獨特的時期,時裝依然不斷變化。

(ii) 不分男女的時裝風格

90 年代初期受到經濟衰退困擾,但到了 1997 年,華爾街已復原得七七八八,更享受了史


上最長的牛市周期。時裝界也經歷了一些極端趨勢。首先是浪人(grunge)風格的出現。
這種風格由戰鬥靴與無袖吊帶裙的搭配中體現出來。其次,是現成衣設計師赫爾穆特․
郎(Helmut Lang)、凱文․克萊(Calvin Klein)和吉兒․桑德(Jill Sander)開創的簡約
主義運動。復古風氣和體育運動亦對 90 年代後期的時裝造成重大影響。

總括而言,時裝潮流已朝著更加休閒的方向發展。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在工作、旅行
和派對等場合的裝扮都不再拘束。男士、女士和兒童都穿著藍色牛仔褲、運動衫和運動
鞋。針織、騾布、法蘭絨及其他便布料深受大眾歡迎。

6.1.3 東亞洲及印度的民族服飾
衣著甚麼服飾深受所居住的社會環境所影響。社會是指在某個地區聚居在一起的一羣
人,而文化就是歷史上某個特定時間的觀念、技能、信念及習俗的結合。

服裝可以為不同文化提供有價值的資料。從一個人的穿著風格,不論設計、布料還是顏
色,背後都可以有很多含意,例如:某種文化的思維模式、傳統、價值觀及信念。縱觀
歷史,不難發現很多服裝風格都是某個地區或者國家所獨有的。舉例來說,闊邊帽令人
聯想到墨西哥、龍形刺繡旗袍令人聯想到中國、和服令人聯想到日本、毛皮風雪大衣令
人聯想到阿拉斯加,而棉莎麗(sari)則令人聯想到印度。

很多文化各自有獨一無二的服裝風格或民族服裝,而大多數的起源都跟當地民眾的日常
活動息息相關,並以實用為主。有些國家,例如:中國、日本及印度,人們仍然穿著獨
有的民族服裝,甚至視作日常衣著的一部分。作為歷史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國的服裝
發展源遠流長。在過去數十年,傳統的中國服裝風格吸引了西方的目光,並對世界時裝
潮流產生深遠影響。

世界各地的時裝設計吸收了許多不同的文化風格,而設計師經常從中國傳統民族服裝及
裝飾花紋取得靈感。自 80 年代以來,很多著名的西方時裝設計師經常在設計中加入傳統
中國圖案和刺繡。這個創意更往往獲得讚譽。結合中西方的風格已成為時裝設計的新潮

22
流。

近期,除了圖案和刺繡之外,傳統中國服裝的裁剪、外型也給時裝加添創意原動力,而
意大利品牌「Prada」便是其中的一個好例子。

旗袍這種優雅、緊身的服裝,是中國傳統服裝之一,早在清朝便已出現。正如日本的和
服及印度的莎麗,在外國人眼中,旗袍是中國的民族服裝,普遍代表著中國的民族特性。

中國服裝發展歷史悠久,早於夏朝及商朝(公元前 2000 年至公元前 1027 年)已制定了


「冠服制度」,統治者以此分辨地位及顯示權威。這個制度在周朝(公元前 1027 年至公
元前 256 年)最為強大。皇帝、皇后、富裕地主及官員的身份可以透過圖案的數目、裝
飾花紋、顏色及服裝上的裝飾物便能一眼看出。

在不同場合要穿著不同的服裝。至於在中國歷史上最極端及最重要的服裝形式,領導人
《The Complete Costume History》的作者 Auguste Rachinet 認為中國
物當然是皇帝及皇后。
官位等級之中,最重要的標誌是官帽上的頂珠,頂珠的材料、大小及顏色均按照官員等
級而不盡相同,從一品一級至七品七級。

官服是繡上龍蛇圖案的長袍。官服顏色有明確規定。只是皇帝、擁有皇室血統的皇子及
經皇帝恩准的人員才可穿著黃色。官吏則穿著紅色,而黑色、藍色及紫色衣服,則任何
人都可以穿著。此外,禮節規定當一個人拜訪他人或接待他人時,必須穿上靴子及尖帽,
並手持扇子。

傳統上,中國婦女的地位較男性低,而且沒有國民地位。從前,婦女從小便開始紥腳,
這樣她們的身價才可以提高,作為貨品一樣出售。這種因為扎腳散發出來的柔弱氣息,
自 10 世紀至 1911 年以來,一直為中國人所欣賞。他們喜愛看見妻子搖搖晃晃地行近,
步姿有如微風中輕輕搖晃的垂柳。

(A) 中國服飾風格的歷史發展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當中,中國人創造了充滿色彩、極具藝術性的服裝風格。在秦漢時期
(公元前 221 年至公元 220 年)
,漢人與鄰邦及其他少數民族進行貿易。隨著民族之間的
貿易、戰爭、經濟及文化交流,這些服裝的設計變得層出不窮,顏色更加豐富。漢朝的
經濟及文化發展迅速,令中國變得強大富庶。

在多個朝代都可以看得出貿易對服裝的影響,特別是當出現數百萬大批移民時,影響更
為明顯。民眾從北方遷移至中原,有些遷至黃河的中段及下游。正值此時,許多漢人開
始穿胡服(韃靼人服裝)
。胡服分為男服與女服,男服包括一件袖子窄小的大衣及皮長靴,
而女服就包括平紋緊身上衣、色彩鮮艷的裙子及頭巾。胡服的特點是翻領、前開口及衣
袖緊,不變的是總得在腰間戴上皮帶,皮帶吊上一些小緞帶。

自然界也影響了中國服裝的發展,例如:鳥類及其他生物,為一些非常實用的服裝帶來
靈感。盔甲由小金屬片串在一起製成,是一層保護外套。盔甲上的金屬片像魚鱗或龜殼
般排列,套在厚外套上。

23
在隋唐時期(581 年至 907 年),中國得以統一,國家繁榮昌盛。這段時期的服裝十分華
麗。開放的風格引領時尚,特別是女裝,精心的剪裁以突顯身體線條,甚至會把部分身
體外露。

唐朝(618 年至 907 年)是中國封建社會中最興旺的朝代。這段時期中國與越南、日本、


印度及拜占庭的文化交流頻繁。唐朝的女性服裝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形象風格特別注
重面容,而使用粉末甚至胭脂十分普遍。一些女士會把前額塗成暗黃色,並用黛(一種
深藍色素)把眉毛畫成不同形狀,而畫過的眉毛一般稱為黛眉。

另外,有些女士會在臉頰繪上圖案,例如:月亮圖案或者硬幣圖案,而嘴唇亦會塗上顏
色。不過,在唐玄宗元和年間,服裝制度出現變化,女士不再在臉上塗上紅色胭脂。取
而代之的是,用黑色軟膏塗嘴唇與眼眉。

隋朝及唐代初期的主要女裝仍然是衣袖小的短身上衣及腰身在腋下位置束緊的長裙。在
唐朝鼎盛時期及之後,衣袖變得越來越大,而衣領的種類多樣,有圓形、方形、斜直,
甚至 V 形。在晚唐時期,女士的袖寬往往超過四英尺,使用纖細、間中透明的布料表達
大膽的態度。

下一個朝代是宋朝(960 年至 1279 年)
。隨著孔學在宋朝(1368 年至 1644 年)時期受到
推崇,服裝再次回歸樸素風格。就服裝而言,當時流行一種更為自然、甚至可算是保守
的服裝風格。朝廷甚至命令女性穿著簡單樸素的服裝。奢華的服裝一律嚴格禁止,就連
宮女也不例外。

在中國歷史上,可看到服裝從簡單到複雜再到簡單的蛻變過程。晚唐奢華及暴露的服裝
在宋朝受到公眾評論,令服裝重歸簡樸。在這段時期,服裝風格變得拘謹保守,鮮艷奪
目的顏色比較少見。

