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下學期易經期中重點整理-莊嚴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5

一、 釋名

周易: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 《周易》一名,最早見於《左傳》莊
公二十二年記載:「陳公子完奔齊。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見陳候者,使筮之,遇<觀>,之
<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先秦時多用「易」,「易經」一詞出自漢代(五經經
典化),《漢書‧藝文志》:「易,經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成為神聖經典,東方價值觀的
源頭。 《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變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
心思想,是以陰陽兩種元素的對立統一去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
周:1.時代:周初的原始占卜和詮釋,具有符號和文字的系統(唐代孔穎達、南宋朱熹支持此說)。
2.哲學意義:(1)周普:周廣而普泛宇宙。(東漢鄭玄提出)
.(2)周流循環(易):所有事物皆依循環而變易
易:
1.文字(訓詁)(以下三點集中於「變易」)
(1)郭沫若提出「易」為蜥蜴的象形文字。蜥蜴有可隨環境而變動的特質。
(2)太陽崇拜說,「易」是太陽循環的過程(過程)
(3)說文解字(二元性的分化和統合的變易關係):「易」為上日下月,日月的結合。
日月是天象,對應天地、乾坤、陰陽(二分的原則)
日月看似靜態,但其運行產生四時理序,萬物蒙受天地之德,及日月之靈(物物─太極)。
EX:太極,所有事物由宇宙的運行所形成的自我分化,萬有又分享了陰中有陽的理則。
具體化的象徵。

2.占卜(道德理性的自我安頓)
「易」有占卜的意思(能慮勿易)。人在面對無法決定的事物時,會透過向上仰望的祈求,祈求一個
外在的絕對他者來指引方向(透過儀式)。另外一層意思,就是拉回到自我內在的神明,和自我內
在的神明打交道(義理易),自我解釋的動能。

※周代的占卜方式
周代和商代的占卜方式不同,周代採取一種看似簡易的方式。
商(龜卜、骨卜)V.S.周(數字卦):
1. 占筮材料使用的是蓍草或竹籤,比龜卜使用的龜甲在收集及處理上都要方便的多。
2. 龜卜是根據燒灼龜甲產生裂痕取象斷吉凶,純由自然而定。占筮是用手數蓍草竹籤得到卦象
並對卦象進行種種分析,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思維性。人為因素增加,表明人類的抽象思維
能力大大提高。
3. 龜卜的卜辭較為簡單,基本只表示為肯定和否定。占筮的卦爻辭在表示吉凶方面可以有程度
上的不同,並指出如何趨吉避凶及互相轉化等內容,對未來的認知遠較卜辭豐富而深刻,
同時也認識到人在事件中的巨大作用。
4. 龜卜的卜辭僅為記事的參差不齊的散文,而占筮的卦爻辭不僅有散文,還有詩歌、韻文和格
言等不同的形式,文字優美遠勝卜辭。
宇宙的運行是有機的,且有一個和諧的目的。
「陰陽不測:神」(meta-physics 物理學之上的第一因),運動本身就是道,宇宙的奧秘、神聖、秩序。
差異(二元)的原則顯示在神秘數字上,代換為符號(陰爻、陽爻),把我們祈求的內容,和事後結
果紀錄起來,形成文字和符號兩種系統的周易。
※一種誠(寂靜)的狀態,用一種外求的方式得到啟示,但其實是內心自我浮現的方向。
※物質成為內在精神的象徵。

3.義理
東漢鄭玄的著作〈易論〉認為「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這句話總括
了易的三種意思:「簡易」、「變易」和「恆常不變」。即是說宇宙的事物存在狀能的是(1)順乎自然
的,表現出易和簡兩種性質;(2)時時在變易之中;(3)又保持一種恆常。如《詩經》所說「日就月
將」或「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日月的運行表現出一種非人為的自然,這是簡易;其位置、形狀
卻又時時變化,這是變易;然而總是東方出、西方落這是「不易」。
(1)變易:氣(生生之道)→道體(運動),事物的本質動態。 (繫辭即有此三種意義)
整個世界是循環不已的變動過程,永遠有「機」存在,永遠要與時俱變,走向天理流行的世界觀
(2)簡易:德(生生之德)→規則 《易傳》→漢時歸納為此三種
變動採取的是一種簡易的原則,可依循。雖簡易,卻不平凡。(神聖原則)
(3)不易:理(生生之序)
天地運行之道,有所理序,反覆循環(差異),形成一個穩定的軌跡。人所需要的確定感,EX:倫
理(天地、君臣、父子、夫婦),人類的文明必須有秩序(禮)可循。自然而純粹的力量世界,人類認為
是野蠻。人必須效法,參贊天地之道,找到倫理價值的模仿。(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氣:事物的構成本質,是流動的。穩定而死寂的事物,其本質卻生生不息。
※陰陽二氣→陰陽五行(生、剋→運動)
天地之道,是剛柔並濟的剛健不息之道。
※人是秉天地之靈而生的,萬物感應,交感的宇宙(天地合一)。
天、地、人不是物理上的 object 和 subject 的關係。

一、 易的體例
1. 經:
周初所形成的占卜方式的紀錄。包含 symbol 符號和 metaphor 文字(並非 explanation)
(1)卦畫
(2)卦名:
卦名的作用是指稱每一卦,多數卦名是檃括六條爻辭的意義而成。一方面在稱說時能夠區別各卦
另一方面則略示一卦的事態。
(3)卦辭:卦辭的作用是解說卦畫的意義。
(4)爻辭:爻辭的作用是解說每一爻的意義。

2. 傳:共十篇文章(十翼)
是對《易經》(《周易》)的註釋,共有十篇,因此又稱《十翼》。詮釋的活動(interpretation)→無窮
開放。不只是能指和所指的對應關係和還原易經本義而已。
(1)《彖上傳》:解釋上經 30 卦,以六爻的整體形象斷定卦義,說明各卦的基本觀點。
(2)《彖下傳》:解釋下經 34 卦,以六爻的整體形象斷定卦義,說明各卦的基本觀點。
(3)《象上傳》:
大象用每卦的下卦和上卦作對比性的說明。從警惕的角度提出處於某卦所示事態時應有的言行。
(4)《象下傳》:小象的作用是解說爻辭和「用九」辭以及「用六」辭。
(5)《繫辭上傳》:
繫辭上、下全面的解說《周易》,包括了《周易》的作者、宗旨、名詞解釋、解讀經文的方法和規則、
哲學觀念等。繫辭上、下是彙集儒者之說的一篇文獻。
(6)《繫辭下傳》:同上。
(7)《文言傳》:乾文言和坤文言的作用是從天人合德的角度解說乾卦和坤卦的大義。
(8)《說卦傳》:
說卦說明聖人作《易》的目的和各卦所象的事物。對各卦所象事物的說明是承自春秋時期取象的
解《易》方法。
(9)《序卦傳》:序卦是以六十四卦卦名為序而解說其排序的理由。
(10)《雜卦傳》:雜卦是解說六十四卦卦名的錯綜關係。

