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理 ch12 直線練習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4

胡老師專業數學補習 012-7138129

直線的斜率
1. 直線 L 的斜率可以表示直線 L 的傾斜程度,且
垂直方向的位移 y
斜率    tan 
水平方向的位移 x

2. 已知直線 L 通過相異兩點 A( x1 , y1 ) , B ( x2 , y2 ) 時
y y
,則直線 L 的斜率可以用 m  2 1 ( x1  x2 )
x2  x1
表示;
且當 y1  y2 時,直線 L 為水平線,斜率為 0 ;
當 x1  x2 時,直線 L 為鉛垂線,斜率不存在。

3. (i ) 當直線的斜率為正值時,則直線與 x 軸的夾角為銳角。
(ii ) 當直線的斜率為負值時,則直線與 x 軸的夾角為鈍角。

4. 當兩條相異的直線 L1 與 L2 互相平行時,則其斜率相等。
L1 / / L2  m1  m2
( A 、 B 、 C 三點共線  mAB  mBC  mAC )

1. 求經過下列兩點的直線的斜率:
(i ) ( 2,3) , (5,9) (ii ) ( 1, 2) , (4, 3)

2. 已知 a 為實數,若直線 L 的斜率為 2 且通過 A( 1, 2) 、 B (5, t ) 兩點,求 a 的值。


t 2
2
5  (1)
t  2  2 6
t  12  2  14

3. 若經過 A(1, 2) 及 B (3,1) 兩點的直線,與經過 C (2, 1) 及 D (4  a, 4  a ) 的直線互相平行,求的值。


1  (2) 3
mAB  
3  (1) 4
4  a  (1) 5a
mCD  
4a2 2a
5a 3
mCD  mAB  2 0 4a  6 a3 1 4 7a a  2
2a 4

1
胡老師專業數學補習 012-7138129
4. 若三點 A(0, 7) 、 B ( 2, m) 、 C ( 4,3) 共線,求 m 的值。 m5

5. 若四點 A(5, 1) 、 B ( a, 2) 、 C (3, b) 、 D(13,8) 共線,求 a  b 的值。


8  (1) 9 1 2  ( 1 ) 3 b  ( 1 ) b  1
mAD    mAB   mAC  
13  5 18 2 a 5 a 5 3 5  2
mA D  m A B mA D  m A C
1 3 1 b 1
 
2 a  5 2 2
a  5  6 1  b 1
a  1 b0

6. 已知平行四邊形 ABCD 的四個頂點分別為 A(3, 1) , B (1, 2) , C (2,5) , D ( x, y ) ,求 x  y 的值。


x  y  2  2  0
mAB  mDC mAD  mBC
2  (1) 5  y y  (1) 2  5
 
1  (3) 2  x x  (3) 1  2
3 5 y y  1 3
 
4 2 x x  3 1
6  3 x  20  4 y 3x  9  y  1
3 x  4 y  14 (1) 3 x  y  8 (2)
由 (1) , (2) 可得:
x  2 , y  2
x  y  2  2  0

7. 已知平行四邊形 ABCD 的四個頂點分別為 A(3, 2) , B (1, 1) , C (4,5) , D ( x, y ) ,求 x  y 的值。


x y  04  4

2
胡老師專業數學補習 012-7138129
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直線 L1 及 L2 的傾斜角分別是 1 與  2 。直線 L1 及 L2 的斜率分別
m1 及 m2 ,若 L1 及 L2 互相垂直,則:
 2  90  1 (三角形外角  內對角之和)
tan  2  tan(90  1 )
tan  2   cot 1
1
tan  2  
tan 1
1
m2  m1  m2  1
m1
兩條相異直線 L1 及 L2 的斜率分別是 m1 及 m2 ,則
L1  L2  m1  m2  1

1. 已知 A , B 及 C 三點的坐標分別是 ( 3,1) , (4,3) 及 (k  2, k ) ,若 AB  BC ,求 k 的值。


mAB  mBC  1
3 1 k  3
  1
4  (3) k  2  4
2 (k  3)
  1 2 (k  3 ) k7 ( 2 2) k  6 7k  1 4 2 0 5k k  4
7 k 2

2. 已知 A , B 及 C 三點的坐標分別是 ( 3,1) , (2, k ) 及 (4, 4) 。若 AB  BC ,求 k 的值。


mAB  mBC  1
k 1 4  k
  1
2  (3) 4  2
(k  1)(4  k )
 1 (k  1 )[ k ( 4 )] (1k 0 1 )k( 4 ) 1 0
5 2
k 2  5k  4 1 0 k 2  5k  6 0
(k  6 )k(  1 ) 0k  6 或 k  1