接下來由中國北方少數民族部落所建立的朝代,遼、金及元(916 年至 1368 年)
。他們與
漢人進行經濟及文化交流,也在服裝上反映出來。寒冷的氣候及北方的地理環境亦影響
當時的服裝。契丹人喜歡穿著袖子緊和領口圓的長袍,並在腰部用絲帶綁著長袍,絲帶
垂至膝蓋。

同時,當時的布料設計簡單,而深綠、深藍及棕色等沉實的顏色最為常見。下面穿一件
較淺色的襯衫,褲子塞進高靴內,就是整個造形。女士則會穿著類似的長袍,有時在長
袍內會配一條裙子,不過裙子被遮蓋起來,驟眼看未必見到。

金朝女真人的服裝亦大致相同,不過白色用得較多。女士選擇深紫或深紅的短上衣搭配
裙子。雀鳥、鹿等動物圖案,是金朝最受歡迎的款式。在元朝,女真人模仿漢人,使用
龍鳳圖案。

下一個朝代是明朝(1368 年至 1644 年)
,明朝婦女一般穿著的衣服主要包括禮服、大衣、
玫瑰紅色披肩、外衣(有袖或無袖)及裙子。這些款式是仿照唐朝及宋朝最先出現的服
裝而製成。不過,按照漢朝習俗,開口設於右側。

有頭銜的婦女、官員的母親及妻子所穿的服飾亦有嚴格規定。當時的裝束主要分為兩種:

24
正式和非正式。前者是有頭銜的婦女在參見皇后、與親屬見面或參加祭祀儀式時所穿的
服裝。整套服飾由鳳冠、玫瑰紅色披肩、寬袖上衣及外衣組成。

在明代,帶有稻田圖案的服裝由於使用大量顏色及十字圖案,因此並不常見。圖案由色
彩鮮艷的綢緞塊拼合而成,營造出大地上稻米生長的圖畫。

(i) 官員的服飾

在明清兩代,衣服上的圖案常用作顯示身份、官階及地位。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不同社會階層均奉行一套嚴謹的等級制度。這套制度可見於當時
的服裝風格上;經過不同的修改,這股趨勢一直延續至 20 世紀才結束。由皇帝開始,到
貴族及官員所穿的袍子,按穿衣者的官階,官服可分為十二、九、七、五或三種圖案。
這些圖案包括太陽、月亮、星宿、山、龍、雉、火、藻類、祭祀器皿、稻米、斧頭及一
個由兩個「弓」字組成的圖案(鞠躬的意思)
。太陽、月亮、星宿、山,特別是龍的圖案,
皆是皇帝專用。

明朝(1368 年至 1644 年)期間,官階可見於頭冠的類別及用作束緊長袍的腰帶上所繫的


緞帶。這種服裝一般在祭祀儀式上穿著,而在祭祀儀式等場合,必須遵守各項禮節。

一品官員頭戴七梁冠,而他們的長袍上有四色祥雲和鳳凰圖案。如此類推,八品或九品
官員戴一梁冠,官服有雙色鴛鴦圖案。

在明清時期,文官穿著的長袍繡有九種鳥類圖案,每種鳥象徵一個官階;武官的官階則
以官服上的九種獸類區分。

官員及百姓的服裝所選用的衣料及顏色大為不同。官服顏色鮮艷,而百姓的衣服則單調
沉實。金黃色是皇帝的長袍專用,上面繡有龍圖。衣料方面,紗和各類絲及緞是貴族專
用,而平民只准穿著棉製及麻製衣服。傳說唐朝楊貴妃有 700 名專用刺繡工匠及裁縫師。

清朝期間(1644 年至 1911 年)
,官服制度與前朝相似。來自不同部門(包括兵部、戶部、
刑部、禮部)的高級官員,佩戴由 108 顆珠子串成的朝珠。這亦是清朝延續前朝官服制
度的其中一例。到清朝末期,隨著西方文化逐漸引入中國,人們的服裝開始考慮本身的
方便。

(ii) 宮廷生活的服飾

綜觀中國歷史,皇帝及皇后自然成為最重要時裝式樣的代表人物。

明朝(1368 年至 1644 年)初期,漢人重新掌權,時裝式樣也出現一些改變。花上至少二


十年時間編纂的新訂複雜穿衣規定,最終在公元 1393 年明太祖在位末期完成。朝廷上,
官員會戴上特別的頭飾,而當時的服裝以紅緞製成。

明朝年間,皇帝和皇后所穿的長袍開始變得富麗堂皇。那段時期的皇帝,即使出席普通
場合,亦會穿上華麗的黃緞衣服,衣服繡有龍圖和雉花紋,亦會配上紗造頭巾作配襯。

25
皇帝所穿的外衣稱為「龍袍」
,上面繡有龍圖。皇后在典禮儀式上所穿的類似服飾,因為
繡有鳳凰圖案,而被稱為「鳳袍」。鳳袍搭配鳳冠、玫瑰紅色披肩及寬袖上衣。

在明朝,富裕的女士會頭戴鳳冠、身披玫瑰紅色披肩、寬袖上衣及大衣。紅色披肩為另
加在外的刺繡寬鬆衣物,備有不同大小。

清朝(1644 年至 1911 年)期間,可以看到宮廷長袍的發展是建基於前朝的「模式」。當


時的皇帝仍然穿著鮮艷的黃袍。繡龍是非常重要的圖案。

圖案的背景加入祥雲和其他圖案裝飾;龍袍下擺以眾多波紋作點綴,稱為水腳。這些細
節隨著時間變成波濤、山和寶物。所有基本圖案象徵皇帝的統治歷久不衰、永久一統山
河及國家的昌盛。

裝飾是清朝宮廷婦女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有時整套服裝會由辮帶或附有圖案的窄帶作
裝飾,以致很難看出底部的原有布料。

(iii) 旗袍的發展

旗袍是當代最受大多數中國女性喜愛的中國傳統服裝,亦是其中一項早在清朝已發展的
中國傳統風格。當滿族統治者初到中國本土,他們把一些人(主要是滿族人)編入「八
旗」,並稱他們為「旗人」,後來成為滿族人的泛稱。旗袍源自滿族女性經常穿著的連身
裙,後來被稱為「旗人的袍」:「旗袍」。 雖然 1911 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這襲女裝
裙在政治變動中卻得以幸存,後來發展為中國女性的傳統服裝。

在 20 年代,旗袍成為中國及香港很多女性的時尚之選。旗袍長度剛好及膝,相當於西方
女性所穿的短裙。衣領是以直線剪裁的窄環形開口,由沿著右側一直至臀部的壓鈕將衣
服扣緊。衣袖被縮短至肘部,並以彎曲的邊緣加闊袖口。

在 30 年代,裙腳延長至腳踝甚至蓋過雙腿。旗袍變得相當合身,一些講究穿衣之道的女
性,把旗袍叉設於大腿位置,突顯旗袍下的腿部與高跟鞋。衣服的原有設計相當寬鬆,
誇大了腰部及臀部線條;甚至有加入摺邊的設計以突出身體線條。

這時候,旗袍已成為主要的時尚服飾,尤見於電影明星和上流社會女性。在 40 年代,幾
乎所有女士都穿著旗袍。電影明星穿著的旗袍通常都經過修飾及較為貼身,而大眾所穿
著的則較為簡單。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旗袍變得越來越貼身,長度亦變短,但受歡迎程度卻大不如
前。到了 60 年代,婦女不再待在家中,許多女性加入工作行列。那時候,美國電影對香
港女性的服裝產生很大影響,從本地電影明星陳寶珠及蕭芳芳等完全西化的造型,即可
見一斑。女性套裝逐漸取代旗袍和其他富中國色彩的服裝(Chan,1991,第 7 頁)。60
年代後期,隨著社會湧現各類大量生產的洋服,旗袍的受歡迎程度大減。