3.易學史:
由各代解釋,使用易經,而創造的易學史。(不同的時代對易經的不同解釋)
(1)象數易:
象數學派注重卦爻象的推演方法,創造了和發展了卦爻象變化的框架與技術,提高了對「象數」
的深層認識。Ex:煉丹(推算的方法→命理之學)
※將占卜的方式轉化為以人為主體的自我決斷的看待命運的存在方式,找到自身內在的神明(意
義的豐盈,生命的存在及有限)。
(2)義理易:
義理學派側重卦爻象的義理,「義」是概念,「理」是規律。解說卦爻辭的「道」 、
「理」,何在,認
為「道」、「理」的規律在象中,理是體,象數是用。
※王弼、宋明理學(對於自身命運的覺察,而後找到一個安頓的道路),保留算命的原始精神,具
有可推衍的法則、技術。
二、易經的世界觀(存有連續)
1.天人合一:人面臨困境時,會把自已敞開,讓萬物在其中交流(感應、直覺)
《易經》把世界分成天、地、人三大類。“天”既是風雨雷電雲等自然之象的統稱,又指能覺知人
事的有意志的神靈,含義多樣;“地”的基本含義即山川河流,草木荒原等土地之象的統稱,
亦隱含與神意之天相對的鬼神之意:“人”既指客觀存在的具體的人身。又指與人相關的一切人
事活動。天、地、人三者相互關聯、相互感應。正因如此,世間萬象才是可以推測,可以預知的。
《易經》是從整體上描述、把握世界的。《易經》所謂陰陽不是互相獨立的陰陽,而是作為一個整體
的陰陽。所謂“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在易卦中如果陰與陽相親相應、剛柔相濟。每多吉占。
反之,陽剛過燥,陰柔無主,則凶多吉少。所謂“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
且吝。”,“一閩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原始反終”
即表明,《易經》從未把個體孤立游離於整體之外,而是將個別現象融於整體之中,從而使內涵
豐富,變化多端。六十四卦中各卦並不是孤立單一的,卦與卦、爻與爻之間都存在相聯、相互作用
相互轉化的關係。從六十四卦的卦序看,《乾》 、 《坤》為首,以未濟結尾,象徵天地生萬物的內在
聯繫的開放體系。世界上萬事萬物之能夠發展。是以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繫為前提的。事物與事物
之間是相互關係的,才可能從一種事物轉化為另一種事物;事物內部各方面是相互聯繫的。事物
才可能有產生、發展和衰亡的變化。
《易經》八卦與六十四卦的構成卦序有“天”才有“萬物資始
”。有“地”,才有“萬物資生”,而人卻得天地而生,既生則又必須“與天地准”,始可“知
幽明之故”,“知死生之說”。這種思維方式是一種宏觀把握,全方位思維。是宇宙整體觀。即
天人合一的自然觀。

2.太極(形上的本體論):一、整體(水)、樂園
事物的產生必有一個根源或起點,《繫辭上傳》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
生八卦。」 「太」是「大」的意思,而「極」則是盡頭或極點。事物變化的根源即太極,而太極即為
「一」,代表一個整體。「一」分二即為陰陽,再分便是老陽、少陽、老陰、老陽這四個象,在這四
象上再分陰與陽,便得了八卦。不管是太極、陰陽、八卦圖都表達了太極是事物生長或萬物發展
的根源的概念。太極雖有分合的過程,卻不離整體的概念,因此太極就是「一」的概念,而陰陽
則為一體的兩面,太極是一個和諧的整體,太極概念為一元論,或有變化的一元論,非二元論。

3.氣化論:
物、心還原為氣來討論。人越誠、虛、寂、敞開,外界與人之間的訊息不停交換,不停影響人們(心
靈的活動)
※爻象:陽爻─剛。陰爻─柔。
三畫掛:共有八卦:卦象卦德
八卦再重卦(成六畫卦,分上下卦),形成 64 卦(卦辭),384 爻(爻辭=64*6+2=386)
用九(天乾)、用六(地坤)→宇宙本體的根源,64 卦中的父母卦。
卦辭:卦的總精神。

4.混沌論:
萬物之間是互滲的關係,相互跨類,並置在意義交感之中。人在萬物流動中,找尋意義感及靈感
生命得到動能的改變(興)

●由具體的物象抽出哲學性,雖然對立卻又能夠相容,可用來做為萬物之間的辯證。
對比、差異:萬事萬物的多元紛雜(但其中又有秩序感)
不同的向量(生命的限定)位置,代表了不同的吉凶禍福,限定了生命發展的可能性及表現的模
式。
萬物、時、空:雜多→分化
沒有對立,就沒有矛盾。對立又融合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交融、共振、矛盾的運動原則。
(EX:氣、太極圖)
而由於萬有皆分享了這樣的陰陽之氣,故陰陽五行之氣,實則隱含在我們生命之中,成為我們
的秉性和質地。

三、 演變(二爻→三畫卦;八卦→六十四卦)
1.爻的起源:
(1)結繩:
《周易·系辭下》稱伏羲氏「作結繩而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認為「──」
、「——」是打結
與未打結的反映;或為一大結,一小結。

(2)生殖器:
郭沫若認為「──」陽爻象徵男根,男生殖器。「——」陰爻象徵女陰,女生殖器。
(3)日月:
日爻為陽爻,月爻為陰爻。在爻的符號畫定上,為體現了日月(陰陽)之理。圖案符號就是「日月」
兩個文字的簡化
(4)筮竹:認為「──」、「——」陰陽爻表示為占卜所用的竹節或蓍草。
(5)數字:
陽爻是由數字一演變來的,陰爻則是由數字六演變來的,陽爻和陰爻分別代表奇數和偶數。

2.三畫卦:
遠古先人將世界分為天、地、人三層,三畫卦即象徵天、地、人三個層面,或是三才。另一個原因
是遠古先人對「三」的崇尚心理,認為三是多數。「三」這個數字,反映了創造八卦體系時期人們
的思維能力和水準,也反映了當時思維的實際需要量。

3.八卦:陰氣、陽氣運動至某一程度的一個基本狀態→原始的自然宇宙的形成。
八卦相傳為伏羲所作。接近神話時代,雖然文化已經開展,但仍與自然關係密切,故八卦用自然
事物命名。

次序:
《繫辭傳》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邵子曰: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也。
《說卦傳》曰:易逆數也。
邵子曰: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 艮七、坤八。自乾至坤,皆得未生之卦,若逆推四
時之比也。
後六十四卦次序效此。
方位:
說卦傳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
邵子曰: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兌東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為順,自巽至坤為逆。
後六十四卦效此。

宋代朱熹在 《周易本義》中寫了一首《八卦取象歌》幫助人記住八卦的卦象:

乾三連(☰),坤六斷(☷);
震仰盂(☳),艮覆碗(☶);
離中虛(☲),坎中滿(☵);
兌上缺(☱),巽下斷(☴)。

八卦源於中國古代對基本的宇宙生成、相應日月的地球 卦名 卦象 自然 卦德 家族 方位 身體 動物
自轉(陰陽)關係、農業社會和人生哲學互相結合的觀 乾 ☰ 天 健 父 西北 首 馬
念。最原始資料來源為西周的易經,內容有六十四卦,
《易傳》記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 兌
但沒有圖像。 ☱ 澤 悅 少女 西 口 羊
四象,四象生八卦。」故近代考證認為所謂太極即宇宙,
兩儀指天地,四象就是四季天象;如長日照的夏季稱太 離 ☲ 火 麗 中女 南 目 雉
陽,短日照的冬季稱太陰,春是少陽,秋是少陰,而八
卦再分三爻,自然是指廿四節氣。表面上「太極八卦圖」 震 ☳ 雷 動 長男 東 足 龍
明顯是指地球自轉一週年而復始。
巽 ☴ 風 入 長女 東南 股 雞
及至宋朝,有學者認為四象演八卦(方位),八八生成
坎 ☵ 水 陷 中男 北 耳 豕
六十四卦,此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亦有學者認
為八卦應該出自周文王的乾坤學說,他認為先有天地,
艮 ☶ 山 止 少男 東北 手 狗
天地相交而生成萬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餘六卦
皆為其子女:震為長男,坎為中男,艮為長女,離為中
坤 ☷ 地 順 母 西南 腹 牛
女,兌為少女,是為文王八卦,又稱後天八卦。八卦符
號通常與太極圖搭配出現,代表中國傳統信仰(儒,道)的終極真理——「道」。八卦的代表符號由
三爻演變而成。八卦代表了早期中國的哲學思想,除了占卜、風水之 外,影響涉及中醫、武術、音樂等
方面。