2
3. 若過 A( a,3) , B ( 3, a ) 兩點的直線與過 C (a, 10) , D( , a) 兩點的直線互相垂直,求 a 的值。
5
mAB  mCD  1
a  3 a  10 a 3 a  1 0 5 (a  3 a) ( 10) 5 (a 2  7a  3 0 )
  1   1  1  1
3  a  2  a a  3 2  5a (a  3 ) (a5 2) 5a 2  1 7a  6
5 5
5a  35a  150  5a  17a  6
2 2

1 0a 2  5a2 1 44 0
5a  2 6a  72 0
2

( 5a  3 6a) ( 2 ) 0
36
a2 或 a
5

3
胡老師專業數學補習 012-7138129
4. 已知 A(1, 2) , B ( 3, 4) 在 L1 上, C (5,  a ) , D(a  1,3) 在 L2 上,當:
6
(i ) L1 / / L2 ,求 a 的值; a
5
(ii ) L1  L2 ,求 a 的值。 a  17

5. 在坐標平面上, A(3, 2) , B(1, 5) , C (t , 2t  1) , t 為實數,若 ABC 為直角三角形,求 t 的


3
值。 A 9 0  t   , B  90  t  11 , C  90  t  1 或 3
2

4
胡老師專業數學補習 012-7138129
直線方程式
一. 點斜式
i ) 顧名思義:有 點 ,有 斜率 ,即可決定一條直線方程式。

ii ) 過點 ( x1 , y1 ) ,斜率為 m 的直線方程式為:
斜率 直線 L
動點 斜率  m
y  y1  m ( x  x1 )
( x, y )
y 的變化量
定點 斜率 m 
定點的坐標 x 的變化量
( x1 , y1 ) y  y1
記法: 
y 減 y 等於斜率乘以 x 減 x x  x1

1. 求過點 ( 2,3) 且滿足以下條件的直線方程式:


2
(a ) 斜率是  (b) 斜率是 0 (c) 斜率不存在 (d ) 斜率是 3
3

二. 兩點式:
i ) 顧名思義: 兩點 可決定一條直線方程式。
ii ) 方法:回點斜式。
y
a) 先求斜率 m 
x
b ) 再利用點斜式(所求之斜率與其中一點)來求直線方程式。

5
胡老師專業數學補習 012-7138129
1. 求過下列兩點的直線方程式:
(a ) ( 2,3) , (4, 0) (b) (1,3) , ( 2, 4) (c) (0, 4) , ( 3, 2)
x  2y  4  0 7 x  3y  2 0 2 x  3y  1  2 0

2. 求過直線 3 x  2 y  5  0 及 x  3 y  9  0 之交點且過 (1, 4) 的直線方程式。 3 x  y  7 0

3. 一直線由兩點 (3, 2) , (4,3) 決定,且此線過 (c, 6) ,求 c 的值。 c7

6
胡老師專業數學補習 012-7138129
三. 斜截式
i ) 顧名思義:有 斜率 ,有 x / y 軸 之截距,可決定一條直線方程式。
ii ) 方法:回點斜式。
由 y 截距 b  一點 ( 0 b, ,斜率
) m
iii ) 已知 y 截距 b ,斜率 m , L 的方程式:
點斜式 ( y  b)  m( x 0 )
y  mx  b
y  b m x
iv) 己知 x 截距 a ,斜率 m , L 的方程式:
y  m x b
y  m( x  a )
由 x 截距 a  一點 ( a , 0,斜率
) m
v ) 初中所學之 y  ax  b 即為斜截式的一種。
點斜式 ( y  0 ) m (x  a )
y  m( x  a )

1. 求下列直線方程式:
1
(a ) y 截距是 2 ,斜率為 3 (b) y 截距是 5 ,斜率是  (c) x 截距是 2 ,斜率為 1
2
1
y  3x  2 y   x5 y  x  2
2

(d ) 與 2 x  3 y  5  0 垂直且 x 截距為 2 的直線之方程式。 3 x  2y  6 0

7
胡老師專業數學補習 012-7138129
四. 截距式:
截距的定義:
x 截距: L (直線)與 x 軸相交之 x 坐標  a 。
y 截距: L (直線)與 y 軸相交之 y 坐標  b 。
0 截距: L (直線)過原點。

x x 負截距
i ) 顧名思義:由 兩軸( x , y 軸) 截距可求直線方程式。  正截距
y y 正截距
ii ) 已知 L 的 x 截距 a , y 截距 b ,則:
x y x y 記法:
L 的方程式  1  1
a b x截 y截 龍配龍鳳配鳳,
iii ) 方法:回點斜式。 兩者相加為一。

b
斜率 m   零截距
a
b
點斜式: ( y  b)   ( x  0 )
a
a y a b  b x
0
b x a y ab
bx ay ab x y
    1
ab ab ab a b