26
(B) 日本服飾

儘管西方服裝因較實用,而變得越來越普及,優雅且充滿美感的和服仍然獲日本男女視
為民族服裝。所有和服的形狀都一樣,任何身高、體重的男女均可穿著。和服強調直線
的美,當和服被穿著時,線條隨意垂下,而收藏和服時,為了保持這些線條,會跟著垂
直的縫合骨把和服摺起。保持摺痕挺直和在正確的位置被視作穿著和服時的禮儀。

圖 6.12 和服
(圖片來源:Masterfile.com)

(i) 男性服裝

男性和服基本上與女性一樣,但衣袖較短。穿深藍色絲質禮服時,內襯的和服會配上一
條有細紋看似一分為二的裙子的褲(稱為 hakama),外穿一件繡有白色家族標誌的鬆身外
套。在臀部及頸項用特別的方法擊上兩端飾有流蘇的絲質細繩。男性日常穿著的和服一
般是棉質黑色、深藍色、啡色反灰色的棉質和服,圖案有格仔、雀眼及圓點。在臀部以
下束有布帶。

(ii) 女性服裝

和服(Kimono)是最受日本女性歡迎的服裝。在和服的字面中,mono 有「物」的意思,
而 ki(ru) 則指「穿著」
。和服是一種平面剪裁的服裝,衣袖容易摺疊。和服有不同尺碼、
材料及裝飾。在過去,女士一次可穿上多件和服。

(iii) 結婚服裝

新娘嫁衣配襯的頭飾是一頂淡紫紅色的雪紡綢帽子加上鮮花。華麗的和服內襯有一件白
絲縐布和服。外面的和服以絲綢製成,印有黃色、橙色、紅色、黑色及黃褐色。寬腰帶,
長約 60 厘米,寬約 30 厘米,由三塊條紋布料縫合而成,其中兩條為純紅色,另一條則
帶有圖案。只有少女和新娘才會在背部戴上一個加有小墊子的蝴蝶結。日式拖鞋面套上
織錦,而纓扇則藏在寬腰帶裏。寬腰帶被稱為「展現繫在女性背部的美態」。

27
(C) 印度服飾

(i) 背景

印度的文明最少可追溯至 3000 年前。西方與印度的接觸始於 14 世紀末、15 世紀初建立


的葡萄牙交易站,及後期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最終控制整個印度的則是英國東印度公司。
英國在印度建立國民政府,由英國議會制定政治方向,廢除印度國王的暴政及許多殘酷
的習俗,並推展英語教育。

自印度開始現代文明的進程,宗教對印度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發展造成重大影響。印度的
傳統藝術源自宗教,深深影響當地的音樂、舞蹈及服飾的發展。時至今日,當地人所信奉的宗
教仍有許多,當中源於傳統印度教的宗教成為主流。今天的印度服裝,特別是現代男士
服裝,傾向跟隨全球盛行的西方潮流,不過仍有不少女性穿著富有印度傳統色彩的服裝。
無論男女一般都是赤足或穿著涼鞋。

(ii) 男性服裝

男性的主要服飾是頭巾(在印度稱為 Pagri)由白色或彩色絲布或棉布製成,長度有 5 至
25 碼。頭巾有多種戴法,可讓布尾自然垂下或在左側打結。東印度現代服裝由高領、扣
鈕並帶側旁開口的衣裙(Choga)組成。通常衣服布料為白麻布,不過在正式場合穿著的
衣服或會由織錦製成。衣服下通常配襯一條騎馬褲款式的白麻布褲。

(iii) 女性服裝

莎麗服(Sari)是印度婦女最主要及日常穿著的服裝。莎麗服為一塊長 6 至 11 碼,寬約
為 40 吋的布料。把布料在身上摺疊、披搭及圍繞而成,最後把尾端覆蓋頭部。莎麗服可
用棉布或更名貴的布料造成,包括含金線或銀線的絲質布料。至於圖案方面則視乎場合
而定,可以簡單或複雜。莎麗服穿在短袖或無袖及長至足踝的緊身襯裙(稱為 Choli)之
上,以一條索帶在腰部索緊。莎麗服包裹著襯衣,在胸前摺疊後再捲起來。長尾部(稱為
pallu)在左肩垂下。Pallu 亦可跨過頭部或捲起在左邊腰部垂下。以金線和銀線製作的梭織
莎麗服既美觀又貴重。金屬刺繡還可給布料增加重量。

圖 6.13 莎麗服
(圖片來源:Masterfile.com)

28
6.2 影響本地及全球時裝潮流的因素
6.2.1 時裝潮流
潮流可以指:

吸引別人跟隨或模仿的過程
流行風格,例如:最新「時裝風格」
可把潮流稱為「時尚」
受歡迎的事物
時裝動態

當一個或一系列的時裝產品被大部分消費者擁戴時,一個新時裝潮流便開始了。潮流的
形成、發展、轉變受著不同因素影響,同時亦為時裝設計師提供基本的設計方向。時裝
設計師會繼續開發其他相關概念的產品直至這個潮流不再為消費者所接納。

(A) 時裝潮流開創者

時裝潮流開創者是一羣會接納全新設計概念或與別不同的時裝產品的人。時裝潮流開創
者多為年輕人或名人。
「潮流開創者」一詞並非局限於描述潮流創造者,但基本上取代「先
導者」一詞。

(B) 潮流預測

預測不單指參加時裝展、選出有機會流行及可在低成本下大量生產的款式,而是包括顏
色及風格、生活方式及消費者行為轉變的過程。

時裝預測及潮流分析在時裝界佔有重要地位。業界不斷監察時裝的變化,分析市場需求
及消費者的購買模式,預測未來的時裝潮流。收集的資料用於決定生產計畫、換季、商
品陳列、產品發展或媒體安排等。

了解時裝界的循環是預測未來時裝潮流的關鍵。更重要的是明白經濟、風格、文化、市
場及生活方式的變化,這些均是分析風格轉變的重要一環。

29
6.2.2 影響時裝的因素
時裝是與人類的眾多活動及思考領域相通的社會現象。人們認為時裝的興衰與下列領域
有關,並且這些領域時常互相影響:

地理及環境影響(例如:天氣、氣候、地理位置)
社會影響(例如:生活方式)
科技發展(例如:高科技材料)
經濟影響(例如:樸素對魅力)
政治影響(例如:禁運)
文化發展(例如:信仰、宗教)

時裝的變化與當時的精神面貌相關,亦即歷史傳承、文化及社會趨勢、生活方式與周遭
環境。時尚不限於衣飾,還包括各類設計、受歡迎的菜餚、時尚食府、科技發展、某類
體育運動、管理風格等等。明白時尚的涵義有助解釋這些轉變的由來。

(A) 地理及環境影響

人類因應環境而生活,而自然環境亦影響著衣食住行。人體透過特定方式產生或釋放熱
量來適應溫度變化。在極度寒冷的環境中,為求生存,需要保暖衣物,應選用以厚布料
或多層式設計的衣服,以增加空氣間層及為身體保暖,亦可戴上帽子和頸巾,為身體提
供更多保護。

另一方面,在炎熱天氣下,身體需要降溫。寬鬆的衣服有助身體周圍的空氣流動,從而
冷卻皮膚表面。還可穿上淺色調的衣服,因為淺色調有助反射太陽光和熱能。日本時裝
市場以其節奏急速的時裝周期聞名,而且高品質產品的選擇繁多。部分原因是日本四季
分明,所以人們需要在每個季節添置恰當的季節服裝(Azuma,2002 年)
。日本高度城市
化,加上人口稠密導致消費者有一種渴望與眾不同的心態。

(B) 社會影響

選擇時裝是要表現個人風格和態度,同時亦受公眾形象和別人目光所影響。每個人在選
擇服裝時,都充滿各樣雙重目標,包括模仿別人之餘又要別出心裁、融入大眾卻又與別
不同、緊貼潮流的同時又別樹一格等。

最傑出的設計未必能成為最成功的產品,但產品要取得成功主要取決於社會因素,而非
其内在特質。簡而言之,人們對一種產品的需求越大,就會令更多人想據為己有,即使
還有其他類似的選擇。