●伏羲八卦/先天八卦方位
簡釋:《說卦》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 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
逆;是故,易逆數也。」後人多以此作為上圖的說明,也有人認為圖中的乾(天),坤(地),艮
(山),兌 (澤),震(雷),巽(風),坎(水),離(火)的方位關係即由此而來。

先天八卦的方位與後天八卦為何不同?有人認為先天八卦反映了世界未產生前的景象,而後天八卦
則相反。也有人認為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分別代表了時間和 空間的概念(類似於西學中之維度),
如清人張潮〈幽夢影〉中即有「先天八卦,豎看者也;後天八卦,橫看者也」之句。

●文王八卦/後天八卦方位

簡釋:《說卦》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
乎艮。」與上圖中由「震」出發,順時針經巽,離,坤,兌,乾,坎,艮回到震位的順序一致。

後天八卦方位與東南西北方位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係:震離兌坎分別代表東南西北,餘下四卦則分
別為東南,西南,西北,東北。上圖也反映了中國古代製作地圖的傳統方式:上南下北,左東右西。
這個方位與西方傳入的現代製圖方向正好相差一百八十度。
4.六十四卦
●重卦 P.19
機:事情可能潛藏的面相。觀照環境,再修養自身的德。EX:履霜監冰至(慎微慎始)
時代
八卦→64 卦(簡單→復雜)
八卦:原始自然世界。
64 卦:商末~周初,神話→人文,思惟方式改變,工商興起,人們面對更多紛雜的事物,產生更多
憂患意識,為了人心的需要
※把 64 卦看成隱喻(意義的詮釋),就可以涵蓋萬物。
人物
相傳為文王。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代表復雜,複雜再複雜,代表萬物的生生不息。

●64 卦之間的演進關係:非覆即變(事
物皆隱含對立面,物極必反,往對
立面發展)
變卦:六爻皆變。
覆卦:上下對調(下卦變上卦,卦象
顛倒)。
萬物符合一種陰陽辯證的關係。
四、爻位連
1.爻位的解釋
由下到上,循序漸進。由開展到成住壞空。由少到老,由困乏到擁有。事務必經的發展歷程。
※爻的總精神:動→象。
主體(人)的心靈是一個為知的黑洞。因此看似極為有利或不利的事情,皆可能扭轉。
事物可能性端倪的軌跡:象。

易經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畫,六畫成一卦。而這每一畫,就是一個陰陽,我們稱它作「爻」--讀
作搖。

這六個爻的位置,從最下面到最上面分別叫做:初、二、三、四、五、上。

爻有陰陽:陽九(老陽),陰六(老陰)。每一爻該如何稱呼請見下表:

上六


六五

九五

九四


九二

初九

我們以雷天大壯卦為例,最下爻為陽,稱初九,接著各為九二,九三,六四,六五,以及上六。

要查閱易經經文時,則是根據卜卦所得的動爻(或變爻)來斷吉凶。

易繫辭上:「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這是說
事情的變化,是以爻來顯現,聖人為它加入爻辭之後,藉以斷定吉凶的變化。

從正統卜卦方法裡我們也可以知道,周時的卜卦,其實是用數學的演算,最後得到六、七、八、九這
四個數。而其中,只有六、九兩個數做為應驗。我們則把六、或九的爻為「變爻」,意謂此爻言變化者也

例如,如果卜到的數字由內而外(或由下而上)的順序依次為七、九、七、七、八、八,那麼這個卦的
變爻就在九二這一爻。我們查閱易經時,就是查大壯卦的九二一段爻辭來斷定吉凶。

雖然易經中,對於每一爻的吉凶悔吝都已有斷辭可供查閱,不過,爻位的吉凶仍有些許規則可循。
二五多吉;三爻多凶;四爻多懼

繫辭下:

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辨是
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二與四同功
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
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這一段話大概提到,通常初爻較難測知,上爻則較容易;二、五爻通常較吉,三多凶,四多懼。

二和五這兩個爻,由於分別位於下卦和上卦的中間,符合中庸之道,也是下卦和上卦的「主」爻,因
此多屬吉。

特別是五位,我們經常講「九五之尊」,指的就是陽九居於五位,是最尊貴的;相較於第二爻,第五
爻居於上,以古時的思想來說,就是皇帝所居的帝王之位;上位則太過,過猶不及。

我們以乾卦為例: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旡咎。
九四,或躍在淵,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乾卦以龍來比喻整卦的意思,龍為古時的神獸,變化莫測;但初九是還在潛藏的龍,因此還不適於
有任何的行動;九二則龍已從潛藏出於地面,所謂「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者,表示利於見貴人,而
可有所為;至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則在形容憂虞之象。

九五時說「飛龍在天」,表示九五之尊,但至上九則說「亢龍有悔」。「亢」就是「高」的意思,龍在九五「
飛龍在天」已是尊貴之至,不能再高,到上六就是太高,反而「有悔」。

又如,坤卦六五說「黃裳,元吉」,至上六則說「龍戰于野,其血玄黃」,都可見五既屬尊位,又能符
合中庸之道,而不過高。

而三之所以多凶,在於其位置較為尷尬。一方面,它處下卦的最上方,要上不上,要下又不下;二方
面,雖然它和五一樣,都屬陽位(三、五為奇數,屬性屬陽),但是「五」處上爻的尊位,也是帝王之
位,它則什麼都不是。

四之所以多懼,在於它是離君位最近者,所謂伴君如伴虎,所以多懼。四與二「同功」,是指兩者都處
陰位(二與四為偶數,屬性屬陰),但二處下爻之中,為下爻之主,具中庸之美德,四處上爻之下,
又離君王如此之近。
2.爻位的關係
中:中爻,通常為最好的位置,中庸之道,黃中通理。找出自我心中不變動的中心點,才能關照自身
處境。
正(當位):陽爻處楊位,陰爻處陽位=不當位。生命處於什麼情境,該用什麼態度面對。
※中正:中爻處正位(如:統治者有德)
承:順從、匹配、配合。陰爻處陽爻之下(主從關係)。
乘:處於服從的位置,卻逾越本位奪權(但是生命情境的不同,該剛或柔是不定的)
比:與左右上下周遭的關係(陽爻周圍全是陽爻:不比///陽爻周圍是陰爻:比)
應:下卦與上卦的一、四/二、五/三、六,為陰陽相配,否則為不應。

承乘

乘承說的是比鄰兩爻之間的關係,「乘」指的是駕御在上,「承」則是承載在下。

基於陽尊陰卑的觀念,陽上陰下,就是陽乘陰,陰承陽,此為順,為吉;反之,若是陰上陽下,則
為陽承陰,陰乘陽,為逆,為凶。

陽乘陰 陰乘陽

陰承陽 陽承陰

順 逆

相應

易經六十四卦,每卦都有上下卦;上下兩卦之間,初、四;二、五;三、上等三組相對應位置的兩爻
若是一陰一陽,則謂之相應;反之,若是兩爻都是陰,或是兩爻都是陽,則是不相應。 通常,相應
者為吉,不相應者為凶。