1. 已知直線的 x 截距為 3 , y 截距為 2 ,求此直線方程式。

2. 已知直線過 (0, 5) 及 (2, 0) ,求此直線方程式。

3. 一直線過點 ( 1, 4) ,且其在兩坐標軸上的截距相等,求直線的方程式。 x y 3  0


在兩坐標軸上的截距相等  x 截  y 截  a  b
x y 1 4 3
 1   1 1 a  3 b  3
a b a a a
x y
 1
3 3
x  y  3 x y 3  0

8
胡老師專業數學補習 012-7138129
五. 一般式:
i ) 顧名思義:為一般二元一次的表達方式,即: ax  by  c  0 。
ii ) 小刀美容可得:
ax  by  c
ax by 1
(  )  1 (兩邊同乘上  )
c c c
1 1
ax  by 
 a b 1
1 1
c c
a b
x y 截距式:
 1
c c
  x y
 1
a b a b
c x 截距: a
 : x 截距 ( x 係數分之常數再變號)
a y 截距: b
c
 : y 截距 ( y 係數分之常數再變號)
b
iii ) 由斜截式:
by   ax  c
a c
y x  ( )
b b
a
 :斜率 ( y 係數分之 x 係數再變號)
b

1. 求下列直線的斜率, x 截距及 y 截距:


x x 2y
(i ) 2 x  y  4 (ii )  3y  4  0 (iii )  6
2 2 3

x 2y
2 x  y  4  0  6  0
2 3
1 1
2 1 3
m 2 m 2  m2 
1 3 6 2 4
3
4 4 6
x截   2 x截   8 x截    12
2 1 1
2 2
4 4 4 6
y截    4 y截    y截   9
1 3 3 2
3

9
胡老師專業數學補習 012-7138129
x 2y 4
2. 若直線 x  ky  4  0 與   2  0 平行,求 k 的值。 k
2 3 3
1
1 1 3 4
ma   mb   2 ma  mb    k
k 2 k 4 3
3

x
3. 求過點 ( 2,1) 且與直線  2 y  3  0 平行的直線方程式。 x  6 y  8 0
3
1
1
ml   3 
2 6
1
y  1  (x  2 )6 y  6 x  2 x  6 y  8 0
6

x
4. 若直線  3 y  5  0 與 kx  3 y  2  0 互相垂直,求 k 的值。 k  18
2

1
1 k
ma   2  mb  
3 6 3
ma  mb  1
1 k
 ( )  1
6 3
k
  1 k  18
18

y
5. 3. 求過點 ( 3, 2) 且與直線 3x   2  0 互相垂直的直線方程式。 x  6 y  1 5 0
2
3
m 6
1

2
1
m  ma  1 6  ma  1 ma  
6
1
y2 (x  3 )
6
6 y  1 2  x  3
x  6 y  1 5 0

10
胡老師專業數學補習 012-7138129
兩條直線的交點
L1 : a1 x  b1 y  c1  0 , L2 : a2 x  b2 y  c2  0
一 . 兩直線相交於一點
a1 b1 c1
  或 mL`1  mL2 ,兩直線有一個交點。
a2 b2 c2

二. 兩直線平行但不重合
a1 b1 c1
  或 mL`1  mL2 且 y 截距不相等,兩直線無任何交點。
a2 b2 c2

三. 兩直線重合
a1 b1 c1
  或 mL`1  mL2 且 y 截距相等,兩直線有無限多個交點。
a2 b2 c2

1. (i ) 求 L1 : x  2 y  3  0 與 L2 : 3 x  4 y  1  0 的交點。

(ii ) 求 L3 : 2 x  3 y  6  0 與 L4 : 3 x  y  13  0 的交點。

2. 求過點 (5,8) 且與直線 2 x  y  13  0 垂直相交的交點座標。


2 1
  m  1 m 
1 2
1
L : y 8  ( x  5 ) 2 y  1 6 x  5 x  2 y  1 1 0
2
2 x  y  1 3 0
  x  3, y  7
 x  2 y  1 1 0

11
胡老師專業數學補習 012-7138129
3. 已知兩直線 L1 : 3 x  5 y  4  0 , L2 : 2 x  ky  9  0 ,求:
(i ) 若 L1 與 L2 互相垂直,求 k 的值。
(ii ) 若 L1 與 L2 互相平行,求 k 的值。
3 2 6
(i )   ( )  1 k 
5 k 5
3 5 10
(ii )  k
2 k 3