(i) 時裝反映社會地位

在許多社會中,人們會按照社會地位選擇服裝。綜觀歷史,可以發現不少可參考的例子:
在古羅馬,只有羅馬元老院議員才可以穿著古蒂爾紫紅的衣物;在中國,只有皇帝才可

30
穿金黃色的服飾;在夏威夷,只有地位崇高的夏威夷首令才可穿戴羽毛斗篷和 Palaoa 頸
飾或鯨齒雕刻。現代社會則沒有明文法律限制人們的穿著方式,相反,衣服的價錢可影
響衣服的選擇,換言之,只有富裕人士才能負擔高級的豪華衣飾。

(ii) 資本主義世界與社會主義世界的服裝

社會主義帶來了無階級的社會,大眾傾向穿上相似的服裝,以文化大革命時毛澤東所穿
的服裝為例,所有人均穿著綠色或藍色的套裝,甚至不分男女。在另一邊廂的資本主義
世界,人們卻鼓吹與眾不同,因而帶來更多衣服選擇。

(C) 科技發展

科技發展對時裝的影響有三方面:

(i) 生產過程的進步

工業革命結束後,縫紉機開始在全球被廣泛使用,服裝的樣式變得統一,價格亦有所下
降,於是出現「成衣」一詞。時裝界在 18 世紀出現有限的大眾化,當時一些成衣和半成
衣令中等階層也能夠與日新月異的時裝發展同步並進。在 20 世紀,大量生產變得越來越
普遍,掀起了時髦女郎(Flapper)(亦稱為女男孩(garçonne)風格)的熱潮,這種風格
的裙子又直又鬆,衣服的尺碼和是否合身無關重要。

現今的時裝業依賴高科技的生產技術,例如:使用電腦輔助設計(CAD)或使用電腦輔助生
產(CAM),藉以提供高品質的時裝產品。科技亦可以讓全球不同區域、不同城市的團隊,
以互動方式開發產品。設計師、採購商、買家和銷售人員可以共同編選新布料和衣服,
生產商可透過螢幕與零售商一同改良產品。

(ii) 運輸的進步

貨品經航空運輸便能更快速度地回應市場需求,從而加快時裝潮流和周期的更替。生產
原料地區的開源日趨靈活,令時裝業以相對較具競爭力的價錢提供更多選擇。

(iii) 通訊的進步

通訊發達促進時裝周期的更替,時裝潮流開始變得五花八門。隨著通訊進步,可輕易接
收到世界各地的資訊。民族和次文化風格的多樣性令服裝樣式千變萬化,例如:出現特
大碼的服裝、採用對比色彩、沒有身體輪廓的設計、特殊的布料、刻意利用破舊或暴露
的修飾等。

(D) 經濟影響

80 年代,時裝深受西方經濟繁榮的影響。主流市場日趨成熟,財政亦見穩定。信用卡的
發明進一步助長沉溺購物的習慣。由於經濟氣氛良好,時裝設計均以帶光澤的表面和鮮

31
明的顏色加以點綴。另一方面,1987 年的股災掀起使用黑色的時裝潮流。

時裝業是一個經濟實體。New Yorker 的一篇幽默文章總結了這個論點:


「如果不能指望衣
服快點穿破,那就一定要找出會更快耗損的東西,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時裝」。

(E) 政治影響

戰時,設計師改變時裝系列的格調,加入更多軍事元素。衣服裁剪簡單、方肩的服裝搭
配低跟鞋,符合更實用的需求。

禁運、配額制度和政策亦影響人們對時裝的看法。舉例來說,假如某國限制若干種類的
時裝商品進口,那麼該國人民就失去試穿這些時裝產品的機會。

(F) 文化影響

60 年代末期,時裝凸顯了人們對世界各地文化的興趣。因為設計師認為每種文化亦有不
同價值,因此他們不再只著眼於從未來的角度尋找靈感,而是回顧過去以創造出糅合今
昔的新意念。時裝設計師自此在服裝系列中引進更多來自其他文化的設計元素。以下是
一些例子:

60年代受電影「藍色夏威夷」(Blue Hawaii)影響,引進夏威夷元素。
60年代受電影「齊瓦哥醫生」
(Dr. Zhivago)影響,引進俄羅斯元素,掀起了一
股追捧俄羅斯軍服大衣的熱潮。
顏色、符號和圖案在民族服飾中經常扮演重要角色,通常亦會成為時裝設計師
的參考。

龐克(Punk)源於70年代,掀起一股對抗、令人震驚的反叛潮流,在80至90年代再度捲
土重來,成為最重要的時尚風格之一。

圖 6.14 龐克

32
(i) 生活方式

隨意的生活方式及對健康的重視正影響著日常的穿衣之道。現今,服裝標準已放寛,很
多人覺得無須在特別場合穿著特定的服飾,他們認為在任何地點和時間都可以穿著便
服。牛仔褲、緊身褲、圓領衫和球鞋差不多已成為每一個人的必,需品。

(ii) 時裝與性別差異

綜觀歷史,男女服裝從未在相同的領域下扮演同等角色。19 世紀開始,男裝顯得更為統
一,欠缺裝飾元素。男士拒絕以服裝來奠定本身在社會上的特有地位,因此喜歡選擇式
樣、比例和設計相近的統一裝束。由於婦女的社會地位較男士為低,所以穿著非為實用
而設計的女裝(例如:腰封)來減少身體活動。

(iii) 宗教影響

宗教服飾有時被視為一種制服,因為在宗教儀式中,人們只會穿著某種特殊的服飾。儘
管如此,宗教服飾亦能在日常穿著,以表現特殊的宗教地位,例如:在佛教和印度教等
東方宗教中,宗教服飾的整潔象徵純潔,因此非常重要。

33
6.3 時裝設計師
6.3.1 發展時裝事業
時裝界的職業可分為多個不同範疇,例如:時裝設計師、時裝買手、形象設計師、形象
指導或時裝編輯。工作性質取決於公司的規模及目標市場。時裝設計師可能附屬於公司
或生產商,又或作自由設計師自行承接工作。

(A) 時裝設計師的職業進身階梯

時裝設計師的主要工作是設計一系列服裝及配襯飾物,供應給高級時裝市場、成衣市場
或大眾時裝市場,例如:大眾市場產品。大多數設計師都會設計整個系列的服裝或專注
於一個或多個特定範疇,例如:運動裝、晚裝、便服等。

大多數時裝設計師亦有自己一套的設計理念,或從客戶取得資料(例如:用色及布料選
擇),並根據這些資料構思新產品系列。

時裝設計的一般工作視乎市場級別而定。

(i) 高級時裝設計師

Haute Couture 是高級時裝的法語,在製作個人服裝的過程中需要用上大量時間。


「Couture」
一字指剪裁、縫紉或針黹,而「Haute」則解作優雅或高貴,因此兩字結合則表示展現卓
越藝術的時裝。

選購度身訂造的高級時裝等同得到高級設計工作室最上乘的手製時裝設計和製作。

度身訂造的高級時裝按穿衣者的身體尺寸及體型製造。度身訂造的服裝幾乎全部以人手
製造、細心標記、保持固定,讓每位客戶都感到完全稱身。優質的服務、上乘的手工、
配合原創的獨特設計與一流的用料,所以價錢亦相當昂貴。此外,為了得到完美貼身的
效果,設計師必須按客戶的身型以一絲不苟的方法進行裁剪及試身。

按照以上方式縫製服裝,一套西裝需用上 100 至 500 小時的人力,一套華麗的晚裝則需


花上 1000 小時。時裝設計師在設計初期會使用易於懸掛的棉布,方便流暢地設計,或使
用亞麻帆布或棉布製作結構精細的衣服。衣服樣板可進行各種處理、標記及調整以配合
穿著者的身體尺寸,直到設計師滿意為止。