上六與九四,應

六五與九二,應 上

九四與初九,不

九三與上六,應

九二與六五,應 下

初九與九四,不

當位

六個爻位中,屬奇數者為陽位,有初、三、五;屬偶數者為陰位,有二、四、上。若是陽爻居於陽位,
或陰爻居於陰位,則是「當位」;若是陽爻居陰位,或是陰爻居陽位,則是不當位。通常來說,當位者
吉,不當位者凶。

陰爻在陰為 當位

陰爻在陽位 不當位

陰爻在陰位 當位

陽爻在陽位 當位

陽爻在陰位 不當位

陽爻在陽位 當位

五、 如何占卜(四營十八變)

大衍之數揲卦法

殷商時預測吉凶以卜為主,到周時則以筮為主。「卜」是以解讀甲骨文上燒裂之後的現象來斷吉凶;
「筮」則要經過演算的過程,求出卦之後再依卦解吉凶。

但周時到底如何「筮」?易繫辭上傳裡有這麼一段話: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
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

關於最早的筮法古來爭論很多,我們暫依現在一般所採用的朱熹筮儀的說明,加以簡化,用這段文
字的方法來卜卦。

準備材料:

一、50 支竹籤,或銅板…。任何可以方便你在手上或在桌上操作的小東西都可。

二、筆和紙

卜卦之前建議先潔淨身心,最好在沐浴之後。把卜卦問題寫好在紙上之後,開始卜卦:
一、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取一個放在前方,代表太極。用來運算的只有 49 個。

二、分而為二以象兩

隨機將這 49 個分為兩堆,象徵兩儀(陰陽兩儀);

三、掛一以象三

再從其中任何一堆隨機取出一個,卦於指間,象徵三次的變化。

四、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

現在兩堆分別以四個四個計算,以象徵四時。從右手邊開始,剩下的竹籤(餘數=1 至 4)夾於無名
指和中指間,以象徵閏;再算左手邊的竹籤,剩餘的夾在中指和食指間。

案:這裡的「奇」,就是我們現在除法上說的餘數。較特別的是,整除時,必需取走四個。以上說明是
以古時所用的蓍草在說明,如果你所用的是銅板等一類無法夾於指間的物品,則餘數在在一旁即可。

以上四個步驟為「四營」(「分二、掛一、揲四、歸奇」),四營而成「易」。易者變也,也就是四個步驟成
一變;三變而成爻,六爻總共有十八變而成卦。以下步驟為「三變而成爻」

五、將兩邊所餘的 40 或 44 策放在一起,然後再次隨機分成兩堆,重覆步驟三、四,也就是再經一次
「分二、掛一、揲四、歸奇」的過程。這是第二變

六、再重覆一次步驟五,此為第三變。

七、記錄陰陽

在完成步驟六之後,計算最後剩下的竹籤數字。只有四個可能:24、28、32、36。這些數字,除以四,
則是 6、7、8、9 四個數。用筆紙記下這四個數的陰陽記號。

六為老陰,記為「‧- -」;七為少陽,記為「-」;八為少陰,記為「- -」;九為老陽,記為「‧-」。

八、十有八變而成卦

重覆以上步驟(一至七)六次,每次都求得一「爻」(也就是一個陰陽)總共經過十八變而成一卦。注
意,在記錄各爻時,順序應該是由下而上。

解卦

卜完卦之後,六爻中每一爻是由六、七、八、九等四個數字所組成的。解卦時,是以有六、及九兩個數
的爻為應驗。
乾坤二卦解析

 乾 卦 第 一 (上下皆乾天 - 重天乾卦)

乾,元,亨,利,貞。

1 . 乾卦之象為天,其義為剛健,其德為元、亨、利、貞。乾天蘊含充沛剛健之陽氣,運行不已,
變化無窮,沿著春夏秋冬四季而循環往復,主宰整個宇宙,正可體現其創始萬物、處事亨通、
和諧有利、固守正道之四項美德。

2 . 孔穎達曰:乾卦本以象天,天乃積聚諸陽氣而成。有純陽之性,自然能以陽氣始生萬物,
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諧而各有其利,堅固貞正而得其所終。子夏傳云,元,始也;亨
通也;利,和也;貞,正也。此言乾卦之四德也。

3 . 沈善登曰:說文:乾,上出也,从乙,倝聲。乙,物之達也;倝,音幹,日出光倝倝也。可
見乾為純一光明上出者,即所謂輕清上浮為天者。乙,物之達也,即所謂太初氣始也。 乾鑿度
云:有形生於無形,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

4 . 李士鉁曰:乾,健也,天之象也。以形言則曰天,以道言則曰乾,法天以道不以形也。天者
陽之宗,物莫先焉,物莫大焉,故畫一以象之。一者數之始,畫之奇也。天一而地效之則二。
以一合二則三,故二生三。易究天地之原,立三才之道,故三畫以成一卦。由是陰陽變化而生
八卦,上下交錯而生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生於一,道之大原岀於天也。

5 . 李士鉁又曰:元,亨,利,貞,此文王所繫之辭,謂之彖辭。爻下所繫之辭,謂之爻辭。元
於四時為春,亨為夏,利為秋,貞為冬,四時迭運,所以為天,而不得執一時以為天也。元於
五常為仁,亨為禮,利為義,貞為信,智在其中,五常分布,所以為道,而不得執一端以為
道也。

初九,潛龍勿用。

1 . 初九陽剛得正,惟其位卑力微,難有作為,此時當潛藏養晦,進德修業,厚積實力,以待
時機,而暫不施展才用,猶如巨龍暫時潛藏於淵谷之中,養精蓄銳,以待來日蛻變成躍天之
飛龍。 ◎潛,潛伏也,初九一陽在下故曰潛。

◎龍,古代神話中剛健神奇的動物,周易取為乾卦六爻的象徵物。

2 . 周易六十四卦之初爻,蘊含有資歷尚淺,地位卑微,經驗不足,能力有限之現象,故應潛
藏養晦,進德修業,畜積實力,以為來日發展之準備。

3 . 黃壽祺曰:周易六十四卦由六爻組成,其位自下而上,名曰:初、二、三、四、五、上,本爻
居第一位,所以稱初。周易占筮用九、六之數,九代表陽,六代表陰,本爻為陽,所以稱九。
而六爻由下至上排列,古人又以為象徵事物之發展由低漸高,由微而著。
4 . 沈驎士曰:稱龍者,假象也。天地之氣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藏,龍之為物,能飛能潛,
故借龍比君子之德也。初九既尚潛伏,故曰勿用。

5 . 李士鉁曰:陽氣初生,伏藏在下,須養晦俟時。人物潛於夜以養其精神,草木潛於冬以養
其英華,珠玉潛於山川以養其光采。潛而勿用,養其陽也。今日之潛,正他日見飛之本也。初
爻言初,則知上爻為終,所以定一爻之時也。上爻言上,則知初為下,所以定一卦之位也。

6 . 馬其昶曰:卦辭皆斷其本然之象,可以決言,故謂之彖。彖者,斷也。爻辭皆擬議其將然之
象,進退未定,故第曰象也。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1 . 九二陽剛得中,才德俱進,居仁由義,正是嶄露頭角,施展才用之時,猶如巨龍出現在大
地上,正待有所作為,故利於有大德之人之相助或居上位者之提拔。 ◎見,兩字皆音現,同
「現」。 ◎大人,即大德之人。指才德兼備者或居上位之有德者。