4. 已知直線 2 x  y  3  0 與 ax  by  1  0 ,且它們的交點坐標是 (1,1) ,求 2a  b 的值。


(1,1) 代入 ax  by  1  0  a  b  1  0 (1)
兩直線互相垂直,斜率相乘為 1
2 a
  ( )  1
1 b
2a  b (2)
(2) 代入 (1)
a  2a  1  0  a  1 代入 (2)
b  2
2a  b  2(1)  (2)  0

點到直線的距離
平面上一點 P ( x1 , y1 ) 到直線 L1 : ax  by  c  0 的距離公式:
ax1  by1  c
d ( P, L1 )  (係數平方開根號,點代進去絕對值)
a 2  b2

1. (i ) 求點 P (1, 2) 到直線 3 x  4 y  1  0 的距離。


(ii ) 求點 P (2,1) 到直線 x  3 y  6 的距離。
3(1)  4(2)  1 3  8 1 4
(i ) d   
3  (4)
2 2 5 5

(2)  3(1)  6 236 7 7 10


(ii ) d    
12  (3)2 10 10 10

2. 若點 (2, 1) 到直線 2 x  y  k  0 的最短距離為 3 5 ,求 k 的值。


2(2)  (1)  k
3 5
22  (1) 2
3 5  4 1 k k  5  1 5 k  5  1 5 k  5 1 5
k  10 或 k  20

12
胡老師專業數學補習 012-7138129
3. 若點 P (1, a ) 在第四象限,且點 P 與直線 3 x  4 y  3  0 的距離為 2 ,求 a 的值。
3(1)  4(a)  3
2
32  42
3  4a  3
 2 4a  6  10 4a  6  1 0
5
4a  6  1 0 4a  6  1 0或 4a  6  10
4a  4 4a  16
a  1 (不合) a  4
a  4

二平行線的距離
兩平行直線 L1 : ax  by  c1  0 與 L2 : ax  by  c2  0 的距離公式:
c2  c1
d ( L1 , L2 ) 
a 2  b2

1. 求兩平行線 L1 : 5 x  12 y  19  0 與 L2 : 5 x  12 y  7  0 間的距離。 2
7  19 2 6
d ( L1 , L2 )  
5  12
2 2 13
2

21
2. 求兩平行線 L1 : 3 x  4 y  6  0 與 L2 : 6 x  8 y  9  0 間的距離。
10
9 21
6  
2 2 21 1 21
d ( L1 , L2 )     
32  (4) 2 5 2 5 10

3. 已知兩平行線 L1 : x  3 y  5  0 及 L2 : x  3 y  k  0 的距離為 10 ,求 k 的值。 k  15 或 k  5


k 5 k 5
10  10 
12  (3)2 10
| k  5 | 10 k  5  10 k  5  1 0 k  15 或 k  5

13
胡老師專業數學補習 012-7138129
4. 已知 P ( a, 2) 與 Q (3, b) 的連線與直線 L : x  y  3 互相垂直,求 a  b 的值。 ab 5
m PQ  mL  1
b2 1 b2
 ( )  1 1 b  2  3 a ab 5
3 a 1 3 a

5. 已知直線 l 過點 ( 3,8) ,且 x 截距比 y 截距小 1 ,求直線 l 的方程式。 4 x  3 y  12  0


a  b 1
x y
 1
a b
3 8 3b  8 b(  1 )
 1  1 3b  8b  8  b 2  b b 2  6b  8 0
b 1 b b(b  1 )
(b  2 )b( 4 ) 0
b2 b4
a  2 1  1 a  4 1  3
x y x y
 1  1
1 2 3 4
2 x  y  2 2 x  y  2 0 4 x  3y  1 2 4 x  3y  1 2 0

6. 一直線過點 ( 1,5) ,且其在兩坐標軸上的截距互為相反數,求直線的方程式。 x y60


兩坐標軸上的截距互為相反數 a  b  0  a  b
x y 1 5 1 5
 1  1  1 b  6 a  6
a b b b b b
x y
  1 x  y  6 x  y  6  0
6 6

7. 若一直線過點 ( 3, 2) ,且其 x 截距與 y 截距的和為 2 ,求直線的方程式。


x  y  1 或 2 x  3 y  12
x 截距與 y 截距的和為 2  a  b  2 b  2  a b  (a  2 )
x y 3 2
 1  1
a b a (a  2)
3 (a  2) a2
1 3 (a  2 ) a2 a a(  2 )
a(a  2 )
3a  6  2a a2 2a
a 2  7 a  6 0 (a  1 )a( 6 ) 0
a  1 a  6
b  ( 1 2 ) b  ( 6 2 )
 1 4
x y x y
 1  1
1 1 6 4
x  y  1 2 x  3y  1 2 或 2 x  3y   1 2
1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