設計師有時是為自己的品牌設計時裝,有時則是為著名的高級時裝公司設計時裝。時裝
公司僅會向作出預訂的客戶出售有限數量的度身訂造高級時裝。這類業務的收益微不足
道,佔時裝公司的毛利不到 10%,有時甚至會錄得虧損。

現今活躍於時裝界的著名時裝公司包括華倫天奴(Valentino) 、範思哲(Versace)
、香奈兒
(Chanel)、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 、紀梵希(Givenchy)
、巴黎世家(Balenciaga)

Lanvin 及伊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等。

34
(ii) 成衣設計師

相比大眾市場時裝產品,成衣系列或 Prêt-à- Porter 設計師設計的成衣數量相對較少。這些


時裝產品的定價較低但仍算昂貴,因為這些產品仍然屬於設計師品牌系列。

另一方面,以大眾化價錢推出高級時裝的設計師(high street designers)


,他們製作的衣服
數以百以至千計地生產。待各生產商的系列設計完成後,必須送交零售買手,讓他們為
店舖買貨。除此之外,他們亦需參加時裝表演、市場周,以及與銷售代表聯絡。

(iii) 大眾市場設計

大眾市場設計的目標是數目相對較大的客戶羣。「大眾市場產品」指使用較便宜的物料、
大規模生產,一般數以千至百萬計價格相宜的產品。大眾市場設計師通常會跟隨由其他
人定下的潮流。這些產品只會標示生產公司的品牌,並不屬於任何設計師的作品。

(B) 時裝設計師的職責

時裝設計應能:

配搭設計及材料,令時裝產品具有美感之餘,亦擁有實際價值
運用外形、線條質感及色調來創作設計系列
製作不同的紙樣
運用繪圖媒體或電腦繪畫及製作草圖
預測潮流及設計暢銷的產品

具體工作會因職位而異,但主要職責包括:

手繪或運用電腦將意念製成草圖
製作紙樣,其後裁剪及縫製成衣服樣板
監控生產
在大公司任職且富有經驗的設計師大多會集中在過程 中的設計部分,而紙樣剪
裁員及機械操作員會負責準備衣服樣板
在小型公司任職的設計師則須自行負責各項工序

其他工作包括:

分析布料、顏色及外形的趨勢,計畫及發展所需系列
搜羅、篩選及採購布料
手繪或運用電腦輔助設備繪畫草圖
應用現有設計進行大量生產

35
製作及剪裁紙樣
監控衣服樣板的製作
與銷售、採購及生產團隊保持緊密聯繫
與客戶及供應商洽談

(C) 時裝設計師的分類

設計師的工作包羅萬有,他們有時會獨立工作,有時會為政府服務,亦會受聘於大
型生產商、零售代理或企業。時裝設計師的分類如下:

設計總監:管理級設計師,負責招攬業務、統籌及匯報。
設計經理:須有豐富經驗,能勝任各個範疇的工作,掌握不同範疇的基本知識,
例如:針織衣物設計、時裝配襯飾物設計、女裝設計、晚裝設計等方面的專家。
時裝設計師:遵循指引或設計理念來設計新構思。
助理設計師:應屆畢業生或新手,通常是一大羣人,負責行政或繪圖工作。
美術家:整理各人的作品

視乎公司的規模及工作的性質,任何設計師都可能從某一個角色轉任另一個角色。

固定工作包括:

處理信件或來電 準備簡報
初步會議 簡報設計方案
搜集資訊 簡報討論結果
估計工作量 修訂設計
信件往來 審批設計
處理合約或費用信件 規格具體化
預備協定條款 生產
為設計進行研究 開單
進行設計的初步構思 最後結付
撰寫設計師匯報 樣品要求
預備會議 存檔及儲存記錄
開發產品

36
(D) 過去及現在著名時裝設計師及時裝品牌

法國時裝仍然領導富裕一羣的時裝潮流。只有少數設計師能夠在這個圈子中佔據主導地
位,因為他們能掌握當時的精神面貌,再轉化成廣為接受的時裝。

(i) Charles Fedrick Worth(1825 至 1895 年)

Charles Fedrick Worth 被喻為現代高級時裝之父,是首位將自己名字用作為衣服品牌的時


裝設計師。1858 年,他開始用自己的創意製作服裝系列。他以真人模特兒展示衣服製成
品,以及與 Empress Eugenie 攜手合作,取得空前成功,此後,時裝設計師開始奠定流行
指標。

(ii) Paul Poiret(1879 至 1944 年)

Paul Poiret 是法國時裝潮流的先驅,開創時尚,他在 18 世紀透過放鬆腰封的束縛及摒棄


多層襯裙,為現代女裝帶來大革新。他設計的直身裙,將女性從腰封中解放出來。他同
時發明了胸罩,作為創新服裝的正確內衣,更勸諭客戶棄用腰封。他亦曾展示女性運動
裝,高貴、帶異國情懷及靈感來自和服的服裝,以及高腰裙。Poiret 可算是史上首次舉辦
時裝表演的設計師。他定期與模特兒環遊世界各地展出新裝,並在度假區開設時裝店,
為正在度假的達官貴人設計新裝。他亦是首位出售一系列香水及化妝品的設計師。

(iii) 香奈兒(Gabrielle Chanel)(1883 至 1971 年)

香奈兒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時裝的先驅。20 年代,香奈兒推廣毛衣及針織裙的 Garcon


風格,並是首位設計師為女性設計高級褲款。早於 30 年代,香奈兒已結合男裝及女裝的
特點,創造出新款時裝,為穿著者帶來絕非賣弄的沉實奢華感,而這只是說明她的品味
與風格與現今時裝同出一轍的兩個例子。香奈兒不僅以小巧黑色裙及 N°5 香水聞名,還
有歷久不衰的經典套裝、鞋、手袋及珠寶首飾。她的設計有助界定女性時裝,並將女性
時裝推向現代化。

(iv) Jean Patou(1880 至 1936 年)

Jean Patou 於 1925 年創造出著名的時髦女郎裝(Flapper)。

時髦女郎束一頭油亮短髮,身穿裙長較一般裙為短的直身裙,胸部平坦,濃妝艷抹,甚
至會在公眾地方化妝,抽煙時使用長長的煙嘴,露出雙臂,流露爵士年代通宵跳舞,夜
夜笙歌的不羈叛逆精神。

他的得意名作是運動裝系列,並常常在設計中佔據重要位置。他那突顯立體(Cubist)設
計的毛衫亦相當著名。受到「Art Deco」及「Cubism」派的深遠影響,他在布料中加入鮮
明的幾何形狀及圖案。他亦開設了運動專區,以獨立房間展示不同運動的服裝(如高爾
夫球及釣魚),並加上配襯飾物、頸巾、內衣、珠寶、帽子等。

當時,設計師將服裝款式及結構簡化,成衣業的發展因而開始蓬勃。生產商其後將這些
高級時裝的款式大量複製,並以不同定價售予消費者。由於直線的剪裁並不需要個別試

37
身,服裝於 20 年代實行大量生產,許多設計師除訂製系列以外,都添加了成衣系列。

(v) Madeleine Vionnet (1876 – 1975)

Madeleine Vionnet 生於 1876 年,並於 20 年代開創設計事業。她於 1922 年發明斜紋剪裁


法,是她對時裝界作出最偉大的貢獻。這種剪裁法常用來增添服裝的高貴氣質。

斜紋剪裁法是將布料垂直擺放,交叉地摺疊幾下,並沿著身體的輪廓展開,布料便能避
免沿直紋裁剪,而是以 45 度角裁剪。

她在設計事業當中與香奈兒不相伯仲。不過,她的風格非常獨特且富革命色彩。她拒絕
使用腰封、墊子、硬質襯料及任何會破壞身體自然曲線的物料。

她的設計受到歐洲名流及眾多荷李活影星追捧,例如:Marlene Dietrich、Gypsy Rose Lee


及 Katherine Hepburn 均非常愛戴她的作品。

(vi) Madeleine Elsa Schiaparelli(1890 至 1944 年)