2 . 周易六十四卦之二爻,居位得中,身銜官職,正是嶄露頭角,施展才用之時,蘊含有進取
而有得之意象,故繫辭傳有「二多譽」之說。

3 . 王弼曰:九二岀潛離隱,故曰見龍。處在地上,故曰在田。

4 . 鄭康成曰:二於三才為地道,地上即田,故稱田。九二利見九五之大人。

◎三才,天、地、人曰三才,上、五天位,四、三人位,二、初地位。

5. 胡瑗曰:聖賢君子之德發見於世,利見大才大德之君。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1 . 九三處上下卦之間,正是天人絕續之交,往來變動之際,其時多危,故須如君子之時時剛
健謹慎,自強不息,即使在夜晚時分,亦當警惕慎行,故雖面臨危厲,亦可免遭咎害。 ◎乾
乾,猶言健而又健,自強不息也。

◎若,如也,然也,語末助詞。 ◎厲,危險也。 ◎咎,災害、罪過之意。

2 . 周易六十四卦之三、四爻,上不在天(五、六),下不在田(初、二),均表示其處境之艱
難,三居下卦之上,往往受抵,四雖已進上卦,卻往往受壓,故繫辭傳有「三多凶、四多懼」
之說。

3 . 李士鉁曰:天之行,一日一周,至夕猶惕,則乾乾不息,無時不在戒懼之中。乾為天道,
三為人位,是天人之際,危微之界也。處兩乾相行之間,是絕續之交也。卦至三而變,是變動
之地也。惟因時而懼,故能謹持於天人絕續之交,防閑於岀入變動之際,雖有危而無咎矣。

4 . 干寶曰:凡無咎者,憂中之喜,善補過者也。
5 . 馬振彪曰: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乾乾夕惕,即夙夜無忝之功。惟無忝所生,乃能
無咎。戒慎其所不覩,恐懼乎其所不聞,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6 . 黃壽祺曰:乾卦諸爻皆稱龍,唯九三稱君子,以三於三才為人道,在人道而有乾德者,為
君子之象,故取之。周易靈活運用各種象徵物,以代表特定之象徵意義,龍為陽剛之物,君子
為健強之人,寓意相同,乃隨其事意而取象,故九三取象於君子。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1 . 九四陽氣漸進,惟不中不正,居上卦之下,而未敢輕進,有戒慎恐懼,進退未定之象,猶
如遊龍騰空欲飛又止,然其並非心存猶疑,乃是審時度勢,待機奮進,識時務之英豪者,故
免遭咎害。

2 . 林希元曰:九陽爻,四陰位;陽主進,陰主退,是其進退未定也。將進而未必於進,非不
進也,審進退之時,可以進然後進也。

3 . 劉沅曰:或者,欲進未定之詞。九四居上之下,未敢輕進,故欲躍而仍在淵。占者可審時度
理以為進退,何咎之有?

4 . 孔穎達曰:或,疑也。九四陽氣漸進,似若龍體欲飛,猶疑或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1 . 九五陽剛中正,高居君王之位,陽氣充盛,有聖人之德,能惠及天下,為萬民所瞻仰,猶
如巨龍飛騰於天,雲行雨施,澤被萬民。故利於有大才大德之人予以輔佐。

2 . 周易六十四卦之五爻,居上卦之中,位居天子、國君之尊位,乃各卦中最吉祥之爻位,象
徵事物已發展至最完美之階段,故繫辭傳有「五多功」之說。

3 . 李士鉁曰:九五剛健中正,居一卦之尊,變化飛騰,施澤於天下,故稱飛龍。

4 . 胡瑗曰:九五雖有聖人之位,必有大才大德之人輔佐,以促成天下之治。

5 . 王安石曰:二五之辭,皆稱利見大人,言二爻之相求也。

6 . 劉沅曰:天者,龍之正位,陽德極盛,為飛龍在天之象。占者得之,在上者利見有德之大
人,如堯見舜;在下者則利見有德位之大人,如舜見堯。

7 . 包彬曰:易言利之事,始於利見大人。中庸言,利者,宜也,尊賢為大,此之謂也。

8 . 揚雄法言云:龍之潛亢,不獲中矣。過中則惕,不及中則躍,二五得中,故有利見之占。

上九,亢龍有悔。
1 . 上九居乾卦之終,高而無位,有陽氣過盛,知進而不知退之象,猶如剛亢之巨龍,騰空高
飛,窮極而忘返,必將遭遇挫折,而有所悔恨。

◎亢,音抗,過甚、過度也。 ◎悔,悔恨也。繫辭: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2 . 周易六十四卦之上爻,居無位之地,多寓有事物之發展,盛極必衰,物極必反之哲理。

3 . 孔穎達曰:上九居乾卦之終,陽進亢極,將致災害,故有悔。悔者,其事已過,有所追悔
之也。

4 . 朱熹曰:凡事當盛極之時,便須慮其亢,易之大義,大抵於盛滿時致戒。

5 . 劉沅曰:窮高曰亢,上九高而危,滿而損,故有悔。 王肅曰:知進忘退,故悔也。

6 . 李士鉁曰:上九過剛而不在位,無助無應,故亢龍有悔。戒剛之太過也。

7 . 賈誼曰:亢龍往而不返,故曰有悔。潛龍入而不能岀,故曰勿用。龍之神也,其蜚龍乎!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1 . 乾卦六爻均為陽爻,是群龍之象,皆有剛健之本質,惟以剛健而為首,則易招外物之忌,
若物極而反,陽極變陰,則能以柔濟剛,不強為人之首,而獲吉祥。

2 . 九為陽爻,剛健可為人群之首者,能役使眾民而隨心所欲。用九者,即不為九所用,今日
民主設社會,民為主、官為僕之型態,即可謂群龍無首也。又史有創造時代,改變歷史如張良
諸葛亮者,其所師承如圯上老人、龐德先生等隱逸者,亦可稱是用九之人。

3 . 劉向曰:易曰,無首吉,此蓋人君之公也。夫以公與天下,其德大矣。推之於己,行之於彼
萬姓之所載,後世之所則也。

4 . 劉沅曰:本爻辭乃承上亢龍有悔而言。群龍者,潛、見、躍、飛之龍也。凡卦初為足,上為首
則上九即群龍之首。不見其首,以柔濟剛,則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居上九而為九所用,不能
用九,故至於亢,用九則窮上而返下,易飛為潛。乾元之理,終始循環,無所不利。

5 . 李士鉁曰:群龍並見,而無為之首者,所謂聖人不自用,而用群賢,故吉也。

天之道分著於四時,四時不名天,無在非天之道也;乾之元發揮於六爻,六爻不名元,無在
非元之用也;聖人之治分任於群臣,聖人無名,無在非聖人之功也。

6 . 李士鉁又曰:九者陽數之盛,而不可過,過則又為一,所謂終即始也。陽之道循環無端,
反復不已,惟無所終,故無所始。老子曰,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此所以用九而無首
也。
7 . 馬振彪曰:陽能用九而濟以陰,則不偏於陽;陰能用六而濟以陽,則不偏於陰。陰陽交相
為用,所謂神明變化,其用不窮。乾坤二卦變為六十四卦,其用大矣。四時陰陽之變,乃天之
用九、用六也。聖人教人法天,以神其用。惟聖人乃能合天也。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岀庶務,萬國咸寧。

1 . 彖傳曰:至為偉大啊!乾卦之陽氣,其充塞天地之間,開創萬物生命,萬物依賴其元氣而
蓬勃生長,有春臨大地,一片欣榮之象,其可謂統領了整個大自然(釋元)。而乾陽動天,使
雲氣流動廣布,而雨水滋潤大地,各類物種皆茁壯繁茂,散布各地而各成其形態,有夏日生
機暢旺之象(釋亨)。