Elsa Schiaparelli 的設計展現硬朗的時尚魅力,風格打破常規。她喜愛使用豐富的布料及


設計常帶超現實色彩的嬌美夢幻時裝。她與著名立體派及超現實主義藝術家 Man Ray、
Salvador Dali、Marcel Duchamp 及 Francis Picabia 非常稔熟。她的布料及配襯飾物通常交
由 Dali、Jean Cocteau 及 Christian Berard 代為設計。

她是 20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時裝設計師之一,尤其是設計運動裝方面。

除了服裝,她亦設計了多款香水。首瓶亦是最聞名的香水名為 Shocking,由超現實藝術
家 Leonor Fini 於 1936 年設計。這瓶香水的包裝馳名於世:瓶身形狀依照女性軀體而設計,
並以 Schiaparelli 的其中一位客戶:影星 Mae West 的婀娜身形為藍本。

Schiaparelli 亦有設計服裝珠寶。她以採用鮮明色彩及形狀與質感並重的設計而聞名。

(vii) 戰爭時代的時裝設計(1940 至 45 年)

戰時,美國與歐洲之間通訊中斷,美國人開始欣賞本土設計師的創作。

(viii)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1905 至 1957 年)

克里斯汀․迪奧設計的新風貌(New Look)帶領巴黎重奪時裝界的領導地位。

經過 30 年代出現的家族財政困境後,迪奧靠為高級時裝設計室繪製草圖謀生。1945 年,
他在一位棉織物界巨子的支持下開展自己的事業,並在第二年舉辦了個人首場時裝表演。

(最初稱為 Corolla Line)


迪奧是設計外形與勾畫輪廓的大師。他的著名設計作品「新風貌」
徹底改變了戰時外形方正及省布的時裝風格。他為女裝帶來煥然一新的氣象,並重新奠
定巴黎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時裝世界中心。設計作品所採用的布料主要可配襯密織
棉布、帶骨架、緊身型胸衣、提臀墊、細腰型腰封及使裙子從腰部展開的襯裙,讓模特

38
兒展現迷人的曲線美。半截裙的褶邊散落在小腳及腳踝上,創造迷人又優美的輪廓。

時至今日,這個品牌的首席設計師 John Galliano 將時裝設計室改頭換面,建立「Anything


Goes」風格的新紀元。

(ix) Cristóbal Balenciaga(1895 至 1972 年)

這位西班牙設計師的名作包括斗篷袖的晚禮服大衣、長傘裙、束腰而鬆身的裙子、訂造
的合身套裝、圓筒帽、香水、披肩和及膝大衣。Balenciaga 對布料運用勇於創新:他傾向
選用厚身布料,例如:厚身絲綢、精緻刺繡及誇張的物料。

Balenciaga 現時由 Gucci Group 擁有,男女裝均由 Nicolas Ghesquiere 掌舵。Balenciaga 對


現代時裝界貢獻主要是以抽象的方式處理飾物,令結婚禮服的飾物變得簡潔,他選用參
差不齊的薄紗互相拼湊並配上懸垂珍珠裝飾。這些作品深受 Kate Moss 及 Charlotte
Gainsbourg 等愛好者擁戴,認為他的作品展現女性剛強一面之餘,亦融入細膩嫵媚的元素。

今天,這個品牌以電單車作為設計靈感的手袋系列亦相當聞名,尤其是著名的「Lariat」
系列。

(x) 紀梵希(Givenchy)(50 至 60 年代)

紀梵希的設計高雅細緻,是法國時裝、配襯飾物、香水及化妝品品牌。柯德莉夏萍及積
奇甘迺迪(Jackie Kennedy)是 50 年代及 60 年代典型紀梵希風格的代表。

紀梵希由設計師 Hubert de Givenchy 於 1952 年創立。他在 1995 年退休後,品牌由 John


Galliano 掌舵,其後由 Alexander McQueen 接管。

高級時裝及女裝成衣的業務最後於 2005 年傳到 Riccardo Tisci 手上,他的設計以哥德式風


格作號召。

(xi) 伊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50 至 60 年代)

1958 年聖羅蘭發表首個設計系列,名為高空鞦韆(Trapeze) 。這個系列被喻為是巴黎最重


要且相當完整的系列。當日報紙頭版以「聖羅蘭拯救了法國,偉大的迪奧傳統永垂不朽」
作頭條。1965 年,聖羅蘭推出以畫家 Mondrian 的作品為靈感、帶有幾何圖案的服裝,世
界各地亦爭相仿傚。

聖羅蘭最偉大的天賦之一是色彩運用。他設計的短褲及外套成為新一代女性的象徵。

(xii) 瑪麗關(Mary Quant)(1934 年─ )

60 年代,瑪麗關設計了一系列薄身低腰迷你裙,裙腳在膝蓋對上六七吋。瑪麗關的設計
款式樸實簡潔,輪廓鮮明,充滿年輕活力。她是眾多發明迷你裙及熱褲的設計師之一。
除了迷你裙之外,瑪麗關利用色彩豐富及帶有圖案的長襪配襯迷你裙,在時裝界亦相當
著名。60 年代,她被喻為巴黎以外的主要時裝力量。70 及 80 年代期間,她專門設計家
用產品及化妝產品。

39
經日本公司收購後,瑪麗關於 2000 年辭任公司董事。時至今日,這個品牌在日本大受歡
迎,在日本設有超過 200 家 Mary Quant Colour 店,而瑪麗關時裝繼續享負盛名。

(xiii) 60 年代至 70 年代的設計

60 年代後期,時裝設計缺乏方向,巴黎對時裝界的影響減弱,而全球亦受民族風氣影響,
其後發展出街頭時裝。在 70 年代,國際時裝界互相交流,時裝設計的主要影響力仍然來
自法國的成衣。另一方面,意大利設計師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例如:設計典雅西裝的阿
瑪尼(Giorgio Armani)
、設計針織服的 Missoni、設計鞋履的 Ferragamo、設計手袋的古琦
(Gucci)。

在美國,Halston 及 Calvin Klein 主導時裝市場。

(xiv) 80 年代的設計

80 年代,市場湧現一股對全球化的需求,一批國際知名、價格大眾化的運動裝生產商隨
之而冒起,例如:Liz Claiborne、Espirt 及 Benetton 等。

在歐洲,阿瑪尼(Armani)奠定了專業女性的時裝風格,Lagerfeld 及 Lacroix 則令法國時


裝重現生氣。另一方面,Ralph Lauren 及 Donna Karan 在美國時裝界亦備受推崇。

在東方,日本設計師亦嶄露頭角,運用創新的圖案設計及文化涵義,對全球時裝設計造
成深遠影響。

(xv) 高田賢三(Takada Kenzo)

高田賢三是首批入讀東京文化服裝學院的男學生之一。他於 1965 年遠赴巴黎工作,當時


法國高級時裝行業限制外國人涉足。經過一番努力,他最終成為自由設計師,並在 70 年
開設首間時裝店「Jungle Jap」
。同年,高田賢三舉辦首場時裝展,好評如潮,成功奠定革
新設計師的地位。

高田是首批將東方元素融入歐美時裝的設計師之一,並在過程中以全球化視野悉心包
裝。他的設計系列包括男裝、女裝、時裝配襯飾物、香水及護膚產品。他的設計是一種
文化融合,令時裝看起來清新而誘人,引發恰到好處的幻想。自 1993 年,他的業務成為
高級產品帝國的一部分。1999 年,他在巴黎展出最後一個設計系列。

(xvi) 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

山本耀司原本是一名法律系學生,其後在東京的文化服裝學院攻讀時裝設計,並於 1977
年在東京以 Y's 名義推出首個設計系列,作品富有經典永恆的時裝特色。1983 年,山本
在巴黎展示春或夏季設計系列時獲得更廣泛的肯定。他的設計充滿隱喻,亦以精細簡約
的風格而聞名。他喜歡的顏色組合有黑色、藍色及白色,但偶爾也會滲入其他顏色。除
了 Y 系列的男女裝外,他亦會設計戲服及芭蕾舞衣。

2003 年,他與 Adidas 攜手合作,創立 Y-3 品牌,成為首個亦是最成功的設計師運動服品


牌。Y-3 設計系列包括鞋履及配襯飾物。

40
(xvii)三宅一生(Issey Miyake)

三宅一生的哲學宣揚簡單就是美。三宅的設計系列定義為纖巧、以建築物為設計靈感和
擅於突出精巧的細節。三宅於東京的多摩美術大學攻讀平面藝術,畢業後曾遠赴巴黎及
紐約工作,其後於 70 年返回東京,成立三宅設計工作室。他可把一疋布料製作成衣及發
明了名為服裝齊褶的新技術,因而打響名堂。他在東京、巴黎、倫敦及紐約開設 Pleats Please
時裝店,出售現成設計服裝系列。除了服裝之外,三宅亦設計一系列的配襯飾物及香水。
三宅的設計系列糅合亞洲傳統與歐洲古典風格和美國實用風格,其他著名系列包括 Pleats
Please 設計系列及 A-POC。

(xviii)川久保玲(Rei Kawakubo)

川久保玲在一家紡織公司任職時,開展自由設計師事業。她並無接受過任何正統時裝設
計訓練。不過,她於 1973 年在東京成立了 Comme des Garcons Co Ltd,售賣女裝,並於
五年後增設男裝系列。1980 年,她把握機會在巴黎展示設計系列,大獲好評,繼而在巴
黎開設首家時裝店。川久保玲的 Comme des Garcons 以反時尚聞名,服裝結構亦偶爾會刻
意營造出不協調的效果。到 80 年代末期,Comme des Garcons 在全球開設了 300 家分店。
川久保玲喜歡選用黑色、深灰色及白色設計時裝,並以軍靴作配襯。

(xix) 安特衞普六君子(Antwerp Six)及設計新星

安特衞普六君子標誌著比利時年輕一代時裝設計師的崛起。六君子並非全部生於比利
時,但他們都曾經在安特衞普或布魯塞爾工作,所以常被稱為比利時設計師。他們是一
羣在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畢業的設計師,對時裝界極具
影響力,擁有獨特的時裝觸覺,塑造安特衞普成為著名時裝設計之都。安特衞普六君子
包括:

z Walter Van Beirendonck


z Ann Demeulemeester
z Dries Van Noten
z Dirk Van Saene
z Dirk Bikkembergs
z Martin Margiela

6.3.2 設計理念及風格
「設計」指為特定目的而創造事物。人們會因應個人目標進行設計,例如:針對某個特
定市場或羣體進行設計。設計是各個創造形式的支柱,亦意味為創造實用且具美感的事
物付出的努力。

41
(A) 時裝設計的定義

時裝設計是一門應用藝術。時裝設計師的目標是設計服裝或相關產品,例如:在特定時
期內受文化及社會影響的時裝配襯飾物。

(B) 時裝設計的基本步驟

設計過程可能包括設計師需要依循的多個步驟。設計過程的基本步驟包括:

前期製作:

設計方向或理念: 表達設計目標,通常由高級管理層或客戶制訂,闡明季
節、款式及顏色方向。
研究及分析:研究風格及潮流,並與其他同業的標準比對
設計規格:確定設計系列的要求,例如:色調、物料及尺寸
展示設計

製作過程:

製作:製作樣板以供審批
產品測試或市場測試:測試產品是否可行
推行:大量生產

後期製作:

評估及重新設計產品

42
(C) 時裝設計的範疇

時裝設計通常可分為以下範疇:

女裝
男裝
童裝
運動裝
針織
晚裝
結婚禮服
內衣
時裝配襯飾物

(D) 各國的時裝風格

(i) 法國時裝風格

大多數著名法國時裝設計工作室都設於巴黎。法國時裝風格既時尚又別具型格,巧妙的
裁剪及配襯飾物搭配更是聞名於世。法國設計被喻為是展現女性服裝風格及時尚的縮
影。著名的法國時裝設計工作室包括香奈兒、克里斯汀․迪奧、Jean-Paul Gaultier 及路易
士․威登(Louis Vuitton)等。

(ii) 意大利時裝風格

意大利時裝之都位於米蘭,因為當地匯聚大部分著名設計師,亦是意大利設計作品的展
覽場地。

意大利時裝以自然優雅及高貴著稱。在眾多知名意大利高級品牌當中,以 Salvatore
Ferragamo 是首屈一指,其他高級品牌則包括華倫天奴(Valentino) 、Gianfranco Ferrè、阿
瑪尼(Giorgio Armani)、Gianni Versace、杜嘉班納(Dolce & Gabbana)、普拉達(Prada)
及古琦(Gucci)。

(iii) 英國時裝風格

英國的時裝設計室大多數以首都倫敦為根據地。英式設計被視為是傳統古典、優雅保守。
Savile Row 洋服店以古典紳士風格作為賣點。著名英國設計師包括 Vivienne Westwood、
Paul Smith、瑪麗關及 Alexander McQueen。

(iv) 美國時裝風格

雖然洛杉磯亦有不少時裝設計室,而芝加哥亦曾經是美國時裝業中心,但美國時裝設計

43
室大多數以紐約為基地。

美國時裝設計以簡潔剪裁及休閒風格聞名。

知名的設計師包括 Ralph Lauren 及 Donna Karan。前者擅長運用天然布料設計休閒優雅的


服裝,後者則以設計實用精緻的女裝著稱。

(v) 日本時裝風格

日本時裝糅合傳統與現代風格。大多數傳統日本時裝已逐步發展成現今的街頭服飾。不
過,在日本的大城市偶爾亦能夠找到日本傳統服飾的蹤影。

21 世紀初期,日本街頭服飾開始對西方時裝產生影響。
「街頭服飾」一詞用來描述穿衣者
混合及搭配現代與傳統潮流,創造出個人化的裝扮。這些服裝通常是自己動手製作
(Do –it-yourself(DIY))。

最具影響力的日本時裝設計師包括高田賢三、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及川久保玲。

44
6.4 時裝設計的整體形象
6.4.1 時裝形象的本質
時裝設計師的職責是藉著服裝測試不同的身份象徵及外觀。時裝設計師的作品必須讓穿
衣者有機會展現自己的幻想,不管他們夢想成為當時得令的明星,還是萬千寵愛的公主。
因此,明白個人的服裝形象是設計的成功關鍵。

6.4.2 主要時裝風格
時裝潮流可能由最前衛演變成主流,這亦是時裝風格的「循環」方法。觀察這些潮流動
向有助業界預測時裝趨勢。

不同時代出現了八種主要時裝潮流:

古典

典雅 現代

女性化 主要潮流 前衛

民族 男性化

運動型

圖 6.15 主要時裝潮流

45
以下讓我們一起討論各種主要時裝潮流:

(A) 古典

古典代表一種歷久常新的風格。這種風格的服裝可穿著許多年,但看起來仍然很入時。
在紡織界,蘇格蘭格子呢絨、格子、粗條紋或幼條紋和圓點都屬於古典設計圖案。在時
裝界,古典風格指牛仔布或牛仔褲、雙襟上衣和乾濕褸等。就品牌而言,古典風格指三
宅一生(Issey Miyake)的褶布、Emilio Pucci 的迷幻圖案、Missoni 的人字編織設計、阿
瑪尼(Giogrgio Armani)的柔和色調及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的新風貌等。

圖 6.16 蘇格蘭方格花紋是古典圖案之一

圖 6.17 雙襟上衣獲公認為古典設計

46
(B) 現代

在時裝界當中,「現代」一詞於 60 年代首次出現,當時人人都在談論科學和科技發展,
例如:瑪麗關(Mary Quant)的五點式髮型(five point hair cut)、聚氯乙烯(PVC)服裝
(受塑膠物料發展影響)、任何白色或金屬物件、圓形(類似行星)等。現代亦指屬於或
符合目前社會時尚,或是當代的風格,例如:「時尚衣著」或「時尚咖啡店」。