◎彖,音團去聲,斷也,斷定一卦之義。此指十翼中之彖傳。 ◎乾元,指天元始之德,即充
塞天地之間,開創萬物生命之陽氣。 ◎資,憑藉、依賴也。 ◎統天,謂統領整個大自然。 ◎品
物流形,指各類物種散布各地而各成其形態。

2 . 劉沅曰:彖者,文王之辭,孔子贊之而為傳,後人因加彖曰二字以異之。文王只言占象,
孔子乃發明羲文未盡之意,而特以天道明乾義也。

3 . 孔穎達曰:乾元至健而為物始,以此乃能統領於天。而乾能用天之德,使雲氣流行,雨澤
施布,故品類之物流布成形,各得亨通,無所壅蔽,是其亨也。

4 . 荀爽曰:六十四卦皆受始於乾,猶萬物之生本於天。

5 . 朱熹曰:元,包四德而為首,貫乎天德之始終,故曰統天,此首釋元之義也。

雲雨二句,釋乾之亨。 楊萬里曰:彖不言亨,蓋雲行雨施即氣之亨也,品物流形即形之亨也。

6 . 至為光明之太陽,夜以繼日,終而復始,運轉不懈而自成規律。而乾卦六爻依不同之時位
組合而成,其陽氣沿著此一規律而發展,猶如六條巨龍依循時序而上台,駕馭著大自然,和
諧而有利,寓含有秋日物趨成熟之象(釋利)。 7 ◎大明,指太陽。 ◎六位,指乾卦六個爻位
◎時,按時也。 ◎六龍,亦指乾卦六個爻位。

7 . 侯果曰:大明,日也。大明以晝夜為終始。 朱熹曰:不終則無以為始,不貞則無以為元,
六爻由此而立,各以其時而成。

8 . 馬振彪曰:統天者,無所不包,言其氣魄之大;御天者,無所不通,言其變化之神。

9 . 上天依四時變化之規律而運行,萬物亦遵循此天之道而行,乾元資其始而成其性,坤元資
其生而成其命,而各自休養生息,持盈保泰,以保全融合其陰陽冲和之氣,如冬天萬物蟄伏
之象。以利於固守上天貞正之道(釋貞)。
◎乾道,天道也,即大自然運行之規律。 ◎太和,謂陰陽冲和之氣。

10 孔穎達曰:性者,天生之質,若剛柔遲速之別;命者,人所稟受,若貴賤夭壽之屬。

11 劉沅曰:乾道,乾元也。以本始言曰元,以至理言曰道。乾元者,乃天之理,保合太和者,
乃人所以承天之道。伏羲以乾明天道,文王以元、亨、利、貞教人法天道。人物各得乾道,以成
性命。惟各正而後可以保合也。

12 乾道陽氣之變化,循環不已,猶如四季之變化,冬盡春又來,陽氣再度萌生,萬物又是欣
欣向榮,君天下者效法天道之健,當知勤政愛民,則萬方百姓皆和順安寧。 ◎首岀庶務,謂
陽氣再度萌生,為萬物之所始。

13 程頤曰:天為萬物之祖,王為萬邦之宗。乾道首出庶務而萬彙亨,君道尊臨天位而天下從。
王者體天道,故萬國咸寧。

14 馬其昶曰:保合太和者,艮之成終成始也。首出庶務者,帝出乎震也。蓋貞下起元,萬物又
於是乎資始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1 . 象,形象、象徵之意。此指十翼中之象傳。乃闡釋一卦中卦象、爻象之象徴意義。闡釋一卦卦
象之象辭謂之大象傳;分釋六爻象之象辭謂之小象傳。

2 . 大象傳有其基本體例,先是闡釋上下卦象之蘊義,然後推衍岀切近人事之象徵意義,而有
待於君子者效法之。小象傳則是根據卦象中各爻位之蘊義,分別闡釋卦中六則爻辭之象徵意義
而六十四卦中,惟乾卦有用九之爻辭,坤卦有用六之爻辭,故總共有三百八十六個爻辭。

3 . 大象傳曰:乾為天、為健,乾卦上下體皆乾,說明天道之運行,剛健強壯,永不衰歇。因此
君子者當效法天道剛健強壯之德,立身處事始終奮發有為,永不停懈。 ◎以,因也。

4 . 朱熹曰:君子法天。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剛,則自強不息矣。 老子曰:自勝者強。 馬振彪曰:


循天理而不循人欲是為自勝。無欲則剛。

5 . 孔穎達曰:稱君子者,通天子、諸侯、公卿、大夫有地者言。惟施之天子,則稱先王。其稱后
者,兼諸侯也。

6 . 馬振彪曰:健者天之本體,行者天之妙用,惟其至健,所以能行。行健二字,足該天道之
全,言至庸而理至精。君子以自強者法天之健,以不息者法天之行,此聖人以合天也,湯盤,
日新又新,即自強不息之意。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普施也。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1 . 小象傳曰:潛伏之巨龍,暫不施展才用,乃因初九陽氣初生而居於下位。

2 . 荀爽曰:氣微位卑,雖有陽德,潛藏在下,故曰勿用也。

程頤曰:陽氣在下,君子處微,未可用也。量可而進,適其時則無咎。

3 . 象傳曰:巨龍出現在大地,乃因九二陽氣漸增,其生養之德,普施於萬物。

4 . 孔穎達曰:此以人事言之,用龍德在田似聖人已岀在世,道德恩施能普遍也。

陸希聲曰:陽氣見於田,則生植利於民;聖人見於世,則教化漸於物。故曰德普施也。

5 . 象傳曰:日日夜夜,剛健謹慎,自強不息,說明九三能一再重複於履行正道,不使行為稍
有偏差。 ◎反復,重複踐履也。

6 . 劉沅曰:反復,往復循環之意,言所以終日乾乾,乃反復於道而不懈也,非徒憂懼之謂。
項安世曰:三以自修,故曰反復。

7 . 象傳曰:或騰躍上進,或退處在淵,巨龍欲飛又止,乃說明九四能審時度勢而前進,必無
咎害。

8 . 馬其昶曰:進字釋躍字,乃勉其及時,故曰進無咎也。

9 . 象傳曰:巨龍奮起,高飛在天,雲行雨施,澤被萬民,乃說明九五大人興起而有所作為,
大展雄才。 ◎造,作也,即興起而有所作為。

10 馬振彪曰:大人能造時勢,凡綱維世運,轉移風化,皆其所造之實,惟其能造,乃可以言
飛。

11 象傳曰:巨龍高飛窮極,勢必遭受挫折而有所悔恨,乃說明上九陽氣剛亢過盛,知進而不
知退,過於自滿,不久必衰。

12 劉沅曰:盈即亢,致悔之由,不可久,深誡處盈之時者也。

13 象傳曰:天道循環不已,物極而反,陽極變陰,剛去柔來,則能以柔濟剛,用九而不為九
所用,此天道之美,不自居萬物之首。

14 谷家杰曰:春即臘之底;朔即晦之極。要之莫知所終,引之烏有其始,更無所為首也。 馬
其昶曰:天德純剛,不可為首,獨陽不生也。

 坤卦 第 二 (上下皆坤地 - 重地坤卦)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
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1 . 坤卦以大地為象,以順為義,其元、亨之德者,乃特指地配合天,能開創化
生萬物,而使之亨通。而行天者莫如龍,行地者莫如馬,而牝馬能行地而健,
又至為馴順,故取為坤德之象。則坤卦利於固守如牝馬順而健之正道。
2 . 劉沅曰:坤為地,與天合德而育萬物者,故其元、亨與乾同。乾純陽而有變
化之象,故如龍。坤純陰而孕乾之德,含剛健於內,故為牝馬。
3 . 項安世曰:牝取其順,馬取其行。順者坤之元,行者坤之亨,利者宜此,貞
者修此而已。◎此,指牝馬之性順而行健。
4 . 馬振彪曰:龍神化而能舉天,馬任重而能行地。文王據龍之象以說乾,據馬
之象以說坤,蓋即河圖之所見而言之也。乾陽主動,取龍以喻乾道之變化無
窮;坤陰主靜,取牝馬以喻坤道之柔順極至。坤元以順為貞,故云利牝馬之
貞。
5 . 具坤德之君子,不適於爭先以領導眾人,若爭先居首,則將迷入歧途,若能
隨於人後,則有主人之領導,而得利益。其往西南方,則可得利於友朋之支
助,以建立事業;若往東北方,則將喪失友朋之私利,惟利於成就天下之大
公。故其安靜承陽,謹守正道,可獲吉祥。
6 . 盧氏(景裕)曰:坤,臣道也,妻道也,後而不先。先,則迷失道矣,故曰:
先迷。陰以陽為主,當後而順之則利,故曰:後得主,利。
7 . 馬振彪曰:元氣生天生地,天無形而地有形,有形生於無形,天實居先,地
承天之後,著形質而為後天,不得先乎天也。先所不當先,則迷而不利;後
其所當後,則得主而利。老子云:不敢為天下先。又云:後其身而身存。殆
明於先後之道,而得其所主者歟?
8 . 劉沅曰:坤位西南,而兌離巽三女同之,占者得朋而亨。若東北則乾之位,
而震坎艮三男皆非坤耦,占者則有喪朋之象。(方位依後天八卦而言。)
9 . 馬其昶曰:此言陰陽消長之幾。蓋坤元之亨,自西南陽氣極盛之時,一陰初
萌,漸長漸著,至東北陰氣極盛而陽復生,由亨而利而貞,地功於是乎成,
故曰:安貞吉。(取十二辟卦方位圖為說。)
10 李士鉁曰:坤喪陰朋而從乎陽,猶臣去朋黨以事君,婦舍所親以事夫。道之
正,陰之利也。張浚曰:得朋者臣之機,喪朋者臣之心。立事建業,以得
朋為利。絕類忘私,以喪朋為利。馬振彪曰:喪朋者喪其小朋以成大朋,
喪其私朋以成天下之公朋。故得朋為吉,而喪朋亦為吉也。
11 馬其昶曰:易以道陰陽,陰陽之義不外三端:合同化育,一也。區分尊卑淑
慝,二也。迭為消長,三也。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
咸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
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1 . 彖傳曰:極其偉大啊!此大地所秉賦之元氣,萬物皆賴其滋養而生長、茁壯,
以其能遵循天道之法則,順從乾天之旨意,而發揮此精神(釋元)。大地地體
深厚,能普載萬物,有地域無涯、永恆常存之德性,能應合於天德。其含容
萬物,使之發揚光大,萬物因能順性而發展,亨通而暢達(釋亨)。
2 . 劉沅曰:至,極也。乾道大矣,而坤承之,乾之所至,坤亦至之,故贊其德
之至。坤之元亦乾之元,非元不能成其坤,蓋地統於天,地德亦天德也。
九家云:乾氣至坤,萬物資受以生。
3 . 屬才曰:天有無疆之德,而坤合之。含弘者,包孕之廣。光大者,發越之盛。
馬其昶曰:天以生物為心,地即承天以化生萬物,故曰德合無疆。
4 . 馬振彪曰:馬能載物,順承人也;坤能載物,順承天也。其德至厚,載華嶽
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萬物載焉,故能德合無疆,與天同量。
5 . 雌馬乃奔行地面之動物,能馳騁於無邊之大地上,性情溫和柔順,有利於守
持正道(釋利牝馬之貞)。具坤德之君子,擬搶先居首有所作為,必偏離正道
而迷入歧途;溫和柔順以隨從人後,則能保其常慶。
6 . 馬其昶曰:馬能柔順健行,切合坤亨之義。馬之行地,用其力也,君子攸行,
順其道也。循秩序而後利,順消長而後貞,是之謂柔順。
7 . 何妥曰:陰道惡先,故先致迷失,後順於主,則保其常慶也。
程頤曰:陰而先陽,則為迷錯,居後乃得其常。
8 . 居於坤陰之君子,往西南方,將遇其同類之陰而得其友朋,可甘苦與共,伴
隨同行;往東北方,將喪其同類之陰而失其友朋,雖暫無成就,而終有喜慶
(無成有終。取十二辟卦圖為說)。君子安於柔順,謹守正道之吉祥,正應合
大地之美德,可永保無疆。
9 . 馬振彪曰:喪朋而言終有慶,是雖喪而不害其為得。所喪者朋,而所得者主,
要其終言之,為有慶也。喪朋有慶,即所謂「渙其群,元吉」者也。
10 程頤曰:彖有三無疆:(一)德合無疆,天之不已也。(二)應地無疆,地之
無窮也。(三)行地無疆,馬之行健也。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1 . 象傳曰:坤卦上下體皆坤,坤取象於大地,其義為順。大地在地形上雖有高
下之差等,然以整體言之,其氣勢則極為厚實和順。
2 . 君子者觀察坤卦厚實和順之象,悟知當效法大地,正心修身以厚積美德,寬
懷大度以容載萬物。
3 . 朱熹曰:言其勢之順,則見其高下相因之無窮,至順極厚而無所不載也。
4 . 林希元曰:君子以一身而任天下之責,群黎百姓倚以為安,鳥獸昆蟲草木倚
以為命。唯厚德能承載天下之物,不厚何濟?
5 . 馬振彪曰:君子能容物,以其德厚如地也。自強不息是崇效天,厚德載物是
卑法地。