圖 6.18 購物的品味─阿瑪尼(Giorgio Armani)的概念店,內設時裝區、美容區、生活


區、書店及咖啡店,可謂一應俱全

圖 6.19 Pierre Cardin 於 60 年代的設計,突顯太空時代造型

(C) 前衛

根據維基百科,前衛(Avant-garde)在法語解作前線守衛、先鋒派或先鋒。在法語、英語
及德語中,常指處於實驗階段或新穎獨特的人物或作品,特別是藝術、文化及政治方面。
這個詞彙最常應用於視覺藝術、時尚、電影和文學範疇。

47
在時裝界,前衛指實驗性質的服裝標準,例如:羅莉塔(Lolita)風格、龐克、在身體部
位穿孔、角色扮演(Cosplay)等。

圖 6.20 兩個女孩裝扮成最喜歡的漫畫角色(角色扮演)

(D) 男性化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 至 1918 年)扭轉了女性在社會上的角色。隨著在職女性抬頭,當


時的衣著變得更為實用及講求功能,繼而建立了男性化潮流。20 年代的時髦女郎(flapper)
風格正正是早期男性化女裝的代表之一。男性化同時適用於男女裝。基本上,男性化可
分為以下類型:

(i) 水手

類似水手制服(或稱海員風格),由紅、藍、白三色組成,其他細節包括條紋、船錨圖
案、棉繩和領巾。

圖 6.21 水手時裝風格

48
(ii) 行軍

任何種類的軍隊制服也可用作參考,例如:俄軍制服中的雙襟長外套及軍靴。其他來自
軍服的靈感包括迷彩圖案、藍綠色調、帶扣、金屬裝飾等。

(iii) 時尚紳士(Dandy Style)

外套、背心、襯衫、領帶或蝶形領結、短褲配襯皮製淺口便服鞋,指任何散發紳士氣質
的時尚裝束。

(iv) 飛行員

靈感來自飛行制服,飛行制服通常是洗水皮革外套上附有許多徽章,再配戴太陽眼鏡。

圖 6.22 飛行員配戴的典型 太陽眼鏡款式

(v) 狩獵

通常是麻布製成的衣服,短袖襯衫上利用皮帶繫上實用的袋子,再配襯短褲或百慕達短
褲(Bermuda pants)。

(E) 運動型

隨著現代人對健康日益關注,運動型潮流近年成為主流。運動型風格指適合運動的便服,
但時至今日亦適用於運動型的時尚或流行服飾。越來越多時裝品牌拓展運動型系列,Y3
(山本耀司 × adidas)便是其中一個成功例子。

49
(F) 民族

民族潮流隨處可見,指應用於時裝的民族服裝元素,例如:

中國 - 例如:中國繩結、旗袍領、長衫叉、東方色系(玉器、孔雀、黃金等)
日本 - 例如:交叉開口、不對稱裁剪、和服設計。
印度 - 例如:披肩、大量刺繡、大地色調、紥染。
美國 - 例如:牛仔造型。

圖 6.23 牛仔造型通常包括牛仔帽、麖皮外套或背心、牛仔褲、皮製配襯飾物及牛仔靴

(G) 女性化

服裝具有女性一般散發的特質。以下均屬於女性化裝束:

領線低
腰部輪廓分明或貼身
印有花卉圖案
色調柔如,例如:粉紅、粉藍等
使用透明物料,例如:厘士、雪紡綢等
高跟鞋

(H) 典雅

高雅細緻或豪華的設計,亦指舉止優雅脫俗,例如:阿瑪尼(Giorgio Armani)向以典雅
設計而聞名於世。

50
6.4.3 物料的運用
物料是時裝設計師表現創意的媒介。開始設計新一季時裝系列時,設計師會預先檢視布
料和緣飾式樣。在某些公司,設計師需要負責挑選整個系列的布料,其他公司則會聘請
布料採購員協助。選擇合適的布料是設計成功的關鍵,例如:硬身布料可以塑造形狀及
重量,柔軟或閃亮或花卉圖案營造出女性化的浪漫設計。

(A) 布料

製作時裝所用的布料主要包括:

梭織布:例如:斜紋、花呢絨、棉布、牛津布、緞等用於縫製全身裙、外套或短

非梭織布:例如:厘士、戟絨
針織布:例如:針織布料、繩索-用於縫製長襪、套頭毛外衣或毛線衫

製造布料所用的原料主要包括:

天然纖維:例如:棉花、羊毛、絲綢
人造纖維:例如:尼龍、聚酯纖維

(B) 影響為設計作品選擇布料的因素

均衡的布料運用應包括多種設計和結構:

重量與質感
古典與時尚布料
印花或新穎飾物

布料可以從展銷會、供應商或紡織公司派送的樣本取得。以下是為設計作品選擇布料時
應考慮的因素:

重量
處理方式
質感
顏色
圖案或印花
價格
供應

51
性能(例如:保暖、防污等)
品質
是否合時

設計一個系列時必須在項目數目、主要布料及特色布料之間取得平衡,這一點相當重要。
使用過多顏色和布料會令設計顯得不協調,但顏色太少則會顯得單調或不斷重複。

設計師應考慮市場大眾的身型和生活方式,布料選擇的致性亦有助建立形象與標誌,例
如:香奈兒(Coco Channel)的針織布料和花呢絨、三宅一生(Issey Miyake)的齊褶人
造纖維、Vivienne Westwood 的蘇格蘭格子呢絨和格紋、Missoni 的人字圖案等。

(C) 緣飾

緣飾是在衣服表面應用的細節裝飾或配襯飾物。緣飾可用作為裝飾,例如:珠飾、補花
和刺繡;又或具有實際用途,例如:鈕、鈎、孔等。

6.4.4 時裝配襯飾物的運用
在 21 世紀,時裝配襯飾物的地位幾乎與服裝同樣重要。時尚雜誌刊登的手袋鞋履廣告多
不勝數,大部分時裝品牌亦有發展本身的配襯飾物系列,例如:帽子、手袋、腰帶、鞋
履、太陽眼鏡、頸巾和時尚首飾。

巧妙地搭配時裝配襯飾物,可改變服裝的整體外觀,為職場女性更添方便。此外,由於
時裝設計越來越簡樸,配襯飾物能夠為服裝風格帶來畫龍點睛的效果,營造個人魅力。

(A) 手袋

手袋潮流與時裝可謂同出一轍,當中亦有經典的設計,例如:路易士․威登(Louis Vuitton)
的手提包及香奈兒(Chanel)的方格紋手袋。

掛肩式手袋和背包通常與配襯便服,而手提袋則配襯晚裝。以栗子色、炭灰色和黑色等
沉實中性色調設計的手袋一直最受市場歡迎,因為這些設計幾乎能夠與所有色調配搭。

(B) 鞋履

鞋履的選料非常重要,因為人們可能每天都會穿著同一雙鞋。

日常穿著的鞋履一般都是低跟鞋,應較為舒適,流行色調則以中性為主,例如:黑色、
白色和棕褐色。鞋履的設計通常受季節影響:

52
(i) 夏季

淺色或鮮色、露趾設計、綁帶涼鞋及涼鞋。選料可以是布料、塑膠或皮革。

(ii) 冬季

深色、靴子或鞋履可以融入高腳背設計,配襯短褲非常合適,選料可以是布料、皮革或
麖皮。

(C) 帽子

在 19 世紀,西方女性外出時都會戴上帽子。欠缺帽子的話,整套裝束便稱不上完整。時
至今日,街上大多數人都不會戴上帽子。話雖如此,但配戴與整體裝束配襯的帽子,可
以營造截然不同的效果。

53
非賣品

本書版權屬教育局所有,除學校用於非牟利的教學用途外,其他商業用途必須經教育局
的書面同意。

54
55
5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