初六,履霜,堅冰至。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至其道,至堅冰也。

1 . 初六陰氣初起,必將增積漸盛,猶如微霜初凝之時,已預示堅冰之季將至。
此乃戒以凡事須防微杜漸,慎終於始。
2 . 程頤曰:陰始生於下,至微也。聖人於陰始凝而為霜,則以將長為戒,當知
陰漸盛而至堅冰矣。以喻小人雖微,長則漸至於盛,故戒於初。
3 . 象傳曰:腳踩著微霜,預示堅冰之季將至,乃說明此時陰氣已開始凝積。順
此季節變化之規律,則天寒地凍之季節必將到來。
4 . 司馬光曰:履霜堅冰,君子攘惡於未芽,杜禍於未萌。
5 . 孔穎達曰:馴,順也。順其陰柔之道,習而不已,乃至堅冰。初六於履霜而
逆以堅冰為戒,所以防漸慮微,慎終於始。
6 . 馬其昶曰:氣化由漸積而成,人之善惡亦由漸積而成,其始甚微,其終絕遠。
惟善惡之積,在人自為,初辭擬之,故吉凶兩無占與。
7 . 馬振彪曰:乾四陽居陰位,則取在淵之象戒之。坤初陰居陽位,則取履霜之
象戒之。能知所警,則在淵者不至終陷於淵,而履霜者以先知所致,思患而
預防之矣。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1 . 六二柔順中正,獨得坤道之純,為一卦之主,其內心剛直,行為方正,能包
容萬物,猶如大地之德,稟性剛直而方正,萬物無不負載,故其不假進修學
習而自然有得,無所不得其利。
2 . 孔穎達曰:生物不邪謂之直也,地體安靜是其方也,無物不載是其大也。
3 . 程頤曰:中正在下,地之道也。不習謂自然。在坤則莫之為而為,在聖人則
從容中道。
4 . 象傳曰:六二之作為,乃秉受於大地一切任其自然之性,其內心剛直而行為
方正。其不假進修學習而自然有得者,乃因其稟承大地柔順之道,光芒四耀。
5 . 吳澄曰:乾九五,剛健而能中正,故為乾元之大。坤六二,柔靜而能剛方,
故為坤元之至。李光地曰:乾九五得乾道之純,傳曰位天德。坤六二得坤
道之純,傳曰地道光。明乾坤之主,在此二爻。
6 . 馬其昶曰:不習,為二不化坎也。坎險阻,水行坎必習,故曰習坎。坤順承
天,行無所疑,故不習矣。習者坎德,不習者地道也。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1 . 六三陰居陽位,以陰包陽,猶如外表陰柔,而內在蘊含著陽剛之美,可以堅
守正道。惟其居位不中,擬暫待時機,適時出面輔佐君王,建國立業。雖功
成不歸己之所有,而終能克盡臣責,而有成果。
2 . 程頤曰:為臣之道,當含晦其章美,有善則歸之於君。或從上之事,不敢當
其成功,惟奉事以守其終耳。
3 . 胡炳文曰:乾九四陽居陰,坤六三陰居陽,故皆曰或,進退未定之際也。退
曰含章、曰在淵,進則皆曰或,聖人不欲人之急於進也如此。
4 . 象傳曰:六三內在蘊含著陽剛之美,可以堅守正道者,乃說明其必須等待時
機,始可施展才用。而其待適時出面輔佐君王,建國立業者,乃說明其有恢
弘廣大之智慧,能含晦其章美。
5 . 馬其昶曰: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章者,陰陽雜而成焉者
也。坤三含章,陰含陽也;姤五含章,陽含陰也。子曰,陰陽合德。惟其合
德相含,故可時發以之正。
6 . 馬振彪曰:三不化則陰位含陽,乃含章之正道。三若化而為陽,是從王以終
其事。或化或不化,各以其時。孔子發乾三之義,曰因時惕,是進德之事,
貴無失其時也;發坤三之義,曰以時發,是修業之事,貴必待其時也。時之
為用大矣哉。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1 . 六四居位不中,無直方之質,又以陰居陰,無含章之美,當此天下否閉之時,
不利施展才用,唯有韜光養晦,隱居不岀,謹言慎行,猶如束緊囊口,自我
封閉,如此則雖不獲讚譽,亦可不惹咎害。 ◎括囊,束緊囊口,喻隱居不岀,
謹言慎行。 括,閉也,結也。
2 . 王弼曰:六四處陰之卦,以陰居陰,履非中位,無直方之質;不造陽事,無
含章之美。括結否閉,賢人乃隱,施慎則可,非泰之道。
3 . 劉沅曰:六四已入上坤,重陰凝閉,有括之象。而重陰不中,上下閉隔,能
藏智晦光,咎譽並無。忘其囊之富,並不露其括之迹,即不以罪招咎,亦不
求名招尤。
4 . 象傳曰:六四當天下否閉之時,能自我封閉,隱居不出,以韜光養晦者,乃
說明其必須凡事謹慎,方能不惹禍害。
5 . 黃壽祺曰:六四以陰居陰,有謙退自守、慎而又慎之象,此其處位不利而能
獲無咎之原因,故爻辭以括囊為喻,象傳以慎不害設戒。

六五,黃裳,元吉。
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1 . 六五以柔居中,高居尊位而能盡臣道,有坤德中和謙順之象,故以黃裳象徵
其能行中道,且謙下待人之意,故獲大善之吉。 ◎黃裳,象徵能行中道,且
謙下待人。 ◎元者,大也,善之長也。
2 . 黃代表五行之土,位居中間,故象徵中道。(東方甲乙木-青色;南方丙丁火
-紅色;西方庚辛金-白色;北方壬癸水-黑色;中間戊己土-黃色。)古
代服飾上衣下裳,乾為衣、為君道,坤為裳、為臣道,故裳象徵坤德之謙下。
3 . 孔穎達曰:黃是中之色,裳是下之飾,坤是臣道,六五居君位,是臣之極貴
者也。能以中和之道居於臣職,故云黃裳元吉。元,大也。元吉者,大吉也。
4 . 象傳曰:六五能以中和之道謙下待人,而獲大善之吉者,乃以其溫文謙和之
德,美在其心中。
5 . 谷家杰曰:中具於內曰黃中,中見於外曰黃裳。文在中,乃闇然之章,不顯
於文也。即美在其中之意。
6 . 朱熹曰:六五以陰居尊,中順之德,充諸內而見於外,故其占為大善之吉也。
占者德必如是,則其占亦如是矣。春秋傳,南蒯將叛,筮得此爻以為大吉,
子服惠伯曰:忠信之事則可,不然必敗。外彊內溫,忠也;和以率貞,信也。
故曰黃裳元吉。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不得其飾,事不善不得其極,且夫
易不可占險,三者有缺,筮雖當,未也。後蒯果敗,此可以見占法矣。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1 . 上六處坤卦之極,陰氣盛極,陽氣復來,有取陰氣而代之之勢。故陽有伐陰
於坤卦之外之象,陰不能敵陽,故有天青地黃之血混雜而岀。
◎龍,喻陽剛之氣,即乾也。 ◎玄黃,即青黃混雜之色。乾為天,故為玄(青
色);坤為地,故為黃。即天玄地黃。
2 . 李士鉁曰:不言戰龍,而言龍戰,以陽來伐,不與陰之敵陽,猶臣不可敵君
也。易窮則變,初六以陰消陽,上六則陽來伐陰,陰不足以敵陽,故傷出血,
見為天地之雜色也。
3 . 尚秉和曰:萬物出生之本,由於血,血者,天地所遣氤氳之氣。天玄地黃,
其血玄黃者,言此血為天地所和合,故能生萬物也。
4 . 象傳曰:上六陰氣盛極,陽氣復來,有取陰氣而代之之勢者,乃因其處坤卦
之極,純陰之道已至窮極。
5 . 黃壽祺曰:龍戰之喻意有二:(一)陰氣至盛終將導致陽來。(二)坤道窮盡
則轉入陰陽交和。所謂天地生生之德,乃因此而生。此則周易陰陽相推、變
異不窮之思想也。

用六:利永貞。
象曰:永貞,以大終也。
1 . 用六則柔極而能濟之以剛,即於坤終而能現陽剛之質,則能有利於永遠保持
天地貞正之道。
2 . 易之筮法,凡筮得陰爻,其數或六、或八,六可變而八不可變,則原則用六
而不用八,即以變爻為占之義。若筮得六爻皆為六時,即以用六之辭為占。
3 . 劉沅曰:坤所以終乾之事。上六陰盛而不自克,則無以為終。貞則有以處盛
而不窮,永貞則不惟不窮,且配天之大德,生物不息。
4 . 朱熹曰:利永貞,即乾之利貞。乾吉在無首,坤利在永貞。顧憲成曰:用
九無首,是以乾入坤,坤者,乾之藏也。用六永貞,是以坤承乾,乾者,坤
之君也。黃壽祺曰:乾用九稱無首是剛而能柔;坤用六稱永貞是柔而能剛。
5 . 尚秉和曰:六為老陰,陰極不返則太柔矣。文言曰:貞固足以幹事。永貞則
健而陽矣。
6 . 象傳曰:坤陰之終而能現陽剛之質,則能有利於永遠保持天地貞正之道者,
乃說明陰極必返陽,坤陰終必以乾陽為歸宿。
7 . 胡炳文曰:陽先於陰,而陽之極不為首。陰小陽大,而陰之極以大終。_

You might also like